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竞技体育的地位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竞技体育的地位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竞技体育的地位

篇1

一、 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

体育经济的表现形式一般被分为两种。第一,直接提供体育产品与服务带来的经济效益被称为有形形式。第二,通过体育锻炼使得国民的身体素质,国民生活质量提高被称为无形形式,这也是社会效益的表现形式。但是任何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扩大市场、拉动体育经济或相关产业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就体育经济效益来说,它与体育在国民经济的表现形式极为类似,也被分为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两种。直接经济效益指的是通过举办奥运会,亚运会等体育赛事获得门票收入、体育纪念品收入以及其他体育用品收入等较为直接从体育本身中获得的经济收益。而间接的经济效益则指体育能促进不同国家间的不同文化交流,提高国家知名度与国家旅游酒店行业发展等一系列潜在的经济效益。

二、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很大程度上来说,体育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体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体育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我国的经济发展看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经济水平都有了很大地提升,这成为了我国申办北京奥运的基础。而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后我国的知名度,经济发展水平等也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就我国目前的体育经济发展看来,我国体育产业创造的经济产值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体育产业创造价值所占GDP来看,我国仅为0.6%,而美国却高达5%。而我国体育产业创造经济产值较低的原因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我国体育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下,这是因为我国的体育经济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次,体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利用率较低,相关产业尚未有效配合,体育市场没有获得良好的发育。在新的时期,要使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获得提升,发挥体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就业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如扩大政府部门在体育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投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体育市场管理机制,使促使体育的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三、体育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很大程度上来说,体育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幅提升,还未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市场条件,因此,体育经济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体育经济与 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不仅是体育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更是体育经济的一种常态。在计划经济时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往往取决于国家的统一部署安排,不管是从资金的来源和体育的总发展方向都由国家进行统一调控,体育经济高度集中,这时期的体育经济更多被认为是福利性事业。而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转变了传统体育产业的地位以及人们对体育的看法,体育不仅具有公益性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的商业性。

体育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时期更加多元化,不仅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效益。国家对体育在经济与政策方面给予的扶持,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体育经济的发展,如今,体育产业已经被认为是我国的“朝阳产业”。这是因为体育产业更具备持久发展的潜力,在经济较为低迷的时期,通过举办奥运会等体育赛事能够对国内的旅游业,酒店服务业,商业等多个相关产业起着良好的拉动作用,使得国家尽快的摆脱发展的颓势。而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于吸纳劳动力,提高全国就业水平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体育业与很多其他产业联系较为紧密,对其他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这些相关产业不仅包含了制造业、服装业、信息业、交通运输业,甚至包含了金融业、广告业等多方面的内容,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国民生产总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总的来看,体育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发展,它还将展现更大的发展潜力,作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我国应该提高对体育产业的关注与扶持。

四、发展体育经济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体育已经能够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并能够有效地促进就业,扩大社会需求的同时,还能刺激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应该积极发展体育经济并使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到达一个新高度。通过奥运会的举办我国就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经验,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举办前,韩国的国际形象十分微弱,战争产生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举办奥运会后,韩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样影响深远,政府在申办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北京的交通、能源基建、城市环境、体育馆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造,促进了我国就业率的提升,且在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法同时,大量游客和参赛队伍的涌入也使得北京的国际知名度,旅游业,酒店业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提升。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体育的发展壮大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要使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潮流,就要调整利益关系,同时加强对公共体育事业的管理。

结束语: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国,有着较高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在新的时期,要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需要紧紧抓住体育产业这一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通过政策,经济相关的扶持,发挥体育在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作用。体育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晶.论政府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

篇2

我国国民的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体育产业亦取得较快的发展,而人们亦逐渐重视体育所蕴含的经济功能以及价值,尤其为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亦有更清晰的认识。我国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全运会、亚运会以及奥运会,而体育行业因此被我国民众比喻为朝阳产业,其在我国国民的生产总值中具有越来越大的比例。

二、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体育经济所具有的地位分析

我国近三十年来不断改革经济与政治,社会与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而国内的生产总值亦逐步提升,直到2011年中国经济在世界占据第二位。而体育产业所贡献的极大经济价值亦包含在里面。

1、在经济的增长中体育极具区域优势,国民经济中其他行业大力的支持是我国体育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而体育产业不断壮大与成熟亦可对其他产业不断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体育产业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朝阳企业之一,尤其为世界经济的整体处在低迷的阶段,但同其他行业相较而言,体育产业持久发展潜力更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大于其他产业。此外,体育产业对于其它产业所具有的联动的作用更强,一定条件下其的高速发展对于金融业、信息业、通讯业、服务业、制造业、广告业、商业、运输业、旅游业等行业发展起带动作用。且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体育可将较多劳动力有效容纳。例如我国的体育用品业具有较大的出口,在1998年的时候通过海关进行直接出口体育用品高达45.98亿元左右,仅排球、篮球以及足球三大球类出口额亦达到8011万美元左右。国外的情况亦如此,英国在1990年的时候有差不多50万人从事于体育产业以及体育运动行业,将农业从业人口大大超过;而在德国有300万人从事休闲的服务业,4000亿马克是该国年营业额;美国洛杉矶的奥运会为该座城市2.5万人创造了就业的机会;韩国汉城的奥运会将就业机会提供给3.4万人;美国亚特兰大的奥运会将7.7万个的就业机会提供给该州人员;我国2008年北京的奥运会将差不多10万个的就业机会提供给北京市[1]。

2、我国体育经济不断的发展在社会和谐的促进方面有利。在体育经济不断实现的整个过程中可有效缓解社会的矛盾、维护社会的健康,亦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起重要作用。我国当前经济进入往前发展关键的阶段,不仅为关键发展的阶段,而且为社会矛盾的爆发阶段,人们在这个时期亦更易具有过激行为发生,不断激化社会的矛盾,对社会的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据社会学以及体育的心理学相关的研究显示,多参加体育的活动可将压力有效缓解,利于将烦躁、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消除。而同时,当人们对大型的体育比赛进行观赏,尤其为观赏大型的比赛时,其手舞足蹈、吼叫、欢呼的同时缓解了心理压力,将民众的心理削弱。而上述这些为体育经济当中社会效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3、体育主要的作用之一为将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参加体育运动可将劳动者的素质有效改善,将其劳动的生产率提升。据国外学者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劳动者经常的参与体育劳动,那么同那些较少参与体育活动者相比较,前者劳动的生产率较后者平均高出1%左右[2]。生产力中首要的要素为劳动者,而其智力素质以及身体素质提升之后,可提高其劳动的生产率,而这是经常性开展体育活动可达到的功效。目前,我国国内的学者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体育经济所占有的作用以及地位进行研究时均一致表明,当九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不断发生通货紧缩现象,整体处于投资需求以及消费需求均较弱的经济环境当中,然而体育消费亦出现持续火爆现象,体育产业中整个效益、质量、结构以及规模均取得飞速提升。由此可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体育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国民经济当中极具活力且新的一个增长点为体育经济。其次,我国体育经济近年来在对国家产业的结构进行优化,对其他行业的发展进行有效带动方面作用显著提升。再次,在拉动社会的就业、吸引社会资本以及外资,我国体育经济的作用较大。最后,我国体育经济亦为将国民生活质量与素质提升、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的社会重要的行业之一。

三、结束语

当今世界,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的国家,显著提升了综合国力。且在网络的社会化、信息的时代化以及经济的全球化等各方面均飞速变革的今天,我国在各族人员均得到发展的背景之下要与时俱进的发展体育经济,重视其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重要的地位以及作用。而体育经济在这样的环境与背景之下一定会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起更大促进作用。

篇3

会计准则要想得到包括法律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发挥其应有的法律效力,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质量。因为,提高会计准则的制定质量亦是提升会计准则的法律效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提升其法律效力的必由之路。

第一,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会计准则制定及实施的质量监督。通过成立这样的机构,以达到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及其完成情况的监督,从而切实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在会计准则的具体制定机构之外建立一个专职的机构,即由国家证券委员会和财政部协同组成,担负起会计准则实施前的质量监督任务,并分别就证券公开上市企业、非上市企业以及非盈利单位所适用的会计准则进行事前的监督。

第二,建立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看,会计司在力量上将难以很好地兼顾到经济活动所具有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国家证券委员会、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学会等都有可能对会计准则的制定产生影响。为此,在我国,应成立由会计及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注册会计师、会计师等组成的会计准则委员会,专司会计准则制定之职,以发挥其专业、知识、人力优势,并且在会计准则委员会之下,设立特殊行业会计准则委员会和新问题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对一些特殊行业的特殊业务及经济事项进行研究规范。财政部会计司保留对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监督权和否决权,不再承担会计准则的具体制定工作。

第三,加强会计职业培训,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正确地解释、有效地执行会计准则。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是一个严峻的现实,在如此基础上,纵然会计准则完美无缺,其实施效果即会计准则执行质量也是令人忧虑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切实加强会计职业培训,在办好正规会计教育的同时,尤其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进行全面的法制及道德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

第四,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重要作用,对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进行监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会计人员回归于企业,以会计准则规范企业会计实务和行为,除了会计人员素质低会导致会计准则执行质量下降外,出于各种考虑,一些企业会计人员可能会违背会计准则的规定,人为地歪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此,必须借助注册会计师的功能,对会计准则的执行进行社会监督,借以进一步约束会计行为,提高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

二、立法以及司法解释对会计准则的认同

我国的经济立法采用的是部门立法的方式,由财政部门为主起草的会计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发挥作用的范围,再加上人们对会计专业的缺乏了解,甚至存在某些偏见,必然反映到《会计法》及其统领下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认同上来。以至使《会计法》在法学界长期得不到重视,认为“《会计法》无非是追究责任的法律机制在会计,这一特定部门中运作的表现形式而已,其统领下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也仅仅是由财政部门负责实施、针对会计人员、组织单位会计工作的一套技术规范,与其他经济法律制度相对脱节。”这样就会使会计人员在涉及诉讼中出现困难。他们在业务处理中所直接遵循的会计准则、制度等会计法规常常不能作为申辩的理由和判决的主要法律依据。若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就连会计界本身也对会计准则失去了信心,产生了怀疑。

因此,要使会计法律规范体系融入到主流经济法律规范体系中去,增强其稳定性和权威性,重新树立会计的职业形象,必须建立会计界与法律界,尤其是与人大常委会等立法机构的沟通和联系机制以及会计信任危机的解决机制。目前,关键是要在抓紧会计法律规范体系自身建设与完善的同时,还应努力去影响其它相关法律的修改或制定,使会计准则的技术规范性上升为法律规范。

三、会计准则与相关法律体系的融合

从实际来看,由于会计事务的特殊性,需要有会计准则和一般法律来对其共同规范。首先,从会计准则本身的内容结构来看,它并不构成有关法律的附属,它有着自身的独立性。其次,会计准则对《公司法》、《税法》、《证券交易法》及有关法令的制定与修订有积极的参考意义或促进作用,能够防止《公司法》等一般法律有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规定的膨胀化。

虽然在有些法律中对会计活动的规范已经相当详尽,但总体上来看,法律条款毕竟只能是对那些比较重大的会计实务处理原则和对会计报表在合法性、真实性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它们作为会计实务的规范还是比较粗放的,它们既没有,也不可能明确规定具体的会计方法与程序。

因此,作为从技术层面上对会计实务处理作出科学、完整、详细的规定的会计准则,尽管其作用的领域和使用者主要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但是,当以财务报表为主要载体的会计信息反映的经济利益关系引起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争端时,为了对财务报表的真伪作出判断,除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之外,其生产过程的直接依据会计准则显然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会计准则也就自然应上升为法律规范。

参考文献:

[1]刘峰.会计准则研究.长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篇4

1.成都地铁危机公关体系的建立现状及问题

1.1现状

基于成都地铁在社会各届的关注度,以及在建设、运营过程存在众多危机公关隐患。成都地铁公司从地铁开建后不久,便开始逐步建立危机公关管理体系。

2006年根据当时的媒体环境制定了《媒体宣传管理办法》,主要针对地铁新闻与传统媒体之间可能存在的采访、等内容制定;2007年结合地铁可能存在的危机公关隐患,通过访谈、调查、走访等形式,最终制定了《危机公关管理体系》,明确了组织机构和职责、危机分类与分级、信息收集和管理、日常管理、预防系统、应急响应、检测与评估、信息、恢复与补救、应急保障、监督管理、预案管理等18个方面的内容。并对建设业主代表、参建单位开展了相应的培训。

2012年,基于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地位的日益突显,公司也不断更新危机公关体系、更新管理制度。并建立《成都地铁建设管理公司新闻宣传及突发事件应急报道工作机制》、《中心城区大面积、长时间交通拥堵应急新闻报道工作预案》,提出三个“五分钟”,即发生因地铁建成的交通拥堵五分钟内口头报告、五分钟内报市应急宣传组办公室、五分钟内完成首次的要求,以便较好地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危机公关事件的发生。

1.2问题及原因

一是危机公关体系不完善。公司建立了《危机公关管理体系》,也召开了两次培训,但整个体系内容庞大,很多内容停留在理论上,实际危机事件发生后,不具备可操作性。二是危机公关意识需进一步提升。目前成都地铁建设和运营的特殊性来看,地铁建设业主代表、运营一线员工,以及广大地铁建设参建单位负责人均还缺乏危机公关意识。三是缺失专业公关指引人员素质需要提高。目前成都地铁负责危机公关处理的人员均未进行过专业培训,人员素质需要提高。四媒体升级引发的问题。由于媒体的不断升级: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再到以手机、微博为平台的新媒体,这导致成都地铁的危机事件被放大,从而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2.新媒体环境下成都地铁危机公关的对策

2.1构筑危机公关管理“防火墙”机制

2.1.1建立符合成都地铁实际的危机公关战略管理机制

首先,完善内部沟通,设立成都地铁公司新闻发言人,坚持一致的声音,一致的行为等。其次,成立危机管理机构。组建成都地铁危机公关职能部门,制定出危机处理工作程序,明确主管领导和成员职责。再次,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完善信息监测系统。最后,要建立健全、可操作性的危机公关战略管理体系,制定危机管理计划。

2.1.2大力提高成都地铁全员危机意识。

在新媒体环境下,有相当多的公关危机是由危机意识不强的人引发的,甚至一句不恰当的话都可能引发危机,因此要提高全体员工的危机意识,进行危机公关演练、进行危机培训。

2.1.3构建地铁危机公关的网络防御攻势

一是与网络媒介等新媒体牵手,构建良好沟通关系。主动与主要新媒体如网络媒介进行联系和沟通,同时也要与网络媒介高层保持联络,在与主要网络媒介搞好关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冷落了非主流新媒体。二是通过微博、门户网站等新媒体塑造企业形象。对成都地铁形象进行全面系统的策划,以塑造出独特的、优良的、诚信的网络形象,实现本企业的良好运作。

2.2制定新媒体环境下符合成都地铁实际情况的对策

一是面对危机,火速行动。在新媒体环境下,发生公关危机时,必须要立即行动起来,只有一个小时的原则,甚至是更少的时间。二是全方位了解事实,把握根本问题。新媒体环境下,在危机到来时,要第一时间了解危机事件的来源,分析深层次背景,抓住它的主脉。三是态度坦诚,重视不同角色受众的想法。四是保证群众知情权,争取他们的积极配合。五是制定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六是有效沟通媒体,保持信源的一致性、简洁性。

2.3危机发生后的总结善后工作

危机事件往往具有轰动效应,能够引起公众的情绪化反应,引起媒体强烈关注。危机发生后,企业形象受到了影响,公众对企业会非常敏感,需要要靠一系列危机善后管理工作来挽回公众对企业的信任,恢复甚至树立更好的形象。一是总结、评估整个危机处理工作。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企业可以自己内部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也可以邀请专家进行分析,寻求指导和帮助,并制定更加完善的危机预测与管理计划。二是深入整改通过危机暴露出的问题,同时继续企业正面宣传。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通过总结评估提出整改措施,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3.结语

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兴的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就能够为企业带来好处,用的不好,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作为国企的成都地铁公司在进行危机公关时应保持主动的态度,积极研究适合成都地铁公司、符合中国国情和传播环境的危机公关策略,将新媒体作为优化企业危机公关的利器加以利用,用好双刃剑的正面。(作者单位:成都地铁公司)

参考文献:

篇5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人类对能源消耗必会持续增长,发达国家是能消耗大国,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源头,加上发展中国家正在谋求走工业化道路以改善民生,全球能源需求必将持续增长,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能源需求总量还将有更大的增长幅度。因此必须重视并妥善解决温室气体带来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以解决世界及本国人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消费话题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本文就低碳消费问题在江苏常州地区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调查情况概述

本文从提高人们的低碳经济意识、寻求低碳消费对策、自觉践行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等问题展开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活动及对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与相关结论。目的之一是宣传关于低碳经济方面的知识;目的之二将调研得到的有关信息和结论为政府部门制定发展低碳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价值。本次调查地点:是选择常州地区的部分学校、事业单位、企业的员工,调查方式主要采取问卷调查、资料查询、访谈活动等。调查对象涉及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业,反映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问卷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共发放205份调查问卷,收回198份,有效问卷195份,有效回收率95%,数据采集处理采用Excel统计及图表处理。

二、调查结果反映出的几个问题

1.人们对了解低碳消费知识态度是积极的。有55%的人表示会主动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有36%会在方便或他人影响下去学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可以肯定绝大多数人是想了解关于低碳经济方面知识的。

2.人们对低碳经济的有关信息了解不够,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从表1、表2中看到,8%的人没听说过,84%的人是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加起来92%的人对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是一知半解,64%人不知道对中国当前的碳排放总量排到世界第二,18%的人猜测,却结论不正确,只有10%的人是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就反映出人们的低碳经济的认识是一知半解。也暴露出职能部门对低碳经济知识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影响人们参与低碳消费活动的程度。

表1

表2

3.人们参与低碳消费行动需要经济杠杆与宣传教育并肩齐用。在选择何种情况下购买环保产品时,52%的人选择在价格与普通商品相近时考虑购买,25%的人在环保产品价格高于其他产品价格时仍考虑优先购买环保产品,15%的人在购买商品时没有考虑环保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要引导人们采取低碳消费行为除了宣传教育外还需要用经济杠杆来调节,即政府制定相关遏止高碳排放、鼓励低碳消费政策鼓励人们选择低碳消费。

4.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倡导低碳消费行为,需要长时间引导和养成的过程。当问到您遇到别人破坏环境是否会主动劝阻?调查表明,只有6%人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自觉主动劝阻,86%的人选择偶尔劝阻,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和离散性。说明大多数人尚未形成低碳意识。低碳经济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长远战略,这就需要长期培育,以形成一种习俗,一种生活方式,为此,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要立足长远、立足社会利益,坚持不懈地做好宣传与教育工作,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民众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关于低碳经济的相关知识,懂得发展低碳经济与人们生活、人类生存的关系;二是引导企业改变观念,把低碳看做企业所从事的事业。

三、倡导低碳消费环境的必要性与工作着力点

1.只有营造出低碳消费市场需求才能促进低碳生产。马克思曾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可见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生产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企业的目标都是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消费作为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再生产新的需求起点,是企业实现利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只有消费群体接受并实行低碳消费才能从根本推动低碳生产,缺乏低碳消费就无法给低碳生产找到一个最终的出口,那么整个低碳生产也将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因此实现低碳消费不仅仅是消费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低碳生产能否顺利开展,最终实现的根本性问题。

2.政府要总揽全局,统筹安排,倡导低碳消费,实现低碳生活。实施低碳经济的关键力量是政府宏观政策与执行和公众态度与行动。表3调查显示,大部分人认为,政府公共政策和执行与公众自主行动是实施低碳经济中最关键的两种力量,分别占34%和37%。另外,国内行业发起、国际气候谈判分别是19%和15%。

表3

四、发展低碳经济、激励低碳消费的对策措施

1.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开展关于低碳经济知识的宣传教育。将低碳经济知识纳入市民素质教育中长抓不懈,还应发动社会团体、文化传媒等力量组织系列化低碳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低碳生活氛围,并有专门的职能部门监督与管理,保证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2.政府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生活。70%人主张对低碳经济产业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65%人主张制定限制高碳消费的经济措施,71%的人主张节能知识的宣传。节能降耗不能仅仅依靠个人道德和认识来体现,应该有一种刚性的制度来约束人们节约能源,如果政府对节能的要求有制度性的保证,那样将会极大地推进节能措施在政府层面以及企业方面的有效落实。一方面,政府要出台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实行低碳消费,如制定奖励措施,对于开发低碳产品,综合利用自然能源,投资低碳生产流程的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消费方式,引导消费主体选择低碳消费模式。

3.规范媒体宣传行为,避免出现过度渲染“奢侈消费”,过度追求高消费的现象,引导大家做到适度消费、低碳消费。“低碳生活”是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排量,让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下来。反对和限制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浪费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彻底改变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

4.政府机关自身引领低碳消费,行政职能部门应推出低碳消费行为规范。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办公节能和公务用车的节能实在令人惊叹。据北京市建委和发改委能源审计公示显示,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接受能耗审计的20个国家机关的36栋建筑,政府公务人员人均年耗电量3 072.5度,是北京居民人均用电量488度的7倍,结果基本一致。大城市如此,小城市也差不多。2009年,湖北省首次公示部分省直机关办公建筑建筑能源审计结果,包括省建设厅、交通厅、发改委在内的20 个省直机关办公楼,每年每平方米的平均耗电量为80度,是普通民宅的3~4倍,《长江商报》6月15日)。倡导低碳节能的政府机关如果是个高碳耗能大户,又怎能引导民众响应低碳消费呢?

因此,在推进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和低碳消费中,政府应当知难而进,做全民的表率,从自身办公节能和公车改革做起,制定并执行合理的人均办公面积和能耗定额,改革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从政府财政预算和执行上实施硬约束,实现能源和财政资金的双节约,在民众中树立起政府带头节能、倡导低碳消费的公仆形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7.

[2]人民网,.

篇6

近年来,我国围生医学和重症新生儿救治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大幅增加,但其发育质量不容乐观。 已经公认的是:统计资料显示早产儿发生脑瘫为10%~15%,发生认知障碍为35% ~52%,视听障碍10%[1]。因此关注极低体重儿神经发育至关重要,国内外专家提出了“绿色婴儿”,支持护理,以保护极低体重儿的脑细胞免受损伤及促进其神经发育,减少其后遗症。乳母直接哺乳是其方法之一。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科NICU住院治疗的极低体重儿90例,其中三胞胎4例,双胎20例,单胎38例,孕周26-34周,体重760-1500g,住院20-90d,出院后均有随访记录。其中乳母直接哺乳60例,男性40例,女性20例,奶瓶喂养30例,男性22例,女性8例; 二者性别{比}、胎龄、体重及基础疾病构成均无显著差异性 (P>0.05)。

1.2 方法

1.2.1 将定期回院进行康复治疗极低体重儿出院时发放出院随访卡,并与家属签订随访协议书,通过随访卡的记录将符合标准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要求乳母直接哺乳,哺乳至一岁,按常规添加辅食;对照组婴儿不吸乳母,完全奶瓶喂养,按常规添加辅食。

1.2.2 随访时间和方法参照文献[2]:出院后7-10天随访第1次,6月龄内每月随访1次, 6月龄后半年内每2个月随访1次,随访至1岁。重点随访内容:喂养情况,一岁内52项运动神经的发育。

1.2.4 疗效评价方法 神经检查采用法国阿米尔-梯桑(Amiol-Tison)一岁内52项神经功能检查方法,一岁内(矫正胎龄)有2次或2次以上发现有异常姿势、神经发育仍落后2个月以上者,为神经发育滞后。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

2 结果

乳母直接哺乳神经发育滞后发生率低于奶瓶喂养者,二者比较具有差异性,( P

表1 两种喂养方式神经发育滞后发生率比较 [n(%)]

注:两组比较 X2 =5.08P=0.024

3 讨论

3.1 乳母直接哺乳使母亲与婴儿的联系犹如在宫内的胎盘联系一样,更加紧密,这种母子间的亲密接触对儿童的生长存在着潜在的心理影响[3],新生儿出生前就习惯了母亲的心跳声,直接哺乳婴儿能听到母亲的心跳并获得安全感,母亲在哺乳过程中不断给婴儿进行各种良性刺激如语言刺激、肌肤的抚摸等能促进婴儿神经细胞的再生、促进神经突触的发育,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乳母直接哺乳是实施儿童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母乳中含有脑细胞发育必需的牛磺酸、鞘磷脂、胆固醇等重要物质,尤其是含有大脑发育必需的omega-3脂肪酸,故乳母直接哺乳为儿童智能发育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4]。母乳喂养的婴儿身体素质好,不易患病,对改变新生儿的行为能力极为重要[5]。

3.2 目前我国母乳喂养率低,据刘萍[6]研究纯母乳喂养婴儿出生1周内为30.6%,6月龄降至2.0%,要提高极低体重儿的生存质量除做好随访及家庭训练指导外,母乳喂养有必要进行多方面的干预以提高母乳喂养率。极低体重儿是一个特殊群体,常因住院时间长,吸吮动作发育不完善,母亲缺乏喂养信心等多方因素造成母乳喂养失败。为此,在出院时我们的健康教育会跟母亲强调乳母直接哺乳的重要性,如:如果没有做到有效的母乳喂养对小孩的人生生涯有影响、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高,同时教她们喂养的技巧,让她们真正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部分极低体重儿的在出院后3-7天适应母亲的,能做到乳母直接哺乳,而且哺乳至一岁或更长,随访中仍有部分婴儿不吸母亲,乳母直接哺乳失败,即便有些乳母有母乳,挤放到奶瓶喂养,乳汁的来源也会逐渐减少,难以坚持长时间喂养。

综上所述,提高高危儿的生存质量除做好随访及家庭训练指导外,乳母直接哺乳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母乳喂养重要性的健康教育,树立乳母对母乳喂养的信心,做到有效的母乳喂养,对降低高危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范 瑾,董建英,封志纯.等. 胎龄小于30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岁内神经行为发育的跟踪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8):707.

[2] 杨红,史惟,邵肖梅.等.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学发育结局信度和预测效度的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2(5):174-180.

[3] 董爱华.乳母直接哺乳对儿童体格生长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0,8(8):19-20.

篇7

出行旅游是现代人排解生活工作压力、恢复身心健康的普遍方式,旅游者在特定景观环境中是否能获得能让其身心愉悦的体验,决定了旅行的成功与否。目的地的景观意象对于旅游体验的影响作用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一、景观意象的概念与内涵

环境通过信息刺激可在使用主体的头脑中产生一定的意象。环境意象是一种心理图象(Mental Image),它是人脑对外部环境归纳出的图象,是直接感觉与过去经验记忆的共同产物,可以用来掌握信息进而指导行为[1]。从汉语构词上看,意象是“意”和“象”的有机合成,意为 “蕴于内而形诸外”,即意象是意蕴化的形象,充盈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与象征有密切关联,既具有形象的客观性,又蕴涵着不同文化群体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解读[2]。

景观意象是观察主体与所处景观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观察主体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特定景观进行解读并将之与自己的身心需求相关联,感受其物质环境与精神文化的特征,从中寻求愉悦体验;观察者的体验与感知因个体差异而有一定不同,但最终将形成一个共同的心理意象,即景观意象。景观意象来自于特定空间中的感知和体验,是观察者接收景观对象的形态结构(Structure)、个性特征(Identity)和意义(Meaning)等信息后进行主观理解的综合结果。

二、景观意象与旅游体验

(一)景观意象的地域性与文化性

特定的景观环境产生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受其所在地域的自然条件、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其表现出来的区域性共同特性有别于其他地域,景观意象的地域性特征既代表所处的地域自然环境如地理、气候、资源等的特殊性,也强调特定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3]。这种带有强烈地域性特征的景观,在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形成,是人类活动历史的纪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其显著特点是保存了大量的物质形态历史景观和非物质形态传统习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性景观意象――旅游者获得愉悦体验的来源。

(二)景观意象与旅游体验的关系初探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4]。即旅游是一种经历和活动,也就是某种特定的行为――具有异地性和暂时性的特殊体验行为。

景观环境的旅游体验包含两方面的关系:一是旅游者的体验需求与景观环境对之的行为支持关系;二是特定景观环境信息的提供与旅游者接受信息刺激产生相应体验反应的关系。两种关系相互交织而构成旅游环境体验的整体过程。从观察主体的体验角度而言,可理解为旅游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到相应的景观环境中进行探索,在对其所含的信息认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行为参与及评价的全过程,其中包含着体验行为与意象认知交互作用(图1)。为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景观环境中必须具有体现与周围事物可区别的个性特征和意义性,即可用以提取的意象信息,才能使旅游者易于由景观的原生意象产生引致意象(Gunn,1972)并发展为复合意象(Fakeye和Crompton,1991) [5]。环境意象的信息特征决定了旅游体验的质量并将影响旅游者的最终评价。

异地性和暂时性决定了地域性显著差异对于旅游体验的魅力。从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角度来看,地域性景观意象则成为重点工作目标,具体在于运用原有的地域性自然和人文资源塑造原生意象,构建异质性空间,以此引导旅游者在特定景观环境中的认知、理解与参与,不断深化旅游体验层次。

三、基于地域性景观意象的旅游体验行为环境的构建

意象的形成依托于特定的物质空间环境。地域性景观意象必须包括景物对象与旅游者以及景物与景物之间在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空间感知是景观意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结构、实体和空间关系的内在描绘或认识,是对空间和思想的重建和内在反映。空间是景观意象与旅游体验之间的物质媒介,这使得景观意象的构成在空间规划与设计层面上具有了可操作性,操作的目的是通过空间结构组织和行为组织,将设计意象物化为景观原生意象,进行旅游体验行为环境的构建,促成引致意象和复合意象的生成并获得旅游者的认同与传播,从而吸引更多体验行为。下以新疆福海县阿拉善温泉度假区景观规划与设计进行具体阐述。

(一)地域性景观意象的定位

意象定位所针对的是地域性景观的文化属性,着重于对于地域性景观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的阐释。意象的定位首先必须首先结合内外部环境,对特定区域的景观意象要素及现实问题进行解析;其次,发掘特定区域的社会生态特征,厘清其文脉及地脉关系;继而,针对特定需求和资源,确立标志性的地域文化主题,以此作为构筑景观意象的核心。

阿拉善温泉度假区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哈萨克族牧民聚居区域,位于阿尔泰山脉卓尔特河谷中部。温泉被誉为“神泉”, 每年夏季很多哈萨克族牧民都会来到温泉沟南侧山顶的泉边搭设帐篷,洗浴治病。度假区以温泉为核心,经过对环境要素的分析和提炼,将地热资源的利用、哈萨克族牧民对“神泉”的崇拜和洗浴文化传统的展示和传承作为意象定位的核心,以此引导异质性的环境体验、提升景观旅游的精神层次。

(二)意象感知的空间秩序

地域性景观的区位、空间的界限、结构、尺度、等级层次规律和区域分异等环境空间属性是旅游者感知并形成景观意象的基础。温泉度假区从结构上将分区模式与功能服务统筹布局,进行层级分区,逐步深化旅游体验。

首先,通过总体空间秩序体现哈萨克民族对自然的崇拜风俗。旅游者在换乘中心换乘慢速安静的区内交通工具,沿经卓尔特河渐离尘嚣融入阿尔泰山林,确保温泉核心区及森林深处的疗养中心的原生态风貌。其次,核心区以空间结构的有机组织凸显温泉文化与民族交流特征。规划结构包括主、次轴线各一,由四个景观分区汇集于入口广场,为温泉游赏、民俗文化与洗浴体验及山林休闲的主要区域。再次,充实温泉源头区域的具体内容,深化体验层次。对原有环境肌理、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充分发掘,组织源头观仰、石壁观礼、哈萨克族牧民毡帐区生活体验、高原山地温泉洗浴享受等特色景观序列(图2)。

层级分区的空间秩序将景观意象在空间载体中渐进展开,使旅游者对地域景观由概览、领略继而深入解读,逐步进入深层次的体验状态。

(三)景观环境的意境升华

景观意境是空间在精神层次和审美深度方面的升华,其核心是特定区域的文脉关系,即在单纯的空间、形体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更注重处理空间和人的需要、文化、历史、社会和自然等外部条件的联系,强调设计与现存条件之间的协调,并将社会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环境体验与视觉艺术、空间关系等等量齐观。具体可采用如下手法:(1)对特定区域的地域特征进行提炼,强调意象符号的提取和运用,以象征与隐喻的手法来体现地域特征,适时适地进行点题;(2)在空间结构中融入能体现当地特有的风俗文化的活动空间与内容;(3)基于可视空间,合理利用想象,通过对历史、典故和传说等的运用来延展时空;(4)融入时代感,探寻传统与现代的内在关联性,增加地域性景观的延续性和成长性。

意境构思的主旨在于空间异质性的创造,即将地域性的文脉整理转化成可感知的空间元素,使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相结合,在空间载体中通过元素和景象表达出地域性景观应有的情调和境界。

1.景观符号的提取与应用。地域性景观是人类文化的物化形式之一,具有自身的特性和文化要义,符号的分析和提取及具体的空间和景物的运用,是“有意味的形式”的代表。环境中的符号包括如下三种[6]:(1)图像性符号(icon),具有直观的表现能力,通过模拟对象或与对象相似而构成的,其形式和内容存在着形似的关系。如在温泉出水口设置标志雕饰石,以跌落形式强化泉水的出水之势;下方的观水池周边为哈萨克民族崇拜的野禽之一天鹅群塑,代表哈萨克民族的自然崇拜。(2)指示性符号(index),是一种与其指示、表征对象有着某种直接关系或内在关系的符号。建(构)物上的民族性饰纹和毡帐所用的红、白、蓝色彩系列,代表萨克民族的色彩及形式表达传统。(3)象征性符号(symbol),其形式指涉对象以及有关意义的获得是基于人们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习俗。如题字石壁诗文的整理解读和汉语题字中与民族语言特点相呼应的局部图案化等,其作用均是强化景观的民族文化性特点。

地域性符号是景观意象的基本载体,既具有标识性,又传递着地域性文化和风俗的信息, 是旅游者感受和判断景观环境的基础,符号的提取与运用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意义性,如功能、文化和历史意义等。只有如此,旅游者才能从中解读出地域性景观更深层的地域与民族性内涵。

2.洗浴文化和民族交流――非图形象征意象。哈萨克牧民夏季洗浴搭建的临时毡帐区是温泉景观中最具冲击力的场景。为保存和更新这种富有活力的场景,规划以原有环境肌理和蓬帐毡房形式为雏形,采用非固定式毡帐依山体自然形态呈阶梯状分布,以公共生活设施和交流平台为核心,形成两个富有民族生活氛围的宿营组团。牧民所需毡帐统一制作与管理并优先领用,旅游者则需预约和严格控制发放比例,在洗浴活动中也首先尊重哈萨克族原住牧民的习惯,以保证当地牧民的生活习俗与信仰及旅游体验的原真性和生命力。此外,观礼环线由观礼广场引导旅游者通往留有感恩题字的石壁,通过温泉历史与传说的展示延展时空感,加深对哈萨克族牧民自然山林崇拜和神泉感恩的体会。这些物质要素之外的信息元素――哈萨克族牧民生活的社会文化内涵,使景物由形式表皮的表达上升为非图形的象征意象,增强了环境意象的意义性。

(四)深度体验的慢速旅游模式引导

通过景观意象传递地域性信息特征,引导旅游者经历身心交融的体验过程,并推动以深度体验为目标的慢速旅游模式,是温泉度假区规划设计的主旨。一方面,通过意象信息的渗透、空间的多层次构建以及体验内容的多样化作为引导手段;另一方面,以服务设施规划系统化作为旅游服务的有效支撑,完善旅游功能、丰富旅游产品,以延长逗留体验的时间。旅游者由景观符号和多层次的空间引导,逐步获得深层次的感受;各种观礼、洗浴及民族交流活动更强化了行为体验的异质性;此外,周边地带的观景活动如森林、牧场、淘金沟游览以及度假疗养等内容,将进一步拓宽旅游者对区域特色了解的广度和加深其对地域性文化体验的深度,并最终吸引其延长逗留时间或多次来访。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层次的提高,以深度体验为目标的慢速旅游模式将成为出行旅游的主要模式,地域性景观意象的构成及行为空间的构建是影响旅游体验层次和时间的关键。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在于景观物质要素的组织,更在于民族和传统文化习俗的注入。正是这些因素体现了地域性景观意象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促使旅游者在慢速体验中不断加深对地域性景观的理解,形成景观意象与愉悦体验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 庄志民.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旅游学刊,2007,(6):19-24.

[3] 陈娟,孙琪.浅谈地域性特色景观的构建[J].广东园林,2008,(6):21-23.

篇8

篇9

一、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且发展速度快,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程度低,教学改革跟不上,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照搬硬套,导致教学质量下降。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不可能在教师的“满堂灌”教学中能培养出来,因为教师在整堂课中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不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自觉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合生产力要求的应用型、技能型生产一线人才和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经济法》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在课程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变课堂教学传统观念的方法很多,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其中的有效途径之一。《经济法》课程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实验和课堂教学改革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因为教学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而不是教师的独自表演,所以教师要适应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努力具备优良的教学素质、渊博的法律知识、出色的语言表现力和沟通技巧、高超的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行政干预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果不改变传统的、不合理的教学模式,要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无稽之谈。因此,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深刻领会教学改革意图,努力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理论,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时间和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学过程的优化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以“教”代替学生“学”的过程。教学过程的优化就是按照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来制定和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编写教案。教师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教师督导作用的优化。教师设计或编写教案时必须考虑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督导作用;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说、有机会做,达到大多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进而完成教学任务。二是选择教学内容的合理化。参与式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合每个专业的所有内容,所以教师编写教案过程中必须选择可以进行参与式教学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教学个性和特点编排教案内容,这样会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能圆满完成参与式教学的任务。三是考核标准的实效性。课堂教学中采用单一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能力的做法很难让学生接受,最起码考核标准有一定的缺陷,忽略了学生能力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将学生能力的表现纳入其成绩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体现考核标准的公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四是教学辅助设施的合理利用。现代先进教学设备的直观性和美观性能抒发学生的好奇心,其简单明了的板书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克服将教材内容不假思索的、原原本本的和盘托出的错误做法;要抓好“双基”教学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强调传统的板书魅力,克服“无尘”论;要提高课件制作的技术含量。否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优选教学方法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教学方法的正确性、针对性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之一,也是教师进行参与式教学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实际上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优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遵循“三个必须”,即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以学生实际为依据,必须从教师的教学个性和特点出发。

根据《经济法》课程的特点,我在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过程中总结出多种教学方法,即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教学、阅读领会、模拟法庭、小组讨论、模拟新闻会、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法律讲座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最佳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堂内与外的结合、讲课与讲座的互补、案例与理论的结合,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经济法》课程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改革,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我们必须巧妙设计课堂教学,使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低年级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对于这个问题,我总结出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愿意进入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从上课一开始,就要重视创设有趣且已与学生接受的课堂气氛,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束目光,一段充满儿童情趣的对白,都会给教学增添和谐的气氛,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比如:我在教学《水乡歌》时,我先提出几个问题:大家知道水乡在哪儿吗?有水的地方什么多?交通工具是什么?带着这些易于回答的问题,使课堂不再那么古板,学生也就很自然的的愿意进入课堂去了解这些,课堂教学也就很容易开展了。

一、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是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和顺口溜等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自”写,许多同学老是不认真就把中间一横给丢拉,在课堂,我故意在同学们特别认真时,写出两个错误的词语“自天”、“白己”,这时候很多同学就会哈哈大笑,指出我的错误,我就会趁机说:老师的字把车乘错啦,谁帮老师把它送到自己的车里去?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的上来帮我改,然后同桌之间改。这样,孩子们就会个个心领神会。

二、课堂情景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要着重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想象、体会,在朗读中接受美的熏陶,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紧密相联。如《我家住在大海边》,我做了如下设计:(配乐,播放大海上美丽的景色,孩子观察大海上、大海边都有什么,然后闭眼想象)蓝蓝的天,蓝蓝的海,看看海里有什么?海边有什么?海浪一个接一个的涌到岸边来那里曾经有好多好多的故事,(贴上老爷爷和丁丁坐在船上)都被一位老爷爷收藏者,会有什么故事?接着说话训练:我家住在大海边。我家住在 ; 住在 。船上有位老爷爷。船上有位 ; 有位 。反复朗读中训练说句子,扎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兴趣盎然。

三、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的作业设计尽量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课文《小山村》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美丽的小山村”,把山村里近处的桃花梨花和学校先画出来,然后再画远处的山及山间公路,路旁的绿树和小河,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丰富了他们的动手会话能力。然后进行课外延伸:喜欢这个小山村吗?能说说自己的家乡吗?动手画一画。孩子们不仅仅愿意画,有的同学还在画上留下了自己爱自己家乡的话语。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孩子们学习是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

四、通过游戏开展,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低年级学生的友谊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的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在课堂上,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使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学习生字、记忆生字,可以用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记忆生字。如:“极”字就是“木”加“及”;又如:“晒”字就是“日”加“西”;学习“请”字时,清―氵+讠=请。掌握字词可以用“开会车”、“猜字游戏”等游戏。

五、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大胆探究

所谓质疑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是学习方法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法。如果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使这些问题经过老师的启发和学生的讨论得到解决,不仅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从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就如:引导学生识字时,我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并记住这个字的。有学生提问:“他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引起许多学生的共鸣,于是我顺势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并且让他们想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超过他?小组学习,把自己识字的方法告诉大家,最后比比哪个小组识字的方法最多。在活动中各个小组都各抒己见,并且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记住生字。这样的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而且学兴勃勃。

篇11

岭南建筑历史悠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岭南建筑从建构特征与方式上具有建筑与环境空间本质性的特征,从其民居与祠堂的空间构成上和岭南地域的人文、气候、地理、生活方式、当地材料与构造方式都具有其独特的建构特征,我校植根于岭南地域文化的土壤中迅速成长,环境空间的设计教学体系也摸索走出地域特色化的建设之路。

一、岭南地域性建构设计教学的思路、目的与方法

与纯艺术不同,建筑是现实生活的体验,它是真实的存在而不仅仅是象征性的符号。建筑与环境空间是与技术、建造方式以及应用的材料密切相关的,在材料的外部表现和建造技术等方面追求真实。

岭南地域性建构设计教学的思路是以地域性空间设计分析的共性问题为主线,如岭南地域建筑与环境的空间要素、空间类型及次序、建筑细部等问题,由若干共性问题的专题单元构成稳定而开放的教学体系。

岭南地域性建构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运用适宜的地域化材料和技术,在既定的基地内创造出符合内外使用需求的空间和形式。在一年级空间设计的基础课程之中贯穿功能与空间、材料与技术构成建筑设计中三个最基本的问题,在二、三年级教程中以专题的形式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教学中强调功能解剖及组织方法、空间分析方法、建构分析方法、环境分析技术以及启动、推进及整合设计的程序方法。

培养岭南地域建构空间建构能力的教学方法有岭南建筑空间类型与要素的认知训练、岭南园林空间环境与行为的解读训练、岭南地域主义概念设计与功能的构思训练、岭南地域化生活行为模式与空间的组织训练、岭南地域性技术材料与空间的建构训练和地域性理念构思与设计的综合训练。

二、岭南地域性建构教学单元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建构教学的主线是环境的概念,设计的参考依据为场地和场所。在这条线中,四个层次设置了景观限定、街区限定、坡地以及街道限定四个场地条件。

第二条线是空间的概念,将通常的功能空间类型简化为单一功能空间、单一功能组合空间、简单综合空间以及复杂综合空间。

第三条线是建构的概念,材质和建构是建筑形式产生的重要依据。课程设计中强调的应是材质而不是材料,材质强调的质感、形象以及表现力,而材料强调的是物理性能。设计师的建构活动是通过设计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地域性的空间建构方法与地域建筑的历史理论研究为理论基础,补充验证设计课题的内在逻辑关系。

地域性建构理论研究是研究地域传统的营造体系理论或者说是传统构件的建构关系与建造过程的原理课程,环境空间设计一年级在整个空间设计教学体系中被定位为空间形态设计入门阶段,可以将空间设计形式分为空间与体积、场地与场所和材料与建构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部分解释了建筑和景观环境存在的基本含义,即使用空间的要求、场地的几何特征和场所的肌理感、材质与材质运用的方法。

在训练过程中,针对岭南的建筑文化,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六个层级不同的教学方法,逐步建立设计内在与外延的逻辑关联性,掌握通过设计分析来形成设计成果表达的设计专业工作方法,实现以建构为主线的设计作品的多样性,实现空间建构实践性教学的互动与反思,将现有的设计教学框架进行调整与完善,以单元教学为组织单位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同步进行,具体如下:

1.专业课程单元分为四个。在一年级时进行功能认知与形式训练单元,在二年级时进行形态与材料建构单元和空间类型与组织单元,在三年级教授综合设计课题单元。

2.基础课程单元分为五个。在一、二年级时进行历史理论研究单元,同时在一年级时进行工程制图与模型训练单元,在二年级时进行计算机设计表达单元。另外,一、二年级时还应进行设计案例分析单元和设计专业英语单元。

篇12

第二阶段:2002年初至1004年底。这阶段随着中国企业应诉意识的加强,以及国内反倾销应诉检验的逐步积累,再加上中印关系的转暖升温,印度调查机关一度给予了较为宽松的裁决,大部分严格按照印度反倾销法裁定市场经济地位四条标准提供了证据材料(包括实地核查材料)的应诉企业都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据统计。此阶段中国共有11家企业在8个案件(包括2例新出口商复审案件)中获得市场经济待遇。

这一阶段中,相关的应诉企业不论其企业性质都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甚至国有股份持股达53%的上海氯碱化工及大连凯美化工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辽宁营口大石桥华信化工有限公司等国有股份制有限公司都没有例外。

第三阶段:2005年初至今。这一阶段除生产商清源市南方建材沽儿有限公司和出口商广东佛山新中源陶瓷进出口有限公司在2005年12月终裁的瓷质抛光砖新出口商复审案中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外,没有一家应诉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

市场经济地位待遇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解析

法律规定过于宽泛缺乏具体标准

印度的反倾销法的法律渊源土要包括1975年关税、店案(简称“法案”)的第9A节和9B节和《1995海关关税(对倾销产品识别、评估及征收反倾销税和损害确定)规则》(简称“规则”),其对市场经济地位待遇问题则是由印度财政部2001年、2002年、2003年先后对规则进行修订而界定的。2001年印度财政部公告,重点修改和解释“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该公告即为现行规则附件1第8条(1),(3),其主要内容包括:“非市场经济国家”址指调查当局认定不以市场成本或定价结构运行,以致其产品销售不能反映该产品的公平价值的国家;调查当局认定“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包括:

(1)企业的产品价格、成本和投入(包括原材料、技术和人工)、产出、销售和投资是否完全按照市场价格做山、反映正常的市场供求关系、排除政府实质性干预,企业的主要投入成本是否完全反映了市场价值;

(2)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财务情况是否因该国以前的非市场经济体制而发生重大扭曲,特别是有关折旧、摊销、易货交易和抵偿支付的情况:

(1)企业是否严格遵守破产法和财产法的规定,经营的确定性和稳定性是否得到有效保证;

(4)应诉公司所采用的汇率是市场汇率。

2002年印度财政部No.1/2002―海关公告,对“非巾场经济国家”进行补充规定。该公告即为现行规则附件1第日条(2):任何在反倾销调查前三年内被印度调查当局或者其他WTO成员主管机构认定或视为非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应当被推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但该非市场经济国家或该国家的相关企业可以向调查当局提供信息和证据,证明其符合上述标准,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

2003年印度再次No.101/2003-海关公告,即现行规则附件1第8条(4):如果任一WTO成员国为厂反倾销调查之目的,基于相关的原则(包括规则附件1第8条(3)中的四条标准),最近对该“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详尽的汗估,并公告评估结果,认可或决定认可该“非市场经济国家”为市场经济国家,则印度调查当局可在反倾销调查中认定此“非市场经济国家”为市场经济国家。

根据上述规则附件1第R条(2)、(4),在目前阶段的任何印度反倾销调查开始时,中国都会被“假设”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应诉企业可以向印度调查机关提交证据和信息,以证明其符合规则附件1第8条(3)中的标准,中请市场经济地位待遇。但此规则附件1第8条作为印度调查机关反倾销调查确定市场经济地位待遇标准的唯‘法律依据,不仪缺乏涉案企业如何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等详尽程序性规定,其相关实体规定也十分笼统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因而影响裁决本身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如其第一条标准中指出,“排除了政府实质性干预”可见,其所要求不仅是政府干预,而且必须是政府“实质性”干预。何谓“实质性”,其标准如何把握,这在印度反倾销立法上纯属空白。2005年7月相关橡胶助剂一案中,调查机关指出为了核查是否符合第二条标准必须考察企业私有化过程及其状态的持续性,因而驳回了应诉企业关于调查机关不能无视调查期限制的抗辩,但事实上,之所以考察调查期的因素,正是因为“实质性”的要求,时间越久远,则该因素越不可能是“实质性”的。

印度调查机关官员裁量较为任意缺乏公正

2000年5月26日发起的苛性钠一案中,国有股份制企业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终裁报告中关于裁定给予市场经济地位的理由包括:“调查机关注意到,上海氯碱化工的前身是成立于1959年的国有企业,1992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股票的价值由每日的市场行情决定……”。上海氯碱化工公司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国营上海氯碱总厂,在1992年改制成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持有53%的股份,为非流通股,(unlisted,with-out market movement)。

但在最近结束的粘胶纤维纱线一案中,同是国有股份制企业的新乡化纤股份公司却遭遇了不同的命运。调查机关在对粘胶纤维纱线一案的终裁报告中指小:“……国有公司新乡白鹭集团公司持有62%新乡化纤股份公司的股份,该股份没有上市流通(remamlng unlisted,without market nlovement)……新乡化纤股份未能有效证明其能防止新乡白鹭集团公司因国有股权而造成国家干预,……”事实上,新乡化纤股份公司是1993年国营新乡化学纤维厂作为独家发起人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全资国有公司新乡白鹭化纤集团公司持有62%的股份,为非流通股。上海氯碱、新乡化纤这两家公司的成立、股权变动过程和现有的股权结构、所有制形式几乎完全相同,撇开其他的相关因素不 谈,单从股权结构和所有制形式来说,两家相同情形的企业,截然不同的待遇,说明了印度调查机关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严重的政策不连续性和裁决随意性,损害了中国企业的下当权益,一定程度上反映厂印度调查机关在市场经济地位认定上出现倒退。

印度调查机关裁定市场经济地位注重考察企业的股权结构

从下页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印度拒绝给予中国应诉企业市场经济地位的原因基本在于绝大部分企业的性质都是持有相当国有股份的企业,或经国布改制而成的私有企业,不能符合第1、2条标准,即不能提供足够有力的证据排除因此带来的政府干预。

印度对中国提起反倾销调查的涉案产品大都集中在化工、纺织等领域,而这些领域的重要特点是国字色彩浓,大都为国有股份制企业或经国有改制的私有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因为缺乏具体的证据标准,应诉企业往往被裁定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没有遭受政府干预。而部分中国企业在转制过程中存在的资产低估、股权混乱、资产不经审计等个规范的行为,更是导致应诉企业儿法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的重要原因。

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应对

篇13

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效率。当代大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思想道德认知和行为方式上都具有独特的群体特性。他们思想开放、善于表现、视野开阔、创造性强,喜欢捕捉新思想、新潮流;他们自我意识强,在政治信仰、知识获取、能力培养、择业就业、恋爱交友以及生活方式上有较强的自主性。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地位作用及路径,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塑造自己,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逐步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一大批高质量的拔尖型人才,而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高质量人才的摇篮。这是因为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深厚的学科基础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在知识、技能、信息的传播和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黄淮学院作为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同时也在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黄淮学院在培养和造就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优势,不仅依靠智育,更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多方面的地位作用:

(一)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价值导向

思想政治教育能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价值导向,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黄淮学院而言,评价学生还是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忽略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因此,新形势下,要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人的发展的现象,树立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新观念,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导向作用。

(二)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自觉、持续发展

大学生的发展表现为自发和自觉两种状态。大学生要实现自觉发展,单自身的体验与探索往往是不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广大学生实现由自发展向自觉发展的转变与提高,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确立自身的理想信念,进行独立的价值判断与确认,克服对社会和他人的依赖心理,克服个人发展的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倾向,树立做大事、成大才的远大目标,打牢思想与知识基础,增强发展动力,把自身发展作为自己在当代社会的生存方式,把自身发展置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之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克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传统观念与行为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路径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内容广泛,每一部分内容都内在地蕴涵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中,黄淮学院把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机结合起来,对于高校人才质量培养起到引导和约束作用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教学中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心态的调适,培养大学生积极、自信、竞争、合作、坚持、忍耐等良好的心态,从而为支撑大学生与困难和挫折做斗争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因此,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二)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拓展展示空间,提高动手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教育法是一种让青年大学生在亲身体验和亲自做的过程中获得正确认识、深刻体验和正确行为习惯的方法。近年来,黄淮学院利用假期由学校领导、班主任、辅导员组织带领学生积极开展“三下乡”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还可以学术研究为基础,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质,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实实在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历,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寓教育于实践,拓展自我发展空间,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丽丽.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D].2010年6月

[2]陈昌兴,杜才平,刑晓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解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