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篇1

一、少数民族服饰款式结构特点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就其物质形态和具体的功能要求,就我国传统的分类方法,服装又可区分为头衣、体衣和足衣三部分。有人将其划分为非永久性的人体装饰和永久性的人体装饰两类,宋兆麟先生将人体装饰定义为:“是指用一定的物质资料,通过技术手段在人体上造成一定形态或附着一定的装饰物,以便反映人们的爱好、感情和风尚,唤起人们的审美感情。人体装饰就是诱惑异性、加强两性联系的手段。”人类几千年服装文化的结构形式,大致上可归纳为两类:一类被称为“有结构形式”,此类服装的款式以“突出表现人体”为主要特征;另一类则可称为“无结构形式”,此类服装的结构设计不要求突出人的形体,而要求服装款式以装饰人体为主要特征。具有典型东方服装文化特征的中国民族服装多为无结构形式,服装款式表现为“宽袖大袍”,如中国传统的马褂、旗袍、少数民族中苗族少女的绣花上衣和皱褶花裙、侗族姑娘的右衽大襟无领衣等,皆是此类结构形式的代表作。这种普通采用的无结构形式的界限,将一种重伦理、重道德、讲究群体性与社会性的博大的精神内涵诉诸于具体的服装形式之中,从而形成了中国民族服饰艺术的主要特征。

二、少数民族服饰色彩的特色

尽管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色彩崇拜,但是热爱生活、向往美好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永恒的追求。除了汉民族极为喜好传统的大红、金黄色之外,各少数民族服饰中多大胆应用鲜艳夺目、层次丰富的色彩,少数民族服饰之所以具有这样动人的魅力,其中丰富的色彩感当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型:其一,以五色斑斓的大红、大紫、大蓝、大绿为装饰特点,其色调层次十分明显,色块间所形成的对比和反差较大,因而视觉冲击力十分强烈。各少数民族在服饰色彩的应用与追求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民族之间有着共同的地理环境,同居一地构成了重要的民族地缘关系,也导致了各民族之间长期共生存的外部空间联系,及其风情习俗、传统文化上相互间的互容与互补。同时,各民族生存空间和地理环境又有各自的独特性,从而产生和保留了各自不同支系源远流长、个性突出、特点鲜明的民族特色,并由此积淀发展成为“有意味的服饰色彩形式”。

三、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特色

中国各民族服饰装饰图案的设计,虽受历史与环境的影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一定差异,但在服饰的装饰图案设计上,却表现出一种趋同的倾向,即取材于大自然。将大自然中的山川流水、飞禽走兽及奇花异草,随手拈来,融入本民族的服饰设计之中。这里除了像汉族服饰中常见的“吉祥如意”、“龙凤呈祥”、“连年有余”等深含寓意的图案外,如:土家族服饰中的“富贵长春”、“鸳鸯戏水”、“鹿羔靠松”、“孔雀牡丹”等,堪称异曲同工。装饰设计不仅可理解为一种艺术,更应理解为一种文化,它是中华民族行为方式和造物方式的反映,从这个角度上说,它是文化品类,它的存在价值由其文化本质所决定。服装装饰既然可称为文化,说明它已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它可以承载和传达一定的文化信息和社会属性。

四、真正体现中国传统精神的本质。

华夏大地56个睿智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变迁中创造了丰富而绚丽的民族文化。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符号,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练后都渗透出浓厚的历史凝重感,我们应该尊重这份历史的凝重,并用今天的设计语言诠释与重现这份凝重。再者,我们不能将目光仅仅锁定在文化符号的形式之上。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之所以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其文化符号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达意”要远重于“绘形”。我们一定要学会批判的继承,并不是所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符号都适用于现代服装设计。

由此鉴,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不单单是几个形式化的传统符号,关键是要弄清楚什么才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脉络中的永恒,更重要的是秉承隐藏在符号背后能够真正体现中国传统精神的本质。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规律的把握,只有掌握了规律,明白了传统文化符号是通过怎样的组合、变化方式来传达寓意,才能使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出现合理而丰富的变化。再者,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又能够很好的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我们完全有理由抛开文化形式的束缚,尽可以用现代设计语言去设计能够传递传统文化内蕴的符号,到那时,我们能够自豪的说,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与精髓。(作者单位:扬州生活科技学校)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俗通史原始社会卷》,宋兆麟著,上海文艺出版2001年版。

篇2

执起传统文化之手,与子共生,流行文化才具有扎实的根基和深厚的底蕴。流行文化是以追求感官的享受和刺激为主要特征的,当它与传统文化、经典文化相背离时,它只能带来思想的浮躁与浅薄,沦为“快餐文化”,只能流行一时、昙花一现。譬如市面上一些改编的刊物和影视作品,其内容竟是贾宝玉与众姐妹进行多角恋,唐僧与众妖女谈情说爱,庸俗得不堪入目。还有某些包装华丽内容空洞的书,同样是缺乏价值的。

流行文化只有与经典和传统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文化大餐上的主菜,而不是甜品和开胃酒。

执起传统文化之手,与子共生,只有这样,流行文化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淘洗,成为明日的经典。在这方面,韩剧的兴起给了我们极好的启示。近些年来,荧屏“韩风”越刮越猛,主要原因之一是韩剧中普遍流露出的对传统文化的肯定,对仁、义、礼、谦等传统品性的弘扬,而这些正是一些国产剧所缺乏的。如热播剧《大长今》,就处处有传统文化的身影。

传统文化不可抛,忘本是没有前途的。只有执起传统文化之手,流行文化才具备长久的生命力,真正促进民族和个人的发展。当网络的发展一日千里,传统文化也能借此契机再次流行;当手机成为最平常的通讯工具,言简意赅的“红段子”也能随之成为时尚;当学者的课堂从校园搬到屏幕,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论语》《庄子》《史记》等经典著作的再次火热;当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相结合并创造出令人惊喜的效果,我们不能不被传统音乐的美妙所吸引......

篇3

首先,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的以身份识别为基础的社会互动,匿名性使互动群体能够畅所欲言,极大提高了互动效率,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其次,新媒体突破时空维度,拓展优化了文化传播平台,如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视频等不再拘泥于课堂、直播,而是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渠道自由组合,取长补短,既达到视频共享效果,义提升了传播效率。

再次,新媒体操作便利、表现直观等优势,为各种文化互动交流搭建了桥梁,其前所未有的深层次、高频率碰撞还为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创新

新媒体满足了广大社会群体尤其是年轻一代追求时尚生活的需求,从满足基本的通信娱乐升华为广大受众生活的一部分。法国技术哲学家路易・多洛认为:“应把技术归于文化之列。”新媒体带来的技术变革在内容和形式上丰富和创新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经过技术的包装和打造后,呈现出一种更具感染力、更容易被理解接受的文化,而传统文化在被披上“现代化”的外衣后也将更具有市场。

如出现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通过多种新媒体技术结合的巨幅“中国画卷”、“李宁飞天点火”,给全球数十亿观众带来了视觉震撼,传统文化超越自身,创造出技术高度交融的特点,新媒体的精神引领和示范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

新媒体与传统文化和谐共进

1.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相融合

新媒体诞生以来,技术与文化已不再泾渭分明。人们的视觉要求正随着各种电视、网络层出不穷的新花样逐渐提高,传统文化要想进入大众视野,就必须借助新媒体的强大表现力。要不断通过新媒体打破不同文化生产部门的壁垒,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降低传播成本。近年来,文化搭乘技术“顺风车”的例子屡见不鲜,以《中国汉字听写会》节目为例,自播出就得到广大受众的好评,不但打通了娱乐、经济、文化宣传等多处“关节”,多效合一,还促进了新媒体与文化传播的结合。

要利用技术科学合理适配媒体资源,通过电影、动漫等不同的产业形势以及博客、微信等不同的媒介样态实现对传统文化原材料的充分利用、深度开发,打造核心的文化艺术精品。

要通过技术优势促进社会资源整合,抢占文化制高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如《印象・刘三姐》就是通过利用现代技术将民间故事包装,拉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2.新媒体正能量传播示范引导传统文化重塑创新

篇4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优势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其发展从未间断。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就是这种联系,使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在新时代均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促进服装设计质量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服装设计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非常丰富,给服装设计提供了许多启发和借鉴。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要通过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服装设计的新理念和新的设计手法,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风格。要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效果,就需要明确以下两点:其一,不断改良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既不能一味地加入民族元素,也不能舍弃现代元素,而是要把民族传统元素与现代流行元素更好地结合起来。任何国家的民族文化在发展中,都会与流行元素发生碰撞,有的民族文化能够屹立于一定的高度不倒,而有的民族文化则会逐渐被淘汰。在如今流行元素不断充斥着现代服装的潮流中,要创造出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服装,就需要在服装设计中不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服装设计可以不断借鉴传统文化,并不断运用传统元素。在服装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文化内涵转变和表现形式创新两个方面,而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服装设计师在设计中要不断发挥灵感,不断分析和归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并以一种明确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如,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以独特的艺术造型展现女性特征。以后,旗袍设计者大胆吸收西方女装设计、造型的灵感,不断创新和改进旗袍,改良后的旗袍在腰身方面变得紧缩,其长度也不断缩短,甚至出现了低领的造型,把女性的人体曲线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设计这种中西合璧的新式旗袍,不仅能够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也能够更好地展现现代服饰的魅力。其二,创造一些传统文化元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设计领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设计素材。中国传统文化数不胜数,如书法艺术、国画艺术、建筑艺术等,都能够被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文化衫,就是将中国传统的书法造型运用到服装中,使服装的形式感和书法的艺术感融合起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传统的龙凤、牡丹等中国吉祥图案,还有一些传统的刺绣、滚边等,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不断被运用到时装设计中。在服装形式美的设计中,通过运用传统的统一法则,可以增加服装的审美性和艺术感。服装设计师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服装的材料和样式是否具有舒适性与审美性。如,在经常从事户外工作的人员的服装设计中可以加入中国传统的楼台等图案,这样更符合目标人群的实际需求。现代服装设计中形式美的变化要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密切相连。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创新与传统的联系,而且要保证服装的创新性不脱离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在服装设计中还应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对称法则。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对称美,对称法则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可以将其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

结语

现代人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其对于本民族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在服装设计中可以应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别具特色的服装。所以,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创新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篇5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考古出土的各种文物物,均证明了我国古代在设计艺术方面不仅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而且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范例,令世人惊叹。无论是在诗歌、书画、等方面,崇尚返璞归真的风尚在我国古已有之,最早的渊源可以追溯至老子“少则得,多则惑”,归真返朴,清净无为,顺应自然的道家思想。又如墨子等古人尚俭、节用,以及重设计功能反对无谓装饰,以追求“器完而不饰”为评判标准的“质真而素朴”的设计审美情趣。这些思想和主张无疑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先驱米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有异曲同工之理。我国的山水画特别重视疏朗和留白,有人甚至认为一幅画的好坏之处全在于留白。留白并不是虚无,正是画面的大片留白之处赋予了书画以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正所谓“无画处皆成妙景”。

我国的古典园林在建造上的主旨是要“相地适宜,构园得体”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建筑上最能体现简约思想的要数我国的桥梁设计。如建造于隋朝时期的赵州桥以它独有的单跨式拱型样式,体现了其设计的质朴与简约。在室内陈设设计中,最能体现古代简约思想,做到型简而质美,当数明式家具的设计。明式家具把材料选择,工艺制作,使用功能,审美习惯等特点结合起来,达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它在构造上不仅讲求外观素雅简朴,而且在使用功能上充分符合现代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总之,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主要遵从的法则有:天真、自然、平淡、质朴等,这些也都是简约之美的具体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形式和美学思想上有一个总的特征一一-兼容并蓄,广采博收。

二、现代简约主义与简约性设计

20世纪90年代,简约主义自北欧的瑞典兴起,它凭借简单而实用的形式、天然绿色的材料,成为瑞典先锋设计的主流。简约主义发展至今,虽然在造型上做到没有任何装饰、减少到几乎无以复加,但是很注意简单的几何造型的典雅,因此达到简单但是丰富的效果。进人二十一世纪,随着材料学的发展,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性设计等思想的发展,简约主义又一次进人了大众的视野。

简约不是“单纯简化”,而是设计者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和前卫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的综合体现。现代简约主义风格在人文、美学、风俗及行为科学、环境学理论等方面在设计上已有所体现,即在设计上体现人性的需求,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不断扩大和延伸设计的内涵,使人们在获得使用舒适的同时,还要获得简洁、便利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放松。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简约主义设计风格更是融人了“绿色设计”的理念,这也是简约主义设计风格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一特征使今天的简约主义设计更强调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以及可持续发展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在整个设计中也更趋向于人性化。

三、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计所体现的简约之美

设计本身就是符号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对符号运用得是否合理与准确,是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设计者成功地挑选、组合、转换、再生这些元素,汇集成为指导自己思想的符号,使之成为自身与大众共同认可的符号,准确完整地传达信息,这一设计思维过程才是圆满的。

篇6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考古出土的各种文物物,均证明了我国古代在设计艺术方面不仅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而且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范例,令世人惊叹。无论是在诗歌、书画、等方面,崇尚返璞归真的风尚在我国古已有之,最早的渊源可以追溯至老子“少则得,多则惑”,归真返朴,清净无为,顺应自然的道家思想。又如墨子等古人尚俭、节用,以及重设计功能反对无谓装饰,以追求“器完而不饰”为评判标准的“质真而素朴”的设计审美情趣。这些思想和主张无疑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先驱米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有异曲同工之理。我国的山水画特别重视疏朗和留白,有人甚至认为一幅画的好坏之处全在于留白。留白并不是虚无,正是画面的大片留白之处赋予了书画以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正所谓“无画处皆成妙景”。

我国的古典园林在建造上的主旨是要“相地适宜,构园得体”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建筑上最能体现简约思想的要数我国的桥梁设计。如建造于隋朝时期的赵州桥以它独有的单跨式拱型样式,体现了其设计的质朴与简约。在室内陈设设计中,最能体现古代简约思想,做到型简而质美,当数明式家具的设计。明式家具把材料选择,工艺制作,使用功能,审美习惯等特点结合起来,达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它在构造上不仅讲求外观素雅简朴,而且在使用功能上充分符合现代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总之,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主要遵从的法则有:天真、自然、平淡、质朴等,这些也都是简约之美的具体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形式和美学思想上有一个总的特征一一-兼容并蓄,广采博收。

二、现代简约主义与简约性设计

20世纪90年代,简约主义自北欧的瑞典兴起,它凭借简单而实用的形式、天然绿色的材料,成为瑞典先锋设计的主流。简约主义发展至今,虽然在造型上做到没有任何装饰、减少到几乎无以复加,但是很注意简单的几何造型的典雅,因此达到简单但是丰富的效果。进人二十一世纪,随着材料学的发展,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性设计等思想的发展,简约主义又一次进人了大众的视野。

简约不是“单纯简化”,而是设计者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和前卫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的综合体现。现代简约主义风格在人文、美学、风俗及行为科学、环境学理论等方面在设计上已有所体现,即在设计上体现人性的需求,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不断扩大和延伸设计的内涵,使人们在获得使用舒适的同时,还要获得简洁、便利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放松。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简约主义设计风格更是融人了“绿色设计”的理念,这也是简约主义设计风格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一特征使今天的简约主义设计更强调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以及可持续发展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在整个设计中也更趋向于人性化。

三、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计所体现的简约之美

设计本身就是符号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对符号运用得是否合理与准确,是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设计者成功地挑选、组合、转换、再生这些元素,汇集成为指导自己思想的符号,使之成为自身与大众共同认可的符号,准确完整地传达信息,这一设计思维过程才是圆满的。

篇7

1.2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进行创作的基础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其一定的基础和源泉,建设设计也不例外。通常,任何一种建筑设计都与传统文化有着不可脱离的关系,都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影子。建筑设计是对艺术进行创新的结果,而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现代建筑中,为了突破风格的限制,实现多样性,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尊重历史,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内容和风格进行深入分析,吸取经验,找到创作的基础和源泉,理解传统建筑风格的思想、理念、创作手法等,而后实现与现代建筑的有机融合,达到对艺术的创新。例如,对于上海世博会上的中国馆的设计,就极大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展现十分明确。

2传统元素对现代建筑产生的重大影响

2.1从建筑布局元素方面进行探讨在古代的建筑中,其布局元素主要源于风水学的理论。对于风水学而言,它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风水学是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对古代建筑的选址、规划、设计布局的思想和风格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影响深远。风水学内容丰富,囊括了美学、地理、地质等多种思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生、以自然为基础、适应地理环境的思想,这也是古代建筑设计思路的理论基础。在传统的四合院建设中,体现的就是传统文化中有关“四”与“合”的布局理念,尊重和谐,布局较为严谨,具有明显的等级制度,内部环境良好,同时,也能够有效发挥对外部不良气候的有效抵制。

2.2对人文思想元素的分析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包含了诸多思想家的思想和观点,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与现代建筑设计也有着重要的联系。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人文导向、整体意识、生态意识、雅俗观、多元论倾向等等,都对现代的设计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从而影响设计者的设计理念的创新。对于儒家思想,提倡“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在具体的设计中,体现在内部的严谨性以及外部的和谐性,实现自然与人文的统一,如深圳万科第五园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正是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当代转换。另外,道家思想也在建筑设计中体现明显,最为突出的体现就是国家大剧院,展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的真谛,无为而又无所不为,既实现了建筑的整体性能,也使整个空间设计彰显自由性,这需要设计者不断的提高和不懈追求,需要的是勇气,是智慧的结晶。而对于博大的佛家思想,更加关注人性的真实,体现在建筑设计中就是清新自然、淡雅。例如,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就是佛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远离世间俗念,偏重于建筑的自然性,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

3现代建筑设计如何体现对传统元素的传承

3.1对传统符号和标准的传承对于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集中体现在对传统符号和标志的传承,这主要体现在对思想标志和事物标志的传承方面。因此,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的工作中,要结合传统元素进行深入的认识和分析,将其更好地融入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中。符号的概念比较空泛,是各种事物的统称,如人、事物、人文思想等。在对符号进行传承的过程中,方式较多,可以是图案,也可以是建筑手法。将传统形式中的成分与现展方向相融合,实现传统与现代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交融,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

3.2对传统材料的传承对于传统材料的传承是现代建筑设计对传统元素进行传承的又一体现。在整个建筑设计项目中,建筑材料也是一个重要手段,材料的形式决定空间的要素,在任何发展时期,其作用都不容忽视。因此,对于传统元素的传承也需要深化对建筑材料的继承和发展。在整个中国文化中,建筑的主要原料为木材,其主要特征就是给人以更加淳朴、自然的建筑感觉。在现代,虽然建筑材料的主要品种为钢筋、混凝土等,处于主导的位置,但在具体建筑设计中,积极应用传统的材料风格,发挥主要优势和特征,也就是说,在使用现代建筑物料的通化市,在进行艺术创作和造型的过程中,对木质材料所具备的风格和特征进行展现,深刻体现对自然的表达以及对传统文化底蕴的展现。日本的建筑师对建筑美学进行了特别的阐述,在1992年的世博会的日本展馆的建设中,这一思想得到认可和使用,主要运用了集成木材,对传统的木式建筑的特征进行了极好的诠释,凸显斗拱的美感。这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创新和发展的体现,也就真实反映了现代建筑对传统元素的传承。

篇8

二、多元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创作之源

艺术的成功在于有根,而我们的创作之根就是中华民族之根。中国五千年文化沉淀了优秀的哲理,多元传统文化将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灵魂。我国多元传统文化与历史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和创造观,立足本民族,与国际接轨,力创多元的中国服饰文化,寻找品味本民族文化内涵,用现代的语言,解读其内涵,用现代的手段,表现其内涵,用现代的技术体现其个性。多元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创作之源。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每个朝代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从服饰的演变中看到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无论是商朝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佳韵”、汉代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还是清的“纤巧”,无不体现中国古人的审美倾向和思想内涵,无不体现其多元化的传统文化。其次,我国拥有独特的令世人惊叹的手工传统技艺,如四大名绣,扎染,蜡染,手绘,编织,书法,陶艺,雕刻,绘画等数不胜数。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为服装设计创作提供无限的灵感源泉。应用传统文化,是对传统素材的再认识,再创造,包括文化内涵的改变与表现形式的转换,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设计者必须把激发创造灵感的多元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泉转化为切身的心灵感受,分析,归纳其元素的主要特征并加以提炼,然后以一种典型的与时代合拍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旗袍,本是满族女子穿着的一种长方形大袍,其造型并未显示女性的性感特征和体现女性的形象美,但经过改进,发展,创新,大家看到今天的旗袍的造型已能充分体现,展示女性人体的曲线美。这就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好说明。

三 挖掘传统服饰文化 创新现代服饰设计

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的关注和青睐,并已成为服装设计师设计灵感来源之一。现代服装设计中借鉴、继承传统,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认识、再创造。我们应该激发创作灵感,在创作灵感的基础上再分析、解构,重组并加以提炼,最后以一种明确的,恰如其分的,符合时代需求的形式表现设计。在历届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中,我们就看到了大量既有民族传统服饰特色又强调现代时尚性的优秀作品,如首届金奖获得者吴海燕设计的“鼎盛时代”就是对大唐妇女传统服饰的一次成功的解构与组合。

篇9

在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中,许多设计师就考虑到了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心理,采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喜鹊”“鲤鱼”等有象征意义的图形,招贴海报中传统的水墨,剪纸等手法,通过这种方式在大众的文化心理上达成情感诉求。让国人在其民族文化心理的层次上感到亲切与接近。可见,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现代设计中将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元素较好的有机结合在一起,就要依据传统文化艺术中形和意的衍生传承。从最早的原始社会一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图形符号的造型艺术,它们的表现形式和造型方式,都随着每个历史朝代的更替而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比如,传统图形中最有代表性的龙的形象、原始龙古拙、商周青铜器上的夔龙狞厉肃穆、汉魏龙奔腾飘逸、唐龙饱满富丽、宋龙庄严规范、元龙矫健、明清龙繁缛凝重。还有中国其他有代表性的传统图形,诸如纹、云纹、鱼纹、涡纹等,我们都可探寻到其它表现形式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演变的脉络。这种“形”的变化是对原始图形的继承,也是对其外在形式的衍生与拓展。

篇10

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以来各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如彩陶、青铜器、石雕、秦陵兵马俑、秦长城、汉画像石、壁画、帛画、版画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等。这些教材中,又有大量的内容蕴含着爱国思想情感因素,可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再对作品有关的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美术;培养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同时,欣赏教学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结合挂图和课本图片及平时收集的史料典故进行分析讨论,可以运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展示并作简要讲解,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画展等,使欣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方式,始终落实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之上。

二、技法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技法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则主要通过美术作品的临摹写生与创作等课业实践,使学生基本了解和初步掌握我国传统美术形式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

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物象的理解、感受和想象进而来临摹塑造形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传统民族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以此来激发其爱国之情。

中学美术技法教学中,教材要求对学生安排一定内容的临摹写生、创作等课业实践,应该说,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

在课业实践方面,学习中国画是广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绘画种类之一。因为中国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为东方绘画的主流,它在材料、题材和技法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中国画法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中国画艺术特征,在讲述其基本技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临摹或写生实践。这样做,学生会被中国画特有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他们的艺术感受也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从而激发出对传统民族美术热爱的浓厚感情,同时也能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在临摹与写生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篇11

韩国的流行文化一直走在东亚各国的前头,其穿衣打扮一直引领风潮。但是,传统的韩服并没有被淘汰。每天在韩国的大街上地铁里都可以看到身穿韩服的人群,更不用说逢年过节或是什么重大场合。这也许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足以反映一个民族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对于自我文化的一种高度的自豪感。

英国也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英国的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主要特征是古典主义与绅士遗风。英国人相当注重历史人文的积淀与古典文化的熏陶,尊重传统,弘扬宗教文化,形成,全国保留相当多的教堂、古迹、传统文物及各式各样的博物馆。从绅士遗风而言,强调培养贵族,传播绅士文化,使英国人的含蓄、内敛、从容、平和、守信、礼貌、公正等特征得以充分显现。

受英国古典主义与绅士遗风的影响,英国的中小学道德教育注重宗教的熏陶与绅士风格的延承,并且在学校教育中将“绅士”的内涵确定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观念,即理解与宽容、平等与关爱、对人的尊重、公正与合理,诚实与守信。并且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处理好自身与他人、社会、乃至自然的关系。

篇12

在当代中国的大城市小城镇中,一幢幢钢筋水泥的建筑物纷纷拔地而起,高楼大厦渐渐地成为人们衡量一座城市经济是否发达的标准之一,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建筑景观开始盲目地追求“国际化”?这个问题原本也可以进行一次深入的探讨,但与之相比,更让人痛心的问题是,在一座座模样相似、乏味的建筑后面,意味着的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众所周知,建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如今具有这种中国韵的现代建筑却非常少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遗憾,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景观中的应用问题。

1 在现代建筑景观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1 传承我国的文化精华

传统文化本身就意味着整个民族在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这几个方面的精华,说它是我国文化核心也不为过。当然,个人理解角度不同,有人认为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他所指的传统文化概念就相对广泛,本文所指的传统文化恰恰指的是排除糟粕之后的一些基本的文化意象。当今,我国国民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是比较大的,他们往往偏向于以西方为美、为好,很多人恨不得说西方的月亮都更圆、更亮,这种文化心理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处在了十分弱势的地位,很多民间艺术失去了传承不说,一些重要的文化精神也不再为人们所重视,这是十分悲哀的。在现代建筑景观中去表现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民族特色的体现,更

重要的是有利于唤起全民文化回归的心态,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1.2 体现自己的文化气场

建筑和文化一向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建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体现着文化,反映着时代的独特意蕴,表达着非常丰富的精神意义。所以失去文化内涵,建筑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当今,我国一直提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要表现出我们国家在文化领域的话语权,让世界都看到我们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博大。那么如何体现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呢?笔者认为,建筑风格的改变是个非常鲜明的标识和符号。如今很多外国人纷纷来到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如果他们踏上我们的国土却发现我们的建筑风格还在模仿他们的建筑特点,还在追风他们的时代特征,又怎么会真心去认同我们的文化?所以,我们只有从自己的内心出发,首先承认自己的文化优势,并以传统文化为荣,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体现自己的文化气场。

2 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景观中的应用策略

2.1 以特色精华文化为重点

在现代建筑景观中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设计者本身应是一个传统文化的精通者,最起码也要对一些重点文化元素有所了解,比如天地相融理念。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最大特色就是我们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之境,这正是我们东方人的艺术品位与人文精神的体现,这一古老而深刻的传统哲学亦是我们应该在建筑设计中着力体会与琢磨的。再如意境,中国的古诗中最讲究意境二字,古人追求的就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但凡是这样的诗才算是真正的好诗,所以意境恰恰也是我国建筑美学中的最高水平与境界,即人们虽然只看到了眼前的建筑,但它的那份神韵却能够使人产生无限的美感与遐思,这种形神兼备、虚实相生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建筑不应抛弃的重要文化精神。

2.2 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到目前为止,我国多数表现传统文化的建筑采用的基本都是表面的符号形式,比如轴对称、琉璃瓦、大屋顶,这些表面形态的确是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特征,但是仅仅这样还不够。我们可以将建筑原型加以变化,简化、重构、变形、错位、反转等手段都可以去尝试,相信凭借国人之才,只要用心此道,创造出真正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建筑并不在话下。例如,贝聿铭,他是我国著名建筑大师,对传统文化了解极深,他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合到建筑作品中,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美的享受。例如,他在1982到1990年间设计的北京中银大厦,入口楼梯处动感十足、富于变化、现代味浓重的玻璃结构恰恰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竹子形象。中国自主以竹为美,所以十分富于中国特色,另外它的中庭布局很像北京的四合院,这也是另外一种传统特色,不失中国人民族性格中的内敛和稳重。除了贝聿铭外,一位西方建筑师阿德兰・史密斯设计的上海金茂大厦也是一件十分出色的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作品,他从我国传统古塔造型及原理中发现了可以与现代结构相融合的形式,并用抽象的表达手法将塔的比例节奏表现在了金茂大厦中,所以也非常经典。

3 结语

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国家,在短短二十几年的发展进程中,我国的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但也无一例外充满了西式建筑的种种特征,现代的冰冷方盒子本是舶来品,并不适合我们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滋养出来的炎黄子孙,所以,我们不能让民族性的建筑与富有地域性的城市处在消失及淡化的过程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神州大地的建筑面貌焕然一新,让传统文化的魅力绽放在我们的建筑景观之上,使之富于东方神韵和美感,更使中国风成为全世界追赶的新时尚!

参考文献:

[1]张丹 . 探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 时代教育,2013(12):13-14.

[2]贾栋 .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7):17-18.

篇13

传统吉祥图案;平面设计;应用

传统吉祥图案是古人在陶器、建筑、服饰、剪纸、绘画等物体上刻画的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图形、图案,这些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符号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宝贵财富。我国传统吉祥图案文化底蕴深厚、形式多样且内涵丰富,是我国传统艺术的宝贵财富,将其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在沿袭、传承、借鉴的同时对其进行创新,不断改造、变化,可以设计出既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产品。

一、形的应用

传统吉祥图案的外形富有美感,我们可以借鉴其外形或结构。当然,我们要在借鉴传统吉祥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理解传统吉祥图案外形的基础上,用现代审美观念对其进行变形设计,再创造后的图形具有时代特色。将传统吉祥图案的表现形式、造型方法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可以使设计体现出我国独有的民族个性。对传统图案进行再创造后,再将其运用到平面设计中,中国银行的标志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银行的标志就是借鉴我国传统吉祥图案设计出来的,标志借鉴了古代钱币的外形,在追求简洁、富有深刻寓意的同时还具有行业特征与时代感。设计者通过古钱币的图案使人们对标志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又如,中国邮政的标志在借鉴吉祥图案进行设计的同时将企业文化的特征与内涵体现出来。标志中的“中”字与我国古代“中”字相结合,充分运用了中国古代“鸿雁传书”的典故,将大雁飞行的动势融入标志设计,使标志的形状与动势充分结合,将图形的形态生动地体现出来,展现出中国邮政作为现代企业的形象与服务宗旨。

二、色彩的运用

我国人民比较喜爱具有吉祥寓意的色彩,其中以红色为最。红色作为中国国旗的背景色调,将中华民族热忱、团结、奋进、昂扬、永不屈服的精神体现出来。在民族品格方面,中国人以红色作为主要参考对象,如红色的唐装、代表喜庆与吉祥的大红灯笼等。色彩是现代平面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平面设计尤其是标志设计中,传统吉祥色彩的运用非常广泛。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设计,其色彩与奥运五环的颜色相呼应。中国运动员的服饰以传统吉祥色彩红色与黄色为主,将我国运动员的活力与热情充分体现出来。与传统吉祥图案搭配的颜色受到传统文化与载体的影响,具体在平面设计中,设计者往往会考虑用红色体现某种具体的含义。有时候为了考虑色彩和谐,设计者也会采用一些冷色作为辅助,根据不同的需求对颜色所占面积进行调整,从而让整个画面更具美感。

三、图形寓意的应用

我国吉祥图案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真实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我国传统吉祥图案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如,龟鹤延年、五福捧寿、鸳鸯戏水、招财进宝等吉祥图案都具有吉祥的寓意。我国吉祥图案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外形与色彩上,还体现在图案的文化寓意与内涵上。人们将追求平安、吉祥与美好的希望寄托在传统吉祥图案中,这是人们共同心理具体物化的体现。我国吉祥图案在形式、色彩与寓意三者之间完美结合,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设计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烙印。凤凰代表着美好的事物,代表着吉祥、喜庆,代表着惩恶扬善,还代表着高尚的品格,在人们心目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凤凰卫视的定位是以华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在台名的选择上,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吸引海内外的观众。设计者采用旋转的一正一反两只凤凰组合成的图案对凤凰卫视的定位加以诠释。旋转的两只凤凰在结构上含有太极图的因素,双凤图被处理,凤凰身上不必要的部分被删除,简洁明了。从凤凰卫视的台标设计上可以看出,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我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是展现我国独有民族风格的重要手段。在平面设计中充分借鉴我国传统吉祥图案,将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设计思想相结合而碰撞出火花,可以在艺术上产生创新,使平面设计充满新的能量,使我国传统吉祥文化在平面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

作者:邹书雅 单位:丽水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