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经营风险分析实用13篇

餐饮经营风险分析

篇1

一、中小餐饮企业经营风险问题

(一)投资风险

许多中小餐饮企业为了快速占据市场盲目扩张,不断增加连锁店的数量,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方面,但是大规模的物质基础投入却不一定能够带来丰厚的盈利,一边开设新店面一边店面倒闭的现象屡见不鲜,市场扩张期间出现现金流量的大量流出,造成企业偿还贷款能力的减弱。并且中小餐饮企业自有资本金额普遍不高,用于市场扩张的资金常常需要依赖外部借贷来补充,资产负债率的提高和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使得资本结构失衡,当外部市场经济形势不好时,企业可能因为原材料、人工成本的提高以及活动资金无法回收问题而导致资金流的断裂,引发财务危机。

(二)经营风险

在中小餐饮企业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一是采购风险问题,餐饮企业在购置原材料的过程中受市场条件影响很大,原材料价格上涨或者出现断货的问题是企业难以预料的,有的企业选择囤积原材料来防治物资短缺,材料价格的下降会使企业发生亏损,也有的时候因为流动资金紧张问题而无法购置急需的材料,导致经营活动中断。二是人员流动风险,连锁经营的中小餐饮企业多采取的是标准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员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前需要进行培训,但中小餐饮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企业在员工培训上投入的大量资金会因为员工的离职而付诸东流,增加了企业经营的人力成本。

(三)财务管理风险

餐饮企业因为其经营活动的特殊性,在购置蔬菜、酒水等经营活动中经常是与一些零售商、菜农等散户进行流通,这些商品提供商常常无法提供发票,大量的小额资金进出以及发票开具方面制度的缺失导致企业收入和成本出现混杂的局面,难以施行有效的核算与监督,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难题,不利于企业财务风险方面的防范和预警。许多中小餐饮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没能实行统一管理,允许各门店自行负责部分采购和支付工作,造成大量的沉淀资金分散在各门店,资金使用率降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此外,许多中小餐饮企业采取家族管理模式,财务决策方面存在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问题,对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难以及时反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难以保证财务工作的高效运转。

二、中小餐饮企业应对经营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方面的工作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各中小餐饮企业应当积极推进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尽可能的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在管理人才任用方面要避免任人唯亲,通过建立一支文化素质高且具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的人才队伍,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帮助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财务管理方面要施行统一管理,避免各门店采购经营的随意性,加强对财会从业人员的监督和检查,严格财务发票管理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避免财务漏洞产生。

(二)强化经营风险意识

各中小餐饮企业要提高经营风险的敏感性,对可能产生经营风险的各环节加强控制和管理。在重大财务决策方面要注重财务方案制定的科学性,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科学选择合适的财务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规避或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方面,要科学安排不同投资渠道的比率,避免盲目投资,通过完善资金的使用结构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资金的抗风险能力。当财务风险发生时要认真分析内部管理、成本、战略定位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解决方案,努力消除或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危害,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三)完善绩效考核管理

各中小餐饮企业应当加强绩效考核管理,通过明确绩效考核目标,实施绩效评价和诊断工作对企业行为进行全过程控制,保证企业内部的高效运转。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关注度,及时了解员工需求,广泛听取员工意见,为员工提供向上发展的机会,利用岗位晋升、薪酬激励等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为企业留住人才,减少企业人员的流动性,降低企业人员培训成本。各中小餐饮企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奖惩制度不能过于粗放,要做到赏罚分明,确保激励机制能够切实发挥实效,要能够充分调动企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篇2

中国是人口大国,饮食文化兴盛,餐饮业的发展一直都是经济产业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大概5万亿元,但业内领军百强企业营业额不足2000亿元,业内占比不足5%。正是由于餐饮业本身所呈现的“行业高度分散,产业集中度极低”特点,使得餐饮业始终处在单一化发展,其本身餐饮供应链更是缺少重视和构建。疫情的爆发使得行业人士真正认识到建设餐饮供应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餐饮行业以私人饭店经营为主,大多数私人饭店的采购和仓储没有成型的体系,以传统的增加库存量的方式抵御缺货风险,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的投入和食材损耗,缺乏安全有效的冷藏设备同时运输配送等过程造成的货损也是增加了不可忽视的物流成本。同时高昂的店面租金、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疫情等因素造成餐饮企业的经营困难,直至倒闭。

二、餐饮供应链发展趋势

1.“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发展是餐饮供应链的主流趋势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与新华网联合的《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2020年春节期间的平均开店率仅为34.99%,同比下降46.72个百分点,客流量减少近九成,餐饮收入损失超千亿。由于餐饮业呈现金字塔结构,基数较大为普通私人饭店和路边摊,其数字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薄弱,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管理、成本管控、风险预防等多方面处于高风险易失控状态,餐饮业组织大型化、集群化和平台化趋势显著,因而加强餐饮供应链融合,促进建设数字化智慧化供应链平台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1]。例如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通过营销赋能、IT赋能、物流赋能、经营赋能、供应链赋能、金融赋能等服务,助力餐饮供给侧数字化提升。疫情疫情爆发,不难发现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受疫情波动影响在可控范围内,而大部分中小餐饮企业面临倒闭风险。大型餐饮连锁企业拥有独立、特色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从产品的生产、采购、加工、运输、配送、仓储等各方面建设管理较为完善,例如海底捞非常重视“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发展,在供应链管理中充分运用中央厨房和智慧物流系统,为了保证各门店菜品质量的统一性和高效性,通过中央厨房进行精准的食材加工或半加工配送,并在此过程中全面应用现代物流技术设备,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等多种操作模式,充分有效地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库存成本[2]。

2.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手段是构建优质高效且稳定的供应链

疫情使得餐饮行业非常重视餐饮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管控,而作为小微企业难以构建合理化的安全有效的供应链链条来解决此类问题,仅靠自营采购、加工及仓储,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和长远的升级发展,而未来餐饮企业的发展方向会是“商业联盟+连锁经营”,而小微餐饮企业需要依靠成熟供应链管理体系带动协同发展,其基础依然是中央厨房加大型配送中心,小微餐饮企业在缺乏资金和人才的情况下,依托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进行差异化竞争,解决上游端统一的物流管理问题,集中化进行供应商管理和产品物流配送,从而加强流通风险防范的举措,建立快速响应的餐饮应急供应链协同管理体系,真正维护小微餐企的正常经营才能稳住餐饮经济的命脉[3]。

3.加强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规范化产品流通渠道

疫情下,餐饮供应链需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及时性。“精准配送”成为了迫切需要,这就要求具备快速响应能力,考虑食材的复杂种类及配送的难度,减少中转环节是快速响应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前置仓、中转仓的大量布局下,农产品在仓库停留时间较短,这样可有效降低产品库存成本和时间,降低“牛鞭效应”影响。当然,企业也应该实事求是,结合自身特点制定、调整餐饮供应链策略,不能盲目使用直接转运或直接运输,这些配送策略对供应链柔性要求高,因此未必适合每个餐饮企业的需要,规范产品流通渠道建立餐饮快速配送管理体系是解决小微餐饮企业困局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志刚.疫后的餐饮业将走向连锁化[J].经理人,2020(05):74-75.

篇3

二、主要做法和思路

1、按照《自贡市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认定标准》,我县将经营场所不超过100㎡以下的餐饮经营企业认定为小餐饮店,依据《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对其进行备案和监管,目前已备案小餐饮店1145个,备案率达92.33%。

2、按照《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四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的规定,我县要求小餐饮店必须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方可入网,只取得《备案证》的小餐饮店不允许进入网络订餐平台。这样做可有效促使小餐饮店积极自主整改升级,达到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条件,以便入网销售。

3、建立全县小餐饮店信用信息电子监管档案。

4、逐户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小餐饮店的主体责任,要求其承诺按照《餐饮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加工操作。

5、统一制定《富顺县小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其制度上墙,并按要求一一落实相关制度。

6、强化小餐饮店的食品快检和监督抽检,对抽检不合格的,一律按照四川省“三小”条例查处。

7、由于小餐饮受本身条件所限,达不到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条件,风险等级为最高等级,同时按照量化分级是评定取得了许可证的餐饮单位的规定,我县未将其纳入量化分级管理,而是将其确定为D级纳入风险分级管理,待取得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后方再进行量化评级。

三、存在问题

1、小餐饮店自身存在问题:一是经营者主体安全责任意识不强。餐饮店的流动性和经营行为的短期性,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小餐饮业主在硬件上不愿投资或投资较少,经营场所设施设备简陋。二是部分小餐饮经营者办证意识和索票索证意识不强,进货渠道混乱,无进货台帐,所购进的食品原材料在质量上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经营者无法追究其他相关人员责任。三是从业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外来务工人员多,部分是少数民族,下岗职工、夫妻档的较多,食品安全意识差,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差,文化程度层次偏低,规范操作技能差,通过反复培训讲解,改善依然不大。

2、监管中存在的困难:一是全县小餐饮店点多面广,

且流动性大,更新速度快。由于其投资成本小,人员要求不高,进入门槛较低,小餐饮成为许多就业者、特别是再就业者择业的首选,同时由于其竞争激烈、辛苦劳累、利润空间不高,又让许多人想方设法另谋他就,往往是同一家餐饮店,今天还是张三在经营,明天就换成王五了,很不利于执法人员监管。同时,在现行体制下,监管经费的不足和监督人员的偏少,给监督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比如忙于专项整治就忽略了日常的监管,使得小餐饮监管工作出现时紧时松,时好时坏的现象。二是整改困难,“老大难”问题难以根除,责令整改犹如隔靴搔痒。诸多对小餐饮处理依据中,都以责令整改或警告为先,且通过多次回访检查仍屡教不改者比比皆是,造成基层执法人员工作量巨大而效果甚微的两难局面。三是“三小”条例中,对无证的小餐饮的处罚只有责令改正和警告,达不到震慑作用,导致有些小餐饮店始终不肯办证。四是立案处罚程序繁琐,成本高,而针对小餐饮的处罚额度较小,执法人员往往在做了大量的工作后,小小的罚款并不能引起经营者的重视,日常经营依然我行我素,强行取缔又不利于社会和谐,对繁荣市场经济、方便群众生活都带来负面影响,对政府解决就业问题增加负担。

3、疑问:小餐饮备案证到期后,是否应强制督促其整改升级,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如依然无法取得许可证,是取缔还是继续对其进行备案管理(现在是做的越好、越规范的,取得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处罚越重,这会不会打击这类餐饮的积极性)?

四、几点建议

1、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台账(或问题清单)。建立小餐饮店食品安全风险台账(或问题清单)制度,分出重点风险单位和一般风险单位,分类监管。试点推行小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风险自查报告制度,定期集中听取其食品安全风险自查报告,督促整改到位。

2、实行经营者诚信档案化管理。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小餐饮店要进行公示,并及时约谈,其约谈记录载入被约谈单位诚信档案,对被列入“诚信黑名单”者采取更高的管理要求,执行更严的标准,同时要加大问题单位的“回访”检查力度,督促其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提升管理水平。

3、推行小额食品安全保险。在小餐饮企业中推行食品安全责任险,引入保险公司的第三方安全监督机构,及时监控企业的风险行为,实现“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补偿”,可为食品安全增加了一道“安全阀”,使食品消费更放心、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篇4

一、加收碗筷消毒费实证分析

(一)加收碗筷消毒费之质疑。“消毒套餐”的出现搅动了餐饮消费市场,引发了各种争议。质疑一:加收1元是否合理。餐馆开门营业,就应该保证让消费者使用的餐具安全卫生。餐馆把本来该由他们自己承担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来,这很不公平。从餐具消毒公司了解到,消毒公司提供的餐具每套只收0.8元,餐馆从每套餐具赚取0.2元。质疑二:其他餐具有没有消毒? “消毒碗筷是要付费的,那是否意味着餐馆提供的其他免费餐具是没有消毒的呢?质疑三:限制顾客选择?一些餐馆只提供需要付费的消毒餐具。餐馆应尽到提前告知义务,服务员应该在顾客用餐前,就告诉顾客这碗筷是要收费的。质疑四:我们是否需要这样的选择权。餐馆对消毒餐具收取消毒费,餐馆认为自己的行为合情合理:用与不用,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不过,从顾客的角度来说,餐馆为顾客提供清洁安全的消毒餐具,本来就是天经地义,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质疑五:谁监管消毒公司?消费者普遍担忧,消毒公司资质如何,运作到底由谁来监管。餐具消毒外包给专门的公司是新事物,也是目前监管的盲点,市场又有需求,只要消毒公司有营业执照等证件,完全可以开门营业。怎么监管消毒公司运作?技术上很容易实现,但是到底谁具有监管资格,怎么监管还没有法律依据。

(二)加收碗筷消毒费之现状。据《兰州晨报》报道,2005年10月以来,兰州市部分餐馆向消费者强行收取1元钱消毒碗筷费一事,引起社会普遍关注。针对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兰州市物价局展开清查行动,执法人员到兰州市永昌路的重庆刘一手火锅店等10多家火锅店检查,现场指出几家火锅店向消费者收取消毒费属于违法行为,并分别给予1,000元以下的处罚。由此实例引发两种声音:一种观点认为,集中消毒餐具的使用,有效地预防了肠道传染病,而且可以减少一次性碗筷的使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对餐具消毒本来就是餐馆的职责所在,而餐馆却无端地向消费者加收餐具消毒费,这种做法是极不合理的,是不是说那些不收费的餐具都是没有经过消毒的,而如果真要是这样,那谁还再敢到餐饮店去消费呢?从上面的案例看出,加收消毒费引发的争议焦点在于它是否该由消费者买单,餐饮业向消费者加收餐具消毒费的做法是一种转移义务的侵权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二、碗筷消毒价值分析

(一)碗筷消毒的经济环保价值。根据调查显示,制造450亿双筷子需要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砍伐大约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一次性木筷对森林资源造成惊人浪费,且用过的一次性筷子难以处理,给环境造成巨大污染。中国烹饪协会作为全国餐饮行业的社团组织,一直重视餐饮业的节约化发展,不遗余力地推动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2001年协会专门组织召开了“停止使用一次塑料餐具的现场交流会”,大力倡导和推动餐饮业的“绿色经营”。套装消毒餐具无论从环保还是卫生方面考虑,都应该推而广之。另外,餐具统一集中消毒可将原来一家一户的简陋作坊式消毒转变为专业性消毒,提高了餐具的消毒合格率;其二,降低了餐馆餐具的消毒成本;其三,提高了消毒设备的利用率;其四,促进餐饮业构建循环经济系统。

(二)碗筷消毒的法律价值。目前对于消毒公司的监管还是一个盲点,加收碗筷消毒费作为新事物的出现,没有法规可以依据,如果能够及时运用法律规制,将为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使我国立法不断完善。首先,对于消毒公司的监管要制定相应的法律依据。其次,制定出餐饮业价格和政策,调整财税政策,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制体系。各地餐饮业建立的评估学术交流等组织,制定了一些公约,如不适用一次性材料、造成环境危害的物品、一次性桌布等,印发节能降耗培训手册,通过技术推广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加强了技术交流,在推进高效节能新产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规制加收碗筷消毒费法律考量

餐饮业将消毒费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是当前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推行碗筷消毒的最大阻碍,《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餐饮经营者作为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应当承担餐具消毒费用,而不得将义务转嫁给消费者。部分餐饮业对餐具另外收取费用的行为属于巧立名目,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即便使用了收费餐具,也可以拒绝“埋单”。

(一)碗筷消毒是餐饮业的随附义务。餐饮业不光经营餐饮酒水,还卖消毒碗筷的使用权,一套1元钱;自带酒水去饭店就餐,有饭店还收开瓶费。这些都是经营者应该免费提供给消费者的义务,即经营过程中的“附随服务”。现在不少经营者,热衷于把“附随服务”再一次卖给消费者。四川省消委指出,再次出卖“附随服务”,是企业利用其经营中的优势地位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也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作为法定义务的承担方,餐饮企业应当承担餐具消毒费用,而不能将义务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就餐时,餐饮企业提供达到卫生标准的餐具、餐巾等配套服务,是长期以来已获得社会共同认可、约定俗成的基本服务内容,是经营者的附随义务,也是消费者接受就餐服务的前提条件。服务产生的费用是经营成本的一部分,其费用已包括在菜肴价格内了,经营者再卖附随义务是不合法的。《合同法》第60条规定:“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仅仅履行合同本身规定的义务也是不够的,还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同时履行与合同相关的诸如相互协助、通知、保密等附随性义务。”附随性义务是主体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分割,主体部分就无法存在。如:消费者去饭店就餐,经营者提供给消费者不仅有饭菜,还应该有安全和卫生的座椅和碗筷,不然消费者无法就餐。座椅和碗筷就是经营者提供给消费者的“附随性义务”。经营者把附随义务从整体服务内容中分离出来另行收费,是不合理的,是重复性收费行为,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和利润,却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交易的原则,也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理应禁止。

(二)加收碗筷消毒费是霸王条款。霸王条款,法定称谓是“不平等格式条款”,主要是指一些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的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和店堂告示或者行业惯例等。其中一个特点是,扩大生产经营者的权利,限制消费者权利。通常是根据签订合同的消费者是否有选择权、自由权,对方是否处于垄断地位来加以判断的。其表现大致分为五类:1、排除、剥夺消费者的权利;2、经营者和消费者权利义务不对等,任意加重消费者责任;3、违反法律规定,任意扩大经营权利;4、经营者减免自己责任,逃避经营者应尽义务;5、经营者利用模糊条款掌控最终解释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因此,将碗筷消毒费强加到消费者头上是站不住脚的,餐饮经营者作为法定义务的承担方,应当承担餐具消毒费,而不得以霸王条款的行式强加于消费者。

四、构建碗筷消毒法律机制

篇5

本店位于大学聚集中心地段,主要针对的客户群是大学生、教师、以及打工人员。经营面积约为80平米左右。主要提供早餐、午餐、晚餐以及特色冷饮和休闲餐饮等。早餐以浙江等南方小吃为主打特色,当然本地小吃也是少不了的。品种多,口味全,营养丰,使就餐者有更多的选择。午餐和晚餐则有南北方不同口味菜式。而非餐点又提供各种冷饮,如果汁、薄冰、冰粥、刨冰、冰豆甜汤、冰冻咖啡、水果拼盘等。本餐厅采用自助快餐的方式,使顾客有更轻松的就餐环境与更多的选择空间。本餐厅装饰自然,随意,同时负有现代气息,墙面采用偏淡的温色调,厨房布置合理精致,采光性好,整体感观介于家庭厨房性质与酒店厨房性质之间。

三、发展战略

1、本餐厅开业之前,要作广告宣传,因为主要客户群是针对学生的,而学生中信息传递的速度与广度是很大的,所以宣传上可不用费太大的力度,只需进行传单或多媒体(如:音响)等形式的简单广告即可。

2、本餐厅采取自助餐的方式,免费茶水和鲜汤。并且米饭的质量相对竞争者要好,可采用不同的做法,使口感与众不同,以求有别于竞争者,给顾客更多的优惠,以吸引更多的客源。此外,本餐厅还推出烧烤+冷饮、八宝饭等情侣套餐,由于休闲饮食的空缺,这也将成为本店的一大特色。

3、有许多学生习惯于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许多时候为了节约时间会选择最近的就餐地点而不愿到较远点的餐馆,所以在地理位置选择上不会与学校大门有太大的距离。餐厅在适当的时候还将推出送外卖的服务,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得做法。如:若有三份以上(包括三份)的叫量可以免费送货上门,单独叫外卖的需交付一定的送货费,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如有一人想叫外卖,为了不出送货费则会拉上另外的两份外卖,如此也是能增加销量的。

4、餐厅使用不锈钢制的自助餐盘,即节约又环保,而废弃物也不能随便倾倒,可以与养殖户联系,让其免费定期收取,如此可以互利。据悉,竞争者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因此良好的就餐环境是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的。

5、暑假期间虽然客源会骤降,但毕竟还有部分留校学生、附近居民以及打工人员,届时可采取减少生产量,转移服务重点等方式,以改善暑期的经营状况。寒假期间就考虑修业一个月,已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6、市场经济是快速发展的,变化的,动态的,因此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一个企业的发展并进行分析,制作出长期的计划,每过一个阶段就该对经营的总体状况进行总结,并做出下一步计划,如此呈阶梯状的发展模式。在经营稳定后,可以考虑扩大经营,增加其它服务项目,并可以寻找新的市场,做连锁经营,并慢慢打造自己的品牌,可以往专为学生提供饮食的餐饮行业发展,总之,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如此才能有企业的未来。

四、餐厅管理结构

店长兼收银员1名,厨师1名,服务生2名。

经营理念侧重于以下几点:

主要的文化特色:健康关怀、人文关怀

主要的产品特色:具有食疗保健功能的素食餐品

主要的服务特色:会员制的跟踪服务

主要的环境特色: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绿色就餐环境

五、市场分析

在大学中的食堂的饮食一直是个问题,大学的饮食质量不高已成为公认的问题,仅仅是满足了学生们的温饱问题,而质量却远远没有达到学生们的要求。部分大学的饮食状况令人担忧,甚至有的大学食堂出现了集体中毒事件。

本企划就是根据这一点,为了保障大学生的饮食安全,提高大学生的饮食质量,成立大学饮食联盟,旨在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价格低廉安全高质并富有特色的食品,并且同时为各高校提供一定的勤工助学岗位,帮助贫困生更好的完成学业。

优势与劣势:

优势分析:本餐厅经营解决了学校食堂饭菜口味单一等问题,也无流动小摊卫生没有保证的担忧,并且与食堂同样方便快捷,节约时间。另外,本餐厅采用自助选择方式,应该很容易受到顾客欢迎,并能节省部分人力资源。同时,餐点还提供冷饮、冰粥等,并提供免费茶水。简洁舒适的装修将是餐厅的一大特点,学生普遍喜欢在干净、服务态度好的餐馆就餐,因此令人满意的服务也将是本店的一大特色。此外,学校食堂有明确的就餐时限,而校外很少有餐馆出售早餐,因此在校外的本店则可以较容易地抓住这部分因时间差而导致丢失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就是由在就餐点前后的一段时间要就餐的潜在客户群所产生的市场份额。

劣势分析:由于刚起步,快餐店的规模较小,如就餐的人力资源、服务项目等都比较有限。而校区内外的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因此还存在着不小的劣势。另一方面,因为学校假期是固定的,寒暑假期间的客源会骤降,而寒假期间会比暑期更少,这将会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

机会分析:据我们的市场调查与分析,本店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存在的,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而本人正是学生——这个最大客户群中的一员,所以更能了解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从这些方面来看,是应该是很有机会挤入该餐饮市场的。

威胁分析:餐厅的服务与产品质量的高低与经营成本又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如此则产品价格必然不会比竞争对手低,虽然总体上价格并不会太高,但相比之下,客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就成为一大考验了。并且,成本与利润也是直接挂钩的,盈利的多少则又是能否在竞争中生存下去的一大决定因素。再者,各地风俗与饮食习惯的不同,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即是否大多数顾客都能对产品认可或满意呢,这也是需要接受考验的。

六、促销和市场渗透

促销策略:

前期宣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较大。后期宣传:重视已有顾客关系管理,借此进行口碑营销。定期具体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如赞助学校组织的晚会借此进行宣传,通过活动时时提醒顾客的消费意识。针对节假日,开展有针对性的促销策略如发传单等。

七、财务状况分析

1、据计算可初步得出餐厅开业启动资金约需10600元(场地租赁费用XX元,餐饮卫生许可等证件的申领费用600元,场地装修费用3000元,厨房用具购置费用1000元,基本设施及其他费用等4000元)

2、运营阶段的成本主要包括:员工工资,物料采购费用,场地租赁费用,税,水电燃料费,杂项开支等。

3、每日经营财务预算及分析

据预算分析及调查,可初步确定市场容量,并大致估算出每日总营业额约800元,收益率30%,由此可计算出投资回收期约为三个月。

八、营销组合策略

有形化营销策略:

由于本餐厅的经济实力尚弱,因此初期将采取避实就虚的营销战略,避开大量的硬广告营销,而采取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承诺营销"进行产品宣传。通过菜单、海报、文化手册、广告、促销活动等向消费者进行宣传、倡导"天之素"的经营宗旨与理念。

技巧化营销策略:

做出持续性、计划性将决定本餐厅在避免普通餐厅的顾客忠诚度不高的缺陷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为了使本餐厅能够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权威感和信赖感,本餐厅将会建立一套完整的会员信息反馈系统,实现营销承诺:

l、顾客反馈表。在服务中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树立顾客第一的观念,认真听取顾客意见。

2、将顾客满意进行到底。树立"顾客满意自己才满意"的观念,做到时时刻刻为顾客着想。

3、建立餐厅顾客服务调查表,定期由营销部专人负责对顾客进行跟踪服务。

九、大力打造"绿色食品"的品牌形象

根据餐厅企业竞争激烈、模仿性强以及食疗产品具有的时节性强的特点,实现对企业的外显文化和内隐文化的有机整合,加强企业的品牌保护意识与能力。围绕"健康、绿色"为核心的品牌特征,餐厅通过树立绿色形象、开发绿色产品,实行绿色包装,采用绿色标志,加强绿色沟通,推动健康消费来实现营销目标。作为一个餐厅开展绿色营销,我们有着天然的优势,本餐厅将严格贯彻绿色餐厅的标准,无论从原料采购、食品加工还是卫生环境,都将严格把关。努力营造出朴素典雅又不失时尚的就餐环境,通过对餐厅设计的布局、装饰风格、温度等,体现健康绿色的理念。

推广保健知识、宣传绿色文化:

本餐厅将在营销过程中,围绕21世纪的餐饮主题——养生、健美、绿色三个具有社会意义的知识点,对消费者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宣传,从而引导顾客的消费取向。通过进行专题讲座、手册宣传、公益活动等方式将以上餐饮知识宣传出去,同时注重借此机会加大对绿色产品的宣传介绍。推广、倡导健康科学的饮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文化。对产品、餐厅、服务进行文化包装,传播饮食文化。从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机遇与条件。

十、重视搞好一系列的企业公关活动

本餐厅将通过一系列的公关活动,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为餐厅的发展提供宽松有利的经营环境。

1、与员工建立团结、信任一致的合作关系。在员工之间搭建起平等、便捷的沟通方式,通过发行内部刊物、免费会员提供奖励,集体娱乐等活动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

2、社区群众关系。为保证充足的人力资源,获得稳定的顾客群,得到可靠的后勤保障,应积极参与维护社区环境、积极支持社区公益事业。尊重顾客的合法权利,提供优质餐品和服务,正确处理顾客的要求和建议。

3、政府关系。及时了解并遵守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主动协助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与宣传媒介建立并保持广泛关系;向其提供本行业的真实信息。

十一、发挥绿色餐厅的价格优势

本餐厅的目标人群为学生以及城市居民。考虑到市场上餐饮产品、保健品的价格因素,本餐厅的产品定价将处于同类产品的中低价位。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以低成本获得高利润。在产品的价格及其组合上,我们是依据消费者不同的消费层次和需求,加工、提供各种具有食疗保健价值的营养餐品,其中在价格的制定上我们严格按照原料的利用率来计算,比如果蔬的去根多少、是否去皮、去叶,最后厨房的加工程度,为消费者提供每份6—100元不同餐品组合的标准,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素食食品。

十二、市场风险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到市场的风险,具体有以下几种风险可能:

(1)在本项目开发阶段的风险,市场上可能会同时出现类似餐厅的开业。

(2)项目生产经营阶段的风险,项目投产后的效益取决于其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量和其他表现,而对于本阶段项目而言,最大的市场风险来源与市场上餐饮业的竞争风险,如果项目投产后效益良好很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相似经营项目的诞生,从而加剧了本项目的竞争压力。

内部管理风险:

餐饮业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但是它需要严格的管理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对于大多数中国自办的餐厅来说大部分存在着内部管理松散,服务人员素质较低,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经营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关系着企业的生与存,成与败。

原料资源风险:

本餐厅的原料主要以果蔬、豆类、菌类为主,是当今最受欢迎的绿色天然无污染食品,尤其本餐厅是以保健为主的餐厅,因此在原料的选择上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投资,这样才有利于采购到新鲜、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十三、应对措施

l、汲取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经验,开发出自己的特色食品。

2、严格管理,定期培训人员,建立顾客服务报告。

3、进入市场后,认识食品市场周期,不故步自封,积极开发更新食品。

4、与原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并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保证原料资源的供给。

初期(1—3月)

主要产品是针对城市三种群体不同身体健康状况的餐品,市场策略为通过积极有效的营销策略,挤占中式餐饮及保健药品的市场分额;树立"绿色食品"的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美誉度;收回初期投资,积极进行市场推广。

中期(1年)

巩固、扩展已有的市场分额,进一步健全餐厅的经营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着手准备品牌扩张所必须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统一的特色优势餐品、统一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建设。

长期(2年)

届时,餐厅运营已经步入稳定良好的状态,随着企业的势力与影响力的增强,服务范围不再能满足潜在顾客的需要时,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扩大餐厅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十四、店面设计

视觉识别

店名:一方面应该和自己的经营业务有紧密的相关,另一方面要照顾到经营的场所是在校园内部,要贴近校园特色,易于为校园群体喜爱和接受,店名应有格调,意味悠长。

颜色:以黄色,红色,橙色等暖系色调为主,辅以轻快活泼的冷系色调。彰显时尚,潮流,雅致,品位。

店面布局

恰当运用灯光,地毯,隔断等元素,尽量一方面有效利用空间,一方面显得错落有致,不显开阔平淡之感。可适当设计一些较为私密的桌位,然长时间逗留的顾客充分享受那份怡然自得的情调。分区布局,让每个细分群体的消费者都有自己喜爱的角落和桌位。

灯饰和灯光:灯饰是餐厅厅装饰的重要元素,选择各种不同样式的灯饰可以有效增餐厅的美感。灯光是烘托餐厅气氛的重要部分,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灯光,烘托出餐厅宜人的气氛。同时,顾客应该保留在自己的空间按照自己的要求调节灯光的便利。

墙面装饰和窗帘:按照季节及时调整,各种织物材质,图案,颜色尽量显得和谐,显示餐厅的格调,贴近消费者感官享受。

桌位:桌位设计和摆放应该总体上和谐,个体上有差异,避免给消费者大排档那样的感受。

篇6

1.餐饮集团正历经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国家鼓励发展三产的政策导向,众多有识之士,抓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契机,选择投资风险较小、收益回报快捷的餐饮业作为切入点,走上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餐饮经营之路。

2.竞争的激烈程度急促餐饮经营向集团化发展。餐饮迅速发展,既有政策引导的结果,又有自身特点的优势,如不受投资规模限制,投资回报直接性等等,迅猛发展必然带来剧烈竞争。竞争的表象就是社会各界公认的餐饮围城现象,即每天有众多新的餐饮企业诞生,每天也有若干原先经营的餐饮店歇业。正是这种餐饮经营结构档次的不断调整,才得以使餐饮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完善,从而推动餐饮业向集团化迅速发展。

3.集团优势力量得到彰显。竞争促进了餐饮集团化的进程,餐饮集团的形成又给餐饮企业带来明显优势,除了集中、统一、大批量进货,减少企业原料成本开支;产品集中或部分集中开发,节省厨师劳务技术成本支出外,还表现在餐饮集团统一格调、形象、系统的cis设计,易于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获得市场认同,招徕更多的客源,进而扩大集团经营。

二、我国餐饮企业集团化发展问题及原因解析

1.高水平的出品质量稳定性不强。餐饮出品质量一直以来困扰着我国各类餐饮企业,由于其缺乏西餐式的精确具体的数据化、标准化管理,并很少应用科技进行创新研究,宾客来就餐主要认同的是价钱、人气、环境气氛,而对菜肴质量、服务周到、舒适指数等感受不深,不能使宾客加深对餐饮集团餐饮出品质量的显性化认知。

2.传统而薄弱的基础管理制约规模扩张。许多餐饮集团,在组建初期或只有一两家餐饮店之际,投资者就是经营管理者。随着雪球的越滚越大,集团规模的逐步形成,沿袭和扩大这种家族式或面对面直接指令的管理,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漏洞甚多,企业内部间配合协调常常脱节,职责界定不清,遇事推萎扯皮,对客服务也显得挂一漏万,效率低下。导致这一切的根源是餐饮集团的基础管理滞后,没能与集团的形成、成长、扩大进行同步的调整、充实、提高和完善。

3.产品创新乏力,特色日渐退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地区、同类别、同风格的餐饮企业的增多,原有特色不再明显。许多餐饮集团在锤炼、塑造和强化自身特色方面内功不强,随着餐饮模仿、克隆之风强劲,原先较有特色的餐饮企业渐失优势,特色退化。与此同时,餐饮产品创新机制又未形成,并正成为集团餐饮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的重大困惑。集团餐饮创新,在建筑结构、装修风格既定以后,其服务方式、营销技巧、菜品创新是其主要方面。其中菜品创新首当其冲,其决定集团餐饮树立良好口碑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内因。

三、餐饮企业集团化的经营策略

(一)树立以资本产值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理念

1.建立以太市场为背景的资本运作平台。餐饮企业集团不论要开拓新市场。还是创新产品,都需要从全国,甚至世界市场范围来优化配置资源。要求经营者突破行业、地域和产权所有制的概念,以大市场的观念来运作企业,并根据市场的细分,来确定经营的餐饮企业类型和进入市场的有效方式,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实现资本增值。

2.基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组织架构。餐饮集团企业首先需要打破固有的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合一的管理习惯。不断提升企业对外扩张力度,规范内部管理与流程,迅速实现企业资本由凝固化向液态化转变。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由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形成决策机制、监督机制与经营机构各自分离而又相互制约的机制。餐饮集团决策层由出资者代表组成的董事会组成,并由他们聘请高级管理人员来管理经营企业,进而优化资本结构,明确职能分工,促进内外营销,降低经营风险。

3.巧借东风,因势利导,加快自身发展。集团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本的同时,要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自己发展。可采用租赁方式,以少量自有资金的投入获取其他餐饮企业经营权,利于把握机遇,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也可以借助他人的品牌发展自我,小型餐饮企业可以通过加盟连锁站在巨人肩上,使自己快速发展起来。

(二)构建以资本增值为核心的餐饮企业集团化经营模式

1.深化产品特色,实现规模扩张经营。餐饮集团不应仅为了产品的销售量而扩大生产,主要应从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要出发,在形成产品特色和自己的服务风格基础土实现扩张,这样才能在价格上吸引广大顾客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深度挖掘产品特色,把其与体现为目标顾客服务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与经营理念等有机结合,从而在创新巩固特色基础上实现规模扩张经营。

2.借助品牌效应,推进特许经营。为实现资本增值,集团除了借助有形的产品进行扩张外,更多应用技术、管理及整个企业的形象和品牌等无形资本进行特许经营。借助自身品牌优势,吸引加盟,进行低成本扩张。进而把彼此独立的法人企业组织利用自己的品牌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企业集团,在少出资或不出资的条件下获得另一家企业经营权。并且无形资本的扩张相对于有形资本来说风险小,借用融资扩大集团效应,延伸企业的经营空间,巩固基于顾客的理解和忠诚购买所擎起的市场品牌,实现形式内容的和谐统一。获取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鹏,饭店企业集团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科学与管理,2007

篇7

1.餐饮集团正历经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国家鼓励发展三产的政策导向,众多有识之士,抓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契机,选择投资风险较小、收益回报快捷的餐饮业作为切入点,走上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餐饮经营之路。

2.竞争的激烈程度急促餐饮经营向集团化发展。餐饮迅速发展,既有政策引导的结果,又有自身特点的优势,如不受投资规模限制,投资回报直接性等等,迅猛发展必然带来剧烈竞争。竞争的表象就是社会各界公认的餐饮围城现象,即每天有众多新的餐饮企业诞生,每天也有若干原先经营的餐饮店歇业。正是这种餐饮经营结构档次的不断调整,才得以使餐饮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完善,从而推动餐饮业向集团化迅速发展。

3.集团优势力量得到彰显。竞争促进了餐饮集团化的进程,餐饮集团的形成又给餐饮企业带来明显优势,除了集中、统一、大批量进货,减少企业原料成本开支;产品集中或部分集中开发,节省厨师劳务技术成本支出外,还表现在餐饮集团统一格调、形象、系统的CIS设计,易于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获得市场认同,招徕更多的客源,进而扩大集团经营。

二、我国餐饮企业集团化发展问题及原因解析

1.高水平的出品质量稳定性不强。餐饮出品质量一直以来困扰着我国各类餐饮企业,由于其缺乏西餐式的精确具体的数据化、标准化管理,并很少应用科技进行创新研究,宾客来就餐主要认同的是价钱、人气、环境气氛,而对菜肴质量、服务周到、舒适指数等感受不深,不能使宾客加深对餐饮集团餐饮出品质量的显性化认知。

2.传统而薄弱的基础管理制约规模扩张。许多餐饮集团,在组建初期或只有一两家餐饮店之际,投资者就是经营管理者。随着雪球的越滚越大,集团规模的逐步形成,沿袭和扩大这种家族式或面对面直接指令的管理,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漏洞甚多,企业内部间配合协调常常脱节,职责界定不清,遇事推萎扯皮,对客服务也显得挂一漏万,效率低下。导致这一切的根源是餐饮集团的基础管理滞后,没能与集团的形成、成长、扩大进行同步的调整、充实、提高和完善。

3.产品创新乏力,特色日渐退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地区、同类别、同风格的餐饮企业的增多,原有特色不再明显。许多餐饮集团在锤炼、塑造和强化自身特色方面内功不强,随着餐饮模仿、克隆之风强劲,原先较有特色的餐饮企业渐失优势,特色退化。与此同时,餐饮产品创新机制又未形成,并正成为集团餐饮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的重大困惑。集团餐饮创新,在建筑结构、装修风格既定以后,其服务方式、营销技巧、菜品创新是其主要方面。其中菜品创新首当其冲,其决定集团餐饮树立良好口碑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内因。

三、餐饮企业集团化的经营策略

(一)树立以资本产值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理念

1.建立以太市场为背景的资本运作平台。餐饮企业集团不论要开拓新市场。还是创新产品,都需要从全国,甚至世界市场范围来优化配置资源。要求经营者突破行业、地域和产权所有制的概念,以大市场的观念来运作企业,并根据市场的细分,来确定经营的餐饮企业类型和进入市场的有效方式,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实现资本增值。

2.基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组织架构。餐饮集团企业首先需要打破固有的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合一的管理习惯。不断提升企业对外扩张力度,规范内部管理与流程,迅速实现企业资本由凝固化向液态化转变。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由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形成决策机制、监督机制与经营机构各自分离而又相互制约的机制。餐饮集团决策层由出资者代表组成的董事会组成,并由他们聘请高级管理人员来管理经营企业,进而优化资本结构,明确职能分工,促进内外营销,降低经营风险。

3.巧借东风,因势利导,加快自身发展。集团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本的同时,要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自己发展。可采用租赁方式,以少量自有资金的投入获取其他餐饮企业经营权,利于把握机遇,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也可以借助他人的品牌发展自我,小型餐饮企业可以通过加盟连锁站在巨人肩上,使自己快速发展起来。

(二)构建以资本增值为核心的餐饮企业集团化经营模式

1.深化产品特色,实现规模扩张经营。餐饮集团不应仅为了产品的销售量而扩大生产,主要应从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要出发,在形成产品特色和自己的服务风格基础土实现扩张,这样才能在价格上吸引广大顾客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深度挖掘产品特色,把其与体现为目标顾客服务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与经营理念等有机结合,从而在创新巩固特色基础上实现规模扩张经营。

2.借助品牌效应,推进特许经营。为实现资本增值,集团除了借助有形的产品进行扩张外,更多应用技术、管理及整个企业的形象和品牌等无形资本进行特许经营。借助自身品牌优势,吸引加盟,进行低成本扩张。进而把彼此独立的法人企业组织利用自己的品牌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企业集团,在少出资或不出资的条件下获得另一家企业经营权。并且无形资本的扩张相对于有形资本来说风险小,借用融资扩大集团效应,延伸企业的经营空间,巩固基于顾客的理解和忠诚购买所擎起的市场品牌,实现形式内容的和谐统一。获取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鹏,饭店企业集团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科学与管理,2007

篇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制止餐饮浪费等系列决策部署,落实《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鲁发〔2019〕19号)和总局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部署安排,固化深化我省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成果,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省局决定在深入实施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的基础上,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以公众满意为目标,以智慧管理为突破,以分类监管为先导,以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监管、务实管用,积极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构建完善长效机制,着力破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重点、难点问题,推动餐饮服务提供者和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不断提升餐饮服务质量安全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省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大型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率持续保持在100%,学校食堂季度检查覆盖率和明厨亮灶率持续保持在100%,持证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持证率和公示率达到99%以上。

二、主要任务

突出“五个重点”,着力解决五方面问题:

一是以人员培训为重点,强化检查和抽考,着力解决从业人员规范操作、食品安全管理员能力提升问题;

二是以清洁厨房为重点,突出重点区域检查,着力解决餐饮环境脏乱差问题;

三是以进货查验为重点,督促餐饮单位履行进货查验记录义务,着力解决食品安全责任追溯问题;

四是以餐饮具清洗消毒为重点,强化监督检查、检测和执法办案,着力解决食品安全制度执行问题;

五是以推动“明厨亮灶”、鼓励举报为重点,强化社会共治,落实奖励措施,提高举报投诉处理效率,着力解决主体责任不落实问题。

三、行动计划

(一)2021年,开展“餐饮从业人员培训年”行动

聚焦从业人员和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考核,在总局《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必备知识参考题库》基础上,结合我省餐饮服务监管实际,建立一套题库、一套学习课程或资料库、一个培训考核系统或平台(以下简称“两库一平台”)。针对餐饮服务不同岗位设定培训考核内容,实行分类培训考核,提高培训考核的精准度。积极运用“两库一平台”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学习培训及考核,进一步强化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规定、违法行为处罚、预防食源性疾病等相关知识学习运用,全面提升餐饮从业人员素质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管理能力,解决从业人员“不懂法、难整改”等突出问题。

(二)2022年,开展“餐饮服务规范年”行动

聚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通过线上培训、直播教学等方式,加强对餐饮从业人员、配送人员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等知识培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有关要求,鼓励公勺公筷、分餐制、外卖封签、无接触配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就餐安全。

(三)2023年,开展“餐饮环境卫生提升年”行动

聚焦餐饮环境卫生水平提升,指导餐饮服务提供者加强环境卫生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打造“清洁厨房”,优化厨房布局及硬件设施,鼓励引入色标管理、4D(整理到位、责任到位、执行到位、培训到位)、5常(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6T(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等管理方法,提升后厨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细化就餐区环境、设施、清洁和消毒操作要求。解决餐饮服务单位卫生间难看、难闻、难用等突出问题,实现卫生间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整洁,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整洁、舒适的餐饮服务环境,有效改善餐饮消费体验。

四、工作措施

(一)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1. 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餐饮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餐饮服务提供者要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严格制度建设和从业人员管理、严格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严把原辅料购进质量安全关、严把餐饮加工制作关、严把餐饮具清洗消毒关、严把环境卫生控制关,定期开展自查自纠,保证提供的餐食符合食品安全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禁捕有关要求,严禁以非法捕捞渔获物及来源不明水产品为原料加工制作菜肴。配合落实好制止餐饮浪费有关要求,加强原材料进货量控制和储存管理,引导消费者适量消费,践行“光盘”行动。

2.规范连锁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鼓励餐饮服务企业发展连锁经营。探索连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连锁餐饮企业总部应当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其经营门店(包括加盟店)的食品安全指导、监督、检查和管理。鼓励连锁餐饮企业总部对各门店原料采购配送、人员培训考核、食品安全自查等进行统一管理,提升门店食品安全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3.持续开展“清洁厨房”行动。引导、鼓励餐饮服务单位逐步实现食品加工用具、设备标识管理,不断扩大色标管理覆盖面,防止交叉污染。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加工操作区、就餐区和卫生间等区域环境清洁卫生,防蝇防鼠防虫设施设备完备,及时清理餐厨废弃物,保持卫生间良好通风,定期清扫、检查,并做好清扫及检查记录。加强餐饮具清洗消毒整治,落实集中消毒餐饮具的索证索票管理制度,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加强自消毒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管理。

4.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推动食品安全管理和服务升级。引导和鼓励餐饮服务单位实施“明厨亮灶”,不断扩大“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面,主动向消费者公开加工制作过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实施智慧管理;积极引导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聚餐分餐制、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开展“光盘行动”;主动向消费者作出有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餐饮服务质量的承诺,并在经营场所、菜单、外卖餐食的包装上提供有关“减油、减盐、减糖”等健康饮食宣传内容。鼓励中央厨房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发挥保险的他律作用,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二)督促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5.加强审查登记管理。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要对新入网的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实地核查,确保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对平台上存量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开展自查,及时下线无证店铺。加强手机APP等移动端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审查。利用平台技术优势,建立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经营许可证数据库,推行许可证到期前提醒、许可证超期下线。

6. 加强线上信息公示管理。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要严格审核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上传的食品经营许可及相关经营信息,确保公示信息完整、真实、及时更新。

7. 加强配送过程管理。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要对配送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考核,督促配送人员保持配送容器清洁。加快推广外卖封签,确保食品配送过程不受污染。鼓励使用环保可降解的食品容器、餐饮具和包装材料。大力推行无接触配送。

8. 加强分支机构、代理商、合作商等的管理。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要督促分支机构、代理商、合作商等主动向监管部门备案,严格执行食品经营许可证审查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主动向市场监管部门报送平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数据和平台分支机构、代理商、合作商等信息。

(三)加大规范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

9. 从严执法检查。按照《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相关要求,重点检查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情况,特别是食品安全自查情况、食品安全管理员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餐食加工制作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情况。

10. 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根据《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要求,全面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省局将参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操作指南》,根据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业态、经营方式、规模大小及出现问题类型等因素,对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分类,制定分类检查要点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立足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对餐饮服务提供者实施检查。

11. 规范“小餐饮”经营行为。通过取缔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推动“小餐饮”管理水平提升。按照“亮证经营、安全承诺、单据留存、原料公示、加工规范、场所清洁”六项标准要求,规范“小餐饮”原料配送、餐饮具清洗消毒、后厨环境卫生、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等行为。配合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引导,创造条件,推动“小餐饮”集中经营、统一管理,促进小餐饮向集约化规范化转型升级。

12. 推进餐饮聚集街区规范提升。加强对城市综合体、美食街等餐饮聚集街区的行政指导和食品安全监管,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原料采购、加工制作、清洗消毒、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经营行为,配合相关部门打造食品安全管理规范、环境卫生清洁、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街或城市综合体。每个县区市每年打造1个餐饮聚集街区。

13. 逐步实施智慧监管。积极探索智慧监管,综合运用食品日常经营监管平台、“双随机、一公开”系统、“互联网+监管”系统,建立集监管信息实时录入、专项检查分配、名单筛选、统计数据自动分析、执法文书现场打印、简易处罚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执法系统,推动现场检查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努力实现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全部录入系统。

14. 开展网络餐饮服务“净网”行动。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行为。督促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资质排查,督促其落实入网餐饮服务“主体资质要合规、公示信息要真实、严把材料控制关、加工制作要规范、设施设备常维护、订单不得再委托、线上线下同品质、食品配送措施全”八项要求。做好网络订餐监测工作。持续推广“外卖封签”。提升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四)强化社会共治

15.开展“随机查餐厅”活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属地实际确定检查频次,可由市民决定检查区域、检查店铺及检查项目,采取“视频+图文”直播形式公开监督检查过程,可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实地监督检查,邀请媒体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餐饮服务单位后续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跟踪报道。

16. 逐步稳妥推动餐饮服务量化分级评定转接。总局已指导中国烹饪协会制定《餐饮服务量化分级评定规范》,在食品安全基础上,增加了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等内容。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可选择本地区有条件、有能力的行业协会开展餐饮服务量化分级评定工作。行业协会可直接参照《评定规范》开展量化分级评定,也可结合本地区实际,对《评定规范》进行修改完善,作为开展本地区量化分级评定的依据,将量化分级评定打造为行业自律、社会共治的载体。鼓励行业协会结合量化分级评定,开展“放心餐厅”“餐饮示范店”等创建活动,发挥优秀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餐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山东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和等级公示管理规定》,是基于风险管理原则制定的,是落实《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要求的重要制度。各地要根据总局要求,逐步稳妥推动餐饮服务量化分级评定转接。

17.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落实投诉举报奖励制度,鼓励餐饮行业“懂行者”、企业员工进行内部举报,曝光行业潜规则。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将提升餐饮质量安全水平作为改善民生、促进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争取地方扶持政策,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要积极建立商务、旅游、住建、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发挥各部门的政策、资源等优势,推动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各项措施落实落地。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促进形成全社会共同制止餐饮浪费的良好风气。

(二)周密组织实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立足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行动方案,实施项目化推进,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主要负责同志要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组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给予政策、资金、人员等各方面的支持,确保各项任务和工作要求落实到位。

(三)及时报送工作信息。各地要认真梳理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按时报送省局。2020年12月20日前,报送工作部署情况、具体联络员及联系方式;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每年6月10日、11月10日前,报送半年、全年工作总结和工作情况统计表;2023年11月10日前,报送3年工作总结和工作情况统计表。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邮箱:

附件: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工作情况统计表

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工作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

项目

数量

基本情况

辖区内持证餐饮服务提供者(家)

1.其中:入网经营的持证餐饮服务提供者(家)

2.其中:风险等级为A级风险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家)

 

风险等级为B级风险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家)

 

风险等级为C级风险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家)

 

风险等级为D级风险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家)

 

辖区内小餐饮(家)

辖区内已备案的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含分支机构、代理机构)(家)

辖区内已备案的自建网站(家)

辖区内连锁餐饮企业总部(家)

辖区内实施“明厨亮灶”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家)

1.其中:实施“明厨亮灶”的持证餐饮服务提供者(家)

实施“明厨亮灶”的小餐饮(家)

2.其中:敞开式展示(家)

透明式展示(家)

视频式展示(家)

 

互联网式展示(家)

 

立案查处情况

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份)

责令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及其分支机构整改(份)

下线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家)

吊销许可证(家)

取缔无证经营(家)

立案数(件)

其中: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及其分支机构(件)

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件)

罚没金额(万元)

 

其中: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及其分支机构(万元)

 

 

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万元)

 

篇9

一、地方院校餐饮企业薪酬分配现状分析

(一)薪酬总体水平低

高校餐饮企业脱胎于高校,又服务于高校,同时具有市场和教育的双重属性。它要像其他社会企业一样追求经济利益,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作为高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要服从于教育规律,遵循“服务为教育”原则,不能以赢利为目的。自2006年下半年,食用油、禽肉、燃料等办伙物资持续涨价,地方院校餐饮企业受资金、规模、地理位置等条件限制,餐饮成本大幅增加,与此同时要保证学生食堂饭菜“价不增、量不减、质不降”,相当数量地方院校餐饮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极大地制约了员工福利待遇的提高。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地方院校餐饮企业服务最大化与效益最大化之间矛盾更加突出,大部分地方院校餐饮企业员工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员工产出与投入比远低于社会同行业水平。

(二)对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贡献重视不够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然而,大多数地方院校餐饮企业还没有完全按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进行分配。薪酬与个人绩效联系不紧密,个人收入仍是职务、职称、工龄的函数,而不是与生产要素贡献成正比例关系;关键岗位、重要岗位与一般岗位收入差距不明显,薪酬分配中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现象突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人收入分配原则相违背,致使企业薪酬分配对人才激励不足,企业缺乏活力,技术、管理等人才大量流失。

(三)缺乏科学的分类管理体系

高校餐饮企业经营服务部门多,工作岗位特点各异,各工种量化比较困难,且在经费来源和管理上存在着差异。目前,多数地方院校餐饮企业管理人员套用高校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工勤人员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缺少针对各岗位、各工种不同特点的薪酬分配办法。许多餐饮部门员工工种与实际所在岗位脱节,所评专业技术资格与所聘技术岗位不相适应,不在此岗、不干此类技术活却能享受此技术等级工资,无法有效调动各类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

(四)同工不同酬

高校后勤餐饮企业由原事业单位转型而来,在利益分配上普遍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政策,对员工的考核、作用、信息、机会等方面重事业编制员工,轻外聘员工。特别是受外聘员工关注的分配制度很不完善,外聘员工同事业编制员工相比,在劳务薪酬、福利待遇方面相差悬殊,带有明显的半事业半企业管理特点。据了解,全国尚未有地方院校餐饮企业已建立外聘员工与事业编制员工利益平等的薪酬分配体系,同工不同酬现象非常普遍,严重挫伤了外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终将阻碍地方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餐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方院校餐饮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基本思路

(一)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分配制度

参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按各类人员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贡献不同,分层次确定不同员工薪酬分配形式和薪酬标准。加大对核心层分配倾斜力度,提高关键性管理、技术岗位和高素质短缺人才岗位工资标准,合理确定普通层员工收入水平,保证各类人员薪酬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相一致,形成“凝聚核心、稳定骨干、激励全体”,适用与不同类型员工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二)以岗定薪

提倡推行各种形式的岗位工资制。进行科学的岗位设置、定员定额和岗位测评,做到以岗定薪。通过岗位权值区分不同岗位的区别,岗位权值相对固定,岗位人员可变。重实绩、重贡献,打破身份、职级界限,收益与贡献、业绩和效益挂钩,合理拉开分配档次,突出岗酬结合特点,从制度上杜绝论资排辈现象,充分体现“以岗定薪,易岗易薪”原则。

(三)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按照“十六大”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方式,逐步建立多元化分配格局,实现利益重新分配。

坚持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在收益中充分体现各生产要素投入对产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充分体现按知识、技术、管理要素进行分配精神。现代企业竞争,实际是员工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知识含量的竞争。实践证明,知识、技术、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探索薪酬分配的具体形式,应充分体现出知识、技术、管理在生产中的价值。

(四)正确处理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关系

在餐饮体制改革过程中,地方院校餐饮企业要高度重视和把握好市场性与教育性关系,既要遵循经济规律,追求经济利益,同时也要服从于教育规律,坚持“三服务、两育人”工作原则。把维护和发展师生利益作为薪酬分配改革根本,坚持高校餐饮姓“教”特性,尊重和服从高校后勤管理主体的决策和管理,坚持优质高效服务,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服务育人责任。

三、建立与地方院校餐饮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薪酬分配体系

(一)对经营者实行年薪制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推广,高校餐饮负责人将逐渐完成向职业经理人角色转变。对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可以突出经营者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年薪制是以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般以年为单位)为考核周期,根据经营者的经营管理业绩、难度和所承担的风险、责任,确定企业经营者基本报酬,并视其经营成果浮动发放风险收入的报酬制度,一般由基本年薪和风险年薪两部分组成。基本年薪是指根据企业经营者承担责任大小确定的基本生活收入,按照本企业员工上年平均工资2-3倍计算,按月支付。风险年薪是依据企业经营者完成的经营业绩通过年终考核来确定,风险年薪为基本年薪的4-5倍,分年终年薪和远期年薪二部分分期兑现与支付。基本年薪和风险年薪之和一般不超过本企业员工年平均工资14倍。

实行年薪制的经营者,原档案工资封存,不再从企业领取任何形式工资性收入,并按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个人缴纳部分)及其他有关费用。

(二)对餐厅经理实行效益奖励薪酬制

餐厅经理是企业战略计划的落实和执行者,是战术计划的制定者,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不仅要求其带领下属员工为实现经营目标奋斗,同时还要求其为企业经营者分担经营管理任务。效益奖励薪酬制是依据餐厅经理年度初签定的经营目标责任书中所约定的年度销售额、毛利率标准、员工平均工资水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考核指标,按责任、贡献、风险、利益相统一原则,根据餐厅经理年度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由企业考核发放薪酬的一种薪酬分配制度。为加强餐厅经理与企业利益联系,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实现,餐厅经理在签定经营目标责任书时须缴纳一定的责任书履约保证金。餐厅经理薪酬标准由企业经营者确定,每月由企业按一定比例预发生活费,待年度结束经考核完成各项责任指标的,一次性发给效益奖励工资;对未完成责任指标的,则按实际情况扣减其效益奖励工资,效益奖励工资不足扣减的剩余额度,从责任书履约保证金中冲减,直至全部扣完失去经营资格。

实行效益奖励薪酬制,让餐厅经理个人收入与企业经营、发展相挂钩,可以充分调动餐厅经理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工作激情。

(三)对采购人员实行双薪制

采购人员在餐饮企业中具有特殊地位,是企业控制经营成本、提高伙食质量、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采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效益的高低。因此,必须对采购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采购人员可实行双薪制,即一部分薪金为底薪,按月发放;另一部分薪金为效益薪金,与采购成本降低额、同类物品质价比、食材品种数等指标挂钩。效益薪金年终核算后一次性先行兑付80%左右,剩余效益薪金记账,由企业保存,以承担下年度未完成采购相关指标责任,并视其情况按一定比例扣减,以此逐年类推,待其不再担任企业采购员或到期解任后,剩余部分一次返还;若采购人员中途无故离开企业,则企业将无偿收回这部分薪金。

(四)对其他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实行岗位工资制

岗位工资制包括岗位工资、基础工资、效益工资三部分,是企业的基本工资制。它以岗位评价为基础,强调岗位绩效考核,实行一岗一薪,岗变薪变。

1、岗位工资。岗位工资是岗位工资制的主体部分,是按照员工所处岗位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进行工资分配,体现岗位劳动差异的工资单元。采用工作分解法,对企业设置的全部岗位的工作性质及内容进行调查摸底和分析,将工作性质和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岗位归并为同一岗类。然后依据定量化的岗位评价标准,根据各个员工在企业经营管理与服务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结合岗位工作对象、责任风险、技术含量及劳动强度的评价确定每个岗类的岗级。每一档级对应相应的岗薪标准。

2、基础工资。基础工资是体现工资保障职能和员工累积贡献的工资单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最低保障工资,按所在地政府公布的在岗员工最低工资标准确定;二是年功工资,按员工连续工龄计算。

3、效益工资。效益工资发放同企业当月实现营业额和利润指标挂钩。具体为:将企业年度营业额和利润目标分解到月,根据边际效益理论制定按不同比例分段核增(核减)月效益工资发放基数考核管理办法,按照向生产一线艰苦、技术含量高、责任重、贡献大岗位倾斜及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原则,依据不同岗位效益工资分配系数,按月考核发放。

四、结束语

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地方院校餐饮企业的分配制度也不例外,它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变化等因素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以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薪酬分配体系。通过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调动各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企业内在活力,在更高层次上形成新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2.

篇10

xx餐饮管理(青海)有限公司

1.2经营范围

茶、点心、咖啡、水果

1.3服务宗旨

时尚、优质、舒适、健康,让顾客满意的服务

1.4人员及组织结构

店长1名 西点师1名 茶、咖啡、水果调制师2名 服务领班1名 服务员3名

1.4.1人员能力分析

店长:能带领团队,激发团队热情,为客疯狂,为人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西点师:具有中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从事该工作一年以上

咖啡师:具有中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服务员:有相应工作经验、沟通能力较好

1.4.2人员分工

店长:1、独立负责本店的日常管理工作; 2、对本店的行政、人事、营运、采购监管、企划执行、成本控制、人员流失、员工满意、顾客满意度、收银负全责; 3、负责带领全体门店员工为顾客提供良好用餐环境、可口的食品、满意的服务,为客疯狂; 5、协调好内部员工关系; 6、协调好本店所在区域相关政府部门的公共关系; 7、负责正确解决顾客抱怨,提高顾客满意度

西点师:1、负责本店西点制作;2、负责西点的研发更新;3、负责食材的盘点与采购量

咖啡师:1、负责本店的咖啡、水果的制作;2、负责咖啡、水果的研发更新;3负责食材的盘点与采购量

服务领班:1、发挥一线管理人员的带头作用,完成上级交代任务;2、检查当班服务员的考勤,工作着装及个人仪态仪表,个人卫生,保证员工按要求上班和餐厅服务的正常开展

服务员:1、负责服务顾客就餐;2、协助采购食材;3、店内的清洁工作

2 产品与服务

2.1 产品介绍

2.1.1 产品种类

茶:绿茶、祁门红茶、、银针白毫、大毛峰、洞顶乌龙茶、武夷岩茶、铁观音、碧 螺春、普洱茶、花茶(茉莉、玫瑰、菊花、柠檬、迷迭、蜜桃、蓝莓、香榭、薄荷、薰衣草)、保健茶

咖啡:现磨现煮咖啡:国宝蓝山王 特色咖啡:极品蓝山 日本炭烧咖啡、卡布奇洛、拿铁跳舞咖啡、焦糖玛奇雅朵、美式摩卡咖啡、巴西山杜卡 肯雅 曼特宁

西点:各类面包 小饼干 提拉米苏 黑森林蛋糕 芝士蛋糕 蓝莓芝士蛋糕 慕司 蛋挞

水果:各类水果,但以纯水果为主题。

2.1.2产品特色

适合中高级人群消费,满足多种人群口味、现场制作、健康

2.2 收费设定

茶:绿茶12 祁门红茶24 大毛峰 20 46西湖龙井46竹叶青26铁观音28 极品特观音66 168、碧螺春28、普洱茶36 68、花茶(茉莉、玫瑰、菊花、柠檬、迷迭、蜜桃、蓝莓、香榭、薄荷、薰衣草)15保健茶58 苦丁茶26 武夷大红袍66 158洞顶乌龙茶40

咖啡:现磨现煮咖啡:国宝蓝山王68 158、特色咖啡:极品蓝山58 108、日本炭烧咖啡28 、卡布奇洛40、拿铁跳舞咖啡38、焦糖玛奇雅朵34、美式摩卡咖啡25、巴西山杜卡32 56 肯雅 36 66

曼特宁 32 56。

西点:各类面包 小饼干 提拉米苏 黑森林蛋糕 芝士蛋糕 蓝莓芝士蛋糕 慕司 蛋挞

水果:大盘 38 小盘 28

3 市场调查与分析

3.1 可行性分析

1)、休闲茶餐厅市场竞争激烈,且市场品种和品牌众多,新品牌、新品种的不断涌现,使休闲茶餐厅市场被切碎细分,瓜分着消费者的钱袋,蜂拥挤占着市场。

2)、品牌繁多的休闲茶餐厅分为供应堂食、饮品和仅以供应饮品为主两大类。全国有大小茶餐厅不计其数,各地品牌众多。在抚顺市场,有知名茶餐厅10余家。

3)、高档茶餐厅各方面较之中低档茶餐厅占上风,从广告宣传、营销水平、品牌号召力到消费者选择偏好,整体上低档茶餐厅不敌高档茶餐厅。高档茶餐厅利用的客观优势是室内环境幽雅,消费者现阶段对茶餐厅选择上的心理。但是,中低档茶餐厅前景良好,潜在巨大的消费客群,中低档茶餐厅才比较贴近于日常生活方式。世界知名“茶餐厅”品牌星巴克在世界上存在也已将近四十年。我国消费者对茶餐厅的认识有较快的提高,饮茶已不仅仅是老年人的选择,同时还是对一种本土文化的追求。

4)、我国茶餐厅的市场份额有大幅度提高。从各业态来看,2008年百强企业中,休闲类餐饮企业以销售额比上一年增长43.25%,居各业态增幅之首; 2009年百强企业中,从营业额和增长速度来看,休闲餐饮依然发展迅猛,其营业额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百强中其他经营业态,增幅超过了50%。休闲饮品的代表性连锁企业以20%的速度逐年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部分非茶餐厅品牌也抢占着相当大的客群。

3.2 客户描述

服务对象主要是中高级消费者与商业街白领级人群,其消费观念是时尚、优雅、舒适、品质符合我餐厅理念。

3.3 市场分析

目前我们想把该店开在沈阳的商业街或办公楼聚集的地方。根据业内人士2007年的统计,我国各式茶餐厅、茶艺馆、茶楼、茶坊、茶社超过6万家以上,产值约100多个亿。我国的茶楼(含茶餐厅)主要集中在像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等大中型城市,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

茶餐厅隶属于餐饮行业,无论是从业企业还是从业人员,因受制于市场环境,变化和变动较大,每年都有一大批新的茶餐厅出现,但与此同时,又有许多茶餐厅停业或歇业。上海餐饮行业协会现有1700多家协会会员,包括部分茶餐厅和茶楼。

3.4 竞争分析

3.4.1竞争者分析

3.4.1.1现有竞争者

第一集团军:避风塘茶楼、仙踪林茶楼、星巴克,他们是领先品牌,品牌知名度高,企业实力强大,广告投入大。

第二集团军:肯德基、德克士、麦当劳、好食多,各种咖啡店与披萨自助店,他们是强势品牌,消费者对其有品牌偏好,有思维定式。

3.4.1.2潜在竞争者

近这几年, 茶餐厅这个行业在国内开始发展 ,有些城市已经普遍了,其前景较好,不断地有人加入此行业。形成较强的竞争趋势。

3.5茶餐厅竞争的形式分析

环境竞争:随着大街小巷茶餐厅的增多,顾客的消费就有了非常大的选择余地,在这种情况下,茶餐厅竞争的焦点就转向了店面环境的改善,如果经营环境“脏”、“乱”、“差”,那么即使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也很难引来顾客,相反,创建洁净、明亮、整齐且优雅舒适的店面环境,则会使消费者感到心情愉悦,从而使回头率大增;

服务竞争:经过一定时期的市场竞争,各家茶餐厅的经营环境都有了相当大的改善,价格战和各种促销活动也是此起彼伏,此时比拼的焦点转向了服务领域,茶餐厅属于服务性行业,因此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茶餐厅的生意,服务竞争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服务形式,如外卖服务、明星服务等形式;

地段竞争:茶餐厅的消费群体客户涵盖社会各界,经常光顾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于年轻人,因此,不同的茶餐厅选择的地段环境就成为竞争焦点,一般而言,选择成熟的商圈和写字楼是保证良好业绩的前提;

产品竞争:茶餐厅供应的餐饮品种包括各种饮料与茶水和西式糕点,对产品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设计产品的外观,引起更多人的兴趣;

效率竞争:效率竞争主要指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对象,茶餐厅很大一部分消费群体是写字楼的高级白领,从点菜至结账都讲求速度,每逢午饭时段,尤其面对顾客众多的时候,效率是留住顾客的最佳手段。

3.6 SWOT分析

优势: 地处商业街或食街,人流密集、商机无限,得天独厚的环境;全新的设备,宽敞明亮的就餐环境,高性价比的食品,有利于销售切入;经济型酒楼人力构架,高星级酒店服务模式,环境舒适。

劣势: 新开业,缺乏市场知名度,市场认知及接受有一个培植过程;

机会:在市中心之商业街或繁华区,市场容量大;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商业环境不可复制;新店、新员工经过系统培训,士气不言而喻;周边虽商家林立,但软体环境不同,竞争力有强有弱,已为客源分流埋下伏笔;

威胁:餐厅的服务与产品质量的高低与经营成本又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如此则产品价格必然不会比竞争对手低,虽然总体上价格并不会太高,但相比之下,客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就成为一大考验了。并且,成本与利润也是直接挂钩的,盈利的多少则又是能否在竞争中生存下去的一大决定因素。再者,各地风俗与饮食习惯的不同,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即是否大多数顾客都能对产品认可或满意呢,这也是需要接受考验的。

4 经营战略

4.1 目标市场

中高级消费者,追求时尚、高品质生活的年轻人。

4.2 营销策略

1)、价格策略:为尽快打响知名度,可以拟订出短暂的优惠期,进行市场推广,以便迅速强占市场,制造热卖场,引起目标客户群的广泛关注,并利用“羊群心理”的消费心理,逐步推出创新的服务卖点,保持市场热度。在客源稳定之后,则进行必要的筛选。

2)、销售策略:通过报纸、电视台等传媒对外宣传,吸引休闲旅游散客和吸引本地休闲客,亦可扩大影响;联合周边有影响力的休闲娱乐场所举办一些活动,以利休闲客开发和快速提升项目在当地的知晓度,进而培植市场;茶餐厅员工每人一件印有“餐店logo”字样的文化T恤,文化T恤派发员工,让员工成为一道流动风景,使信息不径而走,家喻户晓;确保服务品质,实施全员营销和推广会员政策,培植忠诚客户。

3)、销售步骤: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周边的客源市场,竞争对手状况,以及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确定以项目为中心,直径三公里内的市场范围;印制茶餐厅图文并茂宣传资料,逐一走访市场范围内商务写字楼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建全客源网络和客户档案,做好客户回访工作,密切客群关系,构建及确保销售渠道的顺畅;全体销售动员,并对餐厅的骨干进行销售培训,确保全员销售战略的实施.

合理的进行销售分工,并对基层员工进行必要的销售训练,以及在销售过程进行检查督导确保全员销售成效;检讨营业期间所建制度,完善餐厅内部管理,以及员工进行全方位立体培训,确保餐厅硬件和服务更具星味,树立口碑;明确餐厅销售目标,将指标进行分解并落实到人或部门,建立长效的销售激励机制。

4.3 推广策略

广告宣传:发传单,条幅

搞促销活动:

产品宣传:宣传产品的有益之处,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网络宣传:

综合以上我们可进行近几年非常流行的“整合营销”,除了产品本身的品质以外,在营销过程中还得借助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销售渠道、人无你有。简单而言,就是想办法以委托或合作的方式进入别人的销售网络,借助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身不足。总之,要让消费者能够接触到你的产品,并能感受到产品的优、特点。这就要求茶餐厅的经营软件、硬件一定要好,缺一不可。比如,如果服务好,赞美就会多起来,信誉和口碑也就会随之更好起来,那么就能够借别人的嘴来为自己说话了,这种活广告的效果是其他广告无法比拟的。

4.4 创新机制

4.4.1技术创新

购买先进的设备,比如全自动的咖啡机,多功能的烘焙、烤等设备

4.4.2产品设计创新

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品味设计不同主题的西点、水果拼盘、茶、咖啡;其次还可以根据社会的不同热点进行设计西点、水果拼盘、茶、咖啡;再可以根据不同节日进行设计不同主题的西点、水果拼盘、茶、咖啡。

4.4.3经营模式创新

①休闲茶餐厅的经营模式借鉴咖啡店与西点店的经营模式,顾客可以进行对食物的打包、定制,价格定在15—50元每份较合适。茶可准备十来种。除了龙井、铁观音等名品外,还应提供安神茶、养气茶等保健茶;果茶如柠檬茶、苹果茶等在这里也应备齐。

②休闲茶餐厅的设计要简约,要用明亮洁净的店堂来吸引顾客。。店中准备一些报刊杂志,使得客人落座后喝上一杯茶随意地翻阅报纸杂志(绝对不能用过期刊物)。与快餐店相比,中国人更会喜欢休闲茶餐厅这种环境,毕竟有些中华文化传统的延续。在装修上要讲究舒适,简洁,明朗,情调休闲;随着都市人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相应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上街购物和吃饭便成了疲惫的都市人忙里偷闲的又一种调节方式。都市人吃的乐趣已不再是简单的色、香、味,如果开一种以特色取胜的休闲茶餐厅定能吸引众多休闲消费顾客。休闲茶餐厅所以受欢迎主要是能随意组合。点吃茶点大多为烘托休闲环境,让人以休闲玩乐和解决温饱为一体,尽情地放松自己。其次是价格适中,一般情况下一杯茶加一些休闲菜点,三、五个朋友,人均50元左右;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另外,吃休闲茶点时间较长,人们相约吃休闲茶点就图它有个宽松的空间,能得到较长时间的休息,常常一坐就是两小时,甚至半天。随着休闲消费的发展,休闲茶餐厅正成为都市人现代的消费潮流。(建议:餐厅把用为断隔的玻璃,全部贴上玻璃纸。)

③餐厅全部使用一次性餐具,这样才能显得干净卫生,让顾客放心用餐。员工统一着装,切忌不要当顾客面去整理衣服及鞋袜,也不要一直站在就餐的顾客身边,但一定要随传随到。

④茶餐厅不仅要成为人们叙旧和洽谈生意的场所,而且还要推出特惠套餐,方便工薪族和学生。学生中大学生应该是餐厅的主流,大学生有时间也稍微有些财力去消费。但是价格的是最为关键的,学生的经济实力源至于其父母。服务也很重要,尤其到了冬天,顾客进店即奉送一杯免费热茶,要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从而留住回头客。

⑤财务分析

营业设备设施:38,000

电脑、柜台、卫生用品、大堂及户外用品

厨房设备用品:35,000

炉具设备、加热保温设备、冷藏设备、排风设备、火锅设备、煮锅、蒸锅、煎炒锅、 勺具、刀 、厨房不锈钢器皿 、食物储存容器、 面包烘焙设备、 厨房杂件

餐饮设备用品:12,200

饮水机、饮料机、 陶瓷器皿、塑料器皿、榨汁机、咖啡机、咖啡壶、咖啡炉、 玻璃器皿、 餐饮不锈钢器皿

清洁卫生用品:1,800

拖把、扫帚、刷子、清洁工具、清洁护具、清洁剂

洗涤设备用品:4,800

洗碗机、餐具消毒柜、洗涤筐、洗涤剂

餐椅餐桌柜架:14,200

基于环境营造需要,配置或定制相关家具,但要注意家具污染问题

其他设备用品:4,000

装潢装饰:50,000

场地租金:8,000按照月租费用测评

物料储备:7,000按照3天的储备周期

总计175000

员工工资与人数预算

西点师傅 1名 1名3000元 =3000元

茶水师傅 1名 1名2500元 = 2500元

咖啡师傅 1名 1名2500元 = 2500元

领班 1名 1名1700元 = 1700元

服务员 3名 1名1400元 = 4200元

一个月工资预算金额 = 13900元

赢利前景:

如果每天营业额约为3000元,食材成本为2350,员工工资一个月约为13900元,一天全部工资约465元,电水费一个月约为1200元,一天的电水费约为40元,这样的营业额只能算保本经营.如果每天营业约为3500元以上算,利润额约为1150元,减去一天员工的全部工资和电水费共计505元,那样自己还有645元利润收入,一天645乘于30天算,一个月就有19350元的利润额,一天12个月就有232200元的利润额.其中还可以拿一点做营销活动费.那么我们9个多月就可以回本了。

6 风险及对策

6.1 风险

6.1.1 外部风险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大型餐饮公司进军中国,国际品牌既快又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必将给中国餐饮业带来极大的冲击。餐饮业竞争激烈尤其是来自国外的快餐连锁店,如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的快餐业中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

6.1.2 内部管理风险

餐饮业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但是它需要严格的管理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对于大多数中国自办的餐厅来说大部分存在着内部管理松散,服务人员素质较低,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经营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关系着企业的生与存,成与败。

6.1.3 市场风险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到市场的风险,具体有以下几种风险可能:

(1) 在本项目开发阶段的风险,市场上可能会同时出现类似餐厅的开业。

(2) 项目生产阶段的风险,如果项目已经投产,但没有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项目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支付生产费用和偿还债务。

(3)项目生产经营阶段的风险,项目投产后的效益取决于其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量和其他表现,而对于本阶段项目而言,最大的市场风险来源与市场上餐饮业的竞争风险,如果项目投产后效益良好很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相似经营项目的诞生,从而加剧了本项目的竞争压力。

6.1.4 原料资源风险

本餐厅的原料主要以咖啡、水果、茶叶为主,尤其本餐厅是以优质为主的茶餐厅,因此在原料的选择上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投资,这样才有利于采购到高品质、天然、无污染的食品。

6.2 对策

6.2.1 应对措施

汲取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经验,开发出自己的特色食品。

严格管理,定期培训人员,建立顾客服务报告。

项目开发阶段进行严格的项目规划,减少项目风险。

进入市场后,认识食品市场周期,不故步自封,积极开发更新食品。

与原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并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保证原料资源的供给。

7 总体进度安排

初期(1-3月)

主要产品是针对中高级消费者,市场策略为通过积极有效的营销策略,在餐饮和餐食占领一定的市场分额;树立优质、舒适、时尚的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美誉度。

中期(1~2年)

篇11

(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动态量化分级实施率100%;学校食堂、提供凉菜、裱花蛋糕、生食海产品的餐饮服务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供餐500人以上企事业单位食堂等重点餐饮服务单位年度量化分级率100%,其他应量化分级餐饮单位年度量化分级率95%以上;A级餐饮单位数增长10%以上。

(二)各级自行开展餐饮食品抽检品种不少于3个,总抽检批次不少于所管辖餐饮单位数的30%。

(三)各级实施餐饮安全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数不少于所管辖餐饮服务单位数的5%,投诉举报处置率100%。

(四)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相关整规任务,全年专项整规行动不少于3次。

(五)深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全市2014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不少于30家,建设新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示范区。

(六)全市餐饮服务环节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食物中毒人数除以辖区常住人口数)不高于万分之一,不发生食品安全责任事故。

三、工作任务

(一)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始终保持监管主动地位。

1.规范行政许可。严格按照餐饮业态许可审查标准,强化许可分类审查审批,合理规划经营布局,完善配备安全实施,制定落实管理制度,为证后监管打好坚实工作基础。

2.深化专项治理。以学校食堂、提供凉菜、裱花蛋糕、生食海产品的餐饮服务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供餐500人以上企事业单位食堂、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等高风险单位为重点,围绕餐饮服务单位非法添加、群众反映突出、投诉举报频繁、监管实践典型问题等,加强与教育、旅游、住建、城管、工商等部门的沟通联动,组织开展集中整治和综合治理,严防问题食品流入或产生在餐饮环节。

3.强化投诉处理。进一步规范投诉举报规程,加强扎口管理和交办处理,强化对社会舆情的监测研判,及时核查、处置、反馈涉及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对立案查处案件的相关举报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奖励。

4.完善监管制度。围绕《食品安全法》的修订,结合上级部门要求和地方实际,加快推进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各项制度,着力构建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二)增强风险管理意识,着力防控食品安全事故。

5.完善量化管理。进一步发挥量化分级管理的抓手作用,实现量化分级与其他重点监管工作的有效整合,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倡导和推广“明厨亮灶”,全面开展“寻找笑脸就餐”活动,促进餐饮服务单位自觉提升食品安全量化等级和管理水平。

6.加大抽检力度。结合专项整治、日常监管和监督执法,针对所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隐患进行定向抽样检验,切实提高抽样的靶向性和阳性率,对经确认不合格的样品或按程序进行复检后仍不合格的样品,加大核查力度,及时依法查处。

7.强化稽查执法。加大对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的稽查执法力度,强化在日常监管、监督抽检、投诉举报中违法违规线索的发现能力。规范执行行政处罚程序,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集中力量办好案情复杂、涉案金额高、社会影响恶劣、具有警示作用的大案要案,发挥稽查执法办案对餐饮安全违法行为的威慑作用。

8.加强教育培训。组织能力提升培训,夯实监管人员专业理论与监管实务基础,全面提高监管能力与水平。加强餐饮服务单位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岗前培训及在岗继续教育培训,增强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法治意识、风险意识、规范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促进其守法诚信经营。

9.提升应急水平。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畅通信息报送渠道,规范事故报告行为,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工作,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能有效应对、妥善处置,切实防止事故的升级和蔓延,杜绝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三)强化全程控制管理,不断提升监管保障能力。

10.加强保障工作。加强重大活动信息归集和汇总分析,根据重大活动的性质和规模、供餐形式、时间等因素,确定相应监管方式。组织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督促重大活动主办者和餐饮提供者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力争实现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零事故。落实大型酒席申报制度,加强与卫生部门协同配合,开展农村集体聚餐申报备案、业务指导工作。

11.推进信息建设。推广电子监管,电子索证索票等信息手段,在学校食堂、餐饮规模企业分层分级实施全程信息化监控,探索逐步实现产品和生产经营全过程可追溯。继续开展监督抽检、行政处罚、投诉举报信息的汇总分析工作,通过业务分析通报、组织案卷评优、监督技能比赛、典型案例剖析等方式,共享信息资源,提升队伍技能,引导监管方向,切实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合力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12.深化示范创建。加强与教育、旅游、商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深化量化分级管理,逐步增加A级餐饮单位数量,降低C级餐饮单位比例,推行五常、6T、7S等先进管理模式,创建餐饮安全样板区域和示范单位,开展“诚信做企业、诚信做产品”、“文明餐桌”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篇12

发展中国家的上市公司中存在普遍的股权集中的现象首次被La Porta et al.,(1998)发现。基于此,La Porta et al .,(1999)认为传统股权分散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公司治理现实不符,并第一次提出了最终控制人理论。股东拥有越多的股权,也意味着拥有更多与持有股份相对应的现金流权。股东获得公司利益分配的比例是依据其现金流权的多少,故现金流权越多,股东获得利益越多,也会更有动力去经营和监督公司,即存在“激励效应”(Shleifer and Vishny,1997)。由于现代公司广泛存在多层控股结构,容易造成最终控制人投票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当两权出现分离时,最终控制人的权力与责任不平等,则越可能承担更多的风险性投资项目,以获取自身最大收益,即存在“堑壕效应”(Claessens et al.,2000)。因此,发展中国家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关系成为另一类人问题,并受到研究者的日益重视(La Porta et al.,2002;Boubankri et al.,2013)。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餐饮和酒店行业在促进社会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的改变、增加就业岗位上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餐饮酒店行业,一些公司在公司治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非法担保,财务造假等。但遗憾的是,鲜有文献关注中国餐饮酒店行业股权结构与公司风险承担的关系,并且中国餐饮酒店行业存在股权集中及实际控制人多次违法违规的现象。因此,研究中国餐饮酒店行业的最终控制人与公司风险承担之间的是否存在“激励效应”和“堑壕效应”,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保护中小投资者,促进餐饮酒店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从最终控制人理论和公司风险承担行为角度出发,以中国2004年-2014年11家A股餐饮酒店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最终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投票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分别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餐饮酒店的最终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投票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度均不影响公司风险承担行为,并且国有控制公司对风险的管理要优于非国有控制公司。

二、数据选取、变量定义与理论假设

1.数据来源与筛选

基于2004年中国证监会规定所有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以及相关股权控制信息这一事实,本文选取2004年-2014中国A股市场上餐饮酒店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来自通达信行业分类中餐饮酒店板块全部共11家上市公司①。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上海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中披露的相应年报。

依据主营业务相关性和控制链条完整性等条件进行数据筛选。如在样本期间内上市的公司,主营业务与餐饮酒店业无关时,则舍去其对应的数据,例如,号百控股2012年之前是中卫星脉通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是卫星通信,与餐饮酒店无关,故舍去其2004年至11年这8年的数据;如年报披露的控制链条不完整,则舍去相应的数据,例如,新都酒店2004年和2005年的年报控制链条有所缺失,故舍去这两年的数据。最终共有98个观察值。

2.变量定义

(1)公司治理

①最终控制人

最终控制人是指持有公司绝对多数或者相对多数的股权,能控制公司内部经营决策,以谋求利益最大化的最终股权持有人(La Porta et al .,1999)。本文把拥有最终投票权超过10%的股东定义为最终控制人,在存在多个最终投票权超过10%的大股东中,定义拥有最大投票权的股东为最终控制人。考虑到中国数据的可获得性,并参照余红海等(2010)对最终控制人的分类,本文把最终控制人分类为国有控制公司和非国有控制公司。本文把最终控制人类型定义为OWNERSHIP,国有控制公司定义为1,非国有控制公司定义为0。

②投票权和现金流权

投票权(VR)是指最终控制人享有与其股份相对应的表决权,代表对企业的控制力;现金流权(CFR)是指最终控制人享有与其股份相对于的利润分配权,代表对企业利益的获取能力(Almeida and Wolfenzon,2006)。

投票权和现金流权的计算方法分别是加总各条股权控制链各层股东投票权的最小值和各条控制链各层股东持股比例的乘积的加总。控制链包括直接所有权和间接所有权链条。直接所有权即最终控制人在该上市公司股东名单之内。间接所有权即最终控制人通过控制其他公司(多个公司)再控股该上市公司。间接控制链条必须层层往上追溯,通过许多公司来计算最终控制人的投票权和现金流权。特别注意最终控制人与实际控制人的区别。最终控制人的确定依据是股权控制链。实际控制人的确定依据是实际控制权。股权控制只是获得该公司实际控制权的一种,本文研究样本中还包括一致行为等手段获得控制权。这部分控制权的获得不包括在最终控制人内。

现金流权与投票权之间往往高度相关,一般来说投票权越大,现金流权也越大,现金流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票权的大小。现金流权更能体现大股东的风险承担,因为利润的分配依据现金流权,而不是投票权。故本文把现金流权作为变量代入模型。在稳健性检验中,用投票权代替现金流权,考察结果稳健性。

③两权分离度

两权分离度(SEP)是指最终控制人投票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代表控制企业资源的能力与其成本的偏离程度(Claessens et al.,2000)。两权分离度越大,表明最终控制人拥有较大的投资决策权力(投票权),而只付出较小的成本(现金流权),则存在较大的动机增加公司风险以获得自身最大收益。基于现有文献,度量两权分离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投票权与现金流权的差值;二是投票权与现金流权的比值。本文采用两权分离度的第一种方法带入模型,使用第二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定义分别如下:

两权分离度(SEP)=投票权-现金流权

两权分离度(SEP1)=投票权/现金流权

(2)风险承担

风险承担是公司对风险作出的反应,取决于大股东的的的风险偏好程度(Lumpkin and Dess,2005)。现有文献都采用风险指标风险承担的衡量,参考Boubankri et al.,(2013),把RISK1作为首要风险承担度量指标,RISK2和RISK3作为替代变量,定义如下:

(3)控制变量

参考现有文献(Boubankri et al.,2013),本文选取如下控制变量:费用支出率(CAPEX)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者之和与营业收入的比值。股东往往根据自己的目标,调整费用支付策略来做出有利于自身的选择。规模(SIZE),衡量公司资产的多少,本文取期末资产规模的自然对数。资产收益率(ROA)是衡量每单位资产创造多少净利润的指标。规模小的公司和资产收益率低的公司,往往会增大风险来是公司获取更高的收益。财务杠杆(LEV)是衡量每资产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财务杠杆越高意味着公司财务风险越大。

3.模型假设

大股东控制公司主要会产生激励效应和堑壕效,分别如下阐述:

由于现金流权与公司的价值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大股东拥有的现金流权越多,能从公司获得的利润分配越多,就有更大的动力来监督和管理公司,适度控制公司风险承担行为,提升公司的价值,对公司产生的正面影响,即存在“激励效应”。股东拥有越多的现金流权,也意味着需要承担经营决策的损失带来的代价越大。因此随着现金流权的增加,大股东与其他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即提升公司价值,增加公司风险承担的动机越小。故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H1:最终控制人的现金流权与公司风险承担行为负相关。

由于上市公司广泛存在多层控股结构,最终控制人的投票权与现金流权(两权)可能产生分离。当大股东的投票权大大超过现金流权时,大股东有强烈的动机使用投票权来侵害和掠夺小股东的利益,以获得最大的私有利益,即存在“堑壕效应”。当两权分离度越大时,大股东的这方面的动机越强。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稀释股权等多种“隧道挖掘”方式,以损害小股东的利益来增加私有财富。大股东会权衡成本与收益来决定风险承担,如果通过“隧道挖掘”获得私有收益超过其成本时,大股东就有足够的动机去侵害小股东利益,来增加公司风险承担行为,获取自身利益。故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H2:最终控制人的投票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与公司风险承担行为正相关。

三、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

(1)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表1给出中国餐饮酒店上市公司共62个观察值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最终控制人拥有的现金流权平均为40.92%,最大值为69.14%,最小值为7.60%,说明餐饮酒店上市公司之间的现金流权具有较大的差异;从OWNERSHIP变量均值可以发现,77.42%的样本为国有控制企业;从SEP的最小值可以说明,部分上市公司并没有产生投票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

(2)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从表2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表可以看出,两权分离度、财务杠杆和费用支付率,三者与RISK1正相关,现金流权、最终控制人类型、资产收益率和规模均与RISK1负相关。除两权分离度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与RISK1之间显著,其余变量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与RISK1显著,说明变量的选取是恰当的。

2.模型设定及其实证结果

依据假设H1:最终控制人的现金流权与公司风险承担行为负相关,和假设H2:最终控制人的投票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与公司风险承担行为正相关,分别构建实证分析模型如下:

其中,RISK为风险度量指标;CFR为现金流权;SEP为两权分离度;OWNERSHIP为最终控制人类型;ROA、SIZE、LEV、CAPEX分别代表资产收益率、规模的自然对数、财务杠杆和费用支付率。

面板数据估计模型分为两种,即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的固定项包含了不随时间而变的变量,由于样本中个体的最终控制人类型没有发生变化,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来估计,会产生共线性,故本文采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本文使用随机效应FGLS模型,对标准误的估计使用聚类稳健标准误,回归结果见表3。

表3回归结果中表明:

在研究假设H1下,餐饮酒店最终控制人的现金流权与公司风险承担不显著相关,即不存在“激励效应”。拥有现金流权的多少,并不会影响对公司风险承担行为的选择:一是最终控制人无论拥有多少现金流权,增大风险承担行为也会加大自身的成本,个人与公司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二是最终控制人还存在其他获利的途径,在样本区间内拥有的投票权呈下降趋势,可见通过出售股权也是获取收益渠道之一。

在研究假设H2下,两权分离度与风险承担不显著相关,即不存在“堑壕效应”。两权分离程度不会对公司风险承担行为产生影响:一是两权分离度较小,最终控制人增加公司风险承担行为动机较小;二是最终控制人有意愿长期经营公司,因为除新都酒店外,其余公司在样本区间内并没有发生变更最终控制人②,通过“隧道挖掘”来损害公司利益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同时在研究假设H1和假设H2下,最终控制人类型均与公司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最终控制人是国有控制公司会更好的控制风险,一是国有控制公司比非国有两权偏离度更小,需要承担公司风险行为的成本更大;二是国有单位除了经济利益,更要追求社会利益,增加就业和社会稳定等,所以增加风险以提高经济收益的动机不强。

3.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测度模型的稳定性,对于假设H1和假设H2,分别使用投票权代替现金流权,使用SEP1代替SEP,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③,现金流权和两权分离度均与风险承担不显著相关,最终控制人与风险承担显著性负相关,与上述结论基本一致,上述回归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四、结论

本文从最终控制人理论和公司风险承担行为角度出发,以中国2004年-2014年全部11家A股餐饮酒店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公司是否存在“激励效应”和“堑壕效应”,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保护中小投资者,促进餐饮酒店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研究发现餐饮酒店上市公司不存在“激励效应”和“堑壕效应”,即最终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和两权分离度均不影响公司风险承担行为。这主要是因为最终控制人可以通过出售股权等渠道获利和具有长期经营公司的意向等。但其中,国有控制公司对风险的管理要优于非国有控制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要权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故增大风险承担行为动机不强。

注释:

①酒店餐饮在通达信行业分类中代码:880423,包括零七股份、新都酒店、华天酒店、东方宾馆、西安饮食、全聚德、中科云网、首都旅游、号百控股、锦江股份和金陵饭店共11家上市公司。多数券商均采用通达信分类方法。

②零七股份的最终控制人是在家族内部变动,在2013年最终控制人李成碧变成练卫飞,李成碧为练卫飞的岳母,故本文不认为零七股份最终控制人发生变化。

③篇幅限制省去了稳健性检验的实证结果报告,可向作者索取。

参考文献:

[1]Almeida H V, Wolfenzon D. A Theory of Pyramidal Ownership and Family Business Group [J].Journal of Finance, 2006, 61: 2637-2680.

[2]Boubankri N, Cosset J, Saffar W. The Role of State and Foreign Owners in Corporate Risk-taking: Evidence from Privatization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3, 108:641-658.

[3]Claessens S, Djamkov S, Lang. L H P.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East Asian Corporation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 58:81-112.

[4]La Porta R, Florencio L, Andrei S. Corporate Governance around the World [J].Journal of Finance, 1999, 54:471-517.

[5]La Porta R, Florencio L, Andrei. S, Robert V.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luation [J].Journal of Finance, 2002, 57:1147-1170.

[6]Lumpkin G T, Dess G G.The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in Stimulating Effective Corporate Entreprenurship [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ce,2005,19(1):147-156.

篇13

由于近年来多种因素影响,餐饮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高档餐饮企业的竞争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管理出效益原则显得尤其重要。以笔者就职的餐饮投资管理公司为例,由于其当前的财务控制工作还存在一定欠缺,尚难以高效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市场竞争水平的快速提高。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T作,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长久保持较强生命力,我们有必要对餐饮投资公司的财务内控工作现存问题及完善对策进行探讨,从意识、环境、流程以及架构等几方面构建科学的财务内控工作体系,促进企业取得更为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1 餐饮投资公司财务内控工作现存问题

就笔者所在的餐饮行业而言,在当前市场竞争逐步加剧、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全新发展形式下,较多企业财务内控工作呈现出不少不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的特征,在企业财务内控意识、内控制度、预算管理以及投资规划等方面尚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改进和完善,具体如下。

1.1 内控意识不强,风险评估体系乏力

财务内控意识的短缺成为当前阻碍餐饮投资公司财务内控工作改进和完善的最大障碍,由于企业管理者尚未形成足够的财务内控意识,导致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时有发生应收款项难以收回的现象,使企业经营效益很受影响。此外,当前餐饮投资公司在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也存在欠缺,缺乏科学性的风险评估手段不能够对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客观反映,在风险发生后也不能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1.2 内控制度不完善,财务控制环境有待改善

当前不少餐饮投资公司并未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主要体现为:一是财务内控工作并未开展到详细的岗位和部门,而是由财会部门进行统一负责,降低了财务内控工作的实际效果。二是财会人员岗位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难以做到任人唯才、才尽其用,对企业财务控制环境的构建带来了一定不利影响。三是财务内控问责机制不健全或是有制度无问责,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难以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最终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1.3预算管理不足,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不到位

餐饮投资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预算控制缺乏刚性意识,餐饮投资公司的财务预算工作涉及企业日常经营的方方面面,具有领域广、分类细、品种杂的特征,但是不少企业欠缺专款专用意识,难以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日常经营活动的细处。二是预算可实施性较差,由于很多餐饮投资公司的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不到位,使得其预算执行评估分析工作难以开展,费用管理效率也十分低下,所制定的预算方案往往不具可实施性,不利于企业财务控制和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1.4投资规划欠合理,投资控制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餐饮投资公司投资规划工作所存问题表现为:一是投资规划谨慎性不足,经常出现由于追求近期利益而出资的行为,极易带来较大的投资隐患和财务危机。二是项目研究不深人,其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所进行的分析和评价T作往往不甚客观,对控制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等的调研往往不符合实际情况。三是投资决策不科学,很多餐饮投资公司都存在盲目的投资决策行为,最终对企业的自身利益产生较大损害。

2 新形势下完善餐饮投资公司财务内控工作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于餐饮投资公司财务内控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企业应从提高财务内控意识、优化财务内控环境、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以及优化组织架构等几方面着手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完善,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新形势下餐饮投资公司财务内控工作的完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提高财务内控意识,增强风险评估体系工作效用

完善餐饮投资公司的财务内控工作,企业首先就应注重提高其管理者的财务内控意识,树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控观念,明确财务内控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思路,同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切实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强企业管理水平服务。此外,企业还应增强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实际工作效用,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强化对日常经营财务风险的判断与识别,同时完善问责机制,切实增强风险评估体系的实际效用,为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发展和完善创造良好条件。

2.2优化财务内控环境,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企业财务内控环境的优化和内控制度的完善是一项长期的持续工作,对此,企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明确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目标和流程,将财务内控工作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这样才能够切实促进财务内控环境的优化,也有利于财务内控效率的提高。二是改进财会部门人员配置,财会部门作为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管理核心,优化其人员配置,提高人员素质才有利于各项财务管控活动的开展与完善。三是建立健全财务内控问责机制,增强财务问责制度执行力度,切实保障企业的财务内控工作能够稳定健康地开展与优化。

2.3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财务监督职能

在餐饮投资公司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采取参与性预算编制方法,企业应征求各部门对所拟定预算草案的反馈意见,然后以此为依据对草案进行修改和调整,最终经企业管理者决策而成为正式预算。二是增强预算执行控制,采取行之有效的财务预算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办法,构建严密的财务分析和报告核算系统,增强财务预算执行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三是强化审计部门工作职能,不定期对企业的资金活动、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财务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监督审计,保障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独立性和严肃性。

2.4优化组织架构,提高投资控制工作执行力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