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主要做法及经验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乡村振兴主要做法及经验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乡村振兴主要做法及经验

篇1

一、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资产收益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调度、协调全区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确保工作开展按时间节点快速推进。

二是制定方案。先后印发了《区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通知》、《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区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实施细则》,为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加强项目调度。立足各贫困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区位、人力资源等情况,紧贴市场需求,从实际出发,选取光伏项目,构建科学合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和促进贫困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农户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加强的共赢局面。

四是强化监督管理。通过扶贫动态监控系统对项目进行实时监管,系统要求每季度填写资产收益扶贫的报表;根据《区财政局区扶贫开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的通知》,区供销社每月报送《光伏资产收益项目绩效运行监控表》。

二、资金投入与投资完成情况

(一)资产收益扶贫资金计划投入情况

1-6月,区计划投资5400万元用于资产收益扶贫,其中:财政资金5400万元。

(二)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2020年,区计划建设资产收益扶贫项目1个。1-6月已签订分红协议的项目1个,签约率100%。项目投资完成金额54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400万元,完成率100%。

三、取得成效

1-6月,区已实施开展资产收益扶贫的项目1个,为光伏资产收益项目,涉及216村,其中贫困村74个。贫困村平均投入资产收益项目资金25万元,项目带动贫困村集体增收53.92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360人,累计增收197万元,人均增收451.8元。

篇2

开展“两山银行”试点,是浙江省深化“两山”转化改革的创新举措,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全力推进“两山银行”改革试点,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将“沉睡的资源”唤发生机,助力“乡村振兴、富民增收、共同富裕”。目前,已收储耕地2154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签订亿元项目1个,获得综合授信20亿元,发放各类贷款1427万元。1.主要做法(1)系统搭建运营平台一是运营平台系统化。挂牌成立衢州市柯城区生态资源开发运营有限公司(“两山银行”),运用“分散化输入、集中式输出”的经营理念,统一开展全区生态资源存储和转化、生态产品招商、生态资产融资等业务,推进建立乡镇级平台公司。二是业务流程系统化。面向可收储生态资源,以村民或村集体自愿为原则,坚持确权、认定、评估、交易、经营等规范化操作,确保村民或村集体共享“利息”收益和分红收益。三是政策整合系统化。

制定全区土地经营权存储管理办法,进一步整合涉农政策和资金,为解决土地抛荒提供制度供给和资金支持。四是核算标准系统化。与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浙江大学开展技术合作,完成2015、2018、2019年区域GEP核算报告。(2)整体推进土地收储一是设立一套标准。明确适用对象是依法取得土地经营权的农户、村集体、家庭农场主等,对耕地和存储期限设定标准化要求。在确保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土地用途不变的提前下,按每亩每年225千克稻谷的标准支付固定“利息”,合作经营产生的收益部分,按一定比例分成。二是发动一批试点。聚焦重点乡镇主动查勘土地资源,精准对接所在村集体和村民,并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主动吸引一部分闲置地块纳储。在航埠镇、万田乡、华墅乡等地,确定3个试点村,完成首张“两山银行”储蓄单开具。目前共收储耕地2154亩,涉及农户800多户,全部完成单季稻和高粱的种植。三是共享一定红利。立足合作共赢,积极探索政府、集体、村民三方共同参与的共治共享机制。一方面对符合存储标准的耕地,村集体和村民可享受固定“利息”收入,也可以耕地资源入股,与“两山银行”对经营溢价进行五五分成。另一方面对垦造开发项目,村民或村集体可按约定或评估后的标准享受存息,“两山银行”进行开发产生耕地指标。(3)精准定位引入资本一是精准对接金融机构。柯城区农商银行以“两山银行”建设中“农村资源变资产”为核心,推出特色金融产品,促进区域特色农产品培育特性、产质提升和实现产销衔接,提升品牌价值,起到引领作用。二是精准把握“开源节流”。“两山银行”负责直接收储运营砂石和矿产资源,持续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工作,开展数字化管理,实现疏浚物从出水到销售全过程监管,疏浚产物资源化、产业化和集中规模化利用后,作为平台公司重要资金输入方式之一。

同时对全区废弃矿山进行资源化生态化统筹管理,从资源挖掘、加工利用、生态矿业建设到生态修复、造地造林、美丽乡村建设进行链条式管理。2.工作成效(1)实现产业落地2020年新垦造耕地12000亩,经“两山银行”运营、管理后,多家经营主体主动前来商谈合作。目前已与衢州跃进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1亿元,建设稻鱼、蟹、虾轮作共生种养、农耕文化普及的立体式种养休闲观光科创园。(2)实现有效管护通过“两山银行”对已验收和往年的垦造耕地项目进行土地管护、地力提升、落实种植等,确保垦造耕地项目长期、有效、稳定发挥最大效益。第一批重点推进23个抛荒整治示范村建设,涉及7个乡镇(街道),已完成一次翻耕面积5210亩,经村集体流转的种植面积达2783亩。(3)实现富民增收通过建立“两山银行”、村集体和农户收益共享机制,确保农户享受“两山”转化红利。“两山银行”已与石室乡等镇乡开展合作,承诺每亩每年分红不低于225千克稻谷(即585元),预计农户存储“利息”收入超过100万元。(4)实现金融助力柯城农商银行作为第一批合作金融机构,对“两山银行”进行综合授信20亿元,用于生态资源经营、开发和乡村振兴。同时,针对“土地银行”开发农垦贷、农耕贷、种粮贷等特色产品,农户可凭“两山银行”储蓄凭证,获得相应授信或增信,目前已发放各类贷款1427万元,真正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通道。3.存在问题(1)“两山银行”信息化平台尚未形成目前已开展土地资源清单摸底调查,其他领域生态资源尚无较好的思路进行统计。(2)“两山银行”多样化生态资源整合机制尚未形成土地资源领域以外的其他生态资源的价值评估体系、运营方式仍在探索,尚未有标准化的操作方式。(3)“两山银行”金融支撑机制尚未建立金融机构对于“两山银行”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参与积极性不高,融资渠道较少。4.下步打算一是总结“两山银行”的经验和做法,形成示范效应,以点扩面,在耕地确权、产业导入方面争取有突破。二是适时拓展“两山银行”业务,谋划研究老街老房、山塘水库、砂石矿产等资源经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加强数字化集成,加快形成全区生态资源清单“和生态产品(招商项目)清单“一张图”,实现资源资产数据化收集、可视化呈现、智慧化管理。四是引入技术支持单位,谋划研究生态产业园“标准地”和“一村万树”碳中和交易试点的项目实施方案。

作者:孔吴俊 李赢赢 张宇骁 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农业农村局

篇3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希:省交通运输厅未来三年支持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以人民幸福为最高追求”的要求,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的行业优势,在交通重大项目建设、惠民工程建设、资金和政策安排上给予全力支持,助推贫困地区小康提速。具体举措为,交通重大项目建设上:加快修建公路通道;加快完善水运基础设施。交通惠民工程上:提升国省干线通行能力;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深度;提升人民群众出行效率。在交通政策、资金安排上优先安排规划、计划;提高资金补助标准。

篇4

马路滩林业总场成立于2001年10月,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下辖土门、马路滩、大靖、海子滩4个分场,4个分场分布在生态区位十分脆弱的腾格里沙漠前沿,主要承担着防沙治沙,保护沙漠前沿农田村庄的公益性工作。现有职工227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6名(高级职称7名、中级职称26名、初级职称33名),林场总经营面积7.95万hm2。

1 建设成效

总场自2002年实施三北工程建设,20年累计完成防风固沙造林2 825.76 hm2,农田防护林60.33 hm2,封沙育林(草)7 826.67 hm2,实施了沙漠沿线渠、路、林、田相配套的农田防护林建设,构筑了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森林覆盖率由1.3%提高到9.26%,沙漠前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北工程在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1 生态效益

三北工程实施以来,马路滩林业总场始终按照“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指导思想,在树种选择、造林部位、造林方式、密度配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推动乡村造林提供了技术支撑,形成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封管造并举、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配套的完整的治沙规范技术[1]。建立的防护林体系对沙区、平原区治理成效显著,并拓宽了人们的生存空间,改善了农田小气候。使地处沙漠前沿的马路滩、白板滩、双槽沙、红柳湾、三板滩等风沙口得到了有效治理,为“五滩”开发和黄灌区开发建设建立了生态屏障,有效保护了农田面积逾1.33万hm2,为全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1.2 经济效益

工程建设中,总场采用以经济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思想,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逐步由单纯的生态型林业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过渡[2],形成了名优新特林果基地及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经济林基地及葡萄产业化经营、沙漠生态旅游等产业化建设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林业产业化建设进程。

1.2.1 马路滩林果良种基地建设。总场下辖的马路滩林场,1991年被省林业厅、省三北局列为沙区林果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试验场,共定植以美国蛇果系和日本富士系为主的脱毒、矮化短枝型新品种266.67 hm2,建立良种繁育圃20 hm2,引进国内外经济林新品68个。开发区全部采用以色列高新滴灌工程,不仅为古浪县发展名、优、新、特经济林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而且也为沙区振兴经济,发展“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漠产业,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1.2.2 经济林基地及葡萄产业化经营。林场在保护沙区原有植被和维持沙区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利用已开发的土地和沙漠丘间低地定植酿造葡萄达333.33 hm2,130万株以上,对古浪县沙漠产业开发和葡萄产业化发展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

1.2.3 建成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区。在突出绿色与文明,和谐与生态的前提下,依据马路滩独特的大漠原始自然景观,防沙治沙成果和高效农业种植为基本框架,建立了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区,形成以农业观光、治沙成果展示、原生态沙漠自然风光三大景区,确定了以生态休闲地带、生态文化地带、治沙成果展示地带、沙漠动感地带和绿色行动地带为骨架沙漠生态旅游。旅游区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达6万人次以上,成为古浪旅游业对外开放的窗口。

1.3 社会效益

自三北工程实施以来,紧紧围绕“以营林为基础,大力造林,强化管护”的方针,以“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为主攻方向,实现“增资源,增活力,增效益”为目标,成功启动了“腾格里沙漠绿色行动”,发起了在“沙漠栽棵树”的活动,倡议各单位和领导干部参与绿色行动,共同建设绿色家园。通过营林造林,改善了古浪县的生态环境,美化了人居环境,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好评[3]。

2 主要做法

2.1 突出生态效益,创新治理模式

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林场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原则,实施“乔灌草结合、封管造并举、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配套”的治理措施,坚持不懈地实行沙漠生态综合治理。培育了特色产业,激发了沙漠产业发展的活力,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效益突出的马路滩治沙模式。

2.2 实施项目拉动,扩大生态治理

林场先后实施了以色列节水滴灌工程、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以及生态公益林等项目。通过项目的拉动,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治理效果明显提高,对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扩大沙漠治理范围,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3 依靠科技,提高防沙治沙的综合效益

林场不断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成果,使林业科技始终贯穿防风治沙的全过程[4]。研究探索了大苗深栽、泥浆磷肥沾根、地膜包根、落水栽植、一株树一把草等旱作造林技术。在农田防护林建设上,按照大区域、小方格的方式,选择定植抗病虫害能力强、耐瘠薄、耐寒耐旱的刺槐、樟子松、红柳等树种并配套节水灌溉等措施,种植高效蔬菜、中药材,建立沙漠生态经济圈模式,使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得到提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 参考文献

[1] 于丽政,李卫忠,何婧娜.宁夏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效与问题研究[J].西北林学院,2008(4):228-232.

篇5

2.1经营理念落后单一农业旅游的经营主体为农民,他们往往对农业旅游经营理念认识不足,对自身的定位也缺乏深入分析,在农业自然资源的特色开发方面缺乏充分的认识,甚至只考虑眼前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保护。由于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经营理念落后、缺乏有效的引导培育培训与统一的规范指导管理,许多农业旅游景区推出的产品只注重表面,而忽视了其文化内涵,产品的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在纵深方向发掘的较少,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往往都停留在较低的层次,造成了旅游产品缺少广泛的认同和吸引力。

2.2旅游配套设施落后农业旅游景点大都位于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开发水平较低的郊区或农村,娱乐设施简单且配套不足,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农业旅游活动形式单调,消费者游而不乐。[3]景区基础设施在数量和档次上都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住宿、餐饮设施及卫生条件差,必要的相关设备缺乏。如在皖南的一些村落,有些农户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农家旅馆、饭庄等缺乏必要的消毒设施。除此之外,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在安徽省很多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虽有优质的旅游资源,但交通条件十分困难,旅游者由于交通条件落后而不得不放弃前往旅游,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旅游活动的开展。

2.3服务人员质、量欠佳从整体上看,安徽省农业旅游产品多为农家乐项目,其涉农旅游项目管理不够规范,服务质量有待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旅游地人力资源储备较少,不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才队伍薄弱,尤其是专业的管理人才较缺乏。如表1所示,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四个旅游地区相比,安徽无论是星级饭店、还是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都偏低,仅比江西省略高,但江西省从业人员的总量可高出安徽省近一倍。对于安徽省来说,不仅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更重要的是有些服务人员尤其是农业旅游服务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水平总体欠佳,缺乏专业的能力,导致游客的重游率低,甚至出现游客投诉现象。这极大损害了安徽省旅游形象,阻碍了安徽省农业旅游的发展。

2.4宣传力度不够方法单一安徽省近年来虽然比较重视旅游宣传工作,但是现有宣传无论是“量”还是“质”多不到位。首先,政府与旅游企业在旅游宣传促销上因分工、协调不够,导致配合不佳,未能形成整体态势。促销方式科技化、网络化程度不高,仍以传统的图片、讲解为主。旅游企业自身宣传促销的主体意识性不强,宣传的总体形象不够鲜活、生动,宣传语言缺乏鼓动性,未能突出其激发大众来安徽旅游的理念和兴趣点。其次对宣传对象的细分也做得不够明确,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目前安徽接待的国内农村旅游的游客中,省内城镇居民占多数,周边省份与边远省份的游客需求增长量还有待增加。[4]

2.5特色模糊收入偏低安徽省农业旅游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全国及周边省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农业旅游创收能力还偏低。目前安徽省的农业旅游多以单纯的“农家乐”为主题,这种方式在许多年前就是已经广泛开展的旅游项目,但现在仍被效仿,而且内容雷同、内涵单薄、产品更新缓慢,已逐渐削弱农业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图1表示的是2009年长三角旅游圈五省市主要旅游经济指标。[5]很明显,安徽省的旅游外汇收入和人次只有周边地区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左右。农业旅游产品是安徽现有的旅游产品中的拳头产品之一,责任不容推卸。

2.6环境受损影响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的驱动,农民和游客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随着游客的增多,垃圾、噪声、污水等一系列污染也日益增加;自驾游的增多使农村堵车问题开始涌现,汽车尾气污染严重;观光农业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破坏了部分植被,从而破坏了生态环境。另外,有些地方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生态发展,对天然旅游资源任意开发和使用,更使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影响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旅游企业的自身规范开发,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监督,需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综合治理。

3推进安徽省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3.1转变观念,科学引导对于农业和旅游大省的安徽来说,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为此,政府部门应倡导和扶持农业旅游。具体做法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向农业旅游经营者提供必要的培训,加大他们对科学管理和创新管理的认识,转变原先落后的经营观念。(2)为确保农业旅游的科学发展,尽快完善农业旅游政策法规,向农业旅游经营者提供优惠政策,实现旅游和农业的和谐统一发展;构建城市和乡村交流平台,为都市游客农业旅游提供信息和便捷,实现互惠利益。(3)与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接轨,统一制定农业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依照农业性、生态性、娱乐性相结合的开发原则,加大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力度,强化市场营销。(4)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帮助当地农民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旅游投资大、见效慢、回收期长,这就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多方支持,争取扶持资金,实现以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渠道投资模式,建立健全农业旅游项目投资机制。

3.2合理规划,健全配套设施农业旅游吸引游客的不仅是丰富多彩的田园风光带给游客美的享受,更要体现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和原生态气息。农业旅游的目标顾客是城市游客,他们对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较高。因此,在设施的设计上,既要讲求“不失本色”,又要做到舒适、卫生,追求科技化设施与农业特色民俗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避免破坏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旅游景点在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条件的同时,应注意依托自然环境的地方特色性,保护生态环境。既要突出“生态、休闲、参观、体验”的主题,又能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农耕文化,彰显农业原生态的震撼力。[6]

3.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作为服务行业,游客的满意度取决于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而目前从事农业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多数是农民,文化素质有限,管理水平低,服务意识差。所以旅游部门要形成一套对服务质量监督的有效监管体系,通过培训来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从业人员队伍,为游客提供高素质、专业的贴心服务。[7]从安徽省的具体情况来看,可以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引进管理人才,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要,也应重视培养、使用当地剩余农村劳动力,培养当地管理人才与从业人员,这样有利于留住人才,提高当地农民素质,增加其为家乡服务的自豪感,获得当地农民对旅游区的认同与支持。

篇6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项目实施。一是成立了以县上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任副组长,25个乡(镇)长为成员的县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确保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顺利实施。二是根据省州的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县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方案》,确保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开展。三是制定下发了《县农机购置补贴机具核验制度》,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机具核验管理,防范管理风险。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为确保购机补贴政策正确实施,集中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公告等形式,宣传农机补贴政策,共印发各类宣传资材料2万多份。并利用逢集日、“三夏”、“三秋”下乡、各类农机工作会议、农机安全宣传月等活动进行广泛有效的宣传,同时加强农机补贴手机APP的宣传推广工作,农户使用农机购置补贴APP申请和审核工作正常运行。通过宣传,农机补贴政策在我县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严格规范申请程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我中心严格按照补贴申请程序,积极引导购机群众在已获得部级或省级有效推广鉴定证书的产品目录中自主选型,购机后本人持身份证、户口簿、一折通、发票及相关手续到政务大厅便民窗口申请补贴,经工作人员审查申请资料无误后再进行网上申报,并现场打印农机购置补贴申请表。

(四)强化监管,严防疏漏。为强化对农机补贴工作的监督管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管。一是强化对农机经销商的监管。重点监督经销商在农机补贴政策宣传上不能误导,售机价格上不能抬高,机具质量、售后服务必须保障。我们采取调查、回访、抽查等方法,监督经销商在政策宣传、机具售价、售后服务上不出偏差;二是强化对农机补贴项目的监管。规范农机补贴程序,完善农机补贴资料,做到见机见人、人机一致、机具型号一致,确保农机补贴程序及标准符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要求;三是强化对农机补贴机具的监管。严格审查审核购机人身份和有效证件,防止利用农民身份套取补贴资金,并明确规定补贴机具在两年内不得转卖,两年内随机抽查,如发现不实,要追回补贴资金。

(五)严格核查机制,及时兑付资金。为确保农机补贴政策顺利实施,让农民群众及时领到补贴资金。核查工作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乡制度,做到“三见五查”,“三见”即见人、见机、见票;“五查”即:一查补贴对象是否符合规定;二查购机人与补贴指标申领人是否一致;三查所购机具、出厂编号、发动机号是否与《补贴机具核查花名册》一致;四查所购机具是否有永久性铭牌;五查所购机具的使用情况,入户核查全覆盖。今年我中心组织干部职工先后6批次对补贴机具进行入户核查,做到了“三见五查”,入户核查率达到100%。同时,坚持“机具核查一批、资金兑付一批”的原则,核查审核无误后,分8批次进行资金兑付,按时完成了省厅要求的资金结算进度。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质量投诉、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力度;

2、部分生产企业没有及时在农机补贴系统上传补贴机具信息,导致农户申请办理补贴时无法录入系统,影响办事效率。

3、农机合作社入社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总体规模小;缺乏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由于农民文化水平比较低、视野狭窄,缺乏经营管理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4、从事农机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尤其缺乏中、青年人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农机合作社社员平均年龄较大大,朝气不足。

5、在农机购置补贴系统中有牌证管理的补贴机具有免审功能,不用审核人员在系统内审核直接到公示,有审核错误的现象发生。

四、意见及建议

1、指定专人负责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质量投诉、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及时督促相关企业做好售后服务。

2、建议省厅督促相关生产企业及时在农机补贴系统上传补贴机具信息,提高农机补贴工作的办结率。

3、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及管理层人员的培训,规范合作社软件资料,提高合作社运作水平。

4、进一步加大合作社好经验、好做法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农机合作社作用的认知度,抓好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5、建议取消有牌证补贴机具的免审功能,系统内进行人工审核,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五、措施及办法

1、多措并举,广泛宣传政策。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机补贴政策的知晓率,充分发挥乡镇农机站的职能作用,认真做好农机补贴申请的初审工作,积极引导购机户按照补贴政策程序提交申请,切实保障农民群众享受农机补贴的合法权益,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大合作社好经验、好做法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农机合作社作用的认知度,抓好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篇7

刚才,X同志宣读了表彰决定,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X等单位分别做了表态发言。停会,X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坚定打好城镇化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X年,我县城镇化工作集中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大面积实施棚改拆迁,城市功能更加健全,宜居水平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城建重点工程加速推进。

投资X.X亿元,新改建X等道路X.X公里,铺设X路、X等雨污管网X公里,新增X等人行道铺装X万平方米,渠化改造主要路口X个,新增绿化面积X万平方米。X等开发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X亿元的X两座黄河大桥进展顺利,X路复线北延建成通车。X*公园开始启动,X公园二期正在施工。XX陵文化旅游风景区、X风情带、X绿色长廊顺利推进。

(二)城镇规划体系日益完善。

完成了老城区初步规划设计方案、“一区一园”总体发展规划、X公园及护城河景观规划和施工图设计;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评估修编、X旅游总体策划等。完成了X、X、X、X等乡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完成了X个黄河滩区搬迁村庄规划的编制,村镇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三)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投资X亿元,新修、改造农村公路X公里,实现了自然村“村村通”;重新规划设计城乡公交线路X条,新建城乡公交站点X个,实现了行政村通公交客车。

加强供水安全监管,在全省城市供水规范化管理考核中,我县自来水质量夺得全市第一、全省第四的好成绩。铺设燃气管道

X公里,累计完成“双替代”X户,超额完成市定阶段任务。城市店外经营、流动摊点、违法建设得到有效治理,查处城区违法建设X余处、拆除X多平方米;清除沿街废旧报刊亭、破旧板房X处,清理店外经营X余处。

不断加大道路机扫力度,扩大机械化湿式清扫、洒水降尘作业范围;加强垃圾填埋工作,无害化处理率达到X%。集中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全市两次城乡环卫一体化满意度调查中,分别获得第X名、第X名的优异成绩。

(四)房屋征收取得历史性突破。

抢抓国家棚改政策机遇,密集实施棚户区改造,力度之大、面积之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实施棚改项目X个,完成拆迁X余户;X等片区成功实现了集中征收;老城区东、西两个安置区正在加紧建设,X回迁安置顺利完成。

(五)村镇建设工作亮点凸显。

X个省级示范村、X个市级示范村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全县A、B级村庄占比达到X.X%。乡镇污水处理站规范运营,新建社区污水处理厂X个。新创建旅游强乡镇X个,旅游特色村X个。成功申报两个市级特色小镇,即:X街道“X旅游小镇”、X“中药养生保健小镇”。全市美丽乡村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特别是城建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扎实苦干的结果,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县城镇化建设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城镇化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县城镇化进程依然不快,城镇化率明显偏低,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不够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有待加强,等等。

面对各地竞相发展的严峻形势,面对人民群众要求改善城市面貌、优化居住环境的迫切愿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城建工作的重要性,把握好发展机遇,挖掘发展潜力,切实增强推动城镇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大的气魄、更强的举措,推动我县城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突出重点,强化责任,努力开创城镇化工作新局面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发达地区发展经验表明,城镇化率在X%-X%之间,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黄金时期。我县城镇化率为X.X%,新城建设刚刚起步,旧城改造全面铺开,小城镇建设急需提档升级,可以说,城镇化建设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今年是我县加快发展、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增进共识,打破常规,紧紧围绕“拆、建、通、清、绿、亮”的城建发展思路,以“城市形象提升年”为主线,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聚焦老城区改造,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速新老城区融合,打好城镇开发大会战。

(一)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提升档次和水平。

要坚持招大商引强商。要本着“建精品工程”的思路,围绕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建筑开发企业,在招大引商上下功夫。对每一个城市开发项目,我们必须注重项目的规划设计,督促开发商聘请全国一流的单位进行项目设计。要解决好城市开发项目的遗留问题。目前,X等城市开发项目,存在着一些遗留问题,影响了项目进展,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压力。

有关单位要继续做好相关工作,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稳定好群众情绪,尽快解决问题。要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对时XX等项目,要制定工程计划,倒排工期,加快建设,加强督导,严格奖惩,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大力实施棚改工程,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棚户区改造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抓棚改,就是抓城市发展的新空间;抓棚改,就是抓安居乐业的新出路。抓好棚改对X发展至关重要,必须继续把棚改工作作为今年城建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

一是要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

我们本着既统一指挥调度,又分线作战的原则,研究成立了X年城建重点工程建设X大总指挥部和X个分指挥部。X大总指挥部分别是:棚改南区总指挥部、棚改中区总指挥部、棚改北区总指挥部、化工园区拆迁总指挥部、市政工程建设指挥部和总督导指挥部,每个总指挥部下设若干片区分指挥部,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担任指挥长。X大总指挥部都已明确了政委、总指挥长、办公室主任和成员,各分指挥部只明确了指挥长和责任单位,没有明确副指挥长、办公室主任和成员。各分指挥长要结合工程实际,自己挑选精兵强将,提出副指挥长、办公室主任和成员的初步人选,交县棚改办,由城建领导小组统一调剂人员。各指挥部要组织成员认真学习X等片区征收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本片区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工作时限等,把任务、标准、时限逐级分解,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单位、到人头,确保快速推进,争取在最短的时限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要明确棚改任务和开工时限。

要在去年的基础上,争取把老城区该拆迁的片区全部拆除,把新城区纳入搬迁计划的村庄实施搬迁。老城区计划启动X个片区的拆迁;新城区计划实施X等X个村庄搬迁。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县情况,所有改造项目(包括去年的),都必须把安置房建设作为首要工程来抓,争取在X月底前开工建设,确保群众在规定时限内回迁。希望各指挥部早动手、早发动、争取主动,组织开展一次棚改工作“百日会战”,确保X月中旬前各棚改项目都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要坚决打击违章建筑行为。

县城管局、X*、X两个办事处要进一步加强人员力量,加大棚改项目区域巡查力度,一经发现突击建房、乱搭乱建的,要采取强硬措施,坚决组织力量迅速拆除,坚决遏制住乱搭乱建蔓延的势头。公安部门要配合做好违章建筑拆除工作,对恶意阻挠、武力抵抗、蓄意攻击执法人员的,要坚决依法严厉打击,特别是要快速处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始终保持对违规建筑的高压态势。

四是要强力突破房屋拆迁工作。

征收拆迁是棚户区改造的关键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各片区指挥部要坚定信心,按照时间节点完成。要实行阳光征收。规划方案、拆迁政策、补偿安置方案、办事程序、安置房源、补偿安置结果等,要及时公开,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要实行依法拆迁。

各指挥部征收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征收政策法规,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该提醒的要提醒,该告知的要告知,该拍照的要拍照,该签字的要签字。需要强制拆迁的,一定要严格按政策办理。对个别严重阻挠拆迁的,要充分发挥司法部门作用,及早介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要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对征收拆迁的有关政策,每个指挥部必须严格遵守,不能为了一时好开展工作,乱开口子、乱表态、乱承诺,最后影响全县整体工作。

(三)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改善居民宜居环境。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是实现城市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营造城市良好人居环境的需要。

为此,县里已拟定了《X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还准备召开动员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提前做好准备,按照创建要求,积极组织实施,全力打好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攻坚战。

要突出抓好城市绿化。坚持“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的原则,逐步拓展到所有路段,直至小街小巷。对新建街道,必须实行建设与绿化同步,做到路通街绿,并规划建设不少于

X公里的健康步道(绿道)。积极实施环城河公园、X等综合性公园建设。分散布局“口袋公园”,大力实施城区沿河增绿补绿工程,扩大绿化受益面积。X要组织辖区大力开展社会化绿化活动。做好辖区内单位庭院、工厂、企业及居住小区的绿化工作,实施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消除裸露地面,扩大绿化空间。

要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按照“四定一包”办法,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定期对绿地、公园进行养护,达到树型整洁美观,枝繁叶茂,绿地无杂草、无杂藤攀缘。建立亮化设施管理制度,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到位、考核奖惩及时的管理体系,确保主次干道亮灯率和设施完好率保持在X%以上。配套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探索城乡一体化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全县环卫管理水平。抓好主次干道、马路市场、车辆停放、户外广告等专项治理,达到主干道无马路市场、无店外经营、车辆停放有序,次干道管理规范有序,户外广告整洁规范,无乱贴乱画现象,市容环境有较大改观。严格落实市政设施管理巡查责任制,加大巡查管理力度,提高市政设施完好率。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载体功能。

要加快城区道路建设。投资X.X亿元,铺设XX等管网X

公里,铺装X等人行道X万平方米,新建XX座桥梁,打通X等X条断头路。要搞好路口渠化。在去年路口渠化的基础上,加大对城区主要交叉路口的渠化改造力度。今年重点建设X口渠化工程,把所有棚改区主干道十字路口纳入渠化规划并强力执行。要提高夜景亮化效果。本着“节能环保、亮美和谐、凸显特色”的思路,对既有建筑物进行综合设计,增设亮化设施;对新建筑实行建筑主体与亮化设施同步施工;在X等路段,安装路灯X余盏。搞好公园、绿地景观色彩亮化,使灯光、绿景相互衬托,构建温馨浪漫、舒适自然的生态夜光环境。要做好国省道及县乡村道路建设。

配合做好X口、X城两座X大桥及连接线建设;实施X中修;积极向上级争取,将X路升级一级公路、X人民路贯通两项工程列入省市道路建设计划。新建改建X等X条县道,改造村级公路X公里,改造窄危桥X座;新增公交车X辆,新建农村招呼站X个,形成上通市、下通村的城乡公交一体化格局。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市与乡村血脉相融,城市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也离不开城市化。因此,在发展城市的同时,必须加快乡村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布局合理、相对集中、配套完善、突出特色、方便群众”的要求,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为主体、群众参与”的模式,科学规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社区建设,今年每个乡镇至少实施一个集居住、商业、教育、文化、卫生、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入住规模达到

X人左右。

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重点规划打造X个示范片区,力争A、B级村庄覆盖率达到X.X%。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巩固我县乡村文明行动取得的成果。实施垃圾、厕所、污水治理“三大革命”,完成改厕X.X万座以上。高水平打造乡村旅游,创建省级旅游强乡镇X个、旅游特色村X个。

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大乡镇驻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提高载体能力,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向小城镇聚集,扩大城镇规模,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六)严格依法执行规划,维护规划权威性。

要研究完善规划评审制度。今后所有的规划必须提交县规划委员会研究通过,将最终的规划文本打印X本,由规划服务中心主任、住建局(规划局)局长、分管县长、县长共同签字生效,分别存放在规划服务中心、住建局(规划局)、城管局、工程建设单位,防止规划随意变更、执行不到位现象的发生。

如果因重大原因确需变更的,规划单位要提交县规划委员会研究,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要提高规划水平。在规划设计中,要邀“高手”、请“能人”,遴选有资质、水平高、信誉好的专业机构进行规划设计,不能照搬照抄、跟风效仿,不能做“先上马、后规划”“干一段、看一段”“今天建、明天拆”的事。要严格规划管控。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变更。

要保持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坚持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持之以恒加以落实。要加强城乡规划监察,严格实行规划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部门、开发主体、居民个人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

要重点做好几个规划的编制。完成X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省政府批复,启动新一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做好滩区迁建、水务局等项目及部分村庄规划的编制,搞好大项目建设、市政工程建设等规划技术服务工作。

(七)加大扬尘治理力度,全面提升空气质量。

今年我县棚改工程量大、施工和拆迁工地多,城区到处都是工地,做好扬尘治理工作至关重要。

要强化工地规范化管理。对各类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市政工程,要加强扬尘污染防治落实情况的检查,对落实“X

个X%”和“X个X%”不到位的,一律停工整改、顶格处罚。要强化商混企业扬尘治理。对全县搅拌站要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没有手续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对未能严格实施达标排放要求、未配置强制网格式除尘喷淋喷水设备、未采用封闭式骨料堆场、未进行皮带全封闭等配套建设的违法混凝土企业,依法依规责令其进行关停、整改。

要加强城区环卫保洁。要围绕城市道路保洁质量的提升,强化洒水、洗扫作业,全面提高道路扬尘污染管控能力。

三、完善机制,精心组织,为全面完成工作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面对繁重的城建工作任务,必须时刻掌握项目进度、随时把握影响项目进展的问题,确保出现问题有人主动去解决、有人及时去解决。为此,要建立完善“四个一”工作措施:

一是建立一套观摩考核机制。

确定每周五上午,对全县城建、棚改工作的拆迁现场、安置区建设现场、市政工程建设现场进行观摩。现场观摩制度主要是现场汇报问题、现场解决问题。每周观摩时,对观摩项目进行打分排名,每月一总结,每季度一公布。

二是完善一个例会制度。

确定每周二晚上,召开城建工作例会,由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城建指挥部指挥长参加。主要任务是听取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汇报。只要哪个单位在城建工程中碰到问题,必须尽快提交城建例会研究,如果因没有提交而影响了工程进度,要追究这个单位的责任。

三是树立一种履职担当精神。

城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直接涉及到群众利益。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担责任,也会得罪一些人。有些人怕事,总是担心这、担心那,常会产生“宁可工作不开展,也不能得罪人、担责任”的想法,碰到难事、遇到坏人绕着走,助长了坏风气,影响了工作开展。

这是典型的不担当、不作为。未来几年,是我县城市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抓住机遇、能否赶上全市城建发展的大潮,实现弯道超车,关键看我们在座的各位城建干部。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担其责。只要有利于X发展,就毫不动摇地去坚持,义不反顾地去推动,决不能见了问题就躲、遇到困难就推、碰到矛盾就绕。

四是打造一支廉政队伍。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城建队伍,是做好城建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廉政上,要抵住诱惑,经住考验,保持一身正气。有些干部,特别是一些单位的中层干部,虽然位置不高,但权力很大,经常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与开发商出现利益输送问题。

篇8

2.坚持推进项目扶贫。一是坚持以项目推进扶贫开发。为改善贫困乡、贫困村基础条件,近十年来,全县累计实施扶贫项目399个,投入扶贫开发资金总额4981.9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061万元,整合部门和社会资金2634万元,自筹及投工投劳折款286.96万元。原来“十五”及“十一五”期间扶持的37个重点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862元增长至2010年的2086元,增长2.42倍。2012年我县安排的64个重点建设项目中,近一半项目涉及社会民生,特别是今年我县从本级财政拿出5000万元用于农村改水、改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危旧土坯房改造等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加强《若干意见》的项目对接工作。我县根据《若干意见》出台了35条实施意见,编制了《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强项目储备,目前已编制重大项目385个,总投资达476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80个;积极申报争取国家、省扶持资金或报批的项目102个,总投资129亿元,为把国家政策尽快转化为项目、促进新一轮扶贫攻坚尽快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3.坚持推进整村扶贫。一是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整村扶贫的有效载体,以做优做大村庄规模为突破口,突出抓好村镇联动、村落连片、综合示范区建设、公路沿线整治,着力改变农村面貌。2012年全县共启动100个村庄建设点(55个省批建设点、45个乡镇自主建设点),涉及农户2434户、9585人,大部分建设点已基本成型。今年争取村庄整治项目资金860万元,对全县29个重点村村庄整治进行了科学规划,共规划实施项目81个,有39个项目已全面竣工,对18个土坯房建设点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二是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作为贯彻《若干意见》、促进扶贫开发的首要大事、开局工程和民生工程,2012年省市下达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4770户,现已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其中打造了50个危旧土坯房集中改造示范点建设。今年确定年度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9063户、拆除空心房5347户,上半年开工建设5384户,启动集中改造点建设50个,拆除空心房3389户。其做法在《中国建设报》登载。

4.坚持推进移民扶贫。切实做好深山移民搬迁工作,截止2012年底,全县累计搬迁安置深山移民1203户、5863人,建成了5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建成了怡然居、客家源、大畲旅游新村等多个特色移民新村点,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目标,即100%实行集中安置、100%与新农村省级示范点相结合、100%在每年春节前迁入新居。今年已确定避灾移民搬迁对象293户1319人,计划建设6个集中安置示范点,目前进展顺利,有121户移民户正在兴建房屋。该项工作连续多年获省、市先进,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成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张名片。

5.坚持推进社会扶贫。一是“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效果显。省委常委、省军区陶正明政委挂点联系我县,对我县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关心。经常深入一线访贫问苦,协调省直机关解决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2012年,省军区全体官兵捐资150万元将我县温坊小学建成省希望小学。1000万元产业专项资金覆盖全县10个乡镇,27个项目突出贫困村全部实施验收。省卫生厅落实中央、省级对我县的卫生专项资金补助1834.61万元。江钨集团帮扶90余万元用于两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行“三联系一挂职”机制。全面推行县领导联系乡、县直部门联系村、干部联系户、新列后备干部和新聘工作人员到村挂职锻炼工作机制。全县29名县领导联系10个乡镇,每人挂点一个国家或省级重点扶贫村,落实“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有力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落实。三是以县老区促进会为平台,拓宽社会扶贫渠道。加强与上级老区促进会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精心编制了老区建设项目100多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老区建设项目达10个,上报国家、省、市老促会。同时积极向社会推介,获取社会各界企业、爱心人士赞助,共获取捐赠款100多万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以“三送”(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为载体,推进行业扶贫。2012年县直各单位挂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503个,为群众办好事实事4430件,为群众送上帮扶慰问金326万元。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低。受历史条件、基础条件、自然条件、交通区位等因素制约,我县主要经济指标长期处在全省、全市倒数位置。2012年,财政总收入3.9亿元,是全省唯一一个财政未过4亿元的县。人均财政总收入1226元,仅为全国的14.1%、全省的26.9%;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仅为全国的44.9%、全省的45.4%。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76935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8.84%。

2.民生保障水平低。教育教学条件差。全县仍有校园缺口39.75万平方米、校舍缺口3.05万平方米,仍有危房校舍建筑面积4.9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严重不足,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缺乏。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仍有17个村无卫生室、2个乡镇卫生院至今无业务用房,卫生系统危房面积达14527平方米,乡镇卫生院设备普遍陈旧老化,大多数村卫生室缺乏主要的诊疗设备。文体活动条件差。全县没有一个标准的运动场所;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房屋老旧、设施陈旧,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离上级要求差距大。特困人群保障水平低。城乡低保、社会救济、五保供养等弱势群体的保障标准和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均为省定低档次标准。

3.基础设施欠账大。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仍有15个行政村不通客车,有四级以下低等级公路460公里,四、五类危桥38座;仍有757个村小组、1251个自然村未通公路,严重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农田水利设施薄弱。还有24座水库及393座重点山塘存在安全隐患,有20座小(2)型病险水库需要除险加固,4000多座山塘需要加固整治,还有60%的灌区需要配套改造。农村人畜饮水极不安全。还有77个行政村、1255个村民小组、1745个自然村、38847户农家不通自来水,涉及人口75900人,多数农民的饮用水基本上是溪水、河水、井水、塘水等不安全用水。全县还有近50%的农村人口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用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电力供应能力差。只有110KV输变电站,高峰时期突然断电现象时有发生。

4.突破瓶颈压力大。资金难题突出。201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9亿元,其中公共财政收入2.96亿元,而保正常运转和按照上级政策要求需要配套的支出超过7.37亿元,其中工资性支出达2.9亿元(未全额负担津补贴),保运转及社会必办事业开支1.35亿元,各项民生及项目县配套3.12亿元(按照相关政策,地方承担城乡低保、五保配套资金550万元,民政、就业等配套资金650万元,城乡医疗保险配套资金1100万元,城乡养老保险、高龄补贴等配套资金1300万元,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配套2400万元,医疗卫生、教育等配套1050万元,保障性住房配套15045万元,其他项目建设配套约9000万元)。收支矛盾突出,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在此情况下,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只能依靠融资运作,资金压力巨大。用地难以解决。省政府批准我县2006-2020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只有8900亩,而我县2006-2013年已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规模9821亩,已超出921亩。根据近几年实际情况来看,我县每年用地至少在2000亩以上。我县没有省级工业园,发展平台不优,用地指标只能依靠争取重大项目来解决。落户的所有企业享受不了工业园区的土地、资金、项目扶持和各项政策优惠,重大项目引进难。人才严重缺乏。至2012年底,全县人才队伍总量36851名,仅占总人口的11.8%,特别是懂项目编制、工业规划、工业设计、城乡规划建设、水利水电等专业技术型人才非常缺乏,人才缺乏成为各项工作快速推进的制约瓶颈。

5.致贫因素较多,群众增收难度大。一是自然灾害频发。我县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属四大暴雨区,局部特大暴雨及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农村房屋、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二是扶贫产业投入少,规模小,产出低,难以做强做大做优,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难以形成。三是致富门路窄,收入渠道单一。因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等因素,谋生手段极少,80%的贫困户主要依靠传统的种养殖业,经济效益低。四是因病、因学返贫现象严重。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思路

我县将以纳入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区域、《若干意见》实施为契机,紧紧抓住国务院扶贫办对口支援我县发展机遇,全面贯彻落实最近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动扶贫开发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努力为振兴发展当好“助力器”,为国务院扶贫办推进“五项改革”、落实“十大行动”先行先试当好“试验田”。

1.以“建档立卡”落实扶贫到户政策。提高扶贫精准度,对国家新扶贫标准下农村扶贫对象基础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

2.以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按照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总体要求,将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土坯房改造有效衔接,加大贫困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每个点改造整治到位,到2020年贫困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3.以进城进园加快移民搬迁步伐。高标准建设县城古樟工业园移民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用地50亩。2014年完成移民搬迁700户3000人,其中整体搬迁的自然村或居住点达到50个以上。到2020年,计划投资5720万元,完成4084户14300人的深山移民及地质灾害避灾移民任务,精心打造100个集中移民安置点。

篇9

(一)把旅游业作为振兴三峡库区的核心产业

旅游业是三峡库区具有资源条件、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是解决三峡产业空心化、库区移民问题和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应该明确将其培育成为三峡库区的核心产业。

1、明确把旅游业作为三峡库区的核心产业

围绕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和配套,应享受国家对三峡库区的特殊扶持政策和重庆市的优惠政策。

2、坚持三峡旅游品牌的统一性与完整性

加强与湖北省共建大三峡无障碍旅游区;加强对重庆市内各区县市开发三峡旅游产品的统筹协调;加强对外宣传促销的统一性,避免宣传战和促销战。

3、坚持旅游发展规划先行

要加强对库区丰都、奉节等县部分搬迁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复建工程;加强沿江城市各自特色的建设(如云阳奇石园、奉节白帝城、大昌新镇等),尤其是对沿江一侧和码头的设计和建造;新开发的旅游区点,要以国家六部委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具体旅游开发项目也要规划先行。

4、加强对三峡游船和码头的改造提升

要加快对三峡游轮的升级换代,积极发展豪华游轮、普通游船、快速游船、会务游船、小型观光游船等的内河游船产品系列;合理布局适应不同类型游船停泊的3000吨位和500吨位级旅游客运码头,重点抓好万州江南、奉节白帝城、云阳张飞庙、巫山小三峡等旅游客运码头建设,完善码头上下客船及船岸衔接等配套设施。

5、加强对旅游环境的优化和改善

推动长江三峡沿线特色城镇建设,力争做到“一县一风格”、“一镇一特色”;加强退耕还林和生态绿化,加强对库区环境的治理,加强对库区旅游资源的保护。

6、加强对库区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

旅游业要享受与库区其他主导产业平等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库区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的使用,要与旅游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相统一;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的建设用地指标应优先保证,旅游企业与生产企业水、电、气应做到同价;推动各地的三峡对口支援中将旅游作为专项支援内容。

(二)把旅游业作为强化直辖市功能和形象的重要推动力

旅游业是城市都市化、国际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具有创造城市品牌、推动结构优化、提升城市素质、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功能,重庆市要把旅游业作为强化直辖市功能和形象的重要推动力。

1、把建设旅游强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重庆市要进一步树立和强化“直辖意识”,把建设旅游强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把建设大重庆与发展大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重庆尽快成为西部旅游发展的强力增长极。

2、把旅游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先选择

在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要把旅游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先选择,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予以鼓励和扶持。要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形成产业群;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旅游社会功能,就业功能、拉动功能。

3、加强城市功能提升与旅游发展的结合

要进一步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桥涵隧洞、立交桥、城市广场、夜间照明灯饰、城市绿化、生活垃圾处理等;进一步完善城市现代旅游功能,例如,中英文对照的道路指示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旅游地图广告牌、旅游信息服务电话、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要争取创造与国际接轨的旅游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综合环境,例如,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等,对交通占道、马路市场、违章建筑、破损广告等的治理;加强社会环境的综合整治,例如,治安、经营、欺诈、文明礼貌。

4、加强城市旅游产业体系的培育

一是要大力推进城市中心商业游憩区的建设。二是积极开发环城市旅游休闲带。要重庆周边“一圈”旅游产品的开发,挖掘主城区、近远郊区的旅游资源潜力,建设包括观光、度假、休闲、特种旅游在内的旅游产品体系。三是加强三峡库区县城复合旅游产品群的建设。争取把重庆主城区和三峡县城培育成为旅游企业总部集聚区、分支机构分布区、结算中心、企业第二总部等。

(三)把旅游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促进力

旅游业是关联带动性强、拉动内需明显的新兴产业,发展旅游有利于促进千百万农民向非农领域转化,促进传统的农村种植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发展旅游可改变农业生产的传统地位,增添农业经济的附加值,提高农村综合经济效益;旅游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便捷途径,可以为农民创造长效增收机制,通过旅游脱贫的农民几乎不再返贫;发展旅游可以促进农村文明进步,所有发展旅游的农村乡镇普遍环境卫生、村容整洁,参与旅游的农民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

1、要加强对农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农村旅游资源与“三农”紧密相融、互为表里,要引导农民充分认识“三农”旅游资源的价值,及时开发确已具备条件的旅游资源;要树立“严格保护,科学利用”的开发理念,保护古镇古村、特色民居和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协调“三农”旅游资源与其它方式的开发利用关系,避免因统筹不够而造成旅游资源破坏;要坚持节约办旅游的指导思想,指导农民用好发展旅游的每分钱,好钢用在刀刃上,避免因走弯路而劳民伤财。

2、要加强对农村旅游的分类指导

农村旅游产品并不等同于“农家乐”,而是种类齐全、丰富多彩的产品体系,重庆市应该立足三峡库区和广大农村的资源特色,建立和完善农村旅游产业体系。对于各种方式的“农家乐”,要倡导健康向上的旅游文化,营造高尚文明的休闲氛围,突出经营的特色化、服务的规范化;对于高科、生态、观光、采摘等农业旅游,要按照“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标准,搞好旅游服务的综合配套,突出地域特色和产品特色,防止产品同质化和雷同化;对于现代新农村、古老村镇、生态村庄、民族村寨等,要以开发复合型观光、度假、休闲、体验类的旅游产品为目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重点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旅游附加值;对于近年来新兴的“乡村旅游”,要瞄准国际同类产品的要求,本着保护生态、延续民俗、传承文化的原则,争取开发与国际水准接轨的高档优质旅游产品。与此同时,要立足当地的农业、林业、渔业、工副业等优势,积极开发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例如,三峡石、乌江石、竹编、木雕、漆器等农副土特产品,做大做强农村旅游产业。

3、要加强对农村旅游的政府主导和政策扶持

要发挥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突出的功能,把发展旅游作为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作为解决库区和广大农村现实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在政策上和资金投入上,要充分发挥和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要争取扶持“三农”建设的各类资金用于农村旅游,争取享受扶持库区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旅游的导向性投入,重点项目纳入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保证信贷规模,给予适当的财政贴息;要依靠和发挥市场渠道的融资作用,争取商业银行支持农村旅游小额贷款;要把农村旅游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推动建立金融投资与乡村旅游沟通与协作的平台。

4、要加强基础建设和市场促销

要根据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国家骨干路网和乡村公路建设,重点解决“断头路”和景区直线公路建设;加快农村旅游区和特色旅游小城镇的电水气配套,加强与旅游相关的生态环保工程建设;要加强农村旅游市场的培育,支持以旅行社、乡村旅游景点等旅游企业加强市场促销,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城镇居民、大中学生、海外旅游者到农村旅游,争取使乡村旅游在大中城市成为比较热销的旅游产品;认真研究旅游消费市场的需求,探讨农村旅游与都市旅游、绿色旅游、红色旅游、蓝色旅游等的结合,及时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四)把打造区域旅游精品作为工作重点

重庆市“*”期间,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打造旅游精品,加快开发旅游名品和新品,形成以观光旅游为主体、休闲度假、商务会展、都市旅游和复合型旅游为新增长点的旅游产品体系。

1、提升“三峡旅游”

要坚持不懈地完善、提升和创新三峡旅游品牌。三峡旅游是我国最早向海外旅游市场推出的黄金旅游线之一,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已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是重庆市的主打旅游产品。三峡大坝建设以后,对三峡景观和三峡旅游带来了明显影响,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在世界大江大河的游览中,长江三峡游仍是最为壮观的,对潜在旅游者充满了魅力;三峡大坝蓄水以后,高峡出平湖和众多新生景观,对“回头客”也增添了许多新奇。因此,三峡是重庆旅游产品的重中之重。

要充分把握和适应三峡旅游的最新特点。随着三峡水位的不断提升,以及三峡沿岸交通体系的改善,三峡旅游的传统线路、游览方式、旅游业态都在改变,出现了多点游、多种游、多集散中心,加剧了三峡产品的关联度、组合度和市场竞争。为了确保三峡旅游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三峡旅游宣传的统一化和持续化,坚持在完善主题形象宣传促销的基础上,开发丰富多彩的三峡旅游产品,坚决避免以邻为壑、以零代整、分段开发雷同小产品等做法。

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三峡旅游产品。在深化传统三峡观光游同时,大力发展游船休闲游和库区陆路游;加强小三峡、白帝城、张飞庙、石宝寨、白鹤梁、丰都名山等传统旅游资源景区的提档升级;加快三峡历史文化长廊建设,提升三峡文化旅游形象;结合库区移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充分挖掘三峡沿线及腹地旅游资源,打造观光、休闲和复合型专项特色旅游新品。

2、充实“都市旅游”

明确形象,发挥特色。要进一步明确“山城都市”的城市形象,这是与国内三大直辖市和国际大都市相比较的一个突出特色,突出重庆的山城、江城、古城、不夜城等特色;挖掘多种文化汇聚的特色,利用好政府“陪都”的地利优势,开发以现代史、民国史、抗战史为内容的旅游产品;加强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城市一日游产品;可借鉴上海市的经验,将城市整体形象的宣传职能,交给旅游局一并承担,争取城市形象与旅游形象宣传效益的最大化。

文化先行,突出商务。要做足做够文化的文章,以文化统领都市旅游,以地方特色提升都市旅游,充分挖掘重庆市各种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以“红岩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抗战风云”为主线的“陪都文化”旅游,以巴渝和三峡地区为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以“美景、美食、美女”为吸引物的现代都市文化旅游。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重庆作为西南地区商务中心的优势,把商务旅游和会展旅游列为城市旅游发展的重点,要根据旅游市场发展需求和发展趋势,建设与直辖市水平相一致的大型会展场馆、商务宾馆、高尔夫球场、旅游休闲娱乐设施。

都市辐射,品牌主导。要充分发挥重庆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近郊以温泉湖泊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带的开发,加强对主城周边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全面提升,尽快形成在国内外旅游市场有影响的“一环四区”旅游品牌(西部大足石刻群、北部合川钓鱼城、东部武隆地质公园、南部渝南山林),争取进一步扩大品牌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于现已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隆武县天坑三硚,要加强各项后续工作;对于合川县的钓鱼城,应积极做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

加强航空,培育市场。目前,重庆市的国内外航线航班严重不足,既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不适应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要有紧迫感地切实加强航空口岸建设,千方百计打开连接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周边国家和欧美国家的航线,增加至港澳地区的航班。尽快增开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昆明等客源市场的航班,加强与周边省会和张家界、九寨沟等著名景区的连线,培育西南的航空中心枢纽,使重庆市成为我国西南旅游集散中心。

3、培育“乌江画廊”

以“乌江画廊、武陵仙山、世外桃源、民族风情”为主题形象,以乌江水道为主轴,武陵山为载体,民族风情为内涵,渝怀铁路和渝长高速公路为纽带,着重开发和推出乌江画廊旅游线路。

重点打造沿线的天生三桥、芙蓉洞和芙蓉江、小南海国家地震遗址公园,乌江画廊等旅游景观;开发土、苗民族民俗风情。

加强乌江画廊旅游延伸线路的开发,将梵净山、遵义赤水、凤凰古城、张家界等周边著名景点连成一条精品旅游线。

抓好旅游公路及渝怀铁路的衔接等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环境整治及配套设施建设;抓紧黔江支线机场和其他配套设施建设。

三大旅游板块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要注意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各区县市要根据各自特点,避免同质发展,低水平重复。按照“资源分类、产品分级、市场分层、服务分等”的思路,突出资源的核心优势与市场的针对性,指导市内各地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五)把重庆建设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

篇10

一、前言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区域经济经历了四次重大飞跃,珠三角经济区域的繁荣,浦东新区成功带动长三角经济区域增长,振兴东北老工业及西部大开发,每次区域经济的成功都为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已经意识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区域分布广、文化差异大,历史原因导致的经济差距也很大,一时没有办法找到大规模带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方法,农民的收入、农民的素质、对农村区域的投资是限制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下面针对这几个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农村人口的收入问题。

农村人口基数大,而且从业单一,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很多。农业生产率偏低,农村中有劳动能力的壮年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仅在务农季节回家耕种,农村区域的非农业发展欠缺,剩余农村人口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剩余劳动力多且他们的生产技能水平较低,这些内在原因在我国农村中普遍存在;从外界因素分析,农民的负担十分沉重,城市和农村的经济贸易环境差,农民进行贸易活动时利润较低,这些都是造成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农村的生产投资问题。

农村投资面临着几个问题:首先,农村整体收入水平低,没有储蓄;仅有的储蓄被银行吸收后投入到城市中,只有小部分投入到农村区域,而且农民在贷款时经常遇到阻力,例如农业生产周期相对于银行规定的贷款周期较长,农业效益不固定,通常较低,而银行贷款的利息又很高,金融机构本身有盈利要求,农业利润受外界条件和管理水平影响较大,加上很多农民的信誉观念较淡薄,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就导致贷款困难。

(三)农民的主动投资问题。

农民自身对生产的投资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观念淡薄,缺少投资动力;二是缺少投资技术;三是缺少诱惑。对于第一个问题,自古以来农民以农耕为主要谋生办法,自己自足,始终处于温饱状态,没有竞争压力,不会主观迫切想要改善生活,也就没有向生产上投资的动力。对于第二个问题,投资需要一定的投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法律知识、政策知识和所从事生产的专业知识的了解,还要求投资者有决策能力和一定的风险承担能力,这些是农村人口不具备的。对于投资诱惑,投资的预期收入影响因素很多,投资项目、投资政策、政府的作风等都会影响,对于农民来说过于复杂,心理安全度较低。

(四)人口素质问题。

农村人口教育质量普遍较低,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缓慢,这是限制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解决人口素质问题,资金短缺、投资动力不足就能够有效缓解。正如前面提到的,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后,他们的主动投资意识就会增强,更好的发现良机,资金的积累也会变得相对容易,最终表现为生产效率的提高。不解决农民素质问题,一切靠外部作用推动通常收效甚微,浪费了大量资源又不能提高生产效率。

三、解决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策略研究

(一)加强政策扶持,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鼓励优秀青年人才到西部去、到农村去,拓宽教育领域,提高人口素质。

将科普知识、医疗卫生知识等放入学校课堂,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最有效的措施是依靠政府定期拨款进行免费培训,可以加强农业产业的劳动率,还能够促进农民转业,还有实行城市开放政策,现在有部分城市采取了很有效的办法,政府在城市中筹办培训班,免费为农村闲置人员或进程务工人员的家属培训,短期的培训以后,这些学员都能够很好的胜任家政等工作,收入可观,这种做法解决了闲散农民的工作问题,增加了城市就业率和城市财政收入,这种做法表面看似需要财政支付培训费,但是实际上农民工作以后的税收远远超过了培训费,因此可以在全国普及应用。

(二)解决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资金问题,要进行彻底的农村金融改制。

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要肩负起社会责任,不能完全以营利为重,要提高对农村区域的服务质量,加大扶持力度;按照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需求,设定合理的贷款期限和额度,消除农民贷款的障碍;从农村吸收的储蓄存款尽可能的投放到农村产业;充分发挥农业银行的职能,扶持农业开发,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建立产品加工基地等方面的贷款,还要在优化产业结构上下工夫,扶持有潜力的非农业产业;当地政府要做好宣传工作,让贷款信用观念深入农民心中,引导农民以正确途径获得资金;制定特别政策,吸引城市企业到农村投资。

(三)生产资金的投入能够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业发展,要注重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生产劳动率,研究发展高产量高效率的农产品,改善这些恰恰需要大量的资金,吸取合理的投资可以让农业和非农业产业共同发展,农村区域经济需要作出产业调整,创造优秀的生态环境,发展优良农业;改善贸易环境,增加从业人员数量;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方面的投入,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总之,投资可以全方位解决农村的经济问题。

(四)解决农村负担重的对策分析。

加强税费改革制度,保证农民交税规范化、合理化,杜绝巧立各种名目乱收费,2005年我国实行免收农业税,这一政策实行后解决了很多实质性问题,第一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第二减少了追税工作,第三让农民意识到国家政府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政策真的有了变化;做好反腐败工作,反腐倡廉精简机构,以身作则,压缩乡村干部的行政花销;公平公正、严格执法,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尊重、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行使自身合法权益权利的积极性。解决农村经济贸易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保护农产品的价格,制定合理的价格制度;改善贸易环境,禁止强买强卖,对农产品按照质量等级给予补贴,在提高农民积极性的同时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同时,还需要做到如下几点:改善交通条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宣传手段,做好科普知识的普及,帮助农民树立市场意识;政策倾斜,建立农村区域的投资保障制度;改进政府形象,反腐倡廉,依法办事,提高公众形象。

四、小结

不是有政策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地方政府要在实践中发掘、总结经验,细细体会国家政策,科学地将政策和地方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不同的农村区域有自身的特点,不可以完全照搬其他区域的制度。总之,着手解决实际问题增加收入,加大政策扶持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农村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要在摸索中前进。

(作者:蔡武斌,丽水学院商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2009级学生;蓝伟东,丽水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峰.推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制约及发展方略.农村经济,2007(12).

篇11

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继续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上已经由探索起步阶段进展到继续发展阶段,呈现竞相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最近,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观赏了利州大石、朝天羊木、苍溪三井、元坝平乐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会领导、代表对园区建设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展现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赢得了普遍赞誉。经过三年来的探索,市初步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树立了一批“可看、可学、有效益”典型。毫不夸张地说,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实践,今年以来。已经在改造激进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索了适应山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土地零散、环境不一、地貌多样、资源分散一直是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顺应自然,整合资源,确立了适应山区特点的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路子,探索了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模式。这一路子和模式,既适合山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土地、资金、技术等农业资源集中度低的特点,又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合理构建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赢利三者统一。这一路子是多年来我市农业工作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集体智慧的结晶,市农业发展思路、理念的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大转变,抓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的大转变。

(二)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和城乡环境面貌的逐步改善。农业园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基础设施改善。通过几年的发展。把一大批农田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土肥沃、生态环境优良”规范化农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由于在推进园区建设中,把产业发展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村建设、观光旅游相结合,促进了城乡环境面貌大改观。依照“一个园区就是一个观光景区”建设理念,各地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区。局部县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AAA级景区打造,园区建设有效拓展了农业功能,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三)加大了对农业的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现代化的园区必需有多元化的投入相配套。全市各地为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把土地整理、农综开发、以工代赈、扶贫、新村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国家项目打捆使用,集中投入园区,激励了企业投入,带动了农户投入,形成了以国家项目资金为导向,企业、业主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改变了过去因投入分散造成的有投入,投入不大,有效果,效果不好的状况。核心示范区依照亩平投入不低于1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入不低于5000元的规范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启动建设的3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3.2亿元,整合社会资金15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8亿元。

(四)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园区的成败关键在于先进科技的武装水平。寻求科技对生产和产业的支撑,园区联合大专院校开展科技研发、推广。目前全市大多数农业园区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试验、引进、示范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配套、组装、集成了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川农大、省自然科学研究院、中茶所等分别在猕猴桃、茶叶、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园区建立了专家大院、科研所。已建的31个园区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200多个,新技术50多项。先进农业科技在园区的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农科教结合,提高了农民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从而使园区逐步成为现代科技的孵化器、建设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培育现代农民的主阵地。

(五)初步建立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园区的生命力。运用管理工业的先进理念,实现企业化运作。各地依照政府扶持、部门支持、企业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园区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模式,构筑市场化运行机制。全市园区基本形成了集中流转,多元经营,股份合作,风险保证”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了大园区+小业主,大基地+小庭园”园区带动农民增收机制。各地不时创新“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基地”产业化经营模式,苍溪县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联办园区机制。利州区建立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中心(站)建立土地流转基金,有效保证农户和经营业主双方利益。各县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风险保证机制,政府和企业(业主)共同出资建立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降低农民发展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目前,全市各级财政和龙头企业已筹集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3100余万元。

(六)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样板工程。农业示范园区是一扇窗口。提供了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现实样板,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进步。苍溪三井、白桥,利州大石,元坝平乐、紫云,朝天羊木、平溪,剑阁木马、剑门关,旺苍木门、南阳,青川板桥、三锅等园区分别带动了猕猴桃、茶叶、烟叶、食用菌、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上,点评苍溪县三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时指出,该园区可以用“一大、二高、三好”六个字概括。一是大气魄、大面积、大规模;二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三是示范效果好、推动力好,领导称好,群众叫好。三井园区有三点值得其它园区学习,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的建设,把产业、新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和城乡环境打造统筹规划、统一建设;二是强力整合,大力投入,利用园区建设平台,整合所有资源和项目,以整合的理念,解决了农村、农业发展的投入问题;三是不时创新机制,特别是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循环农业发展、低碳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当然,每个县区都有这样的好典型,元坝昭化、平乐园区结合旅游资源优势,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开发旅游业,大力推动农产品入超市;利州大石园区充分利用乡村近郊区的优势,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乡村蔬菜供应基地、科技示范普及基地和市民休闲观光景区,形成了服务乡村,致富农户”园区建设新模式。全市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14万亩,茶叶产业基地26万亩,核桃产业基地50万亩,烟叶产业基地9万亩,青川黑木耳产业基地3000万棒(袋)油橄榄产业基地14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了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效益增加。

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推进,总之。给生产经营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给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明了新的亮点,促进了全市农村大发展、农业大提升和农民大增收。能够形成这样好的局面,得益于:一是加强领导,强力继续推进;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布置;三是整合资源,不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四是不时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探索新的机制和模式;五是强化督查督办,逗硬考核。

必需正视存在困难和不足。一是既要看到园区在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取得的效果,总结农业园区建设经验、充分肯定成果的同时。也要看到有的园区规模小、带动力不强,特别是个别县区谋划迟、启动晚、推进慢、上半年等、下半年赶等问题;二是既要看到企业化经营对园区建设的推动作用,也要看到园区运作机制需进一步探索,责权利关系、投资主体和收益分配等有待进一步明晰,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等问题;三是既要看到园区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的效果,也要看到个别园区目标定位不明确,优势特色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经济效益还不高等现实。全市园区建设不是一年、二年,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异,需不断提升、巩固完善,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为此,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发展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的互促互动。

二、加快进度。全面完成今年园区建设目标任务

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总体规划来看。即:2007-2009年为探索起步阶段,2010-2012年为继续发展阶段,2013年-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今年到2012年,市园区建设继续发展时期,完成50个万亩园区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去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上,提出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的六强化、六提升”工作思路(即强化规划引导,提升园区生命力;强化产业基础,提升园区竞争力;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园区承载力;强化农民主体,提升园区带动力,强化统筹结合,提升园区集聚力)得到市政府马华市长高度认可,要求依照这样的工作思路不折不扣的落实,希望各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参考执行。关于园区建设,今天我主要强调五个方面。

市上提出了新建园区扩规模,一是项目实施上要加快进度。今年。已建园区增效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继续坚持全省领先地位的工作目标。目前,离年终仅2个月时间,各地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抢时间,抢进度,又好又快推进园区建设,力争今年新建的10个园区早见成效,已建园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园区运行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农民继续增加收入,全面完成园区建设目标任务。已实施的项目,要加快工程进度,严格工程质量,保证资金投入;个别未启动的项目,要加快启动。要继续坚持项目责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要继续坚持督查督办制度,坚持县区已经形成的周例会、周通报好的做法。

农业发展的肯定要求。七绝”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分析农业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二是特色产业上要做大做强。特色是构筑差异性竞争的必备条件。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遴选的一批具有独特优势的农产品,受到农业专家的高度赞誉和市场的热烈反应,各地一定要在明确园区定位的前提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坚持“多园一业、块状覆盖”建设模式,特别注重与“七绝”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专业化的规模优势,区域化的特色优势。

加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电网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设施装备上要提升水平。先进设施装备是园区先进性特征之一。要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保证园区道路疏通、排灌方便、用电便利,进一步改善园区生产条件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结合实施规范农田质量提升等工程,采取工程、农艺等多种措施,加大园区耕地地力培育。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扩大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施的应用,提高生产设施化、精准化生产,集中建设一批设施农业示范点,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拓宽补贴范围,加大主导产业先进适用机械的应用,提高园区生产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完善产后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园区的设施装备水平。

不时开展试验示范,四是科技运用上要加大力度。要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总结筛选出适合当地的设施农业技术、平安农产品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与控制技术、新型种植模式等,着力提高科技应用水平。要以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开发利用农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农业资源管理和动态监测、决策咨询,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整体实力。深入推进农科教合作,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技术,加强现代农业职业农民、守业农民培训,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积极探索农户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的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经营机制,五是机制创新上要力争突破。突出加大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机制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继续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继续完善园区投融资机制、风险保证机制、科技创新推广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增添促进园区可继续发展活力。

三、高度重视。做好2011年园区建设规划

篇12

当然,我们肯定成绩,目的是激励我们更好的做好这一工作。我们同样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工作推进过程中,按照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按照培养造就祖国未来栋梁的这一高度,结合当前社会诱惑源较多的社会现实,我们应该看到工作存在很多不足,还有很多方面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实践和探索,不断结合青少年成长规律,找到加强教育、加强引导的切入点,从而使我们各项活动更符合青少年成长的心理发展规律、人生成长规律,把我们各项活动更有针对性、启发性的向前推进,直至取得更明显的效果。我们还应看到工作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平衡的现实,尽管我肯定了各县(市)区都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但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中,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作为一项科目确定下来,这些科目的实施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很不平衡的客观现实。有些单位领导十分重视,领导组活动开展指导性很强,很多子项目任务实施落实单位思路清晰、把握重点很明确,因此效果很好。有些单位认为这项工作的落实是更高层次的事,认识不到位,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起步较迟,或者说起步以后推动力较弱。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督查、注重改进、快速跟进,这次会议之后我希望不平衡的问题能有明显改观。

第三,我觉得在做好这方面工作的时候,创新意识要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本身对执政党、对政府来说就是一项社会发展进步中的新课题。因此,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我们面临的必须回答的新课题,是一个“考卷”。而加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正是这一“考卷”中的考题之一。我们要认真学习新经验、新做法,不断在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过程中总结一些好的做法,来呈现更多的成果。娅娟同志对做好今年的工作已经提出了要求,做出了安排。我相信与会的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一定能正确的领会、准确的把握,结合各自的工作有所创新、扎实推进。

我既然讲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意义如此深远,我们又在工作推进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下面,我就我市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从以下三个方面讲一些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工作认识,增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责任感。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直接关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既是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条件,又是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工作,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将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将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以及其中的专门(工读)学校建设纳入了市“十二五”规划,并以市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印发了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些工作是全国首创,在全国都产生了较好影响,为下一步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种因素仍然大量存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严峻性。从刚才的工作报告和工作交流中了解到,我市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仍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增长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也面临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网络影响看,沉迷网络,患有“网瘾”的青少年不断增多,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并直接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现像增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危害;从犯罪类型看,青少年犯罪以抢劫、盗窃等侵财性犯罪和故意伤害居多,敲诈勒索、犯罪等近年也有增多趋势;从犯罪特点看,犯罪年龄继续呈低龄化,犯罪手段多以暴力相威胁,犯罪形式一般是三五成群共同作案,犯罪成员多是社会闲散青少年和有劣迹的在校学生;从犯罪领域看,覆盖的罪名有所增多,犯罪形态呈现出主体边缘化、形式独立化、手段智能化、年龄低龄化、性质严重化的“五化”趋势,形势严峻,我们的下一代能不能成为振兴中华民族的栋梁,能不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之所在,我们在座的同志们责无旁贷。社会危害日趋严重。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深刻认识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严峻性,扎扎实实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要充分认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针对性。青少年是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社会群体,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既要注重面上的工作,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引导;更要突出重点,切实增强预防工作的针对性。只有抓好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这“五大群体”,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他们违法犯罪。市是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市,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市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同时还被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中央综治办和团中央作为全国试点。做好这5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是当前和今后几年全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点,这项工作涉及法院、检察院、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共青团、妇联等十多个部门,任务很重,责任很大。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办公室、团市委要在综治办的支持下,认真做好总牵头工作;各子项目牵头单位和各工作载体建设牵头单位要负起责任,主动协调;各责任单位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各县(市)、区和开发区要努力推进,不断创造新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为全国开展此项工作作出重要贡献。大家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合力。

一是要夯实组织基础。要完善领导机制。各地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领导,政法委书记和各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督促,我讲的很明确,加强领导第一点是各政法委书记和各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督促,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任务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完善协调机制。各地各成员单位要密切联系,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形成工作合力。要完善保障机制。要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今天到会的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会后围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要召开一次会议、听取一次汇报,研究有关问题,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充分保障,落实人员和专项工作经费,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要完善考核机制。完善各地各成员单位的年度工作述职制度,市综治办要继续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到对各地各成员单位的综治考核体系,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办公室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发挥好考核的激励、引导作用,确保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要夯实教育基础。要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深入宣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措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丰富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法制教育的普及率,把“两法两条例”作为法制教育的重点,帮助青少年学法、知法、懂法,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为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起责任的人。要完善教育方法。积极探索实践育人、体验教育等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多设计一些寓教于乐、具有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教育内容。法院、司法行政、教育等部门要加强青少年警示教育,继续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教育青少年远离犯罪。公安、教育等部门要围绕治安防范、心理健康、习惯养成等主题,引导和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妇联组织要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管理和教育水平。要拓展教育途径。善于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宣传途径,发挥互联网容量大、传播快、互动性强的优势。我们在分析互联网,网络带来负面的同时,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网络毕竟是一种新媒体、新媒介,是一种获取知识性的平台,因此对健康、有益的知识性的网络要发挥优势,所以加强网络管理也是一门科学。推动适合青少年的优秀文化产品数字化、网络化传播,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黑网吧”的引诱和侵害,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行为规范和法制意识,增强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的免疫力。

三是要夯实社会基础。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要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着力营造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针对日益严重的互联网、手机网络、荧屏音频涉黄涉暴、青少年网络沉迷等社会问题,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和技术等多种手段,深入推进网络、网吧、荧屏声频视频净化工作。这句话讲起来容易、抓起来难。因为要形成这样的合力,目前承担多种职能的部门相互交叉,执法往往难以形成合力,我在今天的会议上呼吁,凡是涉及这一领域的执法部门,只要收到举报或者在检查督查过程中发现问题都应主动作为,以担负起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样的责任。凡是涉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方面“可管可不管”一定要彻底“管”,从而形成社会的自觉行为,能够创造、营造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我看到文化局执法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今天的会议,这当中还涉及到教育、城管、工商、公安等等,都应主动作为。大家要转变观念,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我想环境会更好。大力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低俗之风,及时清除低俗媚俗、格调低下的网上垃圾信息和相关网站,减少引发犯罪的社会诱因,切实把青少年“涉网”犯罪降下来。针对社会影响大的涉校涉生恶性事件,要继续加强学校及其周边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查处学校周边非法经营的书刊、音像摊点、违规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场所,坚决扫除学校周边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依法查处歧视女童、招用童工、人身伤害等重点问题,做好失足青少年帮教和安置工作,探索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预防和减少进城务工青年违法犯罪和失足青少年重新犯罪。加强对流浪乞讨和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青年农民工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和保护,落实好各项保护政策,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篇13

下面,就全面推进我县电商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电子商务作为新型经济活动形式,在稳增长、扩消费、调结构以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我们必须顺应新时展的大趋势,举全县之力,深入研究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其内在规律和未来趋势,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我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强力推进。

  (一)发展电商是我们后发赶超的机遇选择。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电商发展,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和“电商国八条”等一系列指导文件,将电商行业发展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省政府今年也出台了《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也高度关注电子商务工作,举办了首届电商大会和“互联网+人才”峰会,加快了以电商手段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去年,省政府调研组在XX调研期间,要求“各县要用好大电商平台帮助农民增收,还要建设自营电商平台,催生出更多的本地电商企业,带动更多农户在农产品营销领域创业”。可以说,电子商务已成为国家和省、市的重要战略部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躲也躲不开,逃也逃不掉,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无缝隙,我们发展电子商务正当其时、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二)发展电商是拉动经济的有力抓手。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连续多年快速增长,成为新形势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亮点。自2010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万亿元以来,每年以2万亿元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阿里巴巴2017年“双十一”期间实现销售额XX亿元,2018年实现XX亿元,2019年实现XX亿元,2019年比2017年增长X%,增长潜力巨大,所以,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下,电子商务已成为创造消费增量、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三)发展电商符合X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县自然条件独特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机械化水平高、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标准严格规范,盛产XX等优质农产品,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一直以来,“好资源如何才能产出好产品,好东西怎样才能卖上好价钱”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电子商务工作在我们农业大县就是要解决“互联网+”在农产品营销中的应用,推动资源优势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结合,传统农业与新业态结合。因此可以说,发展电子商务,可以使我县的特色优势农产品走出农村、走向市场,走出龙江、走向全国,有效减少中间销售环节,解决“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的难题,这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好机会。

  二、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全力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过去一年,全县上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县网店发展到X家、微商X家,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点达到X个,电商交易额突破X万元,成为近年来我县电商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好的一年。

  (一)电商主体不断壮大。一是建成了电商平台。201X年,全省首家微信电商平台X掌创商城建成运营,入驻企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X家,开设微店X个,发展推客X人,上架农产品X个品类,销售X单,实现交易额X多万元。商城浏览足迹遍布全国X个省(市)区,X品牌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这是个不小的进步,虽然与发达地区差距仍然很大,但让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希望和潜力。此外,京东X特色馆、阿里巴巴X特色馆交易总额也实现了新突破,截至去年12月末,淘宝网上的XX等淘宝店铺总交易额突破了XX万元,XX更是连续XX周获得“淘宝金牌卖手”称号。二是成功对接了X网。X网作为省政府重点打造的本土电商平台,在我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年,我们依托阿里云服务器,新建集PC端、移动H5端、微信端和APP端于一体,可支持微信、支付宝和银联卡3种支付方式的综合性X商城,成为全省第一家被X网审核合格允许与其链接的商城,并以X万元的交易额位列全省销售榜第X位。三是开展了大城市营销活动。依托X商城,组织开展了以“X”为主题的第一届XXX行精准扶贫营销活动,网上销售XXX吨,XX一箱X售价XX元,“双十一”期间每个APP地址只可购买一份,售价XX元,扣除物流、人工等成本后,纯效益达到XX元/斤,效益十分可观。XX比优特超市一次订购量就达到了XX吨,“XX”叫响X。在完成以X为主的“囤秋菜”销售活动后,我们又启动了大鹅、笨鸡和速冻蔬菜等乡村特色“囤年货”活动,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在春节前结束的XX省丰收季“绿聚人”新春农品汇上,我县打造了“X四宝”干菜系列产品,制作了二维码,既能对产品进行追溯,又能在线下单购买,黑龙江新闻频道、农业频道和公共频道在现场为我县农产品做了专题报道,黑龙江省最具影响力的中央大街俄优购商城更是为我县常年提供免费展位,游客在展位现场通过扫描我们产品的二维码,就可直接链接到X商城,进入商城在线浏览、在线下单,客服根据订单进行物流配送,为我们加快电商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二)电商氛围日益浓厚。一是电商培训深入开展。聘请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网库等优秀电商培训机构,组织专场培训X场、X余人次,广泛普及了电商知识。同时,县电商办深入乡镇举办电商培训班4期,培训乡镇干部、创业青年、合作社及民营企业负责人X余人,传授了电商知识,加快了电商进村步伐。二是电商典型不断涌现。发掘打造XX等电商带头人X人,X等优秀创业团队X家,通过广播、电视、微信等手段大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电商创业氛围。三是品牌建设扎实推进。利用国家地理标识、有机认证、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寒地黑土等区域品牌优势,统一标识、统一包装,培育了XX、X等优秀品牌,提高了X农特产品知名度。四是电商孵化效果较好。完善了电商创业园服务功能,被省工信委评为第二期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X家,成为我县电商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

  (三)电商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追溯体系不断完善。去年我们整合资金,投入X万元,建设了农业物联网指挥中心和X个农业物联网基地,强化“互联网+产品追踪溯源”体系建设,实现农副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保障了线上食品安全。二是物流快递迅速发展。以交通物流为龙头,组建物流联盟,开通乡村货运专线X条,设立村屯分发中心X处、村屯物流网点X个,城乡物流网框架初步形成。三是庭院经济初见成效。积极开展电商众筹活动,构建“电商+扶贫”模式,北联镇民兴村、北兴镇保卫村与帮扶单位开展合作,利用贫困户闲置庭院,发展绿色有机种植和养殖,通过X商城,帮助贫困户销售优质农产品,自众筹活动开展以来,已收到帮扶单位认购的“村货优选”配送套餐X份,每套X元,总额达X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X元以上。

  2019年,我县电子商务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还十分巨大。一是电商企业规模小、交易额少。大多分散在城镇小区、居民楼和部分农村地区,呈自我发展状态,缺乏引导和扶持,市场竞争力弱,2019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为X万元,仅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X%。二是园区基础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孵化器数量少、规模小、功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在货物仓储及配送方面还存在价格偏高、效率偏低的问题。三是发展氛围还不够浓厚。电商消费主要以上行为主,群体又以干部职工、老师学生、城市居民等为主,中老年人和农村占比较低。特别是通过电商销售我县产品的下行行为不多、产品单一,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四是专业人才缺乏。电商行业快速发展与人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电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技术不过硬,管理不到位,自我培训能力不强,典型带动人才匮乏,加上我县经济吸引力较弱,致使电商工作在发展中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强力推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全面推进”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到年底,全县网店发展到X家左右,微商发展到X家左右,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点达到X个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X亿元,交易额较上年增长X%,企业、合作社互联网应用达到X%以上。要通过“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落地,推进我县电子商务工作快速发展。今年重点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一)营造电商发展环境,解决“服务”问题。一要做好电商孵化基地建设。要利用“电商创业园”被省工信委评为第二期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的契机,争取项目扶持,进一步完善创业园的服务功能,政府办、机关局要整合办公资源,利用现在闲置或整合后的办公场所,针对互联网商、电商企业、微商创业者、新农人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重新装修,完善办公条件,扩大孵化器面积,打造低成本、开放式、便利化的资源共享空间,要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创业辅导、技术对接、信息咨询、融资担保,推广运营、仓储配送等公共服务产品。同时,多方寻求合作伙伴,引入国内外知名网站、公司和县内电商企业、合作社、小微创业者入驻园区,力争引入国内大的平台X个,入驻企业达到X家以上,孵化电商创业者X人以上。二要构建智能化服务体系。2019年,我们提出“互联网+城市服务”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码上X”,主要目的就是依托同蚂蚁金服的政务、支付和大数据的开放能力与我县拥有的地域、生态、经济优势相融合,为广大群众提供互联网政务、便民服务和口碑商家服务,为小微企业、个人消费者和创业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这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便民便企的大好事。

       对此,我们必须抓好推进落实,此项工作已完成前期调研、论证、考察阶段,下一步请分管副县长牵头,组建项目专题推进组,同蚂蚁金服集团尽快正式对接,协商好相关事宜,签订好合作协议,明确今后的合作方向、内容和方式后加快推进速度。请商务、工信、人社、教育、卫计、金融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抓好数据录入、城市统一二维码、支付宝城市账号和其他相关服务号等设计和开通工作,努力争取到今年年底“码上X”项目投入使用。三要推进电商服务进农村。XXX县发展电商的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各乡镇党委书记和部分乡镇长都参加了这次考察活动,亲眼目睹了勃利电商发展的良好态势,要以此次考察为契机,尽快建立专门机构,组建乡镇电商服务中心,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每个乡镇至少要选择X个以上的村,建设集农业信息、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物流配送和农产品收集、包装于一体的电商服务点。同时,要有机整合农业部门益农信息服务站、交通部门物流网点、供销社农资网点和商务部门电商服务点等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共同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服务支持。

  (二)做好电商产品,解决“货”的问题。一要深度挖掘产品。发展电商,关键是要拿出叫得硬的优质产品,更要挖掘带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商品。春节前,在上海新春大联展和黑龙江省“绿聚人”农品汇上,我们的农产品十分热销、备受关注,这说明我们的农产品有市场、有需求、有潜力。近年来,X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养鸡、养鹅,打生态有机牌,XX。我们的XX等乡镇是否可以利用林下资源,引导农民发展“电商+林下经济”模式,我们XX个国有林场是否可以动员林场职工发展林下经济,进而触电上网呢?所以,我们一定要结合市场需求,深度发掘我县的地方特色农产品,通过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和营销宣传,开展线上线下销售,提高经济效益。当前,互联网已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干部还是农民,都逃离不了、脱离不开,不管你接不接受都得接受,不管你能不能做到都得去做。今天,各乡镇、各村主要领导都在,你们要带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融入电商、走近电商,当然,并不是让大家一窝蜂都来搞电商,而要因人而宜,通过“互联网+”,实施分工分业,有条件的可以开办电商网店或进驻电商平台,直接经营电商,并面向市场开发小包装、高附加值的产品。没条件的可以和电商合作,积极对接电商企业,采取“互联网+订单”模式,按照电商主体的要求,为其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这都是参与对接电商的有效方式。今年,每个乡镇至少要选出5个基础条件好、有发展潜力、有电商发展意愿的合作社、家庭农场或专业户,以“图片(视频)+文字”的形式,展销基地产品,展示生产全程,提高影响力。二要塑造知名品牌。随着农村电商的深入推进,大量的农产品上网,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

       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取得差异化营销效果,品牌是最终制胜的法宝。所以,我们要把打造X特色品牌作为电商推广的重点,通过深度挖掘地方人文历史,以地方优势产品为主导,依托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的金字招牌,在原有X品牌的基础上,再塑造几个具有县域特点的公共品牌,针对特定人群开发差异化产品,在品牌设计上要引进知名团体,用互联网思维提升品位,升级产品包装。全县各家企业和合作社都可以向电商办申请授权,共同使用X品牌,并把每个产品都设计成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码可直接进入该产品链接的X商城,浏览或下单订购该产品。各部门要强化X品牌推广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商务局、电商办利用这次大会机会,将X商城二维码印到矿泉水瓶、水杯和材料汇编等显著位置,让大家了解X,扫码加入X商城,还有河北乡发放的印有二维码的“智慧农场”宣传单,通过电商众筹的模式,出售小菜园,带动地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这些做法都非常值得宣传。三要发展“互联网+庭院经济”。XX开展的“互联网+庭院经济+扶贫”众筹工作做得很好,已初见成效。北联镇、北兴镇和商务局做了很多工作,值得肯定和表扬。由于众筹前期工作到位,在完成第一批货物配送后,网上订单又增加了XX份,订单总量达到X份。通过互联网众筹模式,把老百姓房前屋后的小菜园,一家一户散养的小笨鸡、笨鹅,秋后晒的干菜都卖出去了,还卖了个好价钱。这一模式的成功运作,对我县发展庭院经济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我们要邀请认购套餐的代表人员,到我县来实地体验农村生活,丰收季还要入村采摘,营造浓厚的电商众筹氛围。XX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真抓实干,把庭院经济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民兴村、保卫村的模式成熟后,商务局和扶贫办要在全县所有驻村工作队所在的村进行推广,并重点研究如何在此基础上使这一模式走向商业化、市场化。同时,各乡镇还要充分借鉴勃利县青山乡奋斗村“互联网+农家乐”和我县互联网众筹模式,着力打造符合本地特色的“互联网+庭院经济”,今年要重点抓好XX等线上销售,让小菜园、小庭院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渠道,成为精准扶贫的一个新亮点。

  (三)用好电商平台,解决“卖”的问题。 一要用好农业物联网平台。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关键是产品标准化不够和食品安全不过关。在城市,大部分消费者都在纠结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因此要想使好产品卖上好价钱,必须实现农产品物联网化。去年,我们完成了农业物联网可追溯体系建设,在全县建设了X个农产品可追溯基地。但是我们没有将电商产品与原料基地物联网应用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致使科技成果转化不佳、效果不好。今年,农业、发改、国土、财政等部门要和商务部门通力合作,加大建设农业物联网可追溯覆盖范围,通过完善产品二维码制作,实现所有网上销售的农产品都能通过手机扫码追溯到是什么地方产的、哪个农户种植的、在生产过程中喷了什么药、用了什么肥、最终检测合不合格、能不能放心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安全信任体系,让消费者放心购买。二要用好全网营销体系。农产品销售是一个复杂工程,不是单靠政府助力就可以的,也不是一两个平台和企业就能干起来的,一定要把网上销售路径打开。我们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搭建X商城,开通京东X特色馆、阿里1688特色馆,打造X掌创商城,其目的就是要实现农产品的全网营销。今年要继续完善X商城平台建设,引导和鼓励传统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商贸超市、批发市场等经营主体积极拥抱互联网,鼓励能自主搞电商的入驻平台、开办网店,点对点销售,也可以通过了解,认识电商,主动对接电商,做电商的供应商,电商创业者和普通农民可以借助电商、微商等渠道,实施个性化定制营销,通过众筹、拍卖等方式,提供适销对路产品,将自己的农产品搬到网上进行销售。三要完善物流配送网络。要结合我县实际,积极构建“城乡互动、供需流通、低价优质”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鼓励快递物流企业投资建设仓储基地、快件分拨中心。要抓住京东云仓100公里经济圈仓储建设和顺丰快递打造冷链物流的契机,实现在仓储、冷链运输上的合作。继续整合全县物流资源,实行统一分拣、统一配送,让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渠道更畅通,降低电商物流成本。

  (四)抓好组织领导,解决“责任落实”问题。一要强化组织领导。结合人员变化,调整电商工作领导组织,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为组长和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电商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要按照县委要求,把电商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成立电商工作领导小组,充实力量,配齐设施,解决好乡村两级电商工作无人抓、无人管的问题。要尽快研究出台促进电商发展的扶持政策,对在电商重大项目发展、推广应用、试点示范、人才培训、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企业、个人,不论域内域外,只要是对我县电商工作做出贡献的,就可以通过年终评优的方式给予资金奖励。要抓好电商人才引进工作,通过公开招聘,吸纳一批学历较高、科班出身的电商人才,充实到电商办,逐步补齐人才短板。要整合人社、民政、农业等培训项目资源,加大电商培训力度,设置电商课程,聘请电商专家授课,提高电商创业者专业技能。“两办”督查室、县考评办要加大电商发展的督查和考评力度,将考评结果作为年终单位评优、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督促乡镇和有关部门切实抓好电子商务发展。二要强化典型带动。要发挥好现有电商典型的示范作用,经常组织他们到乡镇、村屯、企业和合作社现身说法,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电商发展中来。要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传统渠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大力宣传这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今年,每个乡镇要培养农民应用电商创业典型5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