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篇1

关键词:住宅设计规范思考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城市化带动了房地产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势态,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支

柱性产业;目前《住宅设计规范》和《住宅建筑规范》中收纳规范和设计标准,对比《住

宅建筑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高层住宅规定中存在的明显差异,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国家应形成统一的建筑设计标准来约束建筑设计的工作,这有助于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2.住宅设计规范的发展概况

2.1住宅的发展概况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住宅建设市场的强劲上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思想观念

发生了的变化,人们对住宅的不再仅仅局限于实用的居住功能,还对住宅建筑品质提出

了严格的标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被提上议事日程,住宅产业化能搞活住宅市场,并形

成相应的系统理论指导;在此系统理论化的指导下,能对住宅建设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

提供有益的支撑。

2.2住宅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的修订情况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从设计管理、建筑设计通则、防火及消防、居住及公共建筑、

生产与仓库及临时性建筑等方面制定了《建筑设计规范》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此规

范中并没有将住宅设计规范单独罗列出来。在1987年正式推出我国第一部可依赖的《住

宅建筑设计规范》,1999年建设部主编并批准执行了新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此后针对规范中问题做了修正,颁布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版),2005

年《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和《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50352―2005相继

出台,最新版是《住宅建筑规范》GB50096-2011。

3.现行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条文内容上不清晰

据统计过往对住宅设计的规范有:《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这些已经被新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所取代。我们了解到住宅规范对低层低

密度住宅、小面积公寓、商住两用住宅仍关注不够,容易造成了规范体系的混乱。

3.2定义相互矛盾

住宅的更新改造目前已成为城市住宅开发的主要形式,但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和居

住机能老化,迫切需要对住宅再生的实施做出必要的安排;国家相关规范条文存在严重

缺陷,针对于住宅形式定义的不准确,使得住宅进入市场后发生变化的情况比比皆是。

如:如现行《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中6.4.2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

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而现行《住宅设计规范》另一章中“塔式和通廊

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

联通”的要求,这显然是自相矛盾。

3.3规范适应性差

现行住宅相关建筑设计规范本应该建立在住宅产业化基础之上,但由于经济的快速

发展,使得住宅相关建筑设计规范滞后不能有效适应变化和发展,进而不能达到住宅产

业化要求建立完备的住宅标准化体系的要求,阻碍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3.4功能空间规范不足

目前在现行住宅相关建筑设计规范中在细节方面还存在缺陷;

如:伴随起居室公共活动空间功能的强化,主卧室会客、娱乐、学习空间的功能弱

化。《住宅设计规范》5.1.2条文说明中“由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

的住宅套型,其面积不应小于30”中对起居室的规范不足以对功能空间的使用面积判

断是否可用,因此起居室的使用面积很难确定。

再如:开放式厨房比较美观,它把两个本来相对独立的空间――厨房和客厅连接起

来,装修风格与整个家居协调统一,目前设计当中经常用到。而且微波炉、电烤箱,洗

碗机等新型厨房电气在现代家庭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储物功能的电冰箱需要回归

厨房,厨房也经常放置燃气热水器、直饮水设备等。《住宅设计规范》5.3.3指出:“厨

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热水器等设施或为其预留位置。”对厨房开放

式厨房的使用度做出了要求,却未能提及对开放式厨房需要解决的防止油烟等问题做出

表述,造成厨房的使用功能丧失。

4.完善住宅建筑设计标准体系的建议

4.1明确住宅建筑规范的地位

住宅建筑规范是住宅建筑的依据,其地位必须在建筑法规中予以确认,维护住宅建

筑规范严肃性,做好宣传的力度和规范的推广普及,并且理顺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关系,

梳理关系中所引发的矛盾,及时对细节做出明确的安排和相应处理。

4.2加强基础标准建设

住宅建筑规范需要采用标准的术语进行文本的描述,对术语概念的界定要讲求科学

性和力求规范。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中,建筑设计专业的基础标准主要包括术语标准、

图形标准、模数标准、分类标准,占据基础性地位。

4.3建立与设计规范编制及管理机制

住宅设计相关规范的编制工作要采取实际与专业相结合的方法,要根据住宅建设的

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工作。与此同时,规范出台以后,要严格遵守规范的实施细则,明

确设计标准的时效性和溯及力,建立高效的执行机制。

4.4制定专项设计标准

时代的发展让住宅产业化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我们要用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目前

住宅建筑规范性的问题,及时制定有利于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细致而全面的专项标准。

4.5设计结合使用实际

住宅建筑规范应该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要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规

范的研究和制定,从使用的便捷性和规范性着手;如:我国目前没有可能全面淘汰砌体

结构体系,因此应该对砌体结构相关标准做出调整,使其继续发挥作用。再如:5.8.1

对高层住宅的“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有防护设施”的规定,

并没有对解决安全疏散问题做出详细说明。

4.6提高设计自由度

住宅建筑规范约束了设计的行为,极大控制了设计的自由度造成设计的受限,而目

前建筑设计规范正向“性能规定型”转变,因此我们可以将住宅建筑规范确定为以性能

规定作为制定的基础,并且采用“性能规定型”放宽设计的自由度,以此来辅助和保障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体系框架结构和完整性。

结语:

住宅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的编制与修订工作要以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相对应的整改,

无论是规范的编制工作和规范的执行机制都应该要适应住宅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要求,强

化和理顺各规范的从属关系,以期为住宅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做出

贡献。

篇2

本次规划的汇智园项目位于海门市城市新区,总用地面积65365.8平方米。地块四周道路道路环通、交通便利,毗邻新的海门市政府,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规划针对目前新区农村居民动迁安置转型升级要求、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这一大背景,打造一个设施配建齐全、环境优美、高雅简洁的动迁安置小区。本项目住宅设计使用年限50年,二类建筑,二级防火等级,各建筑按二级防水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 设计依据

由业主方提供本地块电子地形图和相关设计条件书;地块规划定点图;规划设计方案任务书;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2002年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住宅建筑规范GB 50386-2005;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1999(2003年版);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 DB 32/478-200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 (2005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国家、省、部及地方相关法令、法规。

3 规划指导思想

3.1 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思想

经济的可持续性体现在项目开发的经济性、土地利用的经济性和土地开发的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体现在社区的社会性,即社区在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增加社会多样性及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等方面的作用。环境的可持续性则体现在维护生态环境、节约利用土地、减少污染等方面的作用。

3.2 追求高性能标准,建设高品质社区

以规划、景观、建筑三位一体为整体设计思想,以营造高品质社区为目标,通过对住宅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环境性和经济性等性能标准加以控制,以满足多层次、多类型和不同标准的市场需求。

3.3 引导新的居住理念和行为方式

从解决基本住房需求,到追求高质量;从单纯考虑住宅内部和平面功能要求,到对住宅外部环境优劣的综合选择;从对住宅舒适度的一般标准,到对住宅室内环境的高舒适度要求;从满足住宅设备的基本配置,到对住宅配件的高性能、高科技含量的追求。需要从市场经济观念、社会公平观念、以人为本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去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设计出适度超前的动迁住宅小区。

4 规划设计理念

4.1 合理性原则

具备明确的创作理念,独特的建筑个性,优良的景观价值。做到科学利用土地,确定合理的开发规模和层次,完善商业、交通、水电等配套公共设施,满足人的住食行游等活动需求。

4.2 系统性原则

对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形象设计、物业管理方式、商业会所设计进行整体考虑,强调规划的远近期结合,在结合远期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完善内部结构,同时对园区的经营管理、环境形象设计等有所考虑。注重项目整体规划与周边用地规划之间的协调性,注重对项目内部景观的营造及与周边各景观元素之间的过渡和遮挡。

4.3 生态性原则

尊重自然环境,调整生态结构,维护自然生态状况是本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充分尊重现有景观,通过合理利用和改造,使住区融于原有的自然环境,成为住宅景观中赋予特色而又有机和谐的一环;

4.4 文化性原则

以“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传统文化理念出发,突出住区的文化特色,使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融合。项目开发不是简单的在土地上浇筑混凝土,而是对这一区块长久以来形成的人文、历史进行总结和反映,在时间的长河中,凝结历史的精华,记载人类的文明。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设方针、政策,有关规范,坚持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努力营造清新明快,格调高雅智能、节能的住宅区。追求建筑与周边建筑环境的和谐共存。总平面布局在满足日照间距、交通、消防通道的同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扩大绿地,达到用地经济, 环境优美。

5 整体规划设计构思

5.1 总体规划设计

整个地块通过一条内环形车道,连接小区的东、西、北3个出入口,贯通整个小区。其中北面出入口为小区的主入口兼人行出入口,打造小区的景观大道。地块内部建筑以高层为主、结合部分小高层,整体建筑排列南低北高错落有致。组团内部有各自的公共景观绿地,数个院落形成组团。小空间规模的院落结构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户与户之间的干扰,并有助于形成每个院落各自的归属感和可识别性。

5.2 规划结构:“一心、二轴、四组团”

“一心”:通过内环道路的围合和景观轴线的香蕉,在地块中心形成了大型的中心景观。使之成为整个小区居民活动、休憩、游玩的场所。“二轴”:南北景观轴线和东西景观轴线。“四组团”:为四个相对均衡的居住组团,每个组团空间相对围合。

5.3 交通组织

采用内环的交通体系,各自设计了一条环形车道,并相互连通,满足消防要求。机动车可在入口附近直接进入地下车库。中部的步行街和景观林荫道可以作为紧急消防通道。出入口设置:本次规划将人流、车流分开,设置三个出入口:主入口位于小区北部,为人行出入口;次入口位于小区西部、东部,为车行出入口。

静态交通:区内停车场设计采用“地面与地下”相结合方式。机动车主要采用地下停车方式,地下车库出入口结合小区出入口和环形车道设置,可以有效对小区车辆截流。另外为了方便来访车辆停车,在环形道路周边设置了部分地面停车。非机动车主要停放在高层地下室内。

5.4 景观设计

小区整体环境设计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强调景观的均好性,因此,在规划设计上以均享为原则,让每个住户都能平等地享受资源,都能获得等同的价值回报。小区通过构建十字形景观绿带,将各个居住组团串联,并通过空间的围合,形成半私密的院落空间,营造一个亲切怡人的交往场所。

5.5 消防系统

篇3

清香岭居住宅小区分为A、B、C三个地块,B区为别墅和多层住宅,B区总建筑面积约为4万m2,C区为一类高层住宅单体建筑,地下两层,地上27层,C区总建筑面积约为2万m2,本文均不做阐述;A区总建筑面积约为10万m2,建筑主体高度为85.2米,结构高度为108米;地下一层为人防工程和车库,地下二层为人防工程(本工程因现场地形,局部出现地下二层);地上共有6个塔楼(顺序依次为F1栋、G栋、F2栋、F3栋、F4栋、F5栋),一层、二层裙房均为商业服务网点,三至二十七层均为住宅;地下室建筑面积约为1.6万m2,人防工程共分为3个防护单元,人防类别为常6级乙类二等人员掩蔽所,人防总建筑面积为4543.2 m2。

1 负荷分级

1.1 地下车库负荷分级的确定

本工程地下车库停车数量为346辆,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3.0.1条和9.0.1.1条,地下车库的防火分类为Ⅰ类,本工程地下车库消防水泵、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排烟设备、火灾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用电应按一级负荷供电;若设计有机械停车设备和升降梯的车库,机械停车设备以及采用升降梯作车辆疏散出口的升降梯用电应按一级负荷供电。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10.1.1条,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用电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故在地下车库中一类高层民用建筑所用的消防设备用电负荷均为一级负荷。

地下车库中排污泵和生活水泵等非消防负荷等级均为一级负荷;地下车库人防区走道照明为一级负荷,普通照明为二级负荷;地下车库非人防区走道照明为一级负荷,其他普通照明为三级负荷。

1.2 地下人防工程负荷分级的确定

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7.2.4条 续表7.2.4(战时常用设备电力负荷分级)的要求:基本通信设备、音响警报接收设备、应急通信设备、柴油电站配套的附属设备、应急照明用电负荷等级为一级,重要的风机、水泵、三种通风方式装置系统、正常照明、洗消用的电加热淋浴器、区域电源的用电设备、电动防护密闭门、电动密闭门和电动密闭阀门用电负荷等级为二级,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其它负荷为三级负荷。

1.3 一、二层商业负荷分级的确定

本工程一、二层各商业服务网点面积均小于200 m2,根据《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2014)7.3.1条第3款的要求:“小型商店建筑的用电应为三级负荷”,故一、二层各商业服务网点按三级负荷供电。JGJ 48-88版规范要求“高层民用建筑附设商店的电气负荷等级应与其相应的最高负荷等级相同”,设计人员应注意新版规范对负荷分级的变化。

1.4 住宅负荷分级的确定

根据《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3.2.1条,本工程为一类高层住宅建筑,消防用电负荷、应急照明、航空障碍照明、走道照明、值班照明、安防系统、客梯、排污泵和生活水泵为一级负荷;住宅建筑内其他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

2 配变电所及柴油发电机容量及位置选择

2.1 配变电所位置的确定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6栋塔楼一字排开,端到端水平距离约为400米,塔楼建筑主体高度为85.2米,根据《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4.3.3条的条文说明:“供电半径一般为200m~250m ”,方案确定为设置1个10kV开关室和3个配变电所;F1栋、G栋和F2栋住宅楼由#1配变电所供电,设置于三栋塔楼地下室中间位置;F3栋、F4栋和F5栋住宅楼设置#3配变电所,设置于F4栋塔楼地下室;地下室、一层、二层裙房由#2配变电所供电,设置于地下室中间位置,均满足供电半径要求。

关于配变电所所址的选择,《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4.2.1条第7款规定:“不应设在厕所、浴室、厨房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贴邻。如果贴邻,相邻隔墙应做无渗漏、无结露等防水处理”,配变电所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应注意上方是否为一层商业服务网点的卫生间。

同时还应注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4.2.2条有规定:“当配变电所设在住宅建筑内时,配变电所不应设在住户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住宅建筑疏散出口的两侧,不宜设在住宅建筑地下的最底层。”故在做纯住宅楼时应注意配变电所正上方是否为住户。

本工程局部出现地下二层,配变电所不宜设置在地下二层,《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4.2.2条有规定:“配变电所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层,但不宜设置在最底层”。

配变电所设置在地下室时应有相应的防水、排水措施,《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4.3.4条有规定“配电室内的电缆沟,应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配电室的地面宜高出本层地面50mm或设置防水门槛”。

2.2 配变电所内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4.3.1 条规定:“住宅建筑应选用节能型变压器。变压器的结线宜采用D,yn11,变压器的负载率不宜大于85%”,同时根据供电部门要求,功率因数补偿应达到0.9及以上。本工程通过负荷计算:#1配变电所设置两台SCB11型1000kVA的住宅用电干式变压器,#3配变电所设置两台SCB11型1000kVA的住宅用电干式变压器,#2配变电所设置一台SCB11型630kVA商业用电干式变压器和一台SCB11型630kVA公共用电干式变压器;各配变电所的两台变压器低压侧均采用母联柜连接,保证变压器不同时停电检修时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的供电。各变压器负载率均在75%~85%之间,符合规范要求。

2.3 柴油发电机容量的确定

关于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的容量确定,《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中3.5.4条有规定,现摘录如下:

“3.5.4 应急发电机的负荷计算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当应急发电机仅为一级负荷别重要负荷供电时,应以一级负荷别重要负荷的计算容量,作为选用应急发电机容量的依据;

2 当应急发电机为消防用电设备及一级负荷供电时,应将两者计算负荷之和作为选用应急发电机容量的依据;

3 当自备发电机作为第二电源,且尚有第三电源为一级负荷别重要负荷供电时,以及当向消防负荷、非消防一级负荷及一级负荷别重要负荷供电时,应以三者的计算负荷之和作为选用自备发电机容量的依据。”

本工程将消防用电设备及一级负荷之和作为应急柴油发电机容量的依据。

同时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11.0.12条规定“消防水泵控制柜应设置机械应急启泵功能,并应保证在控制柜内的控制线路发生故障时由有管理权限的人员在紧急时启动消防水泵”。当紧急时启动消防水泵,柴油发电机的母线电压将会下降,影响发电系统的稳定;设计中为消防水泵提供备用电源的柴油发电机组容量选择应考虑当最大一台消防水泵全压直接启动时的电压降,需满足规范要求值(发电机母线电压不应低于额定电压的80%)。

2.4 柴油发电机组安装位置的确定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中6.1.1条第6款有规定:“发电机间、控制室及配电室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5.4.13条第2款摘录如下:

“5.4.13 布置在民用建筑内的柴油发电机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2 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

本工程柴油发电机房设置于车库内,上方为草坪。GB 50016-2014版防火规范出来以前,设计人员往往考虑少占用或尽量不占用车位,柴油发电机房经常布置于一层商业的下方(此位置多剪力墙,不能设置停车位),现在此条列为强制性条文,设计人员应注意规范的变化。

3 人防电站的确定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7.2.13条第1款条文说明:“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防空地下室应设置内部电站,除供本工程供电还需兼作区域电站向邻近防空地下室一级、二级负荷供电,柴油发电机组总功率大于120kW时应设置固定电站,柴油发电机组的台数不应少于2台。对于大型人防工程也可按防护单元组合,设置若干个移动电站,分别给防护单元供电。”

本工程人防总建筑面积为4543.2 m2,同时根据其他各专业提供的电气条件,一级和二级负荷总功率小于120kW,故该人防工程未在内部设置固定电站,在人防工程中间位置设置人防配电室,战时电源由防空地下室地面附近的拖车电站、汽车电站引来。

4 低压侧供配电系统及线缆选择

4.1 低压侧供配电系统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6.2.4条规定:“ 每栋住宅建筑的照明、电力、消防及其他防灾用电负荷,应分别配电”。在低压配电柜系统图中,按非消防照明、非消防动力、消防照明、消防动力、人防等分类设置配电柜。住宅采用树干式配电,每三层设置一个电能表箱,同一层四个家居配电箱均接于同一相;动力负荷均采用放射式供电;单相用电设备均匀地分配在三相回路中。

关于应急照明电源箱的设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13. 9.12条有规定,本工程消防用电负荷为一级,应急照明由主电源和应急电源提供双电源,均采用专用回路,由配变电所低压柜引来;各塔楼采用树干式供电,楼梯间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按多个楼层设置末端双电源自动切换应急照明配电箱;地下层各防火分区采用放射式供电,按防火分区设置末端双电源自动切换应急照明配电箱,提供该分区内的备用照明和疏散照明电源。

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13. 9.8条的规定:“ 消防用电设备配电系统的分支线路,不应跨越防火分区,分支干线不宜跨越防火分区”。在地下室各防火分区设置消防总箱单独配电,由低压柜放射式供电至各分区消防总箱。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7.2.14条第1款规定:“ 供电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每个防护单元应设置人防电源配电柜(箱),自成配电系统”;故在各个人防防护单元设置人防总箱,由电力系统电源柜和外部电源柜引来,各人防总箱均设置进线总开关和内、外电源转换开关。

4.2 线缆的选择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6.4.3条和6.4.4条,消防设施供电干线均采用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线缆,明敷的非消防供电干线采用无卤低烟阻燃线缆。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10.1.10条第3款“消防配电线路宜与其他配电线路分开敷设在不同的电缆井、沟内;确有困难敷设在同一电缆井、沟内时,应分别布置在电缆井、沟的两侧,且消防配电线路应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我们在设计带商业服务网点的高层住宅建筑时,非消防配电线路和消防配电线路均共电缆井敷设,应注意电缆井内的消防配电线路应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消防联动控制线路应采用耐火铜芯电线电缆,报警总线、消防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用电话等传输线路应采用阻燃或阻燃耐火电线电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11.2.2条有规定。

4.3 线缆敷设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11.2.1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金属管、可挠(金属)电气导管、B1级以上的钢性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10.1.10 条规定:消防配电线路明敷时(包括敷设在吊顶内),应穿金属导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槽盒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当采用阻燃或耐火电缆并敷设在电缆井、沟内时,可不穿金属导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当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时,可直接明敷;暗敷时,应穿管并应敷设在不燃性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5 接地系统

本工程低压配电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各电气系统的接地采用共用接地网,接地网的接地电阻

根据《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10.2.1条和10.3.4条,在配变电所做总等电位联结,装有淋浴或浴盆的卫生间做局部等电位联结,电气竖井内的接地干线,每隔3层与相近楼板钢筋做等电位联结。

6 结语

以上是笔者设计带商业服务网点的一类高层住宅建筑供配电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如有不足之处,请设计同行批评指正。

【1】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JGJ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3】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JGJ 242-2011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 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GB 50067-9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

篇4

各个地方的生活习惯,发展水平是不尽相同的,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因此,在地方上,往往制定了一套适合各自的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发展规划、用地规划、片区规划等指导性文件,《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关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地方性要求以及规划设计条件等具体规划要求。这些,可以说是法律法规的进一步阐述,我们也必须遵守。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规划、用地规划、片区规划规定了地块的性质以及城市的发展方向,划定了公共用地,住宅用地,绿化用地,道路用地的范围,规定了各地块的绿地率、容积率、建筑密度、总体高度等。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条例则具体的阐述了城市规划要求的执行标准,如建筑退距、日照间距、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道路标准等主要的技术要求,并对规范中部分未明确的经济技术指标的计算方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规划设计条件则详细规定及规划了规划地块的日照标准、建筑层数、建筑退距、绿地率、容积率、建筑密度、总体高度以及建筑控高等,有的甚至详细规定了区内建筑的立面风格,高低层建筑比,公建及住宅用地比,停车位等,它们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控制性指标,对小区的整体设计有着明显的调控作用。除上述有明确条文规定的部分外,各地往往还有一些城市通行的习惯性做法或未写进条例的补充条文的规定,这也是城市对住宅区规划设计的限制,如住宅不允许做东西向,每栋楼座单元个数不准超过三个,50m及以上道路两侧沿街不准设计住宅,建筑单体长度不超70m,主要道路沿街住宅立面必须公建化等等,每一条都对一个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充分了解城市的制约,是一个规划成败的重要因素。

3)场地条件

场地是项目落实的具体场所,是项目的载体,具体包括场地所在地的气候、气象,场地的地形地貌,现状情况及周边的环境条件,配套情况等,它们也是影响规划设计的重要因素。它有可能是高差很小的平坦场地,也有可能是高差很大的坡地。地块内有可能有土堆,沟溪,水塘,孤石等看得见的限制,也可能有古井,溶洞,断层等看不见的障碍。有可能有地上的高压走廊,微波通道,也有可能有地下的城市主要管线,沟渠。有可能有文物,古树等需保留和保护的人文景观,也有可能全是无保留价值的平房,拆迁后能一马平川。周边有可能无建筑物,也有可能布满建筑物。周边建筑物有可能对日照要求很高,也有可能对日照要求较低。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场地情况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进行多方面的权衡比较,不能一上手就按空无一物的平坦场地设计,或是不看周边条件,随意布置配套,以避免将来不必要的返工或造成浪费,化不利为有利,因地制宜,创造出最适配地块的规划方案。

4)方案参与者

由于住宅小区规划往往是一个短期规划,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因此,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参与方也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开发商,开发商是设计师的甲方,业主,也是规划方案从图纸变为现实的具体实施者,规划设计成果的拥有者,在整个规划设计过程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很少有开发商将整个项目的设计工作全权委托给设计院而自己不对设计进行干预,无法取得开发商认可的规划方案,最终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因此,开发商的意志是规划设计环节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对于一个开发项目而言,开发商最注重的,往往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规划方案漂亮与否,评判规划方案好坏的标准也是从地块利益最大化出发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提出一些设计师很难接受的调整意见,这个时候,就需要设计师对开发商的思路进行引导,逐渐让开发商来认同你的观点。这个过程,如果成功,规划就朝着设计师想象的方向发展,如果失败,则只能按开发商的思路办,毕竟,设计院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开发商的,不可能离开开发商意愿去构建一个空中楼阁。另外,在规划方案的报批过程中,规划管理部门要参与其中,规划管理部门也会有自己的意见,它们的意见往往是从城市整体角度来考虑的,因此,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最终结果,往往是一个集中了设计师,开发商以及规划管理部门意愿的杂交产品,是各方最终妥协的结果,而不光是设计师心目中的方案。

5)设计者的实践经验

很多时候,我们的规划设计方案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遇到了困难,比方说,在规划设计阶段,有些设计师为了图面效果或是取悦甲方,故意将地下车库坡道在地面开口段画得很短,贴着楼边,十二三米就下去了,很省地方,看似很合理,到了施工图阶段,一计算长度,20m都不够,这时,车道开口会将小区主干道都截断了,这是个大问题,最后不得不将小区入口高差加大或是调整规划,甚至因此重新走报批程序,给项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损失。有些时候,由于规划方案设计者经验不足,在规划设计时,建筑消防间距留的太小,刚满足最小防火间距或排布格局不利于建筑消防扑救面的设置,设计地下车库时未考虑出地面楼梯刚间,在地库上规划的配套用房未考虑地库柱网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在方案转化成施工图时,往往成为了项目的致命因素或给项目带来了巨大的设计难度。因此,适当的施工图设计经验和实践经验,对方案设计者来说是必要的。另外,设计者还应具有一些基本的施工组织意识,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整体排布方式是否便于施工的组织与管理,特别是对成片的、大面积的住区,进行机械化作业时,更应当注意各建筑项目的间距和建设程序的设计,以便能有组织地顺利完成施工。

篇5

成都市青羊区光华锦苑位于成都市青羊区三环路以外,光华大道与成温邛高速之间,临近规划中的青羊区政府行政办公中心。总用地面积为52272平方米,用地大体呈方形,南北最长约260米,东西最长约220米,地势平坦。建设规模为地上部分(共1574套住宅):181平米户型共67套,其中三户为顶跃,133平米户型共829套,104平米户型共182套,97平米户型496套。单元共分为A、B、C、D、E五类,A单元为一梯三户,B、E单元为一梯四户, CD单元为一梯六户。共21层。地下两层:-1层(层高3.8米)汽车库及自行车库、设备用房;-2层(层高3.6米)为人防。小区总平面图见图一。

图1小区总平面图

1、设计指导思想

为做好设计工作,我们设计团队深入建设场地查看,做多方案比较,力求营造新颖的建筑空间,造就优良的高品质居住社区小气候。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建筑之间的围合所形成的公共空间,提高绿化用地面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使户户能观景,力求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共生。合理组织交通,内部道路与已有城市交通网络有机衔接,解决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图二。

图2小区建筑效果图

2.总平面布局设计措施

按该项目设防比选文件的要求,本着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指导思想,围绕着小区区域特征,在力求节约土地,平面布局紧凑的原则下来开展工作。具体措施为:

1.结合现代生活方式等基本文化元素,创造真正人性化,适宜居住、环境和谐、邻里关系亲切的住宅组合空间。

2、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使户户能观景,将9栋建筑在基地内较为均质布置,形成宜人的建筑空间,围合成若干个中心景观庭院,力求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共生。9栋建筑错落有致的围合布置,使整个小区空间围而不死,户户均有良好日照及景观视线。

3.为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沿东西两侧道路的建筑底层布置小型商铺;同时为提高小区居住品质,沿西侧道路建筑底层布置成社区活动中心并与中心景观庭院结合,提供最佳活动场所。

4.在交通组织方面,小区主要出入口的布置,充分考虑与现有城市道路的联系,在东西两侧道路上开设车行出入口,并在小区内形成环状交通,方便居民出行,并满足消防及居民搬家、救护等。小区内部采用人车分流方式:在东西车行出入口处均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车辆直接入库,在小区内部为居民提供一个轻松自如的步行环境,保证小区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优雅见图三。

图3总平面布置图

3、建筑空间设计

3.1.绿化景观组织设计

在景观组织方面,小区内的绿化景观同建筑互为渗透,连成一体共同形成区内景观系统,在小区的景观庭院中心设计划分不同主题景观广场,丰富景观层次,满足不同层次人们需要。根据最新的体验式生活中心人居模式的要求,在中心景观庭院中设计雕塑、小品等,将各功能广场紧密联系,使之成为更似一座社区客厅的开放式的景观庭院,处处充满诗情画意,弥补了很多小区缺少公共交流空间的不足。

3.2.竖向设计

地下室顶板覆土高度为1.35米,设计场地东侧平均标高高于城市道路平均标高约0.2m,西侧平均标高高于城市道路平均标高约0.8m

本次工程设计±0.000暂定绝对标准值519.450(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3.单体设计

3.3.1、住宅设计

小区内住宅设计是住户密切关注的重点,设计时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以体验设计的手法,通过科学、实用、卫生、方便、舒适等几方面的仔细推敲,强调住宅平面方正,紧凑经济实用。

所有户型动静分区,干湿分区明确合理,户型均做到明厅、明厨、明卫,同时配置阳台,入户花园,在限定的面积内为住户提供舒适、健康齐全的居住环境。每户住宅的日照均满足成都市的规定。同时在设计中以面向景观为基本出发点,主要居住空间面向中心庭院,与自然光影,绿化景观融为一体。

3.3.2、立面设计

项目突出欧陆浪漫的高雅情调,采用隽永的欧洲建筑手法,既有现代主义住宅造型元素,如大面积开窗、飘窗等,又吸收欧洲建筑的基座厚重线脚,着重的竖向线条划分等手法,镌刻出一种欧陆的浪漫高雅情调见图四。

图4立面图

4.消防设计

4.1、本工程住宅为16至21层,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属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一级,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防火设计。

4.2、总平面布局

小区四面临城市道路,东西面设车行出入口,在小区内形成4米宽环状消防通道,满足每栋消防扑救面的要求。高层建筑至少1/4周边且大于主要长边直接划等号地,满足规范要求,消防控制中心设于6#楼底层,有独立出入口。

4.3、防火分区与安全疏散

住宅每个单元一楼层自成一个防火分区,每一单元均设一座剪刀防烟楼梯,二台电梯(均为消防电梯),电梯载重量为1000kg。速度2.5m/s,并直通二层地下室,满足规范要求。

地下室均设自动喷淋系统,自行车库每个防火分区不大于1000m2,共3个防火分区,汽车库每个防火分区不大于4000m2,共设24个防火分区。

4.4、防火构造

所有填充墙均为页岩空心砖,部分为页岩实心砖,防火分区隔墙用200厚页岩空心砖,所有承重构件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均为不燃。

所有设备用房均为甲级防火门,设备管井在前室内均为乙级防火门,地下室相邻两个防火分区间用防火墙或特级防火卷帘或甲级防火门分开,竖向设备管井每层封板,缝隙用防火材料封堵,设备管井门为丙级防火门,开在前室时,为乙级防火门。前室与楼梯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也为乙级防火门,消防电梯梯井底部设集水坑并考虑了排水措施。

5.建筑节能设计内容及措施

5.1、良好的朝向---根据成都的地理、气候条件,小区采用最佳和良好的朝向,冬季争取良好的日照,夏季建筑争取常年主导风向,并有利于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

5.2、适宜的间距---建筑间距满足当地建筑规划部门规定的技术指标,保证冬季住宅日照和室内天然采光的要求。

6.3、绿化景观---小区规划从生态环境考虑,绿化率大于30%,形成良好的小区微气候环境,也改善了住宅区环境质量。

6.4、住宅采用外墙内保温系统,内保温材料采用30厚中空玻化微珠,外墙窗采用中空玻璃,满足建筑节能要求。

6.结束语

建筑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综合艺术,它既要创造单个使用功能所需要的内部空间,又要创造和谐舒适的外部环境。本福利中心的设计正是较好地把握了这一设计理念,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关怀,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功能合理,环境优美,舒适别致的生活空间,对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保障弱势群体利益也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篇6

安全:水位、山体稳定、抗震等,根据城市等别,确定防洪标准。城市等别应根据所保护城市的重要程度和人口数量划分为四等。城市防洪设计标准应根据城市等别、洪灾类型参见《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 50-92) 表2.1.1和表2.1.2分析确定。

地形指地表面起伏的状态(地貌)和位于地表面的所有固定物体(地物)的总体,主要采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间距。根据坡度的大小,可将地形划分为六种类型,地形坡度的分级标准及建筑关系:平坡地—坡度值-3%以下,基本上是平地,道路及房屋可自由布置,但需注意排水;缓坡地—坡度值3%~10%,建筑区内车道可以纵横自由布置,不需要梯级,建筑群布置不受地形约束;中坡地—坡度值10%~25%,建筑区内需设梯级,车道不宜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建筑群布置受到一定限制;陡坡地—坡度值25%~50%,建筑区内车道须与等高线成较小锐角布置,建筑群布置与设计受到较大的限制;急坡地—坡度值50%~100%,车道须曲折盘旋而上,梯道须与等高线成斜角布置,建筑设计需作特殊处理;悬崖坡地—坡度值100%以上,车道及梯道布置极困难,修建房屋工程费用大,一般不适于作建筑用地。

2、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的依据是统计资料,常涉及到的是气象中的风向和日照;风向方位图、风向频率玫瑰图;日照:太阳方位角、太阳高度角。

3、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依据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场地岩土条件、场地岩土条件评价、结论与建议。

4、建设条件

建设条件包括区域环境条件和周围环境条件,前者是指场地在区域中的地理位置、环境生态状况与环境公害的防治,后者包括下列内容:周围道路交通条件、相邻场地的建设状况、基地附近所具有的一些城市特殊元素、现状建筑、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现状绿化与植被、文物古迹。

5、竖向与道路: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详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二、居住区设计阶段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目的,是要求将规划构思及规划因子:住宅、公建、道路和绿地等,通过不同的规划手法和处理方式,将其全面、系统地组织、安排、落实到规划范围内的恰当位置,使居住区成为有机整体,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因而,规划布局的优劣,直接反映规划水平的高低。本文中的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除充分利用、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处理好四项用地之间的布局关系外,还应处理好建筑、道路、绿地和空间环境等各方面相互间的关系,以适应居民物质与文化、生理和心理、动和静的要求以及体现地方特色。

从城市设计角度,结合居住区规划设计特点,提出了创特色和搞好空间与环境设计的五项基本要求:

建筑设计和群体布置多样化,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考虑的重要内容,要达到多样化的目的。

公共服务设施是为满足居民生活基本所需而配建的,但若设置不当,将会给居民带来不便或不同程度地影响居民正常的居住与生活。

不注重户外空间,特别是宅间庭院的完整性,是目前居住区规划中经常忽略的问题,如用自行车棚、菜窑、变电室等小建筑塞满了宅间庭院,既影响住户,尤其是老人、儿童户外活动,又使空间面貌极不美观。因而,宜将车棚等小建筑结合住宅或公建安排,或利用地下室或组织在楼内或附帖于楼侧设置,以及力求管线地下埋设等,以保持户外适宜的活动空间及良好景观。

居住区中的各种规划因素均有其内在联系,而内在联系的核心就是居民,因而要从满足居民居住生活的要求出发,考虑、安排和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在户外空间的相互关系,使居住区成为有机的整体和空间层次协调丰富的群体。

三、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决定居住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一是所处地理纬度及其气候特征,二是所处城市的规模大小。我国地域广大,南北方纬度差约50余度,同一日照标准的正午影长率相差3~4倍之多,所以在高纬度的北方地区,日照问距要比纬度低的南方地区大得多,达到日照标准的难度也就大得多。

大城市人口集中,因此城市用地紧张的矛盾比一般中小城市要大,这是一个普遍性规律。由此,同一地理纬度的同一日照标准,小城市能达到的中等城市不一定能达到,中等城市能达到的大城市可能很难达到。从全国140余个居住区的调查表明,北纬25° 及以南地区如昆明、南宁等城市,现行住宅日照间距已达到或接近冬至日日照1h的标准;北纬30°上下、长江沿岸一带第Ⅱ、Ⅲ建筑气候区的南京、杭州、常州、武汉、沙市、重庆等城市的现行日照间距则仅接近大寒日日照1h;而北纬40°以上、第Ⅰ建筑气候区的长春、沈阳、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城市的现行住宅间距则连大寒日日照1h也未能达到。根据我国的这一实情,日照标准的确定,以综合考虑地理纬度与建筑气候区划和城市规模(大城市与小城市有别)两大因素为基础,考虑实际与可能,以多数地区适当提高日照标准,少数地区(主要是第Ⅴ气候区和纬度较低地区已达到冬至日照1h的城市)不降低现行日照标准,即以分地区分标准为基本原则。同时,在建筑日照标准的计量办法上也力求提高科学性与合理性。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表5.0.2-1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2) 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3) 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正面间距,可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参考文献:

篇7

Keywords: basement boundary; Parking; Civil air defence design; Storey height; drainag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下车库建筑设计首先要从大局考虑,后设计内部细节。大局如地库边界、车出入口定位、停车泊位等,细节如车位、车道、柱网、车库出入口数量、宽度及坡道、防火分区及人员疏散、防排烟、层高、人防、地库防排水等。

一、地库边界

地下建筑不允许超出用地红线并要退一定的距离,详见《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5.19 。这里要注意的是:

1、离用地红线的距离除要考虑上述要求外,还要充分考虑预留综合管线的使用宽度;

2、各城市对建筑控制线在城市高架、快速、高速路、河涌等方面都会有明确的规定;

3、各城市对特定区域(政府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指定特定区域。如:区域性生态廊道、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化保护区等)的退让也会有明确的规定。

二、车出入口定位

车出入口除要考虑规划要点的要求外,还要充分考虑区内区外的人车分流、区内区外的衔接、管理、监控、车库内汽车疏散的均衡性等。车出入口距离各种交叉口、人行道、人行天轿、各种建筑规范都有一定的距离,详见《民用建筑设计通则》4.1.5 、5.2.4;《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3.2.8、3.2.9。

三、停车泊位

停车泊位必须在参考《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7.24 、7.25 、7.26 的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规划要点及开发商要求定。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一户一个车位已经满足不了需求,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又另当别论。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果公共交通便捷,住宅区户型较小,车位的需求又会有所不同。所以停车位对开发商来说是需要非常谨慎敲定的问题,车位多了卖不出去,车位少了满足不了需求会影响上部楼宇的销售。所以在我们设计车库时要中恳的给予开发商一定的参考意见。

四、车位、车道、柱网

地下车库没特殊要求一般按只停泊小型车并尽量按垂直式停车考虑,按《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4.1.5.3 、4.1.6规定,垂直式停小型车的建筑设计最小停车位长度x 宽度x 通车道宽度为5.3x2.4x5.5 。

图一

如图一,供住宅用的地下车库柱网一般取8.0~8.1X8.1m 比较经济。但供公共建筑用的地下车库考虑到车的流动性、结构体系等各方面的因素建议柱网适当加大到8.4X8.4m 或8.7x8.7 比较合适。

五、车库出入口数量、宽度及坡道

汽车疏散出入口对于小于50辆的Ⅳ类地下车库可设一个、大中型地下车库不应少于2 个、特大型不应少于3 个,并应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 。出入口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时不应小于5m。详《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6.0.6、6.0.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1.0.4、3.2.1、3.2.4。

地下车库出入口坡道,小型车直线型最大坡度 15% ,曲线型最大坡度 12% ,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4.1.7汽车库内当通车道纵向坡度大于10% 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缓坡。其直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缓坡坡度应为坡道坡度的 1/2。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曲线的半径不应小于 20m ,缓坡段的中点为坡道原起点或止点,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4.1.8。

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小型车为6m,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汽车转弯时最外轮的转弯半径;在设计曲线型坡道时一定要计算清楚车道的宽度及最小、最大转弯半径,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4.1.9。

六、人防

人防地下室的级别、类别、人员等级、面积人防办都会有明确批复,设计时不可违反。下面谈谈战时人防地下室兼平时地下车库设计的几点细节。

1、地下车库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控制在4000 m2,一个防护单元面积控制在2000 m2,在划分人防防护单元时,最好是把两个防护单元控制在一个防火分区里。

2、密闭通道、防毒通道:通常上部建筑到人防地下室的通道设计成密闭通道,单独另设防毒通道,临战时人员通过没有通风换气要求的密闭通道进入到人防地下室,战中人员是通过有通风换气要求的防毒通道与外界取得联系,战后也是通过防毒通道疏散到人防地下室外。所以密闭通道外部的楼梯不用做人防设计,防毒通道外部的楼梯要做人防设计。密闭通道的两个人防门,防护密闭门及密闭门的大小、门槛的做法等切记要考虑平时使用时人的安全疏散问题。

3、通风井:人防地下室所有平时用的通风井,均要通过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集气室才到风机房,平时防护密闭门、密闭门均打开,战时关闭,在设计时切记要注意防护密闭门、密闭门均能全部完全打开,不然会严重影响平时使用时车库的通风量。

4、发电机房:战时发电机房兼平时发电机房用时,切记要注意排风量及储油量的计算。由于战时发电机组瓦数比较小一般2 台200KW ,但平时发电机组瓦数比较大,就是说供平时用的通风量比供战时用的通风量要大,通风井、口的设计及防爆波悬板活门的选型都要注意。储油量则供平时用的小,供战时用的大,储油间的使用面积要注意预留。

篇8

当前我国的商品房室内设计有两种模式,一是开发商交付毛坯房,由业主自己或者是雇佣装修单位对室内进行装修和设计,而此种模式的缺陷就是室内设计师和建筑的设计师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另一种就是开发商交付已经装修好的商品房,然后由开发商提供几种装修设计的商品房供业主挑选,其缺陷在于忽略了业主对住宅室内的个性化需求。

1.1建筑住宅设计、室内设计、毛坯房三者之间不协调

首先,由于开发商交付的毛坯房中一些门窗,水电设备的设计无法达到业主的要求,从而使业主对其进行重新的设计。其次,毛坯房的设计和装修的时间过长,对附近的居民干扰大。最后,由于对毛坯房进行再装修时会破坏原有的建筑建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2室内设计的个性化与精装房房之间的矛盾

就精装房的设计方案上,开发商提供了几种不同类型以及不同价位的装修样式,主要有现代简约式、田园式、欧式、地中海式等,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业主对室内设计的个性需求。就技术而言,精装房是建筑设计师与室内设计师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设计的结果,摒弃了毛坯房装修的缺陷,同时也减少了以后室内设计的材料浪费和人力劳动。从艺术方面来看,如果确定了精装房的设计方案,装修师就能够很容易地进行装修。但是开发商只是从整体的市场需求出发,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室内的设计与整个建筑的相协调。与此同时,开发商的精装修房的设计风格相似,很难满足一些业主的个性化需求。

2.住宅建筑设计的概念与工作性质

“住宅设计属于应用工程学科,因而必须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和政策,如《住宅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还应包括节约用地、节约能源以及节约建筑材料等的相关技术规定和政策。”[1]

这些是制约住宅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共同点,同室内设计相比较,建筑设计也有其特点,它更加着重于对平面功能划分、交通流线处理、大体块比例推敲、立面细部设计等方面的表达,同时也要协调建筑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住宅建筑设计主要经历建筑方案设计、建筑初步设计以及建筑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3.住宅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协调统一

3.1室内的装修师应当参与住宅建筑的设计

对于开发商设计的精装房,要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实现住宅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相一致。通常就是在对住宅建筑进行施工前就要对室内进行设计,与此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到相互协调统一。也就是室内的装修设计师在住宅建筑设计的前期就应该参与进来。

然后在确定住宅建筑设计的方案后,由室内的装修师提供一写想法,然后同建筑设计师共同商量,确定建筑设计的空间以及室内的空间,然后根据室内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虽然室内的装修设计无法避免地要受到住宅建筑的设计限制,但是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可以根据已定方案进行一些补充、修改。

室内设计师参与到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方案进行反复的商讨,统筹安排好设计中的因素。主要包括水、电、暖气、通风设备等各种设计要相互配合,避免一些因为人为设计的不协调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和建筑隐患,从而实现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

3.2住宅建筑设计风格与室内设计的融洽

住宅建筑的设计与室内设计的融合主要包括心理融合、文化融合、视觉的延伸。这样就使得所设计出来的室内空间在内涵、风格、文化、视觉上更好地传达出一种精神,从而使整个住宅建筑达到内外统一。

3.2.1心理的融合

每一栋建筑物都有其外在的风格特征,而室内的装修设计工作就是要能够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上体现出外在的风格,从而达到住宅建筑与室内的内外协调统一。因此,对于室内的设计应当着重考虑到所设计的空间效果能够在心理层面上做到对住宅建筑的拓展。而在室内设计的具体实践中,可以将那些对人们产生心理作用的元素,如有象征意义的符号、雕塑、图案等融入其中,对人们产生一种心理暗示,从而达到心理的融合。

3.2.2视觉的拓展

通常,人们对物体的体验和感受主要是通过视觉来感知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而表现在建筑学上,就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元素对建筑内部的空间进行塑造,从而提升内部空间的美学价值。在具体的室内实践设计中,可以引用住宅建筑外形的设计元素,例如将住宅建筑外部的色彩、图案、材质、造型等间接或者是直接地使用到室内空间中,使室内设计从视觉效果上与住宅建筑外部的设计理念相配合。

3.2.3文化的统一

在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一定的历史文化、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等因素,实现建筑与文化的统一。因为所有的建筑设计都不能离开一定的历史时期、风土人情、地理位置、社会制度而单独存在。住宅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统一,从外部到内部都体现着这一特定时期的文化内涵。从设计的角度上看,住宅建筑的外部形态和室内的空间结构共同承载的时代文化和地域文化精神是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所一直追求的目标。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根据住宅建筑的风格来确定室内设计的方向,比如可以利用不同的图案、色彩、符号等元素所代表不同的象征意义来渲染室内的地域文化以及地方特征。同时也可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设备、材料、仪器等对室内的空间进行布局和完善,从而渲染出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氛围。

篇9

Key words: housing; housing design;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X50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前言:文章列举出了目前我国住宅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引起相关专业人士的注意和重视,尽量在今后的设计中尽量避免文中所出现的这些问题,从而做出更加优秀的设计,使居住者的居住条件更加舒适安逸。

1 房屋建筑总体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1 住宅中进深尺寸设计过大

近几年来,我国人均收入增长很快,住户对于房子的需求往往要求面积足够大,甚至在某些城市,住宅的进深竟然达到15米。大进深固然可以增加建筑容积率,开发商的利益也会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使住宅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得到增大,对于能源的节约也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作为设计师必须按照住宅设计规范来设计出“以人为本”的建筑。进深过大会使得室内光线很暗,使用户感觉的房间狭长。建筑住宅中设计规范规定:“无直接照明的大厅,使用面积必须小于10 平米。”这一点就是为了可以使得住宅内部的日照,自然采光及通风得到保障。因此设计师对某些已有黑厅的住宅应加强改造,改造方案有两种1)将与黒厅相对的门加高。2)在次要房间和黑厅之间设置玻璃隔断,从而使得照明面积和间接照明得到扩大,这样也可以加强空气对流。新的住宅必须执行新的设计规范,若设计中不可避免,也必须设计出没有黑厅的方案。

1.2 面积小却使用跃层设计

复式公寓,通常在两层的单一家庭住宅中设计,一般设计室内楼梯作垂直通道使用。家庭住户一般在同一层楼的房间内,就能够对房间的功能要求布局满意。很大一部分错层的房子对中间层多层及高层建筑住宅,都是为了追求内部空间的变化,这些对建筑功能来讲也是没有必要的。另外,配置有室内楼梯的跃层住宅对于老人和儿童上下会很不方便,而且会占用相当一部分使用面积。部分小区的住户设置了宽度不够、坡度过陡的室内楼梯,这就存在了很大安全隐患。因此若做跃层的多层住宅,住宅楼宇的造型必须设计在顶部,同时也必须考虑顶层排水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一个面积70-80 平方米的住宅中不应该使用跃层式。对于设有跃层的住宅必须严格考核,对未达到要求而设置跃层式楼梯的必须改造住宅内的楼梯。

1.3 住宅选址不当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水平、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被不断满足,住户对建筑周围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住宅的位置应该交通方便、环境良好、优美和舒适。为了使楼盘快速销售,很多开发商都把住宅的选址瞄准在了市中心的热闹繁华地带和商业街。这些地区拥有比较完善的交通,设施,文化以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但城市的交通比较拥堵,噪音污染严重,绿化面积严重不足,同时缺乏户外活动活动空间,这些都会给居民的日常的生活带来很多影响。除此之外,由于住房和住宅的密集造成成本过大,住宅价格偏高,导致城市中心的基础设施发展压力巨大。

1.4 对于住宅间距的设计

在某些城市,对于住宅间距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很多开发商为了使成本降低,住宅的日照间距并不能符合规定,建筑的1-3层房屋采光率很差,基本上就见不到阳光。某些住宅的日照遮挡严重,整个单元的垂直用户都采不到阳光。房间必须得到充足的阳光,尤其是在我国寒冷地区。因此,对于日照不能符合标准规定的住宅,应进行赔偿,不仅在经济方面进行补偿,政府部门还应将实施改造计划。建筑的设计必须执行新的建筑设计标准,采用新型技术和新型设备,从而使新建的住宅日照质量得到提高,加强房屋建筑的间距。

1.5 小高层住宅不设置住宅电梯

住宅设计规范中国家标准有规定:“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或者住宅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高度大于16米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但是大多数城市中的建筑住宅,都是七到八层,几乎没有设置电梯,根本不符合国家的监管要求。因此,对于现有的七、八层建筑住宅的改善,应该通过增加电梯来实行。新建的住房必须严格的控制层高和层数。1.6 住宅节能环保方面做得不好我国目前的建筑住宅节能情况并不是很好,对于我国行业的标准执行效果并不是很好,住宅的节能和环保做的也不是很好,辽宁省至少有大于一半的住宅并没有进行节能处理,进行节能处理的项目效果也不是很明显,甚至连50%都达不到。因此,要加强节能目标可以达到 50%以上的建筑新型节能系统和相关的建筑技术的投入,加强建筑节能工作推进也相当重要。制定计划,使建筑在现有的住宅基础上进行节能处理,加强外墙的外保温处理,积极推广新的供暖方式和材料。设计要围绕着再生能源的利用实施利用,并将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和材料大量的应用在住宅中,并且采用分户计量分户供暖的方式。

2 具体设计时所面对的问题

2.1 设计客厅时应主意的问题住房客厅的功能也越来越广泛,住户对于使用功能所提出了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虽然客厅的用途是供家人娱乐、招待客人和家庭活动团聚,但是在设计中也不能只追求大客厅,应该根据建筑内部总体的统筹,设计出合适的客厅和卧室,尽量避免客厅过大或者卧室空间过小。客厅的空间不能设计成封闭式的,因为客厅是一个家庭的活动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空间。居住大厅在建筑中所产生冲突,矛盾主要在于,交通空间和使用空间相互干扰,空间的用途不相同。因此客厅设计的关键就是如何缓解这一矛盾。客厅的周围环绕着正门,卧室开口、厨房开口和卫生间开口,交通复杂活跃的地区、过道和客厅在设计中必须处理好几者之间的矛盾。

2.2 在住宅设计中要有良好的卫生间设计卫生间、浴室的设计对于隐私的要求最苛刻,因此设置卫生间时不应该在门口、客厅门或者正对着大厅门口,因为这样会使得用户感觉不舒服,厕所的异味还会窜进客厅。设计厨房和卫生间时相邻设计是最好的,这样可以集中布置管线,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浪费。由于隐私的需要,设计卫生间的窗户与卧室、客厅及其他房间应该不同。浴室的活动隐秘性比较强,目前的设计中心沿着窗台外墙的方向,宽度1.2~1.5m,高度1.5m,窗台高度为0.9m,卫生间的面积很小,如果将大便器或者浴缸设置在窗口附近,就会使得外露面积增大。因此,对于卫生间窗户宜设计为:窗台高度保证达到1.5m以上,宽度在0.6m至0.9m之间,将原来的扁宽形状改成狭长形。

2.3 厨房的设计应该以实用为目的设计厨房的前提就是实用,厨房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单一的做饭场所,发展到目前将做饭、清洁和餐饮等各种功能融为一体的服务空间,所以厨房的设置必须是独立的,而不能与客厅直接连接,从而减少烟雾影响商会。经过调查发现,现有的厨房使用面积太小,安排凌乱,下水道和煤气管道,并没有设置统一的管道井,维修相对比较困难。油烟机若没有设置排污管道,会严重污染室内环境,同时设置的电源插座,水龙头等日常生活数量过少,也不能满足用户日常生活需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电冰箱、微波炉等家用厨房电气也逐渐增多,将厨房使用面积适当的增加,就会大大提高厨房的使用功能。

2.4楼梯间的设计设计者对于楼梯间的设计大多不太注重,设计时只单一的考虑疏散和防火要求,对于楼梯间进深长度却很少考虑,这样就造成楼梯过陡。国家标准规定,楼梯梯段的坡度必须保持在30°左右,楼梯踏步的宽度也应该不少于 260mm ,楼梯平台部位的净高不能应低于 2000mm,而对于楼梯梯段部位的净高也不能低于 2200mm,这样既能够在满足使用要求,也可以使用户上楼感觉不到疲劳。

3 结语我国房价最近几年攀升的很快,开发商为了谋取利益最大化可谓想尽了一切办法,对于房屋建筑设计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这就使得建筑住宅不能做到“以人为本”,用户的体验效果极差,用户付出了足够的代价却不能在住宅的使用功能和舒适度方面得到满足。所以,为了长期的目的,开发商应该长远考虑,不能只图一时之利,而放弃将来更远的发展。所以设计师只有规范自己的设计,才可以设计出更优质的住宅,更理想的效果,更舒适的环境,才能对自己的职业负责,也可以使得开发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10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不断发展,住宅建筑功能需要添加新的内容,如信息化、防盗、报警等。就安全来说,安全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设施,以及安保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不能只依靠防盗窗等的使用。要不断强调可持续发展。这个要求对自然资源较为贫乏的我国来说尤为重要。建筑行业对我国目前来说是一个支柱性行业,其耗能、耗材都十分大,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因此建筑上的节能环保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住宅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创新,应当全面考虑到整体、局部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线路的使用以及其他新节能技术的开发和使用,能够同时满足建造和使用阶段的节能环保要求。强调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可谓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对于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近些年信息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智能住宅的概念能够逐步变成现实。可以说,住宅建筑智能化可以作为突破传统住宅建筑的一个有效手段。强调安全舒适。安全舒适本就是一个建筑的基本要求。

2、建议按照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行业是一个坚持原创,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对于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关系,应当积极遵守,这样才能为与世界接轨的建筑设计标准体系打下基础。采用“性能规定型”建筑设计标准体系,提高设计自由度,实施以性能规定为基础,密切结合设计及使用实际,重视私人住宅场所必需具备的私密性与舒适性,力戒合法而不合理的设计规范条文。适应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适应时展的要求,确定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尽快完善产业化住宅的专项设计标准,加强基础标准,特别是标准建设,要求做出全面、科学和适用的规定。

3、住宅建筑外观

新型住宅应当强调与环境的结合。住宅建筑一般是单体或者群体的,然而在进行住宅的设计时,应当能够将其与周边环境相结合,融入整体的风格中,尽量减少因一味地追求特点而与周围环境相冲突,减少对周边景观的影响,有相辅相成的效果。设计时,设计师要抓住和提炼出周围环境的特点,注重色彩、形体、材质等风格的一致,同时也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元素,赋予建筑物特定的文化内涵。通过造型、色彩的和谐以及文化内涵的注入,让住宅建筑拥有生命力。

4、住宅建筑主题明确

设计主题作为建筑设计的方向,在建筑设计前,必须根据不同的居住群体、地理环境、品质定位、环境因素,在满足受众群体要求的同时,不断展现设计特点以及理念,从而在众多设计中,拥有鲜明的设计特点。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住宅建筑的服务群体是人类,因此,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同时,必须以人为本,方便人群使用。在特有的主题思路中,通过结合设计思路,努力寻找主题元素、特点,从平面、总体、立面、管线、设备、景观中,进行综合分析,避免片面因素对建筑设计造成的影响。

5、住宅建筑设计要充分运用节能措施

5.1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基础节能措施

住宅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一般分为建筑形体、建筑维护结构及屋顶的节能设计措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进行操作,其中不得偷工减料也不得以次充好,才能保质保量,初步实现住宅建筑的节能。

5.2节能住宅建筑中遮阳设计

建筑遮阳构件多种多样,如何保证其功能性的同时也节能简单介绍一下实际中常用的节能遮阳的基本形式有:(1)水平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大。从窗户上方照射下来的阳光,适用于南向窗口。(2)垂直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小。从窗口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北向和西北向窗口。(3)综合式遮阳遮挡效果较好,能遮挡高度角中等从窗口上方和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南向和西南向窗口。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式的遮阳系统,例如人们经常使用的折叠、滑动或介于闭与开之间的百叶窗、能调节叶片角度的百叶窗、遮阳窗帘等可调节式遮阳夏天可遮阳,冬天可减少夜间窗户散热,改善室内热环境,其节能效果显著,是住宅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的一大因素。

5.3节能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绿化系统植物

绿化植被,有遮挡阳光、净化空气、滞尘降噪等诸多功能,在住宅建筑本体上充分考虑统一设计能达到很好节能减排的效果,被称为“绿色空调”。住宅建筑物绿化系统分为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空中花园几种方式:屋顶绿化推荐采用植被屋面,此方式具有荷载;垂直绿化(指外墙绿化),此方式能起到隔热作用,达到改善室内空气,还有空中花园的方式,这是在设计中常采用的手法,用户一般采用盆栽处理有限绿化空间,有时在设计中加入一些花池、花槽、花斗的手法,可有效增加绿化空间,到达节能效果。这些做法相结合使用,可以解决高层住宅建筑的绿化问题以及显著节能效果。

6、生态住宅设计建立

6.1住宅小区内的花草种植的覆盖率并不能完全代表小区内的整体绿化程度,真正意义上的住宅小区环境绿化是指生态环境学、建筑学、地理学、美学、水资源学、园林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体,通过上述学科的科学合理的整合,实施对小区的设计与规划,从而实现人居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谐共存。

6.2降低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建筑工程是一项对土地资源消耗较大的项目,为在最小的土地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加大对建筑材料选择的重视力度,通过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的使用来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效果。

6.3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水资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既是建筑设计人员所要考虑的内容,也是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一项重点环节。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对水资源的收集循环的利用率也普遍不高,一旦水资源干枯将危机万物生命。因此,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加大对水资源的节约力度,不仅为万物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保障,更符合现代生态小区建设的宗旨。

6.4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在对建筑住宅设计中应将建筑生态理念引入其中,以满足生态小区建设中的各个生态系统特征的稳定性。在生态小区中存在着的两种生态系统分别是生态循环系统与生态能源系统,为使得两项系统能够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应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加大对太阳能的收集于利用,以节约电能等资源的损耗,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6.5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在生态小区中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一方面有利于各项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生态住宅小区自身的生态价值。

7、结束语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住宅设计的概念要有突破,当然追求更舒适、方便。充分考虑到建筑形体、景观设计、建筑设备以及智能化、节能等方面的要求,使得住宅建筑能够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有条件去追求住宅建筑的设计主题和一些艺术形式的结合,将当前比较单一的设计形式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设计,同时兼顾到景观设计和建筑单体和群体的艺术创造,赋予建筑符号以独特的文化品质和艺术美感,创造出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新型住宅。

参考文献:

[1]黄志英.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应用探析[J].福建建材,2012(10)

篇11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建筑用地的紧张,与此同时,在城市规划中,对于建筑用地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何才能高效的,集约的利用好有限的土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而高层建筑的应运而生正是人们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然而,高层建筑的设计在保证高层建筑的可靠性,安全性,长久性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有效的高层建筑设计是提高施工能力的的前提与保证,这同时也是高层建筑设计的挑战。

1 高层建筑设计的原则

1.1 功能适应性原则

高层建筑的设计因其功能不同,一般具有不同的功能空间特征。因此分别具有不同的结构体系模式,它们相互之间的空间布置也会有很大差别。要求不同的内部空间特征与不同的结构相适应。

1.2 高度合理性原则

建筑结构的结构体系不同,其力学特征与整体性能也不尽相同,不同的结构体系有其各自能够适应的的高度范围,在其合适的高度范围内,才能使得整体的综合性能得以发挥。

1.3 场地适应性原则

场地适应性原则主要指的是高层建筑的地基承载能力和其防震能力能够符合建筑的整体需要。

1.4 空间整体原则

高层建筑的设计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体系,而是由许多子结构与若干的组成部件构成的一个整体的空间结构体系。只有这些子结构与部件能够协同与配合,才能保证整个建筑的空间整体性与其整体的稳定性。而一个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与其各自的子结构与部件的刚度,强度,受力状态分不开。

1.5 施工方便性原则

建筑设计的施工方便性原则指的是建筑设计的不同将会影响甚至决定着施工的工艺,难度,施工工期乃至施工质量。

2 高层建筑设计的常见问题

2.1 在高层建筑中设计的作用

高层建筑一般都设置在城市中的商业区,也就是比较繁华的地段,这些地段由于交通系统比较庞杂,而高层建筑要承载这些街道交通的压力,因此在设计中,高层建筑应当考虑其交通因素,因而要限制建筑的高度与层数。除此以外,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对这些重要的交通通道进行扩宽,增强其通行能力。就目前国内外的抗震研究成果而言,结构弹塑性的分析会是抗震设计中的一项重要项目。然而结构的弹塑性分析不仅较复杂,而且其计算方法与具体的应用在各个国家也不尽相同,就抗震设计而言,建筑的立体与平面设计应当对称而且规整。建筑的刚度变化以及质量分布也应当均匀。

2.2 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

2.2.1 高层建筑的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的设计规范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即推荐性的与强制性的,现在许多的发达国家,多采用的是推荐性的设计规范,由于结构的工程各有其自身的特点,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不可能完全依照规范,而是以规范为指导,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以及经验判断,因此在推荐性的规范下,设计人员应当负全部责任。在我国,更多的是采取强制性的规范,设计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依照法律,按规范设计,如果设计人员不遵循相关的规范,所有设计的后果将由设计人员承担,这同时也造成了一个后果,就是许多设计人员在建筑出现事故时,以设计规范来推脱自己的责任。强制性的规范有其不足之处,就是设计人员无法灵活的去适应设计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设计人员很难处理设计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这样不利于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也不利于激发其设计的积极性。这主要是我国长时间的计划经济的影响,随着我国政府机构的精简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这种状况定会获得好转。

2.2.2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涉及到防火、抗风、消防、配电、安全通道、电梯等很多方面。为了确保高层建筑运行安全,要建立健全的安保体系,引进专业的人才进行安全设计与维护,对各个环节制定严格规范的安全手册与标准并严格执行。此外,也要加强对高层建筑业主、租户的宣传教育,建立相互监督管理机制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

2.2.3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垃圾处理问题

高层建筑中由于其设计在城市的繁华地段,往往人口密度也很大,这就会造成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就需要高层建筑的设计者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垃圾通道,使用户可以通过垃圾通道很方便地把垃圾送进统一的收集间内进行集中处理。这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当然,如果建筑中没有设计逐层的垃圾通道,也可以由大楼物业安排保洁人员进行逐户收集再集中运出。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会增加很多的人力成本,同时对高层建筑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议采用垃圾通道的垃圾处理办法。

2.2.4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排烟问题

排烟问题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的一个重大问题,排烟不畅往往会伴随着高层火灾事故,而且由于烟气窒息或是中毒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也是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很多高层建筑在设计中为了提高使用面积,将居住用电梯与消防电梯合二为一。一些不具备自然排风条件的楼梯间也没有采取在入口处设计阳台或凹廊促进排烟的安全措施,同时,很多高层建筑中的防火门经常性的处于关闭状态。这些都是造成排烟不畅的主要原因。高层建筑的排烟设计如图1所示。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人为本,结合人们的需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使用的需求,在考虑到高层建筑外部造型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其在安全性与垃圾处理及排烟的问题。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也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不仅要遵循相关的设计原则,更要严格的要求自己,肩负起责任,灵活的运用规范,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理论水平,不断掌握更为合理的结构计算方法。为我国的高层建筑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12

建筑是用能大户,建筑节能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和我国能源危机的产生使得对住宅节能的重要意义已逐步受到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根据的有关规定,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遵循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依法审批的机关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而住宅建筑为建设部指定要求采用节能技术的建筑物之一。

因此如何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更好地利用自然能源,提高住宅建筑中水、电能源利用效率,是建筑师需要深入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2 住宅小区给水节能设计

根据我国现行供水情况及住宅用水情况,住宅小区给排水节能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

2.1 尽可能利用太阳能减少水电损耗

太阳能是所有能源中最重要的绿色能源之一,有着很好的利用前景,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储量非常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节能的重要途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总体规划使合理地选择房屋朝向,巧妙、充分地利用太阳能可以有效减少水电资源的损耗。同时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处北纬40度以北,日照时间较长,均适合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具体在设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时应根据建筑小区具体情况来确定,在土建施工阶段预留热水器进出水管及管道井。

我国目前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有按集热器形式可分为平板型和真空管型。二种各有各自的优缺点。其中平板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抗冻能力弱;而真空管型具有抗冻、耐压和耐冷热冲击能力更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热水系统,但价格较高。建筑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各自的特点,结合建筑工程的地域特点和要求,最优化进行设计和安装。此外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太阳能热水器主要还是以一家一户的安装方法,这样即加大总体成本也存在破坏建筑结构等缺点,如在前期设计规范当中,充分考虑预留太阳能设置位置,这样就以可以大大节省常规能源,总体上也降低整个建筑使用成本。

2.2 合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采用分区给水方式并采用新型供水设施的节能措施

当前在城市供水中,根据建筑物供水规模大小不同,一般情况下市政给水管网压力均在0.2~0.4MPa之间,这只能满足三至五层多层建筑供水压力。而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得建筑单位在规划建筑物时不得不考虑较高的土地利用率,在大中型城市中开发建造住宅小区多规划为高层建筑,因此经市政给水后的供水压力还要采用二次加压以便小区居民用水。这就要求建设设计时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采用科学的分区供水并采用新型供水设施来减少给水二次加压的能耗。一般市政给水管网压力可以满足五层以下建筑的直接用水问题,对于压力达不到的五层以上楼层采用二次加压如新型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供水。这样即不浪费市政管网余压又不至于使低楼层管网压力过高,造成能耗及水量浪费。

相对于传统二次加压方式,使用新型无负压给水加压设备具有明显的优势,即可减少成本投资和二次污染,又可节省大量能源和水资源,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因此采用该设备其节能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值得大力推广。

另外如建筑物规划设计时在对小区给水管网进行合理设计,一引起公共用水与室外消防栓合用给水管网,可基本不增加管网投资这又减少了成本投入。

2.3 提高用水效能,加大废水利用

人们在生活中的日常用水及排出的污水量是非常可观的,如果不进行回收直接排放也是一种浪费,我们在设计时可以采取增加回收措施将这些水收集起来进行净化处理,然后替代自来水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进而实现污水资源化、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我国一直是水资源比较紧缺的国家,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也可以减少供水量达到降低供水能耗的目的,如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减少日常冲洗水量,家用水笼头安装节水型充气水嘴等。

3 住宅小区电汽节能设计

3.1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 设计师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负荷容量,供电距离及区域分布,气候及用电设备特点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尽量做到设计的系统节能,可靠,操作方便。如变配电所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型号、容量和台数、选用电导率较小的材料做导线、精确配线的长度、合理调剂气候性负荷等实现经济运行减少由于轻载运行造成的不必要电能损耗。

3.2 变压器的节能设计 变压器的损耗主要分为两部分;除负载无关的空载损失外还存在由于电流通过一次、二次线圈的电阻损耗。因此从节能运行的角度考虑,对于季节性温度变化较大的负荷,宜装设两台变压器,根据实际使用负荷灵活使用1台或2台,以保持经济节能运行。

3.3 电动机节能设计 要提高建筑物电气节能,建筑设计师还应在工程设计中,根据负荷特性考虑到电动机的节电性能,目前降低电动机电能损耗的主要途径,即是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功率因数。设计时要选择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与各种负荷相匹配的自动调速电动机以节约电能。

3.4 电气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 科学选用电光源对住宅建筑来说,充分利用天然光源自然采光,天然光源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在照明节能的实施工程中,应当充分加以利用。与室外接近的部分,尽量采用透光率比较好的透明材料,以便充分利用自然光。另外,选择高效节能光源节能的电光源,也可以节约大量的电能。根据根据照明部位的灯光布置形式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节能光源如细管径直管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或镇流高压荧光汞灯。并在开关控制时人体感应或动静感应开关,智能化面板开关等新的控制方式进一步降低电力能耗。

4 结论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在面临能源日渐短缺的情况下,对住宅建筑采取必要措施节约能源的损耗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建筑工作者要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划中,按照国家节能新标准统筹做好节能设计规划,并相应做好施工节能用材的采购,做好节能建筑设计和施工,提高住宅建筑物的节能效率,降低建筑能源耗费,为人们设计建造出舒适、方便以及环保节能的现代化住宅,最终为我国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岳耀成等.住宅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和节水技术应用[J].城市建设.2009,17.

[2]高明远.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潘志军.住宅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和节水技术的应用[J].浙江建筑.2006,09.

篇13

Keywords: construction accident; Architecture design;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设计包括很多方面,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给排水设计、建筑暖通设计、建筑电气设计(强电设计、弱点设计),种类繁多,在这里不做具体谈及,而是把他们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说明分析。具统计,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将近50%来源于建筑主体设计,其他的设计问题占其余的二分之一。工程中出现问题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是设计是保证建筑物质量过关的第一道关卡,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建筑物的设计质量问题关系到每一位使用该建筑物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应当引起每一位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在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后设计作品的结果。以下是不同设计思想者所凸显的一些问题。

第一是设计者思想过于保守的问题。对于一些思想过于保守的结构设计人员他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就会力求设计的建筑物能够结识稳定。 这种作法具体的表现在使房屋内部的剪力墙过厚,保证建筑物在水平方向的刚度异常的坚固。这一设计想法过于保守和片面。首先 ,剪力墙体普遍过厚直接的结果就是增加了建筑成本、缩小可用空间。然后,剪力墙厚,侧移值不会很大,灵活性降低,防震功能锐减[1]。一些建筑暖通专业的设计人员思想和观念陈旧,在设计中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空调所放位置不合理,所预留空间不是足够大等[2]。对于一些其他相关方面的设计者也会存在相关的问题,这里就不再不予说明。

第二是设计者思想过于开放的问题。思想新颖本身是引领设计作品发展创新的一个动力,这个我们不可否认。但是,对于设计品,尤其是建筑设计,突出实用的理念是不能忽视的。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思想过于开放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为了追求多样,新潮的房屋建筑格局,为了做到标新立异,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就会在设计上出花样,别出新意。这是在设计上追求极端的表现。就具体的调查显示,以这种方式设计的作品很少有真正的为开发商所采用的,绝大部分是没有被应用于工程实际。这种设计不仅没有增加建筑设计的创意,反倒是徒增了建筑和装修成本,同时还降低了建筑设计本身的品味和高度。是目前建筑设计界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第三是设计者缺乏全局观的问题。由于建筑设计本身就是各专业设计的统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对本专业以外的相关专业的设计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例如建筑给排水和建筑电气的设计中,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对方的设计,需要为对方的设计留出必要的空间余量。因为在安装过程中,水和电是必须隔离的,如果在设计上有冲突,势必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损失[3]。水电安装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冲突的事件在现实的工程实例中时有发生。同样,因为设计有问题,而同样导致安装有问题并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实例在近些年里也有。这就是设计人员没有一个全局观的一个局限性。所以,建筑设计人员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拥有一个全局的设计理念,从而杜绝人事纠纷的出现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是设计者违反设计规范进行建筑设计的问题。设计规范对于专业设计人员来说应该是烂熟于心的建筑设计依据,而不是特别高深晦涩的科学理论,只要在设计的时候严格按照国家和地区所给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按理说是不会在这个点上出现问题的。但是建筑设计人员违反设计规范进行设计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特别对于那些欠发达地区,这一现象尤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建筑设计领域里设计本身的灵活性所造成的,规范上对于一些设计是有范围的,有一个上限,也有一个下限,在不同的地区,建筑物结构的的朝向,高度,宽度,面积都有所不同。这要根据建筑物所建地的具体天气,周围环境和地质等情况而定。因为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就容易使某些设计者忽略现实的具体情况而在理论上进行建筑设计。同样,在某些特殊地区,由于要满足开发商一些特殊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就会做对设计结果做一些改动和修改,而这些改动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开发商的的利益需求,所以违反设计规范在所难免。

二、解决方法

对于这些在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根据我们的掌握,同时也有一些解决方法需要加以说明和总结。

无论是思想激进还是保守,都是一种由于思维局限所给设计本身所带来的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是要求设计人员放弃之前固执的个人设计主观意识,从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以及简单经济的角度出发,吸收现如今的正确的设计理念,不走极端;同时吸取两种设计理念的精华,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事设计工作,避免习惯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强烈的个人主观理念所给设计带来的问题。

作为设计人员,不仅要不断的学习本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进行跨专业学习,特别是在全部设计过程中先进行设计的设计人员,一定要着眼大局,站在整个结构,水暖电等建筑设计的高度去进行设计工作。唯有这样才能避免各专业之间因为相互配合不好而给项目和工程以及业主带来的损失。

同样,设计人员自身要有良好的自律能力和职业精神。对于在设计过程中一些不是很清楚模棱两可的东西一定要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操作,不能凭主观的臆断工作。面对开发商以及业主的主观要求不能贸然接受,一定要慎重考虑后做出修改[4]。

结语

建筑设计当存在中的问题在每个相关专业的设计人员的设计中都有体现,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要求设计人员加强自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自我思想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保证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甚至是杜绝。

参考文献

[1]郭静.浅谈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 城市生活,2010(28)

[2]郭永昊、于正芬.浅谈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预防[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