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防溺水预防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最近一段时间,天气逐渐炎热,也是学生易发生溺水事故高发时期,为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在校内进行主题为“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下面学校特向全体同学提出以下要求:
一、树立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不走河边,沟沿,不走偏僻的道路,回家时要结伴而行。
二、不要私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玩耍、游泳。不要在河塘边、围矿坝玩耍;不捡落入水中的物品;不去河塘钓鱼捞鱼。
三、游泳需到有资质的游泳场游泳,而其必须要有组织,并在大人带领下方可去游泳。
四、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身体,如果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五、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
六、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七、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八、从我做起,严守学校纪律,坚决不玩水。同学间要互相关心、爱护,发现有的同学私自去游泳或到危险的地方去玩耍,要及时劝阻并告诉老师或家长。
九、溺水的急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一旦遇到溺水者,我们在营救时应该怎么办呢?
当发现有人落水时,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因为一旦被落水者抓住将十分危险。在水中与落水者纠缠不但会消耗救助者的大量体力,有时甚至会导致救助者体力耗尽最终丧命,应立即大声呼救,同时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现场抢救溺水儿童的方法:
1、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人员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控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
4、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溺水儿童去医院。
综上所述,溺水是非常危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水无情,人有情。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各种游水、戏水事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在遭遇溺水懂得如何自救和他人遭遇溺水时如何抢救,溺水事件是可以防止的。
预防溺水措施发言材料二
同学们:
随着气温的升高,夏季已经到来啦,游泳安全渐渐成为学校安全教育的热点话题。夏天里,河水、小溪、游池给人带来欢乐享受之余,也潜藏着安全危机,游泳前多一分准备和清醒,就可以带给我们欢笑,更可以避免可能的后悔与遗憾。
中国少年儿童意外溺水调查报告
在中国,意外伤害是少年儿童的首要死因。平均每年全国有近50,000名少年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少年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意外溺水是少年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10个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少年儿童中,有近6个是因为溺水身亡的。当人溺水时,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身体便遭受不可逆反的伤害。
夏天因为天热,大家都愿意到水边玩耍、游泳,往往这时,就很容易发生危险的情况。暑假马上到来,学生溺水事件就时有发生,其中一些事故更是因为同学们在互相救助时没有掌握科学的救助技巧而导致的,学校不提倡学生下水救人,发现有人溺水时,千万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寻找大人来救助,同时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六个不准“
(1)不准在上(放)学、双休日、节假日等时段在未经父(母)亲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下河(塘)游泳;
(2)不准擅自邀请其他同学下河(塘)游泳;
(3)不准在不会游泳的监护人带领下下河(塘)游泳;
(4)不准到无安全保障和不知水域特征的池塘、取土形成的水塘、水沟、小溪游泳或戏水、嬉闹;
(5)不准擅自到钱塘江江堤下玩耍、观潮;
(6)不准在见到有人落水而自己又无能力救护的情况下擅自下水施救或者避而不见逃走,要采取大声呼救及报警等措施
综上所述,溺水是非常危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水无情,人有情。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各种游水、戏水事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在遭遇溺水懂得如何自救和他人遭遇溺水时如何抢救,溺水事件还是可以防止的。最后祝同学们渡过一个愉快、安全的夏季。
预防溺水措施发言材料三
同学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炎热的夏季快到了,许多人喜欢游泳,江河、游泳池给人带来欢乐享受之余,也潜藏着安全危机,因为缺少游泳常识而溺水死亡者时有发生。(近期,在沈阳市就有四起中小学生共10人溺水身亡的事故发生。)游泳前多一分准备和清醒,就可以带给我们永远的欢笑,更可以避免可能的后悔与遗憾。因此,我们外出游泳严格遵守”五不“:未经家长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不熟悉的河溪池塘不去。如遇有人溺水,要找会游泳的成年人,千万不要去盲目施救。
在游泳时应注意什么呢?
1。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2。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
3。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则必须有伴相陪,不可单独游泳;
4。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
5。游泳如果遇到的意外有抽筋、陷入漩涡、被水草缠住等情况,应当采取下列自救方法:
(1)遇到意外要沉着镇静,不要惊慌,应当一面呼唤他人相助,一面设法自救。
(2)游泳发生抽筋时,如果离岸很近,应立即到岸上进行按摩,如果离岸较远,可以采取仰游姿势,仰浮在水面上尽量对抽筋的肢体进行牵引、按摩,以求缓解,如果自行救治不见效,就尽量利用未抽筋的肢体划水靠岸。
(3)游泳遇到水草,应以仰游的姿式从原路游回,万一被水草缠住,不要乱蹦乱蹬,应仰浮在水面上,一手划水,一手解开水草,然后仰游从原路游回。
(4)游泳时陷入漩涡,可以吸气后潜入水下,并用力向外游,待游出漩涡中心再浮出水面。
篇2
一、产生裂缝的原因
(一)内部因素
1、原材料的影响
(1)水泥:水泥通过水化作用形成强度,在硬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热能。在通常温度范围内,混凝土温度每上升100C路面板每米膨胀0.01mm 。据有关试验证明,水泥水化过程中的热能释放是变化的,初始较缓慢,25min后增温,大约在水泥终凝后12小时的水化热温度可达800C,使砼内部产生显著的体积膨胀,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外部砼所受拉应力一旦超过砼当时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板块就会产生横向或纵向裂缝。如果水泥稳定性差,强度不足,会影响水泥砼的初期强度,使开裂断板的机率大大增加。
(2)骨料:砼中的骨料约束水泥的膨胀和收缩,产生拉应力,产生裂缝;其次骨料(砂、碎石)含泥量及有机质含量超标,水泥砼中的水泥与骨料的界面粘结不良,往往是产生初期开裂的薄弱部位。
2、水泥砼配合比
(1) 水泥硬化过程中,水份散失的同时,水泥浆体收缩,当收缩变形与砼本身的抗拉应变和徐变应变不相适应时,就会产生干缩裂缝。产生干缩裂缝的主要原因有砼的单位用水量、骨料粒径、细粒料含量等诸多因素,但主要是单位用水量。单位用水量偏大,必然会导致水泥砼较大的收缩率,如果养护不及时也易产生裂纹。
(2)水泥砼水灰比波动大,影响了水泥砼强度高低不一, 往往低强度处首先收缩开裂。
(二)外部因素
1、行车荷载破坏:根据刚性路面设计规范,我们知道路面应力计算假定最不利作用荷载位置在板中央、板角和板边缘中间位置,因此,因行车荷载反复作用造成的裂缝主要集中在板底面和边线中间、及四角上面450斜线位置 。
2、温度应力:温度应力超过水泥砼的抗拉强度,水泥砼路面就会产生断裂并发展为断板。这些断裂,有的是由于水泥砼的初始收缩受到阻碍而产生横向裂缝;有的是由于板块尺 寸过大所产生的温度翘曲变形而引起了横向裂缝;有的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地 基受侵蚀而使板底出现脱空后,致使应力增加而引起的纵向、横向或角隅断裂。
3、切缝不及时:主要表现为施工中切缝时间难以控制,切缝不及时,温度应力大于相应时间路面抗拆强度,导致路面出现横向裂缝。
4、计量不准:现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砼搅拌一般都采用电子计量的大型拌和站,各种材料的称量精度都有保证。但是,如果施工经验不足,不根据施工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在加水量的控制上,死搬设计配合比,没有根据施工现场风力、温度、运输距离等因素及时调整,致使施工水灰比时大时小,形成砼强度的差异,使早期裂缝机率增大。
5、外加剂因素:砼路面施工中一定要掺加外加剂,但如果掺加了不合格的外加剂,砼就会出现早凝、慢凝、离析、有害物等问题,直接影响砼的质量。
6、运输的影响:运输距离、时间过长使砼在运输途中发生“离析”、造成施工和易性差,影响振捣效果,导致砼板块发生早期裂缝的概率大大增加。
7、漏振或振动不够:摊铺机施工过程中振动器损坏还继续施工,使砼漏振。砼中存在的空洞降低了砼的强度,使路面发生裂缝或断板。
8、养生不及时、不充分:砼中硬化过程中失去的水分未能得到及时补充,使砼产生干缩变形发生早期裂缝。
9、基层问题:基层塑性变形量过大,使水分浸入基层,反复作用就会使底板出现脱空现象而促成水泥砼路面裂缝、断板。
10、路基问题:路堤填方高度高、自然沉降大;填挖方分界;桥头沉降;软基处理不彻底等诸因素导致不均匀沉降。经行车荷载反复作用,导致砼板裂缝、断板。
11、养护问题:表现在排水不畅、地下水位上升致路基承载力下降而破坏路面;胀、缩缝长期不清理更换,限制了砼路面的纵向变形功能,致路面板挤压变形破坏。
二、预防措施
针对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结合有关资料及笔者的经验和思考,可以采取下述预防措施。
(一)设计方面
1、提高设计标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的车流量正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设计标准也要相应提高。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选用连续配筋砼路面增强砼的强度。以解决大交通量、重载车多的问题。也可以推广高抗拉强度砼路面、钢纤维砼路面和贫水泥砼路面等新技术、新工艺,解决砼路面的裂缝问题。
2、从设计上要求路基足够长的沉降时间后才能进行路面施工,减少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裂缝、断板;增加路面基层强度,可以采用诸如碾压砼等新工艺,减少因路面基层因素造成的路面裂缝。
(二)施工方面
1、高度重视配合比设计,选择合适的配合比。施工过程中除严格计量外,根据施工环境、及时调整含水量,保持施工塌落度基本稳定,防止温度裂缝。
2、使用合格、性能稳定的缓凝引气减水剂,减少用水量、增加施工和易性以保证工作时间。
3、使用滑模式摊铺机进行机械化施工,以保证砼路面平整度、强度和均匀性。
4、砼做完面后尽快喷洒一层养护剂,防止早期收缩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当天气异常时,应采用运输车加盖篷布、施工现场洒水降温、夜间加盖草袋等保温措施;并根据砼强度增加速度,尽量早开始锯缝工作。
(三)养护方面
1、保持排水系统完好,防止路基强度降低。
篇3
1 皮带机工作原理
皮带输送机也叫带式输送机或胶带输送机,是组成有节奏的流水线作业所不可或缺的物流输送设备,具有输送能力强、输送距离远、结构简单易于维护、能方便地实行程序化控制和自动化操作等优点,其运行高速、平稳、噪音低,并可上下坡传送,在水泥企业内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石灰石输送、混合材输送、原煤输送、熟料输送等生产线。皮带输送机主要由机架、输送皮带、托辊、滚筒、张紧装置、传动装置等组成,是以皮带作为牵引承载机构的连续运输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皮带经常会跑偏,需要靠托辊纠偏或调整辊筒纠偏。
2 皮带机的常见事故类型
2.1 卷入性事故
由于皮带机在运行过程中,托辊常常会走偏,这样一来皮带机就无法运行,所以需要将皮带托辊的位置重新放入正常的位置上面。操作工人如果不严格执行停机操作的安全准则,直接用手或者工具对其进行拨正,就可能卷入到皮带机下面,轻则手功能性受损,重则严重的人身伤害甚至性命危险。也有的事故是因为工作人员在上工之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要求佩戴安全装置,袖口、裤腿口、衣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扎紧处理,没有佩戴安全帽或者警示标志,没有按照要求穿戴工装,甚至有个别厂家用女性进行危险作业(女性还留有长发,未盘发)……都会因为不慎被卷入皮带或者滚轴内造成安全事故。
2.2 设备缺陷性事故
皮带机本身的设备就存在着一些缺陷,有没有在定期检修中发现,或者根本就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检修。比如说电力设备中,因为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电力不足,操作人员误认为已经断电然后进行操作,此时皮带机突然运行也可能将工作人员卷入其中,另外就是皮带机的驱动装置、传动滚筒等部位都需要按照安全标准设置防护装置,如果设备实际上没有安全标准,人不小心靠在上面也可能被卷入,而一旦被卷入后,因为运行的惯性机器不能够立刻停止,很容易造成巨大的人身伤害。
2.3 其他类型的事故
在皮带机的运作过程中,工人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来进行操作,很多时候是24小时轮班制度,中途需要休息的时候,但没有安排固定的休息时间,工人疲劳操作,甚至会直接跌倒在皮带机上。也有的情况是因为工人临时有事情离开,但是没有合适的人来顶替岗位,所以就临时找了非技术人员或非操作工人来顶替岗位,结果造成了非工作人员不知道安全章程,操作失败,甚至还有人在皮带机附近打闹,结果超过安全距离,不慎被卷入皮带里面,造成人身伤害。
3 引发皮带机的常见事故的原因
3.1 设备安全防护不完善
皮带机的主要事故还是因为将人不慎卷入了皮带中,而人在巨大的作用力之下是很难逃生。在实际操作中,机头、尾防护罩未装或被拆除,人行通道与皮带机之间无隔离装置,操作工人可以轻易进入皮带机的操作界面上,会很容易被卷入进去。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对皮带机进行改装,很多企业不愿意花这个“冤枉”钱,因此设备缺陷造成的事故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
3.2 紧急停机按钮未装或安装不全,造成事故停机困难
按照皮带机的技术规定,紧急停止按钮需要至少每30米要装一个,但是很多企业为了省钱只安装一个按钮,一旦要紧急停机需要去很远的地方关闭制动开关。也有的企业平时就没有将安全停止按钮作为安全检查的必要程序,在关键时刻开关失效,皮带机无法停止运转。
3.3 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责任不明
在管理的过程中因为责任不明,导致每一级检查的时候都没有相关的责任人,责任划分不明确,检查章程不规范,难以完全地落实执行。实施规则的时候也没有因为工作中的意外不断地修订,甚至制定规则的人胡乱指挥。一旦出现了紧急事故,甚至连当班的领导都没有到位。
3.4 缺乏培训教育掉以轻心
在水泥企业里面,传统的事故高发领域比如爆破安全事故、高空坠落事故、高温烫伤事故是事故预防的重中之重,对可能出现的皮带机运转中卷人的事故却往往掉以轻心。有的企业认为皮带机构造简单,很少或者从不针对皮带机的安全事故对工人进行教育,操作工人甚至不知道触碰皮带会被卷入,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更不要说加强防范了。
3.5 管理松懈、职工违章操作
在皮带机开机运行的情况下,是绝对禁止操作工人从事开机检修、触摸、跨越、清扫……等危险行动的。操作工人需要站在安全线以外,保持必要的距离。但是有的工人对此项活动认识不足,觉得每次操作都要在安全线外操作也很麻烦,所以就滞留在危险范围内,皮带机在高速运行中就很容易将人体卷入。
3.6 现场杂乱、物料没有按规定存放
由于现场管理不善,或者对操作的通道根本就没有规定和有效地设置,在运送物料的过程中也会造成拥挤和堵塞,造成了物料不能够即时地运送出去,而且现场管理十分混乱,也会形成物料塌陷,导致各种事故的发生。
3.7 照明不良,无安全警示标志
因为在操作环境里面企业没有足够的照明设备,造成工人操作困难,或者错误操作。皮带机一般情况下都是24小时运转的,工人在疲劳操作的情况下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尤其是在凌晨人最容易发困,加上整个场地的照明不好,也容易导致工人昏昏欲睡造成事故。
4 讨论与建议
4.1 领导重视,将对工人的关爱落实到实处
企业领导要加强对工人的关爱制度,对作业工人多加爱护。由于一线工人生物钟比较混乱,对可能出现的疲劳操作问题要多加防范,工人一旦身体不适要远离危险作业岗位。
4.2 保证设备本质安全,对缺陷设备进行改进
很多事故的发生是因为设备本身存在着缺陷,比如托辊经常会偏移造成运行困难,操作工人图方便省事,不愿意去停机检查,认为用手或者棍子拨弄一下也没什么不妥当的,此时他也能很容易地进入到危险区域,其后果是手或者身体被卷入到皮带机里面,造成人身伤害。
4.3 完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工人能够安全作业
在现场操作界面上,将设备缺陷和安全设备进行整改完善。由于工人需要在流动界面上作业,所以需要防护措施得到相当的完善。比如工人的衣服是不能被风吹起来的,比如工人是不能在皮带界面上玩“穿越”的……这些防护措施很大程度上也能保护工人的人身安全。
4.4 加强设备维护
由于皮带机的工作面长,涉及的控制开关多,所以要对皮带机的每个制动装置经常性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每个零件都能够正常运转。事故一旦发生,要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的关停设备,实施救援。
4.5 完善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选择有资质的外包服务公司来进行专业服务
加强企业安全检查,制定个性化的适合企业内部情况的安全章程,建立合适的安全规则方式,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流程和操作制度,帮助企业能够建立立体化的安全制度,建立具有操作性的安全规范。
4.6 加强照明设施
在皮带机的安全方面,要专门针对照明设置安全检查岗位。由于企业内可能存在着停电的危险,所以要为可能出现的情况增设紧急照明。平时在使用的时候,也要对作业面的照明程度随时进行检查。
4.7 加强现场管理,物品堆放整齐、通道畅通
加强安全事故的巡查制度,定时定点安排人岗位巡查,对存在安全隐患和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环节要特别注意,必要时安排专人定点定岗测试检查。同时建立安全事故的多级监管制度,一旦发生事故要层层追责。
4.8 加强培训教育
加强日常的安全事故教育,特别是重大安全事故的教育,让每个和机器操作直接相关的人员都能够了解安全的基本知识,在日常工作中真正了解到“安全事故重于泰山”的最高指令,将安全教育和安全预防工作落实到工作之前,落实到实处、落实到工作的每一刻。
参考资料
篇4
一、设计方面
我国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计算理论中,尽管考虑了温度疲劳应力等因素。但设计的板厚依然较薄,难于承受巨大的冲击破坏动能。另外,在实际应用中,过于相信应力计算,而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典型结构物的研究和实际观测的较少。为此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应该由静力学向动力学发展。在充分考虑冲击动荷载对路面的作用后,适当提高技术标准和设计厚度,以适应我国公路不断增长的交通量的需要;在软基路段,桥头下挖路段和填挖路段交换频繁的路基上必须深挖进行补强设计并增加相应的预算;其次,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要达到支撑稳固的要求,必须解决基层耐冲刷和弯沉均匀性问题,即要选用适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和交通量要求的基层材料类型,合理地设计性能优良且适宜摊铺的集料级配;对高填方软基和台背填土进行认真处置的基础上,如果可预见沉降变形过大,可采用薄层沥青混凝土或砌块的过度路面形式;待沉降稳定后,再施工永久混凝土路面板;在路基基层下,地下水位高和多雨地区,应考虑设计一定厚度的渗透排水砂砾垫层。严寒地区应综合考虑设计排水和防冻垫层。
二、施工材料方面
合理地选择原材料,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是实现优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使用要求的前提,科学、准确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生产稳定、均匀的混凝土是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关键;推广使用滑模机械施工方式是解决好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质量的有利措施。传力杆、拉杆的规格、位置、间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与接缝侧壁垂直与路面板和路面中心线平行,嵌缝处的混凝土因嵌缝板和传力杆的影响一般很难一次浇注成型,不易振捣密实。致使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偏低,为此应加强接缝和板角处的振捣;板件成型后,根据当地气温条件及时切割和严格养生,避免因切割不及时出现整体断裂或养生不及时水泥混凝土在水化作用下出现空隙,造成强度不足;应尽量断交施工,如有困难不能断交施工,现场便道一定要平整,避免有大的坑槽和石块,以免造成混凝土板在初凝期因行车振动造成板体断裂;当路线纵坡超过2%时应及时调整摊铺,一定要顺着上坡方向进行摊铺。以免因坍落度问题造成板体细小的横缝和板体断裂,拆除模板一定要注意避免碰掉板角以免造成对称的啃边。
基层施工时,应将基层材料集中进行厂拌,并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待基层整平压实后,严格进行养生,防止基层出现干缩或温缩裂缝;为减少路基土的压实变形,增加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必须认真进行压实,特别是要加强路堤边部碾压,使路堤横向的密度尽可能均匀;也不要将两种材料性质差异甚大的路堤相接,而需要设置一个不太长的过渡段,在桥头或其他构造物与一般路堤相接处,应进行加载,甚至超载预压加快地基沉降,在可能的条件下,可采用透水性砂砾填筑台背后的路堤,减少开放交通后的填土沉降。
三、施工人员及施工管理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首先应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与预控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的观念。其次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道路工程施工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建设单位、监理公司、承包商应明确各自的责任,各司其责,共同把好质量关。特别是监理工程师要按照项目法人所委托的权限来监督质量,指导施工,检查承包商是否履行合同的职责,是否按合同规定的技术、质量、进度的要求组织施工,同类工程的质量通病是最主要的质量控制目标,在实施全过程管理中要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点及质量通病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
四、养护方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以及水文、地质、气候、交通和公路等级情况,采取预防性和经常性的保养和相应修补,确保路面处于良好状况,保障行业安全、舒适、畅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点是在养护良好的条件下使用年限比其他路面长,但一旦开始破损,将会迅速发展,因此,必须做好预防性、经常性养护。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局部损坏,如不及时、有效地加以修复,往往会引起损坏迅速发展,其中最经常也是最不能忽视的工作就是随时清扫和接缝的养护,对混凝土面路必须经常清扫,不让路面上有碎石及其他硬物,免受车轮反复碾压而破坏路表面造成麻面的产生,为防止接缝的失效必须及时更换已老化或损坏的填缝料,使接缝填料保持良好的状况,以防止泥土、砂子、石子、水等进入接缝内,从而导致路面的破坏,对路面裂缝及早期病害,应及时进行修复处理,防止形成进一步的破坏,还必须重视路面排水系统的养护,经常疏通路面排水设施,防止水通过接缝或裂缝对路面造成破坏。
养护接养单位应按《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对道路进行精心养护与维修。按照“未损先防,小损即修、养好路面”为原则,定时组织有资质的检测或科研机构进行路面状护调查,确定养护内容,在做好日常巡视检查记录的基础上,编写道路小修保养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提高养护队伍素质和机械化的水平,确保公路养护的质量。此外,道路的交通管理部门与路政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超载车辆的管理力度,因为超载车辆对路面的损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把水泥混凝土道路管好、养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综上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不仅与设计、施工等路面形成前的环节有关,而且与路面形成后的使用、养护等联系紧密。最佳的防治时机在建设阶段,最好的治理方法就是防范于未然。在建设工程中科学管理,质量层层把关,能最大限度地减小路面病害的发生率。为了充分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我个人认为还需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
1、对道路的建设与使用应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
篇5
Keywords: cement concrete bridge deck pavement; Diseases;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十几年来,随着高等级公路的高速发展,桥梁的数量增多,许多桥建成通车之后不久就出现了问题,给车辆的运行和桥梁的维修带来诸多不便。个别路段桥面铺装就不断出现较大面积的早期破坏,病害主要表现为局部坑槽、角隅破坏、纵横缝两侧啃边、纵向裂缝等。 1 一、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病害产生的原因不外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但设计方面的原因多于施工方面的原因。本文就与此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现代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是:行车速度高、载重量大、车流量大。因此,作为桥梁直接承载层的桥面铺装的设计必须适应这一运输的特点,铺装层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足够的厚度,足够的含筋率,以及合理的钢筋空间分布,以防止混凝土开裂破坏,并保证耐磨。
传统的设计概念是:桥面铺装不参与结构受力,设计时,只是根据经验采用6―10cm的厚度,混凝土标号为C25―C35,钢筋作为构造钢筋,而不是作为受力钢筋来配置,直径一般为6―10mm,网间距为15cm×15cm―20cm×20cm。设计者一般未对该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进行充分的论证。由于这种设计上的不足,加上施工过程各环节控制不严,因此,经常会发生桥面铺装的早期开裂破坏现象。
汽车荷载通过车轮作用于桥面时,是一个局部移动集中荷载,在这一荷载作用下,桥面铺装随着梁体产生正弯距和负弯距,这一局部集中荷载作用的局部区域还产生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正是这一局部应力集中现象造成桥面铺装层遭受破坏的根本原因。在这一局部集中荷载作用下,桥面铺装层一方面产生局部弯沉,即桥面局部产生向下弯曲和向上弯曲,于是产生了正弯距和负弯距,铺装层上下均出现拉应力;另一方面产生了压应力集中,由于混凝土存在微观裂(空)隙,在宏观强大集中压力作用下,微裂隙尖端会产生拉应力集中,造成微裂隙扩展,最后在主拉应力作用的方向拉伸破坏。
由此可知,铺装层上下与全层的纵横方向均出现拉应力,而且是一种反复应力、冲击应力。桥面铺装中的任何缝隙(包括施工缝和假缝)都会激发更严重的拉应力集中,使混凝土在这些薄弱处首先破坏,进而逐渐向周围扩展。
二、预防措施
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病害的原因比较复杂,影响的因素很多,根据上述分析,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采取以下针对性预防措施。
在设计方面,首先,铺装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厚度,以适应行车速度高、载重量大和车流量大的需要。因为厚度达,则刚度大,车辆局部集中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桥面铺装局部拉应力亦相应减少,铺装层就越难发生拉伸破坏。根据车速、载重量、车流量情况,可加大铺装层厚度约为12―18cm。
其次,铺装层钢筋不应单纯按构造钢筋配置,而应更多地考虑按受力筋配置。必须具有足够的含筋率,大桥和特大桥考虑配置上下层纵横方向的钢筋,以承受铺装层因局部集中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拉应力。可采用双层钢筋网,钢筋直径8―10mm,上层网距15cm×15cm,下层间距20cm×20cm,纵横向尽可能保证连续。
再次,由于桥面铺装层中,任何缝隙都会激发更严重的应力集中,因此这些缝隙便成了桥面的薄弱环节,是桥面铺装混凝土破坏的“起点”。因此,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各种缝隙,在铺装层钢筋网间距较密的情况下,可大大减少各种假缝数量,纵向工作缝应设置在车道分界线及车道之外,以减少荷载对缝隙的作用次数。
第四,目前桥梁上部结构设计,多采用空心板梁,虽然结构整体能满足强度要求,但由于梁体刚度较小,产生的挠度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梁体的反复挠曲变形加上反复的局部弯沉变形,必然会加快桥面铺装层的破坏。
另外,梁体必须设置足够的预埋钢筋,并与桥面铺装层钢筋焊接相连接,确保梁体与桥面铺装紧密结合,连成一体,共同作用。
在施工方面,除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温差较大季节及炎热天气,要避开中午高温时施工,安排下午开始至夜间施工为宜。这样可避免产生温差拉应力而引起裂缝。
二是为了确保梁体与铺装紧密结合,共同作用,铺装层钢筋与梁体预埋钢筋最好用搭焊方式相连,焊缝长度及质量等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铺装施工前,必须对梁体表面的砂浆等杂物进行凿除、清洗,并充分凿毛,以防止铺装层与梁体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发生脱离,铺装层易遭破坏。
三是铺装层纵横钢筋必须穿过各种缝隙,并保持每根纵横钢筋连续,以承受由于混凝土收缩变形或变温作用以及车辆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拉应力,避免缝隙的过早破坏。
四是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3-5cm。由于塑性混凝土拌和物在硬化过程中收缩,水灰比(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水泥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拉应力越大,桥面就越容易产生收缩裂纹。因此严禁使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桥面,因为泵送混凝土一般坍落度较大,常达13―18cm。在使用塑性混凝土浇筑桥面时,应采取真空吸水法施工,尽可能把多余水分吸出。
篇6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要预防混凝土路面断板,就要切实把好施工质量关。在施工中预防断板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控制混合料组成配合比,使施工配合比与设计配合比相符合。在施工中要经常检查骨料的级配和杂质,发现所购进的骨料级配与原试验级配不符时,必须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同时还要检查含泥量,使其不能超标。而在施工中最应注意的是水灰比的控制,如果水灰比忽大忽小,在摊铺时又不注意摊铺的均匀性,就会造成水灰比的不同片块,在其交界结合部,由于凝固收缩率或受热膨胀率不同,在结合部位形成裂缝和断板的情况;如果水灰比过大,混合料便偏稀,在其凝固成型时,收缩率就大,一旦缩缝设置和施工仍按正常进行,就会造成缩缝间距相对过长,从而易在较大的收缩应变作用下形成裂缝,如果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形成贯通的混凝土路面断板,因此,在施工中要严格把住混合料的配比关,特别是水灰比这一关。
(2)施工中严格把住材料关,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材料是构成混凝土路面的主体,如果由于施工中管理不严,购进材料质量低劣,那么这样的材料组成的混凝土路面面板的弯拉应力就达不到设计要求,很容易在施工期间产生不规则断裂,或在使用过程出现更多的病害。
(3)在施工中水泥混凝土必须振捣均匀密实。如果水泥混凝土振捣不均匀,将造成水泥混凝土的密实度不均匀。在密度小的区域内混凝土面板下部多成蜂窝和空洞状,形成了承受应力的薄弱部位或区域,从而易使面板产生断板。
(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施工作业的连续性,一旦出现间断作业,必须设置一道施工缝,并布置传力杆,以防止因不设施工缝而出现断板的现象。
(5)施工中及时正确地切缝是预防断板的有力措施。当水泥达到终凝后,水泥混凝土即告凝固成型,这时水泥混凝土体收缩变形也在不断进行,并产生了较大的拉应力,当混凝土路面面板与基层之间的摩擦力大于这个成型凝固产生的收缩拉应力时,在混凝土面板承受拉应力最薄弱的位置就会被拉断而产生断板。而如果能够及时准确地切缝,就能引导混凝土面板凝固收缩力在切缝处规则拉断面板,从而避免在其他位置产生断板。切缝深度约为板厚的1/4,同时切缝的时间也要及时,一定要在产生最大收缩应力之前切缝,才能有效。抹面后约3小时左右,就可以进行切缝,它可以比较有效地引导裂缝在预定的切缝位置上断裂,故避免了不规则的断板。
(6)在基层施工中,使基层表面平整,也是预防混凝土路面断板的一个措施。当基层表面凹凸不平,不仅会使面板与基层间的摩擦力增大,而且使面板下面的摩阻力形成不均匀的片状区,这样在不均匀片状区的边缘部位和摩阻力集中的区域就最容易形成断板;另一方面,当基层标高低时,浇筑的混凝土面板就偏厚,而切缝深度又是按正常板厚实施的,这样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拉应力的作用下,就会在面板相对比较薄的部分产生不规则裂缝,因此把基层的标高控制准确,表面平整光滑是预防断板的一个措施。
篇7
二、裂缝成因 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常见、最普遍的质量病害。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其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有水泥混凝土本身内在的原因,如水泥、水、集料等组成材料内在问题,还有外部条件如基层的质量、施工环境温度以及施工工艺等原因。裂缝的产生从时间上可分凝结前和凝结后两个过程。
(一)凝结前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使混凝土的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水泥——水体系的体积减少,这种体积的减缩叫做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塑性收缩均会使混凝土发生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混凝土凝结前,砼还处于塑性状态,其组成材料的密度不同而发生沉降收缩以及平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其水平方向的收缩比垂直方向难时,都会引起形成不规则的裂纹; 2.当混凝土中的水泥与水发生反应,水泥水化物的体积会小于水泥和水的体积之和,加上混凝土内部自由水析出,混凝土内部会形成毛细管,毛细管张力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3.当在干燥的基层上浇筑砼面层时,因其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吸收,使混凝土失水引起大的收缩而产生宽而深的裂缝;
4.在凝结前这段时间,混凝土里水泥的水化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反应,这种反应将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产生体积膨胀,待水化反应减慢以后,混凝土体积会收缩,因而引起应力变化而使混凝土出现裂纹。
(二)凝结后 混凝土在凝结以后,混凝土强度会由于其物理和化学反应的持续进行而缓慢增长。因此,在这一段时间混凝土会由于其内在的原因与环境的不相适应或由于施工及材料的问题而产生裂缝,有以下几种:
1.收缩裂缝。混凝土置于未饱和空气中会由于水分丧失而引起干燥收缩。水分蒸发使干缩产生的拉应力大于砼的抗拉强度,使砼产生裂缝。它的主要特征是表面开裂,走向纵横交错,没有一定的规律,形似龟纹,缝宽和长度都很小。引起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有:
(1)水泥中的硅酸二钙在干湿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具有一定膨胀性的复合无机盐晶体,这种晶体体积变化很大。另外,水泥中的铝酸三钙水化时需大量的水,养护过程中膨胀值大,干燥时收缩亦大。这两种物质含量大时干缩性亦大。
(2)砼中的用水量对干缩值有很大的影响,用水量与干缩值成一定正比例的线性关系,当用水量增加时,收缩量值也增加。
(3)骨料本身尺寸的大小与级配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量。较大颗粒的骨料拌和成的混凝土收缩量会较低。级配良好时,空隙率小,砂浆含量减少,收缩值相对减少。对使用偏细砂时,由于其有较高的空隙含量,会使砼收缩值增大。骨料中含泥量大时由于粘土本身就很容易收缩,因此砼收缩值也会增大。
2.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在混凝土强度增长的这段时间,混凝土里水泥的水化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反应,这种反应将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产生体积膨胀,待水化反应减慢以后,混凝土体积会收缩,因而引起应力变化而使混凝土出现裂纹。同时,由于混凝土的传导性能较低,类似绝缘体,加上混凝土块体外部失去一些热量使混凝土形成温度梯度,在以后内部的冷却期间会产生开裂。另外,昼夜温差太大或者降雨后刮风引起路面温度骤降,均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在混凝土材料对温度的变比而引起的伸缩量超过抗拉强度时,就会发生裂缝。
3.基层不合格而产生裂缝。由于在铺筑面板前,对基层的纵、横向断裂没有进行彻底的修复,而基层的断裂反射到面层,会使面层断裂。另外,当基层产生非扩展性温缩、干缩裂缝时,也会使面层产生断裂。
4.原材料不良引起的裂缝。有以下几种情况:(1)水泥安定性不良引起的裂缝。对水泥浆的基本要求是它一旦凝结,体积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煅烧水泥的原料中含有的石灰相对过多,水泥熟料锻烧不充分,氧化钙(CaO)和氧化镁(MgO)以游离状态存在,并且产生过量的石膏。因为它们的水化过程延迟或很慢,导致水泥已凝结硬化后继续水化而产生水化产物,又由于水化产物的体积比它原始游离caO和MgO等的体积大得多,这种在硬化的混凝土中的不均匀的体积膨胀使路面出现龟裂、断板等。
(2)因拌和物温度过高,而出现“假凝”现象,并使砼板块断裂。水泥拌合后不久,便产生变硬,重新搅拌后又恢复了塑性,并逐步正常硬化。这一过程中开始出现的现象即为“假凝”。这是因为水泥中含有半水石膏或无水石膏,当水泥同水拌和时,这些化合物会生产石膏,使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薄的硬壳,使砼拌和物的和易性变差,并影响后期强度。另外,内部热量不易散发,会使体积膨胀,引起混凝土裂开。这种不正常的早期固化即过早变硬现象对水泥浆体的强度并无不利影响,但却影响施工,也会造成裂缝。因此,为防止混凝土发生假凝现象,将假凝的水泥存放一定的时间或在制备混凝土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3)水及骨料中有害杂质对水泥混凝土的腐蚀。水质不纯及骨料中的有害杂质会扰乱水泥的凝结,而且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不利影响,并且会造成水泥砼中钢筋的锈蚀。有害杂质与砼产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使混凝土腐蚀,强度降低,产生早期裂缝,在自然因素和车辆荷载等综合作用下,裂缝进一步扩展,导致混凝土路面板断裂。
(4)砂、石材料中的活性材料硅与水泥中碱产生碱骨料化学反应,使砼结构遭到破坏。集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与水泥中碱性氧化物(Na20和K:O)所水解生成的氢氧化物会产生化学反应,并在集料表面生成一种碱—硅酸凝胶体使骨料界面发生蚀变。这种凝胶体吸水后体积会膨胀,使砼结构破坏,出现较深的网裂。
三、裂缝的预防措施
(一)凝结前措施根据在凝结前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控制和预防混凝土在这一阶段产生裂缝。首先,应降低水分从混凝土表面的蒸发速度,在混凝土尚未出现析水前,防止强风吹拂和烈日曝晒;其次,尽快修整抹面,及时养护,防止砼表面水分蒸发而干燥,并采用二次抹面,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纹;最后,在浇筑砼前,应将基层浇湿。必须避开在高温气候条件施工,因在高温天气下,水泥水化作用加快,内部水化热不易及时散开,而产生温度裂缝,同时因水分蒸发加快,使砼迅速干燥而收缩,易产生收缩裂缝。
(二)防止收缩裂缝 要预防混凝土由于干缩引起的裂缝,首先,选择合适的骨料品种、控制集料级配的准确性及含泥量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抽查检验,防止集料的级配产生波动,尽量降低集料的含泥量;其次,通过混凝土试配,优选材料和配合比,严格按配合比所设计的各种材料比例进行投料,理论配合比要转换成现场的施工配合比,防止水灰比发生变化;最后,优选水泥,尽量选用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水泥产品。
(三)加强保温保湿养护
混凝土产生的裂缝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温度控制不当造成的,因此,控制和预防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必须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所规定的施工气温,严格按照高温季节施工的规定进行,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同时设置伸缩缝或涨缝并且对混凝土面板进行及时切割,也是预防和避免温度应力造成面板拉裂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四)防止反射裂缝
为防止面板由于基层原因产生的反射裂缝,在施工混凝土面层前,对基层应进行详细的检查,清除所有产生纵、横向断裂的基层,并使用相同的基层料重铺,同时设涨缝板横向隔开,涨缝板应与路面涨缝或缩缝上下对齐;当基层产生非扩展性温缩、干缩裂缝时,应灌沥青密封防水,还应在裂缝上粘贴油毡、土工布或土工织物,其覆盖宽度不小于1000mm,距裂缝上最窄处不得小于300mm。
(五)加强水泥的安定性检验
篇8
一、裂缝原因分析
1、产生龟裂的原因
混凝土路面龟裂亦称塑性收缩裂缝,是指混凝土浇注后仍处于塑性状态时,由于表面水分蒸发过快而产生的裂缝。这类裂缝缝隙多在表面出现,形成不规则长短宽窄不一,呈龟裂状,肉眼可见,深度一般不超过50mm,这种裂缝对结构性能影响不大,但外观难看。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浇注完毕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特别是在炎热或大风天气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或者是被基础吸水过快等原因,造成混凝土产生急剧收缩,此时混凝土强度趋近于零,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龟裂指混凝土路面表面产生网状、浅而细的发丝裂缝,呈小的六角形花纹,深度为5—10mm。其原因如下:①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在炎热或大风天气,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开裂。②混凝土在拌制时水灰比过大,模板与基层过于干燥,吸水大。③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砂率过大。④混凝土表面过度振捣,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上浮至表面,导致缩裂。
2、产生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和交叉裂缝的原因
以上几种裂缝在外观和产生原因上具有相似性,严格区分原因有一定困难,故综合谈谈我个人的认识:①重复荷载应力、翘曲应力及收缩应力等综合作用。其具体情况有高温下浇筑混凝土,水泥水化速度快,水分蒸发快,使板面产生拉应力,温度降低后,板底产生拉应力,温度梯度作用使路面板翘曲变形;或严重失水,造成干缩缝;或养护不及时、中断,使顶面水分丧失快,收缩迅速,板底则水分丧失慢,收缩慢,导致翘曲产生裂缝等等。②由于施工间隙、延误等原因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搭接、衔接接缝。③未按规范要求切缝,切缝时间太迟、切缝深度不够、切缝缝间距过长或浇筑延续时间长,导致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实际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容许值,而在切缝附近开裂。④施工中单块板长、宽值未按设计和规范执行,选用不合理;在设计缝中不能及时填充料或填充材料选用不当,造成渗漏到路基中的水结冰膨胀或落入石子等硬物导致路面起拱开裂而破坏。⑤施工中只按配合比设计值拌制混凝土,未结合实际找出正确的施工配合比,使混凝土标号失控,水灰比不能严格控制,而产生裂缝。⑥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或混合料;不同性质的水泥或不同厂家的水泥混用;不同型号、规格、性能的钢筋混用,使得纵横向钢筋直径差异过大等等。
二、裂缝预防措施
1、龟裂防治措施
①预防措施:预防的措施是在浇注混凝土后要及时覆盖养护,增加环境湿度,特别是夏季施工,应尽量选在下午施工或者夜间施工。为防止混凝土路面产生龟裂,在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合适的粗集料级配和砂率。在浇筑混凝土路面前,将基层和模板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振捣混凝土应严格按规范操作,防止过度振捣,使砂浆集聚表面,砂浆层厚度控制在2~5mm范围内。
②治理措施:如混凝土板在初凝前出现龟裂,可用铁抹子反复压抹的方法来消除,再加强湿润覆盖养护。必要时可注浆进行表面涂层处理,封闭裂缝。
2、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和交叉裂缝防治措施
①预防措施: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与厚度设计应满通需要,特别是重车、超重车的路段。避免高温作业,温度宜控制在35℃以下,注意昼夜温差,并掺减水剂等外加剂以保持水分;当与原有混凝土路面相接时,应采用机械将原路面连接缝处切割整齐,并清除表面浮尘及松动石子,用水将连接缝处清洗干净后再按规范要求进行接缝。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切缝时间和切缝深度。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 碎石混凝土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6.0~12.0Mpa左右即可切缝,以边口切割整齐、无碎裂为度,尽可能及早进行,尤其是夏季,昼夜温差大,更需注意;当连续浇筑长度较长,而切缝设备不足时,可在二分之一长度处先切,然后再分段切。切缝深度应至板厚的1/4~1/3处甚至更多一点。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要用角钢等保护好,以免碰损。水泥混凝土路面为刚性路面,纵横向缝应及时填充材料,填料应与板的粘结力强,适应混凝土板的收缩,如氯丁橡胶、沥青玛蹄脂等。加强养护管理,防止渗水,避免杂物进入缝内。加强原材料及混合料的检验,通过实验严把质量关,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同时施工中必须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标号的水泥拌制混凝土,使用的钢筋也必须性能统一,纵横向钢筋直径尽可能一致。
②治理措施:当板块裂缝较大时,应先沿裂缝两侧一定范围划出标线,标线与中线垂直或平行,然后沿线切齐,凿去标线间混凝土,浇筑新混凝土。
当路面板断裂、破碎或板角断裂时,可将部分或整块破损的混凝土板全部凿除,处理好基层后重新浇筑混凝土。
篇9
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了裂缝会引起路面、路基持久性强度的降低及稳定性的破坏,严重影响该路段的承载力和耐久性,甚至危害了公路的正常使用。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保证混泥土路面安全耐用的前提和基础。
造成面板开裂沉降和断裂的因素是很多的,只要施工中不谨慎随时都可以出现面板的各种裂缝。当混凝土面板的抗拉、抗折强度低于混凝土的收缩和翘曲应力时,裂缝就会产生,而随着时间、气温变化、雨水渗入及行车作用,会最终导致全部路面的破坏,目前尚无理想的修补方法。对裂缝严重的面板只有铲掉重浇新板,在浇注前应在相邻板的接触面处钻孔埋设传力杆。面板裂缝轻微且不再发展的,可以采取修补。修补工作不但费工费料,外观难看,而且工艺繁杂,使用效果也不及原有的整体板。为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管理,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地降低裂缝的产生。
1、保证路基最佳密实度
路基的沉降会使其强度减弱,要使沉降-点不发生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是路基达到98%的密实度,那么还有2%的空隙率,有空隙就会有沉降。微量的沉降不会造成路基的破坏。因此,为保证路基足够的稳定性,就必须把沉降量减小到最小值,尤其要避免发生影响严重的不均匀沉降。
路基发生沉降有两种情况:-是地基软弱,未做好加固处理,其承载能力低于覆盖在它上面的填土层重力的压缩变形;二是填土层压实不好,密实度小于设计要求,其强度必然不足,在自重和外力作用下就会发生变形,密实度愈小其变形愈大。
为使路基有良好的密实度和提高其强度,减少路基的塑性变形和渗透系数,从而增加稳定性,使填土层的沉降量减小到最低限度,结合施工单位的现有碾压设备,在填筑路基时采取“分层填筑”和“薄层多压”的做法,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为保证有均匀的强度,必须强调“分层填筑”,因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压实度要求。
2、提高基层的强度与稳定性
混凝土路面的基层材料必须具有刚度大、整体性强和水稳性好的特点。常用的基层结构有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石灰土、工业废渣类等半刚性基层。石灰土宜作为底基层,从面层缝隙渗入的水会使石灰土基层表面水化,降低强度,同时也易使面层滑动。所以道路工程宜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它比石灰稳定土好,因为它的水稳性好。在这样的基层上修筑路面不会造成基层松散、滑动,而使面层坑槽、龟裂连片。
基层强度的均匀性及平整度对混凝土面板质量影响较大。基层施工时要拌和不匀、不同土质不能混杂使用,灰和土要过筛不能团块多、平整度差,新老路基结合部处理的要好等等。最大限度减少基层强度的不均匀沉降,否则使路面板断裂。为此,在验收基层交工时,除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的项目外,还应增加检验基层弯沉值、拌和均匀度、含水量等有关项目,使基层能给混凝土面板提供均匀而稳定的支撑,且能防止唧泥和冻胀等不良影响,保证路面有较好的整体强度和平整度,达到延长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3、施工温度对混凝土面板的影响
3.1温度裂缝产生原因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没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3.2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晚期。根据温度应力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
(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3.3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1)控制温度的措施有: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于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2)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有: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基础过大起伏;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添加外加剂,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
4、严格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对强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般都能做到依据水灰比与强度关系曲线进行计算和选配合理的配合比,但关键是在实际施工中要按采用的配合比严格执行,坚决杜绝上料不过秤。
在两条胀缝间尽量选用同-厂家生产的同-品种水泥。特别是胀缝处最好使用同-批号的水泥,避免因水泥不同影响面板混凝土强度的均匀性。
5、认真做好混凝土路面的接缝
5.1胀缝
温度升高出现混凝土的热胀,易使胀缝出现破损现象。此时若胀缝板和传力杆施工时位置不正确、传力杆活动端不自由以及胀缝面不垂直、缝内掉人石子等硬粒、缝两侧强度不均等均会造成面板的破损、错台现象。胀缝施工工艺复杂,要求高,不合格的胀缝会加剧对面板的破坏,因此胀缝施工时必须认真操作。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当遇到斜交桥涵处,应设置不小于3块板长(约15米)的渐变段,以逐渐调整缝的方向,并在渐变段内配置钢筋网和传力钢筋。缝壁必须上下垂直,缝隙宽度-致。胀缝的传力杆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位置都要正确,固定后的传力杆必须平行于板面及路面中线。
5.2纵缝
简单的是做成平竖直缝,两幅面板处的纵缝,用螺纹钢筋制成的拉杆连接,拉杆位置在1/2板厚处。纵缝侧面用石油沥青均匀涂刷2至3遍,但应避免将热沥青涂刷在螺纹钢筋的拉杆上。
5.3缩缝
为抵抗混凝土的冷缩应力而设置的缩缝,均应使用切缝法。有时也配合使用压缝法,即在每隔25米先压-道缝,然后再每隔5米-道切缝,以防混凝土面板过早开裂。压缝施工若工艺不细,极易造成压缝处平整度差,缝边}昆凝土易破碎,所以-般不提倡使用。《施工规范》明确规定在机场和高速公路上必须采用切缝法。
切缝法主要是用切缝机切割,操作时要做到缝宽-致,-般缝宽为6-8mm,过窄的缝,填缝时有困难,但目前市场出售4mm厚的锯片,使缝宽趋向变窄。缝深不小于4cm(有的资料提出深度不小于板厚1/3),且深度要-致,防止两端浅中间深的不均现象。切缝时间要及时,过早会破损混凝土,过晚面板会断裂,-般以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为宜,目前也有的单位用时250~300个温度小时来掌握切缝时间(浇筑后的时间与日平均气温之积)。外观力求美观整齐,横向相邻的缩缝要对齐,平曲线处更应注意按孤度等分功缝。
5.4施工缝
其位置应与胀、缩缝的设计位置相吻合,其设置方法和要求与胀缝相同。施工缝应尽可能减少,在目前缺少机械化施工的条件下,大多是以人工作业居多,每个作业面-般日进度为150~200米,因而这种施工缝实际上都成了胀缝形式。
5.5填缝
填缝是-道仔细的工序,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和行车的效果。近年来随着修建混凝土路面的增多,其重要性逐渐被认同。
填缝要在混凝土养护期立即进行。填缝时应将缝隙吹干净,以促进缝料与缝壁面结合紧密部渗水。
常用的填缝料有:聚录乙烯胶泥、沥青橡胶、沥青混合料。
6、重视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的。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试用期的稳定温度;
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是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度、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另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筑的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妨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综上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课题是一个施工中出现比较频繁的问题,本人只是阐述自己在具体工作中的几点小体会以供广大的同行们参考和共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向东,刘功勋,于崇.北京市沥青混凝土旧路路面病害调查与有效治理措施[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21期.
篇10
基层裂缝分为缩裂缝和温度裂缝,主要是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水泥固化及水分散发后使基层表面产生的细微开裂现象,然后向深部和横向扩展,最后贯通整个基层。裂缝的宽度大多数为1-3MM严重者可达到4-5MM。裂缝的产生在一定的程度上破坏了基层的板块整体受力状态,而且裂缝的进一步发展会产生反射裂缝,使路面面层也相应产生裂缝和断板。若对基层的裂缝处理不当,路面雨水就会通过面层的裂缝和其它多种途径进入沥青路面(或水泥混泥土路面)结构层内,使裂缝附近的基层材料过分潮湿,特别是面层裂缝下基层也开裂的情况,基层裂缝中往往充满自由水。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层内或基层材料中的自由水会产生相当大的水压力,这种有压力的水会冲刷基层材料中的细料。一次冲刷的量很小的,但行车荷载的反复多次冲刷,就会积少成多,在裂缝中形成细料浆被逐渐压挤出裂缝。一旦灰浆被挤出沥青面层就会沿裂缝产生下陷现象,同时在裂缝两侧引起新裂缝产生,甚至破裂,导致沥青面层形成局部低洼,甚至坑洞,促使沥青面层的进一步破坏。这样不但减少了路面的使用寿命,而且直接影响路面的行车质量和舒适度。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应采取减少表面水进入路面结构层的可能性,减少基层的纵横向裂缝,改善水泥处治材料的抗冲刷性。
2.水泥稳定基层裂缝产生机理
2.1干缩裂缝
水泥与各种骨料加水拌合并经过摊铺及碾压成型后,水分的蒸发及混合料内部发生水化作用,使原本较潮湿的水稳材料达到密实状态的基层,集料结构逐渐通过水泥的固化作用趋于干燥,由于混合料水分的减少而发生的毛细管作用、吸附作用、分子间力的作用和碳化收缩作用等引起基层材料体积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减小而收缩,收缩量偏大则会使基层出现较严重的拉裂现象直至产生裂缝。
2.2温缩裂缝
基层材料内部的不同矿物颗粒组成的固相、液相和气项在降温变化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基层材料产生体积收缩。
3.水泥稳定基层裂缝的预防措施
3.1充分重视原材料的选用及配合比设计
(1)水泥品种的选择:不同品种的水泥干缩性有所不同。普通硅酸盐水泥干缩性很小、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次之、矿渣水泥较大。因此,选用合适的水泥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减少干缩裂缝。
(2)水泥剂量与级别:公路基层的设计强度通常为3-5mpa。相同配合比设计强度越高,则水泥用量越大。水泥剂量对干缩应变的影响较大,水泥用量超过一定的比例,混合料的塑性增加收缩性就增大,容易产生严重的干缩裂缝。当水泥剂量不变时,改善集料的级配可以显著提高基层的强度,反之对不同的材料,水泥的用量有所不同,级配较好的材料,水泥剂量可以减少到最低,否则水泥用量则会最大。设计配合比时,通过水泥剂量分级和调整集料的级配,来保证基层的设计强度,降低水泥剂量。实践证明,水泥剂量超过一定数值后,水泥稳定土的裂缝增多,缝宽也增大。我国规范规定水泥剂量不超过6%。
(3)各种材料的粘土量要降低: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在不同负温度时的温缩系数变化很小,当粘土量增加,混合料的温缩系数随着温度降低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温度越低,粘土量对温缩系数影响越大。对于水泥稳定基层来说,水泥稳定不含粘土的碎石(或砂砾)的裂缝最少,因此,限制收缩最重要的是出去集料中的粘土含量,达到规范的范围,而且越小越好。
(4)有机质含量要降低:用水泥稳定含有少量有机质的过度层中,水泥的凝结将被延缓,而用水泥稳定不含有机质土层,强度一开始就增长,而且其强度最高;因此用水泥稳定土做底基层时,土中有机质的含量不得超过2%;做基层时土中有机质的含量不得超过0.5%。有机质含量超过2%时,必须先用石灰处理,再用水泥稳定,硫酸盐含量超过0.25%的土,不能用作水泥稳定土。
(5)粗集料和细集料不能太多:粗集料和细集料含量的多少对水泥稳定土的质量影响非常大,粗集料颗粒越大,在拌合、运输、摊铺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粗细粒离析,铺层表面容易出现拉钩,较难得到一个平整的表面,但限制颗粒的最大粒径小,要求砸碎的工作量大。例如在高速公路的路面基层,为减少摊铺机摊铺过程中混合料的离析现象,故常采用最大粒径20-25mm的级配集料。细集料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不超过5%-7%,细土的塑性指数应尽可能小(不大于4%),以减少水泥稳定粒料的收缩性和提高其抗冲刷能力。如果粒料中0.075mm 以下的细料的收缩性特别明显,则应该控制此粒料中的细料含量在2%-5%,并在水泥稳定粒料中参加部分粉煤灰。如果某种粒料中粉料含量过多或塑性指数过大,要筛除塑性细土,用部分粉煤灰来代替。
(6)有条件时可参加粉煤灰:水泥的水化和结硬作用进行的比较快,容易产生收缩裂缝。有条件时可在水泥混合料中参入粉煤灰(占集料重量的10%-20%),改善集料的级配以减少水泥用量,延缓混合料凝结,增加混合料的抗冻能力和改善混合料的形变能力,减少水泥稳定基层的温缩。
3.2施工时间的选择对预防裂缝起重要作用
(1)选择合适的时间摊铺:基层收缩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水分减少而产生的干缩;二是由于温度降低而产生的温度收缩。因此基层施工时的温度与冬季温度之间的温差越大,基层就越容易产生温缩裂缝,在夏季高温度季节到来之前施工的基层不但强度高,而且可以减少由于气温降低而产生的收缩裂缝;北方地区在秋末施工半刚性基层,往往是强度不高(养生温度低),质量不好。在其上铺筑的沥青面层,特别是薄层沥青面层到了第二年春融时期往往容易产生过早破坏;夏季施工基层虽然具有较高的强度,但是夏季与冬季温差过大,容易产生温缩裂缝。
(2)建议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安排基层、底基层的施工时间,工期条件允许时最好选在夏季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若在夏季高温季节施工时,最好选在上午或夜间施工,加强铺盖养生,北方地区避免在秋末组织基层施工。
3.3控制含水量亦是预防的关键
水泥稳定基层干缩应变随混合料的含水量增加而增大,施工碾压时含水量越大,结构层越容易产生干缩裂缝,且越严重(裂缝产生得早,缝口宽和缝的间距小)。即使已铺筑沥青面层,在旱季或冬季基层也可能产生干燥裂缝,因此施工时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控制最佳含水量(水泥稳定粗粒料碾压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较最佳含水量大0.5-1.0%,对于水泥稳定细料碾压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较最佳含水量大1%-2%),避免因施工用水量控制不当而人为造成的干缩裂缝,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3.4增加水稳碾压密实度
水泥稳定基层碾压密实度的好坏不但影响水泥稳定土的干缩性,而且还影响水泥的稳定土的耐冻性。事实证明,压实较密的基层不易产生干缩。因此在施工中选用20-25t振动压路机进行重型碾压。
3.5水泥稳定基层的施工
(1)加强拌合摊铺质量,减少材料离析现象。
(2)按试验路段确定的合适的延迟时间严格施工,尽可能的缩短基层集料从加入拌合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确保在水泥初凝时间内完成碾压。
篇11
(二)海事部门:落实辖区内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巡查工作力度和密度;加大对不符合条件的渡船开展渡运的查处力度;加大对客渡船舶船员管理、考核,培训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人员,指导其正确履行交通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对乡(镇)客渡船舶、船员和通航安全环境的监督检查,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乡(镇)客渡船舶交通安全隐患。
(三)有渡乡(镇)人民政府: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和乡(镇)客渡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的船舶交通安全责任制,落实乡(镇)渡口船舶、船员、旅客定额的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要督促村民委员会和渡口经营人、渡工在渡口两岸、渡船上设置醒目警示标识;加强对乡管员的管理和考核,督促乡管员履职尽责;督促乡(镇)客渡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和船员遵守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渡口经营人严格按规定载客、载货和载车,确保船舶不超载运输。
(四)县交通运输局:组织开展好乡(镇)分管负责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培训,督促乡(镇)落实乡(镇)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组织开展乡(镇)渡口和乡(镇)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检查,防止事故发生;监督地方海事管理机构依法履行乡(镇)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二、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5月31日前)
各有关单位召开防溺水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本单位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成立相关组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对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县交通运输系统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丁桢(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副组长:章效武(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成员:左忠慰(县交通运输局安办主任)、王光宏(县公路分局副局长)、王家祥(县海事处处长)、卫思平(县乡公路所副所长)、各有渡乡镇分管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左忠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地点设在县交通运输局安全法制股。
(二)排查整治阶段(2012年6月1日—6月30日)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全面开展自查自改工作,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对发现的各类隐患逐一整改,确保警示标志和隐患整改全覆盖。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7月1日—7月30日)
县局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各有关单位的职责落实、自查和整改情况进行督查。
(四)督查阶段(2012年5月-10月)
县局定期、不定期对防溺水工作进行全程督查
三、工作要求
(一)认真开展水上交通安全检查,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要充分认识保障广大学生生命安全,维护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切实把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做深、做实、做细。要立即组织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生产检查,特别是针对暑期等特殊时段,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篇12
由于水泥混凝土在公路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就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质量病害,因此,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公路建设企业应认真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还应加强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与素养,从而保证公路建设质量。基于此,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就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与防治措施作出以下分析。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概述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成分为路基、底基层、基层及面层四个方面。路面的支撑基础是路基,其规范标准应是平整结实;底基层具有巨大的刚性能用来抗击冲刷、防止变形;基层就是指对材质、排水等方式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对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进行改善;优秀的抗磨、结实和平整等特点是面层必须具备的。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种类与成因
(一)表层类病害与成因
表层类病害主要体现在路面的纹裂、网裂、板面起皮、坑洞。表层类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混凝土的耐磨性差、行车荷载反复用力、施工抹面不均匀和混凝土养护不当、混凝土搅拌时泥沙量过大、路面表面结合料缺失等,从而引起路面纹裂、网裂、板面起皮、坑洞等病害。
(二)断裂类病害与成因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裂病害主要体现在纵、横、交叉裂缝和板角断裂。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较多,主要有路基填料土质不均匀、湿度不均匀、压实不足、填料使用膨胀性土、冻土等;通常切缝迟延、没有及时进行水泥混凝土失水处理等因素是导致横向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造成交叉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路基和基层稳性较差、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不够等;造成板角断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板角的反复荷载作用及支撑强度不够等。
(三)接缝类病害与成因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病害主要体现在填缝料破损、错台、唧泥等。填缝料病害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时产生的温差变化导致填缝料出现空隙,从而造成填缝料破损;由于填缝料出现空隙引起雨水渗透而产生了唧泥;唧泥的产生造成路基土面被消减,造成土质变软,从而致使路基出现错台的可能性增大。
(四)竖向位移类病害与成因
水泥混凝土路面竖向位移病害的主要体现在路面沉陷变形损害。路面出现沉陷的主要原因是路基没有均匀压实,路面受反复荷载的外力影响从而造成路基出现沉降,导致路面竖向位移。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治对策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的处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的最有效、最根本的处治措施就是加强对地基的处理,根据错台出现的实际情况,应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如细微错台应在路面进行清理后,采用混凝土实施顺接;严重错台通常存在高度差异,且错台的高度在15毫米内时,应采用填料填充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与邻板保持相同高度。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沉陷的处治措施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沉陷的处治措施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顶升施工技术,顶升施工技术的要求是首先在顶升之前进行沉板沉量的测量,其次进行纵断面求到起值的绘制,再次在板上钻孔,且钻出的孔应比板厚大2厘米以上,然后应采用木楔在水泥砂浆等灌注材料压孔后进行孔堵塞,最后再次拔出木楔采用高强度水泥砂浆进行堵孔。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起皮处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起皮处治措施有尽量减少路面结构的渗水量,科学的进行渗入水排出设计,合理进行排水沟、涵洞、路面横坡、渗虑层、纵向管及出水管设置并进行坚硬路肩铺设。还能采用钻孔压浆法的处治措施,通过在脱空空隙中压入流质材料,且流质材料在凝固后产生均匀承托作用,从而确保板块稳固达到标准效果。此方法能从源头进行改善脱空混凝土路面板的受力情况,对病害进行有效处理。
(四)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性病害处治措施
在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性病害处治时,应采取科学的有效措施解决路面结构性病害问题。加强路基的压实度就是有效解决路面结构性病害问题的措施之一,加强路基压实度能提高路面承载能力,还能消除接缝处出现的断裂、脱空等病害。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预防对策
(一)施工技术方面的预防对策
一是公路路基是路面坚实的基础,路基质量的优劣能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为确保路基质量应科学、合理的进行路基设计;保证路基排水功能的优良性;适宜、合理的进行路基高度的加高;充分做好路面内部雨水防渗工作;路基应充分压实,科学的进行软基处理,有效的保持路基的干燥;认真考虑路面边坡问题,并做好边坡防护工作等等防护对策。
二是严格进行路面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所选用的原材料应都是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确保优质的材料为路面施工打下基础。严格进行施工过程的控制与监督,从而最大限度保证施工质量。严格进行混凝土路面切缝时间与切缝深度的掌握,并在施工时注意温差变化,采取有效的温差控制对策,避免路面发生龟裂。严格进行混凝土搅拌控制,确保混凝土搅拌度均匀,特别注意模板四周及边角处,从而全面进行振捣压实。严格进行拆模时间与交通开放时间的控制,从而确保路面的硬实度和粘合度符合相关标准。
(二)施工管理方面的预防对策
第一,在进行施工管理时,应合理的选购原材料,原材料是公路路面质量的基础保障之一,能对公路路面质量造成直接影响。科学的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劣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第二,机械施工是路面施工的主流形式,因而就要求相关施工人员必须对机械熟练掌握并操作,从而确保机械施工的精准度,传力杆、拉杆的位置、间距达到标准。第三,还应密切关注温差变化,防止温差急剧变化而导致整体断裂、空隙。第四,在施工中应尽可能的保持施工现场平整、有序,避免前期混凝土板在初凝期因行车振动而导致板体发生断裂,并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拆除模板。第五,为防止基层产生裂缝,应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路基压平。
(三)养护管理预防对策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管理包含两方面:一是水泥混凝土的养护;二是路面清理、修复的养护。首先水泥混凝土的养护方式主要是通过施工管理实施,其次为防止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等病害,应选用合理的养护方式对路面进行养护。在人工进行路面养护时,应及时进行路面清理及路面死角清理,确保路面跟死角的干净,并对接缝位置的填料动态进行严格监管,避免出现病害;对路面排水系统的维护应采取充分重视,从而保证排水设施的完备与顺畅,避免因积水而导致路基出现损害。
(四)严格控制混凝土路面的设计
应对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进行严格的控制,并认真、仔细的对混凝土路面的设计理论和规范要求进行深入地研究与讨论,并结合混凝土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地形、环境、水文地质、交通量的组成及车辆的类别等实际情况,制定出满足实际的轴载设计参数、路面结构、路基填料、材料组成、路面厚度,从而科学、合理的设计出混凝土路面设计。
(五)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
在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第二,对其施工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第三,对混凝土进行均匀的振捣密实;第四,保持施工作业的连续性;第五,及时正确地进行切缝;第六,对基层的平整度与标高进行严格控制;第七,施工中时刻关注温差变化,避免在温差出现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施工;第八,正确、合理的进行胀缝设置和安装传力杆,并在混凝土板底跟基层之间进行滑动层的设置;第九,在混凝土浇筑后应充分注意并加强其养生和养护工作。
(六)加强路基施工控制
一是对路幅范围内、取土坑的原地面表层腐殖土、表土、草皮等进行清理,并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整平压实;二是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应慎重,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三是在路基填筑时,应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进行填料的选择,并严格控制松铺厚度和粒径,确保压实含水量和最佳含水量之差在规定的范围内,且还应对填筑的每一层进行整平、压实;四是在进行台背回填施工时,回填料的选择应达到相关标准,并确保每一层的填筑厚度和压实度达到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四、结语
总之,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与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积极有效的降低路面病害的发生,减轻路面病害带来的损失,还能提高混凝土路面的质量,为公路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利于推进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启贤.基于成因分析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防治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08:271-272.
[2]杨旭峰.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7,03:261-262.
[3]庞学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探讨[J].工程与建设,2008,03:422-424+436.
篇13
1.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的危害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裂缝是指混凝土路面在施工、养生期间,由于非荷载原因而产生的各种裂缝。这些裂缝中小的如发丝,称之为裂纹。裂纹的纵向深度一般约为2cm~3cm,不会贯穿混凝土板,其长度各异,但很少超过混凝土板宽的一半。虽然这些裂纹对混凝土板的整体性能影响很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路面上的薄弱点极有可能在行车荷载和自然界温度应力的不断作用下,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疲劳寿命造成影响。
2.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2.1塑性收缩
塑性收缩是混凝土在浇筑后尚未硬化前因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而引起的收缩,一般长度大约为0.12mm~2mm,宽度为0.12mm~2mm,从外观看可分为无规则网络状、稍有规则的斜纹状或反映混凝土布筋情况和混凝土构件截面变化等的规则形状,深度一般为3mm~50mm。塑性收缩裂缝通常延伸不到混凝土板的边缘。其主要原因是新铺筑的水泥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率大于混凝土内部向表面泌水的速率,混凝土表面就会失水干燥,在表面产生很大的湿度梯度,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
2.2温度收缩
目前生产的水泥比表面多数比较大,有些品种碱含量较高,早期水化很快。因此施工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峰值出现的时间较早。在夏季施工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峰值一般出现在摊铺后约6h~8h后,冬季约为8h~10h。由于水化反应,水泥混凝土路面达到温度峰值时路面内部的温度可上升约6℃~10℃。当峰值过后,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又会下降,并且在路面内部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导致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此外,施工时路面外界的温度变化也会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热胀冷缩而出现开裂。
3.设计中应采取的措施
3.1水泥的选择
水泥混凝土路面原则上应该采用强度高、干缩小、耐磨性好以及抗冻性好的水泥。水泥的标准稠度和用量影响水泥混凝土的用水量。水泥细度和水泥组成成分则影响水泥混凝土的早期水化程度,进而影响混合料中的游离水的含量,最终会影响水泥混凝土的收缩性质。一般C?A在水泥水化过程中发热量最大且放热较早,由C?A含量大的水泥拌制的水泥混凝土温度升高较快,造成混凝土的收缩量随之增大,所以在道路水泥混凝土使用中最好选择C?A含量较小的水泥。
3.2集料的级配
骨料的级配、最大粒径、粒形和表面特性都会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从而影响水泥混凝土中的用水量。一般来说,混凝土混合料中石料的级配可以采用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两种,其中连续级配所配制的混凝土混合料经振捣后形成的混凝土较为密实,具有较优良的工作性,不易产生离析现象;间断级配与之相比,配制相同强度的混凝土所需的水泥用量可以少一些,但容易产生离析现象,并且需要强力振捣。从防止混凝土板的早期裂缝来说,粗颗粒含量越多,对混凝土越为有利,这是因为混合料中粗颗粒的增多可以减少水泥用量,用水量也随之减少,从而减少水泥混凝土发生干缩的可能性。
3.3混合料中用水量
混凝土在干燥空气中硬化时,随着水分的逐渐蒸发,体积也将逐渐发生收缩。如果在水中或潮湿的条件下养护时,则混凝土的干缩将随之减少或略产生膨胀,混凝土产生干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泥土中的凝胶体失水转变为晶体而引起的,而且由于水分蒸发的程度不同混凝土的收缩往往是表面较大,内部较小。此外,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只需要很少量的水,水泥混凝土中大部分水分是为了调节混合料的施工工作性、和易性,而这部分水分最终会散失掉,水分散失的过程中水泥混凝土容易出现早期裂缝。因此在混凝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降低水灰比和单位用水量。
3.4减水剂的使用
在混凝土混合料中加入减水剂,可以明显地降低用水量,减少水泥用量,增大混凝土的流动性,在保持混凝土强度不变的情况之下,掺减水剂可以节约水泥用量10%~15%左右,而在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减水剂可以将水灰比降低到30%以下,因而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尤其是3d抗压强度能够比不掺减水剂的混凝土提高约60%,比28d抗压强度提高30%左右。混凝土中用水量的减少和水泥用量的减少本身就是减少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有利因素,加之减水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所以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中,减水剂的合理应用对防止混凝土板的早期裂缝非常有利。
4.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
4.1原材料的质量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早期裂缝的产生,首先应该把好原材料的质量关。水泥厂送至工地的水泥必须附有出厂质量检验报告,并应对每批水泥进行抽检。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对砂、石料进行水洗。在选择混凝土骨料时应尽可能采用弹性模量较高的石料,在同等条件下,采用低弹性模量骨料拌制的混凝土的干缩和徐变比采用高弹性模量骨料的混凝土大2.5倍左右,通常致密的石灰石、石英石比砂岩或卵石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应该优先采用。
4.2混凝土混合料的振捣
浇筑混凝土时应该用大功率的平板振动器充分振捣,振捣时以能够把混凝土中的水泥浆提出为准。振捣混凝土时另一个应注意的问题是振捣的均匀性,振捣不好的部位,往往是混凝土板容易出现早期开裂的地方。
4.3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护工作的好环是决定混凝土板是否出现早期裂缝的重要因素。一般水泥混凝土在相对湿度大于94%的环境中硬化体积会有所膨胀,在此湿度以下硬化则是收缩的,而实际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环境的相对湿度都处于94%以下。尽管如此,若养护合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蒸发直至水泥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可有效地减少早期裂缝。养护的方法很多,如薄膜养护,草帘、草袋养护,湿法养护等。
4.4混凝土板的切缝
及时切缝是防止混凝土板早期出现严重通裂的主要措施,切缝的时间应该尽可能地早些。原则上,只要混凝土的强度能够保证操作人员使用切缝机切缝时,切缝机不留下轮迹,且切缝处无啃边现象,就应该进行切缝工作。判断切缝时间的简便方法是用铁钉或有尖角的金属物在混凝土板上刻划,手感难以刻出痕迹时,就意味着可以进行切缝作业,这一点施工现场负责切缝的人员应特别注意。
5.结语
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的形成原因很复杂,既有单一因素,也有综合因素,它对水泥混凝土的正常使用带来很大的隐患。因此我们对某一种裂缝的产生,也不应看待孤立,应综合进行分析研究,以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工程质量,减少早期裂缝所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