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农业农村局发展前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业农村局发展前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业农村局发展前景

篇1

刘海波,倪昊.日本动画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政策启示[J].成功,2008(8).

张黎明.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研究[D].对外贸易大学,2006.

篇2

1.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机械整体发展水平低

从当前我国农作物机械化程度来看,小麦生产基本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但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生产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很多地区拥有较多的小型农业机械,动力很小,新技术的农业机械没有完全普及开来。其中,拖拉机、三轮农用车作为目前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农机,在农村、农民的普及面较广。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农机结构的不合理性日益显现,也就是动力机械配套的比例比较低。同时,农机化发展也存在着地区的不平衡性,经济发达地区的机械化程度较高,但是边远山区的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这也是制约我国农机整体发展的一大瓶颈。

1.2农业机械设备陈旧老化

目前,农业机械的陈旧老化也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我国农民多是小规模家庭经营,农民的购买力相对不足。农民手中现有的农业机械比较陈旧老化、技术状况差、生产效率低,新型农机十分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阻碍了农机化发展进程。这就要求我们要采用正确的发展战略,合理选择农业机械,优化机械化各个环节,借鉴先进经验,集成有关技术,在农业机械的管理、推广方面进行创新,尽快改变农业机械陈旧老化的现状。

1.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正在从粮食生产机械化向效益农业等领域拓展迈进。同时,原来以产中为主,而目前则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在这种情况下,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先进新机具、新技术满足不了农民要求,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太少,个别领域甚至是空白,这也不适合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1.4农机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

虽然我国近年来农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但农机管理和服务水平显然跟不上农业发展要求。当前,我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很少,合作社经营耕地比较有限。此外,农机服务市场还不够健全,市场化程度比较低,没有实现规模经营。农机服务组织相对薄弱,经营机制比较松散,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服务程度比较低。近几年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机合作社,发展资金缺乏,诸多合作社存在机具不配套、建设不标准、管理不规范、功能不完善、经营没效益、发展没后劲等问题。所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农业机械应运而生,而能够掌握运用的农机从业人员少,农机管理、服务、监督工作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下一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

2.1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逐步建立

在下一步的工作进程中,建立起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有力举措。在创建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过程中,要着力引进先进、高效的新技术、新机具,逐步形成合理高效、节能低耗的科学机具结构,实现农业发展全程机械化,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进而引导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集约化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2.2农业机械与农业结构调整更加配套

随着未来农业机构的进一步调整,要进一步拓展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调整优化农机化结构布局,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步伐。要全面优化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的比例,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的比例以及种植业机械与其它行业机械的比例,以此优化农机结构,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同时,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方特点和产业特色,合理进行农机发展布局,努力形成区域发展优势。要把农业机械化产中环节利用向产前、产后利用延伸,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从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程。

2.3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持续加强

随着我国农机化的深入持续发展,要求必须健全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机服务水平,推进农机服务向产业化、社会化迈进。其中,要尽快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协会、农机服务队等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促进其实现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也就是说,要对目前的农机资源进行重新合理优化配置,确保得到有效利用,克服农机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全力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实现农机规模经营,提高农机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2.4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环境日益优化

可以说,农业是一个存在风险的产业,包括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农业机械作为服务产业,其使用经营风险更大。为此,我国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这是一部与农机化密切相关的法律,目的就是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农机扶持力度。目前,我国正处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早、中期阶段,也是政府支持农机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发展农业机械化投入,尤其是加大农机部门研制开发力度,加大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经费投入,加大农民购买先进机具资金补贴扶持,从这些方面加快农机新技术推广步伐。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力和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践“中国梦”的具体行动。未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全面实现现代化农业的目标,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全面服务“三农”,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笔者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农业机械整体发展水平低、农业机械设备陈旧老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农机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将逐步建立,农业机械与农业结构调整将更加配套,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将持续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环境将日益优化,农业机械化也必将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福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

篇3

(一)财政补助项目

1.符合当地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

2.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

3.市场潜力较大,辐射带动能力强,显著带动农民增收,预期效益好。

4.建设方案先进科学,产品技术和工艺路线合理。

5.项目建设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要求,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环保要求,获得相关环保部门的审核或批复;农业面源污染能得到有效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能得到有效利用;能够确保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种养业生产过程减少农药、化肥、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符合相关农业生产规范要求;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达到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6.投资估算合理,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筹资方案可行。

7.土地流转用地或项目建设用地手续合法。

(二)贷款贴息项目

1.优先支持符合当地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的产业。对于未列入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但市场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其他产业,也可列入扶持范围。

篇4

(一)进一步加强规划指导。各有关街镇乡要以《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在现有农业景点和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特色鲜明、环境优良、设施完备、要素齐全、环节互动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乡村休闲游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没有完成规划编制的街镇乡应尽快完成,已完成规划编制的应严格按规划执行。

(二)进一步加大政策服务力度。一是按照《土地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二是充分利用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有利契机,协调有关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为乡村休闲游投资者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一是按照《市休闲农舍、休闲山庄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的要求,通过评星定级,着力规范乡村休闲游的经营管理。二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行业内部管理和行业自律,提高行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引导乡村休闲游市场逐步走向规范。三是加强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四)进一步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和农业资源,突出不同区域乡村特色,按照产业派生型、观光游览型、农事体验型、民俗民居型、休闲度假型等不同模式,培植行业主体,打造品牌,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使农业资源就地转化为旅游资源,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使广大市民走进农户,亲近农民,学习农活,体验丰收,感受田园式互助互动的健康休闲娱乐新方式。

(五)进一步挖掘景点内涵。一是突出农家特色。按照朴素、自然、协调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依托山水、动植物、高科技农业等资源载体,将农家本色与历史和地方民俗文化相融合,深度开发乡村休闲游产品。二是挖掘地方风味。组织烹饪专业教师对乡村休闲游接待点的厨师进行统一培训,提升菜品质量,保持地方特色、乡村风味。三是搞好景点建设和环境营造,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区、畜禽养殖区、林果花卉区、水乡垂钓区、文化娱乐区,做到功能齐全,主次有度,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六)进一步强化宣传推介。将乡村休闲游主题形象宣传、旅游线路宣传和景区景点宣传三个方面结合起来。一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和乡村休闲游网站的作用,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向广大市民展示乡村休闲游的发展状况和景区景点。二是充分利用旅游黄金周及农事会节等向广大市民进行宣传。三是与旅行社、景区景点共同推出精品线路和特色旅游吸引游客。四是开展农家美食推介活动。

(七)进一步增强乡村休闲游对农民收入的带动作用。一是进一步加大“三高”农业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发,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为乡村休闲游提供载体,大力开发农业产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使农产品逐步转化为旅游商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二是积极引导农民向旅游业及餐饮、农产品加工、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转移,增强农民在乡村休闲游中的参与度。三是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推介特色农产品,进而带动整个农产品的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

三、保障措施

篇5

1.1我国农村微小企业现状

农村企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调查样本企业,97%农村企业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注册资金从3—200万不等,年销售额低于600万,借助于本土资源而建,根据国家对小型农林牧渔企业的划分标准:“从业人员低于500人,年销售额低于1000万以下为小企业”,根据这一标准,我国众多农村企业应该属于微小型企业。

目前我国众多微小型农业企业自身特点是:(1)经营管理不规范。大多由家族小作坊演变而来,缺乏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常见的是夫妻店、亲朋合伙制。(2)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3)使用内源资金进行发展,外源融资渠道局限于抵押贷款。(4)采用人脉营销,销售地域局限于本地区(5)具有地方特色,技术含量低。

1.2我国农村企业现有资金结构

我国农村企业,融资优先顺序依次为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先债权融资后股权融资,农村企业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为①创业者自有资金、银行抵押贷款、亲朋借款,很少有通过其他渠道融资的例子。根据所调查的②样本企业显示,自有资金占有的比重较大,约占总资金的57.2%,抵押贷款占26.3%,亲朋借款占16.5%。

创业者自由资金所占比重大,创业者所承担的风险会很大,创业者的资金有限,依靠创业者自有资金发展,企业很难发展壮大,只能局限于小规模经营。另外银行抵押贷款、亲朋借款获取资金额度有限,真正为农村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机构太少。从所调查23家样本企业中只有1家企业运用股权融资,因此企业可以重点考虑向原股东以外资源进行股权融资。

二、股权融资的优势

2.1分散企业风险

对于农村企业来说,企业信息不对称、规模小等自身劣势决定了企业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取借款,目前农村企业贷款仅局限于抵押担保贷款,大部分金融机构只接受房产抵押,且取得的借款不能大于抵押物价值。如果企业向外界借入资本所占的比重较大,企业经营风险增大。农村企业都为中小企业,在股权融资这条方式上只能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寻求特定的投资者,股权融资获取的资金具有长期性,无负担,因此农村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融资快速获得直接投资,扩大了资金来源,增强企业信用,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

2.2吸收投资者拥有的资源

农村企业大多由家族作坊式发展起来,是典型的家族企业,企业管理者管理者文化层次偏低,管理经验欠缺,交际圈也狭窄,吸收新技术能力弱。农村企业通过股权融资,所吸收的投资者一般都一定专业知识、商业网络、管理经验,而这些资源可以有效补充农村企业管理者的不足,能够为促进企业做强做大提供基础。

2.3增强公司自有资本实力,降低财务风险

企业通过股权融资所获取的资金都是自有资金,会增强公司自有资本实力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1)降低企业负债率,提升企业偿债能力和举债能力。(2)股东监督促使企业管理人员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建立约束机制防范财务风险。

3.股权融资中企业方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正确对待股权融资

农村企业大部分都是家族企业,家族成员控制企业的愿望比较强烈,担心股份外流,一般不愿意进行股权融资。在股权融资问题上,农村企业核心管理人员首先要正确看待股权融资,要充分认识到股权融资的益处,认识到通过股权融资是寻求更大范围的合作,让企业发展壮大,是实现双方共赢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单纯的“商品买卖关系”。

3.2挑选合适的投资者

农村企业在进行股权融资时需要慎重选择投资者,具体考察应从以下三个指标进行:(1)投资者的信誉。投资者的信誉主要就是以前投资其他企业的信誉记录,合作持续的时间。(2)投资者所拥有的资源,如对本行业的专业技术、商业网络资源、管理经验等。(3)能够与企业所拥有资源形成互补,能将双方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三、股权融资中投资方应注意的问题——严谨考核被投资企业

投资者投资一个企业目的就是获取利润,将投资价值最大化。农村企业存在的问题较多,如,管理不完善、信息不透明等,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农村企业时应重严谨考核被投资企业。具体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

3.1企业发展前景。企业发展前景主要从二个方面考察,一方面就是总的行业大环境,另一个就是企业行业内的发展前景,包括所拥有的特色、核心技术,经营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

3.2企业信用记录。农村企业规模小,权利高度集中于企业主手中,对于农村企业的信用记录考核应包括企业信用记录和对企业主个人信用记录的考察。#p#分页标题#e#

3.3企业人员配备及人才培养机制。大部分农村企业员工主要是由家族成员组成,且有“唯亲是用,唯亲提拔”惯例。投资方对于农村企业人才考察应主要考察:家族成员在企业中所占比例,家族成员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企业在培养亲属以外员工的培养机制,能否为员工制定一个个人发展规划。

3.4企业财务制度。

一个企业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就是与“钱”有关的环节,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是农村企业的一个不足之处,投资方在考察企业财务制度时应严谨考察企业现有财务制度,财务信息,考察财务信息还应特别注意考核以前商品采购价格是否高于当时市场价格,以免采购环节中出现不合理的先例,影响以后工作。

四、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合作

4.1公平估价

转让部分股权融资 按照出让股权的价格与股权账面价格的关系划分,股权出让融资可以划分为:(1)溢价出让股权。是指中小企业在出让股权时,股权出让价格高于股权账面价格。(2)平价出让股权。是指中小企业在出让股权时,股权出让价格等于股权账面价格(3)折扣出让股权。是指中小企业在出让股权时,股权出让价格低于股权账面价格。从出让企业股权比例划分,小企业的股权出让融资可以划分为出让企业全部股权、出让企业大部分股权和出让企业少部分股权三类。

针对农村企业管理人员比较看重公司的控制权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选择的模式有:

(1)溢价出让+出让企业小部分股权。针对企业发展前景较好、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拥有核心技术的农村小企业应该按照溢价出让部分小部分股权,引进新股东参与企业管理,创业者仍然保持公司控制权

(2)平价出让+出让企业小部分股权。这种模式主要是适合发展前景较好,具有地区特色的农村企业,创业者保持公司控制权。具体的出让价格也可以引进第三方进行评估后作价。

4.2在第三方公证前提下合作

为了避免投资方和融资方在以后的合作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双方在合作时必须有一份规划化的合作协议,协议中应包含将来预计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处理办法,保证双方在平等的前提下合作,签订协议时需要通过第三方公证,如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等。

参考文献:

篇6

农村经济发展;民间金融;支持研究

对于农村民间金融来讲,推动其发展进程,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业的师生竞争实力,不断强化竞争管理,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升农村经济增长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从微观层面来讲,发展民间金融能够为农村一些中小企业赢得更长远的发展前景;而从宏观层面来讲,在提升中国经济效率、优化体制改革等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加强其研究力度。

1农村经济发展与民间金融支持的密切联系

随着我国“经济转轨”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力度也随之在不断增强,进而使得我国金融发展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城乡“二元性”特征。从发展深广度层面来讲,农村金融可以说是远远落后于城市金融,且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随着其特征的不断凸显而不断扩大。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三农问题与国计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练习,且在发展中逐渐呈现出了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劳动力大量剩余,效率难以得到显著提升等诸多问题,一些传统乡镇企业也难以获得有力的发展支持与前景,难以为农村拓展出相对广阔的市场,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究其根本原因来讲,还是在产业升级,以及优化配置等方面缺乏资金与政策的大力支持。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一直都局限于国家金融在农村范围内广度的延伸、附属上,难以适应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各类要求。因此,当前建设、发展的重点工作,就是要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金融支持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使得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能够得到不断提升。

2优化农村经济与民间金融良性互动的策略

2.1增强金融支持,构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首先,农业银行应不断增加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为了给乡镇企业的重组、配置优化,以及小城镇建设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应结合实际需求,不断扩大、优化农业银行县以下分支机构,对其服务对象、各层面做出重新定位,进一步加强对优势企业的重点扶持;其次,充分发挥、增强农业发展银行的金融支持作用。农发行应结合具体条件,对收购资金实行封闭式运作,拓展出更多筹资渠道,进而将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政策性融资重要功能充分突显出来。同时,还应根据实际发展需求,适当增加对一些生态、高效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并将商业银行承担的农业政策性贷款业务恰当融入到自己的经营范围。另外,农村信用社还应注重自身支农先锋队中坚作用的巩固与发挥。将农户视为重要的服务对象,对于资金处理层面来讲,在扣除法定准备金的基础上,剩下的应全部投入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并对城市流入做出合理控制。此外,还应积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结合自身条件加强涉农业务的拓展。

2.2优化金融服务,创新农村金融工具

对于农村金融工具的创新发展来讲,应将其经济的良性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视为基准点,始终立足于“三农”真正认识、充分掌握市场导向性,经济摆脱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那种盲目求快的拓展理念。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结合具体发展动态,将金融工具创新市场的准入门槛适当放低,金额使其工具创新给社会带来的成本能够得到合理降低。另外,还应积极开展、拓展多层次与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工具,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加强金融创新,以及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应针对实际需求,积极提供差异化产品,从而进一步推动各种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

2.3拓展信用范围,完善农村金融信用体制

首先,应对农村民间金融体系做出进一步规范。针对农村中小企业、农民,应构建完善的信用档案记录,对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环境做出进一步完善,促进运行成本的不断降低,并进一步增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信用审核力度。同时,还应对企业、中介,以及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关系做出进一步规范与平衡,且对与信用相关的各类信息做出进一步选择与强力整合,从而对担保中介信用缺失招致的风险做出有效防范。其次,应适当拓展农村有效担保物的范围,不断增强资源向信用的转化强度。地方政府应对现阶段农村融资难的现状做出全面思考,并积极尝试运用更大胆、有效的改革措施,以此来全面激发农民创业热情,例如,可以将农村林地使用权、自有住宅所有权作为有效担保物,以此来实现信用转换目的。

2.4构建规范的农村金融支持法律环境

现阶段,针对金融支农,我国还未构建出专门法律,对此,应不断增强、规制中央银行对农村金融提供的支持与监督,为其金融机构市场制定出完善的准入、推出机制,为其相关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民间金融虽然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很多地区的民间金融都难以获得理想发展成果,不仅阻碍着相关金融业的进一步进步,也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为了将民间金融的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必须要加强其金融改革,通过落实科学有效的改革策略,为农村经济赢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前景。

作者:王清扬 单位:山东省临沂第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篇7

传统农业生产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原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但二者循环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谷糠、林木枝桠、木屑、未利用的禽畜粪便等,造成环境污染,降低资源利用率,而食用菌生产正是利用这些废弃物,生产出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高档真菌食品,因而食用菌生产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前景广阔[1-2]。

1 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5—12月,笔者通过参加省内行业会议、网上查阅资料、电话咨询、实地走访等方式调查了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区域布局明显,平原地区及城郊结合部多以草腐菌为主,皖西、皖南山区多以木腐菌为主;品种丰富,人工种植品种多达20余种;但产值规模较小,2010年全省食用菌产值29亿元,仅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2 955.44亿元的1%;生产技术落后,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

2 国内食用菌种植模式案例分析

2.1 山东省莘县双孢蘑菇生产模式——公司加农户模式分析

山东省莘县双孢蘑菇生产是靠公司加农户模式发展起来的,即由公司投资建设菇房,免费为菇农提供菌种、技术、服务并负责产品回收,农户负责生产和管理。2010年,该县建成专业菇房4 000座以上,年产值逾4亿元。公司加农户模式相对于企业来说有3个方面优势:一是能充分发挥企业有一定资金、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高、会经营、联系市场能力强的优势。二是生产周期短,资金周转快,设备利用率高。三是可获得2次利润,即生产菌袋利润和回收产品后的销售利润。相对于农户来说有4个方面优势。一是农户不需购买全套生产设备,大大减少了投资费用和资金的占用,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二是投资可大可少,有利于更多的农民加入种菇队伍。三是农民只管发菌和出菇,技术要求低,风险小,提高农民种菇积极性。四是解决了农民最发愁的销路问题。

2.2 安徽省东至县食用菌种植模式——标准化种植模式分析

东至县采用标准化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即食用菌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制订有严格科学可操作性的标准规程。食用菌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均有检测标准,且有一套管理体系,可将各标准落实到生产的各个环节。现在食用菌生产已成为东至县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种植量达1.1亿袋,产值达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0%。标准化种植模式优势具体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质量安全有保障。二是利于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

2.3 浙江省常山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发展模式——园区模式分析

园区模式即将食用菌生产的相关企业、服务单位集中到一个园区内。浙江省常山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创建于2001年,现建有标准化菇房超过3万m2,智能化工厂栽培大棚1 050 m2,菌种生产车间1 000 m2,实验大楼逾1 600 m2,已有碧盛食品、绿尔康食品等5家龙头企业入户园区。在园区的带动引领下,全县已发展乡镇一级食用菌园区7个,2010年食用菌总栽培量达2.2亿瓶(袋),实现产值4.4亿元。园区模式优势在于:一是产业化集群,企业、信息、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二是用工业理念抓农业,示范带动效果好。三是专业化分工,利于食用菌生产规模的扩张。四是集中体现政府的倾斜政策。

2.4 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模式——工厂化生产模式分析

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由山东九发集团公司和中国乡镇企业总公司联合发起、以募集设立方式成立的国有股份制公司。1998年正式成立,1998年7月,“九发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现已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科研、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工厂化生产模式优势:一是有专业研发机构或研发人员。二是有规范的产品标准、统一的销售品牌。三是利于产业化经营。四是经济效益好。

3 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组织模式分析

通过总结分析,发现现阶段国内食用菌发展组织的4种模式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而又各有侧重。公司+农户模式侧重于服务,在全省范围内有重点地培育5~10家,有利于安徽省食用菌产业的稳步发展和行业水平的整体提升,也有利于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外向度的提高。标准化种植模式侧重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在食用菌发展行业已达一定规模,家家户户都在栽培食用菌的地区大力推广模式,有利于该地区食用菌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园区模式侧重于示范引导,将负责产品开发、品种引繁、技术培训、栽培生产、产品加工、质量检测的各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单位集中在一个园区,发挥集聚效应,扩大影响和带动作用。在食用菌生产新区,采用此模式能较好地体现地方政府抓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导向和态度,促进该地区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兴起。工厂化模式是欧美等先进国家食用菌生产的主流模式,也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方向,其产品质量稳定,市场供应平稳,在安徽省工业化程度比较好的地区推广该模式,将农产品生产转化为工业品生产,对安徽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4 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食用菌生产的原材料是以农林废弃物为主,其产值规模应与该地区农业产值规模成比例,据相关报道,2006年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总产量达37.6万t(鲜品),产值达11.5亿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52.3%。2007年湖北省随州市食用菌总产量2.75万t,产值11.5亿元,食用菌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8%。安徽省2010年食用菌产值29亿元,仅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1%,可见安徽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5 结语

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地理气候、自然环境适合食用菌产业发展,安徽省属农业大省,食用菌生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全省各地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学习借鉴国内食用菌产业发展先进管理模式,通过5~10年的努力,使食用菌产业产值提高到当地年农业总产值的15%~25%,形成种植业、养殖业、食用菌业均衡发展的局面,这对提高安徽省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清洁农村环境、促进农业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作用[3-4]。

6 参考文献

[1] 朱西儒,陆辉,张相日,等.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05,1(5):87-89.

篇8

可以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乐观主义思潮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逐步形成的。分析其思想渊源,得益于对“城市偏向”主义的反思与批判。所谓“城市偏向”,是指发展实践中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的政策倾向,其视野主要局限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在思想观念深处根深蒂固地认为工业具有比农业的无条件优越性,城市具有比农村的无条件优越性,以及农民具有无条件的落后性(王列生,2003)。而乐观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为:社会发展不等于农业与农村落后。无论基于西方经验,还是立足发展中国家实际,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城市化与乡村建设都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Hayami(1998)还指出,发展中国家广大农民对经济机会反映敏锐,完全有能力胜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同时,他们在工商业活动中具有企业家潜质,成长起来的农民企业家无疑是国家未来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外,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乐观主义思潮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一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兴起的绿色革命,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信心;二是中国农村与农业改革取得的成就,正如约翰逊(2004)所说:中国的经验表明,通过体制改革、提高农产品的实际价格,以及取消对个体经济活动的种种束缚,农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三是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农业已经或正在迈向现代化阶段,不少现代化的乡村地区明显优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因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悲观主义逐步被乐观主义思潮取代,绝非是出于理想主义,而是实践在学术思想上的真实反映。

我们在政策上应认真借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乐观主义思潮所带来的启示,真正以扎实有效工作发展农业,建设乡村,提高农民。同时,也要客观地评价工业化和城市化在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避免忽视工业化而陷入另一个极端。

参考文献

1、郭熙保:《农业发展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篇9

Keywords: network; information industry; radio and TVnetwork

前言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讲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技术上说,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当今农村用户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通过电视和报纸,原国家广电总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15日,全国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7.50%,比2011年增长0.38%。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14亿户,比2011年增长5.42%。数字电视用户数1.43亿户,比2011年增长24.35%。2012年广播电视总收入破3000亿。电视终端普及率已经超过了100%。电视作为一种信息传输工具以其生动、形象、方便的特性深入人心,因此,基于电视终端的信息化应用在农村地区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我市农村地区有线电视通过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以后,将具备充足的带宽,满足农村各类信息化应用的承载,而低成本的数字电视机顶盒可以成为农村信息化最易普及的终端。

因此通过有线电视推动农村信息化是现阶段最可行、最现实的发展方式,是发展农村信息化应用、社会信息化服务和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最有效平台。

根据农业信息化特点,结合广播电视网络优势,物联网应用平台方案如下:

一、广播电视网络中物联网应用平台结构

1、基于广播电视网络的物联网硬件平台组成

硬件平台主要有几个大的部分组成:传感网、核心承载网和信息服务系统。其中,传感网包括感知节点(数据采集、控制)和末梢网络(汇聚节点、接入网关等);核心承载网即广播电视网络的基础网络;信息服务系统主要负责信息的处理和决策支持。

2、基于广播电视网络的物联网软件平台组成

软件平台是物联网的神经系统,基于广播电视网络中的中间件平台,按照分层的通信协议体系,通常软件平台包括数据感知系统软件、中间件系统软件、网络操作系统以及物联网管理和信息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

二、物联网服务系统的农业行业应用

1、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方面

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行处理,为设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测、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可以实时采集温室内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叶面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参数,经由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传输数据,实现对大棚温湿度的远程控制,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将农产品品种的成长状态,拍摄成农作物成长的高清图像、自动耕种灌溉视频,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提供的农网用户专用机顶盒的WIFI接口,回传高质量、不间断的图像或视频给后台管理中心,从而实现数据采集功能。

2、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仓储方面

在粮库内安装各种温、湿度传感器及网络摄像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将粮库内环境变化参数及摄像头采集的视频实时传到后台计算机进行实时观察,记录现场情况以保证粮库内温、湿度平衡,仓库存储的安全。

3、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畜牧农场化中

在牛、羊等畜牧体内植入传感芯片或基于RFID技术的芯片,放牧时可以对其进行跟踪,实现无人放牧。牲畜位置及健康信息根据RFID芯片,经过广播电视网络返回到后台系统服务器中,进行牲畜的信息整理及统计,便于畜牧业信息化管理。

三、结束语

国内的物联网产业链在完善度上与国外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虽然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和这一类的系统设备商都已是世界级水平,但是其他环节相对欠缺。

同时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利设施通信设施建设都处于初级阶段,这些实际条件的约束,造成了物联网技术在农村社会的发展延迟,因此加快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也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必备条件。

篇10

一、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找准切入点和突破点

为使我镇猕猴桃产业上档次、上规模,我们高标准、高起点打造示范园区的的基础设施,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入住园区,带动全镇的猕猴桃产业发展,现已在天雄、石盘两村发展820亩,其中天雄村150亩,一社70亩,四社80亩;石盘村670亩,其中一社185亩,二社188亩,三社62亩,四社43亩,6社140亩,七社52亩。目前长势良好,即将挂果产生效益。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猕猴桃基地建设的良好氛围

我镇加强宣传动员,走村入户做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重点宣传猕猴桃发展前景及猕猴桃种植技术,激起了群众的极大热情和干劲。协同村组落实地块,协调业主与农户关系,使业主引进来、留得住。并通过组织学习交流会、现场会、科技下乡活动等形式,组织干部群众对猕猴桃示范基地进行现场学习,增强群众建设基地的热情和干劲。同时,区上在土地调整、水电供应、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极大地调动起了广大群众发展猕猴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进猕猴桃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提供了便利。

三、完善基础设施,构筑发展平台

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产条件。突出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修建蓄水池,铺设管网等等。从而,为我镇猕猴桃的产、供、销创造了良好条件。

篇11

1发展休闲农业旅游面临的问题

1.1休闲农业旅游经营模式比较分散

我国许多大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主要的经营模式为小农经济。目前乡村的休闲农业旅游以自发、分散的小农、个体、私营等经营为主,这种原生态的经营模式对客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分散的个体经营模式,缺乏科学管理和整体营销的理念,很难形成品牌性的产业。这很大程度限制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1.2休闲农业旅游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

在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是一个很严重的现象。由于国内农业旅游产品个性化不明显,经营模式单一,缺乏整体规划和全局发展观念。这导致农业旅游产业现有的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不但不能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的稳健发展,还会使当地的经济水平倒退。应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对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加大对农业旅游的管理力度,引导农业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1.3休闲农业旅游行业经营管理水平低

在休闲农业旅游的经营过程中,传统的经营理念显得十分的陈旧和落后,无法给城市旅游者带来更好的乡村生活体验;且从事休闲农业旅游的管理工作的基本都是当地的百姓,不会通过研究把握旅游者的消费心理进行产业规划。许多农户对当地旅游行业的宣传力度也十分有限,没有形成系统规模化的营销手段,限制了休闲农业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

2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发展策略

2.1发展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

将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进行特色化,提升本地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首先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能根据当地特色的文化对休闲农业旅游进行规划设计,开展一系列的创意性旅游活动,提高当地农业旅游的文化内涵;其次,当地特有的文化遗产是开展特色休闲农业旅游的重要前提,要把握当地的文化积累对旅游产业进行创新,将文化底蕴和旅游产业业进行完美的融合;为了确保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加大对当地产业人力、物力相关的投入力度,对乡村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调整翻新,改善旅游区的生活环境。

2.2推动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生态化

休闲农业旅游是以乡村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产业,生态环境是农业旅游的生存之本,如何保护乡村生态系统是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应将休闲农业旅游领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保护好当地丰富的原生态资源为前提下去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同时要规范休闲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提高城市旅游者的消费体验,将农业旅游进行品牌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旅游系统,推动当地农业更迅速的发展。

2.3改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体验感

对于休闲农业旅游产业来说,当地旅游业不仅仅是提品的地方,它更多是提供了一个给旅游者行进消费的平台。城市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特色文化的喜好去进行消费购物,这需要我们将旅游产业特色和旅游者的心理特性进行结合设计,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休闲农业旅游体验。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设计应该实现人与自然、文化科学的完美融合,实行生态化旅游产业,具体的设计方向应使旅游者在城市和农村两种文化差异中获取美好的乡村风情体验。让旅游者全面享受乡间生活带来的惬意体验,获得难以忘怀的经历和回忆内容。同时当地老百姓也能从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农业的良性发展。

3总结

在当代,人们渴求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休闲农业旅游迎合了人类亲近绿色环保生活的高品质心理特征。绿色旅游是一种时尚的消费模式,这是现代人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的产物,它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潮流模式。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业,可以在扩展旅游者休闲度假空间选择的同时,将乡村特有的农业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收益。发展农业旅游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使农业的总体经济效益达到最大,走向多元化发展模式;同时现代的农业科技知识也得到了广泛科普,实现了互赢互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青,单福彬.乡村旅游目的的地方品牌价值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23).

篇12

一、高油玉米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玉米除了作为粮食、饲料以外,在食品工业以及其它方面也都具有广泛的用途, 主要是提取玉米油,其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E及亚油酸,该油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一种优质保健食用油,是深为消费者喜爱的高级植物油。玉米油作为一种新的植物油源已在许多国家发展起来,在国际市场十分畅销,且价格昂贵。玉米油的开发为加工企业和粮油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我县发展高油玉米的现实意义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法库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稳粮食、调结构、促增收”为主线,积极推进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开辟农业增收新途径,原有的粮食作物品种、品质结构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法库种植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实际,继续加快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在品种上调优,是保证法库农业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破解农业发展“瓶颈”的突破口。

2.农民增收的需要

高油玉米不仅产量高且价格也比普通玉米高0.1元/㎏,在籽粒生理成熟时秸秆又是优质的饲料,实现双增值,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作为食用粮的比例显著减少,这就使相当一部分玉米富余出来开发生产玉米油,从而延长了玉米产业链,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3.带动畜牧产业发展

开发高油玉米除可以缓解粮油争地矛盾,全面改进玉米品质,增加新的油源外,还因其在籽粒生理成熟时,茎叶秸秆仍然保持碧绿,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和其他营养成分,可作青饲或青贮,是草食动物的优质饲料。我县既是种植业大县又是辽北畜牧大县,从2010年起开始强力打造“中国牛县”品牌,畜牧业在我县大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发展高油玉米也提供了有力契机。

三、发展高油玉米的优势

1.地理区位优势

我县地处玉米黄金产业带,位于辽河冲积平原北岸,北纬42°8′46″~42°39′29″,东经122°44′23″~122°45′14″,境内地势北高南低,丘陵平原交错起伏,构成了“三山—水六分田”的天然格局。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6.7℃,年有效积温3200℃以上,年降雨量610mm左右,全年无霜期在155天左右,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土层较厚,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2.技术资源优势

我县是国家第一批命名的商品粮基地县,玉米是我县的主导性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都在百万亩以上,占粮食作物面积的70%以上,产量占90%左右。近些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逐年调整,粮食作物的比例在逐年下调,但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玉米仍在我县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从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高产栽培技术,同时拥有一大批的专业技术队伍做支撑及健全的农技服务网络。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1.依托区域资源,合理进行布局

县委、县政府在调整粮食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及区域布局上注重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依据生态条件需要调整区域布局,法库县地处辽河冲积平原北岸,境内有较大河流五条,近年来我县在靠近辽河北岸的五乡镇及秀水河流域,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大力发展粮豆产业,使我县初步呈现出南粮(粮食)北绿(绿色食品),东种(种子产业),西经(经济作物)的格局。

2.政策扶持

为了充分发挥玉米生产区域优势,延长玉米产业链,调整玉米生产布局,从2008年起我县连续四年实施了国家级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工程,每个示范区县里年投入配套资金在20万元以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大大提高了玉米单产水平,并辐射带动了全县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民增收。另外中央出台的良种补贴政策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3.大力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农业是基础,加工才是关键。近几年,全县把加强农业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今年计划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玉米深加工项目2个,以推动高油玉米产业的发展。

4.选择适宜品种,采取配套措施

我县从2006年起就开始做高油玉米品种试验,经过连续几年的筛选和试种,农大高油115除其产量表现与其他玉米大田持平外,还表现出了高度抗病、抗虫、抗逆和茎杆坚韧等许多优良性状。在低温阴雨、高温干旱的不良气候条件下能实现高产稳产,且其籽粒含油量高达8.8%,进而成为我县发展高油玉米的主推品种。(见表1)

不同高油玉米品种与产量的关系表1

适宜的配套措施,是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一是选地,大面积种植要选择中上等地集中连片种植,且井、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旱能浇涝能排,高油玉米可以和普通玉米相邻种植,不必进行隔离,其接受普通玉米的花粉而结实,籽粒含油量降低很少。二是适宜的密度,高油玉米植株高大,种植密度不宜过高,从表2中可以看出农大高油115的最佳密度是2900~3100株/667m2。(见表2)

高油玉米密度与产量的关系表2

三是合理的种植形式,多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高油玉米比空种植和与小麦间种两种种植形式无论从产量还是空杆率、倒伏率皆高于清种。四是科学施肥,高油115营养体大,丰产潜力高,因而需肥较多,氮、磷、钾配施对于提高粒重、胚重以及提高子粒含油量具有明显作用,根据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实验得出科学施用NPK的比例为3:1:2.5。

由此可见,发展高油玉米充分发挥玉米生产区域优势,调整玉米品种布局,延长玉米产业链,实现高科技梯度开发,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及法库县充裕的自然人文优势证明,发展高油玉米在我县是切实可行的。

篇13

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应用措施

前言:

社会主义和谐秩序维持的重点便是处理好三农问题,须知现代农业的核心特征便是信息和市场化,如今在农业可持续管理项目中已经得到全面贯穿。在此类背景下,我国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管理应用投入支持力度,令不同区域专属农产品种植供应效率和单位农民收入得以大幅度提升,为今后农村和社会安定繁荣建设,灌输应有的支持辅助动力。

一、农业经济控制信息化改革的内涵机理论述

在信息时代作用下,农业经济管理需要集中一切技术手段进行实际生产环节投入控制,令既有农产品种植生产实效得以系统化改善,为今后农业经济效益可持续增长,提供保障。至于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的相关内容将细化为:

(一)农业科技教育的信息化

农业发展始终需要借助专业人才力量,因此今后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令他们愿意为农业科技教育奋斗终身,保证不同区域农民文化素质和知识应用水准的同步提升结果,全程结合创新型技术、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生产投入支持,保证农业生产水准得以有机化改善。

(二)农业实际生产辅助要素的信息化

农业的生产需要各项生产要素的支持辅助,如水资源、土地、空气、光照等要素,针对以上要素进行信息化改造,主要就是灵活化发挥他们彼此之间的协调功效,覆盖落实更加富有实效性的整改方案,为今后农业可持续生产和创新前景绽放,集聚适应实力。

(三)农业市场管理的信息化

主要就是维持农业市场信息传输通道的流畅性,保证农民能够更为清晰动态化地掌握最新市场信息,并且以其作为导向媒介,进行对应农产品系统化种植和市场销售。再就是农业市场信息化改造,要集中凸显农业控制的先进性地位,凭借最新技术设施带动对应生产管理程序创新进度,为今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相信在各类创新型生产信息集中辅助作用下,农业生产模式会变得愈加便利快捷,使得今后生产力得以稳固提升。

二、针对我国现代农业经济进行信息化改革应用的策略内容解析

(一)信息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修缮,农业产业化经营目标的有机贯彻

农业经济服务体系的缺陷问题,将会直接产生农产品买卖困难结果,不单单令资源和农民经济成本产生严重损失危机,同时会令市场秩序处于严重紊乱局势。而结合信息化技术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修缮,可以更加便利快捷地推动农企合作进程,令特定产品在市场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为今后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多元化销售模式覆盖落实,奠定基础。

(二)快速将传统型农业改良发展成为知识型农业

所谓传统农业,实质上便是资源型农业,其不管是在生产管理模式或是信息化操作技术方面,都和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诉求产生强烈冲突迹象。相比之下,知识型农业主张利用各类先进知识和技术设施,进行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活动监督指导,使得以往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得到创新修整。现阶段我国传统农业模式始终不能根除,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知识型农业机制过渡转化,已经是势在必行。

(三)培养农民信息化专业操作技能

农民始终是农村核心生产者,如若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欠缺,单纯依靠以往经验进行农业生产,必将不利于今后农村产业化运营机制的开放。人才是农业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要做的,便是不断加大农业信息化教育投入力度,有效率地培养并供应技能应用型农业人才;同时,配合各类渠道进行农民信息化操作技能培训引导,令他们逐渐产生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态度,愿意主动地结合信息化操作手段进行农业发展前景系统化带动。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本身系统性较强,需要相关机构予以大力支持配合,长此以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才能顺利贯彻落实。如今我国要做的,便是主动强化农业信息管理中的技术应用实效,使得农业理论和科技快速地融合到实际生产工序之中,为今后人民工作压力舒缓和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便利支持性条件,最终维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协调发展进程。

作者:张伟 单位:青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