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室健康教育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卫生室健康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卫生室健康教育

篇1

20xx年我村卫生室各项工作,将在镇卫生院、村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镇公卫工作和20xx年度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及加大公卫工作宣传力度,确保我村公卫工作各项任务指标全面落实,现将工作计划提出如下:

一、行政管理:

1、年初有工作计划,年中有自查报告和半年总结,年终有总结和考核自查报告。

2、每月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一次,各种制度上墙,按时完成各种材料上报工作。

3、使用国家统一基本药物、特殊人群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食品安全、等工作及登记表、卡、册、档案规范管理。

4、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及医疗服务工作,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及乡村一体化管理内容。

5、按时参加例会及业务学习培训,并作好学习笔记。

二、特殊人群管理:

1、认真学习特殊人群的管理及宣传工作,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2、入村小组核实特殊人群基本信息、核实联系电话,同时进行多样式宣传。

3、积极真实、可靠完成全年4个季度特殊人群随访工作,让群众得实惠。

三、疾病预防控制:

1、认真作好疾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时上报疫情,报告率100%,严防传染病的发生及爆发流行。

2、计划免疫工作:按时通知和督促接种对象进行疫苗接种,按计划完成各苗的接种任务。

3、积极参加上级安排的计划外各种疫苗活动。

4、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5、认真作好结核病人治疗的全程督导,督导率100%。

6、及时上报本村死亡人员、发热病人。

四、妇幼保健工作:

1、及时准确上报本村的孕妇数及出生情况,认真填写及开展高危孕妇的筛查,确保各项任务指标的全面完成。

2、认真做好妇幼卫生知识及降消项目的宣传工作,村宣传覆盖面达100%,孕妇知晓率100%(外出除外)。

3、按时准确上报各种报表,资料存根等进行归档保存。

4、做好孕产妇的转诊工作。

五、医疗工作:

1、遵守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规范以及村卫生室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医务服务工作。

2、处方书写规范,用药、收费合理,配伍正确,并有病情和治疗记录。医疗垃圾及时正确处理并完善记录备查。

3、热情接待病人,不得推诿病人和拒绝出诊,做好病人的转诊工作。

4、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筹资工作的宣传动员工作,让群众得实惠。

5、认真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物零差价销售。

六、健康教育:

1、认真做好本村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工作,制定好全年的健康工作安排,做到工作有计划,做后有总结。

2、针对重点人群有针对的慢性病进行讲解,让老百姓了解一些慢性病和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情况。

3、对季节性的疾病做好预防工作,特别是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让老百姓增强传染病的认识和懂得一些防治知识。

4、加强学校和公共场所的健康宣传。

我卫生室工作计划有所不周,以及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上级领导加以指正及督导。

村卫生室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二

一、主要工作任务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村民的艾滋病结核病防治项目宣传.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群众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促进健康教育网络信息规范化。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每季度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4次。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的内容。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

2、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健康主题日和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根据主题发放宣传资料。

3、办好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对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内容。每年度不少于6次。将季节多发病、常见病及居民感兴趣的健康常识列入其中,丰富多彩的宣传健康知识。

4、发挥取阅架的作用

卫生室设健康教育取阅架,每月定期整理,将居民需要的健康教育材料摆放其中,供居民免费索取。

三、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对辖区1%的人口科学规范的进行一次健康知识知晓、技能掌握、行为形成情况和健康需求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估。设计健康教育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评估总结等工作。

四、健康教育覆盖

计划于20xx开展的`健康教育讲座、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等工作的受教育人数覆盖辖区人口的50%以上,争取让更多的居民学习到需要的健康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居民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能力,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村卫生室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三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村卫生室,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底,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工作计划。使全县村级卫生室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疗活动明显规范,公益性质得到体现。为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奠定基础,从而满足人民群众预防保健及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建设范围

全县所有尚未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的行政村,原则上均应按“一村一室,”的'要求,全面建设规范化村卫生室。未设置村卫生室的行政村,其基本医疗、防、保健服务由卫生(分)院或相邻村卫生室提供。人口超过1000人,且交通不便的行政村,可增设一个卫生室。

四、创建方式

(一)建设标准。规范化村卫生室医疗用房使用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实行诊室、药房、治疗室和观察室四室分开。

(二)选址要求。规范化村卫生室应建在人口集中、交通方便、便于群众就医的处所,原则上设在村部或学校附近。以当地群众步行30分钟能到达为宜,医疗机构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

(三)运行管理。规范化村卫生室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由乡镇卫生院按照“八统一、两独立”的原则,对其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等实行一体化管理,即:统一机构设置、统一房屋建设、统一人员准入、统一药械购销、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制度建设、统一档案规范、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工作计划《村卫生室工作计划》。规范化村卫生室经考核合格,可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

五、工作步骤

(一)试点阶段(20xx年2月至20xx年5月)

县卫生局选择一个乡镇进行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试点,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

(二)全面建设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

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进行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12月份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使全县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奠定基础。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开展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是县委、县政府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卫生工作方针,关心农民健康、保护农村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篇2

1项目目标

通过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施策略研究健康教育子项目工作的开展,加速构建我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框架和网络,提高我区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技能,使我区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有所提高。同时积极探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由政府出资,并实行合同购买的制度,以及考核评价机制。

2项目执行情况

2.1项目实施范围和时间

项目实施范围是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项目实施时间是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

2.2项目支持的主要活动完成情况

2.2.1根据我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施策略研究项目试点方案,区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分别制定下发了《黔江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施策略研究项目健康教育实施方案》、《黔江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施策略研究项目健康教育实施意见》,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意见开展工作。

2.2.2制定了《黔江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教育合同购买管理办法》、《黔江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教育工作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以及《黔江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教育工作各级职责》等规范性文件,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2.2.3 区疾控中心分别与我区30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乡卫生院签定了《黔江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教育项目工作服务合同》,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乡卫生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实行合同购买方式支付。

2.2.4完成了《黔江区市民健康知识读本》、《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父母之友》、《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编辑印制和分发工作,共计印制下发了《黔江区市民健康知识读本》6万5千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父母之友》宣传手册2万册,《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册1万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册1万册,《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册2万册。

2.2.5我区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乡卫生院按要求分别新建了整洁美观的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并按照方案、意见要求每2月定期更换了1期健康教育专栏宣传内容,全区2009年共计出刊健康教育宣传专栏380余期。

2.2.6与区电视台合作制作了4期“健康黔江”卫生行动专题健康教育电视节目,并在区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

2.2.72009年3月2日和6月15日,我区组织召开了2次健康教育培训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区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街道和镇乡卫生院分管领导。会议进一步讲解了《黔江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试点健康教育实施方案》、《黔江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试点健康教育实施意见》,并开展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会后对与会人员进行了测试。

2.2.8中心组织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乡卫生院开展了“3.24”结核病防治日、“4.25”免疫规划日、“5.15”碘缺乏病防治日、“5.31”无烟日、“10.8”高血压日、“11.14”糖尿病日、“12.1”艾滋病日等大型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2.9 区疾控中心于2009年7月开始,组织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在我区正阳、冯家、石会、石家等9个街道和镇乡开展了区级市民健康知识巡讲活动。

2.2.10区疾控中心在区卫生局卫生网站和“武陵传媒网”区疾控中心网站上,分别开辟了健康教育专栏。

3项目效果

3.1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职责

通过出台《黔江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教育工作各级职责》,进一步明确了区级医疗卫生单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职责,规范了各单位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行为。

3.2建立了健康教育工作的绩效评估机制

《黔江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教育合同购买管理办法》、《黔江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教育工作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等文件的制定,为我区建立健康教育工作的绩效评估机制,以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3市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有所提高

通过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施策略研究健康教育子项目工作的开展,我区市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有所提高,市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

3.4培养了一支健康教育队伍

篇3

一、微博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网络文化浪潮冲击下越发显得力不从心,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快速发挥发展的社会节奏和文化潮流,局限性越来越多。面对当前这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弱势发展,微博的介人应用成功为其拓展沟通渠道、提升心理教育效果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微博作为近年来新兴网络载体平台,已经被众多学者论证其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多重积极作用和巨大的潜在能量,可以说,微博的出现和微博文化的流行为教育改革、探索提供了新角度、新理念和新方式。对于当前稍显落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积极应用微博这种平台工具进行教育探索与改革,已经成为必然。应用微博介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了当前教育事业发展高目标、多元化趋势的必然。这种新型教育辅助工具的出现与传统单一的、平面的、封闭的教育模式形成对比,通过将当前微博平台上所能调动的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形成立体化的教育网络,从多个角度、多个途径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施加全方位影响。这也是未来很长时间内教育领域所可能应用的最主要、最典型的教育模式之一[]l。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当前的中国社会处于经济、社会、文化的激烈转型与动荡时期,无论从近些年来国内外国际环境变化还是国内政经社探索、改革来看,我们国家无疑都经历着异常剧烈的思想动荡,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碰撞,大学生作为处在学校与社会思想碰撞最为频繁领域的重要群体,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承受了越来越巨大的压力[2]。纵观近些年有关新闻报道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因为思想偏激、心理健康问题等走上了错误的道路,这些状况的出现无疑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正确的思考引导,是确保他们正确看待各种问题、处理各种事件的保障,是他们重要人生阶段的启明星,所以,应用微博这种当前最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拥有强大影响力的社交工具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须也是必然。大学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带有不少弊端,与学生心理脱节、与社会现实契合度低,学生不感兴趣充满抗拒,都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改革当前教学模式,引人微博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以一种更加优秀、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深人到学生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有助于更好的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思想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微博介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与重要价值。微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在当前多元文化价值观冲击的情况下,抵御各种消极网络文化和信息对学生们思想的消极影响,让他们在充满困惑、矛盾的时候不至于走上偏激的道路。高校通过经营微博账号对关注学生推送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更好地促进资料的共享,通过介绍相关的心理论坛、网站或优秀电视电影作品等提升学生接受度,让学生自主动手寻找和应用,通过总结学生们时常在微博上发表的各类心情、牢骚和压力来源等组织相关心理专题,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变化并给予专业化的建议,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微博作为大学生表达自己观念的新载体,越来越多的与他们的生活状况挂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能够自由发挥,在内心出现问题时有可供发泄的途径、可供求助的渠道,对于高校来说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加强交流,更好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高校师生来说都是很好的尝试途径3]。

二、微博应用价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挥

微博介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突破了传统教育空间与时间上的局限性,不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局限,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与局限从多种途径强化微博积极作用的发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当前主要实践方向。微博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还较短,从目前实践实践情况来看,其具体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分别是内容狭窄、互动交流频率低、更新速度缓慢。以内容来说,不少高校的微博平台直接被作为学校官方网站的延伸,在运作模式上还偏向新闻化、固定化,缺乏吸引力,显得僵化落后,内容上也较为狭窄,多数为一些专业的心理测试,学生们简单看过就算,很少能够保持长期兴趣进行关注,可以说得不偿失,并未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功用。互动交流频繁带来的乐趣是微博文化之所以深人人心吸引众多用户群的一大优势特点,微博平台沟通中各种图文并茂充满乐趣的语言是高校的融化剂,对于高校经营微博来说,以风趣生动充满幽默的语言来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需要高超的微博管理、运营技巧,目前不少高校在这方面的尝试成绩还是不太理想的。微博作为信息更新节奏更快的平台来说,对信息的更新有着非一般的要求,不少高校微博心理教育无论内容还是与时下新鲜新闻的契合度都十分低,因而无法吸引眼球,使得学生失去兴趣,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存在都会影响甚至限制微博能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挥4。针对当前微博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应用的局限性,应该多策并举以应对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搭建专门展开心理教育的微博服务平台,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与时俱进,应用高超的微博管理、运行技巧,打造充满趣味、吸引人的微博心理文化,吸引大学生们的关注度和参与兴趣。针对大学生心理需求和心里特点,在内容上进行精选,比如自我认知方面的知识、情绪的调控、人际关系的经营、心理健康测试等,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贴近大学生生活,渗透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微博上学生们反馈的心理健康测试信息来完成学生资料的收集,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应专题教育指导。针对多数大学生不喜欢面对面心理沟通交流的情况提供微博私信沟通渠道,让他们敢于积极抒发内心问题,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并且不断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通稿,借由虚拟案例形式完成推送和教育,在解决大多数学生面临的共同问题过程中减少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消耗,对于特殊个案展开特殊帮扶。微博作为特殊的运营服务平台,经营团队工作人员的选拔也要具有微时代意识,能够做到对微博资源的物尽其用,配合微博经营需求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工作人员,经常与在校师生展开趣味互动,提升辨识度和亲和力,强化对这一新型媒介的高校运用,并配合校内心理健康讲座、课程与专业咨询中心服务共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校方要积极重视微博上信息的监督与管理,在做好日常维护的基础上,避免出现误导性信息或者不当信息引发学生反感或抗议等,以一种成熟的方式做好心理教育的推广与专业化服务阎。针对学生们的留言与反馈及时在微博经营方面进行灵活调整,满足学生们心理需求的同时针对互联网上大量流行信息进行针对性鉴别和普及,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兼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负面信息严禁传播的同时也可参与辟谣等活动,充分体现高校文化的包容性与进步性,以获得学生认同与喜爱。总之,微博作为当前流行的网络交流服务工具与平台已经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应用微博的这种影响力介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展开各项工作,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以一种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为学生们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作者:王小宁工作单位:平顶山学院

篇4

本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是美国健康教育理论的转折时期,美国青少年吸毒和少女怀孕急剧?增加,使公众对健康教育寄托着很大的期望。过去认为健康教育是一般卫生和生理课程,现在青少宇中出现药物滥用,性混乱行为和其他社会问题等认为是最重要的预防方式。这引起了健康教育理论家和研究人员的探索。70年代健康教育重点是道德教育。人们已经认识到健康教育该影响情感领域以及认识和心理行为领域。

70年代末80年代初普遍认为,健康教育应该影响行为。在情感教育方面加入了个人技能教育,使课程模式具有教育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的牢固基础》1985年学校健康教育评价一系列问题,诸如营养,心血管健康、癌症,饮酒与驾驶使用安全带以及多种行为,发现学校健康教育和改善卫生知识态度、技能和相应的卫生行为。

最近有20个州的1071个班,3000多名4?7年级学生被调查发现能影响学生卫生知识、态度和实践的健康教育所需最低课程时数是每年50小时。影响课程效果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课程计划的执行程度和领导与教师的重视程度。教师在职训练是最能影响执行程度的因素。其他研究报告也认为教师在职训练对执行健康教育课程有重大影响。认真地执行课程与教师的健康教育技能,领导对教师工作的支持与有关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都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有证据表明:卫生教师的地位得到重视不仅影响受教育的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能改变其卫生有关的行为。

近来健康教育研究已引进了若干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发现不少有系统地结合到健康教育理论中。有人认为分析健康教育从计划开始到计划结束的效果对比可作为评价计划成果的主要方式。

现在各方面对健康教育都比较重视。近年,联邦、州和地区发起的支持学校健康教育的活动很多,倡导的项目包括:

1.全国牙科研究学会发起的龋齿预防计划。

2.全国心肺血液学会发起的胆固醇预防教育计划。

3.由全国健康促进和教育中心、疾病控制中心发起的全国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学校卫生教育计划。

4.都市生活保险基金发起“我的健康”的学校卫生模范的评选活动计划。

5.美国教育部倡导的模范无药物滥用学校奖励计划

此外在1990年全国卫生项目中有67项(占三分之一)与儿童和青年健康直接有关。

篇5

卫生士官在院校他们是学生,到部队岗位上又肩负着为广大官兵进行卫生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责任, 在教学中我们力求紧密结合部队实际,并针对学员的特点,精心组织教材和相关资料,在有限的学时内,传递给学员尽可能多的信息量。力求教学满足学员岗位需要。多年来,经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积累资料和素材,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我们从卫生士官岗位需要和人才特点出发,在深入部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卫生士官军队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使其内容在如何能适用于卫生士官、应用于卫生士官,并为卫生士官所应用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调整,并最终编写了卫生士官专用教材《军队健康教育》。此教材已面向全军出版发行。基本完成了课程体系的建设。

2充分体现学员主体地位,优化课程配置

在卫生士官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学时一直没有变化,但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我们一直在做些有益的偿试,由教员讲授为主,逐步转变到以学员实践为主,教员辅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员只对健康教育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做讲解,而对一些理论性强的,难度大的内容,课堂上只作简单介绍,让有精力的同学有机会去自学。而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对健康教育方法的运用和实践上,学时分配中实践课的比例不断加大,由最初的教员理论讲授占主导,到由学员课堂自主学习和实践占主导,充分体现了学员主体地位和教员的主导作用。

3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突出能力培养

在教学实践环节,我们给同学们极大的自主性,充分展示学员的聪明才智。比如板报设计,主题和内容、形式我们都不做限制,可以手书笔画,可以做电子板报,也可以用剪贴的形式,只要与健康有关的内容,作品美观大方、统一协调,让大家喜闻乐见,就是好作品,对同学中的好作品,不仅在同学中传看,而且要进行集中展示,一来对同学们的制作能力给以支持和鼓励,二来用以鼓舞更多的学员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发挥其才智。在学员授课的实践中,我们鼓励学员主动报名上台宣教,形式、内容,方式方法不做限制,只是在时间上有所限制,要求每个同学不能超过15分钟,为的是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登上讲台。宣教不单纯是讲课的形式,同学们可以以小品、相声、快板书、照片、多媒体视频等各种形式进行宣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通过课堂上的展示,使许多同学平时不为人知的才能得以发挥,并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肯定,让其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也极大地激发了其他同学展示自己技能欲望和勇气。所以主动报名参与的同学越来越多,甚至许多报名晚的同学,没有机会在课堂上一试身手,要求教员给予机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员参与热情不断提高,学员作品质量不断提高,学员宣教能力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课也越来越受到学员的欢迎和专家的认可。更使学员健康教育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篇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物都被冠以“微”的名称,例如,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旅行、博客工作群等。“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占据了整个网络平台,因此,现代社会已悄无声息地进入了一个“微时代”。随着这些“微”事物的兴起和蔓延,中国网民俨然进入了一个“微生活”时代。“微时代”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可以在生活、学习,或者是工作的缝隙时间来阅读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微”事物使人们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如今商家、媒体等使用微博、微信与消费者和观众互动已经成了一道新风景。今年全国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和记者也互加微信,方便沟通和做好报道。“微”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人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浏览新闻、互动交流,不再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每天以“微”事物开始,也以“微”事物结束,刷微博、微信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微”事物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朋友聚会,大多数人都在忙着发微博、微信,于是完全背离了聚会的初衷。“微生活”时代使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于是很容易患上手机依赖症,影响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90后”大学生是在网络科技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深受网络科技的影响,“微时代”的到来更是极大地挑战了他们的价值观和心理素质。

(一)“微时代”满足了大学生的需要

当代“9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越,总是希望被关注和尊重。微博、微信等平台使他们能够自由地展示自我,“关注”“朋友圈”等功能更是满足了他们希望被关注的需要。大学生可以随意地在微博、微信平台上共享自己的照片,记录一段生活感悟,宣泄一下糟糕的心情,这能使他们放松心情,排解压力。微博、微信的“关注”“转发”“评论”“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大学生通过这些功能与微博、微信中的好友互动、交流,结识新的朋友,而且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满足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微博、微信受到当代大学生的热捧,“微博控”“微信控”更是当下的热点名词。部分大学生过度使用微博、微信,他们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微博、微信的更新,吃饭、走路、上厕所、睡觉前,甚至上课都在刷微博,聊微信。如果某天手机丢了或者是断网了,他们就会浑身不自在甚至莫名的烦躁。大学生如果过度使用微博、微信,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还可能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大学生如果整日沉浸在微博、微信的虚拟网络世界,不参加学校的社交活动,可能导致现实人际交往恐惧、自闭等不良心理。“微时代”使大学生习惯了简短快速的阅读,因此,去图书馆看书的大学生越来越来少,大学图书馆也成了部分大学生休闲上网的场所。

三、“微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如今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微博、微信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也更愿意通过这些“微”网络平台来沟通交流、接受各种信息。因此,“微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借用这些“微”网络平台,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实施心理干预。

(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微博、微信平台

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相比,微博、微信平台将更有利于学生获取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信息。微博、微信信息非常方便快捷,而且字数一般不多,所以学生更愿意浏览和阅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该建立微博、微信平台,并通过学校网站、宣传橱窗、广播站等途径来宣传和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在微博、微信一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一些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来给学生推荐一些心理学书籍、心理影片等等。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微博、微信这一平台,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给大学生正确的指引。

(二)通过微博、微信平台,掌握学生心理动向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他们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且他们还承受着很多方面的压力,他们不愿跟父母沟通,有时又羞于跟朋友表达,于是网络就成了他们表达情感,宣泄情绪的一个平台。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毫无保留地发表意见,表达愤怒,宣泄不满,心理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平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实施心理干预。微博、微信平台的开放功能为心理工作者提供了监控学生心理动态的窗口,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在微博、微信平台上直接与学生交流,及时解答问题

微博、微信使用的便捷性使我们能随时随地操作,大学生更是热衷于刷微博、微信,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借助这个平台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因此,心理健康工作者要标注好明确的在线时间,这样学生有问题就可以来与教师直接进行交流,寻求教师的帮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定期建立讨论群组,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自愿参与讨论,讲述自己最近的烦恼和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他人问题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及时对学生的问题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解答。

参考文献:

[1]欧阳文芳.“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J].学术研究,2013(12).

[2]陈丽雯,王家成.“微时代”对高校心理工作者的启示[J].科教导刊,2014(9).

[3]张丽芬.微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5).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研究”(GH14665)。

篇7

一、健康教育在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当中的作用

1.1有助于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对于每一位食品生产经营者来说,遵守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是进行食品安全经营的前提之一,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不遵守食品安全法律,非法生产,将会对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健康教育,用法律来约束食品安全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在我国,与食品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通过健康教育,使食品生产经营者树立一种安全生产意识,主动遵守食品安全法律,从而使食品卫生健康工作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1.2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食品卫生质量 食品安全直接会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当中,如果能够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健康教育,就可以使食品生产经营树立一种安全经营的生产理念,进行安全生产,从而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1.3健康教育有利于营造一种社会监督环境 食品安全质量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在社会当中进行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工作,使社会大众树立一种基本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有助于社会大众在购买食品的时候对食品进行有效鉴别,及时发现那些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并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能够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对食品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的社会氛围。

二、健康教育在食品卫生监督中的应用

2.1健康教育在预防性卫生监督中的运用 预防性卫生监督是在食品加工之前进行的食品安全教育工作,这项工作主要针对的是食品生产厂家的生产员工,使他们能够在进行食品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生产进行食品加工,这是在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除此之外,对社会居民进行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教育,可以使社会居民具备最基本的食品安全常识,避免生活当中出现食品中毒等现象。

2.2健康教育在食品安全监督过程中的运用 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也是食品安全工作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具体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监督过程中对社会居民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例如,食品安全工作人员可以对菜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对监督检查不合格的摊位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当围观群众出现的时候,工作人员也可以趁机对群众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2.3健康教育在食品安全监测过程中的运用 除了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之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抽查监测。在抽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食品生产人员现场进行安全教育,并且将抽查检测的结果向社会进行公布,使社会能够避免购买不安全食品。

2.4健康教育在处理突发事件当中的运用 对于一些食品安全的突发性问题,相关部门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调查进度随时向社会进行公布,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将一些与之相关的安全知识向社会进行普及,使社会居民能够掌握相关的食品安全健康知识,避免再次出现同类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在新形势下进行食品卫生监督中的健康教育措施

3.1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食品卫生与食品生产者密切相关,如果食品生产者在食品生产当中不注重卫生,那么就会对食品安全质量造成严重不利影响[2]。因此,为了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就需要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首先,食品生产经营者为食品从业人员提供进行培训的机会。例如,某食品生产企业为员工提供了两天的培训机会,该企业将其中一天安排为专业医师在理论方面进行的讲解,剩下一天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考核。在进行培训的过程当中,培训人员可以利用视频或者图片进行相关讲解,提高学习效果。其次,对于不同部门的工作特点,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考核内容。例如,对于消毒岗位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消毒知识的培训工作。对于厨师应该进行营养搭配的培训工作。最后,还需要对不同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培训,从而确保各个基层生产部门能够进行严格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工作。例如,针对食品生产工厂、餐饮业、以及批发零售业的相关负责人,企业要对其进行专门的食品安全卫生教育,使企业从上到下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对食品安全生产进行重视。

3.2采取多种多样的策略进行健康教育

3.2.1建立相应的消费者学校 对于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工作来说,专门的学习教育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方式,当然,在听课对象选择方面,主要需要选择一些普通的社区居民。在学校当中,老师可以对一些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讲解,例如,如何确认咸鸭蛋里面是否添加了苏丹红等。当然,老师还应该对居民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解,通过这种专业性的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食品卫生健康意识[3]。

3.2.2借助于宣传专栏进行健康教育 相关部门也可以在小区设立专门的宣传栏,在宣传栏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出一些与食品卫生安全相关的板报[4]。除此之外,也可以张贴一些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海报。通过宣传海报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工作。

3.2.3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咨询服务工作 相关部门可以开通食品卫生安全热线,在特定的工作时间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食品安全服务的咨询工作。通过热线的方式可使食品安全卫生工作变得更加方便。

3.2.4通过大众传媒工具进行宣传 大众传媒手段是一种进行信息传播的有效工具,具有很强的传播力,因此,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工具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宣传[5]。除此之外,相关部门也可以设置网页,通过食品卫生安全网页,对社会大众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3.2.5通过法制手段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工作 我国正在进行依法治国的伟大战略,为了响应国家法制建设的号召,就需要将食品卫生安全纳入法制建设当中,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社会大众进行与食品卫生安全相关的法治教育,提高社会大众的维权意识。

食品安全直接会影响到社会大众的生命健康活动,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就需要在我国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中进行健康教育,使社会大众形成一种维护食品卫生安全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罗英.健康教育在食品卫生监督中的作用和运用[C]//第5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论文集.2012:348-349.

[2]郭云彪.健康教育对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促进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5):240.

篇8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就是面对生命。当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知识的传播速度加快。学生借助互联网可以加快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和理解,但网络对学生精神理念的影响不一定都是正面的,所以当今学校对学生生命观的教育更显得重要。音乐新课标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建立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这个目标对音乐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生命观方面作出了要求。

那么什么是生命观的教育呢?它是一种帮助人们了解生与死的本质,认识生与死的辩证关系,珍惜生命,直面死亡,并增进人们对生命的欣赏,激励人们积极地投入生活,赋予生命更无限的价值的教育。“人生最高最伟大的事莫过于探索生命;人生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研究生命;人生最让人心花怒放的事莫过于敬畏生命;人生最让人平心静气的事莫过于沿着生命的轨迹前行。”这是诗人雪峰积极的生命观。我想这也是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的理念。

音乐教学中生命观的教育三个方面的因素很重要:教师、学生和教材。

一、 教师方面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是热爱生活、关爱生命的人,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相对其他自然学科的教师更应该多一些活力,要让学生在我们的言行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坚强。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积极面对,平心静气地解决。在我的音乐课堂中曾经碰到这样一位学生,他上课的时候老是会用手去摸同学,他周围的同学经常向我“投诉”,我一开始找他谈,他认错态度很好,可就是改不了。终于在一节课上我在课堂上大声批评了他,但当我在课后给他家长打电话时才知道这小孩患上一种叫“抽动症”的病,他有时控制不了自己。通完电话后我赶紧上网查找资料才明白确实是有这样的病,而且这种病大部分在成年后会自愈,但如果孩子受的压力越大病就越难好。这件事让我很后悔,对我触动很大。我想如果在此之前我能以研究生命的态度了解学生,能认识到生命是有着不同生命特征的,能在内心深处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生命特点,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从这以后,我在课堂中再也不武断地指责学生。当有学生出现异常行为时我总是认为这也许是这位学生有着与众不同的生命特征而已,我会礼貌地给他提出建议,课后再了解情况。学生对我也就更有礼貌了,自己的心情也好了许多。所以说只有当我们把学生当作不同特点的生命个体看待,认识到每个生命个体都有他存在的意义,我们才会平静地对待不同生命的差异。所以教师也需要有正确的生命观。

二、学生方面

说到差异,我们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每个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不一样,有的音高感觉好,有的节奏感好,有的情感体验敏锐。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和身体的协调性不同就会造成歌唱能力与舞蹈能力的不同;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不同会造成学习效果的不同。在音乐课堂中,对待这些差异,我们应该以一种“敬畏生命”的态度来对待,要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是可发展的,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也只有教师有了这种认识,才能让学生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才能像诗人雪峰说的那样“平心静气地沿着生命的轨迹前行”。所以在我的音乐课堂中,我对学生的评价总是先表扬他们的长处,然后再提出建议。这样学生就更敢于表现自己,也更能正视自己的错误。

三、 教材方面

(1)提炼教材。音乐课的教与学的载体是教材,音乐教材的内容很多选材体现了人对生命生存状态、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思考、理解与尊重。以花城版音乐教材为例,教材选材广泛,多是古今中外的经典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涉及到人的生活、劳动、情感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这些都是以生命为载体的,作品体现了生命的各种状态,也体现了创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中岭南地区的民歌,如客家山歌《吾唱山歌禾吾长》(歌词:吾唱山歌心吾爽哩、吾车水来禾吾长)。《卖杂货》等这些多是反映人们劳动、生活的歌曲,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体现了劳动人们乐观、积极、进取的生命观。第二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中《欢乐颂》体现了贝多芬平的等生命观;《爱的奉献》体现了生命的相互关怀;《一个真实故事》歌曲以真实人物徐秀娟为救一只保护区的丹顶鹤不幸遇难为创作背景,歌曲情感真挚,凄美动人。尤其是歌曲结尾的音乐渐行渐远就如同一只仙鹤载着洁白的灵魂离我们远去。这首歌其实也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歌中的真实人物不是不珍惜自己生命,而是怀着一颗敬畏所有生命,关爱弱小生命的仁爱之心。教材上还有很多音乐作品都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如李叔同的《春游》,歌词轻松愉快:“春风吹面薄于纱, 春人妆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从这些歌词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热爱生活的人肯定是热爱生命的,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能增进学生对生命的欣赏,激励他们积极地投入生活。所以,我们要在音乐课堂中渗透生命观的教育,还得对教材进行提炼。

(2)运用教材。生命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反映生命状态与情感的音乐作品也就如此的丰富。我们可以在每一个音乐作品中挖掘出与生命观相关的内涵,并结合音乐课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生命观的教育。当然音乐教学的重点不能脱离音乐本身,我们应该在学生对作品比较熟悉和理解并有深刻情感体验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有关生命观的问题。

比如在上《摇篮曲》这一课,我把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确立为“通过学唱歌曲体会歌曲中浓浓的母爱,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不易,我们应该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所以在导课时我找个别同学说说自己对母亲的印象。当整个教学教程完成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报答母亲”学生有的说帮忙做家务,有的说长大了给母亲买喜欢的礼物等。于是我说:“同学们都很有孝心,都懂得感恩,其实报答养育之恩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好好活着。”同学们一愣,进而又恍然大悟的样子。接下来我讲到:“不光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如果认为一个人可以随意处置自己的生命,并用死逃避人生责任,那就是一种自私,一种对自己、对父母、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是对生命的亵渎,是可耻的行为。”同学们都投来赞同的目光。这节课我想我的教学目标已达到,珍惜自己和关心他人生命的意识在同学们的脑中应该更加牢固。

又比如在一个班学习欣赏《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曲,我的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是“通过欣赏歌曲,产生情感共鸣;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救鹤英雄徐秀娟深深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并思考生与死的意义”。听歌曲之前我先让学生完整地了解故事。让学生知道主人公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然的品德高尚的人。当教学过程快完成的时候,我设问:“徐秀娟为了救一只丹顶鹤牺牲了生命,是不是一位不珍惜生命的人?”这个问题引起许多讨论与思考。当我引导学生从徐秀娟的对生活、学习、工作的态度来思考时,同学们的观点趋向一致――她是一位对生命充满敬畏的人!最后我用自己的总结结束这节课:“徐秀娟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然的品德高尚的人。她保护动物就是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她不光热爱自己的生命而且对其他生命也充满关怀。她在救那只丹顶鹤时不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是她那种对一切生命的关怀让她忘记了自己生命的安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她的生命的消失让我们对生命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我讲完后,全班同学若有所思。

当然除了音乐教材上的内容,还有很多课外的音乐作品我们也可以引入课堂,渗透生命观的教育。汶川地震时期也有很多音乐作品表现了生命之间的相互关怀,表现了生命的坚强与不屈。这些音乐作品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坚强,认识对生命有更乐观的态度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也曾将这些歌曲引入课堂,作为渗透生命观的教学素材。

只要我们有渗透生命观的教育意识,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渗透生命观的教育。比如前几天我上音乐作品《思乡曲》的欣赏课,整个课堂老是静不下来,时不时有人在小声说话。于是我停下音乐,说了一则新闻:吉林一夫妇把车停在自己开的小超市的旁边,把他们才几个月大的孩子留在车上,准备到超市开了暖气再来抱小孩。一盗贼偷去这辆车,当这盗车贼发现车内有一小孩时竟然狠心地掐死了这小孩。接下来我讲到:“我们欣赏音乐的目的就是从音乐中体会音乐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使我们能敏锐地体验到自己与他人的喜怒哀乐……我想这位盗车贼如果是一个情感丰富,内心敏锐的人,他就能够在下杀手之前体验到父母和孩子的痛苦而下不了手”。听过这一番话后,同学们都静下来认真地听音乐,纪律特别好。既加强了学生的课堂纪律,又加强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学生懂得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内心敏锐,珍爱生命的人。

相信只要教师们有意识地在音乐课程中渗透生命观的教育,学生的生命意识会得到加强,他们的生命之花会开得更加美丽、绚烂、坚强。

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愿世界充满和平的乐章!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篇9

一、在社会“活环境”中感知体验食物的丰富,激发兴趣

(一)充分利用社会“活环境”,引导幼儿感知食物的丰富,激发兴趣

皮亚杰的相互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正如陶先生指出的:“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环境,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在此理论基础上,我们努力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并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教育所期望的经验。让幼儿参与各种家庭生活实践活动,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商定午餐计划,一起采购、清洗、烹饪与品尝,进餐时引导幼儿观察一日三餐的食物及搭配,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进一步感知食物的多样化,并在一日活动中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幼儿交流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使幼儿能主动关注食物。我们还设置“食物大家族”展示台,按五大类食品如粮食类、豆类、蔬菜水果类、肉鱼禽蛋类、奶类提供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认识,尝试分类,感受食物的丰富。我们还重视把环境创设与材料收集过程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让幼儿一起收集更多的食物或食物图片。幼儿通过想、问、看、查获得了丰富的信息,在此过程当中,幼儿不仅获得食物的相关知识经验,还发展了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信息资料的能力。

(二)利用家长资源开展系列亲子活动

如在“食物的本领”健康快报活动中,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资料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利用接送时间一起读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和家长共同丰富了均衡饮食的知识经验。又如,在“欢乐大舞台”上,家长和孩子自编自演的亲子节目——“营养生活健康多”快板比赛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一系列游戏如“膳食宝塔棋”“食物红绿灯”等棋类游戏中,幼儿形象地理解了每天食物的合理摄入,学习给不同的食物贴上红灯、绿灯等标志。在角色游戏中,“超市服务员”为各类食品制作宣传卡,向顾客介绍食物对人们健康的好处。“超市广告策划员”创设“健康快报宣传窗”,为顾客进行购物宣传,各食品柜的“健康提示牌”上以红绿灯标志设立“温馨提醒箱”,倡议顾客购买健康食品。这些游戏为幼儿经验的整合和表征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和手段,有助于幼儿建构具有个体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在“教学做”中实践探究,感知科学配餐的健康与快乐

(一)创设以生活实践为根基的实景探究环境

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营养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要让幼儿投入到真实情境中去实践,必须要让幼儿接触到真实的食物,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才能有利于幼儿获得生动的经验体系。正如陶先生所指出的“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中心的一个整体过程。我们要在做中教,做中学。我们要注重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景探索中积累生活经验。如在“快乐厨房”“营养配餐员”“小厨师”“小吃街”“美食节”等活动中,幼儿身临教师创设的生活场景中,通过对真实食物的操作,亲身体验如何设计营养餐点,尝试从营养、健康、美味等方面为自己科学配餐,进而在家长的协助下尝试烹饪,从健康、营养的角度去品尝、从食物的外形、色彩、营养等方面去全面评价、去宣传美食,从而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体验健康美食文化带给人们生活的快乐与享受。这种“做中学”的方式避免了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接受,给予幼儿参与实践的机会,使幼儿走近生活,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习”的观念。

(二)在实景探究中帮助幼儿运用经验、解决问题、内化体验

实景探究的环境中隐含了许多幼儿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而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真正自我建构的过程。在实景探究中,我们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是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式的,需要靠幼儿不断积累经验、运用已有经验来探索解决生活实景中的问题。如在“小小营养师”活动中,幼儿初步掌握配餐的经验。在“自助餐厅”中,幼儿能较好地调动配餐经验,尝试运用平衡膳食的道理解决自己的配餐问题。在“小吃街”中,小组需要一起协商合作,制定烹饪计划,一起采购清洗制作品尝,积累了均衡饮食对身体有益的生活经验。在“美食节”中,幼儿需要进一步调动和迁移科学配餐的生活经验,熟练地运用平衡膳食的概念,调整、完善原定的计划,将食物粗细、荤素合理搭配的均衡饮食观念运用到配餐活动中。在实景探究的整个过程中,幼儿所体验到的经验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式提高,每一个环节都变成幼儿学习的机会和资源。无论是材料的准备、菜谱的设计、饮料的调配,都离不开幼儿的亲身实践。虽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时产生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有冲突的情境,但幼儿都能充分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幼儿能想、能干、能谈,不仅积累了新的生活经验,而且增强了成就感,获得了相应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方式。

篇10

1.未婚人流患者逐年增加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社会对婚前的看法有所转变,比以前更加宽容,再加上别有用心的商家的推波助澜,婚前开始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所接受。年轻人以为无痛人流不仅耗时短,而且没有痛苦,因而不愿意或者不积极采取相关避孕措施,如此一来,造成未婚先孕的情形更加司空见惯[1]。

未婚人流是个人行为,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目前已经演变成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具体而言,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性知识的缺乏。在国内教育环境中,智育教育是重点,很少有人关注生殖健康教育,无法满足青少年成长的现实需要;2)家庭因素。父母本身没有接受过科学、系统的性知识教育,因而很难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指导;3)社会因素。黄色刊物、不良网站以及等方面的负面刺激使得未婚人流问题更加严峻。

2.未婚人流的危害

由于相关医学知识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人流的危害,再加上受不良广告或宣传的影响,没有规范就诊,因而有可能发生人流并发症。常见的术中并发症有吸宫不全、漏吸以及子宫穿孔等,尤其是大月份的引产危害更甚,可能出现羊水栓塞以及宫颈裂伤等问题。另外,术后近期并发症也较为常见,如人流不彻底、流血时间超过正常标准以及发生子宫内膜炎等炎症。

据相关文献报道,未婚人流女性受到的身心伤害往往远远大于已婚人流女性。另外,对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人流危害性名列前茅[2]。由上述分析可知,人流危害巨大,控制并降低人流发生率具有相当积极的社会意义。

3.健康教育

若想有效降低人流发生率,则有必要重视并做好女性生殖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做好避孕知识的最大化普及工作,另一方面还应让广大女性深刻认识到人流的巨大危害。

3.1健康教育的内容

3.1.1对于女性的生殖健康教育以及性知识教育

落实该部分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女性性心理健康教育;2)女性性生理健康教育;3)女性卫生知识健康教育;4)女性性道德教育等。通过上述教育让广大女性意识到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要让她们深刻了解未婚人流将会给青春期女性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要求她们防患于未然,避免事后的追悔莫及。

3.1.2对于女性人工流产术的健康教育

首先,应以患者为教育对象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教育,帮助她们树立预防感染的意识,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预防有较大几率发生的以继发输卵管梗阻为代表的一系列并发症,指导并帮助患者科学规划个人饮食,重视并做好所需营养的及时和适量补充,帮助她们树立正确性生活的意识;其次,应指导患者学会科学避孕,除了掌握科学避孕的方法之外,还应帮助她们树立良好的避孕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心安全[3]。

3.2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实施

3.2.1从学校做起

学校应积极担负起相关教育职能,以生理卫生课以及心理教育课为根据地,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设置相关教育教学内容,如性心理教育、性生理教育、生殖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以及自我保护教育等[4]。借助上述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够对早恋以及人流等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从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严于律己,保护自己和他人,坚持婚前安全。

3.2.2增强对未婚人流危害以及避孕知识的教育

长期以来,避孕知识教育工作主要以已婚夫妇为目标对象,忽视了对未婚人士的关注,在青少年群体中有无必要开展全面的避孕知识教育仍旧是一个较为敏感且争议颇大的话题。现阶段,青少年由于避孕知识不足或者未能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而导致未婚人流趋势不断加重。为实现对青少年未婚先孕以及性疾病感染的有效控制,对该群体予以系统的避孕知识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尤其是母亲有责任和义务告之女儿未婚人流的危害以及相关避孕知识。学校以及社区应借助一系列现代化途径和渠道(如网络等)向青少年提供必要的避孕知识[5],尤其是的正确使用,从而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最终降低未婚人流的发生率。

3.2.3开展社会的综合治理

卫生部门、公安部门、妇联以及学校等应齐心协力,严厉打击以传播文化制品为代表的相关社会犯罪活动,重视并做好对性病以及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积极开展和落实性观念以及性道德教育工作,出于对祖国下一代的关心,加大对性知识以及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让广大青少年了解相关知识,从而懂得自尊、自爱以及自强,最终营造一个积极的、健康的理想社会环境。

通过上述措施的积极落实,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未婚人流的危害,从而自觉自发地采取相关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如此一来,便可实现对未婚人流以及已婚人流的发生率的有效控制和降低,这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温且木・阿布都拉. 无痛人流术后闭经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044.

[2]李雯,杨秋生,查文婷. 未婚人流女性生殖健康知识得分及影响因素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2010,07:1278-1280.

篇11

文献标识码:C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46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间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立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作为一种新型的、独特的高校办学模式,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它为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强健的身体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卫生健康的新理念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根据独立学院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卫生健康实际情况,构建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卫生健康教育管理创新模式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

1 积极构建独立学院卫生健康教育新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倡导新兴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民办院校健康发展、特色办学,有效的推动了独立院校的快速发展。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院校承担了国家近1/3的本科生扩招任务,且招生人数和办学规模仍在逐年增加。因此,积极构建独立院校卫生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独立学院卫生工作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关系密切,学院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独立学院发展各项教学科研等事业的基础,独立院校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没有一种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在具体办学过程中需要一边摸索一边实践,在卫生健康教育方面更是需要认真对待。同时,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这一时期又是一个人文明卫生理念的注入和习惯养成的最后形成阶段。因此,学校和社会在卫生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缺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妨碍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2 积极构建独立院校文明卫生健康教育发展新模式

2.1 牢固树立卫生健康教育新理念,建立健全卫生健康教育新机制

创建文明卫生校园是独立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安全稳定是第一要素,这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里的师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展示独立学院健康文明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一项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大容量的系统工程。独立院校应当建立健全的校园公共卫生管理领导组织机构,从“点、线、面”的角度来构建“班级、院级、校级”三级联动的公共卫生责任制。同时,培养师生员工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师生员工对突发事件危害性的认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2.2 建立健全独立学院卫生健康教育的学科体系

独立学院应该把校园卫生健康教育纳入学生课堂中,传统的卫生健康教育课堂模式已经无法跟上现代教学的步伐,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学生不断变化的新需求。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讲座”+“学生集体讨论”的方式,另外,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寝室文化艺术节”等,把卫生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与此同时,既可以把学生当成卫生健康知识的“学习者”,也可以把学生当成卫生健康工作的“管理者”,做到人人有其责、人人负其责。

3 加强高校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3.1 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独立院校公共卫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加强独立学院公共卫生管理队伍的建设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一方面,结合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的特点,加强对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注重理论知识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危机意识的培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提高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队伍的整体水平,预防和减少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3.2 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提升独立学院人才综合素质

独立学院把自己的人才培养计划定位在:培养既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上。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完成学业学习,强壮自己的体魄之外,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文明卫生健康的重要性,掌握身心健康的标准,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同时,关注公益,关心集体,积极参与学院文明卫生单位建设和相关活动,努力树立新时期大学生文明、健康、充满活力的新形象,这是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发展的基础所在。

总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要完善独立院校公共卫生工作,引导独立院校卫生健康教育朝着更好更完备的方向快速发展,达到另一个层次,就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从教师、辅导员、学生等方面着手。当然,这个目标并不能一蹴而就,但笔者相信随着社会各界对公共卫生工作的日益重视,高校公共卫生工作一定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杲强.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应重视学校公共卫生工作【J】.中国校医,2004,18(1):95,96.

篇12

(2)人格。低自我认同感、高拖延个性的人,未来取向程度往往较低。

(3)情绪。死亡焦虑与未来取向呈负相关;孤独的青少年的未来取向得分相对较低。

(4)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能有效预测青少年学生的未来教育取向,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未来有更强烈、更坚定的教育渴求。

(5)同伴因素。同伴关系会影响青少年的未来取向,积极方面,同伴在其中可起榜样、辅助、建议的作用;消极方面,不良的同伴关系往往会导致物质滥用、反社会行为、逃学和低学业成就等问题,从而使青少年未来取向程度降低。

(6)家庭因素。消极的家庭环境会导致青少年对未来更悲观,更少有职业规划。与值得信赖的、关心人的、有能力的成年人的交往,父母的积极支持,有助于青少年积极未来取向的发展。某些环境 (如充满暴力的、贫穷的环境)可能会限制青少年对未来的思考能力,从而抑制 对未来的希望的发展,导致失望感的产生。有研究发现,父母的行为 (如与孩子讨论资金问题)和取向 (责任感、未来取向)会影响孩子经济行为的未来取向。

(7)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如个体生活环境下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和其他规范及期待,会影响个体未来憧憬的内容;个体的未来取向往往也反映了个体所处文化对其的定位和塑造。此外,社区因素、邻居因素、父母工作环境、个体所处的社会阶层 (经济地位)、所遭遇的生活事件、 对生命本身意义的体验等也会影响个体的未来取向。

二、如何在未来取向视野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恰当开展理想教育理想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未来取向,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理想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可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生活理想是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最基本的理想;职业理想是对个人未来职业的期盼;道德理想是对完善人格的设想和追求;社会理想是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预见、向往和追求。理想作为奋斗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引学生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故应恰当开展理想教育。鼓励学生要有理想,在树立、追求理想过程中,既要有志存高远的胸怀,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干劲。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理想教育应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注意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机结合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避免过于抽象的、空洞的理想教育;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团体心理辅导、社会实践中通过多感官信息输入渠道接受理想教育,从而在深刻体验中更有效地树立起积极的理想信念。此外,理想教育可灵活、充分借鉴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技术。

2.强化职业规划教育,了解并引导大学生的未来取向大学生未来取向如何,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其职业规划状况,因此提升大学生的未来取向水平需要强化职业规划教育。为了使学生在大学期间能保持较高的未来取向水平,建议职业规划教育应贯穿于大学生涯始终,而不能仅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或仅在毕业生面临职业选择时进行。同时笔者认为,大一阶段是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关键时期,让大学生在大一时就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规划,能有效地促进其学习生涯规划,如该重点学习哪方面内容,该选修什么课,该参加哪些实践活动等。此外,可通过个体心理咨询途径协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通过与学生、任课教师的交流,观察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表现,心理测验 (如职业倾向测验)等途径了解其未来取向,引导其树立并坚持正确的未来取向。对于低未来取向的学生,教师应多与其交流,并加以引导,使其更好地了解自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学生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适时调整未来的目标,但经过深思熟虑确定未来目标以后,最好不要轻易改变,摇摆不定的状态往往会使学生内心充满矛盾,难以安心学习。要充分发挥未来取向的积极作用,需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使学生乐观地看待未来;重视学生务实精神的培育,使学生能脚踏实地把握现在。

3.增强大学生的积极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预防或干预大学生的拖延个性具有积极自我认同的大学生不仅有积极的未来取向,也能在现实生活中寻求支持和帮助。增强大学生积极的自我认同感除了需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环境(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外,也需从以下方面着手:尊重、关爱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如感恩)、自信、移情能力和交往能力;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鼓励学生尝试应对挑战,使其在尝试中不断认识自我。大学生积极自我认同感的增强,有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此外,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目标;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学生寻找恰当的榜样供学习借鉴与自我激励;适当表扬和奖励学生;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为人处世之道的引导;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等也有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感。由于高拖延个性的人往往有较低的未来取向水平,因此提升大学生的未来取向水平,可以拖延个性为切入点,进行大学生拖延个性的预防或干预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及时考虑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问题。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自我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情绪调控能力;预防或干预大学生过于追求完美的个性;给予大学生足够的社会支持,使其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培育大学生的心理韧性;适当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4.培育大学生的自立人格从未来取向的影响因素研究可知,影响个体未来取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外因往往需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提升大学生的未来取向,除了尽量减少外在因素的不良影响外,还可从培育大学生的自立人格着手,增强大学生的自立性,减少其依赖性、脆弱性和受暗示性,使其能真正坚持走自己想走的路,而不是迷失自我、随波逐流。大学生自立人格的培育可从以下方面考虑:开设自立人格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宣教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5.重视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意义感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同时有研究显示, 对生命本身意义的体验能较好地预测大学生的未来取向。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未来取向程度及其未来取向质量,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可包括: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方面的教育,如生存知识、危机应对方法、逃生的本领等;生命价值方面的教育,如 人的生命价值,自己活着的意义何在;挫折教育,使学生明白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人际交往教育,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接纳他人,欣赏他人,尊重和珍爱他人的生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开展形式可多样化,如开设生命教育选修课或讲座;举办生命教育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名人故居等;组织学生参观戒毒所、看守所、医院、殡仪馆等及相关知识展览;利用网络开展生命教育;心理咨询中渗透生命教育。

6.注意同伴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强化学生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意识,建议学生多和积极向上、职业规划较明确的人交往,减少或不要和社会上那些 不良青年交往,从而使自己能着眼未来,积极向上;建议学生营造积极的寝室氛围和班级氛围,为自身心理成长营造积极的人际环境。构建积极、融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故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应得到重视并持之以恒。朋辈心理辅导员一般由班级心理委员、朋辈心理辅导小组成员和寝室心理信息员等构成。朋辈心理辅导员由于身处学生中更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也更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和对同伴进行心理辅导,因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此,应加强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 (尤其是实务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情绪管理、人际关系 (含恋爱关系)、学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方面,不同年级的培训内容应有系统性和渐进性。可适当安排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跟随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实践学习,以增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实践能力。此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邀请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样,不仅能协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有助于其学以致用、提升素质。

7.重视社会、文化及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职业取向等会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会受挫伤,对未来可能悲观、迷茫。女性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往往也使女生自我控制感缺失,降低其未来取向。因此,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考虑并积极应对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文化因素对学生未来取向的无形影响,充分发挥积极文化的作用,减少消极文化的影响,尤其是着力预防消极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家庭因素会影响个体的未来取向,因此,应重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学校辅导员可与学生家长沟通,让其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父母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树立起积极的榜样,父母对于未来是悲观失望还是积极向上,往往会影响孩子对未来的态度是忧虑还是乐观;父母不能包办孩子的未来,应尊重孩子的专业选择、职业选择、婚恋选择等。

8.重视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有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史的学生,应鼓励其树立梦想,积极期待未来,努力把握现在;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遇到困惑时,学会求助他人。对于有行为问题 (如欺负行为、网瘾、酗酒等)的学生,应引导其多思考问题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灵活运用内观疗法,让其就内观疗法的三大主题 他人为我做的;我给他人的回报;我给他人带来的麻烦进行反复思考并记下所思所想,使其产生积极的内疚感,实现积极的改变。对于特困生,要让其克服自卑、自弃、自我封闭心理,树立起奋发图强的决心。对于家庭经济状况很好的学生,要帮助其克服对未来高枕无忧的乐观偏差,打消其 啃老想法,挖掘其潜能,培养其自强自立。对于学习动机缺乏的学生,可通过提高其未来取向水平来激发其学习动机。

三、未来取向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1.高校应给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足够支持,着力提高学校心理咨询的实效性学校应对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建设提供足够的硬件支持和经费支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宣教活动 (如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有效开展。如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团体心理辅导的课时和场地;为开设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之一,但从目前来看,高校心理咨询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认识度还不够,寻求心理咨询的意愿较低。要提升大学生的未来取向,有必要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咨询的实效性,借助心理咨询提高大学生 (尤其是那些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的未来取向。而要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咨询的实效性,需要对大学生普及心理咨询常识,需要心理咨询师提升自身职业胜任力,需要为实施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创设条件,如优化心理咨询中心的设置 (含场地设置和设备、人员配备)等。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幽默感的提升,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行为示范作用幽默感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幽默感的提升,不仅能使教师自身保持乐观,促进自身人际关系和情绪健康,减少职业倦怠,也有助于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温馨愉悦的心理咨询氛围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时还能为大学生幽默感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幽默感的提升途径有:多看幽默影视;博览群书;丰富阅历;和幽默的人交往;多发现和积累日常生活中的幽默素材;了解并尝试运用幽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在行为示范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至少应在两方面起榜样作用:一是积极心态的示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培育自己的积极心态,举手投足间体现自身的良好示范作用;二是人生规划的示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有明晰的人生规划,以更好地开展生涯规划辅导。

3.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明显成效,需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需重视日常生活中与大学生的灵活沟通,对大学生加以积极引导。目前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辅导员来开展,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既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调和有机互动,也要注意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色彩。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心理校园活动等创设条件,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将会增强学生的体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当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教师创设多样情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多元化。

4.充分发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高校应重视在校园网中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园地(包括刊登心理文章、介绍或在线播放心理影视、设置留言版块进行互动),为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保健方法提供良好的平台,借助这一平台,大学生将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期计划和心理咨询热线、面询安排,从而有针对性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途径开展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通过网络 (如电子邮箱)定期内部发行电子心理刊物等。网络不仅能有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同时能为师生沟通提供平台,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渠道,也能为提升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提供有效途径。总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不仅能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也能为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5.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仅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师资力量难以胜任,需要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这些师资力量主要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或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方向背景的其他院系教师及辅导员。某种程度上,有心理学专业的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较多优势,如可邀请心理学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学新生心理普查、大学生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师遇到工作困惑 (如难处理的心理咨询个案)时也可和心理学系教师进行交流。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是高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之一。

篇13

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有很强的优越感,缺乏磨炼,典型的心理特点是:热情活泼与沉默孤独并存、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爱追求新鲜感,心理承受能力弱。与此同时,他们是在互联网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喜欢在网络上追求新鲜感,寻求刺激,学习能力强,善于从网络上接受新信息、新事物。

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传媒逐步“碎片化”。传媒“碎片化”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影响下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价值观念、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心理健康等。因此,这种背景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挑战。

二、传媒“碎片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认知水平失衡

传媒“碎片化”环境中的信息丰富而庞杂,大量的信息在短时间内涌入大学生大脑,当外界的信息输入量超过正常的负荷,就会造成大学生的思维混乱和心理压力。在各种价值观互相交织的特殊发展阶段,大学生容易出现抉择失据、认同缺失等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出现心理极度“失态”和失衡。

2.价值取向功利化

传媒“碎片化”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的根本差异之一在于传播内容的公开性、不可控制性。尤其是网络文化中包含的西方生活理念,对上网的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此以往,青年人的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就会被个人主义等价值取向所替代,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出现向世俗性、功利性价值目标偏移的倾向。

3.人际交往能力弱化

传媒“碎片化”环境下,人际交往多依靠文字描述或者声音来判断对方、想象对方,这导致部分大学生被对方的文字信息所迷惑,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片面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如果大学生仅依靠虚拟的人际交往寻求安慰和满足,将会与现实社会严重脱节。这无疑将造成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导致其自信心下降、情绪低落,甚至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传媒“碎片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遇

1.传媒“碎片化”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

大学阶段是自我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需要在这个阶段明确自己、接受自己、完善自己。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与传媒“碎片化”相伴而来的是丰富、便捷的资讯,不仅有效地开拓了大学生的眼界,更拓展了他们心灵空间,为大学生逐渐健全和完善自身的心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2.传媒“碎片化”开辟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阵地

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相结合是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但这种传统的方式覆盖面窄、影响力有限。而传媒“碎片化”时代拥有信息传播渠道新颖、丰富的特点,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空间,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预警功能得以增强。依托构建信息沟通的有效载体,能极大地打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空限制,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众化。

3.传媒“碎片化”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部分大学生不愿意或不敢去进行心理咨询,也不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因此,借助传媒“碎片化”时代的特点,有效融合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形成一套全面的、立体的心理信息库,提供网络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论坛等方式,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

四、传媒“碎片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举措

1.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

传媒“碎片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院系和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Ⅰ级网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包括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心理工作队伍教育培训以及科研和校际交流等,并有效组织实施;Ⅱ级网络为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和大学生心理科学协会,由学生组成,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信息资料搜集和反馈并组织实施有关主题实践活动;Ⅲ级网络为全体学生干部,在接受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训的基础上负责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扩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突破局限性,要将工作对象由个别学生扩展到全体学生。目前高校心理教育中心大都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除了接待来访的学生外,即使是主动策划心理辅导活动,也更多的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等内容。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看,关注大多数没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心理需求往往更为重要。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和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紧密挂钩,满足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借助传媒“碎片化”时代的优势,系统地将心理学引入到大学教育中来,提高大学生整体身心健康的水平。

3.借助网络技术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心理教育活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当充分依托传媒“碎片化”时代网络的优势资源,有效发挥网络间的交互功能,在资料收集、问题反馈、效果检测等方面进行整合,建立完备的心理状态监控系统、学生发展综合档案系统、心理检测预警体系,实现动态化监控。通过对学生入学心理状态的检测,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建档、分类及相关跟踪调适,建立大一新生心理档案和开展大学适应性教育;通过细化分析二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习方法,建立相关辅导机制,对大二学生进行学习科学及思维科学教育;通过分析三年级学生性格中的优、缺点,并组织人员有效跟进辅导,建立大三学生自我同一性训练;通过择业、就业心理辅导及挫折训练,提升大四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4.整合新媒体推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在传媒“碎片化”时代,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并逐步完善数字传媒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的信息整合,以充分挖掘和发挥数字传媒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载体和楔入功能,依托校园LED、学生PC和手机等移动互联终端,通过设计研发系统软件、主题网站,搭建覆盖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微”电影、“微”视频、“微”动画等“微”信息的网络传输通道,构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的交流、互动环境。

传媒“碎片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出现了新的问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外,更为重要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各高校应结合传媒“碎片化”时代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时的特点,不断尝试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