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建筑工程质量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工程质量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工程质量法

篇1

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世界著名的管理专家桑德霍姆教授说:“质量是打开世界市场的金钥匙”。我国已经加入WTO.我国的建设行业和建筑企业也面临国际竞争。要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获胜,其制胜的主要武器就是质量。质量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支柱。目前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都在围绕“质量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一主体改善经营管理,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看作是企业正确的经营之道。

建筑工程质量是国家民族素质、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的综合反映工程建设活动有其自身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过程。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国家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法规、技术标准、工艺流程。对建筑工程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和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各方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建设工程形成中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从这一意义讲,能否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并提供优质服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建筑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作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必须而且必然在质量经营革命中得到发展。但是在现实企业管理中,常常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首先,为提高工程质量,扩大单位影响,提高技术等级,争创少数“精品、名牌”工程,无形中增大了投入,使其它工程的质量状况得不到保障;其次,为严抓质量,加大奖罚力度,奖罚额度之大超出了单项工程本身的价值,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易造成恶性循环,未必有利于质量管理工作的持久开展;第三,加大现场监控力度,实行监理制度有效地控制了质量问题的产生,但易造成施工人员和监控人员情绪上的对立,也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质量管理的起步较晚,所以借鉴他们先进的管理体系能促进我们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但是,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国外千差万别,全盘照搬己经被实践证明行不通,所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实为当务之急;第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下求发展的建筑企设置质量控制点业,其管理层往往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很多企业将成本、利润奉为宗旨,这种现象由上至下蔓延,形成一种不利于质量管理发展的氛围;最后,很多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多是“事后处理型”的,很难起到预控的作用,这就形成这样一个怪现象:企业宁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事后解决质量问题,也不愿花一点功夫在事前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这种短视的行为必须纠正。

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强化措施

(一)深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制改革

为保证我国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管理理论、相关机制的日趋完善,国内筑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政府监督职能发生彻底转变,建筑工程验收备案工作已在全国实施。从实际应用角度而言,新型的质量监督体制目前还处在转型和完善时期,还存在内部制约监督不力,工作方式不够科学,信息传递不畅、不够准确等问题。在今后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模式,逐步建立健全国家级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监测信息体系,切实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水平,健全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另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加强质量监督、质量监督的学习,提高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

(二)严格检验进场建筑材料质量

在国内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制中,对于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始终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而且是造成重大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往往不是由施工操作等人为因素引起的,而多数是缘于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在建筑材料的质量把关中,应通过多家比较后选购,必须以质量为前提条件。特别是对部分关键材料的采购,一定要经过合理、合法的招投标来进行,并保证招投标流程的规范性与公平性。另外,建筑材料进场时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按规定对材料进行签证送样复试,确保所用材料质量合格。

(三)施工过程中实施动态质量监管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逐渐改变传统的过程监管,而是要将管理的范围扩展到建筑工程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程,进而实现动态质量监管体系。为了科学、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逐步推广和实施实施动态质量监管是十分必要的。建筑工程项目监管人员应常驻施现场,对照施工设计图纸强化对于具体施工要求和实际进展情况的了解。一旦发现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监管人员应立刻做出相关记录,并且及时与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取得连联系,尽快解决问题,将因施工质量引发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控制在最低点。另外,监管人员在记录中要明确标注已经处理的问题和有待协商的问题。

(四)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监督管理

科学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法是有效实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日趋完善,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加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确实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有力、有效,就必须充分体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法律法规国际化、监督行为法律化等特征,促进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四、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方法

(一)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人员素质

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属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因此,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当前,我国的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倒塌事故及工程问题时有发生。这些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与我们的质量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目前,由于设计市场、施工市场、建材市场的庞大且经营行为不规范,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因此,只求利润,缺乏质量意识的现象日趋明显。如果我们的监督体系不重视质量,没有一个强的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将成为一句空话。要振兴建筑业,必须提高监督队伍的质量意识。监督机构是工程质量认证的专门部门,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新的形势下,培养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建立监督机构的内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站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提高整个建筑业质量意识,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监督

项目法人是投资者的代表,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监督应注意:加强合同管理,避免项目法人在建筑设计、施工中签订各种虚假合同,逃避国家的监督。加强对工程招投标的监督,严格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依照法定程度和方式进行了公开招标;是否公正地择优选择了中标单位。严格施工许可证制度,建设单位必须按有关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批,领取了许可证方可开始施工。严格项目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准交付使用、不办理产权登记、不准进入市场交易。

(三)严格资质审查,把好建筑市场的关

篇2

2.1建筑工程的施工方在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机制不完善

整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能够为社会提供的社会效益以及项目的使用周期是由建筑工程施工方决定的。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选择管理模式和施工技术等层次严重影阻碍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发展,所以必须加以重视。就拿目前中国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现状来说,我国很多建筑施工部门缺乏比较完善的监督制度和工程质量监管体系,而且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环节存在着较大的缺陷,这就使得没有明确的原则和规定来监督指导现实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监管工作的质量。不仅如此,相关方面的监督管理人员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缺乏责任心,忽视了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

2.2工程监管人员对质量意识的缺乏

人们的主管质量管理态度和意识是建筑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施工人员的水平在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俗的来讲就是综合工程质量意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应始终把工程质量的安全性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在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时,还要兼顾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因为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石就是管理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质量意识,如果基石不够牢固,再结实的高楼大夏也会有倒塌的那一天。所以企业必须安排一些具有质量安全意识的领导负责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如果没有管理层做榜样,没有好的领导带头的话,下一层的工程技术监管人员往往是看到了问题所在,但是因为其权利有限而无法提出和解决,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只要提高领导的施工质量监管意识,公司就能上下同心,严格落实这一原则,稳扎稳打,这样完成的建筑项目的安全性才会有保障。如果公司上下,包括企业基层职员和管理层都不重视工程质量安全,或者说质量安全意识比较差,就会对整个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产生影响,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更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

2.3责任划分不清,任务落实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责任划分不清、具体任务难以落实的现实十分普遍,以至于监管部门难以在建筑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例如,在质量监管部门里,设置了很多小部门以及小机构, 其数量远远超过监管任务的需求,并且责任划分混乱,下设部门责任等级划分繁琐,没有统一的领导,导致工作责任难以合理地落实,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也随之乏力。

3、解决工程质量监督问题的相关措施

3.1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的管控体系

要在企业的管理方面做到有据可依。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中,企业首先要为自身建立一套智联监管体系,然后逐步地完善这个体系,最好让其达到能够完全配合企业发展规划和监督管理的程度。只有具备合理的质量监管体系,才能再往下执行一系列的管理措施。首先要结合实际,联系我们负责的项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都有哪些方面的要求,然后就是根据国家相应的质量法律的规定,最后要考虑到自身目前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要完成的要求或者是企业的自身实际,举行会议,开展讨论,结合各方面反馈的意见,综合建议,最后在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

3.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管理法律法规,为建筑企业规划工程监管环节提供理论依据。这样做不仅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水平,还能有效地控制施工行为,完善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进而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建筑工程的使用周期和安全性符合标准。只有这样施工单位的建筑工程监管工作才能科学合理的进行。

3.3提高技术工作质量

工程检测报告和工程质量验收资料的任务是可以明确建筑施工过程中各方的责任,记录和反映工程质量控制的具体情况,这是评价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要提高对检测工作的监督力度,及时采取科学的方法来监督检测部门的工作,对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自动采集重要的数据,并自动输入数据收集系统,以防止人为因素对其破坏,确保工程质量检测报告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

3.4加强对工程施工建材的质量管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安全的因素不仅是工艺环节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建筑项目中使用的建材质量。即便施工人员有着超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但如果建材中存在着瑕疵或者质量问题,施工质量也就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所以,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建材质量的监管力度。采购人员要严格把关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选购。另一方面施工建材应教育专业知识丰富、职业素质高的工作人员来负责,不允许一切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同时也应要个地选择建材供应商加,在深入了解了商家资质和信誉以后,在决定是否购买该商家的材料,例如,严格的核查商家的营业执照和产品合格证等。

3.4.1采用技术手段进行监控

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当中,测量水准线和图纸轴线等,都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为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不小心被移动而对后期的施工造成影响,施工单位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的管控和保护。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轴线和标高等关键点应该交于专业的测量人员进行反复检查,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3.4.2对施工材料进行抽检和实验

篇3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对建筑市场的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初,结合我国国情,参照国际惯例,政府对工程质量实行监督。

目前,由于设计市场、施工市场、建材市场的庞大且经营行为不规范,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因此,只求利润,缺乏质量意识的现象日趋明显。如果我们的监督体系不重视质量,没有一个强的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将成为一句空话。

2、开发商形成与质量监督的关系

开发商与承建商的形成与市场管理开发商是把资金投向工程建设市场的人,是工程建设市场的原动力,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他们也是最根本的动力。工程建设市场其实是一个简单建设市场,只存在开发商和承包商,即市场上的买方和卖方,建设市场是卖方市场,开放商占主导地位,而现实的情况则是,承包商所掌握的质量信息要远远多于开发商,开发商出于一个不理选择的市场,这种状况很不利于开发商提高水平的承包商,不利于承包商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

3.工程质量滑坡的原因

(1)、随着建设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但是从总体方面来看,我国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的水平并不乐观。这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表现:

1)、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合格,严重影响其使用功能; 2)、许多工程结构隐患严重,甚至导致建筑倒塌; 3)、装饰工程质量低劣,给排水、电气、燃气、消防等设施不能满足安全防护要求; 4)、尚未建立相应的机构与可行的运行程序。(2)、造成建筑工程质量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 质量法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2)、 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监督查处不严。有的建设单位将工程肢解多头分包,有的过分压低造价,有的购买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设备并执意让施工单位使用,有的施工单位层层转包工程;3)、 企业经营思想不端正,放松管理,甚至偷工减料;4)、 不少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进入工地

5)、 质量监督检查不严,有的监督站或监理公司人员素质不高;6)、 一些供电、供水、消防单位搞“行业垄断”,名工种之间配合不协调。此外,还有规划设汁配套设备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几乎每一宗质量事故均可找到技术、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的具体原因,然而引起建筑工程质量滑坡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质量监督体制的不完善。我国曾有一整套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但主要集中在政府监督和企业自我监督方面,缺乏的是用户监督。

4、工程质量监督程序

(1)、办理施工许可申请前,建设单位应到建设(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称监督站)申请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提交全套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及其他有关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告》,施工总承包、承包及分包合同副本,工程监理合同副本、资质证书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复印件等有关资料,(必要时应提供有关证书原件)并填报《建设(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申请表》。

对提供各类证书原件的,监督站应及时安排有关质量监督工程师或监督员(简称监督人员),将原件与相应的复印件核对、验证并退回报送单位,不得留置。

1)、监督站按《建设(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申请核查表》规定的内容,对收到的资料进行核查,并自收到申请表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通知建设单位办理结果。

①全部符合要求时,监督站通知建设单位按规定交纳质量监督费。同时办理质量监督手续,确定工程的监督注册号(共十位数),由地市(质监站所在地)按行政区域号(四位数)、年号(二位数)加流水号(四位数)原则编。

②不符合要求时,监督站应按说明不符合项及原因,将资料退回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按程序1要求重新申请。再次申请时,监督站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

2)、监督站自办理质量监督手续3日内,按《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检查纪录》要求的内容,安排监督人员对受监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参建各方主体的实际资质条件及的关质量文件进行审查。经审查,凡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准开工,并签发《监督整改通知书》。

3)、监督站自办理质量监督手续7日内,向建设(监理)、施工单位提交《建设(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计划》(以下称《监督计划》),明确监督人员及其证书号、联系方法、监督重点、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程序和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等。

(2)、工程施工中,各责任单位根据合同的要求,分阶段及时对工程实物组织验收,填写相应的《工程验收记录》存档并报监督站备查。

1)、工程施工中,由监督人员按《监督计划》的要求,抽查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情况。并填写《质量管理体系检(抽)查纪录》。抽查中,对监督单位要按《安徽省建设工程监理规程》的要求,检查其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中有关质量责任定位的内容,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实际执行情况。对不按《监理规程》的要求编制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或不按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实施监理的,监督人员应签发《监督整改通知书》责其整改。

2)、监督人员必须按照《监督计划》的要求,对涉及到地基和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进行重点抽查,并会同相关责任单位填写《建设(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抽查纪录》。房屋建筑工程的关键部位主要是桩基、地基、地槽(坑)、基础、主体结构等,其它特殊工程的关键部位,应根据工程的具体类型、特点在《监督计划》中明确规定。

3)、除按《监督计划》的要求进行重点抽查外,监督工程师和监督员还应随机对受监的工程实施机动巡查,巡查的重点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执行国家建设工程标准强制性条文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

4)、在重点抽查和机动巡查时,监督站应根据需要,对地基和结构等关键部位进行必要的检测。

5)、在监督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时,由监督人员现场签发《监督整改通知书》,并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量部位签认后,按《监督整改通知书》要求,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对整改的情况进行验收,并填写《建设(建筑)工程监督整改验收记录》该表和相关的验收资料存档并报监督站备查。

①监督站如需要对整改后的工程实物再次检查,并对整收后的验收活动实施监督的,应在《监督整改通知书》中注明,在收到施工单位完成整改和约请监督验收的通知后48小时内,到场监督有关单位验收。

②整收后,经检查合格时,由建设或监督单位对整改后的部位验收,同时填写《建设(建筑)工程监督整改验收记录》。监督人员对验收活动实施监督,但对工程实物不予签署肯定性验收结论。《建设(建筑)工程监督整收验收记录》经各验收方签字后存工程档案,并交一份由监督人员带回监督站存档备查。

③如整改后不符合要求的,监督人员可再次签发《监督整改通知书》,重复执行程序。

6)、发现影响结构安全和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的质量问题,要由监督人员报告站长,并由站长签发《监督整改通知书》,责令停止施工或其相应部位停止施工,并限期整改。

①施工单位在接到该《监督整改通知书》后,应停止施工或停止相应部位的施工活动,并立即会同监理、设计单位提出调查报告及处理方案,报经建设单位同意后进行处理。处理结束后,符合要求的,按程序2.5.2办理验收签证手续,报经站长批准后恢复正常施工。

②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同监督人员再次签发《监督整改通知书》,注明继续整改,重复执行程序2.6.1—2.6.2.

7)、桩基础、基槽(坑)、基础、主体结构等关键部位,由建设(监理)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单位共同验收,监督人员对验收活动实施监督,但对工程实物不予签署肯定性验收结论。《验收记录》除存工程档案外,交一份由监督人员带回监督站存档。

8)、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大质量问题,以及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建设(监理)或施工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通知监督站,并按规定的处理程序处理。

9)、监督人员在监督活动中,应按工程记录监督日志。

(3)、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将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及质量保证资料提交监理(建设)单位审查,由监理(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单位,按照企业自评、设计认可、监理评定的程序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在评定前或评定过程中进行的有关主要功能性指标的测试或试验应通知监督站参加。

(4)、经评定达到合格的工程,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及有关单位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并共同签署《建设(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记录》。

(5)、监督人员对竣工验收活动实施监督,监督的重点是:验收程序是否合法,应参加的人员是否全部到场、是否具有相应的资格,主要的资料、文档是否齐备,是否有可见的工程质量异常、主要使用功能是否存在质量缺陷等。

(6)、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5日内,监督站应出具《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1)、监督站出具工程质量监督报告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工程已按国家标准、设计文件、工程承包合同的内容施工完毕,有完整、真实、准确的工程交工技术资料(其中包括监理单位监理活动中产生的与工程质量有关的监理档案资料);

②分阶段经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署的各类质量验收记录;由各验收单位加盖公章的《建设(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记录》;

③附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人防、电梯、幕墙及其它有专项审查或检测要求的工程,已经有关单位审查和检测,并有相应的证明文件的检测报告;

④《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文件均已齐备;

⑤监督档案资料齐全,并按规定整理成册。

2)、监督站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之后5日内,对6、1所列的资料进行审查;

①全部符合要求的,编制《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同时,通知建设单位到备案机关(委托监督站代为办理的,即到监督站)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②经审查,不符合要求的,监督站应在三日内将有关资料退回建设单位,并签发《竣工验收整改通知书》。建设单位整改后,重复执行程序6—6、4,时间相应顺延。

③《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由质量监督工程师签署,经站长批准并加盖监督站公章后生效。监督报告的编制原则是:依据国家及省、市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规章、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督人员实施监督所产生各类监督活动记录、整改通知、检测或测试报告等监督资料、工程的交工资料、各方主体参与建设活动时所应具备的资格证明文件、施工或监督单位提供的质量体系文件等进行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根据其结果,对所监督的工程质量状况,予以客观地描述。但对工程质量状况不作肯定性判断或推断。监督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一)工程名称、地点、规模、类别、结构类型、开工及竣工验收时间、参建单位及负责人等;

(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号、施工许可证号、监督注册编号;

(三)监督情况说明(如:监督部门、监督人员、监督起止时间);

(四)建设工程质量的法规、规章、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

(五)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的抽样测试和检测情况;

(六)主要功能性测试或试验的监督情况;

(七)工程交工技术资料的核查意见;

(八)有关工程分阶段验收及竣工验收的监督情况;

(九)有关单位对工程质量状况过高评价时,监督站提出的否定性意见;

(十)有关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处理的监督情况及处理结果;工程质量(非地基和结构安全性)遗留缺陷的监督意见;

(十一)工程验收时,是否发现地基和结构有可见性工程质量异常、是否发现主要使用功能存在严重质量缺陷等结论性描述;

(十二)监督报告编制人、审核人、签发人、签发时间等。

④监督报告内容不应包括:

(一)对工程实物内在质量的肯定性结论意见;

(二)对有关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处理结果,具有肯定或鉴定性质结论;

(三)对施工或监理评定的工程质量等级(除否定性意见外)予以确认或提高的结论性意见;

(四)有关各方对工程质量评价出现争议时,作出仲裁性结论;

(五)对工程实物质量评定有导向或暗示作用的意见或描述;

(六)依据有关检测或测试数据,对工程的总体、有关部位或构件进行肯定性的判断或推断。

7)竣工验收备案工作暂按《房屋建筑工程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备案办法》执行。

5、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对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对建筑市场的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初,结合我国国情,参照国际惯例,政府对工程质量实行监督。相继建立健全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全国形成了质量监督体系,有效地把工程质量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加强了企业质量管理,促进了工程质量的稳定提高。

(1)、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人员素质

当前,我国的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倒塌事故及工程问题时有发生。这些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与我们的质量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要振兴建筑业,必须提高监督队伍的质量意识。。

(2)、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监督

项目法人是投资者的代表,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监督应注意:加强合同管理,加强对工程招投标的监督。

(3)、严格质量审查,把好建设市场准入关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参与基本建设全过程的各责气单位的资质审查,严格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4)、规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为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监督国家管理基本建设的各项制度执行的部门。如果这些部门不从严把关,违法办事,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强制性监督作用根本无法发挥。为加强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应指定严格的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建立建筑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机构分管领导的质量责任。

(5)、用户监督

用户是建筑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建筑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人身财产安全,用户出于自身利益,决不会听任行贿、受贿、偷工减料等行为发生,吸收用户参与基本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6、结束语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整体水平。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下,依法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加强对建设工程责任主体和工程实体的质量监督,同时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培养和监理的作用,各方共同配合,共同协调,相互监督,将会使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柴改珍. 浅谈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查[J]山西建筑, 2007,(14) .

[2] 王菁.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初探[J]山西建筑, 2007,(14) .

[3] 孙敬东.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 2007,(22) .

[4] 车永红. 浅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全过程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2) .

[5] 朱美云. 工程质量问题的概览与思索[J]工程质量, 1999,(05) .

[6] 朱宏亮,曹新宇. 建设工程质量责任的公平原则[J]建筑, 2001,(03) .

[7] 周盛世. 工程质量的各方问题与对策[J]建筑管理现代化, 1999,(04) .

篇4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回访制度的含义

建筑工程的回访、保修制度是建筑工程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在一定的期限内(例如一年左右的时间)由施工单位主动到建设单位或用户进行回访,对工程发生的确实是由于施工单位施工责任造成的建筑物使用功能不良或无法使用的问题,由施工单位负责修理,直至达到正常使用的标准。回访保修制度属于建筑工程竣工后管理范畴,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体现了工程项目承包者对工程项目负责到底的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施工企业“为人民服务,对用户负责”的宗旨。工程项目经理必须贯彻这一精神,并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以后,认真进行回访和保修。

按照回访保修制度的要求,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以及建筑工程的各个部位,都应该实行保修,主要是指那些由于施工单位的责任,或者特别是由于施工质量不良而造成的问题。就过去已发生的情况分析,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屋面、地下室、外墙、阳台、厕所、浴室以及厨房、厕浴间等处渗水、漏水。2.各种通水管道(包括自来水、热水、污水、雨水等)漏水,各种气体管道漏气以及通气孔和烟道不通。3.水泥地面有较大面积的空鼓、裂缝或起砂。4.内墙抹灰有较大面积起泡,乃至空鼓脱落或墙面浆活起碱脱皮,外墙粉刷自动脱落。5.暖气管线安装不良,局部不热,管线接口处卫生磁活接口处不严而造成漏水。其他由于施工不良而造成的无法使用或使用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的工程部位。凡是由于用户使用不当而造成建筑功能不良或损坏,不属于保修范围。保修时间、自竣工验收完毕之日的第二天计算,基础、主体结构是终身保修(设计文件规定的合理使用年限),防水和防渗漏是5年,供热和供冷是2个采暖期、供冷期,电气、给排水、设备安装、装修是2年。其它的由双方约定。

二、房屋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表现。

1、楼体不稳定。

表现为过了沉降期依然下沉不止;不均匀沉降导致楼体倾斜:整体强度不够,楼体受震动后或在大风中摆;因结构不完善,部分或全部承重体系载力不够,导致楼体有局部或全部坍塌隐患。

2、裂缝 包括墙体裂缝及楼板裂缝。

裂缝分为强度裂缝、沉降裂缝、温度裂缝、变形裂缝,产生的原因有材料强度不够,结构、墙体受力不均,抗拉、抗挤压强度不足,楼体不均匀沉降,建筑材料质次,砌筑后干燥不充分等。

3、渗漏 由于防水工艺不完善、防水材料质量不过关等原因导致屋面渗漏,厨房、卫生间向外的水平渗漏,以及向楼下的垂直渗漏,垂直渗漏多见于各种管线与楼板接合处。在雨季及厨房、卫生间用水量大时,渗漏严重会影响使用人的正常生活,破坏地面装修,影响楼上楼下邻里关系。

4、墙体空,墙皮脱落 墙体内部各砌块、层面之间连接不好,在压力、温差等作用下形成中空,致使墙体整体抗压能力降低,表面粉刷层易于脱落。有时在没有形成空鼓的情况下,由于墙表面粉刷材料质次,粉刷工艺不合要求,也会造成墙皮大面积脱落。

5、隔音、隔热效果差 住宅楼内户与户之间、户内各厅室之间隔断墙及楼板隔音、减震效果不好,达不到私秘性的要求;屋面、外墙冬天降温快,夏天升温快,达不到保温、隔热的要求。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墙体、屋面隔音、隔热材料厚度不够,材料质次,或者施工工艺不合要求。

6、门、窗密闭性差、变形 有的门窗自安装上开始,有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即出现密闭不好、部分材质或整体变形的问题,严重者起不到隔断视线、挡风遮雨的效果,有的无法关闭、开启。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选用材料质量不好,木材干燥程度不够,或在安装后受到潮湿侵袭,做工粗糙。门窗质量问题一般危害性不大,只需局部修整或替换即可。

7、上下水跑冒滴漏 跑冒滴漏现象浪费资源,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形成的原因在于上下水管线水平、垂直设计不够合理,水龙头、抽水马桶等质量不过关。

8、水、电、暖、气的设计位置不合理 包括水池、浴盆、蹲(坐)便器、水表、地漏、电源开关、电源插座、电表、暖气片、煤气灶、煤气表等设计种类不完善,设计位置与日常生活要求不符,影响家具布置。有的用电设备甚至存在漏电、火灾隐患。

9、公用设施设计不合理,质量不过关 如楼梯间位置不方便,楼梯宽度过小,电梯运行质量不稳定,公用照明设施不完善,消防安全设施缺乏等等。

三、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举措。

1、建立健全建筑施工项目质量体系。

在多数项目上未能得到真正有效运行,程序文件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在这些工程项目上,具体有如下表现: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欠针对性,施工作业指导书不能紧贴作业面。每个工程都有各自的弱点,但有些项目部却照搬方案;材料进场检验及试验不到位,致使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被使用;工程技术交底笼统、形式化;过程检验不规范,作业人员以完工为目的,质量好坏不管,而项目质检员又未能尽责;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不合理、不规范,关键、重点部位有失控现象;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不客观、不及时。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操作,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2、提高人员素质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

通过认真管理,可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基本的保证。但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归根结底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科学技术是由人来创新的,制度也是通过人去制定和执行的,只有提高人员的素质,才能使新技术、新方法和政策法规得以应用和贯彻实施,才能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为此,必须更加注重加强对人员素质的培养,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政策观念强,行业道德高尚,能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坚持原则,公正廉洁;其次,还必须加强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使其不断在建筑工程建设实践中得到锻炼,以提高人员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

3、加强技术管理。

(1)坚持以预防控制为主、技术措施先行的质量控制方法。 对工程难点组织技术攻关,针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拿出预防方案。例如,对在小区建设初期,框架结构易出现梁柱部位与砌体之间的抹灰开裂问题,采用砌体二次砌筑并加钢丝网的技术措施。对外墙易出现的渗漏问题除在外墙抹灰时掺加防水剂外,在外墙涂料的选择上还特别注重选用具有防水性能的涂料。根据工程特点,经有关专家研究,统一制订并编制小区住宅工程统一做法。

(2)坚持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对施工组织设计应进行2个方面的管理和控制:①在选定施工方案后,制定进度计划时认真考虑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不能让施工单位报一套计划,实际施工时又是一套计划,计划不如变化快。②既要考虑单项施工,又要结合分部、单体、甚至室外工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真正让流水作业达到流水的目的。实际上,施工组织设计从根本上反映了一个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的高低,控制住施工方案也就控制了施工单位的管理班子。

(3)支持加强技术攻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根据住宅楼的特点,对疑难、易出现的问题多次组织专题进行研究,例如外墙面开裂、柱钢筋偏移、负钢筋保护层过大、墙地面空鼓等质量通病,经过研讨和实践,找出了影响质量的主、次原因,总结出一整套办法,有效地防止了问题再一次出现.

4、加强工序质量控制。上述所讲是宏观上的管理和控制,而加强工序质量控制就是微观上的保证措施。在每道工序的验收上,除了必要的验槽、基础验收、主体结构及竣工验收外,首层顶板、顶层顶板及屋面的验收,我们到现场检查,就细部处理、线条施工、管根处理的做法上给予指导,提高建设者的标准意识和质量要求。

篇5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为保证建筑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维护公众利益的行政执法行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总称。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而不断健全和发展。

一、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发展现状

建筑工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的高低,国家策、技术标准、工艺水平、管理水平等因素都影响到工程质量。作为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建筑工程监督工作,其对质量监督的成果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质量的等级、建筑安全和完工后的功能使用等。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建筑工程质量的水平并不理想,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还只是停留在人为控制的阶段,人们并没有树立起相应的法制观念。有很大一部分工程质量都不符合标准,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政府监管存在越权、缺位、监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有些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更有甚者,一些工程的设计方案在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就开工,边施工边设计,为了就是追求施工进度和节约建设成本;有些建筑工程不能严格履行法定的建设程序,在没有办理好合法手续的前提下就开始施工;这些情况都会给建筑工程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

2.施工单位内部管理薄弱有些施工单位没有设立,专业的质量管理与监督部门,使得从事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的人员十分缺乏,完全不重视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施工单位内部的质量监督体系、各类规章制度都形同虚设,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较强的责任心,另外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性质使得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责任制无法较好的落实,这些因素都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部分施工单位为了争取自身更多的利益,大包大揽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程项目,但是由于其施工专业技术不高,缺乏相应的施工经验,最后只能盲目的层层装包,这样工程质量的管理与监

督工作就难以开展。

3.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监督方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建筑质量一方面需要施工方在实施切实保障质量,另一方面需要监督方充分发挥自身监督职能,确保建筑的质量。作为质量监督管理的监督方,应从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入手,做好监督人员培训,切实提高自身在监督管理方面的业务水平。在监督过程中杜绝出现监督行为不规范、监督工作不落实、监督不严格等现象。只有这样在综合提升监督方素质的基础上,才能做好很对建筑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二、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策略

在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建筑工程量逐渐加大,随着新技术、新工艺在建筑施工中的使用,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也应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完善监督管理的机制、提高监督的水平,才能真正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才能使建筑真正造福于民。具体来说对建筑质量管理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监督管理的告知制度,建筑工程监督执法工作要做到高度透明,把社会大众对于建筑工程的监督也纳入到建筑工程监督体系中去,使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能够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工程项目施工一开始,建筑各方就应该享有相应的知情权,应该了解建筑工程监督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以及监督的内容,以便充分调动受监督单位的自觉性,让他们能够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并严格履行相应的法规和贵发,减少和尽量避免一些由于工程质量等原因而造成的损失。

2.加强施工设备与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建筑工程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都必须对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施工单位在施工材料的采购上,一定要选择信誉高、评价好以及材料具备相应质量保证书或者合格证等质量过关的供应商,其建筑材料必须满足国家以及建筑工程实际的标准与需求。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与设备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待其符合相关标准后方可进场。如果使用井口的施工材料必须严格的检测,符合我国相应的质量标准,且持有商检部门签发的商检合格证书才能进场使用。同时应该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合理的使用,有针对性的采购施工材料,提高施工材料的利用率,最大程度减少施工材料的浪费,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压力。

3.施工过程中实施动态质量监督,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逐渐改变传统的过程监管,而是要将管理的范围扩展到建筑工程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程,进而实现动态质量监管体系。为了科学、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逐步推广和实施实施动态质量监管是十分必要的。建筑工程项目监管人员应常驻施现场,对照施工设计图纸强化对于具体施工要求和实际进展情况的了解。一旦发现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监管人员应立刻做出相关记录,并且及时与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取得连联系,尽快解决问题,将因施工质量引发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控制在最

低点。另外监管人员在记录中明确标注已经处理的问题和有待协商的问题。

4.深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为保证建设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的工作力度。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制有了较大变革,政府监督的职能发生改变,全国统一实行建筑工程验收备案工作。但我们应该能看到,新型的质量监督体制目前仍处在转型和完善阶段,内部制约监督力度不够,工作方式不够科学,信息传递不畅、不准等问题。因此必须要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模式,进一步深化监督体制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国家级质量监督监测信息体系,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水平,有效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加强监督执法是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和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掌握事前、过程和事后控制这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的严肃查处的同时,要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并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和服务性。为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监督管理水平。因此,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要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学习,从而大大提高监督管理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水平。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模式,实现新形势下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管,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姜建玲.建设工程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1

(10).

[2]牛鹏志,刘伟强.浅议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发展方向[J].山西建筑,2011

(20)

[3]王桂珍,田强,于瑞峰.改进工程质量监督模式[J].建材发展导向,2010,8(01).

[5]胡树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现状分析及建议[J].建材发展导向,2010(07)

篇6

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方法

我国在建筑行业中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是对传统定额计价方式的创新,也间接的说明了我国的计量方式正在不断的规范化。平衡了工程发包、承包之间的关系,双方都能得到公平的利益分配。在正式实施的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变得更加快捷,为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实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是:政府制定规则,业主制定清单、企业进行报价,最后将各类定价综合形成价格。建筑工程有关的条例规定,工程量清单应该具有公开性,使投标人和供标人都能够拥有使用的权利。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量编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计算的错误,从而影响正常的项目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工程的质量,所以提出提高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的方法迫在眉睫。

1建筑工程量编制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1对招标文件及法律条例不熟悉

招标文件对于建筑项目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基础条件。招标文件中的内容丰富,涵盖了项目工程中的所有内容。其中明确规范了招标的范围、各项措施费或预备费、材料的基础设备和甲方规定的分包工程的具体资金数额。例如,如果需要将某项施工环节进行二次设计,而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的费用,都不会在图纸中明确标注出来,达不到招标文件的要求[1]。如果相关人员不能对招标文件及法律条例不熟悉,就不会发展招标文件中隐藏的不符合条件的内容,从而出现少计或者多记的计算错误。

1.2对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规范不熟悉

在建筑工程量清单编制过程中,需要完成多项定额内容或整体施工流程的步骤。而这个过程是需要专业的造价人员来进行编制,而造价人员的水平也直接决定了工程清单编制的质量[2]。但是由于部分的造价人员对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规范不够熟悉,就会在编制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细节上的错误。例如钢筋混凝土工程项目中遗漏了凿桩头的内容,就会使工程阶段出现很多麻烦,从而使工程的进度受到了影响。所以在编制建筑工程量清单时,一定要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因为在实际的施工中,如果出现一丝偏差,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建筑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问题不容忽视[3]。

1.3未能认真审核招标图纸

当工程到了施工招标阶段,发包方都会加快发放招标的速度,以此来使工程施工的时间提前[4]。所以在这时,留给工程量清单编制单位的时间非常短暂,而这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工作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复的检验,这就为工程量清单编制失误埋下了隐患,使一些图纸中的分项工程被遗漏。例如在对多间办公室进行安装吊灯的工程,如果少计算了办公室间数,导致施工中没有充足的材料,使整体完工时间被拖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即使在有限的时间内,工程量清单编制人员也要仔细的核对招标图纸,避免因为粗心造成的清单漏项。

我国在建筑工程方面已经提出了相关的指定条例,其中《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明确规定:工程量清单应该由专业的人才或者正规的机构进行编制。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中小型机构都不具备专业的人才和编制清单的能力,对于审核、校对及三级审核制度都趋于表面,没有真正的按规定执行。渐渐成为了影响工程清单编制质量的重要原因[5]。所以如果严格的按照要求执行校对复核制度,就能够显著的提高工程量清单编制的质量。

2提高建筑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的有效方法

2.1合理配置工程量清单编制项目组

想要提升建筑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首先就是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合理配置工程量清单编制项目组,明确各个组员应该负责的内容及责任,工程量清单编制完成之后必须经过自身的造价工程师审核通过之后才能正式的出具,这样能够保证工程清单的质量。其次在编制清单的过程中,要将其中的各项环节及所需的费用标注清楚,来减少日后的纠纷。最后在编制的过程中,组员之间要互相沟通,使工作更好的完成。同时也要和招标方进行沟通,在双方意见达到统一时,在制定最后的工程清单。

2.2组织人员对工程量清单进行检查

在发放招标文件之前,需要组织人员对工程量清单进行检查,首先检查内容是否全面,及各项内容中是否存在错误,在发展错误时及时的改正,如果在文件正式发放之后发现错误,就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工程量清单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6]。其次检查工程量清单中的施工图纸,例如这是一项按照窗户的工程,如果工程量清单对数量的记录不够准确,就会使报价出现错误,在施工中也会存在麻烦,这一系列的错误都是因为工程量清单出现偏差所造成的,所以要对工程量清单严格审核,以免发生错误。

2.3对材料的价格、质量及要求明确标注

在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中,要对一些主要设备及材料的规格、价格、质量及特殊要求详细说明。因为工程造价中的价格非常重要,而材料的质量及价格也影响了整个投标价格。所以工程造价部门提供正确的信息,为招标人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

2.4对措施项目清单的编制不宜过细

同一个工程项目由不同的投标人执行,就会有不同的方法,所以对措施项目清单的编制不宜过细。针对这种情况,业主也可以依据投标人的措施进行报价,这样能够为投标人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而业主又回避了清单不完整带来的风险,这种方式业主和投标人都乐于接受。这时如果投标人想要中标就要将价格适当的调低,与此同时,可以促使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此来提高中标率。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已经成为了常态。一项没有错误的工程量清单能够使施工企业更好的完成项目施工,也是企业提高投标能力的必要条件。所以研究提高建筑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的有效方法已经成为了各建筑企业的重要核心内容,提升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就能够提升施工企业的中标率,能使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的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刘建珍 单位:甘肃金润工程招标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丁井余.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招标与投标,2015,11(12):49-51.

[2]王靖元,杨连熙,刘克.PDCA循环在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提升中的应用[J].建设监理,2016,05(09):41-43,80.

[3]郭丽辉,杨叶秀.2013清单计价规范对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J].云南科技管理,2016,09(06):47-48.

篇7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也迎来了发展的难得机遇。在建设工程飞速发展的同时,建筑物的质量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既被质量管理部门所监督,也被人民群众所关心。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持久性是结构设计首要考虑的方面,而检测建筑性能的工作也是很有必要执行的。在质量评定的过程中,如果对建筑的某项性能或功能产生疑问,就应该对建筑整体或者其中受到质疑的部分进行相关检测。若确实存在问题,那就需要对其及时展开维修加固工作,直至再次检测合格为止;对问题较严重的建筑,要实施拆除处理。保证建筑结构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对建筑进行科学检测、及时加固。建筑质量的保障也对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突出贡献。

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监督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职能的交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制度的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在还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1、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不作为和滥作为,监督管理职能功效不高,并且各个环节进行分割监督,不按照法定程序执行,不根据科学规律及技术标准规范施工,从而就会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盲目、抢工期、赶进度,这就导致了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没有达到国家标准。还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各部门工作都是各自为政、封闭管理,并且管理不严格,造成了工程质量隐患。

2、轻视监督管理的纠错能力

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还有各种各样的诸多影响因素,就会导致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出现个别的质量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作为监督管理人员不应当只是对出现问题的地方负责人进行罚款,还应当注重已出现问题的纠正及解决办法,在工程技术上给予支持和帮助。甚至有些施工企业单位只报喜不报忧,隐瞒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实际情况,从而为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质量造成了隐患。

二、制定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方法

1、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内容主要是抽查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和钢筋的数量及位置,还有工程施工中的砼回弹、砌体、砂浆、钻芯、测砼强度等等。

2、质量检测的方法手段

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中,监督实体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工作具有随机性,是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样本空间的确定上应该处于相关规范的要求以内,同时应当具有实体的针对性。监督人员或委托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时,除了结构外观、尺寸检测以外,其他的实体检测均应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并告知施工、监督站;在采取可能会影响结构质量的局部破损检测时还应征询设计单位的意见。由监督机构进行的检测应由监督小组或监督机构相关部门制定方案;如已委托给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则应由专业检测单位提供检测方案,并经质量监督站认可。监督实体检测的检测目的不同于质量验收。监督实体检测是随机的抽查工作,所以一定要明确检测目的,运用操作简便、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检测。

3、抽样检测的主要原则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要求科学合理地对构件质量进行判断,其关键就在合理的选择抽样数量。抽样检测的基本原则是结构检测应选择同类构件中荷载效应相对较大和施工质量相对较差的构件,根据监测目的不同可以分类确定抽样空间。

3.1 根据结构形式和材料类型作出抽查规划,进行一般质量行为的抽查。不同的级别区分方式不同:第一级可按结构类型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第二级可按构件类型分为梁、柱、墙三类;第三级可按材料类型划分。通过检测方案确定检测方法,尽量让监督小组独立完成的检测方案,若是监督小组不能完成的方案,则应该由专业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3.2依据检测的类别和所选择的检测批的容量来确定样本容量,进行抽查有异议的构件。不但监督机构应该对构件进行抽查,而且现场的责任单位也应通过委托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来论证有疑义的构件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监督机构的抽检不应低于总抽检数的 10%,第三方委托抽检的检验方案必须交由监督机构审核,监督机构有权对方案进行修改。

三、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常用加固方法

当结构自身因施工质量影响其承载能力不足或因环境腐蚀、冲击、火灾等灾害造成其性能劣化时,则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确定其受损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施工加固方案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使用性。混凝土结构常用加固方法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粘钢板碳纤维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全焊接补筋法、套箍加固法、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法、植筋法、局部修补加固法等;砌体结构加固方法有扶壁柱加固法、加大截面加固法、钢筋水泥砂浆加固法、外包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等;钢结构加固方法有加大构件截面、改变结构计算简图、加强连接法等。具体结构加固中要根据实际工程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加固方法。但对于普遍混凝土结构,对结构加固时其相应的施工技术要求较为严格。一般常用施工技术有:

(1)托换技术

该技术是托梁拆柱、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托换技术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或古建筑迁移等。此做法与传统先拆后建技术相比,施工周期短、费用低、影响范围小。

(2)裂缝修补技术

混凝土结构裂缝源于荷载、地震、地基变形、温度收缩和钢筋碳化锈蚀等作用,其修补方法主要有表面处理法、灌浆法、填充法和填充密实法等。该技术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性状和大小,采用不同封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主要适用于既有建筑物中各类裂缝的处理,但对受力性裂缝,除修补外,还应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3)植筋技术

该技术是向混凝土中植入普通钢筋或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其施工简便并能有效地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连接或锚固。

(4)表面处理技术

该技术是指采用化学方法、机械方法、喷砂方法、真空吸尘方法、射水方法等清理混凝土表面污痕、油迹、残渣以及其它附着物以确保加固顺利进行。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人员应该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有责任心、使命感,树立强烈的监督管理意识,才能完成这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检测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人员要认真制定检测方法,强化监督职责,注意必要事项;还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一、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概述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作为监督建筑工程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所谓工程质量检测就是根据相关规定,采用试验、测试等技术手段确定建设工程的材料、工程实体质量特性的活动。

建筑工程结构根据检测类别不同可分为: 新建结构工程检测; 既有建筑( 已建成两年以上且投入使用的建筑) 工程检测; 抗震鉴定; 震后建筑的检测; 按专业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地基基础工程检测、钢筋混凝土工程检测、砌体结构工程检测、钢结构工程检测、建筑材料检测、建筑门窗质量检测等几项内容。建筑工程检测的最终目的就是控制工程质量,如果工程经检测质量不符合要求,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返工重做或返修加固; 检测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重新设计验算能够满足要求。

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内容及方法

2. 1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内容

新建结构工程检测主要内容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检验,如建筑材料的进场复验和见证取样送检( 试块、钢筋、水泥、砌块等) ; 质量验收检验,即分部工程的抽样检验( 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 ; 结构工程的实体检验和对结构工程质量怀疑或不符合要求的检测等几种类型。

既有建筑工程检测主要内容包括:

1) 常规检测(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 渗水部位、主要受力构件、露天构件、受腐蚀构件等);

2) 专项检测(建筑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裂缝、倾斜、火灾以及改变了原设计使用功能的情况);

3) 可靠性鉴定(对结构正常使用、安全性、耐久性的评价)。

抗震鉴定: 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现有建筑分为四类进行抗震措施核查和抗震验算; 首先根据建造年代,确定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然后再根据不同后续使用年限,选择不同鉴定方法,抗震鉴定一般分为两级,第一级鉴定是以宏观控制与构造鉴定为主; 第二级鉴定以抗震承载力复核为主,结合第一级鉴定中得到的构造影响系数,局部影响系数,进行综合评价。

对震后建筑的鉴定判断,建筑物安全鉴定,根据在地震应急期的使用性质,受震建筑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受震建筑安全鉴定的结果分为两种: 安全建筑和暂不使用建筑。不同种类的建筑有不同的技术指标。

2. 2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方法

建筑结构的检测方法一般根据相关规范、标准规定或建议的检测方法或由检测单位自行开发或引进的检测方法。地基基础工程检测主要包括地基工程检测和桩基础检测。

在以往的情况中,桩基检测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其结构和承载力的检验。一般而言就是采用的静载荷试验、低应变检测试验以及高应变动测法。静载荷试验是桩基检测方法中可信度最高的方法,可以作为工程桩的设计依据; 不足之处是检测工作量大,时间长,费用高,一般不适合大面积检测。而低应变检测是检测桩身完整性的主要手段,成本低,操作简单,工作周期短,其结果可用于确定静载荷试验、钻芯法、高应变动力试桩的桩位,可以作为静载试验的补充。钻孔取芯法用于检测桩身混凝土强度,桩长,桩身完整性,桩底沉渣厚度,判断持力层厚度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的有损检测方法,优点是方法直观,缺点是局部缺陷有时难以发现,施工难度大,对桩身有损伤,成本高,不宜大面积检测。通常适用于低应变检测或超声测法无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时或静载荷试验未达设计要求,需检测桩底沉渣厚度的情况。高应变动测法是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目前在水上、陆地软土地区超长沉桩施工中应用比较多,但其不宜单独用于工程桩验收,不能替代静载试验而作为单桩极限承载力设计依据。声波透射法适用于已埋设声测管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判断桩身缺陷程度并确定其位置的方法。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方法主要有回弹法、超声波法、超声波回弹综合法、钻芯法、拔出法等。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回弹法、拔出法、超声波法这三种。钢筋混凝土强度检测主要有: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钢筋定位和保护层厚度检测; 砌筑砂浆强度的检测; 砌筑砂浆强度的检测常用方法破损检测主要有筒压法、推出法、砂浆片剪法、点荷载法; 楼面板厚检测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取芯法和钻孔法,均为先对楼板钢筋及板内预埋管线进行定位,然后通过取的芯样或在钻孔内直接量测楼板厚度。

钢结构工程检测大体包括焊缝检测、螺栓连接检测、构件尺寸检测、构件缺陷和损伤检测、结构构件变形检测、构造检测、涂装检测、地基基础检测等几个部分。结构构件变形检测主要是利用激光测距仪、水准仪、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对钢结构的挠度、倾斜度进行检测。构造检测是指根据观察测量判断构件是否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规范要求。

三、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方法应用

钢筋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结构主要材料,其建筑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生产生活。其质量检测作为工程质量检测一个重要环节,可分为三类。一是外观检查。二是预留试块检测。三是在结构实体上进行检测。

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主要就是对结构实体的检验,包括:柱、墙、梁等结构构件的重要部位,主要是梁、柱及其节点、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等受力较大的关键部位。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时,应尽可能地避免各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实际工程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案。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表层质量不具有代表性时,或其龄期或抗压强度超过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或后装拔出法等相应技术规程限定的范围时,可采用钻芯法或钻芯修正法。在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或后装拔出法适用的条件下,宜进行钻芯修正或利用同条件养护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进行修正。

钻芯法最关键的首先是钻芯位置的选择,一般选在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且最能代表其强度质量的部位,条件许可时一般应先进行非破损测试,然后根据检测目的确定钻芯位置,同时还必须掌握结构设计的某些规律。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一般仅底部有单层钢筋,可在上部直接用取芯机钻取芯样; 片筏基础或箱形基础因上表面钢筋较密,故需从侧面选取钻芯位置。既要求利于钻芯安装与操作,还必须避开主筋、预埋件和管线的位置,取芯前应根据结构图纸,并借助磁感仪等查明钢筋、预埋件和管线的位置,以确定取芯位置,也尽量避开其他钢筋。用钻芯法和非破损法综合测定混凝土强度时,应与非破损法取同一测区。

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一般都使用现行有关规范提供的测强曲线,当无法单凭回弹法检测结果确定混凝土的强度时,就必须采用钻芯法加以修正。

超声回弹综合法在应用上也是较为多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对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都能够及时的反映出来,同时还能抵消部分影响强度与物理量相关关系的因素,提高了混凝土强度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采用后装拔出法时,要求测试面平整、清洁、干燥,对饰面层、浮浆等应予以清除。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检测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方法也各有优点,在实际施工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在现有建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及灾后继续使用的可靠性评价、建筑老化和耐久性诊断、检测建筑地基基础变形、建筑和构筑物施工质量评估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慧敏. 结构混凝土现场检测技术[M].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6.

篇9

建筑业是国家一项重要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建筑房屋的安全性和质量的好坏已经成为人们所讨论的重要的话题之一。但是在建筑工程中,一些普遍的通病还是时有发生的。例如:经常发生混凝土构件裂缝、屋面渗漏、卫生间、厨房地面渗漏等质量问题。这些都对建筑物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这里,我主要是想从建筑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通病进行剖析,提出防治措施。

一、常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剖析

(一)工程设计方面原因

工程设计方案的好坏是工程取得成功的根本。只有设计精良,才能建成优质的工程。但是在当前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有时存在着工程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是工程设计人员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等原因,这些都为工程质量留下安全隐患。同时还存在着有时由于设计构造的不合理,设计人员生搬硬套,没有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条件进行设计,这样也会造成工程质量产生问题。例如:在许多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没有针对建筑的特点进行专门的热工的极端,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措施,导致个别的墙体出现问题。这些设计上的隐患是建筑工程产生质量问题的根源,解决好工程设计的问题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

(二)工程质量管理方法的原因

虽然当前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完全应用到建筑行业中,在建筑行业中还是采取较为原始的工作方式。因此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的责任心以及专业程度、工程监督制度、施工的程序以及开发商对于工期的要求和经济效益这些因素都决定着工程的质量,这些因素的存在增大了产生质量通病的几率。例如在某些工程中,由于某些工作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导致使用错误的原材料,而施工方面有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这些就为工程质量不过关埋下伏笔。或者是由于施工操作人员不合乎施工规范,在施工的过程中让一些杂物进入了住宅的管道当中,这些就会造成建筑排气管道和排气孔出现堵塞的现象。所以要防范建筑工程通病的发生,应该加大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监督机制和办法,把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几率减小到最低。

(三)工程的施工和新材料的使用方面的原因

工程施工体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涉及面非常广泛,所以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也非常多,例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气象、操作办法等因素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

新的建筑材料的应用往往会给建筑工程带来技术创新,并使建筑工程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同时还能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有效的防范了建筑工程通病,例如:近年来,一些施工单位开始加大使用外墙的保温构造体系,成功的克服了墙体返潮的现象;在有现在PVC塑料水管的广泛应用,克服了下水管道接头处易跑水等缺陷,大量的减少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

当前新材料的使用减少一些建筑通病的发生,但是我们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使用新型的建筑材料,一些地区由于技术不成熟、缺乏经验,盲目的使用新材料,反而给建筑工程带来新的建筑工程通病。所有对于新材料的使用也要谨慎,应该利用科学的态度进行周密的考察然后在进行推广使用。

二、建筑工程通病的防范措施

(一)合理精确的设计是防治质量通病的根源

这就要求设计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审核设计方案,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同时要认真考虑所施工的实际情况,防止产生质量通病。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建筑工程的技术标准。施工图纸要严格把关,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把易发生、危害性和影响较大的通病进行有针对性的严格审查。我们认为对于设计单位和设计工作人员应该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 要利用专业的知识按照程序对设计图进行审查。主要是审查在设计方案中是否存在产生质量通病的隐患,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2 加强对设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设计人员责任心,防止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3 坚持达到设计的深度,把有可能出现质量通病的问题提前客服调,避免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难以应付的局面。

4 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施工,不要盲目的设计图纸。在建筑材料方面的使用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使用,不要总是认为新材料就是好材料。

5 坚决执行建筑施工的标准,对于建筑单位提出的违返施工标准的行为坚决不能执行。

6 要根据建筑工程的标准进行的验收工作,严格把关,看所建筑的工程是否完全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的。

(二)工程质量管理是防治建筑工程通病的根本保证

首先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在验收过程中,要按照标注验收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严格履行验收签字程序。对于验收不合格的的地方,坚决要求进行整改。加强对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和施工配件的验收。对于从业人员加强技术水平的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要想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必须要重点抓住管理这个方面,因此应注重以下几项措施:

1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通病的防范意识。首先要管理人员从思想认识到建筑工程通病的危害。并通过以前一些具体的事例,加深工作人员对于通病危害性的认识,把防治建筑工程通病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求所有从业人员对于建筑工程通病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对建筑工程通病产生一种厌恶的感觉。

2 加强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严格按照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真正做到统筹兼顾。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要能够提出有针对性、有效的措施。

3 建立健全建筑过程中各项施工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体系。以制度作为保障,过程中严格把关,做到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负责人,以便做到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找到负责人,具有可追溯性。

4 建筑施工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应该设置项目管理机构,并且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制定有关工程项目的管理制度。在工程开工前,向有关承建单位提出质量的要求和目标。

5 承建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施工。监理单位的项目监理机构应该针对工程的特点将容易发生建筑工程通病的环节进行严格监督,把握质量。

6 监理人员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做好巡视、旁站和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坚决要求整改,整改不合格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严禁工地上出现不合格的原材料。保证监理活动的公开公正,保证时效,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施工质量是防治质量通病的关键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遵守建筑工程技术操作的规定,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施工的材料要有质量保障。因此要提高施工的质量应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1 认真调查使用材料的特性,并时刻注意到材料特性的不足,以及周围环境是否对材料产生影响,这些都是安全施工的保证,是防治建筑工程通病的关键环节。

2 调查施工的过程中各个环节是否配合默契,是否完全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时刻进行检验,进行监督,防止出现质量通病

3 保证施工人员的专业性,选择一支技术过硬、合作能力强的专业化的施工队伍,是防止质量通病的有效办法,有些施工队伍是由零星的民工组成的,这些人员对于施工的质量是无法保证的。

结束语:

房屋建筑的质量关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在建筑工程中那些环节容易出现建筑工程通病,在这些环节当中做好防范工作,把发生建筑工程通病的几率降到最低。首先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做到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建筑工程行业的准则,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管理和监督,实行层层把关,及时有效的预防,建筑工程质量的通病一定会得到改善,而建筑工程的质量一定会取得新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海洋等.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J] . 甘肃科技,2008 ,24 (2)

[2] 董昌盛.房屋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几种质量病害分析[J].林业勘查设计,2007 , (3)

[3] 游逊,邱灿.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剖析及防治对策[J].江西化工,2009,(01).

[4] 丁西同,刘登峰.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讨论[J].科技信息,2010,(07).

篇1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控方法介绍如下

1、旁站监理

旁站监理是监理人员在施工阶段中,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的监督活动。事前需要制订旁站监理方案,旁站监理方案是根据工程特点及监控重点,确定必须加以重点控制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工作计划,并以此制订旁站监理作业指导方案。旁站监督是技术性要求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求旁站监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所监督的施工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有透彻的了解,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心中有数,现场发现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旁站监理人员在实施旁站时,要检查的内容如下:

(1)监督施工是否按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组织措施、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2)施工过程的所用材料(如砼等)、配件、设备是否存在不合格的情况;

(3)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人员质检员是否脱岗;

(4)施工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是否能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5)施工环境变化是否对工程质量有不利影响;

(6)施工过程是否存在质量、安全事故隐患,对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旁站人员可用拍照和现场记录留下证据;

(7)旁站监理人员在监督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督促施工单位立即整改,消除隐患,并记录整改情况及结果;

(8)当发现施工中已经或可能能严重危及工程质量或安全的,应及时向总监报告,由总监下达局部暂停施工指令或采取其他应急措施;

(9)旁站监理人员应在现场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并请施工单位现场质检员在旁站记录表上签字认可,否则监理工程师或总监不得在相应文件上签字,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10)作为原始资料的旁站记录,就必须如实、准确、详细,具有可追溯性。工程竣工后,作为监理依法行使有关签字权和重要依据存档备查。

2、现场巡视

现场巡视是对正在施工的部位或工序,现场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活动,是对施工现场的工作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观察,通过巡视,可以有效掌握影响质量的各因素的状态,巡视需要监理工程师经验丰富,在觉察缺陷与低劣操作工艺的警告信号方面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开始现场巡视前,要熟悉设计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标注图集及地方规定、公司要求等。熟悉施工现场情况,尤其是对施工阶段的施工部位、内容应予了解。对计划巡视检点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巡视检查工具的准备。如携带常用的测量工具、数码相机和必要的安保用品等。对于现场发现的质量、安全问题或隐患及时拍照保存原始记录。现场巡视检查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施工方人员状态:如承包商的管理人员是否到位,质检员、技术员是否能及时发现问题,现场管理是否有序等。

(2)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构配件的进场、制作、加工、使用等情况,以及进场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报验的动态控制。材料质量、有效、使用及供应状态,由于工程材料种类繁多,品种各异,外观较难看出质量的差异,容易放松对不同批次的质量检验,通过巡视可以随时发现不同批次的材料进场情况和掌握第一手资料与承包商进行核对,同时在巡视过程中还可以对承包商的材料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如材料的存放和使用情况是否合理,用量能否达到规定要求等。

(3)机械设备的完好程度和适应状态。如设备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和严格招待其性能

及数量是否满足施工需要,有无可能造成质量隐患和进度隐患等。

(4)正在施工的作业面操作情况。承包商必须严格按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如果随意更改或抄近道“走短路”,降低质量,监理通过巡视就可以发现问题,进行制止。

(5)已完成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

(6)施工现场各作业面安全操作文明施工情况。

(7)工程基准点、控制点及环境监测点等的保护使用情况。

3、平行检验

平行检验是项目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对某些工程部位、试验、材料等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进行质量判断。平行检验通常在技术复核及复验工作中采用,是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作出自己独立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监理人员对承包单位报验的隐蔽工程、检验批、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监理机构应针对某些工程部位、试验、材料等,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检测手段,进行检测验证。因此,工程质量的结论应该是监理机构在“平行检验”复核后,在验证数据正确的基础上作出的,因此监理机构的“平行检验”是施工阶段质量三控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4、交叉检验

交叉检验是工程建设监理独立性的重要技术基础,监理方法手段科学性的表现,通过针对性选择交叉检验,来实现监理工作结论的独立数据支撑,为公平合理、自身廉洁,完善监理工作的技术平台。在检查过程中推行运用交叉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查,应由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灵活运用交叉检验对其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的全面检查。

目前,规范只对平行检验作了规定,对见证、旁站,则是以专门的规定来进行强化,其他检验方式概括为巡视检查。被法规强化的见证和旁站点,由于原本是责任主体的施工方在未履行管理责任时无法规依据可追究,而监理却因没有其他检验手段而被强制承担这些不利创新发展的行政责任。这种做法在刚开始放松行政干预时,从建设行业整体利益出发尚可勉强以“社会责任”的名义转嫁到监理身上;从长远看,不利于各质量责任主体工作的定位,更不利于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旁站、巡视、平行检验是建筑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的三种主要方式,如辅助以交叉检验,可以达到质量控制的点面结合,使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这四种监理手段各有各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只有互相结合,合理采用,才能更好的做好项目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篇11

我国早在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就提出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工程建设方针,在房屋的建筑工程上投入了巨大的心力。通过提倡科学的管理、精心施工和精心设计,创造了许多不错的优质工程,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更是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工程项目。然而,随着新型经济发展时期的到来和建筑业迅猛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这种种现象不禁引发人们的思考,尤其是近几年以来,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项目质量事故频发,使其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只有严格管理,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程序办事,做到超前监督,才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必须应该认真严格地按照《建筑法》中规定的运作程序和行为规范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有关规定。只有好的工程质量才会树立良好的信誉,也才会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2.房屋建筑工程的项目特点

房屋建筑过程的项目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次性、固定性和生产流动性、单件性。

一次性,主要是指房屋建筑的工程项目不可逆性。一旦出现质量的问题或者项目不可运行的情况时,房屋建筑的工程项目就不能重新回复到原始的状态,只能导致工程的最终报废。通常来说,房屋的建筑工程项目都会有不少的资金投入,一旦有房屋质量问题发生,会造成巨大经济的损失。

固定性和生产流动性,主要是指房屋建筑的工程项目需要在特定的方位施工,只有当工程全部完成施工之后,才由施工单位就地将所有项目交给使用的单位。固定性的特点是,工程项目对于地基有其固有的特定要求,使用不同地基的处理方案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而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固有性,使其表现为流动性。生产流动性,主要是指生产要素在相同工程上流动及不同工程项目之间的流动性。

单件性,主要是指每个房屋建筑的工程项目都需与周围的环境互相结合。随着地基承载能力、环境的变化,只能将它们进行单独的生产设计,不能就同一类型、同一产品批量的生产。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即使使用标准的图纸进行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要求,也会随着建设的时间、地点、施工组织方法的变化而变化。

3.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发展现状

我国在近些年来房屋建筑工程的项目质量不断提升,但其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最终质量的问题也会演变为安全的问题,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不小威胁。

由此,自1996年以来,交通部、铁道部、建设部等部门组织了很多全国性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查。但综合几次检查,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还是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其中,房屋建筑工程的项目质量通病,如偷工减料、劣质工程、假冒伪劣等问题还是质量工程的通病,在工程竣工评定等级、验收时应着重于装修的结构,使工程的质量问题能不同程度隐蔽;房屋建筑工程的监理队伍素质也有点良莠不齐,缺少相关的权威管理机构;主要施工力量的文化基础比较差,一线的操作质量没有保证;房屋建筑的工程施工材料也良莠不齐等。

4.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4.1施工前质量的控制

房屋的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前质量控制时,我们可先建立一个质量管理的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员工质量意识的增强,是质量控制中较基础的工作,牢牢掌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及质量情况;很好贯彻ISO 9000体系各标准,并通过其认证;建立项目的经理部质量管理的体系。

4.2现场施工质量的控制

房屋建筑工程中,现场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工程的定位和标高基准的控制,其主要包含了施工的承包方对建设单位所给定原始的基准点及标高等测量控制的复核和施工测量的控制网的复测;施工的平面布置控制;材料、配件等采购订货控制,由承包方所负责采购的物品,在采购订货之前,应向监理工程师进行申报,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及数量等,需有足够的准备;分包的单位资质确认;施工图纸和设计交底现场的核对。

4.3施工过程质量的控制

房屋建筑工程中,施工的过程体现于一系列作业的活动之中,作业的活动效果会对施工过程中施工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由此,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工作应该体现于作业的活动控制上。

在房屋建筑的工程中,对于施工过程质量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作业技术的准备状态控制上,主要指所有施工的准备工作在开展正式的作业技术活动之前,需做好各项作业的技术准备状况检查,其中,主要包含有质量控制点设置、关于质量控制点选择的一半原则等;作业的技术在活动运行中的控制,主要指承包单位自检的系统、技术复核的工作等。

4.4施工产品形成中质量的控制

房屋建筑工程中,施工中的产品主要是指作业工序产出品和分项分部的工程中已经完成施工或者已经准备交验的单位。其中作业的技术活动,其结果控制主要是指施工的过程中和最终产品质量的控制方式。只有在确保作业活动中产品的质量都符合要求,单位工程产品质量才能有所保障,主要内容有:基槽的验收、隐蔽工程的验收、工序交接的验收、分部工程分批分项验收、单位工程或者整个工程项目竣工的验收、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成品的保护等。

5.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要抓工作的质量,除了做好相关协调的工作之外,还应有相关循环工作的程序和方法,需要分步骤、分阶段做到层次的分明以及有条不紊科学的管理,才能使工作更加的切合实际,避免盲目性地跟风,对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能得以提升。这时,就需要用到“PDCA”的循环,此循环又被称为“戴明环”,遵循“PDCA”的循环原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步骤有序展开质量的控制。质量控制的过程就是重复参照PDCA循环进行周而复始运转,而每进行一次运转,工程的质量就会有所提升。“PDCA”的循环具有互相促进、互相衔接的特点,螺旋式的上升。

全面的质量管理,即TQM,也就是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简写,此方案是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及提高工程的质量所运用的完整质量管理的活动方法、手段和体系。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对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充分发动全体的员工,合理运用现代的科学及管理技术成果。将对组织管理改善、革新技术的研究及数理统计的应用等科学的方法进行结合,实现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控制。

篇12

前言: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能否达到国家规范和业主的要求,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和成本控制,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工作。因而把施工质量控制放在头等地位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研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控制内容及方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施工质量下滑的原因

在实际工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从设计上来说,现在设计院的许多设计人员都是离开学校就直接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大多没有施工经验,设计出的图纸往往存在诸多不合理性,修改图纸是常有的事情,而修改过程容易造成施工环节前后施工衔接不良,影响施工质量。其次,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决定着施工质量的好坏。但是现阶段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还是施工企业的管理。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对安全的认识不够,材料手法方面常常达不到指定安全等级的要求,而且容易出现责任不明确、不落实,对没有专业技能的工人不能有效沟通等问题,这些都是施工中容易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因此,加强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加强施工企业的管理。

2、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

2.1影响因素繁多

在实际中,施工质量往往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比如雨季的气候导致的地质变化,往往会给施工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进而造成质量的下降。除此之外,设计、施工人员的技术素养,以及管理上的一些变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繁杂的影响因素对质量控制的提高提出严峻考验。

2.2受意外和偶然因素造成质量突变

由于施工周期往往较长,因此整个过程中常常会有材料品牌的更换和施工机械的更换等做法,而材料之间性能的不同,以及机械效率和磨损程度的不同,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引发质量的突变。其中一部分质量问题往往是隐性的,平日里并不容易发觉,但在特定的条件或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往往会突然发生质量问题,对施工的前后工作造成严重阻碍。同时,对工人缺乏安全教育,导致人身伤害,往往会形成管理上的漏洞以及质量问题的并发,从而给工程带来意外的负担。

2.3质量检查存在难度

不同于其他工业经济产品一样是由零件简单的拼接而成,建筑产品在检查过程中无法直接观测其内部质量,不能通盘反映问题。而且每个工人的具体手法也不易发觉,比如绑负弯矩钢筋的过程中,有些工人没能将铁丝绑入弯钩内侧,这样浇筑经过一段时间,钢筋容易发生结构变形,造成后续质量隐患,而这些都是在质量检查时难以意识到的。

2.4施工过程制约因素较多

由于房屋建筑事关民生和生产,往往都有严格的工期要求,但施工中的各种意外情况都会使施工时间大大延长,如施工企业的资金链衔接不良、突然发生的质量突变引起的返工、设计图纸的变更等。有些企业为了保证收益,往往压缩工期,加快进度。而超出原计划的进度不仅会带来技术上的马虎,还会给管理造成漏洞。由于抢进度而造成的质量问题数不胜数,因此时间是质量的一个制约因素。此外,资金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程质量。施工单位是整个建筑行业利润较薄的环节,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节省成本,这就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工程质量,造成质量上无法弥补的损失。

3、质量控制的主要依照标准(1)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联合签署的有关合同及后续附件。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指标都应满足工程合同的要求,本着用户为主的理念进行施工,履行施工方应尽的义务和责任。(2)国家规范和施工图纸。施工单位进行工作的最低标准是国家的相关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满足施工图纸的要求,其中充分领会设计方的意图是执行的难点。要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会审和沟通,避免因理解不到位或沟通不足带来施工质量问题。(3)关于施工质量控制的法律法规。施工单位不能因为追求效益而进行违规操作,导致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更要避免触犯法律而造成人力财力损失。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及措施

4.1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施工项目是一个涉及经济技术甚至自然环境的庞杂工程,任何微小的质量问题都需要耗费几倍的精力去弥补。因此,在工程开工前期,加强对施工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施工单位要让工作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的意识,对容易出问题的工程环节进行强化教育,从思想上预防工程质量问题,提升整体素质,以防患于未然。

4.2合理规划,保障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

质量体系好比是工程项目的经脉,只有保证其畅通运行才能使工程具有较高的质量。在工程实际中,最难的往往是使所有施工人员严格的按照质量体系去执行。建立一个周密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首先要从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调研,包括材料的选购,后续加工与生产,设备的实验与调试,现场的管理和人员的编排等各个方面。体系的建立要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并尽可能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在体系的具体编制上按照施工顺序可以分为施工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前期是指进行充分的场地勘察和施工准备,保证资金的流畅和工程常说的“五通一平”。中期主要是指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充分掌控,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各项技术进程和相关工人的操作手法。后期是指每一个工序完成后进行全面、正式的检查,不在进度中遗留质量问题。

4.3明确质量负责人,积极复核各项技术指标

施工中要以人为本,将各相关质量指标落实到个人,并指定专门人员进行技术审查和复核。一个高质量的工程是由人创造的,而往往也是人为因素造成了工程质量的滑坡,所以施工单位应该明确责任意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4.4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的监督

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必须要大力完善对工程施工的监督。包括施工前的监督,涉及到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的监督,对合同文本的监督,对施工招标的监督。施工中的监督,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回监督管理,加强技术控制,以施工主体出发,通过各种方法实现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竣工后的监督,要保证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不良工程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危害,要把装修和维修的质量监督纳入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来,避免由于装修、维护带来的损失。

5、结语

总而言之,施工无小事,事事系安全。保证质量说到底就是保证安全,保证安全既是保证用户的安全,也是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单位要明白企业效益的最终来源,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追求效益。同时,企业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要追求管理进步,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从制度上确保工程项目的高质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林仁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优化管理探究[J].科技传播,2010(20).

篇13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也有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施工时材料的质量差异、施工工艺的改变、天气环境的变化、施工设备的磨损等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好,项目建成后,无法达到竣工验收质量要求,不但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非常消极的影响。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 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实行目标管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要求各个部门都应担负起质量管理的职责,以各自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整体工程质量,从而达到工程质量管理所计划的目标。

2) 进行图纸会审,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资质审查。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工作,不但可以帮助设计部门减少图纸差错,而且还可以了解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以及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各级技术负责人员,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每个施工人员都能够清楚地了解施工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保证和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

3)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出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施工单位应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掌握质量控制的难点和关键点,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结合施工条件、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出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三、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 工序质量监控。

a. 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保证每道工序的投入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b. 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保证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产品达到质量要求。当工序完成后,首先由操作人员根据规范要求自检、互检,填写“班组质量管理自检记录”;然后由项目专职质检员对保证项目、基本项目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 工程质量问题监控。对分包的子分项工程要加大作业过程的检查频次和力度,建立完善的分包工程质量记录。对查出的工程质量问题,要下发《质量问题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并加以验证。

3)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动态监控。按建设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制订《项目现场管理标准》,用以规范施工现场的管理行为,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

4) 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项目工程师要根据设计变更,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核定物资需用量。涉及施工合同更改的,要适时进行合同评审,提出补充合同条款意见。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

1.进行施工项目管理要求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是使企业按市场法则运行,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进而使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的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企业改革的方向。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施工项目管理创造市场条件,施工项目是产品,也是商品。施工项目管理要以市场为“舞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搞活企业,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按市场法则进行,让市场在企业资源配置上起基础作用。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产权主体多元化、社会化,使资产的所有者和资产经营者分离,经营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企业可以按项目的特点建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可以按合同要求独立地实现各项目标。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以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组合的项目管理机制,从而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最优地实现生产为标准的要求。

2.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确立项目经理的地位

2.l建立施工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工作班子,置于项目经理的领导之下,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项目经理部的组建必须按照优化和动态管理的原则,坚持三个“一次性”的科学定位,即:项目经理部是一次性的施工生产临时组织机构;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中心;项目经理是一次性的授权管理者,每一个项目经理部只能承担一个工程项目,项目完工后项目经理部必须解体。

项目经理部的组织形式应按照项目的所在地域、规模、结构、技术复杂程度组建,项目所在地与公司总部在同一区域应实行矩阵制管理。项目经理部应有弹性的、可变的、动态的,其人员随项目管理的需要而有序流动,项目远距公司总部的可实行事业部管理,公司可授权项目经理部较大的人、财、物及经营管理权限。

2.2选择称职的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的管理中心,是对施工项目管理全面负责的管理者,选择称职的项目经理并确立项目经理的地位是搞好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

(1)项目经理应具有良好政治、领导、知识素质,实践经验和身体素质以及优秀的领导、协调能力。项目经理的选择可以通过竞争招聘、经理委任、内部协调、基层推荐等方式选定。

(2)项目经理一经任命产生后,项目经理与企业法人代表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直接对企业经理负责,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工程承包中利益平等的经济合同关系。项目经理必须按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时间、权限和范围对项目进行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不能越权。

3.全面推行和强化项目经理责任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项目管理的不断深化,施工企业已初步形成了“两线一点”的承包经营体系。一方面由于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业主)签订合同的各项条款要求最终要通过各项经营活动转到以项目为中心的管理上来;另一方面,企业对国家要确保完成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也要通过项目管理承包、目标分解到项目上来,这就迫使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工程项目管理为基点的项目经理责任制和工程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强化建立项目经理全面组织生产诸要素优化配置的责任、权力、利益和风险机制,以利于对工程项目工期、质量、成本、安全以及各项目标实施全过程强有力的管理,否则项目管理就缺乏动力和压力,也缺乏法律保证。因此,项目经理责任制是施工企业两条承包主线的内部结合点,它具有对象终一性、内容全面性、主体直接性和责任风险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指标突出、责任明确、利益直接、考核严格”的基本要求。

项目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企业按照三个层次进行改组,公司总部为经营决策层,项目经理部为施工管理层,施工队为劳务作业基层,三个层之间的关系为:

(1)企业层次与项目层次之间,应是服务与服从,监督与执行的关系。

(2)项目层次与作业层次的关系应是甲乙双方平等的经济合同关系。

项目管理层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和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作业层可面向企业,也可面向社会,实行双向服务,并逐步向专业化、小型化企业方向发展,形成机制灵活、形式多样、技术水平高、适应能力强的新型企业组织。

五、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就是对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试车运转、检查评定,考核质量目标是否符合设计阶段的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