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的发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商业模式的发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商业模式的发展

篇1

企业商业模式发展的趋势———商业生态系统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动态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竞争方式正进一步向复杂化方向发展,同时企业的合作和协作也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之间会逐渐演化成生态系统的竞争,也是商业模式未来表现形式的竞争。文章论述了商业生态系统的内涵和特征,并阐释了商业生态系统生存与发展的战略类型与策略,最后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健康与维护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商业模式;趋势;商业生态系统

一、商业生态系统的内涵

最早把经济看作是生态系统的是罗斯查尔德,他形容经济生态系统为“资本主义经济最好被看作一个真实的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是美国战略专家詹姆斯·弗·穆尔(JamesF.Moore )于1993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竞争的新生态学”一文中首次提出的新观念,他指出:“商业生态系统是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是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投资商、政府等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为中心组成的群体。这种经济联合体具有特定的经济功能,生产出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赵湘莲等学者这样描述了商业生态系统的表现形态:“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商业系统。但它与一般商业系统不同的是,它具有生态系统的特点。系统中成员之间构成了价值链,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处在价值链的一个环节两端的单位是共生关系,多个共生关系形成了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网。链网式集成形成了系统存在的基础。物质、能量和信息等通过价值网在联合体成员间流动和循环。每个成员仅是价值网中的一个结点,执行着某一功能,某一结点的缺

失将对整个系统造成或大或小的破坏,成员之间的协同进化会使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一样,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员,最终都要与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共命运。但它与生态系统又有所不同的是,商业生态系统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有未来目标和构想的人工系统。系统中的成员必须分析在这种构想中希望扮演什么角色?希望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和控制达到一种什么程度?他们在价值网各节点之间不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是价值或利益交换的关系,并在共同的前景下对自身及系统进行精心管理。

因此,商业生态系统除了具有一般商业系统和企业所具有的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等特征外,还体现为结构复杂、关系复杂和行为复杂,具有自组织的特性,是典型的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

二、商业生态系统的特征

商业生态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网络,不仅具有企业网络的一般特征,同时它还具有以下必然遵循的自然生态现象几个核心的特征:

第一,存在就是目的。生存与生命的繁衍,是物种在生态环境中基本的行为动力。物种从环境中去的资源,纯粹是为了延续本身与族群的生命,并非意图对其他物种有任何贡献。在生态说的概念下,“生存”本身即是商业模式存在的目的。企业在社会中挣扎求生的情形,就像物种在生态环境中求取生存的情况一样,我们注意的焦点在于企业商业模式如何从环境中取得资源,以持续本身的生存。至于商业模式的存在到底对社会有什么功用、对消费者有何意义、对社会福利或资源分配有何改善,都是商业模式在存在的前提下进一步关心的重点。

第二,物竞天择。物种在面对其生存

环境时,是非常渺小与无助的。在生物演进史中,没有任何一种物种曾经改变过生存环境。因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态学的基本理念。这种宿命观,和传统的策略者抱着“人定胜天”的哲学观,和信服“自己的命运操在自己手中”的主流思想,有极大的不同。换言之,生态说基本思考的问题是:“商业模式如何由环境中取得生存所需的各种资源,”来适应当前的环境,而非商业模式对环境有何贡献或影响。同时,在商业模式被环境支配的被动性立场下,我们应理解,商业模式生存是配合环境进化而非进步的结果,重点应在于“适合”而非“完美”。

第三,长时间,宽视野。传统的策略逻辑以个别商业模式为分析单位,不论是商业模式本身的条件能力,或未来的发展策略,均以单一商业模式为分析对象。然而,族群生态学是研究物种族群如何适应环境的一门科学。从生态的观点思考,当环境条件产生变化时,不能适应新环境而条件相似的组织族群,即使其中个体的行为各有差异,而呈现出不同强弱的生存能力。但就长期而言,整个族群被天择淘汰,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换言之,生态说的策略逻辑是适用于整个族群的,个体是无法对抗这个趋势的。当然,它亦必须亦较长时间幅度来观察,才能验证逻辑的正确性。

生态观点既然不以个别组织为分析对象,它的议题就常常围绕在大结构上,去推论企业与其他各类相关利益组织或竞争组织之间的关系,或考察如何还有一些关系的安排,以及对法令政策、人力结构等环境因素所做的调整,以求取族群的生存,是一个典型的宽视野的巨观思考。

三、商业生态系统生存与发展的战略类型与策略

(一)战略类型

2011.01(下)

C h i n a C o l l e c t i v e E c o n o m y

集体经济·管理创新

1、核心型战略。在商业生态系统中,

企业充当商业生态系统调控者的角色,通过影响这个系统的特定行为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网络核心战略是指在改善生态系统的总体健康情况,并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使本企业取得可持续的绩效的一种运营战略。其特征是注重外部资源的管理,努力构建外部的网络结构,积极维持整个网络的健康并从中受益。

的关键。要做到快速追随,“同步工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过去任何研究发展的过程,都是从基本的构想提出,然后开始研究后,准备推广,培训,如此必然须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实施。今天如果要让商业模式准时实施,就必须让这些活动同步进行,当构想刚出现时,就已经开始准备推广与培训。唯有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商业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市场需要。

的应用开发商争利,IBM 才赢得了这个群体的信任,并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战略。

第二,保持理念的先进性。要提高协作和创新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能够被各方接受的统一理念。这个理念还必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前瞻性,否则就很难保证这个生态系统的长期存续,更不用说获得什么优势。

第三,推动生态系统中的合作。生态系统中的核心企业必须推动整个生态系统内的价值创造活动,其中既包括合作伙伴与自己的合作,也包括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特别是核心企业要能提供一些免费的资源和资讯吸引其他企业合作,从而加大合作的力度,力争把蛋糕做大,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第四,控制生态系统风险。核心企业在推进生态系统内部的合作时,必须把生态系统中的风险控制到最小。核心企业在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时要谨慎选择合作伙伴降低风险,系统中的骨干企业应对其他企业的弱项予以适当的帮助,以降低整个生态系统的风险。另外,商业生态系统还要重点防范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2、支配主宰型战略和坐收其利型战

略。坐收其利型战略是一种不连贯的战略,采取该战略的企业既不愿意通过一体化来控制生态系统,但又过多的从生态系统中攫取价值。即采取这样战略的企业既不承担为生态系统创造价值的责任,又不愿意与生态系统中其他成员分享价值。这是一种弊端明显的战略。支配主宰型战略是指某一企业通过横向一体化或者纵向一体化直接控制和管理商业生态系统,但它过度的管理了生态系统。这种战略虽有弊端,但支配主宰者创造了大量的价值使得过度攫取价值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

3、生存与繁衍策略。当外在环境变化

很快速的时候,企业要记得,生存是第一优先。若今天不愿意顺应大环境来做改变,只是坚持自己的立场,可能很快会被环境淘汰。但今天大环境的改变这样快,要赶上环境的变化是一件困难的事。什么时候流行什么商业模式,很难在事前掌握,所以在这个时候需要制定适当的商业模式繁衍策略。

四、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及维护措施在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的作用非常重要,这个起支持作用的企业,对整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负有重大责任———不仅要推动整个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还要维持它的健康与动态平衡,并不断增强它的生命力。

第一,取得合作伙伴的信任。IBM 作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而且提供的是平台型产品,其可以称得上是所在生态系统核心企业。但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可能会猜度,会不会在合作时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暴露自己的业务和优势的风险?因此,为了取得合作伙伴的信任,就必须给它们留出足够的价值空间。1999年,

3、缝隙型战略。着眼于专业化和差异

化,将自己独特的能力集中在某些业务上,利用其他企业提供的关键资源来开展经营活动。缝隙型企业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有效的利用整个生态系统的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配置。

(二)发展策略

1、顺应策略。这个策略的基本理念是,

承认这个环境没有办法改变,也不准备去挑战这个环境,只希望在变化环境中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处。

IBM 决定放弃应用软件,专注于发展中

间件。中间件目前在软件业务中还只是一个很小的类别。正是由于避免与众多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形成“高效采矿(高回采率、低贫化率、贫富兼采)-选矿(高回收率、伴生元素回收)-选矿尾矿再回收利用(干抛尾矿再选、尾矿制砖)-井下水、废水循环利用-节能降耗”的矿业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步增长,实现了资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2、快速追随策略。在不确定的环境

中,快速追随对忽然出现的市场是成功(上接第43页)

空压机和破碎磨矿设

1、赵湘莲, 陈桂英. 未来新的商业模式———商业生态系统[J].经济纵横,2007(4).

2、李炜, 王安民. 构造健康商业生态系统的战略模式[J].中国经贸,2007(12).

3、李振勇. 商业模式: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M].新华出版社,2006.

4、吴建材. 商业生态系统及其特征研究[J].科技信息,2007(7).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

备,减少能源消耗;三是矿井提升采用先进的电控装置;四是优化厂房布置,形成物料短捷顺畅的生产线,消除了矿流折返输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物料传送的能耗和损失;五是水泵、主风机、选矿设备等采用软起动、变频调速装置,能有效地节约电耗;六是采用节能型变压器等高效节能设备、高效节能光源与灯具,并使变电所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全矿单位耗电为40.7kWh/t.矿,折合标煤14.9kg/t矿,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三、结论

龙桥铁矿通过技术研究、资金支持,

3、卢振伟, 吴郭泉, 张明山等. 矿业循环经济“5R ”理论及应用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8(4).

4、丁志平, 张志宏. 我国矿业发展必须选择循环经济[J].资源与产业,2007(1).

5、王永生.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5(2).

6、王云飞, 方军. 回收尾矿中有用成分的实践探讨[J].包钢科技,2004(4).

(作者单位:丁铭,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4地质队;杨玉访,安徽省庐江龙桥矿业有限公司;梁慧勇,安徽省庐江龙桥矿业有限公司;程伟,安徽省庐江龙桥矿业有限公司)

1、吴明安, 张千明, 汪祥云等. 安徽庐江龙桥铁矿[M].地质出版社,1996.

篇2

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物联网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业界公认,物联网将引发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商业模式是指公司从事商业活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是企业间竞争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物联网产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商业模式还未成熟,威胁与机遇并存,亟需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来作为支撑实现物联网产业的经济价值。本文以无锡为例,在大量调查研究和对现有物联网商业模式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未来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二、无锡物联网发展与商业模式分析

在我国,物联网的建立还不成系统,大多物联网产业依旧停留在政府项目和概念发展的层次上,仍然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步阶段。尽管其市场增长速度较快,但总体规模不容乐观。由于物联网产业的兴起时间不长,国内外基本同步,是我国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希望所在。

自2009年成立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以来,无锡物联网建设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物联网人才和项目在无锡的集聚发展的态势。产业发展的载体建设和空间布局基本完善,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初步确立,物联网企业和产业化项目不断增多,产业集群发展势头明显,部分企业显示出较好的成长性,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物联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物联网及相关产业产值达796亿元,其中核心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75亿元,全市物联网产业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有608家。创新资源快速集聚,全市已经聚集国内外物联网重点研发机构32家,包括中科院和新华社分别在无锡成立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和资讯中心,中国电科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大型央企分别在无锡布点建设了物联网科研机构;全国有17所重点高校在无锡设立了物联网学院或者研究中心。

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商业模式作为基础。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无锡物联网产业目前存在的商业模式主要由以下五种。

1、政府买单型商业模式

自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到2012年,无锡有76个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竣工,在建或拟建的经国家立项或推广的示范项目有10个,居国内物联网重点城市前列。其中无锡机场周界防入侵工程、220千伏西泾智能化变电站已经投入试运营;“感知太湖·智能水利”工程一期已完工,整个工程2012年年内建成;“感知环境·智能环保”工程的智能中枢——环境监控中心项目2012年年内已经封顶。

上述物联网示范应用基本都是由政府买单,因为目前物联网应用刚进入交通、民航、电力、工业等民生工程、公共服务领域,催生了一大批中小企业,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初期,需要政府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政府为物联网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示范性和某些公共服务、民生工程买单,有助于加强产业化过程中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协调,能有效地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顺利发展。

2、政企合作型商业模式

中国移动运营商与无锡市政府在TD网与物联网融合项目上的合作就是典型的政企合作模式。物联网与TD网的结合将成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中国移动主要提供技术服务,从推动TD网络融合、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力、引导产业链的合作与发展、促进物联网商业用途的规模化等多个方面加速TD与传感网的融合发展,倾力打造物联网产业的新高地,在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新时期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这种政企合作型商业模式能很好地利用双方的优势,政府强大的资金支持与企业先进的科研技术平台,强强联合以求发挥物联网产业更大的效用。政企双方可以广泛开展示范项目合作,在工农业以及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广泛运行,其中包括环境监测、要地防入侵、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社区医疗健康工程、基于RFSIM的市民卡等,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形成产业重点化突破和规模扩大化增长格局,以推动物联网产业链的健康成长。

3、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商业模式

无锡市江阴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与清华同方合作开发的鲥鱼养殖监控管理系统,将于近日建成,届时可实现智能化养殖,大大提高鲥鱼、河蟹的成活率和养殖的商业效益。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信息化水平为目的,按照“政府扶持、院所支撑、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运营管理机制,农业方面的物联网示范项目在无锡市风生水起,推动无锡市感知农业大步前行。根据《无锡市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从2012年到2014年,无锡市将重点在九大领域开展物联网先导应用示范项目,农业方面将以精准农业、智能畜牧和智能水产养殖为切入点,推进物联网行业应用,建立农业智能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对重点农产品的智能管理和辅助决策,并开展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和全程溯源服务。

这种模式通过政府的作用力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的生产发展上,使传统农业更加智能化与人性化。促进该模式在农业应用项目中的全面实施,将进一步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原材料生产与产品研发应用的结合,推动现代农业技术的快速进步。

4、厂商用户与科研机构联合推动型商业模式

2011年,有93项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在生态农业、平安家居、机杨安保等领域逐渐开展;2011年9月,国内首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项目——惠山智能交通工程一期启用后,锡澄路、惠山大道等主干道的交通通行能力提高了10%以上;2011年公安部门的“清网行动”中,依托公共安全物联网平台,通过人像比对识别技术抓获了8名逃犯。“智能化”格局的构建,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

这类应用的推动力来自众多科研成果转化生产、生活应用的需求,科研机构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将科研专利出售给有需要的厂商用户,合作开发出实用性的智能化方案,如环保领域的碳足迹监控系统、智能化城市交通系统等,此类商业模式在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生产生活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我国物联网发展商业模式的选择

在市场竞争白热化、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今天,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特别是产业界的高度重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人们关注最多的是有关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突破、标准的制定或者政策的支持以及应用规模的扩大和新的应用领域所带来的新机会,但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缺失已凸显为阻碍物联网发展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无锡物联网发展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其良好的产业发展商业模式选择有关。从无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现有的商业模式来看,我们认为我国未来物联网商业模式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政府主导型商业模式

这种由政府主导,建立物联网示范应用的模式,有助于快速启动市场,加强产业发展中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与互动,有效化解新兴产业发展初期风险的不确定性,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顺利发展。一般主要应用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其需求的创造作用和应用的示范作用十分明显。

2、运营商主导型商业模式

资金实力雄厚的的企业,如中国三大通讯运营商,可采用运营商主导型的商业模式,由电信运营商联合应用服务商自行开发标准化业务,建立信息化产品基础平台,形成智能终端或其它智能应用,依据定位的客户市场和客户群体共生需求特征提供全套业务和解决方案。运营商利用提供通道来收取费用,凭借公共平台,在项目运作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09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通信运营商分别进驻无锡建立研究中心,这对于运营商主导型商业模式的建立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更好地推动无锡“智慧型城市”的建设。

3、公共性平台服务模式

对于普遍性的行业以及该行业内大大小小的企业来说,物联网发展的难度较大,涉及硬件、软件、标准及运营等方方面面,需要公共平台的支持和服务。建立的公共平台将广泛服务于大规模的用户群体,势必将带动社会化的应用创新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于拥有众多中小企业聚集的城市或者工业园区聚集地,适用于此类模式,政府在物联网服务平台上的大力投资和建设,对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消费电子、交通运输、民生工程及其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发展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4、特定行业自营型商业模式

各个行业都有其特殊性,而且也存在部分特殊行业资源不便在统一平台共享的特点行业企业根据其特定性及业务投资建设独立的业务平台,以运营商和服务商为通道,形成行业领域的智能化模式和应用。如金融交易信息、银行服务、电力、视频监控信息等存在保密性要求或者隐私保护需求等,

5、合作型商业模式

一些行业企业用户出于特定业务需求,但又无力投资建设独立的物联网业务服务平台,所以就寻求与系统集成商或软件产品商的合作,充分利用运营商的传感技术和运营服务能力,形成满足行业或某些特定领域需要的智能化服务方案。无锡智能公交系统便是通过无锡公交公司与系统集成商和软件产品开发商的合作建立起来的。

四、总结

适宜、高效的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国内的物联网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商业模式不成熟,普遍存在着高投入、低盈利的现象。由此,创新的、实用型的商业模式成为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重中之重。加快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务必需要开发出使政府、运营商、客户企业等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同时,企业在选取商业模式时需要考虑自身的发展规模,发展领域以及资金实力等综合情况,适时适当地调整发展模式。

(注:本论文为江南大学2012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成员还包括:刘熠达、王铎、郭琳。)

【参考文献】

[1] 张云霞:物联网商业模式探讨[J].电信科学,2010,26(4).

[2] 陶冶: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4).

[3] 杨大春:无锡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竞争优势及战略选择[J].江南论坛,2009(11).

[4] 汪衣冰:中国移动在物联网应用领域的探索与实践[J].电信技术,2010(1).

[5] 王卫宏:物联网的发展与相关产业价值链[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

篇3

2、探索供应链管理的新兴模式

近年来,随着商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正在从前端店面的竞争转移到后端供应链上的竞争,从简单的价格竞争转移到企业综合能力的竞争。供应链管理商业模式由于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造价值等方面效益显著,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供应链管理商业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的应用加强了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一是有助于获得更精确的市场需求信息,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库存,节约企业生产成本;二是有利于组织边界的延伸和各环节企业的紧密协作,节约企业交易成本。在提高效率方面,不仅是增强了企业内部各环节信息沟通,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而且加快了各环节企业的反应速度,缩短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提高了企业的交易效率。在防范风险方面,有利于企业随时掌握销售信息和库存信息,组织生产,及时补货,有效防范潜在的市场风险。目前我国已涌现出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行业发展带动作用大的龙头商业企业。如苏宁是我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并逐步将经营范围从3C领域扩展到百货、图书等综合品类。苏宁依托信息化技术,对外与供应商建立销售、库存等信息实时共享系统,对内有效整合仓储、物流、配送、零售等资源,形成跨领域供应链管理商业模式,及时响应消费者需求,实现快速持续增长。截至2012年5月,苏宁实现1947亿元的销售额。2012年6月,苏宁品牌价值升至815.68亿元,连续6年蝉联中国商业零售第一。未来上海的商业企业应该把自己的目光从挤压供应商这种初级经营策略转向与供应商之间的深层合作,从消费者需求调研、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质量管理、生产控制、物流配送、分销促销联动等等方面与供应商形成配合,把自己的价值创造从仅仅只是搬砖头式的物流配送、门店销售环节,提升到从消费者需求调研到最终销售售后服务等整个价值链的创造上。

3、探索网上商业的新兴模式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是一场革命,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地延伸交易半径,扩大交易商圈,加速交易过程,降低交易成本,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电子商务的兴起为传统商业企业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模式。一是有利于扩大目标客户群和销售规模。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延伸商业企业的商品品类和服务,吸引实体店营业时间和营业地点以外的顾客,提高实体店的商品销售和服务水平。二是有利于捕捉市场信息,使商业企业能快速得到消费偏好信息,及时调整商品与服务。三是有利于发挥虚实结合优势,降低各类成本。

网上商业的兴起,也为供应商的发展创造了机遇。通过网络自营,零供之间的采购被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所替代,将促进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因此未来商业企业应以实体销售网为基础,加快发展网上销售平台,探索实体经营与网络经营协同发展的模式。以网上销售带动门店销售,以门店销售支撑网上销售,使网上交易和网下交易有机结合:利用已有的品牌优势、实体网点资源和物流配送体系,为网上销售提供丰富的商品、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以网上低成本、全天候的商品展示和交易渠道,有效促进实体店铺扩大销售。条件不具备的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技术服务平台进行网上销售,降低商品陈设和人员、库存、资金占用等运营成本。

4、探索品类管理的新兴模式

篇4

(二)价值获取。价值获取是企业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经过一系列经营活动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它反映了企业在价值实现前的投入和产出,“投入”是指企业使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技术、管理经验、人才、客户资源、产品开发工艺等)进行价值创造;“产出”是指企业创造的可以满足客户需求的有形产品或无形服务,即是企业的关键业务。价值创造实现在投入产出过程中,产出价值大于投入价值而实现增值,其实质是对资源的占有、使用和得到回报。

资源和能力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动力保障。企业的资源主要有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客户资源和资本资源等等;企业的能力主要是指竞争能力、生产或服务能力、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等等。关键业务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主要通过产品或服务来实现。无论企业如何定义自己的价值主张,顾客所能感受到的只有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关键业务就是产品和服务的创造。

价值网络由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价值生成、分配、转移和使用的联合体,所有参与者通过共同努力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价值网络改进了价值识别体系并扩大了资源的价值影响,它潜在地为企业提供获取信息、资源、市场、技术以及通过学习得到规模和范围经济的可能性,并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价值网络通过在各个企业之间合作协调,汇集各种能力和资源,实现整个生态系统中企业的共赢,决定了合作伙伴的选择和沟通渠道与协调机制。

(三)盈利模式。盈利模式反映了企业通过与顾客的价值交换而获得的超额利润,即企业在整个经营过程中的投入与收益的状况。它是企业存在和运作的目标和基础,盈利模式是指企业的收入来源与收入方式,简单来讲是企业如何赚钱,也包含了企业成本结构状况和赢利潜力如何。

斯莱沃斯基(2003)认为盈利模式设计要以顾客为导向,以利润为中心,其核心是顾客价值,在市场细分和客户偏好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定位来抓住高利润的客户群。对盈利模式的分析有助于企业从既有的靠单一产品赚取利润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发现一个个全新的利润区,寻求更广泛的利润来源方案。

二、企业商业模式适应性演进的过程

如果仔细分析各种商业模式,我们就会发现它们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相似性,这些相似表明商业模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演变发展的,一种模式可能源于其他模式,或者是通过竞争代替了原有的模式。

(一)企业商业模式的建构。商业模式的建构过程,是一种商业模式形成的过程,主要包含三个阶段:

阶段一:商业模式的创意产生。在由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链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均等的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要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环节上发挥出特别的优势来创造新的价值。为此,企业家和管理者们需要站在整体商业模式的高度来考虑创新。新的模式可能始于一个创意,但创意不能替代商业逻辑,创意必须发展为模式的创新,这个过程并不只是对成熟的商业模式进行微小的调整,而是以非传统的方式从根本上对模式进行重新思考,目标应是创造全新的模式。

通常情况下,商业创意会有几个甚至十个不同的方案可供实施,而这些方案并不能全部生成商业模式,真正的模式创新是由多种模式创意经过筛选而产生的。不去尝试新的商业创意的企业多半不会生存很长时间。企业家们要认识到:一个企业最重要的问题不是你现在怎样,而是你将来会怎样。

模式创意产生是基于企业家和管理者对机会的洞悉、对现有模式的认知,以及对市场潜在需求的判断。我们知道,在新经济下的市场状态呈现出非均衡的特点。弗兰克·H.奈特(Knight,1921)认为,经济生活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性带来了风险,虽然不确定性是无法消除的,但风险是可以估算和规避的。作为一个企业,对付非均衡市场状态,手中的唯一武器就是创新。他指出,企业家就是那些“在极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决策”并“必须自己承担决策的全部后果”的人。企业家发现利润机会可以概括为搜寻超额利润和进行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意和选择两个方面,善于把握机会的企业家成为商业模式创意产生的智慧来源。

阶段二:商业模式的结构形成。由创意发展而来的模式必须构建新的结构体系,任何商业模式的创意和构想必须得到实践的检验。模式结构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创意到结构建立的过程,由于存在多种模式的组合,进行模式创新的公司必须通过模式的结构设计和实验检验,才能将一个好的模式创意变为可以操作的结构和流程。相比创意而言,结构设计要复杂得多,它涉及到顾客需求、供应商组织方式,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分配、资源配置等等。作为企业最为重要的创新活动,商业模式的结构形成必须要通过由想象带来的创意产生、结构设计、模式实验、评估和修正、规模化等五个基本阶段,我们称其为模式结构形成的“5步法”。即第一步:创意产生,这是模式产生的基础,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是模式创意产生的温床;第二步:结构设计,把创意描述成一个有完整的经营理念、组织内外部结构和流程,以及各部分如何进行配合的结构性蓝图;第三步:模式实验,把一种结构通过一定范围的实验手段,对其可行性进行实验;第四步:评估和修正,这是对模式的进一步完善,除验证模式的可行性外,还需要证明模式具有赢利能力和价值潜力;第五步:结构的建立。

阶段三:商业模式的内部化。现实中的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往往可以逐步获得竞争优势,事实上,企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对企业长期生存产生重要影响的战略性资源和核心能力以及对企业短期生存有重要影响的产品和细分市场方面。模式的竞争涵盖了从表层的竞争活动到深层的竞争活动。模式是企业创新活动的产物,因此,商业模式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演变和发展的。

企业所处的环境是高度不确定的,新创模式所获得的竞争优势将被企业进一步强化,为维护模式结构的稳定性,对抗其他竞争对手模式创新的挑战,企业倾向于通过各种手段来发展自己的商业模式,由于内部化的种种优势,模式的内部化成为模式发展的主要路径,模式内部化一方面为顾客提供了更高的价值,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提高模式壁垒,强化了竞争优势。内部化过程会导致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网络的出现并最终形成系统锁定,这是一种具有价值网络特点的形态,系统锁定是围绕企业经营的核心指向一一顾客而建立的。内部化使得原本处于无序状态的组织要素可以进行重新整合,增强了企业组织内部要素与环境诸要素之间的匹配性,而系统锁定将这些组织要素和环境要素固化在一个价值网络内,形成相互的“嵌入”,打破了原有企业的边界,改变了价值实现的时空状态,使价值实现从直线平面变为立体网络,从而获得使模式主体企业获得更大范围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商业模式的解构。类似产品和企业生命周期,企业的模式也应具有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企业商业模式的解构是指企业正在运作的商业模式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产生变化,即商业模式建立的假设条件发生重大改变,影响其模式结构,最后导致结构解体的现象。模式解构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比如,行业内突然出现一种新的模式,新模式快速成长,在竞争中占据上风;或者由于产业政策改变、技术进步、顾客需求变化造成企业现有模式的竞争力下降。模式的解构来自于两个方向:一种是企业为保持持续性竞争力,自身对既有模式进行重大的调整而影响到模式结构;另一种则是来自外部新模式的“创造性破坏”。

篇5

在现代科技信息推动下,互联网经济时代悄然到来并实现了高速的发展,并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对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展提出了跟高水平的要求,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需求。互联网经济对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化了外部宏观环境、提供了新理念和方法、强化了持续创新能力。但是,在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缺乏完善的规划和至、各方的参与度较低、缺乏专业化人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促进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互联网经济对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优化了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宏观环境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为各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互联网经济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与传统经济的有效结合,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合发展新模式。而供应链商业模式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互联网经济为其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使得供应链商业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支撑,使其创新发展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外部环境中,进而可以有效转变传统模式的不足,更加高效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提供了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新理念和方法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创新需要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作为支撑,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正是充分融合了新发展理念和方法之后才形成的全新发展模式。在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能够充分借助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不断进行创新。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互联网经济为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使其能够摒弃传统模式的影响,顺应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着眼长远制定全新的商业模式,进而加快整个供应链的发展步伐。

(三)强化了供应链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能力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互联网经济发展逐渐成为主流,整个市场需求处于快速发展变动中,因此供应链商业模式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才能适应和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传统模式的影响下使得供应链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不足。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创新基础上,其发展充分融入了创新理念和方法,因此可以为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提供有效的创新支持,使其可以借助互联网经济的诸多优势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并顺应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持续提升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发展。

三、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一方面,大部分企业缺乏对互联网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认识,没有给予其必要的重视,不注重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在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各个环节中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在软硬件设备、人员配备、内部环境等方面都没有给予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支撑。

(二)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制度安排一方面,对于供应链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经济下的发展还缺乏有效的发展规划,主要是对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缺乏有效的认识和预测,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眼光,存在短视行为,进而使其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另一方面,发展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一定的周期,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展难以紧跟其发展趋势,因此在制度上缺乏先进性,进而难以发挥对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保障作用。

(三)各方的参与度贡献度不高各方的积极参与是供应链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也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当前,在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各方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均较低,很多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对自身的重要影响,将其视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模式,与自身发展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不愿意参与到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中。同时,虽然在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中有部分企业参与进来,但其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贡献度相对有限,使得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

(四)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团队互联网经济是知识经济时展的代表,人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为关键的资源,人才也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和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还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团队。一方面,各企业不注重对现有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其专业技能和知识体系得不到有效提升,限制了其专业能力,因此难以发挥内部专业人才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中,没有从外部引进专业化人才,现有人才团队得不到有效补充,外部先进技术和理念难以流入,因此使得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进程缓慢。

四、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融入到各行业企业的发展中,因此在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展必须要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要充分提升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将其视为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关键,促使管理者之间进行积极对话和合作,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营造出良好的应用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快应用信息技术的步伐,在软硬件设备、人员配备、内部环境等方面都要进行及时更新,创新发展理念和方法,形成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全面顺应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加速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展。

(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制度安排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发展规划和制度作为保障,以此确保其顺利实施。一方面,要以互联网经济发展为基础,树立长远的发展规划,根据供应链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对供应链中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和高效利用,确保其商业模式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要对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发展制度,对商业模式发展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规定,确保其整个发展过程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制度层面的保障作用,促进供应链商业模式的持续发展。

(三)提升供应链各方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展需要提升各方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因此在互联经济下不仅要提升供应链各方的参与度,还要提升其贡献度。一方面,要对互联网经济在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宣传,积极邀请有实力的企业作为主导,充分吸纳各企业成员的参与,通过各方的积极参与提升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规模效应,降低发展成本和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另一方面,要对供应链各方的职责进行严格的划分,对其在促进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客观的考评,鼓励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借助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机遇,提升促进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能力。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人才团队建设是促进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有效设计,定期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关于互联网经济和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方面的培训,提升其专业化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可以充分发挥内部人才对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商业模式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供应链中各企业要通过充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外部引进一批专业化的互联网经济和供应链发展方面的人才,实现对现有人才团队的有效补充,为供应链商业模式的发展建立强大的人才库。

篇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不仅为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以文化的理念、以创意的思维推动商业模式的建构,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考验。同时,随着科技的创新和产业的升级,文化创意思维已经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在商业领域内,企业通过文化创意的转换创造了巨大价值。在城市建设、国家发展的进程中,也越来越强调文化创意的运用,而文化创意不仅是一种思考的理念,也是一种执行的方式,体现在政策制定,战略实施的各个环节。可以说在今天,“以文化创意点亮生活”已经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一个组织及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强调的策略和原则。

商业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用于描述公司内部为建立信息技术系统而涉及的业务流程、信息和通讯模式。而发展到现在,商业模式也出现了多重定义。如商业模式是企业创新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又如商业模式是对企业至关重要的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唯一混合体;而比这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创造卓越的价值,在对多元资源的整合、开发和运用的基础上执行各项策略的过程,基于不同的产品属性、不同的行业属性,不同企业的商业模式建构的形态也千差万别,并没有一个恒定的、统一的标准能够对所有的商业模式进行评定。同时,商业模式的建构是一个相对多元的系统和相对复杂的过程,既离不开对外部市场及企业内部环境的综合分析评定,也离不开对产品服务的研发更新,如何融资、如何盈利更是商业模式建构的重要内容。因此,以文化创意的思维建构商业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以文化创意思维建构商业模式强调文化的重要作用,在立足文化的基础上,创意的过程即是商业模式建构的过程和渠道,文化创意强调对商业模式中核心要素的深度开发,即对产品或服务的特质和创意创新点的开发。同时强调受众对创意和创新的认知及体验。而企业只有在创意转化为商业模式的过程中才会真正建立并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文化创意为商业模式建构带来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文化创意可以使企业在建构商业模式的过程中跳出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更多的关注其价值的延伸,使受众真正体会到产品所体现出的商业模式的内涵。2、文化创意使商业模式建构中对目标市场的确立更加细化,即面向不同的文化群体,通过创新的体制,可以形成以不同的受众为侧重点的商业模式,切实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3、文化创意的运用可以使商业模式的建构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而文化的整合和创意的引入会使企业的市场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强。在文化创意思维的作用下,商业模式的建构会更加有序、规范、科学,同时也丰富了商业模式本身与企业的文化内涵。

而关于什么是成功的商业模式、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这一问题也没有统一的答案。在传统的理念中,商业模式的优劣通常是通过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对其进行衡量的,但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不断出现,商业模式发展的理念及发展的形态也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社会效益的发展已经成为界定商业模式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如何通过电子商务的运用创造更大的价值也成为了商业模式建构的新渠道和新方式。可以说,正是在文化创意的作用下,商业模式的创新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众多成功的商业模式,如晋商、浙商的发展不仅创造了辉煌的经济价值,更创造了经典的商业文化,以诚信为本谋发展的要求,以勤恳为器谋发展的态度,以信任机制为根谋发展的担当对今天商业模式的建构依然有很多的其实,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具体形态会发生变化,但商业模式中根本的文化内核却不应该发生改变也不能发生改变,这种文化内核是诚实守信。特别是在国际贸易繁荣发展的当下,对诚信的商业文化的坚守不仅关乎着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甚至关乎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形象。因此,商业文化的形成于商业模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篇7

摘要:物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界甚至全社会的热点,但是物联网的发展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迅速,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商业模

>> 电信运营商主体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研究 浅析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定位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电信运营商产业链延伸合作模式及策略研究 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探索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变革中电信运营商的应对策略 物联网与电信运营商的发展 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产业链商业模式结构分析 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安全业务研究 后3G时代国内电信运营商产业链竞争策略研究 电信运营商ICT业务商业模式探讨和发展建议 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逻辑(下) 电信运营商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定位和商业模式探讨 电信运营商“圈地”物联网 电信运营商布局物联网 运营商重构商业模式的新引擎光网络演绎“互联网+” 移动虚拟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刍议 浅析新时期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创新 电信运营商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应用合作模式 适应新型产业链下的商业模式 基于产业链的服务集成平台商业模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4]张元杰,陇小渝.国内电信运营商品牌整合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671.

[15]安世全,刘明军.电信通信能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3-2008省际面板数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265.

[16]谢理.电信业服务质量规制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6167.

篇8

随着近年的产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的推进,大量处在城区的工业企业纷纷关停或搬迁,造成大量处于城区的污染土地,即所谓的棕地。棕地造成土地闲置、社区衰退、对周围居民健康及生活品质产生了较大的危害。

目前,我国污染土地的治理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发展主要面临责任认定与资金来源困难、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不健全、修复技术体系不完善、行业技术与综合性人才短期、开发商及公众认识缺乏等诸多问题。尤其前两个问题笔者认为直接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决定着我国未来土壤修复发展前景及商业模式。

1.责任认定及资金来源困难

目前,我国土壤修复治理资金缺乏有效保障。出于历史原因,我国土地污染主体大多是各类国有工厂,经过多轮的改制重组,造成了产权归属不清,即便产权明晰的,也很难有能力支付高额的土壤修复费用。因此,“谁污染,谁治理”这一环保行业的通行准则,在土壤修复行业根本行不通。目前土壤修复由于依托房地产,少数由房地产开发商埋单,大部分项目主要依靠地方政府付费。这种情况造成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缺乏动力,后期发展难以为继。

2.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不健全

在政策法规方面,鉴于近年来城市工业企业搬迁中土地污染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专门的规定,同时将土壤修复提到了专项规划的高度。《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也有望出台。但相关政策法规体系非常不完善,尤其缺乏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棕地开发的产业专项基金、投融资奖励、税收减免等金融鼓励政策。

在标准规范方面,2014年环保部了场地调查技术、监测风险评估、土壤修复技术等环保标准,为推进土壤修复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但相关的监测标准、验收规范、管理制度等方面仍需完善,以使市场找到相应的监督和实施依据。

二、美国棕地再开发模式的实践

目前,在棕地再开发过程中,美国政府从法律、政策、标准、金融等方面给予全面立法支持。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意识到要振兴棕地,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加强社会的参与度。

1.有关棕地的政策和法规

针对上世纪80年代的“拉夫运河事件”,美国环保署(EPA)出台了“超级基金法案”,该法案严格的连带责任,导致污染土地被业主遗弃,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废弃与闲置土地。为此,EPA后续出台了“超级基金修正法案”、“棕地法案”等一系列关于棕地的治理和再开发方面的法律制度和条例,确定对受污土地的治理费用承担渠道及责任规避措施,确定了棕地治理的流程和规范,形成比较完善的棕地再开发法律体系。

2.资金来源与融资政策

1980年EPA在土壤污染赔偿和治理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中建立了一种有效的资源筹集和管理方式――超级基金。当责任主体不能确定、或其无力承担治理费用时,由超级基金用来支付治理费用。

超级基金初期来源为:石油和某些特定化学制品征收的环境税及联邦财政。后期基金总数扩大,资金来源扩大到年收入在200万美元以上企业的附加税、联邦普通税、超级基金利息、棕地治理修复费用承担者追回的款项等。

除严格的污染者付费、超级基金外,美国采取积极的经济激励手段,鼓励社会团体和资本参与棕地修复和再开发活动中。《棕地行动议程》、《纳税人减税法》、《克林顿政府棕地行动议程》等系列文件,规定棕地再开发过程享有的税收、津贴、减免税、申请“社区地块开发基金”等金融优惠政策。《棕地经济振兴计划》、《美国棕地的筹资渠道与战略》等政府鼓励政策,授权各州、社区和各类买下棕地的所有者协同工作,使过半的州制定了棕地开发计划与措施,创立了自己的棕地治理筹资渠道。

对于具有开发价值的棕地,美国从国家和地方政府两个层面,建立起资金池,多举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棕地的再开发,形成了一个棕地再开发的成熟运行机制。

三、我国棕地再开发面临的形势

当前中国经济外需疲软,制度变革红利的释放、产业结构优化、技术与人才等要素升级转化等扩大内需的措施在短期内很难对经济起到较大的作用。投资仍然是近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高新技术、教育医疗、节能环保会成为新的重点投资领域,棕地再开发也将成为新的投资重点之一。而地方性政府债务解决方案、环境治理的金融政策将决定资金来源,决定土壤修复市场的发展。

1.地方政府债务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仅仅依靠地方政府出资的土壤修复模式将难以为继。为控制地方性债务,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四部委财预[2012]463号,规定加强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逐年回购(BT)这种增加政府短期债务的模式几乎被叫停。国发[2014]60号、发改投资[2014]2724号、财金[2014]76号、财金[2014]113号等文件的,意味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将成为政府性项目的主要商业模式。

2.棕地开发的财政政策趋势

目前,我国顶层设计层面仍处在“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大浪潮之中,将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推动资源环境费改税,创建新型资源产权、生态补偿、排污许可证、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当前改革的重点。这些举措将扩大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量,拓宽土壤修复产业基金及棕地再开发的融资渠道。同时,国家层面在多方面推行税务减免政策,这为棕地再开发金融优惠政策的推出提供了机会。

四、土壤修复前景及商业模式

我国棕地大多位于城市核心区域,具有较大商业开发价值,对商业投资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结合美国棕地开发实践及我国政策导向,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模式会成为我国商业模式发展的重点:

1.政府成立融资平台公司,建立棕地循环利用资金,通过传统的EPC模式、DB模式进行污染土地的治理。在产业政策、标准缺乏的情况下这种模式较为可行,有利于地方政策和标准规范的制定。但随着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的深入,这种模式后续空间有限。

2.棕地商业开发模式,即完全由社会资本对棕地进行商业化开发。这种模式能最大的激发社会性资本的参与,政府基金可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此,会成为未来我国土壤修复的主要商业模式。但这种模式要求社会资本对土地的价值和污染治理的成本具有较强的评估和把控能力,政府能对治理进行严格和规范的监管。

3.PPP模式,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这种模式发挥社会资本在商业价值开发及污染土地治理上的优势,同时政府资金参与其中,避免因监管不到位,造成土地的后续开发风险。作为近年国家提倡的主要商业模式,预计PPP模式会成为今后几年我国土壤修复行业主要的发展模式。

4.其他模式。在临近市区的棕地上方建太阳能;在重金属污染农田套种重金属富集植物与能源植物;在垃圾场旧址上种植向日葵、玉米、大豆等能源作物。这些模式为我国市郊及农田污染土地的开发也提供了一些思路。

无论那种商业模式,土壤修复行业须引入社会资本才能焕发活力。社会资本的目的在于盈利,评估土地的商业价值、污染治理成本、社会效益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鼓励开发政策和污染治理监管政策,保障公众的参与权,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未来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关键。这条修复治理之路能否走好,不仅依靠广大企业的智慧和胆魄,更需要具有大智慧和胆魄的地方政府先试先行,为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商业模式摸出一条可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胜田,林玉锁,华小梅.中国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6):5~7.

篇9

商业模式研究概述

商业模式一词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国外学术界不同学派间各取角度,众说纷纭。虽然整个过程并未达成共识却也呈现由从经济向运营、战略和整合递进趋势。作为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模式创新一直是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李舜昭(1992),贾履让、沈小静(1995),张宝生、何继江(1999)等人对商业模式理论进行了早期探索,但都只是局限于商业模式对于商业运行的重要意义的阐述以及全新盈利模式的引入方面,均未对商业模式进行明确的定义并给与充分的解释。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创业潮以及国外相关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我国商业模式及其创新的研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其中不乏有形成一定理论体系的。原磊(2008)作为国内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其贡献不仅在于将国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梳理,还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基于“3-4-80”构成体系的商业模式分类方法,他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描述企业如何通过对经济逻辑、运营结构和战略方向等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的概念性工具。魏炜、朱武祥、林桂平(2012)提出,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著名的“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式理论。

商业模式概念及其创新的本质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

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由商业主体、价值链、价值网络、商业业态共同组成的以价值创新、价值实现、价值分配为主要功能的集合系统。从企业运营的角度出发,狭义上的商业模式可以理解为企业的经营模式。从价值理论出发,广义上的商业模式是一个边界更加宽泛,跨企业、跨行业的商业组织,而运营模式和企业只是商业模式的一种极端形式。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

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就是商业主体出于价值创新(价值发现)或减少价值损耗的目的,通过控制价值主体的数量、改变企业和产业内价值链的形态,从而建立和形成新的价值网络和商业业态,并最终实现价值的重新分配的过程。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的产生、同业竞争、潜在厂商的进入等都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因,当商业主体不满足现有水平的价值分配,商业模式创新便产生了。所以,商业模式不停地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新发现和节约的价值在新规模的商业主体间分配,直到每个主体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为止。由此可知,商业模式是一种价值分配动态均衡的结果,而新生的商业模式相较于原有模式具有更高水平、更高效率、更加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商业模式创新与流通产业发展间的协同演进机制

(一)商业模式创新对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引导作用

1.流通组织的创新。随着高新技术的利用以及商业诚信体系的逐渐完善,单个流通企业流通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受众逐渐扩大,彼此覆盖范围相互重叠,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激烈竞争必然导致严重的资源内耗,其中一种有效解决途径就是外部不经济的内部化,单个流通主体相互融合形成流通组织,既降低了竞争压力又增加了同产业上下级议价的能力。不仅仅是流通企业,为了降低流通成本,生产者也采用结盟的形式形成流通组织,以求获得更加经济的流通服务,农村合作社的形式即是最好的代表。而团购则是消费者流通组织创新的一种代表形式。

2.商业业态的改变。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业态的冲击方兴未艾,商业业态对实体经济的依附程度将不断降低,流通产业链接的更多已不再是生产者和中间商,商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传递也已屡见不鲜,流通产业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已经产生并趋于稳定。值得一提的是,商业业态改变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促进城乡协调。

3.行业环境的改善。任何产业活动的顺畅的进行都离不开流通产业的支撑和引导,不同产业都与流通产业呈现出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关系。作为基础性行业,流通产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的发展极为敏感。成长速度快的行业将要更快地消费流通服务,不同类型的商品也决定了流通服务的类型,流通产业随着所服务的行业的兴衰而呈现出同步性的波动,但却不会随着其他行业灭亡而消失。

(二)流通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

1.流通产业价值链控制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方面。价值链管理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原则,价值链的形态决定了商业模式价值实现和传导的形态。流通产业价值链可以理解为仅限于流通产业为主导的更加狭义上的商业模式创新。流通产业自身管理模式、盈利模式、运营模式和收入分配模式的改变,转变流通产业自身发展方式,提高了整个行业的运行效率,并间接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

2.高水平的流通企业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要素准备。一方面,高水平的流通企业向整个商业模式内的行业提供高质量的流通服务,既降低了流通成本,又增强了产品市场的渗透能力,扩展了产品市场的边界。另一方面,高水平的流通企业所拥有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对产业内和产业外的企业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先进的技术、高素质人才向关联行业扩散,管理经验和盈利模式也会成为争相模仿的对象。

3.流通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新的价值源。新工艺的运用导致新工艺新流程的产生以及新设备的配套使用。如冷链物流的兴起,带动冷鲜货车和冷鲜库的大量需求,从而为冷鲜技术行业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再者,流通产业发展决定了商业网点地布局,流通的规模也决定了商业网点的规模,商业网点的铺设又会对地区消费产生深远的影响。

黑龙江省流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流通产业发展城乡结构不合理

黑龙江省流通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城乡结构失衡。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购买力弱于城市,商品需求少而分散,早年更是由于交通等原因造成了黑龙江省农村流通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近年来黑龙江省批发和零售业人均增加值明显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且差距呈逐年缓慢增大的趋势。但不能忽视的是,在限额以上批发业和零售业人均利润两个指标上,黑龙江省却与全国保持着相近的水平,甚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数据已经很充分地表明,规模以下流通企业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低下是造成黑龙江省流通产业人均增加值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而城乡流通发展的巨大差异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管理机制落后、竞争手段单一且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管理机制落后、竞争手段单一、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是流通企业管理模式弊病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企业内部保守派对原有利益的维护使得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能得以推行,单一依赖低价的竞争手段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和不必要的利润损耗。新技术的推行、新设备的利用都离不开人的操作和运行,而文化层度较低和观念陈旧的从业人员将决定现代化工具的覆盖范围从而决定流通信息化的水平,显而易见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已然成为阻碍流通产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最大障碍。

(三)缺乏竞争有序、保障有力的营商环境

首先,缺乏法律及行政约束,无视恶性竞争。尤其是在价格机制刚刚放开的农资市场,缺乏了价格管制以及混业经营的出现,过热的农资供给市场大打价格战,众多小业主纷纷倒闭,上规模的企业勉强维持经营。其次,小微流通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缺乏政策保障。在规模小微、分布分散的村屯、老城区存在着大量规模小微的仓买、农家店等代销网点,其流通能力和盈利空间都十分有限,往往一项业务经营亏损就导致关门倒闭,经营业缺乏活力,店铺业主的积极性往往不高,经常性的倒闭也给当地居民生产消费带来诸多不便。最后,老城区改建,新的流通体系布局形成前的过渡问题。棚户区搬迁、老城区改建过程中,老城区流通企业对交通、排水、供电、供暖等基本需求难以得到保障,基本诉求往往被忽略。

结论及政策启示

(一)流通产业发展的重新定位

黑龙江省流通产业的准确定位体现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城乡定位,另一方面则是行业定位。城乡流通协调是未来黑龙江省流通产业发展的工作重心,建立现代化的农村流通市场体系更是城乡流通协调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城乡协调发展角度来看,现代化的农村流通市场体系的建立,对于改善农村流通环境、提高农村流通质量、刺激和引导农村消费以及推动城镇化进程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行业发展来看,能源产业的萧条以及不可持续性使得农业日益成为未来黑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产品如何便捷、有机、高附加值地进城,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将成为实现黑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二)经营模式的创新

创新经营模式,加强流通组织建设。表现在以下方面:流通产业链向农村进一步延伸,增设“节点”或“二级站”,延长流通半径降低农村消费品最后一公里配送费用;大力发展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合作组织议价能力,形成规模性流通渠道;搭建流通网络信息平台,形成规模消费群体,减少流通服务供求对接的信息损耗;大力推动第三方物流发展,发展专业化流通企业,降低流通成本,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调整;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自律管理,完善流通服务监督体系,发挥政府与流通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管理模式的创新

提高批发零售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特别是加强人员培养及梯队建设;推进实施流通企业品牌战略,提升流通企业辨识度和竞争力;提高物流方式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推动流通追溯系统、冷链物流系统、消费者评价反馈系统等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四)营商环境的改善

政府应进行适当干预以改善营商环境。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地方物流能力,督促传统物流方式更新换代;开辟跨区域的流通渠道,为流通企业跨区域合作提供便利,对于跨区域的流通组织形成提供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流通环境,尤其是规范化和市场化的经商环境,扶持地方流通企业及关联企业发展,刺激流通服务需求,实现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于来文.商业模式:创业的视角[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2.贾履让,沈小静.导入新的营销模式:仓储式连锁商业模式[J].财贸研究,1995(2)

3.原磊.国外商业研究模式理论研究评价[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

篇10

电子商务是用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去创造和变革商业关系,其普遍的用途是通过互联网将买卖信息、产品和服务连接起来,但它也在机构内部通过内部网传输和共享信息,从而改善决策过程和消除重复劳动。电子商务的新范例并非仅建立在交易之上,还与建立、维护和改善现存和潜在的关系休戚相关。互联网不仅将人和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而且将它们和赖以工作的信息库连接起来。

目前,对电子商务模式认识最广泛也最容易接受的是按商业主体进行的分类,即企业一企业(B to B)、企业一消费者(B to C)、企业一政府(B to G)和消费者一政府(C to G)。显然,这样的分类不能为企业进行商务模式创新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指南。因此,更细致的分类框架是必要的。因特网为商务模式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瞬间的通道,模仿照搬会迅速挤干原有商务模式的利润,电子商务模式要不断地创新。

在电子商务模式的关键属性可归为5P4F,是分析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一般框架,也是传统企业商务模式创新的着眼点。5P指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hip)。4F是指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资金流(capital flow)、物流(10gistics,或materials flow)和商务流(business flow)。这四流整合在一起,造就了企业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的许多新变量和巨大的潜在空间。基于因特网和Web技术的网络经济为企业改变5P4F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关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可能。

迄今为止,在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方面尚不存在系统考虑5P4F的理论与方法。相对于其他商务模式创新理论,此理论将为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体系提供新的思路,建立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系统而一致的框架,进而形成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完整的步骤。

商务模式的新理念

1 商务模式的构成要素

Kraemer等人(2000)所区分出的四大区块:直销、直接的顾客关系、销售与服务的顾客区隔以及生产以供订购的方式。Viscio与Pasternack(1996)指出开发新的商业模式的四个要素:全球性核心商业单位、服务、管理与网络连结。综合以上专家学者的观点,我们将商业模式的要素概括成以下六点:

(1)任务(Mission)。发展出企业整体化的远景、策略性的目标以及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创造。包括使用网络创造企业远景的任务,例如eBay创造出离线世界所没有的创新交易模式。

(2)结构(Structure)。结构乃是决定一个特定商业社群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成员,是形成一个价值链,还是一个价值网络。例如,Chemconnect公司将注意力集中在化学行业中的大客户与化学商品的销售量。

(3)程序(Process)。针对任务与商业模式的结构提出一个更详细的观点,例如电子市场与入口网站的活动设计。

(4)收入(Revenues)。收入是所设计商业模式的最基本目标,例如Amazons所赖以维持其长期任务目标的方式,就是透过收入的平衡来执行其企业的独立且具活力的营运业务。

(5)法律问题(Legal issues)。法律问题须与商业模式的大小一起衡量,例如银行业在许多方面仍然受到法律的规范。企业价值的创造还是受限于法律问题,例如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

(6)技术(Technology)。技术既是商业模式的重要动力,也是其限制的力量,企业必须将未来技术的变化发展以及其对企业的冲击考虑进去。例如,移动电话的目前技术限制了顾客使用的可选择性,然而第三代的移动电话技术将为顾客提供更广的运用。

2 当前出现的主要商务模式

(1)客户解决方案模式。对供应商来说,为客户设计解决方案,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而投资,在初期是净投入,但以后会带来大量的利润。如通用公司的从硬件到服务,再到解决方案。

(2)速度模式。在某些行业,创新业务的供应商具有先行优势,可以获得超额回报,但随着仿效者的跟进,利润受到侵蚀,该模式提供了创新者的先行之利,来自干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最为成功的是英特尔公司,它总是比竞争者先行两步。

(3)价值链定位模式(value chainposition profit model)。在许多行业,利润集中在价值链的某些环节,而其他环节的利润很少。在计算机行业,利润集中在微处理器和软件领域。在化工行业,利润集中在销售领域,而不是生产领域。对一般的产品来说,利润集中在销售领域,而不是生产领域。

(4)经验曲线模式(eXperiencecurve profit model)。企业如果在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方面积累了更多的经验,那么每笔交易的成本就会降低,这样就会赢利。

(5)基础产品模式。基础产品的销售额或利润不高,但其衍生产品的利润极有吸引力。如打印机的销售业务。关键是要

建立具有巨大潜力的基础产品,这样会带来更多的后续产品的销售收入和利润。

商务模式的新发展

1 动态商务建模

动态商务建模(DBM)所支持的新产品开发(NPD)和新商务开发(NBD)过程。新产品开发和新商业开发包含内部和外部的过程。内部过程带来产品、服务、工艺方面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外部过程发生在供应商、市场、竞争等方面。在建模过程中,主要是研究这些过程的相互关系和先后次序。动态商务模型支持创新战略的发展并综合应用许多新的方法做出的结论,可分为三个阶段,共包括5个复杂性递增的步骤。

第一阶段是对现有的商业系统进行分析,包括三个步骤:通过评估公司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状况来确定商务的界限和目标以界定建模的范围,在发展新的商务活动时,要注意分析股东们对公司状况所起的作用,分析公司内外在商业发展中的具体做法。

第二阶段包括对非线性机制的分析,这一机制影响新商务开发过程的潜在动态结构和创新系统的特征。

第三阶段包括建立动态商务模型用以检测现有商业知识的可靠性,以确保新知识能够得以应用,以培养新的管理者与其他合作者或员工进行交流等。

篇11

一、文化地产的概念

文化地产是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是用文化引领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物业服务等的系统工程。文化地产是把“死建筑”变成“活建筑”的系统工程。房地产传统开发模式是以“建筑”为核心,文化和概念仅作为营销手段;而文化地产是以“文化和生活方式、居住理想”为核心,用文化提升固化建筑价值。在住宅地产领域的“家族地产”模式,商业地产领域的“HAPPING MALL”模式,工业地产领域的“经济生长”理论,园区地产领域的“文化轴心”理念等都是文化地产理念的延伸和实践。它们是集文化主题园区、文化街区、文化经济产业园区等为主体的文化功能型地产,是把文化、产业、地产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商业模式。

二、文化地产分类

1.文化旅游地产;2.文化影视地产;3.文化商业地产;4.文化体育地产;5.文化创意地产;6.文化产业地产。

三、文化地产的四大标准

1.文化不再是营销的概念和手段,而是建筑精神和价值的核心。

2.建筑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是共生关系,而非从属关系。文化软实力成为提升建筑价值的核心。

3.用文化软实力统合房地产核心价值体系。用文化引领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物业服务等的全过程。

4.在文化地产系统中,文化必须是可落实、可体验、可感触、可实现的浑然整体。

四、文化地产应具备的特征

1.明确的“文化”主题;

2.完善的“服务”体系;

3.合理的“功能”配套;

将文化、功能、服务的概念完美地融合到一起,从而引起目标人群的消费冲动。

五、物业产权运作模式(见右表)

六、文化地产的成功商业模式

模式是一种可盈利的方法,是文化地产项目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文化地产的经营需要高度重视商业模式的发现和改进。

1.以企业为主体,把企业作为整体价值开发的商业模式。例如,万达广场塑造的是万达企业的整体价值,然后全国连锁,选址后即使很偏僻照样迅速带动人气。万科开发的楼盘不论叫什么名字,市场都认可其高品质、高服务、高性价比。

2.产业链经营的商业模式。中国的主题公园主要是卖门票、卖硬件,迪斯尼的主题公园是整个产业链搞旅游,搞影视,搞娱乐,搞餐饮,搞衍生产品,就是一个产业链。国内的横店影视城也是一个成功案例。

3.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如各地以书画、出版业、曲艺戏剧、茶、酒、玉石等为主题打造的文化产业园,类似文化产业的“义乌小商品城”。

4.能够持续化、品牌化的快速连锁复制模式。如星期八小镇、酷贝尔等儿童体验项目。

5.组合混搭的商业模式,是文化产业跟其他相近产业融合载入文化地产的商业化模式。比如说文化旅游地产华侨城、宋城;体育健身连锁的一兆韦德等。

6.高专业化发展的商业模式。如张艺谋的“印象”系列。

7.对原有地产性质进行变更,重新定位业态、主题,进行改造或升级。如北京798创意园、广州G5。

8.“订单地产”模式。启示来自商业地产的经典运作项目万达广场。大连万达集团与沃尔玛、欧倍德等国际著名商业连锁企业通过长期的合作协议建立战略联盟,其所建的商业项目在开工前就与跨国商业巨头进行谈判,吸引这些商业巨头进驻其主力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该商业地产的知名度,为日后营运吸引了大量的顾客,进而吸引其他品牌的商业机构入驻,并通过周边土地和物业的增值实现对其项目整体收益的提升。

文化地产的商业模式要符合国内目前的国情,同时需要一定的前瞻性。商业模式要慎重、严格考虑其商业可行性,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应是企业家主导的商业模式,而不是文化人、艺术家、策划人主导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其实质就是盈利模式,万万不可把文化当化妆品来包装地产。

七、商业性文化地产成功运作的关键要素

文化地产归根到底是一个商业项目,一定要借鉴、依照商业地产的市场化、商业化方式进行开发运作。

1.理念决定成败;文化地产一定要树立以文化带人气、提地气,以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心态发展传播主题文化,打造地产价值,得到经济回报。

2.要规划更要策划;从前期选址、定位、规划布局,到中期招商、租售,再到后期的竞争力经营管理、物业增值等,都离不开整体精心策划的环环紧扣。

3.整体布局事关开发成败。

4.招商成功不等于万事成功;商业地产开发以经营效益论成败,招商顺利并不代表今后一切都顺利。

5.商业地产开业需要好策略;开业必须讲究策略和时机,急于求成的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好的开业策略需要审时度势,做到知彼知己,因市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以求得天时、得地利、得人和。

6.商业地产需要复合型团队。

7.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培育商场。

8.订单商业地产并非“灵丹妙药。

9.商业地产策划不可纸上谈兵。

10.增强事前风险防范意识。

八、案例解读

国外案例(地块功能定位是关键):

1.首尔数字媒体城

主题:以传媒娱乐为主题,集合研发、生产、销售、培训等,形成数字媒体完成的产业链体系。

区位:首尔Mapo-gu城的新千禧城内,距离首尔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

简介:2002年5月动工,2010年完工,总建面56万平方米,预计将创造27万个工作机会,每年120亿人民币的收入。

目标:世界数字媒体内容制作基地;世界第一个数字媒体技术研发中心;世界各高校间的合作;媒体研究和业务中心。

功能:包含IT商务、研发、商业、居住、酒店会展等多种功能空间。

主要产业:媒体娱乐广播、游戏、电影、动画制作、音乐和远程教育。

数字媒体城的主要设施:教育研发中心、创业办公区、剧院、科技艺术博物馆、科技娱乐中心、公共绿地、音乐咖啡馆、活力动感街道。

2.澳洲昆士兰CIP

主题:澳洲昆士兰CIP发展成集教育培训、研发中心、产业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是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典范之一。

区位:位于布里斯班市的西边,是占地16公顷的“Kelvin Grove 都市村庄”的主要建筑物,耗资6000万澳元,2001年筹建,2004.5正式启用。

简介:经过几年发展,昆士兰创意产业园区已经拥有众多创意设计公司、研发机构等,园区内汇聚了印刷媒体、视觉表演艺术、音乐创作和出版、新媒体、广播电子媒体和电影、传统艺术活动等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创意产业事业中心;健康及生物医学创新研究所;ACID互动设计中心;国家研究理事会创意产业中心;创意产业与创新研究院;包含超市、商店、咖啡厅和餐厅等商业设施的村中心。

篇12

顾客价值主张即打破受众长久以来只接受官方正统娱乐文化所形成的厌倦心态,以一种快捷的、平民化姿态为消费者提供去精英化的“草根”式娱乐方式,从而迎合了一大批顾客,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娱乐需求。同时,视频的制作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士,普通用户只要在网站上免费注册就可以上传自己的视频。这样的操作不但使网站在视频制作上的投入成本较低,还保障了受众在节目提供和管理上的参与度,极大增强了用户的消费体验和主观能动性。形色各异的视频突破了传统单一的表达模式,充分体现了娱乐诉求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同时,消费者还能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在线网友展开互动交流,发表不同见解,表达真实自我,大大增强了网络视频的消费体验。

目前的盈利模式以广告为主,包括贴片广告、缓冲广告、弹出窗口广告、普通图文广告、文字链接广告等。其中,缓冲广告和贴片广告最主要,为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并且利润仍在不断增长中。除了这些传统的广告形式,视频分享网站还在逐步开拓其他盈利模式,重要的一种就是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及网络媒体的互动特点进行活动营销,达到双赢的目的。例如,土豆网与英特尔合作的“i,睿不可挡”视频创作大赛,通过网友参与投票的方式选出获奖者,以英特尔提供的软件、电脑作为奖励,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参与。此次活动营销为土豆网增添了点击率的同时,也为英特尔做了一次盛大的品牌宣传。

目前商业模式中产品和品牌两项资源尤为突出,成为其中的关键资源。产品即视频,内容丰富、更新迅速的视频才能够保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进而提高点击率。因此,网站运营需要保证拥有持续、有效、高质的视频来源。品牌对视频网站而言一方面可以形成“路径依赖”效应,消费者一旦习惯了使用哪一品牌网站就会形成依赖,进而长期使用下去;另一方面意味着网站将有更多的机会开拓营销宣传,争取更多的广告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的合作。

在工序方面,视频网站在整个产业链中体现的是平台运营商的角色,将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和广大用户有机链接起来。目前视频网站将关键工序放在网站建设方面,注重传播的方式与技术。由此,资金、服务器、带宽一直是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拥有产业中的话语霸权。其背后的依据在于:网站自身并不制作网络视频,而是提供视频上传服务和共享平台,因此无论是视频上传、在线观看,还是下载,都对服务器的速度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资金和相关技术的支持。

二、现有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视频分享网站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在盈利水平上却不尽如人意,甚至被称作“烧钱”的行业,这说明当前视频分享网站的商业模式并不成熟。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需要顾客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工序这四大要素之间的有机匹配和良性耦合,以形成系统有效的运作,任何两个要素之间的不匹配都会产生问题。而目前视频分享网站的商业模式尚存在以下缺陷:

(一)顾客价值主张与关键资源之间的不匹配

网络视频作为关键资源,虽然种类繁多,但由于视频的复制跟风以及原创视频在多个网站的重复上传,导致网站之间雷同度高,自身特色不鲜明,没有重点突出消费者哪一方面的诉求,也就难以培养忠诚的顾客。在文化底蕴上,网络视频还缺乏一种持久有力的文化导向。网络视频在顾客价值主张方面强调了与传统方式不同的文化观念,凸显鲜明的时代特色,但这种特色应该聚焦于哪一点却始终没有答案。另外,原创作品在整体数量和质量上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原创作品是视频分享网站的立足之本,但从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产生的好作品屈指可数,显然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关键资源与盈利模式之间的不匹配

视频整体质量不高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缺少观众,点击率较低,无法形成良好的广告效果,由此,对广告商也不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并且,低质量的视频还妨碍了其他盈利模式的拓展,使得出售视频内容和增值互动等形式的盈利方式难以开展。而另一方面,想要提高视频质量也需要付出大量成本,无论是请专业人员制作视频,还是购买正版节目,都会大幅提高网站的运作成本,这对当前已经资金紧张的视频分享网站而言无疑是一个难题。

(三)盈利模式与关键工序之间的不匹配

视频网站尚未形成一个较为持续和稳定的立体化盈利模式,原因在于整个视频产业链工序上没有实现有效的整合。鉴于视频分享网站的高度互动度和资源整合性,工序的设置远比其他产业要复杂,网站要与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广告商、广大用户等多个主体进行衔接及利益分配,它们在进行产业链接时是合作关系,但在划分利益时又是竞争关系,这样多方的竞合互动导致网站顾此失彼,难以兼顾保持低成本和获取较大的收入源。

(四)关键工序与关键资源之间的不匹配

目前视频网站将大部分资金和精力放在了服务器和带宽等方面的建设,呈现出了重技术轻内容的局面,可见,视频内容和质量在企业中受到的重视与其在商业模式中的重要性程度是不匹配的,这也是视频质量长久没有得到大幅提高的根本原因。然而,自从国家政策上对网络视频盗版行为进行一连串打击之后,“内容”被重新估值,这也要求网站在工序方面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视频内容上,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制作优质视频。

三、网络视频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在视频分享网站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中,有以下三类比较特殊,能够对视频企业未来商业模式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市场容量方面

目前网络视频的消费者数量还处于迅速增长的阶段,并且还具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网民基数增长迅速,网络视频将获得更广大的用户基础;另一方面,世博会、亚运会等因素促进了网民对网络视频的需要和认同,用户的网络视频看习惯也将被进一步培养。艾瑞咨询关于中国在线视频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至2010年第三季度末,市场规模达到了13.9亿元,同比上涨32.4%;在线视频的用户渗透率已达到75%,大量用户在视频领域长时间驻留,因此寻找流量变现的最佳途径成为了各大视频企业的重要工作目标。可见,视频网站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也激发了它们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的热情。

(二)竞争对手方面

2007-2010年,是我国网络视频业的高速发展阶段,优酷网、土豆网等代表性视频分享网站在竞争中确立了其地位,但同时,其他相关行业也开始涌入这一行业,其中最突出的两类就是以新浪、搜狐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类和以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为代表的广播电视类。前者无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具有很大的点击量以及强大的制作团队和整合力量;后者的优势则集中于资金、政策、正版节目源等方面。门户网站和电视台的加入使得网络视频产业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面对实力如此强大的两类竞争对手,视频分享网站如何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特色将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

(三)政策导向方面

国家相关政策也对视频行业商业模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的出台及“网络视听许可证”的分布大幅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一方面将许多准备进入视频分享领域的企业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对已经运营的视频分享网站施加了较大压力,因为它们不得不考虑获得合法身份的问题。其次,国家对视频作品的版权监管越来越严格,视频分享行业发展早期,对用户上传的视频监管不力,使得部分被界定为“盗版”。优酷网、土豆网等均因侵权缠上过官司,使得视频分享网站未来的发展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最后,“三网融合”政策于2010年浮出水面,使得互联网会更加依附在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上,对视频分享网站而言,如何促进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合作而非恶性竞争,将是严峻的考验。

四、视频分享网站商业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以上分析表明,目前视频分享网站的商业模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面对国家政策的收紧、外部竞争的加剧以及消费者更高的要求,一些网站逐渐开始了新的尝试。可以预见,未来商业模式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以下趋势:

首先,进一步增加用户的使用价值,这是商业模式改善的初衷。基于顾客在吸引风险投资商、吸引广告商、完善内容供应渠道等方面对网站形成的反哺效应,所有视频企业的共同目标就是开发受众,增强顾客粘性,实现更高的顾客满意度。为此,网站需要摆脱传统传媒行业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突出错位发展。不断地优化用户体验,建立与受众的沟通和接触服务。今后发展的方向将是开辟多元化的用户互动渠道,突出用户话语权,实现其体验价值的增加。

其次,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激励,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差异化的精彩视频。其一,大众上传原创作品使网站经营在内容方面保持了低成本,未来的发展应继续强化这一优势,进一步激发广大网民的创作动力,可采取的方法包括设置不同奖项,开展视频创作大赛,等等。其二,高校资源的利用也是网站在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高校中传媒专业相关的学生具有专业素养和制作热情,能够开发出较高质量的作品,但成本却很低,如果善加利用,可以成为网站内容的重要来源。其三,当前网站自身也加入视频内容制作,特别是网络影视剧的制作。但受资金和专业技术的限制,与其他影视企业联盟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优酷与中影集团、好莱坞等企业战略合作的达成就代表了这一趋势。

篇13

其中很多宏观因素作为经营者或者是商城站长是很难控制的,而且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局面。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束手待毙,我们可以在小范围内采取一定措施来营造良好的环境来迎接电子商务的到来。那如何才能改变现状呢?

第一、电子商务与实体店相结合。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所有的实体店都配套一个网络商城,也不能要求所有的网络商城都配套一个实体店。但是在一定时期内,这种实体店配合网络商城的模式的确会给顾客一颗定心丸。顾客在购买商品时总会有“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的心理。所以如果他们知道网络商城有相应的实体店,那就会增加购买的决心。比如说shop.jaju.cn,和他配套的就有香河家具城,那顾客在进行网购时就会觉得这些家具是在实体店中销售的,只是在网络中拓宽了渠道而已。再比如说国美电器也有相匹配的的网络商城,但是对其的实际销售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他的渠道延伸已经很宽了。电子商务在网络里开辟了一条新渠道,面向更广阔的市场,而且价格要比实体店便宜,所以消费者愿意尝试购买,如果享受到了愉快的购物体验,一定会刺激其进行二次购买行为。

第二、电子商务与呼叫中心相结合。分析一些最近接触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很巧的是,大多都将呼叫中心做为赢利的重要渠道。电子商务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都愿意招募呼叫中心行业的人才,这部分人迅速组建呼叫团队进行会员招募、产品咨询、订单处理、搜集数据、促销信息等业务。呼叫中心越来越受到电子商务企业的重视。

呼叫中心是一个渠道,一个传递信息流的渠道,它比纸质媒体更跨地域与跨时空,比互联网络又更能受到广大大众的接受,在中国虽说网民有1亿多,但网民中的大部分都在打游戏聊天,用来做商务的还是少数,而中国的电话用户,包括移动电话用户在内,已有5亿多,而手机与固话用户最最最常用的电话功能就是语音通话,这是最基本的应用。所以在这个角度来看,电话呼叫中心已具备非常良好的应用基础,想想,5亿用户,这是多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啊!

比如卖衬衫的PPG,他们主打的就是400电话来购买,网站做为匹配要素进行实物照片展示和其他文字说明。还有已成经典商业模式的携程,其呼叫中心有3000个座席,90%的收入都来自呼叫中心的销售。当然,另一巨头阿里巴巴也是如此,其会员服务中心也有2000人。看来现在看来在中国,最实在的销售手段,电话比网络要牛!

这样说并不是意味这可以抛开电子商务直接使用电话营销了。网络与电话相结合就弥补了电话和网络的不足,电话中只有语言沟通,而网络有实物照片、讨论等,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开辟营销领域的新模式。所以电子商务将来发展的道路一定是与呼叫中心相结合。那些运作成功的电子商务平台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发展地方服务站。网络的运作模式有时也要参考现实中的商业运作模式。今后的商业环境一定是越来越重视售后服务,生产商90%的利润来自回头客,减少客户流失5%就可以增加25%的利润。尤其是选择网络购物的人,他们的价值更高,因为网络购物是他们的习惯,如果流失了这样的顾客那你的市场将越做越小。电子商务平台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很难保证及时到位的售后服务。建立地方服务站就能解决这一难题。另外从消费者角度考虑,如果网络商城多了一个当地的服务站,那消费者对网络商城的信任度也会大大提高,因为他们会觉得投诉有门,即使产品出现问题也可以找到当地服务站来进行协商解决。信任度的提升会促成他们形成购买决定。

第四、诚信。这不仅仅是某个网络商城的责任。要想构建良好的购物环境,作为商城经营者或者厂家来说,一定要做到诚信。你的产品可以有瑕疵,也可以寿命不是很长,甚至可以有些质量问题,但你决不能欺骗消费者。因为这样不仅不能达成交易,而且会损失到整个商城甚至是整个网络环境,所以你千万不要那样做。

第五、增强品牌意识。做为电子商务的经营者,在最初运营电子商城时一定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对进驻的商家要经过严格地审核,对他们的销售行为和售后服务也要实行监控。对于不遵守承诺或扰乱正常网络销售秩序的厂家一定要将其清除出商城。在宣传中不仅要重视知名度的提高,也一定要注重美誉度的积累。从而构建良好的网络购物环境。这点家电品牌网就做的很好,所销售的产品大多是有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厂家,这样消费者在购买时就不会担心产品的质量和售后问题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