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班级德育建设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然而,不管是过去还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多数学校的工作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升学率,而疏忽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人格成长,使班级的德育功能弱化甚至缺失。
班级文化可以在班级活动中自然形成,可能是自发的过程,但没有引导与建设,这样的班级文化很可能走向不良局面,形成不良的班级文化,从而滋生投机钻营、荣辱颠倒的价值取向,极易产生人格的扭曲。所以班级文化需要班级师生的共同努力与建设,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形成自主奋斗、刻苦进取的人格。
学生进入班级这个组织后,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尽自己的义务,承担对集体的责任;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要遵守各种纪律和规范,约束自己的那些与集体规范相违背的言行,学习各种为人处世的准则和道德规范,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人格。若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扮演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正面的积极的社会角色,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意识,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性、民主性和开拓性的人格,从而也推动了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
为此,如何使班级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关键就是要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班级文化建设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确定班级文化特色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新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有的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有的班级以城镇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
在此基础上,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班学生构成以城镇学生为主,于是,我把“提升和完善中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制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初一强调“检点行为的尺度”,初二突出“温文谦让的量度和不怕挫折的气度”,初三着重“彬彬有礼的风度”。近三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从精神、制度与物质三层面全方位的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精神层建设主要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班级内形成正确的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一个环境中,当一个错误被大家所认同的时候,那么在他们看来这个错误就不能算错误了。但实际是这仍然是一个错误,所以只有形成正确的舆论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譬如,刚开学时因为我没有特别强调在课余时间也要讲普通话,导致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闽南话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因为在班里没有形成正确的舆论,学生觉得无所谓,他讲我也讲,也不去督促别人。发现问题后我及时进行处理。在班会与课间进行教育,并时刻提醒。要求学生之间监督,并对屡犯者给予一定处罚。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闽南话现象明显好转。
制度是一个行为的准绳。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班的制度文化建设根据校纪校规,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爱书公约、课间礼仪常规等标准。当然制度不仅要有,而且关键还要落实到位。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所在班教室环境的布置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具有文化和教育气愤的文化环境。“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环境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窗明几净。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是我们班级文化的基础。一个班级好不好,首先是看走进这个班的教室看看卫生怎么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我很重视我们的班级卫生。做到这一点,要求班级全体成员,必须坚持每天的轮流卫生扫除,同时要求全体成员要有公德心和文明行为,禁止乱丢乱放,要像爱护自己的脸面一样爱护教室的整洁;这是一个环保意识的培育过程,更是一个提高学生文明修养的过程。(2)具有时代特色的各种宣传材料,如:《中学生守则》、名人名言、每日絮语、班规等,特别是班级宣传栏的设计,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精选内容,常换常新,体现班级特色,体现学生特点,体现学生热点,体现教育功能,教师要在这方面作必要的指导。良好的育人环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对相应的岗位都有专门的值日生负责。
3.班主任的组织引导。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其工作方法和管理风格直接反映于班级的文化风貌。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应关注下列策略:①规范生成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制定和落实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要让学生明确它具有与守则、行为规范不同的可操作性、互制性及灵活性。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立法者”,参与制定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充分感受这种规范的自发和自律。同时,指导学生依据这些规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加强反馈,促进落实。②自主活动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班级活动由班委会根据学校要求及班级的实际需要组织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制定方案,并自行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广大同学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主任只给予适时、适当的创意指导和组织支持,及时反馈活动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
总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班主任要注意加强调控和服务,及时纠正和解决工作中出现偏差和新问题,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变形,不走样。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当然,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细碎而复杂的过程,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林国《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9期。
[2]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版。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篇2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的自然环境,包括教室墙壁布置、标语口号的拟定、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班级有“花香”。有了绿叶红花的点缀,教室充满生机;有了金鱼的游弋,教室充满活力。每个学生爱护着自己的、同学的“宠物”(宠爱的生物),仿佛那些“宠物”就是他们的化身,他们在比试着美丽、比试着旺盛、比试着顽强。养花养鱼开头容易,坚持下去却不容易,班主任要分阶段地加以提醒、评比,相信这会成为班级中每个学生最引以为骄傲的风景。在养花养鱼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在关注生命成长的过程,也在养心―――善心、恒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引导学生的成长就从引导他们养花、养鱼开始。
班级有“书香”。设立一个“图书角”,让学生和老师的好书在这里汇集,让学生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与圣贤交流;班级再订阅若干种报刊杂志,让学生的思想和更多美好高尚的思想在这里碰撞;还可以来个“读书竞赛”,给学生的读书热情“火上浇油”;偶尔将家长会变成“亲子读书会”,让阅读的热情蔓延到每一个家庭;不妨联合其他班级搞个“读书征文”,让学生找到读书的真正乐趣,使学生越来越喜欢读书,乐于在书的世界里流连,在书的世界里陶醉……利用学习园地,创立“读书角”,让学生自编读书手抄报或写“一日寄语”等,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相互的沟通。
班级有“心语”。黑板、课桌、墙壁是“心语”的开发地。
黑板留言―――格言警句。在黑板的固定角落,每周由一位学生写上一句名人名言、哲理警句。
课桌留言―――座右铭。每个学生的座右铭都包含三个内容: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班级里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名字,针对自己不良习惯的警示语。
墙壁留言―――写满快乐与自信。可以是悬挂的一本“好人好事”;可以是班级活动剪影;可以是学生引以为自豪的图画作品、手工制作、书法笔墨;可以开辟一块“优乐园”,把所有学生的照片和优点卡贴在里面,卡片上的优点还可以不断增加,让学生在班级里快乐地成长、自信地微笑。
教室虽小,可它处处有宝,关键还要看如何利用。如果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2.创设有个性的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表现为一个班集体的班风、班训,以及可以通过班徵、班歌、班旗、班花、班级象征颜色、班级卡通、班鸟、班名等加以体现。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发动全班同学参与,增强集体荣誉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中, 良好的班风是核心,班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用制度指引行动。
3.建立有规范的班级制度文化
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同样也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以严导其行”,才能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班风。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参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等规章制度,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制定《班级公约》,并辅之以品德考核暨纪律量化标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这样产生的班级公约,由于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不多,内容简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有了制度作保障,从而使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有很大的进步。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夯实德育基石的策略
1.发挥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群体的引导作用
班级文化的建设不能缺乏教师的引导,尤其不能脱离班主任的指导。
榜样示范,积极表率。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对班级文化的引导作用往往是以榜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群体不仅需要自己的知识来影响学生,还需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因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尽在学生“严格”的监督之中,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起着榜样的示范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人在一生中不仅其外显行为来自对别人的模仿,其态度、价值观念、善恶、行为习惯乃至道德品质和性格特征,都可能来源于模仿”。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接受了理想、信念、价值观的熏陶。教师应塑造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运用自身的人格力量,为班级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完善人格品质做好积极的表率。
以“粗”代“细”,宏观调控。班级文化的建设虽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但教师切忌不可事事包办,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自立的能力。教师要走出“细”的误区,合理地运用“粗”的方法。“粗”方法的实行既让教师把握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使教师对班级文化加以引导;又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这样学生就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这种动手、动脑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创造条件使班级文化的自我教育机制得以运行。例如,教室环境的布置、卫生环境的保持、规章制度的执行,都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矫正。与此同时,教师作为一个掌舵者,还应对学生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给予适时的宏观调控。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群体合理地运用“粗”方法能使学生自我方面的人格得到很好的发展。
2.重视以班干部为关键的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
班级文化的建设仅靠外在的力量或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成为班级成员内在的、深层的、自觉的选择时,只有调动起班干部建设班级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才能确保班级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自主管理,共同进步。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采用“值日班长责任制度”(每天设班长一人,具体负责当天的行为规范等常规事务),为使班级工作良性运转,配套推行了“班委轮换制”(班干、组长、科代表每学期调整一次,可民主选举,也可毛遂自荐),并建立了相关的自律小组负责制度,做到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每月进行班级个人量化评比,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做出定期的考核,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只有不断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才能加强,班级才能迅速走上正常化轨道,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而这种良好的班风会产生一种内在凝聚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尊自强,在学习中形成竞争氛围,在活动中互助互爱。通过新型班级管理体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育人观,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观念,从而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发展。
篇3
一、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核心,它是指一个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班级的物质文化包括班级的黑板报、卫生整理、桌椅整齐等看得见的“物”,而班级里的精神文化就是班级的一些行为规定,学习风气、考试纪律、课堂气氛等一系列具体表现。看不见摸不着但也是建设班级文化最核心的部分[1]。
班级文化建设中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思想感情有时还不是很成熟。我们通过考察实验发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促进班级发展的一个好方法。学生积极主动,能更快的融入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规范自己的言行,引领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建设班级特色制度文化
建设班级特色制度文化,能为学生日常的思想行为提供一个衡量思考的标准尺度。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纪律、奖惩制度的同时,应该让学生们也踊跃的参与进来,如设计班徽、设计班服、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公精神,使学生由被动转为积极主动。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促进发扬班级内集体团结的精神,在学生的认同中来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建设班级特色的文化中始终贯穿德育教育的理念,让学生从内心感受,进而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建设班级特色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全体同学在长期的班级生活中渐渐形成的,刚开学时,学生之间互相不熟悉,性格迥异,他们在入学之前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各式各样。想要在短时间内建设一个默契的集体还是有一定难度,我们可以先建设好班级里的基层文化,循序渐渐,最后慢慢建设深层次的文化,建设过程中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一个班级的班级风貌是要经过班级内的老师与学生在长期生活中磨合碰撞中慢慢得来,即使班级文化已经初步建设雏形也不能就此放松,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常抓不懈,想要快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一蹴而就的方法是不现实的。
(三)突出德育教育,切忌肤浅
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班级纪律文化,学习风气文化,班级精神风貌等[2]。要想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建设一个完善的班级制度,一个完善的班级制度也是班级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观班级文化,班风建设可谓是重中之重,一个良好的班级风气在渗透班级文化的德育教育里至关重要。要把班级文化建设的中心放在构建一个良好的班级风气上,包括考试纪律、完成作业、课堂学习等,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价值观。造就班级的一个共同的理念,以德育教育为核心精神,这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四)调动学生积极性,全员参与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全体班级成员的共同任务,这里面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班级委员和全体同学。班委们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领头羊”,他们本身就是学生,在学生这个群体里,他们的一些思想做法会直接影响其他人,从而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文化建设。班委们作为班级文化的“领头羊”,他们如果思想保守,班级其他成员的思想就不会很开放,他们的办事效率低下,班级里其他成员的效率就不会很高。所以,班委的选择应该慎之又慎,班主任也应该积极参与并引导大家支持班级文化的建设。
(五)大胆展示班级荣誉
班级荣誉是一个班级的“勋章”,是最直观表现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想让学生时刻保持主人公精神,就要让学生时刻为自己班级而感到骄傲,带给学生强烈的归属感。日常班级生活中,班主任可以把学生参加活动的照片,参加比赛或评比的每一张证书、每一面锦旗张贴起来,然后在开班会的时候可以随机提到某一张证书、某一张相片、某一面锦旗的获得过程以及付出的努力。反思自己发挥的作用,已经其他成员的努力,随机提问同学们的感想。让同学们时刻牢记:班级的成功是班级里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所以大家更要去珍惜这份荣誉的来之不易。
(六)单独开辟一个德育角
德育角中某一独特的文化更能对学生进行精神洗礼(如重阳节),可以营造节日气氛(植树节)也能使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3]。可是要想真正发挥德育角的教育作用,还有以下几个要求:
1.让班级内所有成员都参与到宣传当中,比如我们可以把班级成员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设小组长。让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轮流完成班级每期的黑板报。看看哪一组办的最有新意。这个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融入学生本身的意志。
2.班级信息和学生的作品的更新要迅速,要让学生更感受到班级迫切的需要。
3.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习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每一周的黑板报、班级之星的的评选都可以让几个小组展开竞争,竞争产生动力,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还可以采用知识竞赛、课前朗读、优秀作文x后感、有奖投稿或者类似形式,让学生能够综合性全面发展。
德育角的建设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即使是一点点改变,在日积月累下,也能慢慢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改变来自不同地域的学会说呢过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使学生不再抵触课堂,乐于上学,主动学习知识[4]。
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性子,持之以恒,终会取得成效。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德育教育不仅是教育上的需要,也在实际生活中影响着学生。只有有效的将德育教育渗透进班级文化建设中,才能引导学生明白道理,分清是非。所以,我们应该植根于班级文化建设中全面渗透德育教育,把方方面面结合起来,建设特色的班级文化,促进班级教育水平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周雪梅.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调查[D].山东师范大学,2013.
篇4
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是学生发展自己的机会,才能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积极加以鼓励,使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得以充分地发挥。班级的很多活动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和选材的,学生自己确定内容、自己决定班会的形式、自己主持,这样既可以选择了大家喜欢的内容、喜闻乐见的话题,而且更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得到教育、发展与自我完善。如近期学校开展的“校风校貌之我见”的演讲活动,班里的学生人人踊跃参加,结合实际撰稿,运用事实进行论述,达到了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班长钟贵河演讲,荣获学校演讲评比的“一等奖”。
良好班风的形成,要以学生为主体,更离不开班领导核心――班委会。一个良好的班风形成、首先要搭建强有力的班委会。在班主任的考察发掘、学生的自荐介绍下,由学生民主投票选举班委会。班委会产生后,注重培养班委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其主动的参与意识和行为意识,负责班级日常德育工作的管理;建立学生定期反馈教育教学制度,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体现了“主人翁”地位的学生自我管理的热情更高了、德育工作也跃上了一个台阶。同时配合以学法讲座、法制讲座、安全讲座等活动完成学生的自我管理,从而形成弘扬正气的良好班风。
二、 营造文明班级德育氛围,落实学生自我教育
学生自我教育中班主任工作指点细心,引导积极、鼓励热情,是帮助学生很好地迈出德育教育的第一步。针对一年级新生依赖心理与依赖习惯普遍存在,不会处理内务,不会安排内宿生活,对专业课学习产生“恐惧心理”的现象。笔者在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中,利用点评学生周记与之交流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每周学生围绕自己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对班级建设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周记的形式与班主任交流。班主任则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者尽快与学生进行面谈、或者周末也以笔记的形式把自身的意见和看法交给学生。起初学生们与班主任交流的主要内容大多是如何适应艺术专业的学习,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等等,经常是班主任回答的内容多,学生提的问题少。随着内容的继续和彼此了解的深入,学生们开始大胆地向班主任老师发问,问题也涉及到了家庭、心理甚至早恋等敏感问题。如今周记己经成为我们师生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这样的交流,师生间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师生之间多了一份亲情,更多了一份理解和信任,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到了毕业阶段,班主任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分析就业形势,做出决择。班主任及时向学生介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信息咨询;组织就业情况反馈、人生定位思考,走进人才市场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及方向,从而思考选择、开拓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进行自主发展,真正实现了“自我成才”的德育育人目标。
三、 拓宽德育新渠道,活跃学生心身健康
班级的德育建设渠道要不断拓宽,在日常生活中,全面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在班里开办“心灵之约信箱”和“自我健心阅读角”。让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共同构成心理问题监护体系,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班里一位学生,入学后精神压力过大,常常出现急躁、愤懑、忧伤等现象,专业学习成绩不理想,班主任及时发现,为其打开心理大门,使之豁然开朗,找到了一个良好的调整自己的心理情绪,摆正自己兴趣方向等多方面问题的方法,心情感到特别舒畅,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了。心理就像一股清泉涌来,清新凉爽,即轻松、愉快、又获益匪浅。又有一位同学看了“青春期教育”VCD片后说:“该片像一把金钥匙,启开了我心中那扇不宜别人敞开的大门。原先在心中矛盾重重,有时总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做得很不对,看了该片之后,解开了心中的困惑,驱除了内心中的阴影,我也知道了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了”。
健壮的体魄,是学习和工作的本钱,在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身体健康。每天要求学生保证够足1个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班级还组织春游、秋游等远足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其心身健康。学生杨小铭,因家庭经济条件较富裕,故养成睡懒觉的习惯,身体又过于肥胖。班主任连续30天,每天早上准时到宿舍叫醒他,并一起做早锻晨炼,并给他讲授科学节食的道理,帮他制定食谱。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小杨已彻底告别坏习惯,对体育锻炼也情有独专,身体消瘦了、健壮了,学习劲头更足了,在其辛勤努力下,期末各门功课成绩平均85分以上,荣获学校“二等奖学金”,评上“三好生”。小杨的进步,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大家比学赶帮,班级的德育建设跃上新的台阶。
四、 落实班级德育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学生艺术专业职业特征,笔者以“崇高科学为荣”作为重点,要求学生下苦功夫学好专业课程,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充分利用学校毗邻是中国瓷都――潮州的便利条件,每学期腾出一周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到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大型陶瓷制作公司参观实习,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上。学生们下厂实习后拜工人叔叔为师,虚心请教有专业特长的技术师傅,自己动手搞艺术产品创作,在工人师傅的帮助下,设计制作出一大批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商品价值的新产品,受到了当地厂家的好评,也增强了自身综合职业能力。
篇5
二、用爱心建设班级物质文化
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不仅包括精神文化建设,还要结合精神文化建设丰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我们可以通过板报的编排、学习园地的建设、名人名言的剪贴等来丰富我们班级的物质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的远大目标。”因此,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教室的墙上设计“图书角”“手工角”“卫生角”“英语角”“个性展示角”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和特长,去学习和更新那些内容。为了让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不但要结合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要求,而且还要结合班级的精神文化,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班训管理的目标,把班集体奋斗目标提到一个高度,激励起班级同学的潜能,净化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用爱心凝聚同学之间的情谊
一个班级的德育,除了以上的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学生之间的友谊也显得很重要。学生有了爱心,美德才会被激发出来,善良与爱心也才会被激发出来。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给学生发现美的机会与契机。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福利院给孤儿献爱心,我们也可以在班级组织给贫困儿童捐书、捐物的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看电影,比如《一个都不能少》《一诺千金》《幸福时光》《我的兄弟姐妹》等等,这些优秀的影片,除了有人与人之间的爱与责任,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恩,以及面对恨的宽恕。这些不但会让学生之间的友情无形中得到影片故事的感染与熏陶,使友谊得到升化,而且通过这些活动,还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一个台阶,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对事物的认识与看法全面而不偏执。
篇6
一、班级文化内涵阐释
一个班级必须要树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有着明确的学期目标,有了先入为主的压倒性心理优势,从而造成强大的积极心理暗示,班级的个体成员就会自觉的进行个体心理调整,使自己能迅速适应和融入集体。班训代表了一个班级的“精”、“气”、“神”,给一个班集体指明了奋斗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凝神聚气,形成合力。
二、班级文化外延组构
班训:班级文化建设的明确目标是让班集体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求新求异的文化氛围,在全班认真讨论之后我们确定了班训是YI文化,班训分别是展翼、坚毅、昂屹、璀熠、馨谊、卓异。
班名:初步制定班名为YI绿洲。寓意为班级成员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绿洲。
班歌:在全部的努力下确定为YI绿洲洲歌,班歌的背景音乐为《龙的传人》,班歌歌词全部由同学原创。
班徽:班徽也已设计成型,一个大写的Y字母的变形字体,既是YI绿洲的意义,又像是展开的双翼,寓意着展凌云之志,扬才华之翼。同时两点是象形的龙,与学校的RONG文化相合,展示龙中学子的风采。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经过民主选举和自荐相结合的原则,同时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成立了学习部、纪律部、生活部、劳动部、宣传部、督查部。各个部门分别有4-5名同学担任部员,各个部门认真负责,同时把班级的各个成员分为展翼队、坚毅队、昂屹队、璀熠队、馨谊队、卓异队,队与队之间开展有效竞争,每周评选最佳小队,进行公示,促进班级的健康发展。
在全班统一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制定YI绿洲洲际公约,主要从以下几点制定:1.遵守校规校纪,热爱校园,热爱班级。2.遵守班级制度,遵守纪律,自主学习。3.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互帮互助。4.热爱班集体,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5.排队、午觉、晚自习不随意讲话。6.爱学习,勤思考,守纪律,讲礼貌。7.合理利用课间时间,营造班级良好学习氛围。8.作业及时完成,讲求质效,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9.课后独立高效地完成作业的同时多读课外书。该方案简明扼要,切实可行,极大地促进了班级管理。
四、班级动态文化建设
开设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如10月份的“我爱祖国,我爱母亲”主题班会,同学们用朗诵、舞蹈、唱歌等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增强了大家爱母亲、爱家乡、爱他人、爱祖国的意识,在抒发对母亲、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同时,使每一位参与者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学会感恩,更加热爱母亲、热爱祖国。
五、班级静态文化建设
1.温馨提示栏:提醒学生及时增添衣物的天气预报;卫生保健、预防季节传染病的小知识;当日学校活动、兴趣小组安排;课堂表现情况;校内外重大新闻等。
2.班级风采展示窗:本班学生创作的书法、绘画、剪纸、摄影、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优秀手抄报、文学作品;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班级主题活动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味,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3.应急袋:在班里特设应急袋,里面装有作业本、铅笔等学习用品,也装有针线、创可贴等日用品为学生提供应急需求。
4.绿洲心语:在班里征集大家喜欢的名人名言或凡人小语,由每位同学轮流写在黑板上专门开辟的绿洲心语上,每日一换,通过这个小窗口,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是非观。
5.班级图书/科技角:具有班级特色、书香氛围浓厚、环境优美整洁、富有激励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长远发展。
6.绿色植物洲:通过全班学生集思广益,集体提供设置了班级的绿色植物洲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文化,同时使班级成为学生怡情、育美、启智的心灵家园。
7.自我激励卡:在课桌指定位置贴上“自我激励卡”,内容包括:座右铭,理想的学校,奋斗目标等,促进学生自我认知的提升和目标引领。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笔者认为只有构建适合课程改革的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营造动态静态兼容并蓄的德育天地,才能创设出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架构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能体现时代精神又能培育新人的班级文化体系,真正打造一个富有积极求实个性的成长型班级。
参考文献:《教学社会学》沃勒著1932年版
篇7
一、在班主任工作中管理方法应灵活多样
管理方法应灵活多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我主要领导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充分展示学生的一技之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才能。具体做法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积极地自我发展,为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我还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组织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赛,充分利用黑板报,设计表扬栏、展示栏等,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二、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处世态度、沟通方法都是在生活中逐渐体会和形成的,虽然理想、信念、榜样的作用巨大,但需要班主任不断强化。可适当在班会课上讲讲社会上的一些时事或是他们平时一些生活学习上的小毛小病,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或提醒他们注意仔细观察,或者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而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延续。因此,我们要在每个学生心中播下诚实、正直、善良的种子。还可以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干部和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汇报及听取来自校任课老师、家长的意见等途径,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
三、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
处理班级问题时要将心比心,以对学生的尊重换取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我们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所以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教育、关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交流、沟通、分享成功的快乐。换位思考,当我们是学生时,我们也不喜欢老师用粗暴的态度、简单命令式的方法来教育我们,所以,在教育学生时,不要使用不得当的教育方法。只有情感的交流和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理解,才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时一定要学会宽容,在处理这种问题时,不妨在态度上客观,保护学生的自尊;在时间上宽容,让学生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时间;在处理上宽容,促成学生的自省,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心还包括爱心、耐心、责任心等,都需要班主任时刻铭记在心,并付诸实践。
四、信任学生的力量和价值
信任,就是要相信每一个人的力量、价值。学生的智慧、才能的发展需要有环境、机会和条件,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方方面面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让学生认识到目标价值和个人经过努力完全有能力去实现目标价值。班主任就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条件,给学生各种表现的机会。即使是“差生”也要信任他们,让他们懂得自身的力量和价值,知道自己也有闪光的机会,激发他们奋发向上。信任,是尊重和理解的集中表现,只有相信一个人,才会谈得上对他有所尊重和理解,否则一切都会落空。
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如我们班有七、八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特别多,我为此找了这些学生很多次,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在谈话中,我发现:这些学生其实有要求进步的想法,但缺乏自我管制的能力,具有不良习惯,而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他们并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一个很好的为人处世态度,对人、对事缺乏一种理智的行为。在与人相处时,只是跟着感觉走,再加上没有在课外进行这一类的阅读。在谈话中,我不仅注意对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而且详细了解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态度,及时纠正他们不正确的想法,鼓励他们多进行课外阅读,用名人事迹、身边的人和事教育他们,对他们的教育尽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批评。
篇8
一.正确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正气,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首当其冲的是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中,学生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班级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不管是过去还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多数学校的工作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升学率,而疏忽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人格成长,使班级的德育功能弱化甚至缺失。
班级文化可以在班级活动中自然形成,可能是自发的过程,但没有引导与建设,这样的班级文化很可能走向不良局面,形成不良的班级文化,从而滋生投机钻营、荣辱颠倒的价值取向,极易产生人格的扭曲。所以班级文化需要班级师生的共同努力与建设,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形成自主奋斗、刻苦进取的人格。
学生进入班级这个组织后,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尽自己的义务,承担对集体的责任;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要遵守各种纪律和规范,约束自己的那些与集体规范相违背的言行,学习各种为人处世的准则和道德规范,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人格。若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扮演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正面的积极的社会角色,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意识,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性、民主性和开拓性的人格,从而也推动了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
为此,如何使班级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关键就是要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班级文化建设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确定班级文化特色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新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有的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有的班级以城镇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
在此基础上,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班学生构成以城镇学生为主,于是,我把“提升和完善中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制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初一强调“检点行为的尺度”,初二突出“温文谦让的量度和不怕挫折的气度”,初三着重“彬彬有礼的风度”。近三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从精神、制度与物质三层面全方位的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精神层建设主要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班级内形成正确的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一个环境中,当一个错误被大家所认同的时候,那么在他们看来这个错误就不能算错误了。但实际是这仍然是一个错误,所以只有形成正确的舆论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譬如,刚开学时因为我没有特别强调在课余时间也要讲普通话,导致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闽南话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因为在班里没有形成正确的舆论,学生觉得无所谓,他讲我也讲,也不去督促别人。发现问题后我及时进行处理。在班会与课间进行教育,并时刻提醒。要求学生之间监督,并对屡犯者给予一定处罚。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闽南话现象明显好转。
制度是一个行为的准绳。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班的制度文化建设根据校纪校规,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爱书公约、课间礼仪常规等标准。当然制度不仅要有,而且关键还要落实到位。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所在班教室环境的布置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具有文化和教育气愤的文化环境。“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环境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窗明几净。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是我们班级文化的基础。一个班级好不好,首先是看走进这个班的教室看看卫生怎么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我很重视我们的班级卫生。做到这一点,要求班级全体成员,必须坚持每天的轮流卫生扫除,同时要求全体成员要有公德心和文明行为,禁止乱丢乱放,要像爱护自己的脸面一样爱护教室的整洁;这是一个环保意识的培育过程,更是一个提高学生文明修养的过程。(2)具有时代特色的各种宣传材料,如:《中学生守则》、名人名言、每日絮语、班规等,特别是班级宣传栏的设计,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精选内容,常换常新,体现班级特色,体现学生特点,体现学生热点,体现教育功能,教师要在这方面作必要的指导。良好的育人环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对相应的岗位都有专门的值日生负责。
3.班主任的组织引导。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其工作方法和管理风格直接反映于班级的文化风貌。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应关注下列策略:①规范生成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制定和落实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要让学生明确它具有与守则、行为规范不同的可操作性、互制性及灵活性。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立法者”,参与制定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充分感受这种规范的自发和自律。同时,指导学生依据这些规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加强反馈,促进落实。②自主活动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班级活动由班委会根据学校要求及班级的实际需要组织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制定方案,并自行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广大同学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主任只给予适时、适当的创意指导和组织支持,及时反馈活动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
总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班主任要注意加强调控和服务,及时纠正和解决工作中出现偏差和新问题,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变形,不走样。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当然,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细碎而复杂的过程,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林国 《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9期。
篇9
初中学生未来的学习能力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因此,教师要在初中阶段鼓励学生参与社团,创办社团,在社团中学会为人处世的方法,学会各项制度的确立和执行,懂得与他人分享和合作。在初中社团中,教师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学,不能一味的让学生举办活动,失去了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要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提高情商。学生德育水平高,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1.规范化管理社团、完善社团规章制度
1.1提高社团建设水平、强化社团干部职能
初中社团与大学社团有着些许的区别,在初中校园里,学生并非像大学生一样有着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大多数的初中学生都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社团就不能占据较多的时间。教师要想让社团具备较为完善的职能,就必须让学生自行提出解决的办法,列举一些制度条例,大家互相探讨,选择出既能满足社团活动要求,又可以满足学生时间的合理化制度。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对社团部门的职能要求更为熟悉,运作起来也更为熟练,教师只有强化社团干部的各项职能,才能真正的让社团活动办的有声有色,各司其职,各自完成任务,从而让社团的成员更加团结。只有正确的看待社团建设,认真的提出合理化建议,边改善过去的不足,边提升社团的干部水平,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喜欢社团,爱上社团,真正的提高他们的德育水平。
1.2确立规范化制度、维护社团形象
社团制度制定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社团未来的发展和走向,而社团制度的确立又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一边要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规范化的制度条例,一边又要鼓励学生自己锻炼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的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维护社团形象,教育学生社团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一名成员都是平等且有爱的,不能诋毁彼此,要团结一致,荣辱与共,时刻要维护自己社团的形象,不能好高骛远。此外,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制度的制定不是表面工程,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完成和遵守的任务,不能轻视社团制度,要学会尊重、团结、和谐的参与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和体能得到双重锻炼,这样的社团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也为他们以后的个人德育能力带来很好的促进作用。
2.合理制定社团活动、提高成员凝聚力
2.1创设主题活动、服务学生主体
初中社团的活动有着特殊的环境和内容限制,初中学生不能荒废原本的学习任务,所以社团活动必须要量力而行且积极向上。初中社团可以举办一些带有不同主题的活动,每一个主题之间有着些许的关联,让学生在参加不同主题的活动时会得到相应的体验与收获,而并非是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同时,教师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完成,不要让学生任意的做决定,要引导学生学会讨论和分析问题,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付出的道理,学生只有学会服务于他人,才能真正的懂得做人的道理。在班级文明建设中,社团带给学生的教育不容小觑,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真正的让学生参与社团,并收获回报。
2.2创造合理条件、支持学生活动
初中社团并非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社团,很多活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就要适当的帮助学生去完成一些较为困难的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去拉赞助,怎样让成本降到最低等一些较为复杂的事项,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学生学会怎样开口征求别人的帮助,怎样可以帮助他人取得最大化的收益,而教师支持学生自己创办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更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教师可以让学生举办一些实践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对于金钱的支配能力,考验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性的社团活动中,懂得挣钱的辛苦,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他们的德育水平。
3.质量决定学生水平、特色反应学生能力
3.1重视社团德育教育、提高学生自理水平
初中社团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相应的锻炼,更多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自理能力。纵观当下,很大一部分初中学生对日常自理部分存在较大的欠缺,家长们认为孩子学习压力大,不让孩子参与家庭日常整理,更不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处理,从而导致大多数的初中生自理能力严重不足。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要利用社团举办一些活动,例如可以举办一些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整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懂得劳动和付出的意义,肩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改变学生对过去生活的想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能力,提高他们的情商,使得初中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3.2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完善德育教学资源
初中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学习和生活。但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很多学生缺少这种竞争意识,大多数学生认为竞争比较累,缺乏主动上进的思想。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好德育疏导工作,要让学生认识到竞争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的应对各种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准备一些社团知识竞赛,可以有数学竞赛、常识知识竞赛以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棋类竞赛等,通过这些竞争性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获得丰富知识体验的同时,更好的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竞争意识。
4.关注德育教育社团活动、规划学生学习生涯
4.1树立学习目标、奠定未来基础
初中学习阶段是学生学习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为以后高难度学习打基础的时期,教师务必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通过班级文明建设,引导学生社团活动,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德育知识水平。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的社团,通过社团活动的锻炼,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懂得为自己树立学习目标,并且按照目标有序的完成。初中社团不仅仅是一个活动组织,其深层的意义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足够的经验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情商,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因此,教师要重视社团德育工作教学,以社团活动为导向,以学生学习目标为教学宗旨,共同努力,全面的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4.2务实德育教育、发挥社团能量
社团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效结合,不能脱离生活去开展活动,教师一定要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一个好的社团,可以带领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为他们塑造一个良好的品质,教师只有务实社团中的德育教学,充分的发挥社团的力量,不能做表面功夫,要让学生真真切切的在社团活动中学到知识,学到德育,真正的从思想境界上改变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举办一些案例讲解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互相探讨,以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灵活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表演中学到知识,懂得德育的重要性,进而来提升学生们的思想水平。以社团的能量带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社团活动不可忽视,德育教育更不能懈怠,二者要有效结合,全面的提高学生们的德育水平,使学生更好成长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需要充足的时间学习,但是他们更需要合理的安排学习与生活,这个时候,社团的意义就突显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社团中发挥自身的力量,在活动中要学有所长,学有所得,真正的让学生的德育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让每一名初中生都具备较高的素质,较高的涵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他们的自理和执行能力,借助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懂得分享与协作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既得到情商的提高,又保证了学习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真正地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德育功底。
【参考文献】
[1]李建庆,张京贵.规范第二课堂教育,真正实现在素质全面发展中的载体意义[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2]胡艳芳,张英杰,胡龙伟.浅议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6
篇10
(2)对照学校规矩进行自管。
每天的课前准备、位内清理、地面卫生,都要有自己先做好整理检查。起初孩子们容易忘记,我就把这几项写在黑板角上,眼操之后,学生自动对照整理。现在已经形成习惯,即使我不在教室,学生们照样做的很好。
(3)自习要求自管。
我对学生的自习要求六个字“不回头,不讲话”。只要做到这六个字,就可以得到纪律加分。
(4)课堂听课自管。
“注意倾听、多多动脑、积极发言”,就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5)参与集体活动自管。
在集体活动时要求学生以集体为中心,把自己放在边缘,修饰好边幅,做好装饰,班级自然会人前靓丽。
自管要求和评价体制并驾齐驱。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存在,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予以及时的表扬鼓励。尤其是借助这学期学校开展的导航星活动,激发学生的争星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做的更加出色。我班蒋志敏同学在期末总结中自豪的说:我这学期没有为班级扣掉一分。
2、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通过互相监督、协作,互相评价、促进,使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协作精神在自主管理的同时得到渗透和发展。
(1)小组制度,组长负责制。
在两年的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有学习小组长、纪律小组长、生活小组长。学负责检查作业,负责组内学困生。纪律组长负责监督组员的自习课、科任课的组员表现、生活组长则监督杂事,诸如课前准备、个人卫生等。针对鞋套学生总是忘记带的情况,实行了生活组长负责管理之后,几乎没再出现学生没有鞋套上课的情况。
(2)组建班委,凝结集体。
篇11
德育环境是指学校在对学生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外在环境所发生的对于道德教育活动及其成效起着某种制约性乃至决定性影响的诸多外在条件。德育环境既是关涉学校道德教育活动及其效果的外在条件,也是关乎个体品德生长的客观条件。这些条件既有社会的、家庭的,亦有学校的。换言之,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影响道德教育的活动过程和个体品德建构的主要德育环境或制约德育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这些外在因素共同构成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教育生态环境,也成为影响个体品德建构的基本空间。这里,我们主要从学校环境的视角展开讨论。
学校道德教育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需要和谐、优良的外部环境的制约或支撑。而在影响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因素中,班级环境建设无疑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在道德教育实践领域,对儿童的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班级”进行的,班级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和日常道德教育活动的基本体现。学生学习、生活在班级之中,受到班级组织及其活动的日常的、直接的影响。班级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品德进步与德性发展。可以说,无论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建设还是对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绩效而言,班级环境建设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变量。班级建设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对影响个体品德生成的外部因素进行过滤、筛选、消化、整合,形成班级文化氛围,使之具有健康的发展目标、舆论环境、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班级环境建设能够有利于营造学生的丰富、充实的班级生活,使之成为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生活其中进而促进其品德生长于德性发展的“有机土壤”。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助于道德教育实现由外在控制向内在控制的转化,从而为学生形成自律心理机制和促进“他人标准”与“自我标准”的统一创造优良的外部条件。因此,抓好班级道德教育环境建设,是学校
德育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班主任参与班级道德教育环境建设的理论依据
班主任是本班学生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班主任的中心工作之一,就是对本班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组织管理。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面貌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计划、组织与引导。优秀的班主任通常是塑造优秀班集体的最基本的前提,有经验的学校领导者,都习惯于选派最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不仅是学校教育政策和教育计划的贯彻者、实施者,也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品德健康发展的引领者。班主任在学生品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人师”的作用,并具有协调本班各科教学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纽带作用。班主任在德育环境中,特别是在班级道德教育环境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是学校教育中任何其他教师所无法替代的。[1]
(一)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要设计者
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根本特性就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计划性,这是确保任何一项教育活动取得预期成效的基本条件。班主任工作亦复如此。班主任若要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发挥引导、促进作用,也必须注重自身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可以说,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总体设计师。因之,班主任要根据其职责、任务和本班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并与学生一同设计班级德育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具体活动的目标及其实施方案。有无明确的目标,目标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可行,都直接影响着班级德育工作的质量,影响着学生品德发展的进程。对班级德育工作的整体设计,也是班主任自身的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的综合反映,是实现道德教育过程中师生道德共进、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者
班主任既是班级德育工作的总体设计师,又是总体设计得以实施的具体落实者。要建设、经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开展各种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活动,来引发学生的道德感悟、道德体验、道德意识,提高其道德行为能力。应当充分发挥班集体特有的舆论作用,激发学生的道德冲动、道德信念,培育其稳定优良的道德行为习惯。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班级道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水平,使学生真正把班级的总体设计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和内在动力,从而促使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并通过班级活动形成良好的品德,获得精神的成长。通过具体有效的班级德育活动,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的建设尽一份责任,每一个人都应努力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好地方。要实现这些目标,没有班主任的具体引领和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是无法企及的。
(三)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经验的提升者
班主任德育工作相当繁杂,既包括经常性的德育工作,如日常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动机教育、纪律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劳动教育等,又包括各种突如其来的临时性工作,如班级发生的思想、道德、纪律等问题,都需要班主任予以及时、妥善地处理;既包括定期的或周期性的工作,如每学期末对每个学生的操行评定、三好学生的评选和奖励工作,又包括临时的或应急的一些无规律性的工作,如配合社会重大事件的时事教育和国情教育,还包括一些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如入学常规教育、毕业班的理想教育、思想工作职业意识教育,等等。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最繁重和复杂的工作,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对教师的人格魅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研究学生的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从容不迫、积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班主任养成对本班开展的班级德育工作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和理论提炼的习惯。它不仅有助于未来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更好地经营班级,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有助于其自觉地通过教育现场加强自我教育。这应当成为当前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此外,班主任在营造班级道德教育环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的行为品质和道德修养也是学生效仿的榜样。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直接环境,而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与学生有着最频繁的接触,班主任的形象最容易成为学生直接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服饰、爱好以及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发生着影响。教育实践证明,班主任的工作自始至终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心灵铸造学生的心灵的工作。这既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又是班主任教师葆有自为完善、自我进取的动力所在。
三、班主任参与班级道德教育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
班主任受学校的委托,全面负责教育和管理一个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导工作的依靠力量和基层骨干。学校对全校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把全体学生组织和发动起来,把班级的德育力量组织和协调统一起来而开展的。班主任也可以采取协商对话的形式,及时、通畅地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彼此沟通,相互理解,共同搞好班级德育工作,使全班学生提高觉悟,掌握本领,练好身体,在德智体几方面都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2]班主任要卓有成效地参与班级道德教育环境建设,应从如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
(一)班主任对学生的品德指导
品德从本质上讲是实践性的,品德是人的生活本身的需要。品德的养成,并不只是靠课堂教学活动,也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因此,学生的品德发展,不能仅靠品德课和相关学科课程的教学,还必须有生活的支持。学生的品德发展是通过生活实践获得一定的道德认识、体验一定的道德情感、操练一定的道德行为实现的。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班主任对学生践行道德行为、学会过有道德的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班级道德教育环境建设方面,班主任工作应当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
1.巩固和加强学生在品德课上获得的道德知识。首先,班主任在班级活动管理中的言论,要有利于强化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道德认识;其次,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要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另外,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认识能力的情境。在品德教育中,学生道德发展、道德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的主体活动息息相关的过程。现代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证明,道德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智慧努力,不断建构关于道德生活的认识,从而达到自主、自觉的过程。因此,班主任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的环境,给学生以发展道德认识的机会,发展他们对道德的理解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道德经验。[3]
2.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人的品德是认识、情感与行为的综合体,情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品德课的作用主要在于道德认识而非道德情感方面,因而,必须通过班级生活和各种道德主题活动来发展、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道德情感,就要在班级创造一种由所有成员共同建构的道德情感的氛围。首先,班主任自己要成为学生体验道德情感的对象。情感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产生的,班主任是班级生活中学生最重要的交往对象,因而班主任自己就应当是一个充满道德情感的人,要让所有的班级成员在自己的身上体验到深刻的道德情感。其次,班主任要创设一个有着浓厚师生情意和生生情谊的班级。在班级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对象是所有的班级成员,因此,班主任要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有着浓浓情意的班级。在这个班级里,不仅班主任关爱学生,任课教师也关爱学生,学生之间同样相互关爱。[4]
3.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之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道德行为不可能在课堂上养成,因此在班级生活中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践行,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化,成为班主任的重要任务。养成学生的道德行为,需要在班级生活中按照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创造出一种优良的行为环境,以使学生产生遵从道德行为规范的团体压力。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可以采用榜样示范的方法。榜样只有可敬、可信、可亲,才能使学生感到榜样的权威性、真实性和感染力,才能使学生向往榜样,仿效榜样,把榜样的言行当成自己的言行准则。[5]班主任的品格和作风对学生的品德发展也是一种榜样。班主任接触本班学生的机会比较多,时间比较长,领域比较宽,师生关系也比较密切,学生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和效仿班主任的思想品德和作风,因而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影响和教育的效力也比较大,其威信越高,教育影响也越大。
(二)班主任对各种道德教育力量的协调与统筹
1.协调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
任课教师是本班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要使任课教师明确班级德育工作的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校统一的德育计划和班级德育工作的实际教书育人,并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就需要班主任来协调。班主任要协调任课教师之间、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任课教师与其他教育力量之间的关系,增强任课教师对班级德育工作的责任感、自觉性和主动性。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搞好关系至关重要。在一个班级中,虽然同时任课的不同教师的教育对象相同,但他们所教的学科却不同。要使他们有共同的目的和要求,有统一的德育工作计划,加强彼此间的联系,这需要班主任参与协调。当然,教师集体的形成与任课教师对班级德育工作的责任感、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是分不开的。在班级德育工作中,不仅需要任课教师彼此间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还需要任课教师与其他教育力量保持协调性和一致性,这些也要靠班主任进行组织上的联结。任课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还必须调动本班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既需要靠师生双方的努力,更需要班主任的中间调节。班主任应主动向任课教师全面介绍学生情况,包括思想品德、学习、身体等,反映本班学生的合理要求,介绍本班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积极评价;支持和帮助任课教师为搞好教学和教育而采取的教育措施,监督和指导学生完成任课教师分配的任务;要向学生多介绍任课教师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为搞好教学而付出的辛劳,在学生中有意识地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6]
2.协调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还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学生所接受的家庭道德影响,是构成班级德育的基础,如果这种影响和教育是正确的,就能够为班级德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使班级德育工作开展得更顺利、更有成效;反之,就会给班级德育工作带来困难,影响教育效力,甚至会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障碍。因此,班主任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家庭德育与班级德育保持一致,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把家庭教育与班级教育结合起来。促使家庭教育与班级德育保持一致,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必须做好家长工作,全面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措施和方法,使家庭教育与班级德育工作密切配合。[7]
此外,班主任还要了解和分析社会上存在的对学生品德生成与发展的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以便做出有效的选择、预防和对策,同时还要取得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以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总之,班主任应当利用自己的角色,主动争取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控制教育的最佳条件,实现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统一。从这种意义上说,班主任是各种教育力量和影响的不可替代的控制者和协调者。
(三)班主任的组织工作
班主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组织主题班会、报告会、参观、访问、旅游、调查、劳动、阅读书刊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成长与进步。组织和协调班级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是班主任工作的常规内容。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发挥作用的大小,关键在于各方面教育力量方向的一致性和行动的协调性。而这种方向的一致性和行动的协调性,又取决于班主任的协调工作和组织工作。因此,班主任应指导和帮助本班学生组织、开展富有道德内涵的主题活动,以使其将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组织的教育作用,班级学生组织既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对象,又是班级德育工作的教育力量,应充分发挥它们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班主任对学生组织的指导和帮助要热情、耐心、细致,要尊重它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平等性。班主任对学生组织自发举行的教育活动,要积极支持,帮助设计,提供方便。同时,要主动向学生干部介绍班级德育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学生的思想表现,并提出要求,以取得认识上的一致和行动上的相互配合。
(四)班主任对教室的布置与座位的安排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和谐、优雅的教室环境。班主任要优化班级德育环境,也应当在营造和谐的教室环境方面有所创造。对教室的合理布置和学生座位的有序安排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应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在需要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设计,其他的则交给学生自主完成。这样方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能动性,让学生有兴趣去布置教室,真正把教室当成自己学习、生活的家园。教室的布置应当克服传统的静态布置方式,而采取动态的布置、排列方式。教室的美化与布置要经常更换,使之保持延续性、新颖性与教育性。例如,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之后,可以让同学发表感想,再张贴在作品的旁边,让其他同学观摩。也可以从布置的资料、图片中,设计一些问题并使学生作应答活动,如写阅读感想、意见,张贴在同一栏里。如此布置,可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产生一种互动、互学、互进的效果。同时,教室应该始终保持干净、整齐,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欢乐、舒适、享受、愉悦的感受,从而在增强教室环境美感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座位安排上,应该摒弃传统的排位方式,不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或教师的喜好来安排学生的座位。可代之以环形、圆形、“马蹄形”等多种座位编排方式,这样,将使师生之间有更多的对视与非言语交流的机会。座位应适时合理地调换。座位的安排会因距离场源(教师)的远近而产生不同的影响,也可能成为班上的“标签”,成为一种身份、地位、优劣的象征。因之,适时调换座位,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既是对教育公平的保证,又是营造富有公正氛围的班级德育环境的有效手段。班主任应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感受到平等、民主、和谐的班级环境的前提下,舒心地学习、交往与生活。
总而言之,班级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而班主任在班级道德教育环境的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是创设、优化班级道德教育环境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瑞瑞.德育与班主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8.
篇12
一、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化的功能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处事习惯对我们非常重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品性会是我们受益终生。学生步入初中学习之后,科目增多、难度加大,孩子们因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难,形成的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时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初中生的德育宣传教育引导,运用良好的班级文化来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行与道德操守。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德育的教化引导作用,将宣传德育的教学任务落实到实处。教师应在班级里加强德育宣传工作,提高全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国家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优秀人才,有利于为我国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国的整体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德育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的渗透,应该有针对性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一些德育的相关例子,利用各种具体的案例来教导学生们明辨是非,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学有所得并可以学以致用。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初中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班级文化的熏陶和约束,加强德育教化,通过宣传增强初中生的道德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助于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作用,让他们懂得为人师表的意义,促进本班学生在未来学习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形成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初中生嗯在活动中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规范了自己的言行。教师应以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为契机,组织各种班级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班级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闪亮舞台。教师在班会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等方面的引导与教化,促进班集形成正确的风气,推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监督。把德育的理念贯穿到班级文化活动中,有利于让初中生从内心去感受班级文化内涵,进而形成优良的班风班纪。
二、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创建当中去。比如,班级黑板报的绘制,可让学生分组轮流完成,每一期都有特定的主体,在班会上可以上绘制成员进行展示与解说。或者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朗读优秀文章,然后交流感悟,让学生自主的获取德育教化知识。良好的德育教化工作可以规范本班学生的品德和操行,使学生主动接受教育,追求更高的思想文化境界。教师在引导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班级规范的落实,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自觉维护本班班规,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笔者认为,出现了挫折个困难并不可怕,坦诚、承认错误、承担脆弱才成长,学会敞开心扉、互相理解,是最为难能可贵的。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沟通的作用,沟通的最高境界便是无言的理解,那时静默的温柔注视,是寸寸感动尊重的瞬间。
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以德育人,做到有教无类,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班级的整体管理效果。教师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充分的调动学生建设班级文化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充实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研究小结
班级文化建设少不了具体的班级口号,它作为班级和学生的不断为之奋斗的目标,对学生成长有教化和引导的作用,使学生在不断完成一个一个小目标时最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大目标。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为师生创设了和谐美好的教学氛围,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发挥了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使得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处,有效的促进了班级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赵小剑. 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 消费导刊,2007(4).
篇13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范畴及现状
明确班级文化的范畴是建设班级文化的基础。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而狭义的班级文化则仅限于精神文化。其中,班级的物质文化主体主要是指有形的物,包括班级的桌椅摆放、教室布置、内务整理和学生着装等。精神文化则主要指班级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风、班风和考风。精神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
不论是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还是精神文化环境,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但我们发现在目前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并不尽如人意,当前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 班级文化意识淡薄、认识片面。当前,很多家长把分数看得过重,甚至把它作为对孩子和老师的唯一评价标准。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不少学校把提高升学率当成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甚至是唯一追求,因此,在多重压力之下,班级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加上一些教师由于自身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以提高成绩为航标,把中心放在“班级学风”的塑造上,导致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营养不良”。
2. 班级物质文化滞后:班级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环境布置、班级规划以及班级卫生状况等。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由于一些班主任对文化建设的意识淡薄和片面认识,加上初中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尚待提高和养成,也使得班级的环境保洁、布置状况缺乏一定的持续性和自主性。
3.班级精神文化缺乏创新。有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采取的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管理氛围沉闷,激发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例如:班级制度的设立以及活动内容不够新颖,班会的召开缺乏新意,班级的活动缺少民主氛围,一言堂偏重,忽视学生的需求,最终学生往往不愿遵守制度,使得班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等;对学生的激励措施不够完善,主题思想重在引导学生的应试问题,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没有相应的文化建设及措施。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及策略
笔者在从事教育行业初期也存在着诸多困惑和上述不足,但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渐渐地对班级管理特别是班级文化建设有一定的体会和感悟,也总结出自己的一些方法。下文结合自身班级管理的经验,从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和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两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措施和策略,希望对今后更多班级更好的建设班级文化有所帮助。
(一)班级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
(1)整洁有序的班级风貌。班级布置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班级文化最直接的体现。走进一个整洁、温馨的班集体,看到一群积极向上的学生,不仅会让老师们心旷神怡,讲课富有激情,同样,学生走进自己精心布置的班集体,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会油然而生,学习的劲头也会变足。因此,班级的外观布置直接关系班级文化建设的优劣,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务必予以重视。在具体的班级布置上,笔者认为干净整洁是基本原则,主要措施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板干净、讲台桌清洁、桌椅排放整齐;二是班级里张贴的东西整齐有序,特别是“奖状墙”的布置,它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奖状是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奋斗的成果,是班集体汗水付出的见证,把奖状张贴在班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强化他们班级主人翁的意识。所以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把张贴奖状当作一件重要的事,亲自指挥,指导学生张贴得整整齐齐,让它成为班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严格按照校规统一学生衣着。学生是班集体的核心组成部分,一个具有良好物质文化的班级一定与学生息息相关。统一校服不仅能有效的遏制学生的攀比心理,对于营造班级的班容班貌和学生心中对集体的认知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校规,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都统一穿校服,对于个别同学一进入教室就把校服脱下,亮出自己服装的现象务必及时整治,否则班级的同学慢慢也会有样学样,最终弱化班级制度的普遍约束力。这虽是一个细节问题,但这样的细节实则会影响到整个班级文化的建设。
(3)规划属于学生自己的地盘。可以在班级放置一个心情贴士板,每周由班主任牵头确定主题,让学生写出心中的感受,比如:“我快乐,因为……”或者“感恩的心”,让孩子们学会发现身边快乐的事,带着快乐的心情来面对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又学会感恩,怀着感恩之心对待身边每一个人。为了更好的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美、身边的快乐和身边的感悟,可以每周让班级同学评出最感人的三篇文章或贴士,并加以表扬,这样在体现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实现了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目的。
(4)精心布置班级的各个角落。细节决定成败,虽然很多班级上面三点都做得很好,但由于忽视了班级角落的布置而使得物质文化建设功亏一篑。下面结合自身班级文化建设经验提出几点可行的措施:第一,和学生一起起草班规并把它放在进门的显眼位置上。这样能时刻提醒班级的每一位成员用心遵守一起许下的每一个承诺,有助于班级的有序管理;第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起为班级设计班徽。代表一家人的班徽让同学们的心连在了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上互帮互助;第三,在班级中设置图书角、荣誉栏,张贴同学书写的励志名言警句等,同时在教室一些角落和讲台桌放置绿色植物,增添教室的绿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班级精神文化环境的建设
三、关于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本文主要从班级的凝聚力和道德规范引导作用两个方面来阐述
(1)营造强大的班级内部凝聚力。班级凝聚力是衡量班级精神文化风貌最重要的指标,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更强,能彼此合作,和衷共济。特别是在关键时候或遇到重大困难时,同学们会挺身而出,为了班级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没有了班级凝聚力,一个班级必是一盘散沙,学生生活在这个集体当中就缺乏归属感和“主人翁”感。
具体来说,首先,在刚组建班集体时,班主任一定要不断地告诉学生,我班是个团结的、优秀的班集体,为以后整个班级氛围的营造打下基调;其次,可以利用各种比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各种活动过后一定要总结,胜不骄败不馁。当学生高兴时,班级为他分享快乐;当学生不开心时,班级为他分担痛苦,及时为他送上关怀和帮助,这样就会大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比如,对于班级同学过生日,可以利用课间操时间指挥全班同学为他唱生日歌,送上班级的祝福,这对于营造班级向心力大有裨益,这种行为也值得肯定和赞扬。实践表明,赏识教育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往往事半功倍,在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上,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把利器,通过鼓励和引导,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班级凝聚力。
(2)充分发挥道德规范的柔性引导作用。班规虽然能够起到约束学生行为的作用,但它是一种硬性且不全面的规范,相反的,道德规范是一种无形的、柔性的和全面的约束,也是一种能赢得学生人心的约束。如何在班级中形成柔性的道德规范是班级精神环境建设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学生特别活跃的班集体,相比于校规和班级的规章,柔性的道德规范约束对于班级管理更加重要。
要发挥道德规范的柔性引导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承担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担,犯错了要付出代价。笔者认为事先与同学约定今后因个人行为使得班级利益或者班级劳动成果受损的同学要到讲台道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旦犯规,违规同学就必须真诚的向同学道歉,必须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如果同学们鼓掌了,就表示通过,否则就一遍一遍地继续承认错误和表明改错的决心。这种方法的目的不在于用道歉的方式对学生加以惩罚,而是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要实现这一点很非常关键的是道歉过后及时从思想上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损害班级利益是可耻的同时,理解只要知错能改,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是一样的接纳他喜爱他。相信在这样的班级文化氛围下,学生都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那时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自然水到渠成。
四、总结
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会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育人特色。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它会影响到所有成员的思维及行为方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手段,相信今后班级文化建设将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由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范围很广,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在这方面各学校各班级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今后我们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和交流,不断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程方平.注重班级文化[J]. 班主任, 2010,(02).
[2]周文杰, 张雯雯.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及策略探析[J].学周刊,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