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类别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传统文化的类别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传统文化的类别

篇1

当前,在文化创意产业中,随处可见以振兴本土传统文化为名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传统民族文化成了一种吸引眼球的华丽包装。另一方面,我们的视觉环境中充斥着大量西方文化语境下的图形图像,这种西方视觉信息的富裕也体现了一种深刻的本土的视觉文化匮乏。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探索和实践如何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本土文化创意产业中内容创意的重要资源,在产业发展和本土品牌打造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培养艺术设计领域实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面向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职业人,“应从‘全球化――本土化’的双视角出发,放眼世界,合理采纳和运用世界文化和文明财富,立足本土,挖掘民族文化的优秀资源,从视觉信息的认识、理解和应用三个方面培养视觉素养;也就是说,这些能力决定了他们在本土文化传统语境下,对于借助‘图’传达的视觉信息和视觉文化,能看懂什么,看懂多少,如何运用”[1]。一般而言,视觉素养是指“可以获得的理解和创造视觉信息的能力”[2]以及“视觉信息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程是高职教育的核心载体,也是培养艺术设计类高职生视觉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课程的类别

“从基础到应用,把专业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4]的“三段式”结构,仍然是当前国内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类的呈现状态。而“以工作过程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结构,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根本原则。打破现有的‘三段式’结构,从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过程分析开始,以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任务为主要目标,结合各年级学生现有及应达到的目标,可以将课程分为三个类别[5]”。

第一类是在技能传授基础上的任务驱动课程。主要是通过将本地文化融入课程内容,使学生达到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学习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相关技术,对该资源做风格化方面的创新。

第二类是以项目为主的综合实践课程。这类课程一般开设在高年级阶段,主要通过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开展校内教学。课程在既定主题的安排下,将校外委托项目、教师研究课题等与专业相关的内容纳入课程,并且将实际项目的时间进度、技术标准、提交产品等作为课程考核的规范。区别于第一类以技术传授为基础的任务驱动课程,此类课程注重对实际项目的整体性把握和创造性完成。

第三类是“假期课堂”。它是利用假期集中时间开展的一种灵活的设计实践活动。这类课程以校内工作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主要场所,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包括企业项目参与、校际假期交流课程的开展、国际交流课程的开展等鼓励打破专业限制,多方面、多角度实现的体验设计实践。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实施

“对本地文化发展的研究和探索是对生活在这一区域内人的自我文化身份的认识,将其作为课程资源引入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可以使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复杂性、关联性都有所提高,并构建属于个人的丰富的经验世界”[6]。结合上述课程分类,本文作者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提出了本地传统文化作为教学资源的三种存在形式,并形成了一种课程内容组织方法。

其一,以造型设计基本元素为主的存在形式。本地传统文化类别中拥有丰富的、且独具艺术风格和高视觉辨识度的视觉元素,如陕西皮影中的人物形象与人物运动方式、苏州桃花坞年画中的色彩配置与形象设计等,无论形象被直接应用还是被归纳提取,都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其二,以故事为主的存在形式。针对以叙事为主的专业课程,如动画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等,本地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故事可以经由资源转换运用在课程内容中。这类设计主要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向观众传达设计者的观念和意图。传统文化中丰富且广为流传的故事资源正是当代动画及影视广告设计课程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来源。如2009年上映的动画电影《麋鹿王》即改编自《山海经》原创故事,加上源自中国古代神话的‘麋鹿’形象,使《麋鹿王》一经推出就洋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

第三,以行为为主的存在形式。提出从行为方式上分析和提炼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应用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初衷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本土化问题上,中国“著名导演特伟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提出他的理解,‘最初,我们对民族形式问题理解很浅,以为在背景上采用一些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或者在拟人化的动物身上加一个中国式的肚兜,在服装上加几块传统的装饰图案就是民族风格了,还要在人物的思想感情、生活习惯、动作姿态以及语言上都力求具有中国民族的特点’”[6]。二是,随着当前互动媒体技术的发展,将本地传统文化引入课程,必须从行为和活动方式上研究一些非物质传统文化,如民俗活动中的特殊活动、传统游戏中的活动等,并将这些行为方式转换到交互设计中,促进传统行为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进而设计出符合现代人行为习惯的交互设计产品。

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上,依据艺术设计类工作过程的特征,并借鉴计算机软件工程中软件开发的一种模型,即迭代式模型,对课程内容进行新的组织和架构。通过螺旋型的一个项目的完成,实现第一个迭代,并在之后的课程中,通过每一个完整工作任务的完成,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根据如上所述的课程类别,在实际教学中,无论使用哪一种利用本土传统文化资源的方法,都需要要求学生通过影像、图片、文字等资料形式,对设计或制作对象的造型特点、历史文化背景、造型结构、装饰风格、色彩搭配等进行研究。在获取资料的方式上,可以采取实地调研、博物馆参观、图书或音像资料搜集、网络搜索等方法。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传统文化资源主要作为一种背景资料的形式存在于以技术、技能传授为主的课程,视觉素养的培养着重在视觉信息的识别和理解能力,即解决所见到的“是什么”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拓宽“课堂”概念,不仅将当代社会生活中丰富的视觉信息引入课堂,更要鼓励和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用自己的眼睛,也就是通过运用自身观察力、视觉辨别与理解能力去体认周围真实多彩的传统文化,以此深入认识和理解自己所表现的对象。

另外,一些以设计和再创造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对引入其中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不是简单的利用新手段进行表现,更多的是需要从这些资源中抽象或提炼出一些元素。这其中包含着视觉视角下的设计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者可以从此类传统文化资源中提取色彩、形式、材料、肌理、结构、图式等多种元素,组织成设计资源,通过元素的结构与重构,指导学生对设计主题进行多方面的设计尝试。我校教师“以秦淮灯彩展览馆主题项目为引领,将秦淮灯彩图形设计、秦淮灯彩标志设计、秦淮灯彩展示设计、秦淮灯彩宣传包装设计总和为一个整体进行实训课程教学”[7],这一系列设计就在对“秦淮灯彩”这一主题的应用上涵盖了多种元素的分析、提取和应用。

三、实施效果

1. 基于课程的艺术设计类高职生本土视觉素养培养效果问卷设计说明

本次调查以开展课程实验的三个自然班级为调查对象,专业方向包括视觉传达设计、游戏艺术设计和影视动画(虚拟现实设计)。共发出问卷88份,有效回收7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4%。被调查者中男生33名,占43.4%;女生43名,占56.6%。所有学生均为二年级学生。在内容设计上,主要考察学生是否通过课程文化的学习提高了视觉信息的认知、理解能力以及视觉表达能力。

2. 数据分析

①直接纳入课堂的传统文化资源再认度较高

在对直接纳入课堂的传统文化再回忆的调查中,有45位学生可以回忆起课上所涉传统文化的名称及基本内容,占总数的72%。由此可见,将传统文化直接引入课堂,可促进学生们对此视觉信息资源的识别和再认。

②对直接纳入课堂的传统文化资源的认识和理解类别不足

对回忆出课上所授传统文化内容的学生进行进一步调查发现,36.8%和27.6%的学生可以对所授资源的内容从建筑造型特征和图形特征两个方面实现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而对资源中色彩特征、工艺造型和叙述故事的理解和认识分别只占到13.2%、15.8%和5.3%。可见,学生们从造型设计基本元素出发对传统视觉信息的认识理解类别不够全面。

③普遍掌握2-3中视觉信息的创造技术

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由于目前均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普遍掌握的视觉信息创造工具包括photoshop、3ds Max、Illustrator。因专业方向不同,视觉传达专业学生一般掌握上述第一种和第三种工具,游戏艺术设计和影视动画(虚拟现实方向)学生掌握第一种和第二种工具。学生们对上述工具均有1年左右的使用经验,掌握程度良好。

④要有针对性地教授在设计实践中使用传统文化资源的方法

在对学生传统文化资源使用情况调查时发现,五分之二左右的学生能将图形、配色、布景结构运用到作业中,另有23%的学生会选择资源中的故事用在作业中。在使用传统文化资源的方法方面,近五分之四的学生选择按照“资料中的某些部分”和“根据资料,进行改编”来做,其中14.5%的学生选择“根据自己对资料的理解,重新做设计”。

⑤个性化视觉表达意愿强烈,但自我探索实践较少,对作品风格的认识不足

调查中发现,学生们的个性化视觉表达意愿强烈,60.9%的学生表示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个性,没有一位学生在此调查栏目中选择“无所谓”或“不希望”。但在对课余时间个人设计实践探索的调查中,90.5%的学生表示,课后有1到2次的设计实践,没有一位同学有过3次以上的自我设计实践。在对作品风格的认识方面更表现得五花八门。学生对作品可能呈现的风格的认识处于极其个人化的感性认识阶段。

结论

本项目以培养高职生本土视觉素养的课程设计将现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划分为三种类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将本地传统文化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程,并将其分为“以造型设计基本元素为主”、“以故事为主”、“以行为为主”三种存在类型,并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上提出依据艺术设计类工作过程的“迭代式结构”。

从课程实施的效果来看,通过本地传统文化资源的引入,学生对直接引入的内容再认度较高,但对内容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仍然不足;虽然学生们个性化视觉表达意愿强烈,也掌握了一些视觉信息的创造技术,但对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用在各自的设计实践中仍然存在困惑,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鼓励自我设计实践,有针对性地在使用传统文化资源的方法和作品风格探索方面给予指导。

参考文献

[1]张舒予,王帆.视觉素养培养与民族文化传承[J].当代传播.2008.4.

[2][3]殷宝媛.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徐国庆. 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徐俊.高职艺术设计类“工作室”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2.4.

[6]徐俊.论国产三维动画片本土化探索历程[J].电影文学.2013.4.

篇2

平面设计是一项非常现代化的工作,一直给人一种时尚、时髦的感觉,处于时展的前列。但是由于平面设计现代化的设计风格过于泛滥,甚至很多设计风格都出现类似和雷同的情况。因此,设计师们将设计理念转移到了中国传统艺术方面,中国传统艺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传承久远、历史悠久的国家,其中富含了太多的元素和灵感,促使设计师们都趋之若鹜地深入研究。因此,怎样真正实现现代平面设计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成为现代设计师们主要研究的问题。

1平面设计和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关系

现代平面设计能够在中国得以迅速发展,主要源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中国在这种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开始真正实现多元艺术文化的融合。[1]所以,不难发现,有很多现代艺术的风格和样式,其所做出的本土化的取向始终都是和传统的艺术脉络紧密相连,所以,平面设计在我国的发展也是如此。而平面设计和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关系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1艺术现代化的需要

平面设计是时尚的代言词,通常代表着时展的需求和方向,但是这种流行、时尚的元素很难真正经得住来自时间的考验。因此,有大多数的流行艺术通常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另外一种流行艺术所取代。现代性是平面设计发展的要求,而流行性则是平面设计本身具有现代性的短暂体现。所以,平面设计要想稳定持久的发展,重点在于保持其现代性的内在潜质,这就必须要和我国传统的艺术元素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保留传统艺术长盛不衰的形意,同时也能表达出设计者的神意,从而成为一部优秀的设计作品。

1.2艺术竞争性的要求

竞争性是平面设计和其他艺术类别不同的地方,传统艺术和时尚艺术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恶化矛盾,而且这其中也始终掺杂着市场的竞争性,而这种竞争性就直接影响了平面设计的发展。但是通过借鉴传统艺术就能够有效烦人提升平面设计所具有的竞争力,而且这种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借鉴和改良方面。所以,在多个方面,如产品包装、品牌标志以及广告等都属于其设计的范围,竞争性非常浓厚。所以设计者通常都会依据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来加以设计,而传统艺术无疑就非常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1.3艺术民族性的需要

传统艺术包含着民族性的元素在其中,所以平面设计要想真正发展,就必须要在思想和风格上形成一种传统艺术的文脉和延续,通过这种民族性的平面设计理念来实现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艺术理念的有效融合。[2]平面设计在和传统艺术真正融合之后,其所具有的民族特性也将越来越突出,这不仅仅是怀旧或者仿古,而是一种跨时代的设计理念,不但实现了平面设计现代化的要求,同时也继承和延续了传统艺术文化的风格。

2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2.1借鉴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独特的创作传统和艺术风格,随着多个时代的发展和交替,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如水彩绘和水墨画、写意与工笔以及文人画等多种迥异风格的交错发展。这些都为平面设计的理念和方向敞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其中水墨画的风格通常比较随意和洒脱,只求“通意”二字,主要是针对虚与实之间的交替和考量以及对画中的空间和阴阳变化的关系,底蕴非常的深厚。而工笔画则主要需要通过一些精致的作画风格和形式,如以笔触的方式来充分地表现出作画对象的结构,非常考究画者的笔力。很多现代平面设计都开始借鉴中国绘画艺术的元素,特别是水墨画的效果,更是起到了强烈的反响,不但有效地开拓了平面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同时极大地扩大了其设计作品的张力,有效地和传统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

2.2借鉴中国汉字书法艺术

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其主要涵盖了多种方式在其中,所以,汉字艺术的造字方式在平面设计当中借鉴得最为广泛。同时,书法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书法的类别有很多,不论哪一种类别都在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当中,直接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大多数的包装设计使用的都是文字艺术设计风格。所以,汉字和书法这两者独特的艺术,有效地将中华民族的个性以及艺术的特性凸显而出,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赋予了现代平面设计深刻的内涵,为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2.3借鉴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艺术

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丰富多样、品种繁多,大多数都是由象征吉祥的图案发展和演化而来,因而也被统称为“华纹图案”。这种华纹图案深受广大民众们的喜爱,非的符合现代平面设计的创作设计理念,同时也深刻地表达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品位。[3]目前在平面设计领域当中所采用最多的图案样式为云纹、方胜、水纹、回纹以及太极、中国结等,这些都直接反映出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因此,现代平面设计要想成功地借鉴其中的深厚内涵,就必须要实现传统图案和现代视觉形态当中的完美对接,并在其中发现并培育出能够真正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艺术元素,这样才能真正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艺术的魅力。

3结语

平面设计的发展,要想成功设计出符合当代人接受并喜爱的作品,就必须要借鉴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实现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平面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黄跃成.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4).

篇3

一、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亦是原始文化和艺术的延伸。在中国服饰积极吸取国际时尚流行元素并与世界服饰接轨的今天,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中国现代服饰设计要想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从中吸取灵感和创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充分理解传统装饰纹样的文化艺术价值,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把传统符号、纹样的形式美、寓意美、智慧美和精神美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是现代服饰图案设计的一条智慧之路。中国传统虎纹是深厚民俗传统文化沉淀的产物之一,形式多样并具有完整的发展体系,应用于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能产生特定的视觉艺术效果,表现出应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

二、传统虎纹

传统虎纹是中华民族图腾纹样之一,在汉族、彝族、纳西族、土家族、朝鲜族等民族的民间艺术中都有形式多样的虎纹图案。同时,因其隐含很浓的吉祥意义,它也可以归属为寓意纹样的范畴。它主要从两个方面表达其吉祥意义:一是积极方面,指求致、获取、掌握那些有利于人的事物;一是消极方面,指抵御、驱除、镇避那些不利于人的事物。

虎纹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从各种原始崇拜、民间信仰、民间习俗到作为现代装饰纹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国虎文化始于传说的蒙昧时代,虎被赋予吉祥意义起源于各种的原始崇拜,在这些原始崇拜的各种祭祀活动中产生了原始的虎纹。例如,在崇虎民族――彝族的一些祭祀活动中,人们就以虎纹画脸纹身充当老虎。这些原始的虎纹主要从消极方面表达其吉祥意义,通常用来抵御、驱除、镇避那些不利于人的事物。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虎纹在构图和色彩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变化,所象征的吉祥意义也在不断演变。早期的虎纹主要用于驱避邪恶,是一种庇护的图腾符号。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虎纹逐渐被用于古时行军打仗的旗符、朝廷官员的官服、朝廷公堂堂案等之中,用来象征的权利、威严、正义、威猛等正面形象。在民间,虎的吉祥意义一直伴随着儿童的成长,早在西周时期,虎就作为胎教的教具挂于墙上,孕妇观之以期生下“虎子”。虎是张天师的坐骑,传说张天师能够射天狗护子,虎也因协助护子有功,成为儿童吉祥保护物。民间的许多虎吉祥饰物,如虎肚兜、虎帽、虎头鞋、虎围肩、虎枕、布老虎等,都包含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传统虎纹图案,是民间、民俗艺术的结晶。这些民间的传统虎纹所表达的吉祥意义亦是广泛而多元化的,既有积极方面的乞求吉祥、健康,象征儿童健壮、活泼有生气,也有消极方面的驱避病痛灾祸等不好事物。

根据传统虎纹的发展过程及其内涵可以将其大体分为原始图腾虎纹和民俗艺术虎纹两类。原始图腾虎纹主要表达了远古人类对虎的崇拜,奉虎为神灵,寄托自己的愿望和向往,如对力量的渴望、期望被保护、对生殖的崇拜等等,是一种原始的图腾符号,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这类虎纹在构图和色彩上都比较夸张,并且融入了许多图腾元素,例如神器、云雾、神符等,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比较凶猛、神秘、灵异甚至是恐怖,如图1。民俗艺术虎纹主要寓意为健康平安,带有对生命力的象征,祝愿意味和吉祥色彩很浓。它们很好的表现了中国民俗文化中的民间艺术,在色彩的选择上多用红色和金色,这两种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身就是具有很强吉祥意义的色彩,构图中所运用的块团状的体积感和爆发感,给人一种充盈的生命力蓄积和阳刚之美,整体构图喜气、刚健、吉祥,如图2。

自然虎纹在早期民间生活中也常出现,也可以归为传统虎纹的一种。在古代,人们穿虎皮制的衣物驱寒保暖,这时的虎纹(即虎皮上呈现的自然虎纹)主要是作为一种功能附属的自然形态图案而出现在人们的服饰纹样中,并不具备特别附加的吉祥意义和审美情趣。

三、传统虎纹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虎纹是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元素,例如彝族服饰多以虎头的纹样装饰,儿童衣物鞋帽也常以虎纹装饰。传统虎纹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是简单地模拟了虎的外形,而是以舍形取意的方式,传达一定的社会文化信息和人的审美情感。既具有审美功能,又标志着某种信仰的涵义,还是民族价值观的体现。

大约自1996年开始,国际时装界掀起了“中国风”,99时尚・COSMO一周年聚会上明星穿着富于中国昧的服装成为当晚亮点。当今时尚服饰图案中也常常可以见到中国传统龙纹、传统植物纹样等。然而,传统虎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却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各个类别的服饰图案都比较少见,其深厚的民族内涵也没有在现代服饰图案中得以充分的发掘和传承。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自然虎纹出现较多,主要应用于女性服饰图案的设计,纯粹从视觉的角度体现一种感性、野性的美,是一种西方的设计风格,并不具有更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

(一)传统虎纹在现代服饰设计图案中的应用方法

在前面我将传统虎纹分为原始图腾虎纹、民俗艺术虎纹以及自然虎纹三类。关于传统虎纹在现代服饰设计图案中的应用方法,可以依据对传统虎纹的分类,在分类虎纹的基础上,系统的把每个类别虎纹应用到对应与其相适合类别的服饰图案中,即相互对应的应用方法。在这种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不仅要对传统虎纹进行分类,也要对服饰图案风格有所了解,合理选择类别对应,使整体风格协调统一。具体应用方法:

1、民俗艺术虎纹应用于儿童服饰图案设计

传统的儿童衣物(如虎肚兜、虎帽、虎头鞋等)中便存在着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虎纹,这类虎纹造型活泼可爱,整体构图喜气、刚健、吉祥,并有着庇护儿童成长,乞求健壮、有生气的吉祥寓意,而且这种吉祥寓意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在现代儿童服饰图案设计中仍然可以传承民俗艺术虎纹的构图造型特色及其吉祥寓意,灵活应用。

2、自然虎纹、原始图腾虎纹应用于女性服饰图案设计

自然虎纹在现代时尚女性服饰图案中已有应用,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女性服饰图案设计中仍可以延续这种设计风格,使自然虎纹在女性服饰图案中得以更广泛的应用。原始图腾虎纹具有一定的图腾神秘色彩,可以挖掘这种神秘基调,应用于女性正装及晚礼服设计中,塑造女性神秘高贵的独特气质。

3、原始图腾虎纹应用于男性服饰图案设计

在男性休闲服饰特别是青年休闲服饰图案中,传统的纹样常常被用以代表前卫与时尚元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传统龙纹、植物纹的休闲衬衣、T恤等。原始图腾虎纹也可以以这种方式应用于男性服饰图案设计中,以其构图造型的神秘、另类的视觉艺术特点体现一种前卫与时尚潮流。同时,原始图腾虎纹可以小范围用于男性服饰设计中。

4、传统虎纹在服装饰物设计图案中的应用

服装饰物主要包括领带、腰带、皮带、丝巾、纽扣、胸针等。在进行这些饰物图案设计时,传统虎纹的三种类型虎纹均可以根据设计需要灵活应用,形式是多样的。在某些服饰饰物设计中不仅图案可以应用传统虎纹,造型设计也可以借助传统虎纹造型,例如纽扣、皮带扣、胸针等的造型设计。

(二)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与款式风格协调

虽然传统虎纹在服饰图案设计应用中采取了分类选择、相互对应的应用方法,但是在传统虎纹的每一类别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虎纹样式,同时每一类别的服饰又有许多款式风格,所以在应用过程中必须注意选用虎纹与服饰款式风格的协调统一。使传统虎纹图案成为服饰款式风格的有机部分,更好体现出款式风格的新颖美观、时尚前卫。

2、与服饰面料相协调

现代服饰面料主要有棉、毛、麻、缎、化纤织物等。传统图案在各种面料上都有相对适应性,织物粗细、经纬的变化都直接影响着传统图案的视觉效果,所以要结合不同服饰面料选取适合的传统虎纹图案。例如,原始图腾虎纹中的白虎纹,如图3,纹路粗糙、造型图腾感很强,可以应用在麻制面料的服饰中,达到协调统一的视觉艺术效果。

3、色彩搭配合理

色彩对人的视觉是一个十分醒目且敏感的因素,服饰色彩是服装感观的第一印象,它有极强的吸引力。服饰色彩搭配的方案很多,传统虎纹应用于现代服饰图案设计,色彩要根据穿着人群、服饰风格以及传统虎纹类别、内涵合理搭配。例如民俗艺术虎纹应用于儿童服饰图案设计可以选用对比色搭配,鲜明活泼、吉祥喜气,与儿童特征相符,同时也烘托了民俗艺术虎纹的吉祥寓意;而原始图腾虎纹应用于男性服饰图案设计则可选用相近色搭配,与男性气质和图腾虎纹内涵统一协调。

4、继承的基础上再发展

时间在推移,历史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人们的审美眼光、意识情趣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不光需要认真借鉴传统图案,而且要把传统的审美经验和新时代的审美信息融会贯通,创造出新时代的新图案,使传统民俗艺术焕发新的时代气息,成为时尚潮流。

四、结束语

传统虎纹是古老中华民族留给我们的历史精髓和文化遗产,具有特别的视觉艺术效果和深厚的民族内涵。研究适合的应用方法将其融入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之中,会使服饰更具文化性和社会性,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元素。然而,如何把这种魅力在现代服饰图案中体现出来,不是单纯依靠生搬硬套,而是一个整体的统一协调过程。在寻求到系统合理的应用方法以后,还需要全面考虑设计应用的各个方面,力求达到整体的协调统一,相辅相成,既能发掘出传统虎纹的艺术魅力及民族内涵,同时也能体现服饰的时尚美观和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王志强.传统纹样和当代装饰设计艺术[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6(4).

篇4

桃花坞木刻年画是苏州地区传统特色文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年画被人们用来贴在门上祈福祷告。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年画已失去它原有的价值,现如今大多被当作旅游纪念品传播在市场之中。许多原汁原味的工艺类纪念品颇受人们喜爱,如“和气致祥”(或称“一团和气”)、“花开富贵”等。但由于种种原因,桃花坞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缓慢。多年来,其纪念品种类仍止于原来年画类别,一方面,传统文化跟现代生活方式严重脱节;另一方面,由于能操作年画工艺的技工越来越少,年画价格节节攀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年画的旅游纪念品市场。

目前,为抢救、保护、传承桃花坞木刻年画,2002年5月18日,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正式划转至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同时为有效地保护、传承桃花坞木版年画,每年设立重点科研项目及专项资金,搜集、整理、完善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有关资料,为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学院积极倡导将该主题带入课堂进行有序的开发设计,将桃花坞木刻年画与现代元素系统的结合起来,从市场角度深入推进该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二、 桃花坞旅游纪念品前期市场准备

这次课程对于产品二年级的同学来说是一个有深度的课题——传统文化很容易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想要用现代方式完美诠释该文化对于他们而言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进行真正的主题开发前,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1、现有桃花坞纪念品类别

首先,需要要求学生们对苏州旅游景点进行实际调研,在各景点寻找桃花坞主题的旅游纪念品。目前,苏州的桃花坞博物馆和“桃花坞”品牌有专售桃花坞旅游纪念品,主要以装饰画和丝巾为主。其中桃花坞丝巾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其原因是苏州地区本身盛产丝绸,用桃花坞作为设计切入点,颇具地方特色,较受旅游者的青睐。但相比之下其他产品的销售一般,而桃花坞主题的延伸产品则更少。因此,在调研过程中,可以引导同学们对桃花坞丝巾的个案进行分析,借鉴其优势来开发其他类目产品。

2、旅游纪念品市场消费特点

桃花坞年画源自苏州这一旅游城市,有着独天笃厚的地理优势;毋庸置疑,旅游纪念品是该文化最好的表现载体。旅游纪念品多数以纯欣赏类的居多,以文化、小巧、个性、便携等特点为主,但这一类别纪念品的市场周期较短,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就市场消费数据显示,消费者越来越明显地倾向于具有一定功能、美观实用的纪念品。因此,在作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同学们须紧紧抓住这些市场特点,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实际需求,从实用家居、衣着服饰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类目,发开有意义的特色产品。

这样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利于学生们更加了解实际市场的消费需求,明确现有产品与人们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有利于设计出更好的文化载体向游客们展示桃花坞的过去与未来。

三、主题性教学方法运用

1、首先,如何选择主题?几百年来,桃花坞年画浓缩了民间艺术精华,积累了大量的民间题材,种类繁多,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人民禳凶祈吉的美好心愿。面对丰富繁多的主题,应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挑选,从中找出具备鲜明特色,广泛流传的主题进行研究。如《和气致祥》、《花开富贵》、《合家欢》等主题寓意美好,备受人们喜爱,会被大多数同学所选择。

2、其次,深入分析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表现形式?传统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是以印刷为主,描绘为辅的传统印刷工艺,故印刷过程受色版限制,常规配色系统相对固定,不论何种题材品类,都是在常规配色系统中进行色种的加减或印刷色序的调整和安排以求变化,以红、黄、蓝、绿、紫五色为主,其中套色的数量有差异,依据不同画面题材内容设置基本配色。

线条是桃花坞年画的又一特点,桃花坞木版年画非常善于采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题材和不同对象。具体而言,描绘娃娃、美女、花卉题材的画面大都采用细腻流畅的线条,便于更好地表现描述对象的特点;与此相反,表现门神武将等题材多采用刚劲有力的粗线。例如门神、钟馗等神像,为了表现门神威严可怖的神态,把身披铠甲、手持力锤的武将形象表现地坚硬而扎实、线条粗犷简练。此外,年画的造型也很有特点,中国各地年画造型都有差异,桃花坞年画相对北方年画,显得清秀精致,无论是门神、灶神、一团和气、五子登科、麒麟送子等造型都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概括。在分析造型时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造型身份、比例、动态、位置以及配色选择,还有使用的装饰元素,是点、线、还是面以及造型中的色彩配搭比例。

3、再者,分析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桃花坞木刻年画要想突破传统局限,融入现代产品中,必须尝试与现代产品中不同的实用功能、设计形态相结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装饰功能上;同时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追求个性、时尚的设计效果。所以说,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创新性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传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尊重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才能走出一条新的道路。首先,先选择好消费群体的使用范围,比如工作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娱乐环境等,然后,从中选择一个领域进行调研,可对其中的一个产品或者一组产品进行分析。最后,从使用人群健康状况、年龄、性别、与设计有关人体尺度、行为习惯、文化程度、价值取向与需求、审美观念、消费心理等方面进行准确设计定位。

4、最后,尝试将桃花坞年画融入到现代产品中。前期对不同设计因素的分析,目的是在开始创作前先学会如何分析事物,找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逐渐过渡到现代生活,完成最后的两者融合。如有一组同学选择了“八仙过海”主题产品开发,从桃花坞年画的八仙主题入手,借鉴中国传统玩具不倒翁的结构原理进行设计,并巧妙的将收纳功能设计在人物的身体部位,将传统的主题和传统玩具功能、结构相结合,更纯粹的诠释了桃花坞这一传统文化,同时设计者为设计注入现代元素,将八仙人物Q版化,充分符合现代卡通形象设计的流行趋势。整体造型憨厚可爱,色彩鲜艳,具有较好的审美形态。

当然,同学们涉及到的产品类目还有其他一些,如平面印刷类以及服装、鞋子、挂件等软材质类,以它们作为载体,将现代的平面符号与桃花坞传统图案有效结合,用个性化的形式区分于同类旅游纪念品。

四、结语

此次桃花坞主题教学是典型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同学们需要对桃花坞文化深入消化与理解,并结合现代生活方式,灵活运用于不同的艺术形式。用全新的设计理念来诠释桃花坞传统文化新时代的意义,进一步推进这一古老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寅.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艺术及其影响[J].文物,1960年第2期

篇5

性别

所在

教研室

软件工程

职称

副教授

从事教学年限

19年

课程

类别

专业基础课

课程及章节

《C++程序设计》第六章继承和派生6.1基类和派生类

课程教学目标

掌握继承和派生的概念及其作用。

思政育人目标

告诉学生有很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课程教学设计

(请写出具体教学设计、融入的思政育人元素及实施过程,不够可另附页)

教学设计:

1、通过提问引出继承和派生的概念(3分钟)

问题:提到继承你想到了什么?

篇6

一、将传统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传统艺术、本土民族民间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如何将其进行弘扬与传播,长期以来一直是音乐理论界关注的问题。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影音资料也无法把鲜活的、只在自然环境中由传统音乐家体现出的无形的力量和围绕着他们的文化环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相关音乐家也试图尝试再现过去的传统音乐,但只能是在形式、音符等外在因素上再现,根本无法表达出传统音乐文化原有的特殊内涵。因而,只有真正继承衣钵的艺术传承才能将本土音乐存留下来。在以往的传统文化整体发展过程中,各自独立的音乐团体或音乐工作者,通过下基层、采风挖掘整理而成的资料大都只在音乐理论中体现;但在我国,音乐文化主要是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来传播,可以说,没有传承就没有传统音乐的延续。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以人为载体,教育才是传承的重要手段。因而,重视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已成为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尤其在新时期新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潮流中,本土民族文化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动中国及世界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

因此,在高校音乐学院中设置民歌课,由有采风经验的专业教师授课,定期安排学生进行田野考察。使学生通过亲身所见、所闻,从实践中真正去体会民歌的鲜明特色和艺术魅力,并辅以理论分析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中国音乐文化的精髓。

二、传统音乐文化引入课堂对保护与传承音乐的贡献

在国际化的语境中,本土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处祖国边陲的黑龙江省并不因其偏远而在文化积淀及文化根源上有丝毫逊色,黑龙江流域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同时,这里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域,这些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背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黑龙江地方特色的本土民族音乐,而这些独具特色的本土民族音乐是我们应该认识并深入了解的。可是,就我国当前的音乐教育整体而言,仍是沿袭了学堂乐歌以来的“西乐”之路,对中国音乐,尤其是对种类繁多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就其深度与广度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更极少被纳入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故此,这对推动本土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也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

中国音乐教育协会会长谢嘉幸曾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的观点,但针对这一命题进行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其“不知道”“没兴趣”现象严重。这一答案把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意识到,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刻不容缓,认识和了解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已经成为当代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学校教育在传承本土音乐文化方面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责任、义务和功能?

通过本土音乐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社会文化背景去理解、分析和感受此音乐,并从中了解、体验这种文化,是当前国内外贯彻于音乐教育中的重要途径之一。仅民歌这一种音乐类型就反映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劳动的、宗教的、游戏的、爱情的等。在如此浩如烟海的音乐类别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擅长和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种类,进行收集、学习、研究,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音乐基本技能及知识的积累,更能形成自己的个性音乐与追求,进而在音乐实践中归纳完善对本土音乐的认识。

三、本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定位准确,方法得当

建立一套研究型学科体系,把本土音乐在高校音乐课程定位在研究型课程上,使该课程与其他的学科相区别。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学习方式可以采用田野采风、分组学习、资料分析整理、分类汇总等多样学习方式。在师生共同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去认识各民族音乐的类别与其表现形式的各异。

2.积累素材,发展创新

学生积累一定的音乐素材,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发展创新本土音乐。将本土音乐渗入到音乐教学中,加强本土音乐与其他相关教育课程的联系与结合,创作出一种将音响作为传播媒介,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叙事、达意、娱情的艺术。直接诉诸观众感官的视听综合影像,是区别于文学(文字间接形象)、造型艺术(纯视觉形象)、音响,把音乐的视听语言的运动性和时空自由转换,又使它突破了同为“综合艺术”的戏剧和戏曲的舞台局限。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篇7

作者简介:雷智颖(1983―),女,陕西合阳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陕西合阳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中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所有学科中,指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语文科最具优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通过探索研究,总结出很多经验,提炼出很多应该教给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但与此同时,我们又陷入了另一种迷惘中。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有一个瓶颈,我们很难突破,那就是学生缺乏兴趣。兴趣是源头活水,有了它,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学生没有兴趣学习,一切都是空谈。下面就以诗歌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以课堂诵读为突破口

(一)学生诵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有读百遍的兴趣呢?单调的诵读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诵读。学习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在集体诵读的基础上个人诵读、分组诵读,或者搞诵读比赛,以此提高其学习热情;对于诸如《孔雀东南飞》这样的叙事长诗,可让学生编成小剧,在课堂上表演;一些借景抒情的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

(二)教师诵读

课堂诵读绝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我们必须把教师诵读对诗歌教学的作用提高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这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诗歌兴趣的最简单而又非常有效的方法。对一些简单的诗歌,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自己背诵。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背诵和照着课本宣读或放录音看似差别不大,效果却大不相同。教师要努力用自己的声音营造一种气氛,一种容易让学生进入并陶醉其中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在感受诗人灵魂、情感的同时,对老师心生敬慕,进而爱上这种感觉,这就达到了培养兴趣的目的。比如在教授柳永的《雨霖铃》时,教师要通过范读尽量完整地再现画面:那座长亭,那声蝉鸣,那叶扁舟,那想象中的千里烟波、茫茫暮霭,还有那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有情人。这种离愁别绪、缠绵缱绻很容易打动学生,只要内心有所触动,学生自然会有读类似诗词的兴趣。

(三)诵读比赛的开展

除了教师诵读以及学生诵读的开展之外,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小型的以班级为单位的诵读比赛。学生在比赛中要想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在比赛之前必定会对相应的诗歌或者是词曲背景进行了解,只有了解到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中注入的情感,在诵读比赛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带着感情诵读。从准备环节到正式表演这一过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其实已经完成了一个对传统文化自学的过程。

二、从引导手段入手

(一)让趣味诗篇作先行者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不能不加选择地一股脑灌输给学生,最初的诗歌鉴赏,课外诗词的引入,应以简易的、趣味性强的诗篇为主,以了解知识为辅,以培养兴趣为主。学生一般会对闺怨诗、离别诗、思乡诗、爱情诗等比较感兴趣,对一些政治色彩较浓的诗词兴趣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诗词着手,培养兴趣,以易带难。例如教授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文艺论文《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纯理论的东西学生学起来当然觉得索然寡味,若能引入一些简易有趣的诗歌作为这篇文章的辅助阐释材料的话,趣味性便会大大增强。在讲“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时,对应文章中崔颢《长干曲》中的船家女形象,教师可以引入乐府诗《上邪》中那个对爱矢志不渝的女子形象。“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样的诗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相信不用教师提醒,学生自会有兴趣整理并背诵它。对类似诗词的引入,非但不会影响课堂内容的学习,反而能使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二)刻意淡化应试性

从应试性来讲,学习古诗词最直接可见的效果就是高考中的诗歌鉴赏题,而我们的学生现在学习的动力也是为了做那两道题。但这样的动机并不能使他们从根本上喜欢并真正领悟诗词所蕴涵的意思。学生不得不考试,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大多学生对考试有种天然的叛逆、反感(不管它有没有明确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如果一味强调学习古诗词的应试性,结果肯定会适得其反。我们应该让学生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来感受中国古典文化。作为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鉴赏诗词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高考,甚至不是为了掌握更多的诗词,它只是为了一种感受,一种用心感悟之后得来的感受。我们只需要走进诗词,与千百年前的那个灵魂接触,在诗中找到自己,并为之而感动,这对诗词鉴赏来说就够了。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说,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文字的形式传承至今。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换言之,即提高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的自主性与自主能力,促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传统文化。结合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学生一旦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便会自觉地去发掘知识。

(四)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利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出了多元化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除了教材之外,利用多媒体资源选择多种呈现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积极性,如某些诗歌朗诵,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制作精细并配以柔美音乐的Flash进行具体讲授。

(五)交流活动的开展

除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之外,教师还应定期开展学生之间的传统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以及学习层次的差异,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类别选择也就有所区别。在交流中,学生可以进行知识的交叉构建,完成从无到有的学习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先辈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把这些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显然并不现实。我们在这条道路上摸索尝试着,我们努力把这种“让我学”的局面转变为“我要学”,希望能借此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倩.浅谈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有效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6).

[2]冯国林.传统文化教育的误区[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3]阳庭庭.论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观――基于当代初中生“论语”教育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篇8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应用园本活动,通过对其系统地开发利用,对其具体的构成种类进行探究,进而充分发挥其内在的价值与效能。本文基于园本童谣系列活动的相关开发研究,对其主要种类进行了分类探究。

一、基于园本的童谣系列活动概述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各种童谣艺术种类相对较为繁多,在幼儿活动的开展中融入童谣系列活动,并将其作为园本活动,在实践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幼儿在童谣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对其传统文化以及区域风情等进行了解与感知,通过传统的文化熏陶,在无形中不断激发幼儿的内在情怀。童谣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自身的艺术形式与其表演风格,有效地增强幼儿的民俗审美兴趣,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以及审美艺术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对此在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此种园本活动,通过对其系统的探究分析和灵活的应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二、童谣活动的主要模式

基于幼儿一日生活模式下的童谣系列活动,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其具体题材与内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游戏童谣、教育童谣、劳动童谣、生活童谣等相关类别。

1.游戏童谣

此种类别的童谣就是在幼儿游戏活动开展中的相关童谣模式,其可以为游戏活动的开展伴奏,也可以作为游戏开展的主要内容,如绕口令、丢手绢等游戏。

游戏性的童谣是其本质的彰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童谣的影响。在母亲的吟唱中入睡、在童谣中玩耍等都是童谣的主要表现。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幼儿具有爱动的天性,生活给予其的主要特征就是通过自己的模式探究世界,锻炼自己,他们可以利用各种技巧进行学习,而在童谣中进行各种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模式。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针对童谣的不同内容开展不同的一日游戏活动。例如,在丢手绢的童谣游戏活动开展中,教师就可以让幼儿一边唱丢手绢的童谣、一边玩游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游戏参与性。

2.教育童谣

此种童谣类别就是对幼儿的相关道德行为、人际交往以及礼仪活动等进行有效的规范。在实践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此种童谣对幼儿的行为模式进行规范,使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关心同学的好习惯。例如,“过马路、左右瞧,大家要走人行道。公路若无斑马线,直行通过勿打闹。远离汽车不猛跑,迅速安全通行好。”此种类别的童谣就是对幼儿的交通行为进行了规范。

3.生活童谣

此种童谣就是基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性格兴趣进行创作的一种童谣模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以及探究美的能力,此种类别的童谣可以有效地拓展儿童的整体知识面,对于幼儿的智力也有一定的开发作用。在实践中,此种模式的童谣具有一定的艺术特征,可以通过强烈的生活气息,提升其内在的艺术感染力。例如,童谣《蚂蚁搬虫虫》:“一个搬,搬不动;两个搬,掀条缝;三个搬,动一动;四个五个六七个,大家一起搬进洞。”这种取之于幼儿生活的生活童谣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生活感知能力,将其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有效地融合起来,可以提升幼儿整体的生活能力,对于幼儿的生活审美情趣以及想象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

4.劳动童谣

此种童谣主要就是基于劳动内容为主的童谣模式,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整体审美情趣与音乐感知能力,对于提升幼儿的韵律感也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教师在一日生活的相P劳动教育中应用此种类别的童谣,可以提升幼儿的劳动热情。例如,《吃饭歌》:“我的小手真能干,自己来喂自己饭。吃青菜,剥鸡蛋,身体健康多可爱。”《喝水歌》:“我的小手真能干,杯杯清水保平安。你一杯,我一杯,多喝水身体棒。”《穿衣歌》:“一件衣服四个洞,宝宝套进大洞洞。脑袋钻出中洞洞,小手伸出小洞洞。小纽扣,钻洞洞,一二三,钻出来。我的小手真能干,自己事情自己办。穿衣服,脱鞋袜,勤劳聪明人人爱。”这些相关童谣内容就可以使幼儿感受到劳动的美好,具有浓重的天真童趣。此种类别的劳动童谣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自身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在实践中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与内涵,充分地彰显了其内在的审美能力。

篇9

形:指形体、形状;色:色的本意指颜色,但颜色有很多种,借此用来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因此此处“色”不是指颜色,而是指种类、类别,比如我们常说的“诸色人等”、“形形”。所以是形状种类各不相同。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符号作为人们之间相关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存在已经不可或缺。自从符号被创造出来后,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目前,符号已经被列为一门学科,供专家学者研究讨论。符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上的符号,它指的是人类有关意义与理解的所有思索的综合提升,人们常用的符号就是指广义上的符号,它能够简化人们之间的沟通语言,让沟通交流变得轻松起来,广义的符号如果运用得当,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一种含义上的符号就是狭义的广告学。狭义的广告学是针对某一方面产品进行宣传,这里不做具体介绍。

1.2传统文化符号的意义与传达

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累,我国的文化符号已经从最初的几种演变成了一门学科,它包含多种类型的符号。其中有文本符号、抽象符号、象征符号、指示性符号等几大类别。不同类型的符号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传达出不同的信息。逗号就代表着间断,而抽象符号,一般都代表一些特殊的含义,比如太极符号[1]。对于象征和指示性符号分别象征含义和指示信息,如象征符号篆书的“东”字则代表东方文化。

1.3与广告设计相关的符号概念

传统的文化符号有很多种类,每一种类中有很多符号组成。我国的广告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从最初简单的文字表达,到现在各种符号、文字、图案的融合,广告学已经演变成了一门复杂的学科。在进行广告设计时,往往都会用到以下几种类型的符号:最基础的文本符号、表达寓意的抽象符号、象征东西的象征符号、明确指示的指示性符号。这几种符号构成了广告设计的主体符号。

2广告设计与传统文化符号

2.1广告设计与符号学的关系

在研究广告设计中怎么运用符号之前,必须明确广告设计学与符号学的关系。自从广告学出现以来,就在逐步地和符号学进行融合。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有广告的地方基本上就能够发现一种甚至很多种符号。所以,广告设计与符号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符号学的合理运用就能够轻松地传达出想传达的意思。符号学则通过广告学进行宣传,在逐渐的发展进步,二者相互运用,相互发展。

2.2广告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符号

在广告设计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运用文字去表达。比如,想宣传一个东西很好,那么,就可以运用感叹号进行表达,如果觉得感叹号不够美观,就可以用象征性的大手指符号来表达赞美的意思。同时,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运用抽象性的符号进行表达。这样做,不但能够简单轻松地传达出所要传达的信息,还能够给人以亲切感,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3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3.1文本符号的运用分析

在现代广告设计中,文本符号是直接传达信息的工具。这里的文本主要是指中国汉字符号。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是最古老的方块字体,它整体构造复杂,但不混乱,给人一种美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广告应用了不同字体的汉字来体现它的与众不同。

3.2抽象图形的运用分析

现代广告设计中的传统图形符号有其基本的形式———抽象的符号形式。抽象的纹饰符号在中国传统图形符号中极其普遍,比如各种纹路图案,他们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在不同的场合,它们会幻化为另一种特殊含义。大家比较熟知的有回纹、如意纹、方胜纹以及太极图形,等等。

3.3象征图形的运用分析

中国传统图形符号的特质是每个符号都含有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意境深远,成为东方文化的一个表征。这些图形是受中国历史文化影响的,每一个抽象图形的背后都有一段属于它自己的故事。

3.4指示性图形的运用分析

指示性图形的特点就是清晰明了,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它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它能够化繁为简,清晰明了地向人们传达要表达的意思。

篇11

1.2对体会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

传统绘画形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对传统绘画的影响及所涉及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引入课堂,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提升艺术课堂及学科的特色,使实践技能教学具有高效性和实用性。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有利于提高艺术的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充分将历代文人绘画理论及相关国学精神渗透到绘画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水平,增强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表现如下:第一,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深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和认识。第二,较为完备地分析学生在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础上所达到的思想意识的升华,从而激发对于传统文化的正确解读。第三,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付诸于绘画实践,从而更好地指导其艺术行为。第四,更好地辨别和看待当下现代后现代艺术风格的流变,端正艺术学习的态度。第五,有助于国学的发扬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艺术生的综合素质。中国传统绘画对中国传统思想进行了诸多艺术层面的阐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传统的绘画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既不是封闭的,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壮大自己,延续自己的,同时中国绘画又有自己一贯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如何解读传统绘画的精神实质,理解个中的深层命题。怎样品评可以感观、可以心观、可以画观的传统艺术,以及如何跳开传统绘画的皮毛之争,鞭辟入里,发现新见以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有非常大的潜力,但现在的在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相对匮乏,而且缺少兴趣,所以教师教学面临一定的难度,老师既要把正确的观念灌输给他们,又要保持教学的稳定性和把握一定的依据性,让学生学有所长和学有所依,从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怎么看待传统,也是艺术教学中要明确的问题。中国的传统艺术是通过长期的传承,发展中又不断淘汰掉糟粕,增加进精华,经过长期的论证才得以传承的,而艺术发展是一个继往开来的过程,艺术的发展只有根植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所以传统并不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反而会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篇12

课题负责人:匡 瑛

工作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200062

在德育研究领域,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对中职德育的研究尚少。关于中职德育和普通高中德育的区别在哪里?其重点是什么?如何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道德课程是不是中职德育的主渠道?如何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德育理论和模式?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边化”“累赘化”倾向日益严重,德育效果低下,甚至直接影响到中等职业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因此,如何走出雷同高中德育的模式,探索适合中职生需求,切实提升其道德素养的创新模式,是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时,如何构建一种创新模式让职业道德教育成为整个中职教育教学的底色,也是值得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的。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

1.剖析中职德育低效和缺乏特色的根本原因

2.针对新时代中职生特点,构建整合式――自主性创新德育模式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中职生的特点和需求分析

2.当前中职德育困境及其成因分析(深层原因:教育学、伦理学、人性假设)

3.时代新特征对中职德育的影响

4.中职德育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5.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特色研究

6.职业院校整合式――自主性德育模式研究

多元文化与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课题类别:国家青年基金

学科分类:德育

课题负责人:张香兰

工作单位: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  264025

本课题旨在对德育课程的文化品性、多元文化与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关系进行充分阐释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深入揭示当前我国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所面临的文化问题、文化困惑及其给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多元文化背景下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原则和路径,以及面对中国新的文化转型,开发德育课程资源所必须做出的理性抉择,并通过对中外文化的比较、古今文化的对比,发掘各类文化的德育资源意义,以期对开发我国的德育课程资源,深化我国的德育课程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德育课程的文化品性

2.当代中国的多元文化格局: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正在经遇的事实

3.中国多元文化传统的嬗变与传统德育课程的演进

4.当代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文化抉择

篇13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的个性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古代有很多教育意义深刻的故事,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孟母三迁等,这些故事成为历代幼儿教育的生动教材。幼儿园在创设环境的时候,可以考虑把这些小故化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卡通画,绘在校园文化墙上或张贴于橱窗甚至楼梯过道等地方,让幼儿不断通过这些非常直观的画面图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通过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讲解,使幼儿在耳濡目染中慢慢理解其内容,体会故事的内涵,明白要做一个好孩子的道理。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们不仅要培养幼儿诚实、礼让的美德,还要使他们懂得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勤动手动脑、富有同情心、学会与身边的小朋友友好相处等道理。

二、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区域活动是主要的内容之一。这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常见的区域有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角色游戏区(如娃娃家、理发店、超市、商店、医院、餐馆)、阅读区、益智区、语言区、科学区等。教师投放的材料,必须合乎幼儿的年龄阶段,以满足幼儿动手、动脑的需要,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在这些区域中,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巧妙地渗透于区域活动的内容,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又了解学习到中华传统文化,教师确实要花一番心血。

其实,教师只要动动脑筋,就能在很多区域活动中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去。唱歌跳舞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在表演区,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去演绎富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故事。这种将传统教育故事内容变成一个小剧来让幼儿表演的形式,更容易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教师可以在美工区教授幼儿学习简单的剪纸,剪出简单的图形,如天安门、蝴蝶、花草等。我国剪纸流派和种类不少,有瑞昌剪纸、高密剪纸、佛山剪纸等,分类有团花、窗花、礼花等,教师在开展剪纸活动的时候,要让幼儿知道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品种类别、用途。在构建区,可以教幼儿用积木搭建万里长城,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会了解万里长城的历史和作用。

通过开展区域活动,让幼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从小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着很深的意义。

三、结合德育教育,通过全园、班级、小组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在幼儿园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中,开展多种主题、多种形式的传统教育活动,将德育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1.开展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利用多种传统节日、法定节日、纪念日,向幼儿宣传介绍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意义。通过教师的讲解,幼儿知道我国的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知道哪天是学雷锋日、哪天是教师节、哪天是抗日纪念日等。在讲解这些传统节日的同时,教师还可穿插跟这些节日有关的小故事于其中,向幼儿讲述“雷锋的故事”“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等,有助于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和爱国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