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合同信用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前面已经提到,企业的信用建设的重要路径就是合同管理,二者都是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的信用建设与合同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合同管理方面,企业首先要坚持组织机构、相关部门的建设,构建完整、有效的组织体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其次,企业要建立健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形成周密的制度化机制,为日常合同管理及应急工作提供基础保证。在合同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基础上,企业的信用建设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例如,众所周知,组织机构的建设是创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组织保证。在此基础上,企业必须进一步强化了对信用、合同工作的组织管理,要创建以企业领导为核心的多层次的合同管理组织体系,由企业核心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形成层次分明的组织管理体系。另外,要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组建一支兼职合同管理员队伍,并对其开展专业的培训,形成企业合同管理由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和管理人员经办负责的有效运行机制。只有这样,企业的合同信用管理机构才能不断健全,合同管理人员才能逐步到位,企业的整个信用合同管理架构也可以基本确立,从而为企业信用建设提供强大的基础保障。
三、坚持“流程化”与“标准化”合同管理,夯实企业信用基础
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份合同,都是企业信用记录的展示,都会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规范与参照。也就是说,企业的合同管理其实就是企业信用建设的外延,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信用体系建设的成败。首先,企业要开展“流程化”合同管理,即将合同的执行、落实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切实提升合同管理的效能与效率,彰显企业的执行能力,为信用积累提供依据;其次,合同管理要坚持“标准化”原则,即合同的管理、操作应该严格依照标准化规章完成,这样才能体现合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例如,企业要在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坚持信用建设,将合同的执行与财务部门的工作对接起来,形成上下联动的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合同管理的有效、有序。此外,要努力做好合同监管工作,要突出重点,加强监管,摒弃过去那种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纠纷处理的全面监管模式。企业要把有限的监管力量集中到对合同的重点监管和查处上来,形成以合同监管、管理带动企业信用建设的有效机制,不断改善企业的信用状况。总之,企业将“流程化”、“标准化”的合同管理纳入到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中,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也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篇2
根据常见的业务需求,合同管理系统分为三大模块,分别是合同会签管理,合同变更管理,合作伙伴管理。根据业务模块的划分和需求分析,设计关系模式并建立如下数据库表和其中字段:1、合同信息表(合同ID,合同名称,合同简介,合作伙伴ID,合同类别ID,合同年份,项目ID,总金额,经办人,经办部门,合同履行开始时间,合同履行结束时间,归档人,归档日期,工作流序号,工作流状态,验收终止日期,企业编码)。2、合同类别表(合同类别ID,合同类别名,识别码,说明,修改人,是否使用)。3、合同变更申请表(合同变更ID,合同变更编号,合同ID,经办人,申请部门,变更类型,原合同金额,现合同金额,变更理由,备注,工作流序号,工作流状态,起草人,起草日期,企业编码)。4、合作伙伴信息表(合作伙伴ID,合作伙伴性质ID,重要程度ID,行业ID,合作伙伴编号,合作伙伴名称,公司负责人,基本介绍,业务范围,主要业绩,公司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公司网址,法人代表,纳税人资格,开户银行,帐号,注册资金,备注)。5、用户信息表(用户ID,用户工号,用户姓名,是否使用,企业编码)。
其中合同会签管理又可分为合同会签起草,合同会签审批,合同会签查询三个子模块。
1.合同会签起草页面由合同起草人对合同信息进行登记,登记完之后可保存、上报给部门会签和领导审批。登记内容包括合同名称、合同类别、合同登记年月、项目名称(需要关联项目的合同)、供应商、合同履行开始结束时间、上传附件等内容。
2.合同会签审批页面提供可视化的工作流审批查询功能,实时查询合同审批节点信息以及各节点审批人及审批意见。经办部门提交合同后,根据合同的不同类别,进行不同的审批流程,流程在各个相关单位及领导之间流转。在合同审批页面除了可以查看合同基本信息,还设计了签字、会签表、会签查询三个按钮,分别用于签字审批,查看会签表,查看会签审批流程信息功能。
3.合同会签查询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查询条件和合同列表。查询条件由合同信息的一些关键字段如登记日期,合同编号,合同名称,供应商,经办人,签字状态构成,根据这些条件可以进行过滤查询,精确查找到需要的合同。合同列表则把正在审批流程中及已经审批结束的合同按行展示出来,每行显示合同信息的关键字段,如合同编号、合同名称、供应商、总金额、经办人、会签状态等字段。
合同变更管理模块支持合同按照要求的变更活动。即可以在固定节点控制合同是否可以进行变更。支持变更合同的审批。系统记录合同的变更记录,如资金变动情况。系统能重新生成变更审批表,合同的变动情况在台账和统计功能中自动反映出来。系统记录合同变更的原因、影响,并将变更依据作为附件导入系统,从而兼顾了变更过程管理的严谨和自动性,关联结果,有据可查,权责明晰。此模块分为三个子模块,即合同变更申请、合同变更审批、合同变更查询。
1.合同变更申请页面在进行合同变更时,首先选择原来的合同,这样系统就会自动带出原合同的相关信息,在此页面可以对包括合同名称、合同经办人、合同金额在内的一些字段信息进行修改,并填写变更原因,上传变更后的合同文本后保存,保存之后即可走合同变更审批流程,此时系统会自动生成合同变更号。
2.合同变更审批页面是在合同变更之后,根据企业制定的审批流程合同变更信息会像上面的合同会签一样走一个审批流程。当合同变更信息走到对应部门负责人或相关领导节点时,其有权限对合同变更信息进行查询,进而做出同意或者退回的审批意见。
3.合同变更查询页面可以对企业所有的合同变更信息进行查询统计。
合作伙伴管理模块通过对合作伙伴基本信息的录入保存,提供了统一的准入机制、审核标准,实现了对合作伙伴注册信息的审核、定期评价、分级归类的管理。合作伙伴管理模块分为两个子模块,即供应商信息登记、合作伙伴综合管理两个子模块。
篇3
0 前言
开滦集团通信网络组网初步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全网已经完成了三次改造,建成了以集团公司机关贝尔交换机为中心节点,对内实现了与集团公司各单位行政交换机的互联互通,对外实现了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的互联互通。开滦通信专网是为开滦集团安全生产和职工生活提供信息保证的网络,该网络为开滦自行投资建设的集话音、数据、图像为一体的煤炭专用通信网络。开滦信控中心负责集团内部通信服务、网络及硬件设备维修维护、自动化等工作,工作覆盖面大,各项业务之间联系密切,但目前中心各个业务科室之间的管理手段过于落后,缺乏对中心全部信息的系统掌握和控制,在各个运营商都已经全面信息化流程化的情况下,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日趋突出,具体体现在:仍在采用电话、手工填写单据的模式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业务的管理,资源管理不够精确,号码资源、端口资源、物资管理数据准确度低,实时性差,管理方式落后;各项统计数据数据实时性差,准确度低,各项财务数据,经营管理数据皆有手工方式汇总,利用Excel等简单工具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及时性、准确程度都存在差距。
1 用户需求分析
上面所描述的落后的管理方式所引发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难以保证,工作处理及时性难以保证,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电信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1)需要通过信息化,把各个业务单元流程化联系起来,提升业务单元的契合度,提高运营效率,明确业务分工。
2)通过信息化流程固话管理流程,改变原来传统管理模式中灵活性、随意性较强的情况,避免出现多头管理,多头受理,没有明确责任和分工的情况。
3)通过信息化,基础数据集中存储,各项收支情况、物资存储消耗情况一目了然,综合分析同比、环比的收支情况、物质消耗和采购情况,及时制定采购计划,实现科学化管理。
4)建立完善的服务、回访、巡检制度,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并由职能部门执行、监督管理部门监控,通过建立服务手段的闭环解决服务质量提升的问题。
2 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功能的分析,将信控中心目前涉及的电信综合业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捋顺,完善了中心内部管理的流程。本系统将采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使得各项管理业务处理更加规范、实现数据共享,逐步实现业务管理现代化、信息系统网络化、决策科学化、报表自动化。
总体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话单采集系统实时采集原始话单并保存到本地硬盘中或缓存机中,计费分拣系统对采集后的原始话单做实时批价。在话单批价的同时累计各分机的本月话费,升降级系统根据当月话费计算控费余额或预付费余额,对余额不足的用户先进行短信或语音通知提醒,当余额用完后就自动把超费的分机降低通话级别(如内线)。用户平时也可以通过电话拨打170话费查询系统或WEB自助方式实时查询当前话费、费用余额、详细话单等。到了月底通过计费管理系统按分机、部门或帐号进行汇总出帐,帐单可以打印或导出文件、发送EMAIL,也可以通过营业厅的收费系统进行现金交费、转帐等,话费催交系统或短信通知系统根据收费帐号的累计欠费情况进行多次催交,对于催交后指定时间内未交费的用户由升降级系统进行降级停机处理,一旦用户前台交费后立即自动恢复其通话级别。其他带收费如宽带费也可以随电话费一起出帐收取,宽带费可先预交使用费,宽带到期前可以语音或短信先通知用户,提醒用户及时续费,对没有续费的用户进行宽带停机处理直到用户续交费用才自动开通。
在用户平时使用电话过程中,用户(包括外线用户)可以通过接入系统进行114自动或人工查号服务,114系统可以支持多座席话务员同时工作,对接入的电话自动排队自动分配。用户遇到电话或宽带故障时,可以通过接入系统进行112故障自动或人工申告处理,也可以通过web自助或在营业厅进行故障报修业务申请,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web自助或在营业厅申请电话或宽带的装、拆、移、过户、改号、功能变更等业务。当业务被申请后,电子工单系统会自动按定义的流程把业务单扭转到相应部门或班组,实现无纸化办公。各部门和班组在有新的工单到达时,电脑会自动弹出提示框并伴随声音提示,也可以通过语音或短信自动通知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在业务处理的过程中,系统会自动调用共享的信息,配合号线管理系统实现自动配线、人工配线,如果是故障报修业务,不仅可以自动打印出线路走向信息,还可以配合112故障测量系统进行电压、电阻、电容等线路测量,并把测量结果打印到派工单中,供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参考。
办公单位平时会议比较多,可以通过会议通知系统进行语音或短信的自动通知,避免人工通知带来的不便。针对系统的调度电话测试,用电话测试系统自动进行查岗和线路通畅测试,并打印各种统计报表。针对重要的电话(如生产关键部门、调度部门、客服部门)用电话录音系统可以进行实时录音,方便日后查找当事人责任,领导可以通过web或远程拨打电话方式实时监听和查听。固话彩铃系统可以实现内线和外线的彩铃功能,用户可以通过web或电话自助完成彩铃的设置、修改、分组等功能。
3 存在的问题
通过新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实现电信业务综合管理协同办公的系统还处于开始阶段,还没有成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1)基础数据问题。基础数据的内容不全面、质量有待提高,基础资料属性信息缺乏,尤其是外线数据缺失严重。
2)在图形界面上,在针对基础属性数据的维护中,对于用户使用的图形及基础属性的修改,在服务器端服务功能的确认、处理、再过程等一系列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在数据分析与决策功能有欠缺,对数据的利用有待进一步深化。
4)保障安全性的同时,系统开发型需要进一步优化,否则影响系统使用效率。
4 结论
通过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各项资源的按业务需要有效调配,从而有效地指导企业通信专网的规划和建设。系统针对资源产生、建立、维护、修改、删除等处理流程,结合实际各业务部门的工作流程,逐步规范对电信业务数据的录入和更新操作,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最终实现调度设计、工单、施工、竣工、维护的一体化作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完整统一管理,避免了因为业务的交叉而遗漏对数据进行维护的情况。新的管理系统实现以流程贯穿整个管理过程,进而实现对通信业务 “统一管理、集中监控、集中运维”。
统一数据库:数据库是信息的存储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统一数据库可以为软件开发提供很多的素材,可以更轻松的实现领导查询、财务对帐、数据分析统计、业务实时监督决策。
统一软件平台:电信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电话费的计、收、催、停、查的基本要求,采用了先进的模块化设计思路,提供了开放的二次开发接口,使整个软件平台可以灵活的扩展和挂接新的业务模块,可以在电信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平台基础进行功能的扩展。
通过电信综合业务系统的建设,对企业通信专网的通信业务进行统一管理,为生产、建设、维护部门提供强大的统计分析、网络资源优化、规划设计和辅助决策的支持功能。这些部门的人员根据自身工作的需要,通过本系统进行资源数据处理、资源信息查询与数据利用、规划设计、辅助管理决策、开展市场业务调查、进行资源维护等工作,从而实现资源的深层次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航、吕廷杰,构建电信企业的商业智能平台,电信技术,2002(6).
篇4
2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融合了公司自建图书馆的资源,以及所采购的超星电子图书馆的资源。它向用户推荐最新最畅销的图书信息,并能让用户在家中、办公室里或任何能上网的场所查询或获取数字信息。
3馆藏资源
馆藏资源收录了国内外法规标准、国内外标准规范、国内外情报资料、期刊以及专业图书,是相关用户特别是公司员工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4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囊括了中国知网、万方知网、北大法宝、北大司法案例、标准全文数据库、核标准全文数据库、环境保护标准全文检索系统、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全文检索系统等平台的资源。
5信息
由网络雷达自动抓取指定网址的情报信息,由管理员审核后。门户首页的信息模块列表显示最新的情报信息,默认显示当月审核通过的文章。抓取网页地址和情报关键词以及抓取时间等采集配置可根据用户需要自行定义,抓取信息显示可自行配置分类树,方便浏览和管理。抓取后的内容可进行选择性和删除,避免信息冗余。
篇5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125-01
一、供用电合同的法律地位及其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电营业规则》都对供用电合同做了明确和具体的阐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电力供应与使用双方应当根据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按照国务院制定的电力供应与使用办法签订供用电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三十二条至三十五条对供用电合同签订的时间、应具备的条款、双方应履行的权利义务做了明确规定。《供电营业规则》第九十条至九十四条对签订供用电合同做了明确规定。在《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和《供电营业规则》中都明确指出了供电企业和用户应当在正式供电前根据用户需要和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签订供用电合同。因此,供用电合同是以书面形式签订的供用电双方在电力供应和使用上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明确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书。
供用电合同的内容在《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中有明确的规定,“供用电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供电方式、供用电质量和供电时间;用电容量和用电地址、用电性质;计量方式和电价、电费结算方式;供电设施维护责任的划分;合同的有效期限;违约责任;双方共同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条款。”《供电营业规则》第九十三条规定:“供用电合同书面形式可分为标准格式和非标准格式两类。标准格式合同适用于供电方式简单,一般用电需求的用户;非标准格式合同适用于供电方式特殊的用户。”“省电力经营企业可根据用电类别、用电容量、电压等级不同,分类制定出适应不同类型用户需要的标准格式的供用电合同。”
根据电力供应与使用的实际需要,供电企业与各类电力用户签供用电合同文本最常见的有六种:高压供用电合同(供电企业与10千伏及以上的电力用户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低压供用电合同(供电企业与10千伏以下的电力用户签订的供用电合同);趸购电合同(供电企业与农电系统签订的供用电合同);转供用电合同(供电企业与转供电和被转供电三方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临时供用电合同(供电企业与基建工地等短期、临时用电用户签订的合同)。以上五种合同为标准格式文本。第六种是居民用电须知(供电企业告之居民用户有关供用电相互责任义务的背书式合同)。
此外,还有用户自备电厂并网电量购销合同、非供电企业所属电厂供用电合同(与电力系统外的地方小水电、小火电厂签订的合同)、《电费交纳协议》及《调度管理协议》等。
二、金州供电分公司供用电合同签订情况
十几年前,即20世纪最后两年,金州供电分公司在营销科设立了专职供用电合同管理员,负责分公司供用电合同管理工作,分公司用电检查人员负责供用电合同的签订工作。这些年来,金州供电分公司供用电合同工作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难到易,供用电合同签订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10千伏及以上用户的供用电合同签订率为 99.82%;380伏10千伏及以上低压用户的供用电合同签订率为90.6%。2005年以来新建用户供用电合同签订率100%,2006年以来临时用电用户供用电合同签订率为100%。这些供用电合同的签订,使分公司与占用电容量80%以上的大中用户签订了供用电合同,双方依法经营,用法律规范电力市场,为安全可靠供用电提供了法律保证。
三、重点保证重要用户安全供电
电力用户按照负荷性质可划分为三类,保证一、二类用户的供电安全是供电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09年对重要用户加强管理的基础上,2010年对重要用户的管理又有新的突破。首先从签订供用电合同时就对重要用户的重要性加以约定,在双方谈合同条款时,对于用电方放弃重要用户条款的,我们在供用电合同中没有约定重要用户,但在管理上一样按照重要用户对待。除此之外,金州供电分公司建立了重要用户档案,实行跟踪管理,用电检查员在巡视过程中也能做到重点巡视,重点管理。在重要用户供用电合同中双方约定了保证安全供电的技术措施:双回路或多回路供电;专线供电;用电方自备发电机或自备发电机组;用电方自备非电措施。除此之外还约定:必须自备紧急保安电源。全面履行供用电合同给供用电双方在安全供用电上都提出了约束条款,分公司为更好地保证重要用户供电方式与供用电合同相符做出了很大努力,到目前为止可以保证所有重要用户的供电电源和供电回路。
通过几年来对供用电合同工作的宣传、培训及召开重要用户供用电合同会签会,使生产、计划、调度运行多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了解了分公司有多少个重要用户,对双方在安全供电上都有什么样的保证措施,供电企业如何履行供用电合同条款有明确规定,做好重要用户供电安全。
四、走访建材、冶金行业,对其安全隐患提出整改要求
大连金州区有建材、冶金等生产企业110户,66千伏用户3户;另外还有其他行业的小企业107户。
3户66千伏建材、冶金生产企业在签订供用电合同时约定的是一类重要用户,107户小企业虽算不上重要用户,保证安全供电也是十分重要的,为此近年来分公司领导和有关人员每年都要对这3家66千伏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和走访,另外安排有关部门对其他行业的107户小企业进行调查了解。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分别采取措施。
3户66千伏企业在受电电源上存在着没有保安电源,受电线路自维,并有一塔双回线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起草了一份文件,直接送达到3户企业。另外签订供用电合同时发现分公司存在双回线同母线供电的情况,及时向分公司领导汇报,在分公司领导的安排下调度室和继电室采取技术措施,实现不同母线的双电源供电。
107户小企业中10千伏供电的88户,供电总容量6944千伏安。其中100千伏安及以上的21户;100千伏安以下的67户,380V供电的19户,设备总容量307千伏安。10千伏供电的88户小企业中有66户签订了供用电合同,2户未签订供用电合同是因长期停产无人。19户380伏供电的小企业全部签订了供用电合同。我们在供用电合同中都约定了由用户自备发电机,保证在系统突然停电时解决井下供电问题。同时对调查了解到的安全隐患向局领导汇报,分公司做出了对一些线路保证供电安全的措施。同时将88户小企业的用电情况报区政府有关部门。
五、针对不同行业提出特别约定,保证安全供电
金州区几家大的医院在签订供用电合同时,提出医用CT在电网系统事故重合闸时,造成设备烧损,修复费用昂贵。而系统事故重合成功是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不能因为几家医院就改变继电保护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供用电合同特别约定中,要求用电方对医用CT加装失电压延时装置,如不采用失电压延时装置,造成的后果由用户方负责。这样在经济上维护了供电企业的利益,在安全上保证了对其他企业的连续供电。
高次谐波、冲击电流、非对称负荷对电力系统的危害十分严重,我们称之为谐波污染。近年来轧钢、铸钢企业用电猛增,这些企业向系统输送高次谐波的机率极大。针对这个问题及时与省、市公司主管部门沟通,在供用合同第九条违约责任条款中增加了“用电方的谐波电流、冲击负荷、非对称负荷对供电质量有影响或对安全运行构成干扰和妨碍时,用电方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如不采取措施或采取措施不力,达不到国家标准时,供电企业可中止对其供电”的内容。
六、把住新装签订关安全供电有保障
供用电合同签订工作,除对原有用户的合同进行补签工作以外,新装用户供用电合同签订工作,是做好供用电合同工作的关键。为了把住新装用户供用电合同签订关,我们制定了新装用户《供用电合同签订通知单》。
对经过报装接电窗口办理用电手续的新装用户,在办理手续前签订供用电合同,否则不予办理用电手续,这样有90%的新装用户都在送电前签订了供用电合同。在送电前签订供用电合同后,使一些安全隐患在送电前得到有效的避免。
篇6
General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of IOT
CHEN Li1, LIU Tong2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80, China; 2.Beijing TopGrid Technology Inc., Beijing 100000, China)
Abstract: The diversity and dispersibility of IOT application and lack of managemen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IOT. The objects connected and managed by IOT contain static and mobile end equipment and a variety of assets. These devices connected with sensors or other perception devices become the network nodes. Based on the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f IOT, a general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of IOT is designed using the idea of common network management. The platform can integrate various heterogeneous systems and distributed resources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management, controlling and operation, construct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ystem of IOT,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smart, conservation-oriented society.
Keywords: IOT; system architecture; network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0 引 言
当前,全球经济逼近二次探底的边缘,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呼之欲出。有专家指出,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信息是最核心的要素,信息革命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骨架和灵魂。为了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必须把信息和物理世界相互融合,物联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并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它通过传感器把互联网和物理世界连在一起,用信息的“力量”使物理的世界产生变革,推动社会工业化的发展。
物联网体系包含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2]。感知层包括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以及数据接入到网关之前的传感器网络;网络层是实现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应用层是指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图1所示是物联网的三层结构图。
图1 物联网的三层结构
目前,物联网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各个运营商和集成商也是站在更高的角度,集中力量开发物联网管理平台。尽管关于平台的研究都有一些成果,但是,这些平台存在平台多样、标准不统一、缺乏创新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物联网的发展。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自主创新的通用型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以适应广泛的传感节点和不同的行业应用,实现对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使物联网的应用更加普遍和灵活,提升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力。
1 物联网平台的研究现状
现阶段国内外物联网平台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是应用广泛,导致平台多样而不统一。物联网的应用多种多样,每一个应用对应一个不同的平台,从而导致关于物联网平台的研究多数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应用领域[3],例如物流行业、智能楼宇、路灯管理等,而没有考虑适用于各行业的物联网的整体架构。
第二是技术标准不统一。现阶段,物联网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基于RFID技术的应用、基于传感网络的应用、M2M应用和“两化融合”等相关应用[4]。对于每一类应用,使用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各不相同。RFID相关应用主要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和传感网络,以及用于传感器、传感网以及采集信息的嵌入式系统;M2M主要是基于有线长距离和无线长距离两种通信方式的应用;“两化融合”是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主要依赖于有线短距离通信,以现场总线为主作为“最后一公里”连接,然后并入IP网。这种情况就导致了物联网发展相互分离,不能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与经济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背道而驰。
第三则是管理平台的可参考模型存在弊端。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化的物联网体系架构模型。对于现阶段可以参考的管理平台体系结构来说,在国外,欧盟的EPC global主要针对物流仓储的物联网应用模型[5],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而国内目前的管理平台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都是借鉴国外已有的平台进行各自为主的行业开发,缺乏创新性,参考价值不大。
由于物联网平台的体系架构是指导具体应用系统设计的首要前提,因此,建立一个具有框架支撑作用的体系架构至关重要。
2 物联网的网络结构及其特点
物联网要连接和服务的对象是末端设备和各种资产,包括各种基于微处理器做成的应用系统、各种智能卡或RFID卡,以及安装在机器上的传感器等。这些设备相互连接组成传感器网,传感器网作为末端的信息采集者将信息发送给网络,是一种可以快速建立,不需要预先存在固定的网络底层构造的网络体系结构。
物联网,特别是传感网中的节点可以动态、频繁地加入或者离开网络,它们不需要事先通知,也不会中断其他节点间的通信。网络中的节点可以高速移动,从而使节点群快速变化,节点间的链路通断变化频繁。传感器网络的这些使用上的特点,导致物联网或者是传感网具有如下特点[6]:
(1) 网络拓扑变化快;
(2) 传感器网络难以形成网络的节点和中心;
(3) 传感器网络的作用距离一般比较短;
(4) 传感器网络数据的数量不大;
(5) 物联网网络对数据的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
(6) 网络终端之间的关联性较低。
为了有效地进行传感设备和节点的管理,将物联网要管理的终端设备或资产看做网络中的网元,并利用通用网管的思想对设备进行信息管理[7],按照OSI的定义,网络管理主要包括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等五个功能域[8],其具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物联网的网络结构及管理功能
3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3.1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框架设计
针对目前物联网平台存在的问题以及物联网的网络特点所设计的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框架图如图3所示。本平台基于通用的网络管理思想,将各种感知设备看做网络中的节点来实现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报警联动、调度指挥、远程控制、安全防范、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从而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3.2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
根据物联网的三层架构设计的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体系架构如图4所示。
图3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框架
图4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体系架构
3.2.1 感知层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根据不同的采集对象选择有线局域网或无线组网等不同的组网方式,采集节点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传感器节点,例如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采集终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采集终端可对传感器节点传递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并在网络层发出请求时传递出去。
3.2.2 网络层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利用中间件技术,并基于TCP/IP协议对感知层的数据进行解析、编码,并传输到网络层,同时可兼容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等通信模式,以实现不同通信协议的异构物联网网络的接入和访问[9]。
3.2.3 应用层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层通常由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构成。其中,硬件设备是在满足网络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云计算概念,在服务器上完成主要功能[10],包括数据存储服务器、Web服务器和中心处理服务器,以分别负责数据的存储、应用程序的管理和各种功能的处理。管理员和操作员通过网络访问云端数据,使系统更加安全、可靠,以便于系统功能与规模的扩充。应用软件则在满足网络管理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通用管理模板,实现大多数物联网及其资源的管理,用户也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应用的特殊要求自定义模板。软件系统大多基于B/S结构,可提供远程维护支持。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物理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物理结构
3.3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特点
本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可应用于各种领域。本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没有行业限制,感知层可以根据行业需要接入不同的传感器节点(例如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进行信息采集;软件管理系统能够针对不同对象实现不同的管理功能,从而构建可扩充、可扩展、可视化的综合管理平台。
(2) 兼容多种通信模式。利用自主开发的中间件可兼容多种通信模式,实现不同通信协议的异构物联网网络的接入和访问,从而真正组成一个可连接各种感知终端的有机通信网络平台。
(3) 统一协议。本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基于标准的网管协议SNMP对设备进行管理,能提供开放性的接口给用户,同时兼容自主开发的协议和特殊行业的协议,也可以实现不同设备和网络之间的互通,从而实现对不同领域、不同设备的管理。
(4) 模块和分布式设计。基于通用网管的思想,在通用的管理功能(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的基础上,可提供特殊行业的管理功能,实现对终端设备的模块化和分布式管理。本平台可大可小,可深可浅,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而且容易剪裁成行业实时管理平台,比如IDC机房管理、粮库管理、污染或能耗监测管理等多样性平台。
(5) 节约资源。本设计将五种管理功能集成到一个平台,以对数据和设备进行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节约资源,实现低碳低污染的智能环保型经济模式。
4 结 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工业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企业或个人都对生产、物流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全流程监控以及服务整合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为行业整合提供一种思路,互通互联的结构可以有效对各类服务进行整合,提高企业整合的高效性,为建设低碳、智能、节约型社会和实现环境友好型经济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参 考 文 献
[1] 李静.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灵魂是信息革命——访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N].经济参考报,2012-6-20(8).
[2] 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38(11):2590-2598.
[3] 朱洪波,杨龙祥,于全.物联网的技术思想与应用策略研究[J].通信学报,2010,31(11):2-9.
[4] 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5] 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29(6):1-11.
[6] 张顺颐,宁向延.物联网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4):30-35.
[7] 魏宏,邱雪松,孟洛明.综合网管体系结构研究及信息模型建立[J].通信学报,2003,24(12):84-90.
篇7
2.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1)根据使用权限登陆“国家疾病报告管理系统,和新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查核阿图什市一年内该病例有否登记报告,将疑似肺结核或一过性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未报告者,在国家疾病报告管理系统”中采取直报形式报告。(2)对综合医院报告的疫情到位的点击“到位并收治”生成病案,再在病人登记管理中完成该病人信息,对传报卡未到位的病人进行追踪,联合社区服务中心防疫人员专干和各乡镇卫生院结核病专干追踪病人,并填写追踪单三份(一份给病人、一份留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一份结核病定点医院留底子),限期一星期内将追踪结果反馈到结核病定点医院并及时在专报系统内修改追踪到位的病人信息。(3)查核未报的病人,在新结核病管理系统中以专报形式报告并自动生成病案。(4)阿图什市流动人口分别登记到《初诊病人登记本》、《结核病病人登记本》上所有确诊并收治结核病患者的资料,有中心登记通过网络查找病历进行资料的补充,在治疗过程中录入痰检结果,药敏结果,治疗转归结果等。
3.结核病报告和病人管理质量控制
(1)持续改进传染病网络报病的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强化网络报病质量的管理,每月以周为单位,有重点性的结核病人的质量管理,传染病网络质量,个人工作质量等进行检查,对发现的各类隐患及时纠正,有针对的提出有效,可行措施。(2)管治质量实行跟踪,定期通过数据和反馈,及时对管治效果进行评价,修订,更新和完善管理措施,在科室试行对各辖区管理质量的进行报表统计,治疗转归,痰检结果耐药监测等资料进行质控。(3)遵循传染病报告的运作规程自查制度,每日三次对当天及本周的网报数据进行核对检查,从而三次发现问题能及时纠正,保证了传染病报病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了传染病准确性和及时性,并每月将网报资料下载整理并妥善保管。(4)强化制度,明确职责合理调配传染病网络人员,强化个人网络报卡技能,制定《中心登记室工作职责》《中心登记室人员岗位职责》等加强网报人员的工作责任新技术水平,在收卡和报卡过程中认真核对,确保每张报卡填写及时、准确、完整。
篇8
一、安全意识培养细节化
班子成员严格管理是基础,班组情感管理是保障,驾驶员自我管理是关键,要通过强化教育、管理、监督、考核等管理措施,提升驾驶员的综合素质,减少和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前提,年初,车队干部与所承包班组签订了《安全生产承包书》,完善了《车辆及驾驶员管理档案》,切实掌握了每台车的状况和每个人的特点。为此管理人员从每天车辆出车前的检查和车辆回队后的交流及每周的班组安全会三方面强化了细节培养。
坚持每天早上车管干部和一名队干部认真执行晨检制度,在出门处检查车辆状况和安全带佩戴情况,在和驾驶员及上井人员进行简短交流的同时,观察驾驶员和上井人员的状况,交代行驶路线中的危险隐患点,提醒驾驶员按章行驶,控制好车速,通过风险共担制度要求乘车人员在过集镇、十字路口等复杂路段时,帮助司机观察了望,随时提醒司机安全行驶。
车辆回队后主管干部与出车司机及上井职工交流,在增进感情的同时,了解司机的思想动态和在路上的行驶情况及路况,讨论危险点及如何进行这一路段的安全行驶,加强驾驶员对行驶路线中危害因素的辨识能力,对隐患路段做到心中有数,把不安全因素尽量降到最低,同时提高司机及乘车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的参与到交通安全工作中来。
二、杜绝安全隐患,检查制度化
检查是实现过程监控中消除安全隐患的主要和重要手段之一。要通过一整套完备的检查制度,使检查有据可依,落到实处。认真做好出车前的检查和叮嘱,我们做到了“三个检查”,即驾驶员“一日三检”、班组周检、中心月检,及时消除设备隐患,对于疑难问题及时开展QC攻关,保证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对试井车等大型车辆要做到重点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进行修理,切实做到车有问题不上路。 转贴于 车队认真开展了“五个教育”,即出车前一分钟安全提示教育、周一安全警示教育、周二班组提醒教育、长途车叮嘱教育、每月一次换位和典型引导教育,使驾驶员明确了安全重点,工作中切实落实了防范措施,降低了行车的风险度。
三、提高安全意识与技能,教育培训经常化和多样化
驾驶员“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要科学管理“人”的问题。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驾驶员思想动态分析,包括精神状态、思想状况、身体情况等,在行车中时刻关注驾驶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开疲劳车,不开故障车,不酒后驾驶,严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在思想上去掉特权意识,通过教培方式的经常化和多样化提高教培效果。
四、驾驶新人培养常态化
对初学驾驶的人来说,驾驶技术从无到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上车前对车辆的安全检查、正确的驾驶姿势、各操纵装置的正确操作、规范操作程序等训练十分重要,新驾驶人员到队后,首先要接受的就是规范化操作再学习,使他们在上车前具备一个良好的“动作定势”,将安全意识教育寓于驾驶操作教学中。为了提高新驾驶员的学习兴趣,我们采用了多种学习模式,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使新驾驶员逐步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
五、与司驾人员交流贴心化
篇9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电力事业也不断发展,在与之相适应的情况下还扩大了电力事业在通信网络中的规模,与此同时,各行各业对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提高通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以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为目的,进而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动,进一步精简管理操作系统,为实现综合网管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发展和应用而努力。
1 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而言,随着电力通信设备系统的逐步扩大和网络全球化,许多同步系统网络出现了诸多因素,使得在运行中维护人员难以对多个网络进行数据恢复和管理。然而,又因为网上设备种类繁多和数量不断增加,导致整个网络系统日趋繁杂,很多开发商利用其自身的网络技术设备进行研制和应用,从而给网络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如互不兼容、管理信息不相同、管理内容多而杂、操作界面呈多样性又缺乏网络综合管理等问题,使得整个网络系统不安全、不可靠。同时还常常出现厂商不提供数据和接口不开放等问题,以至于整个应用系统在进行开发时出现设备缺乏、接口不标准和不规范等现象,进而给网络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发展障碍。
2 电力通信网络的资源共享管理平台
电力通信的资源管理系统是通信网络管理的关键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力通信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并不完善。因此,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资源管理体系。其中,这个体系的管理范畴应具两大方面:一方面要涵盖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各种功能模板,使其对通信网络在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中的高效管理和维护;另一方面为电力通信网络提供设备查询、报表和应用分析等各种通信系统,再根据对电力通信网和通信资源的组合进一步分析用户对资源的需求,进而为通信系统的生产、运行、维护和业务提供管理和服务。有效地对空间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如机房、连接设备、线路网络、资源收发点、管道、杆路等。管理系统中的管理,具有用户权限、数据分发、备份和恢复的功能,它能对所有网络资源进行维护和管理并在关键时刻发挥积极作用,也能对其进行修复和处理。
3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平台的应用及发展
3.1 综合网管系统平台的具体情况
现代社会的综合网管系统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政府、石油、煤炭、电力、通信、交通及天然气等领域。因此,在整个设计系统中我们要以客户为主体,利用计算机的操作优势对其整个网络中的各项设备进行监督和控制,为综合网管系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电力通信平台,以便于若出现故障时能得到有效合理的处理和
修复。
3.2 综合网络功能的分析和系统中的优势
在综合网络中,我们可以采取多协议的网元管理,这样能够准确、灵活地对综合网络进行管理和协调,并以此通过集中式或分布式的管理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运用,还可以将综合管理系统中的网元层、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及一些业务管理层统一起来,通过综合有效的管理进行准确及时的故障处理,从而实现历史数据查询和警告监测等功能的恢复和运用。
3.3 综合网管系统发展
3.3.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综合网管系统应用与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故障管理过程中,为有效实现对计算机网络故障的全程监控与预警,对多层次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需引入专家系统技术。实践中可以看到,该技术可准确诊断和处理复杂事故,并且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在综合网管应用系统尤其是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在网管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内容,建议将其纳入到流程工作范畴之中,比如故障处理、作业计划以及数据交换核对等流程之中。在此过程中,还有其他相关技术作为支撑和基础,比如分布计算以及软件粘合剂等技术,从而为大量异构软、硬件系统的集成、应用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同时,组建式开发技术应用也非常的关键,比如COM技术,其应用为集成异构系统的分布式计算管理模式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再如Web以及XM技术,又在更广阔的网络空间内有效地实现了系统的高度集成,这些都为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
保障。
3.3.2 结构标准化为电力通常网管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现有的网管技术已基本成熟,并逐渐成为热门技术,很多组织、论坛都对其进行了研究,而且还制定出一些标准和要求。比如,TMN基础上的公布式管理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国内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应用与发展的主流方向。该技术提供了组织性网络管理模式,可以满足不同操作系统、电信设备以及操作系统之间的联系,而且该原则已经日渐被人们所接受。
3.3.3 电力通信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与推广。随着电力通信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综合网管系统的应用与发展空间将变得更加的广阔,同时电力通信也随通信网络的发展建立起专门的网管系统,基本上实现了各专业网络间的集中管控与监管。这为确保网络系统的有效运行、综合网管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和保证。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离不开纵向上的综合管控。事实上,综合网管系统的应用、发展,主要是为了确保全网层次上的通信资源有效共享,同时通过综合网管众多网管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实践,进一步实现全网资源故障问题的有效管理,对其安全性、计费等工作加强管控,从而实现综合网管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通信网络在管理系统中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也很复杂,但是,整体发展却是全面的。因此,我们可得知,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为电力系统行业在通信网络中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先进网管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带来了社会性的经济效益,进而使得网络管理接口及结构体系的标准化在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中不断发展并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耿苗,刘鑫.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发展建议
[J].通讯世界(下半月).2013,(5).
[2] 邓晓刚,陈纲.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设计与开发
[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3] 吴建伟,张文杰.电力通信综合网管改造方案及实
现[J].机电信息,2010,(36).
[4] 伊洲.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前景[J].机
电信息,2011,(36).
[5] 陶邦胜.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实现对ASON的管
篇10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 新生儿对疼痛较成年人及年长儿敏感, 不处理会导致短期和长期的不利后果。特别是早产儿的早期疼痛应激与脑室出血和脑白质软化有关[1]。运用背景音乐、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干预对本院新生儿病房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80例新生儿静脉穿刺置管、采血等疼痛进行观察, 均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增加对新生儿的疼痛管理护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胎龄38~40周, 体重≥2800 g, 1 min Apgar评分>7分, 生命体征平稳, 且足月。排除标准:①严重感染者;②有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者;③吸氧使用呼吸机者;④72 h内使用过镇静剂。病种包括新生儿脐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共纳入新生儿80例, 其中男43例, 女3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两组各为男18例, 女22例。对照组胎龄(38.7±2.80)周, 体重(3585.41±570.17)g;观察组胎龄(38.60±3.20)周, 体重(3626.62±522.15)g。两组新生儿胎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操作内容 所有新生儿均在安静清醒、喂奶后20~30 min, 由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静脉穿刺置管、采血, 操作完成后由专人进行疼痛程度评估。
1. 2. 2 干预方法 观察组新生儿在第1名护理人员行静脉穿刺置管和(或)足跟采血等常规医疗操作, 及护理前后30 min内由第2名护理人员给予舒缓的背景音乐, 整个操作过程中, 第2名护士持续给予新生儿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干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
1. 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IPS)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评分。此量表用于无论足月儿和(或)早产儿, 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可信度高。评估内容包括哭闹, 面部表情, 呼吸方式, 上、下肢动作和觉醒状态表现六部分, 评分0~7分, 分数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新生儿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疼痛行为总评分(1.02±0.68)分低于对照组(3.57±0.4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新生儿NIPS评分项目中哭声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持续时间(3.25±4.21)s, 对照组持续时间(12.13±9.23)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新生儿心率变化比较 两组静脉穿刺前30 s、穿刺后30 s, 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2 min新生儿心率变化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022, P
2. 4 两组新生儿呼吸变化比较 两组静脉穿刺前30 s、穿刺后30 s, 呼吸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2 min新生儿呼吸变化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1, P
3 小结
新生儿疼痛可影响近期以及长远预后, 可致行为变化、生理改变、创伤应激素水平变化、痛觉敏感性改变。疼痛可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改变, 还可影响新生儿长远预后, 影响神经系统重塑、疼痛系统改变、内分泌系统改变、情感、认知、行为障碍。有调查显示[2], 经历过反复性刺激痛新生儿可能存在对疼痛相关认知不适, 增加照料者照料难度, 动物模型也证实疼痛确实可带来焦虑、免疫系统损伤等长期不良反应。因此, 有必要对新生儿加强疼痛管理, 以规避疼痛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篇11
利用统计信息, 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 既可横向对比, 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其作用如下:
( 一) 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 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 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 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和负债等各方面情况; 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 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和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 还可预测未来趋势。
( 二) 从规模上, 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从结构上, 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在速度方面, 可以反映生产产值、产量的发展和增长情况; 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 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 三) 在数量方面, 包括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 在质量方面, 则主要是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既可以反映本企业的情况, 又可以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
二、统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 一) 客观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与结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由人、财、物、产、供、销各个方面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运动组成的,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整体。为了达到有效管理, 就必须全面、深入、系统地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情况, 使企业领导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和结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以便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客观评价, 肯定成绩, 找出差距, 总结经验, 从而进一步改进管理, 提高效益。企业的管理是不断决策、不断执行的过程。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正确与否, 企业生产经营计划是否可行, 都要经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广泛地调查和缜密地综合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对企业的内部情况和外部条件一清二楚。企业统计正是取得这些基础资料的主要来源,统计部门掌握着大量、系统的资料,无论是生产方面的资料, 供应、销售方面的资料, 还是职工情况方面的资料, 企业财力、资金方面的资料, 物质保证方面的资料都很齐全、系统, 并且相互并联, 组成了科学严谨的统计指标体系。通过这一指标体系可以反映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状况和结果, 让企业各层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都清楚直观地掌握企业目前的状况, 做到“心中有数”。所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有效地利用统计信息、运用统计方法为企业管理提供优质服务,进而使企业科学决策,有效管理,提高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 二) 评价和监测企业对生产要素的组织管理与利用效率。现代企业的生产要素包括: 资本、劳动力、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企业要正常运转, 必须根据企业经营目标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 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利用, 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通过统计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反映,进一步分析、评价企业对生产要素的组织管理和利用情况; 检查、监督各类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企业对国家方针政策、内部规章制度的遵守执行情况; 比先进找差距, 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最终达到发展生产、实现经营目标。
( 三) 预测企业经济发展动态趋势, 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和实施经营战略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 处于核心地位, 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从总体上看, 包括战略思想的形成、战略环境的分析、战略方案的决策和战略的实施与调整四个过程。其中, 对战略环境进行认真的考察、分析、研究和预测是企业制定战略的依据。统计作为贯穿整个企业战略环境的信息系统, 无论是宏观环境、行业环境还是企业自身实力, 都拥有独特的信息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统计信息资源, 可以将企业产品和市场领域、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和协同效应等经营战略要素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合力, 确定并形成企业的共同经营主线、模式和目标。
三、如何发挥统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 一) 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高效的统计专业人才。统计作为一门科学, 在长期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探索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严谨的统计原理、统计制度和统计法规体系。要求统计从业人员不仅要不断加强统计理论学习, 要精通统计与会计专业核算知识与方法, 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相关理论、本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管理模式以及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而且要关注和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动向, 时刻把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与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同时, 企业要关心和重视统计工作, 加强统计从业人员的理论培训和业务考评, 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工作氛围。
( 二) 健全企业内部统计规章制度, 构建科学完整的企业统计信息指标体系。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统计工作制度,一是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二是统计台帐管理制度,三是统计报表管理制度,四是统计数字管理制度,五是统计资料管理制度,六是统计工作考评制度,七是统计法规检查制度。企业内部统计按专业分类一般有: 生产统计、销售统计、财务状况统计、科技活动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物资统计、能源统计和劳动情况统计等, 他们各自承担本专业的统计任务, 向企业内外提供专业统计。企业内部在建立健全统计规章制度、明确各专业统计职责的同时, 应强化综合统计的专业指导、协调、监督、考评等统计综合管理职责。不能以是否按时、按质完成上级布置的各类报表为唯一的工作标准, 而是要全方位地体现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工作职能与职责。企业统计还必须立足于企业管理的需要, 加强内部统计信息资源的整合。统计的内容应在兼顾上级和国家统计部门搜集资料的要求上, 补充设计对本企业管理有用的指标, 不断充实和完善企业统计信息指标体系。
( 三) 加强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 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准确的数据是统计的生命。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和决策的正确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统计数据来源多样化的情况下, 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更为重要。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 是对调查、整理完毕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以便了解它的误差大小, 便于正确使用, 并在必要时进行再调整。企业统计部门在掌握各类数据的来龙去脉、把有关情况搞清楚的同时, 还应建立日常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价制度, 利用现场抽样评价、内部一致性和外部一致性评价、逻辑关系评价、应用结果评价等方法, 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树立统计数据的权威性。
( 四) 加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统计中的应用, 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21 世纪,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互联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 企业经营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信息化已成为构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统计信息作为企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充分融入到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中。借助现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搭建连接企业内外的统计信息平台, 提高企业收集、传递、处理和利用统计信息的能力, 为企业各级领导进行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
篇12
我院是渝中地区卫生系统的医疗、急救、教学、科研中心,是涪陵区惟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放病床达580张,年收治住院病人16000余例、门诊病人40余万例次。从2003年起陆续投资了约200多万的资金用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建立了门诊收费系统、门诊挂号系统、住院收费系统、物资管理系统、住院医生工作站、门诊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医技科室工作站、院长查询系统等较为完善的各种子系统,设计了符合各科室尤其是财务管理需要的各种报表,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工作流程,方便了病人及医务人员,也在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1 优化流程,减轻病人负担
以前在门诊,病人首先要在挂号处排队手工挂号,然后到医生处排队看病。医生手工开具检查申请单或处方,病人到各医技检查科室、药房排队进行划价,再到收费处排队缴费,并且由于医生的字迹较难辨认,往往会让病人反复跑几趟。使用计算机收费系统后,在门诊,病人既可以先到挂号处挂号,也可以直接到医生处挂号,并且所有的划价收费工作由收费员一次性完成,明显地减少了病人的排队、等候的次数和时间,此外通过网上信息。医生和门诊收费员可随时查询某种药品的库存情况,并且由于药品的单价是价格库设好了的,所以也不像以前由药房工作人员手工划价那样容易出错,极大地减轻了病人往返跑的麻烦。在住院部,以前是由病人天天拿着处方、申请单到各科室划价后再到收费处缴费的情况变为病人只需在收费处缴纳一定金额的预交金,医生在电脑上下医嘱后。由护士执行各项医嘱再传到相应的各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接到网上传递的医嘱执行收费并进行预约。病人不再到多个科室跑上跑下,然后每日计算机会打印出“病人费用一日清单”交病人监督,既减轻了病人的负担,又达到了让病人“明明白白消费”的目的。
2 规范医疗收费,加大了物价检查力度
物价管理一直是财务管理中较为头痛的问题,医院为此也年年成为各种检查的“运动员”,有了信息化系统后,由财务科物价员统一设立价格库,对各种可以收费的医疗项目严格按物价政策设立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允许收费的科室,并且随时由物价员根据政策及有关文件精神调整价格库,各科室只能在本科室允许收费的项目上输入发生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科室乱收费、巧立名目收费、比照项目收费等现象,同时,物价员还可通过电子病历的完善检查科室是否按医嘱进行收费,有无乱收费或应收未收的费用,既保证了医院收入的完整性,同时通过规范医疗收费,也增加了病人对医院的信誉度,使我院在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的同时也达到了经济效益的明显增长。
3 提高了医院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
医院财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时间性都很强的工作,在手工作业时期,仅仅是收费员开医药发票以及结帐就要花费很多时间(还不一定准确),且速度较慢、字迹明显不清,甚至为收费员作弊(如大头小尾)提供了方便,为内部审核和病人报销都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并且由于收费员对收入的分科、分项不准确以及物资会计支出统计的分科分项的不准确,为成本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带来了难度。实行信息化管理后,财务科就可随时按工作需要重新增添、设计报表,系统就能按需求自动地对各种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归类、存储、整理等,不仅可以满足财务管理不同层次的需要,也为决策者提供了大量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而且在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上也有明显提高。此外由于信息化管理,也迫使财务人员加强计算机理论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了人力和物力成本。
4 为加强和提高医院成本核算水平提供了技术空间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医院成本核算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简单的手工核算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的需要,要求医院成本核算从无成本核算到半成本核算到准成本核算,最后发展到全成本核算,而信息网络就为这个工作提供了较大的技术空间,网络系统不仅能提供满足成本核算所需要的相关收入的分类、汇总,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各科室的经营成果,而且通过和各物资部门的联网,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各科室的各种支出的总额及构成,为财务部门分析各科室经营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指导各科室增收节支提供了依据。
5 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原来的手工作业时期,当院领导需要各部门提供决策需要的数据时,各部门从收集数据到形成报告,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才能提供,而且提供的数据准确性也不一定高。而实现了信息系统化,只要根据院领导的需要,设计好报表后,院领导可以自行远程调阅数据,更可以对此作出各种统计分析,资源共享改变了数据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及时性,也为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可靠、及时的数据支撑。
篇13
二、Y公司深化用工管理主要做法
根据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的要求,我们对Y公司当前的用工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公司用工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部分岗位存在合同制员工和业务外包用工混岗现象;二是部分岗位存在新老员工薪酬分配不合理现象;三是业务外包未完全做实。
在此基础上,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提出了深化用工管理的目标和措施。
总体目标:首先深化用工管理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公司的用工导向、符合市场化水平以岗定薪、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其次在公司内部员工引导中,明确深化用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保障员工利益前提下必须把深化用工管理工作做好。具体目标:今后公司的用工,一类为公司员工,一类为业务外包用工,各类用工实现同一岗位同一劳动关系同一分配体系 。
确定了深化用工管理工作的目标,并结合公司目前用工管理上存在的三个方面问题,我们分步骤地提出了深化用工管理的措施。
首先是解决混岗问题。我们对公司所有岗位进行了梳理,按照将五大类二十一工种等核心岗位定位为公司员工岗位(即与Y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将相对非核心或低端岗位作为业务外包用工岗位(即与业务外包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公司内各岗位的岗位用工性质,使同一岗位人员能以同一用工方式进行管理,即实现同一岗位同一劳动关系。经过梳理,公司有12个岗位共66人存在混岗现象,按照岗位用工性质的划分,明确其中6个岗位的用工方式为公司员工,6个岗位的用工方式为业务外包用工。梳理后,公司共有133个岗位,其中公司员工岗位110个,业务外包岗位23个。12个混岗岗位中的人员拟采用岗位细分、转岗分流、将业务外包用工招录为公司员工等办法进行解决。
第二是优化薪酬体。我们按照公司所有员工在同一用工形式下实行同一分配体系原则着手,薪酬体系优化时围绕既要保护好老员工的既得利益,同时又要体现与绩效挂钩、体现市场化水平、体现薪酬架构符合合理、公平性等要求来进行。
工资制度方面:为保障操作保障岗位老员工的利益,我们将工资制度中员工工资原由四部分组成修改为由五部分组成,新增贡献积累工资组成部分。贡献积累工资发放对象为符合一定时间条件、目前在操作保障岗位工作的员工(简称操作保障岗位老员工)。贡献积累工资按操作保障岗位工资序号设置为8档,从高往低标准执行。同时将工资制度中原在每一工资岗级内设置12个工资档次修改为设置14个工资档次,形成老员工工资高于现有公司员工、现有公司员工工资高于今后进入公司员工的阶梯状工资档次体系。
奖金规定方面:明确了贡献积累工资后,我们根据操作保障岗位老员工2012年收入水平测算确定了各岗位奖金分配系数,并逐一对各老员工按照新的薪酬办法核算年度总收入,核算情况基本与2012年度收入持平。这样也使得在征求员工意见和解释时更加有说服力,提高了员工对新的薪酬制度的接受程度。《奖金分配规定》修订后,大大缩小了奖金档次宽幅,从原来的12到15档缩减为5到8档,同一职级内最高与最低奖金系数差距从原来的约4倍缩小为约1.5倍左右,从而使奖金分配更趋合理、公平。
第三是做实业务外包。我们对业务外包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合同法》要求,一是进一步明确业务外包公司的资质要求,严格准入;二是进一步完善、规范各类业务外包合同;三是改变目前业务外包用工的管理方式方法,日常管理逐步引导由业务外包公司进行自主管理,公司派人对整体业务外包进行监管,保证业务外包服务质量。
三、Y公司深化用工管理总结与分享
1.思想统一,高度重视。自2012年底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出台以来,公司领导班子思想统一,把深化用工管理作为2013年度公司重点工作来落实。方案集体研究,行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职能部门对不同方案进行细致的测算,全力以赴做好此项工作。
2.依法规范,方向明确。我们对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进行了认真学习,在依法规范前提下,明确今后公司的用工方向为同一岗位同一劳动关系同一分配体系 。
3.积极探索,创新思维。在工资制度上通过新增贡献积累工资,保障操作保障岗位老员工的既得利益。在奖金分配上,我们改变了原来按不同岗位系列分类的做法,淡化经营管理岗位和操作保障岗位的分类,完全以岗位职级进行分类,为以岗定薪的推行奠定了基础,同时更有利于岗变薪变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