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设计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资源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前阶段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各项工作都不同步,造成对环境的极大破坏,资源利用不合理的情况极为常见,因而我国现阶段应该逐步开始重视节能措施的开发以及利用。我国一直是能源消耗大国,而建筑行业的耗能占全国能源消耗的比重很大,所以,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以及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重视对建筑的节能设计这一环节,并且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有效的节能措施,从而有效的降低建筑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并且舒适的生存环境,以达到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建筑设计中建筑节能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其并不是消极节省成本方式的节能,而应当是从积极意义上的提高利用效率。建筑节能应包括采暖、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炊事、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
建筑节能是一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节约建筑用能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建筑节能不仅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而且是改善广大人民的建筑热环境的需要。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的一个根本性因素。我们要想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就必须重视建筑节能。我们只有抓紧建筑节能,遏制建筑用能浪费,做好建筑节能工作,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状况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目前我国的建筑能源浪费现象仍十分严重,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高档建筑的数量不断的增多,建筑设计耗能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量的比例仍然在不断增长,这样使建筑用电与电力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建筑行业带来的耗能已经影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我国能源紧缺局面的恶化。因此,我们必须在建筑设计中采取一些有效的节能措施,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将建筑耗能量尽可能的得到有效的降低。
我国在发展节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只有强制性规定的最低节能标准,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来提高节能效率及新材料及新技术的研发。
现阶段我国了各气候区的节能设计标准,各设计院都仅仅采用已有的各项措施来满足最低节能标准,没有激励机制来让设计院投入人力及财力来进行新技术及新材料的研发。对开发商利用新材料及新技术,从而提高节能效率,也仅仅是提倡鼓励,无具体政策及资金扶持,也减缓了各项节能技术的应用。
(2)我国建筑节能的管理工作体制以及监管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了执法不严、监督不力。
(3)建筑开发商对建筑节能的资金投入少,因而导致了建筑节能缺少基础研究。
(4)节能设计与开发商存在利益矛盾。
开发商只注重建筑的经济利益和经济价值,会尽可能的降低建设成本。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需要一些高成本、高投入、高价格的材料来降低建筑的耗能量,因而在设计时投资者和节能设计这两者之间产生极大的利益矛盾,从而造成建筑节能措施不能顺利的得到推广,最终严重影响了节能建筑的发展。
(5)建筑节能标准不完善以及不配套。
现阶段仅仅根据几个大的气候分区,制定了各个分区的节能设计标准,而缺乏对各个地方的具体气候、地方材料、经济水平差异等的研究。
(6)建筑节能技术水平低。
我国建筑节能技术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十分落后,我国引进以及发展节能建筑的时间短,也没有实际经验,这样严重影响了我国节能建筑的发展。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方法
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们必须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重视对建筑的节能设计这一环节,不断促进建筑产业的发展,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中,我们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通风性能以及热工环境进行节能设计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采光等问题的选择。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政策,并且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效果,尤其对建筑的通风性能以及热工环境等因素的考虑,再结合建筑环境的不同气候条件,选择层数不同的建筑构件与材料,进行的建筑的设计。此外,对于南向窗户,应当选择合适层数,并采取有效保温措施,减少热量的损失,并且适当增加窗户面积,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热;而对其他朝向的窗户,应适当的减少开窗面积,以降低热能损耗。
(2)选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
我们在设计建筑时,应当尽可能的使用环保的可循环再生建筑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能源以及资源,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此外,环保材料易于回收,可以循环利用,可以避免建筑材料的废弃,从而实现对环境污染最小化。
(3)改善建筑结构与性能
我们可以利用外墙保温构造、屋面保温隔热技术、热桥阻断技术、地下室外墙及地面保温技术、高效节能外窗以及幕墙系统,进一步改善建筑护结构,提高建筑结构的保温性能,从而降低建筑能源损耗。
(4)选用可持续利用能源和其他可替代性能源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选用可持续利用能源和其他可替代性能源。可再生的能源主要包括水力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浅层土壤热能、地表水体热能等,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的能源代替即将枯竭的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5)将新科技运用到节能建筑中
现阶段的节能建筑我们做的还不到位,我们还需要将新科技运用到节能建筑中,利用国外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适用成套技术,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节能的水平,例如可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以及风能发电技术,利用这些新技术不仅能够满足了室内的全部供电需求,还能实现室内发电以及室内温度的调控,从而保证室内环境舒适的要求。此外,还可以利用洁具同层后排水技术、浮筑楼板技术、双层架空地面系统、中水处理及回用系统、智能楼宇自控系统等最新技术,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节能技术在我国是一项重要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实施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能源短缺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保证我国资源安全。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工作者一定要从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开展节能设计工作,合理利用各种能源,大力研究和开发建筑节能材料和工艺,把建筑节能设计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及时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技术和遮阳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广泛推广和应用建筑节能成果,实现建筑节能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始终贯彻建筑节能策略和科学发展观,杜绝建筑浪费能源现象的发生,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而降低建筑能耗,节约能源,促进建筑产业的向前发展,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邓伟明.对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1,23(4):16-18.
篇2
前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快,旅游、度假、商务等促进了国内酒店业的迅速发展。现代酒店是一个城市的对外窗口和名片,其服务水平和酒店形象从一个角度和侧面反映出整个城市的文化特质和整体形象。因此,现代酒店在建筑设计方面不仅要在塑造气质上加大力度,还要注重发展酒店的文化和挖掘异质性来提高其功能品质。
1、项目概况
某酒店项目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框剪结构,地下1层,地上10层,建筑高度为53.25米。该项目具有酒店客房、公寓、宴会餐饮、康体健身、大型会议和政府接待等功能,项目设施、设备齐全,服务完善。
2、定位
该酒店为大型综合性城市酒店,酒店的功能设置、客房设施的选用和经营管理都具备了满足以上两大功能的能力。根据酒店自身的客观情况,主要服务于中、高端人群,同时对不同层次的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融合高品位、舒适、时尚等诸多元素,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性的大型城市酒店。
3、总体规划及交通组织
为了便于交通组织,将区域主入口进行了放大,中央设置绿岛,将出入流线分开,建筑物布局依据规划要求在用地界线内做了相应的退让,从而形成酒店前广场,便于人流组织。建筑总长度为290.1米,总进深为138.4米。主入口位于建筑中央,与大堂相结合。东南侧邻近水景,为了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然景观,酒店东侧分别设置了多功能厅入口、接见厅入口,西侧分别设置了员工入口、公寓入口、康乐入口及后勤入口,使住店客人与非住店客人既能欣赏美景,其活动路线又能够分开,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4、酒店设计
4.1平面功能及内部空间组织
酒店内部空间的使用一般分成3个主要功能区域,即公共功能区、客房功能区和内部管理功能区。酒店的硬件设施设备和运营质量的综合表现是酒店品质的保证,也是酒店星级评定的标准。酒店的服务是通过建筑空间的合理组织实现的,合理的功能布局是酒店成功运营的前提。
4.1.1公共功能区。
公共功能区一般设置在裙房或低层,便于酒店内外的宾客使用,也便于大量的人流、物流的调度安排、公众性与私密性空间的处理。公共功能区的功能众多,其面积指标的规划要由市场分析、投资规模、经营方式和客房数量来综合确定。酒店公共功能区直接展现出酒店的级别和豪华档次,无论是酒店业主、经营者还是设计师,对酒店公共功能区的重视都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酒店公共功能区主要为首层及二层所组成的裙房,包括大堂、餐饮中心、娱乐中心、会议中心和交通空间等,而大堂的共享空间则被视为重中之重。
酒店大堂 (见图1) 位于建筑中部,进入酒店首先呈现给客人的是高大宽敞的共享大堂,客人在此尽享尊贵服务。结合酒店的功能,在中央设置了半圆形的10层通高的中庭,成为整个建筑的中心和视觉焦点。酒店大堂是酒店的迎宾区,也是联系酒店各功能区的纽带。将酒店的建筑规划与空间组织融为一体是大堂建筑设计的关键,更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
图1酒店大堂
大堂南北两侧高大的落地窗,将室外的绿化、喷泉收入大堂,周边优美的环境与内部宏伟的中庭相映成趣,突出了建筑的尊贵品质。5部景观电梯为大堂平添了奢华感。下部的跌水与灯光相呼应,形成交相辉映的水景,营造出新、奇、美的人文景观;顶部的采光窗将室外的光线倾泻至大堂,增加了室内的采光度;大堂酒廊外侧的圆弧区域,以柱廊自然划分出酒廊的温馨空间,客人在此品酒、饮茶、小叙,惬意舒适。造型独特的艺术品点缀,提升了酒店的文化品位,温馨的氛围释放在酒店的每一个角落。
4.1.2客房功能区。
客房面积约占酒店总面积的50%~75%,因此标准客房层的设计应尽量节省空间,处理好垂直、水平交通,同时保证客房的基本支持面积。酒店三层至十层为酒店客房和公寓,其中西侧部分为公寓,中部及东侧为酒店,并在酒店顶层设置了行政酒廊。九层和十层设置总统及副总统套房。
公寓式酒店是近年来新推出的一个品种,在客房原有的使用功能上增加了一个自助厨房,便于客人自助餐饮,适合于长年租住或家庭型的客源,使酒店客房不仅是睡觉的地方,而且是居住的空间。酒店公寓功能设施齐全,使人能够感受到家的气氛。
4.1.3内部管理功能区。
酒店能否正常经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酒店行政管理与后场区域的设计是否合理。为提高酒店管理运营效率,应区分酒店前台、后台的管理。后台的管理不占用酒店的有效空间,管理办公室、后勤服务尽量与酒店客人活动的前部区域分开,或安排在不同区域,避免影响客人的正常活动,保证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正常进行。酒店内部管理功能区约占酒店总面积的10%~15%。酒店前台办公室设在大堂入口右侧醒目的地方,方便客人办理到达与离开酒店的事宜。酒店办公区设在首层和二层局部,相对独立。
4.2建筑空间设计
从整个功能布局来看,客人越来越看重空间的舒适度与空间感,包括整体感和个性化选择,要求也越来越多。酒店建筑空间的设计注重各个空间细节的研究和揣摩,力求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效果。
4.2.1主楼平面构成。
建筑主体平面呈45度折线依地形展开,与用地及周边建筑形成了良好的空间关系,舒缓了高层建筑对城市道路的压抑感及冗长感,同时使不同位置的客房均有良好的朝向与景致。
4.2.2共享空间
注重建筑各功能区出入口等空间的处理,力求创造出一个静谧、高贵、典雅的五星级酒店。裙房内设计有形式各异、功能不同、各具特色的3个共享空间,丰富了酒店的视觉效果、塑造出不同的空间环境,为酒店增加了内涵和空间灵动性。
酒店大堂:一至十层的共享大堂,高度约为46.9米。大堂内设大堂吧、酒廊、跌水、花坛,形成天然的生态中庭,沿中庭逐层攀升的回廊为大堂增添了磅礴的气势。顶部钢结构支撑的玻璃采光顶将蓝天阳光引入室内,使大堂完全沉浸在自然光的照射下,令人心旷神怡。
多功能厅门厅:两层高的共享空间,两部造型优美的圆弧形楼梯,在巨型水晶吊灯的衬托下,让原本就十分气派的前厅显得更加辉煌。
公寓大堂 (见图2):是公寓客人的必经之路,是引导客人进入公寓的主要交通枢纽以及联系公寓餐厅的纽带。木格栅装饰的两层高的共享大堂,个性鲜明,独具特色。
篇3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设计理念的进步,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的设计越来越备受人们的关注,使其具有了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一方面它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合理性,提高的资源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工程的造价,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更是和谐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的重要方面,是环境友好城市建设的保障。因而,在日后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大力发展节能建筑的设计理念、不断提高节能设计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2、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1节能建筑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这里所指的“地”主要是指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待征。设计者在设计时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其气候特征,设计出适应当地地区气候特征的建筑型式。例如,鄂尔多斯市属于典型的夏热冬冷的地区,因此我们既不能照搬严寒地区的建筑型式,也不能照搬夏热冬暖及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建筑型式,更不能照搬四季如春的温和气候地区的建筑型式。
2.2建筑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应贯彻超前性原则
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规定性指标,水平较低,仅仅是实现现阶段节能 50%目标的需要,距离舒适性建筑的要求甚远,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分阶段予以修改,建筑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会逐步提高。由于建筑的使用年限长,到时按新标准再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很困难的,因此应贯彻超前性原则,特别是夏季酷热地区,建筑护结构(屋顶、外墙、外门外窗)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突破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予以适当加强,应控制屋顶和外墙的夏季内表面计算温度。
2.3建筑设计者要有社会责任感
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设计一项工程,工程自施工建设开始,设计者就开始对它承担起终身的社会责任。工程责任的范围广,且责任重大,所负责任的时间长(直至设计使用周期止)。因为能源是我国的战略物质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后代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节约能源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事,所以节能建筑的设计者又实际上承担了一份牵涉到国家发展战略和后代人生存条件的社会责任。
3、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方法
3.1充分利用通风性能以及热工环境进行节能设计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采光等问题的选择。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政策,并且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效果,尤其对建筑的通风性能以及热工环境等因素的考虑,再结合建筑环境的不同气候条件,选择层数不同的建筑构件与材料,进行的建筑的设计。此外,对于南向窗户,应当选择合适层数,并采取有效保温措施,减少热量的损失,并且适当增加窗户面积,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热;而对其他朝向的窗户,应适当的减少开窗面积,以降低热能损耗。
3.2选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
我们在设计建筑时,应当尽可能的使用环保的可循环再生建筑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能源以及资源,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此外,环保材料易于回收,可以循环利用,可以避免建筑材料的废弃,从而实现对环境污染最小化。
3.3改善建筑结构与性能
我们可以利用外墙保温构造、屋面保温隔热技术、热桥阻断技术、地下室外墙及地面保温技术、高效节能外窗以及幕墙系统,进一步改善建筑护结构,提高建筑结构的保温性能,从而降低建筑能源损耗。
3.4选用可持续利用能源和其他可替代性能源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选用可持续利用能源和其他可替代性能源。可再生的能源主要包括水力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浅层土壤热能、地表水体热能等,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的能源代替即将枯竭的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3.5将新科技运用到节能建筑中
现阶段的节能建筑我们做的还不到位,我们还需要将新科技运用到节能建筑中,利用国外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适用成套技术,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节能的水平,例如可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以及风能发电技术,利用这些新技术不仅能够满足了室内的全部供电需求,还能实现室内发电以及室内温度的调控,从而保证室内环境舒适的要求。此外,还可以利用洁具同层后排水技术、浮筑楼板技术、双层架空地面系统、中水处理及回用系统、智能楼宇自控系统等最新技术,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度。
4、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重点
4.1墙面环保节能设计
墙面容易对阳光发生反射作用,若反射作用明显,容易对外界造成光污染,危害他人健康,若没有反射又会有损建筑物的形象和美观。因而,在节能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对墙面的立面形式,是用规则还是不规则;贴面装饰材料等方面就行精心地设计和配合,努力做到既不造成污染又能美观大方。
4.2墙体保温隔热的设计
在墙体保温隔热的设计中,一方面要注意使用新型环保的保温隔热材料,如:保温棉,保温玻璃等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室内温度散失率,达到保温隔热的长效节能效果。另一方面要注意太阳辐射的隔离,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进行节能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的这一点,对墙体的建造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对太阳光形成有效遮挡,以隔离太阳热,改善室内居住环境。屋面、屋顶是建筑物中接受日照时间最长的构件。在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屋面、屋顶的保温隔热功能,根据不同地区的日照强度和降雨量,对屋面防水层和保温层的材料、工艺流程作出合理的选择。
4.3门窗节能的设计方法
门窗是建筑物用于采光、通风的主要构件。合理的安排门窗的数量及比例,可以使人居住起来更加舒适,也能很好的做到通风、换气提高建筑物的性能。因而在节能设计时要注意以下方面:(1)合理的窗地比。不能一味的追求美观新颖,而大面积使用落地窗等,不仅不节能而且提高了造价,根据建筑物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朝向设计选择合理的窗地比,保证通风和采光的情况下做到环保节能。(2)保证门窗的气密性,不至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风,热量流失等状况。这就需要在设计时对门窗材料及门窗框架等进行合理安排。(3)对于直面阳光的门窗,设计时应添加合适的遮挡构件,如雨篷、檐挑等。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阳光的直射量,保证房间内适宜的环境,同时还可以减少雨水对门窗的冲刷,防止其腐蚀老化。
4.4屋面、屋顶的节能设计
屋面、屋顶是建筑物中接受日照时间最长的构件。在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屋面、屋顶的保温隔热功能,根据不同地区的日照强度和降雨量,对屋面防水层和保温层的材料、工艺流程作出合理的选择,同时对屋盖材料的采用也应加以考虑确保能够适量的保温隔热,以延长屋面保温层的使用寿命。另外,在节能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对能源的充分利用,在屋顶进性太阳能的利用设计,这样不仅能够满足节能减排的建筑要求,还能很好的采集、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对现有能源的损耗,具有可持续性。
结束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节能建筑将成为今后建筑设计的主打方向,建筑节能工程作为建设领域的新方向已成为我们既定的基本国策,我们应深刻认识到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近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全世界的能源在快速减少,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这些能源开发过度,不仅造成能源的缺乏,还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而我们国家,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而且能源分布不均匀,因此,我们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和储备量都远远低于世界水平,并且我们还很依赖煤炭能源,煤炭能源在我国被称为黑金能源,可见其重要性。在能源缺乏的现状下,我们国家能源利用率还很低,这就造成了能源的巨大浪费。而随着近些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建筑业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水泥、钢筋等大量的使用,加大了人们对能源的掠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约30%,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建筑总能耗已约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3%,因此,可见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节能在当前建筑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2 节能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2. 1 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可以说,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许多的战争都是为了获取石油、煤炭等能源的原因。我国能源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比存在滞后性,这样的国情现实严重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要想进一步地发展,必须依赖于能源,但是当前能源的紧缺会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受阻,因此,这就需要在建筑设计中进行节能的设计,降低对能源的消耗,避免因为高消耗的建筑大量建设,消耗大量能源,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2. 2 环境保护的需要
建筑业中大量使用的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其生产过程除了消耗大量的能源,还会因为废气、废液、废渣的大量产生,给我国水能源、空气能源等带来污染,这些污染给我国人民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近些年雾霾的产生就是例子。同时,后期建筑取暖也是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地方,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深入人心,进行环境的保护成为当前人们关心的问题,所以,加强节能设计,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需要。
2. 3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在我国,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成为当前热门的话题,因此,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的就是节约能源,促进能源的长效利用。而在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工作的落实变得十分重要。现如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我们与建筑设计相结合,付诸行动,遏制建筑能源的严重浪费,做好建筑节能设计工作,把节能设计工作落到实处,这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3 当前建筑设计中节能的设计
3. 1 设计之合理选址
目前,在建筑设计中,首先涉及到的是建筑的选址,而建筑的选址很重要,建筑的选址要进行科学的勘测,根据选址地的自然因素以及周边的环境进行综合考虑,最后择优确定。建筑设计中,设计者要想在设计中达到节能,就需要让建筑在整个使用周期内保持适宜的气候环境,这样才能避免因为气候环境导致大量能源的消耗。建筑的选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是否为建筑节能打好基础,同时又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例如在北方地区,严寒的冬季是取暖的高峰,而选择合适的地址,避免在风口处建设,就能保持较为适宜的生活环境,自然能在取暖期降低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3. 2 设计之建筑规划和设计
在进行建筑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遵循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城市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进行节能设计。建筑整体规划中包含建筑物的布局、建筑物的整体形态、各部分的组合、风吹、日照以及风向的转换问题等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日照和风向是针对冬季建筑物能否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足够的日照并比开风向这些问题而考虑的,在夏季的考虑因素中,要考虑到风向是否符合建筑物的门窗设计保持自然通风,在日照方面要防止阳光的辐射。这些规划和设计目的就是在满足人们居住要求的时候,尽可能利用自然环境,降低建筑在后期使用中的能源消耗,因此,节能的建筑规划和设计是必须的。
3. 3 选用性价比高的节能技术
虽然节能技术已经在建筑设计中发展了一段时间,而且有许多成功的技术可以应用在建筑设计上,但是一些节能技术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选用性价比较高的节能技术。例如,可以广泛应用成熟的太阳能储热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可以在窗户的设计时,进行隔热膜的使用,可以使用保温性好的保温材料等,应用适应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节能技术,达到节能效果。
3. 4 建筑设计中进行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建筑设计时,建筑外部的环境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单纯的建筑进行节能技术应用,要是外部的环境影响较大,也会直接导致节能效果的下降。因此,根据每一个建筑功能的需要,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的布局设计来完善现有的微气候环境,为建筑节能创造有力的环境。最基本的设计就是在建筑周围进行相关的绿化,改变周围的微环境,以降低噪音,阻挡风沙,净化空气,降低温度。同时可以在不破坏周边整体环境的情况下,人为进行仿自然环境的打造,例如建造人工湖等,目的也是通过改变建筑周边的微环境,降低建筑对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从建筑设计中来看,节能设计主要是设计人员在设计期间对其建筑的能源跟资源进行正确的综合来实现,使其能发挥最大的效果。环保节能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特别是建筑节能设计,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
参考文献
[1]孙琳.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篇5
引言
随着我国住房市场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住宅所承载的功能也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老规范中的部分条文已不适应当前情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11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以下简称《2011住规》),得以颁布。新规范扩充了部分内容,对部分术语、经济指标等内容也做了重新定义。
一、研究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的意义
住宅市场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相关规范。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城镇住宅已经基本实现商品化,住宅套型的成型和变化逐渐由市场需求决定,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单纯由国家的政策、法规或规范硬性规定;但后者确实影响着住宅工程项目的规划指标的操作余地以及住宅户内平面设计的细节,包括阳台的配置等;另外,住宅已日益成为建筑存量的主体,住宅消防安全的迫切需求也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相关规范条目,避免在贯彻执行中产生歧义。
二、新旧规范的对比
1、增减并明确术语
《2011住规》在第2章术语部分做了调整。增加了凸窗、架空层、联系廊的概念,取消了《99住规》中单元式高层住宅、塔式高层住宅及通廊式高层住宅的概念,明确了附建公共用房的主要功能。上述术语定义准确且符合近年来我国住宅建设的实际情况,对住宅设计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99住规》中对住宅的术语分类按平面形式,由此产生了单元式高层住宅、塔式高层住宅及通廊式高层住宅的概念,防火规范也据此区分设计要求。设计实践中存在界定不清的问题,有些住宅仅一个疏散核心筒,按平面可定义为塔式住宅,但其一层达到8户甚至10户,一层面积接近甚至超过650平米,从楼梯到户门通道长且曲折,按照塔式高层住宅要求布置一组垂直交通和消防疏散核心即可,但从使用功能和消防疏散角度看极为不合理。诸如此类问题核心在于住宅的定性分类,新规范取消这一分类术语后代之以单元面积、疏散路线距离等定量指标来规范住宅功能与疏散,更加科学也更严谨。
2、调整技术经济指标
《2011住规》技术经济指标计算不再以住宅标准层为依据,而是以整栋楼为计算单元。住宅设计实践中,按《99住规》计算的套型建筑面积仅包含了标准层的公摊面积,屋顶电梯机房、楼栋出入口门厅等并未计入。住宅楼的楼梯、电梯、机房、门厅等属于整栋楼所有业主,业主对其拥有的使用权是平等的,所以应该共同分摊其面积,应该说新规范更加公平合理。《2011住规》还引入了套型总建筑面积的概念,即套内使用面积、相应的建筑面积和套型阳台面积之和。套型总建筑面积计入了阳台面积后,对住宅套型面积大小反应的更加客观准确。
3、对建筑面积进行规范
停用“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是本次修编的一大重点。新规范中停用了与标准层面积相关的各种计算和指标,不再以标准层为计算参数,改为统一以住宅整栋楼建筑面积为计算参数。这样一来,避免了面积按标准层计算出的结果与房管局数据相差大等问题。新《规范》还规定,所有的阳台都计一半的建筑面积,明确了阳台的使用功能,并指出,开发商对阳台面积不得任意扩大化,杜绝了开发商所谓封闭阳台按全面积收费的约定俗成做法,杜绝偷容积率的行为。另外还新增了凸窗概念:“凸窗既作为窗,在设计和使用时就应有别于地板(楼板)的延伸,也就是说不能把地板延伸出去而仍称之为凸窗。凸窗的窗台应只是墙面的一部分且距地面应有一定高度。”
4、安全措施更加齐全
本次修编的另一大特点是明确了许多安全防范方面的规定。其中,相比2003年版的规范,此次新规范中对住宅楼盘设计影响最大的一个变动是:新规要求总层数在12层及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且其中一台要可以容纳担架。新规同时明确,如果一栋12层以上的住宅楼由2个及以上的住宅单元组成,且其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住宅单元未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时,应从第12层起设置与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联通的联系廊;联系廊可隔层设置,但上下联系廊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过5层。这对开发商来说在设计上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是一件麻烦事,但对购房者则是好事,今后再购新房就可以有所关注了。
5、绿地面积要达标
儿童活动场和老人活动区实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人们的室外活动舒心、安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住宅的经营与管理:注重培养业务人员。经营需要诚信,绿色住宅的绿色经营更要诚信。管理需要制度,绿色住宅的绿色管理更需要制度。绿色住宅的工程质量:经过国家规定部门的审核通过,严把质量关。严格质量、安全、造价、进度、环境和健康全过程控制,加强行政效能监察,防止行政资源滥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行政监督工作规定,坚决惩治滥用行政资源的部门与人员,提高自我监督能力与监督效果。时刻坚持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建设高质量、高品位的住宅。
6、更注重住宅的长效管理
在以往的设计中,一些退台式、复式或顶层变化的户型,很难避免将卫生间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一旦出现卫生间漏水,将给下层住户带来不便,甚至引发邻里纠纷。新规范规定“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为这类问题在源头止水。新规范规定“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保障了居民的权利。又如,在开发商的各种增加利润的策略中,增加隐形面积是常用手法,有时一套住宅的卧室加起居室面积为30平方米,而阳台面积竟达到50平方米。新规范明确规定“阳台面积不超过套内面积的15%”。以往有的开发商把住宅户型层高设计为6米,实际把一层潜伏修建为两层,使产权面积只有实际面积的一半左右,钻国家管理的空子,而新规范明确规定“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米时,应对这些超过3米的楼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米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米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米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这使得开发商“偷”面积的手段难以实施。
三、关于完善住宅设计相关规范的建议
要完善住宅设计的相关规范,首先应对《住宅建筑规范》中建筑的主体地位加以明确,我国对于建筑设计的规范当下多为技术性规范,较为系统的建筑法规尚未能够建立。《规范》让的颁布为建筑法规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让完善建筑设计相关规章呼之欲出。故此,当前的第一要著,便是在住宅设计领域明确《规范》,将住宅先关设计规范当中的总分关系或逻辑关系进行梳理,为下一步建立与时俱进的住宅设计标准奠定良好的基础。拟定以加强性能规定为基本方针,以技术规定为保障体系的新型住宅建筑规范条例。
对于加强术语标准的建设也同样必不可少,在我国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当中,建筑设计专业的基础标准综合了术语、图形、模数、分类等等几点标准,术语在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重要席位。要完善住宅设计相关规范,则对建筑设计术语规范也要得到建立健全。对建筑设计相关术语的定义原则、使用要求做出全面、科学的规定,这对规范住宅设计及开发市场有着重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2011住规》综合考虑了我国当前住宅设计中的实际情况,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相一致,以居住舒适、安全为本,对住宅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公寓式住宅等建筑形式,期望规范再作调整时能加以界定。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建筑体量的增大、建筑复杂性的提高,传统的凭经验、直觉的建筑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建筑发展的需要,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已经成为摆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现代设计方法要求建立在明确的目标及秩序基础之上,设计计划将奠定系统化设计方法的基础,同时也为多学科合作和使用者参与提供机会和方法,真正满足人们对建筑物质、心理的需要。
1建筑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一般来说,建筑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往往包括以下数个方面。建筑的基础使用功能是建筑设计时应当考虑的第一要素,这包括建筑的基础用途与建筑的基础构型。第二个方面是建筑建设时所利用到的相关建设技术和施工技术,这是建筑设计人员将自身想法转换为建筑实体所必须采用的基础方法,这往往包括建筑建设材料,建筑自身结构,施工设备以及施工人员自身操作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在建筑动工之前,建筑设计师对这些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第三,资金合理性,无论是从建筑动工前的总体设计,还是动工时的施工技术与人员问题,相关的建筑设计师都需要对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在保证建筑的基础用途和施工技术不会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充分减少不必要的相关开销,提升建设资金的利用率,尽量降低建筑的成本造价和施工成本,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创造更大的市场经济效益。第四个方面则是建筑的艺术形象,这往往反应了建筑设计师自身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现在当今时代建筑设计领域人们对建筑设计师较为关注的重要因素。建筑的艺术形象通常包括了建筑单位或是建筑群体的模型构建,建筑物内部的细节处理,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匹配度,以及建筑自身内部与外部色彩的和谐程度及相关搭配等等,好的建筑设计师往往在保证前三个方面的前提条件下,充分把握建筑艺术形象的重要内涵,进而反映出自身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的艺术效果。
2建筑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2.1整体性和综合性设计原则
整体性设计原则是把要设计的建筑作为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来全面研究整体的功能、构成及其发展规律,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综合性设计原则是指对任何系统的研究,必须从它的要素、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在综合的过程中把分析有机地给合起来,从综合出发,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再回到综合。
2.2联系性和动态性设计原则
联系性设计原则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相互联系的诸多方面,不仅要考察研究对象这个系统本身的各个方面,还要考察系统的环境。环境是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发生、维持和发展的,与环境中其他系统有着种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包括:环境给系统提供的资源和压力、系统给环境提供的功能和污染。动态原则就是要探索系统的内外联系及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趋势、活动的速度和方式,还要探索系统发展的动力、应用和规律。对于建筑设计来讲尤其要立足现在,兼顾未来,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
2.3综合性设计与统一性原则
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同样也应当注重对其基础功能、自身结构要素以及内外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的考虑,并在综合性考虑的基础上,将建筑物的不同结构部分及相关要素进行合理且针对化的应用,同时对建筑物每一部分进行综合化的分析,最后再根据相互之间的比较从不同角度对建筑加以重新更改和整合,最终达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能够相互统一的优秀目的。
3建筑设计中常用方法概述
当前时代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最常使用的方法即为平面功能法。这种方法要求建筑设计师立足于建筑使用者的基本角度,通过对建筑使用目的和基础功能全方位的分析与理解,从更为完善地满足用户使用功能的角度进一步出发,最终对所设计的建筑物的平面功能更为完善地进行组合与设计,并加强对建筑设计的空间概念等环节的综合考虑。从建筑使用意义来看,建筑平面设计的好坏将会对整个建筑的使用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效果。要想更完整地设计出建筑的科学使用功能,建筑设计师可以利用流线分析模式,比如在对公共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对这一公共建筑建设完成后,针对建筑的使用者的使用流线之间的关系、个人私密性、密集人群安全设计等方面进行不同功能平面的组合,从而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安全、开放、稳定的公共建筑。这些问题都是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更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也更是因为各个单体建筑并不是孤立的,所以再大量的群体建筑的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师也将更注重将不同的个体建筑分析为不同的几何形体,并作为总体的设计和研究方向。使每个单体建筑之间有着一种清晰地、明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达到让设计出的建筑物能够更为完善地发挥其使用功能。
4现代建筑设计思路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球倡导绿色节能环保的相关意识,建筑设计行业也对于相关的建筑设计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思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而言,我们能够进行合理的展望。就像是日本国民的建筑领域中比较推崇宁静和朴素的建筑风格一样,中国建筑思路也会在21世纪更为百花齐放,不管是小巧玲珑、宁静舒适的小型建筑设计,还是气势恢宏的大规模建筑设计,相关的设计思路都会在继承现有的传统思想上往更为完善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同时,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现代建筑设计上也呈现出了这一点通过融合中西不同的设计思路和风格,最终将会形成各种各样的个性化、独特化、富含自我魅力的艺术设计思路和建筑设计形象。而独具匠心的设计思路,也将终究成为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主旋律。
结束语
在建筑设计的相关领域中,建筑设计师的思想应当能够跟上时展的主旋律,同时也要基本掌握建筑设计行业在新时期内的迅速发展与相关变化,早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建筑设计方法,加强自身学习能力,进而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最终为建筑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研究
我国建筑能耗量中,采暖、空调与通风能耗占三分之二以上,不仅影响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也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因此,被动式太阳建筑设计课题是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的原理
利用太阳能的建筑中,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主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另外一种是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被动式太阳能是利用太阳能提供的室内热能,不需要任何机械设备提供能源,仅仅依靠传导、对流和辐射的自然热转换。加上通过建筑物的布置、内外构造及材料选择有效地采集、储存和分配太阳能,提高建筑的温度和光线。一般而言,被动式太阳能与主动式太阳能相比,具有投资成本低、节能环保的优点,生活中常见的有温室与太阳能,就是有效利用了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的原理。
2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的意义
从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原理可以看出,被动式太阳能能利用外部能源太阳能实现自我调节,能充分利用太阳热能源,满足建筑“冬暖夏凉”的要求。被动式太阳能建筑通过建筑朝向,集取与吸收太阳热能,起到保暖效果;利用建筑的合理布局、内部空间加强空气对流,使室内温度得到下降;利用节能环保材料对太阳热能进行蓄存,有利于能源的转化。总而言之,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能降低建筑保暖空调等设备的投资成本,减少能源浪费,有利于环境保护。
3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3.1选址、朝向和间距
选择合理的地址,设计正确朝向的房子,可以使冬季房子接收很多直射阳光,夏季照入室内的阳光又最少。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南向垂直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最长,所以朝南的方向为太阳能建筑最佳朝向,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正是利用南向窗、墙,以获得太阳能实现冬季暖和的温度。同时,房子南面不应该有山坡或者浓密的树木遮挡,适宜种植落叶植物,这样才有充足的太阳照射进房子内,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研究证明,建筑物的方位在三十度以内是最合适的,南向偏东或偏西十五度以内最为理想。例如,冬季采暖期间,从上午9时至下午3时,其他建筑物对太阳能建筑物的南面遮挡不能超过百分之十五。此外,根据各地太阳高度角度不同和建筑高度的差异,建筑之间应该有一个合适的距离,最小距离一般不小于相邻南向建筑的高度的1.1倍。
3.2建筑构造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需要注重建筑构造,因为好的构造设计不仅能丰富建筑外观,还能给建筑添加独特性和美感。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主要通过向南和透明屋来实现取暖。向阳面积越大,获取的热量越多,但是也要尽量少开不能吸收到热量的窗户,减少太阳热能力的损失。对于深度较大的房子,内部很难自然采光,可以通过安装导光板、散射板等将太阳光引入室内,保证整个房子都能透入太阳光。透明屋的设计能增加进入房子的太阳光,但是在夏天过多的太阳光直射房子,房子的温度过高,不适宜人类居住。这时应该改用中空玻璃和遮阳型玻璃,以及通过促进通风来改善房子的温度。此外,还要注意屋面的形式,坡屋面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和面积多于平面屋,穹顶屋面为最佳屋面形式。
3.3建筑材料
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被吸收,它能穿过窗户到达室内,可能会被内墙、地板和家具等吸收。太阳长波容易被密度大的外墙直接吸收和储存,再把部分向外辐射。因此,通过不同热容量和导热系数的储热材料组合,或者增加储热材料的厚度,可以延长储热体向室内散热的时间,避免夏季太阳辐射房子,导致室内温度过高。例如,普通白玻璃是采暖窗较好的选择,但是也要注意保温隔热;中空玻璃是对可见光有高投射率,具有极强的保暖性;热变色玻璃是一种以塑料薄膜夹着聚合物水色溶剂,在低温和高温的环境下分别呈透明状和不透明的乳白色,它能在低温的环境中,吸收与储存日光的热能,环境温度升高时,能阻挡日光的热能,以此对室内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此外,对于建筑材料尤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材料的颜色和质地,建筑材料的颜色和质地与太阳能的收集有关,浅颜色光滑的建筑材料较为容易反射太阳光,相反,深色粗糙的建筑材料较为容易吸收太阳光热量。因此,在对建筑设计时,应该根据建筑的功能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颜色和质地。
3.4建筑体型系数
建筑体型系数由建筑在地面以上的表面积总和占建筑体积的比重,所占比重越大,对建筑节能不利影响就越大。因此,设计时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一般要求建筑体型系数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条式居住建筑的体型系数不应该超过0.35,点式居住建筑不超过0.4。因此,房子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建筑外表面积越大,接受的太阳辐射热能则越多,但是建筑内部的热量也会比较容易散发。只有有效控制建筑的体型系数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并且尽可能增加南向面积,减少向东、向西、向北的房间面积,才能使整个建筑采暖节能效果更显著。例如,可以把主要用房布局在建筑的南面,而将辅助用房卫生间和厨房等布置在靠北一面。再在北面房子和南面房子之间采用贮热性能好的重质材料作隔墙,并且保证白天的阳光能照射到,这样可以利用这面隔墙来贮藏白天吸收的太阳光,晚上再把贮藏的热能散发出来,提高房子夜间温度。
3.5室内气流通道
为了获得一个冬暖夏凉的太阳能建筑,还可以通过室内气流通道的设计,在夏季改善室内的热环境,减弱室外的热作用。室内气流通道不仅能满足室内外气流的流通,而且应该尽量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还能使室内的热量散发出室外。因此,需要协调好室内外气流通道的方位,即进风口要求置于顺风背阳、低气温的位置,有效控制夏季房间内的温度,减少室内温度波动。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作为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应该得以广大应用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能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宜居的环境。因此,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房屋建筑的选址、朝向与间距,合理布局建筑构造,选择科学的建筑材料,控制合理的建筑体型系数,保持房子的室内气流流通。最大限度地采集太阳能,将其保持和贮存在建筑物内,并在需要时释放供给人们,以实现“冬暖夏凉”要求。
作者:李欣 单位:河北晶程建筑有限公司
篇8
传统;建筑空间;建筑设计;应用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中国逐渐与世界接轨,西方建筑设计理念成为国际建筑行业的主流元素,给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逐渐消失殆尽。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其设计理念体现了很多古典哲学和道家学说的思想,这些都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我们要将传统建筑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行业。
1我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1.1独特的构成形态
“天人合一”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理念,这里的“天”指的是大自然宇宙万物,而“人”指的是人类,是世界的主导者。人们要求自己能够达到天的地位,成为世界的主宰者,因此希望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正是这种思想影响了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构成形态,我国的传统建筑,其空间结构比较复杂,且风格各异,构成形态也不同。如北京的四合院,中间院子的面积很大,周围的房屋没有关联性。而徽州地区的古村落,那种天井式的中间院子面积很小,但是周围的房屋相互连接。但是不管是北京的四合院还是徽州地区的天井式小院,其设计都是很精致的,都突出对天的崇敬和无限空间的渴望。
1.2我国传统建筑的布局特点
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布局,受我国传统正统思想影响深刻,主要体现儒家思想的精华,如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代表思想,这种思想融入到传统建筑的外在表现,就是建筑具有鲜明的主次感,以及对称的空间布局。比如说。我国的寺庙一般把主殿安置在中轴位置,配殿环抱主殿,空间很有层次感,布局森严。中国古代建筑还讲究空间的虚实对比,庭院内不单单是虚体和实体的明显分界,有些庭院和四合院内为了满足需要,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局限性,从而出现了半内半外的空间或者过渡空间。
1.3我国传统建筑的围合元素
传统建筑的围合元素指的是建筑外墙和地面等,而建筑院墙里的假山和绿化等属于非围合元素,虽然不构成建筑的主体要素,但是对于整体建筑来说,起到了点缀和修饰的作用。
2传统建筑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2.1传统建筑空间“封闭性”的运用
我国古代建筑的风格都体现了封闭性,如北京四合院的设计就凸显这一点,这种封闭性的设计理念源自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封建社会闭关锁国的思想,认为本朝物产丰富,不需要与外界开放和交流,这是典型的封建小农思想的外在体现,另外,受到中庸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思想以防御和固守为主,而西方建筑思想恰恰与之相反,提倡开放和融合,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封闭性的风格融合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让人们在封闭的建筑中,还没有丧失想象力,这是突破常规的建筑理念。我国传统建筑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能够烘托出情景交融的氛围,我们把这种意境的烘托与现代建筑相融合,可以使建筑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其内涵更为丰富,更有利于对不同建筑风格的了解和体会。
2.2传统建筑空间人性化的借鉴
我国古代社会虽然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下,但是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是能够体现出人本主义思想的,建筑设计工匠首先要亲身考察建筑物所在的周边环境,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和风俗民情,这些都帮助设计工匠设计的建筑能够体现运动效果和层次感,这些能够让居住者不但领略到建筑的整体美,还能体会到建筑自身的独特风格。传统建筑在空间方面能够做到层次分明,还能让人感受到建筑的艺术美和文化底蕴,使人浮想联翩。倘若现代建筑设计能够秉承传统建筑人性化的特色,这无疑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3现代建筑要积极引进传统建筑过渡空间上的创意
我国古代建筑在过渡空间的应用方面有着独到的创意,我们可以把我国传统建筑在这方面的优势运用到现代建筑中去,优化室内外空间的明确界限,让室内外空间的过渡自然,甚至分不清是室内还是室外,这种效果一定是别具匠心的。例如,著名的现代建筑设计典范,北京的印象小区,它在过渡空间上的创意来自于德国著名建筑师奥托之手,在过渡空间中设计多层次的围合效果,这种设计元素的充分利用,使该小区的业主感觉非常的舒适。把传统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是一种建筑设计理念上的颠覆和革命,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都市的繁华中得以保留和传承,而且还推动了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使东西方建筑文化在交流碰撞中相互弥补,促进世界的建筑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
3结语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文化虽然年代久远,但它不会被历史淘汰,我们应该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古代建筑空间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和价值观,我们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并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并且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造福现代人民,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借鉴和学习传统文化都只是为了更好的诠释和发扬传统建筑的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同时也给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努力探索适合中国特色发展的建设道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王小璐 单位:内蒙古筑友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篇9
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美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
一、生态建筑理论的基本要求
在现实的建筑设计中,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达到生态环保的目标,就应该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遵循以下的原则:
1、摆正心态,尊重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全世界都在倡导保护环境的同时,我国也根据本国的国情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这已经成为如今的主旋律。因此,必须尊重自然,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真正的落实应用到建筑设计中。
2、充分高效的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保证生态和建筑的完美结合
首先必须充分空间资源,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比如在地面上方建立巨构城市,充分利用地面空中资源;在地面上建立符合环境要求的亲近自然的建筑,充分拥抱自然;向地下空间发展,研究地下空间的建筑利用问题。从而建立空中、地面、地下相互协调的有机建筑网络。其次,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做到节能减排,力求达到建筑和生态的相互平衡。
3、注重生态环境的地域性特征
建筑设计都是要基于特定的环境和地域,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方特征,考虑当地的建筑的整体风格和个体特点,考虑建筑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其中包括当地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风俗文化以及各种能源分布等等,在建筑设计中扬长避短,使建筑与当地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的整体的统一。
二、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1、住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 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规划师和建筑师已经认识到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 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 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区进行规划时, 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设计重点集中在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 而很少或仅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 良好的室外风环境, 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 还应该在炎热夏季保持室内自然通风。从这一点上来说, 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 要获得良好的住区风环境, 了解小区内气流流动情况, 是建筑师在设计初期所必须做到的。
2、自然通风
在住宅建筑中, 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 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 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 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3、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 现象
住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 同时还和住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 住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 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 可有效地降低“热岛” 效应, 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建设生态住区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面积,如果住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草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 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绿化在改善室内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 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草地的浇灌上, 可谓得不偿失。在绿化系统设计中如何改善住区室外环境, 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 还应做好以下2个方面的工作:(1)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并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除了给人以观赏的美感外, 还应充分发挥植物、水在降低“热岛” 作用、改善住区微气候方面的作用。(2)设计中要以人为本, 如果绿化设计的最后结果是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仅仅“ 可以远观而谢绝人内” 是不可取的。
4、日照、遮阳与采光
夏天阳光的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是指运用建筑的外形设计、悬挑和凸凹变化而形成建筑围护结构, 使室内实际接受的阳光直射和辐射热量减少。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当地地理与气侯条件, 通过精确计算, 对住区的建筑布局以及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 进行建筑群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分析, 检验是否满足日照和遮阳的要求。
5、住宅建筑节能与新技术的应用
(1)建筑主体节能
绿色住宅建筑主体设计时,主要通过对建筑各部位的结构构造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及一些新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选择,来更好的节约能源 ,改变微气候。建筑主体包括:屋顶 、墙体、楼板 、体形、热工等。屋顶在居住建筑中除了起围护作用外,主要还表现在它对风 、降水 、日照等气候因素的影响作用 上,屋顶的设计主要通过造型构造和材料选择设计达到节能的效果。如在寒冷地区屋顶设计主要考虑保温 ,屋顶内部采用重型结构以便稳定温度,常把绝热层设置在重置构件外(冷)的一侧。
建筑护墙体的设计除了适应气候条件做好保温 、隔热防潮等措施外,还应体现在能够改善微气候条件的特殊构造设计上 ,像寒冷地区的夹芯墙体设计,被动式太阳能房中的各种蓄热墙体设计,还有在墙体中设通风口等措施,均能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建筑门窗设计对住宅节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来调节建筑室内的通风 、采光及空气质量 、门窗设计合理,冬季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取暖,夏季将门窗打开 ,使空气对流 ,形成良好的通风效果 。另外,建筑物的外形、楼板、热工的设计是否合理,也直接影响着居住建筑的节能效果。
(2)合理选用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健康、高效、经济、节能的原则。随着科技的发展 ,大量的新型材料不断被研制并应用 到居住建筑设计中去,像新的防水材料,保温材料在墙体 、屋顶中的应用都达到了很好的保温 、防潮效果 ,新型透光隔热玻璃在门窗中的应用起到了更好的透光、隔热效果。另外,像透明的热阻材料(TLM)组合墙、吸热中空玻璃、低辐射、热反射中空玻璃,都具有极好的保温 、隔热性能,像太阳能光 电玻璃及太阳能电力墙等材料都具备获取大量的阳光,产生更多的能量 ,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如装饰、保温 、发电 、采光等是未来生态建筑的复合材料。
(3)居住建筑的空间与室内环境
合理的空间设计应在充分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 ,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以改善室内保温 、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在平面设计中,不同的室内分隔会对室内空间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在北方地区住宅设计中,常将住宅使用频率较少的房间如厨房、餐厅、次卧室等房间布置在北侧,以保证使用合理 的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反映追求自然 、崇尚科学的生态思想。室内环境质量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 、光环境和声环境四个方面 ,室内环境质量应以满足居住者健康、舒适生活的基本要求为前提,通过创造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来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充分利用天然光资源合理进行住宅的人工照 明设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住宅楼内外噪声的控制,重视住宅建筑本身的防噪声设计,合理选择建筑构件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必要的隔声性能 。节约 能源 ,提高住宅的声、光 、热环境质量 ,为居 民提供一个满足生理 、心理、卫生要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强.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相关对策[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01) .
[2] 刘振,迭勇,王少强. 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 陕西建筑, 2008,(10) .
[3] 徐晶. 浅析生态设计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 吉林农业, 2011,(12) .
篇10
随着经济的大力发展,能源需求越来越多,建筑行业的耗能量相当大,由于能源利用率低,不但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污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有机融入生态策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达到节能减排、绿色安全的要求,这也是今后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在提倡保护环境的同时,需牢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体现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空间环境。
1. 生态建筑的概念及特点
1.1生态建筑的概念
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生态建筑有着许多不同的解释,总体上是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使物质、能源实现秩序地循环转化,获得一种无污染、高效及低能的生态平衡系统。这个概念的落脚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健康的建筑环境,并向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二是减少能耗,保护环境、尊重自然,使建筑和自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2生态建筑特征
在生态建筑的建筑设计上,要考虑选取不同的绿化方式来提高建筑周围的小气候,通过选取大跨度和轻型的建筑结构来提升建筑空间的适应能力。设计生态建筑还要从生态建筑的特征着手,要整体而系统地考虑到建筑设计区域内外环境的相应关系。
2 .生态建筑设计的内容
2.1尊重环境属性
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设计强调与环境具有最佳关系,对环境破坏最小,一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与环境互选共生共同增长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的选择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特征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
2.2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即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人室内环境。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虑尘、调节湿度、温度、减少噪音等。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环境开辟了广阔天地。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室内空间室外化,运用绿化、水面等划分空间,这些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屋面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获得了良好的景观,而且对屋面刚性防水有维护作用。生态建筑在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居的自然度方面大有作为。
2.3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4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人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人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必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结合和协调关系。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建造、使用、报废的全过程中,生态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与以往建筑设计相同,生态建筑应致力于为人类提供品质最佳的空间和环境,即使建筑本身对环境污染很小,极为节能,但如果人们的各项活动无法在建筑空间中顺利展开,其空间的存在与人的功能需求格格不人,这样的建筑无疑是失败的。生态建筑的功能应更趋合理,空间更加宜人,更有助于使用者与自然环境间的交流。它应该具备更良好的物理环境,尽可能地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并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 完善生态建筑设计的有效对策
3.1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理念
在对生态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当积极发挥设计人员的创新精神,采用最新的设计理念,将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应用到生态建筑的建设当中,不断完善生态建筑的使用功能,完善生态建筑的生态功能,提高生态建筑的科技含量,使生态建筑的设计更加科学、节能、环保,同时进一步降低生态建筑的建设成本,减少生态建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全面的提高生态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3.2科学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建筑的建设势必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并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因而,生态建筑的设计应当尽可能的缩减而胃的土地占用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使用可以循环利用的可再生材料进行建设,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的处理,最大限度地保证周围的环境不受影响,达到生态建筑与环境和喈发展的目的。
3.3提高生态建筑的自身节能效果
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建筑物内部的通风、降温、取暖、采光等过程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是建筑物运行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建筑的设计应当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力条件,提高自然采光在建筑物采光中所占的比重,并使用恰当的围护结构,如保温材料、节能门窗、遮阳挡板及双层通风玻璃幕墙等,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降温与保暖,并利用风力和风向的特点,降低建筑物通风过程对机械的依靠。
3.4实现生态建筑的智能化
将智能化的设计引入到生态建筑的设计当中,能够进一步完善生态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体现出生态建筑人性化的设计特点,实现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例如,在生态建筑中采用光电材料,能够令生态建筑根据环境光照强弱的不同调节阳光的摄人量,同时利用光照进行发电,在实现生态建筑智能采光的同时,也降低了生态建筑对能源的消耗,为使用者创造出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
3.5注重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与文化条件的特点,灵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现生态建筑使用功能的同时,注重生态建筑的外观设计,完善生态建筑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审美功能,使生态建筑能够完美的融入到周遭的环境当中,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生态建筑的设汁还应当具有良好的前瞻陛,将生态建筑的设计与城市发展的需要完美的结合起来,从而为实现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总之,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利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行绿色建筑,为人类营造健康舒适的环境,大力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念雄.欧洲新建筑的遮阳[J].世界建筑.2002(12)
篇11
为顺利达到这一目的,建筑物必须受益于可以完成一系列目标综合设计思路。通过综合设计,新一代的高效能办公建筑正在不断地涌现出来。这些办公建筑能够为业主和承租人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有益健康,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节能环保。特别是通过运用生活周期分析,这些设计方案可以使建筑设计、系统选择、大楼建设这些先期投资发挥积极的作用。
方案提交团队
高效能办公建筑融合了各方面专家的设计成果,包括项目经理、房地产专家、设备经理、策划师、内部设计人员、图像设计人员、景观设计师、土木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照明工程师、消防工程师、声学工程师、电脑设备工程师、安全顾问、餐饮服务顾问、视听系统工程师、建设人员(也就是一般合伙承包商等等)。这些专家的成果必须融合在一个涉及各专业的建筑系统内。通过制定并落实详细的计划进度表,可以约束方案的实施,并最终使方案成为一个能够使办公室达到高效能目的的浑然一体的设计。
方案提交阶段
办公建筑的提交过程需要考虑大型商业建筑在经济方面的可行性。为了确保计划购买使用的设备符合美国公共事务总署和承租人的目的,以及他们的要求能够在高效能办公建筑的开发中发挥作用,美国公用事务总署已经制定建立了一个指南来指导方案提交过程和项目发展研究。
城市规划
大量的办公人员聚集在一个建筑物内将对他们的邻居们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办公楼的建筑造型可以通过设立零售店、餐饮店使邻居关系更加和谐。通过办公室之间的业务互补还可以为相邻办公室带来业务。开发办公建筑时,还必须考虑运输问题。办公建筑通常与城市规划和市政区划冲突,因为城市规划和市政区划总是试图使土地利用和和睦的邻里关系能够和谐共处。
空间类型
办公建筑有建筑外壳和承租人改造部分组成。承租人需要通过不同的空间类型来适应办公楼的内部构造。可供使用的空间类型包括办公后勤区、仓库、小实验室、私人卫生间、滞留区、医务室、健身区、护婴中心、会议室场所、图书室空间、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室空间、零售店空间、餐饮空间。办公建筑空间一般还包括地下停车场和地面停车场。
建筑设计必须考虑潜在承租人方方面面的要求,包括他们想要的建筑外观、开放度、运转时间、附属物要求、安全问题,以及大楼受攻击可能性评估结果、组织和群体大小、发展可能性、长期需求的持续性、集会必要条件,电子设备和技术要求、音响要求、特殊升降和装卸仓储要求、特殊公用服务、各种经营材料和生产流水线上的材料,特殊的健康危害,交通工具的使用和类型,以及经济目标等等。
建筑组成
建筑系统和组成包括建筑外壳和建筑内核。建筑内核包括停车场、景观和绿化、场所照明、场所消耗、场所家具、大楼入口、建筑物包装(如玻璃窗、大门和其他开放空间)、内部分隔、雨篷、屋顶系统和天窗、披屋结构、地基和下层结构、结构系统和地板背板、空气流通、垂直运输(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邮件支持、泊车场、设备维护、窗户保洁、大楼安全保卫,以及建筑物标记等等。大楼外壳的机械系统包括供暖系统、降温系统、送风系统、排气系统和系统控制。建筑外壳的电气系统和相关槽隙包括电力服务和配给,照明、紧急电源、照明保护。建筑外壳的管道系统包括公用给排水服务、供气服务、家庭冷热水系统、卫生排污系统和管道维修。建筑外壳消防系统包括压制系统、警报系统、排烟系统。建筑外壳通风系统和空间包括入口装置、垂直和水平通道、箱体和结合物。建筑安全系统包括场所屏障和缩进,周边屏障和防爆装置、公用保卫、进入控制和侵入检查、入口扫描、包裹扫描和控制、空气和公用供给保护。建筑外壳包括与建筑核心、公共走廊、门廊、普通空间和公用空间(如机械、电气、管道、通道、消防、安全等空间)相关的内部建筑。
内部建筑和承租人改造包括分隔、门、标识、活地板、窗户处理、墙面涂饰、地板涂饰、天花板系统、特殊机械服务、管道服务点、电力接口、器材、铺设的通讯系统电缆和安装的接口、配备的家具和办公设备。为了能够提供良好办公环境,内部建筑必须在概念上与建筑外壳相一致。
建筑物属性
集成性
也就是说,建筑设计要在考虑所有相关因素的前提下构思。除此之外,大楼的建设用途和维护方法也很重要。为保证建筑的完成与建筑物维护相分离,由建筑用途出发而得出的建筑设计就很重要。这意味着高效能办公建筑的整体设计必须在建筑师、工程师、业主和委托人的合作下,贯穿于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
可变性
高效能办公室必须能够简单、经济地装修,必须适应经常性的更新改造。这些更新改造可能是由于经营方重组、职员变动、商业模式发生变化或技术创新的来临。但是不管怎样,办公楼的基础设施、内部系统、家具配备必须进行升级换代以应对这些需要。
技术创新正在飞速进行,特别是在电讯、照明、计算机领域。先进的办公室必须通过有效采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通过革新设备如电缆汇流、数模配电,来迎接技术的发展变化。
安全、健康和舒适
在办公环境中,对雇主来说,最大的一笔支出费用就是办公室中这些雇员的工资。这类支出一般来说超过设备租赁费和所耗用的能源费用。因此,在高效能办公室中,员工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是最最重要的问题。
在正在形成中的新一代先进办公室中,这些问题已经被制定为标准列入建筑说明书,如,提高新鲜空气流通率,采用无毒、低污染材料和系统等。
居住者的舒适度是工作场所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效能办公室能够提供个性化气候控制,允许用户设定他们各自的、局部的温度、空气流通率和风量大小。
虽然难以衡量满意度的高低,但有一点被广泛接受,那就是当办公室职员被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后,员工满意度和业绩提高了。提高工作场所满意度能够得益于此,部分原因是员工们可以接近自然,视野开阔,有相互交往的机会,还可以控制自己周边的小环境,
能源效益
根据办公室大小、局部气候、使用收益和效用比,能使能源消耗降至最低的策略包括:①减轻负荷(通过综合考虑建筑与场地状况,充分运用建筑外壳,如减少透光、提高隔热性);②使用规格大小合适的取暖、通风和空调系统;③安装高效能的设备、灯具和器具。
必须考虑可更新能源的使用,如可以为建筑物提供照明用电的与建筑一体化的光电池系统、可以提供家庭热水供应的太阳能加热系统、通过抽取地球中饱含的热量的地热抽泵系统,提高高压输电系统的性能等。
另外,还必须考虑其他可利用能源的应用,包括微涡轮机、燃料电池等等。可利用能源可以提供供电可靠性(如紧急电源和关键时刻用电)和独立的电力系统,减少对化石电力的依赖。
支出效用
高效能办公室必须运用生命循环经济模型和材料评估模型来进行评估。在一些情况下,业主必须要认识到,为了今后建筑物能在长期运转和维护方面节约资金,充分发挥建筑物的性能,必须要心甘情愿地在开始阶段投入更多的资金。
工程经济学
为了使在设备上的投资达到最佳性能,工程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得到与每一个设计元素和建筑构成所花费用相对应的性能、表现。在设计阶段,建筑开发商应正确地采用工程经济学来考虑可供选择方案,以确保项目完成时能够达到所预期的支出效用。
工程经济学通过在减少生命周期费用的同时又可以维持或改善结果得出选择方案。在建设阶段,通过共享节约,鼓励承包商采用他们特殊的“绝活”来进行方案改动,这些改动必须既能够降低建设费用又能保持或以高建筑质量、价值和功能。
正确建设和维护
随着已经提高了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控制的到来,作为质量保险计划的一部分,各种高效能建筑的正确委托建造显得极其重要。在许多案例中,对正在建设中的工程进行委托已经显示是可行的。
一旦建筑物已经建造完毕和投入使用,通过测量、监控、报告等积极处理措施来确保和巩固其长期性能就很关键。这些反馈结果应当告诉维护管理人员,也可以为新的设计成果提供参考。
出现的问题
建筑物安全
回顾在过去的十年中所发生的恐怖,我们的设计要关注于保护居住者和其财产不受暴力袭击。通过综合威胁评估、易受攻击度评估、风险分析,可以被确认特定建筑物的安全需要。应该确保恰当的、合理的应对性设计能够融合进办公建筑的设计中。
现代化
过去25年来形形的设备的出现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显著的挑战。对于现代化这个问题来说,其关键领域包括升级外部包装、机械系统、电讯设施,加强安全性和提高内部涂饰效果。对现代化这些设备来说,提高工作场所质量和能源性能,加强安全使之能适应承租人的频繁改造是非常重要的目标。对建筑物的历史或部分历史遗迹进行恰当的保护也是现代化效果的一部分。
可通行性
办公建筑必须根据法律的要求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通道
历史保护
根据美国国家历史保护法案(NHPA)的要求,国家历史名册上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或其部分建筑必须给与特殊对待
可持续设计和建设等级系统
对以这一点,许多系统正在开发之中,如美国环保总局(EPA)的建筑物能源之星计划和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USGBC)的LEED等级系统。这些系统可以使能耗和环境性能可以被正确地测量出来并和普通的国家标准相比较。EPA的计划专门关注于节能效果,而LEED等级系统则致力于研究涉及范围更广的一系列关于可持续设计问题。
活地板系统
活地板的使用是办公建筑的主要设计特征,它明显提高了办公建筑的效能。活地板可以进行高效的电缆铺设和电力分配,还可以提高送风能力来提高每个居住者的舒适度。
进行委托
一些联邦机构和私人机构正在积极地开展托管所有的高效能建筑物业务发。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委托范围和委托费用是矛盾所在,所以各方仍要在这方面协商一致。但是,一些组织却将委托看成是正常的建设过程中多余的、不经济的干扰行为。
能源效能
篇12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其中老年人住宅问题就是其突出的一方面。解决好老年人住宅问题, 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医疗保险、劳动就业、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等问题。因此, 研究探讨老年人住宅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我国老年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适合“居家养老”的整体社区规划。社区内缺乏适合老年人长期居住相配套的生活健康、生活丰富和生活方便规划;社区内老年人无障碍通行体系并不完善。
(2)住宅建筑不能适应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要;现有住宅一般是按照假定的“平均人”标准设计。因老年人的特殊性,很多功能、细节都不能适应老年人生活的需要。
(3)老年人的室外活动需求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小区室外景观多以视觉角度出发,一味追求美观,强调形式,对于老年人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缺乏了解,给老年人的室外活动带来不便。
二、老年人建筑设计原则
不论哪种老年居住类型, 老年人居住住宅建筑设计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是一样的, 即功能性、安全性、健康性和适用性。
1、功能性要求。老年人由于行动迟缓, 因而在居住空间的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步行和使用轮椅的空间, 要完全消除地面的高差, 让老年人能自由地在住宅内行走, 要合理缜密地布置室内家具设备, 其尺寸要方便老人使用, 吊柜和低柜的高度应适宜, 避免由于过高或过低取物带来的不便。走廊、房门、卫生间等尺寸应适当加大, 以便于老年人借助轮椅或在外力协助下行走。
2、安全性要求。老年住宅设计要从老人的安全、舒适、方便出发。老年人由于生理老化, 判断力、记忆力、行动力急剧减退, 所以除地面材料要求防滑、消除地面高差和门槛外,在室内应设置必要的辅助设施, 如采用推拉式门, 设卫生间扶手, 安装紧急呼叫、煤气报警、防盗、防漏电等装置, 能方便、及时或自动地发出警报, 使老人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得到救助 。
3、健康性要求。老年人的健康卫生状况最为重要, 老年人在室内时间较长, 对外界气候变化十分敏感, 所以, 在住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通风、采光和控温。如让起居生活间能直通阳光, 同时使用一定的隔音材料, 要注意房间朝向设计和节能保温材料及技术的运用, 老年人的居室、厕所、浴室、厨房要使用容易清扫的装修材料。此外, 住宅周边环境建设也特别重要, 要创造一个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绿色环境, 具有丰富便利的文化娱乐设施, 便于老年人之间的交往, 为老年人安享健康晚年创造条件。
4、适用性要求。经济适用一直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老年住宅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特点, 为老年人提供方便适用且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但这样设计还要考虑到居住条件的多元化。居住条件的多元化是指考虑老年人居住要求的同时兼顾年轻人的需要, 居住条件多元化表现在建筑设计上主要是生活区的划分, 即老年人区、年轻人区、公共区。老年人区的设计要注重上述几点, 公共区的设计要照顾到老年人, 年轻人区则要符合年轻人的喜好。这样的建筑才有利于老年人与子女和谐共处, 同时, 也是老龄化社会建筑设计的方向之一。
三、老年人建筑设计要点
1、住宅户内设计
(1)平面尽可能方正,柱网布置简洁,避免出现凸角。不规则的或者凹凸变化的平面布局,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布置家具,也不利建筑节能;对于老年人居住空间而言,简单、通达是一个重要的要求。平面方正、柱网简洁的居住空间,易于达到此项要求,而且也便于各种空间改造,适应不同老年阶段的需求。
(2)门扇、走道及主要功能空间应考虑轮椅通行。应保证门扇和走道足够的宽度,门扇净宽不应小于800mm,室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00mm,还应考虑扶手及安装空间。户门应保证门扇开启执手的侧边设有宽度不少于400mm的墙面,门扇内外应留有直径不小于1500mm的回转空间;进入各个房间的走道,宜直不宜弯,转弯会给使用轮椅的老人,带来不便。房间内应保证轮椅进入及回转必要的空间。
(3)卫生间厨房设计。卫生间要靠近卧室布置,方便老人夜间如厕;卫生间门应向外开或可从外部解锁打开,防止老人在卫生间内倒下后挡住门,外部人员无法进入救护;洗浴空间尺度应方便老人动作的伸展,并预留护理人员的操作空间,及扶手等位置。厨房设计应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橱柜平面布局以L型为宜。轮椅直行和转弯动作较平移容易,L型橱柜使行进距离较短,并便于轮椅转弯操作。
(4)消除高差。应避免设计错层平面,不利于腿脚不便及使用轮椅的老年人使用。卫生间、阳台等小高差处应设置缓坡过渡,避免老年人因为没注意到或腿脚不利索而被绊倒、摔骨折,继而卧床不起。
(5)为采用信息化技术提供条件。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急症呼救及燃气报警智能家居技术、家庭用能及空气质量智能调控技术、隔声降噪高性能门窗及浮筑楼板技术、恒温恒湿无吹感健康新风技术等。
(6)为日后改造留有余地。今天,我们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有意识地引入“适老性”的概念,目的是为了满足住户不同年龄的使用要求。年轻时和年老时不同,不同的老年阶段也不同,因此应该考虑不同阶段的改造可能性,如在走道预留设置扶手的预埋件、门扇改造、走道空间等。
2、公共区域设计
(1)楼梯。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楼梯应尽量平缓,宜采用直线形楼梯,踏步高度应在160mm以下、踏步宽度不小于300mm。宜在两侧设置扶手[1];踏步凸沿缩进尺寸应小于20mm,避免绊倒老人。防滑条宜有鲜明的色彩并覆盖整个踏步转角、且不突出踏步表面,可防滑并提示高差;楼梯照明,宜设置地灯,或采用多灯形式,防止踏步表面出现阴影或自身投影。
(2)电梯。配备电梯的高层住宅,每个单元应设置一部无障碍电梯。12层以上高层住宅,每个单元应设置一部担架电梯。其电梯呼叫按钮高度为0.9~1.1m,轿厢侧壁设置高度为0.85~0.9m的扶手[1]。其公共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2],并宜沿一侧墙体加设(或预留)高度为0.85~0.9m的单层或双层连续扶手。低、多层住宅尽量配备电梯,或预留电梯位置,便于日后改造。
结语: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综合性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涉及面甚广,必将影响到国家的住房政策、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等,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工作的影响也是直接和深远的。它是全世界在本世纪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建筑师、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应该各自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探索老龄问题的解决之道将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综合发展,有助于创造一个人人共享的富有人本主义精神的人居社会。以人为本,关注特殊需求人群是一个建筑师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和美德。
参考文献:
篇13
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结构理论和建筑技术也不断得到提高,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也开始趋于多样化发展,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也随之出现了很多在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在作为城市风景线的同时,高层建筑还面临着如何搞好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如何多方面实现高层建筑设计的完善是目前高层建筑设计所追求的主要理念。
一、高层建筑整体设计
(一)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全新的要求就是要实现建筑本身的生态节能。首先对于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而言,虽然其裙房的建设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是对街道的尺度以及人性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的影响都很大。高层建筑的下部门裙房在立面设计上一般跟高层建筑的上部立面不同,在建筑设计当中需要比较细致的设计,要将下部裙房设计的比较多样化,以免显得过于苍白。同时裙房还要进行一定的人性化处理,原因在于群众的视觉一般接触到的都是高层建筑的裙房部分,同时裙房对人们所产生的街道空间感的影响以较大。而对于高层建筑的中的楼顶对整个高层建筑的设计形象又起到了个性化体现的作用,虽然对生态环境的意想不到,但是它们体现的是高层建筑的标志性和独特性,因此在楼顶的设计上也不是不容忽视的。
(二)处理手法上的巧妙运用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塔楼部分虽然在设计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余地,但是在高层建筑的底层部分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处理来实现对空间形式上的丰富,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一般都是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处理方法。
二、高层建筑中的分类建筑设计
1.底层入口
首先高层住宅的底层入口处一定要避免设在当地冬季主导风的迎风面,而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比较炎热,因此底层入口可以全部或者是局部架空,避免对夏季通风的妨碍。
2.建筑围护
由于人们在高层建筑商居住多半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建筑维护的安装,从而给居民提供一定的安全感。同时在高层住宅的窗户设计上,由于高层的风压过大,一方面会对外窗开关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擦玻璃的同时产生不安全因素,因此在外窗的设计上应该设计为推拉的启闭方式。
3.服务设施
高层住宅建筑在设计上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服务设施,要在建筑底层入口处设置大楼管理人员的值班室,在值班室中配置夜间电梯紧急呼叫装置、公用电话以及值班人员必要的生活用品;同时还要在大楼内外设计分户信箱以及车辆的存放处,在具体的分户信箱的尺寸安排上,应该大于300mm,同时要保证对墙面面积占用较小的基础上与墙面垂直。
三、高层建筑设计所必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一)防火的问题
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在楼道的设计上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有采光设施或者照明系统,使居住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从而避免发生踩踏等其他伤害。
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须合理的分区,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和进行人员疏散。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实现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同时到达。
(二)电气的问题
1.消防电源与配电
高层建筑要求供电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第一种是供电电源必须是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发电厂,保证一个要是遇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无法正常工作时另一个也可以正常工作,从而确保建筑的正常运行;第二种是供电电源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第三种是一个电源来自于区域变电所而另一个是自备的发电设备。目前在一般大多数设计中都是采用了第三种方案,经济合理。
2.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就是指当高层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故障时,导致正常照明系统中断而启用的照明,也称事故照明。应急照明的安装要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备电源室、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的墙面上或者顶棚上。当电源断电时,应该能清晰地看到。
3.电梯
电梯在设计中要保证位置合理,让电梯在运行中的噪音不会打扰用户的正常生活。电梯的最大载荷也要根据居住结构作相应的调整,保证居住者平时出行上的方便和快捷。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离。为了保证电梯正常而安全的运行,便于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进行救人和灭火。
(三)防雷击的问题
高层建筑防雷系统应该按照“综合治理,整体防御,突出重点,多重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做好防雷措施,进行防雷击问题上的治理。在高层建筑物的顶端以及其他容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针或者避雷带、避雷网。利用结构中的主钢筋作引下线,利用整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装置。在建筑物周围用扁钢做避雷带。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要接地。
参考文献:
[1]李世权.高层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理念[j].山西建筑,2009,(01).
[2]李峰.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j].山西建筑,2009,(23) .
[3]陶任重,秦海福.基于城市空间的高层建筑设计理论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