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村庄调查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村庄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村庄调查报告

篇1

为什么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乡间会产生这么多的激烈矛盾,在此先介绍城市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了二个方面:人口的城市化既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变、用地的城市化既城市用地向外扩张不断征收农村土地用作城市建设用地。这样可以看出在城市过程中涉及到2个重要的问题:第一问题是户籍的转变,第二个问题是农村土地的征用。这2个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那么城乡之间的矛盾就不会消除。

中国的城市发展方式仍是属于粗放型,以“摊大饼”的方式向外扩张,不断蚕食周边广大农村的土地。近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介绍说:近20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从数据看1990年至xx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了90.5%,城镇化人口仅增长52.96%,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是1.71;xx年至xx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83.41%城镇人口仅增长45.12%,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达1.85,均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阈值1.12。

叶裕民教授指出“中国30年的城市化过程中犹如一个庞大的筛子,把就业、健康、年轻、创造、活力和财富都留在了城市,而把实业孤独、疾病、年老、犯罪都留在农村,农村承载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太多的成本”。尤其在城市化过程中加入一个“中国速度”的元素后,城乡之间的矛盾就变得更加明显。

在这一国内现状的背景下,深入农村,反映农村最真实的一面,也就我是参加这次调研最大意义所在了。

二、村庄的现状以及问题

此次我调研的地点选择的是我生活了20多年的村庄——湘乡市泉塘镇德胜村第7村民组,位于湘乡市西北方向,距离县城约为15公里,地处典型的丘陵地带四面环山。全组共25户,户籍在册人口为102人,交通较为便捷,村级公路穿组而过,距离镇级道路为1.5公里(如图1)。全组农业仍然是传统的水稻种植,每家每户的田地里实行精耕细作,鲜有成规模的经济作物种植,主要的收入来源依靠对外的劳务输出。图1 第7村民组现状图

由于本组离县城较远,偏于一隅,没有城市扩张带来激烈的土地征收问题,同时村内并没有相关污染的企业也就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村民们都是基于传统的农业种植生活,也就能相对的安居乐业。

篇2

二、原因分析

1、耕地少的原因。是一个山区乡镇,受山区条件限制,农田在我乡难以开垦,村也是如此。为强化下游村民的农田灌溉和加强防汛安全,提升林场经济效益,出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考虑,西山国有林场于1990年开始建了分水坳水库,并对库区18.43亩被淹水田和旱土0.95亩,依法予以征收,被淹耕地全部为自然村中的11户村民所有。1998年西山国有林场在电站完工后,及时与该村村民签订了《关于被分水坳水库被淹水田的补偿协议》,并按水田3500元/亩旱地500元/亩的价格进行了补偿。2002年,为了提高水库的蓄水量增强防汛能力,电站承包方在大坝原有高度基础上增加了1米,对坝体进行了加高加固,致使该村又有2.48亩水田也涵盖到了水库容积之内,虽未造成重大损失,但西山林场经多次与该村村民协商,达成了一致意见,于2010年按1万元/亩的价格进行了补偿和征收。通过两次征收后,该村耕地面积从原来40.05亩减少到现在25.14亩。同时,由于该村地处高寒山区,粮食产量较低,村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外打拼,造成大部分农田无人耕种,目前只有池昌文、池开仁两户村民耕种了3.2亩农田。

2、林地较少的原因。西山林场的国有林地,都是在1956年建场时按政策、按村民自愿的原则划拨上来的,并于1962年对收缴上来林木费全部予以了补偿。的林地在以往的多次林改发证当中没有发生变更,且四至清楚、界线明显、产权清晰,没有林权纠纷。

三、几点建议

篇3

二、加强农村科普建设,突出科普示范村功能,建立和改善农村科普阵地条件。

篇4

(一)现状分析近年来,青浦农村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现状总体来说上了一个台阶,处于一个积极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社会交往和家庭观念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必须与周围的人交往,并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成熟。青浦农村青少年的社会交往面进一步扩大,交往方式呈现多元化。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注重社会交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以积极态度进行处理。67.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善于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61.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遇到不幸挫折或别人反对时,能保持工作或学习热情;76.4 %的受访者认为如果父母亲人不在身边,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如果遇到某些心理问题,如经常比较烦躁、脾气坏,有网瘾、比较自闭,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沟通,害怕踏上社会等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愿意接受社会帮助。青浦农村青少年关注家庭,家庭归宿感强。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和朋友。89.4%的受访者现在是和父母家人一起居住;六成受访者表示父母会鼓励自己从事感兴趣的职业;56.9%的受访者表示如果自己做错了事,父母会理解。调查还显示,农村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也是家人和朋友。如果遇到影响人生的事情或遭受挫折时,四分之三的受访者会向亲友寻求帮助,还有四分之一表示自己解决。这或许也从另一方面表明,青少年存在一定依赖,缺乏独立性。

4、青浦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当前,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求一时之乐的道德虚无的文化心态取代了文化应有的道德追求和理性思索,文化发展呈现平面化与世俗化的发展趋势。青浦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状况与文化青浦的建设息息相关,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少年的文化氛围有待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单调,主要是看电视电影、上网聊天玩游戏、打牌、搓麻等。同时,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也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理念,加上青年寻找工作的压力提高了其文化生活需求。调查显示,受访者中,高中、中专、技校、职校毕业的占54.2%,大专及以上占27.3%,初中及以下占18.5%。当问及最希望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时,获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计算机技术、学历进修、驾驶和维修技术、数控机床、缝纫、种植养殖技术等。

(二)原因分析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步入小康社会的今天,为了进一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宪法》第十四条、第四十五条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救助等。而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于2010年10月28日通过,并定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社会保险法》标志着中国在保持对经济发展高度关注的同时,对民生的关注已经提高到更高的立法层面。对于规范社会保险关系,促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保障公民共享发展成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方法

1.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了入户访问调查。我们于2012年7月6号到12号在南充市南部县盘龙镇附近几个村进行了调查。我们社会实践队共20个人,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分为六组分头行动。并且在进行调查的前期我们专门邀请了南充市人力资源和社保科科长庞勇为我们进行专题讲座,同时也为我们免费提供了大量社保资料以做队员学习和三下乡实践社保知识宣传。

2.调查对象

我们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882份,回收率88%。调查主要涉及年满16周岁符合购买社会保险条件的盘龙镇公民,数据全面详实可靠。一般情况:这部分人大多在40岁以上,其中大概以50岁为中心的村民对社会保险的知识部分了解,对国家政策的实施积极支持。

3.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社会实践,我们的资料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是通过外联部与南充市社保局沟通,从有关部门那里得到了很多官方资料和统计数据。二是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同时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共涉及题目20项,问卷的内容主要是对盘龙镇村民对社会保险知识的了解情况的调查,问卷形式为:(见附件一)

4.资料整理与分析

全部问卷调查由队员检查整理后进行数据存档。由于本次社会实践的问卷量非常大,我们最终采取了样品的抽样调查分析,从回收的882份中随机抽样400份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据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7月南充市南部县盘龙镇户口本地且居住在本地的总人口达21985人,其中15—64岁(总)人口17424(其中男:9036女:8388)、65岁以上(总)人口1145(其中男:535女610)。此次我们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年满16岁且符合购买社会保险条件的公民。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其中盘龙镇主要以购买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通过抽样调查显示结果如下:

(1)购买背景分析:

该镇以年满60岁为主的女性人群家庭中,家庭年收入至少2000元。从中可以分析出部分家庭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承担购买社会保险的费用。同时,根据问题3及问题20(如下)的调查中数据显示结果我们发现:学历在专科或本科的家庭因为暂时没有购买社会保险的主要原因是家中子女还在上学,花费较大,没有多余的钱。因此从另一方面分析得出:在充分了解社会保险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和相应的政府补贴才能共同满实现当地农民想要购买却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享受国家的社会福利、享受应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通过问题了解到因为政府会在不同的档次进行补贴其中(100元、200元缴费档次的,政府补贴30元;300元缴费档次的,政府补贴35元;以此类推,每提高一档缴费标准,政府补贴增加5元,最高补贴为70元)。而且,从调查结果反应来看,政府的补贴力度成为了购买社会保险的主要推动器。(注:选项加粗部分为答案)

3.您家人中最高学历为

A. 初中及以下 B.高中

C. 专科或本科 D.研究生及以上

20.如果您现在还不打算购买新农村社保,主要是因为您家目前

A. 家庭缺乏主要劳动力,没有多余的

B. 子女还在上学,花费较大,没有多余的钱

C. 子女在外打工,不了解相关政策,没有提出要购买社保

D. 有多余的钱,但对相关政策仍然不很了解,不大相信宣传

(2)购买现状分析:

问题8.您家人中购买了哪些保险?(多选题)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其他 D.没有购买任何保险

9. 您家人中有没有人参加了农村医疗合作?

A. 1人 B. 2人 C. 3—7人 D.没有

13. 您家人中有没有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A. 1人 B. 2人 C. 3—7人 D.没有

从问卷的调查及访问我们得知南部县盘龙镇农民以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主要人口为3—7人/户,其中很多农民通过相关新闻政策和政府部门的宣传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相关信息大部分了解。当我们问到是否知道自己或者家人享受多少政府补贴及何时、何地、何人、何方法去领取自己的保险金时很多村民的回答都是“政府叫我给多少、什么时候给、怎么领取等我们就照办,一般不会具体再过问。”同时,就养老保险而言问题(7.在您考虑购买农村社保时,您可能关心的因素有哪些?多选题)

A.缴费额 B.缴费年限

C.缴费方式 D.好处\利益

其中缴费额和缴费之后的好处和利益成为50%以上的购买者首先关注的问题。因此,对信息的了解程度也是激发购买保险欲望的催化剂,很多村民不了解的原因是觉得政府是在骗取老百姓的民脂民膏并且还是一种“强买强卖”的方式,但是知道政策的村民非常积极的动员全家去享受这份国家福利。同时在医疗保险方面村民们不仅对当前的医保政策非常满意而且认为就医便宜且方便。村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加大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服务态度的改善、扩大医药报销的范围、明确医药报销的费用降低药品的价格,确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棘手问题。面对目前的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则成为了社会保险宣传中关键的一环。

四、分析与讨论

(1)保险险种不清楚

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已经购买社会保险家庭不清楚保险政策及知识。社会保险不仅仅包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还包括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很多险种,60%的家庭没有听说过。险种不清楚,不利于农村居民购买相应的保险,规避自己的风险。

(2)接触保险渠道单一

调查结果表明,80%家庭购买保险时是通过村上相关领导介绍后购买的。保险公司的保险专员,从未向他们介绍。他们也从没有阅读过保险专业知识,也从没有在电视上观看相关保险的介绍。由于接触保险渠道的单一,对保险知识了解非常少。因此,当保险事故发生之后,他们也不清楚报案的程序。

(3)刷新农民的社保理念

篇6

从开始调查到调查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农村对知识的渴望,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慎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大曲村的乡亲们做出贡献。但是对于有一些想法的我只是想得到却无能为力帮助他们。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大曲村成功的经验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以前该村是连乡村公路都没有通。目前,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养猪和种粮食,公路通到村公所,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比如,他们可以种更多的粮食,还可以养猪,养牛销售出去。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

篇7

我区于1987年成立,有2乡2镇1街办,近11万人口,其中有8万多农村人口,2万多城镇人口,有45个村、7个居委会。目前,全区已登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8个,20*年撤销1个、注销2个。通过几年实践,部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我区虽然有一定发展,但总体上看,还处在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不大、运作不规范,盲目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多数协会规模不大,发展也不均衡,尤其是不规范。目前,我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5个,通过调查,大部分协会运作不规范,如收取会费、财务制度、会员大会制度等都没得到正常运作。规章制度流于形势,业务活动也较少。比如:协会收取会费。收取会费是协会生存的基本保证,也是开展协会工作、执行协会章程的关键一步。只有收取会费,协会和会员才会有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作用,才更有生命力。而我区15个协会中只有2个协能够正常收取会费,运作相对规范,如桥边柑桔产销中心协会去年经会员大会通过会费标准,全年收取会费5000多元,每年为会员发行4期宣传刊,举办2期柑桔技术培训班,会员和当地群众非常拥护,会员收入有较大提高。而有的协会完全是行政单位命令不得已成立,成立后,没有开展一次业务和活动就“夭折”了,有的成立完全是为了向上争取资金,资金的使用没有具体的监管办法,没有建立财务帐,不参加年检等。同时,我们发现,有盲目发展的现象,如我区原注册了4个柑桔协会、3个养猪协会。20*年因自行解散注销1个柑桔协会、长期不开展业务撤销1个养猪协会,然而目前仍然还有继续到登记机关咨询登记柑桔协会相关事谊,并再三要求登记,登记机关认为,盲目地进行登记发证,势必会引恶性竞争,影响社会稳定。

2、机构不全、体系不稳、组织化程度不高。自2004年中央1号文件下发以后,各级政府要求迅速成立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推动“三农”迅速发展。起初,我们按照边发展、边登记、边规范的管理原则,采取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做到先登记后规范,放宽登记条件,降低登记门槛。协会成立后,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机制,没有制定切实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大多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存在会员人数少、缺资金、缺场所、缺专职人员的现象,协会综合实力较弱,很难起到带动一方的作用,甚至处于名存实亡的“休眠状态”。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专业技术经济协会存在《章程》制定不规范、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制度不健全等机制运行不良现象。有些制度虽然制定了并且也上墙悬挂,但都没有按制度具体操作,一纸空文,如财务制度,全区目前只有一个协会按照财务规定做帐。协会组织机构不健全,主要是组织机构人员配置不齐,全区没有一个协会有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三无”情况比较突出,十五个协会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协会场所,没有常设机构,没有固定专职人员;加上从2007年7月开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后,农业部门重点开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由于无补助资金,纷纷要求注销协会成立合作社,从而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面临挑战,发展更为艰难。由于组织化程度不高,影响力小,缺乏带动力,导致协会的操作和发展往往是“能人带着干,能人说了算”,一般会员很难发挥其作用,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等。

3、政府培育工作欠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农村改革中产生的新生事物,政府职能部门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引导协会依法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但是,政府相关部门培育发展协会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首先表现在思想上错位,盲目成立协会,普遍开花,同类协会较多,没有统筹规划和指导,政府从资金上的奖励力度不明显。客观上来讲,有的协会的成立完全是为了争取上级的资金,根本没有在协会发展上下功夫,没有真正为协会今后的生存来考虑问题,没有从会员利益着想,最终协会是自生自灭。同时,协会管理者对相关政策缺乏了解,缺乏政策方面的知识,执行和运用相关法规、政策不是主动自觉的,而是被动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的安排,对于政府部门的某些不合规范的行为也不能给予监督和抵制。其次是对协会管理者的培训力度不足。比如政策法规、管理知识、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等,但目前为止除民政部门、农技部门对其进行过培训外,缺乏更多的培训,协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3、职责不明、功能单一、成效不明显。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最大限度为会员服务为宗旨,做到“民办、民管、民受益”,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搞好协调,维护会员利益;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行业诚信,规范市场秩序;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进行生产经营指导;开拓市场,畅通流通渠道。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作为一种新型组织,无论农民和协会的发起者,还是少数领导,对农村专业协会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还不能正确把握,宗旨不能深刻领会,对发展前景持不乐观的态度。具体表现在:有的农户“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自立能力、自我发展功能不强,有依靠组织习惯,在合作时只能赢不能输,也就是只能利益共享,但不能风险共担;有的种养殖大户和能人缺乏奉献精神,对领头组建农村经济协会总是顾虑,怕泄露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怕同行砸了自己的饭碗;有的干部注重眼前利益,把上级给不给钱和给多少钱作为建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前提,忽视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潜在效益。

二、今后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对策与措施

1、制定优惠政策,重点扶持。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制定的相应政策。对协会举办的公司或企业,税务和工商给予政策上的扶持,采取民政部门摸底认定,税务部门审核,在税收上先征后返或限期进行减免税收的办法进行先发展后管理,从而激发协会的积极性。二是对协会真正开展好的,见成效的,切实给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收入的,各级政府对做出贡献的协会和主要负责人不惜重金给予奖励,重点扶持。三是进一步加大经济环境整治力度,规范经营秩序,严厉打击非法协会,为协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8

2、创新思路,广开门路,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保障是关键。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落实建设资金过程中,创新工作思路,多措并举,通过全力向上争取资金、积极融资贷款、自筹资金等渠道,切实保证了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工程的顺利推进。特别是年以来,区交通运输局积极响应群众关于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的呼声,向上争取、自筹资金1300多万元,及时对栖火路、尧化地区岔龙路高庙段、神龙路等因施工或重型超载车辆行驶导致路面严重破损的公路进行了修复与养护,切实改善了周边群众的出行质量,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3、强化监管,措施到位,切实保障建管工程质量。近年来,区政府和交通部门严格执行《市农村公路条例》和《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办法》,把“好字当头,质量为先”的思想和农村公路建设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目标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采取科技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对一线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联合开展公路治超工作,积极查处超限车辆,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质量。

二、不足之处

1、建设资金筹集较难。落实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顺利实施的关键。目前看来,我区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的筹措渠道较为单一,一些工程量和建设资金投入相对较小的农村公路工程靠街道出资加上区内补助尚可完成,那些建设里程长、资金需求多、施工难度大的工程,没有省市的补助政策很难顺利推进。

2、养护机制不够健全。我区龙潭老街、花园街等农村城镇道路属于城市管养体系,但按照养护机制的“先城区,后近郊远郊”的养护顺序来看,这些城镇道路排上养护日程实在“遥遥无期”。部分公路建成后,由于一些重型货车的超载碾压,致使公路超负荷运行,路面破损现象较为严重。再加上街道提供公路养护的人力、资金的不足,导致对破损公路的修补工作相对滞后缓慢,给公路周边群众的出行带来较大的不便。

3、农村路网建设存在盲点。目前,靖安地区内部南北向主干道未能实现道路网络格局,涉农街道仍有部分自然村未能实现道路网络全覆盖,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群众的出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农村路网建设过程中,交管局一般只选择农村公路的主干道设置红绿灯、限速带及“黄闪”等道路安全基础设施,导致一些人流量较大的次干道路口由于缺少必要的道路安全基础设施而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几点建议

篇9

2、 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3、 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的问题。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5、 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2、 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3、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有些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阴碍和困难。三、村级干部工作思路

如何当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每个村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篇10

成都创业者群像素描

35岁以下,具有大专/本科学历,创业前是普通职员,女性比例很高

Q1:什么年龄和阶层的人在创业?

95位参与调查的创业者中,30岁以下的人最多,占52%,其中90后占28%。30~35岁的创业者比例是28%。基本上,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成都创业的主力,但创业没有早晚之别,成都的60后创业者同样不乏其人,他们在此次调查中所占的比例为5%。

阶层方面,有33%的参与调查者是以企业普通员工身份开始创业;同时,学生创业也逐渐成为主流,有32%的创业者在求学阶段就启动了创业之旅。还有14%的人创业之前是具有企业高管身份。全部参与调查者中,超过一半的人是首次创业。`

Q2 :什么学历的人在创业?

和年龄一样,学历并不是创业的主要门槛。成都参与调查的创业者中,有12%为高中学历,但是大专/本科学历仍占主流,占据了总数的76%。在受调查者中,还有8位硕士和4位博士。

Q3 :成都创业者男女比例?

这个问题的调研结果令人惊喜,在男性占主导的创业大军中,成都的女性创业者异军突起,受调查者中,女性的比例高达36%。同时,女性创业者的学历和职业起点普遍较高,基本均有本科学历,而在受访对象的8位硕士中,也有3位是女性。此外,有2位女性创始人是从企业高管的位置上开始创业的。

生活篇

每天睡眠6小时,休假时间能保证,平衡工作与生活

Q4:创业者一天能睡几小时?

相对于“北上广深”,成都创业者们的生活相对轻松。21%的受访者能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睡眠时间为6小时的最多,占总数的33%;7小时和5小时的均为22%;只有2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4小时。

Q5:在成都创业,你能休假吗?

成都的“安逸”名不虚传。57%的受访者每年给自己留出了休假时间,10%的人还有规律性的休假,创业后完全没有休假的占33%。采访时,一位成都创业者表示:“选择在成都创业是因为这里能让我对工作和家庭兼顾。”看来,相当比例的成都创业者能够在事业和生活上找到均衡点。

运营篇

从小团队起步,电商/O2O领域最集中,创始人忙着跑销售,招人最花钱

Q6:公司初创时是什么状态?

超过一半(58%)的受访对象是首次创业,17%的人经历了二次创业。在他们创办的企业中,75%的公司成立不满2年(包括2年),20%的公司成立3~5年,超过10年以上的企业未出现在调查中。71%的公司初创时是5人以下的小团队。

Q7:哪些领域创业最集中?

成都是昔日的“手游之都”,但现在游戏业的风潮正在退去。电商/O2O是受访对象最集中的行业,占比达到15%;餐饮零售类占据第二,比例为8%;移动软件开发、线下培训并列第三,均为7%;消费服务、云计算、大数据、文娱、广告营销、智能硬件等名列其后。这里还有两个有趣的现象:在受访的创业公司中,仅有2家属于游戏行业,同时有7%的创业者在进行微信创业。

总体上看,受访公司所处的行业比较分散,涉及文娱、游戏、软硬件开发、云计算、大数据、金融、交通运输、媒体、餐饮等众多领域,没有出现严重“扎堆”的现象。我们期待这是一个健康创业生态的开端,但是这也说明,成都的创业者还在多个细分领域内进行探索,很多领域还存在很大的未知 性。

Q8:创始人每天主要做什么?

把产品卖出去最重要!受访对象中,35%的人把主要精力花在了拉人脉、跑销售上;20%的人专注技术和产品研发;15%的人思考公司未来的发展;11%的人忙于找投资人;只有7%的人主要做公司内部管理。

Q9:你的企业赢利了吗?

36%的受访公司尚未赢利,32%的公司略有盈余,28%的公司基本持平,只有4%的公司已经实现大规模赢利。

Q10:公司在哪一方面投入最大?

36%的受访者把资金投入到了人力资源方面,用于新项目研发的有23%,再其次才是场地租金。虽然O2O也是成都创业的热点,但补贴用户显然并不是成都创业者们所热衷的,仅有3%的受访者把钱花在了这上面。显而易见,他们最看重的还是“人”。

竞争篇

没有巨头的威胁,彼此相处融洽,创业圈子正在形成

Q11:产品原型有借鉴吗?

创业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不可避免会借鉴他人,但成都创业者具有更强的原创精神,只有46%的受访者表示产品是有海外原型的。

Q12:存在大公司的竞争威胁吗?

尽管已经有巨头进驻成都,但是成都的创业公司并未感受到威胁。受访者中,51%的人表示没有感受到大公司的竞争,其中30%的人还期待能与大公司合作。同时,恶意竞争虽然存在,但并非主流,有55%的受访者没有遇到过恶意竞争。

Q13:创业的困惑和问题如何解决?

调查显示,成都的创业者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在遇到困惑时,49%的受访者会采取和圈子里的朋友、同行沟通来解决问题的方法;17%的受访者选择在微信朋友圈和社群里求助;12%的人有创业导师作为求助对象;9%的创业者参加过创业培训课程,会和课程里的老师、同学探讨解决问题;信任投资人从而寻求帮助的有7%;只有4%的人愿意向创业类媒体和机构求助。

融资篇

一半人用自有资金创业,种子天使轮居多,对风投态度谨慎

Q14:创业的启动资金来自哪里?

在这方面,成都创业体现出了鲜明的早期特点:50%的受访者用自己的钱创业;亲友资助在主要渠道中排名第二,占总数的29%;金融贷款占8%;仅有8人接受了天使和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众筹和获得政府与孵化机构资金支持的都是5人。

Q15:融资属于哪个轮次?

受访公司中,只有21家获得过风险投资,占总数的22%。其中绝大多数还处于种子天使阶段,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11%;仅有3%的受访者融资达到B轮;在没有获得融资的受访者中,大约1/3的人表示从未考虑过接受投资,他们最大的理由是担心投资人对公司的业务进行干涉。

Q16:成都今年的融资环境如何?

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成都的创业者认为今年融资更加困难的人数,还是略微超过了认为“融资环境更好了”的人。

创业环境篇

人才供给令人满意,创业补贴较易获得,创业活动请来得更凶猛点吧

Q17:成都人才供给能满足公司需求吗?

大多数受访者对成都的人才供给表示满意,仅有22%的人认为人才需求难以满足;17%的受访者认为招聘比较轻松;而O2O和移动软件开发是人才比较稀缺的领域;只有5家公司表示还需要到外地招聘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

Q18:你怎样选择办公地点?

45%的受访者选择租赁民居或商住两用房办公;16%的人入驻了成都当地的创业园区;另有12%的人在普通写字楼办公。相比而言,选择成都的民营孵化器办公的人占比最少,低于在家创业和在高校里创业的人数,仅占4%。

创业者选择办公地点的理由中,“便宜”仍然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交通条件、物理环境、办公设施等因素,最后才是对于周边环境的考虑。

Q19:税收是在成都创业的负担吗?

成都的税收相对宽松,60%的受访者表示税收完全不是问题,只有19%的人认为税收仍然是沉重的负担。还有6%的受访者因为拿到了政府补贴,因而能够轻松应对税务压力。

Q20:你申请过创业补贴吗?

成都近两年鼓励创业,推出了多项鼓励和优惠措施。51%的受访者申请过政府的各种创业补贴,其中1/3的人表示申请和获得补贴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仍有49%的受访者对此完全没有了解,几乎占到一半。

Q21:办理公司注册和其他创业所需手续上花的时间多吗?

在对创业公司的监管上,成都也是比较严格的。60%的受访者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办理经营牌照和许可证等,但在办理各种手续问题上,54%的受访者都能在3个月内办理完成,还是比较顺畅的。

Q22:当地的创业孵化器和创业活动对你有帮助吗?

虽然不少受访者入驻了当地孵化器和园区,但是仍有69%的人没有参与过任何孵化计划。有33%的受访者表示,当地的创业活动还比较少,他们从来没有参加过;还有16%的受访者参加过外地举办的创业活动;在本地经常参加活动的创业者,占总数的26%。

调查小结

北上广深的房租涨了又涨,沿海城市的竞争一波比一波激烈,高昂的消费水平、日益恶化的环境,都把创业者们搞得焦头烂额。而位居内陆的成都,以其远低于一线城市的创业成本、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逐渐浓厚的创业氛围,正在吸引着其他地区甚至一线城市的创业者迁移至此。“蓉漂”正在成为一种现象。

篇11

一、研究背景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10全国十大城市岗位需求和求职排行的统计显示,上海市餐厅服务人员、厨工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高达7:1,成为岗位空缺大于求职人数缺口最大的职业。了解服务人员的生存现状对促进农民工就业、提高生活水平、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认识和解决第三产业发展中的盲区和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甚至可能成为解决就业的一个创新点。

二、临朐县中小饭店服务人员生存现状及问题

(一)服务人员生存现状的社会表现

1.服务人员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基本劳动权利无法保障。调查显示,96.67%的服务人员每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其中80%的劳动者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劳动者并不享有基本的节假日,且无一人享受过节假日工资翻倍的劳动福利。基本劳动权利得不到保障,直接影响服务人员的从业热情。

2.服务人员不具备基本社会保险,生活单一。对服务人员生存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劳动者不具备任何保险,另有60%的劳动者仅有医疗保险,均为所在社区或村庄提供。服务人员中基本不参加任何文娱活动的占96.67%,生活较为单一,休闲娱乐活动少。

3.服务人员寻找工作渠道狭窄,自身限制多。有近一半的服务人员通过家人或朋友介绍寻找工作,原因是更安心可靠,不会发生拖欠工资的情况,他们中没有一人尝试在网上投递简历。问及选择该职业的原因,大多数人表示因自身条件差、限制多,36.67%表示因年龄限制,但将来会转行,50%表示因学历限制,不得不接受较差的待遇和条件。

4.服务人员呈现妇女化和老龄化趋势。目前中小饭店服务人员甚至部分大型酒店服务人员呈现出妇女化和老龄化趋势。过去至少占总数量一半的男人员所从事的传菜、扛酒等体力劳动由现在超过六成的女人员承担。从事服务工作的女性由原来的年轻未婚女性甚至是未成年女性为主变为了当前的已婚妇女、育龄妇女、老年妇女为主。由于老年妇女和已婚妇女的文化水平及工作热情不高,限制了中小饭店的进一步发展,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劳动者,雇主也只能聘用她们。

(二)服务人员生存现状的个体表现

1.服务人员年龄小、家庭条件较差、获政治资源少。有40%的劳动者年龄低于20周岁,16.77%的劳动者年龄低于16周岁。他们中没有一名党员,再加上外出打工,实际上本应拥有的选举权等相关权利成为虚名。他们中有43.33%为家中最小的孩子,获得资源较少,通过访谈也了解到,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家庭大部分务农或从事体力服务劳动,部分家庭属于离异家庭,或家庭不和睦。

2.服务人员收入低、对家庭责任感差且没有合理理财观念。有70%的服务人员月收入低于1500,有6.67%的人员月收入超过2000。大多数未婚者并不会向家庭交纳任何财物,虽然每月的基本生存花费低于所得收入的一半,但仍有46.67%的人员没有积蓄的习惯。值得关注的是,在服务人员日常生活消费中,电子产品达10%,其他支出,如婚恋等也达23%。

3.服务人员素质偏低,且大多数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服务人员占26.67%,大专及以上文化仅占3.33%,2/3的服务人员文化水平为初中。有93.33%的劳动者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偏低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劳动力接受各种培训及学习的能力,制约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不利于综合开发劳动力市场。此外,有10%的服务人员患有慢性病,36.67%的服务人员没有《健康证》,为饮食安全带来隐患。

4.服务人员职业代际传承程度高、垂直流动机会不完全。服务人员的祖辈和父母职业中,近50%为农民,且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均有80%低于初中水平,与服务人员本身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相持平,职业代际传承程度高。此外,服务人员在垂直流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流动路径单一、流动不畅,流动过程中的世袭性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仍未跳脱出父母工作的局限性,仍处于社会中的较低地位。高考,作为社会流动最重要的路径之一,与服务人员这个低文化水平群体看似并无关系,失去了它本身调节社会流动的作用。

5.服务人员对未来预期不乐观、有较开放的婚恋观,对外出打工热情不高。超过85%的服务人员接受婚前和婚前同居,但仅有23.33%的服务人员愿意外出打工,有56.67%的服务人员虽然同意外出务工但不会实践,他们表示虽然外出务工获得的工资高,但消费也高且风险大。愿意外出打工的服务人员表示更多是为了开阔眼界而非挣钱。对目前生活持满意态度的服务人员只占13.33%,超过80%的服务人员表示生活的最大愿望就是挣更多的钱。

三、临朐县中小饭店服务人员生存现状的原因探究

第一,中小饭店服务人员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发展不够完善。第二,临朐经济总量和质量有待提高,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第三,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的缺陷。第四,受获得资源影响,服务人员代际传承可能性更大。第五,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四、改善中小饭店服务人员生存现状的建议措施

(一)宏观措施

第一,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制度。第二,建立完善的就业市场。第三,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大科学投入,优化投资结构;用足用活服务业发展政策;加强环境建设,进一步增强吸引力。第四,调整资源分配方式,健全与完善社会流动管理体制。

(二)微观措施

首先,提高服务人员自身素质。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服务人员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减小服务人员代际间的职业流动程度。针对市场需求坚持以短训为主、长短结合的培训模式,积极做到实际、实用、实效三位一体,尽量做到学有所用、因地制宜。其次,发挥街道办或社区、村落、社工的能动性,通过培训或督导改变服务人员自身观点,使其认识到改变生活的可能性。再次,改善服务人员务工环境。建立服务人员工资保障金制度;提高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引导社会舆论,真正做到“劳动最光荣”。

参考文献

[1] 临朐县统计局.临朐县2007年经济运行情况综述.[EB/OL].2008-2-28/2011-05-20.

[2] Jencks, Christopher, Marshall Smith, Henry Acland, Mary Jo Bane, David Cohen. (1972). Inequality : A Reassessment of the Effect of Family and Schooling in America. //(美)格伦斯基编,王俊,等.社会分层(第二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2:336.

篇12

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3.63万亿元,同比下降7.3%。7月当月,我国出口额、进口额同比分别下降8.9%、8.6%。进入2015年,除2月当月出口大幅增长48.9%之外,前5个月其余月份均负增长。6月份出口月度增速终于由负转正,但7月份出口重现负增长(见图1)。由此可见,外贸形势依然严峻,企业出口困难并未减少。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订单减少,成为影响企业出口的最大因素。成本上升这一重要因素,上年调查结果显示为影响企业出口的最大因素,本次调查屈居第2位。另外,企业自身创新研发能力不足、汇率波动加剧、资金紧张、贸易风险加大及与周边国家竞争压力加大等因素,延续到了2015年,继续成为制约企业出口的突出问题(见图2)。

出口最多的地区:北美成第一,新兴市场亮眼

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出口最多的地区是北美,选择比例21.5%;其次是欧盟,选择比例20.8%;东盟位列第3位,选择比例为13.5%。排在第4位的日韩,选择比例为11.4%。接着是拉美、非洲和东欧,这几个新兴市场都有不俗的表现(见图3)。本次北美超过欧盟登上第1名的宝座,与2015年美国经济表现好于欧盟有关。欧盟经济仍然纠缠于希腊债务危机,复苏乏力。而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外贸企业继续加码新兴市场。

在企业出口市场预期的调查中,与上年调查结果相似,企业普遍对出口的预期不高。在各市场中,选择“持平”的企业均占到了40%以上。不过,企业对北美、东盟、拉美、非洲及亚洲其他市场预期增长的比例较高,达到30%以上,说明企业对北美及新兴市场出口前景较为乐观。同时,针对欧洲、日韩出口,企业选择“下降”的比例高于其他市场(见图4)。

2015年出口:企业持谨慎乐观态度

在“过去1年企业出口规模和利润情况”调查项中,选择 “规模持平,利润下降”的比例最高,达到20.3%;选择 “规模持平,利润持平” 的比例为17.5%(见图5)。这表明企业经营情况依旧比较困难,具有一定的维持现状的意愿。另外,选择“规模下降,利润下降” 的比例达到17.9%,企业生存确实不易。不过,选择 “规模上升,利润上升”的比例达到19.5%,让我们看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正在逆境中寻求突围,并取得了成效。

对于2015年出口规模预期,企业多持谨慎乐观态度。调查显示,企业选择“持平”和“上升”的比例相当,合占74%(见图6)。

调查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面向约1260家外贸出口企业,其中机电行业企业最多,占28%;其次是轻工行业企业占18%,五矿化工行业企业占15%,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占11%,食品土畜行业企业占8%,医保行业企业占4%,其他行业企业占16%。其中,55%的被调查企业是生产型企业,此外依次是服务型企业、流通型企业及其他,占比分别为24%、19%和2%(见图7、图8)。

开拓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展会和电商受宠

调查显示,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方式仍然是参加展览,选择比例为35.8%。这一方式始终是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重中之重。随着跨境电商的崛起,电子商务平台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本次选择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占到32%,相比上年27.7%的比例有所提高(见图9)。除此之外,依托国外大型经销商和境外营销网络这两种传统方式,仍然是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渠道。

化解成本压力:调整产品结构,强化技术改造

当前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背后,是国内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的推动。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削弱了我国低成本出口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之痛。面对成本上升,企业有什么化解良策?调查显示,19%的企业认为最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接着是选择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方式,比例都为16%;15%的企业希望通过谈判让海外买家分担出口成本上升的压力(见图10)。另外,向上游企业压价、产业转型,以及减少出口、扩大内销等,都是企业化解成本压力的对策。

从调查结果看,企业化解成本压力的主动性继续增强。在国家倡导再造贸易竞争新优势背景下,不少企业行动起来,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加入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队伍中来。

抗击汇率波动:提高出口价格,使用人民币结算

自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暴涨暴跌现象。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指出,2014年1月~2015年6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9.5%,给外贸出口造成了一定压力。这时候,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显得更迫切。调查显示,25%的企业希望通过提高出口价格来化解影响;24%的企业表示希望用人民币结算,这一比例较上年调查结果提高了4个百分点(见图11)。跨境人民币结算受欢迎程度正在提高。2014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实现6.55万亿元,同比增长41%,约占当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25%。另外,有17%的企业选择远期结售汇这种避险工具来实现保值,还有企业通过扩大进口、不接或少接长期订单、缩减出口业务等方式化解汇率风险。

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打造自有品牌

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我国企业往往受制于人,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境地。我国企业做代工的经历时日长久,而利润大头常被国际大品牌抽走。当前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或可将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培育自有品牌作为突破口。调查显示,45.4%的企业表示拥有自有品牌出口,这一比例高于上年调查结果5.4个百分点(见图12)。这些企业多集中在机电和轻工行业。进出口经理人杂志在调查中了解到,不少外贸企业过去并不关注品牌,现在开始积极创立自有品牌,特别是一些出口传统优势产品的企业。

希望获得支持:提供海外信息,改善融资环境

调查显示,外贸企业最希望得到更多的海外市场信息,选择比例为22%;改善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紧跟其后,选择比例为21%;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占17%;加强对外宣传,树立中国形象,占16%;关税调整,占15%;支持企业境外投资设厂,占7%;及其他,占2%(见图13)。

篇13

2、 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3、 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的问题。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5、 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2、 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3、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有些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阴碍和困难。

三、村级干部工作思路

如何当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每个村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