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战略与经济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能源战略与经济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能源战略与经济管理

篇1

[作者简介]朱长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浙江 温州 325035)

一、导言

企业资源理论是竞争优势理论。它把企业看成寻租者,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与众不同的战略来建立持续竞争优势,获取经济租金和超额利润。企业资源理论把企业看成资源集合,企业资源是企业拥有的、能够提高其战略效率和效果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流程、信息、知识等等。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经济学不同的是,企业资源理论认为企业是异质的,并且这种异质性将长期存在。企业长期存在的资源差异造成了企业生产效率上的差别,从而使得某些企业能够优于其他企业。正是建立在这一点认识上,企业资源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拥有或控制的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并不可替代的资源,识别企业的关键资源并对之进行有效的开发、培育、保护和提升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资源理论的倡导人Barney则将企业竞争优势看成是企业战略执行的结果。他认为,“当企业执行某价值创造战略,而该战略没有被任何当前或潜在竞争对手同时执行时,该企业就可谓拥有了竞争优势。当该价值创造战略所带来的利益不能被当前和潜在竞争者复制时,即谓持续竞争优势”(Barney,1991)。很明显,Barney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战略的独特性,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也就是要追求独一无二的战略,众多企业采取同一战略只能使他们至多获得竞争均势。企业战略的独特性只能建立于企业资源的独特性之上,如果产业内的企业在资源上没有差别,他们将能执行相同的战略,获得相同的效果。因此,正是企业资源的异质性决定了他们战略的不同,从而使得某些企业能够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资源理论在分析上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均衡分析。如在产品市场均衡状态下,拥有稀缺的高效资源的企业可以获得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在竞争对手所有的模仿努力停止后仍然可以持续。这些结论使得企业资源理论带有明显的静态性质。它忽视了另一个问题,就是竞争优势和优势资源如何随环境的变化而演化?毕竟,现实中的经济局势更多地表现为非均衡状态。竞争优势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不断侵蚀优势资源的价值,这就需要企业在不断加强对原有竞争优势的保护、提升之时,也要注意对新的优势资源的开发,二者是一个交叉的过程,如此企业才能经常性地保持竞争优势。

Teece,Pisano和Shuen在其于1997年发表的《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一文中,把演化经济学的企业模型和企业资源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动态能力战略观的框架。认为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不断更新自身能力。Teece,Pisano和Shuen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在企业内部运行的、由过程和位置所决定的高绩效的惯例。组织过程的内容(惯例)及其发展竞争优势的机会,在任何时点上都明显地由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内部的和市场的)以及由企业所采用、继承的演进路径所塑造。这种动态能力观点取演化视角,而不是均衡视角,强调资源的动态演化发展过程。动态能力战略观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前沿,目前的重点集中于知识、资源和能力的内生创造上。因此,本文试从“动态能力”战略观的角度,对企业内部资源结构层次及其演化路径进行分析。

二、企业内部资源层次结构

企业要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构建独特的、难以模仿的关键资源。关键资源的形成是企业在一定历史路径中长期演化的结果(Dierickx,1989)。因此,要识别和强化关键资源,就必须探明企业的资源演化路径。要分析企业的资源演化路径,首先就必须剖析企业的资源构面,分析其资源构成层次。企业的资源构成层次有多种分类方法,这里根据研究目的将企业资源按其价值性、不可模仿性和社会复杂性的高低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

1.投入要素(input factors)

投入要素是企业资源的最低级表现形态,一般能够通过市场交易获取。投入要素是企业战略执行的必需品,但由于其高流动性和高模仿性很少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但可以为企业带来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亚当・斯密,李嘉图,俄林)。对于企业来说,投入要素一般包括厂房、生产和经营用地、一般员工、通用性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和基本的管理、生产和营销技能等。投入要素是下面将要提到的战略资产和独特能力的形成基础,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部分转化为战略资产或能力。如一般员工在长期从事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会掌握越来越多的生产和技术诀窍,并产生对企业的忠诚;与客户的长期交往将产生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和关系资本。投入要素本身并不具有生产性,其生产性来自于其投入使用所能提供的生产。即使是相同的资源组合,如果对它们的使用不同,这些资源所能提供的生产也会不同,从而产生生产效率上的差异(Penrose,1959)。

2.战略资产(strategic assets)

战略资产是企业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长期投资积累的存量资产(Dierickx,1989;Amit,1993)。战略资产具有三个明显特性:一是为企业所专有(finnspecific),其价值依存于企业本体。二是其开发是一个长期过程,具有时间压缩不经济性,(Dierickx,1989)如十年内投资五千万建立的品牌和声誉,并不能通过一年时间投资五亿来得到。三是内聚性,战略资产属于内聚资源(contained resources)(Black,1994)。尽管战略资产的建立是一个企业各因素之间的社会互动性过程,但战略资产与企业其他资源之间的边界仍能进行区分。在企业资源网络体系中,战略资产与其他企业资源之间的网络联结并不是很复杂。战略资产的例子包括专有技术、品牌、企业声誉、员工知识、社会资本等(Schulze,1994)。战略资产往往是稀缺的难以模仿而且缺少直接的替代品,Rumelt(1982)引进了因果关系模糊性说明资源能够创造竞争优势的原因。Peteraf(1993)将这些导致因果模糊性的原因归纳为:隐含性、复杂性和专用性。企业资源的

不完全流动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不仅对维持资源的异质性是重要的,它们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的重要资源。

3.独特能力(distinctive competeneies)

独特能力是投入要素、战略资产和企业知识通过组织活动和流程而形成的复杂资源集合,是企业配置和使用资源来完成某一组织任务或战略的胜任力水平(Amit,1993)。独特能力是基于知识的资源,将行动和认知予以联结。独特能力的知识基础特性使得它们更为专有化,更具社会复杂性、系统性和模糊性,它们存在于企业人员或组织的集体记忆之中。独特能力属于系统资源(system resources)(Black,1994),不仅其内部要素之间网络关系复杂,其与企业其他资源之间的网络关系也极为复杂,其边界并不能明确加以区分。这种性质决定了企业可以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即独特能力不仅仅在于别人不能模仿和复制,而且自己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以及产生新的竞争优势所需要的新的资源和能力(郑健壮,2005)。掌握了独特能力的企业将能在某一方面比其他企业做得更为出色,从而为其带来竞争优势。独特能力的例子包括:团队工作能力、管理供应商关系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独特能力与战略资产的一大区别在于独特能力与“做”有关,而战略资产与“有”相关。我们知道,击中目标需要有好的弓箭,但能否最终击中还得有好的射术才行。战略资产就好比良弓,而独特能力就像是精良的射术。独特能力与战略资产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能在使用中得到强化。能力被使用得越多,则它们就变得越强,变得更为复杂、更加难以模仿。这一特征显示了独特能力的动态或演化特征。而战略资产如果不进行继续投资或维护就会发生折旧,其价值就会退化,如企业的品牌等(宝贡敏,王庆喜,2006)。

上述三种资源的互动关系是:战略资产的形成建立在对投入要素的经常性使用基础之上,而独特能力的形成则是基于投入要素之间、战略资产之间、投入要素和战略资产之间的互动关系,而竞争优势则建立在独特能力基础之上。有时候企业战略资产也能形成竞争优势,但关联较弱,同时竞争优势的持久性也较差。

资源结构层次和企业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根据上图,我们可将企业基于资源演化的竞争优势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即投入要素的简单组合阶段、战略资产构建阶段和独特能力成形阶段。下面将展开详细分析。

三、企业资源演化路径

1.投入要素的简单组合阶段

在资源演化的初级阶段,企业只不过是一生产函数,企业的基本功能就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企业的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企业的信息是对称的。企业之间除了规模上的差别外,在要素组合、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在这一阶段,企业所开发的资源实际上就是投入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员工等基本生产要素。此时的民营企业有点类似于古典经济学里面的“生产函数”。若用IP1,IP2,……IPn表示投入要素,则此阶段企业的生产函数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Q=f(IP1,IP2,……IPn)=α1IP1+α2IP2+……+αnIPn

该生产函数表示企业是投入要素的线性函数,要素之间缺乏协同效应,生产要素之间可以被方便地分离。在这一阶段,企业的资源组合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征:(1)资源的可交易性、可流动性强。其资源组合一般是资金、厂房、设备、员工、原材料等基本的生产要素,这些基本生产要素的社会复杂性和资产专用性都很低,能够在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易,其价值并不会像声誉、顾客忠诚度等社会复杂性高的资源那样因脱离企业而丧失。(2)资源的可模仿性强。一旦某企业的经营模式获得成功,其他企业马上就可通过市场交易或内部开发得到所需的企业资源,并生产出具有同等价值的产品,复制成功企业的经营模式。(3)资源的可分割性强,资源之间的关联水平低,其组合缺乏协同效应。

在这个阶段,企业资源组合同质化,众多企业都专注于原始资本和生产要素的积累:普遍采用低成本战略,以低价来冲击和打开市场,并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拥有竞争优势。

2.战略资产构建阶段

按照企业资源理论的观点,企业要拥有竞争优势就必须开发稀缺的、难以模仿的资源,大量企业拥有相同的资源组合只能使他们至多获得竞争均势。企业在其资源演化的第一阶段,要素水平比较低,要素组合简单,资源的可模仿性强,再加之企业所在的产业进入壁垒很低,这种状况必然造成企业资源同质化,众多企业挤占市场,使得企业的利润降低。这时候,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就会预见到一些稀缺资源(相对当时状况而言)的价值,并抢先进行开发,从而形成战略资产。由于这些战略资产具有开发上的时间压缩不经济性,抢先开发战略资产的企业就会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从而在经营上先人一步。从当时的情况看来,这些稀缺的战略资产包括产品质量、企业品牌、企业声誉和专有技术等。尽管按现在的标准来看,这些资源还属于一个优势企业必须具备的必要资源,但在当时的经营环境下,对这些资源的预先开发已经体现了企业领导层的战略眼光。因为在当时众多企业拼命压低成本、以次充好、赚取短期利润的情况下,这些资源仍然具有稀缺性和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模仿性。事实证明,现在发展的大多数有优势的企业都经历了当时这些战略资产的开发阶段。对这些战略资产的预先开发,使得这些优势企业能够在经营上保持领先地位。

如用IP表示投入要素集合,SA表示战略资产集合,则此阶段企业的生产函数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Q=f(IP,SA)=αIP+βsAλ(IP)

其中,ef/e(IP)=α表示企业的投入要素与生产是线性关系;战略资产的指数形式表示战略资产对企业的生产贡献是非线性的,λ>1,e2f/e(SA)2>0,投资具有规模效应;SA(1P)表示战略资产是投入要素的函数,战略资产的形成建立在投入要素基础之上。

3.独特能力成形阶段

企业在拥有了高质量的产品、良好的企业品牌和声誉等战略资产之后,尽管能够比缺乏这些战略资产的企业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客观来说,这些战略资产仍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可模仿性和可替代性。在一些有远见的企业通过开发这些战略资产而拥有竞争优势之后,其他企业也逐步认识到了这些战略资产的价值,进行了相

应的开发。由于后发企业能够参照先发企业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减少学习和试错成本,因此先发企业与后发企业之间的优势差距将很快缩小。简言之,拥有了这些战略资产,只能给先发企业带来暂时的竞争优势,而非持续竞争优势。但是,对这些战略资产的抢先开发仍然使得这些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企业知识和经验,在资金实力、生产技术、管理和营销等方面胜人一筹,为以后开发更高层次的资源――独特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企业已经具备了或正在开发相应的独特能力,如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等。这些能力是企业各相关资源的整合,具有高度的网络关联性、社会复杂性和模糊性,很难被模仿和替代,因此,能够给拥有它们的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

如用IP表示投入要素集合,SA表示战略资产集合,DC表示独特能力集合,则此阶段企业的生产函数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Q=f(IP,SA,DC)=IPgSAα(IP)gDCβ(IP,SA)

篇2

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比较混乱(还需更新),没有形成(删减)规范化的经济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受宏观经济形势和煤炭行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近年来的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炭企业发展形势严峻,产能过剩、需求萎缩、价格下降、回款迟缓效益低下等,部分煤炭企业出现人员分流、工薪降低,甚至拖欠的现象,煤炭行业迹象低迷。另,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不(需)健全,设备技术更新缓慢,行业信息化发展缓慢,营销理念落后也成为制约煤炭企业持续发展的拦路石。

一、煤炭行业最新走势

我们不得不承认,新能源(天然气、风能、太阳能、低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对煤炭的替代作用不断增强,给煤炭这一不可再生能源以强大冲击。今年4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四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煤炭消费总量增速回落,全国煤炭消费以年均2亿多吨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开始进入需求增长放缓阶段,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变。据国家能源规划,到2020年、2030年,将有2.7亿吨和7.5亿吨煤炭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1]。

今年7月以来,煤炭价格一改疲软之态,进入回升通道。而这被认为是去产能造成的产量下降。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煤炭产量收缩是事实,但煤炭生产供给足以覆盖需求。我们要直面煤炭行业事实,积极寻求解决办法,通过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改善煤炭质量,增加煤炭附加值,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模式的分析

针对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诸如管理理念陈旧、管理制度不健全、创新意识薄弱、生产技术落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专业技术人才不到位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就创新煤炭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展开分析。

(一)改进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办法

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煤炭企业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无法适应。煤炭企业想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行业竞争力,就必须改进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办法。

在此我们可以借鉴相关煤炭企业的成功管理理念。第一,以煤炭主产产品的销售为主,实现多元发展,如电厂、煤层气业务、运输船队等。第二,跨地区跨国经营。美国的四大煤炭企业都是进行国内的跨州和跨国经营、销售,有些企业的海外经营甚至超过本土。第三,资本结构多元化。世界大煤炭集团的资本结构都是多元化的,其投资人包括法人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上市公司等。第四,加强核心竞争力培养。鲁尔的采煤技术和煤矿机械制造水平一直处于世界煤炭企业的领先地位。我们可以通过向先进国内外煤炭企业学习,引进技术。第五,合理化企业的治理结构。特别是对环境、安全、责任、雇员利益的维护。

(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精细化管理模式

企业实施的任何管理模式,最终都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初衷正是如此。

在精细化管理实施进程中,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关键点。第一,以文化为先导,以制度为保障。树立“精打细算、精益求精”的财务文化,制定相关财务制度保证每项工作有本可依、有章可循。第二,加强宣传、人人参与。企业的任何一项制度到最后都由人来完成,因此,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企业员工。通过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将精细化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通过聘请精细化管理专家作专题讲座,使员工深入了解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参与其中。精细化管理与企业上至领导层,下至每一位员工的息息相关,所以企业员工应引起重视。

(三)规范企业的成本和资金的管理,特别是对财务的规范

财务工作是企业的核心工作,是企业资金正常流通的基本保证。第一,深化财务管理知识,改变传统财务管理理念,在过去只重生产、销售的基础上更重视开发新产品、开发煤炭的附加值。第二,构建上下游企业和机构之间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放权给财务管理人员,鼓励其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第三,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将监督机制引入到投资预算中,分析投资的可行性、合理性,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第四,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通过对市场风险的分析,制定完善的预警策略,保证企业健康发展[3]。

(四)提高科技创新力,培养新型人才

在科技创新方面,第一,对矿井进行改造升级,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可靠性,以降低矿难发生的概率,提高矿井工作效率和产量。第二,创新开采技术,优化生产装备和开采工艺,提高开采量、利用率。第三创新生产技术,降低煤产品污染率,提高煤炭利用率。

新形势下的煤炭企业必然要引进和培养新型人才,特别是高科技技术人员,并通过一些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来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要实现内部经济管理的规范化,企业就必须为人才提供发展机会和空间,并积极加强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教育,通过不断学习养成规范的企业经济管理意识,来保证员工的专业性。

(五)创新营销理念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煤炭企业要攻坚克难、转型发展,必须创新驱动战略,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创新营销模式。营销模式创新已成为各行各业抓改革、调结构、增效益、促转型的推动器。

创新企业的营销理念,是改善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业绩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建立以关系营销为主的营销管理理念,从客户角度出发,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煤质管理,设计有针对性的营销形式,来保证营销的可行性。关系营销需要把握煤炭企业上下游客户关系,及时掌握市场行情的变化,把握先机,先发制人。

三、 结语

我国煤炭企业在新时期面临着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开发等挑战,必须迎难而上,不断进行内部调整、改革创新型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和资金流动上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在企业生产和经营各个环节创新管理,以应对国内外大环境的改变。

篇3

大多煤炭企业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管理体系。这主要体现在三点:(1)未能理解和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很多煤炭企业领导并不完全认同循环经济的理念,在实际企业管理中仍然习惯传统的线性管理方式,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节能环保;(2)不注重事前勘测和储量管理。企业往往只关心产量和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开采前的整体规划,尤其是对事前资源的勘测力度不足,且缺乏必要的煤炭储量管理制度。这使得企业往往低估开采难度,且只追求开采速度和规模,从而导致能源利用率普遍偏低,过度开采现象比比皆是;(3)缺乏必要的循环经济评价机制,无法衡量循环经济效能,难以发挥对循环经济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二)技术设备落后

整体而言,目前煤炭企业生产技术设备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这不仅造成能源、人力资源的浪费,老化、功能不健全的机器设备以及落后的生产技术还给工人日常作业埋下了安全隐患。具体地,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煤炭企业的生产机械化程度很低,配套系统,如矿井监控系统、安全生产自动化系统等极不完善,甚至无法正常运转。这不仅增大了企业生产作业环节中用人数量,降低了生产效率,还严重威胁到工人的作业安全。此外,大多企业在对循环经济研发投入方面的力度仍不够,导致企业缺乏循环经济相关的创新技术和方法。

(三)人力资源匮乏

人才作为21世纪最稀缺的资源,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同样重要。煤炭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煤炭开采和循环经济方面的综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大多煤炭企业缺乏循环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且企业在该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难以培养推动企业未来循环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循环经济视域下煤炭企业经济管理方式

如前所述,针对循环经济视域下煤炭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认为应当构建系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六方面着手。

(一)循环经济视域下的战略理念

战略理念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方向指引。企业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理论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外部政策环境、行业发展前景以及企业内部条件,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正确指导。1.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煤炭企业应当延伸产业链,利用产业链之间资源、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具体而言,企业可以选择以煤炭洗选加工作为产业链源头,然后逐步拓宽以煤为中心的产业链,形成包括煤洗选、洁净燃烧、火力发电等一整套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以提高煤炭的转化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煤炭资源的更有效利用。2.建立生态工业园加强环境保护。煤炭企业可以考虑建立生态工业园,以加强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其中,工业生态园应当以煤炭企业和发电厂为核心,由众多煤炭深加工优势产业共同组成。该生态园能够通过加强产业之间联动,实现资源、信息在各产业之间的有效转移和共享,在充分发挥工业园内产业群的集体优势的同时,还能够通过能源、废弃物在各产业链之间的循环利用,以及污染控制和集中治理达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3.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应当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以确保开采地在资源开采殆尽后,有完整的工农业和社会生活服务体系,实现开采地的可持续发展。之前我国不少能源大市在能源开采殆尽后则立即失去了经济增长活力,以当地生产能源为核心的制造业体系难以维系,呈现出地区性地“产业空心化”现象。因此,在循环经济视域内,煤炭企业应当在开采前即制定好产业结构调整策略,打破单一的产业格局,确保开采地在开采结束后能不依赖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视域下的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煤炭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奠定了制度基础。1.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度。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应当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度,真正将循环经济纳入企业长期发展议程。企业应当根据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制定专门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同时,企业应以此为指导原则,采用系统工程方法编制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模式和运营目标。2.建立循环经济教育培训制度。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煤炭企业领导和员工都应当起循环经济的理念,理解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企业应该建立配套的循环经济教育培训制度宣传循环经济经营理念,提高企业员工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以确保员工能够认真贯彻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推动企业循环经济的较快发展。3.采用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煤炭企业还应当采用相应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衡量标准。具体地,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包括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IS09000与IS014000均为国际认可的极具权威性、系统性的质量管理标准。煤炭企业应当结合IS09000与IS014000标准,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与国际接轨,从而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循环经济视域下的组织机构

在循环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要特别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活动的管理。而组织机构作为管理职能的实际履行部门,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载体,因而企业应当建立系统的循环经济管理组织体系。1.组建循环经济管理机构。煤炭企业首先应组建循环经济管理机构,对企业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管理。这主要包括对资源要素和信息要素的管理。其中,资源要素管理主要是加强项目组各参与部门之间的联系,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资源管理政策,确保资源的更有效利用。信息要素管理是为各项目参与部门搭建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并提供项目所需的各种市场、技术、物流、环保信息。2.成立绿色产品开发机构。煤炭企业还可以考虑成立绿色产品开发机构,专门负责企业绿色产品的研发,同时对产品是否符合环保要求进行检验。成立绿色产品开发机构有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获得环保部门以及社会大众的认可。3.设立生态环境管理机构。煤炭企业还应当设立生态环境管理机构,执行和监督企业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具体而言,企业可以成立以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为领导,由各级专职生态环保部门以及专业环保人士组成的组织机构体系。其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主要负责各级环保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并制定大的环保战略和指导方针。各级专职生态环保部门以及专业环保人士则负责自己领域内具体环保工作的开展。

(四)循环经济视域下的技术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是要实现“低能耗、高利用、低污染”的最终目标,而这与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息息相关。因此,在循环经济视域下,煤炭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1.引入清洁生产技术。所谓清洁生产技术,即在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采用环境友好的方式,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清洁生产技术的引入不仅有助于降低煤炭开采活动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有效地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此外,煤炭企业应当在引入清洁生产技术的同时,加大对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力度,力求实现“零污染”目标。2.引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主要是对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在后续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以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煤炭企业应当引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这既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能源利用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也有助于控制和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引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环境问题本身就十分复杂,且各污染成因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即便针对具体环境问题,也需要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煤炭企业应当引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对有害废水、废气、固废物进行综合治理。

(五)循环经济视域下的核算方法

针对循环经济的考核评估,煤炭企业应当将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制定新的核算方法。这包括会计和审计两方面。首先,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将采用绿色会计制度,既要考虑直接的经济效益,也要对企业生产活动中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收益或损失进行分析确认,并最终以货币形式将其量化纳入相应的会计核算体系。绿色会计制度的优势在于权衡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能够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背景下的实际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也为企业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提供了信息参考。其次,针对会计核算中可能存在的虚假不实问题,企业还应当建立起相应的绿色审计机制。通过绿色审计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公允性、真实性与合法性加以审核。具体而言,煤炭企业应建立内部绿色审计机制,根据相关材料报告,以及进行相关的实质性调查,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性进行监督、评估,并对企业环保经济行为和责任落实情况发表意见。绿色审计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煤炭企业更真实地了解自身在循环经济中的投入与产出,便于及时根据市场动态调整企业战略,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六)循环经济视域下的企业文化建立节能环保的企业文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长期经营、管理理念、战略以及方法的一个缩影,也直接关系着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首先,煤炭企业文化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煤炭企业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企业员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循环经济方面的人才。第三,煤炭企业应当推崇不断改革创新的发展理念,适时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投入力度,不断研发、创新循环经济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篇4

1.2我国经济政策和投资落后

虽然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是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投资体系也相对落后,使得节能减排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困境。政策实施效果并未达到生态经济理念下的低碳经济管理要求,政策的滞后性就决定了低碳经济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过程是漫长的,从而影响了生态经济发展的效率。

1.3金融危机对我国低碳经济带来影响

金融危机波及到了各行各业,其中受影响较大的包括化工、钢铁等。为了经济的迅速崛起,我国对一些高效能产品放宽了出口限制,取消了部分关税,给低碳经济管理带来了困难。金融危机使得一些企业在生存上已经面临困难,很难再有精力在产业结构优化创新上投入,其对生态经济理念的重视程度也大大降低。

1.4我国工业化进程还不彻底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期,工业化对能源量的需求很高,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减少能源消耗,这两者的矛盾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虽然这一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阻力,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但是,阻力的存在也是我们努力创新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的动力。

2我国低碳经济管理策略

2.1发展低碳科技

坚持生态理念为基础,开发新的低碳科技。以往的以经济发展为主的科技生产体系,很难适应现代化生态理念对经济发展得新要求。因此,我们要发展适用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的低碳科技,并在生产生活中体现其实用价值。让人们从衣食住行各方面充分感受到低碳经济与生活的密不可分,同时也给低碳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2重视教育

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低碳经济的发展也要依托教育的进步。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创造就业机会,因为生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具有高素质人才的管理队伍。教育的发展还能有效带动劳动力的转移和经济的发展。所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我们要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员素质。

2.3推广低碳技术

好的低碳技术就需要推广,让大家都意识到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化的新模式。比如电力方面,可以推广水力发电。既推进了经济发展,还有效利用了自然资源。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太阳能发电,生态防治病虫害等符合生态经济理念的生产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推广低碳技术以有效节约能源,促进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

2.4循环资源和生态园规划

资源的循环利用是指对已经使用过的仍存在使用价值的材料进行二次利用,其目的是避免浪费。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可替代能源的发展等都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对生态园的合理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理念的指导,都能有效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2.5鼓励在低碳经济方面进行创新型开发

在生态经济理念下,国家可以适当投入资金,建立生态经济奖励机制。表彰一批在生态经济领域额表现优异的企业或个人,并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提高人们对低碳经济管理创新的积极性。对已有的创新成果,要好好利用,以作用于低碳经济发展。还要与国际上先进的低碳技术交流,学习先进的低碳管理理念,开拓低碳技术市场,为我国低碳经济建设做贡献。

篇5

低碳经济;贸易发展;国际贸易;变动趋势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响应国家号召,推进国际贸易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形势,传统实体经济企业与现行虚拟环境中的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利用电子商务环境的优势开展经济模式改革,有利于提高经济管理效率。“低碳概念”是联合国等相关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形成的一种全球热门的环保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开始与低碳经济挂钩,在国际贸易中重视发展绿色、节约的环保主题经济类型,有利于跨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强调国际贸易与“排碳量”直接挂钩,将低碳经济作为搞好国际贸易发展的重点项目来进行建设,有利于消除贸易活动中的壁垒。从现阶段经济发展来看,“低碳经济”已经逐渐成为上至政府、下至居民的新型环保理念。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要求国内企业经济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认真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是倡导的出口型贸易公司内部调整经济结构,从而适应外国关于贸易规定的相关要求。发展低碳经济,从而适应国际贸易的相关要求。传统企业一般采用的是纵向联合的方式开展经营活动,通过对企业的纵向联合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这种传统型的经验模式在对外贸易中片面依赖经营规模,而忽视了国内能源技术使用创新,缺乏巩固经济持续高效运转的根基,导致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处于半自给自足的状态。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搞好国际贸易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提供了可能,为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良好诠释。响应国家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实践与创新的有效探索,更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国际市场上用较低的价格提升产品竞争力。发展新兴低碳环保方面的工业服务项目,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物质文明,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双赢。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满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需要。

二、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探讨

(一)积极开展环境外交,达成国际低碳排放目标

政府还要积极参与国际多变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讨论和谈判,维护我国的自身利益。在谈判的过程中,将我国工业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表述,采用文字表格资料和图片信息展示的方式进行介绍,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和绿色产业发展创新赢得时间和空间。立足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技术进步特点,技术人员应该利用我国火力发电比例较高的特点,进行火力发电技术的专利引进和技术进步的相关探索。我国可以与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谈判,在尊重国际碳排量法律法规的框架基础要求之上,进行煤的清洁开发技术的合作,与这些发达国家进行技术交流,有利于我国低碳之路高效率建设的实现。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国际贸易,可以选择发展水电和核电行业,在我国能源技术允许的范围内,扩大能源供应的渠道,从而为国际贸易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持。在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开采的安全性要求与开采深度标准,从生物能源的高效率利用角度出发,利用我国特有的生物质能资源开发出更加高效和安全的生物能源。国际贸易行业的经济发展,需要在能源结构上进行合理调整,从而满足经济建设的长足发展需要。倡导使用多种类型的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扩大贸易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且能够实现低碳排放目标。

(二)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低碳清洁第三产业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国家应该更加重视节能减排技术的升级改造工程,采用更加清洁的工业产品生产方法,并且注意审核企业资源耗费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指标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国家应该积极致力于循环型企业的建设工作,从而发展生态工业,建立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工业体系。在循环社会的打造过程中,强调基础设施支撑,所谓的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之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行国内进出口企业第三产业改革,实现清洁能源利用条件下的经济可持续性建设。发展生态工业应该注重产业共生的相关建设,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探索与创新性发展。在区域与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活动中,在区域联合共性链接技术中注重绿色生态工程和服务型产业的发早,推动产业与社会协调发展工作的高效开展,最终推动生态环境得到最终的恢复。传统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战略思想比较落后,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开展国际贸易,应该积极进行能源改革,寻求国际认同。强调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产业规模的扩大,但是这种模式往往过于关注自身企业的发展扩大与长期利益,难以在长期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了保证企业在国际贸易环境中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应该向虚拟经济学习,发展低碳环保的新型商务类型。虚拟经济类型产业附加值比较高,在企业的战略思想和经营理念上有一定的进步,它倡导合作与共赢的方针,强调激发合作企业的创造性,并且从与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中实现个体实力的增长。

(三)推动能源改革,促进低碳技术的创新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框架要求下,为了保证我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取得主动,必须要致力于提高对外贸易的技术水平。走绿色产业发展道路,响应国际社会关于淘汰产能落后行业的发展号召,积极使用新技术,对于传统的高碳行业进行有效地改造,使用多项回收和清洁技术,减少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输电网和配电系统资源的高效利用建设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国家能源保障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国情进行基础设施方面的改造工作,采用新技术进行生产,淘汰落后的产能技术。在能源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推进贸易发展的技术进步实现,从基础设施改造的过程中,应该投入大笔资金进行长期性的线路规划和供电管网系统的改造,利用电能这一清洁电能,提高我国能源产生生产的动力保障性。确保我国的输配电和电网安全,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保障工业生产的供电安全。

三、在国际贸易环境中发展低碳经济倡导节约的相关探讨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国家应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由基础设施支撑来实现。在信息化支撑与建设中,坚持循环经济管理体制的高效应用,最终实现循环型社会的经济追求。企业一方面要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努力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企业应该积极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的整体效益,从而减少成本支出。在工业生产领域内使用LED节能灯具,防止老旧白炽灯具对于环境的污染,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倡导节约理念的推行,从而保证室内照明过程中不会出现“长明灯”,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在电动机选择上,可以使用绿色能源动力或者是混合动力的电动机,减少碳排放。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些传统行业如钢铁产业有色金属行业、水泥生产行业和电力使用等行业,与低碳排放标准不符合的生产类型,需要果断地将落后的产能进行淘汰。在环保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保证技术更新的畅通。社会在高速度发展,但是资源储备的总量是一定的,为了保证我国能源产业能够持续高效率运转,国家战略发展领导部门人员必须要进行能源产业的发展改革,采用有效的手段促进能源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打造更加合理的能源结构,需要从能源供应的角度出发,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转化效率更加高的能源供应选择。

结束语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存在着过度依赖出口的结构性问题,对于我国内需市场的开发却严重不足,这导致我国在碳关税上面缺乏话语权。发展低碳经济能源环境下的国际贸易,从科技支撑与信息化支撑的角度出发打造完整的循环经济管理体制。技术人员应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现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的相关调整操作。在能源强度建设过程中,做好节能工作,主要在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行业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机器运转中的碳排放。从长远来看,实现国内产业内源结构调整,搞好国内工业生产的发展改革工作,对于实现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作者:布仁门德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谢守红,薛红芳,徐西原,等.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结构转型研究综述[J].世界地理研究,2013(2):159-166.DOI:10.3969.

[2]庄宗明,卫瑞.中国碳排放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07-116

[3]唐良富,唐榆凯,张锐等.低碳经济———国际贸易竞争新的战略关注点[J].科技管理研究,2011,(18):5-8,12.DOI:10.3969

篇6

一、石油企业面临的经济威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石油资源的使用。由于我国陆域石油藏探明储量并不丰富,因此石油进口一直是我国石油的主要获取渠道。我国于2013年石油进口620万桶,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石油主要是经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从中东进口而来。然而由于西方列强对我国的逐步紧逼,这一进口渠道并不安全,因此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威胁。石化产品是支撑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随着我国已探明优质油田开采进入后期,我国石油开采量已经无法满足国内石油消耗需求。国内石油企业虽然大力发展页岩气和特殊油气开采技术,但由于我国石油开采技术起步较晚,因此受技术所限,这些技术仍然无法投入商用。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加之我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对石油需求的激增,我国近年来石油进口量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2014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逐渐下滑,这对我国石油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威胁,虽然我国石油企业生产成本也降低很多,但由于我国石油藏不易开采,加之我国石油开采技术限制,因此我国石油企业的生产效益受到进口石油严重冲击。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各大跨国石油公司不约而同的关注中国市场。很多跨国石油企业为了在国内石油市场站稳脚跟,获得更多的利润,运用企业合作的形式强强联合。这些企业应用全球优质资源,对国内石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制约了国内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石油企业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石油是保证国家安全稳定的战略能源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仍然对石油企业的发展十分关注。这导致我国石油企业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存在一定问题。第一,我国部分石油企业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老旧经营模式,以提高产量代替企业发展,这导致很多石油企业虽然产量上能够达到标准,但其生产效率和利润上却较现代的石油生产企业差一大截。如果我国企业不能与时俱进、居安思危,而是继续以种模式发展,我国石油企业必然会被国际石油市场所淘汰,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因此,我国石油企业必须不断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实现对资金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争取成为效益好、技术优的世界领先企业,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了与日俱增的石油需求。石油企业想要适应这种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石油的需要,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行业竞争力,制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经济管理体系,实现石油企业与市场经济的同步发展。

三、石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1、树立创新型经济管理理念

我国石油企业在常年的供方市场环境中,逐渐养成了骄傲自大的态度。这导致石油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者鼠目寸光,无法意识到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对石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为了提升石油企业经济管理水平,首先要求石油企业能够实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经济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和技术,提升石油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为了树立创新型经济管理理念,石油企业首先要明确效益第一的观念,保证企业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围绕获得利润开展,严谨避免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出现对成本投入不负责的问题。其次,企业要以创新来不断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提升石油企业经济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2、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

石油企业组织机构庞大,而且会受到多方资本的制约,在这种特殊的特大企业中,想要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仅仅凭经济手段是不足的。为了有效提升石油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不仅要在经济手段上下功夫,还要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配合石油企业的改革工作,从行政上给与一定的手段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石油在价格和渠道方面的稳定性,保证对社会发展石油产品的稳定供应。在经济上则要实现绩效化,使个人的工资与绩效考核挂钩,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并激发职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石油企业的生产效益。

3、建立经济管理系统模型

经济管理是有一定规律可遵循的,石油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创建经济管理系统模型,可以为后续的预算管理、成本支出和突发经济问题的处理提供基础,保证石油企业的经济发展稳定性。虽然我国石油市场不会出现大波动,但也要注意经济管理系统要实现与市场的同步更新,避免出现经济管理系统落后的状况。

4、强化经济预算管理

经济预算管理是衡量现代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对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石油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由于受历史遗留因素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首先要强化石油企业的经济预算管理。为此,石油企业要建立预算管理小组,组员要选择在预算方面有突出能力的人才任职,保证企业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还要建立相应的预算检测小组,对预算管理小组的预算措施进行可行性评估,保证石油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科学性。综上所述,石油是一种会影响到国家稳定的战略能源,石油企业不仅担负着一定的经济责任,还负担着一定的政治任务。为了提升我国石油企业的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国内石油企业必须创新经济管理理念,建立经济管理系统模式,强化经济预算管理,实现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马慧欣 单位:中油黑龙江农垦石油有限公司

篇7

1、创新管理观念

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应着力从创新管理观念入手,因为管理观念是管理制度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当前,在企业进行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作时,唯有持续的创新管理观念,方能推动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创新管理理念应为自上而下的全面创新,详细而言,即在企业内部营造创新经济管理制度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创新机制逐步实现完善,从而提供有力的创新动力。在此过程中,有两个重点需要把握:

①具备相应的战略管理思想;

②具备相应的危机管理意识。

战略层面的创新,即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时应遵循先进性、全局性原则。而危机管理,应存在于企业的整个发展阶段,特别是针对具有一定发展规模的企业来说,危机管理即所说的风险管理便走向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地位。

2、创新管理制度

在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过程中,制度的创新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首先,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对于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形成良好的基础保障作用,为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提供推动力。创新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就要以市场为目标,构建涵盖产品研发活力、劳动激励体系以及运作机制的管理框架。针对某些侧重于制度的强制性和权威性的经济管理制度来说,应利用制度的创新,达到经济管理的人性化管理。针对某些倾向于制度的领先程度而非适用程度的经济管理制度来说,应利用制度的创新,达到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目的。

3、加强内部控制

在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过程中,加强内部控制也是其中的重要创新环节之一。当企业处于日渐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度,实行全面的企业经济管理监督程序,对于企业的稳定生存和长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最大程度的发挥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应有的作用,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全局性的管理手段存在。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构成要素,因此,应建立一种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负责将企业在未来时间内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局性规划、控制以及协调,同时利用预算合理的组织、计划、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提升财务控制力和约束力的目的。

篇8

石油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源,石油企业的管理工作直接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在经济体系和机制的管理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创新现代经济管理体系与机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我们无法否认,我国企业的发展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处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企业管理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企业内部人员组织设置较为松散,人员流动性很大,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些因素都使得企业经济发展承受很大的压力。因此,现代企业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如何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企业在迫切需要提高管理效率,增加经营收益。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科学的发展观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发展观念,企业都在努力尝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求走出一条清洁、环保、安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使得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并且经济领域呈现出越来越全球化的趋势。这个时代对信息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在管理手段上投入更多的信息技术,进而加快企业信息传递与反馈速度,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益,使企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扩大了企业的竞争范围,增加了竞争对手的数量,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给企业提出了完善经济管理体系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的必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推动着现代经济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创新与改革。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与机制概况

1.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与机制的协调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者进行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执行者一般会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来选定,并赋予了相应的职权与责任,使之在完善、建立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更好地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保证企业顺利运行。企业管理层制定和实施经济管理体系、制度的时候,必须明确经济管理方案和经济发展的目标,确保经济管理体系得到更好地完善与巩固,保证企业经济效益。

2.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与审核

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中,对经济管理的成效进行审核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使定期进行审核成为企业管理的常态,审核的内容分应该涵盖产品开发与研究、企业的组织系统、产品经营系统、经济管理系统等许多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控制企业经济管理,保证企业进行充分、可持续的发展。

3.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

任何企业的运行都离不开公司员工的参与,可以说企业的员工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使企业员工技能得到更好地发挥与交流,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4.企业生产领域的管理与改进

生产部门是企业最重要重要的部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价值实现的情况。因此,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企业生产领域的管理和改进。首先,要保证企业采购活动的科学合理,企业物资的采购工作一定要保证采购物资质量的同时确保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同时,我们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建立良好的施工方案,设定明确的预期目标,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计划变更和修改一定要仔细审核,采取得当的措施完善生产程序,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现代经济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创新与发展

1.创新观念

无论任何时后,每一个优秀的企业都离不开优秀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而管理者的观念创新,对现代经济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石化集团管道储运公司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不但要树立正确的企业管理思想及经营理念,还要紧跟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要求,随时调整企业的经济管理战略,并且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在企业内部宣传观念创新,表彰创新先进人物,激励企业广大员工以之为榜样,努力运用自身专业知识,不断创新,使创新成为一种好的企业文化。

2.战略创新

现代企业进行战略创新,首先要以追求企业的利益为出发点,并且要时刻留意外部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因势利导,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下,不断完善自己,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当今社会环境中,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要素,只有当企业拥有了好的发展战略,并且围绕这一战略不断改进,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才能保证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石油企业,我们应当充分考虑产品的经济效益,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创新组织机构建设

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只有在完善的且科学的组织机构下,企业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建设,使各部门以有效合理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在整个现代经济管理体系创新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做好制度创新,才能使企业永葆青春,使企业通过自主经营实现自我积累,达到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目的。我们要充分意识到企业制度对企业内部内部资源整合、基础框架构建等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进行制度创新与改革,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制度,从而更好地完成企业降级管理体系的创新。创新型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与机制能够激发企业进行产品开发的活力,促使使企业探索更加高效、合理的经济管理体系与机制,相信这样做一定能够给企业带来新鲜活力,不断推动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进而推动企业实力的增强。

5.知识管理创新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在工作、学习中的地位。许多人都慢慢认可了技术和知识是特殊商品的说法。在生产和商品流通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知识获取利润,实现知识的增值。因此,我们应当更加重视知识的管理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架构和技术水平,力求使知识所创造的财富达到最大化。

结论:

石油是我国的重要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石油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只有完善的、科学的组织机构下,企业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努力尝试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利用合理的方法建立更加清洁、安全、高效地生产环境,完成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我们要做好石油企业内部的观念、制度、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创新,使企业的产品更加高端,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然,归根究底,还是要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变,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黄敬宝. 我国发展创业型经济的意义与对策[J]. 商业时代. 2011(09)

[2] 张正勇. 中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较分析――以中国石油和壳牌石油为例[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0(05)

篇9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响应国家号召,推进国际贸易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形势,传统实体经济企业与现行虚拟环境中的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利用电子商务环境的优势开展经济模式改革,有利于提高经济管理效率。“低碳概念”是联合国等相关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形成的一种全球热门的环保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开始与低碳经济挂钩,在国际贸易中重视发展绿色、节约的环保主题经济类型,有利于跨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强调国际贸易与“排碳量”直接挂钩,将低碳经济作为搞好国际贸易发展的重点项目来进行建设,有利于消除贸易活动中的壁垒。

从现阶段经济发展来看,“低碳经济”已经逐渐成为上至政府、下至居民的新型环保理念。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要求国内企业经济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认真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是倡导的出口型贸易公司内部调整经济结构,从而适应外国关于贸易规定的相关要求。发展低碳经济,从而适应国际贸易的相关要求。传统企业一般采用的是纵向联合的方式开展经营活动,通过对企业的纵向联合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这种传统型的经验模式在对外贸易中片面依赖经营规模,而忽视了国内能源技术使用创新,缺乏巩固经济持续高效运转的根基,导致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处于半自给自足的状态。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搞好国际贸易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提供了可能,为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良好诠释。响应国家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实践与创新的有效探索,更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国际市场上用较低的价格提升产品竞争力。发展新兴低碳环保方面的工业服务项目,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物质文明,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双赢。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满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需要。

二、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探讨

(一)积极开展环境外交,达成国际低碳排放目标

政府还要积极参与国际多变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讨论和谈判,维护我国的自身利益。在谈判的过程中,将我国工业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表述,采用文字表格资料和图片信息展示的方式进行介绍,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和绿色产业发展创新赢得时间和空间。

立足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技术进步特点,技术人员应该利用我国火力发电比例较高的特点,进行火力发电技术的专利引进和技术进步的相关探索。我国可以与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谈判,在尊重国际碳排量法律法规的框架基础要求之上,进行煤的清洁开发技术的合作,与这些发达国家进行技术交流,有利于我国低碳之路高效率建设的实现。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国际贸易,可以选择发展水电和核电行业,在我国能源技术允许的范围内,扩大能源供应的渠道,从而为国际贸易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持。在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开采的安全性要求与开采深度标准,从生物能源的高效率利用角度出发,利用我国特有的生物质能资源开发出更加高效和安全的生物能源。国际贸易行业的经济发展,需要在能源结构上进行合理调整,从而满足经济建设的长足发展需要。倡导使用多种类型的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扩大贸易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且能够实现低碳排放目标。

(二)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低碳清洁第三产业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国家应该更加重视节能减排技术的升级改造工程,采用更加清洁的工业产品生产方法,并且注意审核企业资源耗费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指标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国家应该积极致力于循环型企业的建设工作,从而发展生态工业,建立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工业体系。

在循环社会的打造过程中,强调基础设施支撑,所谓的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之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行国内进出口企业第三产业改革,实现清洁能源利用条件下的经济可持续性建设。发展生态工业应该注重产业共生的相关建设,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探索与创新性发展。在区域与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活动中,在区域联合共性链接技术中注重绿色生态工程和服务型产业的发早,推动产业与社会协调发展工作的高效开展,最终推动生态环境得到最终的恢复。传统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战略思想比较落后,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开展国际贸易,应该积极进行能源改革,寻求国际认同。强调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产业规模的扩大,但是这种模式往往过于关注自身企业的发展扩大与长期利益,难以在长期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了保证企业在国际贸易环境中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应该向虚拟经济学习,发展低碳环保的新型商务类型。虚拟经济类型产业附加值比较高,在企业的战略思想和经营理念上有一定的进步,它倡导合作与共赢的方针,强调激发合作企业的创造性,并且从与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中实现个体实力的增长。

(三)推动能源改革,促进低碳技术的创新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框架要求下,为了保证我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取得主动,必须要致力于提高对外贸易的技术水平。

走绿色产业发展道路,响应国际社会关于淘汰产能落后行业的发展号召,积极使用新技术,对于传统的高碳行业进行有效地改造,使用多项回收和清洁技术,减少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输电网和配电系统资源的高效利用建设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国家能源保障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国情进行基础设施方面的改造工作,采用新技术进行生产,淘汰落后的产能技术。在能源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推进贸易发展的技术进步实现,从基础设施改造的过程中,应该投入大笔资金进行长期性的线路规划和供电管网系统的改造,利用电能这一清洁电能,提高我国能源产生生产的动力保障性。确保我国的输配电和电网安全,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保障工业生产的供电安全。

三、在国际贸易环境中发展低碳经济倡导节约的相关探讨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国家应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由基础设施支撑来实现。在信息化支撑与建设中,坚持循环经济管理体制的高效应用,最终实现循环型社会的经济追求。企业一方面要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努力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企业应该积极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的整体效益,从而减少成本支出。

在工业生产领域内使用LED节能灯具,防止老旧白炽灯具对于环境的污染,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倡导节约理念的推行,从而保证室内照明过程中不会出现“长明灯”,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在电动机选择上,可以使用绿色能源动力或者是混合动力的电动机,减少碳排放。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些传统行业如钢铁产业有色金属行业、水泥生产行业和电力使用等行业,与低碳排放标准不符合的生产类型,需要果断地将落后的产能进行淘汰。在环保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保证技术更新的畅通。社会在高速度发展,但是资源储备的总量是一定的,为了保证我国能源产业能够持续高效率运转,国家战略发展领导部门人员必须要进行能源产业的发展改革,采用有效的手段促进能源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打造更加合理的能源结构,需要从能源供应的角度出发,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转化效率更加高的能源供应选择。

结束语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存在着过度依赖出口的结构性问题,对于我国内需市场的开发却严重不足,这导致我国在碳关税上面缺乏话语权。发展低碳经济能源环境下的国际贸易,从科技支撑与信息化支撑的角度出发打造完整的循环经济管理体制。技术人员应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现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的相关调整操作。在能源强度建设过程中,做好节能工作,主要在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行业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机器运转中的碳排放。从长远来看,实现国内产业内源结构调整,搞好国内工业生产的发展改革工作,对于实现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谢守红,薛红芳,徐西原,等.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结构转型研究综述[J].世界地理研究,2013(2):159-166.DOI:10.3969.

[2]庄宗明,卫瑞.中国碳排放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07-116

[3]唐良富,唐榆凯,张锐等.低碳经济――国际贸易竞争新的战略关注点[J].科技管理研究,2011,(18):5-8,12.DOI:10.3969

篇10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

1.1形成现代化的经济体制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利于助推农业经济规范合理发展,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中独立、分散的经营方式,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以及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效果。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工作重点。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为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奠定坚实基础[2]。

1.2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科学指导

就实际而言,农业生产经营者普遍是中年人。很多农业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化培训和教育,缺乏理论指导,实际生产中仅依靠祖辈多年流传下来的经验开展工作,极少存在懂技术的专业化人才[3]。缺少对市场的调查和预测,即便开展市场调查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如此一来,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受到直接影响,也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开展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提供农业技术、经济知识等作为支撑,定期对农业生产人员进行现代化技术的宣传和教育,帮助他们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帮助他们有效预测市场动向,制订符合现实需求的销售计划,可以提升生产者经济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步伐[4]。

1.3清除农业经济发展阻碍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例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道路交通不便利,不仅给居民出行造成困扰,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5]。此外,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农村地区的地形、气候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很多农村地区不具备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地方政府扶持力度较低,加之工程建设等造成耕地面积锐减,使得这些区域农业发展受到很大程度限制。应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统筹管理,实现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在满足农产品生产需要的同时,显著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从而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弊端

2.1管理体制落后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落后。这一问题直接导致财务设置不科学、收支程序不规范以及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受到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影响,财务管理流程混乱。财务人员容易受利益驱使,出现不遵守财务纪律、白条支出等行为。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受管理体制落后的影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直接造成了经济管理效率和质量降低,最终影响经济建设和发展。

2.2工艺设备不先进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这给农村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情况看,大型农业自动化生产设备仅存在于少数生产经营者手里,大量生产者运用的技术和设备仍然比较落后。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农村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人才流失极为严重,农村劳动力水平大大降低,对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更新造成不良的影响。

2.3缺乏规范化意识

农业生产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对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改善人们生活品质具有重大意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规范化意识缺失等问题。虽然国家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相关政策和方针,但在实际落实中,很多主管部门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时不够规范、科学。为了促进自身发展,有的部门对管理制度进行刻意放宽,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与实际发展相脱轨。

2.4高素质管理人才匮乏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并非易事,需要高素质管理人才的支持。高素质管理人才具体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第一,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具备足够高的理论知识,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的计划和方案,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指导。第二,深入了解农村和农业实际发展情况,特别是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影响因素等,为后续提供科学、有效的农作物病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第三,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通过对农业生产中技术、设备及人员的管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目的。满足上述要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地区相对偏僻、环境恶劣,很多年轻的人才不愿意投身于农村建设中。同时,农村福利待遇不高,降低了高素质人才入驻的积极性,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受到影响。

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3.1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区域建设和发展状况,对各类经济资源和发展要素综合考量,实现资源的优化分配,为开展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必要保障。从地方政府角度而言,需要结合地方农业经济优势和特点,制定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指导该地区开展规范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将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培育地方农业经济特色,确保管理体制的制定和完善更加规范、合理。

3.2对现有设备和工艺进行优化与改良

针对农业经济建设中存在的设备和工艺落后的问题,一方面,要引进高端的技术、工艺和机械设备,投入农村农业生产和加工中,从而形成工业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另一方面,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优化,需要生产经营者具备相关的操作能力和素养,应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经营者综合素质水平,以满足设备和工艺更新的需求。

3.3丰富金融产品

农业经济管理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扶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丰富金融产品。第一,扩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规模。金融机构在服务农业经济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要与城市建设发展有效区别开来,避免直接套用城市发展经验。应结合农村实际状况,制定符合地区发展需求的金融策略。与此同时,要加强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第二,加快构建生态农村金融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等进入农村地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为农业生产创造条件。第三,营造“金融+科技”的农业经济发展环境,运用大数据、信息网络等科技手段,有效提升农村金融功能优势,提升农业经济管理质量。

3.4引进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

篇11

油田经济管理;创新理念;新思考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严肃问题。油田企业作为我国的能源支柱企业,其经济发展情况对国家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经济管理作为油田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需要不断地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创新经济管理理念,不断地改进经济管理模式,不断地提高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挖掘油田经济管理创新理念的内涵

油田经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油田企业只有做好经济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在竞争中获得主动地位。油田经济管理创新理念的构建,需要不断挖掘经济管理创新理念的内涵,从而为油田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通过创新油田经济管理创新理念的内涵,可以更好地完善经济管理机制,制定出更适合油田经济发展的战略方法。挖掘油田经济管理创新理念的内涵,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油田企业要转变固守的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将创新管理理念融合到油田的经济管理中,不断地更新油田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不断地促进油田企业的发展。其次,油田企业还需要将目光放长远,其中一个途径就是积极需要放眼于未来,注重拓展海外市场。例如注重对海外石油市场的调研,积极开发和建设海外石油项目,扩大已建设完开拓海外市场,比如,在开拓之前加大对海外市场的调研,不断地加大油田企业的规模,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发展条件,也是油田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在完善油田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上,为创新油田经济管理理念奠定基础。

二、创新油田经济管理的内容

油田经济管理不是独立存在的,贯穿到油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因此,为了做好油田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油田经济管理理念,完善经济管理制度,提高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不断创新油田企业经济管理内容,不断地进行创新理念的革新,实行油田企业经济管理的精细化,使得油田企业经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相互衔接、密切联系,更好地完善油田企业经济管理。人是一切活动的核心,油田经济管理创新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油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想要不断提升管理效率,需要充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员工积极参与到油田企业经济管理中,从而不断地创新油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其次,要将油田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和技术相互结,企业管理者要协调好经济管理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将经济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协调发展,做到技术和管理同时领先,不断地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油田企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油田企业只有重视自身的经济管理工作,创新经济管理理念,为油田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重视油田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很多油田企业已经充分重视经济管理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创新,将创新理念应用到经济管理过程中,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很多油田企业经济管理往往总是开发和产品的推广两个方面,而忽视了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问题,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影响。为了创新油田经济管理新理念,需要加强对油田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需要加大对油田企业内部成本核算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宣传,使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让每个员工都参与到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员工在成本核算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实现油田企业的经济管理。其次,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经济管理和内部成本核算的控制能力,将成本核算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阶段。再次,油田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创新成本核算理念,不断推进油田企业的成本核算向着更科学、更创新的方向发展。

四、实施油田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一体化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和油田企业经济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创新油田经济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既做好风险管理,又把握内部控制,才能保证油田企业的顺利运行,更好地保证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油田企业实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创新油田经济管理创新理念、创新经济管理思路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油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完善油田企业的经济管理,完善经济管理体系,创新经济管理理念,需要坚持风险管理的原则,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加大经济管理力度,不断地创新油田企业的经济管理思路。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平台,加强对每个环节的控制,不断地防范经济管理风险和管理缺陷,从整体上提高油田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理念,提高油田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秀海.油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与革新[J].广角镜,2014(10)

篇12

一、挖掘油田经济管理创新理念的内涵

油田经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油田企业只有做好经济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在竞争中获得主动地位。油田经济管理创新理念的构建,需要不断挖掘经济管理创新理念的内涵,从而为油田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通过创新油田经济管理创新理念的内涵,可以更好地完善经济管理机制,制定出更适合油田经济发展的战略方法。挖掘油田经济管理创新理念的内涵,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油田企业要转变固守的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将创新管理理念融合到油田的经济管理中,不断地更新油田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不断地促进油田企业的发展。其次,油田企业还需要将目光放长远,其中一个途径就是积极需要放眼于未来,注重拓展海外市场。例如注重对海外石油市场的调研,积极开发和建设海外石油项目,扩大已建设完开拓海外市场,比如,在开拓之前加大对海外市场的调研,不断地加大油田企业的规模,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发展条件,也是油田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在完善油田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上,为创新油田经济管理理念奠定基础。

二、创新油田经济管理的内容

油田经济管理不是独立存在的,贯穿到油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因此,为了做好油田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油田经济管理理念,完善经济管理制度,提高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不断创新油田企业经济管理内容,不断地进行创新理念的革新,实行油田企业经济管理的精细化,使得油田企业经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相互衔接、密切联系,更好地完善油田企业经济管理。人是一切活动的核心,油田经济管理创新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油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想要不断提升管理效率,需要充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员工积极参与到油田企业经济管理中,从而不断地创新油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其次,要将油田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和技术相互结,企业管理者要协调好经济管理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将经济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协调发展,做到技术和管理同时领先,不断地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油田企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油田企业只有重视自身的经济管理工作,创新经济管理理念,为油田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重视油田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很多油田企业已经充分重视经济管理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创新,将创新理念应用到经济管理过程中,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很多油田企业经济管理往往总是开发和产品的推广两个方面,而忽视了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问题,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影响。为了创新油田经济管理新理念,需要加强对油田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需要加大对油田企业内部成本核算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宣传,使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让每个员工都参与到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员工在成本核算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实现油田企业的经济管理。其次,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经济管理和内部成本核算的控制能力,将成本核算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阶段。再次,油田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创新成本核算理念,不断推进油田企业的成本核算向着更科学、更创新的方向发展。

四、实施油田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一体化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和油田企业经济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创新油田经济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既做好风险管理,又把握内部控制,才能保证油田企业的顺利运行,更好地保证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油田企业实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创新油田经济管理创新理念、创新经济管理思路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油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完善油田企业的经济管理,完善经济管理体系,创新经济管理理念,需要坚持风险管理的原则,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加大经济管理力度,不断地创新油田企业的经济管理思路。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平台,加强对每个环节的控制,不断地防范经济管理风险和管理缺陷,从整体上提高油田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理念,提高油田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秀海.油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与革新[J].广角镜,2014(10)

篇13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在技术、资金、人才、能源、设备和制造等硬系统方面,经过60年的连续建设,差距已不明显。但是在文化、管理、法制、服务、教育和信息化等软系统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仅仅在管理和教育这两个领域,这种差距可能就会达到几十年。我国有很多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企业,但是人均营业额和利润率却都很低。我国的GDP现在已经位列世界第三,但是人均GDP仍在世界百位后。资金的利用效率、技术的研发速度、生产的能源损耗、人员的劳动绩效都远远不如发达国家。在各个行业,质量、效率和成本已经明显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究其原因,是全社会范围内的管理技术落后和缺乏。

从应用角度来说,管理分为公共管理、经济管理、项目管理三大类。公共管理主要是针对社会的管理,重点解决社会资源、社会体系、人文建设和非商业化的活动;经济管理则主要侧重于经济社会、行业产业、商业经济体和商业活动的工作;而项目管理则主要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设开发、科研创新、服务保障等具体、独立的工作任务。所有的事情,从社会角度来说都是公共管理,从资源的角度来说都是经济管理,从工作的角度来说则都是项目管理。

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我国通过大规模的学习、培训、研究和宣传,已经将经济管理和公共管理知识普及到了全国各行业、各地区。经济管理的普及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科学基础,公共管理的普及则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理论平台。而项目管理在全世界还都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发展时间不过几十年,在我国的系统发展是从上世纪80年代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应用才开始的。项目管理的主要价值在于精确、有序、稳定和独立,在提高效率、减少风险、降低成本和保证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可以弥补经济管理和公共管理在这些方面的不足。而全面实行项目管理的工作与不实行的相比,工作效率平均会提高60%以上,风险平均减少80%以上,成本平均降低50%以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工作基本上都会自动以项目形态存在,目前就我国来说,各行业、各单位的工作中,已经至少有80%以上的工作实际上都是按照项目体制来管理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净利润都不高;资源损耗非常大,但是利用率都很低;社会劳动力众多,但是人均效率都不高;企业活力都很强,但是风险管控能力都不强;工农业产量很大,但是产品质量都不太高;第三产业服务很多,但是竞争力都很差。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我国社会还没有普及项目管理,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理性、科学、精确的管理思维模式。清华大学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工作人员知道项目管理这个词语含义的不足6%,能简单说出项目管理内容的还不到1%,对高校大学生来说,这个比例也不过是10%和3%。可以想象,由不明白项目管理含义的企业和工作人员去实施项目,其工作能力和效率能达到什么水平。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非常困难,学历和能力严重脱节,主要的原因也是缺乏项目管理知识。

200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今年的经济增长将更侧重质量和持续性,未来国家仍将支持重点战略性产业投资,而对于产能过剩以及“两高一资”行业投资控制将非常严格。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要么是继续盲目求快求多发展,要么是提高质量和技术、建设可持续发展力。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是从人均上来说,我国是一个资源匮乏国。要想让全国十几亿人民共同富裕、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发展风险,这才是在经济发展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