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医的主要疗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国外有学者对接受IVF治疗的患者在取卵前和取卵中用低频电针镇痛,针刺三阴交、血海、足三里等穴位,发现能使胚泡液中N肽γ的含量明显升高。中西医结合关于肾主生殖与生殖内分泌研究成果为将中医药用辅助生殖技术、协助其提高孕育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目前中医药在辅助生殖医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其中应用中药治疗体外授精治疗中卵巢反应低下的患者已取得了明显的疗效;运用中药改善盆腔内外环境和提高内膜接受性来配合体外授精及胚胎移植能提高不孕症患者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尽管中医药的配合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着病例数较少,实验研究不够深入等缺陷。但是中医药为我们辅助生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治疗空间,这需要我们加强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以获取更多的治疗信息,总结成熟的治疗方法。
1 辨证施治与辨病治疗相结合
1.1 明确诊断
1.1.1 输卵管积水 由于输卵管积水对胚胎的毒性作用和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从而降低了IVF-ET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并增加早期妊娠丢失率。
1.1.2 卵巢反应低下 在助孕技术中,由于患者卵巢反应低下,不能募集一定数量的卵子,直接影响受精卵及胚胎移植的数量,从而造成妊娠率降低。
1.1.3 子宫内膜容受功能差 研究发现,各种促排卵的西药对卵子发育、性激素分泌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内源激素平衡,干扰子宫内膜的正常发育和与胚胎发育的同步性,从而降低子宫内膜的可容受性。应明确病因有针对性地治疗,慎重选方用药。
1.2 中医药须坚持辨证施治与辨病相结合
1.2.1 原则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同时必须坚持个体差异辨证施治与辨病相结合。若不进行辨证,罗列一堆中药,不分寒、热、温、凉之性,混而煎服,或套用某一方,或一方一药用到底,临床实践证明是无效的。
1.2.2 具体方法
1.2.2.1 输卵管积水、盆腔积液 方药:补肾化湿方(自拟方)。方药组成主要有炒扁豆、太子参、忍冬藤、茯苓、乌药、炒白术、皂角刺、菟丝子、干地黄、巴戟、仙灵脾、寄生、丹参、甘草。
肾虚湿遏型,拟补肾化湿通络法。患者输卵管造影提示:输卵管积水或B超发现盆腔积液,表现面色晦黯,少腹时痛,带下量多,腰骶酸胀痛,舌苔白腻,有齿印,脉滑涩等现象。用自拟补肾化湿汤加补骨脂、肉苁蓉各10g。
气滞血瘀型,拟理气化瘀祛湿法。除造影、B超发现盆腔积液外,表现少腹痛甚,两乳胀痛,易怒烦躁,舌红苔黄,脉弦等现象。用自拟补肾化湿汤加制没药10g,香附10g。
肾虚肝郁型,拟补肾疏肝化湿法。除了造影、B超发现盆腔积液外,表现为下腹腰酸胀痛,经期前后尤甚。情绪低落忧郁,带下量多清稀,舌质淡暗,苔白腻,脉细弦。用自拟补肾化湿汤加柴胡、郁金各10g。
湿热下注型,拟清热利湿通络法。除了B超提示盆腔积液外,主要表现下腹腰痛,白带多色黄有气味,坠胀,口干舌燥,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数,用自拟方加茵陈10g,黄柏10g,椿根白皮15g。
1.2.2.2 卵巢反应低下 方药:补肾化痰方(柴胡10g,干地黄15g,山萸肉10g,仙灵脾15g,紫石英15g,茯苓20g,枸杞15g,陈皮10g)。
肾虚痰湿型,拟补肾化痰助孕法。患者平时月经稀发,形体肥胖,白带多,质稠,舌淡苔白腻,脉滑或滑涩。B超提示卵巢多囊改变。用自拟补肾化痰方加法夏15g,皂角刺15g,山楂10g。
肾虚脾弱型,拟补肾健脾助孕法。患者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多少不一,面色萎黄少华,腰酸腹胀,舌质淡苔白,脉沉迟细。部分患者B超下未见优势卵泡,或用促排卵药卵巢不反应。用自拟补肾化痰法加补骨脂15g,鹿角霜15g。
1.2.2.3 子宫内膜容受功能差 患者表现为月经量少,色黯黑,部分患者反复多次用促排卵药,B超下内膜薄,未见三线征。方药养血调经方(柴胡10g,当归15g,川芎10g,干地黄20g,茺蔚子15g,泽兰15g,茯苓20g,甘草5g,陈皮10g,丹皮10g)。根据以上辨证分型加减运用。
2 治病求其本,女子顾精血
2.1 以人为本 首先要明确“治病”与“治病人”的辨证关系。不能一概凭所谓“标准疗法”或“一方治百病”,甚或病人一来就进入手术流程。而要以人为本,即根据患者个体病情,情绪稳定性,体质之强弱及病人对手术或对医生的信任度,慎重选择治疗方法与用药剂量,权衡正面负面的作用,然后作出决定。
2.2 顾精血 “女子以血用事”,早在《内经》中就有“妇人之身,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记载,所以在治疗时,要处处照顾精血。特别是大辛大寒的药用之要慎。辛热之药伤阴耗液损血,苦寒之味损伤阳气,亦能化燥伤阴。所谓用药如用兵,知己知彼,灵活运用,才能药到病除。
3 术后补肾护胎为首要
篇2
关键词 川芎;中医活血通络法;慢性肾炎;系统评价
慢性肾炎在临床属于常见肾脏疾病,慢性肾炎患者多表现出蛋白尿和血尿、高血压及水肿等肾功能损害[1]。按照慢性肾炎不同临床表现,中医把慢性肾炎分成虚劳、水肿和腰痛、尿血等症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慢性肾炎有高粘滞血症,随着血液粘度的加大,肾小球血管会形成微血栓,造成肾小球微循环发生功能障碍,使患者肾功能出现急剧恶化[2]。本次研究中,选择2010 年1 月~ 2013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参考和借鉴,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1 月~ 2013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 例,女18 例;年龄18 ~ 80 岁,平均年龄(25.6±7.2)岁;病程1 ~ 22 年,平均病程(5.6±4.8)年。所选60 例患者均排除了其它肾脏疾病,把60 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激素和肝素进行治疗,而肝素用量为50mg/d,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患者取晨尿当作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 的检查,再抽取空腹的静脉血作为血FDP和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等进行检查,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出现的副作用进行观察和处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以川芎为主,应用中医活血通络法联合激素和肝素两素两药进行慢性肾炎治疗,以加味四物汤随证加减,配方中包括川芎12g、当归10g、熟地10g、丹参20g 和益母草10g、赤芍6g、半枝莲10g制大黄10g。合并尿路感染,加萹蓄10g,凤尾草15g、黄柏10g;苔厚腻加薏苡仁g、豆蔻仁10g、杏仁10g。一日一剂,水煎服。
两组患者以30d 作为1 个疗程,经过3 个疗程治疗,对60 例患者临床症状和各项体征、尿蛋白、血scr、和BUN 及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检查。
1.3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内科疾病诊疗标准》确定本文研究中选择对象要符合以下标准。
1.3.1 所选患者病例的纳入标准是年龄要在18 ~ 80 周岁,有水肿和尿常规的诊断标准,患者是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而且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3.2 本次病例选择排除了年龄<18 岁和>80 岁的患者。排除了意识不清和并发其他疾病的患者,排除了妊娠及哺乳期妇女[3]。
1.3.3 所有病例均符合我国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患者有大量蛋白尿且>3.5g/d,患者有低蛋白血症即白蛋白<30g/L。
1.4 辨证标准
所选病例符合我国中药治疗临床研究血瘀证标准,患者有舌质紫暗或者瘀点及瘀斑,患者有典型的涩脉或者无脉,患者痛有定处,患者瘀血腹证,患者有离经之血,患者皮肤黏膜有瘀血斑和脉络异常表现,患者肌肤有甲错,痛经且有黑色血块,有狂躁感,患者经理化检查发现血液循环有淤滞等表现,符合其中任一项即为血瘀证。
1.5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我国急慢性肾炎疗效标准进行判断,可以判断出疗效标准如以下几方面内容:
(1)治愈:患者水肿已经彻底消失,而且所有临床症状均消失,经过实验室检测,患者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2)显效:患者水肿部分消退,不过消退并不完全,在临床症状表现上明显减轻,经过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极大改善;
(3)有效:患者水肿有所消退,在临床症状上也有所减轻,经过实验室检查,患者各项指标有所变化。
(4)无效:患者水种及临床症状未有变化,而且经过实验室检查发现,各项指标没有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 治愈+ 显效+ 有效/ 总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的统计学研究方法,以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以X2 进行组间对比,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12 例,显效8 例,有效8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6 例,显效5 例,有效13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选择2010 年1 月~ 2013年10 月我院收治的性肾炎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中所选病例样本量小,无法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做出全面的判断,但是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加强临床的研究和试验。
参考文献
篇3
Effect of Lactating Sows Feeding Chinese Herbal on Immunoglobulin and Pseudo-Rabies Antibody Level of Piglets
WANG Rong-mei 1 YAN Cheng 2 LIU Hua 3 YAN Wen-long 1
(1 College of Yi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Guangdong 512005;
2 Guangdong Haid Group Co.,Ltd;3 Guangzhou Zhengan food Co.,Ltd)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enhance immunity of piglets as consequences of Chinese herbal,ultra-fine powder(CHUP)additive on sows in the last 3 days of pregnancy and during the lactation period.The CHUP from Guj Qi Yi Mu Tang and Ping Wei San(two classic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s)was mixed together and fed to the healthy farrow parturi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UP could increase immunoglobulin and pseudo-rabies antibody levels of piglets,and it′s indicated CHUP could improve immunity of piglets to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 lactating sow;piglet;Chinese herbal ultra—fine powder(CHUP);immunoglobulin;pseudo-rabies antibody level
免疫球蛋白是动物受抗原刺激后在体内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相互作用的一类球蛋白,普遍存在于血液、组织液及分泌液中,其在血清中的含量能反映出机体的免疫机能状况[1]。有研究表明,茯苓多糖具有提升流感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功效[2]。中药母源疗法在兽医生产实践中是一个应用广泛但较少被提及的概念[3-4]。
目前报道中草药用于改善畜禽生产性能和提高抗病免疫力方面的研究较多,而有关中药母源疗法对仔猪免疫球蛋白和伪狂犬病抗体水平等2个方面的影响尚未报道。本试验拟在临产及泌乳母猪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复方中药超微粉,然后在试验期的不同时间点采集仔猪的血液进行免疫球蛋白和伪狂犬抗体水平检测,旨在探讨复方中药对哺乳仔猪免疫球蛋白和伪狂犬抗体水平的影响,这对进一步完善中药配方以及对中药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药物。将平胃散和归芪益母汤2个经典方剂组合加减而成本试验中药复方,复方由生黄芪、益母草、当归、蒲公英、茯苓、山楂、马齿苋、苍术、生甘草、陈皮等10味中药组成。上述中药均购自广东众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按一定比例混匀并粉碎为细末,过100目筛成超微粉,存放于干燥通风处备用。
1.1.2 试验用动物。30头215 kg左右的临诊健康临产母猪(大白×长白)。
1.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哺乳期母猪饲粮的营养标准按NRC(1998)推荐的营养需要配制,实际操作中由某公司饲料厂制备,并保证质量。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某猪场进行,母猪随机分为Ⅰ、Ⅱ、Ⅲ等3个组,每组10头。各组母猪所产仔猪(父本为杜洛克)因母猪分组的不同相应分为Ⅰa、Ⅱa、Ⅲa等 3个组。仔猪Ⅰa组为对照组,Ⅱa、Ⅲa组为试验组。饲喂严格依照猪场制定的标准执行。试验时间为母猪预产期前3 d至整个哺乳期(共24 d)。试验期间,Ⅰ组按照正常标准饲喂常规日粮,Ⅱ组、Ⅲ组则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75%和1.50%中药复方超微粉后饲喂。为了保证药物及饲料的质量,拌药采用少量分批进行。母猪及仔猪的日常管理均按照该猪场制定的饲养管理方案严格执行,仔猪在出生当天进行伪狂犬疫苗滴鼻免疫。
1.3 测定内容及方法
1.3.1 血液样本的采集及处理。在仔猪5、7、11、14、21日龄时,分别从各组仔猪中随机选取5头猪采集适量血液。其中,5日龄和11日龄时采集的血液分离血清用于伪狂犬抗体检测;7、14、21日龄的血液用EDTANa2抗凝,分离血浆,分装,-20 ℃保存,用于免疫球蛋白检测。
1.3.2 免疫球蛋白和伪狂犬抗体水平检测。免疫球蛋白和伪狂犬抗体水平检测分别用上海蓝基公司ELISA试剂盒和IDEXX公司试剂盒进行,操作步骤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测定伪狂犬抗体水平时,阴性对照血清的吸光度A(650)平均值减去阳性对照血清的吸光度A(650)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0.3,试验方有效。如果试验无效,试验必须重做。阴性对照平均值的计算(NCx):NCx=A1A(650)+ B1A(650)/2;阳性对照平均值的计算(PCx):PCx=C1A(650)+D1A(650)/2;样品/阴性对照比率的计算(S/N):S/N=样品A(650)/NCx;如果S/N值≤0.60,样品应判定为PRV gpI抗体阳性。若0.600.70,样品应判定为PRV gpI抗体阴性。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中单因素方差分析程序进行分析,并进行LSD多重比较,以便更准确地评价各组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药对哺乳仔猪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在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中药复方超微粉后,哺乳期仔猪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升高。Ⅱa组仔猪血清IgM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期间,Ⅱa组在各时间点的数据表现最好(表1)。
2.2 中药对哺乳仔猪伪狂犬抗体水平的影响
在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一定剂量中药复方超微粉后,能增强仔猪的免疫应答、提高仔猪伪狂犬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在相同时间点产生的抗体水平有所增加,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表2)。
3 结论与讨论
中药含有多糖、生物碱、皂试、有机酸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决定了中药具有药用和营养的双重功效。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怀孕及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中药复方超微粉后,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及伪狂犬抗体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这与李和平、王林、谢国秀等人研究结果相似[5-6,2],可能为单一成分作用,也可能是几种成分的协同作用,具体机理还需进一步探讨。仔猪抗体水平提高可能与平胃散和复方中黄芪多糖等多种中药成分具有改善和增强B淋巴细胞的功能有关[7]。有研究表明,茯苓多糖具有提升流感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功效[2],这提示茯苓多糖可能为伪狂犬疫苗的免疫佐剂而提升疫苗的免疫效果。另有研究显示,黄芪多糖除本身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外,还能使疫苗的免疫力大大增强,对疫苗具有很好的保护效果,且能使疫苗作用效价提升加快并提高效价水平和群体效价水平整齐度[8]。
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表明给哺乳母猪饲喂中药有助于提高仔猪的体液免疫功能,机体有效防御应答提高,健康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发病率降低,这与试验结果相吻合[9]。在试验中后期,仔猪除IgM外,其余2个检测项目(IgA、Ig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在试验中后期仔猪采食量增加,吸奶量有所减少有关。本试验通过给哺乳母猪饲喂中草药,达到了提高仔猪免疫机能的功效,有关复方中药对仔猪作用的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中药的副作用小,药物残留低,可望成为防治猪场疾病的良好药物。本次临床试验的结果对中药的推广具有一定的意义。
4 参考文献
[1] 王龙昌,周岩民,罗有文,等.合生素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8(4):26-30.
[2] 谢国秀,王芙艳,杨忠东,等.茯苓多糖对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J].生命科学研究,2009(3):246-250.
[3] 孙耀华.两位中成药母源疗法仔猪黄白痢[J].饲料博览,2003(3):52.
[4] 段慧琴,穆祥,许剑琴.中草药制剂防治仔猪黄、白痢的研究现状[J].动物医学进展,2005,26(1):43-45.
[5] 李和平,邓俊良,任俊玲,等.复方中药“禽康散”对肉鸡血液免疫球蛋白含量及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影响[J].中国家禽,2011(12):22-25.
[6] 王林,瞿永前.中草药添加剂饲喂生长猪的效果[J].畜禽业,2011(11):42-43.
[7] 李彦东,范阔海,尉晓波.黄芪多糖在动物机体免疫中的作用[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9(4):90-91.
[8] 张保平,李金喜.免疫增强剂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J].中国动物保健,2008(8):110-113.
[9] 颜诚,王凯,何永明,等.复方中药母源疗法对哺乳期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12,33(1):128-130.
篇4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继承海派顾氏外科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重用软坚散结,辅以调摄冲任”为治疗理论观点来指导,结合现代药物透皮技术、经络穴位刺激、中医热疗等中医综合外治方法,推出“中医五位一体”疗法。
(1)中药口服
口服中药以顾氏外科“乳腺小叶增生方”为基础方,以温肾助阳,软坚散结,辅以调摄冲任为治则,主要药物包括:巴戟天、羊藿、鹿角片、山茱萸、牡蛎、夏枯草、广郁金、制香附等。若伴有其他兼证,可做相应加减变化。
(2)中医透药疗法
以经典方中药为基础,通过长期实验与临床验证,筛选出适合经透皮吸收的中药配方,主要药物为:石见穿、巴戟天、广郁金、牡蛎、夏枯草、冰片等,具有软坚散结、疏肝温阳等功效。
上述中药在院内制剂室,经过浓缩、提取,制成能够容易透皮吸收的中药糊状制剂,涂覆于专用透药贴膜上,贴在增生肿块及疼痛部位(医生将事先根据B超结果,注明需要贴敷的部位),然后接通中医透药仪,实施中药透药治疗。(见附图1)。每次20分钟。
图1. 中药透药+微波热疗
(3)经络穴位刺激疗法
该部分分为穴位电刺激疗法和低频脉冲疗法两项,二者择其一。如果可以耐受电针刺激,可选择前者;如果不能耐受或不接受电针刺激疗法,可选择后者。
选穴需要辨证论治。以电针治疗方法为例:证属肝郁痰凝者,电针刺激肩井、太冲穴;证属冲任失调者,热烘神阙穴(即肚脐)、电针刺激三阴交穴;证属脾虚肾亏者,电针刺激足三里、关元穴。
如果选择低频脉冲疗法,则将低频脉冲仪电极小贴片置于上述相应穴位处,接通电源,作用20分钟。
(4)中药贴膜贴敷疗法
中药贴膜也是院内制剂,主要药物为制香附、延胡索、乳香、没药、羊藿等。将已经制作好的中药贴膜,贴敷于增生肿块及疼痛部位,配合热封包热疗,可将具有治疗功效的中药成分导入病灶或相应穴位,从而缓解的胀痛及乳腺增生症状。此疗法可替代前述中医透药疗法+微波热疗,适用于工作时间紧迫、需要带药回家自己治疗的患者。
中药贴膜
(5)中医热疗
热疗主要包括微波外照射疗法与热封包疗法,根据患者症状及需求,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院治疗的患者,适合用微波外照射疗法,有利于促进中药透药疗法的药物吸收,也有一定的止痛、消肿作用;如因工作时间紧张、无法到医院门诊现场,可选用热封包疗法,带药回家治疗,促进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兼活血止痛。
小提示
“五位一体”疗法组合原则:
(1)能够坚持门诊现场治疗的患者:疗法1+2+3(两选一)+5(微波外照射疗法)。大量临床资料证明,此组合方案疗效确切、安全,建议首选。
篇5
由于现在许多医院的康复科是在现有中医科人员基础上组建而成,因此对现职中医师、针灸师、按摩师的培训和教育大多采用送到康复医疗发展较全面的医院进修学习,因此对进修生的培训在重视中医康复疗法的同时应该进行现代康复疗法及评定内容的补充,在培训方式上采用理论授课及实际操作相结合,使进修人员在进修后能将中西医康复知识运用于临床。
1培训计划:将康复评定及中西医康复疗法设置为培训内容,与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的使用与具体问题相结合。以脑血管病及脊髓损伤的评定、康复为切入点,将现代康复理念融入中医康复疗法。针对具体的康复问题,如假性球麻痹、痉挛、肩手综合症、偏瘫平衡障碍、认知障碍、失语及脊髓损伤并发症等,设置相关课程,使进修医生对中医康复有全面认识。通过以上培训,使中西康复融合贯通。
篇6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对人的生理与心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认识;对生理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和健康中的作用,很早就有记载。中医理论中的“形神合一”、“整体观念”、“情志与五脏相关”等学说都蕴涵着丰富的心身医学理论和思想,并体现在疾病的诊治与预防等各方面,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得到公认。
心身疾病重视的是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如何共同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强调的是“心”“身”同治。除了运用生物医学的各种技术和方法祛除躯体不适外,合理的心理疗法的使用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中医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依据中医学基础理论创造和发展了多种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疗法,其实用性和有效性经过实践检验后也得到了肯定。以下就简要概述中医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
1 以情胜情疗法
以情胜情疗法是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及情志相胜等理论指导下,医生有意识地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常用的有怒胜喜、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等。
以情胜情疗法创自《内经》,依据中医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创造的一种心理疗法。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体验,是脏腑功能的具体表现。七情太过不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还是治疗许多疾病的有效方法。后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发挥使用,积累大量的成功的中医心理治疗经验。如宋金时代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主张:“悲可制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制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治思,以侮辱期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此忘彼之言夺之”。以情胜情疗法一般以精神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占主要地位而身形病变不突出者为宜。同时要注意刺激的程度,即用作治疗的情志刺激,要超过、压倒致病的情志刺激,但又不能太过。总之,以情胜情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理论和实践的一项创举,是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在中医心理治疗学的具体运用。
2 语言(劝说)开导疗法
语言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情感障碍等,采取语言交流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情感活动等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都在自觉不自觉的运用此法,故其应用范围极广,是中医治疗心身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灵枢?贼风》云:“其祝而以着,其故何也?歧伯曰:先巫着,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以生者,可祝而已也”,这就是我国古代的祝由疗法。所谓祝由即祝说发病的原因,为患者实事求是地分析病因及发病机制,提出对患者有利的观点,启发患者自己自我分析,来解除或缓解其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从而达到之治疗的目的。该疗法实际上也是以言语开导为主的一种心理疗法,与现代的认知疗法如出一辙。
3 顺情从欲疗法
顺情从欲疗法又叫顺意疗法,是指顺从患者的意念、,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以释却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运用于由情志意愿不随所引起的心身疾病。《荀子》说:“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勿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说明每个人的基本欲望是生而具有的。物质决定精神,对于这正当而必要的生活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所导致的神情病变,仅有劝说开导、移情易性是难以解除患者的疾苦的。所以有“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灵枢?师传》)之说。因此,“顺情从欲”亦是心理治疗的必要内容。当基本的生活的欲望得到满足时,神志病变就有可能得到向愈。
4 移情易性疗法
移情易性疗法也就是转移注意疗法,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过精神转移,改变患者内心虑恋的指向性,从而排遣情思,改变心志,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心理方法。《续名医方案》曰:“失志不遂之病,非排遣性情不可”,“虑投其所好以移之,则病自愈。”《灵枢?杂病》曾有这样的记载“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以。”上面说的就是用大惊的方法来治疗一般的呃逆不止,这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心理治疗方法。心身疾病病理过程中,一些导致或影响疾病的境遇或情感因素,长成为患者心身功能相对稳定的刺激灶,他反复的作用于心身功能,使之日趋紊乱。对此,可借助移情易性转移注意疗法,有意识的转移患者的病理性注意中心,以消除或减弱他的虐性刺激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5 暗示解惑疗法
暗示解惑疗法亦即意示疗法,是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真情以解除患者的疑惑,从而迅速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暗示解惑疗法主要是使用语言来示意或借物示意。语言暗示不仅包括词句语言,还包括行为语言。借物暗示指借助于一定的药物或物品暗示出现某些现象或事物,以解除患者心里症结的方法。安慰剂的作用就属于这一途径。积极地暗示常可用于治疗,即巧妙运用语言或借助于某物,暗示某些有关疾病的情况,使患者无意中加以了解,从而消除心因,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不良的情感状态。
6 宁神静志疗法
宁神静志疗法就是要求人们通过静坐、静卧或静立以及自我控制调解等,达到“内无思想之患,外不劳形于事”,抛却一切恩怨慕恋,以一念代万念。该法在医疗实践中主要起两种作用:一是强壮正气,防病保健;二是增强抗病能力,祛病除疾。所谓“静则深藏,躁则消亡”,一个人的神志保持安宁,就能少生疾病,健康长寿;即使患病,亦易治疗,恢复健康也比较容易,这是神收藏于内的缘故。反之,躁动不安就易患病,并且得病也不易治愈。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无恚嗔之心……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说的就是精神内守,静志安神的心理疗法在养生延年、防治疾病中的能动作用。宁神静志、调摄精神的使用,还应注意应顺应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如“春三月应保持心情舒畅,勿使抑郁,以顺生法之气……”,进一步显示出了“天人相应”的中医心理治疗的重要观点。
7 修身养性疗法
修身养性疗法包括全德养性疗法、情趣易性疗法、交往活动疗法等。《经籍纂诂》说:“性,生而然着也。”他主要是指与生俱来并随生活变化形成的人之本性,包括气质、性格特征等。他决定着人体的情感活动的倾向。不同个性之人,易于感受不同的社会心理刺激,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障碍。唯善于养性之人,才能使情志刚柔相济,阴阳平和,不至伤害心身。因此治疗心身疾患,调畅情志固属重要,它有助于克服不良情感
活动,纠正当时的心身状态。但修身养性尤不可少。它可帮助改善患者的心身素质,预防或防止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心身疾病的治疗问题,故属于求本之治。
8 情境疗法
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人之疾患特别是心身疾病,与外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于心身症患者,单纯着眼于调整其个人的心身功能是不够的,还须适当的改变那些不利于心理障碍及心身疾病患者的康复环境。这一疗法对于某些现在看来主要属于社会适应不良所致病症的患者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
9 中医认知疗法、放松疗法、音乐疗法
这几种疗法常用于恐惧症的治疗和缓解焦虑,大多医家在实践中使用多取得较好疗效。
中医治疗心身疾病尽管在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两方面都有较成熟的理论和明确的疗效,根据心身疾病的发病特点,但是心身并治采用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并用往往可以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从古至今,中医心理疗法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用于心身疾病的康复,大有可为。并且中医心理治疗经验丰富,历史悠久,有许多疗法与现在的心理疏导、认知疗法、暗示催眠等如出一辙,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篇7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在中国临床上形成了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疗法、中医药治疗等五大治疗体系,使部分患者有了根治的希望[2]。其中中医药治疗作为中国特色疗法,通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对近5 000种中药和近500个复方进行抑瘤筛选和临床验证,目前较成功的研制了一批中成药、天然药的新制剂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观察显示,中医药与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现代医学的方法相结合,能提高肿瘤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可以防治肿瘤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及术后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3]。如杨氏等[4]在放疗鼻咽癌的同时,配合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扶正培本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口服,可有效地增强放疗的作用,并能减轻放疗的不良反应;高氏等[5]将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化疗+扶正消瘤液)和对照组(化疗),扶正消瘤液是由益气、活血化瘀的黄芪、薏苡仁、紫草等组成,治疗后治疗组在近期疗效、KPS评分、体重变化、癌痛变化情况、症状改变情况、生存时间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相关统计表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传统药物的市场已经超过1 000亿美元,未来几年将增至2 000亿美元。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5%[6]。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指出,一个好的治疗方案不仅是基于医生的经验、最佳的证据,还有患者对自身治疗方案的知情权与选择权[7]。目前,国内有关恶性肿瘤患者实际选择使用中医药疗法的种类、频率、原因等资料研究均缺乏。本次研究通过对西部国家级医学中心的肿瘤病房住院患者的调查,希望了解恶性肿瘤患者选择中医药疗法的原因、采取的形式、选择的频率,为中医药如何介入肿瘤治疗提供参考证据。
1 方法
本研究以人员访视配合半开放式结构性问卷,于2009年3月15日-4月15日期间,调查本院肿瘤中心病房住院治疗的肿瘤患者,在征求管床医师及患者同意后进行访视。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临床诊断、生活费用来源、医疗费用来源、患病前后使用中医药的情况以及对中医的认识,希望了解肿瘤患者使用中医药疗法的原因、种类,并探讨对可能影响患者在中医药使用及选择上产生影响的某些因素。
资料以SPSS13.0统计软件呈现数据,采用一般性的统计描述(频数、百分比、均数等),或χ2检验分析,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方法。以P
2 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210例患者,平均年龄54.48岁,其中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82岁;肺癌63例(30.00%),鼻咽癌11例(5.24%),食道癌12例(5.71%),胃癌14例(6.67%),结直肠癌26例(12.38%),肝癌7例(3.33%),胰腺癌7例(3.33%),乳腺癌22例(10.48%),子宫卵巢癌5例(2.38%),膀胱癌1例(0.48%),淋巴癌12例(5.71%),肾癌2例(0.95%),阴囊肿瘤3例(1.43%)。调查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分布情况见表1。
调查对象所患肿瘤发现途径:身体持续不舒服到医院检查确诊187例(89.05%),自我健康体检发现23例(10.95%)。患病前曾有过中医药治疗经历者70例(33.33%),无中医药治疗经历者140例(66.67%)。使用中医药的时间6个月内15例(21.43%), 6个月以上29例(41.43%),无法记忆26例(37.14%)。
在明确疾病诊断后,66例有过使用中医药治疗经历,144例未曾使用。其所配合使用的中医药种类以中药汤剂使用最多(100%),针灸其次(7.58%)。使用中医药的理由(可以多选)以自己相信中医最多(68.18%),其次为医护人员推荐(22.73%)。其所使用的中医药疗法频率以每日1次最多(77.27%),其余均根据病情临时使用;使用中医药疗法每月花费的平均费用500元(人民币)以下43例,500~1 000元15例,1 500~2 000元2例,2 000元以上2例,不愿回答4例。在使用中医药后自感满意程度,其中非常满意8例,满意20例,尚可30例,不满意8例。具体情况见表2。表1 被调查者的一般人口学分布情况表2 确诊后使用中医药疗法种类、理由及使用频率、每月平均费用、满意度情况
比较癌症确诊前后与是否使用中医药疗法之间有无明显差异,结果发现癌症确诊前后使用中医药疗法的患者相当,确诊前采用过中医药疗法的70例(33.33%),确诊后采用中医药疗法的66例(31.4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7 9,P=0.75>0.05)。
以个人变项性别、教育程度、月收入、职业状况等项目探讨变项对患者确诊癌症前后对中医药疗法采用的意愿、频率是否有明显差异,经多因素回归统计分析,上述变项对癌症患者是否采用中医药疗法的意愿、频率无明显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就患者对中医药认识的开放性问题回答,210位患者均给出了自己对中医药的认识,经过研究分析,提取其核心认识,发现患者对中医药认识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其中不了解中医药的157例(74.75%),认为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可以治疗慢性病,但可能对肿瘤治疗不好的32例(15.24%),认为中医药根本不能治疗疾病的21例(10.00%)。
3 讨论
随着对恶性肿瘤研究的深入,对其治疗的认识也发生了转变,提出了把恶性肿瘤当成“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来对待,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尽可能地调理减少疾病负荷,以控制和减少肿瘤对机体的危害,保持患者长期良好的生活质量[8]。在本次被访210例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在肿瘤确诊前有70例有过中医药治疗经历,而确诊后仅有66例曾采用过中医药治疗来辅助现代医学治疗,与确诊前比较,两者使用中医药疗法的比率没有差异(P>0.05),这表明肿瘤患者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利用水平较低,并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这与近期的一些关于中国农村居民慢性疾病中医药服务需求与利用的调查研究的结论相似[9]。但近期关于中国北京、广州等城市的居民对中医药的需求与利用的调查研究结果提示,中医药的利用与需求呈良好的上升趋势,并且文化水平与收入水平对中医的理解更为深刻[10-11],这与本研究的发现有些不一致。本研究提示,患者个人的文化水平、收入情况等一般人口学特征对是否影响中医药的利用与需求无明显相关性(P>0.05),这值得对其背后的原因作更进一步的探讨。
在恶性肿瘤发现路径方面,有187例患者是因身体持续不舒服发现异症而就医确诊的,这种因异症而就医确诊的比例较高。我们认为,这一方面说明患者对自我身体健康的关心程度较低,中医治未病的宣传尚未普及;另一方面由于异症而使患者就医,其首诊多选择现代医学各科室,其聆听到的疾病知识以现代医学知识为主,从而可能导致其后续选择中医药介入治疗的可能性明显下降。
在恶性肿瘤确诊后,使用中医药疗法的患者原因以自己相信中医药者最多,达68.18%,如果加上朋友推荐则达86.36%,医生推荐仅为22.73%。我们认为,这显示出中医药疗法的使用仍偏向于经验体会与口口相传方式。尽管通过近年来不断努力,现在有部分西医开始接触、了解并转而介绍患者使用中医药辅助抗肿瘤治疗,但这种比例还是较低。
恶性肿瘤确诊患者使用中医药疗法的时间及每月花费的平均费用以6个月以下、每日1次(77.27%)及500元人民币左右(65.15%)占最多,而使用中医药后仅有42.42%感到非常满意或满意。这可能是恶性肿瘤患者对中医药疗法的期望值随着病程的进展及可能目标疗效的不佳而逐渐下降,导致花费支出与现代医学比较偏少,使用时间上较为短期,这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我们,中医药疗法在介入到为肿瘤患者服务的进程中应该找准介入点,明确治疗目标定位。目前比较认同的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包括有中药合并放化疗可以起到减毒增效作用;对于肿瘤术后辅助中药可减少肿瘤复发、转移、延长生存;通过扶正培本中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起到预防肿瘤复发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等[12]。
确诊后使用中医药疗法的患者主要以传统汤剂为主,其他诸如针灸、导引吐纳、中医饮食等方式使用极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医药疗法在慢性病中尚不能提供更多的有效治疗手段供患者选择使用,中医药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患者对了解中医药不足。这点从本次调查中对患者提出的“如何理解中医”问题的回答中得到部分印证解释,在这道开放性问题中,157例患者明确表示不了解中医,不做评论;32例患者认为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有千年历史,用草药治病,无不良反应,可以治疗一些慢性病但不能治疗肿瘤;21例患者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无法说明疾病所以无法治疗疾病,是心理安慰治疗。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中医药治疗服务需求调查,获得了第一手数据,目前确诊后的恶性肿瘤患者使用中医药疗法水平较低,多通过患者的经验选择,医生推荐不足。中医药疗法运用主要集中在中药汤剂方面,运用后患者对疗效的满意感不高,导致患者使用频率低,支出费用远低于西医疗法的费用。
在患者的医疗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何围绕“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中医药特色医疗服务吸引患者,使中医药能更好为患者带来利益是中医药工作者需要关注的。多样化的宣传、明确的治疗目标、严格的临床证据是中医药疗法能更好的介入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保证。
最后,由于本研究对象取于西部国家级区域大型综合医院的住院患者,且调查时间为横断性资料,故推论范围有所限制。
致谢:感谢本院肿瘤中心易成教授、张洪教授对本次研究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3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EB/OL]. moh.gov.cn,2004-04-27.
[2] 曹远东,孙新臣.肿瘤治疗的演变和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3):13-17.
[3] 周岱翰.中医肿瘤学临床研究现状与评析[J].新中医,2006,38(6):4-6.
[4] 杨新华,钟兰俊,刘秀清,等.中药减轻头颈部肿瘤放疗急性放射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8):630-631.
[5] 高 鹏,许运明,茆俊卿,等.扶正消瘤液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3,11(4):263-264.
[6] 贺长明.中医药文化复兴起步——中药行业持续增长可期[N].中银国际,2008-08-27(20).
[7] 王秀利,黄雪薇,吕保祥,等.癌症患者对治疗决定的看法及对治疗信息的需求[J].中国肿瘤,2003,12(4):207-209.
[8] 朱道奇,周光华.肿瘤治疗:以人为本,从“过度”到“和谐”[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10):16-18.
[9] 张忠元,王子寿,肖 蕾,等.我国农村中医药服务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8):550-552.
篇8
中医康复疗法以其“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和丰富多彩的医疗方法”而闻名于世,近年来在国内以及国际医学界备受所重视、挖掘、整理、研究、开发之后,已有迅速的进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医在国际上的认可度更为提高,中西医结合式的康复疗法也备受医学界的关注与重视。
一、中医与中医康复疗法的内涵与外延
1.中医的精髓
中医以人体为整体,以气元论,天人合一、五运六气、脏象经络的形与神具及整体恒动的理论作为约定俗成的指导思想,以直观洞察为主要思维方式,以取类比象为演绎形式,以精、气、神为人体生命三宝,将人体内气系统如精、气、神和外气系统如自然、社会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辩正论治为临床诊疗技艺,以证侯为调治目标。
2.中医康复疗法的主旨
中医康复疗法是结合疾病后期机体处于正虚状态及器质、功能同步损伤的特点,从而确立顺应自然、调摄阴阳、益气养形、积精全神、谨慎起居、形神共养、动静适宜、精气流通、协调脏腑、通调经络、养正祛邪、综合调理的康复原则,以使病残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或重建为着眼点,以病残者恢复正常、回归社会、同健康人平等地分享社会与经济发展成果为实现目的。
3.中医康复疗法的精神
中医康复疗法将冶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原则融于一体,尤其强调医疗康复的作用,即以具有中医特色的传统医疗康复作为康复医学的主要康复手段。不仅具备现代康复医学所强调的多科性、广泛性和社会性,而且充分体现了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特点,不仅将疾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延寿作为自己与疾病做斗争的方式,而且也把残废和残疾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作为自己的目的指向。
二、现代康复医学的内涵与外延
1.现代康复医学的简述
1947年,康复医学被美国医学界正式承认,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研究;1960年,康复医学成立了世界性的国际康复医学学会;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康复医学”命名为“康复医学是综合地、协调地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使患者达到最好的工作能力与功能”;近年,对国内外对康复公认的提法为“康复是应用所有的措施,减轻残疾和残疾所带来的后果,使残疾和残疾者能够重新参加到社会中去。”
2.现代康复医学的主要思想
西方对康复医学的认识是“康复医学是应用所有的措施,减轻残疾和残废所带来的后果,使残疾和残废者能够重新参加到社会生活中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医学的康复并非单纯的医疗,而是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在内的全面康复。
3.现代康复治疗的规程
康复治疗应先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根据其康复需要与客观条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综合的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通常以康复医师为主导,康复专业治疗师和相关临床医学科研人员共同协作或组成一个康复治疗组来完成,并在治疗实施的过程中根据病、伤、残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小结、调整治疗方案,直到治疗结束时为止。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假肢与矫形器技术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四大技术。
三、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的联系
1.内容的异同
共同之处,康复医疗时针对病人的整体,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体育治疗、物理治疗等等,毋庸赘述。不同之处,是由两种“康复”方式的不同的义而引起,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有特定的涵义,它针对于一种经过治疗也不可能恢复到健康状态而言;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康复”范围较广,包括经治疗后也可能恢复到健康状态而言,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康复”似乎可以理解为“恢复”。
2.康复措施的差别
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在内的全面康复;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侧重于医疗康复,而对功能评定、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康复工程等方面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在促使患者回归社会,重新参加到社会生活中去,自食其力,创造物质财富,并同健康人平等地分享社会与经济发展成果的方面缺少具体措施。
3.发展阶段的不同
两者的康复对象和具体的康复医疗法也有一定的区别。如以康复疗法而言,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疗法包括物理疗法、药物疗法、饮食疗法、体育疗法、作业疗法、心理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与语言训练等方面;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则主要有针灸、按摩推拿、气功、体育锻炼、饮食、药物、心理治疗等疗法。
4.康复对象的异同
世界康复界认为康复医疗的对象主要有十一种疾病,即心脑血管病;慢性肺病;慢性疼痛;老年病,神经科疾病;骨伤科疾病(包括意外事故);肿瘤;慢性胃肠道疾病;精神疾患;酒精、药物滥用成瘾;大量吸烟。后三种疾病尚未成为严重问题,康复医疗对象主要是前八种。
四、结束语
综前所述,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与现在康复医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为了有效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必须将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和现在康复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医者仁心”的行医理念投入医护工作,才能使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篇9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极富特色的重要方法之一,乃根据中医经典医籍《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论》中的“春夏养阳”原则,“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以从其本,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也就是说春夏应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之特点,秋冬顺应万物收敛闭藏、阴气渐生之特点。即春夏养生、养长,以养阳;秋冬养收、养藏,以养阴。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体内寒凝之气呈现易解的状态,对体弱者用补虚助阳、或内寒者用祛寒疗法,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作用,同时为秋冬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取其同气相求之机理,使人体阳气振奋,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复发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以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并且夏季肌肤腠理开泄,此时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有效成分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并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所在。
二、“冬病”主要包括哪些?
“冬病”一般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常伴有手足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阳气不足的症状,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疾病或情况。
1.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小儿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2.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小儿及成人脾肾气虚导致消化不良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3.骨伤科类疾病,包括颈肩腰腿疼、骨关节炎、风湿及类风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等;其他像一些平素易患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畏冷、畏风属虚寒体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适合进行冬病夏治调理。
三、“夏治”疗法的具体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如针刺、艾灸、拔罐、刮痧、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补肺固表、健脾化痰、温阳益气、益肾纳气类的中药等,但以贴敷疗法应用最为广泛。
贴敷疗法一般选择在夏季三伏天进行。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于三伏各敷1次,连贴3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3月~2015年3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分组研究,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6.2±1.3)岁;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6.5±1.5)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3次/d使用0.15g的头孢羟氨苄胶囊(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53020700)进行口服治疗,观察组应用中医分期辨证及外治法,具体包括:
1.2.1中医分期辨证疗法
1.2.1.1急性期 ①风热闭肺证。这一病症的患儿的症状主要是发热、恶风,其咳痰呈黄色,且其咽部红赤。②痰热闭肺证。患儿的症状主要是气喘、壮热烦躁,且其喉间有明显的痰鸣,患儿的舌红绛。
在急性期阶段,针对风热闭肺证患儿,其治疗原则主要是止咳化痰和辛凉宣肺,需要给予清肺汤(药物成分主要是桑白皮、桑叶、、前胡、鱼腥草、杏仁、甘草以及紫菀)进行口服治疗;而针对痰热闭肺证患儿,其治疗原则为定喘涤痰、泻肺降气,需要给予清肺涤痰汤(药物成分主要是桃仁、炙麻黄、杏仁、苏子、生石膏、葶苈子、瓜蒌子、天竹黄以及甘草)进行口服治疗[2]。
1.2.1.2恢复期 ①痰瘀互阻证。这一症型的患儿的症状主要是反复咳嗽,且其痰粘难咯,其舌暗红。②脾虚痰蕴证。患儿反复咳嗽,且其痰声漉漉,多数患儿气短多汗,患儿舌淡。③气阴两虚证。患儿咳嗽难愈,但是少痰,可伴有盗汗症状,并且伴有少苔现象。
在恢复期阶段,针对痰瘀互阻证患儿,其治疗原则为通络化痰、益气祛瘀,需要给予祛瘀化痰汤(药物成分主要是丹参、黄芪、桃仁、矮地茶、全蝎、浙贝母、甘草以及姜竹茹)进行口服治疗;针对脾虚痰蕴证患儿,其治疗原则为健脾化痰、益气扶正,需要给予扶正化痰汤(药物成分为茯苓、黄芪、白术、陈皮、半夏、款冬、甘草以及海浮石)进行口服治疗;针对气阴两虚证患儿,其治疗原则为润肺化痰、益气养阴,给予养阴化痰汤(药物成分为太子参、沙参、麦冬、枇杷叶、玉竹、川贝、甘草以及五味子)进行治疗[3]。
1.2.2外治法 主要包括敷贴疗法和微波疗法。其中,敷贴疗法为:使用自制小儿敷贴粉(主要成分为细辛、干姜以及白芥子等),在急性期阶段,将上述药物敷于患儿的大椎穴以及天突穴,而在恢复期阶段,将上述药物敷于患儿的神阙穴及膻中穴,1次/d;而微波照射疗法所选取的穴位包括肺腧和膏肓穴,1次/d,治疗时间为20min/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症状缓解时间。
1.4疗效判定标准[4] 显效:患儿的发热、痰壅、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或者显著改善;好转:患儿的症状有一定改善;无效:患儿的症状无明显变化。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3讨论
中医理论指出,小儿肺炎应属于"肺炎喘嗽"的范畴,其发病原因为小儿脏腑娇嫩,且肌腠疏薄,因此若外感犯肺,便会导致肺失宣肃,进而肺气郁阻,并会炼液成痰,最终会导致痰阻气道,从而导致肺炎的发病。
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中医分期辨证及外治法,在急性期阶段,风热闭肺型患儿口服清肺汤,方中的野、桑叶的药理作用主要是疏风解表并兼具止咳之效,而鱼腥草、桑白皮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泻肺清热化痰;而痰热闭肺型患儿口服清肺涤痰汤,方中的炒杏仁、炙麻黄能够有效地开肺气之郁闭,葶苈子、苏子能够有效地泻肺降气平喘,石膏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清泻肺热。在恢复期阶段,痰瘀互阻型患儿口服祛瘀化痰汤,方中的丹参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活血化瘀通络,同时兼具抗炎之效,而桃仁能够有效地活血止咳,对于患儿自身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现象有着显著的缓解作用,能够加速炎症的吸收;脾虚痰蕴型患儿口服扶正化痰汤,方中的黄芪的作用主要是补中益气、扶正固本,可以调节免疫,白术的药理作用主要是健脾益气;气阴两虚证型患儿口服养阴化痰汤,方中的麦冬、沙参能够有效地滋阴清肺,并兼具化痰止咳之效,可以有效地增强免疫[5]。此外,观察组加用敷贴和微波照射这两种外治疗法,其治疗机制主要是借助于穴位和相应的经络的传导作用,对患儿的肺部微循环进行改善,以有效地加速肺部炎症的吸收。
本研究中,两组治疗有效率和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参考文献:
[1]肖臻,姜之炎,徐彬彬,等.中医分期辨证联合外治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的多中心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6):688-690.
[2]谢景夏.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200-201.
篇11
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医治疗哮喘早在古代已运用于临床,我院儿科治疗哮喘继承了历代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又在临床中不断创新。所选中医外治法旨在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病外出;所选穴位大多以背部俞穴为主,乃脏腑精气输注于肩背部之处,同时也是邪气集散传注经络脏腑之枢纽。所谓“五脏之系咸在于背”,故脏腑之病皆可治背。背部选穴贴有振奋诸阳之精气,温通俞穴,气血输注出入顺畅,驱邪达表之功。由于小儿口服药物困难,中医外治法副作用少,可以长期运用,适合患儿长期治疗,中医外治疗法已日益受到当代医家的重视。
1 常用方法
1.1 穴位贴敷:中药穴位贴敷,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患儿乐于接受,临床应用较广。应用中药延胡索、葶苈子、白芥子、细辛、甘遂等研末贴敷双侧肺俞、定喘、膻中,结果哮喘发作次数明显降低。证明穴位贴敷可以提高抗病能力,明显缓解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及发作程度,改善患儿出汗、咳嗽、气短等临床症状,不但可以在短期内使小气道功能好转,且能保持一定的远期疗效。采用“三伏针刺”法治疗,每年初伏先针双侧肺俞、心俞、隔俞穴,取针后将药饼(由甘遂、细辛、白芥子、延胡索制成)贴敷于穴位,中伏、末伏重复1次,连续3年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检测对比,IgE下降明显。
1.2 推拿疗法:本法简便验廉,采用三补手法,补脾土、肺经、肾经等治疗缓解期哮喘患儿,治疗后患儿体内IgA、IgG、IgM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在三伏季节采用传统手法,取穴天突、定喘、肺俞、丰隆,补脾土、益肾经、捏脊、摸腹等结合服用紫河车治疗小儿哮喘,患儿病情有显著改善。
1.3 雾化吸入疗法:该法通过雾化吸入药物,经过局部渗透吸收发挥疗效。应用苦参液雾化吸入佐治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喘息、肺部哮鸣音及湿罗音的消失时间缩短,肺功能明显改善。
1.4 拔火罐疗法:拔罐疗法已发展成为中医辨证、循经选穴配方的有效手段。采用肺俞穴拔火罐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哮喘,患儿紫绀、喘憋、哮鸣音等临床主要症状较快消除,采用急性期背部走罐配合指针大椎、膻中、涌泉等穴,缓解期背部走罐配合指针足三里、三阴交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
1.5 直肠给药法:采用直肠给药途径,治疗儿童哮喘作用快。应用中药喘息平小量保留灌肠液治疗小儿哮喘,结果无论在起效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药效持续时间和显效、有效率方面均有明显作用,喘息、哮鸣、痰声等主要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1.6 耳穴贴压疗法:本法通过耳部穴位的刺激发挥作用。哮喘发作期在患儿耳尖放血加耳穴贴压、缓解期单纯耳穴贴压,选穴交感、肾上腺、平喘等,患儿哮喘发作间歇期延长且发作时症状减轻,采用耳穴药物注射法治疗哮喘,选耳穴肺、肾、脾、皮质下等,每穴注药0.1~0.2 mL,每次注射一侧耳穴、双耳交替,隔日注射1次,6次为1个疗程,疗效满意。
2 讨论
贴敷穴位及耳穴贴压疗法能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并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具有良好的平喘、化痰、固本作用,具有全身免疫调节作用;中药加味定喘汤制成的溶液雾化吸入具有抗炎作用,与地塞米松雾化效果相当;小儿哮喘灌肠剂直肠给药比口服给药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推拿及拔火罐疗法在通经走络、开窍透骨、驱邪达表、增强免疫力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中医外治疗法具有经济、简便、安全、儿童易于接受等优点,在小儿哮喘的防治中具有潜在优势。近10年来,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小儿哮喘无论在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作用机理还是在剂型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因此,应用中医学理论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寻找出治疗哮喘高效、快捷的中药外用制剂以利推广应用。这对加强中医药在该领域的早期干预,降低哮喘患病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炳绪,夏翠霞,孔令斌.药线穴位埋藏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87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18期
[2] 邓锦娥,潘秋兰.穴位注射治疗儿童哮喘病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6年03期
篇12
肝病常见外治疗法
穴位贴敷法:内病外治是中医古老的治疗方法之一。中医认为,药物经皮吸收的机理,不外乎经络传导和皮肤透入[2],因此,选择外治中药仍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同时配用辛香走窜和引经活络之品。中医认为,穴位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聚集和出入体表的部位,穴位是脏腑气血汇集之处[3]。中药敷贴疗法一方面通过间接作用,即药物对机体特定部位的刺激,调整阴阳平衡,以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和缓解症状的目的。另一方面,即药物的直接作用。药物敷贴于相应穴位之后,通过渗透作用,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达到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降酶退黄。我院运用中药金银花、板蓝根、青皮、紫草、黄芩、丹参等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已被临床证实有明显的降酶退黄、调节免疫功能。其作用机理与内服药相似,具有清热解毒、疏肝活血等功效,临床可根据辨证随症加减药物。
鼻疗法:此法最早见于《肘后备急方》[4]卷二·治伤寒时气温病方第十三:“比岁又有虏黄病,初唯觉四体沉沉不快,须臾见眼中黄,渐至面黄及举身皆黄,急令溺白纸。纸即如檗染者,此热毒已入内,急治之。若初觉,便作瓜蒂赤豆散,吹鼻中,鼻中黄汁出数升者,多差”。《圣济总录》、《幼幼新书》、《鸡鸣录》、《外治寿世方》对此法多有发挥。此法主要用治黄疸、黑疸,清代又用于阴黄,使用的药物主要有瓜蒂、丁香、赤小豆、韭根、葫芦瓤等[5]。
脐疗法:明清医家对于脐疗外治黄疸表现出浓厚兴趣。最早的脐疗法治黄疸见于《本草纲目》“百条根(同糯米饭捣,罨脐上,黄肿自小便出) ”。泰安市中医院采用脐火疗法,将中草药加水调和而成,饼为圆形,厚1cm,贴敷于脐上,蜡筒插于药饼中于脐上点燃,每7根蜡筒为1次,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乙肝病毒携带者、丙肝等。其作用机理是脐与全身的经脉经络相通,肝的经脉直接与脐相通,通过蜡筒的火力,将药饼的药力透达于脐,借助经络的传达,透达周身,从而温通经络,振奋气血的运行,温助阳气,疏通瘀滞,祛除湿邪,扶正祛邪。
中药灌肠:现代研究表明,直肠给药,其药物的吸收总量、吸收速度、生物成分不易被消化液破坏,且有助于肠黏膜的吸收,并可避免病人的呕吐反应,有助于保持药物的性能以提高药效[6]。临床上给予灌肠液(制大黄、木香、槟榔、炙附子、黄连)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每次保留2~3小时,连续7天。
讨 论
中医外治法是与内治法相对而言,广义来说是指除内服药物治疗以外的一切治疗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和古代医家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内治法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某些方面优于内治法。
中医外治与内治一样,均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等为理论基础。整体观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生理上,脏腑与脏腑之间,脏腑与皮、肉、筋脉、骨等形体组织,以及目、舌、口、鼻、耳、前阴、后阴等五官九窍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脏腑的病变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变,内脏的病变可以通过经络等反映到体表,体表的病变也可以通过经络等影响到内脏。所以可以利用体表与内脏的联系,在生理、病理的相互影响,有关的治疗操作通过经络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脏腑治体表之疾,从体表治脏腑之疾。
外治法中外用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灌肠吸收、鼻腔吸收、口腔吸收、眼部吸收、肺部吸收等途径,直接进入循环发挥药效。 现代研究认为,中医的诸多外治法是以物理因素,包括力、热、光、磁、声、电等刺激为主,促成机体对物理能的吸收。机体各种组织成分在物理能的作用下,引起一系列的电力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磁学等理化反应,包括自由基的清除,温度的梯度变化、pH值变化、形态效应,影响特殊化过程的各种酶的活化、物理活性物质的产生,组织的化学结构和生物磁场的改变等,进一步在局部与全身产生生理效应,从而达到调节、促进、维持、恢复或代偿各种生理功能,克服病因、消除或减轻病理过程,调整各系统组织的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等。
外治法的特点与优点体现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效快,局部疗效优于内治。拓展给药途径,与内治法相得益彰,不良反应少。现代研究认为,其具有无需经过肝脏代谢的优点。应用前景广阔,在当今“医药公害”、“药毒”的情况下,外治法不良反应小、安全、简便验廉,更受到欢迎。
外治法用于肝病的治疗,拓展了思路,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提高了疗效。期待肝病外治疗法在治疗肝病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篇13
社区卫生服务是集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等于一体的医疗卫生体系。具有方便、快捷、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在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作用显著,特别是对慢性劳损性、创伤性、办公室病的防治,作用尤为显著。而传统的中医疗法亦具有简单易行、高效廉价等特点,一般认为中医技术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可使其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为探究中医适宜疗法(针灸、推拿、刮痧、拔罐、耳穴)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后对居民产生的影响,我社区卫生服务站收集了两年来通过上述疗法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中男性57例(占57.0%),女性43例(占43.0%);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48.7岁;已婚76例(占76.0%),未婚24例(占24.0%);采用疗法:针灸(20例,占20.0%),推拿(18例,占18.0%),刮痧(19例,占19.0%)拔罐(9例,占9.0%)耳穴(11例,占11.0%),综合治疗(23例,占23.0%)。其中综合疗法即是指采用上述治疗方法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治疗。就诊原因:该组患者中以腰腿疼就诊者居多,占总患者的57%,以中老年患者最为常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占32%;颈椎骨质增生患者18例,占18%。最短疗程7天,最长疗程2年
1.2 方法 对本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各种中医疗法的疗效。
2 结果
100例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及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见表1
由表1可看出各种中医疗法治疗疾病时均有较高疗效,其中,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时有效率最高,为95.7%。由此可知,中医疗法对疾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适宜推广使用。
3 讨论
中医历史悠久,是我国的瑰宝,近年来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化学合成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以自然疗法和天然药物为主的中医学。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的理论”[1]。反映了预防、健康教育、保健的内容,可有效指导医疗、康复措施。这与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2](预防、保健、康复、医疗、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的综合服务要求相似。另外,针灸、推拿等技术可以解决人群中广泛存在的亚健康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中医诊断建立的基础是患者自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机体症状。
中医技术中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主要有针灸、推拿、刮痧、火罐、耳穴等。这些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优点[3],方法简单,适合在人群中进行普及。以下是对各种方法的详细讲述:⑴针灸 是以不同手法用毫针针刺有关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需熟练掌握人体十二经络、腧穴及中医基础知识。其治疗范围很广,常用手法有捻转法、提插法、弹法、摇法、颤法、飞法、循法等[3]。通过针灸可以提高机体疼痛阈值,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对各种疼痛的治疗均有良好效果。⑵推拿 是一种物理疗法,是实施者运用特定手法刺激相关部位,产生舒筋活血、调整关节、内脏,扶正祛邪的作用,因而可用于治疗或预防疾病。常用的手法有揉法、按法、滚法、点法、拍法、一指禅推法等。推拿过程中要做到手法有力、持久、均匀、柔和等。⑶拔罐 拔罐是中医常用的拔罐医疗器具,因内部为负压,可吸附于体表,通过增加局部血液充盈治疗疾病的方法。常在后背及四肢实施,一般后背需要5~10分钟,四肢需要3~5分钟。⑷刮痧 是以手指的边缘或借助其他物体在患者体表反复进行刮、提、捏、刺、挑等手法以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实施时皮肤出现痧痕为度。⑸耳穴 位于耳廓根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体的生理状态。中医疗法中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达到调衡阴阳、疏通筋络、活血化瘀的目的,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具有良好效果。综上所述,基本的中医技术在疾病的预防治疗中疗效显著,适宜在社区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永秀,中医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C],社区医学杂志,2006,4(5):53-54.
[2] 六福伶,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体会[B],2006,4(8):62-63.
[3] 李永梅,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09,24(10):2005-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