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语文教学重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语文教学重点

篇1

二、充分展示感性化、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需要老师的个性,让良好的气氛感染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是感性化、个性化的教学,但在课堂中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就会削弱教师的魅力。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语言文字的交流获取知识,提高语文修养。

三、通过合作模式,注重个体与集体智慧的结合

在农牧村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发展,以及互动学习模式的完善都有重要意义。合作学习倡导互启、互学的状态,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的优势互补效应,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打造“质疑”、“问题”课堂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走出只答不问的误区,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大胆质疑的热情,让思维随着疑问的产生而活跃起来,使之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质疑的声音,“百家争鸣”的现象是语文学习的良好方式。例如在讲完《出师表》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出征前,诸葛亮为什么反复强调后主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你觉得诸葛亮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会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久而久之,面对课文内容时,就会自觉形成问题意识。教师要十分注意不善于课堂发言的学生,要多给予他们关注,对于他们所提出问题,要多加肯定和表扬,而对于经常不能提出有效问题的学生,要做到耐心引导,鼓励其探索和尝试。

五、拓展语文课外教学活动,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2

一、初中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章结构混乱,主题不突出

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经常发现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结构混乱、主题不突出的问题。结构混乱,主要是由于作者思路不清楚导致的。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混杂、纠缠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所谓主题不突出,指的是学生在作文表述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几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好像是文中的主要表达内容,这就导致作文中的主题不突出,观点不鲜明,让读者看不到作文的主要立意。

2.存在词不达意现象,表述不正确

在初中作文写作过程中,有些学生表述的时候完全词不达意,不能将需要表述的内容真正表达出来,这就导致整个作文表述混乱,作者的主要表达意向无法被人理解。除此之外,词不达意现象常常是学生故意炫耀自我的语言技巧,不能运用平实的语言去表达,因而导致词不达意现象出现。

3.作文中存在“假、大、空”现象

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敢说实话,写真情,而是故意编造一些内容来充实写作内容,这就导致作文中存在“假、大、空”现象,形成作文中的浮夸之风,这种风气会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慢慢丧失表述的信心,进而使个人写作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如何解决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使学生积累的知识不断增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指导阅读的方向,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做阅读笔记,让学生不断积累优美的语言和句子,从而使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敢于写真实故事的习惯

许多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会感到无从下笔,不知道怎么去写,写些什么内容。有时候尽管写了长篇大论,也用了一些华丽的辞藻或者是名人名言,但是文章真正的没有任何立意,显得十分空洞,没有真正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将自我融入写作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深入地思考写作题材,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仅包括对自己的看法,还包括对文章的看法,通过自我真情流露的方式写出真情实感,从而使作文有良好的立意。而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写流水账、乱用词语的毛病,并让学生分享写作的感触,让学生探讨写作的技巧和意义,从而使写作水平得到提升。

3.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丰富作文课堂教学内容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如多媒体、互联网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方式去查询相关内容,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不断的提高。比如,在写作课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一个短片,让学生根据这个短片写一个观后感,这种练习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感到写作材料丰富,更能使学生愿意去写作。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来写作,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加强,从而创作出更加真实、独特的文章。

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写作的天赋,不断抓住学生的写作崆椋鼓舞学生写作。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逐一解决,消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困惑,从而使学生写作的动力得到增强。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应用到各科教学中,对于初中作文教学而言,引入信息化教学工具既能够改变教学过程中内容单一的现状,还能够丰富学生阅读的视野,提高学生对作文的感悟度,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真情实意地去表达,写出更有内容、更有立意的作文。

参考文献:

篇3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而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对作文教学的重视,分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难点

1.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上存在问题。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就是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教学水平有待提升。有的教师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讲解作文教学上的理论与技巧,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有待提高。例如,当布置学生写作写景的文章的时候,教师一般就会讲解写景的相关的文章的技巧,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比喻、拟人等方法,学生对这些方法比较理解,但是每天都在学习的学生,没有切身体会过相关的景色,很难写出好的文章。有的教师支队作文训练就事论事,不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的写作水平偏低,是目前影响作文写作能力的组要的瓶颈。有的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师没有收到过专业的训练,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影响学生的做作水平、

2.学生存在写作上的下笔难的问题。在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下笔难的问题,下笔难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子而坐思维导致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自身的写作思路不能够有效的打开。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思维能力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必不可少,只有具有清晰的写作思路,才能构思出好的文章。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脑子里空空荡荡,不知道该从何说去,写出来的文章都比较勉强,写作教学中缺乏亮点与出彩点,存在着下笔难的问题。

3.作文教学比较随意,没有科学合理的计划。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许多的教师缺乏科学的、合理的、系统的、有效的写作计划。基本上,在课堂教学中,都是按照随堂练习、试卷练习的方式进行讲解,教师进行命题的时候,往往是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命题,教学缺乏一定的计划。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抒情、叙述、议论、散文等等方面,对作文的类型进行梳理,要动学生感兴趣的、新鲜的、刺激的当面着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但是很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中,很少能够做到以上几点。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很少传授有效的写作方法,只是让学生参照参考书、作文书,采取背诵例文的方式,只是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中采取高分,学生成为记忆的机器,缺乏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对于提升的学生能力没有关键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课外辅导书的依赖,学生没有办法独立自主的进行写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大的主要策略

1.加强指导,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作文教学中,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采取各种训练方法,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按照自身的思路与观念,进行具有自身特色的写作。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座谈会、组织演讲比赛、组织班会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周记、月记、读书笔记都要按时的进行,引导学生多多的观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感悟,引导学生观察拓宽自身的视野,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提高余姚表达的技巧与能力,写作思路清晰,具有创新性的文章。

2.教师采取新型的评改模式。在作文教学中,评改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评改作文的好坏,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的理解,理清学生的写作思路。因此,教师要全面的创新新型的评改方式,可以采取小组的评价方式,由教师单一的评改方式采取合作化、多元化的评改方式,学生互评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与鉴赏能力。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要采取读写结合的练习的模式,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写好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在作文教学中,需要从语文教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出发,组织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锻炼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建立学生的语文思维。在作文的实践中,学生自身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热爱。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跟随父母进行一次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引导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不是表达假大空的感情。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学生自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兴趣,提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写作技能,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

参考文献:

[1]辛艳丽,彭泽元.初中阶段作文训练的梯级设定[J].语文教学通讯,2011,(02):78.

篇4

曾有语文教学专家撰文指出,当下语文课堂教学虽然较新课改之前有了积极的变化,但还不能说有了根本性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陈旧上。从事实来看,我们也能看到在课改潮流中的许多典型学校和推广做法,仍然是以升学率等应试因素来评价的,课堂改革还都是以单位时间内获得的知识来评价的,这样的风潮曾经在一段时间内非常流行,淹没了课改之初提出的不少改革目标与措施。

因此,在新的课改实践中,我们觉得: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很多时候不能改变大的环境,但在自己的教学范围内,我们仍然可以有一番作为。

二、在教学实践中追求语文教学的本义

首先,关于“讲”的本义。在关于初中语文课堂要不要讲、讲什么、怎么讲等问题上,曾经出现过激烈的争论。有的严格限制了讲的时间,提倡少讲、精讲,有的认为讲是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不能丢。最后折衷的方案大抵是“讲所当讲”,这是一个包治百病的药方,你不能说它错,但你可能永远不知道何为“讲所当讲”,因为“哪个内容当讲”从来都没有一个唯一标准的答案。

在笔者看来,回答这个问题要结合教者的实际。在暂且不谈“以生为本”的语境里,笔者以为,讲是一个语文老师必须的基本功,离开了讲,就离开了语文教学的正道。在结合语文教师教学实际的语境里,在教师具有了基本的讲功之后,我们提出,善讲的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讲功,将自己所储存的丰富知识,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向学生讲明。笔者愿意引用“百家讲坛”中像易中天等大家的例子,他们没有与观众进行互动,但无论是现场的,还是电视机前的,无不为大家的讲功和内容所折服,在他们解读的三国中有着独到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就足以吸引观众走进一种情境了。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有这样的境界,你能说不是语文教学的成功吗?

如果说这还是个案不足以有相当的说服力的话,我们再来回顾西南联大的课堂,有史料记载,当时的课堂也多是大师“讲”课,学生是一个忠实的听众,大师于讲台之上长袖善舞,在黑板之上笔势纵横,绝少见我们今天对教师所提出的语言要求和书写要求,但他们的课堂是永恒的。因此,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讲功,讲又何妨?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曾就某个专题进行过资料的储备、讲授的准备。例如,笔者曾效网上一位浙江名师之风,专门读了鲁迅,然后在所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了系列讲授,时间持续了四节课。四节课全是讲,全是鲁迅,虽从同行角度来看,多有内容重复且拾人牙慧之嫌,但对学生而言却是新鲜的,因此听得津津有味。后来反思这段教学历程,常有舒心之感,我觉得,这是讲的魅力。

其次,关于“诵读”的本义。经典诵读是当下的一个热词,因为大家“传唱”而热。但在这种热的情形当中,我们却很容易忽略另一个问题:我们知道诵读的本义吗?或者就算不知道,那你思考过诵读的本义吗?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是否因为所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而放弃了纯粹意义上的诵读?我们是否又因为追求所谓的经典诵读而忽略了诵读的本义?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句老话背后隐藏着什么朴素的道理?笔者以为,这句话告诉我们诵读实践对疏通文义的重要性。笔者在思考一段时间后,决定就这种朴素的诵读进行一些基本尝试。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之作,对于这篇文章,我放弃了曾经的华丽式的教学,开始了素读式的诵读教学。在简单的梳理之后,我范读,学生浅读,我再范读,学生精读。这两节课中,“读”是一个主旋律,效果良好。因为经典是需要品味的,而品味不是浮光掠影式的走马观花,而应该是多遍诵读中的多次咀嚼与回味。

将诵读放到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进行是诵读的应有之义,也就是说,当下的诵读要追求的不是摇头晃脑式的诵读外形,而是将作品与生活、与社会、与读者相结合的用心诵读,而用心是具体文本情境下的读者感受,非有什么规律能够描述,那种追求普遍意义下的诵读教学是没有意义的。

再次,关于“写”的本义。“写作使人精确”,这是培根说的,从学习心理角度思考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写作确有可以将学生学习过程中模糊的心理清晰地表达出来的功能。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写作本义的考虑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为什么要写?写什么?怎么写?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根本。对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进行思考有助于我们抓住初中语文教学中“写”的本义。

为什么要写?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也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一个内容,那为什么要写呢?很简单,因为“言为心声”,写是言的一种方式;还因为“文以载道”,不写则道难以传世。回归到我们的生活实际,那些应用情境下所提出的各种写作需要则赋予“写”更多的实际意义。

写什么?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多是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这样的写法可以锻炼学生写的基本能力,形成初步的写作素养。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形成持久的写作兴趣与能力,因为这样的写缺乏一种内驱力,因此,笔者更倾向于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写所想写”应是写作的本义之一。

篇5

1、有利于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点拨―创新”的教学模式是针对当下“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填鸭式”的弊病提出来的。总书记曾经强调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语文“新课标改革”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点拨―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实践,正是朝着新课改这一方向努力的。

2、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探究研究能力

“点拨―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着眼点主要在于“育人”,在于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人与培养人。“点拨―创新”模式充分体现和发挥了它的“育人”这特点。在点拨学生实践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为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实行新教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改革并取代灌输式教学模式

“点拨―创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灌输式教育不断向启发式教育转变,在课堂上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放开传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束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拓性思维,从而培养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4、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和人格的提高

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促进者,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者。“点拨―创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有利于我国教师队伍的全新塑造,改变传统的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从不断提高自我和和学生创造性的高度去学习探索和创造,不仅善于再现知识,而且善于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知识和在科研中创造知识,使学生热爱创造。

二、“点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点拨法教学一直汲取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形成了今天的“点拨法”的理论体系。

1、点拨学生的思想

在打开他们思路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感情,在课文中独立思考分析比较把握文章的语言、内容、结构与艺术特色,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阅读、写作与分析的能力和水平。

2、点拨学习疑难

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给与相机引导适时点拨,帮助他们越过层层难关,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然高明的点拨还不止这些,不仅仅要做到对学生单向引导,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让他们学会自己“点拨”自己,去代替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能“点拨”自己也是我么教学活动中一种很重要的“点拨”。

3、点拨知识重点与难点

不断启发学生,让他们学会去比较与分析,做到举一反三。教师在进行教学点拨学生时要善于将两方面的“点”结合起来,一是教材上的点,一是教法上的点,也就是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过程的引爆点、窥豹点、释疑点和传技点。只有对文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点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内容,提高分析、评价、鉴赏及写作等各方面能力。

三、“创新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去实现创新式教学模式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习兴趣,催生学生的学习情感。营造愉悦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成长进步,教师和学生关系要和谐,平等对待,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创设宽松愉悦氛围,让教学与日常社会生活相联系,如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影视,报刊、网络、广播等将教学素材融入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可以利用电教媒介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整合语文教学方法和内容。如,《江南冬景》这篇文章,制作一些江南冬景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达到共鸣,帮助他们更好的领悟文章,提高教学效率。再如,《胡同文化》一课程,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老胡同,体会味小说中的文化韵味。

3、拓展教学渠道

优秀的老师要善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层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教师组织有效的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也很重要,如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课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的未来》的演讲比赛,分组进行竞赛,能够充分愉悦学生的身心,强化思想教育。

综上所述,“点拨―创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运用,其中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灵活多变。也并不是固定的,唯一不变的,只是在时代和社会变迁之下,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它们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参考意义,所以才能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参考和运用。

参考文献:

篇6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难点

我针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难点这个问题,专门做过面向教师和学生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有以下几个难点问题:(1)学生对作文教学的兴趣比较小,喜欢作文的仅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持不喜欢也不讨厌甚至讨厌作文教学的态度,主要原因是写作没有新颖的主题,被动写作而不是发自内心地想写,可见如何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个重要问题。(2)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学生认为写作技巧有待提高,有学生认为不知道如何展开内容,表达有问题。(3)学生的写作没有主动性,写作本来是一个“我手写我心”的过程,但是很多学生因为学习压力等各方面原因,没有足够的写作动力。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0%的学生能够在教师布置任务之外经常写作文或者日记等,其他绝大部分都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教学工作,这种功利性导致学生对写作没有激情和动力,主动性有待提高。(4)很多学生反映,现实中自己没有可以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很多学生周围没有可供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更不用谈写作投稿了。如果能有一些典型人物在报纸上刊登作文,可以想见,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有莫大的好处。(5)学生对作文反馈结果不重视导致后续不能持续提高写作水平。对于生生互改、教师批改等反馈结果,大部分学生都是一眼带过、不费力气仔细思考再改进自己的写作能力,能主动修改的不到三分之一,可见提高学生的后期思考和改进力度也是值得关注的因素。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作文教学的难点是作文教学存在功利性倾向、无序性问题。针对这两个大的问题,我认为要采取以下重点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功利走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和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价值观,就要让学生先爱上写作。实践中,我多注意指导学生从阅读入手积累素材,让他们发现中文的魅力和故事中的乐趣,让他们有写作的冲动,并布置他们多写一些“放胆作文”而不是命题作文,放开手脚让他们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力争做到我手写我心,不再纠结于一些陈年老旧话题和陈词滥调,从而让他们爱上写作。比如,不再写《记有意义的一件事》《我的妈妈》等这些初中常规作文题目,而是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写一些类似于《爸爸,请让我 》的半命题作文或者就韩流等流行文化现象写自己的看法等,这种不限题材和体裁的做法能赢得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做好阶段性写作目标,让成果积累

篇7

一、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探索电化教学的规律

1.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媒体的介入,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创设情境,提供与所学课文和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准确地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我爱我的家乡》的作文时,先让学生听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然后再播放事先拍摄好的展示家乡风貌的短片,使学生在欣赏音乐和图像的过程中领略家乡的美好。

2.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基本特征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也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新的动力。多媒体技术为各种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

3.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学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学的形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还使语文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具体化。如教师在讲授《范进中举》一文时,可以彻底改变以往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字、词、句、段的传统做法,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如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物的介绍、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范进中举》的多个视频片断一起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教学中,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把知识简单化,使学生易于理解,而且可以增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智力的开拓和思维的发展。

5.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假如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就能方便的查阅、获取相关知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学习和理解,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更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语文教学该如何面对这种形式的改变,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关键。教师还可以将课件做到校园网的资料库中,学生在阅读课利用微机进行阅读时,既可以复习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内容,又照顾个性发展的需要,将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彻底解放出来。

二、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恰当运用,找准使用的最佳切入点。语文教师在课件制作上一定要慎重,要合理。吸引学生的不是课件,而是教学的内容,不可滥用感官刺激的东西,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老师能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设计出优秀的课件,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语言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恰当的时机展现给学生,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

2.注重实效,保证使用的科学性。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决非是简单地将现代媒体引入学校或搬入课堂了事,它还应当指导和驾驭教育技术实践效果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教学之中。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契机。它对教师的要求比传统媒体教学型的教师更高,因为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技巧,而且还要具备相关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二者缺一不可。后者对于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来说,是个重大而又关键的挑战。

3.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教育目的。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

篇8

1.让经典回归初中语文课堂

让经典回归课堂,这要克服很重的功利心。因为经典,不是必考内容,不是那种立竿见影的得分法宝,让他们在课堂上占一定的时间,在有些教师眼里,无异于浪费时间。还不如拿时间用来让学生背背课下注解、必考诗歌篇目、必考课文呢。当务之急,还是做些立竿见影的事吧,于是,传统文化经典离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远,就算是有,也是应应景,应付一下上面的检查,检查过后,一切照旧。其实,我们的初中语文教育,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在偏离靠近传统文化的方向。越是对学生的性格、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越重要的做法,就越是看似可做可不做,因为考试不硬性要求,这不是衡量师生的硬性指标,但如果我们清醒一点,从学生从民族从文化传承上去看,让经典回归课堂,是多么的迫在眉睫呀。

2.选择恰当的经典。让学生知书达理

那么如何让传统经典回归课堂呢?首先要选择适合初中生又易于接受的经典。我选择的是《三字经》,这一经典,对学生的性格修养知书达理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这部经典也涉及一些基本的古文知识,教师可以一举两得,一方面将字面意思疏通讲解,让学生学习一些和课本相关的古文言知识,一方面,通过这部经典中丰富的典故、历史故事等潜移默化的给学生很好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一种引领,一种濡养。学生一边学,一边背诵,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变化,待人接物显得就懂事多了。例如:"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四句是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育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伤心。这几句经典为什么被我作为重点教给学生呢?是因为现在的初中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被娇生惯养,久而久之,就变得很不懂道理,父母不能批评,若父母说几句,他们要比父母还横,胡搅蛮缠,甚至绝食相抗。到了学校,对老师的批评也是不肯接受,这就是我们在小时就背离传统文化教育的结果,一味的西化,追求个性的解放,最后把我们最珍贵的传统文化都抛弃了。我为了避免生硬的说教,每四句经典,就结合一个古代的经典故事。我给他们讲了《孟母断机》的故事。孟子学习厌倦了,要半途而废,孟母就把自己织布的梭子折断后扔到地上。孟子一看母亲发火了,就问缘由,孟母就告诉他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孟子听到母亲的教诲,没有任性,恍然大悟之后,发奋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圣贤。

又如"出则弟"这一节中的"弟",就是初中古文知识中的一个通假字,应该是"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这一节是讲兄弟姐妹要友爱恭敬,和睦相处,就是对父母的孝顺了。其实这也适合班级内同学间相处。因为独生子女很自我,在他们的成长中,没有亲生的兄弟姐妹,这不得不说是他们人生路上的一种缺失,但作为老师,我就将经典中的名句教给他们,让他们懂得怎样和自己身边的同学相处。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像兄弟姐妹一样,自然他们为人处世的能力就会逐渐增强,举止变得很有礼貌。对老师对同学,不再莽撞冲突,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变得温暖融洽。这些好的品质的养成,胜过拿语文考试的高分一百倍。

篇9

为了更加地丰富微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和理解的欲望,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播放视频的形式,充分具体体现课文中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课文的情景,促进学生进入课堂情景。微课的授课方式为视频,所以教师也可以不用出F在课堂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的高科技特点来对学生进行远程授课,而利用微课进入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深化教学,灵活地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相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如,学习《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学生对于文言文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难。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播放关于小石潭记的景色介绍视频,促进学生对小石潭记环境的感受和了解,体会小石潭记清幽的环境,从而在学习生涩难懂的课文内容时,有熟悉感,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文言文知识的认识。这样利用微课的形式来促进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形式,促进学生对古文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运用微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处于经济富裕的年代,对很多事物新鲜感比较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阶段,活泼好动。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学生此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利用微课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力,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在各方面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对小学知识的完善,也是承接高中复杂知识学习的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力时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在课文完结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知识的碰撞中充分地发挥和创造,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对于回答有理、思考方式新颖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表扬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欲望。

如,在《背影》一课学习时,语文教师可以在微课开头播放: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过你许许多多的关爱,包括一声叮咛、一次谈话、一份礼物……想一想,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在本课学习结束后可以提出问题:这篇文章记叙什么事?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反映什么主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素质。

三、运用微课突出重点难点,降低学习困难

篇10

一、语文基础知识中的口语训练

普通话是我们教学通用的话语,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的最基本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我们可以把课本内容当成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要读准每一个字词的标准音,就必须正确识记一些难度较大的字或词的读音。当然仅仅课本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补充一些语言材料,但要注意纠正一些现实生活经常用到但又容易读错的字音。这也与中考考试中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基本要求是一致的。这种基本的口语交际训练不仅可以夯实口语表达的基础,还可以学习了语文基础知识,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二、阅读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阅读教学是我们学习口语表达技能训练的主要教学板块,口语交际表达能力训练主要由以下几个内容组成:复述、讲述、讨论、演讲、辩论等。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教学要领,给学生多种不同的话题样式,采取多种听说训练方式。所谓的话题在本质上要反映学生实际交流的需要以及兴趣,选择的话题要利于激发学生说的情趣,有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让他们得到教益与启示。教师要善于从所学教材选择合适的话题,创设适合口语技能训练的课堂情境,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组成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情境。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入了许多说话艺术和辩证思维较强的文言文,如《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小儿辩日》等;还有一些精彩的演讲文章,如《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讲》、《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赏析文中的说话和辩论艺术,并在课堂模拟表演训练,这就比空洞的说教所起的效果要好得多。有些语文课程内容的故事性强,对话很能体现人物个性,情节冲突而激烈,可以现场组织学生排练表演。这种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表演,如《威尼斯商人》、《市长》等;二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改编成剧本的小说或散文等,如《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在编剧的过程中,同学们就像实际上参与了整个文本的创作过程,通过扮演角色演出,借助表情、动作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会停留在浅层面上了,进而能够深入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发展智力。除了这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口语技能的训练,如课前5分钟演讲、学生欣赏评议、朗诵比赛等,进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写作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说”和“写”本身就是紧密相连的两项基本能力。“说”更强调思维的敏捷和信息整合的速度,因此经常练习“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作文训练中,我们同样可以联系口语交际,比如口头作文、学生对话模拟生活场景、讨论学生习作或者作文话题等等;在一些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学写新闻和通讯、人物采访时也可同样进行口语训练,这都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写作本身也是对语言的运用,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口语训练密切相关的,写得好了,说也就不会差。当然不论我们采取哪种方法,都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口语训练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案,符合科学的教学原则;二是所选的口语教学训练要符合学生的要求,等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不能脱离学生可接受的范围,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学习和探索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去主动训练,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篇11

一、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活化教学主要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加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与课本相结合,这样的做法有非常多的优点,一方面让学生很生动地接受书中的内容,同时让他们觉得自己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另一方面,在让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距离变小的过程中,也能让他们更了解作者的生平、基本情况等,无形之中也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拓展教学空间,有利于教育改革

中学的教育不仅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能够形成一个比较良性思维模式的帮助,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教育本来就不应该脱离生活,时代的发展也不允许刻板的理论知识。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拓展教学的空间,也可以因此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生活环境,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及进一步的教育改革。

学校在考察语文教师成绩的时候,在调查相对的学生考试成绩的时候也要考查知识层面之外的情感积累,了解学生对语文科目甚至对生活是否积极向上;除此之外,教师授课时的课堂氛围、学生听课是否专注等都可以纳入对语文教师的考察范围。考核语文教师的水平高低往往不能单纯依靠考试的成绩,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二、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可实行方案

1.明确教学目标,探索教材

教师必须树立一个正确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将这个理念带入教学活动中,理解学生的想法,适当听取学生的意见,对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调整,采取最好的方式投入教学。

课前的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在准备教案的时候必须要读透教材,努力将包括生活环境在内的生活中的一些因素和教材提到的内容相结合。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过程中寻找身边的生活因素,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有利于课堂上授课的进程。

2.课堂环境生活化

在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中,具备一个比较良好的课堂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置上,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通过不同的课堂模式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人文环境,让学生能够非常亲切地感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表达思绪,培养非常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般情况下,如果生活和课本的知识结合得非常好,学生就能从情境中很直观地感受到课本上描述的生活情境,并因此感受到语文的乐趣,也只有真正了解了语文的乐趣,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愿意学习语文,进而产生对整个学习生活的兴趣和热情。

除此之外,针对不同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语文是一门依靠自身情感比较大的科目,每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和接受的能力都不尽相同,教师教学不可以一概而论,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选择比较适合他们的方法。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科目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枯燥”,这也就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将生活与课本适配起来,使课程内容变得生动形象。

3.引导课后自主活动

课堂上的教学并不是生活化教学的全部,知识是来自于生活实践的,只有仔细注意生活里的小事情,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以适应社会。可以说,生活的大环境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用不完的资源,所以在生活化教学的进程中我们需要指引学生观察生活,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积累知识。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展一些比较生动的课后活动,比如成语大赛、汉字听写比赛一类,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里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只有学生真正喜欢并乐于参与的教学模式,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这一科目对生活的重要性,将课本上刻板的知识与灵活多变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之后,学生也能体会到语文的乐趣所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解决很多在课堂上很容易发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汪选桃.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J].语文天地,2015(2).

篇12

二、注重课堂效率

教师要注重课堂效率,合理分配时间。一节课40分钟,刚开始的1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候。教师要抓好这个关键时刻,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到这10分钟来教学。重点就是把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诠释清楚。在中间这一时间段,学生的兴奋点会有下降的趋势。教师可以在中间20分钟内开展课堂互动,把课文与实际相结合,用生活来诠释课文,这是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体现。最后10分钟,学生的兴奋点已经降低,此时再讲课效果较低。在这一时间段应让学生做一个小复习,复习这一节课的内容以及课堂互动所学习到的。这种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快乐。

三、合理布置作业

教师要合理布置作业,从作业中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知识的进度,也能促进教师反思,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有三点布置作业的建议:

1.学生配套练习

这本作业是配套练习版的,专家已经为课好衔接,因此这本练习不可缺少,要重点练习其中的拼音、词组以及课文的阅读。这三大块的练习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拼音,如果不好好练习积累,将会影响到后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词组练习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课文的阅读不仅能巩固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而且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整篇文章。

2.写周记

写周记是让学生记录生活,在写周记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也能为学生保存一个记忆。记住过去的东西更能体现出语文的作用即记录生活。

3.写作文

作文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长时间不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那么他们就会对文章的构造生疏,缺乏语言组织能力。初中可以教学生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记叙文主要由时间、地点、人物这三大要素组成,而散文则没有这三大点的要求。

四、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篇13

说起语文教学的历史,人们不会忘记大圣人——孔子,自从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打破以后,私塾教育在中国经历了千年的漫长时期,四书五经几乎成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死记硬背成了古代教学的基本方法。“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我们可以想象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死读书,读死书。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白话文逐渐代替了文言文,现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迈开历史的步伐,走进中国教育的舞台。于是,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据语文课堂评价转载,语文教师很多,但上好语文的教师却很少。初次见到这句话,我有点怀疑,可是,几年来的教学现状,使我不得不承认,语文教师的要求实在太高了。我努力寻找原因,也采取了不少改变方法,但效果不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失误,除了联系日常生活太少,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教学行为的不当,信息化技术运用太少,还应该思考:“老师努力了吗?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这就使我不得不想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个细小环节。

字词学习仍然是重点。通过小学的识字教学,学生已经学会了查字典,对汉字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因而,初中课堂除了平常的情感教育以外,字词学习仍然是重点。但初中生书写潦草,错别字太多,成了语文学习的大问题。许多语文知识就是从书写开始,逐步演变为学习的障碍。在这一方面,田格本书写,教师要求,学生态度非常重要。

认真去写规范字,杜绝错别字。错别字,指写的不成字,在规范字典词典上找不到的字。归根到底,因为汉字本来很复杂,难认﹑难记﹑难写;另外,学生平时不重视,认字不细心,不会也不查字典。我觉得原因是,学生写的太少,没有认清字形结构。我上小学的时代,没有现成的草稿纸,操场成了天然的写字场,一人一块,用小石头在上面写字,记忆效果很好。我想,是不是要让学生多写多练,或许认字效果会好一点。

在语文课上,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声音太小,夹杂了不少方言俗语,成为农村语文课堂的语言习惯。而我们看到,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让学生学会说普通话。大多数学生没有在意这一点,想语文就是跟文字语言有关的学科。在课堂上,除了听课做笔记,很少有人说普通话。我们可否想一下,教师在普通话授课的同时,是不是提倡让学生运用普通话,或许对学生口语表达有一定的帮助,进而促进语文成绩的进步。

古代的传统教学,以死记硬背为主,不用说四书五经的繁杂,固定的写作格式就让人们头疼。而现在的语文课本节选了不少古代诗词,在讲解诵读以后,出现的情况往往是,个别学生的自觉性很差,古诗词没有背诵,或者字词注释句子的含义不理解,这样,有些默写填空就没办法做,造成了有些不该出现的失分现象。可否设想,教师加大抽查力度,让学生背诵一些名篇佳作,对学生学习语文也有帮助。

新课改实施以后,逐渐淡忘了对文化常识的讲述,加上学生平时课业负担重,很少有学生刻意去了解什么是文化。以至于不少学生不了解中外历史,更不用说平常的语文学习了。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的同时,讲述一些人文地理自然知识,让学生知道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改变以往以字词句篇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学习注重理解与运用,而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就是这个知识点。从平时的答卷来看,学生对现代文阅读做的不够好。原因在于,课外阅读太少,不用说让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就是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能仔细阅读的又有几个?教师在授课时,经常设计问题练习,可是,学生的效果呢?只注重了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作品的思想倾向,养成自学的好习惯,现代文阅读就不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