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是进行疾病预防的首要条件。多年来我院在做好儿童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向家长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儿童保健及健康知识的传播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加强组织管理
1.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保证,我院建立了充实的组织机构,并且每2~3年改组一次。组长由主管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医务室主任担任。组员由保教科科长、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医务室成员及相关人员组成。
2.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在我院持久开展,并且落实到位,我院制定了健康教育制度,每年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且每年年终进行工作总结。由于有制度做保障,使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常抓不懈的轨道,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提高为幼儿健康服务的能力
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教育素质及专业化素质是提高健康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要使教育者的健康素质首先得到提高,才能去教育儿童,通过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提高儿童的健康素质。多年来我院在教育全院教职工提高健康素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如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校讯通、园内网、发宣传资料、出《保健――桥梁》刊物、开讲座、试卷问答、网络研修、举办各种培训班等方式,对全院教职工进行了儿童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知识及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了培训质量和全院教职工的综合素质,近三年来共培训保教人员1200多人次,年培训率达85%左右。
三、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做好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活动
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可增强宣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形成家庭、保育院、社会的教育合力,营造关注儿童健康、重视儿童卫生保健的氛围。
1.为了使全院教职工及幼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效提高,我院征订有《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二十多种刊物,供教职工翻阅,还有医务室自编刊物《保健――桥梁》;并逐年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添置电脑及校园网络,其经费占有很大比例;还制作了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光盘和卫生保健(生理)健康光盘;每周两次定时为幼儿播放动画片,使幼儿逐步懂得用餐营养知识及其他小常识,以利于幼儿生长发育。
2. 多渠道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对全院教职工、各班及家长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三年来共发放健康教育资料3600份,口腔保健知识宣传资料840份,眼保健知识宣传资料830份,儿童补钙知识宣传资料450份,“保健――桥梁”刊物300份,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820份,麻腮风防治知识宣传资料840份,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1600份,健康行为歌宣传资料820份。
3. 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做好家园共育。多年来我院十分重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刊物、开家长座谈会、专题讲座(卫生保健知识讲座,眼保健讲座,耳保健讲座,营养知识讲座,预防接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讲座、儿童意外事故预防与处理等)、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使全院教职工及家长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建立档案,并对教师进行保育保健工作技能操作考核
我院针对院内体弱儿、肥胖儿、行为异常儿童开展家园互动,建立专案、联系档案和管理记录,并且每年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保育保健工作技能操作考核。
五、有效评价
做好形式多样的健康评价,了解健康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并调整和改进工作,提高保教质量。其评价工作有:家长问卷调查;儿童生理方面的整合和个案评价,如儿童生度发育评价;营养调查、五官保健等方面的评价;健康教育活动课后评价;教师考核评价;统计处理的信息资料等。
六、活动难点
1.部分卫生行政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健康知识的普及、促进。
2. 家园共育有待于加强,尤其是家长的健康素养需要尽快提高。
篇2
二、了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与成因
(1)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学校、更多是自身的因素心理学研究报告,13—18岁的青少年是心理障碍的初发期、易发期和多发期,据专家调查,多数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学习和升学的压力,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攀比风气、生活习惯,家庭原因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家庭原因、教师的教育方法的不得当、学习及升学的压力、同学间交往、早恋的问题、生理的变化等都深刻影响着中学生心理成长,如不及时疏导和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严重的就会出现心理障碍。(3)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还存在一些误解,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还有待加强,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品质,健康乐观的心理,特别是班主任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中起着重要作用。
(4)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或疾病有以下几种:焦虑症、情绪障碍、精神障碍、突发性遗忘症、恐怖症、抑郁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逆反、恐惧、孤独、嫉妒、厌学、唯我独尊、贪图享乐八种。
三、根据青少年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教育和训练
1.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其心理的发展要求和任务也不相同,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高峰期,因此,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心理健康与否大多数学生没有明显表现,例如:我们学校两位教师的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听话懂事、好学上进的好学生好孩子,没骂过人没打过架,学习成绩在年组名列前茅,到了九年级,年龄也相接近的时候,逐渐产生心理问题,对他们学校和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2.每位教师都必要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并能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去指导和解决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指导和训练的认识,为学生疏导和排除心理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并落到实处,比如: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挫折随力,锻炼意志;语文科课根据文章中心思想进行情感教育;音乐课可以通过唱歌转移注意力,排除学生心理压力等等。学校要积极的调动班主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每位班主任教师成为心理教育的骨干力量。
3.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室的作用,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为学生和心理患者提供治疗帮助与服务。
4.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
5.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重视和发挥社会和家庭教育
篇3
必须详细掌握病人的各种情况,社会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必须有计划、有具体内容,内容必须是根据病人的需求而选择。反复多次进行个别指导和家属指导。尊重病人隐私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篇4
1.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企业或管理部门改革,员工的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工资报酬不合理给员工造成的压力;管理模式落后、不科学,造成的束缚压抑员工热情的压力;工作中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等人际关系造成的压力;因各种现场安全事故和隐患形成的安全压力;还有因工作过于繁忙导致无法兼顾家庭而产生的压力等等。这些职业压力如影随形地影响着职工的心理健康。
华为“自残门”、富士康“13连跳”……近年来的一系列企业员工自杀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热议。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不仅会给员工及其家人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也会给企业的声誉造成难以挽回的不利影响,其程度不低于“刹车门”对丰田汽车的影响和“漏油门”对英国石油的影响。作为国有企业的胜利油田,虽然从管理制度到人员构成与华为、富士康公司有很大区别,但石油开发企业不是生存于真空中,生产一线的很多工种都是常年在野外作业,又面临着施工工期紧,技术要求高,条件比较艰苦等情况,有部分员工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存在员工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事故等情况,给企业和员工本人带来了巨大损失。由此可见,企业本身在抓发展提效益的同时,必须将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重要日程。
2.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要合理设置教学板块
在授课过程中观察,许多学员对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表现出浓厚兴趣。资料表明,我国职工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的群体性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调查,我国有60%以上的员工感受到来自工作的压力。究其原因是员工所受到的职场压力、社会压力与个体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正是这些压力的持续交互作用,导致了员工心理与行为的扭曲、变形与改变,积之成疾,聚之成患。但是,员工一旦出现了心理问题怎样解决,大部分情况可能是自我改善,并不习惯去做心理咨询或治疗,如果自行解决不了,有些可能会发展成心理疾病。因此很多职工渴望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以及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职工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实际出发设置授课内容,不能急于求成,不宜理论性太强。可设置以下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基本内容板块,可讲解以下内容: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咨询?什么人需要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原则是什么?让学员明确以下问题:1)心理问题不是精神病;2)心理学不是窥见内心;3)心理咨询不是无所不能;4)心理咨询师不是救世主;5)心理咨询不是思想工作;6)心理咨询的原则是:保密原则、无条件关注的原则、助人自助的原则、来访者自愿原则。第二个板块可设置简单的心理小测试,让学员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应注意的是,测试不宜过于复杂或专业化,既要便于操作又要使学员感兴趣,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第三个板块可设置心理调节方法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宜过深,要力求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有些方法可设置在课堂让学员去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第四个板块,可设置案例进行教学,但要注意的是:案例不宜过长,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案例的选择要尽量贴近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案例的分析要通俗易懂,避免生硬或过于专业化。
3.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要有独特的教学方法
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首先要给学员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学员感兴趣的问题或案例引导学员积极讨论,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员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
4.企业有必要成立比较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靠教师讲上几堂课还远远不够,必须引起企业相关部门的重视,党、政、工、团共同参与,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员工中的特殊情况,经常深入到一线职工中,引导他们开展积极向上的各类活动,用积极因素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将生产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胜任简单的心理咨询和引导工作,为员工服务。
企业还可以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公司接洽,当企业有此方面需求时,心理咨询公司派人对问题进行评估、咨询,对员工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行帮助,并在突发灾难引发大范围心理问题时,提供及时全面的服务。心理服务公司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员工心理咨询。员工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咨询公司预约,咨询内容(甚至员工姓名)对企业完全保密。
篇5
1.未婚人流患者逐年增加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社会对婚前的看法有所转变,比以前更加宽容,再加上别有用心的商家的推波助澜,婚前开始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所接受。年轻人以为无痛人流不仅耗时短,而且没有痛苦,因而不愿意或者不积极采取相关避孕措施,如此一来,造成未婚先孕的情形更加司空见惯[1]。
未婚人流是个人行为,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目前已经演变成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具体而言,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性知识的缺乏。在国内教育环境中,智育教育是重点,很少有人关注生殖健康教育,无法满足青少年成长的现实需要;2)家庭因素。父母本身没有接受过科学、系统的性知识教育,因而很难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指导;3)社会因素。黄色刊物、不良网站以及等方面的负面刺激使得未婚人流问题更加严峻。
2.未婚人流的危害
由于相关医学知识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人流的危害,再加上受不良广告或宣传的影响,没有规范就诊,因而有可能发生人流并发症。常见的术中并发症有吸宫不全、漏吸以及子宫穿孔等,尤其是大月份的引产危害更甚,可能出现羊水栓塞以及宫颈裂伤等问题。另外,术后近期并发症也较为常见,如人流不彻底、流血时间超过正常标准以及发生子宫内膜炎等炎症。
据相关文献报道,未婚人流女性受到的身心伤害往往远远大于已婚人流女性。另外,对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人流危害性名列前茅[2]。由上述分析可知,人流危害巨大,控制并降低人流发生率具有相当积极的社会意义。
3.健康教育
若想有效降低人流发生率,则有必要重视并做好女性生殖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做好避孕知识的最大化普及工作,另一方面还应让广大女性深刻认识到人流的巨大危害。
3.1健康教育的内容
3.1.1对于女性的生殖健康教育以及性知识教育
落实该部分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女性性心理健康教育;2)女性性生理健康教育;3)女性卫生知识健康教育;4)女性性道德教育等。通过上述教育让广大女性意识到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要让她们深刻了解未婚人流将会给青春期女性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要求她们防患于未然,避免事后的追悔莫及。
3.1.2对于女性人工流产术的健康教育
首先,应以患者为教育对象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教育,帮助她们树立预防感染的意识,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预防有较大几率发生的以继发输卵管梗阻为代表的一系列并发症,指导并帮助患者科学规划个人饮食,重视并做好所需营养的及时和适量补充,帮助她们树立正确性生活的意识;其次,应指导患者学会科学避孕,除了掌握科学避孕的方法之外,还应帮助她们树立良好的避孕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心安全[3]。
3.2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实施
3.2.1从学校做起
学校应积极担负起相关教育职能,以生理卫生课以及心理教育课为根据地,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设置相关教育教学内容,如性心理教育、性生理教育、生殖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以及自我保护教育等[4]。借助上述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够对早恋以及人流等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从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严于律己,保护自己和他人,坚持婚前安全。
3.2.2增强对未婚人流危害以及避孕知识的教育
长期以来,避孕知识教育工作主要以已婚夫妇为目标对象,忽视了对未婚人士的关注,在青少年群体中有无必要开展全面的避孕知识教育仍旧是一个较为敏感且争议颇大的话题。现阶段,青少年由于避孕知识不足或者未能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而导致未婚人流趋势不断加重。为实现对青少年未婚先孕以及性疾病感染的有效控制,对该群体予以系统的避孕知识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尤其是母亲有责任和义务告之女儿未婚人流的危害以及相关避孕知识。学校以及社区应借助一系列现代化途径和渠道(如网络等)向青少年提供必要的避孕知识[5],尤其是的正确使用,从而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最终降低未婚人流的发生率。
3.2.3开展社会的综合治理
卫生部门、公安部门、妇联以及学校等应齐心协力,严厉打击以传播文化制品为代表的相关社会犯罪活动,重视并做好对性病以及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积极开展和落实性观念以及性道德教育工作,出于对祖国下一代的关心,加大对性知识以及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让广大青少年了解相关知识,从而懂得自尊、自爱以及自强,最终营造一个积极的、健康的理想社会环境。
通过上述措施的积极落实,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未婚人流的危害,从而自觉自发地采取相关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如此一来,便可实现对未婚人流以及已婚人流的发生率的有效控制和降低,这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温且木・阿布都拉. 无痛人流术后闭经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044.
[2]李雯,杨秋生,查文婷. 未婚人流女性生殖健康知识得分及影响因素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2010,07:1278-1280.
篇6
艾滋病在我国已处于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临界点,防治工作正处在关键时期[1]。包头近年来做为一个中等发展城市,流动人口不断涌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提高不同人群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我院做为包头市首家传染病医院,对2005年至2007年来我院体检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该人群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对获得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该人群探索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效方法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以2005年至2007年在包头市第三医院(市传染病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体检者676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参考有关文献[2],自行设计问卷对体检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体检者的一般情况、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和传播途径的掌握情况及艾滋病知识的来源等。除艾滋病知识来源为多选题外,其他内容均为单项选择题。问卷采用匿名填写。由经过培训的护士发放第一次问卷,体检者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自行答卷,选答结束后回收问卷封存,然后由护士向其进行一对一艾滋病知识的系统讲解并讨论,3~5日后体检者领取体检报告时使用同一问卷再次答题。第一次有效率为96.85%;第二次问卷发放672份,回收有效问卷659份,有效率为98.07%。调查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初次调查人群中包头市常住人口486人(占71.9%),暂住人口190人(占28.1%)。男性391人(占57.8%),女性285人(占42.2%);年龄18~51岁;文化程度:硕士以上49人(占7.2%),本科201人(占29.7%),大专179人(占26.5%),高中或中专229(占33.9%),初中及以下18人(占2.7%);职业:机关事业单位258人(占38.2%),企业员工374人(占55.3%),其它44人(占6.5%)。
2.2 健康教育前后体检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包头市体检人群在健康教育前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健康教育后,各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详见表1。健康教育前包头体检人群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非传播途径认知较低,健康教育后对各问题回答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详见表2。 表1 健康教育前后体检者对艾滋病表2 健康教育前后体检人群对艾滋病传播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
2.3 体检人群艾滋病知识来源 71.60%的人群从电视广播中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其次是报刊杂志为58.75%,艾滋病宣传栏为36.39%,同事朋友交谈为28.70%,医务人员为23.82%,网络为21.30%,其他为17.01%。
3 讨论
通过对体检人群在体检过程中开展健康教育实践表明,健康教育是提高该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有效措施,体检人员多次与医护人员接触,如进行各个项目的体检、领取体检报告、注射疫苗等,医护人员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与体检者交流,对其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提供正确的安全防护指导,对提高艾滋病在体检人群中的知晓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3]。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体检过程中一对一的宣传教育,体检人群对各种知识的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以艾滋病可以通过自身行为预防及艾滋病不能通过空气、餐具、蚊虫叮咬和日常接触传播等13项问题知晓率提高最为显著,充分说明一对一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应作为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研究结果表明,包头体检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和主要传播途径有较好的了解,但对一些基本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对非传播途径认识模糊,提示健康教育人员应将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向体检者反复讲解,使其全面系统地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保护自身免受感染。
调查结果显示,体检人群的艾滋病知识仅有23.82%来自医务人员,说明医院健康教育相对薄弱,提示应加大医院健康教育的力度,强化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意识,使经过专业培训、拥有系统理论知识的医务人员真正成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同时,58.73%~71.60%的体检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来源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可考虑医院与新闻媒体、网络等合作,由医护人员定期进行艾滋病知识专题讲座[4],用体检者乐于接受的形式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从而使普通人群掌握相关知识,自觉抵制艾滋病,最终达成遏制艾滋病流行和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石健,袁曼虹,陈世海,等.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与信息获取途径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6):445-448.
篇7
一、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职生学业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学习动力不足,相对而言,也较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由于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导致的迷茫失落心理、无所作为的心理;由于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较差、情绪的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不足产生的破坏性释放心理等。对这些学生只要我们稍作观察,就会发现他们青春期的情感困惑,自我压抑、自我封闭、好奇猎奇、寻求刺激等心理是非常令人担忧的。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越来越影响到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许多中职学校领导认为只要学生别出大事别走极端就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干多干少无所谓。有些学校的领导对此认识不够,几乎没有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有些学校即使名义上开展了一些活动,如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了心理辅导室,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只能流于形式。所以,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2、心理教育的工作重心有偏差。目前,一些中职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放在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上,一味地追求心理咨询的数量,但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事后的一种干预手段。相对于产生心理问题后进行补救,问题产生之前的疏导或是预防则更具有长远性。因此,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开展好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心理调试的方法,以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目前,大多中职学校更注重强调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德育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成长心理的教育进行科学分析,忽视了学生在内心深处对这些思想教育的接受程度和赞同程度,结果往往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事倍功半。可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跟踪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形成科学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干预机制,对于一个中职学校是否具有积极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风气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
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心理教育的有序开展。首先可利用每周的德育活动进行,其次是建立了《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办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教学工作应由教务科安排专职的心理教师授课,保证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的心理健康课及每月一次的心理活动课。在教育科研和心理辅导工作方面,学校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由专人负责业务指导,由专兼职教师负责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每学期都要不定期检查心理辅导的工作情况。要求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辅导中有记录。心理辅导室根据心理辅导的规范要求,制定《心理辅导预约制度》、《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守则》和《班级心理通讯员制度》等。
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科研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教师是前提。在职的教师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学校出资让教师接受再教育。同时,须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不定期聘请校内外专家来校讲学;开展班主任心理咨询培训工作,让班主任和全体任课教师在业余时间自学,努力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再认识和教育水平。在科研方面,应积极研究探索,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以科研谋进步,以科研促发展。
3、培养一支得力的学生心理通讯员队伍
现在提倡以人为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当然是“以学生为本”,中职学校可以借鉴高校成立的班级心理通讯员队伍的做法,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能动作用。先是对班级心理通讯员和学生干部进行心理辅导培训,让学生了解心理辅导的原则、方法,再由心理通讯员向全体同学宣传心理方面的知识,以点带面。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减少校园危机事件,做到提前防范、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另一方面,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体系。另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篇8
1.1病人入院时的健康教育:护士从病人入院的第一天开始,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入院宣教工作。宣传内容包括介绍病室的环境及制度,管床医生和护士,协助新老病人的沟通,使病人能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从整体的角度关心支持病人及家属。护士以热情、亲切、诚恳和富有同情心的语言和态度,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向病人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治疗方法及过程,使病人能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参与护理过程。
1.2手术前的健康教育:手术前的病人常常会表现为精神紧张,顾虑重重,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手术会否造成器官残缺、功能不全,从而影响她们的生理功能和女性特征等。术前护理目标是,让病人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降低感染的机会;使病人能与术前检查工作密切配合,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教育内容包括:向病人解释术前准备项目的目的和意义,介绍麻醉和手术的过程,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处理方法,心理因素对术后康复的影响,以及病人如何配合等使病人能以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增强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3手术后的健康教育:手术后的病人常常会受到伤口疼痛,腹胀,排尿困难等问题的困扰。术后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病人平稳地过度危险期,减少并发症,尽可能地将病人的痛苦降至最低程度,使病人和家属的顾虑得到缓解,帮助病人及家属对疾病和采取的护理方式有更好的了解,使病人尽早恢复。大多数病人通过护士的入院宣教,术前健康教育,加之手术已除去病灶,心情愉快,能自觉地配合进行恢复期的治疗和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等。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尽量让病人参与到治疗和护理中来,帮助病人建立稳定的情绪,尽快康复。
1.4出院前健康教育:出院前的健康教育,目的是使病人掌握恢复期的自我护理方法。护士在病人出院前充分做好出院前健康教育的准备,内容主要包括:提供应付疾病变化的策略,提供必要的营养知识,根据病情,必要时指导病人正确补充雌激素和性生活的注意事项,告知病人复诊的时间,若为恶性肿瘤病人应督促病人按时复诊,及时做放疗和化疗,还要进行功能锻炼,训练自护能力等。
2效果
2.1通过对妇科手术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以后,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不仅减轻了病人的心理负担,还改善了护患关系。让病人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正确认识疾病和手术,从而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防止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2.2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到:(1)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0%提高到100%。(2)病人由入院时的一无所知,到出院时病人和家属大部分能掌握一般的健康知识和自护方法。
篇9
Abstract objective:explore The effect to the refractory hypertension by practice health education with patien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Method:Select 96 cases diagnosed as refractory hypertension as an object of study,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with the order of hospitalization,48each group,2groups patients were receiving health education under the regular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families simultaneous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Respectively,2group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with refractory hypertension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by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t the first 15days after admission,Comparing the hospitalized days,And inquire for th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fter 4weeks discharged by telephone.Result: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in the number of passing the knowledg at The first 15 days.for hospital day,experimental group significantly shorter,also for the hypertension controlling.conclusion: enforce health education to refractory hypertensiv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simultaneous,thepatients and The families may know more of the disease,Improve the level of care and coordination level for family members,Improve patient symptoms,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enhance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family member;refractory hypertension;health education
难治性高血压(RH)是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调整生活方式以及应用至少三种足量降压药物尚未达标时,称为难治性高血压[1]。难治性高血压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身治疗,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经济负担。观察发现,在坚持长期改善生活方式和持续药物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病人严格自我管理,更需要家人的配合与支持。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0月在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对家属也同步实施健康宣教,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0月在我科就诊的患者96例,且所有患者符合难治性高血压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两组,单数48例为对照组,双数48例为实验组。两组在例数、性别、年龄、入院评估时对难治性高血压知识了解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实验组还选择了与患者长期一起生活的配偶、子女、兄妹等有婚姻或血缘关系以及保姆等主要照顾者4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方法:两组入院时均给予常规护理,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患者心理行为因素方面和掌握高血压疾病知识方面进行评估。住院期间调查者依据拟定的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对照组的健康教育;而对实验组及家属则同步实施健康教育。住院第15天,再次对患者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及心理行为改善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病人入院后由调查者与被调查者进行交谈,讲解问卷中的各项内容及填表要求。对文化程度低的家属,调查者根据其回答代填,在45分钟内完成并当场回收。内容:①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共计有50题。②涉及高血压病因、典型症状、病程进展、并发症、饮食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改善不良心理行为因素的重要性、降压药物的用法及副作用、联合用药必要性、自我监测血压的方法、血压正常范围的判断等,问卷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③出院时调查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其中80分以上为满意。④根据患者不同血压控制情况,在出院前使患者血压平均值
健康教育措施:①初步评估:评估患者心理行为特点和对疾病认识及生活态度,了解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等。②加强疾病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难治性高血压病因、治疗和并发症预防等相关知识,提高家属对高血压的认识程度。③生活指导:改变家属及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告知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等饮食,宜清淡、少量多餐、戒烟酒、多摄入含钾丰富的食物等,要适当锻炼,控制体重对血压的重要性。坚持规律服用降压药,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定期监测血压和来院复查,并作好记录。④心理指导:人的心理情绪和行为习惯对高血压控制有重要意义,故应热情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除其思想顾虑,主动介绍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先进医疗设备,尽量使患者情绪稳定,保持全身放松和心境平和。要安排与恢复期患者进行交谈,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有利于血压控制。⑤社会支持:鼓励家属、亲友、同事经常探视,给予情感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爱以及自身存在的价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还要建立健康档案,以便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定期举行健康教育讲座,请病人现身说法或利用治疗护理间隙给病人及家属讲解。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
篇10
健康教育路径的制订:为了保证健康教育路径的科学性、实用性,使之成为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我们成立了健康教育路径小组,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医师等组成,在充分了解股骨干骨折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并结合医师的治疗计划,以及病人在疾病不同阶段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求,拟定健康教育路径图。路径图包括:健康教育标准时间、教育内容、具体教育时间、效果评价、教育者签名、备注等。
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病人入院时,由当班护士负责入院介绍,健康状况评估,联系主管医生,将健康教育路径表悬挂于病人床尾,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有关路径的作用内容,取得病人的理解与合作。对年龄偏大、接受能力差及对治疗护理不合作者,暂缓教育,待逐渐适应住院环境,适应住院生活后,由分管护士跟进。必要时由家属共同参与。责任护士每日按照路径上的内容,进行健康教育并及时做好评价工作,直到病人能够自觉采取有利于疾病恢复的行为。护士长和护理组长随时检查路径图,了解健康教育进展情况及效果,并进行督促指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病人出院时,责任护士负责检查健康路径表的填写情况,并将表存于病人病历中。
健康教育路径的观察指标:①健康教育达标率;②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③功能锻炼达标率。
结 果
健康教育达标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由护理组长对出院前的病人进行书面测试和实际操作,得分≥80分的病人视为健康教育达标,实验组比对照组高,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每位出院病人家属可共同参与进行护理工作满意问卷调查,结果是实验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功能锻炼达标率:出院前汇总每位病人按标准完成功能锻炼情况,结果是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讨 论
股骨干骨折病人运用健康教育路径的优点:受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的影响,许多护士缺乏健康教育意识,使健康教育工作难以深入开展[1]。从本实验组健康教育看,把临床路径方法应用于股骨干骨折病人的健康教育中,能系统地对病人进行引导,根据疾病治疗的不同阶段制定教育计划,并进行检查及反馈,使健康教育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成为护士自觉的行为,并且利于护士之间的信息交流,避免不重要的重复和人力、物力上的浪费。
提高健康教育达标率:据统计,有84%的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掌握欠佳,87.5%护士明显缺乏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2]。健康教育路径实际上是针对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护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可避免少数护士因年短、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所造成的宣教不足。本研究中,健康教育路径清楚地表明了股骨干骨折的某个阶段需进行教育的项目及内容,并且悬挂于病人床尾,使病人及家属能预知自己的住院护理教育计划,及时掌握教育内容,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将被动教育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健康教育达标率。
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路径要求护士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对病人给予及时有效、系统的健康教育,病人在受到精心治疗、护理的同时,还学到了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保健等知识。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增多,增近了护患关系,满足了病人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了满意度。
提高了功能锻炼达标率:健康教育路径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具体化,每日、每班的护士严格按照路径图预定的健康教育内容实施,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注意发挥病人和家属的参与意识,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①入院当日,术后6小时以后,行趾、踝关节的主动锻炼;②术后48小时后,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③术后3日行床上保健体操训练[3];④根据骨折的内固定材料、固定程度,早期下床,不负重或部分负重等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⑤病人出院后,通过随访继续指导患者坚持3个月的正规功能锻炼。由于健康教育得法,实验组87例对功能锻炼方法和进度掌握得较好,5例因出院后缺乏监督,曾中断功能锻炼,随访时发现问题后,与家属协商,使病人最终完成了全过程的功能锻炼,实验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需注意的问题:①使用常用语,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必要时可演示到病人掌握为止,注意方法和语言艺术,并尽量选择家属在场时进行,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②对伴有其他疾病的病人,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教育内容还应相应增加,并根据个体差异随时进行评估,可在备注栏内记录。灵活运用路径,以满足病人不断增长的高质量的健康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篇11
由于研究问题的视角和方法不同,对于教学方法的概念,从国外到国内在相关的教学理论论著中,不同学者、不同时期的认识都存在一定差异。总的来看,我国学者和前苏联的学者对教学方法的定义界说,比较侧重于对教学方法这一概念的本质的分析和内涵的揭示,而西方学者则更侧重于描述性和操作性。虽然各种界定说明并不一致,但还是存在着一些共性特点,归纳起来教学方法的本质属性集中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无论是明确论述,还是隐含其中,国内外学者的界定说明,都体现出教学方法必须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思想。由此可见,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为前提。
第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间要有密切联系。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本质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密切联系,这种密切联系表现为教学活动本质就是,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双边互动活动。现代教学方法的定义无一例外的都是以此为核心而阐述的。“现代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学论研究工作者的一种共识。
第三,教学方法是教学中师生双方行为动作的体系。教学方法一般包括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动的方式、程序、手段和技术等一系列行为动作的总和,表现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行为动作的外部行为特点。
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比较集中地反映教学方法这一概念的最本质和最一般的特征,所以它在教学方法的定义界中应当是不可缺少的。据此可以对教学方法作以下表述:教学方法应当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共同进行的一系列双边活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步骤和技术的总和。
2.“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的涵义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从前苏联全盘引进体育课程理论体系至今,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前苏联学者科里亚科索夫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所谓教学方法应当是,指教师和学生所借以达到既定目的的那些方法。吴志超、刘绍增等定义为:它是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在我国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金钦昌认为,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实施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吴锦毅、李祥叙述为: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体育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工作方式。
以上几种界定各不相同,但不难发现还是有着一些共识的,这些共识的取得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体育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1)体育教学方法要直接服务于体育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2)体育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出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双边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行为、动作等总和的体系。(3)体育教学方法的功能趋向多元化,它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掌握技能,同时要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德育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体育教学方法不同于体育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是构成体育教学方法的细节,是具体的技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组成。教学手段是为增强体育教学方法运用效果而采用的各种媒介物,主要指各种器具和设备,属于体育教学的物质技术范畴。体育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只被运用于体育教学中,并为完成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服务,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3.体育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
体育教学方法的本质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形式,它规定了教学的双方必须按一定的可操作的行为方式去活动(包括师生双方外在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人体内部的生理与心理活动,如大脑所进行的复杂的学习过程等)。要全面深入地认识体育教学方法,只有从多角度、多层面加以剖析,才能认识其本质特征。
第一,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学方法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是利用自身多种生理器官和外界物质,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双向交流活动。不难看出人的主观能动性、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等多方因素制约着教学方法的使用方式,影响着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例如对盲人就无法进行示范法教学、对聋哑人不能进行讲解法教学、对小学生不宜用发现法教学等。因此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首先应当涉及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第二,从教材内容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学方法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特殊活动方式。教材内容的性质、结构往往决定教学方法,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教法与学法使教材活化起来。如果没有合适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就可能变成无法被学生所掌握的僵死的东西。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阐述的:“教学方法的本质特点是它的内容的方向性,正是内容赋予方法某种说明其本质的方向性,方法乃是内容的活动形式。”
第三,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学方法是师生间多种信息传输、储存、交流、转换的方式。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将各种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传输给学生,而学生通过一定的教法与学法接受并储存信息,并通过反馈将信息传输给教师。因此,教学方法就是师生双向信息传输与交流的一种活动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都不仅需要通过视觉、听觉接受信息,而且需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下,运用动觉、位觉、触觉等感知信息,特别是通过本体感觉感知自己身体运动的各种信息。
第四,从教学过程的时空特征看,在体育教学过程的开始、发展和结束等不同阶段,教学方法发生着变换,如:在某一具体内容的教学活动中,一般情况是:开始阶段,教师主导地位与作用较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逐渐加强。那么相应的教学方法就必须随之改变。而在某一段教学结束后,就会根据评价结果,反过来对照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开始一个新的教学过程,这一环接一环的教学活动,都是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在发挥着作用。
4.体育教学方法的构成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何种教学方法,也不管它最终会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都包含一些共同的特征或者叫做要素。也就是说,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由一些基本的要素所构成的,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方法主要包含语言、实物、实践、心理等四个基本要素。
4.1体育教学方法的语言要素
语言是人类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最重要方式,因此它也是构成体育教学方法的第一要素,是沟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重要媒介,整个体育教学过程都需要语言作为基础。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说的“讲解”就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语言形式,此外还有“口令与指示”、“口头评定”、“说明”、“批评与表扬”、“谈话与询问”、“讲评”等形式。这些语言形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交替出现,是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方法都需要的基础。
4.2体育教学方法的实物要素
体育教学实物是构成体育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因素,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利用人的视觉感受器为主要渠道,传递信息的教学实物。其中包括:真正的实物与实物的形象两个方面。真正的实物主要指教师或由教师指定的学生所做的动作示范,从状态方面来讲又可以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种;从速度方面来讲可分为快速、常速与慢速示范三种;从方式方面来讲可分为正误对比示范、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等;从方向方面来讲可分为正面、侧面、镜面和背面示范。实物的形象主要是指体育挂图、录像、电影、教具模型、幻灯、标志物等。2)利用人的听觉感受器为主要渠道,传递信息的教学实物。它包括:节拍器、口哨、录音机(播放口令与音乐伴奏等)、发令枪、手鼓等。3)利用人的本体感受器为主要渠道,传递信息的教学实物。它与上面两种传递信息的实物不同,必须亲自接触、使用该实物才能通过自身的本体感受器接收到信息。如:橡皮筋、实心球、哑铃、牵引器、踏跳板、弹跳板、绷床等。
4.3体育教学方法的实践要素
体育教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在教学中,师生利用特定条件进行实践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一方面是体育教师的实践,其中主要包括示范和对学生的保护帮助等方面,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实践,指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从事的身体练习,另外还有动作示范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保护与帮助等。当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还包括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协调等行为。
4.4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要素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中,“心理因素”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心理要素不仅包含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自身心理状态,更主要的是应当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体验,适时、合理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情况,并通过多种辅助手段与设施,及时准确地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兴奋、抑制、紧张、激动、焦虑、胆怯、羞愧、急躁等各种心理状态分别加以刺激、强化、暗示、弱化、消除等,引导其心理状态朝着有利于体育课教学的方向发展。
只有将上述四个要素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方法。通过四个要素的变化、组合,就可以构成用于不同教学目的的多种体育教学方法。
5.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发展的趋势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施,国外体育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引入,我国的体育教学观念已发生了重大变革。现代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了教学方法的发展之中。纵观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已逐渐呈现出以下趋势:
5.1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受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人的主体性的弘扬已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各学科教学无不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体育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同时,终身体育思想确立,又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主动参与体育的意识和兴趣及体育能力、养成习惯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主动积极的运动实践者这一价值观已经得到全社会的认同。这种教育观念和体育思想的转变必然要求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要与之同步。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不仅要求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问题,还要求将教学方法设计的重心由教法向学法转化、由教授向指导转变。更要求,在运用、实施教学方法时重视学生体育学习时的心理活动变化,并注意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学会学习。
5.2注重体现体育学习的全体性。
“全体性”是从现代教育角度出发的,强调教育的平等性(或平权性)对体育教学提出要求,而每一个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待“全体性”的落实。“全体性”在体育教学的思想上,强调平等而愉快地接受体育教育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而通过体育学习应使每一个学生在身体、技能、心理、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上越来越注重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让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获得成功学习和运动乐趣的体验,增强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自信心,确保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的提高和身心的充分发展,落实体育教学的“全体性”。例如:教学中对竞技运动素材的改造,改变有关比赛规则和媒介物,就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能以积极、主动、进取的态度和心理参与体育学习。
5.3注重体育教学的认知性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而终身体育的实现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体育学习、锻炼和身心养护等方面的知识、方法和原理,具有终身体育的能力。这就要求在运用体育教学方法时,不能只停留在传授技能、进行体能训练的层面上。要在传授技能时不忘启智开慧,在进行体能练习时知其所以然,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认知性学习。要做到注重体育教学的认知性学习,在教学方法设计时,就要改变传统的以技能传习为主线的教学思维定势,以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认知活动为主线设计教学,把学生的体验、领悟作为教学重点,通过发展学生的认知经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会体育运动的规律。
5.4重视学生的良性情感体验。
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是产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它对体育学习活动的引发、兴趣的保持、效率的提高、习惯的养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对以往那种以训练技能和增强体质为主、在方法上强调高效率和一律性的体育教学日益淡漠,而倾向于从事那些乐趣性、自主性较强的体育项目。针对学生体育需求的这一变化,体育教学方法设计就必须从学生内在的体育需要出发,激发其体育学习的内发性动机,并通过各种良性情感体验进一步强化体育学习的动机,进而养成持久稳定的体育学习动机――体育兴趣。如德国的“运动教育”(Sports Education)和日本的“快乐体育”,在其教学方法体系的建构中,都试图从人类从事体育运动的原始动机出发,探索体育的真正目的,寻求最好的教学方式,把各个运动项目中的内在乐趣作为教材研究的重点,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把这些乐趣有意识地呈现出来。我国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教学改革探索,都是从重视体育学习的良性情感体验入手,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探索。
5.5关注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教会学生合作是当今教育强调和关注的又一重要价值理念。教会学生合作,尤其培养学生,通过公平竞争而进行有益合作,已成为各学科教育普遍重视的问题。由于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存在着许多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因素,因此,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方法(包括组织教法)的具体实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团结、守纪、公正、助人等良好的社会行为,善于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如:日本采用的小集团学习法,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小群体教学法”、“课堂社会模式”等,都充分反映出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关注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趋向。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12
实际中很多糖尿病患者未有效掌握糖尿病知识,还没有形成对糖尿病的全面认识,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难以提供有效配合,进而对疾病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所以,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提升患者糖尿病知识认识水平,对于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选择我院收治18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健康教育在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180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包括42例女、48例男;年龄范围26~72岁,平均年龄为(43.5±6.2)岁;患者病程为3~16年,平均病程为(4.2±1.1)年。对照组包括40例女、50例男;年龄范围27~72岁,平均年龄为(43.9±6.7)岁;患者病程为3~16年,平均病程为(4.5±1.1)年。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用药方法、用药重要性、用药注意事项的宣教,观察组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将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介绍给患者,具体内容有糖尿病发病原因、主要症状、发病机制、治疗方式、饮食结构、预后等,进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有效配合。②介绍药物治疗知识,对胰岛素正确使用方法、作用、使用时间、分类等进行重点讲解[3]。告知患者应当避免在同一部位进行胰岛素注射,并医嘱服用口服类降糖药物,同时使患者了解应当在低于20摄氏度环境下存放胰岛素。③指导患者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应当坚持少食多餐原则,同时应避免含糖量高、高胆固醇、油腻食物的摄入,并改变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④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体质、年龄,并建议患者进行低、中强度运动,同时要避免空腹或饭后立即进行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应当在半个小时左右,运动应当坚持适度、适量原则。⑤教会患者每天自我检测血糖,检测通常在饭后2小时或清晨空腹进行,对每次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同时依据血糖变化情况对检测次数进行调整。⑥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所以患者经常存在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强化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并对其存在的不良情绪和心理进行疏导,使其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1.3观察指标 干预后半年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进行评价。糖尿病认识情况评价采用自制问卷,内容包括血糖升降危害、自我检测血糖方法、发病原因、疾病基本概念等。满分为100分,得分大于等于90分者为优;得分在80~89分之间为良;得分在60~79分之间为及格;得分小于60分者为差。优良率等于优秀率和良好率之和。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用药依从性,存在两条及以上为依从性好,包括:每日准时用药;每次按量用药;每日用药次数正确;确诊疾病后未中断用药。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调查数据采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进行整合处理,采用(±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运用χ2检验,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以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具有91.1%糖尿病知识认识优良率,对照组具有51.1%糖尿病知识认识优良率,观察组患者认知优良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糖尿病为代谢性综合征,其主要控制疾病手段就是服用降糖药物[4]。当前我国很多糖尿病患者还没有形成对该疾病的全面认识,进而使得患者用药依从率相对较低,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情的有效控制[5]。相关调查发现应当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对糖尿病知识应有的了解,所以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还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6]。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认知优良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徐艳芳,张卫仙.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识认知程度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4,17(3):458-460.
[2]高岩,薛M石.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在2型糖尿病患者用指导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23):37-38.
[3]黄孝积,张晓涛,黄波轮等.对518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对该病认知程度的调查[J].当代医药论丛,2015,(18):273-274.
[4]叶凤基,杨丽萍,李维嘉等.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识认知程度及用药 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7):3-5.
篇1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抽取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中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对照组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为(40±3.5)岁,教育组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为(42±2.6)岁,所选的200名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教育方法 在规律服药的前提下,对照组按照原来的方式进行服药治疗,对教育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①向高血压患者宣传高血压疾病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少喝酒禁止抽烟,常运动,并且积极进行治疗;②加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意识,向患者介绍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以及不规律服药的危害,并且给予患者重获健康的信心;③一旦确诊高血压,患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医生的嘱托服药,并且积极就诊、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更好的了解治疗成效,调整治疗策 略[2]。
1.2.2对比调查过程及结果 对教育组进行健康教育后,与没有进行健康教育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对比的内容主要有:高血压患者的服药规律,饮食规律,运动状况,对高血压病的认知以及治疗成效以及高血压患者有没有按照医生的嘱托积极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治疗和生活行为习惯等;调查结果显示,参加了健康教育的教育组高血压患者都能够很好的按照要求进行治疗,并且能够很好的意识到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关键,而对照组则是按照原来的服药习惯进行服药,教育组经过3个月的健康教育以及治疗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高血压的控制率明显比对照组的高。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健康教育与非健康教育的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χ2进行检测,得出结果。
2结果
2.1教育组与对照组教育前后的服药依从性情况对比 教育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高,见表1。
2.2教育组与对照组教育前后的血压控制率情况对比 在进行3个月的治疗血压控制成效观察中,教育组与对照组的血压控制成效对比,教育组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见表2。
3讨论
综上所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三低"现象一直存在于我国的高血压治疗中,即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低,然而控制高血压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患者能够很好的意识到要遵从服药依从性的原理,因此,对于文化不高、缺乏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缺乏对高血压危害的认知程度的高血压患者,最有效的策略就是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对控制高血压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更有效的控制血压,因此,积极有效的开办健康教育,增加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在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基础上,正确合理的提高服药依从性,是控制高血压,降低致残及致死率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