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茶文化的兴起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篇2
中外合资双方利益的不相容是冲突的根本原因,而管理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合资企业内部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合资企业的文化差异,影响到企业中人们不同的价值观、管理方式和方法,必然造成文化冲突。所谓“文化冲突”,也就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因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当然文化冲突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正常的文化冲突,会促使各方之间相互深入了解,反省自身,在碰撞中寻求共同点,这种冲突就会成为企业组织中的积极动力。但大量冲突具有破坏性,产生分裂、混乱无序、不合作,造成企业功能失调,大大降低人力资源在企业组织中的效率,甚至形成负面效应。冼国明等(2002)研究德国博西华与扬子冰箱合资失败的案例得出:合资双方过于强调自身文化的特殊性、甚至优越性,从而使双方在经营思想、管理制度和方法上的冲突加剧,是导致合资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
中外合资企业中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观的差异
企业价值观属于企业文化的隐性层面。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以儒家伦理为基础形成典型的东方文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崇尚权威,强调等级次序;重视群体利益和亲情关系和睦;重视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开发。在欧美等国家以自由主义为基础形成典型的西方文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主张个性的张扬和思想的创新,对“异端”的宽容和对别出心裁的鼓励。同时,形成了开拓进取、从不满足的独立人格。因此,东方文化的价值趋向重群体、重道德、重实用,而西方文化价值趋向重个体、重科学、重思辨。中外合资企业管理中,对高层管理者来说主要表现在风险观念方面。中国企业家受政府行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般“求稳怕变”,缺乏风险意识和冒险精神,唯恐失败,难以把握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所出现的机会;而欧美国企业家则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敢于创新和冒险,无后顾之忧,在新产品研制、新市场开拓、新方法运用等方面都充满竞争和冒险精神。对于普通员工来说,这种文化的差异集中表现在对工作和成就的态度方面。中国企业员工目前还不能完全指望通过工作努力得到物质上的满足,缺乏灵活的激励机制,而在欧美国家,员工能从自身的工作努力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物质满足和乐趣。这造成双方对工作和成就态度上的差异,并因此引发冲突。
从下例可以说明合资双方的价值观差异。中新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是在中、新两国政府的推动下于1996年7月开业运营的,中、新双方股份为51:49。公司经营年限为50年,经营范围包括开发、建设、管理、经营中新码头以及所属设施,为各类船舶提供集装箱装卸服务,并从事港内运输、仓储、集装箱修理,以及住处咨询等服务,以使中新集装箱码头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国际性集装箱码头。有一天,现场的一台叉车突然失火,叉车附近都是货物,办公楼上清楚看到火光,楼内所有中方人员,在中方副总经理的带领下,都快步跑到现场,协助灭火,事故处理完毕,中方人员回到楼内才发现新方都在办公室“隔窗观火”,而无一人到现场救火。因此双方开始抱怨:中方认为现场有危险,干部应该出现在那里,车和货物烧坏,不管是谁赔偿,国家财产都要受损失。尽管火场危险,公司的干部还是应该不顾生命安危,保证财产安全。新方认为:现场失火有专人负责救火,我们去了帮不了多大忙,管理人员应忠于职守,人去楼空怎么指挥现场,再说人的生命是高于金钱和财产的,怎么可以用生命去换取财产安全,中方干部的行为真是莫名其妙。
二、经营理念的差异
中外双方价值观的差异往往可以从对经营的风险态度以及经营目标体现出来。在风险经营理念中,中方企业家一般缺乏风险意识和冒险精神,而西方企业家则敢于创新和冒险,因而在新市场开拓、新方法运用等方面将会引发中外双方的冲突。在经营目标上,中方比较注重短期经营行为,当企业效益较好时,首先考虑的是收入分配问题,对员工的培训不太重视,存在重物质资本而轻视人力资本的观念;外方经营思想侧重于长期战略,当企业效益较好时,首先考虑追加投资、产品改进等问题,并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人力资本含量。因此在经营战略目标上双方考虑的侧重点不同往往引发不稳定性。
三、管理方式和管理风格的差异
合资企业的重要特征是双方共同拥有企业控制权,这就意味着企业发展方面的问题需要共同决策,而在合资企业实际运营中让许多高层管理者共同决策并非易事。外方管理者习惯于个人决断、个人负责,而中方管理者习惯于集体决策、集体负责,个人不愿承担更多责任。对不同意见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中方人员如对某事有不同看法,通常不是直接陈述己见,而是背后议论,而外方则是直截了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长期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处于国家高度集中控制之下,连产品定价、某个职务的工资标准变动等内部经营管理决策都要由国家主管部门决定,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企业管理风格,即一切由上级安排。。
例如,广州标致就是经营管理方式等不同造成文化冲突,以至广州标致解体。广州标致是由广州汽车制造厂、法国标致汽车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国际金融公司和法国巴黎国民银行合资经营的汽车生产企业,成立于1985年,总投资额85亿法国法郎,注册资本为3.25亿法郎。广州标致员工共2000余人,由广州汽车制造厂和法国标致汽车公司共同管理。合同规定,1994年以前的总经理由法方担任,公司任何一个部门的两名经理中,至少有一名是法方人员。截止1997年8月,广州标致累计亏损人民币10.5亿元,实际年生产量最高时为2.l万辆,远未达到国家产业政策所规定的年产15万辆的生产能力。1997年10月,法方宣布撤资,广州标致解体。广州标致的经营失败,除了中法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分歧外,未能解决好文化的差异和冲突,是无法进一步合作的主要原因。在中法合作之时,广州标致公司从总经理、各部门经理到技术承包监督等重要管理职位的主要负责人几乎都是法方人员,他们采用生硬的、强制的方式,推行全套的法国式管理,与中国的传统观念和文化格格不入,由此引起中方员工的强烈不满。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双方经常出现不一致的看法,但退让的多数是中方。法国管理人员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对不满意的地方直截了当地指出来,而中方管理人员的表达方式较为委婉,很少直接发表意见,这使得在实际运作中表现出法方人员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共同管理成为一句空话。法方管理人员在许多情况下坚持以原有的管理方法和固定模式处理问题,使中方的管理人员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更大的矛盾和冲突,导致罢工事件。最后由中国政府和法国领事馆出面调解。事后,该企业的中方员工道出了心里话:“法国人的管理方式我们接受不了,我们受不了洋人的气。”这一事件的实质就是中法双方管理方式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四、显性文化的差异
中外合资企业中最常见和最公开的文化冲突是显性文化的冲突,即来自行为者双方象征符号系统之间的冲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达方式(语言、神态、手势、举止等)所含意义不同而引发的冲突。在行为规范上,美国人比较开朗,喜欢随和、轻松和幽默的工作环境;而德国人较为谨慎,喜欢正式、严肃和稳健的工作环境。在某些中外合资企业中,外方管理者常抱怨中国员工对他不友好,原因是他经常看到中方员工在休息时聚在一起谈笑风生,但当他靠近时,员工却各自走开,没人搭理他,因而认为中国员工对他不友好,这其实是一种对潜意识语言理解上的差异而产生的误会。在西方,对别人的热情报以毫无表情的沉默意味着不友好,而在中国等级制观念影响下,普通员工见到较高地位的上级时,往往会流露出谦卑敬畏的神态,或者有意回避等行为。
从中外合资企业中的股权结构变化,可以发现合资企业的不稳定性也是有不同表现形式的,其不稳定的结果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外方收购中方股权,实现控股或独资经营。这种结果在合资企业中是比较多的,例如:如德国巴斯夫公司与上海染料公司建立合资企业,利用低价销售策略使企业连年亏损,这样不仅排挤了中小竞争者,而且亏损使企业总资产大幅度下降。这时,外方以企业持续发展为借口要求追加投资,而中方因亏损无力筹资,外方顺利通过增资扩股由对等股份上升为75%,从而实现了对合资企业拥有绝对控股的地位。
第二、中方收购外方股权,实现控股或独资经营。例如:1996年9月,在安徽合肥市成立的荣事达美泰克合资公司,荣事达是以5个公司作价,美泰克以现金7000万美元投入到合资企业。在合资企业的股权安排上,荣事达和美泰克各占49.5%,香港爱瑞公司占1%。美泰克是美国的第三大家电公司,合资企业最终在2002年以美泰克主动撤出,并转让其股权由中方完全控股而告终。
第三、合资企业独立运营,双方都极少干预。
第四、合资企业解体、清算与注销。
参考文献:
[1]吴玉瑞:中外合资企业的设计与发展.第1版,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6页
[2]C.Inkpen and W.Beamish: Bargaining Power and the Inst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在这收获希望的金秋十月,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永州电视台都市频道联手,在“神州瑶都”**县,在“中国瑶族第一殿”盘王殿前,启动了《千里瑶乡行》大型电视文化考察活动,这既是弘扬民族文化推进先进文化的一大盛事,又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对此,我谨代表**45万瑶汉各族人民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并预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收获累累硕果!
“南岭无山不有瑶”,横亘在中国南方的南岭山地是瑶族的主要聚居区。**位于湖南省最南端,南岭中心地带,自宋元年间瑶族辗转迁徙至南岭山地以来,**就是瑶族历史上重要的中转站、大本营和发祥地,现在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居住最集中、地域最广的**县。瑶族人民千余年来在此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瑶文化底蕴深厚,有以长鼓舞和盘王大歌为代表的歌舞文化,以龙犬图腾崇拜为代表的文化,以盘王节、赶鸟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以吊脚楼为代表的居住文化,……几乎涵盖瑶族生产生活的一切方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和地域色彩。从历史演变进程来看,瑶族的活动区域曾遍及湘江、资江流域及洞庭湖沿岸地区,可以说瑶文化是荆楚文化、湖湘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弘扬瑶文化,对振兴湖湘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瑶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瑶文化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托**丰厚的瑶文化资源,促使文化与经济互动,使瑶文化在民族区域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注重保存和发掘原生态的瑶族风俗文化,突出瑶族歌舞、瑶家民居、瑶山风光等文化亮点,着力打造“神州瑶都”品牌。近年来**相继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瑶族盘王殿、吊脚楼民俗长廊一条街,诞生了荣获亚广联金奖的声乐组曲、现又编排成大型舞蹈诗、将参加全省首届艺术节调演的《盘王之女》,获全国群星奖银奖的《木龙歌》等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发展壮大了全省唯一的县级民族歌舞团——**歌舞团,创作出《长鼓神韵》、《耕》等一大批民族文艺作品。我们还利用**瑶山原生态的瑶族风情和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将瑶文化由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与此同时,在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我们用极具开拓意识的民族精神凝聚人心,用创新的精神重构瑶文化人文环境,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无穷动力。
这次省市县三级宣传、新闻、电视、民族等机构联合行动,在**启动的《千里瑶乡行》大型电视文化考察活动,将为瑶文化的薪火相传再添一把火,点亮世人对**瑶山关注的目光,启迪民族发展新的思维。随着活动的展开,你们将日益深刻地感触到**瑶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将因你们的参与而呈现出更加勃勃的生机。
篇4
为小型文体类公司的规范管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为小型文体类公司企业文化的塑造提供思路。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广州市龙林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青少年萌芽书画培训中心、广州市水荫钢琴乐器培训公司、广州市跳跳健身有限公司、爵士乐培训营等五家文体类小型公司的企业文化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访谈法等对此进行研究。
4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从企业理念文化、人员进修情况、管理制度情况、家司互动文化、第二课堂活动等五个方面来了解企业文化现状,具体如下。
4.1 企业理念文化
上表可知,各企业的理念相差较大,有些较为具体,比如广州市青少年萌芽书画培训中心,以培养青少年书画兴趣,提高他们书画技能和水平;广州市水荫钢琴乐器培训公司以考过级为主,爵士乐培训营以培养学员热爱爵士乐, 发挥爵士文化,而广州市龙林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和广州市跳豆健身有限公司的理念较为笼统,本研究结果表明,艺术类的理念文化较体育类的要清晰。
4.2 员工进修情况
培训类机构的教员、教练需要不断进修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本研究?幕?构工作人员的培训情况来了解各公司在人员培训方面的情况。
上表可知,体育类的企业近三年来,没有派员参加任何培训,而艺术类的近三年均有2-3人次参加进修培训,这说明,在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技能方面,艺术类的小型企业比体育类的更加重视。
4.3 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管理制度是公司企业正常运转的规范性依据,有些公司在执行制度方面,遵章办事,而有些公司,尽管有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还有一些公司,制度不健全,也没有按制度行事。
结合上表情况,从访谈可知,公司规模在10人以上的,配备的制度较为全面,而小于10人的,几乎只有考勤制度,这说明,各公司的制度非常不完善。
4.4 家司互动文化
为了解公司与家长的联系和互动情况,本研究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如下:
家司互动方面,除了学员参加比赛或考过级,公司或培训机构才会与家长取得联系,否则其他时间与家长联系是不够的。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篇5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管理理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突出了组织中的人的作用,并把管理者在组织和管理中的作用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不同的管理者有着不同的领导行为,不同的领导行为又会孕育出不同的企业文化。谈到美国安然天然气公司的企业文化,人们通常会归结于杰夫·斯基林的出色领导;中国海尔集团的神话,也通常会被归功于张瑞敏的务实管理风格。作为领导与变革领域的大师级人物约翰·科特在1990年发表的《变革的力量》中对企业文化与领导行为的关系有如下观点:“领导与文化正如管理与结构一样密切相关,建立一种有用的企业文化需要强调有力的领导,同时只有通过一定种类的企业文化,企业组织上才能发现卓越的领导。”因此本文从领导行为的四个维度出发,浅析中美企业领导行为对企业文化影响的差异,并本着兼容并包的原则提出我国企业的领导行为与企业文化的改进方向。
二、经典领导行为理论的回顾
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领导行为理论演变出四种理论学派:1、早期的特质理论和行为理论,实际上特质理论与行为理论二者是相互矛盾的。如果特质理论有效,领导从根本上说就是天生造就的;相反,如果行为理论有效,则可以通过具体行为来培养领导的。行为理论和特质理论的局限性在于,行为理论的研究并没有考虑影响成功与失败的情境因素;而特质理论的研究也没有找到领导者所具备的特质。2、近期的权变理论:Fred fielder(1967)在研究领导时将领导风格分为关系取向型和任务取向型,并考虑了领导者——成员关系、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三种情境。之后Paul Hersey & Kenneth Blanchard与Fred fielder将下属的成熟度设定为情境,根据下属的成熟度界定出四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对策建议,并研究出一些个体、任务和组织变量可能成为“领导”的替代因素,或者使领导者对下属的影响失效,详见表一:
特点
关系取向领导
任务取向领导
个体:
经验/培训
专业
对奖励的淡然态度
工作:
高结构化任务
提供自身反馈
满足个体需求
组织:
正式明确的目标
严格的规章和程序
内聚力高的群体
无影响
替代
无效
无影响
替代
替代
无影响
无影响
替代
替代
替代
无效
替代
无影响
无影响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心绞痛接受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强化口服曲美他嗪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入选患者为成功行PCI术治疗,TIMI3级,残余狭窄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应用抗血小板凝集、β受体阻断剂、硝酸酯类、调脂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基础上,PCI术前口服曲美他嗪20mg,3次/日,连服3天以上。PCI术前30分钟顿服曲美他嗪60mg,术后继续长期口服曲美他嗪20mg,3次/日。监测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CK-MB、CTNI,以及术后3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严重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之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PCI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CK-MB、CTNI的比较 治疗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监测CK-MB、CTN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PCI术后CK-MB、CTNI的比较(x-±s)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3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比较 治疗组术后3个月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比较
3 讨论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是一种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极大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虽然介入设备不断改进、操作技巧不断提高,但PCI仍存在不同形式并发症,其中PCI术中的微小心肌损伤仍是其常见并发症。据文献报道,PCI术后CK-MB升高的发生率为5%-20%,CTNI升高的发生率为30%-74%[1-2]。近年来的一些随访研究表明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者死亡率及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机率明显升高[3-4]。PCI术后心肌损伤发生机制目前认为与下列原因有关:1.PCI术中被扩张的狭窄冠脉及其邻近侧枝的短暂性闭塞及冠脉痉挛[5]。2.由于多次球囊扩张、单次球囊扩张时间过长或压力过高导致暂时性冠脉供血与心肌代谢失衡,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微小损伤[6]。3.病变处血栓及内膜夹层形成,引起血管完全或次全闭塞。4.PCI术中出现的血管微颗粒导致微循环障碍[7]。主要是PCI术中缺血心肌受损及微循环障碍。
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能量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消耗同样多的氧,葡萄糖氧化供能比游离脂肪酸氧化高12%~28%(不同类型的游离脂肪酸)。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心肌能量代谢发生改变,无氧糖酵解增强,并且心肌细胞优先利用脂肪酸氧化产生ATP,从而显著降低葡萄糖氧化。因此,通过抑制脂肪酸氧化,刺激葡萄糖氧化,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消耗同样的氧,能生成更多ATP,有效治疗心肌缺血。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l-2,3,4三甲基苯唑二氢盐酸盐)作为代谢类药物的代表,选择性抑制长链3-酮酰辅酶A硫解酶,部分抑制游离脂肪酸氧化,促进葡萄糖代谢,利用有限的氧产生更多ATP,改善心脏收缩功能,防止细胞酸中毒和钙过载,增加细胞膜磷脂合成以保护心肌细胞。与单纯的心肌缺血相比,缺血后再灌注会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的程度。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研究证实,曲美他嗪能够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限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抗氧化作用[8]。Bonello等的对照研究发现,PCI术前口服负荷剂量曲美他嗪60mg显著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发生,预防PCI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9]。
本组研究显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前后强化口服曲美他嗪,术后监测6小时、12小时、24小时CK-MB、CTN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曲美他嗪可以减轻PCI术后心肌损伤,术后随访3个月发现,治疗组再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亦低于对照组,但在其他不良事件方面,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由于本研究例数有限,随访时间短,所以长期口服曲美他嗪是否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参 考 文 献
[1]Bertinchant JP,polge A,Ledermann B,et al.Relation of minor cardiac troponin I elevation to late cardiac events after uncomplicated elective suuessfuc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for angina pectoris.Am cardiology,1999,84(1):51-57.
[2]贾永平,杨志健,张寄南,等.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血肌钙蛋白I对预后的意义.中国介入心脏病杂志,2000,8(3):124-126.
[3]Fuchs S,Kornowski R,Mehren,et al.Prognostic vale of cardiactro ponin-I levels foiiows catheter-based coronary intervention[J].Am J Cardiol,2000,85(9):1007-1082.
[4]Cantorw J,Newbylk,Christensom R H,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ince of elevated troponin I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J AM Cou cardiol,2002,39(11):1738-1744.
[5]ABDELMEGUID A E,WHITLOW P L,SAPP SK,et al.Long-term outcome of transient,uncomplicated in-laboratory coronary artery closure[J].Circulation,1995,91(11):2733-2741.
[6]BERTINCHANT J P,POLGE A,LEDERMANN B,et al.Relation of monor cardiav troponin I elevation to late cardiac events after uncomplicated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for angina pectoris[J].Am J Cardiol,1999,84(1):51-57.
篇7
气排球起源于我国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气排球在我国的南方较盛行,在其他地区也逐步开始引进推广普及,目前新疆尤其是南疆各级中学气排球运动仍然是一片空白,气排球集聚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等优点,如果气排球可以引进到南疆贫困四地州各级中学推广普及,它不仅会丰富南疆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同时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锻炼增进健康并促进6人制排球运动的快速发展。
一、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从1984年气排球运动诞生至今,只有短短25年的时间,如今已经被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作为重点扶持和推荐的对象,最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排球协会与国家体育总局排球协会联合,在新疆多数地区基层、中小学、社区、军营、矿产企业等部门进行了,通过一带一路大走访,宣传大美新疆和大众系列排球运动,使广大新疆各族人民,得到了现实意义的重大宣传教育,特别是气排球走进校园后,在校园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们的,热烈欢迎,同时此项运动在中小学播下了种子,吸引和启发了更多的中小学生,目前气排球在新疆南疆贫困四地州开始萌芽慢慢生长。我区学校还属于气排球运动的空白地区,响应气排球运动适宜在中学推广的号召,因此学校领导都建议通过加强宣传、同时明确此项运动的健身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充分发挥中小学校的广大学生组织气排球队的带领作用,同时组织相关的气排球活动等方法,合理利用我学校现有场地条件,将此项运动成功引入学校课堂,进而更好地推动气排球运动在我区校的发展和壮大。在各级学校中普及和推广气排球运动,不仅可以推动青少年,儿童人群中的气排球运动开展,同时也贯彻了“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 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精神的教育思想。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气排球选项课总体情况现状及分析
在我区中小学范围中,只有个别学校属于气排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学校,他们把气排球课设置成为了学生的选修课和课外体育项目,但这些学校仅仅占了所调查中学总数的很小一部分,在剩下的中小学中,均没有开设任何形式的气排球课程。
通过访谈以及调查的情况来看,在被调查的中小学里,气排球教学课的模式单一。
只是把气排球列为体育课的选修内容,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考核的要求也比^简单。这样学时时间少,还不能站稳的情况下,气排球根本就不能推广普及。2、 (二)新疆中小学开设气排球选项课的决定因素
首先,学校领导对于在学校开设某一门课程或者开展某一项运动都具有政策上的决定权。学校领导们的认可,对于气排球运动在学校体育运动中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获得政策扶持,气排球运动在各级学校中才有可能站稳脚跟,这也是今后在新疆各级学校中气排球运动获得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
其次,体育老师作为承上启下的沟通桥梁,对上要向学校领导推荐和介绍气排球的运动,让教育局,整个社会,学校领导尽可能地了解气排球运动,以便获得他们对气排球运动在学校的推广首肯,同时对下要针对小学生们传授大量气排球运动的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起到激发其学习动力和参与热情的作业。因此,这就不得不要求学校的体育教师,不仅要了解到气排球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气排球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同时具有在学校推广以及普及气排球运动的强烈激情、愿望和能力。
最后,学生作为气排球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在各级学校对于气排球运动的发展走势起着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气排球运动课程的对象主要是小学生和中学女生,学生们的态度是非常客观和纯粹的:认可的都会积极参与,并且大力推广。
(三)充分利用室内外塑胶场地和小型场馆设施
目前新疆绝大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和加强两基教育条件,教学场地器材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气排球运动总体投资不大、对场地要求也不高、作为室内排球运动的衍生项目,气排球目前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级学校现有室内外200米塑胶场地,和各类小型场地,并且不必单独新建专属场地,同时适合在各个学校内广泛开展。只要合理的安排与调度,那么气排球可以和其他体育运动“和平共处”的。
三、结论与建议
总之,目前传统排球普及呈现下滑趋势的同时,如果各级中小学不积极引进和推广普及气排球,那么中小学排球运动会走向士气低落,开展下滑的情景。
建议:各级教育部门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气排球的发展和推广普及前景,对学校体育师资进行有力的培训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尽快配备好气排球场地器材条件,引进专业的人员来介绍气排球知识,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气排球运动队,确保提高气排球项目的推广普及。
篇8
旅游地理筛选理论就是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资源进行筛选的行为。这种行为结合目的地资源的丰富程度或者人性化程度会造成旅游消费过旺或过于冷清的两种局面。旅游地理筛选理论就是要对旅游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社会资源进行综合的考量,并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融合分析,最终确定目的地和消费内容。
二、茶文化旅游特点
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旅游消费市场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主要是以茶文化资源为基础,融入多元而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如,采茶、制茶体验、品茶、茶道文化、茶艺欣赏、茶俗文化等。茶文化旅游模式的发展,主要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首先,我国是产茶大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而丰富,在当前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注重的背景下,茶文化旅游消费成为热点;其次,当期,人们对养生和保健的重视程度提高,喝茶、品茶成为很多人休闲娱乐或者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人们对这种生活方式背后的文化有了更多的探究欲望,旅游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其次,随着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延伸,以及消费者对体验式和自助式消费旅游的热爱,茶文化旅游逐渐受到追捧。
茶文化旅游体现出一种文化与消费结合、资源丰富多彩、体验式程度高、生态自然等方面的特点,满足了当前旅游消费者的心理。
三、基于旅游地理筛选理论的茶文化旅游模式
基于旅游地理筛选理论的茶文化旅游,实际是一种以茶文化为基础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结合市场需求完善茶文化旅游市场资源,并对现有资源进行及时调整。另外,还要根据茶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元素,以健康和养生为主要内容的资源开发,注意茶叶作为一种农作物,其生长和生产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且品种繁多、制作工艺复杂且差异很大,旅游资源开发应该要有一定的区域特色和保护意识。基于地理筛选理论的茶文化旅游模式,应该既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又考虑到茶文化的保护和资源开发力度。
1.定位准确合理
茶文化旅游模式本身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消费产品,对其开发利用要有准确的定位,发展模式要科学合理。茶文化是基于一定的地理条件和区域生产条件而存在的,定位过程中要对当地的茶文化历史和资源有充分的了解,将传统与现代进行有利的结合,定位多元化的茶文化旅游资源。
例如,江西婺源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茶叶产地和制茶地,目前还有很多传统的种茶和制茶村落保存了下来。对于这种历史悠久且保存完好的茶文化区域,应该定位为“古村落观光型”产品,主要是对当地的茶文化古村落资源进行开发,对古建筑、古制茶器具、传统制茶工艺进行保护和挖掘,供游客欣赏和体验。其中要加强讲解服务,可进行人工讲解和电子讲解两种,在历史遗迹或者物质遗产周围做好历史介绍,包括文字和图片介绍。
2.进行产品创新和融合
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成熟,旅游产品的进步和完善,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旅游产品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有更多的需求。茶文化旅游要想满足消费者对资源开发的高层次需求,就需要不断创新和融合,避免消费者产生疲劳。茶文化旅游内容较为固定,应该将茶文区域内的相关绿色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和融合,进行创新开发,实现跨行业发展。例如,可以在餐饮中融入茶文化,有很多茶文化旅游地的酒店或餐馆,将当地特色的茶叶用来制作菜品,将茶叶经过清洗和煎炸进行烹炒,味道非常鲜美,或者将茶叶打碎进行糕点制作,味道非常独特,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除了和餐饮行业的融合,还可以融入住宿行业、休闲娱乐行业、交通行业等多个和茶文化旅游消费有关的行业中,拓展思路,拓宽渠道,吸引更多的茶文化旅游消费者。
3.丰富产品内涵
篇9
1茶文化和汉语言文学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是在饮茶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一定精神意义的文化特征,包含着茶道、茶精神、茶书、茶具、茶画、茶艺等元素。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待客之道,而茶正是我国款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从魏晋南北朝起,已有饮茶之风,到隋朝饮茶已成为极为普遍的事,凡客来,必敬茶。渐渐地,茶文化兴起,人们对于茶叶、茶具、煮茶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演变为先进的茶文化,饮茶成为一件可俗可雅的平常事。茶文化作为我国文化长河中极具民族特色一个文化元素,其发展历程对于汉语言文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茶文化本来就是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范畴,都是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人民的智慧结晶,反应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
2茶文化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2.1茶文化发展推动了汉语词汇的发展
在茶文化演变历程中,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在不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发展。从物质层面上讲,茶叶的品种、种植、制作及相关的器具,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发生变化,与之相关联的汉语词汇因此也变得更加丰富,比如说茶叶品种,有西湖龙井、大红袍、碧螺春、铁观音、六安瓜片等。从精神层面上讲,茶文化涉及到茶艺、茶礼、茶诗等,这些都大大丰富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为了准确描述茶文化的内容,并且传达其意蕴,人们创造出来沏茶、品茗、茶话、茶德等词汇[2]。
2.2茶文化现象的没落导致汉语词汇的没落
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旧的文化元素不断没落,新的文化元素不断添加进来,唯一不变的,就是中华民族对于茶的热爱。在汉语言文学中,文言文和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字有着较大的区别,这其实就是时展的特征,文字在不断演变,在茶文化发展历史中,有一些古老的词汇,比如说、,这两个词语分别是茶树、采摘时间较晚的茶的意识,现在都已经被现代化的词汇所取代。包括一些动词含义的词,都随着茶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演变,逐渐消逝在历史长河中,比如说斗茶、奉茶、选茗,现在关于茶,人们只会说泡茶、倒茶、喝茶。
2.3茶文化的发展使得汉语词义发生变化
在以往,茶就是指茶叶、茶树或者茶水,而在现在,茶有了更为广泛的含义,指用茶制成的饮品,比如说西湖龙井是茶,冰红茶也是茶,甚至于由柠檬、、玫瑰等泡制的茶水也属于茶的范畴。时代在发展,不同的词语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思想的变化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以龙井为例,在古代这只是一个地名,但到了现在就是指龙井茶。同时,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一些词义早已被忘记,词语也逐渐消逝在人们的词典中,比如说茶会,兼具茶话会和物品交易的意识,现在一般是指以茶会友的聚会方式。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外界文化元素的冲击,要想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现代化的中华文化建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汉语言文学是指对中国文学史、中国国学、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进行研究的学科,覆盖政治、军事、哲学、艺术、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其中,茶文化属于汉语言文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在历史长河中,随着茶文化的兴衰跌宕,汉语言文学中与茶相关的内容在不断变化,包括词汇、词义等[3]。
参考文献:
[1]彭庆敏.韩国茶文化对韩国语言文学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1):255-256.
篇10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茶在《诗经》里面就已经出现,据《诗经》记载,茶是一种具有苦味的野生型植物。在神农尝百草的典故中也出现过对茶的描述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三国以前,茶一直作为一种药材在民间使用。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开始萌芽,文人雅士开始将茶作为一种饮品,将饮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唐代,陆羽著书《茶经》,标志着唐朝茶文化的兴起。从唐朝开始,茶道盛行。宋元时期,随着茶业的发展和推动,茶文化也随之越发繁荣。产茶开始规模化批量化,各种品茶社开始兴起。明清时期,茶文化已经日益普及,茶业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行业,各种茶诗、茶室如雨后春笋,不计其数。现当代,茶行业作为大家熟知的行业遍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茶叶销售,茶社,茶饮料,茶餐厅等。饮茶更是成为了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特殊存在方式。不仅如此,中国的茶文化已经传到国外,并广受欢迎。比如日本,将茶道发扬光大,成为了日本文化的瑰宝。在法国人眼中,茶代表着浪漫诗意,是一种温柔的饮品,英国人将茶看作是美容养颜的特殊饮品。
1.2 传统音乐
中国的传统音乐,我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瑰宝,融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形式和表演模式,是现当代音乐体系中的重要分支,也是我国音乐走向世界的根基。与茶文化一样,中国的传统音乐也有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据相关史料记载,传统音乐始于夏商周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为钟鼓乐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随着民族大融合,中国的传统音乐得到发展,其音乐形式变得更加多种多样,融合了各民族特色。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传统音乐开始慢慢走向世界,比如日本和朝鲜。宋明清开始,中国的传统音乐走向成熟期。这一时期,中国的传统音乐更加的世俗化和社会化。无论是演出人员还是听众都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这一时期的音乐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既继承了上一时期的优秀音乐成果,也开创了新的音乐风格。现当代时期,中国的传统音乐更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继承。传统音乐中的各大流派日渐成熟和固定化,表演形式也更加的大众化。随着一系列传统音乐的对外演出,我国的传统音乐也越来越被外国友人所接纳,成为当代世界音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 茶文化与传统音乐的共通性
2.1 悠久的历史
中国作为茶的原产地,被认为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在诗经已有记载,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后在唐朝开始兴起。陆羽所著《茶经》,代表着中国茶文化的兴起。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茶文化走向世界。宋朝以后更是将茶文化发扬光大,茶业成为一个兴盛的行业。明清更是将我国的茶文化推向顶峰,茶文化盛行,各种茶诗、茶市、茶社等不计其数。传统音乐和茶文化一样,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产生于夏商周时期,以钟鼓乐为代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形式更加多样,更加具有民族融合的特色。唐宋元明清,传统音乐得到了发扬和继承,也逐渐走向成熟。现当代,传统音乐以各种方式开始走向世界。由此可见,中国的茶文化和传统音乐一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也是茶文化和传统音乐在很多时候能够相结合的一大重要原因。
2.2 信息的载体
茶文化,作为一种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在本质上与音乐一样,都是信息传递的载体。茶香的传递,不需语言不限形式,更不问品茶人的高低贵贱。它传递出一种人们只需品味只需意会就能感受的信息,其美好其含蓄其优雅为人所知所称赞。这种信息的传递是美妙的。同理,音乐的传递也是如此,品乐之人无论高低贵贱,无论男女老幼,都能从音乐中品味到自己的人生百态。无论创作音乐的人还是欣赏音乐的人都能从这音律中体会自己的情感,并感同他人的境界。由此可见,无论是茶文化还是传统音乐,都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传递着绵延的情思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2.3 娱乐与艺术相结合
不言而喻,传统音乐尽管艺术性非常强,但是从其产生开始就被当做娱乐工具的一种。夏商周时期的钟鼓乐,是皇亲贵族们用来饮酒配乐和歌舞配乐的一种形式。不管是古代的古筝还是琵琶,都是为文人雅士助兴所用。随着历史的发展,传统音乐被继承和发扬,将娱乐化和艺术形式相结合。茶文化也和传统音乐一样,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都有其娱乐成分,在古代,饮茶也是文人雅士的一种娱乐方式,和饮酒一样。现当代,茶也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缓解生活工作压力、交朋结友的一种有效方式,饮茶时品音,不失为一种美妙的生活方式。
2.4 精神世界的共生性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现很大程度上充实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国的文人雅士总是将茶与自身的情操相结合,是一种高雅生活方式的典范。古诗词中,关于茶的诗句也是不少。陆羽的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和杨万里的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等等诗句都道出了茶的美妙与高洁,从而表达了自身品茶的快乐。传统音乐也是精神世界的一种投射,以音乐来传达自身的情绪和情感,也让听众了解这种情绪和情感,以达到精神上的共鸣。文人雅士描写传统音乐的诗句也是不少,如白居易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琵琶行》以及岳飞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小重山》等诗句都是将中国的传统音乐上升到了精神的高度。从古至今,茶和传统音乐一样,都是情感表达、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茶文化和传统音乐在精神世界具有共生性。
3 传统音乐与茶文化的结合点
3.1 以茶品音
在现当代,茶文化和传统音乐越发相结合。例如,很多民族音乐的音乐馆设有品茶坊,让你在品茶的同时能够欣赏到优美的传统音乐。茶和音乐都是信息载体,当传统音乐表达的情绪和某一种茶传递出来的信息相一致时,听众便能够加深对音乐的认知,同时也更能体会创作者的情感。这种寓教于茶的传统音乐欣赏方式将茶文化和传统音乐结合到了一起,更加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3.2 以音说茶
越来越多的茶馆会出现传统音乐的表演,传统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有利于品茶者的情绪渲染,也增添了不少高雅气氛。在很多大型优质的茶馆,不同的茶会选择不同的传统音乐。为了表现不同茶的不同风格,背景音乐也会有所不同。例如,铁观音甘甜品茶时可配洞箫和玉笛,普洱茶醇厚可搭配一般的戏曲,乌龙茶清幽一般配上古筝的《春江花月夜》。由此可见,因为茶的品种,品茶人的性情不同,传统音乐的搭配也随之改变。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不仅茶多种多样,传统音乐更是种类繁多。不同的茶搭配不一样的传统音乐,使得两者相互融合,让品茶人和品音人都能得到更完美的审美体验。
3.3 茶音相溶
篇11
低碳经济;茶文化;旅游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的上升,导致南北极冰雪融化加重。这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如何高效地利用人类现有资源,对全球各个行业都面临的巨大的考验。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新型项目,它以较少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排放量和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低碳生活已经渐渐深入人们生活当中,以低碳为主的生活方式逐渐在各个行业中兴起。茶文化旅游是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衍生出的新型项目,但是在学术界并没有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义。而且现在定义茶文化旅游的文章越来越多。它有别于传统的旅游项目,更注重游客的感受。茶文化旅游就我们在旅游中,去慢慢的品尝茶的味道,品尝味道的同时能够深入的了解茶叶,感受先人留给我们的茶文化,从这种体验中来获取心灵的释放。茶文化旅游巧妙地将茶叶文化与传统旅游业旅游相结合,将茶叶生长的环境,茶叶的历史,制茶的工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仅是带动了茶叶市场的开发,更多的是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它同时也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它对旅游、购物和娱乐等产业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也弘扬了传统茶文化。
1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契机
1.1茶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茶文化旅游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出一套以茶为主、带动服务行业的综合性产业。与大多数产业相比,它对能源的消耗、污染排放和对大自然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少,但也并不是“零碳排放”的产业。由于现代产业的发展,产业链的逐渐扩大,旅游行业也在排放大量碳,如何抑制碳的排放量,也是当前旅游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时展,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品位,而喝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旅游业在近些年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一个产业链的发展。把茶叶融入到旅游行业当中,以茶为主线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茶文化旅游就其本质上来说是低碳经济下的一个产品。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带动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的发展,但是发展过程中有些人为了眼前利益的最大化,运用一些非环保的产品,造成了许多资源的流失。所以在茶文化旅游业兴起的最重要的时期,应该加大对环保意识的宣传,也应该建立一些的环保措施,建立一个低碳环保的旅游产业链。茶文化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服务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存在许多自身发展的优势,比如说,占用资源少,可持续发展强,碳排放量少,按理来说,应该成为低碳经济的排头兵才是。低碳茶文化旅游的发展间接遏制地环境污染的发生,而且带动一个新的产业链的发展,也是在低碳经济下孕育而生的新行业。
1.2茶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很快,茶文化旅游在发展中也暴露了很多的问题。在发展中出现了开发方式简单、基础设置不全面和服务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旅游企业在做好旅游服务的同时,也应该向游客传递低碳旅游文化。比如,游客在出行方面尽量乘坐电动汽车,或者电动车、自行车;食宿方面,应该避免奢华之风,崇尚简约,舒适;旅行社应该向游客宣传低碳旅游的重要性。随着茶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在外出出行旅游,人们更多的选择了徒行或者骑行,这样更多减少了汽车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住宿、就餐方面,一次性用品尽量不用,少使用空调,维护景区的环境卫生等等。改变奢靡之风,因为茶区茶本在山区、农村、可以避免或尽量不要乘坐飞机、游艇,少坐豪车,避免产生更多的碳污染,真正做一个低碳的环保者。
2低碳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条件
2.1旅游业良好发展的背景
2.1.1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20世纪末,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没有太久的历史,旅游业带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同时给人们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旅游行业逐渐演变为国家支柱型产业。在低碳旅游文化推广的现在,国家也出台的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措施不仅加快了旅游产业结构的完善,也对旅游业整体的发展目标做出了清晰的规划。
2.1.2低碳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加
低碳经济的推广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低碳旅游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新型的低碳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也是在低碳经济大环境下孕育而生的,也是与低碳旅游完美结合的产业。它的出现获得许多消费者的喜欢。比如说,云南大理,完美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普洱茶,将自然与人文环境两者的完美结合在一起。
2.1.3践行低碳旅游
随着时代在发展,人类也逐渐意识到良好环境的重要性。漫天的雾霾已经快击沉人类对生活的信心了,如果没有生存的压力,或许他们早已经逃离城市了,去寻找蓝天白云的地方。到一个蓝天白云的地方去旅行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想法,这也带动了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低碳文化的认可,也使得旅行者践行的信念,就是为了明天更优质的生活。于是出现了自驾游,拼车,徒步等新的旅行方式。
2.1.4兴起的特色旅游
世界总是在无时无刻变化着的,旅游的模式也得紧跟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旅游业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了。许多旅游企业也在积极的应对,茶文化旅游就是个简单的例子,它将自然环境与传统的茶文化相结合的方法,全新的旅游方式更容易让游客所接受,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放松心情,喝口清茶了解地方文化。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何将这些文化渗入到旅游文化中呢?比如说将游客带到茶园当中,让他们融入到大自然中去,体验采茶的乐趣,把自己当做一个采茶人,这样的体验往往是终身难忘的。
2.2茶文化旅游的初步发展茶文化旅游。
茶叶的种植集中在一些自然环境好、环境污染少的地方,这就为茶叶文化旅游提供良好的先天条件,在加上地方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一系列的环境为茶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说游客会从茶叶历史、制茶工艺、采茶等多方面入手,让游客在欣赏大自然美的同时,到茶园里采茶,也能了解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也可以利用茶文化来推广传统旅游业,比如说在福建武夷山《印象大红袍》的拍摄,这是对茶文化的一种全新的展示,也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所以说茶文化与旅游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茶叶在农产品中是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的,而传统的茶山和茶园都拥有较好的地理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制茶的工艺也是颇有几分美感。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茶文化旅游也顺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形成了许多茶文化模式。茶文化旅游现在只是处于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比如说开发资源过于盲目,也缺乏规划,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茶文化旅游发展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模式,不能走偏路,不能顾此失彼,不能为了发展茶文化旅游,其他方面全部放开,或多或少会增加碳排放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们的原则。
3茶文化旅游低碳发展的策略
3.1科学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茶文化旅游要建立一个低碳、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就要做好一个合理的规划。在整合资源进行开发规划时,要建立科学的发展体系,首先就是要减少碳排放量。可以借助国内茶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再依据自身环境和资源的特点,对环境开发的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把减少环境污染放在第一位。
3.2产业推广
低碳旅游的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发展过程中要从多方面考虑,首先就是要推广低碳文化。推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低碳茶文化旅游要依托自身的茶区文化,各茶乡可依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茶文化开发,把本身的茶文化和地方风俗融入到旅游中。茶文化旅游让旅游者在享受旅游带来乐趣的同时,也渐渐融入旅游者的生活中,让他们在寻找自然美,在田间的茶园里返璞归真。茶文化旅游的推广间接或直接减少了碳的排放量,改善了当地的生存环境。以茶为载体,茶的魅力所在就是吸引游客的重点。
4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低碳文化也在渐渐深入人们生活。茶文化旅游也是新生代的新型旅游项目,它将现代的旅游与茶叶资源、茶叶历史有机的集合到一起,形成了新的旅游产业链。茶文化旅游也是低碳经济背景下,一个代表性产业,它的出现带动了一个新的产业链。茶文化旅游是茶叶与现在旅游业相结合衍生出来全新的旅游行业,也是将低碳经济完美融入的一个新型旅游行业。它是对传统茶文化的一种继承,也让更多游客了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说,对于茶文化旅游开发,无论是从经济上来说,还是文化,还是生态环境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将低碳生活的理念带到了人们生活当中。
作者:余佳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龚永新.茶乡生态旅游构建[J].中国茶叶.2009(12):36-37
篇12
黄芪甲苷(AST)又称黄芪皂苷Ⅳ,为黄芪内主要有效成分[2]。AST为大分子皂苷,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不足3%,通过改变剂型等各种方式虽然提高了口服利用度[3-4],但是AST吸收差的原因尚不清楚。目前很多研究证实皂苷类物质口服后在体内发生糖基水解,经肠道菌群转化后,代谢产物包括皂苷元作为主要物质进入血液发挥更大的药理作用[5]。然而,针对AST在体内吸收代谢转化及真正发挥药效的成分等问题鲜有报道。因而,本实验首先对AST在胃肠环境中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然后探讨其体外的代谢特性,明确其代谢过程及转化部位,为新药和保健品合理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
1.1 仪器
Thermo Scientific液相色谱-质谱仪(Accela UV/Vis Detector, Accela Auto Sampler, Accela 600 pump, TSQ Quantum Access);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高速离心机(北京白洋离心机厂);TGL20M型高速冷冻离心机(长沙湘智志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T10 basic电动匀浆机(德国IKA公司);VORTEX GENIVS 3 漩涡混匀仪(IKA);DKZ-450B型电热恒温振荡水槽(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MTN-2800D 型氮气吹干仪(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C18 SPE柱(Agilent Technologies);薄层层析硅胶-G预制板(青岛海洋化工厂)。
1.2 试药
AST和环黄芪醇(CAG)由北京美迪克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纯度>98%);牛血清蛋白、考马斯亮蓝G-250、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北京拜尔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氧化型辅酶Ⅱ(NADPNa2)、葡萄糖-6-磷酸二钠(G-6-P-Na)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为Sigma 产品(中生瑞泰有限公司)。实验中所用其他试剂均为市售色谱纯或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娃哈哈纯净水。
1.3 动物
清洁级Sprague Dawley(SD)大鼠,体重(220±20) g,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京)2011-0012。
2 方法
2.1 溶液配制
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参照文献方法[6]制备。
AST供试品储备液制备:精密称取AST适量,加甲醇溶解,配制成质量浓度为5.0 g・L-1的AST储备液,使用时用甲醇稀释成所需浓度即可。
AST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AST对照品适量,加甲醇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1 g・L-1的溶液,作为AST对照品溶液。
CAG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CAG对照品适量,加甲醇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1 g・L-1的溶液,作为CAG对照品溶液。
2.2 TLC、HPLC及HPLC-MS检测条件
TLC法条件:硅胶-G薄层预制板,展开系统:CHCl3-CH3OH-H2O(8∶3∶1),10%浓硫酸乙醇溶液105 ℃加热5 min显色。
HPLC条件: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150 mm, 5 μm);检测波长203 nm;流速1 mL・min-1;柱温为30 ℃;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0~20 min,乙腈的比例由37%变化到55%,水的比例由63%变化到45%。进样体积30 μL。
HPLC-MS条件:流动相为乙腈-0.01%甲酸,液相条件同该项下的HPLC条件。正离子检测模式;喷雾电压3 kV;喷雾温度400 ℃;毛细管温度270 ℃;鞘气(N2)20;辅助气(Ar)5;进样量5 μL。
2.3 AST的稳定性
2.3.1 AST在人工胃液中的稳定性 吸取AST储备液100 μL与10 mL预温孵至37 ℃的人工胃液混合后,置于37 ℃恒温振荡水浴中。平行制备3份。同时制备不加AST的空白样品。分别于反应0, 0.5, 1, 2, 3, 4 h取样,每个时间点取0.5 mL。在取出的样品中迅速加入1倍乙腈终止反应并沉淀蛋白,涡旋1 min使终止完全。将样品高速离心(15 000 r・min-1,20 min),取上清,HPLC进样分析。
2.3.2 AST在人工肠液中的稳定性 同2.3.1操作,将AST与人工肠液共温孵,分别于0, 0.5, 1, 2, 3, 4 h取样、处理。取上清,HPLC进样分析。
2.4 AST在大鼠肝匀浆中的代谢
2.4.1 NADPH启动系统制备 精密称取NADPNa2, G-6-P-Na, G-6-PDH和MgCl2适量,加水溶解并定容,体系含有2 mmol・L-1 NADPNa2,40 mmol・L-1 G-6-P-Na,4 U・L-1 G-6-PDH,40 mmol・L-1 MgCl2,-20 ℃保存。
2.4.2 样品制备 参照文献[7]法制备大鼠肝匀浆。首先在EP管中加入适量的AST甲醇溶液,水浴挥干溶剂,加入Tris缓冲溶液,大鼠肝匀浆,涡旋混匀。恒温振荡水槽37 ℃预温孵5 min。加入NADPH启动系统200 μL,涡旋混合均匀以启动反应。反应终体积为400 μL,含1.0 mmol・L-1NADPNa2, 20 mmol・L-1G-6-P-Na, 2 U・L-1G-6-PDH, 20 mmol・L-1MgCl2,肝匀浆蛋白质量浓度为2.0 mg・mL-1,底物终浓度为50 μmoL・L-1。 37℃水浴振荡温孵。于温孵0, 10, 40, 60, 120 min后分别加入冰乙腈0.4 mL终止反应。每个时间点平行5份。
2.4.3 样品处理 乙腈终止反应后,涡旋并超声5 min使混合均匀,高速离心(13 000 r・min-1,20 min,4 ℃),取上清,37 ℃水浴氮气流下挥干。残渣用400 μL甲醇复溶,超声使溶解完全,高速离心(13 000 r・min-1,20 min,4 ℃),上清供HPLC分析。
2.5 AST体外肠菌代谢
离体培养肠道菌群对AST的代谢,参照文献[8]法制备肠菌培养液。取新鲜配制的肠菌培养液共7份,每份5 mL,各加AST供试液20 μL,混匀,并随行制备空白对照,密闭恒温37 ℃厌氧培养。于0, 2, 4, 8, 12, 16和24 h取出,离心(4 000 r・min-1, 10 min),移出上清液,用已活化过的C18 SPE小柱纯化,最后保留于1 mL甲醇中。供TLC法检测及HPLC分析。另取24 h温孵处理液0.5 mL,氮气流下挥干,流动相1 mL复溶,高速离心(13 000 r・min-1, 30 min),取上清用于HPLC-MS测定。
以0 h组测得的AST质量为100%,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不同时间AST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及大鼠肝脏中的剩余百分率。
R = mt / m0 × 100%
R:t时刻的AST剩余百分率;mt:t时刻AST的质量;m0:0时AST的质量。
3 结果
3.1 AST在人工胃液中的稳定性
记录AST在人工胃液中各时间点取样色谱峰面积,计算不同时间AST在人工胃液中的剩余百分率(%)。结果见图1。
由AST在人工胃液中代谢稳定性的实验结果可知,AST在人工胃液中几乎不发生代谢,基本保持稳定。
3.2 AST在人工肠液中的稳定性
记录AST在人工肠液中各时间点取样色谱峰面积,计算不同时间AST在人工肠液中的剩余百分率(%),结果见图2。
由AST在人工肠液中代谢稳定性的实验结果可知,AST在人工肠液中几乎不发生代谢,基本保持稳定。
3.3 AST在大鼠肝匀浆中的代谢
记录AST各时间的色谱峰峰面积,计算AST经不同时间代谢后的剩余百分率,测定结果见图3。
结果显示,AST在大鼠肝脏中几乎不发生代谢,可说明口服AST后,几乎无肝脏首关效应。
3.4 AST肠菌代谢TLC检测
由TLC图显示(图4),AST经肠道菌群代谢后主要产生2个代谢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2个代
谢物的量逐渐增多;经TLC初步分析判定其中一个为次生代谢物,极性在皂苷与皂苷元之间,另一个为AST的皂苷元CAG。
另外,由图中也可看出,随着代谢时间的延长,有极性比皂苷元更小的物质出现。这可能是AST发生转化生成皂苷元后,又继续被代谢后产生的代谢产物。
3.5 肠菌代谢的HPLC测定
肠菌代谢物HPLC检测结果见图5。AST各代谢物分离良好,与对照品比较可知AST经肠道菌群作用可转化为一个次生代谢物及苷元CAG;空白无干扰。
HPLC图可见AST的2个主要代谢产物,其中一个为皂苷元CAG,另一个为极性介于AST与CAG之间的物质。HPLC检测结果与TLC的结果基本一致。
3.6 AST肠菌代谢物HPLC-MS检测及代谢途径分析
AST各代谢产物分离较好,空白无干扰。对样品进行一级质谱全扫描,各产物响应良好,见图6。
AST及肠菌代谢物的各时间点一级质谱检测结果为:tR = 5.92 min时,m/z 785.45,为AST的准分子离子峰[M+H]+;tR = 8.51 min时,m/z 653.41,比m/z 785.45减少了132,为AST失去1分子木糖所得的次生代谢物(CMG)[M-Xyl+H]+;tR =15.05 min时,m/z 513.34,比m/z 785.45减少了294,为AST失去1分子木糖之后继续失去1分子葡萄糖所得的皂苷元(CAG)[M-Xyl-Glc+Na]+。
对AST及代谢物的二级质谱检测发现,AST碰撞能量为20 ev,主要的碎片离子m/z 687, 529, 455, 143等;代谢物M1碰撞能量为25 ev,主要的碎片离子m/z 513, 455, 437, 419, 143等;代谢物M2碰撞能量为45 ev,主要的碎片离子m/z 455, 333, 143等。AST及肠菌代谢物的质谱结果见图7~9。
质谱结果显示,AST经肠道菌群转化后,2个主要的代谢产物分别为失去木糖基而生成的次生代谢物CMG和失去2个糖基得到的皂苷元CAG。质谱裂解规律图见图10。
综合TLC,HPLC及LC-MS/MS结果分析,AST经肠道菌群作用代谢得到脱糖基代谢产物,其一为失去3位基团木糖的次生代谢物CMG(M1),另一个为进一步失去6位葡萄糖得到的极性更小的皂苷元CAG(M2)。AST体外代谢途径,见图11。
4 讨论
AST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
其在胃肠液中均较稳定。通过AST的大鼠离体肠道菌群代谢分析,发现AST可被转化为失去3位木糖基的CMG和进一步失去6位葡萄糖得到的极性更小的皂苷元CAG。为进一步阐释AST在体内的代谢特性,本实验同时还探讨了大鼠肝脏对AST的代谢影响。结果显示,AST在大鼠肝脏中几乎不发生代谢。
Rui-Na Zhou等关于AST经大鼠肠道菌群代谢的文章[9]表明了AST在体内转化为皂苷元及皂苷元异构体,进一步佐证了本课题的结果。本实验在大鼠离体肠道菌群代谢研究的基础上,对AST大鼠体外肝代谢及其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等均进行了考察,证实了AST在体内是被肠道菌群水解,生成了脱糖基代谢产物,进而和其代谢产物共同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发挥药效作用。
由本实验结果可推测,AST在胃肠道内吸收较差,可经肠道菌群转化发生糖基水解作用,且在肝脏中几乎不被代谢,口服后无首关效应。结合本课题组体内外代谢实验结果,推测AST和其代谢产物共同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药效作用。但吸收入血量和各代谢产物对发挥药效的贡献大小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淑芳. 中药黄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药杂志,2013,35(6):73.
[2] 吕涛,姚希贤,孙泽明.药物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测定及其抑制HSCs活性增殖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2): 2770.
[3] Gu Ych, Wang G J,Pan G Y,et al. Transport and bioavailability studies of astragalosodeⅣ an active ingredient in Radix Astragali [J]. Basic Clin Phamacol Toxicol Toxicol,2004,95(6): 295.
[4] 林健. 黄芪甲苷羟丙基-13・环糊精包合物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J].中国药师,2010,13(4):469.
[5] 张李赢,杨轶舜,张彤,等. 肠道菌群对中药苷类成分的代谢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11,34(7):1155.
[6] 中国药典. 二部[S]. 2010.
[7] 曲方圆,喻凯,李甫,等. 银莲花素A在大鼠肝匀浆中的代谢产物[J].华西药学杂志,2009,24(3):298.
[8] 任晓亮,谢跃生,潘桂湘,等.香加皮强心成分杠柳毒苷肠菌代谢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7,24(6):515.
[9] Zhou R N, Song Y L, Ruan J Q, et al. Pharmacokinetic evidence on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stinal bacterial conversion to beneficial effects of astragaloside IV, a marker compound of Astragali Radix, in traditional oral use of the herb[J]. Drug Metab Pharm,2012,27(6):586.
Stability study in biological samples and metabolites analysis of
astragaloside Ⅳ in rat intestinal bacteria in vitro
SUN Gui-xia1, ZHAO Yuan-yuan1, MIAO Pei-pei1, YANG Xiao-yan1, MIAO Qing1, LI Jing2,
XUE Bao-juan1, SU Jin1, ZHANG Yu-jie1*
(1.School of Chinese Pharmac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 China;
2.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spensary,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35, China)
篇13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
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