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工作风险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市场监管工作风险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市场监管工作风险点

篇1

1 落实各级安全责任 、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1、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明确强调现场各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执行检修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各岗位的安全职责,真正做到“安全有人负责、安全有人组织、安全措施有人落实”。

作为工作票签发人,应履职认真组织现场勘查,查看现场施工作业需要停电的范围、保留的带电部位和作业现场的条件、环境及其他危险点,组织制定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文明施工措施。作为工作负责人是检修施工工作首要负责人,应严格地执行工作票所列的安全措施,并确认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点,工作班成员应熟悉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现场的安全措施,并学会关心班组成员心思落在检修工作中。作为现场许可人,把好许可关,应认真检查工作票上所列的安全措施是否正_、是否完备,工作许可人所做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在工作前对工作班成员进行危险点的详细告知和安全措施、技术措施的交底。

2、加强宣传“我要安全”的安全理念,树立“我会安全”的责任意识。结合班前、班后会学习,“安规”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活动等,进行安全宣传、学习和教育,促进员工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增强其执行力,使员工思想转变,主动遵章守纪,提高各级人员掌握现场安全、辨别安全风险及规避安全风险的管控能力。

3、开展检查问题落实整改。根据季节特点开展的现场安全大检查和其他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要将现场重大危险点排查治理活动,排入检查工作中,制定检查问题整改表、专项监督督促和排查整改措施的落实,建立一档一设备缺陷数据库,促进缺陷及时有效整改和消除,形成长态的问题检查管理机制。

2 防止设备人身事故、增强安全风险控制力

1、以防设备、人身事故为重点,全面开展检修现场风险预控管控机制体系建设,认真推行电力施工检修作业现场标准作业卡制度。在作业现场,施工方案做好危险点分析,工作负责人加强监护,工作许可人对现场提出的危险点控制措施及时改进和落实。现场采取的有效措施要补充安全管控风险分析,提高全员生产现场安全风险的控制力,大力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优良工作习惯,确保不发生作业现场的设备、人身事故风险。

2、严格执行各项安全保护措施。严格落实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主要措施,检修现场,要在带电设备四周设置遮拦,将停电设备与带电设备隔离,防止检查施工人员误入带电间隔,误登带电设备。开工之前,工作负责人开好班前会、向工作班成员宣读工作票内容,并进行危险点告知,履行确认手续后方可开始工作、工作负责人全程监督执行。工作班成员工作前,首先应该认真核对设备名称、编号、位置、检查现场安全措施无误后方可开始,要学会安全自保、互保工作。

3、做好暴雨大风恶劣气候抢修安全控制。夏季和冬季恶劣天气、大风、雷雨暴雪天气下抢修施工必须将防止人身事故发生放在首位,强调现场工作监护重要性不可取代。各级管理人员要组织认真检查施工安全工器具、药箱、照明灯具、是否齐全,可用,确保完好无缺。对参加抢修的作业人员及时提醒和要熟练掌握现场急救处置方法。恶劣气候、环境中的抢修,必须遵守安规各项要求。

3 严格开展现场反违章活动,狠抓制度落实

1、要根据现场违章情况,结合实际进行包括管理违章、设备违章、行为违章查处进行违章性质、违章内容、违章原因和防范措施等全方位的具体分析。习惯性违章行为普遍存在的现场要重点开展反违章治理。反违章的重点放在预防违章行为上,坚决以铁的制度、铁的面孔、铁的意志处理违章行为。做到查出一起,处理一起,考核一起,通报一起,教育一起。

2、从违章的源头类型来看,员工行为性违章所占的比例最大,特别是检修现场中暴露的违章最严重。从违章内容来看,“两票”、安全措施落实和开工前现场勘查工作组织存在问题最多。对应措施要求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与技术规程的培训为主,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技能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组织工作能力。同时加强现场安全风险管理知识教育,提高风险认识程度。

篇2

调研组采用现场座谈、问卷填写、邮箱投递等方式征求有效意见建议13条,经过归纳梳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2、加强行业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3、加强对企业监督指导,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

4、出台扶持有关行业发展的政策。

企业对我们的工作表示基本满意,希望我们继续再接再厉,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企业希望对本行业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希望多组织一些行业法律法规的培训,帮助企业充分了解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我们还了解到个别企业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向那个部门反应,特别是在机构改革后,因原管理部门被合并统一规划后,一时间找不到“娘家”。对此,我们现场向企业详细解释了我市机构改革后各部门各单位分工情况。

三、下步打算

篇3

一、股指期货交易一般性风险

由于股票指数期货市场运作的不确定性,不但对期货市场产生风险,而且对现货市场产生风险,甚至将给市场宏观主体和微观主体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环境造成危害。

(一)股指期货交易风险的类型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于1994 年7月27日发表的《衍生产品风险管理指南》,可将股票指数期货交易风险作如下分类。(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又称价格风险,股指期货价格风险包括投机者对期货价格的预测失误风险和套期保值风险。套期保值风险是指当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标的物股票价格指数发生逆向变动,即股票期货市场指数变动不完全与股票现货市场指数变动成比例,使套期保值的对冲交易发生变化或破裂所造成的风险。造成股票指数期货市场无法发挥应有的套期保值功能。套期保值中主要的风险为基差风险,由于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收敛性是不确定的,尤其是在期货到期之前进行对冲,期货价格常常会过度偏离现货价格,基差风险就可能增大。(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当交易的对方不愿意或不能够完成契约责任时,信用风险就会出现。对手违约又可分为敌意违约和被迫违约两类。前者为有能力履约但故意不履约,后者为的确没有能力履约(如破产等原因)而不能履约。对于股指期货交易而言,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极小,原因是在进行股指期货交易时,交易所有一套独特的交易体系,如设立一系列的保证金制度,最低资金要求,逐日盯市结算措施及强行平仓制度等,使整个市场的信用风险下降。但这种由结算公司充当所有投资者的交易对手,并承担履约责任,一旦结算公司出现风险暴露,由于其风险过度集中,则将危及到整个体系的安全。(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包括两类风险,一种是市场流动性风险,另一类是资金流动性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市场交易量不足或无法获得市场价格,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平仓的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是指因市场投资者流动资金不足而导致合约到期时无法履行合约支付义务或无法按合约要求追加保证金的风险。在股指期货市场上资金流动性风险通常是投机者操纵市场的重要手段。如果多、空方主力严重违规,将会使无数空头或多头面临爆仓的危险,人为造成资金流动性风险。如我国“327 国在期货事件”由于空方主力严重违规、使多方面临爆仓的绝境,便是人为制造流动风险的实例。(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由于人为因素和风险管理控制方面的失误而产生亏损的风险。其本质属于管理问题。引起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人为的错误、电脑系统的故障、操作程序错误、系统失灵或内部控制失效等等。如巴林银行倒闭案,就是典型的内控机制系统造成的。(5)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交易合约及其内容与相关法律制度发生冲突致使合约无法正常履行或无法获取所期待的经济收益所造成的风险。当然,也包括相关法规制定不及时、不完整,当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时被迫采取临时措施而造成的风险。例如,我国在“ 327 国债期货事件”及许多商品期货市场上都曾采取过的协议平仓,便是实例。

二、股指期货交易的特殊风险

股指期货作为金融衍生品种,除了一般性风险外,还由于标的物自身的特点和合约设计过程中的特殊性,而具有一些特定的风险:(1)基差风险。基差风险是股指期货相对于其他金融衍生产品(期权、掉期等)的特殊风险。从本质上看,基差反映着货币的时间价值,一般应维持一定区间内的正值(即远期价格大于即期价格),如美国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价格指数期货(S&P500)的基差,在一般情况下为2到3点。但在巨大的市场波动中,也有可能出现基差倒挂甚至长时间倒挂的异常现象。基差的异常变动,表明股指期货交易中的价格信息已完全扭曲,这将产生巨大的交易性风险。(2)合约品种差异造成的风险。合约品种差异造成的风险,是指类似的合约品种,如日经225种股指期货和东京证券股指期货,在相同因素的影响下,价格变动不同。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价格变动的方向相反。二是价格变动的幅度不同。类似合约品种的价格,在相同因素作用下变动幅度上的差异,也构成了合约品种差异的风险。(3)标的物风险。股指期货交易中,标的物设计的特殊性,是其特定风险无法完全锁定的原因。从套期保值的技术角度来看,商品期货、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的套期保值者,都可以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建立现货与期货合约数量上的一致性、交易方向上的相反性来彻底锁定风险。而股指期货由于标的物的特殊性,使现货和期货合约数量上的一致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不具有现实操作性。因为,股票指数设计中的综合性,以及设计中权重因素的考虑,使得在股票现货组合中,当股票品种和权数完全与指数一致时,才能真正做到完全锁定风险,而这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几乎是零。因此,股指期货标的物的特殊性,使完全意义上的期货与现货间的套期保值成为不可能,因而风险将一直存在。(4)交割制度风险。股指期货采用现金交割的方式完成清算。相对于其他结合实物交割进行清算的金融衍生产品而言,存在更大的交割制度风险。如在利率期货交易中,符合规格的债券现货,无论如何也可以满足一部分交割要求。股指期货则只能是百分之百的现金交割,而不可能以对应股票完成清算。

三、股指期货交易的风险防范

(一)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

为保证指数期货交易安全运作, 必须建立严密的法规与监管体系,健全交易者行为,防范指数期货的风险,保证指数期货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平稳运行。对于国外指数期货,均有严密的法规与监管体系。以美国为例,指数期货交易是在国家统一立法《期货交易法》的制约下,形成了商品期货委员会(CFTC)、期货行业协会与期货交易所三级监管模式,有效的抑制了风险的发生,并促进了市场的发展。我国目前期货交易已形成统一监管体系,形成了证监会一期货交易所两级监管模式,而指数期货也可沿用两级监管模式,以方便风险管理。在法规体系上,可根据指数期货的特征对 《期货市场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内容进行修改,在此基础上制订《指数期货交易管理办法》与 《指数期货交易规则》。从长期考虑应尽快制订 《期货法》,使指数期货交易有法可依、规范发展,防范市场操纵和防范市场风险,以更高法律效率的、更加完善的法规体系作保证。

(二)建立严格的交易风险防范机制

为了增强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一方面要总结国内期货市场风险监管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借鉴国外指数期货市场的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1)科学定位指数期货标的物。指数期货标的物要包含大量具有较大市值的股票,保证市场不易纵。(2)确定合理的保证金水平。由于我国股价波动限制在10%,所以,指数期货的保证金应在15%以上。(3)规定适度的涨停板幅度。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不很成熟,保证金的追加速度受到金融服务效率的制约,所以要规定适度的涨跌停板。(4)在市场价格风险加大时,每日结算两次,同时要求保证金在一小时内到位。因此,建立高效率的结算制度,是股指期货风险控制的基本要求。(5)建立特殊情况下的强行平仓制度。当指数期货市场连续单方无报价时,可采取商品期货的处理方法,按规定的步骤强行平仓,释放市场风险。(6)建立风险控制的巡回断路系统。风险控制的巡回断路系统是为了协调股票市场和指数期货市场的价格变动,并对指数期货的价格进行限制的措施,以减少股市和期市之间的系统风险。(7)严格的风险准备金制度。目前国内期货市场的风险准备金非常有限,要推出指数期货,就必须增强市场抵御突发性风险的能力,因此应该提高风险准备金提取比例。(8)实行更加严格的限仓制度,防止市场操纵行为。(9)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在参考国外风险预警的基础上,建立国内指数期货交易的风险预警系统,以便能够在事前预测和控制指数期货风险。

(三)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监管工作当中缺乏行业自律管理这个环节,导致市场风险监控方面出现盲区,增加了政府监管和交易所监管的难度。指数期货对风险控制的要求更高,所以必须尽快建立自律性期货行业的内部沟通,运用行业力量降低指数期货市场的风险。并且建立跨部门、跨市场的联合监督机构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股票市场和指数期货市场监管信息共享,有利于风险控制决策、措施及步骤的一致。最后,要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我国期货市场一直是以行政监管为主,但法律监管具有力度大、管理规范、对市场的冲击力较小等优点,因此成为指数期货风险监管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洁《我国证券市场风险问题研究》[J],载《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第316期)

篇4

2020年,面对疫情突袭,我们知重勇担当,负重逆风行,啃下了疫情防控这个“硬骨头”。大年初二,在县疫情防控机构和部门职责不十分清晰的情况下,我们主动请缨,承担了全县所有可能引起人员聚集场所的所有市场主体的关闭任务。此项工作共涉及我县餐饮、酒店、KTV、茶馆等4459个市场主体。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从大年初三开始,全员停休、全员上岗。没有制服,我们制作了300多只红袖标;嗓子喊哑了,我们为一线执法人员购买了30余部小喇叭;车辆不够,我们人休车不休,轮流巡逻在疫情一线。疫情期间,市场监管执法车队、红袖标、小喇叭,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靓丽风景线。我们连续奋战50余天,一线监管人员步行逐个门店拉网式排查,每天步行数万步,高强度、高风险工作,全局没有一名同志叫苦喊累,被县指挥部称为“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铁军”。当我县第一家隔离衣厂家在我们的帮助下及时达产达效时,所有县领导为我们市场监管点赞;当第一家口罩生产厂家出厂口罩时,县指挥部称市场监管是及时雨。在抗疫一线,我局涌现出了带病逆行奋战“疫”线的女所长李淑艳、抗疫一线逆寒绽放的铿锵玫瑰--陈永慈、奋战疫线与家人56天不见面--金力、自费资助孤寡老人的“硬核”所长--冯茹、“疫”线巾帼不输须眉--付春华、坚守战位永抗战疫“擎天旗”的执法大队大队长黄建华以及逆行“疫”线领头雁、铜墙铁壁战“疫”魔的基层所长代表万殿喜、孙新安、赵法堂、卢东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疫情期间我们共编写疫情防控工作信息27期,推送美篇45篇,电视台播放新闻6条,国家、省市、县新闻网站播发新闻27篇,18名同志被县以上媒体作为抗疫典型报道。

3月底,随着我县疫情的缓解,上级要求有序复工复产。在前期的一周内,由于我县地处2省4市6县交界地,地理位置特殊防控难度大,加之我县出现2例病例,大多企业持观望情绪,复工复产顾虑大,致使我县复工复产率连续一周处于全市倒数第一。面对这一形势,县里要求我们进驻企业服务复工复产任务,对此我们没有推诿,勇于担起这份重担。经党组研究,我们在全县县直部门中率先出台了服务复工复产20条措施,8名党组成员带队组成8个服务督导组分赴全县各行业、各乡镇宣传政策,督导复工。一周后,复工复产率跃居全市第一。为全县企业的复工复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食安创建再结新硕果

2020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向“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发起总攻,最终打赢了这场“攻坚战”。工作中,我们突出工作重点,细化工作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对标创建验收标准实行常态化督导检查;全局干部职工铆足干劲,砥砺奋进,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敢战必胜的工作作风,按照“四个最严”标准,对食品店、餐饮服务单位、集贸市场、超市等食品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治理。特别是终期评估创城攻坚阶段,我们多次召开推进会、调度会、现场督导观摩会以及积极打造“明厨亮灶”、“透明工厂”、“食安地图”,先后组织4次创建食品安全先进县问题整改专项行动,从城区沿街商铺专项治理向乡村延伸,撒大网、过细箩、全覆盖,对排查出的问题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逐一列出时间表、路线图,采取立查立改、关停并举等措施,限期整改,完不成任务决不收兵,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强有力的雷霆之势,食品安全工作不断提升。2020年,我们组织监督抽检4375批次,开展食品应急演练1次,发现不合格食品216批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8次,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5次,开展风险排查行动3次,责令整改468处安全隐患,行刑衔接运行顺畅,公安机关共立食品药品刑事案件5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7人,逮捕2人,移送5人。10月27日,全市食品执法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我县食品执法监管经验在全市推广。在12月16日“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验收过程中,我县的创建工作得到了验收组的好评,表扬我县农贸市场等管理规范,在全省也名列前茅;并称我局在农村食品监管方面下了真功夫。

(三)服务经济发展工作展现新作为。

2020年以来,我们以持续深化“助企护企”活动为依托,紧扣我县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在加强政策扶持引导的同时,集聚资源、整合职能,瞄准重点、精准护企,喊响“助企护企”最强音,坚持做到对诚信企业“无事不扰”“吹哨报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在服务我县高质量发展方面向县委县政府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2020年,我们共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业务67笔,为我县50余家企业办理贷款资金11.86亿元;帮助格鲁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格鲁斯”商标申报了中国驰名商标,帮助石化集团申报了省长质量奖,帮助我县牛集盐鸭蛋、鲁西南黄牛等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完成申报,帮助三信木业有限公司“三信三优”和县青发木业有限公司“青发”商标等成功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12件,帮助指导玉皇田园综合体完成了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帮助县西瓜协会完成了团体标准创建,帮助方明药业集团公司完成2件PCT专利申请;授权发明专利有效量181件,比去年同期的75件,增长了141.33%,10年以上发明专利有效量18件,比去年同期的5件,增长了260%,申请发明专利60件,其中已授权专利7件。2020年,我局被县委评为“功勋单位”称号。

(四)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新突破。

受境外疫情影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由于具有可在低温环境内长时间存活以及可以通过物体传播给人的特性,从6月份开始,全国多地陆续发生了病毒通过冷链食品传播的病例。加强冷链食品监管,又成了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为进一步做好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守住市场主阵地,打赢疫情防控战,最大限度防范进口冷链食品污染风险,确保冷链食品安全无“疫”,我们又义无反顾的擂响冷链食品安全保卫战的战鼓,扛起病毒剿灭战的战旗,成为了守护全县冷链安全的坚强“战士”。为严防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我县,我们采取双管齐下监管方式,进货源头、销售终端两手抓紧,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过程闭环管控可追溯,做到了上可溯,下可查。为确保进口冷链食品的监管无死角,冷链食品风险监管不留“缝”,我们以食品加工企业、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冷库、餐饮单位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重点场所,以进口水产品、肉及肉制品和冷冻冷藏食品为重点品种,全面反复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和迅速处置,严防冷链食品被污染风险,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我县共有冷链食品经营业户348家,经营人员824人,进口冷链食品经营户19户。深入这些商家认真仔细的排查冷链食品,并记录相关信息,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由于经常出入冷库、打开冰柜检查,不管是酷暑三伏,还是数九寒冬,棉大衣、棉手套又成了我们市场监管人员的标配。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共出动车辆1100余台次,人员5500余人次,共摸排农贸市场520余家次,冷库、商超2600余家次,开展冷链食品相关人员、产品及环境核酸检测12510份,经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未发生通过冷链食品传播的情况,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

(五)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新成绩

2020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三条主线,紧紧守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三大安全底线,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抓牢重点、破解难点,时刻保持奋斗姿态,步履不停、奋斗不止,争做市场监管事业的最美奋斗者,相继开展了哄抬物价、虚假宣传、食品质量、防疫等药品医械产品质量、不正当竞争、放心消费创建等整治行动,突出保障了“三大安全”监管这个底线。

一是食品安全持续向好。2020年,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我们推进会、调度会、新闻会、应急演练、邀请新闻记者现场观摩以及“明厨亮灶”、“透明工厂”、“食安地图”等有序推进,网络订餐、校园周边、农村食品、食安护佳节、食安护考、“三小”食品整治以及问政、问政菏泽等整治行动扎实开展,各食品业态巡查规范、创城宣传、食品抽检、果蔬快检、飞行检查等齐头并进,我们举全局之力撒大网、过细箩、全覆盖,严格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补短板、强弱项,聚力攻坚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保持了食品安全监管高压态势。投资50万元,推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评定和“明厨亮灶”等智慧监管,开展食品抽检4500余批次,食品快检2万多批次,有效地维护了全县食品安全良好秩序。二是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平稳可控。开展特殊药品、抗疫用医疗器械等高风险产品隐患排查整治,推进中药饮片、药品质量等专项整治行动。监督检查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700余家次。三是特种设备安全总体平稳。开展了县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生产规范化提升工程专项行动,积极推进菏泽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油气管道法定检验情况监督抽查。2020年,我们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600多家次,检查特种设备1890台次;依据平台预警信息,及时对相关企业催告,确保了定检率、登记率不断提高,确保了特种设备正常运行。目前,我县特种设备占全市四分之一,为全市最多,特种设备定检率持续保持在100%,公共场所电梯安全责任险购买率100%,各项量化考核指标均据全市前列,全年安全态势平稳,做到了特种设备安全零事故。四是新型监管机制顺利推进。2020年,我们扎实推进“双随机”抽查为主、重点监管为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圆满完成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2020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2020年,我县企业应年报数7751户,已报7217户,年报率93.11%;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年报数3352户,已年报3154户,年报率94.09%。五是质量强县成效明显。在产品质量领域共开展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专项检查、“三夏”粮食计量专项检查、口罩认证专项检查、建筑材料专项检查等10余次专项检查;在特种商品领域,以成品油、农资为重点,进行了监督抽检,配合县商务等部门清理整治非法加油站8处;保持“食品快检进市场”常态化,大力普及食品“你点我检”活动,检测食品2万余批次。建立健全企业标准网上自我公开平台,52家企业的186件在用标准在网上平台公开,全县16家重点用能企业全部通过能源计量审核,为全市通过审核最多的一个县。六是“放心消费在”创建进展顺利。2020年,我们召开3次放心消费单位创建推进会,消费警示5期,约谈27家大中型商超、19家药房,投资50万元建设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监控指挥中心工程,对全县大型餐饮店、学校食堂的后厨实施适时监督,投资12万元免费为10处学校食堂、5家商超配备了食品快件设备,联合省派第一书记,积极搭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县优质农产品推广平台,帮助20多家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近100种优质农产品进入平台,通过平台积极推介我县黑麦酒、牛集盐鸭蛋、雷庄挂面、武胜桥红薯、西瓜豆酱、黑腐竹等优质农产品。2020年,共有“放心消费在”创建单位4564家,推荐市级示范单位10家,ODR企业发展26家,县汇够商贸有限公司等6家为示范创建单位,积极打造振东路放心消费一条街,制作放心消费宣传牌180块,制度牌120块、消费者投诉流程图120块,倡议书2000份,承诺书亚克力台签120个,吊旗5000张,灯杆旗20块。2020年12月24日在市局召开的全市消费环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

另外,2020年我们的党建、扶贫、第一书记、万名干部下基层、驻村工作队以及滩区迁建等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2020年9月,被县政府、县政协评为“提案承办先进单位”;2020年10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功勋单位称号;2020年10月,荣获全县第六届“尼山书院杯”国学知识竞赛第二名、国学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2020年10月,县第四季度门球比赛第一名;11月27日,全市食品执法现场会在我县召开;12月份,全市消费环境建设工作座谈会,我局做了典型发言。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管任务和监管力量不匹配。监管力量薄弱,两次机构改革,知识产权、盐业、商务执法等职能划入,工作量急剧增大,但与之相关的监管人员、专业性资源却未随之下沉,且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制约市场监管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是监管形势与监管能力不对等。随着新科技迅猛发展,网络订餐、微商电商等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监管对象由“实体店”扩展到“线上”,目前市场监管技术支撑手段滞后,传统的监管方式创新不足,监管风险空前增强。

三是干事创业激情不足。有时停留在确保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和推进日常工作上,工作激情不高,进取心不足。我们班子成员现有7人,三定方案仅设置1正3副,现有班子成员严重超出编制数,上级对超出职数党组成员分流方案不明朗,加之我局现有公务员166名,实际编制只有75名,导致部分同志思想上有顾虑,认为政治上晋升晋级无望,工作中出现了“等一等、缓一缓、歇一歇”的松劲情绪,影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是人员队伍老龄化严重。我局平均年龄47.5岁,40岁以下25人、30岁以下仅7人,人员积极性、创新劲头不足,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办法不多、能力不足,爱用老办法应对新问题,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敢于在全市全省全国创先争优的意识不强,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21年打算

一是围绕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2021年,进一步强化职能担当,扎实做好重点场所防控、重点领域“物防”、信息追溯管理、防疫物资质量监管等相关工作,全力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大局。

二是加强食品药品监管。2021年,注重源头防范,加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强化药品安全全程监管,提高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能力,着力防范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不断巩固质量安全稳中向好的基础。

三是持续推进质量强县战略实施。2021年,加强高位谋划和推动,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篇5

XX年,在市工商局和xx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xx分局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始终坚持“四个统一”,牢牢把握“四个只有”,紧紧围绕“创环境、促发展,抓监管、构和谐,带队伍、树形象”的工作主题,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强对企业的扶持服务、加强对市场的巡查监管、加强执法办案和消费维权、加强队伍建设和基础建设,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消费安全,有效地防范了监管风险和廉政风险,为建设xx区经济发展较快集中区域、促进全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区委副书记张建元在我局提交的XX年工作报告上批示:“xx工商分局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做了大量工作,成绩突出。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按照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能,再创佳绩!”

一、在队伍建设方面,去年,我局领导班子坚持把提升素质作为第一保障,以素质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作风纪律整顿为抓手,以内部管理制度创新为保障,努力建设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以素质能力培养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了干部队伍的软实力。首先是建设坚强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围绕中心,把握大局,做到了心中有目标、胸中有计划、工作有方法、手中有标竿,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会说、会做、会教、会带。其次是通过抓 “专业化”科室建设,使机关科室把职能定位在了抓指导、抓督查、抓落实上。去年4月份以来,机关科室共制定指导工商所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规章制度80余个。第三是通过抓 “复合型”基层团队建设,使工商所人员逐步成为懂理论、懂法律、懂业务,一专多能,能说、会写、实干的复合型人才。去年,班子在全局组织开展了“读《阳光心态》、促健康向上”读书活动。7月27日我局组织13个工商所的所长就如何加强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和市场巡查监管工作到新绛县工商局龙兴工商所参观学习,回来后,带队领导和各所所长都写了学习体会。为了给XX年更好地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局利用半个月时间,集中对全局180余名干部职工进行大规模的冬季教育培训。此次培训我们聘请区纪检委领导和市局科长讲课,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廉政警示教育、市场巡查监管办法、经济户口属地监管办法、注册登记、法制办案、打击传销知识和商标广告管理法律法规、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技能、食品安全监管、农资市场监管办法等,培训采取理论讲座、现场观摩、实地培训与理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结束后还组织了书面考试和实地考核。

(二)以工商文化、和谐文化为载体,进一步增强了工商团队的凝聚力。去年,我局班子指导人事科制定并认真落实了干部“有问题必谈”、“有家事必访”制度,并建立了全局184名干部职工的家庭档案。老所长李喜义同志病重期间,我们班子集体多次前往医院和家中探望,并予以资助,在他病逝后,班子亲自为其料理后事,并设法帮助解决其一对聋哑儿子和儿媳的最低生活保障金问题。12月上旬,我局就全员阅读《阳光心态》一书,集中举办了读书笔记展评和“读后感”演讲比赛,通过此项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学习的自觉性,促进了“学习型”机关建设。年内我局还编印了旨在规范执法办案行为的《行政处罚案件管理规定》和以监管风险、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为重点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两本书。同时,我局领导班子积极组织开展有益的群体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工商大家庭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去年4月23日,我局首次组织60多名离退休老干部到洛阳旅游,使老干部感受到了组织的关爱和温暖,老干部们在旅游观光的同时还就工商事业的发展,就我局的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服务发展、市场监管、消费维权等工作提出了10余条建议和意见,对改进我局的工作特别是领导班子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6月份,我局分3批组织150余名在职干部职工到上海浦东工商分局参观学习,参观归来后,3批人员分别向分局班子提交了参观学习报告。“八·一”前夕,我局召开了有60余名复转退伍军人参加的庆祝建军83周年座谈会,这在我局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军转干部在座谈会上回顾了在部队的光荣岁月,已退居二线的踊跃为搞好新形势下的促进经济发展和市场监管工作建言献策,在职的复转军人一致表示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10月17日,我们组织全局189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XX“xx舜帝德孝文化节”舜帝陵景区游园活动,离退休人员在游园过程中,纷纷表示离岗不离心、身退心不退,只要局工作需要,他们一定义无返顾、发挥余热。10月至11月,我局又花费近7万元,为166名离退休人员和180名在职人员在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了体检。

篇6

2.缺乏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协调性较差现阶段,我国的金融市场中尚未形成健全的监管体系,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金融效率最优化。我国银监会作为政府机构,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业务操作等的过程中,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受到政府甚至财政部门的牵制,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则受到地方政府的制约,监管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我国的各金融监管机构分管不同行业,工作不够协调统一,而且缺乏严格的职权定位,导致监管过程中存在很多漏洞,极大地降低了监管效率。

3.缺乏科学的监管方式和措施,监管力度较弱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以外部监管机制为主,而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导致监管部门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较差;各种社会监管部门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较少。而且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制度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制度,金融监管政策和措施以计划和行政命令等经济处罚的方式进行,缺乏具体的规范,很难实现监管工作责任的全面落实,导致监管过程中无法可依,执法困难,缺乏普遍约束力,进而出现随意执法等现象。与此同时,很多监管机构不能发挥应用的作用,导致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4.监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现阶段,我国的金融监管专业人员素质呈现出普遍偏低的问题,而且各种专业人员的稀缺导致金融监管的能力偏低。对于金融监管人员的选配缺乏健全的考核机制,使得金融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能得到客观的评价,往往是由领导的评价和意见决定的;此外,行政化管理现象较为严重,使得监管工作十分局限,不能全面考察到监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难以选拔出优秀的监管人员。加之对于监管人员的培训缺乏健全的体系,不能实现监管人员能力的持续提高。

5.金融监管模式陈旧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由于政府过多干预而使得监管模式僵硬化,使得监管体系缺乏活力,无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而且在金融监管过程中,缺乏科学明确的监管理念,使得监管制度过于陈旧,很难实现监管创新。

二、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策略分析

1.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实施动态、系统的金融监管,并制定一系列金融创新的鼓励政策,提高金融市场的监管水平。建立央行金融监管为主,基层人民银行监管为辅的机制,树立以市场、效益、持续、系统监管为主的监管意识,以不断改进金融监管责任制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主要目标,通过业务营运、市场准入、退出等多环节严格控制,实现金融市场的全方位、有效的监管。

2.健全金融监管法制体系。对现有的金融监管法律框架、规范进行改进和完善,合理确定监管内容和范围,使得金融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实现金融监管有法可依。对于已经付诸实施的金融监管相关法规,要促进各种可行性细则的制定,提高执法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应该充分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场法律体系。

3.加强监管人员的培训,促进监管创新。首先要加强会计金融监管人员的资格管理,切实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素质;对监管人员的执法行为要进行严格的约束,避免或随意执法等现象,树立监管机构秉公办事、公正廉洁的监管作风。其次,要不断加强现有监管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对其知识结构进行优化,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金融监管需求前提下,要不断促进监管体制的创新,不断运用科学的监管措施和模式,使金融监管工作质量和效率最优化。

篇7

在这次会上,刘凡同志将代表总局作主题报告,全面阐述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义乌等地创造的宝贵经验,对深入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作出部署。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认识和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是新时期改进和完善市场监管机制的重要创新

深入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增强抓落实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一)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创新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效能的必然要求。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从初步建立到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载体。也随着市场经济前进的脚步迅速发展壮大。市场组织形态从简易的农贸市场发展到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市场,从单一的生活资料市场扩充为生活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共同发展,从有形的商品市场发展到虚拟市场网络交易、电子合同等无形市场;市场经营主体从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发展成为多元经济主体同场竞争:市场交易方式从对手交易为主发展成为多种交易方式并存。拍卖、经纪、展示、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现代交易方式逐渐成为主导交易方式。作为联接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内贸与外贸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各类市场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类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对监管、规范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加强市场监管,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着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定职责,必须适应不同历史时期市场发展的状况,改进和完善市场监管的方式与手段。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市场形态比较简单,主要采取驻场监管方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适应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先后推出了市场巡查制、市场预警制等新的市场监管方式方法。进入新世纪。面对蓬勃发展、星罗棋布、全面?转型升级的市场,面对逐渐向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迈进的市场,仅靠有限的监管力量和传统的监管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市场迅猛发展的需要。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加快机制创新。创新是推进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市场监管机制是市场监管工作跟上时代步伐的必然选择。为此,近年来,总局在实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之后,在总结各地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部署全系统全面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

各地开展这项工作的实践充分表明。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切实可行、成效明显,有利于增强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的责任和诚信意识,从源头上防范违法违章经营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合理配置行政资源,依法实施科学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效能,是新时期完善市场监管机制的重要创新。同时,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四个统一”和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的有力举措。

(二)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抓住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关键。

创新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坚持依法监管的原则,落实不断完善的工作要求。从近年来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实践和效果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_是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抓住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关键。诚实是金。信用是魂,市场交换的本身是信用交换,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诚信守约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以信用建设为核心。通过采集记录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信用信息,为区分市场开办者、经营者优劣,实施精确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公示市场开办者、经营者信用信息,为进行社会监督,促进市场开办者、经营者自我约束。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依据信用优劣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激励守信行为,惩戒失信行为。使信用与市场开办者、经营者成本效益直接挂钩,能有效提高市场开办者、经营者诚信意识,促进自觉守法经营。因此,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反映了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要求,抓住了建立和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关键,是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一项治本之策。二是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体现了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保障经济规范有序运行。实施市

场信用分类监管,以区分市场主体信用优劣为基础、以健全市场规则为I保障,依法实施不同的监管,进一步规范了监管行为,有力地提高了监管效能,是在市场监管工作中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三是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是对近年来监管机制创新成果的丰富和发展。近几年来,为创新监管机制、提高执法效能,我们先后在全系统推进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去年在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又实现了“两个1000%”和“一个彻底解决”的目标等改革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将信用监管的对象从单一的市场主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扩展到市场开办者和入市经营的各类市场主体,进一步拓宽了信用分类监管的领域,是监管机制改革举措的丰富发展和创新突破,也是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巩固的需要。

(三)浙江义乌的改革实践,为深入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义乌,这座被誉为“建在市场之上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走过了从简易的马路市场发展成为驰名中外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不平凡历程。特别是近年来,根据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向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升级转型对市场监管提出的新要求,义乌市工商局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浙江省工商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创新市场监管机制的部署,紧扣“信用立市”的脉搏,以信用监管为突破口,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创建了集信用征集、评价反馈、分类监管、分类奖惩为一体,以商业文明为引领,经营户信用分类监管和商品分级监管为基础。信用指数、品牌比对、质量监测三大中心为链接,知识产权保护、消费维权、合同履约、经营者自律四大机制为保障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体系。

义乌的改革实践表明,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是新形势下提高市场监管效能、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举措。一是有利于从根本上规范市场经营秩序。通过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公开信用记录,实施分类监督,有力地鼓励了守信经营,有力地惩戒了失信行为。同时在信用监管机制的引导下,经营者诚信守约意识、依法经营意识得到明显提升。诚信经营成为广大经营者自觉的行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从根本上得到了有效规范。二是有利于整合市场监管资源,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根据经营者不同的信用等级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有利于把有限的行政资源用在“刀刃上”,增强了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有利于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实施信用分类监管,有效提高了广大经营者防范和化解交易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消费者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四是有利于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公开经营者守信信息,披露经营者失信记录,提供市场信用信息查询。既服务了社会,降低了交易风险,又强化了社会监督,加大了失信经营成本,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五是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诚招天下客,通过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有利于营造诚信经营的浓厚氛围,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市场交易规范的扩大。促进市场的繁荣活跃,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总之,义乌创建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模式,体系比较健全,结构比较合理,信息化程度高,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效果良好,为我们在全系统深入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提供了可资学习借鉴的有益经验。

二、抓住关键环节。进一步夯实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基础

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环节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紧紧抓住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打牢工作基础。扎实稳步推进。

(一)充分调动市场开办者和入市经营者的积极性。

市场主要由开办者和人市经营者两个部分构成。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必须充分调动市场开办者和入市经营者两个积极性。一是要充分调动市场开办者的积极性。市场开办者是市场交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当要求其牢固树立诚信管理意识,认真履行市场信用管理制度和职责,诚信提供市场交易场地和设施,诚信组织管理市场交易,诚信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二是要充分调动入市经营者的积极性。入市经营者是商品经营的主体,各个经营者的信用度直接构成和影响市场的总体信用度。要积极引导、督促人市经营者牢固树立诚信经营意识,自觉做到诚信兴商、守法经营、公平竞争。同时还要充分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没有消费者无以成市。诚实守信既是商品生产经营者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不断发展壮大的保障,也是消费者的愿望。广大消费者作为诚信经营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市场信用度的权威评判者。要通过建立消费维权联络员、健全12315投诉举报机制等多种形式,调动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到信用市场建设活动中来,努力营造推进市场信用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积极健全科学有效的市场信用考核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体系完整、构成合理的市场信用考核评估体系,是实现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基础性工作。市场信用由商品质量、合同履约、知识产权保护、消费维权、信贷、纳税等众多要素构成,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市场信用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必须对构成市场信用的要素及其重要性、影响力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按照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的原则,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市场信用考核评估体系,为准确评定市场信用等级、依法实施分类监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大力推进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的现代化。

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是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需要,努力实现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治理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的重要机制创新。要保障这个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必须积极创新监管手段,努力做到以现代化、高科技的手段。体现高水平的监管。建设高信用的市场,实现高效益的发展。各地要把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同加强市场监管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市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和网络监管平台建设列3,32作日程,积极研究开发市场信用分类监管软件,抓紧建立互联共享、传输迅速、查询方便、运转高效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网络信息平台,努力实现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手段的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以现代监管技术为支撑,不断提高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水平和效能。

三、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

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加强领导是关键。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把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列入重要

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一)统一思想认识,积极稳步推进。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积极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监管执法效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在认真学习借鉴义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办法,积极稳步地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二)加强队伍培训,适应工作需要。

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监管,科技含量较高,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适应工作需要。目前我们市场监管队伍的素质与形势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必须进一步重视教育培训。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上、业务上、作风上过硬的高素质市场监管执法队伍。一是要加强队伍政治理论素质建设。不断增强广大干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要抓好现代市场监管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努力使广大市场监管干部掌握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所需要的新知识。三是要强化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学习和培训。要通过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多种方式,对市场监管人员进行信息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既掌握信息网络技术又熟悉市场监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适应全面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需要。

(三)搞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重点是抓好对市场开办者和人市经营者的宣传。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重要意义和积极成效,使市场开办者充分认识到信用是强市之路,使广大经营者充分认识到信用是经营之本,从而积极支持、热情参与信用市场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良好氛围。

篇8

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权力要受监督、制约,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就会产生腐败。权力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拥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

工商部门作为监管市场经济的行政执法部门,实现工商部门转型升级,必须有良好的行政作风作保证。而良好的行政作风,则来源于健全的监督约束机制。健全的责任机制是行政法治的生命。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中必须自觉接受监督、明晰责任。一是有利于完善监管职能;二是有利于摆脱监管困境;三是有利于提高监管效能;四是有利于改善工商形象。

二、工商监管面临问责风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政府和部门责任追究的力度,加快了政府由“权力制”向“问责制”转化的进程。在2009年1月13日省工商局召开的全系统视频会议上,卢炳辉局长在会上提出:今后凡出现纪律作风问题、被上级暗访曝光的单位,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一律予以停职。工商系统市场监管形势的不断变化,给工商人员带来了更多的问责风险。

(一)监管任务日益繁重,监管难度日益加大。一是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间投资的举措,催生了大量市场主体,直接加大了市场监管的工作量。二是随着监管职能的延伸和工作领域的拓展,造成了工商职能泛化,需要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各类创建活动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使工商监管任务更加繁重,工商执法风险不可避免。三是基层工商所应对专项行动、突击任务多,职能不清、责任边界模糊,无法实行严格的定岗定责。岗位不明确,容易产生工作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等问题。同时,由于职责不清,易产生“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使得工作不到位,最终影响基层工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工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监管执法水平有限。一是个别人员纪律作风不强,容易造成问责风险。今年以来,工商系统在督察中发现了个别窗口及办案单位的工作人员作风散漫、不假外出、擅离职守、上班炒股玩游戏、上网娱乐聊天、着装不规范、执法程序不规范等纪律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的现象。二是工商人员业务监管不到位,容易造成行政疏漏。少数干部责任心不强,巡查不到位,检查不记录、不登记,甚至根本不进行实地检查,仅凭在台账上、业务系统内制假造假,应付检查,蒙混过关。一旦面临问责,只能是无据可查,无证可取,无言以对,干部个人和工商部门都将面临严重的不作为风险。三是个别人员工作作风简单生硬,执法中可能出现矛盾和冲突,容易激化干群矛盾。

(三)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一是对一些轻微违反纪律作风行为、不良现象起不到惩戒作用。特别在基层工商所,所长只能采取口头警告等软性措施,约束机制的缺失不利于队伍管理。二是工商干部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时,缺乏可供遵守的具体规定和细则,缺乏制度规章的保障。面对风险,只能凭经验规避,凭运气免责。

(四)监管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不高。的规定、办法、制度大多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实践自发采用,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和体系,对运用条件、范围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而且许多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对种类繁多的各项规章制度尚不了解,不熟悉具体的概念特征和操作要点,降低了监管执法的质量,引发问责风险。

三、对工商监管问责制的几个思想误区

各地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事故频发,一些干部受到了党纪、政纪、甚至刑事处分,不仅个人的前途受损,而且危及家庭。执法风险和问责的压力是基层工商人员最大的工作压力。实践中仍有不少人对问责制不了解,有的人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影响而对问责制抱持否定、排斥或忽视态度,因此在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中不能自觉、正确地对待问责风险。

(一)“逃避”心态,对问责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行政监管执法过程中,难免存在违法运用、不当运用或出现失误的情况,因此需要健全问责机制加以监督约束以使其有效运作,使各项行政行为得到强有力的监督和保障。但有的基层人员认为“多做多担责,少做少担责”,精神压力大,怕出事、怕得罪人,怕被投诉的思想比较普遍,不愿意承担巨大的工作压力,反而造成行政不作为,加大自身的问责风险。

(二)“消极”心态,还没有树立监管问责意识。基层的同志常说,工作累一点还不怕,就怕出事。因为风险有时是自己无法预见和控制的,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新的

形势下,违规行政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犯“恶意之错”,由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态,造成行政质量不高、效能低下、程序错误都将受到惩处。

(三)“侥幸”心态,认为问责风险离自己很远。相继出台的《行政许可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国家赔偿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都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劣质行政、瑕疵行政已经上升到违法犯罪的高度。但是目前我们一些干部对此仍处于一种麻痹状态、冬眠状态,认识不足,把握不住,审视不够,错误地认为工商部门有责任无风险,认为行政赔偿职务犯罪离自己很遥远。

四、防范和规避问责风险的几点建议

工商部门的行政监管执法涉及面广,稍有不慎就会滑向违规行政的边缘,可以说责任无处不在,责任无时不在,随时面临着被责任追究的可能。应从以下几方面防范和抵御问责风险:

(一)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责任观。一是要正确认识权力和责任的辩证关系,克服麻痹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二是不能因为问责风险客观存在而杯弓蛇影,惶惶不可终日。要执法肯定有风险,但只要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履行职责,风险是可以防范和避免的。三是要有为百姓解难,为社会尽责的胸怀,明白担负起这些责任所应具备的能力和所应达到的水平。

(二)政务公开,让干部群众了解工商的行政职权。一是全面梳理工商部门行政执法职权职责的来源和依据,特别是执法主体、执法职能、执法依据、执法职权等,使工商干部自身明确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从而规范执法行为。二是将涉及基层工商所的执法职权在工商所服务大厅的触摸屏、电子滚动公开屏、政务公开活页平台,以及工商所的对外宣传栏公开。收集管理对象对工商部门的意见、建议,并把工商部门的改进措施、处理意见及时反馈给管理对象。三是接受群众问责和查询工商所的行政职权及依据等内容,做好对部门、对群众的解释、沟通、协调工作,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形成了执法职权公开透明、规范运行的良好环境。

(三)提升素质,强化执法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一是明确工作岗位标准,制定工作流程和业务指引。积极探索制定各级各类执法监管人员的岗位素质标准,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监管执法岗位的职责范围、工作重点、工作质量要求,明确干部每个岗位、各个环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从而明确行政执法责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二是以履岗能力为重点,强化教育培训力度。根据工商行政管理转型升级的需要,抓好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转型,着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履岗能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能够执行方针政策、掌握执法办案技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层专业型执法人才队伍。三是强化动态管理,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商所干部交流,促进基层干部队伍“人才流动”,从而激发基层干部的创新精神,增强基层干部的履岗能力,培养工商管理工作的“多面手”,以个人履岗能力的提高推动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篇9

2.服务于重大项目建设。对吉利汽车产业基地、温泉公园、中亭河旅游带和各园区超亿元项目全部纳入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工作范畴,明确专人提前介入、跟踪办理、阶段回访。充分运用股权出质、浮动抵押等管理职能,解决好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困难,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鼓足后劲。

3.服务于品牌兴市战略。围绕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和特色农副产品,进一步加大商标注册、使用、保护相关法律知识和实施品牌战略目的意义的宣传力度,积极扶植和引导企业申报商标注册,提升市场竞争力。

4.服务于全市的新农村建设。一是积极作好农村市场主体培育、登记、发展工作,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系列举措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抓住“三夏”、“秋播”主要农时季节,大力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加大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农资、家电、车辆等商品的质量监管和抽检力度,严打坑农害农行为,维护农村经济稳定前行。三是搭建维修服务平台,建立“维修服务一点通”网络,推进全市维修业的规范建设。

二、继续强化核心职能,坚定不移狠抓监管

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及无照经营清理整治力度。近日,我局研究制定了《清理无照经营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将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对各分局食品安全监管及无照经营清理整顿工作进行联合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分局工作的一部分。一要严把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关,二要强化食品抽样检验工作,提高抽检能力,三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当前,要特别抓好问题乳品的清查工作,强化乳品市场监管。

2.加大消保维权力度。围绕“消费与服务”年主题,推动消费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进商场工作,年底前在100%城镇和95%农村中小学设置法制副校长、法律辅导员;与新闻媒体共同开展商品、服务质量满意度评议活动,对满意度高的进行正面报导,对满意度差的进行公开质询,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3.维护公平交易秩序。开展公共服务行业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傍名牌”违法行为,继续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查处强制交易、限制竞争行为。

4.规范直销打击传销。继续开展打传专项整治,城区内创建无传销社区率达到80%,农村乡镇达到90%,发展打传志愿者500人。

5.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进一步引导广告经营单位和媒体单位建立和完善广告审查制度,加强与新闻媒体、广播电视、药品监督、卫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认真落实整治虚假广告联席会议制度。

同时,积极参与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打击黑网吧、扫黄打非等工作,依法加强文化市场监督检查,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继续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全面提升素质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助各部门做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

篇10

长期以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背离,中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常常被误读,政策制定者的本意与市场的反应往往南辕北辙,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本来要解决一些现存的问题,结果是旧的问题没解决,反而又引起了一些新的矛盾。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上市公司、券商违规行为屡禁不止,暴露出中国证券市场政策监管目标的不清晰。监管者的监管目标常常处于变化之中,时而强调为国企改革脱困服务,时而强调优化资源配置,时而强调保护中小投资者,时而强调“维护稳定”,强调股票指数的稳中有涨,涨幅有限,试图调控指数,因此,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证券市场监管的根本目标与具体目标

证券市场监管目标,与其他目标有相似之处,其中之一,就是目标的层次性。从层次上区分,证券市场监管目标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证券市场监管的根本目标

监管就要达到特定目的,而目的来源于监管原因。从现实来看,克服市场的缺陷,弥补和矫正市场失灵,诸如信息不对称、垄断、外部性,既是证券监管产生的原因,自然也是证券监管的目的。监管的根本和长远目标就是解决市场失灵,促进证券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发挥市场的功能。而证券市场的本原功能,就是资源配置、价格发现、投资和融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资源配置。因此,监管的根本目的,还在于保证证券市场本原功能的正常发挥。

在任何国家,证券市场都是现代市场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与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及其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与社会稳定和政治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市场参与主体的范围和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它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市场的运行和发展,涉及到千家万户,与整个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市场的波动,在中国这种特定的条件下,与社会稳定的联系更加紧密。

证券监管的根本目标,尽管各个国家表述不一定相同,但通过证券监管维持证券市场本原功能的发挥,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这一条是相同的。国际监管部门组织(IOSCO)的公开网页里明确指出:证券监管应当促进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

因此,从长远和最终目的而言,应保证证券市场持续、健康、稳定、高效,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社会安定、和谐和健康发展。从我国《证券法》也可以看到这个根本目标,《证券法》指出:“为了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综合上面的分析,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根本目标是,矫正市场失灵,促进证券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发挥证券市场的功能;有利于证券市场稳定、持续、健康、高效的发展,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维护社会秩序,有助于社会安定、和谐和健康发展。在证券监管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不能忘记这些根本目标,强调从社会整体而不仅仅只是证券市场本身来制定监管的法律、法规、政策,开展监管活动。

(二)证券市场监管的具体目标

对于证券市场监管的具体目标,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各国的要求也不相同。

国际监管部门组织在《证券监管的目标和原则(1998.9)》中提出证券监管的三个目标:保护投资者,确保市场的公平、高效、透明,降低系统风险。保护投资者是核心和精髓,后两个目标也是保护投资者的间接手段。

《美国1933年证券法》确立的两个基本目标是:第一,向投资者提供有关证券公开发行的实质性(material)信息。第二,禁止证券售卖过程中的误导、虚假和其他欺诈行为。显然,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是美国证券立法的宗旨。

《美国1986年政府证券立法》更加明确和突出了投资者利益保护这个目标,“国会决定政府证券交易受公众利益的影响,为此必须使:第一,为这种交易和相关的事宜和活动提供统一性、稳定性和效率。第二,对证券中间商和证券交易商普遍实行适当的管理。第三,规定相应的金融责任、账务纪录、报告及有关的管理办法;从而保护投资者并保证这些证券的公平、正当和流动性的市场”。

日本1948年的《证券交易法》规定:“为使有价证券的发行、买卖及其他交易能够公正进行,并使有价证券顺利流通,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及保护投资者利益,特制定本法律”。

韩国1962年的《证券和交易法》写明:“本法旨在通过维护证券广泛的和有条不紊的流通,通过保护投资者进行公平的保险、购买、销售或其他证券交易,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香港1989年颁布的《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条例》第四条指出证券市场监管的目标是:使证券市场有足够的流通量,并公平、有秩序和有效率地运作;控制和减低交易系统风险,避免市场失灵和适当地管理风险,以确保一个市场的危机不致影响其他的金融范畴;保护投资者;促进一个有利于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经济环境的设立。

中国《证券法》则规定:“为了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

比较国际监管部门组织、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地区及我国对证券监管目标的理解,综合考虑我国政治、社会、经济、体制、证券市场参与者的特殊情况,本文认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具体目标是:保护市场参与者(特别是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证证券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以及透明与高效,降低市场的系统风险,维护证券市场的安全。

这些目标是相互联系的,在有些地方会有交叉,而且他们之间还可能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例如,确保市场的“三公”、透明与高效及其做法,同时也能保护投资者,降低市场风险;降低市场风险及其措施,也能保护投资者;保证证券市场的安全,自然就保护了市场参与者。

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是以上所列证券市场监管的共同目标,因为这是实现证券市场本原功能的前提,如果没有市场参与者,资源配置无从谈起。因为市场失灵会影响所有参与者的合法权益,矫正市场失灵,也就是要保证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主要是强调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

降低市场的系统风险,也是为了保证证券市场的安全,保证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这对整个社会的利益是有利的。当然也就是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保证证券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既是目标,又是原则,也是手段。

总之,证券监管目标首先要强调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要体现出一般经济目标的核心―效率与公平,又要体现出证券市场的特点―确保“公开、公平、公正”,降低系统风险。明确监管目标对于证券监管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需要特别指出,中小投资者保护不仅是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小投资者保护还是重要的监管目标,是监管的归宿。

确保公开、透明,降低市场风险,既是保护投资者的有效措施,又是实现公平和效率目标的途径。

需要强调的是,投资者保护,是要让潜在的投资者进入,但不是静态地重视现有投资者的账面亏损,既要考虑现在投资者的利益,也要重视未来投资者的利益;要重视现有投资者的声音,也要经得起现有投资者的质疑和指责,但不能以现有投资者的这些质疑和指责为监管决策的依据,而是以其中理性分析的成分作为决策参考。重视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不是说要保证每个投资者在这个市场都稳赚不赔,而是强调要不受欺诈和歧视。

证券市场监管的效率性目标

证券市场监管的效率性目标,不是指证券监管本身的效率,而是指通过证券市场监管,实现证券市场效率。

效率在经济学中多以帕雷托效率表述,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的定义,在经典的经济学教科书中有明确的论述。因为证券市场的虚拟性等,对证券市场效率的认识就与实体经济的效率有很大的不同。要在帕雷托效率的一般原则下,考虑证券市场的特点。

根据证券市场的特点,证券市场效率分为资源配置效率、运行效率和信息效率。

(一)资源配置效率

证券市场的效率主要指资源配置效率,即能否保证把有效的资源配置到资源效率最高、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那里。在证券市场中,客观存在着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制约因素:其一,市场的公开程度,信息披露的内容、要求及执行程度,市场相关信息在市场内传播的范围、速度、密度和保真度影响了市场参与者能否容易地获得真实、准确、客观、完整的信息。其二,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及规范化程度和市场容量,决定了市场的参与热情和活跃程度。其三,市场的运行规则,包括规则是否完备、严密、稳定等,守规和执行成本,对规则及监管活动反应的灵敏程度。其四,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及竞争程度。

(二)证券市场运行效率

所谓证券市场运行效率,按照通常的理解,是指生产信息的效率和交易效率,后者包括一级市场证券发行和二级市场证券交易。因为生产信息的效率难以估算,人们对运行效率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交易效率。即证券能否以最低的成本发行,能否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交易成本为交易者完成一笔交易,它反映了证券市场的运行功能、组织功能的效率。

(三)信息效率

所谓信息效率是指证券市场的资金分配效率,即市场上的股票价格能否根据有关信息做出及时的反应。证券市场效率理论也称市场有效性理论(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由20世纪60年代芝加哥大学教授法玛(Fama)提出,是目前西方学术界在证券市场效率方面影响最大的理论。该理论将证券市场的信息效率定义为市场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证券价格对市场信息反应的有效化,如果证券价格会对所有能影响它的相关信息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市场即达到了有效状态。有效率的证券市场中,证券价格既充分表现了它的预期收益,也体现了它的基本因素和风险因素,所以任何参与者都不可能通过这些有关信息买卖股票以获得超额收益。有效市场理论重点研究证券市场价格与信息利用之间的关系,投资者行为与信息的效率性的关系,认为不同的信息对价格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

证券市场监管的安全性目标

这里的安全性主要是指降低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根据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来源、特点、危害,鉴于系统风险的失控和爆发不仅会对证券市场整体运行产生影响和冲击,而且会与其他市场风险发生共振,从而引发破坏性更大的危机,又因为证券市场在宏观经济体系和整个社会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一旦发生危机,必然会对整个经济和社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因此监管者对于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必须高度重视,证券市场安全性应该成为监管的重要目标。

证券市场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单个产品所特有的个别风险和整个证券市场都面临的系统风险。个别风险应当由证券产品购买者或持有者自己承担,证券监管主要是降低和控制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证券市场系统风险又称市场风险,也称不可分散风险(undiversifiable risk),是指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整个价格的下跌,从而给股票持有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一)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特点

第一,交易价格的多变性。证券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很难控制,其中某个因素的细微变化就会导致证券交易价格的变化。

第二,证券市场风险的传染性与联动性。证券市场处在整个市场的核心,风险一旦形成,就会迅速向其他市场扩散、放大,对整体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这种传染性从资金的角度,主要表现在:证券市场交易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市场交易价格的变化;在交易者利用金融机构贷款在证券市场投资时,一旦系统风险发生,导致投资失败,不能归还贷款,损失就得由金融机构来承担,证券市场的风险就会迅速扩散到其他领域;如果证券市场上大量投资者严重亏损,损失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有可能引起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这种传染性市场主体的角度,主要表现在:监管者、交易所、券商、基金公司、中介机构和投资者这些市场主体中的单一主体产生风险时,将会迅速波及到其他主体,如某一基金公司出现问题,会影响到一种证券价格或几种证券价格的剧烈波动,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严重的会影响交易所甚至整个市场和市场主体。

第三,风险影响的社会性。中国沪深两个市场开户数已经达到1亿多户,证券市场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证券市场一旦出现较大的市场系统风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

(二)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来源

第一,证券市场本身的高风险特点。因为证券产品的虚拟性、市场的脆弱性、信息不对称等,证券市场具有很高的风险,具有内在不稳定性,极易产生动荡。

第二,外部的诱发因素。证券市场自身因素只是内因,并不必然会引发系统风险和剧幅下跌,系统风险的形成通常还因为外部因素的诱发。这些外部因素有政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国际游资和对冲基金的冲击、突发事件等。张宗新(2005)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政策因子对系统风险有显著影响。前三个因素在经典教科书中均有详细的分析,此处仅对后两个因素进行探讨。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个国家被国际金融资本冲击的可能越来越大。只要有利可图,投机家短期内就可集中大量资金冲击某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使得这些市场剧烈下跌。

所谓国际游资,即国际短期投机资本,指的是为追求高额投机利润在世界范围内资本市场快速流动和炒作的短期资金。20世纪90年代,由于高科技手段、各种金融创新及各种衍生产品和工具的出现,国际游资也有了一些新特点。这些以前无组织的资金开始被对冲基金组织和整合,威力和冲击性明显增强。

对冲基金(Hedge Fund)指的是通过私人有限合伙制的形式募集资金,利用财务杠杆(Leverage)和卖空(Short Selling)投资策略,运用多种衍生工具进行组合投资的工具。对冲基金的操作范围很广,不容易被监管,因此对新兴市场的冲击非常大。

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对冲基金猛烈冲击泰国,导致该国股票市场大幅下跌。随后又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进行了多次冲击。1997年 10月至1998年8月期间,对冲基金曾对中国香港发起了4轮冲击,导致香港股市暴跌并波及东南亚各国和地区的证券市场。所以,对冲基金对一个国家证券市场的冲击必须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

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的、可能造成重大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危及公共安全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会对证券市场形成强烈的冲击。

第三,市场参与者的操作风险。一般市场参与者的操作问题通常属于非系统风险,不大可能危及整个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安全,但是如果市场机制不健全,证券市场不成熟,在交易制度方面的建设严重滞后,监管失当,这类风险极有可能爆发并成为引起系统风险的重要诱因,从而对整个市场造成破坏性影响。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就曾经出现过不少次市场参与者的严重违规交易事件。其中影响最广、破坏力最大的,当属1995年2月23日的“327”国债期货事件。在国际市场上则有著名的“巴林事件”等等。

(三)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的危害

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一旦发生,有可能引发证券市场的危机,这必然会对上市公司、投资者、监管者等所有市场参与者都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第一,资产价格暴跌,财富大幅缩水,市场参与者损失惨重。证券市场出现全面价格暴跌是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爆发的最主要、最常见表现形式。如1929年发生的纽约股市大崩盘,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道•琼斯指数跌去84.3%;1987年10月19日发生的股市危机,一日之内道•琼斯指数即下跌508点,跌幅达22.6%。同日,欧洲大陆、东南亚、日本等地也出现股市暴跌,香港恒生指数暴跌了11%,并于一周之后再度狂跌,创下35.5%的历史最高纪录。又比如1994年墨西哥金融 危机期间,两个月内墨西哥股票指数下跌了59%,阿根廷和巴西市场则分别下跌了14%和17%。

证券是某类资产的符号,证券价格下跌意味着所代表的资产的贬值。因此,资本市场的价格暴跌必然带来整个社会财富的损失。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导致5000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当年GDP的八分之一,8天之内世界各国因股价暴跌而损失的财富达到2万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股市崩溃使整个国家财富缩水近50%;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仅从10月20日至10月28日,香港股市总市值就减少了2.1万亿港元。

第二,引起中介机构的破产。投资者因遭受重大损失、丧失信心而退出市场,这又会引起证券市场流动性急剧下降,交易量清淡;公司在证券市场融资困难,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因市场资金短缺,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加大企业负担,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经营困难。同时还会引发中介机构破产,冲击金融体系,影响金融市场和整个市场体系。

第三,引发经济、政治、社会动荡。一方面,由于风险影响的社会性,影响的范围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另一方面,造成的损失很大,影响的烈度很大,所以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

综上所述,证券市场是一个“高危”市场,风险和危机经常出现。因此,应该将降低证券市场系统风险作为监管工作的第四个目标。具体表现在,证券市场监管应该设法降低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避免因剧幅波动影响证券市场自身的稳定、安全,防止大起大落,防范市场崩盘,冲击金融体系及整个经济体系的安全。

需要强调的是,保证证券市场的安全非常重要,指数的稳定也非常重要,监管者应该关心指数,但这不应该成为监管部门调控指数涨跌的借口。不是要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控制市场的正常波动,而是着眼于避免和防范可能诱发风险的因素。

参考文献:

1.郭冬梅.从公共利益论看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浙江金融,2008.9

2.陆一.闲不住的手:中国股市体制基因演化史.中信出版社,2008

篇11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在服务产业攀登上当旗手作标杆

一是持续推进质量强区建设。选树XX齐都药业有限公司等X家企业申报了全市优秀企业和企业家代表标杆,帮扶齐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第八届省长质量奖,推荐皇城镇创建XX省优质西红柿西葫芦农产品基地,推荐XX思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建龙头骨干企业,组织XX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申报“泰山品质”认证,组织XX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2020年“XX标准”标准化试点项目,XX思远蔬菜专业合作社申报2020年“XX标准”标准化示范项目,打造XX产品和XX服务“新名片”。

二是加强标准、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的统筹布局,不断培植壮大“四新产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转化水平,推动商标、专利国内申请数量合理增长。加强商标品牌建设,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和商标富农工作。X家企业入选2020年度XX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X家企业入选2020年度XX省服务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XX齐都药业有限公司入选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位居医药健康领域第XX名,品牌价值XX.XX亿元;XX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荣登2020年XX省民营企业品牌价值XXX强榜单,品牌价值评价为XX.XX亿元。

三是营造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监管环境。落实“关爱企业家措施十条”“免罚清单”,统筹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共享,完善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制度,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常态化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无事不扰,让企业安心扎根,专心发展。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的十条措施》,对XXX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落实“免检免扰”制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二)在强化社会治理上当旗手作标杆

一是加强价格执法。开展转供电环节支持性价格政策集中整治,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和群众负担X%。聚焦民生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强化直销监管,打击传销违法行为。

二是加强网络执法。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加强广告执法,强化传统、互联网媒体、户外广告监测。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加大对商标、专利侵权假冒、专利机构的执法力度,查处违法行为。加强重点消费领域执法,强化对消费欺诈、侵犯个人信息、预付卡跑路等消费痛点、堵点问题专项执法,依法查处各类消费侵权行为。

(三)在防范风险隐患上当旗手作标杆

一是加强“食安XX”建设。开展生产企业规范化创建,推进小作坊规范化提升,加强流通食品经营风险分级和餐饮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以监管抽检为抓手,精准组织四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组织抽检公示XXX次,不合格XX批次,合格率XX.XX%。紧盯不合格食品背后的问题和监管任务,对不合格食品全部实现溯源追查。

二是加强药械妆安全监管。强化药品零售单位分级分类管理,对XXX家药品零售企业落实“六统一”标准要求。强化特殊药品管理,以含麻黄碱复方制剂、二类精神药品、中药饮片为重点药品,加强药品质量和销售异常情况监管。强化不良反应监测,上报药品不良反应XXX例,医疗器械XXX例,化妆品X例。

三是推进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完善“专家查隐患、企业抓整改,部门抓执法”工作机制,强特种设备保险覆盖,XXXX台电梯保险覆盖率达到XX%。依托系统清理超期设备,建立了设备信息推送制度,提前通知定检,到期发放指令,逾期不改处罚,坚决防止设备超期脱检。全区XXXX家使用单位XXXXX台特种设备实施安全信息化动态监管。开展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清理,即时定检率XX.XX%。

(四)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上当旗手作标杆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打造市场监管特色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和业务的深度融合。

二是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三是深入开展“当旗手、作标杆”活动。通过专家授课、干部上讲台、以干代训等多种形式,提升“每周一课”水平,提高业务技能,增强服务本领;加强工作统筹,局所联动、局所配合,凝聚局所力量;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们将按照省市区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区“一四八十二”工作主题主线,继续弘扬“头拱地”精神,咬定目标不放松,万众一心加油干,掀起深度思考工作、精准制定措施、掀起推进落实的新热潮。

(一)坚持围绕“当旗手、作标杆”展开工作。这是市委江书记在参加XX代表团讨论时对XX提出的要求,区里出台了《关于在全区开展“当旗手、作标杆”行动的实施意见》,我们也制定了实施意见,对怎么当旗手作标杆,谁来当旗手标杆和当旗手标杆的成效落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各单位要认真讨论学习这个意见,把当旗手作标杆的要求、内涵、工作目标弄清楚、弄明白,把市场监管工作放在全区大局中思考和谋划,全局上下统一思想,力争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要做提高境界的旗手和标杆,对标国内一流,拉高工作定位,调高工作标准,提高工作成效。

要做快速执行的旗手和标杆,切实按照“快决策、快执行、快突破、快见效”的要求,敢于向好的比、跟快的赛、与强的争,走在前列。要做创新落实的旗手和标杆,各单位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找准攻坚重点在哪里、困难在哪里,哪里有问题就往哪里攻。总之,重点工作必须求突破,日常工作必须求创新,长期落后的工作必须实现位次前移,这是今年全区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追求。要营造人人当旗手、事事做标杆的浓厚氛围。

各级领导干部要想到先、做在前,既当“指挥员”又当“主攻手”,既当“施工队长”又做“拼命三郎”,层层立标杆、事事做示范。全体干部职工要全面焕发斗志,付诸行动,广泛凝聚党员、群众的智慧力量,在各项工作上谋深、想细、做实、争先。

(二)坚持党建引领、以上率下、令行禁止、局所联动。这是我们在过去一年工作中总结归纳提炼的经验,需要我们继续巩固和坚持。党建引领,就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高党建水平,提高队伍素质。以上率下,就要发挥“头雁效应”,发挥关键少数作用,躬身入局,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拔最难的钉子。令行禁止,就要严格执行党组决定,党组怎么定,就怎么办,不允许搞选择、打折扣、搞变通,这是纪律。

大队伍必须严格管理,大到一项工作,小到一个会议,都要有纪律。局所联动,就要同心协力,一般工作按分工,重要工作按联动。我们的文明城市创建、食安区复查工作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要进一步抓好工作联动,既形成合力,又促进融合。

篇12

三、谱写“结合”曲,唱好“共进”戏。机关效能建设成效的好坏,必须融入到本职工作中才能得到最好的检验,脱离了业务工作谈效能建设,那就是空谈,形式主义。在效能建设中,该局紧紧结合部门实际,不断创新和丰富活动的载体,开展了“三结合”主题实践活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把机关效能建设与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重点开展了“解放思想促发展、求新思变树形象”大讨论活动、“四查四看”(即:查落实看部署、查问题看差距、查整改看措施、查效果看验收)机关效能大督查活动、“我为*献良策、促进*大发展”等活动,促作风转变;二是把机关效能建设与加强廉政建设相结合,组织机关、梅江分局干部和分局负责人到检察院接受了廉政警示教育,教育干部职工以腐为鉴,警钟长鸣;三是把机关效能建设与推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相结合,以机关效能建设作为推进工商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努力超越全年工作目标,实现队伍建设、市场监管、服务发展和消费维权等工作的新突破。“三结合”为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找到了着力点,有力地促进了“三保一弘扬”的落实。今年*月和*月,该局学教活动先后接受市委和省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的检查指导,得到检查组的充分肯定。该局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做法在全县学习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四、谱写“制度”曲,唱好“监督”戏。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是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力保证。该局狠抓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治事,规范行政行为。一是建立风险点防范机制。制定了《关于建立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试行)》,明晰行政权力运行、监管和综合管理工作流程,查找了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建立和完善具有工商部门岗位特点的风险点防范管理体系。二是健全公示机制。强化局务公开,推行《领导干部监督五项制度》(即谈话制度、述职述廉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巡视监督制度、局务公开制度)、阳光执法八项制度、政务三公示制度(即政策法规、行政处罚结果和享受优惠政策结果公示),积极推进决策公开、人事公开、财务公开及其他专项事务公开。三是实行每月督查通报制,严格责任追究。强化执法监察和效能督查,采用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实地查看、电话督查、查阅记录等方法定期和不定期地就履行职责、政务公开、在岗在位、办事效能、执法办案等七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督查,督查情况在系统通报。局党组视情况分别给予当事人效能告诫、诫勉谈话、书面检讨、免职等组织处理。四是实行人员去向监督制。该局机关设立了人员去向牌,工作人员下乡、开会、出差等必须明确工作去向,接受群众监督,从根本上杜绝人不在岗、在岗不在状态现象,干部职工勤政意识、效能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得到提升,机关作风明显好转。

篇13

深化监管体系。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年初及时召开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市长与各镇(街道)、食品安全职能部门签订年度工作责任状,并为市食药安办增加1个人员编制;市人大将食品安全列入人代会专题审议、市政府将“六千五百放心工程”列入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市目标办增加目标责任制考核食品安全内容比重。按照“每月一检查一落实,每季一总结一部署”要求,着力健全食品安全监察督查制度,市领导先后15次组织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督察,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推进、有序运作、有效监管。

强化基础工程。及时调整并充实镇、村两级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继续推进初级农水产品市场准入、食品小企业生产加工整规、生猪集中屠宰整治、农村与学校食品配送、餐饮卫生与废弃食用油脂回收处置、食品检测资源综合利用、问题食品应急体系建设,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常态化管理,11个镇、街道创建*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示范创建覆盖面达68.8%。深入开展餐饮监管情况调研,积极应对职能调整。

整合检测资源。市政府专题研究并明确了建立市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工作目标,丁琦娅副市长多次深入有关部门调研,并专门带队赴三门等地考察检测中心建设工作,初步确定了分类整合措施方案,即保持定性快速检测体系不变,为各部门现场监管执法提供技术支撑;整合定量检测资源,强化法定权威检测能力,建立*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全市全年定性定量检测食品13万余批次,总体合格率98.75%以上;*市重点食品抽检合格率继续保持第一。

——机关建设情况

积极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着力提升队伍战斗力和凝聚力,努力建设“作风过硬、业务精通、行动迅速、监管有力”队伍,确保“两个安全”目标。

建设专业队伍。完成学历继续教育8人次,40周岁以下人员全部达到或在修大学学历;新增GSP认证员7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达到6人;派员挂职锻炼7人次、驻厂锻炼3人次、下村锻炼1人次。建立领导干部督题、中层干部领题、深入实际破题的调研机制,完成11项调研课题,8篇调研性文章在国家级杂志发表、3篇被*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简报印发、2篇被《*法制》录用,监管队伍综合能力和执法水平得到充分锻炼。

树立勤廉作风。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责任承诺书,积极创建*市廉政文化示范机关。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注重学行合一、边查边改,狠抓整改落实工作,着力破解豆制品质量整治等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难题,学习实践活动因举措扎实、成效显著、特色明显受到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评议团”的高度肯定。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专项整顿活动,积极落实“一线工作法”,举办民情恳谈敞门纳谏。一年来组织药监论坛活动13期(总计52期),浙江日报以半个版面、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以3个页码报道称:*“药监论坛”历时6周年,成为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的“先行区、实验区、示范区”,成为全国食药监工作的创新。认真落实机关中层干部承诺考评机制,将承诺范围扩大到全体10名中层干部;全面实施机关作风纪律监督机制,积极倡导“许可提速、便民利企、关爱贴心、廉洁阳光”服务,受到市委作风建设督查组的高度肯定。

加强法制建设。建立法制科,配备专职人员,强化法制工作。出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第二个五年规划(2009-2013)》,实施行政处罚案件主办人制度。积极组织“最佳案卷”评比和一年二次的案卷评查,邀请法制专家开展案卷点评,切实提升案卷质量。规范检查、处罚、收费行政行为和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为,主动强化执法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并扩大到党务工作全面公开。认真做好扩权强县工作,建立行政审批科,规范行政许可运转程序,初步形成“一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行政许可运行机制,共受理GSP认证77家、变更128家次;医疗器械经营8家次、变更7家次,执业药师注册28人次,无一争议和投诉事件发生。

——药品安全情况

药品监管突出全程监管、秩序规范,重点落实创新信息监控、强化稽查手段、推进专项整治、完善风险预警等措施,从而确保了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完善综合监管机制。继续完善“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分片综合监管运行机制,将全市分为二个监管责任区域,将药械监管科、药械稽查科人员混编为二个监管责任组,确定每个镇(街道)监管责任人员开展综合执法。全年完成涉药单位日常监管1273家次,监管覆盖面100%;完成换发证170家、GSP复认证90家。强势开展药械市场打假治劣工作,结合飞行检查、靶向抽验、网上核对、厂家核实、同行交流、蹲点审计等方式,收集打假信息,协查嫌疑现象,加强广告监测。全年查处违法违规案件62起,罚没款50.36万元,其中查处某医院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案件涉案金额近30万元,有效净化了药械市场秩序。

提升规范管理水平。完善药械配送工作方案,确定9家企业为年度农村药械配送企业,将全市药品零售企业和基层医疗机构全部纳入配送范围,巩固了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建设。出台加强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意见,狠抓非药品冒充药品、计划生育药械市场、非法渠道购进、民营医院药械质量等专项整治;与工商、主流媒体等建立净化广告环境协作机制,共监测媒体广告1980次、检查店堂广告450家次,监督抽验违法虚假广告产品5批次,移送工商部门查处违法广告29件。率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器械规范化建设,并通过成立经营企业片组、建立购销凭证管理制度等切实加强角膜接触镜市场监管。

强化风险监管措施。第一时间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24小时值班制度,开展防控甲型H1N1流感药械专项监管,检查涉药单位623家次,督促药品批发企业每周一报防控药械库存情况,确保防控药械规范生产、有序供应、安全使用。着重做好万邦药业大输液项目重点驻厂监督工作,开展药品生产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对特殊药品和含特殊药品的复方制剂监管保持高度警觉性与敏感性,约谈督促药品批发配送企业加强含可待因复方制剂的购销管理,与相关责任人员签订责任状,确保药品市场流通秩序稳定有序。全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892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39例。

——工作亮点情况

帮扶医药经济健康发展。对药品生产企业派驻一组3名监督员;对重点药品批发、零售连锁企业派驻联系员;分镇(街道)派驻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指导员,组织“三员”开展以“送温暖、送信心、送服务,助克难、助转型、助发展”为内容的“三送三助”帮扶活动。帮扶万邦药业实施技术改造,使之成功兼并河北唐山渤海药业有限公司,获取新的药品批准文号116个,并有序通过大输液车间、头孢车间颗粒剂生产线GMP认证与片丸剂和胶囊剂车间GMP复认证;万邦药业生产的43个品种、64个批准文号的药品入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指导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储备制度,储备规模达500万元,财政年贴息30万元;*医药药材有限公司继续蝉联全国医药商业100强企业,显现帮扶成效。

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着力将食品药品“六千五百放心工程”纳入市政府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配套出台《*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每年落实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蔬菜基地建设,建立蔬菜基地6100亩,并建成蔬菜批发市场;不断加大小作坊整合改造力度,全市应QS取证企业100%取证;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示范商店改造,全市放心工程示范店食品索票台帐覆盖面达100%;在去年实现全市154所学校食堂重点食品100%配送的基础上,学校食堂生猪肉食品100%实行统一配送;稳步推进餐饮规范化建设,全市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覆盖面100%;农村药品配送覆盖面继续巩固100%成果。

实施五常监管提升整规工程。从2008年开始,围绕规范与提升管理为目标,确定131家“小药店”、“小诊所药房”实施药品质量规范与提升专项整规工作。通过深入调研约谈、落实人员责任、借力督促检查、鼓励统一配送、强化监察考核等五项举措,努力构建“五常监管”态势,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整规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小药店(小药柜)经营标准》、《小诊所药房标准》等规范,率先开展药品经营使用信息化管理工作,率先建立监管指导员责任机制。8月底完成验收,整治面达到100%,其中督促注销8家、关闭2家,验收合格121家,验收合格率100%,提升率达90%,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受到省、市“十小”行业整规工作检查组的高度肯定,而且被省电视台民生频道采访编播、《中国医药报》发表长篇通讯介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