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设施农业市场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1 形成了地区特色拳头农副产品
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注册登记了10多个无公害食品,如采之田牌黄瓜、伏露牌冬瓜、大白菜、辣椒及海迅牌葡萄等,该类绿色食品畅销全国。
1.2 农民具有较高的设施种植管理水平
近年来,实施“科技开发兴菜”工程,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科普宣传,将生产实用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将各项种养规程编制成册送到农户手中,开展技术培训,规范了农户的种、植、养行为,使广大农户产有所依。
1.3 一支商路广、信息灵、头脑活的农民经纪人队伍在为设施农业服务
随着产业的发展,农民经纪人和运销合作组织应运而生,农民经纪人活跃在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成为蔬菜、家禽、家畜产销舞台的主角,架起了生产与销售市场的桥梁,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1.4 建成了高科技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通过引进新品种,展示新技术,转化新成果,推动了设施生产跨越式发展,为设施农业生产地提供了试验示范,从而推动全县设施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2 设施农业发展中的优秀典型
壮志农业生态葡萄园是海安县工商资本进军农业的第一家种植业结构调整项目,利用原有的地貌进行了土地流转,因地制宜,通过整理土地、格田成方,建成了具有都市气派和田园风光的休闲型观光农业生态园。他们引导果农,用经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剪枝、施肥、人工授粉、疏花疏果、套袋甚至病虫害防治,在果树生长的各个环节,努力向标准化生产迈进,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使果品在果型、口感乃至包装上提升了档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葡萄标准化避雨栽培技术的运用,不仅明显减少了葡萄病害的发生、蔓延,进而减少农药喷洒次数,既降低农药污染和残留,节省了劳动成本,又方便田间管理,还可以调节上市时间,产出的葡萄果质优良、市场价位高,不但吸引四方客商,还能获得较好的收益。如一农户种植黄瓜、辣椒、莴笋逾2 hm2,由于有了科技知识作依托,其种植的蔬菜品质好,上市以来被抢购一空,纯收入达20万多元。
3 发展设施农业的成效
3.1 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效益
春有花、秋有果、冬有大棚、夏有荫,种、养、加、销一条龙,一年四季有收获已司空见惯;一大批致富状元户、示范户正脱颖而出。
3.2 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发展设施农业不仅使广大农民能够足不出户便可找到脱贫致富的门路,更重要的是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妥善安置,对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从自发兴起阶段向科技开发阶段的跨越,不仅有效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吸纳了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3.3 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强了农业抗灾御灾能力
改变了过去的稻—麦种植传统,发展了设施农业,丰富了菜篮子,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了农业受自然风险的影响,增强了农业抗灾御灾能力。
3.4 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设施农业需大量的猪、鸡、兔等动物粪便,其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施用有机肥既减少了农户对化肥的开支,又培养了地力,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了抗旱保水性能。
3.5 增强了农产品竞争力,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通过实施,加快了标准化生产进程,进一步拓展了农产品市场,形成了品牌效应,提升了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呈现了产、销两旺的势头。同时,培育出了一大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设施农业示范点。
3.6 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
通过实施,把农产品直接转化为工业产品,实现转化增值,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带动了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升。
3.7 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
促进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达到了清洁亮丽、环境优美、生态高效的标准,从根本上改变了脏、乱、差的现象。促使更多的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于当地,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4 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强。主要是青壮劳力外出劳务,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而其又没有发展设施农业的意向和能力,尤其老人难以接受新事物和新技术。二是资金扶持力度不强。一部分人想发展但缺乏资金扶持,往往停留在畅想阶段。三是政策引导不够。部分农民由于缺乏对政策的了解,缺乏对设施农业的认识和了解,不敢冒然从事相关产业。四是技术指导不力[1-3]。部分农民想发展,但缺少技术支撑,致农业生产水平停滞不前。
5 设施农业发展策略
5.1 政府部门要实施“四动”策略
5.1.1 宣传发动。一是组织科技人员展开特色资源调查工作,针对各村实际,推出发展设施农业的适宜方案。二是强化农民从事种植业的相关技能、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生产水平。三是鼓励干部下乡,充分调研,想农民所想,需农民所需。四是加强各村之间的交流、沟通,借鉴外省的先进经验,壮大自身发展设施农业实力。
5.1.2 典型带动。注重培植多个示范户。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农户发展设施农业,使农户靠发展设施农业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5.1.3 政策推动。要出台支农、惠农政策,支持鼓励农户搞设施农业。相关涉农部门、工商企业等应对农户创办特色龙头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对发展设施农业所需的启动资金,政府要协调银行对农户给予扶持,调动农户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4]。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从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5]。
5.1.4 服务拉动。各部门要为农户发展设施农业提、供、销一条龙服务,形成“龙头+基地”、“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形式。要适时进行技术指导和新产品、新成果的开发、引进、示范、推广及提供资金服务,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5.2 农户要通盘考虑“四超”策略
5.2.1 品种超前[6-7]。首先,结合当地的特产资源,创造条件,让特产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次,根据当地生态经济状况,制订发展计划,适时发展特色经济。
5.2.2 数量超前。没有数量就没有效益,在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要选产量高的优质品种,实现以量取胜。
5.2.3 质量超前。没有质量就没有前途。发展绿色、无公害的食品是当地设施农业发展的方向。应根据销售地居民的生活、消费需求,适宜发展设施农业,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5.2.4 技术超前。超前的技术,要体现3个字:一是“省”,要省工、省本;二是“净”,要无公害,不破坏生态,不污染环境;三是“高”,要产品利用率高。要与相关技术单位开展密切合作,学习新技术,运用新技术,以求在生产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设施农业的发展有很大潜力,发展设施农业是一项富民工程。但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离不开涉农部门的支持,离不开银行的信贷,更离不开农民的主动发展行为[6]。只有加强各个方面的努力协作、联系,才能推动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6 参考文献
[1] 张开虎,吴建国.机制创新力促设施农业跨越发展[J].江苏农村经济,2011(3):31.
[2] 杨泉润,马成,闫菊红,等.西吉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评析[J].蔬菜,2011(3):47-50.
[3] 内蒙古设施农业形成四大优势区域[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1(2):57.
[4] 马高飞,陈艳忠.这里有奇菜异果——设施农业剪影[J].气象知识,2011(1):60-61.
篇2
1 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化程度低的表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河北省的工业,农业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但是农民合作社市场化程度仍较低。
1.1 销售过程中多渠道并存、主渠道不明
营销主体对渠道利用缺乏战略思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化必然离不开营销渠道。依靠经纪人销售是专业合作社的普遍采用的营销渠道。其中少部分专业合作社开始重视到网络的作用,其农产品通过网络成功实现了销售。还有少部分专业合作社成功实现了“农超对接”。如保龙仓超市建立了高邑蔬菜,栾城鸡蛋等5个鲜活农产品基地。秦皇岛的艾欣超市与北戴河区供销社蔬菜批发市场,青龙县草碾乡白塔贡米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卢龙县环增蛋鸡养殖专业合作杜,卢龙县建中棉花专业合作社等多家专业合作社签定了农产品供销合作协议。此外,会展、广告、促销、农产品特色店、淘宝网、阿里巴巴网、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出口等销售渠道也有被利用。虽然不少销售渠道被利用,但主渠道不明显,渠道的优势发挥不充分。
1.2 农产品价格低。科技含量低
农产品价格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利润的多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是制约农产品价格的因素之一。产品的同质性使不同生产者的产品没有特色,使市场竞争加剧,产品赢利性降低。现在人民对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的需求快速增加,这就要求加大对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投入。目前我省的农产品大部分是鲜活产品和初加工品,一些先进的工艺不能应用到农产品加工中,产品的加工工序也比较简单,致使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
1.3 农产品品牌维护力差。知名度小
品牌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凸显。一个好的品牌能使产品的知名度迅速增加,保证产品畅销。现在农民的品牌意识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的农产品都已经注册了商标,如:“金8两”苹果、“李老大”黑花生。目前的问题是品牌虽多,但是品牌的维护、推广力度不够,品牌的知名度小。大部分品牌覆盖面小,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还没有形成。品牌不能推广,品牌优势不能充分发挥,顾客对产品不认可,产品难以高价出售。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够根据本杜的无公害,有机产品打好无公害,有机牌,产品的品牌优势发挥得不够充分。
2 提高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化程度的意义
提升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化程度有助于农民产品的销售,农民收入的提高。
2.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化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以农业机械化为目标。但是,我们忽视了市场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只有以市场化为导向,再辅之以先进的生产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现化化。
2.2 农民专业合作杜的市场化是连接买方和卖方市场的桥梁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要销售必然离不开市场,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只能从市场中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靠市场合理配置来实现。由此可见,推进市场化进程有助于买方和卖方更广范围的接触,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桥梁作用在这个时候才能凸显。
2.3 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化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加人WTO后,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我国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生产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市场综合竞争能力不强,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最关键的举措就是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
3 提高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化程度的途径
3.1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培养其市场意识。加快市场化进程
更加充分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让农民意识到加入专业合作社有利于其收入的提高,增强农民的市场化意识及风险意识。专业合作社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最大限度的与市场接轨,同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未雨绷缨。如果在市场化进程中发生了不可预料的风险,合作社能够采取应急措施,顺利渡过难关,避免像“三鹿”那样,不要步“三鹿”的后尘。
3.2 明确并充分利用营销主渠道。充分其他渠道的作用
3.2.1 细分市场,培训农产品经纪人。壮大销售队伍
经纪人作为农民与市场的桥梁,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增加农村经纪人数量以及提升其素质对农产品的销售将起到重大作用。同时专业合作社可以组建自己的销售团队。自己的销售团队对本社的产品最熟悉,能够直接找准市场,对市场进行细分。能够避免销售的盲目性。
3.2.2 “农超对接”
虽然现在农超对接正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其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了。通过农超对接,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路,同时超市也降低了采购成本。超市可以开辟农产品专区作为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的销售区,打出专业合作社的品牌。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作为新事物在超市中出现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能够增加超市的客流量,同时使超市的社会声誉及地位得到提高。
3.2.3 利用其他销售渠道
河北经济电视台做的阳光恳谈节目就请到了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的领导,这对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以及农产品的销售有很大帮助。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做好农产品的销售中介,派专人统计各市县的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品种、名称、产地、产量、品牌、联系人等),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还有可以利用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报纸、广告、设立农产品专卖店、事件营销、口碑营销等手段拓宽农产品的销路。要结合并充分利用好各种营销渠道。
3.3 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价格
引进国外和国内的优良品种,有利于农产品品质的提高,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例如,昌黎县农合联创办的绿丰达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通过引进优质的“荷兰七号”马铃薯种,使农民增收270多万元。还有团林林果专业合作社聘请中国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汪景彦教授以及河北农业大学王江柱教授做合作社的技术顾问,加强对社员的技术指导,提高了林果的科技含量。此外该社还生产SOD精品苹果,富硒大米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使产品品质提高,售价翻番,使合作社成员增收。
3.4 注重产品质量。做好品牌工程建设
质量是农产品的生命线,是农产品刨品牌的根本,是消费者产生信任感和重复购买的最直接因素,是品牌大厦不可动摇的根基。应该加快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突出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建设,严格实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用国际先进标准来改造我们的农业,提高中国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推广农产品的品牌,扩大农产品的影响,提高农产品的销量。
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加强支持力度,营造宽松发展环境。找到农民的期望与自身所做的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并通过努力尽量缩小这一差距。借鉴国外省外的先进经验,为农民搭建服务平台,吸引资金,搞培训,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化进程,帮助农民打品牌,顺利完成农产品的销售,使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篇3
一、人才培养模式
基本设想所谓深度产学融合下的“现代学徒制”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借鉴德国“双元制”和新加坡“教学工厂”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条件加以改造,由学校和商贸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人力资源公司共同成立产学融合营销人才培养平台,学生分为AB组,分别以学生身份和“学徒”身份交替在校内校外学习、实习,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的的一种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充分考虑参与主体的利益,通过建立有效利益驱动机制,保证合作者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合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校企共同成立的这个平台上学校是生源、师资、教学、培训场地和设施的提供者;合作企业是“师傅”、项目、培训师资、实习岗位、就业途径的提供者。其中商贸公司是营销人才培养平台上的的重要角色,在“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处于关键地位。
公司需要按照现代公司制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如员工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销售管理制度、成绩考评制度、轮岗制度等。公司设置人员直销、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销售渠道部门及岗位,按照师傅带徒弟方式开展销售管理工作。同时公司还设置人力资源、会计、销售内勤、营销策划、市场研究等部门,设置相应的岗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在营销部门轮岗,亦可以在非营销部门轮岗。根据学生偏好和能力给予不同的岗位锻炼,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分流。按照学生进入企业的学期设置“初级学徒”——“中级学徒”——“高级学徒”——“准师傅”——“师傅”——“经理”——“合伙人”升级制度。学生在升级过程中实现能力和素质的升级,逐步由销售能力培养转向销售管理、领导团队方面培养。达到“师傅”程度学生可以带徒弟,优秀的“师傅”可以留用成为师傅或者职业经理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可以成为公司合伙人。大批合格毕业生通过人力资源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输送到其他用人企业。学生在学徒阶段采用校内外“双师傅”指导,绩效和学业成绩“双考核”,实现“双约束”。
二、校企合作方式选择
该人才模式需要紧密的校企合作,合作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第一种合作方式:学校注册成立商贸公司,并与人力资源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学校教师担任专职总经理或者社会招聘总经理开展业务。第二种合作方式:由有实力的管理咨询公司组织成立商贸公司,并与校方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第三种合作方式:由学校提供办公条件和商贸公司或者管理咨询公司、人力资源公司共同成立公司,整合各方面资源开展业务和人才培养。在以上三种合作方式中以第三种模式为最佳,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双主体办学方式,可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有利于形成长期合作的机制。
三、教学综合改革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教学整体性改革。首先校内教学需要要采用大模块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方法要摆脱讲授为主,采用任务驱动、项目驱动、问题驱动、案例驱动、活动驱动教学,学生学业成绩考评也要采用过程化考评、成果考评相结合的模式。学生要分为AB组校内校外轮训、校外实习轮岗。保证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与培训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状况,实行分层次教学,做到“量身定做”,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满足一体化教学和企业实习要求,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资源的使用率。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小组学习和团队销售实现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客户拜访、销售、课程任务实现沟通能力、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素质的培养;通过企业早会晚会、工作活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适应能力的培养。可以考虑将专业课程整合为理论和实践合一的五大教学模块。分别是营销基础模块、市场研究模块、销售模块、销售管理模块、营销策划模块。
学生培养以销售人才为核心、销售管理、营销策划为翼,以营销基础和市场研究为基础。其中营销基础模块融合《商品学》、《经济学》、《经济法》、《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企业认知》、《模拟营销》等七门课程;市场研究模块融合《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调研实训》、《消费心理学》三门课程;销售模块融合《商务礼仪》、《推销技巧》、《商务谈判》、《网络营销》、《电话营销》、《谈判实训》、《沟通实训》、《推销实训》、《网络营销实训》等九门课程;销售管理模块融合《渠道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三门课程;营销策划模块融合《营销策划》、《促销策划与管理》、《广告与广告策划》、《公共关系及策划》《市场营销策划实习》五门课程。在建设专业中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课程,满足专业教学的基本需要。形成讲义、课件、试题库、教学案例库、训练手册等一套教学资源。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会根据未来工作需要和岗位需要,完成方向性课程的学习和培训。
四、教学团队建设
为了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一支理论和实践水平都比较高的教学团队。基本建设思路是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也就是通过教师进入企业、企业高手进课堂,现有教师除了完成学历提升之外,更重要的是到企业加强实践锻炼,每位教师在完成校内教学后都要与该组学生进入企业同步进行实践锻炼,一方面协助企业加强学生管理,一方面提升企业实践能力,为企业力所能及地解决问题(如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调整、销售流程规划、促销策划等)。校内教学要根据内容,请企业有关人员到学校进行兼职教学,通过双向融合,达到师资培养和团队建设目标。
篇4
1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1农村产业结构单一
新形势下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就必须得到调整。当下,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村对于农产品市场缺乏足够的认识,农产品的种植种类匮乏,产业结构单一。例如,仅种植小麦和玉米的村庄,即使其整体产量得到保证,一旦市场对此类农产品的需求锐减,或出现价格下跌的情况,农村经济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广大农村群众收入减少。所以,产业结构单一会使农村经济承受较大风险,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2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生产力下降
最近几年,大量的农村青壮年都进入城市务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多是老人和妇女,致使生产力大大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城市能给大量进城务工的青壮年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给进城务工人员带来更高的收入。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且农村青壮年对于传统农活的传承度越来越低,致使农村的劳动力流失更为严重,生产力严重下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国家针对农村出台了大量的支农惠农政策,但是,就实际效果来看,还是无法阻挡进城务工人员的脚步。
1.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经济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作为配套,在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不例外。要保证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首先确保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上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的整体经济水平提供保障。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诸如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以及互联网沟通等服务都没有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划保持一致的步调。具体来说,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滞后会严重影响农产品向外运输销售。农村经济发展因交通环境受阻,大量的农产品因此滞销,给农户造成损失;供水供电设施建设不完善也导致农村的现代化管理和种植模式难以有效展开;最后,互联网信息系统滞后会影响农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信息资源和竞争力,致使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1.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偏高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攀升,农民们因此也将承受更高的生产成本。整体上看,虽然市场上农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且销售价格不断上涨,但是与此同时生产资料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这部分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就会使农民在农产品市场上的收益持续降低,进而使农村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虽然政府就此出台了很多补贴措施,但是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生产资料的价格仍旧难以稳定。逐渐上涨的生产资料价格将会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农产品的整体收益率,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2发展农村经济的相关对策
2.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产品质量提升
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风向标,只有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对农作物种植规模和数量进行调整,农民才能从中获益。首先,农民应当学会运用先进科技,为提升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技术支持,保证农作物的产出和质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其次,面对市场上形形的农作物商品,农民们必须通过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提升农产品的整体销售量。市场需求首先是讲究农产品的质量,另外还要保证农产品可以满足大众需求,能够独具特色,有卖点,这样才有助于农产品的销售。最后,农民们还要在销售过程中注意对市场需求进行观察,发现市场上对于农产品的潜在需求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从种植到销售,满足市场需求,为广大农民创收。
2.2加快农村的城市化步伐
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在正确的管理体系上,因此,对于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不仅仅要依靠农产品的增收及惠民政策补贴,还要从整体发展规划上着手解决根本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农村劳动力外流,生产力下降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从经济建设到文明建设,农村都处于劣势。所以,我们要推动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发展步伐。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使农村的经济发展产生实效,留住农村劳动力。在筹划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利用中心城镇的带头作用,使农村的经济水平得到提升。其次,农村还要与城镇之间进行互动,找到农村城市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为农村的发展规划指明方向。
2.3加快农业科技的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将有效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只要销量得到保障,最终的收益率就会稳定。在农作物生产当中,农业科技对于推动农作物生产方式的创新,以及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减少农作物病害损失等具有重要意义。加速科技支农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就农作物的栽培和生产进行科学研究。同时还要有专门的市场研究人才,负责对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研究,使农民了解市场对于农作物数量及种类的需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另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仅要引进一流的人才队伍,同时还要鼓励广大农民参与到农业生产创新的活动当中,以丰富的种植经验促进农业的科学化发展。
2.4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产品生产的客观条件,其会影响到种植过程中的生产成本、种植效率、农产品生产数量及质量等多个方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数量,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保障。近年来,国家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用以推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期为农业生产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我们应当抓住这样的机遇,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建立供水供电设施,同时还要促进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使农村与外界通过稳定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交流,这样就能够为农村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使农产品能够增产增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因地制宜,按照当地的生存与种植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实际效果为基准,建设成符合当地农作物种植实际的农业基础设施。
3结语
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农村的经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改善。因此我们要落实好惠农政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的同时,寻求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问题的有效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作者:何新梅 单位:泸水县六库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篇5
林下经济系统的作用在于努力使农业和林业相互结合、相互利用、相互制约。随着对林下经济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林下经济系统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林下经济系统的结构和模式也将会日臻完善。纵观全国林下经济发展,产业开发模式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大的条件种植食用菌。林菌间作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占用耕地,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基础设施标准低,资金投入较少,相对于传统设施农业,林地食用菌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低,种植户在基础设施上一次性投入较少。
(2)生长周期短,投资回收快。食用菌生产周期从菌棒投放到收获完毕一般不超过3个月,部分品种生长周期甚至只有1个半月,生产周期短,降低了投资风险,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3)林菌间作,促进林木生长。食用菌生长需要喷洒适量的水,大面积的食用菌生产有力的拖延了水分的蒸发,使林木生长对水的需求有了保障,从而促进林木生长。
1.2 林禽模式
林禽模式是在林下透光性强、空气流通性好、湿度较低的环境条件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等。发展“林下养禽”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种养殖产业,实现林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复合经营模式,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改善生态环境的有益途径。林禽模式主要是在林下养殖柴鸡。林下为柴鸡提供生存环境,鸡食昆虫,不需要再喂任何添加剂,鸡蛋产量比普通鸡蛋高出15% ~ 50%同时,鸡粪还可以为树木提供肥料,实现了林“养”鸡,鸡“育”林。
1.3 林草模式
林草模式是在郁闭度0.7以下的林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黑麦草、鲁梅克斯等。在此模式中,草本植物可作为纽带,使系统成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型生态系统。草本植物所发挥的功能主要在于,增加地表覆盖度,有效抑制幼龄林地的水土流失和扬沙起尘,改善树木生长环境,降低盛夏地表温度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地表部分刈割后可直接作为树木的绿肥,地下根系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有利于保水、保肥,作为饲草给草食家畜,家畜粪便直接还于林地,提高了土壤肥力,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步提高,同时降低了化肥的施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1.4林畜模式
在生长4年以上、造林密度小、林下活动空间大的林地,放养或圈养牛、羊、兔等。同时,养殖牲畜所产生的粪便为树木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促进树木增长,形成一条生物产业链。
1.5 林药模式
在未郁闭的林内行间种植较耐阴的中草药,如白芍、百合、板蓝根、田七等。种植中草药,不仅能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还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1.6 林粮模式
在未郁闭的林内行间种植豆类等作物,一般以绿豆、豌豆等小杂粮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杂粮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1.7 林油模式
种植浅根油料作物不但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能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还可提高土壤肥力,种植作物一般以具有固氮根瘤菌的花生、大豆为主。
2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由于林下经济是一个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1)规模总量不大,缺乏龙头带动 近年来,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和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
(2)资金制约因素大 经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初期就受到限制,致使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3)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缺乏专业协会,养殖和种植户的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有等待收购者上门或零售,效益得不到保障。
(4)管理水平低 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养殖方面,养殖户大多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3 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
林下经济作为生态、高效、循环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结合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林下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等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和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算对比账、算效益账,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与优势,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激发广大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2)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带动 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优势,培育种养大户,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发展龙头,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林下经济。
(3)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适销对路的林下经济 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林地发展规划。根据农业企业和产品市场情况,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产业发展建设重点,把规划做得科学合理。
(4)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原则,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科学选择林间种植、养殖模式,拓宽林间种植、养殖类别,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提高林下经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篇6
但总体来说,目前进行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经很多,研究现代农产品物流问题的文献也不胜枚举,但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的并不多见。本文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物流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研究,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探索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思路,并提出发展农村物流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2新农村建设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内在联系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我党重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次的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发展观这一崭新理论指导下的新农村建设,是对科学发展观这一崭新理论的具体实践,而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理论才能导致正确的实践。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来解读新农村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发展。以及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目标的真正实现。
(1)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问题,也就是建设怎样的新农村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就回答了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农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建设目标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义和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在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中,生产发展是首要任务,体现了物质文明的要求。而众所周知,广大农村的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因此,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就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本途径的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问题,也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说明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统筹。其中一个重要层面就是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关键还在于自觉地促进城乡交流,而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不仅能够解决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同时也能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逐步改变,成为新农村建设一个助推器。
(3)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以民为本的解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说明了新农村建设要以农民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产品全面短缺的时代已经结束,并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过剩,而农产品流通不畅日益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民无法从流通中获得应得的比较利益,因此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也是维护农民利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意。
3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大量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动态化的趋势,这与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生产有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点产生必然的供求矛盾。而农产品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物流系统,包括供应商、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简略来讲,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具有三大特点:即物流数量大、品种多;物流难度大;物流要求高。
但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目前尚处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生产阶段,所以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物流量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供应非常分散,物流成本很高。传统农产品物流模式局限于供应商和销售者之间的多环节重复物流,效率低下,现有农产品物流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市场发展形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农产品物流渠道比较单一,尚未形成多渠道的营销体系。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下。在我国,社会上对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作用和意义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至今较低。尽管物流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总体看来,物流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不强。自营物流还占绝大部分,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缓慢。
第二,物流成本高,价值增值少。我国的农业经营方式主要是单户经营,农民对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农药等的购买多以分散为主,而且农产品的销售都是各家分户进行的,物流成本过高。
第三,物流技术水平低,运输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及管理水平低下。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5000多家,但具备一定规模的市场数量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和准公共设施仍然落后;批发市场的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的检疫监测手段不完善,从而导致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第四,缺乏健全、快捷、灵敏、安全和可靠的信息服务。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低下。我国农户获得农产品生产信息主要依靠传统方式,其他诸如来自当地市场、政府部门、传播媒体及网络的都很少。当前,许多农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相关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还处于空白,在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
第五,农产品自身的缺陷造成流通的障碍。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程度较低。一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包装标准与运输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二是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卫生标准和市场内部的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建立,进人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偏低,缺少检验手段和食用安全保证。
4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分析
(1)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考虑物流量的大小、区位等因素,在粮食、蔬菜、水果、禽蛋、水产品等农产品集中产区,改、扩建一批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实施村村通公路,提高通达率和道路等级,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物畅其流;加快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发展与改进各式农用运输车;加速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电话普及率;加快网络基础建设,改变目前信息“高速公路”塞车的状况,发展和普及宽带业务,不断推动网络延伸。
篇7
中国移动集团客户总数达315万家
本报讯 近日,中国移动集团客户总数已达315万家,较去年同期增长9.8%,客户覆盖率为40.4%,其中重要集团客户覆盖率为67.8%。中国移动总部及其全国各公司分别成立集团客户机构,对集团客户市场形成专业化运营之势。
华为:3年内成为全球五大供应商之一
本报讯 近日,华为表示将会为美国市场提供定制手机以及基础款的Android智能手机,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各种从低端到高端的无线通信设备。华为将继续沿着多管齐下的方针来逐渐从基础设施方面进入市场,在3年之内成为全球五大无线通信供应商之一。
全球IT竞争力中国排第38位
本报讯 近期,经济学人信息部了全球《2011年IT行业竞争力指数报告》,美国继续稳居榜首,中国上升一位,排第38位。报告从研发环境、IT人力资本、IT基础设施、对IT行业发展的支持、法律环境和商业环境等6个方面对全球66个经济体进行了评估。
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本报综合报道 10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就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召开办公室会议。会上,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提出工作要求,一要高度重视,“十二五”时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部门要把中小企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要综合施策,既注重当前问题,也要着眼长远问题,要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三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政策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交流沟通,相互支持、大力协同。
具体而言,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将实施两个关键工程和四个行动计划。两个关键工程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和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加快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核心业务环节的普及推广和深化应用。四个行动计划则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计划、创办小企业计划、中小企业管理提升计划和中小企业市场拓展计划,要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发展专业市场,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等政策,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以及各类出口信贷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陈绍鹏转身掌舵联想控股现代农业
本报综合报道 日前,联想集团宣布,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新兴市场总裁陈绍鹏将出任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执委会委员,执掌农业新业务。
陈绍鹏离职后,联想集团仍将维持原有架构,但将把中国区业务与其它新兴市场地区业务分开,并由不同高管负责。现任联想集团中国区总经理陈旭东将成为中国区业务的最高负责人,现任新兴市场业务CFO周庆彤将担任新兴市场业务负责人。
据悉,半年前,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即对外宣称,联想控股有意发展现代农业,欲打造一个知名的食品品牌。为了拓展新农业业务,联想控股去年成立农业投资事业部,并在今年先后入股两家白酒企业。
陈绍鹏在联想国际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联想面对收购IBM电脑业务后的整合挑战,甚至出现亏损的压力下,他所掌管的业务占据了联想一半的比重,并稳步增长,是联想能够跻身全球第二的重要贡献者。此次陈绍鹏转战联想控股的农业行业投资,也是其个人职业生涯的重大转变。
淘宝商城新规则引部分商家不满
本报综合报道 10月11日,淘宝商城大幅提高服务费和保证金的新规则引发了淘宝部分中小卖家的激烈反对。这些卖家通过恶意抢拍正常经营商家的商品而不付款等形式,对淘宝商城一些大卖家实行攻击。同时,淘宝商城两大自主板块“直通车”、“聚划算”也受到攻击。10月12日,部分淘宝商城卖家在杭州淘宝总部拉起横幅,表示对淘宝提价政策的反对。
据悉,10月10日,淘宝商城了《2012年招商续签及规则调整公告》,将技术服务年费从以往的6000元提高至3万元和6万元两个档次,涨幅达5~10倍。同时,商铺的违约保证金数额全线提高,由以往的1万元涨至5万元、10万元、15万元不等。此举导致很多商家前期投资过大、进退两难,引发不满。
淘宝商城回应称,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高品质商品和服务,让市场良性发展,就必须做出改变,淘宝商城和广大商家不会因为威胁、恐吓而放弃原则。同时,淘宝商城会全力保护被攻击商家,不会让诚信商家利益因恶势力的存在受到任何损伤,相关举措会在后续出台。目前,淘宝商城已报案,警方正在介入调查此事。
编者按:上周的业界风起云涌。联想超越戴尔,首次坐上全球PC市场第二把交椅;多家巨头卷入并购流言,雅虎前景扑朔迷离IBM宣布收购Platform Computing,加速布局智能计算。
第三季度全球PC市场报告出炉 联想首超戴尔排名第二
本报综合消息 上周,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和IDC同时公布了最新的全球PC市场报告。Gartner的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为9178万多台,同比增长3.2%;惠普仍然占据市场的头把交椅,而联想历史性地超越戴尔,上升至第二位。IDC则称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是9187万多台,同比增长3.6%;其中惠普的占有率达18.1%,联想和戴尔则紧随其后。两家研究公司的季度全球PC市场前五大厂商排名一致,依次是惠普、联想、戴尔、宏和华硕。
Gartner指出,第三季度惠普在全球PC市场上所占份额为17.7%,略高于去年同期的17.3%。惠普将在10月底以前决定是出售、保留还是分拆PC部门。华尔街分析师预计,惠普在时机尚未成熟时宣布可能拆分PC部门将促使部分消费者不再购买该公司的产品。联想第三季度份额为13.5%,历史上首次超过戴尔排名第二,Gartner认为这归功于对日本NEC以及德国Medion的收购,以及采取了积极的营销措施。
Gartner同时指出,PC销售量的增长速度未来将不断放缓,原因是消费者日益转向智能手机和苹果iPad等平板电脑,且经济衰退的阴影导致公司在技术硬件方面的投入持续降低;不过IDC却预期PC市场回温,
因为制造商将在2012年推出尺寸更小的超轻薄笔记本Ultrabook,有望拉动新一轮的消费热潮。
并购流言愈演愈烈“雅虎之乱”未来走向成疑
本报综合消息 原CEO巴茨离职后,雅虎彻底陷入混乱,股价不断下跌。分析师认为当前的形势将使雅虎被整体并购的可能性大增,市场上也传出其将出售资产的多种猜测。
阿里巴巴的收购意向被认为是最可能成形的方案之一。自从马云公开表示对收购雅虎“很有兴趣”之后,各方不断传出“内部消息”,其中最新的进展是阿里巴巴正在积极寻求融资伙伴。淡马锡新加坡国家基金、银湖基金以及俄罗斯DST传闻将与阿里巴巴组成集团联合参与竞购雅虎股权。
2008年曾试图收购雅虎的微软也再次被卷入此轮并购流言之中。多方专家认为,鉴于雅虎股价已经大跌,而且仍然拥有一系列有价值的资产,微软应该重拾起3年前的想法参与竞购。分析师称一旦此次交易成行,微软将在搜索引擎市场上再一次获得向谷歌挑战的资本。
此外,有消息称雅虎创始人杨致远正与一些私募基金公司进行接触,有意通过私募基金的注入,使雅虎私有化;AOL也被传有意与雅虎进行合并,削减成本卷土重来。
IBM将收购Platform Compuling加速布局智能计算
本报综合消息 上周,IBM宣布已达成确定性协议,将收购私营的系统软件公司Platform Computing。本次收购预计将于2011年第四季度完成。
Platform Computing是全球领先的分布式计算环境集群和网格管理软件公司。该公司的软件帮助企业创建、集成并管理共享的计算环境,使用在资源密集型应用中,例如模拟、计算机建模和分析等。这些高性能计算应用通常用于金融服务、制造、数字媒体、石油天然气、生命科学、政府、研究和教育等领域的产品开发、关键业务决策和突破性技术中。
IBM系统软件部门总经理海伦・艾米提吉表示收购Platform Computing将有助于加快智能计算的增长,这也是IBM“智慧的地球”战略的重要部分。“IBM将充分利用这笔收购,以加强产品和解决方案,向客户提供技术,帮助它们进行关键的业务决策,或取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RIM黑莓服务中断影响数百万用户
本报讯 上周一,RIM黑莓服务出现中断,影响整个欧洲、中东、非洲和印度的百万用户访问互联网,无法获得即时通信和电子邮件等互联网服务。RIM周二曾表示,黑莓服务已恢复正常,但随后又表示,受影响地区已经扩展到阿根廷、巴西和智利。
索尼再遭入侵冻结9.3万个账户
本报讯 近日,索尼首席信息安全官菲利普・雷丁格称,由于检测到大量未授权访问,因此临时冻结相关部门的9.3万个用户账户。今年4月,索尼也曾遭遇黑客攻击,约1亿个账户受到影响,迫使上述网络关闭近1个月时间。
英特尔宣布退出电视芯片市场
篇8
建立了强大的农业网络和丰富的数据资源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美国政府每年拨款15亿美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进行技术推广和在线应用。2007年,美国配有互联网接口的农场数量从2005年的51%上升到了55%;拥有计算机或租用计算机的农场数量从2005年的55%上升到了59%。美国农村高速上网日益普及,其中使用拨号上网的比例从2005年的69%下降到了目前的47%。ADSL、光缆、卫星和无线上网更加普及,ADSL上网人数已占农村网民的27%,比2005年增长了1倍,光缆、卫星和无线上网人数也增至 7%。
——农业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美国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了农业数据资源的社会化共享。美国在农业数据资源采集及存储方面采取以政府为主体,构建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涉农信息数据中心(库),全面采集、整理、保存了与美国及国际有关的大量农业数据资源。以美国的AGNET系统为例:该系统是目前世界闻名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系统于 1975年由内布拉斯加大学创建,现有200多个适合于不同用途的应用软件为开发者所有,覆盖美国46个州,联通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企业。用户通过家中的电话、电视或微型计算机,再加上一个专门的装置,便可同主机连接并共享AGNET的数据和软件资源。此外,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生产的AGRIS,存有10万份以上的农业科技参考资料;信息研究系统CRIS可提供美国农业所属各研究所、试验站、学府的研究摘要;全国作物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储存有60万份植物资源样品信息,可在全国范围内向育种家提供服务。另外,美国还有国家农业数据库(AGRICOLA) 、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数据库(NOAA)、地质调查局数据库(USGS)等规模化、影响大的涉农信息数据中心(库)。这些数据库实行“完全与开放”的共享政策,给美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
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农业专家系统。COMAX/GOSSYM是美国最为成功的一个农业专家系统之一。该系统由美国农业部和全国棉花委员会于1986年10月研制成功,用于向棉花种植者推荐棉田管理措施。它是一个基于模型的专家系统,有一个模拟棉花生长发育过程和水分营养在土壤中传递过程的模型GOSSYM。该模型给出施肥、灌溉的日程表和落叶剂的合理施用方法,给出棉花生产最佳管理方案,已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和南卡罗来纳海滨等棉产区应用并获得巨大成功。在棉花收获时节,这些地区正值雨季。通过系统准确告知棉花成熟日期,农户可在雨季到来之前将棉花收获完毕,以获得最高的产量。近年来,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对COMAX做了进一步的改进。他们在最初阶段研制的CALEX系统用于棉花的生产管理。该系统在加州的450个农场得以应用,称为CALEX/COTTON。之后,他们又研制成功了用于桃园管理的CALEX/PEACHES,以及用于水稻生产管理的 CALEX/RICE。其中,CALEX/RICE可以通过因特网从气象数据库和加州的农药数据库检索数据。
——计算机模拟决策系统。目前,美国已开发了一些计算机模拟决策系统,并用于农业生产,如:美国的作物模拟系统,除了模拟土壤水分变化、作物生长等,还可以模拟发芽日期等发育过程;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研制了将作物模拟模型与GIS相耦合的农业和环境决策支持系统AE-GIS;夏威夷大学研制开发了DSSAT系统,该系统可以综合管理作物、土壤和气候数据,利用模拟模型技术来评价不同管理措施,评估不同措施对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此外,美国农业部的GPFARM系统基于模拟模型,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生产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现代农业智能装备技术日趋成熟,逐步市场化运行。美国农业装备设计制造技术已趋于成熟,农业装备迅速向大型、高速、复式作业、人机和谐与舒适性设计方向发展。多种定位变量作业智能型农业装备,如收获、播种、施肥、施药机械已进入国际市场。美国 Trimble公司的EZ-Guide系统和AutoSteer系统能够实现农田作业过程的智能导航和自动驾驶;美国Mid-Tech公司的CenterLine Guidance Lightbar系统能够以直线和曲线方式导航,该公司作业控制和自动驾驶系统FieldPilot可以根据需要配置成精准变量施肥、变量喷药等作业控制系统,同时实现作业工程的智能导航和自动驾驶;此外,Beeline Technologies公司的Beeline系统也实现了自动驾驶功能,在北美的大型农场中得到应用和好评。相对于其他精准农业作业系统而言,农田作业导航系统技术应用简单明了,不需要进行事前的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决策分析工作,而且全自动导航系统应用效果确定、明显,因而易于为从事规模化商业种植农户采用。从1995年起,一些地区农场开始采用装备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联合收割机。通过电子传感器和全球定位卫星,这些农机在收获季节可以不间断记录下几乎每平方米的产量及其他信息。农场就可以据此绘制出农场各地块产量的地图,从而剔除一些产量低的作物品种。1996年,美国有29%的农场服务商提供使用GPS的网络取样,到2002年已提高到50%。美国普度大学2007年的一项调查表明,76%的被调查者使用了精准农业技术,其中有64%的人使用了GPS导航系统,20%的人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航空影像数据,10%的人使用了GPS自动驾驶系统和土壤电导率测定系统。
建立了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美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主要有4个主体构成:政府部门的农业信息收集系统;政府支持下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系统;融科研、生产、 推广于一体的公司系统;以农场为主体的民间自我服务组织系统。
——政府部门的农业信息收集系统。美国农业部认为,如果大量的市场和生产信息不由政府部门来组织,就无法保证信息使用的公平性、及时性、真实性。所以,尽管有很多私人公司向社会市场信息,但农业部仍然在全国建立了庞大的市场信息网络,收集和官方的信息。美国农业部从1862年成立至今,已形成了庞大、完整、健全的信息体系,建立了手段先进和四通八达的全球电子信息网络。美国的农业信息体系由五大部门组成:①国家农业统计服务局及各州的农业统计办公室;②经济研究局;③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④农业市场服务局;⑤外国农业局。它们分别负责收集、处理和加工全美及全球农业信息,协调美国农业部的商品预测项目和遥感工作,提供市场研究报告、现状和经济统计数据和专题报告,为美国农业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的官方农业信息和服务,以确保美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篇9
1我国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现状
1.1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迅速
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类别繁多,包括粮油市场、蔬菜市场、水产品市场、肉食禽蛋市场、干鲜果品市场等。农产品市场数目基本稳定,交易额稳步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在经历了几十年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张后,现正逐步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流通规模上台阶,市场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商品档次日益提高,市场运行质量日趋看好。
1.2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农产品市场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构筑了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挥着积极作用。
1.3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势头迅猛
超市作为一种新型现代营销业态在近几年也逐步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并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传统农贸市场的市场地位正在受挑战。另一方面,南京、广州、武汉、上海等地政府在大力推行“农改超”工程,旨在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使之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
1.4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
现阶段,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了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他们的出现带动了上游生产基地的发育壮大,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帮助农民致富,为地区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创新
2.1农产品市场经营观念的创新
随着农产品相对过剩时代的到来,客观迫切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抛弃农产品运销观念,确立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农产品市场营销是一个比农产品运销更为广泛的概念,农产品市场营销要求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不仅要研究人们的现实需求,更要研究人们对农产品的潜在需求,并创造需求。农产品运销观念强调的是以自己的生产为前提,如何把生产出的农产品运输出去并完成销售,考虑的是如何把产品变成现金。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考虑的是如何通过生产、传送农产品以及与最终消费农产品有关的所有事物,来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的需求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出发点、中心点和归宿点。
2.2农产品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创新
农产品市场营销围绕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化,综合地运用各种营销战略与策略,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来实现企业增长和利润的实现。这就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充分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的“10PS组合(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优先、市场定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权利和公共关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源于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深入调查和细致研究,通过市场研究,发掘潜在需求,捕捉市场机会。根据一些细分变量来分割市场,进行比较、评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针对它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宜的产品,制定合适的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实现产品的既定目标。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比较利益低下,资金紧张,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一般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和促销,往往还要依靠“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权利”和“公共关系”这两个策略。一方面,积极利用政府力量,获得宣传支持,引导百姓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善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公共关系达到宣传促销的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还可以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为农产品营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3农产品品牌决策与管理的创新
品牌管理是通过创立一个好的品牌,培育品牌、扩张品牌和保护品牌,奠定品牌优势,塑造驰名品牌,积累品牌资产。品牌管理过程实质是一个就品牌资产的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步骤的规划和创新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塑造高资产的品牌。
创知名品牌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开展,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开始有意识地应用品牌策略。事实上,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依靠品牌优势,逐步建立农业产业规模优势,最终使农业产业得到进步和完善的过程。没有农产品品牌的创立和扩张,没有农产品品牌的优势,就不可能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也就不能彻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以及农业增产与农民不增收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篇10
据物价局监测显示,2005年食用油价格小幅上涨;肉禽蛋价格继续下跌。
虽然近年来我国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总产量也大幅增长,但从市场供需看我国植物油供应缺口仍然不小,因此,花生油和色拉油价格有所上涨,菜籽油价格平稳。
今年下半年肉蛋禽价格一路走低。牛羊肉的价格从17元/公斤、18元/公斤落至16元/公斤、17元/公斤,猪肉的价格下降到10元/公斤以下,鸡蛋价格为5.8元/公斤。
肥料上涨,长效机制“缺位”
今年上半年的粮价下跌和肥价上涨,已使粮区部分农民增产增收的好年景,再一次面临新的挑战。据有关部门测算,由于粮价下跌和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使农民种粮每亩比上年多支出20多元。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9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小麦收益情况调查显示,今年全国农民种植小麦平均每亩纯收益为166元,比上年减少33元,下降16.6%。小麦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肥料、种子等生产投入增加和小麦价格下降。
据国家发改委对粮棉主产县市监测,今年以来截至8月底,化肥价格依然有较大幅度上涨,6月份全国尿素、钾肥、复合肥等主要品种零售平均价同比涨幅已接近、个别地区甚至超过20%。
能源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者利润造成了“挤压”,农民不可避免地成为为全年价格总水平稳定“支付代价”的群体。对此,相关部门一直在寻找解决之道,以保证农民从农村税费改革中获得的利益不致“缩水”。
“有关部委从去年就对大型化肥生产企业的化肥出厂价实行限价措施,但是效果不明显。”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市场研究室主任韩一军说,“真正的问题是,粮食价格再上扬的空间很小,这对粮食主产区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考验。”
从中长期看,破解中国粮食生产和粮农收入波动问题任务迫切。真正的挑战,在于中国粮食生产稳定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长效机制仍然“缺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徐小青研究员认为,“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从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出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粮食物流困局亟待破解
粮食物流是粮农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粮食物流企业正面临着以高过国外同行10%以上的流通成本,与之在同一市场上进行竞争。此外,铁路,交通体制改革的滞后,也使物流在运输方面遇到较大“瓶颈”。据调查,国内粮食从生产区运到销售区的流通费用,占在销售区的粮食销售价格的30%到35%,而国外如加拿大则是20%到25%。
目前,我国储备粮库主要分布在东北、黄淮海以及长江中下游粮食产区,东南沿海销售区库容相对不足,中转设施也相对落后,港口接待能力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以东北为例,黑龙江粮食南运,走铁路加水运到广东,流通费用占销售总成本的35%左右,如果从大连口岸出口粮食,流通费用占30%左右,撒漏损失一般占3%至5%。而欧美国家流通费用率最高不超过25%,撒漏损失不超过1%。
据国家粮食局粮食行政管理司司长何毅透露,我国制定的粮食物流发展目标是通过10年的努力,完善重要粮食物流节点设施,建设和完善粮食运输设施,配套建设物流信息和检测体系,在此基础上建成高效、顺畅的跨省粮食现代物流主要通道,实现跨省粮食物流的散装、散运、散存和整个流通过程的无缝化连接。为了实现这一个目标,今年国家还出台了《全国粮食现代物流十年规划》作为实施方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官员日前透露,我国将重点建设东北、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以及京津地区等五大粮食现代物流通道。为提高东南沿海地区的散粮接卸、中转能力,我国将争取用5到10年时间,在浙江、福建、上海、广东一带建设10多个粮食港口中转库及专用码头。这样一来,我国东南沿海港口年接卸散粮的能力可以达到3000万吨以上。此外,我国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进行由铁路“包粮”改“散粮”的运输试点,也将大大缓解我国粮食运输疲软的现状。
明年多少政策可期待
明年对中国特别是中国农民来讲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延续2600多年的中国农业税将走进历史博物馆,9亿农民轻装前进。我国总体上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篇11
农产品中介组织可以分为三类:服务型中介组织,为农产品提供技术指导、信息咨询、生产经营和金融支持等;销售型中介组织,是连接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环节,包括批发商、经销商、合作社等;综合型中介组织,为农产品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等一条龙的整体运营服务。我区已初步建立起服务于农产品的中介组织框架,但中介组织在提供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对中介组织的需求。
(一)服务型中介组织
――技术服务类。技术指导主要由政府提供,通过与科研机构联合的形式,通过产业协会向农户提供生产指导,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武川在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从品种选择、合理轮作、田间管理、土壤治理、平衡施肥、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到收获窖储的整套科技服务体系,但是绝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还缺乏相对完善的技术指导体系。
――金融支持类。对农产品提供金融支持的中介组织有政府和金融机构。政府通过取消农业税和对良种、农业机具、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滞销发生时农户亏损的现象也极为常见,有些地方政府采取最低保护价收购的方法保障农户利益。
――信息咨询和生产经营类。信息咨询类中介组织通过自己掌握的大量信息,为农民提供咨询,指导农民安排生产,选用良种,从事热销产品的种植、养殖等,主要目的是解决农产品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生产经营类中介组织主要从事帮助农民联系生产资料、农民与加工企业和其他涉农企业签订合同等活动。这两类组织的职能多由政府和合作社来承担。
(二)销售型中介组织
农产品销售有三种形式,一是收获季节在田间地头直接销售;二是通过储藏保鲜技术适当延长销售时间,进行反季销售;三是由加工企业收购后加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产品,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三)综合型中介组织
目前我区综合型中介组织发展还不成熟,各种中介组织只能提供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的某一个或某两个领域的服务,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类似于肯德基、麦当劳式的订单农业发展,仅有的订单式农业也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的品牌营销能力弱;二是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低,直接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户增收乏力。
二、我区农产品中介组织及信息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信息渠道建设不到位,缺乏总体调控
目前我区鲜活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不够完善,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仍显落后,与邻近大中城市街接不紧,市场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生产者由于缺乏产销信息的引导,信息闭塞,生产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容易造成积压卖难。鲜活农产品经纪人队伍还没有全面形成,鲜活农产品收获季节坐等外地商户,农民的收入高低主要取决了外地商户来否及收购价格,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另外,地方政府缺乏应对鲜活农产品生产供应环节的相关应对机制,大部分城市鲜活农产品生产销售一直处于较为松散的市场化运作,对于当地鲜活农产品市场的稳定缺乏相关的应对机制。
(二)我区鲜活农产品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市场总体规模小、档次低;产地批发市场少,发育不平衡,部分鲜活农产品生产大县缺乏基本的市场设施,多是地头、马路市场;经营和交易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较低,辐射带动能力弱;现代化装备水平低,流通效率不高;市场功能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2010年国家针对国内大规模鲜活农产品远程运输,甚至是往复运输的格局,提出加强冷链体系建设,形成蔬菜、鲜果的冷链运输、储存物流网络的建设方向。对比这一建设方向,内蒙古鲜活农产品供需物流体系的建设水平较低,设备设施不足以形成冷链体系,甚至一些地方和城市还都没有建立完善鲜活农产品运销储现代体系的基本意识,既影响了鲜活农产品的供给,也影响着鲜活农产品生产。长期以来,由于对鲜活农产品采后处理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我区鲜活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采后贮运预冷库、冷藏周转库、可移动真空预冷库、冷藏保温车、分级包装机械设备及分级包装加工中心建设等缺乏,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较高。同时,与冷链物流相适应的金融结算、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配套服务严重滞后。
地方政府对鲜活农产品产业扶持力度仍显不够。水利、交通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同时,政府鲜活农产品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人员少,相当一部分旗县(区)没有专门从事蔬菜专业的人员,良种良法不配套,生产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不够。
(三)金融支持的结构和力度存在偏差
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仅限于生产领域,而且对一些领域的扶持力度、扶持范围和持续时间还有很大局限性。2011年,武川县马铃薯中棚种植面积1.2万亩,仅占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62%,设施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资金。设施农业在延长无霜期和节约水资源方面的效果对于增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农产品发展设施农业的产量大约是小农生产的4-5倍,每亩平均收益也将达到5-8倍。武川旱地多水地少,农地质量和农业基础设施差,政府能够提供的资金也非常有限,面对每亩需要投入1800-2000元的资金投入,大多数农民只能望而却步。
生产以外各环节的资金需求通过银行信贷渠道解决。由于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季节性较强,集中收购期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资金周转时间长,加工企业普遍面临贷款渠道少、贷款门槛高的问题,能够获得的资金额度也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四)农产品销售网络建设亟待升级
在小农户为主的承包经营条件下,单个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农户只能通过直接销售的方式,且多以等待上门收购为主,不仅与市场严重脱节,而且议价能力也较差,因此在农产品丰收之年不得不面对亏损。合作社是连接农户与终端消费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加之本地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外地营销点的培育,逐渐形成了农批对接、农超对接、批超对接等运营模式,在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农产品销售网络的建设不仅是销售渠道的构建,辅助销售的仓储服务水平也要与农产品生产规模相适应。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越冬储藏农产品的习惯已经逐渐改变,在农产品供给充足的年份,具备仓储能力的企业也不会选择购进预期盈利较少的农产品,农产品储藏压力直接传导至农户。今年发生的马铃薯滞销问题便是如此,一些尚没有建立起销售渠道和窖储条件的种植户损失惨重,大多数马铃薯产地的农户只能接受远远低于生产成本的0.2-0.3元进行销售。而由于武川曾针对储窖建设为农户提供担保性质的贷款,全县大中型(5吨以上)储窖的仓储能力可以达到6-7亿吨,马铃薯销售问题在武川显得并不是那么紧迫。但是多数储窖条件较差,恒温库(气调库)少,而且储窖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问题也较难解决,违规建设较为普遍。
(五)农村信息化建设程度很低
据自治区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我区农村2010年末农牧民家庭每百户接入互联网电脑数平均只有2.04台。上网率不足3%。而发达地区这一数据接近20%。而发达国家这一数据普遍超过50%。美国更是高达85%的农民上网搜集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信息。
三、促进内蒙古农产品中介组织及信息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民办官助型中介组织,鼓励中介组织企业化运营
我国农产品中介组织进入门槛较低,大多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便可以开展相关活动,虽然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但其运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并不利于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中介组织也需要在市场化的环境中优胜劣汰。因此,向企业化发展是提高农产品中介组织科学管理水平、规范农产品中介组织服务水平,引导中介组织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是极其必要的。
将现有的民办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加以扶持,专业合作社确立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收费体系,政府出面协调,由专业合作社与广大农户签订生产协议,确立订单农业的品种、数量、品质等。专业合作社代表农户上联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连锁超市),下联种(养)植大户,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经由合同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和稳定的业务关系,把加工、流通、销售环节完全让给专业厂商来经营。这样既能减少各环节之间的交易费用和减少许多中间环节,降低了经营成本,又能加快农产品进入加工和投放市场的速度。其次,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消费终端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型超市逐渐成为城镇居民购买农产品的重要场所,但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仍处于滞后阶段,农产品的生产者大多仍然是分散的、小规模的,缺乏综合实力强的、大的供应商联结现代农产品供应链。随着消费者需求能力的提高,农产品市场需求多元化特征日益凸显,要重视创造产品差异,才能获得市场竞争力。
我国于2007 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但总体来看,我国的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形成的多是地方性的合作社,实力较弱,带动农户能力和辐射能力不强。未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一定要突出市场导向,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目标,与下游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贸易商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可以联合组成更强实力的区域型合作社,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完善农产品金融支持体系
政府在扶持农业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应不断加大对农地整理、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保障农产品生产的稳定供给的根本条件。可以借鉴宁夏经验,政府先行建立对某种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整个过程的补贴体系,并逐步推广。并引导金融机构在农业产销旺季积极安排贷款,创新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贷款审核,转变只能以固定资产抵押的贷款方式,尝试以流转土地或其他形式资产做抵押的方式,为各类农产品中介组织提供信贷支持。
(三)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
我区食品行业整体发展较为落后,农产品加工率低,深加工能力差,产业链条短。以马铃薯为例,马铃薯深加工包括全粉(颗粒粉)、淀粉、薯条及薯片、变性淀粉、雪花粉等,而我区约占全国1/3的马铃薯加工能力中,淀粉加工能力就占到全国近一半的水平,其他深加工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变性淀粉可以应用于纺织、印染、塑料、树脂、石油钻井、食品、医药、化工和环保等领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适当鼓励马铃薯加工企业向新领域扩张。
农产品加工流水线季节性较强,加工周期短,设备利用率非常低。以马铃薯为例,我区加工企业加工周期每年只有30-40天,其他时间处于停产状态。而国外的马铃薯加工企业会同时加工其它品种,如洋葱、西红柿等,能够实现常年生产,提高了生产设备利用率,可以有效提高加工企业效益。可以制定鼓励政策,引导加工企业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四)增强城市鲜活农产品供给体系建设
针对鲜活农产品产业运营市场化、产业投入资本化的现实,通过加大公共投资比重,强化社会管理和鲜活农产品生产管理以及城市鲜活农产品供给保障中政府工作的力度,提高对市场的管控力度,逐步消减资本逐利对产业发展的破坏性,着手构建鲜活农产品产业有计划地市场化运营格局。
加强公益化城市鲜活农产品供给体系建设。强化政府对生产基地建设的组织与市场化引导,优先将政府管理投资建设的城市鲜活农产品物流各环节“去资本化”,设置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公益性设施、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公益性设施等生产零售网点,减少租金对城市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干扰,形成多元化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结构。
(五)大力推广农业电子商务
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在鲜活农产品的零售服务上,利用电子网络销售近年来也十分盛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和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科学种植、远程管理和产品溯源等系统正在迅速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让“信息农村”指日可待。
随着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今后一段时期可大力发展我区的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引进先进的拍卖系统、新式电子交换式信息和订货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户、批发商、零售商,形成农业供应链,以便对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农超对接、专业合作组织系统等,完成客户网上订货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物流活动。通过共享供应链上的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准确度和及时性,及时改进物流计划、管理、调配、优选等。
(六)强化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
首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信息共享制度,建立统一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对区内多个部门相关农产品市场信息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信息共享制度,建立统一农产品信息体系,实现涉农公共信息特别是数据信息的广泛兼容和共享。信息共享涵盖农村的统计信息、市场研究、农业商品预测、市场营销服务和农产品进出口信息等信息服务内容。涉农公共信息特别是数据信息的广泛兼容和共享。除了农产品现货市场信息外,鉴于期货价格的超前预期性及目前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己经成为市场价格形成中心,故应将农产品期货价格信息作为重要市场信息预以采集、,传送到市场各环节特别是农民手中。
为此,建议加强信息制度建设和信息立法。我区应加快信息地方性立法的步伐,如此才能减少对信息的行政干预和人为误导,增强信息的权威性和时效性。
加大对农业信息采集、体系建设的投入。要改变目前“重硬件、轻服务”的现状。在进一步加大硬件投入的基础上,尽力鼓励、扶植民间、社团、行业协会等的自主作用,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到农业信息采集、体系中。
(七)积极探索有效的信息方式,多渠道推动信息
除了对现代信息传播设施的建设和利用,还应把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的相关精神落到实处,要求媒体把农产品价格信息作为一项服务社会的硬指标进行落实,广泛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定期、定时、无偿重要农产品的价格信息。
基于我区目前部分农村电话(含移动通信)普及率高,传统媒体(平面、广播、电视等)普及率和使用率高,互联网普及度较低,农民上网习惯尚未形成的现实,农业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可借助电话(手机)、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惠农小册子等)手段实现信息沟通和交流,辅助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推广、普及。
(八)完善软硬件设施配套,完善设施农业体系建设
公共设施服务也是一种重要的中介组织职能。由于农产品保鲜期短,便利快捷的运输、合理的流通网点等公共设施分布对于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效率至关重要,因此,在促进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我区要十分注重发挥公共设施服务功能的作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改造,优化网点布局。
首先,建立农产品专业市场,优化蔬菜批发市场布局,突出抓好产地市场建设。重点建设固阳、武川、四子王、察右后、集宁、察右前、察右中、科右前、扎兰屯等大型以马铃薯为核心产品的交易市场,并对内蒙古美通首府无公害物流中心、赤峰市西城市场、通辽市农资农贸批发市场、巴彦淖尔市鸿鼎农产品交易市场、锡盟太仆寺旗京北蔬菜交易市场、包头市友谊蔬菜批发市场、内蒙古呱呱叫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克旗经棚蔬菜交易市场等进行扶持,加大内蒙古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如玉米、高粱、谷子、大豆、马铃薯、葵花籽、胡麻籽、甜菜;畜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的羊肉、牛奶、牛肉和禽肉等的交易量。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具有全国辐射带动力的农产品交易市场15家。
加强冷链物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信息系统等薄弱环节的建设。创新鲜活农产品交易方式,积极推行农产品拍卖制、远程交易、网上交易、集中配售、连锁经营等新型交易方式。制订统一的鲜活农产品分级分类标准,推行鲜活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和分级包装上市。扶持鲜活农产品新型流通业态发展,推进连锁经营,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发展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农改超”。 建设鲜活农产品公共营销服务系统,加大政府对鲜活农产品营销活动的支持力度。开辟绿色通道, 各级农业部门在争取政府的支持下积极与交通部门协商, 对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要实行特殊管理办法, 解除道路、时间上的限制, 给当地农民发放特别通行证, 为鲜活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第三,培育实力较强的综合性批发商。除了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实力的综合性农产品贸易商也是农产品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关键节点。合作社农户通过它可以与众多连锁超市和国外进口商建立稳定的销售关系,它既使生产者获得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也降低了零售商采购的交易成本,实现了双赢的局面。我区应积极培育实力较强的综合性批发商,成为连接生产者和大型连锁超市终端的有力中介。
第四,大力推广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率4-5倍于传统农业。例如,如果武川根据设施农业要求发展马铃薯产业,只需20万亩就可达到现在75万亩的产量。我区要成为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大区,最终要走这条路。
篇12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182―01
1金塔县农村物流金融模式及国内现状
目前,我国的农村物流金融组织缺失非常严重,具体的表现为独立性的农村物流金融组织缺失、专业化农村物流金融组织的缺失,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很难开展农产品的物流金融业务。农产品物流金融的发展,不仅要创新农村物流金融产品和其发展模式,还要创新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建立新型的“现代农产品物流金融组织”。
金塔县采取了六项措施,加快农产品的流通。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带流通。金塔县围绕棉花、肉羊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大力兴办了皮棉加工、棉纱纺织、羊肉分割、脱水菜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个,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二是发展订单农业保流通。县乡各级瞄准市场调结构,主动出击找订单,按照订单搞生产,使全县各类农副产品订单签约率达到了90%以上。三是健全产销网络活流通。建立起了县有协调领导小组、乡有信息站、村有流通协会、组有流通能人、大户的四级流通服务网络。四是组建专业协会活流通。全县共组建各类专业协会22个,其中各类农副产品运销协会6个,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五是开辟绿色通道畅流通。县、乡在切实加强农副产品运输交通安全和防疫检疫管理,严禁超载车辆的同时,安排交通、道路征稽、运管、货运等部门为农产品流通大开绿灯。六是创建特色品牌促流通。县乡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已初步形成了棉花、脱水菜、面粉、白酒、番茄酱、温室蔬菜等20多个品牌群体,提升了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了特色农产品的流通运销。
2金塔县农村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
2.1独立性的农村物流金融组织缺失
在金塔县独立的农村物流金融组织缺失,农民没有一个融资渠道去买回农产品资料,而且缺乏正规的物流组织将其产品运输到位。
2.2农产品生产资料假冒伪劣产品泛滥
就金塔县农村地区而言,组成农村物流体系的主要是分散的、实力不雄厚、素质不高的个体商业。这种现状造就了一定程度的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的泛滥,退货、索赔无门。目前国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消费资料要跑到县以上的市场去找。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显示,31.3%的农民认为购买生活资料不方便,37.2%的农民认为购买生产资料不方便。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农村物流发展缓慢。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农村物流经营难度大。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技术装备落后,物流运作成本高。因此建立完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架构是十分必要的。
2.3金塔县农村物流的局限性
除了市场因素之外,农村物流金融模式最大的问题为农产品物流,农产品作为农村生产中离经济利益最近的一环,但是在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上有着很大的制约。
分散的农业生产,季节性,农产品物流的风险增加。
3解决金塔县农村物流金融模式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建立独立的农村物流金融机构
建立正规的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农民可以向其申请农业物资贷款,用贷款购买物资,在农产出售后再归还贷款,这将改善农民的资金缺口,也将使当地经济有良性循环。同时金融机构承担农产品的物流运输,供应物流有利于降低生产资料的采购成本,有利于抑制农业生产资料的不合理涨价,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
3.2对物流局限性的改善方法
物流信息可以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减少农业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物流运作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分工,提高农产品生产水平和销售水平,打造农业生产组织及流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农产品生产及销售的专业优势,品牌优势。其次,在农村失业及隐性失业现象比较严重。发展农村物流,有利于农村新的社会分工的形成,有利于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如配送、维修、市场调研等者日是新的就业增长点。这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与物流相伴的资金周转速度的加快降低了农民的资金占用成本。总之,从成本和效益两个角度来看,发展农村物流都将增加或变相增加农民的收入。最后,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物流金融是农村物流和资金流的紧密结合的产物。农村物流和农业农村金融合作与发展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这种新的模式,各方利益主体合作促进,互相监督,共同发展,以实现“双赢”的效果。中国农村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农村物流和金融服务的银行可以更有效地运用自我身体优势,访问来自多个来源的信息,以便更顺利地融入农村物流和资金流。
参考文献
[1]陈淑祥.简论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J].农村经济,2005,(2):1820.
[2]刘丹.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企业[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3):6062.
[3]黄勇,陈景旗.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4,(11):8588.
篇13
同时,“*”期间,外资利用也将从过去注重以外资投入拉动经济总量增长,向着重引进技术、管理、人才促进自主产业升级转变,注重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融合和创新,提高利用外资促进自主创新的能力。
对外资结构进行优化,鼓励引入技术辐射能力强、吸收就业能力强、资源节约型的外资企业,鼓励外资投向农业、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环保和服务业等产业,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优先鼓励外资与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展合资合作。
宋泓表示,对于高技术产业,环保等产业外资的鼓励,是国家宏观调控指导性的进一步加强,哪些产业领域没有达到要求,在外资引进上就对其进行有侧重的帮助。
《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我国进出口年均增速下调近六成。
我国商务领域的“*”规划日前公布,进出口调控目标从“十五”期间的24%骤减为10%,降幅达58.3%。专家分析,宏观调控对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削弱意图明显。此外消费与生产方面目标的一增一减也直指经济增长动力的均衡。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昨日就这份刚刚公布的《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行了解读。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国进出口调控目标为2.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这比“十五”期间年均24%的增幅目标明显减少了14%。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期间转变外贸增长模式,单纯追求规模的方式已经过时,过高的目标不利于营造注重增长质量的环境。工业要素投入转向技术和人力资源,工业增长对于原材料投入的依赖将有所降低。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记者,以往的出口模式不仅使无效出口泛滥而且还拉高了资源产品等进口成本,损害本国的利益,在放缓的外贸增速下提高有效贸易是未来外贸发展的根本。
《纲要》中提到,“*”期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实际增长11%,比“十五”目标增长了2个百分点。而生产资料销售额实际增长目标定在11%以上,比“十五”期间实际增幅低了4.5%。专家分析也指出,外贸增长从规模转向质量,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向内需过渡。消费与生产的这一增一减也体现出拉动经济增长动力的此消彼长。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袁钢明指出,从宏观调控的目标上看,外贸、消费与生产3方面确实体现了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良性发展,但在5年内实施这一目标还需要更多的具体政策,就目前来看出口增速放缓的目标实现起来是有困难的。此外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是宏观目标实施的重要障碍。
“*”商务领域六大发展目标
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的大市场
国内流通业实现快速发展
外贸增长方式实现重大转变
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发展
外商投资效益明显提高
走“出去”战略实现重大发展
首次把服务贸易列入规划
在商务部公布的《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2010年我国服务进出口的目标定在了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这是我国在5年规划中首次对服务贸易做出重点阐述。
我国货物贸易规模相当于美国的56%,而服务贸易规模只有美国的25%,全球排第八位。我国服务贸易结构较单一,旅游和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占55%。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分析表示,相比货物贸易而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明显滞后。为此,商务部拟从制定专项规划、促进政策、吸引国际服务业的转移等方面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院副主任白明对此表示,在外贸发展战略中应该尤其注重定位。以软件、金融、旅游、通信等为核心的服务贸易领域,我们对高技术劳动力需求旺盛,此外,服务贸易某一行业发展往往能够带动其他许多行业合作发展。
“三海三陆”构架“*”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