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三年级语文教学活动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三年级语文教学活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三年级语文教学活动

篇1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今天,我们这节活动课的题目是——神医大会诊(电脑伴乐出示该课题)。昨天,语言王国来了几位客人,个个愁容满面,原来他们得了病,老师把他们的病介绍给了我们班的几位专家。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专家们是如何诊治的。

(二)“专家门诊”

(场景布置:四个诊室分别为“肥胖症”专科、“前后矛盾症”专科、“残缺不全症”专科、“搭配不当症”专科。)

1.症状

甲:“哎哟哎哟,肚子好难过,不知得的是啥病,快找医生去看病!”

乙:“哦,实在太累了,走了这么一点路就吃不消,我这人太肥了,得减一减才行”。

丁:“我呢?病得最严重,缺手缺脚成残疾人了,不知能不能治好我的病?”

2.挂号

根据各人病情,挂号处给予不同的诊卡。

3.看病

甲拿着诊卡来到“前后矛盾症”专家前,电脑出示病句:昨天下午,下了一天的雨。

专家诊断:一整天应包括上午和下午,下午不等于一整天,只要把“下午”去掉,你这病就痊愈了。

随着专家的话,电脑打去了“下午”,病人立即喜笑颜开。

乙拿着诊卡来到“肥胖症”专家前,这时电脑出示病句:在金色的沙滩上,有个身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在沙滩上拾贝壳。

专家诊断:前面已经有“金色的沙滩上了”,后面再写“沙滩上”就重复了,应该毫不留情把它去掉。

专家“咔嚓”一声,电脑使句子变为“金色的沙滩上,有个身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在拾贝壳。”乙欣喜而归。

丙来到“搭配不当症”专科专家面前,电脑出示病句:“小红生病了,但是她没上学”

专家诊病:关联词“但是”用得不当,应改为“所以”,丙连声道谢而归。

丁来到“残缺不全症”专科专家面前,电脑出示病句:“我们美丽的校园”。

专家诊治:这句话只有“谁”而没有“怎么样”或“干什么”,可以在这句话的后面加上“怎么样”,如“真大啊!”“真安静!”等等。

电脑出示句子“我们美丽的校园真大啊”和“我们美丽的校园真安静!”接受了诊治,丁快乐地唱起了歌。

三、出诊语言家族。

师:“刚才,小病人们个个满意而归,临走时,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小神医们能到语言王国出诊,医治一下他们那儿的所有的病人,你们愿意当小神医去一趟吗?”

(学生欢欣雀跃)

(一)词语家族

点击鼠标,电脑出示“词语家族”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大门。

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词语家族,见到了许多有病的词语宝宝,同学们快动脑筋医治他们。

电脑出示词语:克苦青香兴高彩烈痛若灵机一动坚难枪先舞稻

(学生答教师改,完成了此项练习。)

师:治好了词语宝宝的病,他们真开心,他们想邀我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电脑出示题目):

茂密的山水吸引水面

威武的树木守卫合作

翻滚的龙虾注视游客

秀丽的波浪密切祖国

(二)句子家族

出了“词语家族”,现在让我们进入“句子家族”,去看望一下句子朋友吧?(电脑出现“欢迎来到句子家族”)师:听说我们班的小神医们今天出诊,句子病人们早就排好队等候着,你们看!(电脑出现一组句子)

篇2

对于学生来讲,三年级是写作学习的基础阶段与起步阶段。在教学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内容,对作文进行合理引入,让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关注作文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起步作文教学的创新,是促进语文教学的重要实践。

一、利用口头表达,减少写作难度

读写结合,是开展写作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引导学生写作,要让学生先说。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语文能力中,他们的口语能力要高于写作能力,利用口语表达去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会降低写作的难度。老师可以利用口头表达作为写作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有效写作。在课堂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段合理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组织自己的语言,利用口头表达的形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在此之后,再将自己所说的话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要让小学生觉得写作并不是那么困难。例如,在以“我最喜欢的一样东西”为题目进行写作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或者学习中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先对这件东西进行描述,并说一说自己喜欢这件东西的理由。在口头表达中,学生需要利用一定的顺序或者利用合理的依据对其想法进行表述。在有效表述后,学生作文会有东西可写,作文学习的心理难度也会下降。

二、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材料积累的重要手段。学生动手去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会促进学生了解作文的写作内容,也会让学生获得第一手的写作素材。三年级学生比较好动,且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乐于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探究问题,利用小实验、小发明去丰富自己的生活。在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作文课上进行实践活动,给学生时间去增加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转变学生苦思冥想的写作局面。在作文课上,教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手工,做些生活实验与发明。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调动,作文学习热情也有所提高。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我的发明”之类的写作题目,让学生对自己的动手实践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并对自己的发明成果进行描述,让学生将写作过程作为记录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促进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

三、开展观察活动,提高写作能力

在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爱观察的生活习惯。观察,是小学生获得有效写作素材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如果学生不能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具有直观的认识,他们根本无法去描写事物,也不能针对事物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师要向学生传递一些科学的观察方法,在作文教学中开展观察训练,让学生成为一个会观察、想观察、积累观察的人。例如,在以“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为写作题目时,教师可以在作文课堂中,利用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中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师可以呈现两张不同的小狗图片,问学生们喜欢哪一只,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在这样的引导下,小学生会对两张小狗进行观察,并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一些小学生会从小狗的大小、颜色、毛发等方面进行观察,一些小学生会从小狗的五官、表情等方面进行观察。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写作练习,不会再有写作之难,也会使写出来的作文生动、形象。

四、欣赏课内文章,掌握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内的文章,大都是名家之作,也是经过教育人员筛选过的精品中的精品。这些课内文章的内容较为丰富,写作形式也是丰富多彩,是小学生写作学习的典范。在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内文章,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同时,去吸取一些写作经验,让学生通过课内阅读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以课内阅读为基础,为学生分析行文的技巧,了解修辞的使用方法以及汉语语法等,让学生通过日常练习,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拉萨的天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从哪几个方面对拉萨的天空进行了描写,找出课文中使用修辞方法的语句,进行仿写练习。当学生可以正确分析文章在内容与结构方面的特点时,教师可以提出“我的家乡”或者“我最爱的风景”等作为题目,组织学生进行随堂写作练习,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作文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授下,才能让学生成为写作活动中的主人。在写作起步阶段,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精彩与情感表达的乐趣,有利于学生深入到未来的写作之中,会为学生开启一扇具有魅力的写作之门。

参考文献:

篇3

一、基于新课改提出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方案的转变

新课改的提出改变了旧教育的应试模式,提倡以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老师则为教育的领导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令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同时要求老师的教学方案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填鸭式的教育学方法,要设立有趣的课堂教学方案,令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认真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朦胧的认知阶段,生活中的许多常识需要通过实践学习来认知。他们是富有想象力的年纪,想法非常的单纯,善恶辨别能力较弱,因此老师和家长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也是对生活常识的一个重要的知识来源。由于学生一天的时间大都呆在学校,并且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都来自教师的讲课,所以老师对于学生的认知来说非常的重要。在新课改的作用下,老师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小学语文三年级开放性教学方案是基于新课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课堂的实践和探讨。

二、小学三年级开放性教学

小学语文三年级开放性教学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课堂教学地点、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中,快乐的成长并且了解到书本以外的知识。

1.课堂语文教学地点的开放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室为主的,在新课改的提出下,不防偶尔将课堂教学地点移至教室外,让学生的学习环境有所变化。课堂教学地点移至教室外,要以学生的安全为基础,再进行教学,同时确保课程进度不受其影响。课堂教学的地点不是随老师的意愿进行设定,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教学地点。比如说:三年级语文老师上到课文《金色的草地》可以带领学生们到草地上进行教学。

课堂语文教学地点的开放性是指不影响课程进度的情况下进行课堂地点的改变,这样的教学地点的改变是一时性的,不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室的授课地点方式。

2.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性

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即老师摆脱传统的授课模式。由于我国之前的教育方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许多教师的讲述课程较为死板,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也是仅仅根据书本上的内容直接传授,很少去解释内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知识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如果语文教师以上课就进入教学内容的教授,许多学生很难一下子跟进老师的讲课内容,导致学生不爱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先从学生们感的事情作为切入点,再引申到课本内容,然后再进行课堂内容的讲授。例如:课文中《狮子和鹿》,老师可以先设置一个关于狮子的谜语,叫学生们猜。或者是设置一个成语接龙游戏。教师在上课前进行情境导入,应注意适当的把握,不能影响课程进度或者使课堂气氛过于活跃。

3.教学课堂内容的开放性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大多是10岁左右,对于世界还是处于一个认知的阶段。他们所接触的东西比较简单,需要通过学习和生活上的接触不断的积累常识。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一般来源于父母和老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在不影响课程进度的情况下,讲述一些课外知识,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内容开放性,即保证课程进度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进行课外知识的传授,令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事物,同时也可以调节一下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能积极认真的配合老师的讲课。

三、总结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小,认知能力较差,比较爱动,因此在教授课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在,制定教学方案的内容,同时应该以不影响课程进度为基本要求。将情境创设的方法带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林万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08)

[2]姜春霄,林刚.“教学设计”培训策略研究――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7(02)

[3]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4]黄荣怀.关于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5(04)

篇4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播语文知识的同时,也用优美的语言文字、丰富的思想内容展示着小学语文的独特魅力。纵观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只有从审美的视角进行观察和反思,深入了解小学语文的审美特点和意义,才能够寻找到小学语文的内在教学之美,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机械与僵化,引导学生进入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之中,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一、教师审美能力的提升

马克思认为审美教学“培养社会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产生出来——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社会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可见审美素质提升的意义之重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语文知识的传播者和教学魅力的营造者,进而也是创造小学语文教学之美的重要主体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的同时就应当首先学会审美,因此应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和文化修养,将自身的审美经验、审美经历、审美知识、审美理想等诸多因素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方能给予学生审美灵感与启示。

教师要努力学习审美理论,了解和掌握审美活动规律和特点,认识和理解美的本质和美的表现,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并将审美的情趣融于教学活动之中。如在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课文《人与自然》《大自然的语言》以及六年级课文《自然之道》等教学实践中,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审美能力,将学生引入到千姿百态、朴素自然的美的情境,通过踏青、秋游、山地探险、自然之旅等活动感悟自然、陶冶情操、启迪对美的发现和追求。最重要的一点,面对大自然的秀丽风光,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心灵去体会、用笔触去彰显美的内涵。

二、教学内容的审美发掘

正如国学大家王国维先生所说:“一切真理唯存于具体的物中。”小学语文的审美资源是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朴素之美,更是语言文字的内涵之美,对小学生的情操陶冶与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将这些资源进行审美发掘,实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的审美理想。

教材之中众多生动的素材都可成为学生感知教学之美的重要载体。诸如: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人间处处有真情》章节的教学,可首先通过课本阅读引导学生进入思考与联想的环节,建构教学审美的第一步——对“真情是什么”的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追求内心深处的审美形象,通过“感悟真情:我要感谢的人是

,因为 ”,细细品味课本中语言的音韵美、人物的形象美、景物的意境美。为了更进一步理解真情与真爱,还可通过多媒体播放社会生活中的感人画面,鼓励学生进行“真情”大讨论,从而让学生感受和谐之美,更深刻地领会课文的旨趣。

三、教学方法的形象化

篇5

二、课后习题,学生预习的“中轴线”

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大致勾勒出了每篇课文的基本线索。这些内容丰富的课后习题是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课文思想情感的重要助手。学生通过参考这些课后习题可以在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预习。鉴于此,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本中课后习题的导向作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简单感知课文情感。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后习题预习课文。课后习题四:“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学生根据这一道课后练习题知道了文章乍一看题目貌似在写“花”,细一读文章实际却在写“人”。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是学生课前预习的一条“中轴线”。

三、课后习题,课堂生成的“延伸线”

篇6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进行探讨。

一、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以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为主,教学工具为粉笔+黑板,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如今,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即多媒体技术,它是一种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新的教学手段,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且达到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课堂教学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中《桂林山水》这一课时,若是只凭借书中作者的描绘和教师口头语言的讲解,学生很难准确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纪录片《桂林山水》,静谧高雅的视频画面,生动悦耳的声音解说,将桂林山水的秀丽美景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在了学生面前,使学生如痴如醉,加深了他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又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中《开天辟地》这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这篇神话故事的内容,从中感受非凡的智慧与勇气,在语文课堂上,我让学生观看了动画片《开天地》,将文章乏味的知识以动画的方式生动有趣地表现了出来,这极大地引起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对本篇课文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帮助我们获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造直观式教学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和探索中。

二、利用角色扮演,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如果只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很难准确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然而,活泼好动、喜爱模仿和表演确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他们的天性,设置合适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文章中所描绘的情境,以此拉近他们与文章人物的内心距离,并对人物产生亲切感。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

比如,在学年级下册中《卡罗尔和它的小猫》这一课时,我选了几位热情度较高的学生分别扮演卡罗尔、爸爸、妈妈等主要人物,让他们到讲台上,通过自身表演使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得以再现。学生的卖力表演不仅完整地将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呈现在其他学生面前,课堂气氛也显得轻松愉快,这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加深了他们对于人物性格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利用背景音乐,创设情感式教学情境

古人曾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的确,人们在音乐氛围中更容易敞开心扉,情感也会更加丰富。所以,我们在构建语文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创设情感式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音乐的感染力下,和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继而对文章的情感有更准确的把握,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7

1.语文教材是主要内容

1.1 深挖教材。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教材内容建立起某方面或多方面的联系,可以使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学习某篇课文的前期准备,可以是课文中知识点的扩展,或是对某一单元语文知识的深化,或是对一段时间内所学的或全册课文中某个方面知识的延伸。

例如,三年级上册《中国的传统节日》专题,学生们搜集了不少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有话可说。可以在班中举办《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推广会》的活动,进行习作训练,将全班的优秀习作整理装订成一本习作集,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汇报。

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得到父母的爱多,付出的少,觉得父母对‘我’的所有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经常埋怨家长的种种不是”, 结合这种情况,在三年级下册第五组教材中安排《了解父母的爱》,设计系列活动,学习了《妈妈的帐单》等课文后,引导学生们收集关于描写父母之爱的诗词、歌曲、文章、名句等,熟读成诵。举办读书交流会;向父母及长辈了解爸爸妈妈生育“我”、养育“我”的艰辛,进行口语交际;观察父母每天的工作生活情况,体会父母的辛苦;模仿《妈妈的帐单》一文,设计一张“父母的帐单”,与家长一同计算从生育“我”至今,所花销的生活、学习费用,一直到供“我”大学毕业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再算一算父母给我们的爱,又是多少……至此学生感慨:“父母的爱是无价的、无私的、无限的、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想想“我”今后该如何对待父母的这份爱,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并主动对父母说几句真心话,写几句肺腑之言。

做足、做透这系列活动,学生不再口是心非地承应老师“我要爱父母”,空洞地承诺“我要怎么怎么做”,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付出。

1.2 课前预习。一些教师认为综合性学习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其实不然。在一年级上册的古诗教学前,就可鼓励学生去寻找更多描写春天的古诗,一同分享《春天的诗会》。一年级下册《识字6》是数量词归类识字课,只有4句话,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4幅不同的画面中。语句十分简洁,每句话中又包含了4种事物,其中几种事物是学生少见的,认识事物就成了学好本课的前提。这个问题可以预先解决,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在各科教材上找到课文中的事物,理解“一畦、铜号”,区分“海鸥――飞鸟;帆船――军舰;秧苗――稻田”。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响亮的呼声。可一些教师埋头苦干,寻找资料,制作课件,一个个精美的课件成了“道具”,学生眼巴巴地看着老师围着展示台团团转。为什么不让他们从唾手可得的材料入手呢?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只有六七岁,但是他们搜集资料的潜力令人吃惊。教师应该放弃“个人秀”,挖掘学生预习收集的潜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小主人。

1.3 课堂争论。教学中常有疑点令同学们争执不休,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它作为研究课题。当教学到“非比寻常”一词时,有学生质疑应该是“菲比寻常”,并振振有词“电视里的广告就是这样说的,还是王菲代言的呢,超市里的可乐罐上也是这么印着的”。现代传媒的“偷梁换柱”,误导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理解。可引导学生课余在超市里和电视节目中、街旁广告牌上……咬文嚼字,打假!

1.4 课后延伸。综合性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延伸,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中。让学生编辑小报、班刊、作文选,都是给学生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如学习了《乌鸦喝水》一文,就引导学生续写故事,编绘连环画;学习了三年级下册的第八组教材,可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中国神话、传说,举办“神话、传说故事会”。

2.家庭学校生活是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耗时多、效率低的状况一直困扰着广大的语文教师。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过分重视教师的教,未能将学生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在语文教学内部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那就是把课堂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而未能将语言学习放在一个“大语文”的范畴中来,忽视了“生活是‘源’,书本是‘流’”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3.学科融合是补充内容

挖掘其他课程资源,找到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最佳结合点。比如《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有一个单元是《可爱的小动物》,学生进行了小调查,收集了有关动物的资料图片,可以请学生展示、介绍喜欢的小动物,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展示与提高。

再如《人自然社会》这一课,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以后,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分组了解周围的环境污染情况,其间可以走访环保部门,还可以做一些实验,然后组织汇报调查结果,讨论确定治理方案,再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给有关部门写信或者写倡议书。除此之外,学生自己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设计宣传标语、成立环境督察小组等。

篇8

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三年级更为重要,所以我加强了生字、词的学习。除了多写、多练习外,我要求学生每天中午一定要练写生字10分钟,可以用生字本,也可用字帖,但内容一定要是课本内要求掌握的。而在睡觉前再把所学的生字读一遍,加深记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生字词的练习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因此,每节课教学之前我都要布置学生自查字典,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要求在查字典的过程中记录有关知识。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对生字的书写和记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学会预习

三年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时期,课前预习的教学必不可少。但这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的想法是先要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预习,于是,在三年级上学期,我给孩子们拟定了一份简单的预习方案:1.将课文读三遍:要求文中的长句、难读的句子或出现生字、词较多的句子要反复读几遍;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3.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基本了解预习后,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预习的必要性及其好处,我在三年级下学期,又重新拟定了一份预习方案:1.自由读文二遍,熟悉课文内容(读的方式可以自定,可小声的读、可默读,也可朗读)。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要查字典弄明白,并在课本上做批注)。3.读文第三遍,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4.读文第四遍,提出自己的疑问?5.读文第五遍,写出你初读文章的感想。

三、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

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教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局限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

四、怎样激活语文课堂

1.活化课堂关键是教师引导灵活

要想活化语文课堂,让学生学得活,当然教师灵活引导是关键。首先,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教师在课堂中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 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挂图、表情动作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再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短剧表演,教师新颖的板书设计、随手勾勒的“简笔画”等,都能促使学生沉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2.活化课堂核心是学生思维鲜活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优化语文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有经验的教师在灵活引导的同时,十分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新异,自觉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鲜活的学生思维是智慧激荡的摇篮。我在教学中从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3.活化课堂特征是课堂气氛活跃

教活、学活。课堂气氛怎能不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全方位投入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学生又能大胆实践;教师激励学生“超越”,学生就思维飞扬;教师让学生“选择”,学生能自作主张;教师激发学生“创造”,学生不断开拓创新。课堂上时而让学生演一演、画一画、辩一辩、赛一赛、唱一唱、问一问、读一读、猜一猜、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了起来。充分利用小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时段中让学生或探究讨论,或静听欣赏,或即情表演,或自由交流,或游戏娱乐,使学生如坐春风,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必定良好。

篇9

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教材内容建立起某方面或多方面的联系,可以使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学习某篇课文的前期准备,可以是课文中知识点的扩展,或是对某一单元语文知识的深化,或是对一段时间内所学的或全册课文中某个方面知识的延伸。

例如,三年级上册《中国的传统节日》专题,学生们搜集了不少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有话可说。可以在班中举办《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推广会》的活动,进行习作训练,将全班的优秀习作整理装订成一本习作集,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汇报。

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得到父母的爱多,付出的少,觉得父母对‘我’的所有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经常埋怨家长的种种不是”,结合这种情况,在三年级下册第五组教材中安排《了解父母的爱》,设计系列活动,学习了《妈妈的帐单》等课文后,引导学生们收集关于描写父母之爱的诗词、歌曲、文章、名句等,熟读成诵。举办读书交流会;向父母及长辈了解爸爸妈妈生育“我”、养育“我”的艰辛,进行口语交际;观察父母每天的工作生活情况,体会父母的辛苦;模仿《妈妈的帐单》一文,设计一张“父母的帐单”,与家长一同计算从生育“我”至今,所花销的生活、学习费用,一直到供“我”大学毕业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再算一算父母给我们的爱,又是多少……至此学生感慨:“父母的爱是无价的、无私的、无限的、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想想“我”今后该如何对待父母的这份爱,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并主动对父母说几句真心话,写几句肺腑之言。

做足、做透这系列活动,学生不再口是心非地承应老师“我要爱父母”,空洞地承诺“我要怎么怎么做”,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付出。

(二)课前预习。

一些教师认为综合性学习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其实不然。在一年级上册的古诗教学前,就可鼓励学生去寻找更多描写春天的古诗,一同分享《春天的诗会》。一年级下册《识字6》是数量词归类识字课,只有4句话,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4幅不同的画面中。语句十分简洁,每句话中又包含了4种事物,其中几种事物是学生少见的,认识事物就成了学好本课的前提。这个问题可以预先解决,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在各科教材上找到课文中的事物,理解“一畦、铜号”,区分“海鸥——飞鸟;帆船——军舰;秧苗——稻田”。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响亮的呼声。可一些教师埋头苦干,寻找资料,制作课件,一个个精美的课件成了“道具”,学生眼巴巴地看着老师围着展示台团团转。为什么不让他们从唾手可得的材料入手呢?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只有六七岁,但是他们搜集资料的潜力令人吃惊。教师应该放弃“个人秀”,挖掘学生预习收集的潜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小主人。

(三)课堂争论。

教学中常有疑点令同学们争执不休,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它作为研究课题。当教学到“非比寻常”一词时,有学生质疑应该是“菲比寻常”,并振振有词“电视里的广告就是这样说的,还是王菲代言的呢,超市里的可乐罐上也是这么印着的”。现代传媒的“偷梁换柱”,误导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理解。可引导学生课余在超市里和电视节目中、街旁广告牌上……咬文嚼字,打假!

(四)课后延伸。

综合性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延伸,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中。让学生编辑小报、班刊、作文选,都是给学生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如学习了《乌鸦喝水》一文,就引导学生续写故事,编绘连环画;学习了三年级下册的第八组教材,可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中国神话、传说,举办“神话、传说故事会”。

二、家庭学校生活是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耗时多、效率低的状况一直困扰着广大的语文教师。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过分重视教师的教,未能将学生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在语文教学内部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那就是把课堂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而未能将语言学习放在一个“大语文”的范畴中来,忽视了“生活是‘源’,书本是‘流’”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一次外地访问团来我校交流,我班就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我是小导游员”的主题活动,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选学下列内容:搜集图片并给图片写简短的文字说明,或尝试做小导游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风景名胜,或扮演角色表演,两三个人一组,一位同学当“导游”,访问团老师做“游客”,“导游”根据展示的画面依次介绍景点,“游客”边听边看边向“导游”提问。

丰富的生活是永无止境的大课堂,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库,身边的人、事、物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关于学生使用压岁钱问题,可以设计“喜忧参半的压岁钱”、“使用压岁钱浅谈”、“你对压岁钱知多少”、“打理压岁钱妙计多多”等主题,运用口语交际、编小报、作文展、故事会等形式展开活动。

这些校内、家里的主题系列活动,内容丰富且有层次,满足了不同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善自我。

三、学科融合是补充内容

挖掘其他课程资源,找到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最佳结合点。比如《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有一个单元是《可爱的小动物》,学生进行了小调查,收集了有关动物的资料图片,可以请学生展示、介绍喜欢的小动物,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展示与提高。

篇10

一般来讲营造教学情境的有效形式主要有:多媒体展示、幻灯片播放、音乐烘托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文内容及教学目标需求灵活选用恰当的情境创设方式。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积极情感,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山、水美景图片及外国游人如织的图片。学生在直观欣赏景色的过程中便能深刻理解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从而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自豪感。

二、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为有限,要想让他们透彻体会蕴含在教材文本中作者丰富的情感,仅仅依靠一两次简单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他们用有感情的方式反复朗读,从而逐渐读出并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情感思想,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涵与主旨,最终获得情感上的提升与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告知学生朗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朗读活动中,让学生可精准品味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并可将自己的情感与作者进行交流与碰撞,最终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就可用朗读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以显著提高情感教学实效。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可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经典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接着为学生介绍雷锋叔叔的生平,然后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使学生对文章情感与思想有初步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激励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使他们在反复朗读中读出作者对雷锋的思念与赞扬之情,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与可贵之处,最终主动向榜样学习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在实践教学中丰富学生情感

篇11

第三节课,教研员们和老师们进行了有关课改方面的座谈,座谈气氛热烈而融洽。在座谈中,老师们纷纷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对自己在新课改下的取得的教学成果满怀欣喜,并决心要在课改大环境的影响下,扎扎实实搞教学,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讨论结束之后,**教育学院的领导和教研员对我校校本研修的工作进行了资料检查,并对我校扎实务实的校本研修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下午**教育学院*夏老师和**河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以及**东小学、**小学的部分教师与我校一至三年级班主任教师进行了互助网培训。我校作为基地校,由三年级组教师进行了《教会中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主预习的实践研究》的汇报。听了我校老师认真的汇报,*老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评价我们学校语文教学活动开展扎实有效,经验值得大家借鉴。兄校弟校的老师纷纷对我校老师这种真研究重实践的工作态度点赞,感谢我校老师给他们带去教学灵感和经验。

篇12

即认知到运用环节进行指导,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下,小学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丰富教学形式,打好拼音教学基础

拼音无疑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对发音、认字、阅读等都有极大的帮助。

1.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拼音学习需要注意发音与书写,新理论强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跟随课件、视频等去学习字母的口型、读音以及声调变化等,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易混淆、易错的地方进行补充指导。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充分调动积极性并打好拼音基础,提高教学效率。

2.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儿童的拼音应用能力

(1)扩展学习

扩展学习主要是通过扩展阅读和识字来进行,而学习内容应安排那些比较简单并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字词句。如:儿歌、绕口令等韵律性较强、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内容。

(2)组织趣味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在学习之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拼音组词、造句、对话、看图搭配等实践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又能无形中增强其拼音应用能力,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结合儿童思维发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识字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保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应将重点放在学生对识字方法的掌握以及汉字运用的效率上。

1.结合课程要求,完成重点教学任务

识字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重点学习课文中遇到的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包括会认会读的和要求熟练运用的。汉字具有多种多样的字形,学生需要掌握每个字的笔画和书写。通过对生字词进行书写、正音,使学生在语言交流中掌握字词的用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2.创新教学方式,灵活进行识字教学

教师应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识字、记忆。通过一些趣味活动,如:将字形相似的字混在一块儿,根据听到的不同读音来找对应的字,给定一个字根,添加不同的偏旁变成不同的字等吸引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去认知字词。而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会遇到许多不认识的字,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扩展他们的词汇量,同时锻炼其多元思维。

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儿童读写能力

阅读和写作既是语文知识的应用,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环节都是以各种文章、诗词、段落等形式来进行的,通过理解词句和课文的含义,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并进行写作训练。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充分结合学生语文水平和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课文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低年级的课文通常比较短小,表达的意思浅显易懂,因此,在上课时以朗读、识字为主,教师的任务应该是调动大家的热情,并适当地对过程进行引导,无需过度干预。对于高年级如自三年级以后,课文的字数增多,内含相对有深度,表达的意思和情感较为丰富,而经过一二年级的积累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汉字积累,这时除了对课文进行深层次解读外,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专门的课外阅读,扩展阅读量,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并对所读文章发表看法、感想并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写作练习。

2.开展写作教学,提高学生语言实践应用能力

写作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如低年级的字词造句到高年级的作文练习。一、二年级时,教师应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词汇发挥想象力来造句练习,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语言应用能力。到了高年级,学生经过一定的语言积累,可以进行简单的作文练习,教师应经常引领学生深入生活,从生活、社会、自然中发现素材,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作文内容范围有许多,如:读后感、生活杂事、社会见闻、自然风光,最主要的是鼓励学生写出真实感情、真人真事。对于作文练习,教师不应过多地限制学生的写作,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掌握写作的方法后鼓励自由写作,以适应他们的思维发展特点。

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指导下,无论对于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应围绕语言应用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各项语言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全爱华.浅议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17).

篇13

二、创设具有趣味的语文教学氛围,寓教于乐。

1.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小学的心理特征以及感兴趣的事物。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教师应把握好这一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例如:湘教版五年级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篇课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师:遇难者是谁?他的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他为什么要拨出第三个电话?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浏览课文内容,再让学生进行解答。通过提问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自行探究问题,开动思维能力,教师再适时地进行引导,顺利地开展新课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制定、实施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兴趣,实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2.创设趣味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课堂趣味游戏、讲故事环节、话剧表演等教学活动,活跃语文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加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在进行教材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文中的内容,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例如: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虞卿,学生在朗诵中进入课文角色,感受课文内容,增强语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语文学习变得更为轻松、愉悦。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多媒体已经被广泛使用,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播放视频、音频的作用,拥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扩大教学内容量、多信息、高效率的优点,教师要合理的、科学地利用多媒体辅助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前应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结合教材内容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播放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可以使语文课堂变得更为有趣。例如:湘教版三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先播放优美的轻音乐导入这门新课,在音乐播放过程中让学生朗读课文,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然后播放相关的《牛郎织女》的动画片,将平面的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动态方式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嫦娥奔月的勇气。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内容,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将抽象的课文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地画面,有效地吸引学生地注意力。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也要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教学目标。首先时间抓起,养成早读的习惯,学生早晨到校之后,应自觉拿出语文课本,预读新课文,做好上课准备。在上课中专心听讲,不开小差,老师所强调地重点在课文内容旁边做简单批注,积极地、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在遇到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解决,实在不能解决,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不堆积问题。

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习的成绩的提高。预习是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学生做好预习的准备,有利于后续学习的顺利开展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阅读课文方法,帮助理解课文,首先从识字识句入手,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在课后要解决学习之中问题,学会举一反三,总结积累。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在课前做好精心备课的准备,设计精巧的语文教学活动,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心理特点,开展趣味语文教学方法,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学习的动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此不断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