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传统文化根基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以经典诵读涵养学生道德底蕴
中国传统文学渗透着古人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新颖的审美情趣,它承载历史、传承文明,蕴涵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我校在专家的指导下,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系列整合,以校本课程的方式,挖掘传统经典中的德育价值,把经典诵读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挖掘经典佳作中的德育价值
中华民族的爱国爱民、刻苦耐劳、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貌、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在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些文化传统在经典中随处可见,学生读千古美文,可以直探人性本源,吸取古人的智慧,站在圣人的肩膀上放开眼界,开阔胸襟,启迪自己的理性,做一个有涵养、有见识、敬父母、重师长、奉公怜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人。
经典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德行;“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高山流水”的友谊;“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都为学生指引了方向。学生读经典,口诵心记,不知不觉中就会变成自己内在能力,德育的潜移默化功能自然而成。
(二)激发学生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兴趣
我校开设了经典诵读课,将经典吟诵引入课堂,让孩子们走进了中华经典诗文,走进了体现具有自我个性的阅读世界,沟通体验,用民族精神与美德感染自己。现在每天早上,当你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们不再像从前那样说话聊天,不再是坐等老师来督促,因为他们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同学们都会主动诵读。而这种自觉的读书习惯,使他们乐于读书,习惯念书,这一习惯将让他们终生受益。在传统文化的熏染下,学生文化基础扎实,举止端庄优雅,言行文明礼貌,学风校风良好。
二、以传统艺术升华学生气质
艺术活动能净化人的心灵、对人的全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和补足作用,是灵魂的教育。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如果没有绘画、雕塑、音乐、诗歌及自然所引起的情感,人生就会失去一半乐趣。”我校用社团的形式将桂剧、五子棋、十字绣等传统艺术融入到学校课堂教学中,以艺育德,以德促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以艺育德,加速德育内化过程
2012年底,桂林市群众艺术馆与我们拉手,把我校定为他们的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培训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外来务工子女文化艺术培训基地,并向我校提供各艺术门类的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专业艺术培训、辅导老师,为我校建立农村未成年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提供了优质的技术资源。抓住这个契机,我校提前谋划、布置,在课程里增设了校本课程――乡村学校少年宫社团活动,周三、周五下午3、4节由桂林市群众艺术馆的专业教师来授课,开展桂剧、合唱、舞蹈三个社团活动;周三下午的3、4节,由本校老师开展播音、绘画、乒乓球、手工、五子棋等13个社团活动。由于组织严密、措施得力,开学第一周我校就就点面结合、正常有序开展了社团活动,并通过课表扎实、常态地推进社团活动,建立起农村未成年人文化艺术培训网络,使学生在愉悦的艺术气氛中净化心灵,培养起蓬勃向上、勇于实现自我价值的自强精神。
(二)以德促学,发展学生兴趣特长
学校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以君子文化为大纲要的兰花节、翠竹节、节、梅花节的系列活动、校园艺术节、庆“六一”文艺演出、庆“元旦”文艺演出以及鼓励学生参加校外演出和各级各类比赛等,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充分展示了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学生在浸染高品位的精神氛围中,自信得到树立,情操得到陶冶,心田受到滋润,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三、以蒙学经典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学校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养成教育,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把《弟子规》和制定出的《大河中心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作为校本教材引入课堂,使之成为学生行为检查的标准。
(一)学习行为手册,端正思想态度
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晨读时间给同学们讲解《弟子规》句子大意,从实际生活入手,联系书中内容,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才是受欢迎的人。每星期布置5条背诵内容,并采取各种手段激励学生自觉完成,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对《弟子规》的内容都能熟记于心。
(二)对照常规三字歌,纠正行为习惯
“学贵力行”,学一句就做一句,实践一句。师生们经常把《弟子规》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熟背《弟子规》的基础上,每个班形成了自己的践行特色,老师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确立班级《弟子规》的践行点,并写在黑板的右上方,由教师指导学生把每天的践行点当成一项作业来完成,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习惯,鼓励学生一月养成一个好习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会给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还能够把幸福带给他们的家庭。
通过活动的长期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学习习惯基本形成,好人好事层出不穷:89班班委会自发为本班的患病同学捐款,并给其写一封信鼓励他与病魔作斗争;全校师生每年都看望、慰问附近乡村的五保户,并为其捐款;学校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为漓江洗脸”、清扫村道等。
通过开展“君子文化“特色建设,我们这所乡村学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和谐学校、自治区优秀卫生学校、自治区留守(流动)儿童示范校、桂林市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评估先进学校、桂林市绿色学校、桂林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桂林市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教学质量名列叠彩区前列,老师有4人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14人次在自治区级比赛中获奖,5人次在市级比赛中获奖;学生有11人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有31人次在自治区级比赛中获奖,有30人次在市级比赛中获奖
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构建学生的品德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培养学生的才能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铸造学生的行为美。
【参考文献】
篇2
一、创新与实践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能否真正地发挥优势和特色,其关键在于能否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价值吸收。树立献身医学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是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青年学生行为坚定的心理源泉。只有建立在民族自尊心基础上的批判与继承、摒弃与创新,利用方法和途径的创新把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充分调动和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助手作用,依托团组织优势,大力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崇尚学术,乐于知识创新,勇于思想创新,敢于理论创新,培育学生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积极打造仲景文化品牌,通过“仲景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的开展营造育人氛围,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多形式、多内容、全方位的志愿者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以社团活动为支撑,寓教育于活动中,以实践为中介,不仅检验和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还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更具有吸引力。
二、管理与人文相结合
学生的问题出自行为,行为源自心理。学生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折射出学生心理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的产生有不同原因,应对自然也各有不同的方法,深入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特殊心理因素, 从而找出干预和疏导的有效方法, 才能找到契合学生个体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所应达到的目标和效果。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一定要具备人文关怀的精神, 使学生在人文关怀的氛围下学习与成长。我们一直说, 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就要努力贴近学生心灵, 了解学生在想什么,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人文关怀。明白了学生在想什么, 也就明白了学生的需要。了解了学生的需要, 才能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和载体来实现教育目的, 满足学生的需求。人文关怀是一种手段, 要让学生感受到在集体中被关心、关爱的温暖。
当然,在学生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并不是一味地迁就或简单地嘘寒问暖, 而是在明确自身的教育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 以人为本, 用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 将教育的内容传达给学生, 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从而健康成长。
三、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相结合
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学生的现实问题,包括经济、学习的实际困难和心理困扰。通过现实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要勇于立志实现自我, 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 还要注重健全人格培养和思维能力训练。
同时,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更应该体现在解决学生过去的问题上, 让学生在新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消除过去生活的负面影响,解决过去成长中遗留的困惑。一个优秀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学生同样常常来咨询, 他并不一定要找到确切的答案, 而是寻求一个被倾听的机会, 寻求更多的看法和方向。其实, 很多选择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 我们给予的只是思路的指引和信息的提供, 至于怎样符合学生的兴趣, 怎样符合学生长远的打算, 要让学生自己去选择。
四、学习与修养相结合
传统文化确立和倡导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强调通过社会教化和自我修养,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体现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中,“术”是指一个人立身于社会的业务能力,是报效国家与社会的本领。专业素养的提高对一个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从目前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学习有明确的目标,自觉性强,态度端正,能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然而,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仍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把专业教育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以学习活动为支撑,倡导学生诵读《伤寒杂病论自序》《大医精诚》等医学名篇,通过自学、撰写心得体会、集中讨论交流等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让亲近经典常态化,使之成为学生读书生活的一部分,更有利于他们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再创造中汲取国医精华。
五、疏导与管理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疏导环节实际上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形式。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管理实践来看,一年级新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这些才出中学校门的学生,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不同程度地都会遇到不能适应大学学习模式的问题。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地了解这些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分析和心理辅导, 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
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分析学生的心理背景, 从心理层面入手, 找到症结, 进行有效干预,准确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走出误区,树立信心,步入正常的学习轨道。
六、全面与个性相结合
活用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可以有的放矢地对某一特定群体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教育预期的效果。《尚书》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以“仁”为核心的人文价值观塑造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庄子说:“通于天地者,德也。”正身、自律的道德准则是青年学生行为规范与行为准则的具体体现,是古今教育中的一个核心内容。
学生本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的专业素养、认知水平、社会认知度和自身的特点均有所凸显的时候才算成功。对于学生所凸显的“个性”,是指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不是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理想,能脚踏实地;有自己的规划,不恣意妄为。个性不再是简单地逃课,而是别人爱玩游戏,自己却享受图书馆阅读的乐趣等。个性就是这样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上,而他们大的理想也应该从这些点滴选择中开始,他们个性的思想根基也在于此。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向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学校的育人目标是以“仁、德、志、术”为基本要求,营造校园文化,提高专业水平,打造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秉承医圣精神的仲景学子。仁在心,德在行,志贵恒,术贵精,这正是医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精神品质。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引导我们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中去,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使学生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 必将引领一批又一批的仲景学子昂首走出校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进程中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篇3
对传统文化的熟悉、了解需要有文化氛围的营造,熟悉、了解的过程可以有不同途径去实现。可真正的技能掌握、思想渗透还需要更多的专业指导和操练。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一向重视课程建设,以完备的课程体系统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2016年,学校进行了第二轮课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由一百多门课程组成的“全・视・界”课程体系,“全”意味着注重过程,全面、全程、全员地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视”指丰富视野,多门类知识与经验的贯通。学校把本土化的视野与国际化视野进行交融,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界”是追求境界,追求一种更高的学习、生活、文化、精神的境界。孩子会有主动获取智慧的自觉和不断完善自己的执着,而学校会为此创造条件。在课程目标上更加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让课程成为学生体验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阅历的载体。在课程实施方式上,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对话。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完备的课程框架为培养“中国风,国际范”的长江学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们认为,国际交流不是索取而是彼此分享。只有充分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可能进行有效的国际交流,才可能有成功的国际理解教育。在课程分支“国际理解课程群”中(见图1),我们将传统文化作为学校顶层设计写入其中。
二、“非遗”进校园,让传统文化活色生香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学校在2015年8月特别引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版水印。学校与十竹斋合作,在学校武林府校部专门开辟四百多平方米的场地,成立“杭州长江实验小学十竹斋木版水印体验馆”。在体验馆中,长江学子们能和伟人、艺术、文化、传统亲密接触,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N、十竹斋创始人胡正言、民国文化名人、张爱玲、鲁迅等在体验馆中纷纷呈现。在十竹斋体验馆里,学生可去了解杭州同乡毕N对印刷术的贡献;去了解胡正言创立的版、拱花等多色套印技法,正是这些技法将版画印刷术中最复杂、最精美的木版水印技艺推向极致;去了解张爱玲的名作《金锁记》开头所描绘的朵云轩信笺,以及上海朵云轩、杭州十竹斋和北京荣宝斋的历史源流;去了解鲁迅、郑振铎在上世纪30年代刻印的十竹斋笺谱。在这里,学生们可以看到被誉为“中国印刷术活化石”的木版水印字画,淋漓尽致地感受文化传统的无穷魅力。
同时,体验馆作为杭州下城区青少年素质教育体验点,向社会开放,更大限度实现体验馆传承、体验的功能。此外,来自美国、新加坡、巴西、南非、英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的来宾到体验馆参观体验、交流学习,为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奠定坚实基础;许嘉璐、王文章、沈鹏、冯骥才等一百多位社会文化名人也纷纷到校,为长江学子感受传统文化带来便利。
三、活动成系列,让传统文化植根心灵
所谓“传统”,纵向曰“传”,是指时间上的历时性、延续性,是指那些过去有的、现在仍然在起作用的东西,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活的东西;横向曰“统”,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空间的拓展,二是指权威性。文化传承绝非易事,我校通过少先队员寻访非遗文化等活动,营造文化氛围,创造孩子们与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一)寻访身边的传统文化
为让全体长江学子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学校从2014年开始,由大队部组织开展“寻访一种文化,唤醒一个梦想”的雏鹰争章主题活动。活动以雏鹰争章为载体,引领少先队员“采撷、寻访、学做、沉浸”杭州地区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亲近祖国传统瑰宝,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全校共有23个中队、103个小队,其中完成寻访任务的小队有85个,涉及杭州市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项目包括金石篆刻、浙派古琴、张小泉剪刀、木版水印、土布织造、桥西文化、小热昏等各个级别和种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主题少先队活动课35节。
寻访活动中,十竹斋小队、小浪花小队的活动手册分别获得杭州市少先队“寻访身边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二等奖、三等奖。学校大队部获得优秀组织奖。大队部工作案例“寻访一种文化,唤醒一个梦想――杭州长江实验小学少先队‘非遗文化章’主题争章活动”在杭州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案例评比中获优秀案例。结合争章活动,学校修订完成了《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小巷三寻土布纺织技艺》等少先队活动课校本教材。
(二)手札传情迎峰会
学校在G20峰会到来之际,利用新春假期,开展了“手札寄情话丙申,翰墨飘香迎峰会”活动,学生用红八行信笺,以手札的形式,或者诉说成长和生活的喜怒哀乐,传递家人、朋友之间的亲情、友情,或者为迎接G20峰会,表达作为杭州小主人对来自世界各国朋友的热情,以文明志愿者的行动迎接峰会召开。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市长张鸿铭纷纷回信,表扬长江学子的主人翁意识。
篇4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篇5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篇6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篇7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篇8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篇9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凝聚,是中国人民内心正能量的表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精神基石,是中华儿女塑造优秀品格的精神动力,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如今,传统文化在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势下,面临的形势极其复杂,但是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是新时期我们每个人应该传承的文化的精髓,中华儿女应该把传统文化作为基因,一代一代地把优秀传统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底蕴,对中国人民内心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是中国人民心中重要的是非价值标准。所以,要想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必须奠定传统文化发扬的科学理论基础。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就是以为基础,奠定为基础是传统文化发展的根基。的理论基础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这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以为基础还有利于正确的看待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化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吸收借鉴国外文化的先进的东西,充实传统文化的新的形式和内容。作为科学的理论,这是我们在发扬传统文化中坚定地理论基础,是我们保持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
二、要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
在奠定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的科学基础的同时,要践行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就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把传统文化的弘扬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把树立文化自信进行全方位的实践,这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一步。
中国梦的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内在的一致性。中国梦的实现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也在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因此,这种内在的关联和一致性是他们能够统一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是共同价值观的集中统一,所以,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是树立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过程,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向繁荣发展的过程。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的树立,首先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这样才能对于传统文化树立深厚的政治根基;其次,要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大力发扬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培养和实现要进行传统文化的大力宣传和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这是增强传统文化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步骤;最后,传统文化要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推动力,成为实现百年目标的精神力量,这是增强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关键,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力,也是提高文化自信,提升传统文化地位的重要方面。
三、要在文化交流中树立传统文化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中国在不断地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应该向世界不断地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中国优秀传统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凝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元素,是中国道德伦理的诠释,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人共同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其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了我们历久弥新的力量。但是在现实的发展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一部分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的缺失、对于传统文化践行的不足,对于国外文化盲目的崇拜,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l扬和发展面临着困难,重视并且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
指出:“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强调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加强文化交流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世界不断走向进步的需要,在文化交流中,文化逐渐地融合,在此过程中,可以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同时吸收国外文化中的有利因素,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新格局,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文化自信就是在交流和借鉴中实现的,这是由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过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传统文化在互鉴中实现兼收并蓄,这是文化自信的来源。在这一过程中,同时我们要树立文化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道路,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论根基,要保持自信,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引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保证。所谓道路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把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是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关键;所谓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华文化的理论进行系统地把握,对其内涵进行系统的认知,把理论的正确性和丰富性进行把握,这是要树立的理论自信。只有在文化交流中坚持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才能在文化交流中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才能增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效果,才能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篇10
儒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核心价值观起源于夏、商、周礼乐中蕴含的文化,而后由孔子奠定了其思想基础,并由董仲舒进行后续的完善与发展,最终在西汉的武帝时期逐渐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文化。历史的发展说明了一个国家的强及盛和核心价值观所发挥的作用有较为密切的内在关系。根据史记显示,周王朝荣辱兴衰和周公制礼的作乐内容有紧密的关联。其中,周公制礼的礼乐本主要是以亲亲、尊尊为两条主线。亲亲是根据血缘关系来划分的亲疏远近,而尊尊则是根据政治爵位层级来划分的尊卑贵贱。孔子的这种思想由董仲舒作了相应完善后进行了弘扬,同时还按照儒家思想合理提炼出了三纲五常的文化价值观来对人际关系进行规范,从而成为了一种融合了儒家思想的意识形态。基于上述认识,每个社会的稳定都会有它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故将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凝聚的关键,可在促进社会稳定及国家统一方面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也需要注意,传承并不是一味的一成不变,而是继承那些存在永恒价值、符合当代意义、跨越国度、超越时空的精神文化。
二、文化传承的反思之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文化根基
钱穆(著名历史学家)曾经说过:文明偏于外,为物质方面。文化偏于内,则为精神方面。其中,文明可向外发展、传播、接受,而文化则是由群体的内部精神不断积累产生。因此,文化不仅仅只是活在发黄的古典书籍、残缺的曲谱以及壁画中,而是活在这个14亿人口的中华民族的心中,是中华民族的信仰、血液,也是各组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十七大六中全会上,以文化强国为主要战略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作为文化发展核心是会议上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中,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建设主要是指形态意识的本质体现及和谐文化根本、先进文化精髓等。综上,中华民族文化是各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必须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文化根基,从而才能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来重建民族的文化价值信仰。
三、文化自信的重塑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的选择
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培养人们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传承传统文化优秀的基因,还能促使文化自信向文化自觉走去,从而达到由认知及认同、共识逐渐发展为统一行动的效果。以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
(1)积极弘扬民族和谐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从而达到文化强国的目的。弘扬和谐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追求。其中和谐思想不仅是历史文化价值的紧要维度,还是中华文化信息中优秀的基因,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总体布局是促进文化的建设关键,因此,从国家的角度分析,我们应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与和谐思想文化,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篇11
以仁义礼智信及其群体和谐为理念取向,以家国情怀、仁爱责任、人格取向为核心特点的价值系统,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传统底色,也成为中国人“身份认定”的文化基因。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培育,对于引导中国大众尤其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国情,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十分必要。
弘扬和培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守望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逻辑上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复古与不变。时代在变革,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内容也要接受时代的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时代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培育,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和革命传统、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重在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弘扬和培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对其内容和形式的一体化传承。传统文化有载体,所以注重留传承载传统文化的形式十分必要,事实上许多传统文化及其形式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生活之中,如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文艺形式、日常礼俗、饮食服饰,等等。目前许多人很重视传统文化形式的普及,如青少年学生的读经诵经热,古礼仿习热,等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传统文化的培育不能仅此为足,我们不要求青少年都成为古典文化行家,但也不能止于“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的读经思路。
篇12
二十世纪初期,“国学文化”以及“国学教育”逐渐成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当时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都相继创办了国学院,并开展系统化的国学教育。当时就有梁启超、吴宓、梁漱溟、王国维等著名的国学大师。改革开放以后,国学传统文化又被重新发现,国学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也被重新评估。在教育领域,国学文化都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近年来,教育改革越来约深入到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国学教育新模式也具有非常现实的教育意义。
2国学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之根
一种文化要想能够长久发展,就必须有扎实的根基,如果文化没有根基,那么就如同木之无本,水之无源。木之无本,则必成枯木,水之无源,则必成死水。朱熹也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不是为了回到过去,回到古代的生活,而是为了在新的时代里创造更好的生活,创造更高的文明。中华文明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夯实中华文明的根基。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国学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国学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在国学教育中,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国学教育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提升国学教育的感染力。国学教育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长远的意义,对于塑造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文化涵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国学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依托
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学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体系的土壤为依托,以中国历代文明体系为基础的优秀文化资源。国学文化资源与我们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当前,我们正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遥相呼应的。例如,“爱国、民主、文明、和谐”其实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相得益彰,《大学》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孔子有“君子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理念,这些都是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的文化联系的。
4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完美人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也塑造一方人的品格。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塑造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品格。在进行国学传统教育时,我们要鉴别传统文化的优劣。在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例如,“三从四德”、“愚忠”、“愚孝”的观念,这些糟粕都要被阻绝在国学教育内。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则要大力弘扬,积极探索其文化价值。例如,“仁义礼智信”“爱国精神”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则要结合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要求,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国学教育的体系中,增强国学教育的引导性,塑造人们的优良品格。此外,我们也要探索国学教育的新形式,开展丰富的国学教育,建立完善的国学教育模式。例如,在基础教育阶段,将优秀的国学经典读本纳入到必读文本中,引导学生从小就接触优秀的国学文化,从国学经典中学习优良的文化和精神。同时,还可以挖掘国学文化的广泛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学文化学习活动,如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国学故事会等。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体系中都要重视国学教育意义,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5结语
综上所述,国学教育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丰富传统文化的内容,完善传统文化体系具有现实的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学教育有机融合,改革国学教育的基本形式,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和发展性。弘扬国学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认识到国学教育的具体内涵,以国学文化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正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和精神理念。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国学教育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运用多元开放的教育形式,开展多种国学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探索,培养文化涵养,在文化传承中进行文化创新。
参考文献:
[1]杨维杰,李昳华.把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普洱市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6,(08):117-118.
篇13
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及主要问题
当今社会的价值多元、开放、自由,让当代大学生因受各种思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强烈冲击,难免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出现偏差,主要表现有:
1、价值主体自我化,爱国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缺乏;
2、价值选择功利化,诚实公正品质缺失;
3、价值评价单一化,信仰缺失、理想迷茫。
二、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作用
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只有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根基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讲仁爱、重民本――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之风
“仁爱”是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主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理念,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仁爱”是一种推己及人,推己及物的无私精神。只有把“仁爱”中蕴含的爱心、善良、同情心和道义融入日常生活,才会使当下大学生由关爱他人,进而热爱工作和事业,并最终上升为热爱祖国和人民,使其在感受幸福充实的同时,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幸福。民本观念是我国古代倡导的根本从政价值理念。从“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先哲早就意识到“人心向背”决定国家命运。当这种心系百姓,心忧百姓,人民苦乐重于一切的思想扎根内心时,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就会不断增强,就会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终投入到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行动中去。
2、守诚信、崇正义――育天道酬诚、公平正义之魂
“诚者,天之道”。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国之本,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诚信基础上,推崇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公正、平等的思想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之一。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诚实守信、重义轻利的优秀传统,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调解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对于塑造大学生清正、公道的品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尚和合、求大同――立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梦
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缺乏理想的民族。陶潜描绘的古代“世外桃源”图景,生动描绘了传统文化中对于人民“和谐”,社会“大同”的向往,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同时也是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中国”的较早诠释。可以说,中国梦就是大同理想在当代中国的最新表达。当大学生按照传统文化精髓的指引,把中国梦和社会现实、自身实际结合起来时,就一定能把懒散、颓废、奢靡等不良情绪和习惯予以摒弃,斗志昂扬地投入到实现两个“百年”的伟大征程,最终成就一番无愧社会的精彩人生。
三、传统文化视角下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1、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文化
好的环境能够影响人,塑造人。所以,创造有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从学校组织层面,要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作为评价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选拔干部和评优的标准,同时,组织多种多样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校园活动,通过校园网络、广播、展板等载体,在各种媒体开辟学习专栏,举行传统文化讲座、影视展播、优秀书刊推介等活动。从学生组织层面,应多开展诵经典、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多管齐下地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2、倡导教师成为传统文化的带头传播者和实践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宣传传统文化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在本职岗位上展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教师应该以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不断为大学精神注入新能量,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
3、积极组织和鼓励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
学校和家长应积极组织和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勤工俭学,岗位实习等活动,到老少边穷地区参与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激发他们的智慧,并通过体验生活更好地了解国情,增强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同时要做到在家孝敬父母,促进邻里和睦;在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爱他人;在社区扶老携幼,乐于助人;工作中襟怀坦白,公道正派,从而为“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贡献自己的青春。
四、结语
正如所言:“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就是要让大学生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中找出破解人生难题和生存困境的思路和方法,进而追求“讲道德、信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永远保持敢于攀登、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劲头,把实现自己的梦想与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统一起来,为推进“四个全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N].人民日报,2013.07.27.
[2] 论语・子路[M].中华书局,2006.216.
[3]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