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

篇1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较以往发生了改变。教师教学时可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从课外收集相应的音乐资料来补充音乐课上的不足,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成为课堂的主体。当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音乐资料时,得到大家的认可,便是对学生最大的激励,可以给予学生莫大的信心,使其在亲身参与中喜爱音乐。比如,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利用网络、电视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音乐的表现形式,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音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另外,音乐教育还应具有较宽阔的视野,保持开放的态度。音乐同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式。在音乐课堂中,教师不仅可以设计音乐与语文、音乐与历史、音乐与地理、音乐与社会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例,也可以把音乐与数学、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整合起来,赋予音乐课新的内涵。如在教授“欣赏艺术歌曲《春晓》”一课时,在通过欣赏和哼唱使学生对歌曲有了深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创作、表现《春晓》的意境。这时,学生采用了自创诗朗诵,歌舞表演,模拟自然音乐,绘画展示并讲解等方式来表现自己对这首歌意境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音乐素材,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个性及自信心。例如,对于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歌曲《樱花》的教学,教师就可以通过歌曲让学生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和日本的音乐特点进行教学。《樱花》告诉学生,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描绘了花的颜色和盛开的季节,叙述了每到樱花开放的季节,人们纷纷结伴出游赏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又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了培养,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更加能投入感情,深深地体会到日本人对樱花的热爱。同时,学生会将学习到的日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歌唱方法不失时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培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教师以音乐为媒介和兴趣,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四、设计音乐思路和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教学要不局限于课本,要设计有利于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课程活动。如“小音乐会”活动,可发挥学生爱唱爱表演的特长,融歌曲、舞蹈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能力;“歌曲小讨论”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讨论中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设计音乐剧”活动,让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及创造能力。教师还也可以利用课下,把电影剪辑、图片、音频资料结合起来,把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 在协同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任学生的思想去驰骋,去飞翔,让学生去唱,去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角,引导他们去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在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五、以人为本,多样评价,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2

《新课标》要求初中音乐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多渠道开发音乐课程资源,从多元的视角来审视音乐教学。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大量音乐资源,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这些音乐同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们应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品位。在设计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可以在一节音乐课上,让学生欣赏世界风光的幻灯片,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边的音乐音效。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节课就会产生生动有趣的效果,能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达到音乐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2 建立广泛灵活的渠道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渠道对促进学生的音乐知识的学习非常有效。如:很多电视节目及电影中的音乐主题就有非常优秀、非常动听、百听不厌的好音乐,而且很多音乐也非常有价值。我们初中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平时在看电视、电影时多注意其中有显著特色的插曲、背景音乐等,与电视电影画面相结合,感受音乐强烈的表现力。通过这种视听艺术的融合,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教师可以把片中的音乐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面给学生讲解,这不仅能让学生在音乐的音响中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愉悦,加深他们对音乐及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

3 采取新手段来多角度转变音乐教学方式

在贯彻《新课标》过程中,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尤其重要。在这方面,我们音乐教师可以采取如下两种途径:

3.1 淡化音乐教学课内与课外的界限。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音乐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心中的音乐。

3.2 实现从本学科到跨学科的新转变。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提倡学科综合”的观点,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诱导并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请他们参与课堂设计,提供多样的音乐实践机会,不包办代替,使学生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积极地参与活动,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同时,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等等。

4 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篇3

一、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没有阐述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必须把握的依据和支撑。新世纪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进步需要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去其糟帛,取其精华,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实行新课程改革后,听过几节公开课,发现几乎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歌曲的二部合唱如何处理没有了,启发学生怎样唱出优美的声音不见了,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几乎消失了,教师的范唱少之又少,有的只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各种音乐活动,给人感觉像在做秀。这让在音乐教学第一线上的我时常感到困惑,是否每节课的内容都需要多媒体?新课程改革难道只是教学形式的改革吗?难道常态教学都这样上吗?

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非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借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就可以完全代替教师的范唱、范奏,只要学生高兴、有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就是好的课堂教学。其实不然,教学活动没有了知识的支撑,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体现不是用各种高级先进的设备变着花样得让学生去听,而是要在唱歌、演奏、创作等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二、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至关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始终不好,甚至会出现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于是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由于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越来越好。例如在《雪绒花》这一课中学生进教室时给他们放录音《哆咪》,用音像图画式和提问描述式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想看这部电影吗?随即给学生播放电影《音乐之上声》片段,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不仅对此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的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学的很投入。因为在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时,已经三次出现所要学的《雪绒花》的旋律部分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记住了主题旋律,都听会了,那教师只要在解决第二声部的难点部分和歌曲处理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可以了。

篇4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结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也有了新的改革指示,笔者对新课改积极响应,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在教学中,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一、教师与学生做好自己的角色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人,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而在这种角色定位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很多的信息不能正常的沟通。比如说,在音乐教育中,有很多的音乐专业名词或者术语,这些教师能懂,但是对于音乐知识不多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听不懂,如果教师与学生没有沟通,学生在学习中会因为这些问题有了学习上的障碍和困难。再加上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没有在教学方法上有正确的认识,认为音乐课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把知识大量的灌输给学生,不管学生是不是能听得懂,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也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程。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热情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

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定义初中音乐教学的:初中音乐课堂的知识传授要做到系统、正规,给学生专业的音乐教育,不仅学习音乐知识,还要给学生以作品中愉悦与快乐的感受教育,从而情操得到陶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要做到这些,我们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课堂角色,把自己当作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围绕学生而展开。

为了使新课标的理念得到落实,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与主体地位,给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比如,在《走进新时代》的学习时,我把新课标的时代背景研究透彻,把思考融入教学中,把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探讨,我再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尊重他们的发言,肯定他们的成绩。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在主观上,他们能深入学习,从而课堂了表现出一种活跃的气氛;通过讨论研究,学生对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要歌颂的感情等方面都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有效掌握知识,这样他们就有了兴趣进行这首歌曲的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积极的参与讨论,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也大大提高。

二、改革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这说明,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它能促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专注性,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主要方法。新课程标准对音乐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让学生对音乐有学习的欲望,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便,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老师要引导或者帮助解决,这种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新理念,笔者在这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1.借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

多媒体引入音乐课堂可以代替老师做到老师无法做到的工作,让知识点更加明确,目标更为清晰,学生接受知识也会更为方便,这种教学方式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老师,要做到教学的时代性,适应学生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灵活起来进行教学。

例如,我在教学《十八相送》一课上,我把多媒体引入到课堂来辅助我的教学,先让学生看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视频。音乐教学传统的方法让学生对音乐失去了兴趣,而这次,都却先让学生运用多媒体看一段视频,学生无疑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课的一开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在观看视频短片的同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调动,充分地了解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个主人公的内心的矛盾和想法,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点,对音乐的背景有了了解,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就会加深,对音乐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再如,在《亚洲之声》一课的内容学习时,我运用多媒体音频配上我们各个地方的风景图片,做到了图文并茂,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了刺激,他们在音乐学习的同时,还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

2.多给学生一些鼓励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给学生鼓励,让他们受到鼓舞,这样,他才会把学习的信心对立起来,才会主动学习。肯定和鼓励是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充分掌握鼓励的技巧,特别是在语言上加强修炼,在课堂上时时把自己的信心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内在动机,让课堂充满一种“学习味”。初中是学生的一个叛逆期,如果教师的语言过于直白或者过于严肃,可能会触发学生的反感情绪,对学习极不为利。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对他们进行晓之以情的教育。比如,“唱得真好”“大家热情极高”等这些语言带有一定的激励性,学生喜欢听,听了更会表现自己。学生能从老师的语言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进而喜欢老师、喜欢音乐。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新课程大潮下,教师要及时更新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认真研读教材,把自己的新想法新教法在音乐课堂上贯彻执行。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音乐素质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也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梁兰丁.中小学音乐教学论之(二)――对中小学音乐综合课“综合”部分的思考 [J] .黄河之声,2013,(20).

[2] 孟卫华.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能更好的利用多媒体 [J] .大众文艺,2013,(23).

篇5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相对于语、数、外等学科而言,音乐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和组织管理严谨程度相对薄弱,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当前,基层初中学校专职音乐师资严重不足,教育部门在改善师资结构时侧重于语、数、外等学科的配备,而将音、体、美学科相对放到了第二位,导致专业师资严重不足。

2.教学条件相对简陋。虽然近年来各地各学校加大了教学设施投入,无论是教学硬件设施,还是教学软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学科之间还存在较强的不平衡性,音乐学科所需的场地和音乐器材更新的速度偏慢,不能完全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3.教学研究不够深入。音乐教学研究工作在有些学校还停留于形式,虽然每学期每学年都制订了完善的教学研究计划,但是具体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两张皮”现象,教研活动局限于听听课、读读文章,敷衍了事,没有立足于现有工作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研究。

4.课程标准执行松散。有些学校音乐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特别是在期中期末等复习阶段,音乐学科的教学时间直接被分配给应试学科,缺少了足够的教学时间作为基础,音乐教学目标任务难以得到全面完成。

5.教学活动空间受限。纵观当前许多初中学校的学生课余生活已谈不上“课余”二字,被语数外、物理、化学等学科瓜分得彻彻底底,原本属于学生课余自主活动的时间空间成为变相的习题课、训练课,音乐教学拓展课外空间显得非常乏力。

二、有效改变初中音乐教学困境的路径

1.强化优质师资力量培养工作。在音乐教学中,良好的师资是基础,也是推动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核心因素。学校应当强化师资培养,一方面,要根据学科师资配套结构向教育主管部门、人事部门积极申请配全专业师资,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强化现有师资力量的培训,特别是要用好专业出身的师资,保证音乐教学专业化,并且在校内形成二传手培训。要积极推荐专业师资参加上级部门开展的各类音乐专项培训,并到校内进行二级培训,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推广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工作中。除此之外,还要强化业务考核,确保教师能够胜任或基本胜任音乐教学工作。

2.全面均衡音乐教学资源配置。各学校虽然在教学投入方面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学科间的不平衡现象还是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音乐学科而言,要均衡资源配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按照学生数和教学实际需要配齐音乐教室,在教学设备添置方面按照规定购置相应的乐器和教学器材,确保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在教学软件上下工夫,积极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建立完善的教学软件库,既要吸收成品课件又要自主创作,形成本校音乐教学的庞大资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力帮助。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深入开展音乐教学研究活动。在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学研究是推动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动力,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到教学研究中,学校也应当创造条件让教师有更好的平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一方面,学校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在线培训和中短期脱产学习,在时间调剂、经费保障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要扎实开展校内教学研究,每年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教研工作计划,确定各级课题并主动申报,由骨干教师牵头组织精干力量开展音乐教学课题的相关研究。另外,还要积极开展校内教研活动,通过校内教学探讨课、观摩课、教师沙龙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将音乐教师集中起来开展讨论。既要深入学习音乐学科改革最前沿的信息,了解其他地区、其他学校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好经验、好做法,又要结合本校、本班级音乐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做到汲取先进经验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使教学研究能够多出成果,多发挥实践指导作用。

4.严格执行规定音乐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是保障音乐教学成效的基础,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不得擅自改变音乐教学时间,如果确因教学工作需要占用音乐教学时间的,就要进行同等课时的调剂补充,坚决禁止私下调课、私下赠送课时等不规范的教学行为。学校教导部门要强化教学监督工作,重视对课堂到课率的检查,将其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规范,只有严格规范才能够保证教学时间不被占用。实践证明,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音乐教学的时间通常难以得到保证,有些学校甚至出现缺课百分之五十以上,这对音乐学科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形成了严重制约,甚至根本无法完成。因此,各学校都要保证音乐教学课程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5.积极拓展音乐课外活动空间。音乐学科是一门拓展性较强的学科,教师既要抓好课堂技巧方法,又要积极拓展课外空间,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笔者在教学中重视了两方面的拓展,一方面,为了满足学生兴趣爱好而开展各类活动,如舞蹈兴趣小组教给学生舞蹈动作,让他们强身健体、塑造完美体型。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特长禀赋进行专门培养,笔者在每接受一个班级的工作之后,都会有意识地发掘哪些学生在音乐方面禀赋较高、具有较好的培养前景,如果其有从事音乐专业发展的意向,那么从一开始就对其进行专门培养。笔者为每一位特长生制订了培养计划,从阶段性目标、重点培养内容和训练时间安排等方面统筹考虑,既要保证学生其他学科学习的顺利进行,又要利用点滴的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专业培养与训练,使学生能够夯实专业基础,更好地体现音乐教学工作的促进功能。

三、结语

针对当前音乐教学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到每一位教师都应当高度重视,以素质化理念和新课程改革要求为根本宗旨,扎实开展教学改革,充分整合资源、优化模式,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6

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以此为指导,音乐教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浓厚兴趣,变“厌学”为“乐学”,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最终达到素质教育之要求。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调动需要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实F学习主体角色的扮演。要实现这种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性体现的目的,音乐课堂上的师生高质量互动成为必需。另一方面,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音乐具有较强抽象性,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高质量的互动才能进行音乐信息的交流,实现较好的音乐课堂教学,从而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喜爱,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音乐智能和品质的培养。笔者结合在音乐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互动性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素质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音乐教学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实际在音乐教学中,初中生大多不重视音乐教学,不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去。互动性教学模式倡导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充分的进行交流互动,教学相长,不但能有效激发初中生参与音乐教学的兴趣,而且还能指导教师改进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互动形式,优化初中音乐教学

想要让互动性教学模式更加有效实用,还需要教师创新多种互动模式。老师范唱之后,领学生学唱的模式是最基本的互动模式。但是生之间的互动模式过于单一化形式化,时间久了也会让学生们觉得课堂索然无味。创新互动模式为互动性教学增加多样性与趣味性,为整个的教学过程增添一抹亮色。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举办歌曲接龙小游戏,可以通过游戏让学过的曲目得以温习,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随机应变能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大都喜欢流行音乐的元素,教师还可以在互动教学中,尝试多用一些流行曲目的赏析,又或者每节课开始之前让学生们以才艺表演的形式演唱喜欢的曲目。这样做不但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有助于老师对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与深入,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分组合作作为另一种互动的形式。老师可以在每个学期末组织一次创意音乐比赛,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尝试编写一段旋律或者一段歌曲,并让老师进行专业的指导,通过指导不断去完善团队的作品。互动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于音乐课堂新鲜感的保持,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有利于音乐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营造多元化音乐课堂

教学时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音乐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与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所以,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时,也要恰如其分的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学习氛围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只要学生们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自己就会积极地与老师进行课堂互动,积极配合老师完成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目的。

如,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网络资源是近年来在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应用,在网络上有大量关于音乐教学的资源,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教师根据每节课要学习的音乐内容,到网络上搜寻合适与相应的音视频资料,在课程开始之前,为学生播放相关的音视频资料,来对课程做出整体的铺垫,进而巧妙引出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们营造出一个充满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

四、利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建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音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实施素质教育这一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设计、间接的认知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种电教手段,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学生通过对作品的了解,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讲解,对相关作品理解更透彻。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能理解《黄河大合唱》的宏伟气势,能感受《二泉映月》的悲愤情怀,能与《牧童短笛》同乐等等。健康优美的音乐还会让学生逐渐养成好的审美意识,在审美过程中还能去伪存真,扬善弃恶,促进审美素质与艺术素质的形成。

五、进行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互动的积极性,进行生活化教学就要求教师采纳优秀的生活素材作为教学资料,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也会让学习体现出实用价值,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于生活化教学的看法,然后不断的调整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逐渐的成熟起来,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也会进一步的加深。

互动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构建高质量、高效率课堂的保障。良好的互动使音乐教学达到新课标的教育要求。良好的互动能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受音乐,进而去理解音乐,并欣赏音乐,对音乐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与老师的互动交流中学习音乐知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1 建立有效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广大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课程论,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彻底改变对音乐学科的错误认识观念。要以国家民族的发展大计,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的作用,给予音乐学科以必要的重视。从管理体制上体现出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重视,改变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使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方便快捷正常顺利的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充分调动起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 加强师资培训,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堂资源的开发者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习惯于单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课程实施计划,一套完全相同的教材,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比较落后的课程现象。虽然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实施,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最直接被广大师生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仍然是教材,而初中的音乐教材每学期只有薄薄的一本书,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容易造成“换汤不换药”的教学现象。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充分调动起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首要的关键。要促进音乐教师形成课程资源观念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要使音乐教师充分理解什么是音乐课程和音乐课程资源,以及音乐课程资源对音乐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开发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因此,在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能过程中,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建设良好的教师队伍,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利因素。

3 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促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这是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能的必要因素。

首先,重视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的音乐教育的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是其他知识技能学科无法替代的,是学校音乐课程的一种重要资源。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媒体中的音乐资源来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开展综合性的音乐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音乐教育氛围。如开展“点歌节目、晨歌、午唱、每周一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发挥利用学校的音乐教育的作用。

其次,鼓励学生大胆开展音乐实践和创造。学生中蕴藏着大量的音乐课程资源因素,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在学校音乐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开展音乐的实践和创造,不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而且在课外活动和音乐活动小组中大胆鼓励学生实践和创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参与意识。例如,结合音乐进行身体动作或表演,随音乐击拍、踏脚、拍手、做各种即兴动作、做音乐表演与舞蹈动作等等。在进行教学时,我们采用肢体语言,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歌曲的内涵,从而避免了教学单纯依靠听觉、过多讲述,使教学死板乏味的现象。而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够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进而感受它的美。

4 建立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4.1 要以学生的需求和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准则选取课程资源

音乐课程资源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选用什么样的音乐课堂教学资源,要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教材是实现每一堂课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具体理念和要求,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音乐教师要首选利于解读和论释教材内容的音乐教学资源,锁定有利于突破和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课程资源,并在选取的过程中不断与教学目标对接,做到有的放矢。

4.2 运用多种形式的课堂呈现方式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艺术的整合,找出适合教师和学生需要的呈现方式。例如在演唱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所演唱的歌曲内容,精心设计所编排的动作,按音乐节奏协调地做动作。这种形式把感受音乐节奏同肢体动作表演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以音乐旋律促进动作发展,以动作促进音乐领会力发展的目的。在动作的设计上,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以使演唱取得好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持久,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随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逐渐加大,我们把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能上,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充分彰显音乐的艺术影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实验稿)教育部制订

篇8

一、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要求

教育部颁布实施的《音乐课程标准(2011)》中,指出对音乐教学五个方面的基本理念:一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情感审美,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二是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教师的教育观念与学生的学习观念都发生了改变,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改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培育者”和教育的“研究者”,学生由以往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体。三是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音乐是审美教育,强调突出以审美教育为主旨,充分体现音乐学科的审美性和情感性等特点,倡导学科综合,促进人格的完整和谐发展。四是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大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五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强调教与学的互动中,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合作和沟通,建立师生平等、合作关系。

二、初中音乐教育现状

1.初中音乐教育的优势。

(1)教学效果方面。达到的合格率占到93%;教学情况方面,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都稍稍有所提高,教学目标的制定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

(2)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采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从感官、视觉上得到了审美享受。运用科技网络手段,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创设了更好的音乐教育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乐学、愿学、主动学习的态度。传统的教学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知识的传授缺乏理解力,在效果上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今,音乐教师通过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并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改善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增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的挖掘。

(3)学生音乐综合能力方面。主要表现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感受力,如,在课堂上加进舞蹈、诗歌朗诵、扮演歌曲中的角色,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表演热情,而且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审美体验。

2.初中音乐教育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教自己喜欢的歌曲,不结合当今的音乐文化,内容比较单一,空旷乏味;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只是片面的注重歌曲的演唱或是歌曲的欣赏方面,不能有重点的进行讲解。新课标教学目标要求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力、创造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规定与现在课堂的教育内容相脱节,教育内容不能完满的实现教学目标。

(2)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计划方面。按照“新课标”中的要求、教育部门的规定,许多学校都把音乐课列在了课表之内,但是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初一、初二音乐课程的课时往往被减半,甚至让其他的统考科目所代替,到了初三学校、老师为了中考,音乐课程被停止,剥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权力这样的课程设置违背了教学计划,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影响了音乐学科的发展,也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3)教学方法方面。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多数城镇中学多媒体配备不完善,即使完善的学校,教师平时上课也不使用,甚至老师多媒体技术不精通,教学方法陈旧,还是单纯的让学生接受书本知识,从来不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图画、音响中感受音乐作品。

三、解决初中音乐教育问题的对策

1.切实重视音乐教育。

随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音乐课程的结构有了突破性的变化,音乐教师的队伍不断扩大,音乐教学设备不断完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部分初中对音乐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的投入不能满足初中音乐课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调整音乐教育法规,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2.加强教师培训。

篇9

在初中阶段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扩展学生的音乐学科专业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绪,使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在现阶段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音乐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向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习惯于向学生进行音乐学科知识的讲解和灌输。课程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压抑,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时,不仅难以感受到音乐教学所蕴含的审美因素和深厚情感,同时还背负着沉重的课业学习压力,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以及音乐鉴赏能力的形成。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背景之下,如何转变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理念,丰富音乐课程教学方法,采取更为有效的课程教学策略,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成为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在向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音乐课程教学之中,改变学生对于音乐课程学习的认知和理解,拉近学生和音乐课程学习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兴趣,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向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使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和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建立相关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音方滩闹中,单纯的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音乐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教材音乐曲目的学习和演唱。

这种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课程教学和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局限在教材的狭小教学框架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一定的强制性和压迫感,而不能以一种放松的心态进行音乐知识和音乐曲目的学习和练习,影响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导致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时,将学习的注意力和学习重点,全部放在对于教材内容的学习和挖掘上,使学生忽视了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音乐元素和音乐曲目,影响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认知和理解,影响学生音乐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视野。

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积极的在音乐学科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教材内容上,而是深入到现实生活之中,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音乐知识和音乐元素,拉近学生和音乐课程学习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音乐能够走进学生的生活历程之中,提升学生对于生活的感知能力和学生的生活品味。在向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可以适当渗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和音乐曲目,例如学生熟悉的电影插曲、民族传统曲目等。使学生在一种自己熟悉的教学内容中,放松心情融入到音乐课程学习中去,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进行音乐知识和音乐曲目学习的同时,对各种音乐类型和经典性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赏析和感悟。切实开阔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视野,提升学生对于音乐曲目的品味和鉴赏能力,突出音乐课程教学的审美性和人文性,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曲目的学习和演唱,将音乐课程的教学设定为对于音乐知识的讲解以及对于音乐曲目的讲授上,认为只要让学生学习音乐曲目,便是完成了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实现了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过于关注音乐课程教学的专业性和知识性,而忽视了音乐课程所具有的审美性和人文性,使学生对于教师所讲解和演唱的音乐曲目,仅仅停留在听和唱的学习上,而没有深入到音乐曲目之中,对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智慧等,进行全面的赏析和挖掘。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以一种全面、科学的视角,对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进行审视和反思,加强对于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纵向挖掘和延伸。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音乐曲目进行深入的感知和体会,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对音乐曲目进行演唱和赏析,激发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篇10

篇11

一、积极转变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音乐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在初中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将更多的课堂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初中音乐课堂的主人,自己则主要是充当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这和合作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和表达权,对学生的音乐情绪进行更好的引导和控制,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引导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的音乐课堂氛围下,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以及带来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升华自身的情感和能力。此外,要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打破应试教育传统思维的影响,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避免音乐课时被挤压或压缩等情况的发生。

二、创新教学方案的制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初中音乐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感受力和创造力,具备一定的动手、动脑以及创新的能力,初中音乐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学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据此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丰富自身的音乐技能,不断巩固自身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例如,在欣赏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一曲目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宣讲彝族民众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特征,让学生先了解彝族民众的好客心理和周边生活环境,然后再让学生欣赏这一歌曲时,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旋律中感受到彝族同胞的好客情怀,激发了初中生热爱民族同胞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怀。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增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尊重音乐教材内容和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音乐教师应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出发,要增强音乐教学的艺术性,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如,在开展《欢乐颂》这一课时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对这一交响曲带来的心灵震撼,教师应当先对贝多芬创作这首音乐的背景进行介绍,像学生传达《欢乐颂》在维也纳初次演出时的空前盛况以及这首音乐的风格、旋律和欣赏要点,先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充分的调动,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音乐情感体验的准备,然后教师在接下来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曲子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感知力,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以及给人心灵上带来的震撼。

四、让初中音乐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因此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时,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将音乐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这样可能有效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情趣。例如,在《给未来一片绿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教室内的座次形式改变成“圆形”的座位形式,教室的中间就是教师讲解和学生表演的舞台。在学生学完新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新歌词,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自己制作乐器进行演奏,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师生之间沟通的距离,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深刻领悟到音乐无处不在的真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五、实现音乐教学评价的积极改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随意,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甚至存在很多教师的主观因素,这都不利于对学生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的保护与培养,甚至会抹杀学生在音乐创作与探索中的个性与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积极开展综合性的评价,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下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和愉悦感,增强学习音乐的动力。此外,音乐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的音乐教学评价时,不仅要考核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还要考核学生的音乐特长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丰富音乐教学评价的主体,促进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结语

基于以上所述,在初中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音乐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对音乐教学给予更高的重视,认真、细致地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紫玲.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篇12

比如说在学习《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之时,鉴于其属于民歌,且具有一定的少数民族色彩。当代的小学生在看到这样的曲目之时,一般没有太大的兴趣。这时,教师就需要创造一个形象与生动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到曲目的学习当中来。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境进行这样的引导:“同学们,你们去过彝族吗?体验过那里的风土人情吗?那里的人热情好客,会将每一位远来之朋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我们来一起体验一下好吗?”在这样的课堂导入之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有效地调动起来,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后面的教学活动。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师生互动,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初中音乐课堂当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与学生进行直接的交流,更可以用音乐来打造新的沟通介质。教师可以利用音乐,与学生共同找到情感共鸣,利用音乐实现师生间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以此来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较高层次的师生互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之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将学生带入到音乐学习的氛围当中,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千变万变,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新课程标准对于互动教学的要求极为明确,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辅导学生,与学生合作,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性作用。学生在表现之时,如果出现问题,教师要利用正确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绝不可恶语相加,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致才会更加高昂,课堂的氛围也会更加和谐,学生的音乐素质才能自然形成。

三、提高音乐课堂的快乐指数

新课程标准不仅提高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对于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学活动要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实现趣味性,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因此,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之时,教师要抓住初中生的心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师生互动中,教师不仅要与学生进行表面层次的互动,更要有情感上的互动,而提高音乐课堂的快乐指数,就是教师满足学生情感需求,进行情感互动的重要实践。

教师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之时,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情并分析学生的心理。如果在师生互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发现一些学生的情绪较为低落,学习与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那么教师要利用适当的情绪对学生进行调动。万万不可破罐破摔,不能放弃每一位学生。教师要转变自己说话的风格与语气,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之上,要时刻保持饱满的情绪,带动课堂氛围的活跃与学生情感的活跃,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比如在学习《欢乐颂》之时,教师可以利用欢愉的音乐,带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高涨热情的驱使下完成音乐学习。

篇13

1.教师要树立教材意识,因为初中是学生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而教师还要再进一步提高对音乐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育人作用的认识。对照课标对教材进行钻研,要搞清楚每册教材“是什么”,“有什么”,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出各单元的音乐审美因主线,比如同一单元中不同的作品表现的情绪是否相同’不同情绪作品之间所运用的音乐要素以及音乐表现要素具体是什么?又如各个单元突出的是怎样的人文主题?这些人文主题下的音乐是怎样对学生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起作用的?教师怎样通过必要的听、唱、奏、忆、思、辨、编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大量地熟悉教材音乐主题、片段,从而获得充分的音乐审美体验,感知、感受、想象和创造能力7最终丰富学生内心情感,促进想象、联想、记忆、注意等能力,从而达到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素质的目的。

2.教师要克服以个人对音乐的喜好来安排内容,不随意增加和删减教材内容,把好教材关。要牢固树立优化教学过程,向45分钟要效益、要质量的意识,从而使初中音乐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