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改革不断深入,国资委在进行股权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加强对其直属央企的财务监管力度。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将中央企业分为主业处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企业和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企业,对不同功能企业,突出不同考核重点,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及权重,合理确定差异化考核标准,实施科学的分类考核,征求意见稿中经营业绩考核基本指标仍保持不变。除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基本指标(利润总额和经济增加值)、任期经营业绩基本指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指标作为国资委对其直属央企财务状况监管的红线,仍然是最为重要的指标。因此,央企财务部门仍然将资产负债率的控制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
由于目前央企形成了以控制资产负债率为导向的财务管理目标,因此,各类银行金融机构在为央企提供金融服务时,其产品设计方面也突出了降低资产负债率这一主题,使央企财务报告账面上所体现的资产负债率显著下降,但是这些银行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工具在降低企业时点资产负债率的同时,是否能够真的给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带来良性循环,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降低资产负债率金融工具简介
在论证央企通过使用金融工具降低资产负债率来满足监管要求的合理性之前,应该对目前银行金融机构为央企提供的降低资产负债率金融工具进行简单的梳理。银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传统业务是不同期限组合的贷款以及增信业务。这些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往往会体现为负债类的科目,从而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不断上升。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银行金融产品不断的国际化接轨,我国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加大了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创新产品设计,构建了能够为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的金融工具。该类金融工具的本质特征仍然是债权,但是通过结构化的设计能够暂时计入股权或者通过抵减企业负债来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金融工具包括如下三种类型。
(1)永续债模式
永续债指的是不规定到期期限,除公司破产或有重大财务事件外,债权人一般不能要求清偿,但可按期取得利息的有价证券。在国际上,永续债是国际市场上成熟的融资工具,以金融机构发行为主,占比在90%上下。2013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长期限含权债务融资工具,一次注册,可分期发行,发行规模不超过经审计净资产的40%,且与其他债券品种独立核算。发行方式可选择公开发行或定向发行。永续债属于创新产品,其核心特征如下。
1、兼具股权和债务特性
债券之名,权益之实是永续债产品的特点。发行人可以灵活设置发行条款,选择发行具有权益属性或债务属性的永续债。根据2014年财政部制定的《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发行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主动选择将发行的永续债记为权益类科目,若发行人将永续债记为权益,投资方应与发行方分类一致,但投资方不能参与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因而永续债可在不摊薄股东权益的情况下,提高发行人资本比例,或补充项目资本金,降低负债率。
2、已发行永续债基本没有次级属性
由于永续债具有一定的权益属性,偿债顺序一般在普通股之前,普通债务之后。但从目前发行情况看,大多数发行方案均明确约定永续债券在破产清算时的清偿顺序等同于发行人所有其他待偿还债务。此种安排下,即便永续债记为权益类科目,其法律属性依然为普通债权,不具有在破产清算时的次级属性。
3、周期长,通常附加发行人赎回权及利差调升机制
4、多有利息递延支付安排
发行人可在发行条款中约定递延支付利息的条件、方式和信息披露安排,符合条件的递延支付利息不构成债券违约,发行人未来也不具有强制性支付义务。但一般约定,永续债的发行人如在付息日前1年内向普通股东分红、减少注册资本或向偿付顺序劣后于该永续债券的证券进行任何形式的偿付,则不得递延支付当期利息以及已经递延的所有利息及其孳息。递延支付利息的约束条件越多,发行人选择递延付息的几率越小,其债务性就越强。
5、票面利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由于永续债发行人可以根据自身经营及融资需要,主导确定永续债的存续时间及付息安排,因此发行人愿意支付的票面利率相对同期同类型的普通债券而言较高,与同期限同类型同评级的普通债券相比,发行价格平均高30-120BP。
(2)结构化融资工具
结构化融资工具主要是指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的实际融资需求,通过自身渠道优势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并通过结构化的分层设计为企业提供股权加债权的混合融资产品。由于银行金融机构的传统信贷业务受监管规定约束,其创新空间较小,因此通常在结构化融资工具中以理财资金运用的模式作为产品设计的基础。目前比较典型的模式详见图表。
银行选取央企下属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通过募集理财资金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并通过股权加债权的混合投资方式投资于目标子公司。采用组合产品,是因为仅向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分红及股权回购需按年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或项目到期日一次性支付,不能满足理财资金按期实现收益入账的业务要求。同时加入债权产品,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股权投资按期向理财投资者支付收益问题。原则上,债权投资是为了弥补整个产品的收益而设定,因此债权投资部分的额度测算主要依据于整个产品在产品存续期间所产生的收益。整个产品额度扣除债权投资部分的额度即为产品的股权投资额度。银行所募集的资金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管计划作为LP与GP共同设立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将资金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方式向央企本部或下属公司进行借贷。其中GP为央企下属公司与中介机构合资设立的公司。
由于央企下属子公司通过受托管理中介机构所持GP股权,从而使央企集团取得有限合伙企业实际控制权,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六条及第八条,央企集团可以将有限合伙企业财务数据合并入集团合并报表。具体会计处理方式是GP以长期股权投资方式投入有限合伙企业的资金在合并报表中与有限合伙企业计入实收资本的资金相抵消,专项资产管理计划(LP)出资计入央企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少数股东权益,增加集团合并报表权益部分余额。此外,央企集团本部或其他子公司向有限合伙企业拆借资金,由于有限合伙企业可以认定为集团下属公司,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十五条,在合并报表时集团与有限合伙企业的债权债务项目可以相互抵消,从而不计入集团合并报表负债科目。央企集团将本笔融资用于归还对外借款可以降低其负债科目部分。综上,通过该类结构化融资工具央企集团既增加权益部分余额又降低负债部分余额,达到降低资产负债率的目的。
(3)保理模式
篇2
一、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在各种融资成本中,股本融资成本是最高的,债务成本是最低的。其原因有:第一,债务成本税前支付,企业实际支出债务成本为:贷款利率(1-所得税率)。第二,对投资者来说,债务资金投资的风险小于股本资金,债权人要求的投资报酬率低于股东要求的投资报酬率。第三,债务奖金的筹集费用小于股本资金。
有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仅有20%,净资产收益率连续3年小于6%,已失去配股资格。按市场规律办事,企业需要优化资本结构,再筹资必须加大负债资金的比重。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企业也争取到了债转股的指标,减免了大部分债务,股本资金比重进一步加大,资产负债率几乎为零。很多企业长期以来资产收益率始终低于债务资金成本,是造成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而并非完全由于资产负债率过高造成。据统计,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1980年只有18.7%;1990年上升到58.4%;1995年已过77.5%。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统计数据表明:平均来讲,日本公司资产负债率85%,德国公司是63%。按国际惯例,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是60%~70%,超过次警戒线,企业将面临市场的多变性而承担极大的风险。
从理论上讲,当企业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时,应保持高的资产负债率;当企业资金利润率低于债务资金成本时,就保持低的资产负债率。由于市场风险及企业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业绩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在宏观经济萧条时期,或企业成长周期的低谷期,企业资金利润率低于债务资金成本,这是较低的资产负债对企业有利。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会有以下3种情况:第一,企业息税前利润大于债务利息,企业利润大于零,股东权益资金虽然有收益,但股东权益资金收益的一部分补偿了债务利息,资产负债率越高,补偿越大。第二,当企业息税前利润等于债务利息时,意味着全部资金收益都补偿了债务利息,股东权益资金收益为零。第三,企业息税前利润小于债务利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出现亏损。从亏损的原因分析,主要是企业资金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两个因素造成。在宏观经济繁荣时期,或企业成长周期的高峰期,企业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资产负债率越高,股东权益资金收益增长越快。
二、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缺乏资金使用效率的约束机制
企业不愿运用财务杠杆,增大资本金的投资收益率,与我国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上市公司资金使用的约束机制有关。与股本资金相比,债务资金成本支付的约束是刚性的,股本资金成本的支付缺乏约束机制。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情况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说明。1994年,40%上市公司给股东发放现金股利,7%的上市公司不分配;1995年~1996年,30%发放现金股利,30%的上市公司不分配;1997年~1998年,23%的上市公司给股东发放现金股利,56%的上市公司不分配。不分配的公司越来越多,超过了半数。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不分配的动机是资金积累用于再投资。被有些公司的管理层处理为免费使用的资金,股本资金成本为零。则没有企业愿意冒着财务风险使用债务资金。
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在企业经济运行中违背资本结构的经济规律,片面追求高股本资金结构,正面看可以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负面看却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成本。反映出我国企业缺乏资金使用的约束机制。其主要原因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最具现代企业性的公司是上市公司。公司的治理结构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组成。由于中国国情,很多上市公司的主要大股东是原国有企业主管部门及上市剥离出去的原国有企业,这些大股东的股票是不能上市的,同时这些股权也不属于个人,属于国家所有。绝大多数能流通的国有法人股及法人股控股的上市公司感受不到股东的压力。依然由政府任命的公司经理们努力经营的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经营者追求高收入、高在职消费,同时又以未摆脱政府干预为理由推托责任。大股东只关心股票上市及配股时的股票价格表现。一旦将流通股股民的资金圈到手,大股东不再关心如何实施科学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将股东的财富增值最大化。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滑坡严重,股份制改造并未带来国有企业经营素质的整体改善,国有企业原有弊病仍然存在。1994年以前的上市公司1994年底净资产收益率为14.6%,到1997年仅为4.85%;1995年上市的公司当年净资产收益率为19.22%,到1997年下降到12.49%;1996年上市的公司当年净资产收益率为21.99%,到1997年下降到11.99%。
另外,上市公司经理实际控制着上市公司的经济资源。理论上,公司股权转让、重大投资、股利分配、资金筹集要有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实际操作中,经理可以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操纵股东的表决。更有伪造股东大会决议者。由此可见,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表面上已采用了西方发达国家股份制公司的治理结构,但实质上是对国有企业改造基础上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虽然已向前大大迈进一步,但仍具有旧经济体制的痕迹。
三、金融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
篇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模式都是可供出售公允价值,但会计核算有很大差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中公允价值变动对本年利润有直接影响;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计入资本公积,终止确认时再计入当期损益。显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对上市公司带来如下好处,一是其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本年利润,防止持有期间大幅波动的不良影响;二是公司可在自身经营需要时利用这个科目影响利润。但两者在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仅根据管理者的持有意图来划分,有较强的主观性,且可验证性低。因此,研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类的动因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类的选择动因分析
(一)企业规模动因。该假设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
下,企业规模越大,管理层越倾向于选择将本期收益递延至以后各期使用的会计政策。主要原因:(1)企业因规模经济效应获得竞争优势,势必会受到政府的重点监督;(2)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希望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
(二)债务契约动因。多数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银行借
款,银行会与债务人签订债务契约。资产负债率越高,越有可能违反契约规定。因此,管理层更倾向于将相关金融资产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假设1:根据企业规模动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规模越大的企业,将两类相关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动机越强。假设2:根据债务契约动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将两类相关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动机越强。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选取2014年持有金融资产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样本数682。剔除了金融保险业公司、持有金融资产分类不明确或无法拆分的公司以及数据不全或显著异常的样本。
(三)变量的选取。(1)被解释变量。本文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两类相关金融资产之和的比重作为被解释变量(PAES),衡量管理层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倾向性。(2)解释变量。
LnSIZE是公司资产规模的替代变量,由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计算所得。LEV是契约成本的替代变量,由资产负债率表示。(3)控制变量。两类相关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FESSET):持有这两类金融资产越少,划分的不同造成的利润差异性越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倾向性越弱。
净资产收益率(ROE):盈利能力越强,为维持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管理层越倾向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总资产增长率(GROWTH):衡量公司成长水平。当公司高速发展时,一般需要更多的现金来扩大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动机较大。
表1 变量的定义
Table1 Variables definition
(四)模型的构建。PAES=α+β1LnSIZE+β2LEV+β3FES
SET+β4ROE+β5GROWTH+εi
其中,α为截距项,εi为残差, β1~β5为回归系数。
四、实证研究过程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Tabel2 Major variable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PAES均值达到56.24%,PAES中位数为88.30%(说明有一半的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比例高达88.30%),都说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类别。
(二)相关性分析
表3 皮尔逊相关系数
Table 3 Pearson correlation
2个解释变量和3个控制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系数均小于0.4,相关关系微弱,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回归结果分析。本文采用怀特检验(White Heterosk
edasticity Test)法进行异方差检验。
在本文显著性水平下,F> F0.05(5,676),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成立。临界值t0.025(676)≈1.98,经检验,5个解释变量都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对于假设一,LnSIZE的回归系数为正(0.070047),经济含义合理,且显著性概率P值为0.0000(< 0.05),说明资产规模(LnSIZE)很好的解释了将两类相关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倾向(PAFS),并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证实了假设一。
对于假设二, LEV的回归系数为正(0.275519),经济含义合理,且其显著性概率P值为0.0000(< 0.05),这说明负债程度(LEV)很好的解释了将相关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倾向(PAFS),并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证实了假设二。
五、对策建议
(1)加快向国际标准趋同;(2) 规范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3)披露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和持有情况。
篇4
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收益)/(息税前利润变动额/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每股收益变化的百分比/息税前利润变化的百分比。
1.2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权融资而产生的财务杠杆效应,使得在未来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增加了由权益资本承担的额外风险,使企业的净资产下降。如果企业营业情况良好,投资回报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面临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的高低主要由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决定。一般情况下,如果息税前利润提高,则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企业可以得到财务杠杆的正效应,亦称财务杠杆利益;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权益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增大,会出现财务杠杆的负效应,亦称财务杠杆风险。财务杠杆系数越大,权益资本的收益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
1.3 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一定时期筹资组合的结果。合适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财务杠杆利益,使企业的权益资本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1.4 最佳资本结构
最佳资本结构是使公司价值最大或股价最高的资本结构,亦即使公司资金成本最小的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能使企业充分获得财务杠杆利益,降低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因此,要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就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中负债的比例,对风险和收益进行充分全面的权衡考量。
2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2.1 负债结构不合理
负债结构是指上市公司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等。一般来讲,负债期限结构中应根据生产经营中不同的资金需求合理安排短期、中期、长期负债,并保持适当的比例,避免因负债期限不合理而导致的企业资金流动性紧张和缺口。从近期上市公司的负债金额上看,我国上市公司总体上流动负债水平偏高,占负债总额的70%以上,极大地增加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2.2 资产负债率较高
资产负债率体现在总资产中负债的比例是多少。国内上市公司在筹资方式上,外部筹资的比例很高并且在外部筹资中更倾向于债权融资,股权筹资进程缓慢,导致资产负债率偏高。此外,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融资体制造成了国有企业负债过高的情况,使得企业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加大。国内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形成优化资本结构的意识,通过提高负债水平的方式盈利,很难利用财务杠杆,获得利益,反而加大了财务风险,使企业缺少盈利的可持续性。
3 从财务杠杆效应视角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为了解决企业较高的资产负债水平以及缺乏经济效率的资本结构问题,要找到优化资本结构的方法,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利用财务杠杆,提高公司价值,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具体方法如下。
3.1 加大股权融资的比重
对企业而言,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并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价值,提高公司资信,为增加股权融资打下基础。增加股权融资在资本结构中的比例,能够直接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一步降低财务风险。此外,股权融资需要发展更加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彼此形成风险约束和利益制衡机制,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3.2 债权转股权
篇5
引 言
随着行为公司金融学和高阶理论的发展,管理者的个人特征对公司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放开传统理论中理性人的假设,现有文献研究认为管理者个人的人类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等因素会影响到管理者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由此会影响到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在高层管理团队中,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作为整个公司经营的最重要决策人物,其个人特征对公司决策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而在所有的个人特征中,专业背景会更深入地影响到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管理偏好,进而影响到其所作出的决策。在公司财务研究中,财务专业背景更与财务政策相关,因此CEO的财务专业背景与公司财务政策之间的关系很值得研究。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行为公司金融作为新兴理论,放开传统理论中理性人的假设,对公司经营决策各参与方的心理和行为对决策的影响进行研究。行为公司金融在研究管理者的非理性对公司财务政策的影响时,由于其心理学指标难以观测,因此数据比较模糊,影响了研究效果。Hambrick & Mason (1984)提出了高阶理论,认为管理层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一系列人类学特征与其认知水平、心理情绪等密切相关,可以通过这些便于观测的人类学特征来分析其管理能力。高阶理论的提出,为行为公司金融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可行的研究路径,关于管理者个人特征对公司经营所产生影响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这些文献中,相当多的研究集中于管理层个人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Adams,Almeida & Ferreira,2005;Graham,Harvey & Puri,2013)。研究发现,管理者的年龄、在职年限、性别、教育背景、管理层规模等背景特征与公司治理和绩效具有显著的关联性。另有部分研究针对管理层特征与公司的财务政策。Bertrand & Schoar (2003)发现,管理者的个人特征带来不同的管理风格,并且带来不同的公司融资和投资等财务决策。Malmendier & Tate(2005)的研究分析了公司管理人员的个人特征,指出不同特征的管理员可能具有不同的过度乐观倾向,以此会影响到公司的投资政策。■ & Metzger(2014)研究了CEO的财务专业背景对公司财务政策的影响,指出不同专业背景的CEO会影响到公司决策。已有研究中,大多数研究指标集中于学历、年龄、性别等人类学特征或者个性特点。Malmendier & Tate(2005)研究了教育背景的影响,Kaplan,Klebanov & Sorensen(2012)研究了个人人类学特征,Graham,Harvey & Puri(2013),Malmendier,Tate(2005)研究了性格特点。很少研究关于CEO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仅有■ & Metzger(2013),■ & Metzger(2014)对CEO的专业背景进行了研究。
(二)国内文献
国内关于管理层个人特征与公司经营的研究,多数是针对管理者个人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余国新等,2010;林勇、周妍巧,2011;梁栋桢,2012)。这些文献从管理者个人以及管理团队的特征出发,研究了管理者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对管理者个人特征对公司财务政策的影响进行研究。姜付秀等(2009)发现管理层的教育水平、管理层平均年龄与过度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董事长个人的学历、年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对过度投资也有影响。柳雅君(2012)研究了管理防御视角下的CEO背景特征与现金股利政策的相关性,发现CEO的年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CEO任期对现金股利政策有一定的影响。黄国良等(2013)发现CEO任期越长,职业经历越复杂,越倾向于高现金持有,高学历和具有管理学科专业背景CEO倾向于低现金持有。刘钊(2014)发现CEO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任期越短,并且为男性时,企业较少采用负债融资。国内文献在对管理层个人特征进行研究时,大部分研究指标都是关于管理层年龄、学历和性别,少部分研究涉及到管理者个人背景和专业背景(姜付秀等,2009;柳雅君,2012;刘钊,2014)。
参考上述文献,本文将对CEO的财务专业背景对公司财务政策的影响进行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根据高阶理论,管理者的专业背景对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思维模式有重要影响,会影响到管理者所作的决策。本文针对CEO的财务专业背景如何影响公司的财务政策进行研究,资本结构、投资结构、股利分配和现金管理被认为是公司财务政策的总体反映,本文对这几方面的政策进行分析。
1.资本结构指的是公司各项资本的来源及其比例关系,是公司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结果,也反映了公司的财务杠杆水平以及财务风险程度。结合参考文献,笔者认为具有财务专业背景的CEO资本运作能力比较强,能够承担较高一些的财务风险,因此会采取相对灵活激进的财务政策,会利用更多的负债。据此提出假设1: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会有更高的资产负债率。
2.在投资结构方面,具有财务专业背景的CEO可能会更倾向于在资本市场运作,通过对其他公司的控股来扩大公司规模,而不是通过公司内部的生产经营。因此在投资的时候会更加注重长期股权投资。据此提出假设2: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会有更多的对外股权投资而不是对内实务投资。
3.在利润分配方面,具有财务背景的CEO会更偏好资本运作,因此会更加倾向于将资金控制在公司而不是分配利润。据此提出假设3: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会分配更少的股利。
4.在现金管理方面,具有财务专业背景的CEO可能会更擅长于有效管理公司的现金,会更倾向于将多余的闲置资金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形式获取收益。据此提出假设4: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具有更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本文要研究的被解释变量包括资本结构、股利支付率、投资结构以及现金管理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比率。资本结构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具体是公司的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股利支付率用股利支付与当年净利润之比衡量。投资结构用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支出的现金与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两个指标的比率来衡量。现金管理中交易性金融资产比率用公司资产负债表中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其与货币资金之和的比率。
2.解释变量:本文研究的解释变量是CEO财务专业背景。该解释变量是虚拟变量,当CEO的专业背景是财务专业时,取1,否则为0。本文所确定的财务专业背景包括教育背景是财经专业,或者从事过财务、金融等专业的职位,比如财务总监等。为了确保CEO在公司管理决策中的核心地位,本文在选择的时候要求研究对象同时兼任CEO与董事长两个职位,这样可以充分保证CEO在决策团队中的核心地位,能够对决策有重要的影响。另外,考虑到任期达到一定时间之后才会有显著影响,本文选用了在同一公司连任5年以上的CEO进入样本数据。
3.控制变量:很多因素对公司的财务政策都有影响,本文在分析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控制。CEO的个人特征方面有CEO年龄、CEO性别和CEO学历作为控制变量。公司财务指标中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资产规模等对公司财务政策会有影响,也作为控制变量加入。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资产负债率在本文作为一个被解释变量,但是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对财务政策也有影响。因此在对股利支付、对外投资和现金管理进行分析时,资产负债率也作为控制变量进入回归方程。
各个变量的定义和具体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
(三)模型设定
本研究设立模型(1)如下,用于检验假设1:
Leveragei,t=αExperti,t+β1Agei,t+β2Genderi,t+β3Educationi,t+β4Cashflowi,t+β5Asseti,t+β6ROAi,t+εi,t
模型(2),用于检验假设2:
Investi,t=αExperti,t+β1Agei,t+β2Genderi,t+β3Educationi,t+β4Leveragei,t+β5Cashflowi,t+β6Asseti,t+β7ROAi,t
+εi,t
模型(3),用于检验假设3:
Dividendi,t=αExperti,t+β1Agei,t+β2Genderi,t+β3Educationi,t+β4Leveragei,t+β5Cashflowi,t+β6Asseti,t+β7ROAi,t
+εi,t
模型(4),用于检验假设4:
Seci,t=αExperti,t+β1Agei,t+β2Genderi,t+β3Educationi,t+β4Leveragei,t+β5Cashflowi,t+β6Asseti,t+β7ROAi,t
+εi,t
各模型中变量的解释如表1所示。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13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分析。之所以选取制造业公司,是因为与其他行业相比,制造业企业对资金需求较大并且更重视资金的运用。本文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在对数据处理时排除了ST、PT企业;排除了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排除了数据异常的上市公司;最后以1%的水平剔除异常值。根据本文要求的CEO任职年限的约束,最终获得了435家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数据处理采用Stata12.0软件。
(二)描述性统计
1.CEO个人特征变量。根据变量设定和数据要求,本文数据最终包含435名CEO。所有CEO中具有财务专业背景的45人,非财务专业背景的390人。CEO的年龄、学历和性别变量的描述如表2所示。本文没有发现CEO的年龄、学历、性别与专业背景之间有相互关系。
2.公司财务数据变量。对公司财务数据变量的描述分析中发现,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的收益率显著高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的股利支付率显著低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货币资金比率显著高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显著高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的对外投资比率显著高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而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和公司规模在两类公司中没有显著区别。具体如表3所示。
(三)回归结果
表4显示了模型的检验结果。第(1)列给出了CEO的财务专业背景对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影响。财务专业背景的系数是0.067,p值为0.006,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显示出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资产负债率要显著高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这与本文的假设1相符。第(2)列显示了公司对外投资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CEO财务专业背景的系数是0.801,p值为0.015,在0.05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更多地对外投资而不是对内投资,通过资本运作而不是实际生产经营来扩大公司规模,这与假设2相符。第(3)列是对公司股利支付率进行的分析。这个回归结果显示财务专业背景的系数是-0.059,p值为0.032,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相比,分配更少的股利。这个结果与假设3相符。第(4)列显示了CEO财务专业背景对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货币资金比的影响。财务专业背景系数是0.005,p值为0.063,在0.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财务专业背景的CEO更擅长于资金运作,减少资金闲置,将资金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形式获得更多收益。这个结果与假设4相符。
四、结论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CEO的财务专业背景对公司财务政策有一定影响。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要高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2)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的股利支付率要低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3)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的对外投资要高于非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4)具有财务专业背景CEO的公司持有更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增加资金收益。财务专业背景提供了财务思维方式和理财方面的专长,因此这类CEO更注重资本运作,希望保留更多资金,更擅长通过对外投资来扩大公司的规模。CEO的财务专业背景对公司的财务以及经营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公司在聘用CEO的时候宜根据本公司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CEO,财务专业背景也是其中的一个考虑因素。作为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评价也宜考虑到CEO的专业背景。
【参考文献】
[1] HAMBRICK D,MASON P. Upper Echelons: 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9(2):193-206.
[2] ADAMS R, ALMEIDA H, FERREIRA D. Powerful CEOs and Their Impac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5,18(4):1403-1432.
[3] JOHN R G,CAMPBELL R H, MANJU P. Managerial attitudes and Corporate Action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109(1):103-121.
[4] BERTRAND M, SCHOAR A. Managing with Style: The Effect of Managers on Firm Policie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3,118(4):1169-1208.
[5] MALMENDIER U,Tate G. CEO Ove-
rconfidence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J]. Journal of Finance,2005,60(6):2661-2700.
[6] CL■UDIA C,METZGER D. Financial Expert CEOs: CEO’s Work Experience and Firm’s Financial Policie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4,114(1):125-154.
[7] KAPLAN S N, MARK M K, MORTEN S. Which CEO Characteristics and Abilities Matter?[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2,67(3):973-1007.
[8] CL■UDIA C,METZGER D. How do CEOs Matter? The Effect of Industry Expertise on Acquisition Returns.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J]. 2013,26(8):2008-2047.
[9] 余国新,程静,张建红.中小板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77-183.
[10] 林勇,周妍巧.高层管理者的教育背景与公司绩效――基于创业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60-65.
[11] 梁栋桢.上市公司高管的经济管理背景与公司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生产力研究,2012(9):219-222.
[12] 姜付秀,伊志宏,苏飞,等.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J].管理世界,2009(1):130-139.
篇6
一、高负债的危害,债转股的意义
国有企业背着沉重的债务包袱进入市场,面对市场的风风雨雨显得格外的步履维艰。经统计,在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中,资产负债率超过65%以上的公司有102家,其中资产负债率在65%至80%的有81家,资产负债率在80%至100%的有17家,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的有pt渝汰白、st白云山、pt农商社等4家。在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中,st公司和pt公司占绝大多数。
过高的负债至少具有以下危害:一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侵蚀企业净利润,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一部分老企业甚至每年的生产利润还不足以抵付当年的债务利息。渝汰白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1998年底,该公司负债高达12亿元,尽管目前企业产销两旺,但每季度二个多亿的产值所获取的利润连利息都难以还清,更不用说还本了【注】;二是导致了银行坏帐率的提高,容易形成金融风险。这些不良资产对国有专业银行向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转变构成了双重障碍,三高的负债率也往往成为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最大的障碍,有意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将望而却步。
通过债转股可以较好消除以上的不良影响,债转股对国家、企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各方面都有深远意义:
对于国企来说,实施债转股,一是有利于优化企业资产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财务风险。符合债转股条件的企业,可以重分利用这一大好机遇。
二是有利于企业降低利息支出,降低成本,从而提升利润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增加国家税收收入,对于大中型企业。重点项目来说,有利于尽早达产达效。例如,上市公司实施债转股后,许多企业的每股收益将发生较大变化。
三是可以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股后,有助于企业适度分权,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效的科学决策和监督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对于银行来说,债转股的顺利实施,可以盘活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加快不良债权的回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必将对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不良资产上,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与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在很大程度上可说是解决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资产管理公司对那些债务负担较重、但仍有市场前景和潜力仅是资本金不足的国企实行债转股,无疑是盘活不良资产,促使资产尽快流动,最大程度减少损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是比较贴近我国实际情况的得力措施。
债转股为企业二次腾飞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资产管理公司强调“阶段性持股”,且由于国有企业的融贷上对银行债务的高度依赖和由此形成的高负债率,从债权入手,实际上是解决国企机制问题,建立资产管理公司是第一步。如果指导思想不是解决企业深层次的问题,就很可能会事与愿违了。对于债转股企业一定要在转换经营机制上下功夫,债权转股权不是万灵的。如果企业不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经营机制,不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债转股将成为一种数字游戏。虽然帐面上暂时会变得好看一些,但长远来看,仍难从根本上摆脱产品竞争力低下,效益滑坡,亏损加剧的泥潭,步入吃完财政(拨)吃银行(贷),吃完银行,吃股民的怪圈。债转股仅是风险从银行转移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本身并不能化解业已存在的风险,将风险转为效益的工作主要还是要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完成。管理公司必须将规范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植入企业,敦促其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或有的放矢地提供投资银行服务,从而提高其持股企业的赢利能力和企业偿债能力,促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二、债权转股权的途径
如何改变国企的困境,产权置换、股权转让等风靡一时的形式在国企三年攻坚战的第二年,对大部分国企来讲已显得药不对症,目前提出的债转股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来的。理论上有具合理性,它属于债务重组的一种方法。但具体操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且方式较多,各有利弊。
企业如何进行债权转股权,可以设计出很多具体操作方案,但我认为,每一种方法只有符合企业实际和我国国情才算好方法,国家组建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等几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以此作为投资主体,通过收购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实施债转股。下面我们就此做一些讨论。
完全资不抵债的公司债权全部转为股权,并对流通股股东溢价增发新股,从而对债权人作补偿。债权人将其所有债权转化为股权,相当于公司的净资产完全由债权人出资形成。理论上公司应成为债权人的全资子公司。上市公司中,原非流通股可以全部更换为债权人所有,但流通股由于特殊原因不能为债权人所有。因此,债转股相当于债权人将高于自己的全部权益摊薄到流通股股东手中。这与债转股维持债权人不受损失的原则相悖。因此相应要求流通股股东做出补偿,其补偿方式可以以高于面值的方式溢价增发新股,以溢价部分弥补债权人的损失。如琼民源与中关村的重组模式设计。
债转股与上市公司和控股母公司之间的资产重组相结合。由于上市公司债转股动作会涉及到上市公司股权的变更以及股本规模的变化,运作程序比较复杂。具体的运作模式可以这样设计:上市公司将其债务剥离到控股母公司,母公司可用自身相对较好的资产抵债,或是上市公司的债务和资产一起剥离给母公司,留下空壳后将控股权转让,剥离至母公司的债务按债转股的方式操作。上述操作不会造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操作便利,同时还会和壳资源的保护相结合。如成量股份的案例即是按此种模式操作的。
债转股与增发新股及股份回购相结合。管理公司债转股的目的不是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而是为了盘活不良债权,因此它不可能长期成为债转股公司的大股东或控股股东。部分原负债率相对较低的公司,在经过债转股和增发新股之后资金相对宽裕,债转股上市公司有可能对这部分由债权转化而来的股权实施回购。资产管理公司藉此套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成为企业的阶段性持股股东。阶段性持股意味公司最终目的是要将股权脱手,退出投资领域,收回投资。股权退回的渠道,可以有转让、回购、上市等。其中,向第三者(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转让可能会成为其持股退出的主渠道,因为符合上市条件或具备回购能力的企业毕竟是少数。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因为债转股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为国企和银行解困的范围,而涉及到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领域。退出也将给广大上市公司提供极大机遇。
【注】:重庆渝汰白股份有限公司98年年度报告和99年中报。
参考文献:
篇7
符合债转股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五个基本条件:一是产品适销对路,质量符合要求,有市场竞争力;二是工艺装备为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符合环保要求;三是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债权债务清楚,财务行为规范,符合“两则”要求;四是企业领导班子强,董事长、总经理善于经营管理;五是转换经营机制的方案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各项改革措施有力,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任务落实并得到地方政府确认。一般来说,债转股适合于因为资本金不足而造成亏损的企业,而由于其他原因亏损的企业则并不在债转股之列。被选择为债转股试点的企业,首先必须要有好的项目支撑。因此,一些近年来承担国家最近三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建设的企业,有希望入选债转股试点名单。债转股除了企业性质的规定外,还有转债也要受到限制,主要为1995年底以前形成的逾期呆滞贷款。
据有关资料统计,要求实行债转股的企业户数约500家,资产总额3585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80.3%,其中长期负债:882亿元。从500户企业中已经分两批向商业银行推荐了300户企业。已率先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几乎都是相关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前景广阔。
2.债转股的运作程序
从目前几家国有企业债转股实施方案看,债转股的程序大体如下:
(1)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基础上,通过双向选择,由国家经贸委提出初步名单,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业银行到企业调查了解生产经营、资产负债、市场销售、企业管理等情况,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提出符合条件的债转股建议名单;
(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建议名单内的企业经过独立评审,确认实施债转股名单;
(3)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确认的企业债转股的条件、方案进行联合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有关专家形象地把债转股涉及到的上述一笔资产(1995年底以前的呆滞贷款)、三道程序,五个条件称为“一三五战略”。企业只有完全进入“一三五战略”,才有可能实现债转股。
债转股实际操作的第一步,是由商业银行按账面值将其不良债务(假设为100元),转到资产管理公司名下,资产管理公司承诺日后付给银行100元现金。第二步,资产管理公司将这100元债务转为100股每股面值1元的国有股,然后以股东身份对该企业进行重组,通过改变机制扭亏为盈。第三步,资产管理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向战略投资人出售该企业的股份,如果总售价在100元以上,资产管理公司即可支付给银行100元,银行再用这100元偿还储蓄者的存款。如果该企业的股份在市场上卖不到100元,比如说只卖到70元,财政部作为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东就必须拿出30元,补足100元交给商业银行。
资产管理公司的目的在于消灭自身。要使银行的股权最终变现,必须建立有效的退出渠道。退出的方式不外乎转让、回购、上市等。债转股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卸掉债务的国企能够真正脱困,银行的债权能够真正变现,这一重点政策才算得到最好的落实。
3.债转股的历史使命及意义
从国家经贸委负责人的谈话可以看出,进行债转股的企业是我国近年来在建设过程中国家未注入资本金、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对这些企业债转股要突出三个重点:解决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大型和特大型企业的问题;支持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的企业尽早达产达效,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里有条件的企业扭亏和转制。可见实施债转股,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剥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因改革措施不完善以及其他一些体制性因素,存在着大量的呆坏账,且不良资产的比例相当高,构成了金融系统运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使金融秩序受到严重损害。用债转股的方式来化解银行不良金融资产也是国际通用的做法,是近十几年来的金融创新方式。债转股是从剥离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开始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由此获得了发展空间。不良资产的剥离,解开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枷锁,释放了商业银行已经积聚了多时的经营力量,它们将甩掉包袱,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2)降低企业债务,增强企业实力。债台高筑早已使国有企业苦不堪言。据资料显示,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平均资产负债高达80%。负债高、资产不良、资本金严重不足、潜伏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已是横亘在石化企业面前的第一大难题。如茂名30万t/a乙烯项目总投资171亿元,贷款、债券达98%,自有资金仅2.13亿元,严重缺乏资本金,项目建成后马上面临着还款的压力,尽管正常年收入可达70亿元,1998年仍亏损20亿元;同样,中原乙烯、天津乙烯、安庆睛纶、南化己内酞胺、九江化肥、广州乙烯等等项目建成之时,即是亏损之日,有的至今难以投产。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国家作为所有者,却不给企业资本金,让企业做“无本生意”,致使企业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旧体制形成的不良贷款一天不剥离,国企就无法轻装上阵。国务院已原则批准《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的若干意见方案》,企业可以将部分原有国有银行贷款转为股权,立即降低利息支出。估计此项政策可解决国企数千亿元的债务,还本付息的负担陡然减轻,企业家们经营的信心倍增。
据悉,目前与各家资产管理公司签订债转股协议的企业,实施债转股后其资产负债率将由117%至69%不等,降至40%至20%左右。债务减轻,实力增强,这对企业今后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上海焦化有限公司从原建设银行借贷的10.45亿元贷款实施债权转股权,负债率可降到27%左右,仅每年减少利息支出就达:亿多元。即将实施债转股的茂名石化公司,届时其负债结构将趋于合理化,资产负债率将降为28%,沉重的利息和债务负担大大减轻,每年可减少财务费用7亿多元。
实行债权转股权,对石化行业而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年改革与脱困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虽然石化企业经过“七五”、“八五”技术改造后,技术设备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技改资金来源于信贷资金,从而使这些企业从完成技改之日起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不少企业处于微利、亏损或虚盈实亏状态,造成了企业设备闲置、效益低下、资源浪费。因此,实行“债转股”,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石化集团首批转股金额302亿元,成功实施后,当年即可减少财务费用30亿元左右,使这13户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当年即可实现利润,从而行业的亏损面、亏损额将大幅下降,企业的生产、竞争能力将明显增强。
(3)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善产权结构,引进投资者,实现多元化投资主体。债转股与企业分立重组同步进行是其特点。银行的不良贷款转为股权后,国有独资企业就转化为多元投资企业,最少也是国家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两个投资者,有利于国有企业加快经营机制转换,实现规范的公司制改造。
例如全国化肥行业第一家债转股企业贵溪化肥厂,债转股总额为89358万元,由信达公司、江西省投资公司、江西省石化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按不同比例共同持股,并组建新的股份公司。根据债转股方案,贵溪化肥厂分立为两家公司(暂称为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主体生产设施、生产用地及绝大部分流动资产进入股份公司,其余资产转入有限公司。实行债转股后,该厂通过剥离辅助产业,减员分流,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加强企业管理,可望顺利脱困。股份公司今年即可实现扭亏为盈,基本达到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要求,初步预计明年完成上市工作。版权所有
同样,实施“债转股”将有助于石化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石化企业在国有产权主体下,投资主体虚置的现象比较普遍。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股后,有助于企业适度分权,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效的科学决策和监督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而且,“债转股”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改善了企业的资产质量,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开展资本运营。企业可以利用这个喘息的机会,进一步剥离辅助产业,减员分流,调整组织结构,进行资产重组,以石化为主业构造一个全新的由多方参股的股份上市公司。
(4)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企业。在债转股过程中,对结构调整、压缩过剩生产能力、调整当前的供求失衡形势有重大作用的企业,显然在优先考虑之列。债转股后,企业不再由于没有资本金而依靠欠债经营,其经营成果不再被捆在付息上,企业成本降低,企业可以以此为契机,有进有退,放手一搏,以市场为导向,淘汰旧的生产能力,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快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促进技术设备更新,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等。
(5)有利于证券及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国有企业是上市公司主体,其沉重的债务包袱,对证券市场快速健康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据1998年年报统计,沪、深两地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65%的有102家,其中在65%~80%的有17家,在80%~100%的有17家,超过100%的有4家。这些企业如实施债转股,必将大大提高业绩水平,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从而给整个股市带来好消息,从而有助于上市公司利用证券市场开展资本运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4.债转股的局限性
实行债转股,对于企业和银行来说,是一件双方相互得利的好事:可以盘活银行的不良贷款,化解金融风险;又可以支持国有企业脱困,加快改革。但是,债转股不能解决企业和银行的所有问题,负效应似乎难以避免:
(1)只能解决建行、工行、农行、中行等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和金融风险依然存在,还需要研究解决办法。主要是对1995年底以前的银行不良贷款实行债转股,在此之后银行内部形成的不良贷款依然留在银行内部。
(2)债转股并不能代替企业改善生产经营和加强管理。国企的问题也绝不单单是负债率高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更不是一项债转股措施就能全部包容的。市场问题、内在机制问题、设备老化问题、人员负担问题以及产权结构不合理问题、外来竞争加剧等等,各种问题纷繁复杂,而债转股只能在减轻债务负担方面,在改革与发展、多元化产权结构等方面有一些作用。只有建立有效的督导机制,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责、权、利分明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股权多元化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通过制度创新、减员分流,提高企业赢利能力,避免再走回低收益、高负债的老路。
(3)债转股的风险仍然存在。按制度规定,银行不可以经营实物资产,不能拥有企业的股权,只能经营货币资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一种变通的方式,但不管如何变通,实际潜在的风险不可能变通掉。并且,现在的不良债权部分远大于银行的自有资产,使银行运行过程中风险大大增加。这些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需要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避免之法。债转股仅仅将支付本息的责任从商业银行转到了财政部,如果国家股不能保值增值,在市场上卖不到100元,国家就得进行财政补贴。由此可见,“债转股,,预示着国家财政的巨大责任。只有企业搞好了,才能按时分红,金融资产公司阶段性持有的股权才能出售。所以,企业、银行、资产公司都应规范操作,切实降低风险。
(4)债转股之后,企业的经营压力并没有减轻。债转股并不意味着国家把企业的烂账认下来,只是将企业负担暂缓了而并没有真正降低。对企业而言,债务包袱是暂时“卸下”而非“甩掉”,债务不可能“大赦”,账单是自己的,今天不付明天付,而且可能付得更多。在企业破产时,资产清盘要首先用于清偿债务,所有者只能拿到最后的剩余。这就决定了股东对回报(股息加资产升值)的要求高于债权人对回报(贷款利息)的要求,使用股本资金的成本高于借贷成本。国家可以容忍短期内对国家股的低回报甚至无回报,但从长远来看,股本回报一定要高于贷款利息。收益与风险对称,股本金成本高于借贷资金成本,这是一个无人能够改变的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篇8
我国的国企改革已历经20年左右,从1980年进行的,以提高企业活力,放权让利为核心的早期试点,到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企业的普遍推行;1984年开始的企业股份制理论和实践的积极探索,1999年实施债转股,都是为了让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市场主体,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上提高竞争力。
随着国有企业体制的转换、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不断暴露:长期的企业所有者虚置、权责不明、粗放型经营等问题。国有企业改革20年来,占用了国家70%的信用贷款、80%的国内最好劳动力,目前却只能提供占GDP的30%的产出。(蒋思平,论债转股的风险与防范,《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从资产负债率上来看,1980年为18.7%,1993年为67.5%,1994年为70%,其中流动性资产负债率高达95.6%。(李克明 李金华,债转股的法律障碍分析,《安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1)即便是我国1994年确定的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资产负债率也从1980年的30%升到1985年的40%直到1990年的60%,到1994年则高达75%以上。(刘存绪,国有企业债转股的风险及风险防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09)过高的负债使国有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进而影响整个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改革目标的实现,也给国家财政负担带来潜在危机,危及整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的高负债、低效益使得银行债权难以实现,加上银行本身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形成高额的不良资产,据有关资料统计,1996年,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比例为20%—25%,若按25%计算,高达12000亿元。而同年,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与呆帐准备金合计仅仅3200亿元。(徐兆宏,债转股的法律问题,《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10)和国际通行银行呆账安全标准(6%—7%)相比,已经严重超过警戒线。虽然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我国金融系统幸免,但不能否认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状况不断恶化,信用体制下滑,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不力,不良信贷资产还在不断累加。这种状况使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同时对存款人的利益以及整个社会信用体系都形成负面影响。
2000年,中国成为WTO种的成员国,向国际市场进一步开放。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状况和管理制度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不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不仅难以应付挑战,抢占机遇,而且面临严重的金融、财政、经济等各方面的威胁,综合国力的提高、民族的富强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本文欲从债转股实施中,国家、国有企业、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 以下简称AMC)四者之间权利义务分配是否平衡的法律角度出发,分析债转股过程中各种法律风险、法律障碍等问题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论,建议更为合理、有效、平衡、稳定的收益与风险、权利(权力)与义务(责任)的法律平衡机制。希望对债转股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有所贡献。
第一章 债转股的实施现状
第一节 债转股的特定含义、目的及程序
债转股的本意是债权人将对债务人所享有的债权依法转变为对债务人的股权投资行为。显然,这与我国目前实施的债转股的意义相去甚远。首先,我国的“债转股”不是债权到股权的直接转变,而把债权转让给第三人——AMC,再由AMC把所获债权转变为对债务人的股权。其次,我国的债转股有特定的范围,债务人只限于部分国有企业,债权只限于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再次,我国债转股有特定的历史使命(即债转股的目的)和阶段性(完成不良资产的盘活即结束)。所以我国的“债转股”有特定的含义:“为解决国有企业债务过高,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多,通过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由国家组建AMC,依法收购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不良债权,将其转化为企业股权的一种改革手段。是狭义上的间接性的政策性债转股。”(安 丽, “债转股”的法律思考,《江汉论坛》,2002.10)
从现实问题分析,债转股主要为了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减轻国有企业沉重的债务负担并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二是剥离并通过多种手段盘活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提高银行的金融质量和信誉,防范金融风险。(张国红,债转股的风险于对策,《政法学刊》,2002.09)并借此解决政府财政吃紧的状况,从整体上促进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篇9
负债这种东西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锦上添花,也可以落井下石。有时,它确实能为你带来利益,但还债的压力也足以将你压得透不过气!
当新闻里播报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出现“债务危机”时,或许你也该警醒一下,也许你的债务早已敲响警钟,凄惨的是你还不知晓。
那些“债”啊
不管你信不信,每个家庭都是债务缠身。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债台高筑、负债累累,诸如此类。
在这件事上是不分贫富。你可以反对,但绝不能避免。你的车贷、房贷,你的信用卡,每月上缴的保险费、电费水费;未来子女教育金、父母赡养金……还有那些不可预测的意外开支、应急储备,以及你不会老死不相往来的那笔笔人情债,比如说熟人借款。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人生下来就是还债的,再正常不过。贷款买房买车,以未来收入换现在消费的行为,本来不会有什么不当之处。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风平浪静的保温瓶里,这些债务状况倒是无所谓的事儿,你只需要知道“嗯,我还没有破产”就可以了,或者“只要不失业”,这些贷款、负债不成问题。但是我们的经济世界越来越陷入周期性,即便你自以为是个百万富翁,市道不好的情况下,资不抵债也很容易。
不是危言耸听,资金链断裂无论对企业还是对个人同样致命。面对经济萧条和竞争,无负债的你就像握块宝石!现在,如果你还不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资产和负债,那么还是耐下心,静静地数下手头的“米米”吧,至少家有余粮,心里也就不那么慌乱了。
不是资产的“资产”
在弄清自己的资产状况之前,大多数人会整理一个家庭资产负债表。此时你会拍拍胸脯,“这个我比你更清楚”。先列举家庭的金融资产如现金、存款、股票、债券、基金等和实物资产如房屋、汽车、珠宝、电器等,再列出各种负债诸如银行贷款、私人借款、各种未付费用等,然后最终确定家庭负债比例。
方法没错。但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的房子不是你的资产”,你肯定瞠目结舌,当然这个前提是贷款买房。罗伯特・T・清崎在1997年第一次出版《富爸爸,穷爸爸》时就宣告“你的房子不是一项资产,只是一项负债”。这个论断在美国得到印证,信贷市场崩溃下,数以百万计的财富像自由落体一样,瞬间消失得无踪无影―一些人失去他们的房子,也有些人宣布破产。由于房地产贬值,有些人因他们的房子而欠款,其数额比房子本身的价值更大―此刻,这些人才沉痛地发现他们的房子确实是负债,而不是资产。“你的房子不是你的资产”一语成谶!中国房价松动之刻,会不会发生此类的案例?
所以,对于什么是资产,它们的“资产质量”都怎么样,同样要忍痛分清。那些放在室中的坛坛罐罐或许也应该算是投资资产,但若只是为了附庸风雅,也只能算装饰品,和客厅里带印花的灯罩同属于生活资产几乎一文不值。你也休想把冰箱里的存货,或衣柜里的内裤算作资产,即使它是某个昂贵的牌子―除非你是超级名人。理由很简单,这些物件没有变现能力,或者变现成本比其本身的价值还要高。
负债警戒线
好了,算清了资产与负债。恭喜你,完成了第一步。
现在要看的是负债数量是否适度。怎样才算适度?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同情况,家庭结构、收入水平、个人偏好等都不一样,所以这个标准好像很难界定。不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可以作为合理负债的一个标准。比如,人们买房买车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但是,如果因为买车买房而使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甚至降低了原有的生活品质,显然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当然,在理论上,负债通常还有一个标准,即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来体现家庭综合还债能力。负债在家庭总资产中占的比例过高,那么每个月为此付出的利息费用就会相应地上升,从而直接影响到每个月的现金流出,进而侵蚀家庭的资产。尤其是当家庭出现意外等突发事故时,将会带来较大的负担。
一般来说,一个家庭的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为宜。小于50%,说明家庭负债比例适宜;大于50%,家庭存在产生财务危机的可能。如果说资产负债率大于1,严格讲你已破产。有调查显示,在国内贷款购房者中,有超过三成的房贷族月供占收入的50%以上,这使得不少家庭生活压力骤增,有的甚至因为贷款而使生活由小康变成贫穷。
资产负债率怎么计算呢?在理论上,负债通常有一个标准,即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来体现家庭综合还债能力。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活动”的资金
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的资产负债率这个比例较难把握。因为许多家庭的资产都是以固定资产或者中长期的金融资产为主,而债务的偿还则需要流动资金,很多是每月都必须要偿还的。
流动性这个指标此时就可以用来评估你的现金流状况,看看你手里是不是有足够的钱填补周期性所带来的开支。
篇10
(一)金融不良资产的概念
金融不良资产(Non—Performance Loans,NPLs)指银行持有的次级、可疑及损失类贷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或接管的金融不良债权,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的不良债权,主要表现为不良贷款和以物抵贷资产,以及资产处置过程中由于对部分不良贷款实施了债转股、或以资抵债等形成的资产。从总体上看,此类资产具有分布广、质量差、权利瑕疵较多、有一定的处置价值等特点。
(二)金融不良资产的分类
金融不良资产大致可以分为实物类资产、股权类资产、债权类资产等。(1)实物类资产。该类资产主要是借款人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时,由法院裁定或双方协商,由债务人将其具有处分权的财产转让给银行,以抵偿其全部或部分债务。另外,这类资产还存在权属不明确、资产形态不完整、基础资料缺乏的特点,具体评估时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较多。(2)股权类资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国家有关政策,对国家经贸委推荐的部分企业实行了债转股。对股权类资产的评估一般是在债转股成立新公司时,对企业拟进入新公司的资产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作为计算资产管理公司所占股份及分红的依据。(3)债权类资产。债权类资产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初步统计,约占其运作资产的70%以上。在商业银行剥离前,按照国际五级分类标准,这些贷款多为次级、可疑甚至损失类,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后,处置这类资产时面临着财产直接支配权小、市场操作性差、不确定性因素多的现实状况。
二、影响因素的一般分析
各因素的影响机理如下:
(一)企业规模
企业的规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指标,规模可以代表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实力等方面。可以预期一个企业的规模越大,其融通各项资源、调剂各类负债的能力会增强,同时规模越大的企业相对来说其信誉也更有保证,从而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也会相应增大。一旦发生还贷压力,其可采取的筹资途径也可能有多种,资产管理公司对该类企业的NPLs的回收率也应该较大。
(二)企业债务保证能力
企业的债务保证能力可以有多种指标进行衡量,最常用的当属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越高,一定资产所担负的债务压力就越大,企业还债能力就越差。同时由于企业的负债来源可能有多种途径,对特定的某一债权人来说,资产负债率越高,对自己的保证程度就越差。所以可以预期,资产负债率与NPLs回收率之间应成负相关。此外,在企业处于非持续经营时期,企业现有资产的变现价值就成了保证债权人利益的基础。当然其全部变现价值并不一定都会用于偿还某个特定的债权人,但二者的关系还应当是成正相关。所以我们同时也预期企业的偿债能力与NPLs回收率之间成正相关关系。
(三)银行放贷谨慎程度
银行放贷的谨慎程度严格说是与银行管理体制及其内部管理制度相关联的。这种谨慎性不仅表现在对贷款企业的选择、项目的评估以及后续的监督管理上,还表现在对既定企业与项目的贷款数量上。贷款数目越大,银行应该越谨慎,各类风险管理措施也应越严格,这样不良贷款发生的概率就应降低,即使发生了不良贷款,其损失也应该较小。所以,我们可以合理预期,贷款本金越大,其回收率也应该较高。
(四)企业所有制差别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以国有制企业为主体,银行也基本都是国有,尤其是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对应的银行都是国有体制,受传统体制影响,银行的主要贷款对象是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在银行贷款服务方面一直受到歧视。但是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的关系一直不是纯粹的商业化关系,且由于二者各自的预算软约束,企业对银行是能贷则贷,银行对企业则是重贷轻收。
三、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方法
篇11
(三)上市银行债权结构分析 银行业是典型的经营负债的行业,债务资本是经营资本中最大的来源,一般的商业银行负债规模都很庞大。各家银行的存款占比都在70%至90%之间。以兴业银行为最低,约70.79%的负债来自于客户存款,而北京银行为最高,90.13%的负债来源于存款。 对商业银行负债进行考察,分析创新型负债的发展情况。以卖出回购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负债各自所占负债的比例为主要依据。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是用于核算银行按回购协议卖出票据、证券、贷款等金融资产所融入的资金;衍生金融负债是由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而产生的负债。这两者是银行创新型负债的典型。很明显,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型负债业务发展的并不够充分。除了华夏银行和南京银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占负债比率达到了13%,其他各家银行的两项创新型负债比例之和基本不超过5%。
二、上市银行资本结构优化建议
(一)优化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 具体为:
(1)适度的集中股权。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呈负相关,但是和前五大股东、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都是正相关。即如果股权高度集中于某一个法人或者是由国家集中控股,经营效率是不高的,绝对控股不可行。但是也不可以因此而过分分散股权。事实上,如果以股权集中度为横坐标,经营绩效为纵坐标,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条抛物线一样,刚开始的时候,股权不断集中,经营的效率也不断提高,但是这种提高的速率是越来越缓慢的。知道股权集中程度到达某一个特殊的程度时,经营绩效也相应的达到了最高点。随着股权进一步集中,绩效呈现出来的趋势不升反降。从理论上说,存在有一个使得公司可以最大化其价值的最优股权集中程度。当然这个最优点在现实中是很难找到并实现。但是这对我国上市银行股权构成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商业银行是整个金融系统当中非常核心的部分之一,从目前的国情来看,必须要将其股权控制住,因此要采取股权相对集中的模式,这样既可以享受股权集中带来的资源分配效率提高的好处,又可以使得内部的股东相互制衡、相互约束,从而迫使银行的管理者做出有利于所有股东的经营决策。具体的实施方法来看,应该适度的减少第一大股东的控股比例,但是前五大股东以及前十大股东的股权比例要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要使股权在前五大、前十大股东中分散而非集中分布。
(2)鼓励股权构成的多元化。现阶段,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构成中,国有控股占有绝对的比例优势,但是其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法人持股一般高于国有持股,而且各上市银行流通股的比例在近年来都有明显的提高。国家高度控股,从短期来看有可能提高决策的效率,但是在日常经营活动管理的时候,往往会掺杂各种政治方面的考虑,不一定会以股东的利益以及银行的价值为先。如果国家继续保持如此高的持股比例,从长远来看肯定是不利于整个银行业发展的。所以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改制,重点应该放在国家股比例的减少上。一般而言,参股法人在公司治理中使用了“用手投票”的权利,可以直接影响并干预银行的经营。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所以逐步提高法人股比例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绝大多数的流通股股东都是中小散户,无法直接参与治理,但他们能通过二级市场上的“用脚投票”来影响公司股票的价格,进而影响公司的价值,这样会给管理人员造成一定的压力,从而迫使他们加强管理,提高经营业绩。 总之,上市银行应该提高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比例,促使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具体实施方案有以下两点:首先,可以吸收更多的民营资本参股。民营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对 GDP 的贡献率大约为 50%,对出口的贡献为 50%,并且提供了近 70%的工作岗位。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民营经济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来,民营资本也从原本单一的实业延伸到了金融领域。其次,上市银行应该争取境外战略投资者,例如外资银行来入股。很明显,机构投资者相对个人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治理有更大的帮助,同时,金融行业的机构投资者又要优于其他的机构投资者。必须承认,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相对于国内的商业银行来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知名的外资行,例如花旗、汇丰、渣打在全世界的一百多个国家都成立了它们的分支结构,已经构建了全球的经营网络,此外,它们在上百年的经营过程中,在体制、管理、业务经营方面都积累起了丰富且宝贵的经验。如果引入外资银行参股,可以快速的汲取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1999 年,渤海银行成立,在它的股东结构中,渣打银行有限公司持有其 19.9%的股权,成为第二大控股股东。在我国银行业近十年的发展中,早已有外资银行入股的先例。这种局面对于投资银行、被投资银行以及一般的客户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三赢” 。
(二)优化上市银行的债权结构 具体为:
(1)适当降低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高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普遍特点。从前文数据可以看到,绝大多数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 95%左右。虽然银行业是典型的负债经营企业类型,但是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也会让人对未来的经营状况产生一定的担忧。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风险资本核心充足率为 8%,即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在92%以下才是一个正常的水平。显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率高于国际的标准。一旦经济环境恶化,有可能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导致资不抵债,甚至破产。因此,负债过高始终是伴随着一定的经营风险,我国上市银行资产负债率存在有下降的要求和调整的空间。
(2)争取多方面的负债来源,增加创新性负债业务比例。从相关数据来看,我国上市银行发行的债券数量不多,在 2003年以前,甚至鲜有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品种单一,可供商业银行选择的债务工具不多,且融资面小,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负债来源, 特别是商业银行,由于资信度一般较高, 公众的认知度也很广泛,发行债券可以较容易的筹得所需资金。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加快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供低风险投资产品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要发展债券市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首先,简化监管规则。企业债券市场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关键是要简化债券发行程序、消除银行担保制度以及改善信贷评级制度,而且需要进一步放宽债券利率的限制。其次,丰富投资人结构,允许企业和海外机构投资债券。允许所有类性的企业直接参与债券交易。三是通过让财政部和央行从事债券借贷业务来推动卖空机制的实行。为了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卖空交易,近年来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市场监管机构都通过从事债券借贷业务建立起了卖空机制,这种方法对于中国的债市也是值得考虑的。
篇12
一、引言
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它具有从事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需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它的财务目标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同时,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表现在经营对象的差异:一般企业经营的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构成中,只有少部分是权益资本,其余的大部分来自于债务资本,其中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债务资本来源。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主动适应监管要求,更有助于通过资本规划支持银行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进而实现商业银行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因而合理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对维持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竞争力和改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资本结构理论包括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MM理论、理论和等级筹资理论等。其中,MM理论是Modigliani和Miller于1958年针对所有现代企业提出的,因而也适用于商业银行。该定理认为在没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下,任何企业的价值,不论其有无负债,都等于经营利润除以适用于其风险等级的收益率。风险相同的企业,其价值不受有无负债及负债程度的影响;但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由于存在税额庇护利益,企业价值会随负债程度的提高而增加,股东也可获得更多好处。于是,负债越多,企业价值也会越大。1963年,MM理论得到进一步修正,修正后的MM理论将公司所得税引入到资本结构理论当中,认为在考虑所得税后,公司使用的负债越高,其加权平均成本就越低,公司收益乃至价值就越高。
二、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结合传统的资本结构研究理论,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实证分析研究成果,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商业银行规模
银行规模对其资本结构的影响显著。一方面,对于占据市场较高份额的商业银行,其经济效应规模明显、经营风险较低,因此采取债权融资的机率高。另外商业银行规模越大,其破产损失越大,牵连的利益方越多,政府给予的关注与监督越严厉以避免银行发生破产危机。另一方面,对于金融业而言,银行规模越大,分支机构越多,分散风险能力越强,越能够集中客户存款实现银行机构内部的有效资金调度。如果银行规模较小,则会使银行业务限制在某个较小区域,容易受区域性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规模的影响,不宜分散经营风险,营运资金也无法得到大范围的合理配置。
(二)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近年来金融工具创新和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得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在商业银行资本管制方面采取了比以往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监管当局已将对银行的资本充足性管制作为保证银行清偿能力、抑制银行风险的重要工具。因此,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对商业银行规定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也是影响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在这种规定下,我国商业银行将在满足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
(三)银行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越倾向于使用保留较多的企业内部盈余得方式来满足融资需求,较少依赖外部融资。因此减少了债务融资,从而降低了企业资产负债率,说明企业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成负相关。然而,与预想不同的是银行盈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率呈现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于我国商业银行ROA(资产利润率)均非常低,大多都是低于1%的,单位资产盈利能力不高,而居民存款显现刚性,银行吸收存款成本很小,促使银行通过扩大债务提高信贷经营,这表明银行盈利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资产负债率。
(四)资产担保价值
资产担保价值对资产负债率有明显的的正相关。根据委托理论,要解决商业银行的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问题,避免股东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剥夺债权人的利益,同时债权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双方会制定一系列监督措施和保护条款,其中包含了银行的资产担保条款。因此企业的固定资产越多,其贷款时担保的价值越大,越有利于债务融资,出现破产时债权人受到的损失将越小,资产负债率也会相对较高。
(五)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高表示商业银行对外贷款中的坏账损失多。一般情况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越高,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越大,利用财务杠杆经营的成本越高,那么商业银行采用负债融资的比例越小。
(六)资产增长率
由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均在快速增长,但利润增长满足不了资产规模快速扩张的需要,为支持银行规模不断增长,只有通过增加债务融资来补充资金,这使得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逐年提高。
三、结语
本文根据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特殊环境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得出,除了与一般企业相同的因素之外,商业银行作为一类特殊的企业又有着与之不同的影响要素,这是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分析表明,不同的商业银行有着不同的资本结构,每一个商业银行都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资本结构,最终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肖作平,吴世农.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N].证券市场导报,2002-08.
[2]陆正飞,辛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8,(8).
篇13
[
关键词 ]企业;债务资本成本;内部控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061
1相关概述
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和主体,企业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民经济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监管力度以及外部政策环境都会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
但是应当注意到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跟国际大型企业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加快、企业原有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迫切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强化,以此来有效强化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关注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同时,需要积极从资本结构角度入手改善企业的自身内部控制,通过企业资产负债管理跟企业绩效的管理结合,切实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2企业债务资本成本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
对于企业来讲,其资产和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之间存在着等式关系,因此可以使用企业资产负债率来表示企业的权益负债比。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主要是依靠风险以及资本成本这两项因素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影响的。一般情况下,债务融资能够产生抵税效应,有助于推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不过随着企业债务总量增加,企业的偿债压力也会加大,极易出现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内部控制风险相对较大。对于企业来讲,权益融资不存在风险,但是其资本成本却比较高;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够降低融资成本,不过其风险却相对比较大。根据企业的特殊性,从流动性、盈利性、成长性三个维度来描述企业内部控制绩效。
对于企业来讲,由于企业的全部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常常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也就具有了比较高的成本。这也表明企业内部控制能不能切实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跟债务资本结构是不是合理科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关系。债权人对于企业的控制权主要是通过破产权来实现的,因此,完善科学的破产制度与法律建设是确保企业债权人能够有效行使破产权的重要保障,可以保障内部控制效果。其中,企业自身的行业特性以及企业的债务结构所具有的特殊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债权人所具有的企业破产权能否有效行使。
3相关建议举措
首先,进一步优化企业的债务结构。对于我国企业来讲,科学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是必要的,应当合理控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我国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高杠杆性是比较常见的现象。通过管理实践可以发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常常跟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存在着正比例关系,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应当注意到,企业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常常也意味着较高的财务经营风险,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比较高时,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就会被削弱,甚至会导致企业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困境。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接近于1时,企业的资产就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进而使得其价值大大降低,很有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具有很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就无从谈起。正是基于此,企业管理层应当合理管控自身的资产负债率,减少资产负成本对自身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积极实施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一般情况下,企业实施多元化投资有助于形成企业的多元产权,进而对企业管理者实现制约监督,强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减少企业内部人控制的成本。企业适当地引进相关的战略投资者,可以增强企业的整体资本实力、进一步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在此基础上积极吸收国外企业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技术,优化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价值,依靠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加入,在制度、管理、业务以及体制等多个方面实现跟国际业务的接轨,积极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
与此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债务类型,有效丰富企业的债务结构。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债务资本结构中吸收存款占有很大比重,企业的债务资本比较单一。在这一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应当积极丰富自身的债务融资工具,新增加企业创新性的负债业务。当前我国企业的传统信贷业务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客户需求的变化以及宏观调控措施的变化造成的,企业管理层也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就需要大力发展自身的负债业务,积极关注资本市场发展以及宏观政策变化对企业负债业务所造成的影响,加快企业负债产品的创新步伐,进一步完善企业资产负债管理体制。积极实现自身投资对象的多元化,适应越来越活跃的资本市场,在满足自身管理需要的前提下引进创新性负债业务,或者在现有的负债业务基础之上,适当地新增一些衍生负债业务、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规模。
再次,进一步优化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能够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内部控制绩效。可从以下角度来优化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强化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体系,依法保护投资者的相关经济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惩罚企业违规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与此同时,还应当强化对于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信息披露机制,确保企业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进行信息公开,以此推动企业切实提升自身管理质量,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正是由于企业监管体系仍然存在着不少的漏洞,制度上存在着缺陷,在当前金融市场日益完善的大背景下,企业监管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监管法制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企业法制监管也成为企业监管体系效率化、高质量化的必然途径。
与此同时,有效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对于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推动自身内部控制同样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股东在实施外部治理的过程中,股票市场中的股市分割相关问题已经成为较大的制约因素。尤其是我国企业中依旧存在着较多的非流通股,股票市场中的企业股权流通受到较大制约,进而使得相关投资者在进行企业控制权转移时难以依靠并购交易来实现。因此,企业在发行新股时应当严格按照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来实施,切实避免新的增量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