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概念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字教育概念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数字教育概念股

篇1

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语音核心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8月公告将募集21.5亿元,投建智慧课堂和讯飞超脑。户籍课堂和在线教学云平台是此次定增投建的重点项目,主要研发课堂教学软件,互动教学工具,教学质量测评与分析工具,资源平台等系列产品。以公司开放式教育云为中心,构建“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下的智慧课堂,实现教学大数据汇聚,使智能化教学应用和各类优质资源直达课堂提升教师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水平。公司9月9日晚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以4.96亿元收购乐知行100%的股权,乐知行是教育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此次并购将进一步丰富公司教育类产品线。 皖新传媒(601801.SH)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文化企业,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出版物发行企业。公司在教育领域布局清晰,线上线下结合,线下方面,公司拥有2000多名教育服务专员,覆盖1.8万所学校,750万学生,渠道优势明显;线上方面,公司与沪江网深度合作,构建互联网教育生态圈。公司携手新东方研发出国内第一个VR数字教育内容“美丽的科学”系列,在三星VR平台点击量排名榜稳居前列,与沪江网开展深度合作,“深质+平台,内容+渠道”布局互联网在线教育。未来,公司将定增打造“智能学习全媒体平台”和“智慧书城运营平台”,加速推进文化消费,教育服务的转型升级,打开估值空间。 凤凰传媒(601928.SH)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我国出版发行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营图书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及文化用品销售。公司5月8日晚公告称,将于江苏省教育厅签署《智慧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江苏省智慧教育建设的总体规划与目标任务,共同开展江苏省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的资源建设。近年来,公司在巩固扩大传统纸质国标教材业务优势的同时,围绕数字内容、网络平台、软件技术、数据管理等几个重点板块积极布局智慧教育业务,包括凤凰版国际教材数字化业务,职业教育数字化业务,K12在线教育业务,云计算业务和教学软件开发业务。 洪涛股份(002325.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国内高端装饰龙头企业,主营酒店、剧院会场、写字楼、图书馆、医药、体育场馆等公共装饰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公司自去年转型教育以来,积极储备教育项目,同时进行了关键性的人才与业务布局,对部分教育项目进行了前期投入,目前公司12亿可转债募集资金已到位,预计未来公司将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公司定位通过线上大数据,云平台,线下实训基地及企业实习方式提品。未来公司将致力于打造包含职业教育大数据云平台,多类垂直业务并举及基于打通产业链合作业务的全球顶尖职业教育产业集团。 大地传媒(000719.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大型的出版传媒企业,主营出版、印刷、物资贸易类及中小学教材出版等业务。今年来公司旗下各个出版单位延续“大教育”出版主线,在做好“K-12”教育出版的主线下,逐步向婴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延伸,并通过“中国教育出版网”开发网络课堂,形成“课堂书本+网络课堂”的教育出版新模式。公司旗下大象出版社在做好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基础上,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等主流教材出版社合作,成为其在河南省的独家租型商。大象自主研发并配套研发了多个数字教育产品。 宏润建设(002062.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设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和房地产开发。公司上半年实现合并营业收入357692.85万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净利润10035.88万元,同比增长5.43%。其中,建筑施工业务收入257274.72 万元,占营业收入71.93%;房地产业务收入94191.63 万元,占营业收入26.33%。公司9月6日公告称,预计以资金收购的方式,非公开发行募集投资12亿―20亿元投进入在线教育领域,业内人士认为,教育的刚需属性和中国教育这个庞大的市场,决定着在线教育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太过冷清和动荡,也是资本竞相布局的热电新兴领域。 全通教育(300359.SZ)

概念股指数:

篇2

2016年1月7日,新年开市的第四天,也是第二个触发熔断机制的交易日。

前一天,在大洋彼岸的拉斯维加斯拉,一场被科技界视为年度风向标的美国消费电子展CES拉开了序幕。当天,VR在展会上的主角气息就已十分强烈。据悉,Facebook、三星、索尼和HTC的消费版VR头盔将首次同台亮相。7日凌晨,OculusCV1预订量已超过300万台。

这次,和“VR元年”概念一起被释放出来的信息还有——“概念股将迎来爆涨”。

科技媒体都已经开始为股市摇旗呐喊了,A股对概念的饥渴程度可见一斑。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并算不上什么新鲜的事:“整体而言,股市或是靠降息,赚央行的钱;或是靠利润增长,赚公司的钱;还有就是割韭菜,赚散户的钱。这段时间一来没有降息,二来经济差公司也没利润,所以只能用概念了。”

从去年的表现看,对A股而言,VR确实是一个“好用”的概念。

Wind指数数据显示,去年以来,虚拟现实指数累计涨幅167.71%,去年最后两个月交易日累计涨幅也录得58.12%。看来,今年VR在A股掀起的风浪只会更猛。

VR不是一般的概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市场上VR概念股有二十几只,这一数字还在增长当中。焰火工坊CEO娄池在知乎回答中指出,二级市场除了暴风和歌尔声学,基本和VR毫无关系。

若不从技术层面限定,与HTC合作推线下渠道的顺网科技也算与VR有直接的关系。即便如此,VR概念股中与VR真正相关的公司也不到15%。股民难免会担心,VR会不会只是一个被A股玩弄的空壳?毕竟,这两年,被A股玩过的概念也不少。那么,VR会不会也像3D、4K那样,炒作价值用完之后便开始走向衰落呢?

从电科技了解到的情况看,不管是从业者还是投资人,对于VR产业的崛起都充满了信心。灵镜CEO张书宾表示,与3D、4K这些局部技术创新带来的概念不同,VR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未来,它将给很多行业、内容的体验带来质的提升。

大朋VR创始人兼CEO陈朝阳结合今年CES上70多家VR企业参展的盛况,表示这是一个与3D完全不同的产业,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某资深投资人士态度更为坚决:“VR肯定要成长起来的,这个毋庸置疑。”借用娄池的观点解释,VR的核心价值在于5-10年以后的流量分发权。

在分析人士看来,“VR概念被炒作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的是炒作的时点,必然的是需要炒作。”也就是说,VR不是一个被炒作出来的概念,即便没有炒作,该发生的事情迟早也会发生。

炒作也是好事

用概念拉动二级市场,上市公司无疑是最直接的受益方。说到这里,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暴风科技,凭借VR概念创造了连续29个涨停板的神话。

有人批评,魔镜过于小儿科,暴风并没有掌握VR的核心科技,300亿市值背后是资本的巨大泡沫。

但是,必须承认,作为与VR关系最为密切的上市公司,暴风的存在,无论是对于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而股价的提升,对于暴风战略的进一步推行具有促进意义。说白了,没有钱,概念永远只是概念,有了钱,至少还有将“吹过的牛X”变为现实的可能性。

也正是VR概念股的出现,使得VR迅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知,尤其是在股民中间,这在无形中教育了VR市场和未来消费者。

从VR创业者的角度看,上市公司关注得越多,得到的投资机会也会大。张书宾认为,与2015相比,2016年国内VR产业的投资额会翻几倍上升。

据腾讯游戏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29家VR企业融资总额超10亿元人民币。按照张的预期,今年还有几十亿人民币砸向VR,这些钱,又会给VR行业带来什么变化呢?

一级市场时机正好内容或是新一轮投资热点

有投资人预计,通过并购或者是合作的模式,今年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切入到VR领域。

这一趋势,已经可以在上市公司的相关动向中有所体现。去年年底,乐视、新东方、腾讯、小米、迅雷等“明星”上市公司接二连三地与VR“发生关系”,足见这块被视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大蛋糕是有多么诱人。

七鑫易维联合创始人彭凡认为,上市公司的加入将推动VR产业链的快速整合。

和所有其他领域的投资一样,上市公司和创业企业之间的合作若仅停留在资本层面,很难有足够的说服力。以高新兴的投资为例,蚁视CEO覃政告诉电科技,此次合作是在实际考察和前景分析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契合点,未来会有很多实际业务产生,比如在B端拓展虚拟现实应用。

资本和创业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水草和羊群之间的关系——后者会本能地向前者资源丰富的地方迁徙。此前火爆一时的O2O就是典型的例子。这次,资本的偏爱同样会拉拢一批新的创业者入局。

“竞争加剧,淘汰率也会增加,业务门槛低、不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会最先出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VR从业者这样分析。

根据电科技从投资领域了解到的情况看,新一轮资本的注入可能给内容、底层或细分技术、线下渠道等相关创业公司带来更大的机会,VR体验馆也是被看好的模式之一。

这与产业界的观点不谋而合。

作为VR硬件从业者,陈朝阳认为,过去一年VR领域的投资多集中在硬件,行业已经到了需要内容的时候。

彭凡这样分析:“大公司不会在细分领域技术上投入太多资源,这些技术对于VR整体实现来说同样十分重要,比如眼球追踪、动作捕捉、手势识别等。”七鑫易维就是一家专注于眼球追踪技术的创业公司。

在VR内容创作领域,兰亭数字联合创始人庄继顺认为,找准自己的定位,从垂直领域切入的初创型公司会有更大的机会。

相反,硬件产品则很少被投资人所提及。也许,大家还在等待,等待巨头的亮相,来给头盔这出戏开锣、清场。

二级市场成熟尚早个股投资须谨慎行事

“一级市场正处于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时期”,“VR正处于风险较高的VC阶段”,专业人士给出的投资建议多集中于一级市场。与此相较,投资人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建议则要保守很多。

“从概念股的炒作,很明显可以看出A股VR标的缺乏,目前几乎没有纯正的VR上市公司。没有业绩支撑和确切的销量预测,概念是不足以支撑股价的。”

“VR行业基本上全是创业公司,真正进入二级市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对二级市场的标的不做个股推荐。”

篇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海洋”共十处,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中,充分肯定了深海探测、海洋保护和开发、重点海域污染防治、海上维权与国家海洋权益维护等五个方面工作;在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明确了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严控填海造地,壮大海洋经济,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等五个年度重点方向。

【项目进展】

特发信息:设立首个“光芯片及激光技术联合实验室”

东方雨虹:拟投资6亿建设岳阳云溪基地扩建项目

上海建工:子公司中标33.8亿元项目

江南化工:签2518万供货合同

【可转债申购】

3月21日无可转债申购

篇4

在应用端,全球目前已有77家电信运营商提供了IPv6的商用接入服务,共有包括谷歌、雅虎、腾讯等在内的3000多个网站提供IPv6商用访问。根据谷歌统计数据,通过IPv6网络访问谷歌的用户已由2012年年初的0.41%增长到今年8月底的0.86%,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篇5

然而就在上市新贵觥筹交错时,另一些落魄者却在心惊胆战, 从2010年至2012年,同样是一批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却演绎了无数的悲情。

麦考林头顶中国首家B2C企业光环,却1个月之内从天堂坠入地狱;绿诺科技23天就被猎杀至死;多元印刷连遭质疑,拖累多元环球水务遭遇集体诉讼;环球雅思惨被收购;还有乐语中国、盛大网络这样业绩健康的企业,看看势头不对,开始逃离……

赴美上市门槛低

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肇始于1992年,到2012年3月为止,共有260余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

纵观这260余家上市公司,有一批品牌知名度、财务状况、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处于中国顶级地位的企业,并且形成了互联网、新能源、民办教育、旅游酒店等几个大的板块。其中也有一批来自传统行业,行业地位并不靠前的中小市值公司。还有一批拼凑资产、生造概念,为上市而上市的公司。

为什么这些公司要不远万里跑到美国去上市?

最初的原因很简单,有些公司在国内根本上不了市,或者财务指标达不到国内的上市标准,或者公司的境外结构使他们只能在境外上市。

因为美国资本市场实行的是注册制而不是审批制,注册制形成的有别于中国A股的市场氛围,上市相对容易,持续吸引了中国一批创新型公司到美国上市。

而利用反向收购实现上市的企业没有信息披露的义务,实现上市的成功概率较大,成为中国企业境外上市选择最多的途径。所谓的反向收购,也即中国人常说的“买壳上市”,比首次公开募股便宜得多,因此它受到欲赴美上市的中小企业的欢迎。

这种曲线上市路线的优势还在于能够避免首次公开发行时证券交易所的严格审核。所以自2003年以来,已有200来家中国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赴美上市。

反向收购被盯梢

反向收购比在交易所IPO容易得多,但这些公司上市之后暴露的问题也更多,成为“浑水机构”猎杀的最主要目标。

中概股遭到质疑和盯梢已是早就存在的问题。早在2010年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曾发出信号调查通过反向收购转板上市企业的财务问题和审计机构,并在此后数次针对中国概念股提出质疑。

2011年是中国公司在美上市迎来了最为惨淡的一年。

2011年6月,美国证监会向投资者提出明确警告,称通过反向收购上市的公司可能有“欺诈及其他弊病”的倾向,并称“调查发现数十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存在会计问题”。

这一被称之为“中概股造假”的事件,成为中概股集体下跌的导火索。受这一事件影响,部分投资者纷纷抛售中国公司股票,导致美股的中概股遭遇最冷的寒冬。

2011年11月21日,因浑水指责上海户外广告公司分众传媒虚增资产,分众传媒在纽约证交所交易的股票当日暴跌40%。同样,浑水宣称展讯通信虚报财务业绩,导致展讯通信股票价格在6月28日盘中跌幅一度达到34%。

此外,波士顿律师事务所香港合伙人保罗表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出信函,要求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就公司结构问题做出回应,这其中包括盛大和空中网。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一位审计人员表示,此前中概股被质疑最激烈的时候人心惶惶,摘牌的摘牌,警告的警告,为此很多公司推迟了赴美上市。

据统计,曾有近1/4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遭到不同程度的财务质疑,使得整个中概股板块陷入了史无前例的危机。

受此影响,2011年,在美新上市的公司只有可怜的11家,第4季度甚至一家都没有。大部分中国概念股股价低迷,被腰斩的个股比比皆是,还有一大批沦为一两美元的“垃圾股”。

而在这波中国概念股猎杀季中,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建立空仓――披露财务造假数据――评级机构调低评级――律师事务所――被猎杀公司股价暴跌――做空者获利。而像“浑水机构”这样的做空者就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没有人会质疑“浑水机构”的政治立场、道德水平,更没人纠缠“浑水机构”的动机,动机都已经写得很清楚,就是赚钱。

股价暴跌寻求退市

全球经济不景气,加上中国概念股被浑水研究机构的连环攻击,导致大部分企业股价一落千丈,这也让低成本退市成为可能,不少企业开始寻求回购或者退市。

根据罗仕证券统计,2011年,美国股票市场上,共发生22个有关中概股的私有化交易。其中,10个交易已完成,包括环球雅思、同济堂药业、BMP太阳石等公司;2个提案被终结;10个交易正在进行中。

其中包括盛大互动娱乐以23亿美元代价完成私有化,乐语以4.43亿美元完成私有化,傅氏科普威以4.41亿美元完成私有化,此外,还有康鹏化学、泰富电气等公司以及中国消防安全集团均完成了私有化。

根据罗仕证券的统计,不包括被强制摘牌的企业,2011年在美已经或正在通过私有化交易退市的中国企业股本总额高达78亿美元,其中已经被管理层、战略收购财团和私募股权基金等买断的中概股总规模达到35亿美元,此外还有43亿美元的此类交易正在进入被收购或托管程序。这个数字也远远超过了2011年中国企业在美公开募股(IPO)22亿美元的总融资额。

“在成交低迷、股价低估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无法得到足够的融资,为维持上市每年还需支付一定的服务费,并面临美国各界的严密监管和审查,导致收益与付出成本不相称,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主动退市。”互联网评论员刘兴亮说。

而相关专家也认为,2012年,这股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私有化风潮可能会继续扩大。

回归A股还有机会

曾经的梦想之地,如今却满目疮痍。几个月前还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去,现在又费尽周折地要私有化退市。上市、退市,为何要如此折腾?

很显然,无利不起早。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选择私有化,然后转赴估值较高的其他市场上市,这可能为私募基金投资者带来丰厚利润。

东兴证券分析师李泽表示,随着A股IPO改革的深入,新股发行价将逐渐向合理价格回归,这会给二级市场留出一定的投资空间。同时,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如果这些具有优秀业绩、优质客户群体的公司能顺利在A股IPO,有望带来一、二级市场的双重投资机会。

罗氏资本研究部联席负责人马克也认为,一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估值远低于中国境内私人公司的估值水平,私募基金对这些公司非常感兴趣,并成为推动这一操作的幕后推手。

目前,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家族已完成收购公司的计划,使其私有化。为完成这一操作,据悉早在2011年10月,陈天桥方面就与摩根大通讨论了融资问题。此外,PAG Asia Capital也为乐语的管理层收购提供了融资服务。

就私有化交易本身而言,大股东私有化收购价格要有一定的溢价,才能赢得小股东的同意。马云在给员工的公开信里写道:“有人说我们上市的时候只融了17亿美元,但私有化要花20多亿美元,看起来是个赔本的生意,有人建议我们可以用低一点的价格把股票买回来,但这不是阿里巴巴的风格。”

篇6

在全球经济低迷之际,各国政府都在苦思提振经济的良方,而扩大出口无外乎成为各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制胜武器。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最发达的国家,也在试图找到有效途径引导本国经济走出困境。

与一贯所做的那样靠汽车、能源等传统的工业制成品撬开国外市场不同,美国更冀于通过扩大娱乐版税、旅游业、交通和服务业的出口拉动经济重振。

试想,当一位外国游客来美国度假或在洛杉矶买张NBA的门票时,这些在官方统计数字中都被算作出口。如果一名球迷在印尼看了一场转播的NBA比赛或买了件林书豪的球衣,特许权使用费也会被统计为出口。那么,这位年轻人所做的不仅是帮助他的球队,他还在展示美国经济的一种增长方式。

其实,还有很多服务都可以增加美国的出口,比如外国学生缴纳的学费、外国旅客在乘坐美国航空公司的航班时买的机票以及外国企业在谷歌上登广告需要支付的广告费。而这些正是“新型出口”。

美国已是这方面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美国出口的教育服务比电脑多,出口的旅游服务比航天产品或机械多。与其在货物贸易中存在的巨额逆差不同的是,美国在“新型出口”方面拥有相当大的顺差。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2011年顺差为1790亿美元,2012年可能还要多。这为全美的数百万个就业岗位提供了支持。

疯狂之2 硝烟弥漫的抢注商标大战

随着林书豪的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借助林书豪的魅力推广自己的品牌产品,一场围绕“林书豪”三个字的抢注商标大战已经硝烟四起。

在国内,当人们都在关注是谁率先发现了篮球新星林书豪的潜力时,中国足球和篮球制造企业无锡日升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觉察到了林书豪的天赋,并在2010年申请注册了“林书豪”中文商标。注册范围包括服装、鞋、帽、娱乐品、玩具、体育用品等,注册期是10年,也就是到2021年。

此外,还包括匹克、李宁、安踏、361等国内体育用品企业也纷纷传出了向林书豪抛出绣球的消息。今年2月16日,福建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CEO许志华亲自带队赶往纽约,试图与林书豪再续前缘。匹克公关部负责人刘翔说,早在林书豪哈佛读大四时,匹克就与其有过接触,当时经纪人推荐了林书豪,到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达成合同。据了解,若匹克与林书豪成功签约,代言费达400万美元。

实际上,林书豪目前有自己的赞助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耐克公司,而且他与耐克公司还有1年的合约在身。耐克公司肯定不会让这个闪闪发光的新星轻易从自己的手中溜走。据悉,耐克公司已经专门为林书豪设计了一款球鞋。

据报道,美国出版商桦榭出版集团将推出新书,名为“林书豪:造成林来疯的原因”,大约在5月上架。

林书豪的经纪人蒙哥马利表示,已经有很多公司想找林书豪代言,蒙哥马利已经收到超过1000封邮件,不仅有美国的企业,也有中国的企业。

据悉,林书豪已经拒绝多家厂商邀约代言,包括电信业、钟表业等,而这些代言费都上看好几百万美元。

疯狂之3 林书豪一投 股市跟着抖三抖

篇7

逐鹿蓝海,掘金过度易致市场未熟先衰

各个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经营模式特点及各有侧重的竞争优势,无论是企图以满足细分需求撬动新市场的贝瓦网,把战略核心放在线上的广州百田,或是在线下各领域积极谋求扩张的淘米,还是倚重线上产品逐步发力线下的腾讯,都依据自身产品特点、经营者思路、企业DNA等探索着自身发展的道路。

群雄逐鹿儿童互联网市场,看似一片繁荣景象,但市场似乎已经隐隐发出预警信号。早在2010年1月就宣布进入盈利阶段的淘米公司上个月公布的2011年财报不甚乐观,专家认为淘米此项报告表现出了其活跃付费用户的逐步流失和线上产品粘度的下降,淘米的困境也恰是尚不成熟的儿童互联网市场背景下,许多业内企业盈利模式和发展策略探索阶段的相似阵痛。

企业发展、分羹食之的迫切性以及商业利益的驱使,让这些儿童互联网市场的开辟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着这块市场。我国的儿童网民比例与发达国家比尚有一定差距,儿童网络娱乐习惯、网络消费习惯也还不够成熟,如果盲目扩张、急速求成,未来的行业发展将不容乐观。

创业网CYE专家建议:培育市场用好“两只手”

篇8

从全球网络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世界各国电子商务与网络化的竞争远未停止,仍在继续激烈地进行,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在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领域,美国的英特尔公司仍然在个人电脑微处理器芯片方面保持着优势,而韩国在存储器芯片方面独树一帜,日本则把目光放到了半导体技术上。

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化生活仍在向人类生活全面渗透。数字化已经不再是90年代初期的时髦词汇,而成为当前社会生活的生动写照。数字化最初的运用,包括电子商务、网络银行、数字化报刊等,都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象征。数字化运动的纵深发展,包括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劳动社会保障、电子教育信息系统等等,促进了互联网在全社会的运用。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已经摆脱泡沫,正在全面走向传统经济。从全球范围来看,互联网的运用已经走下神坛,逐渐融入到传统经济中。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传统产业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逐渐被改造并成长着。互联网技术不仅仅给人类提供了一种直接的消费,而且从更大意义上说,它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降低了社会运行的成本,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危机与电子商务

危机背景下的电子商务。早在“911”恐怖袭击和“炭疽热”事件以后,网络视频会议就已经在美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为了降低旅行风险,都提高了对网络视频会议的依赖。目前包括微软公司、IBM公司、Oracle、惠普等公司在内的7000多家企业每天在线举行的会议数越来越多。“9·11”也改变了很多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倾向在家里休息,享受生活,也由此带动美国一些产业如建筑装修、家电业等产业的新发展。

而在中国,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给众多电子商务网站带来了一次全面展示的机会。在第93届广交会上首次推出的网上广交会,就挽救了因SARS疫情造成的部分损失。

国内排名第一的B2C电子商务网站卓越网,据报道在SARS期间,“每个员工送单量从过去的10多单增长到几十单,在超负荷运转。仅在3月份,卓越网上购物的销售额有1200万元人民币,4月份前20天就有1500万元,现在每天签下的单都在5,000例左右”。

SARS时期通过网络阅读新闻来获取资讯、相互通信和沟通、依赖电子商务进行买卖、通过网络游戏获得娱乐休闲等,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市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部分。据报道,国美电器这样的大卖场,每天网上交易的数额甚至达到将近30万元,而过去这一数字为15万元左右。一些门户网站的访问量也在此期间迅速增加,SARS疫情爆发以来,新浪网的访问量一路高歌,其中“非典”专题报道的日均页面总浏览量达300万以上,而专题首页的点击量更高达100万以上。同时,新浪“网络商城”日均页面浏览量上涨近20%,“网络游戏”日均页面浏览量也上涨近20%。

很多传统行业中的企业则因为SARS疫情的影响,员工无法赴外地出差、传统的客户服务无法实现、原有的营销渠道大面积减少,很多公司紧急购置电视会议系统,全面采取网络交流方式,进行远程交易。SARS疫情加速了传统交易方式的改变,据估算,由于SARS因素的影响,也让商业机会信息数增长了3~5倍。企业如果能够突破传统经营方式,仍然能够获得商机。

化危机为机遇。2002年中国移动短信息发送总量达到800亿条,收入80亿人民币,中国联通短信息发送总量达到160亿条,收入16亿人民币。SARS疫情期间,每天的短信发送量都相当于以前重大的节假日。另外,“彩信”,“彩E”业务的增长也势不可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传统的电子商务企业抓住了这一历史性机遇。

根据搜狐2002年第4季度财务报表显示,公司收入1060万美元,盈利190万美元,每股收益6美分,成为NASDAQ中国概念股中首家规模赢利的互联网企业。报表公布当天,搜狐收盘价格报8.72美元,较年初上涨了将近5倍,其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电信增值服务和网络通信业务,具体如短信业务。据估计,中国三大门户网站2002年发出的短信很可能在1000亿条左右,搜狐、新浪和网易公司超过一半的收入是由短信业务带来的,三大门户网站也都先后公布盈利。

放眼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的外在环境在不断地好转,网民在不断地上升,体验网络购物者在逐渐增加,支付方式的多样化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正在逐步地制定与完善。经过网络泡沫的洗礼,能够生存下来的互联网企业更加脚踏实地的认清楚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推动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在伊拉克战争和SARS的环境下,电子商务发展的缓慢量变过程很有可能被这种环境的突变拉动而进入一种趋向质变的过程。

近一段时间以来,B2C网站都在主动地开展宣传攻势,B2B网站也在充分发掘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以迎接这一商机的到来。SARS非常时期,使人们陡然之间感觉和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不论是自愿还是无奈,人们都开始亲自体验。虽然SARS危机早已过去,但无数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一个偶然的扰动因素,很可能会在特定的历史格局下使事物发展进程出现质的改变。

电子商务能否借助于SARS危机这样一个扰动因素,放大扰动效果,捕捉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完美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吸引电子商务的回头客、适应并改变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和习惯,最终使进入电子商务的企业和消费者越过规模经济的门槛,实现业务收入和成本的平衡,让传统行业的企业在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中尝到甜头,对于电子商务最终能否尽快发展至关重要。

篇9

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延至2015年年底

国务院4月份公布了包括财税、金融、公共服务在内的一揽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即《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旨在经济放缓时期与小微企业共度难关。

《意见》要求落实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包括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到2015年年底并扩大范围。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逐步解决服务业营业税重复征税问题等。

减税、建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以及定向政府采购成为这份《意见》的三大亮点。其中,减轻税费负担是最为迫切的,但从小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意见》在这方面的力度仍有待加强。

美国疯牛病或影响出口贸易

美国农业部4月25日证实,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头奶牛被发现感染了“疯牛病”。这是自2003年以来在美国本土发现的第4例“疯牛病”病例。但美国政府暂时没有公布这头奶牛所涉及的公司和品牌。

这一消息立刻引起了日本、韩国等美国牛肉进口国的警惕,美国业内人士担心,美国的牛肉出口贸易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

近一半毕业生失业或低就

根据美国政府数据,2011年每2名大学毕业生就有1人失业或未充分就业,创近11年来新高。美国大学2012年班级毕业生即将面临就业市场的严酷考验。

据悉,美国去年约53.6%不到25岁的学士失业或未充分就业,相当于150万人,为11年来最糟。2000年失业或未充分就业的学士较少,占41%,之后网络业泡沫化,电信和信息科技产业为学士提供的就业机会大幅减少。

在就业市场不得志的这150万人中,约半数人未充分就业,人数比前年增加。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投入只需要高中以下学历的工作。

英国肉价上涨致偷肉案增加

由于肉价不断上涨,英国超市的肉类商品近期频频被盗,同类案件比平时增加了20%。

有统计显示,3月份英国肉类商品价格增长6.1%,在大型超市商品价格涨幅中排名第二,肉类商品也因此成为偷窃者的首选。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由于食品和服装产品价格上涨较快,3月份英国以年率计算的消费价格指数上升至3.5%。3月份通胀水平上升主要是由于面包、粮食、肉类产品、水果和蔬菜以及服装、鞋类、电子游戏等产品价格的上升。其中,食品和软饮料价格同比上涨4.6%。

法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僵化

在法国,只有1%的企业是超过500名员工的大型企业,其余都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92%依靠银行。

欧洲中央银行2月1日公布的调查显示,受欧债危机影响,欧元区35%的商业银行去年第四季度收紧了对企业放贷条件。2008年至2011年,法国每年大约有6万家中小企业关门,受影响最大的是工业和商业领域。挺过了2008年危机的中小企业,在2011年的欧债危机中,生存问题重新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在正在举行的法国总统大选中,法国的中小企业问题逐渐成为总统大选论战的焦点。

德国10年期国债发行遇冷

德国4月11日发行了最新一期10年期国债,但由于市场需求不旺,发行遇冷未能达到预期融资额。

在欧债危机中,德国经济因其雄厚的制造业和全球市场持续旺盛的出口需求一枝独秀,这导致素有欧洲债券市场避风港美誉的德国长期国债备受追捧,收益率因此不断下滑。德国国债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息差不断扩大也令投资者心有不甘。分析人士称,投资者在规避风险还是追逐利润之间游移不定、观望等待,是导致此次德国国债同时出现收益率和融资规模双下滑的主要原因。

日本任天堂30年来首次陷亏损

日本任天堂公司4月26日公布的2011财年联合财务报表显示,其2011年销售收入比上一财年锐减36.2%至6476亿日元(约合5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亏损达432亿日元(约合32.4亿元人民币)。

这是自1981年任天堂公司开始公布联合财务报表以来首次出现净亏损情况。其在2010财年曾盈利776亿日元(约合58.1亿元人民币),游戏机销量不佳以及日元升值引起的汇兑损失为其亏损主要原因。

任天堂预计2012财年销售收入将为8200亿日元(约合614.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200亿日元(约合15亿元人民币)。

韩国国家债务首次突破400万亿韩元

4月10日,据韩国国务会议的“2011年度国家决算报告显示,韩国国家债务达到了420.7万亿韩元,比2010年增长了28.5万亿韩元。韩国国家债务继2008年首次超过300万亿韩元后,2011年突破了400万亿韩元。

韩国国家债务中,中央政府债务为402.8万亿韩元,比2010年增长了29万亿韩元;地方政府债务为17.8万亿韩元,比2010年减少了6000亿韩元。

报告还显示,2011年度韩国财政收支赤字达13.5万亿韩元,比2010年度增加5000亿韩元。但是,包括国民年金、私人教育保险、财产保险等社会保障性基金在内的综合财政收支却实现了18.6万亿韩元的盈利。

数字

8825亿

A股16家上市银行年报公布完毕,根据数据,2011年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8824.51亿元,日均净利24.17亿元;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贡献利润超过6000亿元,占比超过七成。

2400点

股指继续震荡上行,沪指重返2400点。个股涨多跌少,金改概念股强者恒强,地产、铁路基建、商业、煤炭等板块非常活跃,成为市场新热点。资金面呈净流入格局。

73.6%

人民网4月27日在上交所上市交易,该股当日盘中因出现上交所《关于加强新股上市初期交易监管的通知》规定的异常波动情形,被上交所实施两次盘中临时停牌。收盘上涨73.60%,全天换手率为86.01%,为自3月16日以来首日涨幅最大的新股。

6.28

篇10

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3D打印技术甚至会颠覆传统制造业。对此,刚参加完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的太尔时代副总经理颜旭涛感慨颇多。据称,“CES 2013最值得关注的十五种产品或技术”中,3D打印排名第6位。但国内股市热炒和媒体追捧让颜旭涛有些担心,“虽然3D打印的发展前景被业内看好,但要取得实质性的发展,尚需经历时间考验”。

3D打印技术利用更加轻型的桌面制造工具让每个人都具备了“生产能力”,于是很多人开始相信小众和个性化定制能够改变现有传统制造的格局,这也迎合了人们追求小众和个性化的时代特征,于是,3D打印的概念开始像兴奋剂一样令人血脉贲张,但3D打印技术想要达到规模化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最早的3D打印技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价格极其昂贵且所能打印的产品数量也少得可怜。虽然移动互联时代,3D打印的成本已经有所下降,但是直到2011年,3D打印的市场规模达到17.1亿美元,而这一数字仍仅占全球制造市场的0.02%。

之所以国内的3D打印如此躁动,完全可以从美国找到源头。由于美国在中国的制造业回流,促使3D打印在美国制造业显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全球有两家3D打印机制造巨头,分别是Stratasys和3D Systems,这两家公司均已上市,201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亿美元和2.9亿美元。奥巴马曾在2012年国情咨文中重申:政府计划每年向先进制造技术投资5亿美元,并在4年后提高到每年10亿美元,以提升美国的领先地位。

一项真正的具有颠覆性的技术会对商业、社会和经济等多个层面产生非线性的影响,3D打印技术也是如此,但目前从国内的市场环境来看,这一技术的市场应用还存在制约。

首先,国外3D打印与国内3D打印的市场环境并不一样。3D打印最初是以开源硬件的方式推广的,英国的一家3D打印公司起初用的就是开源数控,这种方式可以让大家都能使用它开源的编程,自己就可以通过零部件组装成品。但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像美国的Maker Bot 开始不再推广这种方式,而是更偏向于推广那些不开源的产品。这些大公司并购重组后会形成一个大集团下拥有多条工艺产品线的格局,这就让中小型企业很难与之抗衡。

显然,国内一些想要进入3D打印领域的中小型企业要比肩这样的企业还很困难,况且国内3D打印技术的发展远不及国外成熟,如果国内市场导向出现背离,大量没有研发核心技术能力的公司涌入,即使有很多支持资金来炒作概念,但没有知识产权和竞争力,也做不出真正好的产品,而国外企业一旦进入中国市场,这些没有真正实力的公司就会被淘汰,从而影响整个国内市场环境。“不以国际上的市场为契机的话,中国是做不好的”,对此,做了十多年3D打印设备销售的颜旭涛不无担忧地说,“也许我们会被拖下水,最后都死掉了,或者我们能做的也只是独善其身而已”。

大家都对3D打印抱以非常高的期待,称其会颠覆传统制造业。颜旭涛表示,3D打印技术在未来可能会有一番作为,但从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来看,3D打印要掀起制造业的革命,还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远景,虽然3D打印技术很有可能逐步代替部分制造业,但用它替代大规模批量性生产的成本会很高,目前来看,3D打印和数字生产技术无法创造规模经济。

基础科技掣肘3D打印

3D打印其实是一个诞生数十年的技术,其发展到今天,整个市场行业也只能说还是幼儿时期,它在理论上会有一个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发展空间,但面对现实,只有解决基础科技的问题,3D打印产业才有可能继续向前发展。

3D打印主要的应用领域是汽车制造行业,而建筑、医疗、文化设计创意及文物修复等行业也已经开始引入这一新技术。尤其是工业设计、数码产品开模等,3D打印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一个模具的打印,这就节约了很多从产品到市场的开发时间。

3D打印是各个基础科技不断提高的综合体现,包括力学、材料学、光学等技术,而现在整个材料学的发展还未达到其要求。3D打印将材料固化的方式主要有加热、降温、紫外线和激光烧结,最常用的耗材主要是ABS、人造橡胶、铸蜡和聚酯热塑性塑料等。据统计,目前已经研究出可以使用在3D打印机上的材料约有14种,这些材料多为粉末或者黏稠的液体,从价格上看,便宜的几百块一公斤,最贵的一公斤则要4万元左右。而对于人们普遍呼声比较高的生物、金属应用,按照目前的材料技术要真正转化成产品还有难度,所以它绝对不能完全替代现在的传统制造。

2012年12月,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增材制造技术国际论坛上表示,中国将提速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科技部有关人士也透露,目前3D打印的相关战略规划正在研究制定中。颜旭涛认为,全球市场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中国要抓住机遇但要规避炒作的思路,应该让3D打印技术回归到市场行为,让其自然发展。

太尔时代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3D打印机的制造商,由于国外的3D打印产业市场比较成熟,太尔时代的主战场也是在海外,目前在海外有30多家独立经营的品牌商。颜旭涛介绍说,在整个市场中,购买和使用3D打印机的主要人群是企业、教育系统以及个人,各占到1/3的比例,这一数字与3D打印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用户群也是一致的。3D打印现在越来越成为了一种潮流,而购买的人群主要还是有设计需求的企业公司和爱好个人DIY的用户。

篇11

中国云计算的

2010年,中国政府云计算产业的运动正式拉开帷幕。受中央政策的指导和资金扶持,这一年云计算产业园在中国遍地开花。2010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了《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明确了国家发展云计算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布局。由政府推动的云计算产业建设由此拉开了序幕。

之前9月,北京市经信委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将云计算专用的芯片和软件平台、云计算服务产品、云计算解决方案、云计算网络产品、云计算终端产品等5大领域列为北京云计算产业的发展重点。由宽带资本和北京市经信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道在北京亦庄投资建设的北京云计算基地成为了“祥云工程”的第一个示范基地。之后,由北京市和中科院合作的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也在中科院怀柔科教产业园里开土动工,计划在2013年上半年建成投用。

同年8月,闸北区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作为上海首个市云计算产业基地正式挂牌,上海“云海计划”正式启动。该产业基地由市北高新园区和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共同打造。

2010年10月26日,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在杨浦区揭牌。杨浦区将为创新基地投入2亿元作为产业扶持资金和产业投资资金。

2011年10月22日,上海云海数据中心正式揭牌,落户浦东洋山保税港区。

2011年8月3日,深圳市云计算产学研联盟宣布成立,推动深圳云计算发展的“鲲云计划”也正式启动。

2011年10月20日,杭州市首个云计算产业园――位于西湖区转塘科技经济园区的杭州云计算产业园正式开园。

除了这五个先行试点城市之外,其他城市也都纷纷上马云计算产业项目。

2010年11月18日,“中国云谷”启动仪式暨绿色金融数据中心高峰论坛在哈尔滨市召开,标志着旨在打造“中国云谷”的哈南国际数据城建设正式启动。2012年4月24日,南京云计算产业基地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约4亿元。2012年5月10日,投资额超百亿的中国电信云计算产业园落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还有武汉的黄鹤白云计划,重庆的云端计划,西安的双云计划云镇计划,广州天云计划等等。

以上的这一系列项目,都围绕着同一个思路展开,那就是以行政资源来推动云计算的IT基础设施建设,再用建好的产业园区来招商引资,抓住云计算这项产业变革所带来的商机。这种全国各地齐上马的态势,不由得让人联想起了前两年的物联网产业园风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国是“云计算”概念的发祥地,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之后随着Google、Amazon、IBM、Microsoft等大型IT公司的积极推动,云计算的市场发展极为迅速。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维维克・昆德拉为美国联邦首席信息官后,云计算已经提上了美国政府的议事日程。美国联邦政府的云计算发展计划分为下面三个步骤:开通联邦app s.gov官方网站(2009年9月15曰已开通),整合商业、社交媒体、生产力应用与云端IT服务;建立联邦云计算示范工程。2010年,云计算已在美国联邦、州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中广泛使用;联邦政府大规模采购云计算服务(2012年往后)。

各级部门所执行的行动主要是评估并制定云计算标准,开发云计算方案,与云计算提供商签订采购合同并在政府机构内部推广云计算的应用。

可以看出美国联邦政府并无意主导云计算的发展方向,其出发点主要是采用更好的技术来降低自身IT成本,具体举措是通过创造市场需求政府采购的方式来刺激云计算产业发展,通过将政府IT系统安全性要求、性能要求等写入采购合同来规范云服务内容,督促云服务质量的提高。至于IT基础设施的建设就都交给各家提供商自行解决,通过市场手段来推动其发展。

相较于美国,欧洲属于云计算应用市场的跟随者,欧盟各国对于推广云计算的行动计划也略有不同。英国在境内设立了私人政府云计算基础设施G-Cloud,并对外提供云服务。

德国大力支持云计算的发展,努力消除云计算应用中遇到的技术、组织和法律问题,并通过云计算示范项目来挖掘创新和市场潜力,营造有利于云计算发展的创新环境,参与国际发展和标准的制定。

最后我们再看看邻国日本的云计算发展情况。日本政府推出了“有效利用IT、创造云计算新产业”的发展战略。政策要点涵盖:通过云计算技术,提升数据中心的节能环保指标及稳定性;逐步放松对异地数据存储、服务外包的管制;在充分考虑个人信息匿名化与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完善信息使用与传播的规章制度;制定数字化教材等电子出版物的可重复使用制度;基于海量数据实时处理,开创新的市场需求领域,构建相应的业务平台。

从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政府政策可以看出,他们都在积极地制定标准和完善制度,都在积极地发觉市场需求,却并不像中国政府这样在IT基础建设上投入这么大的精力。

中国政府应做好定位

篇12

1995-1997 起步

在1995年之前,只有科研院所和实验室才能连入互联网。到了1995年,中国电信在上海面向社会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这是中国商业Internet的开始。此举犹如打开了大众对互联网无比渴望的黑匣子,提供了一条公众连接互联网的有效路径。

随着中国科技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四大骨干网的建成,从官方到民间,互联网产业化的尝试空前活跃。虽然大多数中国人对互联网还闻所未闻,但开路先锋们却无比乐观,双颊潮红地憧憬着一个新世界的到来。一批互联网基础建设的建筑者勇敢地站了起来:瀛海威、实华开、东方网景、瑞德在线、亚信等互联网公司都是在这个时期成立的。他们负责骨干网的建设工作,提供供应商的配套服务,还需要完成E-mail服务系统的建设方案。可以说,这些互联网“排头兵”一方面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一方面提供互联网的所有服务,一个公司干着现在整个行业在干的事,为中国的互联网起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全国网民加起来只有3万余人,大多数老百姓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即使是能够上网的用户,由于网速慢、费用高,也无法在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资讯。但是,互联网的出现仍旧使他们心中充满了惊喜,仿佛为中国网民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

1998~2000泡沫化繁荣

可以说,这个阶段是互联网的第一个发展热潮,涌现了一批至今仍活跃在互联网第一阵营的公司,腾讯、新浪、百度、阿里巴巴、易趣、艺龙等,都是在这个阶段成立的。这个阶段的典型特点是互联网的投资潮和创业潮,海归的大量涌入为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热血。

然而,此时很多人对互联网并没有什么兴趣,觉得互联网与自己无关,很多用电脑的人都不上网。甚至社会媒体对互联网也有妖魔化的认知:认为互联网的用途不大,互联网行业很难盈利,简直是在骗取投资人的资金。这些争议一直持续到现在,只是声音越来越小了。

到了2000年,中国的网络公司揭开了登陆纳斯达克大赛的序幕,新浪、网易、搜狐等多家网络公司上市。然而,到了2000年年底,纳斯达克跌破2600点大关,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一路走低,中国互联网企业普遍受到沉重打击。“网络泡沫”一词被提了出来,大量中小网站没能挺过这一波巨大“泡沫”的袭击,或倒闭或裁员,纷纷成为“互联网先烈”。

2001~2002寒冬

2000年年底到2002年年底,是互联网的寒冬期,已经融资的资金被抽走,互联网盈利能力低下,整个网站的用户才几百万人,盈利也只有百万美元级别,几乎所有网站都在亏损,只能靠上市的融资支撑着。

2003~2005复苏

蛰伏了两年之后,中国互联网开始进入理性耕作时代。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成了网站的救命稻草,比如移动增值业务和网络游戏。

各种短信服务占据了网站的很大版面,短信服务的内容主要有新闻、传情短信、铃声、图片、游戏等,网站靠此获取利润。另一棵救命稻草就是游戏,网络游戏的成功,不仅引领中国网民进入了数字娱乐时代,还给网游巨子们带来了丰厚的收成。

2004年,“什么是博客”成了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之一,许多大型网站陆续开始借助博客来尝试所谓Web2.0的新应用,将中国互联网的整体发展带上了一个新台阶。博客不仅仅是草根一族圆“明星梦”的舞台,更是综合了个人网站、社区、网上阅读、微型门户、新闻网页等多种原有的网络表现方式,成为企业宣传和名人炒作的一种方式。

TIPS你知道吗?

1996年,在首都体育馆西门外,一家名为“实华开”的网络咖啡屋诞生。从此,“泡网吧”逐步发展成一种时尚。1998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来访中国,还特意到了这家网络咖啡厅考察,因为中国有了互联网,等于中国打开了面向世界的大门,世界也向中国打开了大门。

2006~2008起飞

2009~现在

到现在为止,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正处于发展期。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相映成辉,社交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微博到微信,再到整个移动互联网,蕴涵着新的化学反应。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已不仅仅包括购物的主要内涵,还包括了物流等附带服务。

网“益”中国

20年来,互联网给中国带来的改变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从星星之火逐步燎原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坎坷、充满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尽管有无数创业者失败了,但正是他们不断的培育,促使中国互联网慢慢由一棵小树成长为一片充满生态活力的森林。

互联网是在所有经济和社会领域中,最国际化、最市场化、最资本化、最自由化、最年轻态的、最富创新和探索精神的领域。互联网的发展,是一场革命,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时代变革。它开启了全新的时代,不仅仅造就了一个产业、创造了财富和价值,还让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千千万万的企业、无以计数的家庭和个人的商业、工作、生活从此发生了改变。这是比互联网本身发展更具有意义的事。

互联网的出现、普及和发展,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一这是几百年、几千年才会出现的时代。机器与人的关系、国民和国家的关系、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传统市场的边界、传统商品的形态和定义、流通的渠道和形式,都在被互联网颠覆和重构着。互联网变革的是整个社会形态,而不仅仅是产品技术。尽管互联网已经发展了20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更大的变革还在后面。

篇13

2. 最近IPO中国TMT公司估值状况

3. 中国TMT公司私募融资估值状况

二、泡沫成因:同时发生的四大革命

1. 电子商务:流量变现!

2. 社交网络:争夺互联网主要入口

3. 移动互联网:终端革命

4. 新媒体:视频行业的想像空间

三、泡沫分析:如何理解当当网在IPO后受到美国资本市场的追捧,目前市值19.01亿美元,最近一个财年营收为3.457亿美元,盈利为0.047亿美元,市销率为3.45倍,市盈率为404倍;而美国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目前市值822.2亿美元,最近一财年营收342.04亿美元,盈利11.52亿美元,市销率为2.4倍,市盈率为71.4倍。具体如下图:

优酷,中国最大的视频网站,市值已经高达68.23亿美元,超过诸多老牌中国互联网公司,如盛大、搜狐、网易。优酷最近一个财年营收仅0.59亿美元,亏损0.31亿美元,市销率为116.2倍。优酷CEO古永锵在IPO期间曾以Netflix做类比对象,对比两者来看,Netflix市值124亿美元,最近一个财年营收21.62亿美元,盈利1.6亿美元,市销率仅5.73倍,市盈率77.5倍。

2.中国TMT公司赴美IPO再起

如上图所示,自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中国赴美IPO的TMT公司数量为18家,总计融资21.639亿美元,这18家公司IPO首日平均涨幅为35.76%;IPO后至2011年4月26日,18家公司的累计平均涨幅为59.19%,据美国专门研究在美IPO公司的网站IPOSCOOP统计,最近在美国上市的100家公司,截至2011年4月26日的累计平均涨幅为26.27%。

细致观察会发现,在赴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中,与互联网沾边的,基本均受到投资者热捧。在2010年全美IPO表现最好的5只个股中,中国公司占据4席,分别是优酷(涨161.25%,第一,同时为2005年以来最佳表现),蓝汛(涨95.32%,第二),当当(涨86.94%,第四),搜房(涨72.94%,第五)。2011年3月底上市的奇虎360,上市当日涨幅134.48%,为截至目前2011年全美IPO涨幅最大的股票,奇虎360市值也达到37.5亿美元,市销率65.04倍,市盈率441.70倍。此外顶着“中国移动互联第一股”光环的斯凯,虽然在IPO当日暴跌超过20%,但是此后股价一路高歌,截至2010年4月26日,斯凯报价17.35美元,2011年涨幅已经超过300%,市值近6亿美元。

除已经上市的上述公司,目前仍有一批中国互联网公司正在积极筹备赴美IPO,其中人人、世纪佳缘、土豆、凤凰新媒体、网秦等均递交SEC上市申请,而盛大文学、开心网、去哪儿网、淘米网、PPlive、迅雷、Ucweb、和讯网等已传出要赴美IPO。

3.中国互联网私募融资急速增长

中国TMT(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进一步刺激了相关公司上市前融资的估值。以中国电子商务企业为例,据监测数据,2010年电子商务领域已披露的投融资共有42起,其中风险投资35起,总额逾5.5亿美元;IPO两起,募资总额3.89亿美元;网站并购5起。其中B2B、B2C领域融资盘点如下:

团购融资方面。由于中国团购网站模仿对象均为美国Groupon,当Groupon拒绝谷歌60亿美元收购后,国内团购网站估值开始升高。拉手网在2011年4月初宣布完成1.11亿美元的C轮融资,使得其估值达到11亿美元,一年前这家公司刚上线时估值为100万美元。2010年主要团购网站融资如下:

进入2011年,风险投资进一步涌入风头正劲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仍以电子商务为例。电子商务行业在2011年前四个月的9起私募融资中,就募集18.9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包括京东在2011年4月的C轮融资中,获得了DST、老虎基金等6家基金一次性15亿美元的投资,使得京东商城在公开上市前估值就超过了100亿美元。

互联网其他行业,比如视频行业的PPlive也获得了巨额融资,2011年3月,PPlive宣布获得软银2.5亿美元的注资,这笔融资超过了优酷IPO时募集的资金,也是的PPlive的估值在IPO前超过了7亿美元。

综合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不管二级市场还是一级市场,中国TMT行业公司都受到了资金的追捧。

二、中国网购人群的增加。艾瑞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网购用户约5500万人,2009年这一数据已增长到1.09亿人,预期2013年将达2.45亿人。具体如下图所示:

网购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便捷支付通道的打通,物流仓储快递发展,客观环境的改善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新动力。DCCI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462.6亿元,占网络消费比例为11.6%,2010年占比上升至37.6%,预期2013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78.1%。具体如下图所示:

1.2 中国电子商务第三波热潮

在中国电商发展历史上,总共经历三波热潮:第一波始于1999年,主要代表电商为易趣网、8848、卓越网、当当网等,随互联网泡沫破裂进入低谷;第二波始于2007年,在阿里巴巴上市示范效应下,众多风险资本进入电商领域,服装、3C、母婴等门类均出现垂直B2C,此波在2008经济危机期间进入调整期;第三波始于2010年,以京东等电商巨额融资为标志,B2C、团购两大领域新公司不断涌现。

a.B2C模式。在传统品牌商对电子商务比较陌生年代,电商需要用户自身去贡献内容,无论是淘宝还是易趣,都采用C2C模式吸引买家,积累丰富商品种类,再借此吸引更广泛消费人群。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越来越多传统品牌商开始尝试线上零售模式,同时淘宝等C2C平台客观培养出细分市场用户群,B2C逐渐成为主流。与C2C相比,B2C卖家更正规、产品质量更好、服务更有保障。

据艾瑞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中B2C占比为6.8%,预期2013年占比至少上涨至30%。具体如下图:

B2C包括综合类B2C(或称平台类B2C)与垂直类B2C。综合类B2C包括淘宝商城、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及当当网等,其共同特征是大而全(部分正在努力向大而全转型),试图在同一个平台上纳入尽可能多的品类。据艾瑞最新公布数据,此四家综合类B2C占据2010年中国B2C交易额排行榜前4位。具体如下图:

作为B2C领域里的重量级选手,综合类B2C增长极其迅速。2008年京东商城交易额仅13.2亿元,2010年就超过100亿;凡客2010年增长300%,2011年销售目标再增长100%;淘宝商城销售额在2010年增幅则超400%。

垂直B2C共同特点为: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例如3C、服装、母婴、奢侈品等,迅速扩充商品品类,并以做成细分领域第一名为目标,争夺综合类B2C的具体门类生意。在过去的1-2年时间中,垂直B2C成为创业者首选,切入领域越来越细,比如鞋类B2C、袜子B2C、运动服饰B2C。举例来看垂直B2C的增幅:鞋类B2C乐淘2010年销售额为1亿元,2011年预期销售额翻5倍,达到5亿元;奢侈品B2C走秀网2009年销售额4000万元,2010年2亿元,2011年预期销售额翻5倍,达10亿元。

b.团购模式。2010年是中国的“团购元年”,首家团购网站满座网于2010年1月成立,此后美团网、拉手网、糯米网等纷纷上线,到下半年形成“千团大战”格局。简单说,团购网站充当着网上消费信息集散中心功能,它将线下市场(购物中心、餐馆等等)搬上网络,再组织线上用户集体砍价,取得消费优惠。团购网站收入模式主要依靠收取提成。团购模式在中国的迅速兴起,与其简单可模仿的模式有关,也与团购盈利时间短特点有关。以下为统计数据:

1.3 中概TMT板块中受益电商发展的公司

中国概念股TMT板块中受益电商发展的公司包括三大类:

1)电商类公司,主要是当当网与麦考林两只个股。麦考林作为“中国B2C第一股”,上市首日飙涨57%,但在公布首份上市财报后,股价出现直线下滑。分析普遍认为,投资者在财报公布后意识到这家B2C并不“正宗”,在线上零售业务外,还有庞大的线下店铺销售渠道,而这部分业务表现让人失望。暴跌行情持续很长时间,直到2011年一季度财报后,麦考林才重新进入投资者视野,此时它的战略核心已发生转型。转型之一为“资本运作”,引入新浪、中国动向作为合作伙伴;转型之二为“发力线上”,战略中心完全放在电子商务板块;转型之三为“放弃线下扩张”,直营店将逐渐转为加盟店。如果将“麦考林转型”放入第三波电商热潮中去思考,转型很好理解,因为B2C业务增速要远远胜于线下。

与麦考林相比,当当拥有电商渠道具有更大价值,其在图书品类上的影响力也非常可观,其掣肘处在于网站品类单一,总体毛利率过低。上市后当当网获得相当不错的估值,市盈率达到1215倍,要支撑这样高的估值,就必须解决后续增长乏力的问题。目前当当选择的道路为百货化,走综合性B2C平台道路,继续扩张品类,保持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当当股价当前徘徊在24美元附近,相比34美元的最高价已回落很多。

2)拥有巨大流量的传统互联网公司,主要是百度、新浪、搜狐、网易。这些公司往往并不直接经营电子商务,但他们拥有电子商务所需的巨大流量和用户,那么很容易从电子商务的广告热潮中有所获益。新上市的奇虎360重要收入也来自电子商务上游。360在2011年初推出360团购开放平台,通过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符合资质团购网站均可接入该平台,共享360的用户及流量,360则提取交易分成,并负责解决团购平台的网络安全等问题。

2.社交网络:争夺互联网入口

2.1 中国社交网络发展规模与势头

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由于社交网络极大降低人们社交时间、物质成本,有效拓展社交范围与区域,同时将网络信息以人为核心进行重构,因此在全球互联网快速兴起。

据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SNS用户规模将达2.16亿,环比增长22.7%。中国SNS市场规模将达13.28亿,环比增长71%。到2013年,中国SNS用户规模将达4.25亿,较2012年增长25.8%;市场规模将达52.98亿,较2012年增长61%。具体如下图所示:

(注:易观智库以上数据未包括微博产品的用户在内)

目前中国增长速度最为迅猛的社交网络产品为微博。新浪在2009年底正式推出微博,到2010年10底已达5000万,而截止2011年2月底,新浪微博用户已突破1亿人,每天微博的信息量5000万条左右。作为新浪微博的主要竞争对手,腾讯微博2010年3月推出,借助QQ客户端优势迅速追赶,并在2011年2月初也宣布注册用户超过1亿。此外网易微博用户数在2011年2月底也达到了3800万人。据DCCI预测,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2011年中将突破1亿,2012年、2013年底,这一数字将有望突破2.8亿、4.6亿。具体如下图所示:

2.2 社交网络成中国互联网主要入口

在传播模式上,社交网络颠覆web1.0静态单向传播方式,更具即时性、互动性与移动性。在网络信息生产上,社交网络中的信息更多来自用户自产,随着社交网络用户爆发式增长,中国互联网内容生产方式也出现拐点。据DCCI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6月中国互联网页面浏览量PV中,用户生产内容的流量占比达50.7%,超过网站产生内容的流量占比(47.32%)。

DCCI的数据同时显示,从2008年到2010年,中国主要互联网应用页面浏览量占比中,社区占比持续上升,2010年上半年社区贡献流量占比达50.1%,而搜索贡献流量占比为仅为16.5%,网络视频占比13.9%,咨询占比8.8%,电子商务占比4.6%。

从中国网络用户访问时长占比来看,网络社区市场占比同样持续上涨,从2008年上半年的18.4%,上升至2010年上半年39.2%,成为中国互联网主要用户入口。具体如下:

社交网络在颠覆信息生产机制同时,满足用户对信息个性化定制、传播及分享需求,因此对新闻资讯类网站存在严重“替代性”影响,如DCCI数据所示,新闻资讯访问时长占比从2008年48.5%快速下降至2010年上半年15.8%。可以预期,在个性化资讯服务成为主流的web2.0时代,中国门户“大而全”的资讯超市作用失去基础,而社交网络(主要是微博)这种更高效方式将成为其替代品。

2.3 社交网络蕴含的巨大商机

社交网络目前覆盖互联网主力人群,成为互联网主要入口,其作为网络平台的商业价值也日渐显现。目前来看,社交网络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社交广告、社交游戏、社交电子商务。

a.社交网络广告

社交广告特点是精准、互动、自助。社交网络掌握着用户自发提供个人基本信息(例如兴趣、年龄、爱好),以及个人实时信息(例如去哪里吃饭、是否单身、想买什么东西),因此能做到广告精确投放。社交网络广告自是指,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在社交网络购买广告位,定制目标消费者所在的地理位置、年龄、相关喜好等,这样广告投放就不再只是大公司的专利,小的店主及零售商同样可利用。除上述特点外,社交网络广告投放还有一项杀手级特点,就是一切广告投放效果都可实时监测,任何广告主都可以使用相关工具,随时调整广告投放方案并力求最佳。

据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网络零售商的重要流量来源。2010年10月,Facebook为亚马逊带来的推介流量同比增长328%,谷歌则下滑了2%,Facebook给eBay带来的推介流量增长81%,谷歌下滑3%。

据福布斯4月13日刊载文章《Facebook电子商务前景广阔》,Facebook不仅为零售商、品牌商带来流量,还提供各种社交网络工具,帮助电商提升销量。除此之外,C2C同样借助Facebook获益,与在Craigslist上跟陌生人交易相比,通过Facebook与好友或好友的好友交易更值得信赖。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盈利模式外,社交网络还拥有更多可供发掘商业模式:实时搜索,提供实时话题信息及数据监控;高级账户收费,向企业用户收费,为企业提供流量分析、品牌宣传服务;无线增值服务,提供更多工具性应用及增值服务;平台开放,与社交网络应用开发者分成。

2.4 中概TMT板块中社交网络公司

社交网络的估值离不开对于Facebook估值讨论,自2004年6月创立至今,Facebook估值从最初的7.5亿上涨超500亿元。具体如图:

中概TMT板块已上市公司涉及社交网络的,目前主要有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其中以新浪微博业务影响最为显著。新浪CEO曹国伟认为,微博是基于社交关系的平台,信息传播的效率更高,而在中国互联网上,基于强关系的SNS,包括人人网和开心网,与微博正殊途同归,都在朝着社会化的网络方向发展。而新浪微博是否能成长为社交化网络,直接关系到其估值高低。高盛最新报告称,如果将新浪微博完全按照社交网络属性估值,新浪的估值将会达到每股165美元,较现价仍有16%的上涨空间。如果完全按社会化媒体估值,则每股只有79美元,较目前的价格低45%。

此外中概股将新增一家以SNS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人人。人人旗下的人人网历来被冠之以“中国版Facebook”,但从招股书中披露数据看,其自营业务(游戏及团购)占据营收很大比例,这与Facebook的开放平台相比,在营收及理念等方面均差距明显。另外有媒体消息称,开心网已启动赴美程序,上市日期将紧随人人之后。与人人相比,开心网完全属于SNS网络公司,其迅速兴起与“偷菜”、“抢车位”等社交游戏息息相关,截止2010年8月注册用户也已超过8600万。开心的上市将为中国社交网络概念再添一把火。

在讨论过中国概念股中与社交网络相关的公司后,有必要再提及中国推行全社交(total SNS)战略的公司腾讯。腾讯目前提供IM、微博、SNS、博客、邮箱、BBS等一站式服务,满足用户几乎所有社交方面需求。在社交网络基础上,腾讯又进入网游、门户、搜索、浏览器等诸多领域,其盈利随之不断升高。腾讯目前被视为中国社交网络的最大赢家,其在增值服务(尤其是虚拟物品消费)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正被全球社交网络公司所借鉴,其中包括美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

3.移动互联网:终端革命

摩根士丹利在2009年底的《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中称:“财富的创造和消亡是新的计算产品发展周期的实质,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周期的早期阶段,这是过去的50年来的第5个发展周期。”摩根士丹利分析师MaryMeeker认为“3G + 社交+ 视频+ 网络电话+移动装置”五大趋势融合,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创新。移动互联网将比以往4大周期(大型机、小型机、个人电脑、桌面互联网)创造更多市值,也将造就更多互联网领域巨头。

3.1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

首先来看中国互联网接入方式的演变。据DCCI预测,2010年中国手机销量预计2.5亿部,智能手机占比为16.6%,智能手机销量2010年超越电视,2011年销量超越PC。而这意味着互联网的主要接入口已转移到移动终端上来。

再来看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情况。根据易观智库最新数据,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2.88亿人,环比增长18.52%,相比去年呈现41.48%的增长速度。

具体到手机用户数量上,据DCCI预测,手机网民数量将在2013年超越PC网民。

3.2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两大需求

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大体可分成两类:核心应用需求和休闲娱乐需求。核心应用需求包括移动搜索、浏览器、输入法、地图导航、应用商店;休闲娱乐需求包括移动游戏、移动IM、移动媒体、移动SNS、LBS。

传统互联网公司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通常会进入核心应用领域,将原有业务扩大到移动领域,代表公司包括百度、腾讯。这类公司的典型做法为:大量推出移动客户端产品及构建开放平台。新兴创业公司聚焦的领域多为移动IM,SNS及 LBS,如小米科技的米聊,街旁、冒泡。

据中金《移动互联网深度报告》,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的应用中,手机游戏最多,占到78.4%,接下来是移动IM、手机音乐、手机阅读和移动搜索。具体如下图所示:

Nielsen公司2009年底针对4000名智能手机用户为期30天的调查显示,前五名的移动应用需求是游戏、天气、地图、社交网络和及音乐。据艾瑞数据显示,在用户使用手机IM频率方面,平均每周使用6-7 天的用户比例达51.3%;约80%的用户拥2个以上的SNS 账户,并有超过40%的用户希望在手机上使用SNS。预期随着用户关系在社交网站平台上逐渐积累和扩大,越来越多的交互和信息传递都会在移动社区平台上进行。例如,新浪CEO曹国伟最新披露数据称,新浪微博50%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上微博。

3.3 移动互联网受益公司及盈利模式

将有三类公司受益移动互联网兴起。第一类为基础设施公司,包括运营商,通讯设备、手机提供商,半导体公司和数据分包商类公司;第二类为平台公司,例如facebook式开放平台、苹果式应用商店,国内传统互联网巨头目前也在构建自己的开放平台;第三类为应用软件公司。

3.4 受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TMT板块公司

首先要提到的是新浪与腾讯,新浪微博目前已成为智能终端上的杀手级应用。据新浪官方披露数据,新浪目前1亿多注册用户中,有一半是通过移动终端上微博的。

而未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与新浪争夺最激烈必然为腾讯。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包括:移动IM、WAP门户、无线搜索、移动SNS、手机浏览器、手机阅读、手机音乐及游戏、移动应用商店。腾讯不仅将PC优势平移到互联网,同时通过完成其他领域的布局,包括应用商店、手机游戏等。

第二个要提到的是百度、优酷。这两家公司通过将原有桌面业务(搜索、视频)转移至移动互联网,再次捕获移动互联网用户。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在最新演讲中称,据谷歌统计数据,移动搜索仍是智能终端的最大应用。至于移动视频,随着3G的普及,将继续成为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主要娱乐方式。

第三个要提到的一个独特公司是斯凯。斯凯在美上市时主打“中国APP store”的概念,上市首日大幅走低。截至4月28日收报20.31美元,与上市首日收盘价相比,目前该股股价已上涨238%。日前斯凯正式对外公布“OPENSKY战略”:手机游戏及应用开发者可调用名为OPENSKY插件,实现与拥有5000万用户的斯凯冒泡平台互联互通,斯凯通过增值服务及广告获得收入,并分成给开发者。OPENSKY战略为斯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开辟一种新的盈利模式。

4.视频:想像空间

据DCCI统计数据,从2008年上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在中国主要互联网应用中,网络视频的页面浏览量PV占比,从7.9%上升至13.9%,但网络视频的访问时长占比,却从8.3%上升至20.4%,仅次于网络社区39.2%访问时长。由于用户在网上停留时间为定数,视频网站访问时长大幅增长意味着,视频行业的网络价值将获得显著提升。以下详细来看:

4.1 网络视频用户增长空间巨大

1)网络视频抢占传统电视观看人群

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群,普遍培养出在线观看视频习惯,而非收看电视。据CNNIC 2011年1月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収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国内网络规频用户规模2.84亿人,网民渗透率为62.1%。从网络视频用户增长情况来看,2009年用户规模为3亿多,到2010年底有望增长到3.94亿,预期到2012年,网络视频用户将达5.27亿人。具体如下图所示:

从有效浏览时间方面看,艾瑞IUT数据显示,2011年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总有效浏览时间突破15亿小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200%。

在线视频观看人群和浏览时长飞速增长,离不开带宽环境的改善。为了获得更多流量,视频网站在带宽上的投入不断加大,加上CDN、P2P等网络加速技术的应用革新,用户在线观看视频的流畅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在线视频点播服务带给用户更多选择空间、更丰富的节目,让人远离电视密集广告轰炸的困扰,网络视频对于用户吸引力越来越大。

2)视频网站抢占更多硬件终端

目前网络用户主要通过浏览器与客户端在桌面观看视频,但视频网站早已开始布局其他硬件终端,不管是手机还是平板电脑,甚至谋求再次回到视频播放的最大终端:电视机。据DCCI预测,中国手机网民用户数量将在2013年超越PC网民,而视频应用2010年底在手机应用中占比已达30.2%。换句话说,手机视频仍具有庞大用户市场。

再看电视终端。视频网站入侵电视终端,这一举动可通过互联网电视来完成。互联网电视为“电视+互联网+App+PC”的合体,用户可以直接在电视上登录视频网站账户,并搜索相关节目。在美国电子消费品市场上,现在已拥有Google TV、Apple TV等多种互联网电视,用户可自由登录Yutube、Netflic等网站,自由点播节目。在中国网络市场上,随着三网合一的逐步实现,用户不久也将能通过手中的遥控器,在电视机这块更大的屏上自由点播网络视频。

因此,不论是从桌面用户、移动终端用户上,还是从未来互联网电视用户上考虑,中国视频网络用户均存在更大增长空间。

4.2 视频网站营收增长潜力巨大

4.2.1 国内:视频网站营收以广告为主

随着网络视频用户数量和浏览时长的不断增长,网络视频市场价值迅速提高。据易观国际预测,到2013年中国网络规频市场规模将达到69.9亿。

国内视频行业营收仍主要来自广告收入,广告形式为贴片广告。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市场规模构成中,广告收入占比为68.5%,版权分销和其他收入占比分别为6.4%和25.1%。艾瑞预测,在未来几年中,规频行业将继续保持年增长60%以上的速度,至2013年,广告收入将突破100亿大关。

4.2.2国外:更加多元化视频网站营收模式

国内网络视频市场规模增速迅猛,但一直面对一个残酷事实:中国视频行业尚未实现盈利。由于视频网站主营收来源是广告,在版权价格和带宽成本高昂的情况下,造成盈利压力。反观国外视频网站,例如Youtube、Hulu、Netflix等,不仅营收规模大于国内视频网站,而且早摸索出各自盈利模式。

a.YouTube UGC+广告

国内最早一批进入视频领域的诸如土豆网、优酷网等,最早都是先尝试Youtube模式。YouTube是以视频分享为纽带的SNS网站,凭借着SNS关系营销模式,YouTube迅速累积人气,吸引大量粘性用户。美国金融咨询公司Trefis调查显示,2010年YouTube的用户数量为4.08亿人,而到2016年将增长到7.05亿人。

谷歌于2006年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YouTube后, YouTube强大的用户资源加上Google搜索技术和特有的广告模式,使其强大的广告投放平台价值得以迅速实现。特别是在广告收入分享模式上,YouTube采用与内容作者分享广告收入的模式,使每个注册用户都能够成为Google的ADSense广告账户拥有者,在自己上传的视频上自动匹配广告,与YouTube一起成为广告收入分成者。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去年9月称,YouTube已接近盈利阶段,扭亏为盈的步伐逐渐加速。

b.Hulu 正版资源+广告

随着中国打击盗版举措力度加大,中国特殊国情下UGC模式带来的盗版隐患愈发严重,于是视频网站将目光转向Hulu模式,后来崛起的搜狐高清、奇艺都主打正版高清长视频路线。

Hulu是NBC环球和新闻集团共同成立的正版影视在线观看网站,在推出付费服务HuluPlus之前,该公司主要营收来源为广告,Hulu的内容提供方大约有200家,每家向Hulu收取五成至七成不等的广告收入。由于背靠大型传媒娱乐集团,公司能够拿到不少独家及首播权,再向其他网络媒体进行版权分销。

Hulu网站推出第一年就取得了9000万美元的营收, 2010年全年营收总额高达2.63亿美元。HuluCEO詹森基拉尔在其个人博客上透露,该公司2011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0%,全年有望实现营收5亿美元。Hulu已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实现盈利。

c.Netflix 正版资源+付费收看

Netflix是美国流媒体内容提供商,向订阅用户提供付费在线正版影视内容点播服务,同时其服务延伸至互联网电视及各种移动终端。Netflix于2002年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15美元,2010年起股价由50美元一路飙升,截至4月27日收报235.96美元,市值124.8亿美元。

Netflix是较早实现盈利的一家视频网站,伴随着业务由影片线下租赁到线上租赁,再将服务辐射到电视及其他移动终端,Netflix盈利不断加速。2005年Netflix营收为6.8亿美元,盈利为4100万美元;2009年Netflix营收已达16.7亿美元,净利润1.15亿美元。2011年第一季度营收7.19亿美元,净利润为6000万美元,美国用户数达2360万人。

国内视频网站陆续推出付费点播频道,但目前营收规模占总营收的比重微不足道。同时,尚未成功的像Netflix那样,将订阅点播服务延伸至电视终端,要走Netflix道路难度不小。

4.3 中国视频行业想象空间

Yutube背靠google搜索大树,其模式并不能被简单模仿;Hulu模式则早已进入中国,其模仿典范为奇艺及搜狐;Netflix的模式最难模仿,却占有最诱人的电视机市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不断挤压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份额,而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承载的广告价值却并没有下降。视频网站如能抢占电视终端,将能以少于传统电视台的投入获取较高的广告收益。

乐视网近期推出了乐视TV 云视频超清机,奇艺的电视机产品项目平台正在研发当中。国内视频网站未来很有可能像Netflix那样,通过电视机这块屏,为用户提供互联网电视收费点播服务,取得更大的收益。

因此,虽然视频行业仍处于摸索阶段,但基于更多模式下的探索,均留给人们足够大的想象空间。在此情况下,优酷受到追捧就很容易理解。

三、如何应对TMT泡沫

面对越吹越大的泡沫,投资者应该作何选择,或许可从历史中寻找到经验。如果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命名为网络泡沫1.0,那么此次可称为网络泡沫2.0。

1.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股票表现

最近一次比较大的泡沫发生在2000年前后。从1998年10月起,作为新经济晴雨表的纳斯达克指数从1500点一路上扬、持续攀升。到2000年3月10日,纳指突破5000点大关,并创下5132点的历史最高纪录。这一天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3月13日(星期一),纳斯达克指数一开盘就从5038跌到4879,之后不断下滑,网络经济危机全面爆发。

事后的分析认为,下跌受美联储调高利率及微软遭地方法院拆分这两大事件的影响,而更直接的可能诱因之一,是大量对高科技股的领头羊如思科、微软、戴尔等数十亿美元的卖单碰巧同时在3月13日早晨出现。而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尚不清晰的盈利模式无法长期支持投资者的乐观预期。

2000年11月底,纳斯达克跌破2600点大关,与3月10日相比下跌了近50%。

2.泡沫破灭后死掉的公司及活着的公司

泡沫破灭,让很多股票惨淡收局。据《华尔街日报》刊发于2010年3月的报道,“收录在2000年3月道琼斯互联网指数中的40家公司里只有10家挺到了现在。ExodusCommunications、Excite@Home、 Lycos、MP3.com和 eToys等公司都成永远的过去时”。

Exodus Communications曾经是IBM的竞争对手,是一家专门通过网络替企业管理网站的公司,曾经是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网站运营商之一,世界最优秀的网站中有40%是由它来提供技术支持。2000年3月,股价曾达到89.81美元,但2001年9月被纳斯达克停牌前,仅以17美分收盘。Excite@home曾是著名的宽带服务和内容提供商,市值曾高达67亿美元,而在2001年11月被网络软件和搜索技术公司Infospace购并时却只剩下1000万美元。

活下来的公司也大都经历了暴跌。例如购并Excite@ home的这个InfoSpace公司,2000年3月股价达到1305美元,然而到2000年底已经低于100美元,2001年跌倒20美元左右,目前,该公司股价长期在10美元以下。

当时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雅虎市值从937亿美元跌至97亿美元,2000年3月股价最高97美元,一年后的2001年3月,股价低于10美元。十一年来几经波折,如今市值226亿美元。另一家大公司EBay过去十一年中一直如过山车般大涨大跌,经拆股调整,EBay在2004年年底时涨至接近60美元,创下纪录高点,目前股价34美元,略高于十一年前的30美元。而在2000年3月23日以5792亿美元取代微软成为当时市值最大的公司思科,当年市值便跌了一半,十一年过去,如今市值950亿美元。

当然,从长时段去看,也有增长非常大的公司。例如亚马逊,虽然股价从2000年3月的60多美元下跌至当年年底的15美元左右,然而,十一年过去,该公司股价已经上涨到接近200美元,市值886.8亿美元。例如苹果,从2000年3月的30美元左右下降到一年后的10美元左右(以上两个数字均为考虑拆股后,比对现在每股的价格),10美元左右的价格一直持续到2004年上半年,在那之后开始上涨,随着iphone等产品的推出,上涨更快,到了现在,已经上涨到了350美元左右。

3.泡沫后中国概念股同样出现两极分化

这些都是美国的明星股,那中国概念股的情况怎么样呢?当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有5家,中华网、亚信、新浪、网易、搜狐。

中华网在国内不是最热门的网站,但凭着域名china.com就于1999年7月14日在纳斯达克上市,每股定价不断上升,从14-16美元升至17-19美元,最后以20美元发行,当天涨至67美元,2000年3月最高时达到139.625美元(经过拆股合股,相当于现在每股220美元),当年12月底,股价跌至13.5美元(拆股合股之后相当于现在每股的价值)。亚信于2000年3月3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当天股价接近100美元,当年年底跌至10美元以下,如今在20美元左右徘徊。

另一个在泡沫破灭前上市的TOM选择了香港,2000年3月1日,TOM在香港创业板高调上市,超额认购近625倍,股价很快攀升至15.35港元,公司市值超过300亿港元。当年年底,股价跌到2港元以下,如今低于1港元,公司市值36.2亿港元。

新浪、网易和搜狐则没有赶上好日子,分别于2000年4月13日、6月30日、7月12日上市,当时纳斯达克指数已经在下跌,最低时新浪的股价跌到了1.06美元,搜狐跌至60美分,网易在上市的当天就跌破了发行价,一度只有53美分,并曾连续9个月跌破1美元,2001年9月12日被停牌。然而,当时没赶上好日子的三大门户,却通过移动短信业务活了过来,并在几年后分别找到了更赚钱的方式,股价一路走高。

新浪在2003年后股价长期在20-50美元之间变动,不过最近一年来,因为微博的概念其股价暴涨,最高时接近150美元。网易于2002年1月2日复牌,如今股价接近50美元(复权后相当于200美元)。搜狐股价也已超过100美元。

4.如何认识此次中概TMT板块泡沫

从上次网联网泡沫历史可以看出,如果有泡沫,而且泡沫破灭,大多数的股票都会下跌甚至暴跌,然而有的公司仍能够在泡沫破灭后坚挺,并且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里创造比泡沫破灭前最高点时还要高的价值,股票也能上涨得更高。因此在本次泡沫到来时,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有清晰判断:第一,此次中概泡沫与11年前有何不同,后果是否会更加严重;第二,如何寻找能够能在泡沫破裂后保持增长的公司。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今日的互联网与11年前相比,已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2000年初,全球网民数量为2.5亿,手机用户数量为5亿,而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网民数量已达20.8亿,手机用户数量已达52.8亿(国际电信联盟最新数据)。中国的网络环境变化更大,2000年一季度,网民1000万,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达到4.59亿,普及率34.4%(CCNIC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1年3月底,手机用户达到了8.89亿。

从网络环境及网络应用发展来看,11年前网民使用拨号上网,54K的带宽,今天1M以上的宽带早已普及,并在不断升级。11年前,大多数人对于互联网的了解限于即时通信、发电子邮件、聊天室,如今,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个人生活、人际交往、教育培训、游戏娱乐、企业管理、投资理财、商务贸易、国际交流乃至爱情婚姻、生老病死等各个层面,数字化生存已融入到人们真实的生活之中。

从网络经济增长来看,11年前中国互联网收入几乎为零,在资本市场上只有概念而没有真正的赢利模式。而如今,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的销售收入均已超过300亿,而电子商务被认为将很快超过它们,成为最大的互联网收入。

电子商务是最早被认为适合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然而在11年前,这同样是一个概念。那时中国有各类消费类电子商务网站1100多家,但1999年中国网上购物的交易额为5500万元人民币,仅占社会零售总额的0.018‰。到了2010年,中国全年网购规模达到4980亿元,占到了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2%,网购人数达到1.85亿,网上购物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4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