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工作对象一致性,以人为基础开展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工作都是以人为基础的工作,人的价值始终处在工作价值的首位。“以人为本”是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的价值出发点,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社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将人置于社会的中心,强调人的尊严、人的需要、人的价值和人的地位。“以人为本”在社会工作中主要体现为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每个人都有作为个人的尊严和价值,而且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和与生俱来的,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敬和周到的对待。第二,每个人都具有改善自己生命的能力和动力,这也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克服困难的能力,也拥有不断完善自己、挑战自己的动力。第三,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因为基因、经历、环境、性格、知识、感情、价值取向等不尽相同,都各自有独特之处。既然我们尊重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就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1]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完善和提升受教育者的政治认知和思想品质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社会价值主要在于培养政治情感、传播政治意识、引导政治行为、和谐政治关系。其个体价值主要在于引导政治方向、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调控品德行为。无论从社会价值还是从个体价值的角度讲,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门关注人成长的科学,是给人提供精神关怀,引导和帮助人们努力实现各种精神文化需要的主体性很强的教育实践活动。[2]因此,作为一种教育人、引导人、提升人的精神品质的教育活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
二、目标追求的相似性,即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所形成的职业活动。虽然政府与民间组织在推动和发展社会工作的出发点上有一些差异,但社会工作是有其统一目标的。
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主要是救难、解困、促发展。危难是因社会或个人原因,个体身体受损、经济破产等危及自身生存的状态。危难涉及的是人的正常生活乃至基本生存的问题。面对这种境况,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寻求各种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支持受难者,帮助他们走出危难。每个社会成员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诸多困难,既有物质方面的困难,也有精神方面的困难。一般情况下,人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或家人、亲戚、朋友等自然支持体系解决这些困难,有时则需要政府机构、工作单位等正式支持体系出面解决。在社会工作比较成熟的社会,很多人会依靠非正式支持体系即非政府组织包括社会工作机构来帮助个人解决问题。由于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以及它对受助者的尊重、保密等理念,使它在解决个人困境特别是不便于他人知晓的个人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社会工作尊重人,认为人是有潜能的,并把充分挖掘个人潜力、实现个人幸福以及社会进步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这里的发展不但发生于人们尚未遇到困难而进行预防性增能之时,也发生于其遇到困难靠自身能力的增强而克服困难之时。因此,增加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克服不利因素的能力、提高个人与社会协调能力的努力都在发展之列。
2.社会层面的目标,包括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社会工作认为,社会问题是指那些非纯生理性的,即与社会因素有关的问题,包括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各种原因而产生的问题。社会工作相信社会问题的产生有个体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如社会资源有限、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社会制度不健全等。因此,社会工作者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既要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力,又要解决社会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追求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目标,也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社会工作者认为人是有尊严的,不论年龄、性别、种族、职业,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们应该公平地享有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成果。为了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多方介入社会生活,对不公正现象进行干预。如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必然和人有关联,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根本地位,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更应重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工作不论是在服务对象层面目标还是社会层面目标,实质上追求的都是和谐发展,即人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总体而言,也是为了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相似性。
三、方法技术相通性,利于学习借鉴相融通
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具有很多相通之处,可以彼此借鉴。工作方法层面,咨询辅导是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通用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中的团体工作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锻炼法、群体教育法有很多相同之处;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别教育所借鉴等。工作技术层面,社会工作的沟通技巧、表达技巧、领导技巧等与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语言的艺术、选择突破口的艺术、把握适度的艺术等都具有相似之处。特别是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科学的助人方法是其核心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并经过实践检验后行之有效的做法。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工作在方法技术上的相通性,使得社会工作可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以借鉴和运用,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工作平台关联性,取长补短增实效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的助人工作,相信人的潜能和价值,以个人的价值、尊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取向。运用个案、团体和社区三大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体或群体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仅可以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内在和外在资源帮助个人和群体获得充分发展,从而更好地应对和破解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社会工作作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专业助人工作,要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实现良性运行,需要有力的环境支撑,包括正式组织和社会成员的认同、政策环境的支持以及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等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一大工作制度,具有很强的政治优势,可为社会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发挥作用提供本土化思想基础、环境支持和队伍建设经验。
总之,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人为基础开展工作的,强调“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关注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我们坚持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不动摇,借鉴社会工作方法和理念,可以有效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符合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切实可行的积极尝试。
参考文献:
[1]张莉.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2008.
篇2
一、做好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性
(1)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一个企业的员工水平决定着企业的水平和发展。结合工作实际,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的思想水平提高了就会在工作时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得员工在工作时不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追求。这样才能使员工自觉的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一个企业要做到有活力,管理有力、沟通顺畅就要有良好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是的员工更加深刻的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宗旨,对企业的目标和发展前景有着清晰的认识,认同企业的价值观,这样就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合力,所有人劲往一处使,使得企业活力十足。
(3)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企业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密切联系实际,积极关心员工生活、密切联系实际,解决员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样就可以把许多矛盾在萌芽中解决,职工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和谐视角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
随着社会和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的思想政治工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个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积极创新,求真务实,力求和谐,使得这项工作有着积极向上发展的趋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缺乏重视。当前很多企业中没有专门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和个人,企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应该有的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管理人员思想不统一,思想政治工作打都停留在口头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员工和管理者只关心业绩和经济效益,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的作用不认同,甚至认为可有可无,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不力,效果不好的局面。
(2)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当前很多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停留枯燥的理论说教层次,没有深入基层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需求,同时现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也使得员工在接受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的抵触情绪。有的企业不能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是很多年前的老一套,没有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出改变和调整,这使得进行的工作缺乏针对现在社会情况和员工自身情况的针对性,员工在思想学习中学习不到切实有用的内容,长久以后就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热情和认同,从而使思想教育工作不能达到应该有的效果。
(3)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能力不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企业职工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职工的思想状况呈现多元化的特征,现阶段很多员工有着很强的学习意识、良好的社会条件使他们的社会经验和生活更加丰富,这一切都使得员工的思想十分复杂,工作按难度不断加大。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工人员要有足够的能力适应这样的改变并能做出相应的应对。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很多的政工人员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有另外的标准和宽松的要求,工作上简单粗暴喜欢用命令,对工作业绩的关心胜过工作效果,不注意关注普通职工的思想变化和实际需求,不及时为职工解决问题,在工作方式方法上不与时俱进,不注意吸收先进的理念,不主动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面对知识丰富思考能力较强的员工无法开展工作。长此以往,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在工作时缺乏权威,没有说服力,严重营影响了企业对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和谐社会视角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强化认识、高度重视。企业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刻认识想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不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在务实上下足功夫,求真务实,要切实的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起专门的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还要建立起考核制度和保障制度,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2)积极创新,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努力于是俱进,用新的思想理论指导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创新,要在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基础上行创新,要注意从工作机制上创新,开辟新的途径。在日常工作中要狠抓落实,确保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要根据职工的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克服以往单一的开会学习、一人读多人听的局面,要正确认识新兴事物的作用,重视网络等工具的应用,努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员工服务员工,从而取得员工的认同,使得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最新的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构建和谐社会是具体要求和目标。企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用科学发展观做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各方面要素的关系,使得员工形成思想共识,凝聚人心,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和谐社会视角下,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与时俱进,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构建合理的机制并确保其能够长久实施,才能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3
1.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环境的变化。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信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介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多元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涌现,强烈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 虽然可以肯定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在主流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意志力薄弱等问题。
(2)教育对象的变化。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多是80后、90后,他们身上具有鲜明的两面性: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求新意识;另一方面则存在自私性、享乐性、消极性、偏激性等缺点。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是不能再对大学生的思想言行进行干预,更多要靠他们自我判断、自我选择作决定。另外,“随着高等教育的改进,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迅速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生源质量相对下降。”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少问题,而现有的方法又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必须加以改进。
2.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理论未联系实际。 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未联系实际,理论上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偏重于认知,以分数成绩衡量一切,现实中大学生却面临升学、就业等压力德育教育往往流于形式。随着社会成分的多元化,以及外来文化的侵入,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日益增多。学校对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关注不够,校园生活缺乏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生活在相对较为封闭的校园环境中,毕业时就业困难、人际交往困难、社会适应问题、经济压力等等很多现实的问题一一摆在面前,使其难以应付。帮助大学生“传生存之道、授立命之业、解人际之惑”,成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而就目前的现实来看,虽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这些问题研究不够,措施不力,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不得当等。”因此,新时期,在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我们的路还很长,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而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这一时期众多专家学者探索的新领域。
(2)方法和手段落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落后,缺乏新意。其主要表现在:①以说服教育为主,缺乏生动。②以班级管理为主,学生有问题后大多采取集体开会讨论的方式进行教育,缺乏个性差异。③老师的权威性使得学生迫于压力而暂时压抑心中的困惑。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极易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困扰。而且,工作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不强。在新时期,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滞后于时展和大学生思想的发展。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及时更新,所以总是“慢半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有机融合的3+3模式
1.将社会工作的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助人自助的理念,肯定学生潜能。助人自助的理念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使其增强能力,自己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非越俎代庖,替案主解决难题。这是对工作对象的一种尊重。现在的学生更加自主与自我,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信任,不希望事事由别人代替包办。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念。因此,即便遇到困难,需要援手,他们仍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大学生的自助能力,也就是说,在帮助大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对其引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自我学习、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成长,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的能力,这些都是将来他们走上社会能够迅速适应社会的法宝。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发展学生的自我能力,才能真正更好地帮助大学生。
(2)平等尊重的理念,突显人文关怀。其实,平等和尊重是两个不太相同的概念。平等是尊重的表现形式之一,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一定懂得人性间的平等。在这里,我将两者混为一谈,主要强调在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能力。社会工作的这种工作理念,能改变原有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师、领导一手决定、一手包办的工作方法,更突显新型学生工作的人文情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的就是“以人为本”,因此,尊重待人,平等待人,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把学生当作朋友,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3)接纳原则,保持宽容和尊重。“接纳意味着社工对所有的服务对象,都保持宽容和尊重的态度,不因为民族、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因素而对他们有所歧视、排斥甚至拒绝提供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接纳并不意味着认同服务对象的行为和价值观。”接纳是社会工作专业对公众的统一服务态度,是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伦理前提。接纳是付诸实践最困难的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之一。特别是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案主的价值观与社工的价值观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就会产生。拒绝服务或在服务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来评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我国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本上都由指导员承担,他们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当学生出现道德问题时,导员通常很难做到保持接纳。在这一点上,社会工作解决问题时,就显出其优势了。
2.将社会工作的方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以灌输为主,主要采用说服教育、目标激励、行为示范、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手段。虽有老师掌握了较好的教育技巧,能将教条生动化,令同学们听起来更有兴趣,更能达到教育目的,但总体效果并不很理想,仍需要改进。引入社会工作方法,对于前文中提到的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脱离实际等问题有很好的帮助。
(1)将个案工作的方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学生的个别性。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将社会工作的个案方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协调可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为案主提供直接的、一对一的服务,“目的在于协助案主充分认识自身拥有的资源和潜能,完善自我,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与社会和环境的适应。”
个案工作强调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个别化,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不同的个体组成的,只有解决好每个个体的问题,整体才能发挥最大优势。将个案工作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能更好地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对于大一的新生来说,主要面临是新环境的适应问题,严重的可能存在适应障碍。因此就不能一概而论的通过集体解决方式来达到目的。而对于即将离校的大四学生而言,可能在适应社会方面存在问题,毕竟之前一直过着逍遥自在的校园生活,还没来得及准备就要独自承担一切。“更有在考研途中或找工作路上碰了钉子的,他们更需要鼓励和支持。同样对于大二、大三的同学,虽然少了大一时的不适应,也不存在大四找工作的压力,但是他们有他们的迷茫和困惑,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个案工作的运用,能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单一的工作方法,增强灵活性,使其能紧跟时代步伐,更具有针对性。
篇4
(一)高校开展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广义的社会实践的一部分, 是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高校开展社会实践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真正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培养他们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够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当前高校开展社会实践面临的困境
当前各地高校都在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高校社会实践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和合理长效的机制。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缺乏连续性和刚性要求,在高校侧重考试成绩轻社会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能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另外高校在社会实践的经费上得不到保障,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固定,缺乏实效性,学生参与人数少、参与积极性低。
二、开展社会实践的创新做法
(一)以大学生为主体,广泛征集活动方案
结合各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专业特色,体现学生为本,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学校广泛征集学生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活动方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真正让他们带着思考、带着专长、带着责任、带着情感深入社会,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学生们的集思广益,拟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执行方案。
(二)以制度为保障,注重志愿者团队建设
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管理条例和办法,以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期性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保障。组织专人通过报名、面试等公开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组建各学院特色志愿者突击队。注重志愿者团队培养和建设,对志愿者进行广泛动员、专业辅导和定期培训。注重志愿者团队形象开发,编制志愿者服务工号;制作团队统一文化衫、宣传横幅、分享卡和服务星级徽章;确立团队口号和志愿者服务星级标准;强化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三)以启发式、体验式教育创新实践方法
引导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社会,亲身体验社会生活。让他们把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要了解的、所亲身感受到的记录成一张张成长体验卡。注重通过大学生志愿者的共同交流、分享和总结的方式,启发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更多新的想法,创新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搭建信息反馈平台
大学生志愿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与社会企业、基层干部和百姓的交流和沟通,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的具体问题。积极搭建信息反馈平台,通过召开座谈会、撰写调研报告、发论文、发新闻、发微博等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反映社会现实的各种问题,使大学生志愿者成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帮手和反馈员。
(五)以人文关怀打造社会实践志愿者“阳光之家”
以高度的人文关怀为高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和经费支持。着力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者“阳光之家”,利用新媒体给他们提供展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给与他们精神嘉奖和高度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在志愿者团队中找到家的归属感,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社会实践志愿者队伍中来。
三、建议和启示
(一)应转变教育观念,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我们应该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式、灌输式的教育观念,采取引导式、渗透式教育,以学生需要为主体,让他们全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宣传、组织、管理、执行、创新、记录、协调、监督、总结、汇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真正锻炼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应注重志愿者队伍建设,打造品牌和明星团队
社会实践活动要想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志愿者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因此要对志愿者进行专门的招募、辅导、培训、教育和管理,形成科学的社会实践志愿者管理条例和办法,完善相关机制和组织保证。注重团队形象和文化建设,制定统一标识和服务星级标准,建立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动态人才库和志愿者信息档案管理。打造高校社会实践志愿者特色团队、品牌团队和明星团队。
(三)应建立舆论阵地,确保经费来源
社会实践要想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口,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舆论阵地,成为他们进行信息共享、经验交流、学习讨论和成效展示的平台。学校相关部门应该给与大力的支持,不仅给社会实践活动留有专门的阵地和发展空间,还要为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开展、有效落实和长效运行做好组织上、物质上、宣传上和安全上的有力保障,解除开展社会实践的后顾之忧。
(四)应加强多方联系,扩大社会实践的覆盖面
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社会、大众媒体的联系,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影响。让家长理解社会实践、让社会和企业支持社会实践、让大众媒体宣传社会实践。使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更多的社会实践基地、更多的社会实践研究落户高校,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青春永驻。
四、结语
社会实践要想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口,还需要通过观念、制度、机制、组织、方法、内容、运作等在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才能得以科学、有效、合理的长期运行和和谐发展。
篇5
对于社区原理,我们在研究思想政治问题时,要充分的考虑到社区环境对人的思想的影响,不能单方面的要求人们如何做,更应考虑到社区的变化。现在的社区如前所述已经和以前的大为不同了,人们组织社区,更多是由于居住区的靠近和工作的相邻,而不再是以前的以血缘和乡党来组织。并且当今的社区环境也是复杂多变的,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发生了分化,不同阶层的人住在不同的社区。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的流动性的增加,即使一个较为固定的社区,其内部人员的构成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因而我们在对人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考虑到社区的这种种新变化,借鉴社会工作的社区有关的原理能更好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已解决实际的问题。
2.群体有关的原理
如前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际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更重视法律上的关系。新的社会群体在不断产生,即使旧的群体也在不断地发生分化和发展,我们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问题时,应当考虑到这些变化,应该把工作对象放到群体环境中来考察,制定的工作计划也应将人列入相应的群体来考虑,如同辈群体和学生群体等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可以借鉴社会工作中的群体相关的理论,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解决日益复杂的思想问题。
3.个案法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我们不能继续停留在报告的基础上,应该潜下心来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对于不同的个体,要区别对待,就如同医生在诊病是那样病人手疼可能是外力伤害,也可能是器质性病变,甚至过度的精神紧张也可能导致人的疼痛。这时候就要求医生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各种可能的问题,并为病人建立唯一而独特的病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医好病人。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考虑到各种情况,不能将问题简单的归结为人的思想滑坡,因此借鉴社会工作的个案研究法就可以弥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的缺陷,以便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小组法
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适当的借鉴,如我们在学习某个文件和某种精神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学习,使学员们在相互讨论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探寻到精神的实质,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和传统的灌输式的说教教育相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知识更易于被人们接受,也更易于转化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篇6
每年6月我国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将走出大学校园,走向社会,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据统计,2012~2014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分别为:680万、699万、727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继2013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季”后,2014年被毕业生们称为“更难就业季”。面对这一大群处在人生转折点的青年人,如何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就业大环境,顺利就业,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角色转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尝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以及个案、小组、社区的工作方法,来探索做好大学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
一 社会工作相关概念介绍
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也是一个职业。主要是指工作者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为遇到问题和困境的个人、家庭或团体提供帮助,并通过发掘案主的潜能,使案主获得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增进整个社会福利的专业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自诞生之初,就秉承着博爱、平等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提升整体福利水平。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吸收了传统文化中仁爱、互助的重要内涵,形成了助人自助、自助助人等一系列基本理念。
1.专业的价值
社会工作具有其他专业所没有的一套价值观,包括平等尊重、接纳、个别化。这些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也是社会工作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关键。
平等尊重,社会工作专业认为,当案主和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的时候,双方在地位、决策权上处于平等的地位,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人格和自由。
接纳,指的是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能够接受案主、相信案主、尊重案主。强调去问题化和去标签化,才能真正地认识案主。
个别化,是一种将案主分别逐一对待的工作原则。
2.注重人的潜能
比斯台克认为①,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会、审美和精神方面具有天赋的潜力和权力;并且人具有实现其潜能的天生的驱动力和义务。所以,在服务的过程中注重案主的潜能、发掘案主的潜能,是成功帮助案主的重要环节。
3.致力于案主自身能力的提高
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是“助人自助”,即在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的过程中,通过发掘案主潜能,培养案主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理念在香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扩展为“助人自助,自助助人”。即为了实现助人能量的持续流动,在案主获得自己帮助自己的能力后,再利用助人的能力来帮助其他人。
4.PIE理论
PIE②即People In Environment的缩写,中文译为“人在情境中”,意思是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场景中,并受到环境场景的影响。这一理论从系统论发展而来,对社会工作专业最大的影响在于,开阔了寻找解决案主问题的途径,并强调要关注案主当前所处的环境。
二 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实就是做人的工作,其注重感染人、进步人、成功人的特性,与社会工作的理念有许多契合之处。从社会工作的角度看,毕业生在即将进入社会时正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为毕业生提供帮助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用PIE理论来认识学生的就业支持系统
要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对现在的毕业生有充分的了解。一般来说,毕业班辅导员已经带了学生多年,对学生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在毕业之际,对大学生进行个人生态系统的梳理,认清资源,认识现状,建立毕业生档案,显得非常重要。根据PIE理论,需要我们从时代特征、社会现实、家庭关系、自身特点四方面来认识学生。现在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是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90后,出生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着社会文化多元的冲击,并且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在他们身上最大的矛盾在于,自我意识强烈和自身能力不足。而这个矛盾又存在着农村和城市的差异,还有专业的差异。以法学专业为例,大部分城市大学生的就业主要依赖家庭资源,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就业主要依靠自身的人际资源或者自身的努力。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明确针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即注重以真实案例为教育内容帮助大学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做好就业规划、注重与环境沟通、注重认识和整合就业资源。
2.注重心灵的感染力,重点帮助特殊毕业生群体
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都认为,寻找合适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是管理和教育好90后学生的关键,只有让他们愿意听、听得进,才能最终受用。社会工作专业强调“用生命影响生命”,即认为,在思想政治领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沿的辅导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面,知道流行趋势,才能通过这些共同话题,顺利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同时,辅导员要注重分享自我的人生经历和感受,达到与学生以心交心,才能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欢迎。特别是对遇到就业困境的特殊毕业生群体,要予以特别关注。如:女大学生面临就业歧视,需要予以支持;贫困大学生就业资源偏少,需要给予帮助。
3.注重能力的培养和迁移,从辅导就业过程中促进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提升
高校教育不仅仅是专业能力的培养,还有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如果说专业能力靠的是课堂,那么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就主要从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社会工作中的“助人自助”和教育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相通的,都强调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学生的问题单单由辅导员来解决是行不通的,只有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出谋划策,才能有效解决。当学生在参与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能力后,再用来帮助自己身边的同学,并将获得的正能量迁移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就实现了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实现了社会工作专业“自助助人”的延伸。
三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
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励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社会工作的理念同样强调对人的尊重和教育,在长期的社会工作实践中,发展出了个案、小组、社区三种社会工作方法,这三种方法同样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1.个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最早的工作方法,将这个方法运用到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主要表现为辅导员与毕业生在一段时间内有目标的定期会谈。毕业生即将毕业,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感受到求职受挫带来的失落情绪,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自信心不足、就业技能欠缺、对前途迷茫这三大类。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重塑个人价值观和增强心理能力的过程,社会工作认为可以通过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在互动和渐进式的谈话过程中达成。所以,区别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目标设定上强调设立一个总目标,并设立循序渐进的分目标;在过程中强调由感觉到行动,并强调巩固和推进并举。虽然个案社会工作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效果却是持久的。
2.小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小组社会工作突破了个案工作一对一的局限,形成了一对多的模式,可以在集中的时间里,解决多个人的问题,这是目前学校中最受欢迎的方式。在高校毕业生中,比较适用的是两种类型的小组――同质性小组和异质性小组。同质性小组是指把具有同样特点和需要的学生集中成一个小组,通过辅导老师的活动设计,大家一起共同讨论、充分交流、共同支持面对问题。如:就业压力舒缓小组、贫困生就业支持小组。异质性小组是指小组由具有不同需要的人共同参与,这个小组更加强调经验的分享,即由在同一问题上的成功者分享自我经历,以带动其他的组员寻找到适合自我提高的方法。如:求职技能提升小组、考研复习分享小组。由于组员在小组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使得他们能够在自我感觉安全的环境中主动分享,获取所需。这也是充分调动学生互助资源,弥补教师资源不足的好办法。
3.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可能都不单纯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可以归结到家庭、社区的环境中。那么为了更好地解决个人的问题,社区社会工作就被提出来。这一方法在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1)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做好沟通交流,在学生就业问题上与家长达成共识。(2)充分利用学校的社区资源,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支持。如在学校范围内营造分享就业的氛围,搭建就业信息的空间,明确为毕业生提供服务的单位。(3)在社会层面上给予大学生就业更多的政策支持,如:为经济困难、身患疾病的学生争取社会组织的支持,为需要发展锻炼的学生搭建社会的平台等。
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用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除了要理解各类方法的特殊性外,还要注重对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在小组工作或社区工作中,针对个别新生的情况,开展个案工作。
篇7
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是相通的,只是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各自的侧重点不一样,二者对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开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
二、教育队伍的资源共建
大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只有单方面的教学技能,而没有与其他相通学科之间做到有机结合,这对教育效果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所以,教学工作者之间应相互沟通和学习,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细腻性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学生更易接受思想政治的学习,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总体上为心理健康教育把舵,帮助学生确定人生努力的方向,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理智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挑战。
三、教育方法的相互借鉴
高校内已经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是两种学科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相互借鉴。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个别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才进行疏导,其实教师可以主动寻求转变,引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没有出现问题前公开讲课,对学生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采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心理测试等方法,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以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四、教育内容的有机整合
大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们必然会遇到一些挫折与困难,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思想和心理的不成熟。所以,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紧密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切入点,在心理上消除大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恐惧感,再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观念进行引导。两种学科在教育内容上的整合能够发挥强大的作用,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正确认知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五、教育环境的共享建设
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状况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点在于大学生不仅需要接受学校的良好教育,而且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价值取向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有效开展,必须构建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教学网络环境,使三者之间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促M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严肃,需心理健康教育为其注入青春活力,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而存在的。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将二者相互结合,开辟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正确指导作用,全面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
篇8
一、当前我国“蚁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蚁族”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并不令人乐观。“蚁族”在还没毕业进入社会前,高校是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毕业进入社会后,高校往往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长效机制,此外,“蚁族”的工作生活环境普遍较差,社会对其缺少一定的关注,容易导致其产生思想问题。
(一)“蚁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缘地带
“蚁族”在还没有毕业的时候,高校会承担其思想政治教育,但是进入社会工作以后,很难再找到其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一方面,“蚁族”的居住地区的居委会或者村委会无法去管他们,因为大部分“蚁族”没有落户,无法享受与当地人一样的各种福利保障。另一方面,大多数“蚁族”没有正式工作,换工作的频率教高,所以人事部门很难管到他们,除了极少数企业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余大多数企业几乎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蚁族”一般刚步入社会不久,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想的影响,很容易产生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一些自制力不强,心理素质差的“蚁族”很可能会一蹶不振,而社会上又很难找到其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以“蚁族”越来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缘地带。
(二)“蚁族”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缺失严重
一方面,作为“蚁族”最早启蒙教育的家庭教育淡化严重,现如今社会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很多“蚁族”独生子女没法接受很好的家庭教育,这种家庭教育环境的淡化严重影响着“蚁族”的人格塑造和健康成长。“蚁族”步入社会后,拿着微薄的工资,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与家庭有效沟通变的越来越少,这种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使得“蚁族”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在过度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忽略了“蚁族”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还有大量的毕业生源源不断的涌入大城市,而政府部门往往关注城市的发展、行业的发展、政绩的提升,追求发展的速度,GDP的增长。在廉思提出“蚁族”这一群体概念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城市中还有这样的群体,可见其社会教育环境缺失严重。
(三)高校长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低效导致了“蚁族”的思想问题
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很不明显,在校生的思想状况也不容乐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市场经济和西方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下,各种各样不同的思想充斥着校园,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蚁族”大学生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后,在思想上得到了解放,变的没有约束,以前高校仅有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也开始逐渐淡化,高校无法长期和持续性的开展“蚁族”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使得“蚁族”的思想问题变的越来越明显。
二、加强“蚁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探索
(一)社会和政府必须确定行政管理主体,明确管理责任人,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蚁族”思想问题
当前“蚁族”被忽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法确定行政主体,无法形成明确的管理责任人。针对这一情况,建议从城市小区、街道到城中村的村委会,形成一整套连贯有序的管理体系,任务具体负责到位。另一方面,短期内帮助“蚁族”整治生活环境和治安环境,适当落实一些民利,进行职业培训等等,从长远看,还应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廉租房制度,使得“蚁族”能够充分融入城市中,政府应该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切实保障“蚁族”的各项权利,从而有效解决“蚁族”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二)家庭成员必须理解和关心“蚁族”,减轻“蚁族”的心理负担
当前,“蚁族”在大城市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但是由于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致使他们同家里联系时报喜不报忧。这样,久而久之,“蚁族”会形成越来越严重的思想包袱,心理也会越来越压抑,容易产生许多思想问题。因此,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说,家长应该多与子女沟通,降低他们的期望值,从而使他们的思想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健康愉快的投入工作和生活中。
(三)高校应该追踪毕业生“蚁族”,建立蚁族数据库,建立就业心理辅导
“蚁族”的思想问题应该从高校抓起,虽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教育,但是“蚁族”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不是一个短期内能完成的事,所以,“蚁族”的发源地高校应该建立一个数据库,一方面便于高校对“蚁族”的情况进行了解,以便于管理和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蚁族”数据库还可以和相关高校以及政府机关的网络联网,对进入社会的“蚁族”进行进一步的跟踪,展现人文关怀,这两方面相互协调,可以加强和巩固“蚁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四)有效利用网络载体加强“蚁族”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期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和工具,“蚁族”对网络的依赖度和使用度较高。调查显示,“蚁族”群体70%的业余时间是在网上冲浪中度过的,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蚁族”与外界沟通的第一载体。微博、微信、人人网等网络社交平台已经被“蚁族”广泛使用。所以,网络应该是对“蚁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立网上论坛,微博、人人网、微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公共平台等方式对“蚁族”进行广泛的宣传,势必能大大提高“蚁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使得“蚁族”在无形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蚁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绝不是一个单一的人或者群体所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家庭、社区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蚁族”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 廉思.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廉思.蚁族2——谁的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篇9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在1974年提出,然后不断发展完善,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又有了新的内容: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心理等。我国也很重视公民的信息素养教育,复杂的社会环境要求高校学生具备较高信息素养能力。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恰恰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当前的研究生群体意识淡薄,信息捕捉、处理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校对信息素养的教育重视不足,很多研究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很片面,信息的甄别能力差,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不足,容易被社会不良群体利用。
二、信息素养教育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信息网络化对研究生的影响。信息网络化是当今时代的最大特征,在网络生活已经成为研究生日常生活重要部分的今天,研究生每天都要通过各种平台从网络中获取各种信息。这其中有很多专业的信息,包括视频、声音、文字等。学生可以直接去学习、研究。另外一些是社会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常识,也是学生终身学习、规划人生的工具。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影响研究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诱饵和毒药。比如,境内外敌对势力经常利用网络歪曲宣传、报道敏感事件,蛊惑人心,导致一些人产生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信息多元化的传播和信息素养的不足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带来新的挑战。
(2)信息素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信息素养教育对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深刻而现实的影响。而目前的高校教师中大多数人未经过专门培训和系统学习,特别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核心力量的高校辅导员老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有待加强。因此,要尽快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信息素养水平,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培养一批信息素养能力突出的骨干力量,形成强大的信息素养教育群体,通过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创造性开展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1)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 建立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积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①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使获得信息变得更加快捷,同样也给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以可乘之机;②高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 作为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提高认识,转变思维方式,充分利用多种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工具,与学生展开及时的全方位的交流;③从源头上加强对信息传播的掌控。面对大量信息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联系相关机构,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屏蔽掉有害信息源。同时,辅导员也要建立信息传递网络,畅通信息传播渠道,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篇10
(一)学校社会工作定义
学校社会工作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中学,是由英语词组“School Social Work”翻译而来。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把社会工作的原理、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学校当中,以此协助学校改善教育环境。学校社会工作通过与家长、学校、社区的互动,来帮助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形成“家庭---学校---社”三者良好的协调关系,构筑教、学、成长环境的和谐,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的专业性活动[1]。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
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从个案、小组和社区三个方式入手,在调动社会多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同时他倡导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去入手,立足偏差行为和心理情绪,从不同的环境层面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所以从根本上补充了传统心理咨询中只注重心理问题的疏漏,消除了可能存在的深层隐患,避免了今后的复发,从而维护了学生的人格健全,和良好氛围的营造,进而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学校社会工作问题研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学校社会工作起源于美国,它的产生是美国社会发展,有关青少年社会问题出现频繁的必然结果。在发达国家,学校社会工作已相当成熟,有明确的组织章程来规定相关组织的工作目标、基本责任、具体工作,而且从事此类工作的大部分都是与学校社会工作相关的专业人员。他们认为,学校社会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给予方向上的指引,以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潜能,能够健康地成长,同时能起到安定学校秩序的作用,因而,国外有着明确的法律条文,鼓励支持相关人员从事学校社会工作。像美国政府,就曾为了保证学校社工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教育方案,这样一来,工作在进行的时候就有了法律的保障;加拿大在此方面也有所作为:加拿大政府会拨给一些公共经费来保证学校社工的开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学校社会工作自引入中国高校,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发展模式和一支专业人士和一支非专业人士共同组成的队伍。然而,根据当前我国发展现状,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缓慢,相关的法律制度尚未完善。通过分析知网检索到的资料,以“学校社会工作”为中心词的论文自2006年开始出现,迄今不足30余篇,被转载、引用的次数较少。以此题支撑硕士、博士论文的数量不足10篇,获得省部级、国家级课题立项的数量也是屈指可数。从研究内容看,理论研究还处于理论论证的初期阶段,虽然也出现了关于对策研究的部分论文,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研究,难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教育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三、发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一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的重要群体,是我国知识精英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建设和祖国的复兴大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期,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增多,使忙于事务的高校思想政教育工作者应接不暇,不能及时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尽管我国的高校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上都做出了大量的尝试与努力,但是由于理论和经验的不足,工作的实效性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方面远不能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解决的需求,另一方面与国外此项工作的进程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在吸取先进教育模式经验多的途中,把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实务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工作之中,其介入的模式、策略和成果,从根本上弥补传统模式的实效性不足的缺点,又从社会工作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出发,纳入社会工作构建中,对完善现有的教育制度有着很大的作用。
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调整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学校、家庭及社区的教育功能,其中发挥学生潜能的目标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有着共同努力的发展方向。我国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方法和模式与学校社会工作之间存在着关联性和互补性,这为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提供了很大的发展舞台[3]。同时学校社会工作的良好开展,可以很好地弥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提出新的思路。只有充分发挥这两种工作的长处,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形成“两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是政府加大学校社会工作开展的力度。由于政府对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同时在我国,无论是在政策层面,还是在律法规层面都没有明确学校社会工作的地位和岗位要求,这对于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极为不利。高校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软肋”,把学校社会工作纳入社会工作构建中,对完善我国的高校教育体系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在在财政政策、法律法规、人事制度、就业岗位、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也要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会自组织系统的作用,建立流畅的个人奉献的渠道和空间[4]。
二是学校社会工作理论实现本土化发展。长期以来,应用型和务实性是我国的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较为侧重的因素,因此我国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我国的学校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没有充分考虑本国基本国情,把建立在充分社会福利基础上的发达国家学校社会工作理论照抄照搬到中国。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本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对于西方学说做出自己的理论借鉴,对于传统资源做出自己的理论开发,对于中国经验做出自己的理论提升[5]。同时在借鉴西方基础上,面向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情况和中国高校体系的迫切需求,尊重高校教育的特有规律,找准高校教育和学校社会工作的最佳结合点,为学校社会工作和高校教育体制的融合进行理论支持,为政府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社会工作制度框架做好决策参考,使学校社会工作理论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孙跃.我国高等院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J].南开大学,2009年.
[2]王h.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研究[J].西北大学,2012年.
篇11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为了体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明确的规定。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高校当中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跟上时展的步伐,学会将时代变化带来的有利条件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还要积极面对各种各样新时期的挑战。现阶段,加强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含义
(一)现实有效与潜在有效的统一。学生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效果是现实有效,相反的,潜在有效是不易感受到的,这种有效性要想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是需要长时间的沉淀的。在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将两者进行充分的结合,将现实有效进行外化就是潜在有效,而潜在有效又是实现现时有效的前提[1]。
(二) 内在有效与外在有效的统一。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向着较高的品德和政治觉悟的方向来进行,促进道德要求和政治价值在学生们的行为举止当中进行充分的体现,而这一切都要通过高校辅导员的政治教育工作来进行和完成,因此辅导员的政治教育工作决定了大学生内在品质和觉悟的提高和外在行为举止的进步[2]。
二、 现阶段我国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国际环境方面。伴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是这种形式下唯一受到影响的方面,同时还有我国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不断发生着变化,巨大的挑战出现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西方国家趁虚而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将他们所谓的“民主”和“人权”等观念向我国进行传输,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和政治观在我国大学生当中被进行了一定扭曲,这使得现阶段我国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更大的难度[3]。
(二) 思想文化基础方面。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促使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和思想的产生,极大的冲击了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同传统的团结互助和大公无私的思想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必及时将正确的思想通过有效的途径传输给学生,帮助学生摒弃那些负面因素,得到全面发展。辅导员在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将正能量和主旋律向我国大学生进行传播,当大学生遇到思想等问题时,要帮助他们及时解决问题,建立起他们对辅导员的信任。
(三) 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更大的困难。现阶段,在高速发展的网络等技术条件下,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上大量的西方或不良的思想因素涌入到我国的大学生生活当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这些思想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微博、微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进行言论的发表,在这些言论当中,很多是带有偏激和不正确思想的,大学生在接触这些言论和信息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判断是很容易对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大学生年龄的关系,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他们愿意阅读各种各样网络上不同的言论,而高校辅导员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对他们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弱,在这种情况下,更是增加了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4]。
三、 增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 加强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建设。学生们来到高校进行学习,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与教师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深入到学生内部,与学生进行共同的生活和学习,因此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变化,要想在现阶段的社会环境中增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辅导员教师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将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进行提高,进行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应用自己的坚定政治立场和观点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和教育[5]。
(二)提高辅导员的基本工作能力。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充满智慧的言语和思想来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辅导员的思维逻辑、分析和细心程度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所以,辅导员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要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以肯定和赞赏的目光和言语对其进行肯定,以这种方式来取得学生们的信任。当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之后,辅导员在对其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就不会受到他们更多的抗拒,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同时,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也是现阶段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在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辅导员要举办各种活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时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办各种活动的时候,辅导员要运用组织和协调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促使合力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运用自身较高的应变能力来快速及时的帮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促进教育活动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6]。
(三)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在现阶段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已经达不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辅导员应及时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渗透式的教学手段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影响。这种方法可以在校园环境、服务、教育等多个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用具体的方式来体现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们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方式的有效实施,能够很好的将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大幅度的提高。
结论
面对时代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同时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世界环境当中,高校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来及时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促进教育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以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促进其得到全面的发展。(作者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参考文献:
[1] 杨英. 高校辅导员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 杨立英. 个案社会工作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 朱高峰. 高校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3.
篇12
2009年3月,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由学校党政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院(系)具体组织实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和促进学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可见,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是我们迫切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这对做好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就业工作意义重大。
一、高校大学生在就业中普通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自身定位模糊,就业期望值比较高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和能力,优势和劣势认识不足,对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行业发展缺乏了解。多数人对自己的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和所学专业很好地结合,自身定位偏颇,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去做。择业时,多数人只想到大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和外企,大多不情愿到西部和艰苦行业就业,而往往喜欢把自己定位于社会精英,不太愿意从事基层岗位,从而与现实的社会需要脱节。
(二)职业道德不高,缺乏诚信,频繁跳槽
受就业压力和社会诚信大环境的影响,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一些学生为求职成功,伪造获奖证书、编造实习工作经历,这些不诚信行为的出现不仅对违约者本人的诚信度、学校的声誉、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而且还使得整个大学生就业群体陷入“信任危机”中。部分毕业生刚到工作岗位后,不能踏实工作,也吃不了苦,眼高手低,总觉得目前的岗位离他们的期望相差甚远,经常出现不告知单位便一走了之的现象。经常听到有的毕业生才离开学校才一、两个月就换了三、四个单位,这种频繁盲目地跳槽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
(三)就业心理准备不足,调适压力能力不足,心理素质较差
很多大学生对待就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一些毕业生产生了自卑和害怕心理,对面试和求职中产生紧张,甚至是焦虑心理,不能展示自己的正常水平。存在依赖心理,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而是从众跟风。外出见工总是喜欢找父母或亲戚朋友拉关系,把就业的期望更多地寄托于父母和亲戚朋友的身上。在工作中,没有及时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整,从一个学生角色向社会工作的角色转变。心理承受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工作过程中的出现的压力和变化,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产生各种不健康的心理。
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要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与择业观,这是实施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业观和择业观体现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当教育大学生们学会认识和看待社会问题,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更新职业观念,帮助其从实际出发来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客观地评价自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调整个人的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才有可能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抗压能力
指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就业挫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大学生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保持良好心理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大学生在求职中的心理特征及普遍存在的问题,采取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帮助学生增强求职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及时纠正就业中的不良心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求职中的挫折和失败,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参与竞争。高等学校应当通过开设就业心理课程、举办就业心理讲座、开办心理咨询室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指导。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心理卫生专业知识培训,建立一支既有学生工作经验又有心理卫生知识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高校有一批专门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他们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善于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障碍问题。
(三)进行诚信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既是他们成长、成才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要求,也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诚信品质的重要性,用案例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如举行无人售报、开展诚信与反诚信的讨论、诚信征文活动、以诚信为主题的话剧,网页制作大赛、万人诚信宣誓仪式、定期公布不诚信行为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诚实做人、做学问的氛围;建立、健全各类诚信制度和学生信誉档案,完善诚信考评体系及处罚措施,有奖有罚,比如不诚信的同学取消其助学贷款资格和评奖评先资格;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加强教师学术道德建设,建立诚信为学的典范,逐步使大学生形成诚信意识,诚信做人,诚信就业。
篇13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普遍开办的一个专业。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二百多所院校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概括起来看,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综合性大学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二是师范类院校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三是理工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等其他院校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显然,不同类型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式等,既有一些共同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综合性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思想政治专门工作人才。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打造国家特色专业的过程中,只有结合地区实际,形成和凸显自己的专业特色,才能在全国众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脱颖而出。笔者以为,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应凸显三大特色,即的专业性质、“师范”性的培养方向、民族地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特色。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科专业特色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实质在于搞清楚该专业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绝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时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一个口径宽、适应面广的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可以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社会工作或其他工作等。但是无论如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体现本专业的性质和学科的基本要求。
2005年5月11日,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设立理论一级学科。而思想政治教育又作为理论一级学科中的一个二级专业,必须体现理论学科专业的性质要求。例如,《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版)》明确规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六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一是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二是掌握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分析方法;三是具有从事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四是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五是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六是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作为省属师范大学的福建师范大学,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是:“本专业培养具有素养、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以及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学技能和科研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具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由此可见,无论综合性大学还是师范大学,都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学科方向和特色。
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五十多年专业建设历史的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国家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基本理论扎实、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质好、知识广博、师范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强调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具备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具备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能力。
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地方特色
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服务社会的职业领域和岗位是什么?这是专业定位问题,也是专业建设的重大问题,又是追求专业特色的基础。国家实施“质量工程”,进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和要求就是,要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类型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人才培养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高校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必然选择,同时还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提高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要求。如果社会不认可,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那么,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动力就无从谈起。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要改革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新课改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2年秋,广西将正式全面启动新课改。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的新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受动性,这是由于其地域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制约的结果。我国民族地区多分布在边疆地带,大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这无疑会影响相关课改实践的尝试,也影响新课程改革所需的硬件更新。因此,民族地区新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依赖性,需要国家加大资金投入,适度倾斜课改政策,也需要教育先进地区的帮助与合作。但是民族地区的教育群体既要立足现实,又要勇于超越,充分发挥主体性”。
民族地区复杂的地域条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有的民族心理等,都是影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民族文化如风俗、语言等对课程内容的影响,民族关系对师生学习共同体形成的影响,民族心理对学生学习心态与目的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影响新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性因素。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省区,现有十二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民族地区本身拥有自己灿烂的本土文化,其中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都能为当前新课程改革服务,需要我们努力去挖掘,最终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特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要适应广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中学政治课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成为引领广西基础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因此,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反映民族地区新课改的要求和特色。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要从育人理念、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手段与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实现新课程改革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努力开发多样化的地方课程和教材,以满足民族地区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满足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明确学校办学定位,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特色不同于特点。特色代表的是事物的特长和优势,即质的优越性。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与专业建设的特色是紧密联系的。例如,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本专业培养政治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面基础扎实、政治坚定、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党政军群机关、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现代型普适性人才。在此前提下,按照学生的专业兴趣把他们培养成有一定学术水准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其培养要求是:“要求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要求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有积极开放、乐观向上的人生理企”。
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看,这两所重点大学都不强调师范性,而是强调普适性。原因在于,武汉大学是国家“985”和“211”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办学传统和办学定位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目标和特色不在于培养师资。北京师范大学虽然是师范大学的老大哥,然而,它目前正在朝综合性大学努力,争取打造成为“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也逐步趋于强调学术型的综合性人才。而广西师范大学作为省属师范大学,主要承担着广西中学师资的培养任务,是广西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因此,“师范性”培养方向是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