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民生银行前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民生银行前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民生银行前景

篇1

首家“银行系”资管公司

2012年以来,在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整体思路之下,监管部门对资产管理市场进行了松绑。

伴随着新规的密集出台,资产管理市场急速进入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

2012年11月1日,《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正式实施,这使得公募基金可以通过设立子公司从事全面资管业务。

民生加银资管公司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看来,资管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民生银行正式进入资产管理领域,也标志着民生银行向全功能大型金融集团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掀开了该行综合化经营、集团化发展崭新的一页。

他强调,资管业务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且随着我国经济向“扩内需、惠民生”领域的加快扩展,以及社会对理财认识的深化,各类金融资产在居民资产配置中的比重会不断增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了适应金融市场不断深化融合、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日益增多的趋势,民生银行加快了综合化经营步伐,在其版图中,已设立民生金融租赁公司、民生加银基金公司,初步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跨市场的综合经营格局。

从洪崎的感受看,打通传统银行与资产管理服务,不仅有利于自身在当前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进程加速的环境下,加快推进经营转型,实现各业务单元的功能互补和战略协同,营造民生银行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生态,提升持续的盈利能力。

同时,民生银行作为一家根植于民营企业,聚焦小微金融的股份制银行,近年来已在资产管理领域培养了一支强大的投资及财富管理队伍,这一优势随着民生银行进军资产管理领域,将有利于丰富我国资产管理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全方位金融需求,为资本市场和零售金融市场增添新的活力和生机。

带入准信托、类PE牌照资源

《投资者报》了解到,相较其他资管公司,对于民生加银资管,作为控股股东的民生银行将会更多地运用其自身在渠道、客户、科技、队伍、风控等方面的优势予以辅助,并会将民生加银资管纳入民生银行“大投行、大现金管理、大交易银行”的服务体系,通过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创新银基合作模式。

万青元向记者透露,目前,民生加银资管已初步建立了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体系,组建了多个业务团队,并已全面着手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布局。

与此同时,民生加银资管也借鉴了国内外一些资产管理公司的先进模式和成功经验,在筹备阶段便与民生银行总行各部门、各事业部、全国分行和“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等众多机构进行了全面的接触沟通和业务探索。

“在拿到批文后的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该公司已完成市场规划、业务推广、人才招聘、流程梳理、系统搭建等多项工作,并步入正常经营轨道。其业务类型涵盖委贷、票据、股权质押、定增、资产收益权、股权投资等,涉及能源、旅游、金融、房地产等众多行业。”

篇2

自2012年开始,民生银行就果断试水移动金融,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提供丰富的移动金融服务,带来手机银行业务的高速增长,到今年7月客户数已突破1600万,在股份制银行中遥遥领先。特别是在小微移动金融领域,民生银行积极探索“互联网+”新模式,保持了在银行业中强劲的竞争力,由此获得《投资者报》第二届最佳银行评选之“最佳手机银行”奖项。

手机银行业务高速发展

早在三年前,民生银行就敏锐地捕捉到移动金融市场机遇,开始重视移动端建设,大力布局移动金融。

2012年7月,民生银行正式推出手机银行不久,该行决策层即明确大力发展手机银行战略并进行系统规划,要求全行上下协同、开拓创新、快速抢占移动金融制高点,为民生银行发展手机银行业务提供保障。

记者也注意到,民生银行在开展互联网金融战略时,也把手机银行业务放在重要位置。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曾表示,为大力布局互联网金融,民生银行在持续发力直销银行、微信银行的同时,始终以“打造客户首选的移动金融和移动生活服务平台”为目标,不断创新手机银行产品和服务。据了解,今年就相继推出指纹支付、IC卡转账、外汇买卖、工资等特色功能以及医疗挂号、易到用车、流量充值等便民惠民服务,积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拓展支付应用场景,以创新产品来驱动战略的顺利执行。

一步先,步步先。民生银行2012年手机客户数100万户,第二年大增至550万户,第三年突破1300万户,截至2015年7月11日的最新客户总规模已跨越1600万户。同时,其客户交易活跃度领先同业平均水平,继2013年跃居手机银行交易量首批突破万亿行列之后,2014年全年交易量再上新台阶,达到3万多亿;今年只用半年多时间,也即7月13日,其手机银行渠道处理交易金额超3万亿,达到上一年全年水平。

七大原因导致市场份额迅猛增长

在参与主体日益多元、竞争程度渐趋激烈的移动金融领域,民生银行在短时期内为何能实现赶超。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以下七个因素。

一是战略上高度重视。民生手机银行推出不久,决策层就明确大力发展手机银行战略并进行系统规划,这为该行发展手机银行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投入上加大力度。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需求变换频繁,同业竞争愈加激烈,要想领跑行业,赢得更多客户,需要持续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创新。

三是构建完善的产品体系。在产品体系建设上,民生银行采取客户细分原则,围绕其重点战略业务和不同客户群体特点,打造相应的专属手机银行版本,继个人版手机银行面市后,又陆续推出小微版、企业版、信用卡版、直销银行版手机银行 ,2013年还推出了微信银行、短信银行,形成了银行业最为齐全的移动金融产品体系。

四是独创丰富的特色功能。民生手机银行不仅具有账户查询等传统金融服务,还打造了个人手机银行网点排号和预约取款、跨行账户管理、手机号转账、二维码收付款、网购扫码付款、自助注册客户小额支付、信用卡跨行自动还款、信用卡在线办卡等业务。

五是推出众多便民服务。随着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手机银行除了提供银行服务外,还应为客户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以医疗服务为例,民生手机银行客户只需滑动指尖,就能在线预约挂号、咨询医生,确保到医院后能及时取号就诊。据记者了解,民生银行新推出的手机银行医疗服务涵盖全国一千多家重点医院,成为目前业内手机银行医疗服务覆盖面最广的银行。

六是持续优化客户体验。为抢滩移动金融市场,银行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发手机银行和拓展客户,如果客户体验不好,客户即使开通了也不会使用,因此客户体验已成为移动金融竞争的重要战场。

七是探索新型营销宣传模式。在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同时,民生银行积极探索特色营销模式,全面立体开展手机银行宣传推广。

持续发力小微移动金融

在银行业探索创新上,民生银行一直居于领头羊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民生银行手机银行在小微移动金融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堪称行业范例,也助力其在业内保持一贯的强势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民生银行负责网络金融和小微金融的相关部门协同一致,根据小微客户的结算特点打造小微版手机银行,推出众多专属服务,如工资、公私账户集中管理、贷款在线申请和签约、自助偿还贷款、大额汇款、回单验证等。

篇3

银行股领衔A股暴跌

周一A股暴跌,银行板块跌幅居前。虽然证监会在上周五表示IPO重启没有明确时间表,但近期流动性持续紧缩,央行又暗示会继续收紧信贷市场,以及上市公司糟糕的财报预期,让市场信心坍塌。

银行、地产等权重股大幅下跌,沪指跌逾5%逼近1949点,深成指跌破前期调整低点,创4年来新低。两市百余只个股跌停,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跌停,招商地产、保利地产跌停。

自6月中旬起,银行间资金便陷入空前紧张,甚至连大型商业银行都开始加入借钱的大军。但对于“钱荒”,中国央行并没有出手相救的意思。在两次抛出地量央票发行之后,央行还对外宣布“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这与此前总理提出的要求没有太大出入,暗示央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收紧信贷市场。这对银行的盈利将构成威胁,央行的态度也就让银行股成为重灾区。银行前景不佳,企业就会增加融资成本,就会大量蚕食企业利润,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从而拖累整个实体经济。

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已披露半年报业绩预告的917家公司中,预喜公司占六成以上。但在剔除不可比因素后,798家公司预期的上半年盈利中值较去年同期下降1.45%,预示整体盈利状况不佳。

银行流动性风险由来:

同业业务期限错配

6月以来,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上升,隔夜回购定盘利率6月20日达到13%,突破历史高点。让一向财大气粗的中国银行业竟然遭遇“钱荒”窘境,令人始料未及。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发表报告称,6月最后10天有1.5万亿人民币理财产品到期,近期银行同业市场资金紧张,令产品能否如期偿付令人担忧。惠誉指出,股份制银行、中型银行因其理财产品占其总存款的2至3成,将最受影响。

今日民生、光大和兴业三家银行跌停,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惠誉的警告。以同业业务表现突出的兴业银行为例,该行同业杠杆比率从2010年末的4.72倍升至今年一季度的6.7倍。一季度末,兴业银行同业资产占比为35%,较全行业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此外,民生银行快速增长的同业规模,早在一季报出炉的时候就被市场所担心。

历史上,同业业务主要承担商业银行司库职能,用以流动性管理。但近年来,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在表内贷款规模受限的环境下,大量配置非标信贷资产,如票据和信托受益权等,加重了同业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问题,增加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

当然,银行这种业务取向本质上是由于贷款天量投放以后的后遗症,投资效率下降导致本应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资金在金融体系里空转,但信贷额度管制逼迫经济主体通过非信贷方式获取资金。因此,银行业所面临的改革也更为迫切。

仅凭流动性不能解决

银行系统性风险

简单来说,大量资金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操作之下,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套取利差,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循环往复获取利润,“影子银行”也就应运而生,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

中国银行业经过此次流动性极度紧缩的教训后,相信会明白保持流动性资金充沛的重要性。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预计影子银行的规模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和收敛。

而如果高利率持续时间过长,影子银行一旦收缩,借款人就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借新债还旧债,这将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提升,从而引发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的担忧。像民生、光大、兴业这样的银行资产质量更令人担忧,长三角附近的银行也面临巨大的冲击。

当然,对银行报以乐观情绪的人会认为,政府无论如何也不会让银行业出大事,如今的风险也许两三年以后就可能会被包容过去。但实体经济在这期间将遭受巨大的冲击,这样付出的代价太过昂贵。

篇4

超常规发展的带头者

1991年,在河南省银行管理学院任副院长的董文标调入交通银行郑州分行任行长,短短两年时间让郑州交行总资产从2亿元增长到40多亿元,跃居郑州银行业老大,创造了“郑州交行奇迹”;其后,董文标调入交通银行总行任执行董事,接下来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证券公司——海通证券,并出任第一任董事长兼总裁;1995年,董文标受到中华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先生的邀请,参与创办中国首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任筹备组副组长。

1996年1月12日,民生银行在北京成立,经叔平担任董事长,董文标被任命为副行长。从成立到2000年,民生银行的发展并不很顺利,资产规模增长缓慢,不良贷款增加很多,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在这个紧要关头,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赢得了从股东到管理层广泛认可的董文标,在2000年4月成为民生银行第三任行长。

董文标担任民生银行行长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发展战略调整。把关系国计民生的电力、电信、路桥、航空等行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因为这些行业都是大企业,信用非常好,贷款风险低。在当时的状况下,可以说这是民生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须进行的战略选择:走低风险快增长高效益的超常规发展之路。

在这个战略定位下,民生银行几乎所有资源都向规模扩张倾斜。几年间,民生银行在激励机制、风险管理、产品服务等方面做了很多创新,以适应这个战略定位。在这个背景下,从2000年开始,民生银行的公司业务创新异军突起,快速跃居股份制银行前列,成为民生银行首次腾飞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董文标推动民生银行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起一线员工的创利积极性,实现多劳多得,同时还建立充分的保障机制,增进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得员工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就任行长之后,面对高不良贷款这一中国银行业的世纪难题,董文标开始在中国银行业率先推行独立授信评审体制改革,迈出了授信评审独立化、专业化的关键步伐,从而消除了巨额不良贷款产生的土壤。使得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在中国银行业率先达到了国际先进银行水平,打破了中国银行业高不良资产的魔咒。

战略调整到位、机制优势发挥、独立授信评审,再加上2000年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了40亿元的资本金,这些都使得民生银行抓住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实现了高速健康发展。到2006年,民生银行总资产从2000年的600多亿元增长到7000多亿元,创造了中国银行业的奇迹。

战略转型的先行者

虽然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董文标并没有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民生银行的高速健康发展,依然是采用粗放式、外延型的传统银行业增长方式,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面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增长将难以为继,必须向集约式、内涵型的现代银行业增长方式转变。因此,2006年7月就任民生银行董事长之后,董文标开始考虑民生银行的转型问题。从2007年开始,董文标又推动了民生银行全面的调整转型,向着现代商业银行的目标迈进。

董文标认识到,针对传统客户,首先必须摆脱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模式,通过提升客户服务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来留住客户、赢得客户的认同,这就需要实行专业化经营。因此,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民生银行在中国银行业首家启动了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把高风险的公司业务从传统的总行─分行─支行“两级管理、一级经营”变为事业部“一级管理、一级经营”。虽然一开始受到了各界的广泛质疑,但是董文标用数据和业绩证明了事业部改革的成功。几年来,民生银行各事业部在专业化经营方面的优势日益显现,让广大客户充分享受到专业化、特色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同时,依托专业化经营的优势,各事业部在风险控制、贷款定价、中间业务收入创造等方面成效显著,成为民生银行业绩持续提升的重要基础。

事业部改革之后,民生银行的支行不再从事公司业务,这也为董文标接下来推进民生银行的分支行转型奠定了基础。2008年,董文标意识到中国近5000万户小微企业蕴含着银行服务的巨大前景,决定全面进军小微金融服务这一蓝海,不再从事公司业务的支行成为民生银行全面开展小微金融服务的平台。面对传统小微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大”的世界性难题,董文标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小微金融服务理念,开创了一套全新的小微金融商业模式并进行持续升级,成功地破解了“成本高、风险大”的难题。从2009年2月全面进军小微金融服务到2013年9月末,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2万亿元,小微企业客户数将近170万户,贷款不良率只有0.52%。民生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上的成功不但引起了同业的效仿,也使得小微金融服务得到了国务院的重视和支持,董文标为中国银行业开创了一条小微金融发展之路。

到了2013年,民生银行调整转型的成效已经充分显现,特色银行和效益银行已经初步形成,民生银行净利润已经跃居中国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第二,资产回报率和资本回报率等关键业绩指标名列中国银行业前茅。

但是董文标并不满足,2013年起,民生银行一方面推进2.0版事业部改革,另一方面加速分行转型,大力发展小微金融和小区金融,实现业务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推动1.0版民生银行全面进入2.0版民生银行时代。

篇5

社区银行前景广阔,而围绕社区银行展开的激烈竞争已趋于白热化。事实亦证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做小做微的市场定位,很容易转化为进入社区开展金融服务的资源优势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在突然被叫停之后,近日,监管部门终于发放了首批社区支行牌照,这其间,经过了半年的煎熬和等待。 据悉,此次社区银行牌照的发放中,民生银行是最大的赢家,有700多家社区金融店获得了社区支行牌照,但仍离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雄心勃勃的一万家社区银行的宏伟目标相去甚远。浦发银行紧随其后,也获得300多张牌照。兴业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均有多家社区支行获得牌照。业内人士称,牌照的发放意味着小区金融驶入了规范发展的快车道。 社区银行前世今生 何谓社区银行?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介绍:“社区银行”概念发源于美国,本意指的是规模较小、经营地域狭窄、业务模式相对传统(以存贷款为主)且依赖“关系融资”技术的银行。与美国的情况不同的是,目前国内所指的社区银行并不是针对机构的整体属性,而只是关注对社区客户所提供的服务本身。 西部某银监局农金处人士亦表示:我国的社区银行分类区别于国际上通行的概念,严格意义上说是从服务方式、服务范围上进行界定的。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差距大,社区金融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情况的确如此,社区银行概念的金融门店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便百花齐放,尽管定义争论不休,但阻挡不了各种服务方式的“社区金融服务站”“金融便利店”“驻人式自助银行”“便民服务站”“社区金融超市”和“理财超市”等“一拥而上”呈现在市民面前,有银行员工提供服务的,有外聘人员看守的,有卖理财产品的,有提供保险产品的,一时间“乱花渐欲迷人眼”。 事实上,在民生银行“爆发式”的“圈地运动”之前,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行了数年的社区金融服务的探索。2012年,《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的指导意见》(银监会〔2012〕190号)出台,各省联社先后开展了“金融便民服务到村”的相关组织工作,从东部到中部到西部,各省农村信用社努力消除金融空白点,使得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深入到了乡镇直至偏远的居民点,很多农信社还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村级“便民金融服务点”“挎包银行”“流动银行”“村周银行”等等接地气、顺民意的社区金融服务方式。天津、山西尧都、浙江绍兴、宁波等地方的地级、县级农村金融机构的便民服务点几乎覆盖了当地所有的乡村,真正做到了“打通最后一公里”。 尽管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和部分城区的社区金融服务上默默耕耘数年,但是,最终是民生银行在社区的“跑马圈地”将社区银行的概念包装成了“眼球”新闻。 正是民生银行对社区银行的规模化推进,使得社区金融服务在概念、理念和关注度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引爆了商业银行在社区金融服务中的对决,角逐日渐白热化,各类金融机构现身其中,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异常活跃。截至今年3月末,民生银行投入运营的社区支行及自助服务网点突破3000家。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上海农商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和宁波银行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挥自己本土银行的优势,坚守一隅,当仁不让,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步步为营,不但使区域内的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几乎达到了每村一个,让村民脚不出村就能办理常规的存贷款业务,同时,也把触角深到了自己的“软肋”――城市社区。上海农商银行计划在今后三年,全面实施250家社区银行网点的改造,将营业网点由业务操作中心转变为营销和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网点产出;广州农商银行已在番禺、华南新城、花都等地开设了多家微型社区理财中心。 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银行也倚仗着自己的“财大气粗”,迎头赶上,放低身价,“屈尊”社区,用各自的路径积极探索社区银行发展模式。 前述银监局人士认为:“社区金融服务应该允许更多形式上的探索,农村地区的便民金融服务点和城区的社区银行都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服务方式上的创新,是社区金融服务的不同形式。”

群雄割据归于理性 曾刚表示:“不管概念上如何去判定,对社区银行关注度的上升,反映了中国银行业在过去一段时期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即普遍加大了对零售银行业务的拓展力度。” 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加速推进,市场竞争日渐加剧,银行议价能力和获利空间受到较大削减,亟需拓展新的客户和收入来源。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零售银行业务的市场潜力也开始迅速显现。更多的银行试图介入小银行的传统领地,拓展所谓的“社区银行”服务,则成为很自然的战略选择。 正当各类银行机构在社区金融服务的领域中“冲锋陷阵”、攻城掠地之时,去年年底,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的通知》(以下简称277号文)。通知要求,在支持中小银行转型社区普惠金融的同时,本着“鼓励和规范并举”的原则,规范商业银行社区支行、小微支行建设,厘清相关规则;并要求此前部分银行设立的“自助银行+人”的咨询型网点应规范界定为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按照程序提出设立申请,履行准入程序。 简而言之,这是监管部门首次对社区银行的设立明确了态度,对相关事宜进行了规范,具体指出社区银行分为“有人”和“无人”两种模式,“无人”模式必须自助,有人值守的社区营业网点将需要申请牌照。 浙江某农村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该行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城区业务竞争激烈,特别是在大银行回归县域、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深耕”城区的多重压力下,该行希望通过设立社区银行等便民金融服务点,增加城区客户的黏性,开拓新的客户资源。但是,在他们紧锣密鼓地租门脸、搞装修、买设备之后才发现,一个符合277号文的有人值守社区银行的牌照,经过了3个多月也未得到批复。对此他表示了理解:“合规的社区银行操作起来还是有难度的,监管部门审慎处理可以理解,因为对于监管部门来说社区银行也是新概念、新业务。” 不可否认的是,277号文之后,社区金融网点进入了实施者和监管者理性思考的“静默”期,市场从“”转向了观望状态,发展趋于平缓。 曾刚认为,理性的思考是必须的。从对美国社区银行的观察来看,社区银行由于业务模式单一,拓展非利息收入的能力有限,分项比较来看,除传统的储蓄账户服务收费外,在信托收入、金融市场收入、服务收入以及证券化收入等方面,社区银行业务的贡献力明显较弱。因此,尽管社区金融服务是符合银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方向,但也绝非一个能在短期内轻易获得巨大回报的领域,是需要巨大投入且冒一定风险的战略选择。 直至近期才大规模发放社区银行牌照,应该说是监管者对于社区银行服务模式的深思熟虑和审慎监管。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认为:“可以说是众多的股份制银行用自己的认识和行动倒逼了国内社区银行的规范和监管的跟进。” 赚钱还是赚吆喝? 目前,各类名目、五花八门的“社区银行”物理网点遍地开花,各种装潢、不同服务的社区银行出现在乡村、城市。社区银行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下,从农村的“便民金融服务点”到城区的“社区银行”,社区金融服务的方式呈现出“百花争鸣”的趋势。 由于城区良好的经济优势和客户素质,相对于农村而言,城区是目前社区金融服务角逐的“黄金地带”,各银行对在城区设立社区银行的热度远高于农村。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认为:“城市居民在经济实力和教育素质上均优于农村,城市中的社区银行能更好地凝聚客户,对于商业银行占领核心区域、瞄准核心人群、吸收存款、培养客户黏性是一本万利的商机。早点设立社区银行,就早日划出了势力范围。”于是,民生银行豪气冲天地提出了“三年内建立一万家社区银行”的豪言壮语,光大银行曾计划2013年内推出200家社区银行网点。 但是,社区银行的扎堆也容易带来恶性竞争。目前,社区银行瞄准的大多数是城市的高端人群和高端商圈,这意味着对社区银行的租金、装潢和人才的高要求,背后都是成本的增加,总投入并不低。而且,各社区银行的服务模式、产品种类等等并没有太大差异,如何找到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和合适的盈利模式并持久发展,仍是需要观察的。 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随着金融脱媒的推进,物理网点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高端客户、推广产品,现在很难断定,毕竟,成本较高的物理网点是商业银行的盈利点还是包袱,近年来一直有争议,因此,社区银行前途难卜。 以小搏大农信抢先 尽管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都把热情投向了社区金融,但是,支持小微、扶助地方毕竟是农村金融机构的特色和强项,曾刚表示:“从目前来看,对于农村中小银行而言,因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社区银行’的确是其现实的战略方向,事实上也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他说:“我国数量众多的地方小银行,包括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村镇银行在内,大都以社区金融服务为主,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地客户,业务模式相对传统,更依赖重视客户‘软信息’的‘关系融资模式’等等。”因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社区金融服务有天然的优势。 事实证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做小做微的方向很容易成为进入社区开展金融服务的资源优势。上海农商银行是较早发起设立社区银行的金融机构。2010年5月18日,上海农商银行在徐汇天平街道正式启动“金融便利店”建设,到2012年末便在全市开满100家。 上海农商银行侯福宁行长透露:该行的金融便利店通过延时、错时服务和“人工+自助”服务,形成“您下班、我营业”的差异化经营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对接社区,共建社区金融服务中心,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截至2013年末,全行101家金融便利店储蓄存款余额合计193亿元,受理发放零售贷款合计57.6亿元,销售理财产品167.5亿元。 对于监管方面,曾刚提醒:“对监管部门而言,应把握风险管控与鼓励创新之间的平衡。一方面应有序推进,对社区银行网点扩张实施适当的准入控制,既防止局部市场的过度竞争,也有助于控制现行模式中的一些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则应考虑社区银行网点的特殊性,适度提高监管的弹性。建立与普通网点有差异的准入标准和审批流程,为银行的创新与战略调整提供更灵活的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建议:“我们在监督体系的建设可以部分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再结合我国特定国情建立适合我国农村社区银行的监督管理体系。此外,政策偏向是农村社区银行存在发展的最重要的外在推动力,需要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奖励和税收优惠力度。”

篇6

下面一些银行的经营模式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精品北京:系列化小企业特色金融服务

作为出身于城市信用社的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与中小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天然联系。为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北京银行制定了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精品银行的发展战略。

北京银行一方面通过建设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组织管理架构体系,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经营;另一方面通过创新金融服务与产品,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和客户。

2007年11月,北京银行正式推出公司品牌下属的“小巨人”中小企业特色金融产品,全面解决处于创业、成长、成熟期等各种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包含“创融通”、“及时予”、“信保贷”、“助业桥”4大系列,包含34种丰富的融资产品。其中最有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为:

“中国能效融资项目贷款”:北京银行是全国首家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共同推出中国能效融资项目的城市商业银行。目前北京银行15家分支机构承办中国能效融资项目贷款业务,对涉及水泥厂废气余热发电、工业余热利用、高温冷凝水回收、集中供热工程等20余个项目展开融资洽谈。目前审批通过3笔中国能效融资项目贷款,金额合计3700万元。

“文化创意企业贷款”: 2007年11月,北京银行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将对申请文化创意企业贷款的企业单位给予贷款贴息扶持,而北京银行为每年将为文化创意企业贷款设立50亿元人民币的专项授信额度。同时北京银行还将对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的文化创意企业贷款提供便捷的“绿色通道审批”,为文化创意企业构建一个全新、快速、高效、畅通的融资渠道。截至目前,北京银行共审批通过文化创意企业贷款7笔,7700万元。

“融信宝”信用贷款:北京银行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合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内注册、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并符合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制定的申请信用贷款基本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的无担保、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截至目前,北京银行已受理审批了第一批园区中小企业信用贷款20笔,占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项目总量的83.3%。其中,审批通过8笔,金额合计6200万元;已发放3笔,金额合计1500万元。

“小额担保贷款”:北京银行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要针对下岗失业人员、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复员(转业)军人这四类人群,为他们提供个体工商户类和小企业类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其中,个体工商户类贷款最高可达5万元,小企业类最高可达50万元。该业务有三大特点:一是北京银行基本独家承办,目前在京129家营业网点均可办理。二是微利项目政府给予贴息,55个信用社区实行免担保。三是北京银行提供快捷高效审批,最快速度解决客户燃眉之急。截至2007年10月末,北京银行小额担保贷款累放3440万元、398笔,支持55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等四类人群实现了再创业。

胆大交行:用无形资产来贷款吧!

一年前,全国首例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京诞生――北京柯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其发明专利从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前后两次共获1150万元贷款!当小企业融资仍旧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更是各国商业银行尚未完全破解的难题之时,交行北京分行推出“展业通”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打破了这层坚冰,将小企业名下拥有的合法有效的知识产权变现的举措可谓大胆!

“展业通”的推出使许多山穷水复的企业体会到了那种绝处逢生般的扬眉吐气。历经一年的发展,截至2007年10月末,“展业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授信额度22015万元,授信企业28户,累计放款19325万元,已向26家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贷款余额19075万元。

知识产权贷款拉开了交行北京分行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的帷幕,一年后,在不断探索中,交行北京分行又适时推出了具有中关村特色的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和文化创意产业中小企业版权保证贷款。

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是交行针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内具有优质信誉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发的无抵质押、无担保贷款产品。这种贷款方式借助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瞪羚”计划的信用评级,强化企业贷款申请准入条件;在此基础上,引入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内外评级相结合,进一步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信用方式的采用无疑大大扩宽了交行北京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的受众范围。目前,该行已经向北京瑞斯福科技有限公司发放首笔“展业通”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贷款额为600万元。

而不久前,北京天星际影视文化传播公司以《宝莲灯前传》的版权进行抵押,换来了交行北京分行提供的600万元贷款,再次引起了轰动!此次贷款意义深远,它意味着商标权、专利权、音像制品版权、网络游戏的版权等银行商业贷款被一点点打开。据悉,这是在已知的范围内,第一次通过版权进行抵押发放的贷款。该类贷款以3000万元为上限,主要是3年内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方面控制在基准利率上浮10%以内。在风险控制方面,交行通过和担保公司联合,一定程度上抵御了相关的贷款风险。

中小企业贷款市场前景广阔,一些只有无形资产的企业已经得到了国内银行的关注。交行北京分行的几次大胆创新为小企业贷款开辟了新的通途:企业凭借无形资产质押获得融资,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在全国首家推出无形资产质押贷款金融产品,体现了金融的创新;其中有科技中介机构介入贷款流程,体现了中介机构的创新服务模式;而所有这些都表明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与国家的创新战略一脉相承。最大化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处处实现创新,共同建立帮助中小企业从稚嫩走向成熟的系统性贷款模式,或许这才是“展业通”项目带给社会的最好效益。其实对交行来说,如果将来能带动所有的商业银行共同为中小企业处理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申请,那这项创新才是有意义的。

温情民生:“了解您、支持您、成就您”

正如民生银行提出的口号“了解您、支持您、成就您“一样,民生银行的服务显得温情脉脉,体贴入微。与其他银行相比,民生银行更关注与小企业的共同成长和长期合作,最终实现银企共赢。从它率先在国内商业银行中启动了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改革可见一斑。

2005年,北京中科希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向民生银行提出融资申请,民生为公司设计了由担保公司和法定代表人共同提供担保的组合型融资担保方式,并向公司提供了500万元的授信支持。通过近三年的银企合作,公司与民生银行都获得了理想的收益。在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公司经过多年的市场运作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销售收入和利润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增长。同时,民生银行近三年的信贷支持,并在合作中不断挖掘公司资源,为公司推荐并提供了融资、结算、网银、支付密码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加强了与公司全面的业务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不仅帮助公司积累了良好的信用资源,为公司在发展中拓展融资渠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在科技园区内的中小企业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使自身获得了极为重要的社会效益。

中小企业金融不同于传统的大企业金融,大企业金融着重于严格控制企业的违约率,而中小企业金融则采用收益覆盖风险的经营模式,这要求银行有很强的“经营风险”的能力。目前,民生银行针对小企业融资的服务已经驶上快车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生银行创建的“绿动力”产品品牌,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和解决方案,受到众多小企业青睐:针对企业的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腾飞期四个阶段分别设计了“启动力、成长力、稳固力、腾飞力”四大系列78个金融创新产品,涵盖企业结算、信贷、贸易融资等各个方面。此外,他们还特别注重实行信贷全过程的服务品质控管,构筑与客户的伙伴型成长关系。

体贴华夏:实现创业梦想的好帮手

在小企业贷款业务创新上,华夏银行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业务扩展有些独辟蹊径,关键场合却往往一鸣惊人。

其实早在2004年,华夏银行就与京城知名市场――秀水市场合作推出个体工商户贷款,为秀水市场商户提供融资便利,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2006年,华夏银行总行营业部又推出新业务――小型私营企业主贷款,丰富业务品种,为小企业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平台。

2007年初,华夏银行将所有个人贷款业务打包整合,着力打造“华夏家业”品牌形象,该系列产品由居家系列和创业系列组成,满足客户居家生活、经营创业的金融需求。其中,创业系列产品是华夏银行为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的个人融资类产品。这种贷款方式采取抵质押的担保方式,贷款用途为补充其所投资企业经营所需流动资金的信贷产品,该产品为中小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具有适用范围广、贷款方式灵活、贷款额度较大、贷款期限较长的突出优势。

在私营企业主贷款方面,华夏银行总行营业部已经为多家民营企业的企业主发放了贷款,且形式灵活,贷款期限最长达五年。对小业主来说,华夏家业的服务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担保方式灵活多样,可采用存单、国债质押、房产抵押等多种担保方式,大大方便了业主申请贷款。曾经有一家具有全国规模的民营装饰企业董事长急需一笔贷款,华夏银行准许业主采取房产抵押的担保方式,这种灵活的方式有效提高了企业主个人资产的使用效率,把个人的固定资产盘活,成为了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而且办理手续简便、审批速度快。在个体工商户贷款方面,为北京知名的秀水市场、3.3服装市场等大型商贸市场的个体工商户提供了批量的信贷支持,为秀水市场的个体工商户提供了总额达5000万元的个体工商户贷款授信,由市场为借款人提供担保,贷款用于补充市场内个体工商户的流动资金。对国家重点扶持行业中的一些企业,他们还专门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优先审批,缩短审批时间,第一时间满足其融资需求。

考虑到众多小企业主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华夏专门启动了专家服务,这些金融专家可为客户提供小企业财务规划和企业主个人财务规划服务,不仅为企业解决资金困难,而且还帮助个人综合打理资产,规划人生,如客户的贴身管家一样体贴入微。

灵活浦发:全面的个性化服务

来自上海的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在信贷业务的推出上,无不透露着南方人特有的灵活和精明。尤其是小企业的融资方面,根据不同企业、不同情况推出了“信用贷款畅、动产融资速、‘浦发商学院’、企业按揭宝、票据融资流、账务安心理”等特色服务,因事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浦发针对小企业推出的服务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一些具有优质信用资质的资金短缺企业,他们在经过对企业的信用考证后,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这类企业提供贷款授信,在此过程中,企业无需缴纳任何保证金,无需任何第三方公司担保,也无需抵押任何资产就能贷到充足资金。而对银行来说,这的确具有一定的风险。

动产质押业务的推出,也体现了浦发行在业务创新上的灵活:这种融资方式是浦发特有的以自由货物动产作为质押的贷款方式,它的出现使一部分无法提供资产抵押物和担保的企业开启了融资的大门。动产质押贷款一般提供期限在六个月之内,质押率最高可达70%,其特有的灵活方便既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占用量,又提高了企业原有资金的使用效率。凡在浦发开户的企业均可参加“浦发商学院”课程,此服务的推出使很多客户从此成为浦发的忠实客户。

篇7

[作者简介]李涵(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与投资。2012―2014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分别达331万亿美元、382万亿美元和384万亿美元。如何有效保值并力求增值已成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储备资产“零风险、低收益”的管理原则使得资产投资以债券为主,结构单一。

2储备货币以美元为主,币种单一,而美元汇率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我国外汇实际价值的巨额变动,储备真实价值变动缺乏自。

3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及社会代价较高,外汇投资偏向于存款、政府和政府机构债券、金融组织债券等安全资产,风险投资比例较低。

4以外币资产的形式存放于他国银行或购买他国国债,一旦他国出现政治风险,那么我国的外汇存款很可能被冻结,外国国债也存在债务人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

二、韩国和新加坡的外汇管理模式

(一)韩国

韩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分为三个部分:1投资部分以高收益率为目的寻找投资目标,投资于中长期、固定收入的资产;2流动部分的规模、目标的变动性强,根据外汇储备的现金流量所占比例而变动,主要为美元存款和投资于美国国库券;3信托部分除了追求收益之外,将部分外汇资产交与国际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为国内风险投资和资产管理提供一条学习的途径。

另外,韩国央行以货币互换的方式使本国的银行持有部分储备资产,借贷给国内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即“海外投资基金”;政府出资建立韩国投资公司,管理部分外汇储备。以上各项措施都是为了达到分散投资风险,最大限度获取投资收益,并鼓励本国企业参与到国际资本运作中的多重目标。

(二)新加坡

新加坡实行了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战略,资产的管理分为两档进行:1由金融管理局和政府投资公司持有并管理,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上对各类股票、债券、金融衍生进行投资,实现储备收益的长期增长;2由新加坡财政拥有100%股权的淡马锡控股公司将利用外汇储备投资与国际金融和高科技产业,甚至参股亚洲各大银行,包括印尼金融银行、韩国民生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渣打银行等,每年为新加坡带来巨大的股权收益。

两个国家对于外汇储备的多层次管理和投资给予我国很好的启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承担不同功能与目标的外汇储备进行分别管理;在法律规定、机构设置方面的适当分离也是必要的。这样有利于机构之间相互监督又各自负责,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和透明度。

三、我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的建议

(一)优化外汇储备结构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外汇储备随着美元汇率的变动而变化,缺乏自主性。但在面临世界经济、金融剧烈震荡的形势下,我国的外汇储备面临较大风险。应适当调整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适度提高欧元在我国外汇储备所占比重,除欧元外,剩余部分选择其他主要货币,如日元、英镑、瑞士法郎等。并强化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动态管理,根据本国进口、外债货币结构、非贸易和本国外汇市场货币结构等多方面的需要、各储备货币的汇率趋势等情况确定外汇储备中各外汇的种类及所占比重。

(二)拓宽外汇储备使用渠道

改变长期以来“被动管理”外汇储备的局面,实施“更加主动地管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扩大和拓展其运用渠道及方式,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收益,更加关注为国内建设提供重要支持。把外汇储备转变成增加的进口,从而满足国内建设的需要。

1用于战略性能源储备

由国家外汇储备中划拨资金进行战略能源储备:第一,由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国家名义进行议价和储备,在按照国内企业的需求分配实际的购买量;第二,由中司入股国外能源机构或公司,为国内的能源管理机构和企业的能源采购与并购进行前瞻性的指导,并获得股权红利;第三,由政府划拨一部分的外汇储备设立海外能源的勘探开发专项基金,用于石油、黄金等重要战略资源的储备,向国有企业出售或借出一部分外汇储备,鼓励其对海外能源、大宗商品及相关企业的并购。

2收购国外高科技及潜力型企业

针对国外的高科技行业、金融机构、能源企业、新兴行业等具有发展前景、先进技术的企业进行全额股权收购或者部分股权收购,构筑必要的海外生产经营基地。由中司进行控股经营,能给我国带来必要的收益并获得先进技术。

3弥补社保基金缺口

在寻求外汇储备在国外投资的同时,保证民生的责任也很重要。我国已经建立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是专门为筹集和投资养老金而设立的,在风险控制的范围内,对于外汇储备中的社保基金进行海外投资,这在国外并不鲜见。很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金海外资产占有很大比例。社保基金只是以外汇资产的形式在国外投资,投资收益归于社保基金,也是外汇储备的增值保值。

(三)委托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管理外汇资产

我国的外汇储备投资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中投三方共同完成,但是依然存在投资选择、投资组合的局限,规避风险重于对收益的追求,缺乏专业化的投资咨询公司,缺乏对各类风险投资产品进行大胆的尝试与长期规划。随着当今世界经济、金融无国界化的发展,一个国家不能用自己的思路处理问题。应将部分外汇资产交给专业的国际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理财,在尽量保证资产安全的基础上在全球寻求投资机遇,不但可以提高收益,也可以向国际机构学习先进的投资管理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李朝伟浅析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合理使用[J]世界经济情况,2009(8)

[2]李辉对提高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水平的探讨[J]当代经济,2008(4)

[3]徐俊勇,肖晓勇人民币升值条件下的外汇储备管理――来自国际的经验[J]北方经济,2007(7)

篇8

对外,银行要抵御政策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严防外部恶意攻击和恶意贷款;对内,银行还要防止企业蛀虫。

信息化能助银行一臂之力。

风力来源:货币风险、利率风险和其他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是银根紧缩还是银根放宽?国家经济政策的哪怕些微调整,也会引发各个行业的连锁反应,金融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行业,更是首当其冲。

还记得国家实行银根紧缩政策之后,由于各大银行被要求收紧钱包,一批行业企业只好将贷款方向转向外资银行。外资银行由此抢走了不少国内银行的用户,并借以打开了国内市场。国内各商业银行见此情况,也只能望洋兴叹。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上半年,银监会《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指引》,对商业银行的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分别提出了要求,并对银监会的相关风险监管措施进行了规定。由于《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将借款人住房贷款的月房产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50%以下(含50%),月所有债务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55%以下(含55%),导致许多以房贷为主要业务的商业银行遭受打击,尤其是上海、杭州一带的商业银行。

在银行所要承受的政策风险中,货币风险首当其冲。货币风险包括汇率变动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政策带来的风险。对从事外币业务的商业银行来说,汇率的变动将对外币的业务收益产生影响,而人民币的升值更是会直接影响存取款比例。利率风险则包括了前文所提到的银根紧缩。要知道,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对银行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与此相关的还有政府对其他行业的政策,比如国家对某些行业的紧缩政策,或者优惠政策取消,都会使银行对这些行业用户的贷款造成风险。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这种情况下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人们更加难以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做出完全准确的预测。而由此所带来的存贷款风险等,使得借贷双方都很难十分准确地预测经济发展前景,贷款的风险就被放大了。

其次,市场信息的不充分也会将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加大。如何降低政策风险,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对政策变化的预见性,事先预防,事后及时修正。在市场条件下,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假若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充分,必然带来银行决策的盲目性,从而产生银行风险。

他山之石

因为每个国家的金融政策各不相同,因此国外银行应对政策风险的手段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似乎借鉴意义不大。比如由于国内外利率管制程度不同,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就无法与国外所采用的系统保持一致。在国外核心业务系统中,利率就像一个魔方,其多维、立体的参数设置和组合,在打通银行及相关混业领域、连贯各产品方面发挥着灵活的作用。在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利率作为最核心、最重要的交易要素主要体现在价格功能。但国内现阶段,利率是一种金融管理工具。按照人民银行的利率管理办法,对于各种类型的存款或贷款,利率要求都不尽一致,特别是针对部分种类的存款和贷款更有特殊的规定。这些都造成了国外的经验我们不能照搬,要走自己的道路。

避风高招

1. 政策风险无法避免,但可以依靠对政策走向的准确判断和事后的处理降低损失;

2. 银行应该增强对宏观形势反应的灵敏度,重视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落实,更多地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做好行业分析;

3. 信息化不能为规避政策风险作预防,但是可以辅助银行收集市场信息、政策信息,让自己的企业更灵活,更能适应风险变化;

4. 一旦政策果真影响到了业务,别无他法,尽快调整流程、工作内容,降低政策风险带来的伤害。

风力来源:无法评定贷款企业的信用额度,使得贷出去的钱收不回来。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崩塌的德隆系拖累了不少银行。上海、湖南、新疆等地的众多银行曾对德隆系公司发放过大量信贷资金,随着德隆系的崩盘,这些信贷资金将陷入难以收回的处境。据银监会调查,全国金融机构对德隆系的贷款总额在百亿元以上,其中仅一家与德隆关系密切的银行对德隆系的贷款就有几十亿元。

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信贷资产质量不高、呆账坏账过多是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银行金融改革的主要障碍。为此,国家专门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理相关问题。

调查分析发现,一方面银行要承担体制所遗留的问题,如国有银行必须担负支持地方经济运行的职能,使得他们过多地承担和充当了地方政府财政“金库”的角色,很多政策性贷款应运而生,银行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另一方面,面对一个没有背景的企业,银行又没有充足的手段判定其贷款偿还能力,使得贷款风险加大,甚至有贷出去收不回来的风险。

专家认为,银行信贷风险分如下三种:第一,银行与企业之外的环境风险。这种风险超出银行的控制范围,即使对于最安全型的借款人而言,这种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第二,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银行对不具备履约能力的借款者的风险和质量类型做出错误的判断,即逆向选择;同时有能力履约的借款人故意毁约的风险,即道德风险。第三,银行内部风险,即总行与分支行在信贷管理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问题”。针对一笔新增不良贷款,总行难以区分不良贷款是由分支银行草率行事造成的,还是由于客观因素造成的。总行作为委托人,期望付出既定的工资且只愿承担最小化的风险,是风险规避者。分支行是对信贷风险负有责任的人,它往往表现为风险中立者。

目前,银行系统一般采取定额薪酬,导致激励不足。分支行在审贷和监控贷款工作中的努力程度相对有限,也没有足够的动机在风险控制中投入更多的成本。信贷交易的内部性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周期性,在我国突出表现为信用观念的缺失、金融体系演进的特性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这些又加剧了不良资产的新增。

一般而言,银行的努力只能使后两种风险降低。银行可以通过加强客户识别和严格监管等信息方面的努力,也可以通过信贷合约和机制设计等激励手段来降低风险。

他山之石

由于在“不对称信息”市场研究方面的开创性贡献,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斯宾塞和斯蒂格里茨成为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们认为,信息不对称现象在世界普遍存在,在现代金融领域更为突出,在发展中国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尤为严重。因此,信息不对称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避风高招

1. 遵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银行风险管理中导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意义、方法和步骤;

2. 建设高质量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信贷风险分析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条件;

3. 采用工作流技术,实现法人客户信贷业务及个人信贷业务的管理控制自动化;

4. 收集信贷及相关业务信息,为各层次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分析,为银行信贷业务的创新、经营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

5. 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将风险控制、管理的侧重点由原先的贷后宏观分析转移到贷前微观控制;

6. 加强同业沟通,推广银团贷款。

管理风险

风力来源:某些利欲熏心之人,钻政策或管理的漏洞,造成银行重大损失。

2001年10月,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前行长许超凡、余振东、许国后,于1993年至2001年间盗用资金4.83亿美元;2003年12月,中国银行前行长以“”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12年有期徒刑;2005年1月,中国银行哈尔滨河松支行被查出有逾8亿元客户存款失踪,支行分理处主任高山携巨款潜逃。一个小小的分理处主任卷走数亿元,简直不可思议。

其实,各个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都有许多严格的内部规定。一般来说,提取5万元以上现金就需要进行审批,超过30万元就需要支行主管行长审批,超过50万元需要支行行长审批;提取百万以上现金,就超出了支行级行长权限,必须由上一级行主管行长或主管部门审批。中国银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事件,充分暴露了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上的巨大漏洞。

这些金融案件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无不数额巨大。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不善,成为商业银行所面临风险的其中之一――银行内部管理风险。

银行内部管理缺位并不仅仅只是指以上的经济违规。它有以下的表现形式:第一,银行机构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政银不分,有时候执行国家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简单的分级管理,缺乏激励机制、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制,导致银行的经营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差。第二,治理结构的确立需要一段过程。目前不少城市商业银行中,国有股已经不处于控股地位,但地方政府照样向银行派出整套的干部队伍。多头决策、相互掣肘,导致股东和董事会形同虚设。第三,内部人员控制不严密。对关键部门及其高管内部监管不力,此类问题在中国银行系统中依然存在。

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命脉,而商业银行当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内部管理风险影响着国民经济。怎么办?

这就要求国内银行业通过不断的管理深入,建立有效的内外部监管机制;建立银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在全行建立以总行为核心和管理机构、各分行为责任中心的统一管理、统一控制,合理调配企业资源的调控机制;建立绩效挂钩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建立银行自我约束机制,实现良好的内部管理。

那么,信息化在其中可以做什么?信息化可以借助技术的手段,加快以上目标的实现,从而降低由于内部管理引起的风险。

他山之石

美国混业经营在金融监管方面正逐步实现以下转变:一是由单纯的业务合规性监管,向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并重,以风险性监管为主的方向发展;二是由单一的现场检查,向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督相结合,以非现场监督为主的方向发展;三是由传统的手工检查,向传统的手工检查和现代化的计算机检查互补,以计算机检查控制为主的方向发展;四是由对金融违法“创新”的事后管制,向事前防范、正确引导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动,将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的方向发展。

避风高招

1. 加强集中管理,明确岗位机制;

2. 建立统一平台,加大审核力度;

3. 从人制到制度制,用信息化保证制度的执行。

外部风险

风力来源:银行交易系统被非法入侵,信息通过网络传输时被窃取或篡改,以及账户被他人盗用。

前段时间,美国爆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信用卡资料泄密事件,原因是一家为银行处理信用卡系统资料的公司发生资料外泄,导致包括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等多家国际信用卡组织受到牵连,全球超过4000万张信用卡资料被黑客窃取,近2.5万名中国客户受到影响。这些资料包括持卡人的姓名、账户号码等。凭借这些偷来的资料,黑客就能制造伪卡,大肆刷卡。

2005年春节前,一位姓张姓女士准备在ATM上取款,发现ATM机上的键盘边缘裂开。原来键盘下面还有一个键盘,键盘上小液晶屏幕显示的数字竟然是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张女士马上报警,银行工作人员确认这是窃贼安装的无线盗码装置。

类似以上的事件不胜枚举。银行,这一特殊的服务机构,无时无刻不受到黑客的攻击。特别着随着网上银行、ATM机等自助服务的使用及推广,其脆弱的一面更是成为窃贼下手的目标。美国一权威机构统计,全世界每100美元的信用卡消费,就有3美分被盗用。

从形式上说,夹卡、复制卡、窃取密码、出钞口窃取和现金伪造等是ATM犯罪的几种主要方式。具体来说,如采用直接盗窃或安装铁钩等装置窃取持卡人的磁卡;窃取持卡人密码、卡号等相关信息资料后制作伪卡;制造假升级通知或在ATM上张贴虚假公告,骗取客户把资金转至其账户等。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ATM设备提供商对设备进行升级,另一方面,需要银行与ATM设备之间建立应急处理系统,实现信息互联,当ATM有故障或异常时,银行可以马上感知到,并关闭ATM系统。

日益兴旺发达的网上银行固然方便了用户,节约了银行的资源,但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将承担更多的风险。因此,我国已开通网上银行业务的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都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安全体系,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安全技术措施、业务安全措施、内部安全监控和安全审计等,以保证网上银行的安全运行。例如,设立防火墙,隔离相关网络,分隔互联网与交易服务器,防止互联网用户非法入侵;设立高安全级的Web应用服务器,使用可信的专用操作系统,保证只有合法用户的交易请求能通过特定的程序送至应用服务器进行后续处理;同时24小时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实时入侵检测。另外,身份识别和CA认证也是不错的防范方法。

他山之石

目前,许多ATM厂商已经行动起来。最近,NCR为ATM安全防范度身定制了两款全新安全功能和部件―检测传感器和欺诈设备预防器,其中防欺诈智能检测方案能够检测犯罪分子安装在ATM上的各种欺诈设备。欺诈设备预防器能够在欺诈装置被加装在ATM上时马上感应到。当检测到欺诈装置时,向银行发出警告,使其能够马上关闭ATM系统。另外,在国外,已经使用“认人的ATM机”,即ATM见到储户才吐钱。犯罪分子有了某人的银行卡和密码,也无法把卡内的存款提走。

避风高招

1.银行内部建立ATM、自助银行监控系统;

2.客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乱丢弃交易凭条,输入密码时注意保密;

3.网上银行客户要定期维护个人电脑,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和安装防火墙,不要轻易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

4.绑定短信服务,账户的资金只要出现交易,客户就会收到银行交易的短信。

运营风险

风力来源:系统宕机,软件故障,网络拥堵。

今年五一长假刚过,银行纷纷开了门,然而颜先生却吃了闭门羹。在安定门附近的商业银行网点,他排了整整一个小时的队,也没有取到钱。

前段时间,张先生在民生银行自动提款机办理业务时发现不能完成任何操作。之后从民生银行了解到,由于一套数据库出现异常,民生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的业务都已经停止……

支撑商业银行业务正常运转的是以综合业务系统为核心的一整套IT系统,而银行不允许出错的特性,对IT的7×24小时运行提出了高要求。

要求归要求,系统并不是每次都能满足要求。近年来,银行业务系统新问题不断发生。除去外来恶意攻击不说,银行内部运行的各种系统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也不小。比较常见的问题有几种。

第一种是系统宕机。服务器、存储,没有永远不坏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备份和应急措施,也就是常说的灾备。现在银行的系统最少都是实时双机备份,一旦一台机器出了问题,能迅速切换到另外一套备用机上,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第二种是软件故障。在以前,有些商业银行的运营系统是以省为单位的,由于条件和经验不足,这些系统确实存在着运行风险。不过现在各商业银行逐渐将业务集中到总行,由总行负责全行的系统编写、安装和调试工作,这当然为软件运行上了一把安全锁。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软件运行完全没问题,很多商业银行还是建立了庞大的系统运行部,不断对系统进行优化,以增加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第三种是网络拥堵。由于网络同一时间并发进程太多,导致系统瘫痪其实就是网络拥堵。出现网络拥堵的情况,一般都是由于银行或相关业务的突然变更导致业务量成倍加大,压迫网络资源而致。其实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多次,但是银行都没有很好的办法彻底解决。一般情况下,银行上系统之前都会作压力测试,以验证相关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压力测试一般选取最大并发数的情况下进行,但是如果实际并发数远远超出测试范畴,系统瘫痪也是正常。对于银行来说,当然构建冗余量足够的系统是必要的,但也有浪费的嫌疑。目前来说,银行还没有明确公布对待这一突发事件的方法,不过从源头上把住关,在客户端控制进程频率,恐怕是目前明智的选择。

他山之石

国外银行做灾难备份的程度远远高于国内银行,和监管有很大的关系。对此事的重视程度不取决于银行的认识程度,而取决于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法律对于它的要求。美联储就要求,商业银行如果有一个系统要投入使用,就必须在异地投入一个同样的系统作为备份。如果这家银行没有这样做,美联储每年的检查会把该银行这个方面的评分降低。评分低到一定程度,这个银行就有可能被关门。

避风高招

1. 尽量做出系统冗余,让机器也有喘气的时候比较保险;

2. 合理的灾备以及灾备之后的紧急处理方法很重要;

3. 吃一堑,长一智,每次风险累计起来就是未来系统设计的蓝本。

记者手记

魔高?道高?

小时候老师在黑板上画过一个圆,他说:你们的知识有限,所以圆比较小,而我的知识相对较多,所以圆比较大。他说:你们的圆小,所以你们所接触的圈外空间较少,而我的圆大,所以我未知的东西会更多。

看到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必须要说,随着银行手段的不断丰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但是抵抗风险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所有方法和系统所能抵御的风险都是我们可以想像到的,或者是我们曾经历的风险,但仍然有无穷的风险在外面等着我们。而且,与老师所画的圆一样,银行业务越来越多,系统越来越大,所面临的未知风险也会越来越多。

于是乎,银行没有了永远的保险箱。

篇9

一、中国银行业理财冲击波

金融理财是通过储蓄、贷款、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渠道,对个人(家庭)的资金和负债资产的科学管理和运作,以提高财产的效能,实现个人(家庭)的人生目标的经济活动。银行理财则是指银行利用自己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通过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以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订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的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增加迅速。客户对银行理财业务的需求随之增加。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约有70%的居民希望得到理财顾问的指导和咨询。国际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几乎百分之百的人们在没有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咨询时,一生中损失的个人财产从20%到100%之间。目前200多家外资银行已经介入中国金融市场,各家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新兴股份制银行都正在不断开发和推出自己独具特色的银行理财产品。在过去6年的时间里,中国理财业务每年的市场增长率达到了18%.未来10年,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将以年30%的速度增长,大约40%的“私人客户”持有4种或更多的金融理财产品。据我国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全国理财的市场规模就达到了2000亿元左右,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和创造利润的空间。理财业务将像银行存取款、汇款一样成为银行的一项标准服务项目。像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广发银行的“真情理财”、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等,正以各自的特色和超时空服务吸引着各个高端客户的眼球,丰富着银行理财市场。他们正在尽可能全面的、科学的、多元互补和动态跟进的理财服务,使客户实现终身快乐的理财目标;获取家庭和个人财务的最大自由。总之,这些银行正通过自己的理财智慧为客户进行着美好的人生财富规划。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现状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自1995年开始组建以来,目前已经达到了118家,虽然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仍存在着规模较小、人才不足、科技手段滞后、资本充足率低下、不良贷款多、风险管理手段落后、金融产品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对金融理财业务还处于朦胧状态,银行理财产品几乎空白。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银监的要求下,为扩大中间业务收入仅仅做一些保险、基金、信托业务等初级理财产品。城市商行的理财观念有待灌输,理财市场有待定位,理财产品有待研发,理财渠道有待拓展,理财原则有待确立,理财人才有待培养。总之,城市商业银行要想在开放的金融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做出自己准确的理财市场定位。

三、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定位

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小银行。在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自由化以后,绝大多数的城市商业银行将属于地地道道的小银行。“立足地方,服务市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的思维模式在未来的十年内不会有大的突破。这就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必须服务并服从于自己的市场定位。即在巩固现有客户关系的同时,发现和挖掘潜在客户。通过市场细分,找准目标市场,进行目标营销,实现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一个人一个尺寸”。懂得谁最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服务主顾,然后由专业理财人员对其进行信息搜集、整理与评估,分析客户的生活、财务现状,依据客户理财目标,帮助其制定出可行的理财方案。总之,为中小客户和城市居民理财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财定位。

四、当前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策略

(一)理财对象:为中小客户理财

首先,这是由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决定的。目前,全国现有城市商业银行118家,其中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多在500亿元以下,它们还都属小银行之列。从当前情况看,其经济实力,人才资源,科技支持,研发能力,理财工具等都不具备同工、建、中、交、农、招等大中型银行竞争的能力,更不具备同花旗、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竞争的实力。不能为高端客户进行理财,是城市商业银行的硬伤。

其次,这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决定的。中小客户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基本客户群,中小客户需要理财。据有关资料显示,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了26年。这种势头还在继续,GDP、人均收入、存款余额等这些对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个人家庭财富积累产生重大影响的指标都大幅度地增长。前25年,国民收入就提高了22倍以上(名义增长)。同时,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教育体制等改革也使人们不得不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财务状况。通过综合安排,确保自己日后生活在理财方面达到独立、安全和自主,更好地享受生活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基本目标。富裕起来的中产阶层及广大的城市居民为城市商业银行提供了广阔的理财市场。以年均30%高速增长的理财需求,也要求城商行必须把握机遇,细分目标市场,为中小客户理财。

(二)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应以理财业务和联合运用开发为主

从目前全球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看,品种极为丰富。各种理财产品相互组合,分散风险,依照客户理财目标,“可控风险,追求最大利润”是银行理财专家理财的基本原则。

从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看,理财队伍的理财艺术刚刚处于“萌芽阶段”或“幼稚园阶段”(夏保罗语)的起步时期,“稳健经营”是首要原则。理财产品的选择可分步进行。

首先,低风险,低收益产品。如目前部分城商行正在营销的产品:保险,债券、基金均属初级理财产品。

其次,逐步介入自己相对熟悉收益较大的产品。如股票、信托和房产投资业务。随着理财人员经验的丰富,不断介入高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业务本身就是智慧(知识)、判断,经验和胆识(眼光)结合的结晶。准确的产品选择是理财客户取得稳定收益的保障,而收益的增长又是取得客户信任,增强客户忠诚度的基础。理财产品应及时推出。

再次,联合开发和创新新的理财产品。目前,从综合竞争力来看,城市商业银行没有必要也不大可能有精力和实力创造出高端的理财产品组合。据有关资料表明,发行100万张银行理财卡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而从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所处的地域环境看,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口在100万人左右。每个城市人均持有一张同一银行的银行卡是不现实的。因此,自行发卡不是明智选择。而同大中型银行联合推出理财产品,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效率,满足客户需求。联合开发有三个渠道:一是与新兴的股份制银行联合。他们的理财卡已形成品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区域内城市商业银行联合。如唐山、秦皇岛、张家口、廊坊等商行同石家庄商行共同运用石家庄商行的“如意卡”的小范围的联合,初步形成了合力,利于市场发行和竞争。三是在银监会或中国银行业协会的协调下,共同研发“中国城市商行业理财卡”,实现互惠共赢。

(三)营销渠道:发散式营销为主要模式

发散式营销是指在银行现有客户的基础上,通过客户经理或理财专家的指导和努力,使现有客户带动潜在客户,从而达到客户倍数增长的营销模式。城市商业银行经过近10年的发展,都培育了众多的基本客户群。许多客户正是在城商行的业务支持下由小到大迅速发展,获得了较为丰厚的收益。他们也以城市商业银行偏平化的管理模式,方便快捷的决策等灵活的机制,成了“赶不走的客户”,培育了相互的信任感和忠诚度,客户关系十分融洽。因此,在划分目标市场时必须首先熟悉市场所在的物理环境、情感环境、文化环境与智力环境。在此基础上,市场细分,选准目标客户。这样,理财的基础市场才会尽在掌握之中。如果营销方式得当,他们的上下游客户,乃至上下游客户的客户,就会从潜在的客户迅速转变为现时客户。

(四)理财目标:客户满意,保本微利为原则

2007年1月份,我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竞争将更加激烈。中资银行、外资银行间的相互参股和并购日益显现,实力强大银行的金融服务品种会越来越丰富,城市商业银行的边缘化地位更加严重。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就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有自己的目标客户,有自己的经营特色,有自己的强势产品,而理财成为了各家银行竞争的主要手段。但是,城市商业银行在理财方面是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虽然城市商业银行理财的终极目标是增加业务收入,提高盈利水平,但是近期目标应以“客户满意、保本微利”为理财的基本原则。一是稳定现有客户,使其财富在城商行的管理下照样能不断增值,以加强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二是通过理财,增加客户资产的额外价值,提高城商行超值服务水平,激发客户对金融理财产品的需求,培养成长型客户;三是树立理财服务典型,扩大潜在客户,从而提高城商行在中小客户中的市场占有份额;四是在优质的客户稳步增加或减少流失的基础上,加快特色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使城商行逐步走向精品小银行之路。

(五)理财关键:打造精英的理财团队

银行理财对城商行来说是一个既陌生又可怕的概念,可怕之处在于缺少理财的主体———人才。打造精英的理财团队已是当务之急。

篇10

金融理财是通过储蓄、贷款、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渠道,对个人(家庭)的资金和负债资产的科学管理和运作,以提高财产的效能,实现个人(家庭)的人生目标的经济活动。银行理财则是指银行利用自己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通过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以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订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的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增加迅速。客户对银行理财业务的需求随之增加。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约有70%的居民希望得到理财顾问的指导和咨询。国际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几乎百分之百的人们在没有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咨询时,一生中损失的个人财产从20%到100%之间。目前200多家外资银行已经介入中国金融市场,各家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新兴股份制银行都正在不断开发和推出自己独具特色的银行理财产品。在过去6年的时间里,中国理财业务每年的市场增长率达到了18%.未来10年,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将以年30%的速度增长,大约40%的“私人客户”持有4种或更多的金融理财产品。据我国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全国理财的市场规模就达到了2000亿元左右,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和创造利润的空间。理财业务将像银行存取款、汇款一样成为银行的一项标准服务项目。像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广发银行的“真情理财”、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等,正以各自的特色和超时空服务吸引着各个高端客户的眼球,丰富着银行理财市场。他们正在尽可能全面的、科学的、多元互补和动态跟进的理财服务,使客户实现终身快乐的理财目标;获取家庭和个人财务的最大自由。总之,这些银行正通过自己的理财智慧为客户进行着美好的人生财富规划。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现状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自1995年开始组建以来,目前已经达到了118家,虽然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仍存在着规模较小、人才不足、科技手段滞后、资本充足率低下、不良贷款多、风险管理手段落后、金融产品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对金融理财业务还处于朦胧状态,银行理财产品几乎空白。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银监的要求下,为扩大中间业务收入仅仅做一些保险、基金、信托业务等初级理财产品。城市商行的理财观念有待灌输,理财市场有待定位,理财产品有待研发,理财渠道有待拓展,理财原则有待确立,理财人才有待培养。总之,城市商业银行要想在开放的金融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做出自己准确的理财市场定位。

三、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定位

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小银行。在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自由化以后,绝大多数的城市商业银行将属于地地道道的小银行。“立足地方,服务市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的思维模式在未来的十年内不会有大的突破。这就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必须服务并服从于自己的市场定位。即在巩固现有客户关系的同时,发现和挖掘潜在客户。通过市场细分,找准目标市场,进行目标营销,实现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一个人一个尺寸”。懂得谁最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服务主顾,然后由专业理财人员对其进行信息搜集、整理与评估,分析客户的生活、财务现状,依据客户理财目标,帮助其制定出可行的理财方案。总之,为中小客户和城市居民理财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财定位。

四、当前城市商业银行的理财策略

(一)理财对象:为中小客户理财

首先,这是由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决定的。目前,全国现有城市商业银行118家,其中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多在500亿元以下,它们还都属小银行之列。从当前情况看,其经济实力,人才资源,科技支持,研发能力,理财工具等都不具备同工、建、中、交、农、招等大中型银行竞争的能力,更不具备同花旗、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竞争的实力。不能为高端客户进行理财,是城市商业银行的硬伤。

其次,这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决定的。中小客户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基本客户群,中小客户需要理财。据有关资料显示,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了26年。这种势头还在继续,GDP、人均收入、存款余额等这些对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个人家庭财富积累产生重大影响的指标都大幅度地增长。前25年,国民收入就提高了22倍以上(名义增长)。同时,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教育体制等改革也使人们不得不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财务状况。通过综合安排,确保自己日后生活在理财方面达到独立、安全和自主,更好地享受生活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基本目标。富裕起来的中产阶层及广大的城市居民为城市商业银行提供了广阔的理财市场。以年均30%高速增长的理财需求,也要求城商行必须把握机遇,细分目标市场,为中小客户理财。

(二)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应以理财业务和联合运用开发为主

从目前全球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看,品种极为丰富。各种理财产品相互组合,分散风险,依照客户理财目标,“可控风险,追求最大利润”是银行理财专家理财的基本原则。

从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看,理财队伍的理财艺术刚刚处于“萌芽阶段”或“幼稚园阶段”(夏保罗语)的起步时期,“稳健经营”是首要原则。理财产品的选择可分步进行。

首先,低风险,低收益产品。如目前部分城商行正在营销的产品:保险,债券、基金均属初级理财产品。

其次,逐步介入自己相对熟悉收益较大的产品。如股票、信托和房产投资业务。随着理财人员经验的丰富,不断介入高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业务本身就是智慧(知识)、判断,经验和胆识(眼光)结合的结晶。准确的产品选择是理财客户取得稳定收益的保障,而收益的增长又是取得客户信任,增强客户忠诚度的基础。理财产品应及时推出。

再次,联合开发和创新新的理财产品。目前,从综合竞争力来看,城市商业银行没有必要也不大可能有精力和实力创造出高端的理财产品组合。据有关资料表明,发行100万张银行理财卡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而从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所处的地域环境看,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口在100万人左右。每个城市人均持有一张同一银行的银行卡是不现实的。因此,自行发卡不是明智选择。而同大中型银行联合推出理财产品,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效率,满足客户需求。联合开发有三个渠道:一是与新兴的股份制银行联合。他们的理财卡已形成品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区域内城市商业银行联合。如唐山、秦皇岛、张家口、廊坊等商行同石家庄商行共同运用石家庄商行的“如意卡”的小范围的联合,初步形成了合力,利于市场发行和竞争。三是在银监会或中国银行业协会的协调下,共同研发“中国城市商行业理财卡”,实现互惠共赢。

(三)营销渠道:发散式营销为主要模式

发散式营销是指在银行现有客户的基础上,通过客户经理或理财专家的指导和努力,使现有客户带动潜在客户,从而达到客户倍数增长的营销模式。城市商业银行经过近10年的发展,都培育了众多的基本客户群。许多客户正是在城商行的业务支持下由小到大迅速发展,获得了较为丰厚的收益。他们也以城市商业银行偏平化的管理模式,方便快捷的决策等灵活的机制,成了“赶不走的客户”,培育了相互的信任感和忠诚度,客户关系十分融洽。因此,在划分目标市场时必须首先熟悉市场所在的物理环境、情感环境、文化环境与智力环境。在此基础上,市场细分,选准目标客户。这样,理财的基础市场才会尽在掌握之中。如果营销方式得当,他们的上下游客户,乃至上下游客户的客户,就会从潜在的客户迅速转变为现时客户。

(四)理财目标:客户满意,保本微利为原则

2007年1月份,我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竞争将更加激烈。中资银行、外资银行间的相互参股和并购日益显现,实力强大银行的金融服务品种会越来越丰富,城市商业银行的边缘化地位更加严重。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就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有自己的目标客户,有自己的经营特色,有自己的强势产品,而理财成为了各家银行竞争的主要手段。但是,城市商业银行在理财方面是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虽然城市商业银行理财的终极目标是增加业务收入,提高盈利水平,但是近期目标应以“客户满意、保本微利”为理财的基本原则。一是稳定现有客户,使其财富在城商行的管理下照样能不断增值,以加强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二是通过理财,增加客户资产的额外价值,提高城商行超值服务水平,激发客户对金融理财产品的需求,培养成长型客户;三是树立理财服务典型,扩大潜在客户,从而提高城商行在中小客户中的市场占有份额;四是在优质的客户稳步增加或减少流失的基础上,加快特色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使城商行逐步走向精品小银行之路。

(五)理财关键:打造精英的理财团队

银行理财对城商行来说是一个既陌生又可怕的概念,可怕之处在于缺少理财的主体———人才。打造精英的理财团队已是当务之急。

首先,培训人才。中国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正呼唤着我国金融理财师的出现和发展。为了迅速培养合格的理财专家,2003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第五批53项职业标准中,理财师正式被纳入了国家职业大典中。2004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通过了《金融理财师考试认证暂行办法》。2006年,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协会又正式成立。这为我国理财师快速培训成长奠定了基础。城商行必须赶上这班车,加快理财人才的培养。

其次,长留人才。人才是现代社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承认人的需求,满足之;尊重人的个性,容纳之;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之;开发人的潜能,利用之;鼓励人的创造,奖励之。”这是招商银行的人本理念,也是他们的致胜之本。花旗银行前总裁史蒂尔曼。洛克菲勒在1965年就指出:“如果我们把最近这几年里所做的事情全部放倒,然后再把它们重新拼在一起,那么就可以看到,这么多年以来,我们所倾注最多的精力,花了最多的时间,并且今后也将继续这样做的事情是———人的问题,对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在花旗银行人员的招聘、录用、培训、岗位安排和发展,总是排在第一位的。”比人才更重要的是能人,而在人才的使用上,花旗银行前亚洲区资产融资部总裁,现任美国国际教育基金会会长夏保罗说:建立激励制度最重要,花旗银行为此实行了“九方格图”绩效考核制度。“重用人才、重奖人才、尊重人才、长留人才”是花旗银行的选择人才观,与招商银行同工异曲。这也是现代银行的成功之道。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要使自己的团队成为精英团队,在金融市场中有优势兵力,强打猛攻,最大限度地提高理财市场占有率,培养人才,长留人才是致胜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11

如果说在以前银行业务同质化严重的时代,银行股投资更多看重规模和业绩增长的因素的话,那么现今在银行去同质化的大趋势下,专属于自己的特色更被市场瞩目。如同浦发银行的自贸区概念,民生银行的小微业务,兴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平安银行在集团背景下的战略转型和协同效应尤其应该被市场关注。

三季报揭开了战略转型的盖头——2013年以来,平安银行深化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调整,加大风险定价管理力度,提高资产收益率并控制同业资产规模。第三季度存贷差达4.57%,环比提升0.26个百分点;净利差和净息差分别达到2.14%和2.31%,环比均有所上升。

平安银行战略转型在贷款结构的变化上得到充分体现:零售类贷款占比同比上升近10个百分点,信用卡类贷款更是呈直线上升。公司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速78.44%,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9.86%,比重较2012年末提高近5.5个百分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平安银行投行业务、信用卡业务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使前三季度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66.71%,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同比提升5.37个百分点至22.2%,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创历史新高。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强劲,在平安综合金融平台的模式下,未来协同效应的良性势头继续看好。

贷款结构正在变

有市场人士统计了平安银行2013年前三季度与第三季度的细分数据,结果显示,7-9月营业收入为139.2亿元 同比增长40.52%;而1-9月营业收入为373.5亿元,同比增长26.46%;7-9月净利润为41.65亿元,同比增长19.82%;1-9月净利润为116.96亿元,同比增长13.05%;7-9月利润增长为19.82%,幅度小于收入增长40.52%。

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的主要原因在于拨备和减值的变化:三季度拔备额为149.4亿元,较中报140.2亿元多提了9.2亿元;而三季度减值额为17.2亿元,同比2012年的6.4亿元,多核销了10.8亿元。

或许,银行贷款结构的变化更能说明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平安银行公司贷款为5084.1亿元,较年初减少134.7亿元,不良率为1.15%,上升0.03个百分点;住房按揭贷款为674亿元,较年初减少30亿元,不良率为0.49%,上升0.01个百分点;经营性贷款为843.3亿元,较年初减少291.5亿元,不良率为0.59%,降低0.24个百分点;汽车贷款为430亿元,较年初增长219亿元,不良率为0.18%,基本持平;其他贷款为369亿元,较年初增长76亿元,不良率为0.7%,上升0.08个百分点;信用卡贷款为925亿元,较年初增长428亿元,不良率为0.96%,上升0.01个百分点。

综合以上数据,平安银行的公司贷款和住房按揭贷款较年初有所下降,经营性贷款已大幅减少,与此同时,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却大幅增加。尤其是汽车贷款不良率仅为0.18%,在所有种类贷款中最低,这说明平安银行在这块资产中的风险控制颇有成效,且增速已达年初的1倍,未来发展空间颇具想象力。

更为重要的信号是,无论是汽车贷款还是信用卡贷款的大幅增加,不仅只是贷款结构调整的结果,更是平安集团各子公司业务和客户整合后的必然结果,综合金融的初步成效开始在平安银行业务上显现。

稍显不足的是,截至2013年的三季度末,平安银行总不良贷款率是0.96%,比年初上升0.01个百分点,较2013年6月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86.02%,贷款拨备率为1.79%,分别较年初提升3.7个百分点和0.05个百分点。虽然总体而言,平安银行不良率比较稳健,但也仅是勉强持平。

三季度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为80.32亿元,较中报76.37亿元增加3.95亿元。减值准备149.4亿元,增长19.36%。计算可知,平安银行实际不良增加21.15亿元。只是在计提和核销双重因素的作用之下,不良率才与年初和年中基本持平。

如何看待贷款和收入增长可观,而不良率未有明显好转的反差呢?

除了和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大背景有关以外,一个和平安银行自身发展阶段相关的观点是:在综合金融和战略转型的大框架下,在新管理层磨合日趋成熟的前提下,平安银行会有一轮新的跑马圈地式的高增长。从这个角度看平安银行的发展,市场或许可以接受其不良率在一定范围内的小幅提升,前提是收益会大大覆盖风险。

整合思路清晰

超出市场预期、年度业绩计划提前达标,使得市场对纳入平安集团的平安银行的前景充满期待。

此前,基于保险文化和团队磨合的担忧,人们对平安银行与集团及其子业务板块的整合均持怀疑和忧虑的态度。而平安银行的三季报让大家眼前一亮,让市场对平安银行2014年的业绩爆发有了更多地期待。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这种信心主要来自以下三点变化:首先是战略更清晰、战术很得当;其次是平安银行在集团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最后是团队和文化融合效果比预期好。

整合思路清晰、集团支持力度较大首先表现在资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三季报显示,平安银行正在加大资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小微和零售业务等高收益资产,置换现有低收益资产,改变以往资产收益率偏低的局面。截至三季度末,小微贷款余额为814亿元,较年初增长46%,占总贷款比例提升至10%;零售(含信用卡)贷款余额3242亿元,较年初增长44%,在总贷款中的占比提升7.6个百分点。在此情形下,第三季度净息差环比上升10BP至2.31%。

资产结构调整是为了改善资产端的收益率,而负债是资产配置之源,因此,聚合集团之力发展负债业务便是整合的题中之意。平安银行正在充分整合平安集团的资源,大力发展低成本负债业务,如加快保险客户的迁徙,获取直投客户衍生存款。

前三季度平安银行存款为12523.66亿元,增长22.65%,远高于贷款8326.4亿元、15.52%的增速,增速领先同行,实际增量已达到2012年全年的1.36倍,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其存贷比同比下降,从而为资产结构调整腾挪出较大的空间。

尽管一个处在上升期的银行可以适当容忍不良率的微升,但也要在适当控制的范围之内。报表显示,平安银行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环比增长5.2%,不良率环比略降1BP至0.96%,资产质量基本符合预期。如果还原核销清收后三季度不良贷款毛增额,较二季度增长11%,不良贷款真实生成率环比上升3BP至0.26%,这主要与二季度关注类贷款快速上升有关。

不过,从另一方面分析,平安银行资产质量领先指标却出现了边际改善,这是其资产质量中的一个亮点。三季度逾期贷款生成率环比下降30BP至0.12%,其中90天以内逾期贷款生成率为-0.26%,关注类贷款新增额较二季度减少58%,或预示平安银行资产质量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篇12

一、我金融分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原则,对于规范我国的金融秩序,降低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整个金融业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长远看,分业经营的目的是保持稳定和便于控制,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尽管它在防范宏观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机构自我风险控制机制、不断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增强监管机构对金融风险的监控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金融形势,分业经营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金融自由化、金融服务多元化对分业经营带来重大影响。国家间开放银行、证券、市场及西方国家的金融综合经营制度,对中国金融业现行的分业经营制度造成强烈冲击。

二是现行金融分业经营制度不利于金融业的规模经营、国际竞争力提高及传统金融企业向现代金融企业的转变。现行制度对银行业务、证券业务经营的严格区分和限制,抑制了市场资金供给来源,人为地割裂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融通渠道,不利于资金之间的相互融通。银行、证券、保险的业务品种有限而单调,使行业素质及竞争力不断下降。

三是现行金融分业经营制度不利于金融创新。在分业经营制度下,银行参与证券业务受到限制,银行业和证券业都缺乏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一些具有转移风险及套期保值功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无法在市场立足,从而影响到证券机构的市场运作及策略,表现出很强的投机性和不稳定性。

二、我国银行业综合经营的现状分析

2007年至今,中国银行业发生了两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一个是综合经营大步迈进,另一个是“走出去”升级。

截止到目前,银行业已经涉足基金业、信托业、金融租赁业、产业基金业,进军保险业似乎也近在眼前。而且当前以银行为主体的综合经营前进步伐,也有别于之前中信控股、光大集团的“金融控股”模式。从下面的一些事件,可以看出中国银行业近年来综合经营的历程。

2005年2月《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出台,当年6月首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基金公司成立,随后建行、交行跟进;进入2007年,浦发旗下成立浦银安盛基金公司、农行旗下成立农银汇理基金公司,招行收购招商基金,再加上民生、兴业、中行、光大摩拳擦掌,银行进入基金业已经被引向深入。

2007年6月,经国务院和银监会批准,交行以12.2亿元购入湖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85%的股份,湖北国投更名为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至此,交行成为1993年后首家进入信托业的商业银行。民生银行10月正式宣布,与陕国投签订股份认购合同,以23.42亿元认购陕国投26.58%股份。

2006年12月,中行斥资9.65亿美元(约人民币75亿元)100%收购了新加坡飞机租赁有限责任公司,进军租赁业。经银监会修订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也已于2006年3月施行,银行设立或参股金融租赁公司已经放行。建行与美国银行获批筹建合资金融租赁公司,其它银行申请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也已陆续获批。

2007年1月,由中国银行参股的中国第一只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挂牌成立,中行行长李礼辉出任了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中行也成为了国内首个试水产业投资基金的大型银行。今年5月,国家开发银行发起设立了中非发展基金。

综合经营的脚步不止于此。有消息称,目前工行正在酝酿以控股或收购等方式,对华融资产公司进行整合,这样,华融所拥有的证券等多项业务牌照也将纳入工行旗下,为其今后进驻证券业创造了条件。工行还通过其香港子公司工银亚洲认购了阿里巴巴的股份,成为基础投资者。农行和国开行正计划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此外还有消息称,中行、工行、建行将入股京沪高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正是自2003年以来对国有银行的改革,大幅地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也对银行在金融脱媒和外资银行竞争大背景下实行综合经营,作了积极的探索。

作为综合化经营的重要一部分,中国工商银行的跨国经营无疑走在了其他国有银行前列。2007年11月12日,中国工商银行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继俄罗斯莫斯科子银行开业后,工行在拓展境外金融服务领域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标志着工行正式进入印尼市场,在东南亚地区的服务网络日臻完善。

事实上,工行在上市后的一年中,通过申请牌照、组建、并购、合资和参股等方式,涉足了许多新的业务领域。继2005年在行业中率先成立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后,2007年9月,注册地为天津滨海新区、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租赁公司获批筹建,金融租赁公司将以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为指导原则,发展国际化的经营布局,主要经营船舶、飞机等大型设备的国际租赁业务,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各类租赁、租金转让与证券化、资产管理、产业投资顾问等创新型金融服务,这标志着工行在综合化经营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此外,工行还大力发展了财务顾问、投融资服务、承销顾问业务等无需牌照的投资银行业务,这些综合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工行跨市场的服务能力,满足其收入多元化、业务多领域的战略发展需要。

目前,工行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具备了综合化经营的条件和能力,工行控股的基金公司、租赁公司的业务的开展,有力地表明了工行已经从以往一个单一经营模式的国有政策性银行,向一个业务种类日趋丰富、业务范围逐步扩大的方向发展。

在保险领域,由于其业务的开展取决于中国的监管法规对于商业银行参与保险业务的规定。在此之前实际上工行和保险业已经有过很多的合作,如工行在其营业网点多家保险公司销售其保险产品。但至于工行能否组建自己的保险公司或入股保险公司,这将取决于国家相关的监管法规。

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早在2002年,工行就在同业中率先成立了投资银行部,业务范围涉及财务顾问、银团贷款、重组并购、资产证券化、市场资信及资产管理,实现了其从提供单一的传统金融服务,到提供深层次、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的重大突破。几年来,工行投资银行的业务结构不断完善,利润收入也从2002年的1.42亿元突增到2006年的26.7亿元。其中,重组并购业务一直是工行投行业务的亮点,从2002年到2006年,工行投资银行的重组并购业务收入从325万元增长到1.33亿元,其间为张裕集团、晨鸣纸业、鼎天科技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提供了重组并购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好评和认可。2007年,工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继续快速健康发展,仅前三季度投资银行收入的年度化增长率就达到了71%,完成了为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一系列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战略并购顾问任务。

三、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发达国家金融业变革的信号表明,银行、保险、证券的综合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它不仅是一场金融制度的变革,更是一个金融机构竞争与整合、金融服务手段创新、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金融服务理念革命的过程。虽然目前我国实行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时机还不十分成熟,但是来自加入WT0后金融市场开放的压力,要求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创造和完善条件,为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全面发展作好准备。具体说来,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加强金融法律体系的适应性建设

立法先行是保证金融体制改革在法律框架下稳健推进的根本前提。尽管我国目前已有一系列的金融法律,但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远远不够。今后应制订出台新的和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构建一个完整高效的、健全的法律框架体系,允许有条件的金融企业稳步开展综合经营,大型商业银行可以直接持有一定额度的企业股份,鼓励产融结合,培育具有国际综合竞争力的金融企业。

(二)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快金融机构市场化步伐

1.加快银行体系改革,推动金融业的产权重组。对国有商业银行按照信贷质量、业务区域、发展方向等标准进行整合,对其实施股份制改革;资产质量好但发展不均衡的,可以收缩业务效能低下分支机构,集中力量提高自身效率和利润指标;对资产质量差且无发展前景的银行,允许和鼓励区域内其他业绩好的银行兼并,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

2.全面实行审贷分离和贷款责任终身制。实行资产质量和利润目标的双向考核,健全约束与激励机制,赋予基层信贷机构相应的贷款权限,不断开拓新的贷款增长点。

3.加快优秀金融企业的上市步伐。积极推动经营绩优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上市,通过资本运作实现金融企业的迅速扩张。

4.完善内控制度和风险监控体系。高风险与高收益从来就是孪生的,当前,内部控制松弛是金融机构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国有商业银行尤为严重,为了避免诸如上世纪英国巴林银行及近期法国兴业银行等由于监管漏洞及监控不力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完善内控制度和风险监控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5.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素质培养。大力充实产业分析和项目评估人员力量,使金融业人员对产业经济的技术水平、工艺流程、合理经济规模、管理模式、国内外竞争与盈利状况、发展趋向等方面都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逐步培育一大批晓市场、懂技术、会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家和银行家,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良性循环。

篇13

(一)债券条款的设计

对投资人来说。可转债的收益特点可以形象地描述为“下有底,上有顶”。“底”是极为明确,就是可债券的纯债券价值。债券条款是对可转债包含的纯债券价值部分的要素限定,主要包括发行额、发行期限和票面利率三项,其中票面利率的确定及其支付方式是影响债券条款的关键因素。从可转债发行额的总量来看,呈上升趋势且增速很快。其中,2000年为28.5亿元,2002年为41.5亿元,2003年为185.5亿元,2004年为209.03亿元。从可转债发行额的一般特征来看,发行额最大的是招行转债65亿元,最小的是山鹰转债仅为2.5亿元,两者相差26倍;35家可转债的平均发行额为13.27亿元。关于发行期限的设定,有31家选择了5年,仅有4家选择了3年。在2000至2004年期间,可转债票面利率及其支付方式的改变最引人关注。2000年和2002年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年利率较低,在0.51%—1.8%之间且每年支付一次利息。但2003年和2004年可转债票面利率的确定及其支付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2003年发行的16家转债中有12家选择了逐年递增的浮动利率方式,仅有4家选择了固定利率方式;此外,还有8家附加了利率到期补偿条款。而2004年发行的12家转债中全部选择了逐年递增的浮动利率方式且有7家转债附加了利率到期补偿条款。

在发行额和发行期限不变的情况下,可转债从每年支付一次的固定利率方式改变为逐年递增的浮动利率且到期补偿的方式,明显地增加了可转债发行人的融资成本。导致可转债利率及其支付方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于我国股市受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预期的影响,投资人对股市前景不看好,股价持续走低,导致具有股票期权特性的可转债一级市场发行受阻,投资人认购的积极性不高。中签率直线上升,其中燕京转债导致承销券商包销余额过半。面对我国可转债市场的严峻形势,为了实现控股的非流通股股东融资最大化目标,发行人无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大幅度修改发行方案。为了吸引投资人,在债券条款的设计中,采用了票面利率逐年递增和到期补偿的方式。考虑WTO与利率波动因素,在可转债条款设计中加入利率浮动条款,以保护发行人与投资人的利益是必要的。但由于可转债具有期权性,转债利率通常低于纯债券利率。国外可转债的发行一般只有垃圾债券才采用高利率,而我国可转债的信用相对较高,且可转债到期期限最长的只有5年,受利率变动风险的影响相对有限。从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采用低成本融资才是理性的选择。但在非流通股股东拥有控制权的情况下,发行人通过票面利率及其支付方式的变化提高融资成本,虽会影响控股的非流通股股东的现金流价值但其控制权利益不受影响,控股的非流通股股东现金流价值的损失能够得到控制权利益的补偿,最终对控股的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来说没有实质性影响;而流通股股东只有现金流价值没有控制权利益,最终受到损害的是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二)转股条款的设计

转股条款涉及转股期、转股价和初始溢价率三项内容。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结束6个月后,持有人可以依据约定的条件随时转换股份”。在2000—2004年发行可转债的35家上市公司中有30家把转股期设定在发行结束6个月后,仅有5家把转股期设定在发行结束12个月后。我国可转债初始转股价格的确定与国际上通行的一致,即以发行前一个月或一周的股票收盘价的平均值为基础,再上浮一定比例作为转股价格。为了吸引投资人,确保可转债成功发行,发行人把可转债的初始溢价率定的很低,2000年平均初始溢价率为4.44%;2002年为4.8%;2003年迅速下降到1.0257%;2004年为1.3%。从35家可转债初始溢价率的一般特征看,初始溢价率最高的是燕京转债10%,而初始溢价率在0.1%-0.5%之间有19家之多。过低的初始溢价率使得可转债逐渐蜕变成一种变相的增发。侵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在核定的融资额度内,初始溢价率低,可转股的数量就多,流通股的扩容压力就大。

截至2004年底,我国可转债市场上交易的可转债有31只,根据31只可转债的发行规模与初始转股价格模拟计算,如果转债到期全部转换成股票,流通股股本的增幅远高于总股本的增幅(如图1所示);此外,考虑到转股价可能不止一次的向下修正,流通股股本的扩容比率就会相应增大很多。以民生银行的可转债为例,总规模为40亿元,按初始转股价格10.11元计算,如全部转换,则流通A股将增加39564.79万股,占民生银行52325万股流通股本的75.61%,而民生银行总股本的增幅仅为15.30%。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进行再融资,当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回报不能弥补因股本扩张对业绩的稀释时,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伴随转债转股,将再次受到侵害;由于控股的非流通股股东股权不流通,控股的非流通股股东的控制权利益*以及现金流价值却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三)回售条款和转股价特别向下修正条款的联动设计

回售条款为投资人提供了一项安全保障,当股价过低、转股可能性极为渺茫时,投资人可以将手中的转债按约定的价格卖给发行人;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投资人的利益,是投资人向发行公司转移风险的一种方式。而转股价特别向下修正条款虽是发行人拥有的一项权利,但其主要目的是保障投资人在持有期内,由于标的股票价格持续走低而无法行使转换权利时,仍能在约定的时点进行转股价格的重新设定,促使调整后的转股价接近于当时的股票价格,鼓励转债投资人选择转股来获利。通常回售不是可转债投资人愿意接受的价值实现方式,但重要的是,当发行人把可转债融资作为一种“后门权益”时,回售的发生更是发行人所不愿意接受的结果。转股价特别向下修正条款虽是发行人拥有的一项权利,但并不是说达到设定的条件,发行人就必须执行。在没有回售压力的条件下。发行人不会主动向下调整转股价格。只有当发行人面临回售压力时,才会修正转股价,使转债的价值超过回售价格,从而诱使投资人放弃回售权。

35家可转债发行条款中绝大部分(仅有机场转债和钢钒转债是无条件回售)都做出了如下规定,在回售期内,当公司股票价格连续1个交易日低于转股价格的一定比例(如70%或80%)时,投资人有权按照规定的回售价格将转债回售给发行公司。同时,为了避免投资人将转债回售给发行公司,实现转股的目标,35家可转债发行条款全都规定了,当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n2(n2<n1)个交易日低于转股价的一定比例(如80%或90%)时,公司董事会有权在一定的幅度内下调转股价。董事会一般1年内只能调整1次,但股东大会通常有权超过上述幅度和次数进行调整。转股价特别向下修正条款的触发条件,不论是交易日时限上的要求,还是股价走低幅度上的要求,均要松于回售条款。当股价持续走低时,转股价特别向下修正条款首先得到满足,其后才是回售条款。这时发行人根据实际情况,在回售条件满足之前对转股价格进行修正,使回售条件处于“失效”状态,避免了投资人回售给公司带来的财务压力。这样,投资人无法行使回售权,回售条款对投资人来说没有任何价值。

由此看出,回售条款和转股价特别向下修正条款虽是保护投资人利益的两个重要条款,但现实中我国可转债发行人对上述两个条款的联动设计,使其成为实现控股的非流通股股东融资最大化目标的服务手段,对投资人利益的保护并没有落到实处。此外,发行人调低转股价催促投资人转股的同时起到了下拉股价的作用,这就使附有可转债的A股股价上涨困难,因此也就损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四)赎回条款的设计

赎回条款是给可转债发行人设定的一项权利,在赎回期内,当公司股价持续超过转股价的一定比例时,发行人有权按照小于转换价值的回购价格赎回发行的可转债,促使转债投资人主动转股,把投资人的收益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果没有赎回条款,理性的投资人不会主动转股,投资人的收益完全取决于股价的涨幅,并不存在收益上限的“顶”(如图2所示的赎回价格线)。

目前35家可转债中有34家对赎回条款做出了相似的规定,在赎回期内,当公司股票价格连续n3个交易日超过转股价的130%时,公司有权按照一定的价格(如转债面值加上当年利息)在一定的时期内(赎回通知期一般为30天)赎回该转债,截止2004年仅有3家可转债行使了赎回权。发行人通过实施赎回条款,迫使转债投资人提前转股,在最大程度上限制了转债的回报率,使投资人在遇到股价大幅上扬时只能获取有限的增长利润。这符合所有股东的利益,并节约了可转债的利息成本。由于流通股股东的现金流价值与股价的涨幅直接相关,股价上扬时赎回条款的实施效果和股价持续走低时转股价向下修正条款的实施效果对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影响截然相反。相对较高的转股价格和相对较低的流通股股本扩容压力对流通股股东较为有利。但目前我国股市受国有股减持及全流通问题的影响,希望通过股价上涨满足并实施赎回条款,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可能性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