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经营状况实用13篇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

篇1

建筑业也是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着重大意义的产业,它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不仅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更是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有着极大的关联。作为我国的五项支柱产业之一,它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所占的份额仅仅落后于农业和工业,所以,它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建筑业的发展还能够有效的解决我国当前所存在的就业困难的问题,能够为广大的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促进国家的稳定和谐发展。它运营状况的良好意义重大,这篇文章就是结合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经济状况来进行思考和分析的,并对其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1、国内外建筑企业经营现状对比分析

下面我们就以我国与美国的两大建筑企业的经营现状为例,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在我国的建筑企业中,中建总公司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不管从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经济效益、技术力量等等发展看,它都是我国建筑企业的重要支柱。但是,近年来,由于该公司在劳动力上投入过大,其投入量达到了美国公司的9倍之多,导致了它的人均营业额持续下跌,仅仅只占美国公司的二十分之一。同时,由于它在建筑技术设备上的投入比重只是美国公司的八十七分之一,就直接导致了中美建筑企业在人均利润上的巨大差距。在这里有一点必须要引起十分的重视,即我国建筑也的劳动生产率一直都处于极为低下的状态,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相对较低且我国的建筑设备的使用率以及先进程度都与美国有着极大的差距,所以,在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中是一个重大的障碍,制约着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

1.1建筑人才

在国外的建筑企业中,其人才的知识构成有着明显的优势,其具有着很多精通一门技术同时也对多门技术略懂的高素质人才,且在人才的使用上,他们有着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能够做到将人才的效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国外建筑人员的工资要远远高于国内,这就使得一大批优质的人才都能够踊跃的投身到建筑事业中去。再反观我国建筑事业发展现状,人才构成不合理,其从事建筑工作的大都是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员,没有足够的技术素质,还有一部分人员,也大都是没有一项极为专业的技术,也不具备极强的工作能力的中等素质人才。

1.2经济效益

在国外的建筑企业中,存在着很多的盈利手段,如调整价格、合理避税、合理索赔等等,但是就我国我建筑企业而言,其盈利的手段就相对来说要单一很多,经常发生建筑工地拖欠公款、压价等等不良建筑行为的发生。建筑行业中广泛流传着一句话,即建筑工程头上有三座大山,压级压价、垫资接工程以及索要回扣。直接导致了很多建筑企业的资金状况一直都极不稳定,不能够持续进行再生产,这种不正常的建筑现象,必定会对我国建筑事业的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1.3企业间的关系

在国外的建筑企业中,各大企业之间的关系都是依靠相关的合同的有效执行来相互调节的,他们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程度要远远超过我国。而对与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很多主管部门都能够通过其行政的职能介入到建筑企业中,最终造成一仆多主局面的形成。同时,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都会出现建筑工地拖欠工资的现象,且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恶性的死循环中,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如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业主、建筑劳动人员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债务关系。

2、结合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在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各大地区都纷纷响应,加快进行建筑工程的建设,使我国的建筑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趋势,并且在各项工程建设中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建成了一大批具有着高难度、高质量的紧密工程,无疑也彰显了当下我国建筑业的巨大实力,但是,在这一积极进行建筑事业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针对当前我国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做一个具体的概括。

2.1建筑企业

在我国的建筑企业中,大都存在着建筑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少竞争的活力和建设的动力,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在进行重大决策时总是会显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最终致使企业的目标考核以及在追究责任时不能够准确到位的实施。同时,在我国的建筑企业中,还存在着技术设备明显不足的劣势,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管理水平、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人员技术素质等多个方面都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国际竞争的强大压力下始终处于不利地位。于此同时,在我国的大规模的国有企业中,也存在着缺少企业活力和技术动力的问题,他们本应是代表着具有着中国最先进科技与技术工艺的企业,肩负着社会给予的重大使命,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不前,不能够起到带头的表率作用,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并且,在我国的建筑企业中,具有着强大经济技术实力以及具备着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只占少数,所以,各大企业的建筑管理水平都相对低下。

2.2建筑人才

在国的建筑企业中,建筑人才的缺失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很多的建筑人员都缺乏承包经营,没有国际化的建筑经营经验作为指导,导致我国对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存在着严重的缺乏,没有高质量、高素质的建筑技术专业管理人才的加入,现有的建筑人员又不能和当前企业的发展状况相适应,所以,在建筑企业中,既懂得对企业进行管理有懂建筑技术的综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当前阻碍建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2.3建筑市场

受地区封锁、行政垄断的影响,难以进行公开、公平和公正的竞争,全国统一、开放、体系完备、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难以形成。

3、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方向

3.1人才建设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价值增值中最具创造性的因素,是否拥有必需的高素质人才是决定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当前业务不太饱满的情况下,应考虑人才储备计划,招贤纳士,等待机会。相对于以前业务单一的施工企业而言,开发前期策划、设计、项目管理及实施等人才将是要重点考虑的。

3.2制度建设制度建设也是迎接机遇的重要保证。面对新的业务、新的投资方向,原有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可避免地会显现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实际又能管控的制度尤为重要。

4、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业最能灵敏地反映经济的繁荣和萧条,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我国建筑企业应吸取外国建筑企业的先进经验,正视自身不足,积极地改进和发展。面对已经到来的国际化竞争,我们建筑业应改革企业制度、提高工程质量、规范建筑市场、推进建筑科技进步,以逐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使其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MBA、MPA中心)

参考文献

篇2

一、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 

管理会计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很多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不够完善,并没有把管理会计纳入财务管理的范畴。建筑企业要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由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向管理会计转变,实现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普遍应用[1]。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一)对企业全面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信息进行规划 

管理会计结合企业内部管理状况,提供各种管理信息。它既包括加工、修正后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大量的非财务信息。管理会计相对比较自由。不受会计政策和制度的制约,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和管理需求,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变动进行分析,并通过与业务数据相结合,来反映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企业全面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信息具有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二)通过分析指标变动,揭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通过结合企业发展经营过程中的指标变化,充分认识到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企业管理层反映。首先,管理会计通过纵向的数据对比,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资金应用情况等具有明确的了解,并对预期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其次,管理会计通过与同行业进行对比,认识到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竞争中的态势,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2]。 

(三)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 

以建筑行业为例,管理会计通过对国内外建筑行业的市场行情和行业变化等进行分析,对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评估,使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决策更加的科学合理。同时,管理会计通过对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资金、成本、税金和利润等进行核算和评估,以了解建筑企业的内部状况。管理会计通过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考虑经济规律的作用和经济条件的约束作用。通过合理科学的量化模型,对企业的成本、利润和资金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四)实现全面目标管理,对企业内部进行协调 

管理会计是根植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它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状况密不可分,直接决定企业发展和决策中的经济行为。管理会计通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进行全面目标管理,使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目标达到一致和统一。管理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内部经营管理、决策和控制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对各部门的管理任务和目标进行明确的划分,实现各管理部门的相互沟通和合作,促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3]。 

(五)用数据信息对各部门工作进行汇总 

企业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范围和管理要素相对比较多。企业的组织架构也比较清晰,企业内部员工各司其职。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会对日常工作状况进行汇报。但是,企业各部门之间具有独立性,缺乏交流和沟通。管理会计能够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用数据信息对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明确的反应,让各个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和了解,很大程度降低了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难度,使各方面的信息更加清晰明确[4]。 

三、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运用 

(一)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相关建筑部门对外国的管理会计理论进行不断的完善。并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制度不断变革。同时,建筑企业相关部门越来越认识到培养管理会计专项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应用并不是很普遍,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业人员并不能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建筑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问题。相关建筑部门应该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促进建筑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5]。 

(二)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际脱轨。目前,相关从业人员很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注重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建筑行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进行实践,导致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普遍。首先,研究人员对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仅限于理论层面,缺乏可操作性。其次,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没有立足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而是对外国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大量的借鉴,并不能满足中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最后,管理会计的研究层面狭隘,并没有在我国建筑行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得到普遍应用。 

2.研究方法单一。管理会计涵盖的范围很广,适用于诸多领域。管理会计涉及到的知识构成也相对较多,既包括会计学和数学知识,又包括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主要停留在对经济数学的研究,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理论研究,很难满足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6]。

3.法律法规不完善。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对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制约。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建筑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阻碍了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现行的法律法规不适应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对建筑行业市场起不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导致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建筑市场的具体情况对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完善。 

4.专业人才缺乏。发展水平的制约,导致我国普遍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建筑企业中很多会计具有相关的管理会计知识,但是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其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并不乐观。建筑企业的管理会计,既要具有扎实的管理会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具备相关的建筑学知识。会计专业人员虽然对管理会计相关知识有所涉猎,但是普遍缺乏实践,制约了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的普遍应用[7]。 

(三)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途径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结合,推进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对建筑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候,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避免管理过程中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管理会计对建筑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和进行相关财务决策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协调好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关系,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层面的发展很迅速,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却存在诸多问题。任何理论的研究都要为实践服务。研究人员在对管理会计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要结合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管理会计应用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相应的实践。将与管理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既能够促进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完善。 

3.对管理会计行业进行有效监督。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国家的宏观调控,又要重视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监督,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规范和市场制度的完善。建立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有利于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同时,能够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学术交流,让管理会计相关理论真正为建筑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完善和实践的快速发展[8]。 

4.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的分离,导致目前我国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我国建筑企业整体财务发展水平。相关部门要对管理会计师和普通会计师进行明确的划分,对管理会计师的相关职能进行具体的要求。管理会计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同时也要有相应的管理才能和知识储备,满足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相关部门要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制度考核体系,通过严格的考核,对管理会计人才进行选拔,促进管理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建筑企业也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措施,以提高管理会计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适应建筑企业的发展需求。 

四、结语 

管理会计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发展水平的制约,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并不普遍。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加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促进建筑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桂秀,汪智芳等.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和信息质量[J].现代商业.2011.(20):229. 

[2]张妮,张旭锐.浅析责任会计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21):243. 

[3]孙洁.加强农发行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5.(11):80-81. 

[4]顾海燕.试论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推进企业精细管理[J].科技视界.2015.(04):319. 

篇3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一)对企业全面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信息进行规划

管理会计结合企业内部管理状况,提供各种管理信息。它既包括加工、修正后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大量的非财务信息。管理会计相对比较自由。不受会计政策和制度的制约,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和管理需求,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变动进行分析,并通过与业务数据相结合,来反映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企业全面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信息具有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二)通过分析指标变动,揭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通过结合企业发展经营过程中的指标变化,充分认识到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企业管理层反映。首先,管理会计通过纵向的数据对比,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资金应用情况等具有明确的了解,并对预期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其次,管理会计通过与同行业进行对比,认识到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竞争中的态势,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2]。

(三)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

以建筑行业为例,管理会计通过对国内外建筑行业的市场行情和行业变化等进行分析,对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评估,使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决策更加的科学合理。同时,管理会计通过对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资金、成本、税金和利润等进行核算和评估,以了解建筑企业的内部状况。管理会计通过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考虑经济规律的作用和经济条件的约束作用。通过合理科学的量化模型,对企业的成本、利润和资金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四)实现全面目标管理,对企业内部进行协调

管理会计是根植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它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状况密不可分,直接决定企业发展和决策中的经济行为。管理会计通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进行全面目标管理,使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目标达到一致和统一。管理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内部经营管理、决策和控制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对各部门的管理任务和目标进行明确的划分,实现各管理部门的相互沟通和合作,促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3]。

(五)用数据信息对各部门工作进行汇总

企业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范围和管理要素相对比较多。企业的组织架构也比较清晰,企业内部员工各司其职。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会对日常工作状况进行汇报。但是,企业各部门之间具有独立性,缺乏交流和沟通。管理会计能够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用数据信息对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明确的反应,让各个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和了解,很大程度降低了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难度,使各方面的信息更加清晰明确[4]。

三、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运用

(一)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相关建筑部门对外国的管理会计理论进行不断的完善。并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制度不断变革。同时,建筑企业相关部门越来越认识到培养管理会计专项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应用并不是很普遍,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业人员并不能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建筑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问题。相关建筑部门应该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促进建筑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5]。

(二)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际脱轨。目前,相关从业人员很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注重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建筑行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进行实践,导致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普遍。首先,研究人员对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仅限于理论层面,缺乏可操作性。其次,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没有立足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而是对外国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大量的借鉴,并不能满足中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最后,管理会计的研究层面狭隘,并没有在我国建筑行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得到普遍应用。

2.研究方法单一。管理会计涵盖的范围很广,适用于诸多领域。管理会计涉及到的知识构成也相对较多,既包括会计学和数学知识,又包括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主要停留在对经济数学的研究,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理论研究,很难满足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6]。

3.法律法规不完善。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对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制约。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建筑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阻碍了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现行的法律法规不适应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对建筑行业市场起不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导致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建筑市场的具体情况对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完善。

4.专业人才缺乏。发展水平的制约,导致我国普遍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建筑企业中很多会计具有相关的管理会计知识,但是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其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并不乐观。建筑企业的管理会计,既要具有扎实的管理会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具备相关的建筑学知识。会计专业人员虽然对管理会计相关知识有所涉猎,但是普遍缺乏实践,制约了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的普遍应用[7]。

(三)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途径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结合,推进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对建筑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候,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避免管理过程中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管理会计对建筑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和进行相关财务决策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协调好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关系,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层面的发展很迅速,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却存在诸多问题。任何理论的研究都要为实践服务。研究人员在对管理会计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要结合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管理会计应用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相应的实践。将与管理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既能够促进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完善。

3.对管理会计行业进行有效监督。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国家的宏观调控,又要重视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监督,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规范和市场制度的完善。建立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有利于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同时,能够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学术交流,让管理会计相关理论真正为建筑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完善和实践的快速发展[8]。

篇4

2 现金流量管理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2.1 在建筑企业决策科学性方面

现如今不同的市场内部为了抢占更多的资源,产生了十分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竞争中建筑企业想要真正站稳脚跟,首先要从自身方面入手,对自身的经济运转情况有充分认识,以自身当前的现金流量作为基础,更加理智的与市场当前情况进行结合,最终分析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科学性决策,以确保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平稳的开展各项工作。

2.2 在经营者对自身财务状况认识方面

市场每一天都在变化,建筑企业经营者需要通过自身的财务状况,来调整企业运行模式,应对不同的市场冲击,合理的现金流量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经营者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建筑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从而促进经营者做出合理的经营调整策略,帮助建筑企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3 在建筑企业掌握自身运营实力方面

建筑企业想要更加平稳的发展下去,需要保持运行中的财务收支平衡,避免入不敷出的现象发生,如果建筑企业在运行中因为经营不善导致债务累积过多,已经超出了企业自身的资本价值,并不能及时偿还,那么建筑企业不可避免的将会出现巨大的财务危机。这样的局面不易扭转,企业会因为会这样的冲击最终以破产结束。现金流量管理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更清晰的掌握自身的运营实力,对每笔资金的来源和去处都能实时了解,可以最大限度帮助建筑企业规避风险。

3 建筑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对策

3.1 现金流入方面

投标决策是前提经营性现金流来源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建筑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主要来源于业主支付的预付款、工程款、奖励款、周转金等。?目?源方面来看,如何增加经营性现金流流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招投标阶段应对业主主体和业主资信能力进行评估,了解项目投资主体结构,非政府投入作为项目投资主体的风险相比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风险而言较大;此外,投资总额中的资金构成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对项目国家投入资金、地方投入资金及银行贷款融资资金等所占比例进行分析,资本金投入较大的项目风险相对较小。有些业主因资金不到位往往在招标中要求施工单位缴纳一定比例的履约保证金或采用垫资施工的方式进行,对此应更加谨慎地进行投保决策,分析资金成本、妥善安排垫资资金。

3.2 现金流出方面

3.2.1 统筹安排资金支付,做好资金预算和计划

加强现金流管理的计划性,建筑企业尤其是各项目应根据施工进度结合资金情况“以收定支”按月编制详细的资金计划,公司根据汇总的资金计划统筹安排资金,做好现金流筹划。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准确性、规范性和高效性,确保资金支出分配的合理有效,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防范资金链风险。

3.2.2 强化资金的集中管控,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能

施工单位点多、面广,资金一般分散在数百个分散的账户中,且业主、银行和施工标段都签订了资金监管协议,要将分散在各地的零散资金集中起来有一定难度。分散的资金不能形成资金合力,造成资金闲置、增加了资金成本。项目要加强和业主的沟通,取得业主的信任,最大限度将资金集中到公司总部,由公司总部统一调配,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充分盘活资金存量,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和资金风险。

3.2.3 实行大宗材料的集中采购和集中支付

集中采购可以整合供应商资源、发挥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集中支付解决了分散资金多户头管理的弊端,大大减少了资金在途时间,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了资金的统一管理和集中调度,有效防止了对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截留,从一定程度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此外,资金集中支付制与集中采购相结合,充分地整合了公司的资源,发挥了规模优势,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在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同时,切实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2.4 将现金流压力向下游供应商转移

篇5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类型及其成因

1、资金筹备的风险

建筑安装业的建设项目施工进行需要的资金量不是一个小的数目,通常情况下,建筑安装企业为了保证自身资产的稳定和流动资金的充足储备,在进行项目建设的前期阶段会对新项目进行筹资,我国大部份的建筑安装企业的筹资来自于银行的贷款,然而随着国家对于建筑业的相关文件和政策上的调控,建筑项目的资金贷款限制条件逐渐增多,同时筹集的资金数目也相对有限,这在相当的程度上制约了建筑安装企业的项目承包和企业发展。

在这基础上,项目启动资金和后续资金的周转问题对于整个建筑安装企业的资金链条增添了隐患。同时,随着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增,在发展阶段如果财务状况不良,会对企业造成后果相当严重的财务危机。

2、垫款的问题

在我国建筑行业,一些地区和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工程的建设呈现出业主、监理单位、承包方和施工单位这种三级关系。这种多环节的承包方式使得工程的建设和验收工作需要反复进行,大大延长了项目建设和相关程序的工序时间。同时承包方和建设方由于工程验收手续的繁杂,工程款往往不能够及时的结算,这就需要施工方和承包方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进行工程款项的垫付。建筑工程的垫资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是严重占用企业资金的行为,同时也是被迫接受财务风险的一种,工程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工程停工或者缓建等问题。建设单位无法按照合同规定的周期支付施工单位的工程款项,将会对建筑安装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严重的冲击,甚至引起施工方陷入财务危机的恶劣情况。

3、资金的回收风险

在建筑施工行业当中,很多企业的工程尾款都不能够得到及时的结算。这是由于在进行项目建设时,业主或者建设单位大多是按照20%、60%、15%、5%的比例进行项目款项的支付的。其中20%是项目启动的预付款,而60%是在项目建设直到工程完工之间进行支付的。而施工单位同建设单位的15%款项常常需要工程验收后相当长时间的逐步交付才能够进行结算,余下5%质保金回收大多会因为工程质量问题而变得遥遥无期。这种不良付款的方式常常会使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回收陷入工程易干款难收的境地,大大限制了施工企业的发展和业务扩展,而且部分建设单位由于经营不善不能还款,使得施工企业常常面对额外的财务风险。

4、投资的风险

建筑安装企业的投资风险通常为两种,一种是在建筑工程的进行阶段,建筑安装企业期望将工程施工阶段的资金投入转化成为建筑项目的股权投资,通过项目的启动和经营获得工程建设款项以外的经济效益。然而,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建筑项目的盈利状况缺乏更为直观的市场性认识。在建筑项目出现经营失误和投资款项无法得到适当股权的时候,将会引起施工方的投资风险。另一种是在进行项目施工时,企业为了扩大企业项目经营规模及增强企业实力而采购增加建筑设备时的投资。这种投资通常是在建筑安装企业在发展阶段,为了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承包一些相对自身实力较大规模的工程,在工程建设阶段投入更多的资金扩大生产设备等硬性的投入,这使得企业的流动资金大量的转化为固定资产,一旦工程项目承接量不能有效增加或者建设、结款出现问题,将会对企业的资金周转产生严重的影响,从而引发企业的财务问题。

二、回避并防范企业财务危险的措施

建筑安装企业在经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的投入,财务风险是必须要面对的。但应尽可能的减少建筑安装企业在运营中的风险,这就需要在项目启动和建设过程中尽量回避额外的风险和做好风险的止损工作。

1、风险的处理方法

对于企业财务方面的风险,施工方可以采取几种方法转移或者减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例如在项目的启动阶段,采取同其他企业共同承包的方式,减少企业对于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回避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当然这种方法也会减少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效益。

又或者采取转移风险的方式,对承包项目进行保险,将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如工程事故)造成的损失转移到保险公司,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按工程进度收款的办法,尽可能的按照合同条款中规定的付款日期、付款进度收款。如果建设单位无理由却拒绝按合同规定付款,可以采取暂停施工的迂回办法收款,以此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减少工程款无法收回带来的损失。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工程质量,以期质保金能够按期收回。

2、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对于建筑安装企业而言,不仅要做好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还要对企业需要承受的财务风险设立控制措施,以减少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财务风险。

控制措施根据具体工作开展的不同,可以分为财务预警机制、企业财务整合和优化管理、这两大部分。其中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是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收集和统计,同时关注市场的变化和建设项目的相关信息,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观察并注意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的发现市场变化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减少和控制企业在项目建设和投资过程中的损失。

而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是将建筑安装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整合和清晰化,实现企业资金的统一调度,提高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资金投入的效益和回收。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良好的企业财务状况,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和扩大赢得更多的资金来源。

三、总结

建筑安装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的投入,财务风险是不可回避的。然而通过企业规范的管理和相关预警机制的设立,却可以有效的回避企业在财务方面的风险。为此,加强企业在财务方面的风险控制措施,对于企业的运营和管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6

1.房屋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

1.1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的内容

经营管理主要是指按照企业经营目标对生产、经营、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进行有效调整的内部管理活动。建筑工程管里主要是指从房屋建筑工程的立项起,经过工程招标、规划、设计、施工等整个过程管理,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高效率、高质量并顺利完成。在进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首先确定企业的精英形式和管理体制;设置管理机构,配备管理工作人员;做好市场调查,掌握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等。然后,再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并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1.2房屋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就是经营管理体制。只有形成了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经营管理体制,才能实现出经营管理体制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宏观控制。房屋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企业在项目中进行的每一项工作,能够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状况下,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对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形成新的企业动力,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保障企业能够持续、平稳、快速地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生存下来。

2.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现状

2.1缺乏健全的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体制

房屋建筑工程体制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着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在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只有拥有功能齐全的管理机构和执行部门,才能够对建筑工程实现科学地分工,才能够明确职责和权利。目前,不少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缩减施工开支,缺乏健全的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如未设立专门的工程管理部门、经营管理混乱、权责不明确等,以上情况都无法保证经营管理的合理进行,还会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质量造成一定的损害。

2.2缺乏系统的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建筑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我国正在逐步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管理力度,并组织相关专家针对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和行业规范。但部分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单纯的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而对经营管理制度敷衍应付,并没有将它们贯彻落实到实处,导致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制度形式化,无法保障工程经营管理的力度。

2.3缺乏科学的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建筑行业建筑施工的行业模式是以承包企业为龙头、以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该模式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实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是由于经营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模式,施工效率偏低,施工质量难以保障;另一方面是由于工程施工队伍综合素质偏低,不能实现对施工中人、财、物、机械的统筹管理,最终造成了大量资源被闲置或浪费,难以提升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

3.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深化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机构的改革

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的前提就是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机构的建立。因此,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增强其竞争和效益意识;其次,根据市场需求对企业管理机构进行科学地改革,使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最后,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形成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实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经营管理责任制

由于房屋建筑项目施工规模大、分项或单项工程多的特点,其对协作性、系统性要求较大,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管理难度。施工单位应当实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经营管理责任制,旨在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内容进行细化和责任分配,强化用人机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保障施工项目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总结

在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现状中虽然存在着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工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以及工程管理模式不够科学合理等问题,但是可以通过深化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机构的改革、实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经营管理责任制等措施来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以提升施工单位施工的效率,保障施工质量,从而提升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建筑行业竞争中保持这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Key words:construction market;credit system;record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024-02

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诚信体系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举措,也是建筑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证。近年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建筑市场诚信建设工作,把诚信建设列入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环节,积极探索诚信建设的机制与途径,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些实践反映了建筑市场诚信建设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企业备案机制上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使得建筑企业在招投标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本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1 现代市场诚信体系下的备案制度已发生重大改变

全新的建筑市场备案制度已经全面推行。与传统的建筑企业备案制度相比较,当前建筑市场的备案制度已发生了根本性的重大改变。传统的建筑企业备案制度相对比较简单,建筑企业往往在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各级建委、招投标中心、建设管理处)进行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许可证的备案等级,往往是原件及复印件拿到建设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并提供一些简单的、基本的关于企业资料的基础性书面材料。随着市场的发展,制度的完善,又增加了设立企业办事处等备案要求。而随着建筑市场诚信系统的建设全面推行,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今天的建筑市场备案制度也已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正以互联网为载体,以诚信信息网站为平台,以企业全面的资料和人员、设备、业绩、信誉等情况为内容,以多方位的考察、评价为管理体制,强调各类企业资料时刻完善更新,企业行为完全监控,使得现代的建筑企业备案工作上升到一个更高级、更完善的平台。

2 现代市场诚信体系下的备案制度形式和要求

2.1 改革以审批为主的市场准入管理方式,推行网络备案制度。减行政审批手续,推行网络告知承诺制度,告知承诺制就是在企业提交备案申请时,建筑行政管理部门通过网络形式,将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备案规定需达到的条件、标准和要求,清楚地告知申请人。一切备案资料,包括执照等级,营业情况,人员状况,设备情况,资信能力、拥有业绩等等资料,均通过网络上报,网络审核通过后,完成备案。

2.2 改革以静态管理为主的企业资质管理方式,积极引入动态管理。一是加大对建筑业企业的动态管理。资质变更、人员的变动、注册资金的改变都要第一时间在备案网站上进行修改,并重新上传扫描件,申请建设主管部门进行网络审核。二是加强日常的备案管理和检查制度,包括对备案人员到位率的检查,对企业备案营业场地的检查,对企业备案场所日常台帐建立情况的检查,对有在建工程的备案企业的工地检查。所有检查都和备案制度紧密相连,是日常的管理和检查成为企业备案工作的一部分。

2.3 以备案管理工作为评价平台,建立企业信用等级。将企业的备案管理检查工作与企业的市场信用行为密切挂钩;设立市场信用等级名单,对备案工作日常管理好的,如备案资料及时更新上报,备案人员满足到位率,基础台帐建立完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企业,进行季度或年度信用等级评价,评价的结果,直接纳入当地的招投标管理办法中,直接影响企业在当地招投标工作的成效。并设立诚信黑名单制度,备案日常管理不到位的企业,甚至会被列为黑名单,会被取消当地的备案资格,清理出当地的建筑业市场。

3 企业做好现代市场诚信体系下的备案的深远意义

3.1 做好备案工作是企业完善自身管理、梳理自身情况的要求。在备案中,往往要求企业对企业自身的基本情况、资质情况、工程业绩、技术力量、承包合同履约情况、奖惩情况、合同纠纷及处理结果记录、现场质量安全事故记录、材料合同支付情况、职工工资拖欠情况、财务状况等,进行统一的网络备案,这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企业全局的高度来进行整理、归纳,并在整理、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备案。

3.2 做好备案工作是进入各级市场的准入要求。2007年1月12日,建设部颁布《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各级政府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行建筑市场诚信建设,备案工作作为市场诚信建设的基础一环,正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建筑企业要想进入各级建筑市场,必须现进行诚信体系备案,通过备案后,方能取得市场准入资格。并在后期的备案工作中,加强管理和完善,使得市场准入资格得以延续。所以做好备案工作已成为企业市场准入的关键环节,是企业进行招投标活动的先决条件,并直接在招投标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以局集团公司在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的备案为例,局集团公司先必须在浙江省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网络备案,通过备案后方能进入浙江省交通运输建筑市场。在备案管理工作如若获得信用等级,就在在招投标活动中直接获得加分,使企业在招投标经营活动获得主动地位。局集团公司在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的备案中,获得AA等级可加1分,A级0.5分,B级不加分,C级倒扣1分甚至无报名资格。AA级能同时报两个标段,A级只能报一个标段。局集团公司经过周密安排、细致准备,做好了备案工作,取得了A级信用等级。

4 对做好现代市场诚信体系下的备案工作的探索

4.1 重视企业备案工作,认识到备案工作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关键性第一步工作。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的备案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备案工作已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并且能左右企业在招投标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所以必须加大对企业备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局集团公司在杭州市的备案为例,局集团公司先要在杭州市建设委员会网站发起备案申请,受理后获得用户名和密码,然后在杭州市建管处主管的网站“杭州市建设信用网”上进行备案登记,把企业的基本资料、履约状况、财务状况、工程业绩、技术力量、人员状况、项目经理状况、奖惩情况、职工工资支付情况、财务状况等,进行统一的网络备案,在“杭州市建设信用网”上通过审核后,取得备案资格,然后申领企业IC卡和项目从业人员IC卡,日后的企业投标报名和项目经理开标均持IC卡进行,不接受任何纸质资料报名,项目经理开标无IC卡,取消开标资格。

4.2 多方面采集信息,建立诚信信息档案库。按照未雨绸缪,提前规划的思路,提前做好备案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完整的收集企业的各类信息资料,建立一个专门用于企业备案的信息档案库,把企业的基本情况,资质等级,资质类比,财务状况,工程业绩,人员状况等等信息资料都收集到企业备案信息档案库中,按照各地网络备案工作的不同要求,分门别类进行筛选,做到及时准确、规范有效的完成各类不同要求放入备案工作。

4.3 加强企业备案工作的日常更新维护。企业将备案信用信息录入网络系统,通过网络传输到有形建筑市场监管平台,通过了建设主管部门的审核,取得了备案资格后,并不是备案工作的结束,更要加强日常的更新维护工作。及时关注备案网站上的各类信息。

4.3.1 及时更新企业资料。如企业财务数据年度更新,企业设备新增情况,人员变动情况、业绩完成情况、资信等级变化情况、合同项目履约情况。这些情况一旦有更新,应立即和主管备案的建设单位联系,进行数据的更新,以确保企业最新最全的资料信息在备案网站上体现公布。

4.3.2 做好企业信息资料的及时变更。如企业注册资金的变更,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变动,企业备案网站上主要人员的变动,项目经理资质等级变动和增项,以及其他情况的变化,都要及时在备案网站上更新,以免在现实经营活动中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经营活动不能顺利进行。

篇8

2建筑施工企业的信用内涵施

工企业信用可定义为在建筑市场的众多主体中,施工企业在其他主体(如设计单位、咨询单位、监理单位等)对自身表现出信任的前提下,保证自身的行为表现与其他主体对自身在共同市场活动中即将实施行为的期望相一致。施工企业的信用表现在交易过程中的诚信,即建设工程施工的承发包活动中合同履行的诚信。施工企业信用着重强调的是建筑市场交易主体期望与施工企业自身行为的结果相一致,如果两者表现不一致就会产生失信行为。

3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就是以建筑企业为对象的信用评价行为和评价过程。传统的信用评价方法主要为要素评价法,而在要素评价法中,是指评价机构针对施工企业的信用特征找出影响施工企业信用质量高低的信用要素、评价指标等,并对评价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依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施工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分,给定信用等级的评价方法。因此,从信用评价的方法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要素、评价指标、评价权重和评价等级等项目,这些项目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是信用评价的依据,要想公正合理的对建筑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应构建全面、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才能保证信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3.1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要素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信用因素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工程的能力(即履约能力)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资质等级、机械设备、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指标等内部要素所构成。履约表现是对工程合同的履约结果,是指建筑企业对于交易者的信用,包括工程履约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而违法违规行为则主要是反映了建筑企业对于政府及公众的信用。外部因素,即建筑施工企业信用体现在工程履约表现和相关的行为表现之中,同时受到宏观、行业、区域经济环境、建筑市场周期性波动等企业外部要素的影响。建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应首先明确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结合国内施工企业实际,进行信用评价时考察企业素质、经营业绩、管理水平、投标行为、经营能力、发展前景等要素。

3.2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一般狭义上的建筑企业信用评级主要是为了评估施工企业的偿债能力。多偏重经济系统的指标,来对施工单位进行信用评价,而施工企业信用可以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这时,就要更全面的考虑评价指标。应从企业基本面、企业管理水平、人力资源、企业经营能力、企业发展能力、外部环境和已记录信用分析等七个方面进行研究。下文A为一级指标,B为二级指标。(1)企业基本面A1(图略)(2)企业管理水平A2(3)人力资源A31.企业人力资源能力B31从人员总数、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重、员工平均受教育程度、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水平、专业资质人员数量等因素来判断。2.企业人力资源制度B32从人员配置能力、制度与标准的完善程度、制度的的执行能力来判断。建筑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从业人员的规模、整体素质、从业经验、专业化水平等因素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利用上述定性和定量的指标来分析。(4)企业经营能力A41.经营策略B41主要包括经营目标与方针,多元化经营及经济规模,营销网络和布局,市场占有率,客户的分布及对主要客户的依赖性,供应商的分布及对主要供应商的依赖程度。2.资产状况及资本结构B42主要由净资产、注册资金和负债情况三个方面来对受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评价,还要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连续性及趋势、收入的地域分布,以及营业外收入所占比重。3.经营效率B43主要评价指标有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施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贷款按期偿还率。4.盈利能力B44主要评价指标有营业利润率、资本收益率、主营业务现金率、净资产收益率。判断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优劣的关键点是利润和现金流量。因此,要考察利润的稳定性和构成,以及主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的可持续性。5.偿债能力B45分析企业按时偿还长、短期债务本息的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6.财务弹性B46指标包括:资本化比率、负债比率、长期债务。主要评估内容是可能发生的事件、融资渠道、公共关系、特有或专用资源和抵押、质押、保证及其附属协议等增强企业资产变现能力和减弱企业变现能力的因素。对建筑安装工程业企业来说,企业的外部支持是需要评估的重要方面。外部支持主要指集团母公司担保、担保企业、银行贷款指标和国家或地方财政担保,其目的是评估评级对象在急需资金时能够得到外部支持的可能性和及时性。如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银行已同意、企业未办理贷款手续的银行贷款限额,可以随时增加企业的现金,提高支付能力)、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和以往偿债能力及声誉。还要考虑质量事故赔偿、尚未解决的税务争议、诉讼事件和经济纠纷、担保负债等可能的负债。(5)企业发展能力A5发展能力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来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发展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收益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定量评价指标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B51、净利润增长率B52、净资产增长率B53和技术投入比率B54。定性指标包括:经营历史B55、发展速度及经营前瞻性预测B56。(6)外部环境A61.宏观经济环境B61主要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经济政策和主要经济指标、产业政策、法律制度。建筑企业不是孤立的个体,分析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要考虑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把握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及发展变化趋势,从而正确判断被评价建筑行业状况及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正确地判断国家相关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了解监管或支持力度,分析预计相关政策、法规的趋势及对行业和评级对象的影响。2.行业环境B62主要分析行业的发展状况、行业特性。被评级企业的信用质量与行业的发展状况高度相关,所以需要从整体上把握行业的主要经济特征。着重考察建筑行业的供求状况、产品结构、行业集中度和竞争格局以及国内和国际环境对该行业的影响。行业的竞争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3.行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B63从评级观点必须能够经得起商业周期考验的角度出发,因此,要明确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分析因素包括行业的利润波动性、利润基础来源的多样性以及利润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7)已知信用A71.银行贷款信用分析B71重点考察评级对象的还贷记录及与商业银行间的合作关系。2.商业信用分析B72包括:施工承包合同的履约记录、与设备材料供应企业间的付款记录。3.“全国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和“建筑业企业信用档案”中的相关记录B734.设领域专业人员信用档案中与评级对象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相关的记录B745.拖欠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分析B756.工商、税务部门的相关记录B767.法院诉讼记录B77

篇9

一、“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的积极影响

(一)对于企业的施工企业市场的竞争秩序的维护与规范有着积极的作用

“营改增”在实践中有效的优化了现有施工企业产业链管理,提升对各种发票管理系统的重视,有效的保证了人力、材料以及机械等成本发票的规范化与合法化发展,对于总包与各个分包内在的税务关系进行了梳理,可以说有效的制约了各种不正当的竞争意识与行为,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净化与发展有着根本的促进作用,可以在根本上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全面的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于相关建筑施工企业的产业链融合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实践中增值税中主要实行的就是凭借发票抵扣联抵扣制度,主要就是通过税务机关在网络上进行相关认证,然后通过发票将买卖双方进行系统的衔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进而有效的推动上下游产业的系统融合与发展。在整个链条中,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其下一个环节出现多缴税的状况,对此,增值税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基于施工企业为重点的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构建的利益关系,这种互相制约与交叉管理的模式对于整个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有着规范的作用。

(三)有效的缓解了营业税出现的重复征税问题

在实践中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起整体税负率的下降可以有效的舒缓企业存在的各种压力状况,将企业的不动产与增值税的抵扣条款进行融合,可以现对企业的相关投资内容的增值税抵扣,进而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投资发展,在根本上推动了企业的整体经济发展。

二、“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的消极影响以及相关规避措施手段

(一)“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的消极影响

在建设施工企业来说,企业购进的相关材料与设备的税额可以对其进行抵扣,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基于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状况来说,整体管理制度处于一个粗放的状况,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对较为滞后,在实行“营改增”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起整体的税收负担状况。中国建筑会计协会通过对66家企业进行调查发展,在实行了“营改增”之后,这些企业应该缴纳的增值税与起之前缴纳的营业税相对来说,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税收负担有所减轻。对这些企业进行营业税的征税来说应该缴纳580151万元,在“营改增”之后,这66家企业共缴纳的增值税为1122430万元,增加了税收缴纳比例。也就是说这直接的提升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相关规避措施手段

要想在实践中有效的规避“营改增”对于建筑施工企业造成的负担问题,就要基于一下几点开展工作:

第一,要不断的优化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模式

在现阶段的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中其多为劳动密集性质的企业,在整体上来说其发展模式多余单一,盈利能力相对较为匮乏,在“营改增”的推行之中,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压缩了企业的整体利润空间,对此要对其经营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与调整,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施工发展模式,基于其自身的发展经营的同时不断的拓展各种产业链,进而提升其整体经济价值,同时要不断的优化自身的设备模式,加强更新,利用相关设备的购进进行部分销项税额的抵扣,进而提升其整体生产效率,提升其内在的竞争能力。

第二,强化供应商管理。企业在购买材料的同时,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进而利用供应商管理系统优化企业税收负担,降低企业的资本投入,通过小规模纳税协调,让供应商可以提供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发票,进而实现对相关进项税额的抵扣。

三、结束语

税负也就是企业的税收负担率,起占总体利润的比例越大,企业的经营状况就显著,企业的整体收益也就越多。“营改增”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发展来说是利弊共存的,对此在实践中要正确的看待“营改增”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积极作用于影响,充分的凸显其内在价值,同时也要了解其消极影响,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与手段不断的规避影响,降低税收负担,进而在根本上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山.“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6,(24):158+168.

篇10

引言

随着营改增试点的全面推开,建筑业也一同被纳入了营改增的范围。建筑企业如何适应营改增的新变化,从而做出相应调整,实现新的发展?建筑企业的资本注册额较大,资金周转链条较长,因此税务改革与其经营状况和盈利状况关系密切。营业税改增值税征收是国家于2012开始实施的一项税收政策,在经过近五年试行的时间后,全面扩大其实行范围,既包括推向行业的增加,也包括推行区域面积的增大,建筑行业也被纳入其实行范围当中。本文试图分析营改增对于建筑业的影响,并对建筑企业如何应对提出一些意见建议,期望能给相关此类课题研究者以启发。

一、营改增的概念及特点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是国家为了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减轻企业税负,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而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它所涉及的范围主要是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部分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包括:陆地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建筑业包括航空勘探。金融业包括融资租赁-有形动产租赁。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等。

(一)会计核算难度增加

在介绍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营业税和增值税差异,营业税的的征收依据是营业额,包括企业商品生产和单次商品流通、无形资产出售、不动产专卖,其共同点是针对于商品所有权转移进行税务征收。而增值税则是对商品价值增加以及附加价值正常进行税务征收。换言之,营业税的征收依据与交易总额有关,而增值税的征收则是建立在商家切实盈利的基础之上。

但是增值税在以盈利额为基准量进行计算时,会计核算的难度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成本进项明细较为复杂,在核算过程中难以完全清算;二是发票名目众多,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部出具;三是会计工作涉及到的部门增加,工作项目及职权范围出现了一定的重叠。

(二)短期缴税出现变化

增值税征收的主要对象为制造业企业,商家利润的来源直接来自于产品的出售,但是产品的出售只意味着所有权的变化,却不意味着商家的际盈利,因此将税务征收从与交易关联过渡到与盈利关联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是有利的。对于一些经营不善甚至是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而言,征收营业税实际上是企业背负的巨大压力,而改为增值税后实际上是减轻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和资金周转负担,有助于制造企业加强资金周转灵活程度。因此企业的短期缴税往往会下降,而随着经营负担降低,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会得到改观,市场开拓加快,净利润数额上升,增值税所收税款也上升,继而实现良性循环,实现了政府和企业的双赢。

二、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

自2012年1月1日起试点,2016年5月1日正式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建筑业也被纳入改革进程。建筑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建筑业,不仅有利于提供就业岗位,刺激钢铁、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市场,进一步扩大内需,而且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

实施营改增后,对建筑业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方面的,又有消极方面的。分情况来看:

(一)积极影响

1.避免了重复纳税。实施营改增前,因建筑企业采购的钢材、水泥等原材料,被划为增值税的缴纳范畴,购买时往往已经缴纳了增值税,但因建筑企业不能作为增值税的纳税人,这部分税款不能抵扣。而建筑企业缴纳营业税时,这部分采购又被计算在内,导致建筑业一直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营改增后,重复征税的问题便不再存在,建筑企业税负得到了一定程度地减轻。

2.推动建筑业技术和设备更新。机器设备对于建筑业来说,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建筑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实施营改增前,建筑企业因采购机器设备而产生的增值税无法抵扣,导致建筑企业购买成本较高,出于盈利角度考虑企业一般不热衷于更新设备。而实施营改增后,这部分进项税额可以被抵扣掉,大大降低了建筑企业的设备购买成本,将提升建筑企业采购设备和技术改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

3.提升行业专业化水平。实施营改增前,建筑企业在缴纳营业税时,往往没有抵扣项,导致建筑企业为降低成本尽可能避免外购,很多建筑企业选择自己内部解决需求,这样既不利于社会分工,也不利于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而实施营改增后,外购项目中很多可以被抵扣,建筑企业可以择优选择供应商供应材料,有助于细化社会分工,提高行业专业化水平。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也可以专心致志抓好主业,提高服务水平。

篇11

(一)机构设置不健全

会计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企业无论规模大小、人员多少,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理当配备一名专业合格的会计人员。但在我国建筑行业中,一些建筑企业考虑到自身发展规模不大、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许多企业没有一个完善的会计机构体系与运行模式,亦或是尚未建立会计机构,就没有注重会计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从而造成会计人员的优势与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由于没有一个健全的会计机构,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资产状况不能形成准确的把握与掌控,面对企业的重大决策也就失去了方向。另外,_前我国建筑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中对于会计人员的基础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以至于一些学历与职称完全不符合企业会计工作要求的人员进入企业,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的速度。

(二)基础工作水平低,基础业务能力差

切实做好建筑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是我国建筑企业有效开展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与保障。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以企业实际的财政状况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考虑,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对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推动企业稳定、高效的发展。但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建筑企业的会计基础业务能力较差,基础工作处于较低水平,在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保管不善的问题。一方面,财务数据的残缺性阻碍了财务会计核算的及时与准确;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到位让企业的财务安全乃至信息安全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建筑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进行。

(三)信息获取的滞后性

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财务信息的更新速度总是要比现实情况的变更慢一个拍子,诸如企业工作场所的变动、企业实际财政状况的变更、财务会计部门统计时间的不稳定都会阻碍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的获取速度。[2]所以,建筑企业在实际的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财务信息的获取实际上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此也引发了财务会计核算管理的滞后性问题。现代建筑施工企业面对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想要实现经济利益获取的最大化,需要充分利用企业的财务核算信息所带来的天然优势,对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从而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去引进先进技术与优秀人才,并在第一时间做到使用设备的更新与更换,全面提高企业在资金、人才、设备与工艺上的综合竞争实力。

(四)制度尚未健全化,管理不够规范化

建筑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准确性对于建筑企业的运营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有序,推动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问题的及时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需要把握并加强核算的规范性与公正性,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同时运用现代科技的优势助推企业财务核算朝着更快、更准、更稳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当将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更新会计知识,改善管理经营模式,将企业财务核算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建筑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优化措施

我国建筑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在财务会计核算上的水平与层次,并针对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方法与手段加以优化解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稳把握住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绝佳的发展机遇。以下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对我国建筑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优化。

(一)加强对于会计核算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国建筑企业会计业务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系统跟紧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与提升,同时加强对于会计核算体系的优化与完善,保证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建筑企业应当以我国会计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为依据,逐步完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并抢占先机,充分利用先进的会计技术推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水平的稳步提升。

(二)加强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提升专业水平

加强企业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对于财务会计知识的学习,拓宽对于财务管理和金融政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掌握并熟练运用企业财务会计的先进技术,这不仅有利于核算人员业务能力的增强和工作水平的提高,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状况。提升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准和知识水平,对于管理并改善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质量、巩固并提高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树立正确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建筑企业应当制定定期的会计训练和财务培训计划,并及时更新财务会计知识,优化创新财务会计核算方法,从而为建筑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提供可靠的保障。建筑企业应该重视专业人才在财务会计核算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引进一大批高水平、高专业度的财务会计核算人员,从而为建设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业务水平的提升打下牢固根基。

篇12

针对建筑企业因“营改增”而产生的影响,接下来将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建筑行业“营改增”的有利影响

“营改增”对于大部分的建筑企业来说,它产生了许多税收好处,其对建筑行业的有利影响主要为:

第一,顺利避免重复纳税现象发生。

依照过去较低的营业税率,建筑企业在缴纳上一个流通环节的税费后,由于所产生的营业税无法抵扣进项税额,因此对于当前的工程建设依然要进行足额缴税,这就发生了重复交税的情况。而且工程项目的承包并不会因为任何不同,而对营业税和增值说分开征收。因此最终导致承担的负税额更高。“营改增”政策之后,这种重复征收的现象将有效避免。

第二,有效确保了发票的真实度。

在建筑行业的增值税纳税中,应税劳务实行国税机关统一开具的增值税发票。该发票具备多方认证渠道,同时连接网上税收发票系统,可以搜索查询到相关发票信息。有效避免开具营业税票据不正规和不严肃的情况出现,提高和确保了增值税发票的真实程度。

第三,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更有利。

建筑企业不定期更新固定资产,除了保证固定资产与时俱进的应用性之外,还能有效促进建筑业的发展。过去按营业税征收时期,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不能进行抵扣,很不利。“营改增”政策之后,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得以常换常新,保证使用度和应用性,大大提高建筑企业工作效率,对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建筑行业“营改增”的不利影响

“营改增”作为我国税收结构不断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身就是对于以往税收政策不足方面的一种改善。例如促进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避免建筑企业的重复纳税。尽管“营改增”利好更多,但是基于过去税收状况,其也有不利的影响。为尽量降低这种不利影响,应对挑战,建筑行业应充分了解“营改增”措施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针对性的制定措施、改善不利局面。“营改增”对建筑行业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第一,提高了对建筑行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

目前绝大部分建筑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都面临着这样的状况,知识结构陈旧、学习能力较差、时代意识缺乏、脚步落后,企业中综合素质人才缺口大。实施“营改增”政策后,如从业会计人员不加强业务素质的学习跟进和提搞,那么建筑行业将存在极大的风险和挑战。

第二,使建筑行业的税收筹划面临更大的挑战局面。

过去,单一的营业税征税方式,使得企业纳税筹划意识不高。在“营改增”现状下,税率和税额在不同条件下产生不同的数值。因此,应结合建筑企业的行业现状及税收优惠政策,合理进行税收规划。然而目前绝大部分建筑企业,因业务量大,而导致纳税筹划工作严重滞后,长此以往,建筑企业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第三,可能还会产生纳税负担。

“营改增”的初衷,就是奔着减少重复减税去的。但是如果建筑企业不依据相关条件,或者不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那么在“营改增”后,不仅不能有效实现减税目的,还依旧可能增加负税。因此,建筑企业必须予以重视。

三、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的措施

针对上诉“营改增”变革的不利和有利影响,建筑企业应积极制定相关应对措施:

1.加强“营改增”财务人员的培养,积极学习“营改增”的经验

我国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的推行,对于财会人员来说是个学习的契机。此时,应当加强对财会人员关于“营改增”的培养。首先,企业应依据制定的培训计划对财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并启动培训考核机制。其次,财会人员要积极了解各个行业对于“营改增”的经验积累,与此同时将提高财会管理队伍的学习和应变能力。做好一切准备,制定相应应急处理方案,从而为“营改增”政策的全面推行保驾护航。

2.树立全新的纳税理念

对于曾经缴纳营业税的企业来说,在面临“营改增”政策的推行下时,一定要积极适应,迎面而上,树立全新的纳税理念。改革“营改增”后,企业已不再是面临单一简单的纳税税率,因而纳税筹划空间开始变得更大。树立全新的纳税理念,包括树立“一般纳税人”的意识和纳税筹划的观念。“一般纳税人”可以符合大部分的建筑行业,对于增值的进项税额可以有抵扣作用,所以建筑行业应该设立“一般纳税人”的意识,另外还要树立纳税筹划的理念,在复杂的纳税管理体系下,可以通过纳税筹划减少企业的纳税额,为建筑企业取得税收效益。

3.积极学习国家税收政策,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战略

在改革政策推广实施前,国家会对各行各业的纳税情况做出相应的说明。在试点中暴露的诸多问题,相关部门会及时做出调整方案,结合试点经验和行业特点,制定相关的调整则,以保障新政策成功推行,最终形成符合建筑行业“营改增”的政策方案,为建筑行业税收政策的进一步推广,扫清了障碍。所以,财会从业人员必须时刻关注政策出台前的发展变化,积极了解最新的税收优惠措施,以便及时对企业经营战略做出相应调整。最大程度上凭借“营改增”产生的有利一面,避免或规避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促进建筑企业价值的实现。

篇13

一、引言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筑业的发展状况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民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建筑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实施结构性调整的关键和核心。然而,由于建筑业自身的行业特点,例如生产周期长、生产地点流动性较大以及资金需求量较大等特点,对施工管理、成本控制以及资金筹集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国外建筑企业的融入,例如新景观国际、德国GMP等企业,我国建筑业市场竞争日益严峻,因而能否合理控制建筑成本、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成为当前建筑业竞争的重点和关键。因此,建筑行业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强化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实现公司成本最小化和价值最大化的双赢局面。

在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结构中,建筑业主要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业、建筑安装业以及装饰装修等内容,其具有涉及内容和范围较广、生产周期长、流动性大、资金需求量以及资金周转量大,项目结算方式以及时间等方面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譬如,一般情况下建筑规模较大的工程,其资金需求量以及日资金周转量较大,而其工程项目结算按照完工进度核算,因而在资金供给方面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因而如何做好财务预算以及资金财务管理,是能否保证大型建筑工程保时保量完成的关键。财务管理作为建筑企业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出现资金闲置以及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保证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建筑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建筑业由于其自身资金需求量大以及资金周转率需求高等特点,导致其对财务预算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财务预算并没有引起相关建筑企业的重视,或者即使制定工程财务预算计划,但却缺乏严格的执行。由于缺乏严格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致使建筑企业存在资金周转不灵或者出现资金严重短缺导致工程项目暂缓或停工的现象发生,这无疑增加建筑成本,不利于建筑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由于缺少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和预算管理模式,导致企业无法真正的利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不利于实现建筑企业的经营目标,对建筑业的良性发展造成阻碍。例如,在21世纪初期,海南在国家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大举实施房地产开发产业,建筑企业纷纷瞄准海南高速发展的房地产行业,但是由于部分建筑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预算体系,盲目跟风,在建筑后期纷纷出现资金短缺以及宏观经济变化等重大问题,导致大型在建工程无法继续建设,出现大面积工程建设项目搁置、烂尾楼泛滥的局面,这无疑增加建筑业发展的负担和压力,不利于建筑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建筑业监督机制主要分为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在建筑业实际操作中,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首先,建筑业内部监督不够完善。在建筑行业会计人员分工不够明确,存在一人分饰多个角色的现象,并且会计和审计人员不分离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缺少监督,不能够严格把控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的反映建筑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情况,是否符合会计信息真实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以及可比性等会计信息要求。其次,外部监督力度不够,相关外部监督在监督过程中存在、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行业财务管理存在投机取巧的可乘之机,不利于财务监督机制的形成和贯彻实施。

(三)建筑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财务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例如: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分析把握经济发展态势、行业发展状况,能够准确根据市场变化制定详细的财务计划以及财务管理目标。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财务发展状况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高素质的财务人员相对匮乏,而低层次的会计人员出现冗杂的局面,导致整个财务机构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不能够满足当下建筑业发展的要求。

(四)应收账款存在问题。

建筑业由于自身的行业特点,其工程款项结算方式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按照施工进度进行核算,这就导致建筑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所占比重较大。同时,由于工程款项较大以及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行业的收入确认比一般商品的收入确认的难度较大,监督审计较为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应收账款不实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为建筑企业操纵企业利润、编制虚假财务报表提供可乘之机。最后,基于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部分建筑企业为抢先占据市场份额、扩大销量、提高企业竞争力,可能会采用赊销方式进行产品推广以及销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资金回笼出现问题,导致坏账的发生,不利于资金管理,造成建筑业财务管理的压力和负担。

三、完善建筑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全面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建筑企业应该完善财务预算体系,根据市场需求、行业特点以及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工程项目等情况,严格制定财务预算,从而转变财务管理方式,从被动性的管理转变为事前控制的科学管理方式。与此同时,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分管部门,应该严格按照财务预算的相关规定制定工程项目计划,严格把控施工期间的收入支出情况,按照预算计划详细核实资金使用情况,从而保证建筑企业资金的充分利用,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例如,建筑企业在投标时,应在事前做好财务预算,对所投资项目采用量本利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考察,从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财务预算具体情况进行投标,避免出现投标无计划的现象出现,保证企业能够真正实现经营目标。

(二)加强监管力度以及内部审计。

在工程建设期间,应该定期开展财产清查以及债权债务的清理核对,详细了解财产物资的使用情况以及工程进度,从而保证账实相符、账表相符,避免出现私自挪用资金、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的发生。例如,针对于大型建设项目,可以实行委派制,单独委派专员实施监管,保证监管方与项目实施方脱离,从而提高建筑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避免非法挪用或滥用资金的情况出现。同时,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审计监督工作,对各个分管部门实行公允性以及效率性审计,避免在材料采购、工程验收等过程中出现贪污受贿、私吞物资的情况发生,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审计,避免出现账务不实、做假账现象的发生。

(三)盘活应收账款。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所占比例较大,如果应收账款长期不予清理造成无法收回状况,就会变成呆坏账,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营业收入,因而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积极盘活应收账款。一方面,建筑企业在实行赊账时,应事前对赊账企业信用状况、资产负债率以及盈利能力进行考察,对于资信状况良好,没有不良信贷记录的企业可以酌情予以实施赊账,否则应该审慎实施赊账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分管到人,严格控制账龄,对坏账、死账等在取得可靠证据后应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同时采用履约保证金以及投标保证金等项目鼓励建设方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支付工程款项,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企业资金流动性以及资金利用率,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保证实现经济效益。

四、总结

在现行的经济背景下,建筑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为保证建筑业持续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建筑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强化财务控制,加强财务预算、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提高建筑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保证建筑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中铁八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财务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