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的风险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安全生产的风险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安全生产的风险点

篇1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safety production;risk identificatio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026-04

0 引言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万起,死亡4.1万人,其中电力行业较大安全生产事故45起[1],近几年电力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如图1[2]所示,纵观整个电力生产行业,安全事故仍然不断发生。

这些事故在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也反映出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水平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何降低和消除安全生产风险,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电力企业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转所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3]。

1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识别

1.1 安全生产的范围界定

电力安全生产主要包括电力生产安全、力基本建设安全、电力多种经营安全三大部分[4],本文研究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主要指电力生产安全。

1.2 风险识别

本文采用专家调查法进行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领域的风险识别,调研的多位具有电力行业专业背景的专家,其中包括45%的工程师、55%的高级工程师,工龄少则6年多则17年,分别来自电力行业的不同领域,包括技术支持、运行生产、财务及行政管理等;专家单位或者主营电力生产,或者承包电力工程,或者电力多种经营,充分保证了调研对象的广域性、全面性、权威性。

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方式,了解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风险问题主要有人身伤亡事故风险、设备事故风险、电网事故风险等。通过对访谈结果和文献研究的整理,归纳出主要影响电力企业生产的安全风险因素有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劳动管理失误、违章指挥、交叉作业管理混乱等二十多个,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调查问卷,进行细化调研。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特性(系统整体性、过程连续性、劳动环境复杂性、高度密集性等),进行归纳整理,可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分为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其他风险等五大类。

2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分析

2.1 技术风险

安全生产过程中因设备、工艺技术等引起的风险统称为技术风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工艺流程,生产工艺自身未有充分的安全保障,人机界面设计是否符合人因工程原理,工艺规程有缺陷以及再设计及变更可能导致人身、电网、设备等的事故;功能设计,主要包括抗震设计、强电设计、暖通设计等;设备系统,指生产设备尤其是关键设备,如变压器设备、开关设备、调度自动化设备等,因具有一定的寿命周期,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隐患等危险;应急预案,指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设计出的应急处置方案,必须保证它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

2.2 管理风险

安全生产过程中因管理不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导致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力因素(生理及心理),例如作业人员的身体素质、作业能力、行为方式、随机应变能力等会直接左右作业人员的工作状态,影响工作效率,严重时引发安全事故;管理组织,管理者需具备沟通、协调、决策等的能力,应注意防止出现管理决策失误、违章指挥等问题;规章制度,不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责任制度和操作程序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包括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模式等,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懂,都记的清楚,也不可能永远保持警醒状态,安全意识差,凭老经验办事、侥幸心理的存在以及员工教育与培训的落后,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以上因素均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3 环境风险

安全生产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期间必然受来自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自然环境,指不可抗因素,如地震、洪水、台风等恶劣气候条件;作业环境,包括空气状况(有害气体、固体粉尘、放射性物质等)、噪声状况和微气候等因素,而作业现场涉及的高压和低压电气设备多,高速旋转机械多(如发电机、风机等),特种作业多(如高处作业、焊接作业等),因工作场地光线不足或光线太强,容易使视线受阻而引发操作失误等风险;市场环境,主要指行业竞争和市场消费需求变动引起的风险。政治环境,国家的政治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稳定性,一旦涉及到企业,就会使企业发生十分迅速和明显的变动,而这一变动是企业掌控不了的。

2.4 经济风险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变化密切相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利率,法规,汇率。外汇汇率引起的人民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等会直接或间接促使电力企业调整生产进度而可能引起生产风险。目前国家相关的安全生产法规并不健全,其中甚至出现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导致我国电网事故频频发生。

2.5 其他风险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资金风险,能源风险,合同风险。相当一部分电力事故发生是因为企业资金链的短路、合同管理的不规范,雇佣缺乏专业知识的临时工,采购劣质个体防护用具等;电力生产的能源类型有火电、风电、核电、水电等,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3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评估

基于上面风险识别、分析的结果,本文采用AHP法[5,6]进行风险因素的重要度排序,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3.1 建立风险评估层次结构

结合以上风险分析结果得出一级指标有5个,分别为环境性风险、技术性风险、管理性风险、经济性风险、其他风险;二级指标为18个,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层次结构图,如图2所示。

3.2 判断矩阵和相对权重的确定

抽样选取调研专家中的部分专家(50%),采用九分位比率标度法[7]进行指标间两两重要性的比较、打分获得判断矩阵中的系数,根据比较判断得分表可直接得到比较判断矩阵结果,如表1-表6所示。

采用方根法求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w1,w2,…,wn)和最大特征根λmax。经过对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总排序计算结果的一致性检验,计算过程略,详细计算可参考文献[8、9],结果如下:

W=(w1,w2,w3,w4,w5)

=(0.3403,0.3248,0.2037,0.0789,0.0523)

w1=(0.3452,0.3701,0.0997,0.1850)

w2=(0.1320,0.5541,0.1715,0.1423)

w3=(0.1504,0.0901,0.6017,0.1578)

w4=(0.5499,0.2402,0.2098)

w5=(0.2000,0.2000,0.6000)

根以上计算结果,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指标权重表,如表7所示。

3.3 重要度排序

依据W中各因素的相对权重大小,按相对权重从大到小顺序给出下列风险因素重要度排序结果:

因素层:技术、管理、环境(权重>0.1);其他、经济(权重

指标层:技术风险:应急预案、功能设计、设备系统、工艺流程;

管理风险:人力因素、规章制度、安全文化、管理组织;

环境风险:作业环境、政治环境、自然环境、市场环境;

其他风险:能源、合同、资金;

经济风险:汇率、利率、法规。

根据上面结果可知,技术性风险中“应急预案”指标和“功能设计”指标分别约占37%、35%,管理性风险中的“人力因素”指标约占55%,环境性风险中的“作业环境”指标约占60%,应将其作为关键风险因素重点研究,如图3所示。

4 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

控制风险是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是落实“ 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措施。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电力企业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

4.1 以人为本,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落实安全教育与培训

管理风险在系统中占32%,其中人力因素指标占该类风险55%,针对这类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管控:

①必须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首先,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个体防护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维模式;其次,定期举办电力生产风险控制方面的讲座和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最后,电力企业应当加大对员工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程序。严格执行标准程序、实施安全检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将规章制度落实到实践中去,保证员工有章可循,防止人因差错的发生。

③定期进行安全文化宣传、安全技能竞赛和安全培训,树立员工安全意识;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个体防护意识,有效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操作失误。只有进行适时、内容合理、方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形成制度,才能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位。

④监督管理是搞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内因,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对安全生产起决定作用。只有加大安全监督的管理力度,从已发生的事故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切实有效地防范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证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发展。

4.2 不断优化技术设计,做到科学、合理、及时、有效

技术风险在重要度排序中以34%排在第一,而其中的应急预案和功能设计两项指标又是该类风险中的重中之重,分别占37%、35%,针对这类风险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①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尤其是火灾应急预案、防地震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等的管理。定期进行应急培训和事故演练,以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的处理能力,并在演练结束后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改意见。同时,电力企业应针对情况的不同,遵循综合协调、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包括预案体系及相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和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②定期M行设备系统的维护检查和更新。通过对设备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对过时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新,不断降低故障设备诱发的风险事故。在土建安装阶段,严格做好检查和监督;在设备系统的运行阶段,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员工熟练掌握设备的详细性能,依据指南操控设备,从而降低设备破损,延长设备使用周期;在设备的检修阶段,应严格执行检修制度对设备进行拆解检查,保障设备系统的安全性、整体性。

③不断优化功能设计,如抗震设计、给排水设计、强电设计、弱电设计、暖通设计等,以降低后期因技术变更带来的安全生产损失和风险。

④及时调整工艺流程,设计合理的人机界面,充分考虑人的特性,满足能见性、清晰性、易操作性要求,避免不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人机设计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

4.3 提高作业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安全性

环境风险在整个系统中占20%,其中作业环境指标占该类风险60%,针对这类风险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风险管控:

①对于定义极高风险的作业,提前做好防范,及时关注空气浓度,做好疏散工作;如遇极高危险作业,或者放弃改选其他方案,或者使用机器人代替,避免人身事故等发生;针对危险区域,加强保护措施,如适当地屏蔽电源、热源等;通过实施现场6S管理,改善作业环境等。

②针对性地选择个体防护装备工具,不仅是预防和减少风险发生、防止人员受到伤亡的必要手段,更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屏障。例如进入生产现场配备安全帽、防砸鞋,焊接作业配备护目镜,粉尘超标的场所配戴口罩,带电作业配备屏蔽服,进入高辐射区域配戴防辐射服等。

5 结语

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是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将风险管理理论与我国电力行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任重而道远。我们需不断深入研究电力领域风险管理的特点,切实做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力求为我国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北极星电力网.国家能源局2016年12月全国电力安全生产情况-电力安全事故[DB/OL].http://.cn/special/?id=805156, 2012-08-03/2017-01-22.

[2]http:///newpage/.

[3]田振雨.安全风险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4]杜明峰.电力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化工管理,2013(10):41-41.

[5]钟登华,张建设,曹广晶.基于AHP的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2,35(2):162-166.

[6]苗后营,王伟,宋波,等.改进AHP方法在工程评标定标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2):23-25.

篇2

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实际生产效果,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生产安全管理的质量影响。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都采用了风险管理方式,对电力生产环节进行了安全管理,但从整体效果来看,仍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因此对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含义

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及个人等管理主体应用先进科学合理的技术及相关的经济手段,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识别、分析研究以及处理的过程。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主体的安全保障,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运营。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在很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根据相关规定将企业的风险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根据管理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政府、事业单位,企业以及个人等方面的风险管理。②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的原则大致可分为火灾、技术、地震及意外事故等方面的风险管理。③根据事故实际的受损内容可将其分为人身、财产、成本、利润以及职责等方面的风险管理。

3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流程

3.1目标规划

风险目标规划是企业管理部门在对外部环境及内部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在一定发展时期内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政策方针、实施措施等方面作出的具体实施系统的全局谋划。电力企业一个完整的风险目标规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准确判断企业内外部形势,确定组织管理目标,实现的方针策略以及实施的重点措施,相关技术等。

3.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企业风险管理技术层面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发现电力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电力安全风险的领域并识别风险发生的具体部位。

3.3风险等级排序

风险等级排序是通过两个基本变量确定风险值。其中,风险值的相关因素主要是以下几种:风险事项发生的概率(可能性),风险事项发生的负面后果。风险值=事件概率×后果,数据值与风险成正相关,数值越高则风险越高。风险等级估算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风险等级排序的价值需要在比较中得到实证,需要用经过等级估算选出的具体对象,与随机的、没有针对性的、任意地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比较,来具体体现等级排序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3.险评估

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综合性的安全评估,如安全性评价、隐患排查、年度方式分析等。除此之外,还有风险专项调查、现场核查等定期或非定期检查。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估结果的确定,然后根据不同的方式对评估结论中存在突出问题部门或单位进行必要的提醒、预警以及亮牌。

3.5风险应对处理

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来讲,风险处理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①评估结果的反馈;②对反馈的响应。其中,针对评估结果存在不同的反馈,例如对综合风险的评定,其反馈是根据6个月的目标管理进行排序和点评。对反馈的响应是个互动环节,例如各单位对主管部门的各项反馈意见做出响应,并根据具体的意见对相关的风险内容进行必要的整顿,同时及时向相关人员或部门报告整改的情况以及最终的效果,从而供评估部门随时复查。

4现阶段电力生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4.1电力安全生产状况

据国家能源网统计2016年2月份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事故4起,死亡9人,同比起数增加2起,死亡人数增加7人。其中,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3起,死亡5人,同比起数增加2起,死亡人数增加4人;电力建设人身伤亡事故1起,死亡4人,同比起数相同,死亡人数增加3人。未发生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电力设备事故,同比起数减少1起。未发生电力安全事件,同比起数减少1起。

4.2电力人身伤亡事故

2月2日,上海东日建设有限公司1名工作人员在上海申能星火热电有限责任公司6千伏母线清擦作业结束后,误碰带电母线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2月25日,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所属大唐长山热电厂进行1号锅炉C磨煤机内部检查时,热一次风插板门突然开启,造成正在风道内进行作业的3名工作人员死亡。2月26日,河南省防腐保温有限公司在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贵州黔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进行1号炉脱硫吸收塔内底部玻璃鳞片修复工作时,从脱硫吸收塔内上部掉落的一块脱硫石膏砸中1名施工人员,经抢救无效死亡。2月26日,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地下厂房主变洞中导洞施工时发生坍塌,造成2人当场死亡,另有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4.3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预防为主的管理意识不足

现阶段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仍停留在排查风险、解决问题层面上,电力企业管理层与基层风险管理部门没有形成预防为主的管理意识,没有制定系统的安全隐患预防措施,电力生产风险管理工作主要以传统工作经验为依据,难以有效指导实际管理工作。预防为主的管理意识不足导致电力生产风险管理难以对安全隐患进行评估与超前控制,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点,难以在事故发生前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未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

4.3.2风险评估系统存在片面性

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电力输送以及电力销售等环节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力产品营销体系,因此,在对电力生产进行风险管理时不能仅仅着眼于电力生产环节,应当从电力生产全生命周期出发,制定动态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对电力产品营销系统进行安全管理。现阶段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评估系统缺乏固定的管理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临时性质的风险控制小组没有明确管理人员的权责分工,导致电力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缺乏科学性,只能将工作重点集中于电力生产环节,难以有效排除电力安全生产的安全隐患。

5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5.1要开展系统性的风险管理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周期性的管理活动,对其风险管理应当具备全面性以及系统性,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整体性的风险管控,从而尽可能地排除管理纰漏,提高风险管控的预防目的。在系统性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做到全员参与,切实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多样化风险因素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准确评估,避免出现敷衍工作的现象。同时,要注重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在评估过程中对事故预防、关键环节管控、日常监控等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并综合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两种方式,提高风险评估的合理性。与此同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风险反馈结构的科学处理,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从而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

5.2风险管理应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在电力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除了要遵循全面性系统性的原则,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能外,还应当将风险管理与实际生产情况综合分析,利用安全理论指导电力实际生产工作,并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验证安全理论的科学性,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风险管理同生产实际相结合可以使风险管理作用最大化,从而及时解决电力安全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实际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应当深入生产基层,加强同基层员工的沟通与交流,注重采纳基层员工的生意见与反馈,从而将风险管理与生产现场的管理与安全事故类型进行总结性分析,提升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

5.3更新管理观念

在电力安全生产的统筹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应具备医学、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

6结束语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是电力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能够充分的将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并推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顺利实施,务必要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并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建国.论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1,20(18):159~160.

篇3

1 概述

电力行业与我国的国计民生有很大的关联,同时它也会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老百姓日常的生活以及各种类型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力行业。所以电力能否安全的生产和社会与人民的生活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它还会影响到该电力企业本身能否获得利益。所以任何一个电力企业必须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正确处理风险以及对其进行控制,使得电厂能够安全的生产。

2 电力安全生产重要性

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一般会影响到以下的两个方面:

2.1 电力安全生产影响各行各业以及社会的稳定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的经济基础,它本身就有一种独特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社会公用事业性质。因为电和人们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宜都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以及公民的切身利益,它往往还会影响到良好的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心以及社会是否稳定都会受到电力能否安全的影响。

2.2 电力安全生产影响电力企业本身的效益

电力的生产过程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的,假若某个变电站发生的事故较为频繁,这就会很难做到文明的生产,假若系统是频繁地发生事故,这就很大可能是因为系统中的发电厂以及变电站双双工作失常,导致电力的生产以及输送的配电发生一种混乱的现象,所以电力的企业自身就要处于一种安全的生产状态下进行。

3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电力生产有一定的科学严谨工作流程,电能首先经过升压型的变电站,再通过输电线路送往降压型的变电站,经过内部的转化之后最终由配电线路输送到广大的用户,这就构成了生产和供给以及销售有机统一的一个较为庞大体系。因为电能本身的性质,它是没有大规模性地进行储存,所以生产到输送以及供给需要在同一时间进行,所以它们是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电力生产这个性质就客观要求了电能的发和供以及利用需要有一定的连续安全性,因为每一个环节只要发生不必要的事故,这些都会导致连锁反应的发生,必然会造成人员以及设备的损坏,进而导致大面积的停电现象,更严重还会导致全网发生崩溃这一灾难性的现象。

上述电能生产的流程中,我们知道管理存在的风险多是发生在电力的生产过程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的不外乎关于人和设备以及生产环境三者存在潜在的问题,比如说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没能做到合理的操作以及正确的安全防范;或者是设备的陈旧老化,不能及时更新设备;电力生产也有自身的劳动环境,这个环境有着一些较为明显的特点,类似电气和高压这些类型的设备比较多;一些易爆和毒性较大的物品也比较多,而且大多数的设备都是出于一种连续运行的状态等等特定的原因。这些都会成为电力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源。

4 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风险的控制

对电力的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可以将其在生产的过程中分别对人和设备以及环境三者进行一个风险的评估、消除和控制这些管理。安全管理的管理力度是非常全面的,它几乎动员了全体人员在整个电力生产的全过程采取一种全方位模式的管理,过程中对巡回进行检查的力度不断加大,一旦发现一些不利的问题,就要尽早将其消除在萌芽的阶段,这就是所谓的“预防为主”。所以电力的生产部门企业就需要先对工作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再通过对风险的评估之后再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这就大大地增强了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因为电力的安全生产环境中本身存在各自的特点,所以在进行风险的评估之后,对风险的消除以及控制才是至关重要,一般在实践的过程中通常有以下的方法:

4.1 消除法

此方法能够从问题的根本上将危险源进行消除,而且作用非常的显著。确实在电力的生产现场存在的类似于孔和洞以及地沟盖板等等的危险源比较多,针对这些危险源我们可以通过对其进行一些参数上的监测,比如对温度或压力或流量等等参数采取实时的监测,一旦发现被测的参数发生异常,此时就可以从潜在问题的前期就将危险进行消除。然而任何东西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电力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危险源过于顽固,所以该方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4.2 代替法

此方法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一般多是风险以故障率比较低的装备把一些高风险类型的装备采取一种替代的形式。每一个电力企业都需要时刻地将安全作为出发点,这样才能谈及到企业的效益问题,过程中就需要对运行中现有的设备合理地进行改造或者更新换代,这个方法已经成为了大部分的电力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所采取得较多的方式。就比如现今辖区内一些少油式的开关大多都已经采取无油化的改造,很多设备已经做到了半自动化了,甚至已经完成了全自动的形式,这些企业在措施上就增加了其设备的可靠性,还能够大大地将操作人员的双手解脱出来,使其劳动的程度大大地降低。

4.3 隔离法

该方法主要是将危险源采取隔离的方式,同时在电力的生产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一些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应用有效的方式手段将危险源合理地处理以及控制,保证危险源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是非常必要的。在对电力设备采取检修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制定好的规章制度严格将需要隔离的设备弄出来,在日常的维护中经常采用此方法。就类似在拉开刀闸的时候,这就很好地利用断开点隔离要检修的设备与正处于运行状态的设备。

4.4 其他方法

还有一些方法类用于电力的安全生产管理中,这些方法包括工程方法与个人防护以及行政方法等等,根据我所在公司的情况,本人认为利用上述所说的三种方法还是不全面的,要想真正地将电力生产安全落实到位,还就需要把管理的重放在个人的防护以及行政方法来对其进行管理。个人防护多是指利用安全帽和安全带或者安全网等等保护器械,来对工作人员的人身以及健康加以合适的防护。因为工作的特定环境的因素,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选择适宜的个人防护装备能够大大地降低因外界客观的原因导致人员人身的不必要的伤害。行政方法主要是利用行政监督和对人力的调配等等作为行政的手段,来对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进行强化从而能够降低或者避让风险。此类型的方法需要深入到电力企业的内部,因为行政管理多是对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管理,这个方法需要企业制定好一定的规章制度,制度就要包括奖惩的措施以及合理的管理体制,从现场管控堵住第一个安全风险点,注重安全生产的全过程闭环管控,通过安全稽查、现场分析风险点、制定双重安全保障措施等办法,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和死角。总之,目的是要充分地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 结语

在电力行业的安全管理中,对风险的控制可以说是要确保其安全生产的一种有效方式,它的主要目的是将潜在的危险源在潜伏期就给以消除与控制,因为电力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隐患时刻都存在着,假若在其爆发前不能够加以控制,必然会导致严重的事故,给企业乃至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电力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并且能够对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确保企业真正能够安全的

生产。

参考文献

篇4

一.引言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确保企业安全及优质用电的基本保障。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电网的安全管理压力逐步增大,电力企业要利用安全生产技术,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供电安全,控制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风险管理的内涵以及在电力行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其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但现实情况里,这优化的过程往往很难决定,因为风险和发生的可能性通常并不一致,所以要权衡两者的比重,以便作出最合适的决定。因此,随着风险管理这一理念的革命式的普及,其自然也被引入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在电力企业中,通说观点是指通过识别、衡量、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处置风险,用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纵览我国电力安全管理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电力企业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指导下,逐步在总结事故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比如,以行政正职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三级安全网、建立、健全了安措与反措计划、两票管理、个人防护用品规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紧急救灾预案等一系列安全保证制度。同时,为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了春秋两季安全大检查、事故调查、定期安全活动、隐患整改、事故演练、监察违章作业等落实、检查、监督和评价体系。采用现代风险管理后,将会进一步对固有的体系进行有效整合,传统管理系统中的合理成分不仅不会被丢弃,而且会在系统化的风险管理基础上得到继承和发展,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学、系统。

三、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观念陈旧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不仅仅要求技术进步,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和重视。安全生产重于泰山,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责任观,安全生产的全局观。但是现在好多电力生产企业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不够重视,墨守成规,对于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常处于被动状态。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远未实现标准化、正规化

现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离正规化、标准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安全生产观念并不陌生,但是很少有哪一个企业能够切实建立一套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奖惩制度相结合、培训教育相衔接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其次,电力生产企业中还缺乏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和设计,也缺少自下而上的反馈,各级管理机构缺乏有效地协调和配合,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管理。

3.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在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不能有效处理安全和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片面的追求业绩,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缺乏对操作程序的重要性的认识,往往存在着严重的违章操作,检修的时候,监督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都严重导致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出现。

4.基层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一些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只重视对大型作业的管理工作重视,而忽视了企业的日常管理。据调查显示,近几年的安全生产事故多是出现在企业的小型作业和分散作业时发生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管理层管理观念存在偏差,平时的管理工作时紧时松、管理松懈;企业的监督检查不到位,尤其是在跟踪检查和指导帮助这方面做的不好;对于企业的检修记录和报告管理不妥当,操作人员不能真实了解情况,导致设备在存在隐患的时候违规运行;对于发生的事故处置不当,尤其是对那些安全生产责任人,在发生问题后,纵容姑息、处理不当,不能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5.安全工具管理不当

性能良好的安全工具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生产过程中,一些安全工具质量不达标,尤其是一些小的电力生产企业,在基层供电时用的工具质量标准不高;此外,一些企业不重视对安全工具的检修,检修意识不强,往往是等到工具严重毁坏的时候才直接换掉,对于一些小的破损根本无视,往往导致这些工具负伤上岗,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四、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技术

1.辨识风险。

辨识风险是实现风险管理的基础,建立有效的生产作业过程风险评估准则,实现有效的风险源辨识,逐步改善人机料法环,应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及评估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进而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流程、标准是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点。应开展作业风险辨识。以防控人身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误操作等典型事故风险为重点,组织开展输电、变电、配电和调度等专业领域典型作业项目的危险因素边式,通过建立静态风险数据库、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和编制标准化监督检查表,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2.风险源评估。

电力生产作业具有显著的多专业、多工种特点,决定了风险因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集中的不利因素也因此而来,如电气设备多、高温高压设备多、危化品及废料多、势能设备多、特种设备多等。 

 电力生产风险分类:(1) 通过对电力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接触的直接风险因子进行排列集合,危害类别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等九个类型。 (2) 电力企业生产作业对上述九个类型的风险接触,在特定条件下引起暴露就会触发安全生产事故或事件,依电力企业事故事件的分类可将风险源划分为电力企业的五类风险,分别为人身风险、电网风险、设备风险、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社会影响风险,其中,前四类风险都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产生社会影响风险。

五、建立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措施

安全事故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所致,这些因素的存在就是安全风险、就是事故隐患。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分析、辨识和控制这些隐患和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失控导致事故发生。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控机制,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事故风险、提升企业安全工作水平的根本途径。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电力行业的基本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切生产工作的进行必须是要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前提下,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安全来开展工作。目前电力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人祸”,包括对安全生产的落实不够,预防工作没能够扎实的开展,安全措施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健全完善各级的安全措施,并且要强力执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安全思想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能够在全体电力职工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2.建立风险评估体制保证安全管理制度。

结合已有的安全制度规定,经过风险评估后,逐步发现风险与防护制度之间的差距,对于发现的实际问题,如高风险低对策问题,需要根据风险评估情况采取替代、改进、或者利用修改技术规程、修订工艺标准等措施进行风险预防。根据风险评估对原安全保证制度进行评价,根据逐项评价结果,检查保证和防护制度更加系统、有效,以真正达到预防的目的,进一步丰富安全保证制度的内容。

3.安全风险管理责任。

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是执行,而执行的前提是有相关的责任制度,风险管理责任制就是按照风险评估后作出的,以风险项目为基础划分的项目责任制,同时辅以区域责任制内容,风险管理的项目责任制根据风险值的高低进行树状式分级管理,风险高的项目由企业安全管理核心负责。以此类推,分别由部门、班组、专责员工负责。发生危险状况后根据风险级别进行不同的处置,这种责任制的落实方式不仅提高了管理效能,而且体现了企业分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有责。特别是将安全管理工作细节化,细致化,从而使所有危险源的管理都能落实到位,确保了各项保证制度和评估、监察制度的有效实施。

4. 完善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

强化领导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直属部门领导要遵循“谁主管,谁负责” 的原则,对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健全本部门安全管理组织,同时要使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量化、细化、具体化,要明确规定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实现一岗一责,形成健全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层层落实,把基层的工作现场当成抓安全工作的落脚点,并且要有计划的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意识,使各岗位职工能够在生产实践中把安全生产的科学方法体现出来。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奖罚制度来提高全员的参与积极性。企业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度、教育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监察制度、奖惩制度,以及职业健康监护、女工保护规定等,并定期检查。要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做到安全监管有章可循。同时,严格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一是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坚持行政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将线路、设备划分区域,以线路及配变台区为单位,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各级承包。二是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

5. 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即超前做好预防工作,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发生。但在实际工作中事故仍不断发生,究其原因,一是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不尽相同,有的还很低;二是电网设备的运行状况不一样,有的隐患还未被掌握;三是外力破坏和事故防不胜防。因此,电力企业应树立风险忧患意识,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机制,把问题设想得复杂些,后果设想得严重些,措施考虑得周全些。

6. 加强安全管理

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点就是安全运行。一定要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明确管理思想。树立切合本所工作实际的变电管理思想。在职工中长久地坚持宣传贯彻,要使之成为全所职工的共识。结合不同的时期,提出阶段性目标,加强目标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认真实践这一思想。安全是生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点就是安全运行。认认真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与,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这些,都是电力系统长期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变电所必须认真贯彻。近些年来,由于变电所设备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更新,所以应及时修订变电所的现场运行规程,自查并完善各种记录,利用机自动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把好自己的关口,以确保变电站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为管理的规范化提供制度基础。变电站规范化管理应该注意两点:首先要从运行值班记录抓起,要做到清晰完整、方便查询。其次要把加强技术管理作为运行管理水平升级的根本,为设备升级改造,技术改进提供依据。班组不但要强调熟悉安全规程,更应注重规程的掌握和正确运用。值班质量关键是认真监屏、巡视设备、交接班的检查、班上的检查、值班人员的精神状态等等。值班质量提高了,事故处理自然就能灵活快速,倒闸操作准确快捷。

六.结束语。

电力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多层次、全方位等特点,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供电安全。

参考文献:

[1]蒯狄正.基于风险理念的电力技术管理[J].江苏电机工程,2003,22(6):13-15.

[2]唐群.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2.

篇5

Key words: electricity company;safe production;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210-02

0 引言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生产的重要原则,也是保证电力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电力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其生产的过程中涉及的专业技术与设备较多,对于从业人员有着较高水平的要求。电力生产的过程中,安全与风险是相对的,只有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才可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正常的开展。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生产的安全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企业如何对于自身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了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1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根据其评分规则,可以分为18个等级,不同的等级具有不同的标准。评判标准主要由工伤事故率、过程管理、供电可靠率等一系列指标组成,是电力企业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反应。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作为一套新的管理模式,主要以预防为管理理念,并且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理念,并且制定了新的管理内容,重视对生产的事前安全评估,有效的将以往的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真正的实现了动态、前瞻性的风险管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具有多个管理节点与标准,并且将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因地制宜的制定风险评估策略,并且制定有效的预案,最大限度的限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经济、规范与科学的发展。

2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的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相对粗放,不够精细,管理工作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标准,管理工作执行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整体安全生产工作依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式。要想真正的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就必须建立与应用有效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更好的推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产生,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需求,也是电力企业管理内容、理念与方法的发展的集合,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模式,对于安全生产中的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提高了对相应安全风险的管控能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应用,有效的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消除,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有效的控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成本管控能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电力企业生产的管理中,具有明确的意义。

3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应用

3.1 构建良好的管理组织 有效的管理组织是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而进行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应用也需要良好的管理组织作为执行基础。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保证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并且明确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责,对资金的投入与目标进行合理的评估。建设方案的实用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了后续工作的开展效果,是整体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级内容,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指明了目标。在后续工作的划分上,要保证后续工作不同环节有序的进行,并且考虑相关资金、人力、时间以及物力等各方面的投入,对现有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

3.2 开展有效的风险评估 在事故发生时,造成安全事故的因素有很多,必须针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既存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造成事故的因素主要包括了人员行为不安全、机械设备不安全等不同的因素。人员行为不安全的发生,是由人员自身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工作环境、身体状态等不同方面来决定的。在开展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秉承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对风险进行深入的评估与分析,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来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策略,对于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控制,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风险评估工作主要是针对于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进行评估,评估过程主要是由危害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概述、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几个环节组成,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由作业风险、设备风险、电网风险、职业健康风险以及环境风险来组成的,其所面临的危害主要包括了机械危害、物理危害、人机功效、生物危害、化学危害、能源危害、行为危害、心理危害以及环境危害等内容。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要通过科学的计算方式,对风险进行深入的评估,进而制定相应的体系文件。由于风险评估与分析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并且工作周期较长,电力企业管理部门必须要为其提供有效的支持。

3.3 加强体系文件的编写 在进行体系文件的编写上,要保证文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保证体系文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与可执行性。体系文件一般来说针对于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以及作业表单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相应的技术与管理要求,规定了作业流程。体系文件编写的完善,保证了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并且实现了管理工作的细化,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执行水平。另外,在编写体系文件时,要保证体系文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权威性、长期性与可行性,并且不同的体系文件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与包容,保证管理过程中的缺陷被有效的克服。

3.4 落实体系文件的执行 在完成体系文件编写之后,要对体系文件进行严格的执行。电力企业的管理者要为体系文件的执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并且严格的执行相关体系文件。体系文件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所规定范围内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与执行。

3.5 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有效的教育培训是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电力企业内部的培训工作主要分成人员培训、体系建设培训以及基础知识培训等。培训工作需要与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融合,并且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培训质量。管理人员必须要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以及安全管理工作有着高程度的掌握,才可以保证后续安全管理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基层员工要了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意义,对于自身职责进行明确。培训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邀请专业人员指导、不同企业相互交流以及参加培训机构等来完成。电力企业要结合自身的需求以及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培训方式。

4 结束语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同的风险。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更应该对于所面对的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估,有效的监测与控制风险,提高自身风险应对能力。现阶段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围绕着电力企业的生产流程,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目标,并且有助于电力企业更好的开展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帮助企业建立长效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良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褚利丽.论如何加强电力行业安全管理工作[J].当代经济,2013(24):101-102.

篇6

电力生产关系国计民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涉及千家万户,维护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时电力企业的天职,是社会对我们企业的要求。电力施工行业是一个高危险性行业,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需要牢牢把握安全生产这一“生命线”。

1 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弊端

电力施工企业传统的安全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分四方面。在方法方面,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管理提出的要求较多,但具体运用的方法较少;在模式方面,没有脱离“救火式”、“事后式”的安全管理模式;在制度方面,在电力系统内看似有很多规章制度,但具体执行起来没有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在过程方面,重视对结果的管理而忽视对过程的管理。

2 控制电力施工企业建设安全生产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施工企业建设安全生产风险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供电的规模逐渐的扩大,电力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过程中,控制安全生产风险极其重要。虽然,当前电力施工企业的建设中,施工人员安全思想普遍提高,。电力安全制度也不多完善。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潜在的风险隐患每时每刻依然存在,安全生产管理不容乐观,安全生产还是走过场,有些只是做表面工作(会议、布置、安排)等,以致施工建设整个过程风险控制和预防成为走过场,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在电力企业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要控制和预防风险,就要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就必须扎扎实实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加大安全施工、安全管理和施工工艺的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对于发现问题,要督促纠正和整改。必须实行责任到人,管理到位,确实要求电力施工人员要落实安全施工准则,采取强有力的处罚措施,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落实各项安全预控措施,确实抓好建设过程安全生产风险控制,防范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建立起的具有自我完善功能的风险管理体制。确保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2 构建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的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实现电力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复杂的安全生产环境、技术工艺有缺陷、操作不当等因素。控制电力建设施工风险,就要构建良好的安全施工氛围。

3 电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近年来,事故集中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而且事故的性质极其严重,严重制约了电力施工企业的发展。在事故调查中,也不难看出施工的现场没有遵循规章制度,规范预防措施不到位,实际操作不熟练。或常见的问题如漏电保护措施没有到位,安置电力设施不合理,随意摆放使用的工具。这些问题的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关键是:没有落实控制施工建设安全生产风险,技术交底不到位,或者设计、施工、手续办理一起完成的赶工期的现象,还有交叉作业给施工安全带来了隐患。建设规模环境的复杂化,,潜在的风险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不可估量。

3.1 电力建设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电力建设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1)企业的决策层没有意识到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系统化的专业水平、安全教育培训没有落实在建设施工过程使施工人员无法辨别和处理安全隐患的能力。而且实际工作中往往为了应付检查,把培训形式化,忽视安全教育的的重要性。(2)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于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工作的实施不了解,监督检查走过场,建设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不知情。(3)没有在施工过程中真正落实安全责任体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责任不分,管理不到位。部门之间存在问题互相推托,缺少沟通和交流。(4)建设施工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形同虚设,把安全管理的工作设置的门槛低,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往往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责与工程管理部门合并,工程管理部门兼管安全工作,可见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性很难到位。(5)“事故不难防,重在守规章”, 不够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施工人员无规章可依,没有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建立健全符合实际发展需要安全管理制度,是当前电力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行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化受到约束。

3.2 控制电力建设施工中风险的预防问题

电力企业在工程建设前,由于市场存在不正当的竞争,使电力项目的建设成本高。对于需要提前做好大量的现场勘查,包括施工现场的设备、用具、保护性措施,采取能减则减的方法。尤其施工安全防护用具、更新设备、改善安全条件的费用等被挪用,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的施工方案不齐全,施工没有得到科学的管理,工程建设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对于保障电力建设施工的安全性就要到达打折扣,发生事故没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那里还有控制电力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的风险能力。

4 控制电力建设施工中的风险预防措施

4.1 控制风险预防的前提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实施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无法保障控制风险预防的实施。因此,要制定统一的系统化标准,明确的划分安全生产工作的权利和利益,电力施工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把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落实实际,层层安全承包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协议,制定考核标准,使各级员工的行为得到制度的严格约束, 把责任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身上。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重视,这样才能真正的落实到安全生产工作上,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4.2 加强培训机制的建设,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

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的意识,就必须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熟练的操作设备室杜绝人为因素事故原因。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就必须加大安全、技能培训,加强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宣传教育,使全体员工在施工过程中时时刻刻牢记“安全生产”这条主线。

4.3 控制风险预防,实施危害分析和预控点

电力建设施工中要做好分析容易出现危险的源头,逐个排查危险点,做好记录。对于可控制的危险点做好消除分离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重大危险点加大控制手段,做好应急疏通,争取尽早消除隐患。并结合施工建设特点,重点把握重大危险点的突发事故演练组织,增强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4.4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生产和监管体系

保证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运行,就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工作,能够及时能够及时施工现场中存在的不足,避免风险隐患的发生。建立和完善预防为主的安全监管体系,对于风险隐患点要设置安全标示,监督、施工人员的在工作期间必须穿符合安全生产的需要服装,施工的工具要及时地检查、更新,定期排查安全隐患,规范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5 结束语

电力企业建设中的安全生产是需要全体施工人员的参与才能实现的。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时刻保持正确掌握操作的能力。施工企业始终要把安全生产看着企业长远的战略目标,作为电力企业市场竞争的依据,根据行业的特点,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加大对施工前的风险防范措施,消除和控制作业风险的安全隐患,确实加强安全管理的力度,是电力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

篇7

一、电力单位生产安全管理内涵

电力单位生产风险管理主要是说的是电力公司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对于风险控制原理、预防、处理方式的科学合理性,借由分析研究、评价系统、电网营运、技术人员、交通物流等各个方面,有目的得创建出预防控制风险的科学方式,创造出高效、性价比高、实用的管理控制风险的方法,经由生产风险控制,电力单位能够有效的防止单位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有人员出现伤亡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对电力单位的安全管理控制、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标准。电力单位在进行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当中,有着十分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服务范围较广,牵涉到国防军事、教育机构、农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各个行业,我们不难看出电力企业的生产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电力安全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的对于电力运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不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有可能引起分布广泛的电网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另一方面,电力单位风险管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对此,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认真、细心、踏实等工作态度,并且对于各种电力运营设备和理论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电力运营突况、排除机器以及线路故障,从而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电力单位负责综合配电、发电以及电力供输等主要职能,对此系统资产和风险预防能力都要有最高级别的指标要求,只有把电力企业生产安全工作做好,才可以发挥电力公司各个方面的核心服务价值,并且保证其运营效益。

二、电力单位生产风险管理和实际运营

电力单位风险生产管理可以将其划分成一项管理理论课程,其主要是针对管理控制和引发规律所展开的体系研究。电力单位在安全生产过程当中,实行风险管理、应当建立起工程科学管理的概念,围绕着识别、评估以及监督管理处置风险,保证电力供应正常、生产营运安全、高效、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应该确定电力生产管理目标,减少事故发生概率、最大化降低经济损失。再者,需要注重事故预测系统的研发,从而进一步的优化电力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成果。电力单位的安全生产是风险识别的切入点,能够对电网系统当中潜在的隐患进行认定。评估是认定的关键环节,借由定量定性分析研究来实现风险量化;控制是电力生产风险的重点,经由适应性策略和技术引进来预防电力事故风险的发生;监督管理就是电力单位减少风险的保证,综上所述,这些风险综合控制环节就组成了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经由风险控制实际研究分析,对电力单位安全生产合理的进行风险管理,必须注重各个事项管理控制内容的正常运行,把风险控制及时有效的运用到电力单位日常运作当中去,从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把安全管理效能发挥大最大化,让电力企业更优质、持续以及全面的发展。

三、完善电力单位现场生产的风险管理

电力单位应该把生产环节作为切入点,有效的加强风险管理,对于实际作业当中可能出现以及包含的不同危险因素提前做好分析研究一识别,并且使用科学合理的预防管理控制手段,最大化的减少安全事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理应在管理实践当中明确主要管理目标,就是针对现在生产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行为、机器设备不良运行状态以及不健康工作环境的隐患采取综合管理的手段,有效减少不良影响。对于电力单位现场所出现的违规操作行为、机器设备磨损情况、应该借由概率计算分析、严重程度评估、风险预计等预防控制手段。对关键性电网设施应该做好其生命周期研究分析,对于有可能会发生的不良事故风险以及原因进行科学合理的识别、深入发掘、趁早把其风险进行管理、预防和消除,可以根据事故风险的严重程度、探测标准以及频度等进行综合评估以及等级分析研究,从而设计合理的管理控制方案。

在电力单位安全生产过程当中,为了能有效的提高风险预控,应该创建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控制预防系统,围绕着生产安全理念,建立起识别、评估与预防风险的信息数据库,这样可让风险职责、控制方式目标明确,就危险控制点位。可以借由图片、讲解等综合方法进行系统识别,这样更有利于员工深入了解、有效率学习以及目标掌握。对于电力生产机器设备进行风险控制,使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有效的使用规避、预防管理和风险移除等方式,最大化减少事故发生概率与探测度,将其风险潜在隐患及时消除。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风险管理在任何管理领域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需要对其任何环节风险都实施评估和管理,在风险管理执行以后再进行评估、岗位责任落实、复查以及改进等部分,这就说明这需要电力单位上下整体一心,全员参与,这才有利于风险管理工作全面展开。我们需要明确其特征、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创造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完善现场风险管理、严格执行监督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电力单位安全生产风险预防控制能力,排除潜在隐患,减少不良影响。让单位运营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发挥行业核心作用,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有明,武丽,于强等.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2010(2):25-26.

[2]黄绘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22):27.

篇8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事关国计民生。电力企业长期不懈地狠抓安全生产,但安全事故依然频频发生,始终无法根除。如何采取措施从根本上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已成为企业重点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了当前电力企业全文化,重点介绍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应用,并就如何做好体系建设展开探讨。

一、当前电力企业安全文化思考

据调查,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事故95%以上都是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事故调查统计表明,安全事故的发生与个人的行为和素质有很大关联,与企业安全体系是否完善息息相关。我国电力企业经长期发展,已形成了企业内部独特的安全文化,由制度、正策、法规、规程、规范及标准等构成了企业安全生产体系,《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两票三制”成为了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石,是指导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和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法宝,但安全生产事故仍然接连不断,未能从根本上防范和杜绝,这与电力企业安全体系建设不足紧密相关。

第一,电力企业安全体系不完善,安全文化尚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员工未能自觉遵守规程、制度。每次发生电力安全事故后,事故防范措施才得到进一步完善、强化,事故防控手段才更完备,安全处于“亡羊补牢”的被动局面。

第二,风险辨识意识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们大力倡导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却忽略了如何有效辨识生产活动过中各环节、每个作业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并形成有效的防控体系。增强安全意识天天讲、人人喊,但在生产活动中,如何有效辨识各种危害,从而采取措施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如何保证员工的安全意识,值得深思。

第三,企业对安全文化内涵理解不透,风险评估及管控能力不足。长期以来,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促使员工实行安全自主管理、规范其生产行为,提高安全技能,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标准化作业,成为了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内涵。但是,生产作业缺乏系统的风险评估及管控,危害及风险描述空泛、无量化,控制措施针对性不强。

二、为什么要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电力安全风险仍然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安全问题。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基础工作还需要强化,管理还比较粗放,系统性管理不够、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把企业做强做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基于目前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和企业发展要求而建立的。体系关注“五要素”(人、系统、设备、环境、管理)和“安健环”(安全、健康、环境),不仅要考虑人的安全,还要考虑生产的安全、系统的安全、设备的安全、环境对人的影响。从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方面规范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管理软实力,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体系从风险控制出发,提出了一套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解决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它从管理理念、内容和方法上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可控在控。

三、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特点、作用

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估与控制,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危害辨识渗透着全方位安全管理的思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是应用系统科学理论,在体系建立之初所做的一项科学、具体而且必要的工作。风险评估是用可量化的指标,科学评价出危害的风险级别。

危害辨识指辨识出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和企业形象的危害。操作时应注意一个作业步骤可能存在多个危害,危害的一般表述形式:“副词+名词或动名词”;风险评估指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程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风险管理工具,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实施风险管理并评价风险管理结果,其意义在于鉴别潜在和显露的风险并加以控制,以期预防损失;其次,在损失发生后采取补偿措施,减少损失的危害性,保障安全生产。她能促使安全生产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理念变成了可操作的具体步骤,使安全和预防两大任务变成现实。

四、如何开展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

如何有效地遏制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隐患及存在的风险,开展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探索实现安全生产的风险防范体系,从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落实安全措施,已是电力企业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通过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此外,危害辨识、风险评估是职业安全体系建设的基础。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防范与风险控制的过程,其基础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估与控制。为了控制风险,企业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性事件的风险等级,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再对不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

第二,对所有辨识的各级各类风险进行量化,并依据规程、标准、法规、企业状况等制订危害和风险防控措施,并一一汇合形成完备的安全作业防范体系。

第三,必须充分认识到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长期性、系统性,任务艰巨,必须充分发挥企业职工合力、智慧,在企业生产作业活动和安全管理中不断总结、完善、长期锤炼,才能完成安全体系建设。

第四,为保证危害辨识、风险评估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电力企业必须认真做到:

(1)高层领导重视,成立领导实施组织,指定单位内的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督促和管理活动;

(2)集思广益,确定具体计划,明确责任人、完成期限、督察对象、任务分解、落实阶段等具体事项;

(3)确定活动人员对于危害辨识、风险评估的培训需求,实施适当的培训计划;

(4)评审评价的充分性,判定评价是否合适、是否充分;

(5)将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评价的重要发现形成文件。

第五,明确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实施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基本步骤:

(1)确定专业工种,编制作业任务;

(2)分解作业步骤:按照作业任务执行过程的功能进行分解、归类为若干个功能阶段。如“220kV线路停电操作”可分解为操作准备、开关操作、刀闸操作、二次设备操作、安全措施布置、记录与归档等几个步骤;分解作业步骤时,一般按照完成一个功能单元进行划分。作业方法、作业要求、作业环境相一致的几个功能阶段也可以归纳为一个作业步骤;

(3)辨识危害: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考虑会受到伤害的对象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4)确定风险:在假定计划或现有计划的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

(5)确定风险等级,进行评分,按分值大小明确风险是否可承受;

(6)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编制控制措施以处理评估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组织应确保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的适当和有效;

(7)建议措施的采纳:根据经济分析判断结果以及现场的可操作性、适宜性、资源情况等综合进行判别后确定建议的措施是否采纳;

(8)形成风险评估报表库:根据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结果,填写“风险评估报表”,形成单位、部门、班组级的风险概述库,作为班组现场工作、编制作业指导书、标准作业程序卡、工作方案的依据。

五、结束语

风险管理建设已成为现代电力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提高企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可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理念变为现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障员工在电力企业作业活动的生命安全。

篇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5-0153-03

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的影响,还会对各家各户的用电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当今社会对连续、安全供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运行人员也就肩负更大的责任。为此,要加强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使所属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而使人民群众的正常供电有更好的保障。

1 变电设备运行维护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用户对电网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也有了较高的要求。电网设备在运行方面要实现安全可靠性,另外,在具备了较好的工作条件下,还要在设备的完好率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才符合供电充足可靠的条件。这就要求对变电设备进行日常的巡视,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安全隐患,并对变电设备的故障状态做到及时的检修。对变电设备检修要通过完成变电设备的状态转换工作,也就是倒闸操作后才可以进行。巡视和倒闸操作是变电运行维护的主要工作。因为电网的发展壮大,用户对变电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也就具有了更重要的作用。

2 变电运行维护中危险点的形成与控制

变电运行维护中会产生危险点,这里的危险点主要是指在变电运行维护中可能产生危害的工作环境、可能造成危害的设备和人员、违反安全规程的不规范操作与习惯违章等问题。一般来说,危险点主要因工作活动的不安全因素而形成,还会因特殊天气变化而出现,当有设备缺陷时才发生,因为设备的检修、维护不合格而发生,还会因习惯性违章作业而出现。危险点的控制是做变电运行工作时,对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工作方法、工作环境的差异、人员状况问题、设备的实际等做出分析,查找有可能发生人为失误事故的危险情况,再借助于规程制度,提出预防措施,并通过生产现场实现程序化、规范化的工作,从而预防人为失误事故的发生。

3 变电运行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系统的联系运用

(1)要在管理工作中实现系统化与规范化,就要加强安全生产体系与不同的环节间的密切联系,在不同的方向上逐步形成了链条式的闭环控制。我们要在危害辨识、建立风险评估上有所加强,起到控制的作用,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做好检查与回顾工作,在对事件进行分析以后得出本体系中与事件有关的管理要素,并对其做进一步的完善。为了实现体系的规范化,还要在各企业间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关的标准,加强各种流程的管理,在现场作业的规范化上有所突破。

(2)实施各项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电网安全生产的绩效。生产经营一定会涉及安全问题,持续的改进是企业的总目标,可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为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电力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在整体上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改进,并采取了定期审核的办法,对发现的问题做了及时的改进,并有坚持到底的决心。

(3)自始至终以先进的管理体系为基础,实现电网的安全生产,在管理上有所创新。与国际上先进的管理体系相联系,对设备不断完善、使电网能够安全运行与管理。

(4)针对供电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实施方案,要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安全风险管理的一系列知识,从而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基础培训班的学习,本系统的专家还要加强讲课交流,使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做好体系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从现场实际出发,做好风险评估,认真填写风险评估报表。在巡检工作、规范操作、事故的处理、对变电站的监管这四大任务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确保不触及安全底线的计划及控制流程》等制度的编写和完善工作,完成制度的下发,并对各项制度做到严格执行与考核。

(5)工作过程中,部分供电局还存在变电运行人员流动性大、新员工比例高的情况,再加上存在运行经验匮乏的问题,对此首先要完成“变电站技术培训资料库”的建立任务,对相关设备的操作、巡检以及注意事项通过图片、视频短片的形式做成某种资料库,针对技术培训工作创设一种新的局面,使员工对设备的认识得以提高,明白下一步如何做、做什么。

(6)根据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对班组的各项生产工作依照PDCA的循环方式,或者按照5W1H的要求来执行。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预防各种设备隐患问题;班前会要开好,和工作计划、“三措”相对照,再对工作任务进行交代,通过合理分工搭配,指定好负责人,对监护人与操作人要做到专门的指定,对工作环境的细节要做好交代,对危险点与操作注意事项要做好交代,对危险点做进一步的分析,对控制措施做进一步的加强;让职工认识到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重要性,耐心地解释职工提出的问题,提高工作人员的预见性,知道做什么及如何做。在完成各项操作以后,对当天的生产任务要做好小结,要做好情况和执行安全规程的统计,对好的方面要给予肯定,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针对违章行为及存在问题还要有整改意见及防范措施。关于变电站维护的特定文件与要求,站内要及时实施,做到不等不靠,做好定责任人、定整改时间、定落实措施的三定措施,做好特定维护工作。在进行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后,运行部门还要注重体系建设人才的培养,在对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要总结、改进各项工作,在体系建设的引领下,完成安全生产管理的体系化、规范化及标准化。

篇10

1.1电力企业贯标和实施安风体系的现状

目前电力企业为提高综合竞争力,普遍采用qms、ems、ohsms、nosa等管理体系标准,甚至是多种标准的同时使用。另外,为南方电网公司服务的电力企业正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以提高电力工程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水平。但是,多个管理体系的实施,也给企业带来了压力,企业必然要面对实施的各个管理体系标准进行分别认证的现实问题,导致了企业标准认证的多次性与重复性,导致了企业各项资源的浪费,甚至导致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降低。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只有南方电网公司指定的三家单位有资格进行外审,而这些单位又不具备审核ems、ohsms、qms等体系的资质,造成大部分电力企业无法邀请同一家认证机构同时进行ems、ohsms和安风体系的审核和颁发证书。所以,电力企业一般需要每年接待几个按照不同评审准则和程序进行审核的认证机构。

由于各个管理体系之间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所以大多数电力企业在实施以上体系时都采用了各自独立的体系,而且是多套标准体系各自独立实施。同时,认证工作通常都是分开进行的。所以,它们会形成若干套文件系统,每套文件相互独立,由各自主管部门受控发放。由于文件的独立编制和沟通欠缺,就必然导致文件要求相互矛盾的地方。为了应对各个体系的认证,不得不设立相应的几套组织机构,并配置相应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极大的浪费了资源和降低了管理效率。

1.2安风体系与ems、ohsms融合的趋势

很显然,单元化的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而体系之间的融合必将是大势所趋,能够带来管理效率的提高,体系建立、认证和维护费用降低等好处,将作为企业全面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推动企业管理向国际化、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迈进。

目前,国内管理体系之间的融合还仅限于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有三位一体的,也有两两整合的。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的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现有的ems、ohsms进行融合。

2.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ems、ohsms产生的背景和现状

2.1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2.1.1安风体系产生的背景

国际知名的五星安全系统(nosa),是南非矿业的管理体系,偏重于设备管理。为了更好地让管理体系适用于南方电网和电力行业的特性,落实“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提升公司管理软实力,2008年南方电网公司基于nosa管理实践,丰富和发展nosa的风险控制的思想,结合电网企业的特点,组织人员对体系进行了调整、改进和进一步完善,正式形成并出版发行南网企业规范《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2011年南方电网公司安委会会议上提出,在2012年全面推进体系建设工作,实现50%以上的基建单位外审达到一钻的目标,2013年实现100%的基建单位外审达到一钻,20%达到两钻的目标。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基于目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不扎实,管理较为粗放,缺乏系统性,安全管理以关注事故为主,安全生产形势时有反复等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和企业发展要求而建立的,体系从风险控制出发,希望通过系统化、规范化、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解决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1.1安风体系发挥的作用

(1)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将防范事故的关口前移,建立了预先识别和控制的前瞻性管理模式,由以前的关注事后分析与控制转变成强调事前风险分析预控,提升了电网的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2)通过管理使工作向精细化、量化转变,实现管理要求落地。

(3)由以前的粗放管理逐渐系统化、规范化,明确安全生产的管理对象

与内容,建立了管理与作业标准,实施pdca闭环管理,通过闭环达到安全管理水平持续上升的目的。

(4)促使了全员参与风险管控,按标准做事,将工作做到位。

2.2环境管理体系(ems)

2.2.1ems产生的背景

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环境迅速恶化的严峻形势, 强调可持续发展的iso14000系列标准在此大趋势下产生了。我国于1999年正式推广iso14000系列标准,并陆续的将iso国际标准转换成国家标准进行颁布实施。

2.1.2ems发挥的作用

(1)能够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改善与相关方的关系,满足顾客环保的要求,降低环境风险,有效促进企业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和持续发展。

(2)能够尽可能降低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节省能源与资源,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3)能够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企业竞争力。

2.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

2.3.1 ohsms产生的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职业健康安全逐渐纳入国际贸易范畴,与经济贸易挂钩,职业健康安全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1999年,全球都在对ohsas标准化问题进行研讨。1999年英日标准协会、挪威船级社等13个组织总结各国的经验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系列(ohsas)标准。我国于1999年正式推广ohsas标准,至2011年底,颁布了最新版gb/t28001-2011标准。

2.3.2 ohsms发挥的作用

(1)提高管理水平,在管理方法、模式上与国际接轨,有效克服旧的安全管理模式的弊端。

(2)能够使安全管理的消极服从变为自发的积极主动参与,提升安全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地位。

(3)开展的员工系统培训,提升员工职业健康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4)能够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改善与相关方的关系,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企业竞争力。

3.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ems、ohsms的融合

3.1融合的意义

现阶段,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推广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与ems、ohsms互补,能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安健环管理水平。建立系统的、科学的综合管理体系,使之成为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相互协调的统一整体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ems、ohsms在融合后产生了统一的标准,减少了因个人的认识差异导致的不平衡和各自倚重现象,有利于完善体系运行基础工作,使各部门发展均衡。

(2)提高了体系运行的效率,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不同管理体系要素之间的交叉、重复要求,避免了相互不协调或者矛盾,保证管理体系的统一、有序,方便文件的管理,减少了编写的工作量,方便日后文件的修订。减少了审核成本,可以同时内审、外审、管理评审等。

(3)能够满足企业多方认证的要求,还能对安全、健康、环境进行综合性的管理。

3.2融合的可行性

电力企业建立、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ems、ohsms的融合是完全可行的。因为,首先电力企业愿意对安全、健康、环保三个方面实施综合控制,已经在ems、ohsms等体系上有着丰富的运行经验,有满足体系融合所需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其次,融合体现了三个管理体系本身的要求,能够更好的揭示三个管理体系标准的兼容性。再次,三个管理体系既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也有很多共同之处,能够体现很强的关联性和兼容性。比如,三个管理体系均采用了pdca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都要求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强化自身,通过运行pdca动态循环,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的循环递进,实现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又如,三个管理体系在方针、目标、内审、管理评审、纠正与预防等结构和要素上有相似之处。最后,目前已有部分电力企业正在尝试进行三个体系的融合,取得了一些成果。

3.3融合的方法

不同的管理体系进行融合一般有两种方法,即直接建立管理体系和对现有的各个独立的管理体系进行有机的融合。前者比较适用于刚刚建立的、规模较小或组织结构较为简单的企业。后者即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探讨如何在各个体系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管理体系要素,并对它们进行有效融合。

融合的思路是首先

将ems和ohsms两者进行整合,构建出整合后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e&ohs),再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融合进整合好的e&ohs体系,但应将pdca循环贯穿始终。体系融合示意流程如图1所示。

3.4融合的成果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ems、ohsms进行有效融合后称之为安健环管理体系,实现对现有电力企业安健环管理的改进和优化。安健环管理体系应能包括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对三个体系的所有要素进行过有机的整合。同时,构建完成的安健环管理体系应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能够兼容质量管理体系、nosa、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其他管理体系,如下图所示:

3.4.1构建原则

融合意味着建立一个同时符合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ems、ohsms管理体系标准的管理体系,把三个体系所有要素、所有要求不遗漏、不重复地结合在一起,构造一个“使用共有要素”的安健环管理体系。所以,为将各要素进行有机融合,需要将相同的要素合并,相近的要素融合,不同的要素各自独立。

合起来安健环管理体系同时符合三个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必须符合电力企业的实际。在这个管理体系中,共有要素只出现一次,要素的要求涵盖原三个体系标准中该要素的要求,所有的共有要素和特殊性要素都被定置于一个合理的结构框架的适当位置。三大体系都是基于pdca管理模式,所以合起来的安健环管理体系应基于pdca管理模式,建立一个兼容性强、持续改进和不断循环的管理体系。

3.4.2体系文件结构

在编写安健环管理体系文件时,应以某一个标准(比如ems、ohsms)为主线编写,程序文件必须满足三个体系标准对文件的要求,除了标准规定的强制性程序文件外,还要根据电力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和安健环风险因素增加必要的程序文件,但是文件数量不易过多,以适用有效为原则。

电力企业安健环管理体系的体系文件应包括管理手册、管理标准和工作文件三个层次。管理手册包括电力企业的安健环管理方针、管理目标、组织机构、管理职责、职能要素分配表、体系的范围及要求等内容。管理标准是电力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方法、进行管理活动的依据和具体标准、进行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

在编制体系文件时,应关注整体标准的格式是否统一,引用文件的有效性,管理流程pdca循环的充分性,标准的可操作性(5w1h,明确由谁,什么时间,在哪,做什么,怎么做),标准与标准之间的衔接,标准是否根据管理流程进行有层次性地划分等细节。

3.4.3融合难点探讨

篇11

电力企业的稳定生产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风险,所以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并且有效保障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管理中的问题

(一)风险预防工作落实不到位

目前我国电力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只要实施“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但是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对于风险管理事故的预防措施和管理办法制定过程中,多以自身实际情况和经验作为理论依据,所以在风险预防过程中没有综合其他企业的经验,造成了实际工作中被动预防状态,这样的风险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也不适用于企业的现代化风险管理,制定的管理制度没有前瞻性,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出现超出经验的故障发生就会无法冷静判断处理。在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领导没有积极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所以,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会脱离实际情况,也不利于领导的先进管理思想有效传达给员工,上下沟通不顺畅,造成了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障碍,不利于生产环节中进行风险规避工作[1]。

(二)责任划分不科学

在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中,企业没有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划分,工作责任制度不明确,安风要素责任人只由部门、班组部分人员担任,未能达到“全员、全业务、全过程”参与,造成了风险管理工作混乱,具体工作没有落实到人,出现具体故障时,无法寻找到具体的工作责任人,在风险预防工作中也没有办法有效开展,不利于电力企业的风险管控工作顺利实施。

(三)评估系统不完善

在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包含了电力安全生产、电力运输、电力资源营销三个环节组成,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不能仅限于生产环节,在电力资源运输和营销的过程都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电力企业没有及时制定动态管理制度,在电力企业运营环节中没有得到良好的科学管控,造成了职责划分不详细、不科学,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营,电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人员责任划分,再出现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更好的风险预估,所有的工作重心都放到了电力生产工作环节中,很难做到及时有效的排查电力安全风险问题,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二、使用方法

(一)建立风险管理理念

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提出如何立足当前,把安风体系核心思想推广到“全员、全业务、全过程”,通过重视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生产安全,无论是对管理者和普通基层工作人员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有效将风险管理理念有效融入到电力生产过程中,实施科学的风险管控办法,制定严谨的风险管控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监督管理促进风险管控制度的顺利实施,有效减少电力生产活动中生产风险问题。实现持续改进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从而实现提高安全风险控制能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把安风体系建设真正融入工作中。

(二)搭建完善管理体系

风险管控的主要内容包含风险项目识别、风险程度衡量、风险预估评估、风险处理等等[3]。风险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全局观培养,全面开展风险管控培训工作。在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中,不断改进风险管理制度,并且制定科学严明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具体执行方法,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目标,保障风险管理具体内容的科学性、有效性。通过协调电力企业各部分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配合,能够有效保障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通过科学监管工作内容有效提高了企业内部的风险管控意识,通过抽查管理能够有效落实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了电力生产工作效率提高,保证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重视实际应用

在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要加强风险管理的实施,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力,保障了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电量。电力企业通过将安全生产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融合在一起,依据电力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及时调整,能够积极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企业的管理者要经常与员工进行紧密沟通,通过与普通基层工作人员沟通能够快速解决实际工作环境中在的问题,精准掌握电力生产过程,有效掌握电力安全生产的整个环节,制定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降低企业生产运营风险。

(四)消化责任

在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领导者要掌握电力生产管理环节,制定科学的电力生产制度流程,细化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责任,通过明确生产部门和监管部门之间具体的工作责任,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有效提升电力安全生产环节中的风险管控效率。

(五)重视风险管理持续性

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环节中,要结合实际生a管理环境和生产进度制定不同的风险管控制度,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转,依据可持续性发展观进行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保障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电力需求。通过有效执行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有意识的进行可持续性风险管理能够保障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训,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保证各个生产环节的安全有序进行,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民生等工作内容,所以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生产水平,所以依据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结合风险管理的环节管控,能够有效控制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隐患,有效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供电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且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产生的后果比较严重,但是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控制风险,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导致不利影响的程度。

1 供电企业的安全风险控制

1.1 建立分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

按照各自管理职责和工作特点,不同管理层次负责控制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安全风险,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具体来说,国家电网公司、网省公司、大中城市供电企业以防止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作为首要任务,重点防控大面积停电风险;供电企业、发电企业、基建施工单位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为目标。

1.2 建立分专业的风险防控体系

合理利用发挥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监督体系、安全责任体系这三个组织体系的作用,将其协调配合,共同作用,从而形成有效的安全风险的预防控制机制。进行风险管理,各级安全监督部门要积极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总体方案,并且要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在员工进行安全宣传和培训。同时,还有对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责任到人,各司其职。

1.3 构建作业全过程的安全控制机制

根据当前企业合理有效的作业安全防控方法和措施手段,采用相应的风险管理方式和方法,保证生产作业流程的顺利、有序开展,同时采用简单实用的风险控制手段对生产作业全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从而实现生产作业安全风险的降低。

1.4 开展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和反违章工作

制定系统的监督检查事项,分若干作业类型制定标准化监督检查表,供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实施分级监督检查时应用,对作业现场的违章情况实施有效控制。各级监督检查的结果作为风险评估的数据来源之一。

1.5 持续改进

建立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改进。要按照 PDCA 循环模式,认真组织制定各阶段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Plan),严格按照计划和方案开展工作(Do),注重加强过程监督和偏差纠正(Check),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实现下一轮工作的持续改进(Action),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 生产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控制

2.1 计划编制阶段的安全风险控制

(1)在编制工作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调度部门和运行部门的交接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合理安排计划工作开始时间。此外,还应综合考虑运行部门人员的数量、到达现场的时间,检修部门的作业能力,以及供电可靠性要求等因素,合理安排同一供电小区(区域监控中心所辖各站)内的检修、试验工作。

(2)市、县公司的工作计划要实现有效衔接。市公司计划编制部门应提前将主网检修工作计划方案主动告知县公司;县公司计划编制部门应积极与市公司相关部门沟通,提前了解掌握主网检修工作相关信息。双方密切联系,按照“农网配合主网”的原则,编制本单位工作计划。

(3)公司运行部门和检修部门应根据各自实际作业情况,分别确定本单位典型作业的标准化操作时间和标准化检修时间,并逐步优化。在计划编制阶段,应按照标准化操作时间和标准化检修时间,综合确定计划工作时间(计划停电的起止时间)和计划开、竣工时间(计划许可开始工作时间和计划工作终结时间)。

2.2 作业组织阶段的安全风险控制

这一阶段的风险主要是任务安排不合理、人员安排不合适、组织协调不力、方案措施不全面、安全教育不充分等。

(1)任务安排不合理风险。任务安排要严格执行落实月、周工作计划,系统思考人、材、物的合理调配,综合分析时间与进度、质量、安全的关系,合理布置日工作任务,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2)人员安排不合理风险。人员安排要开展班组承载力分析,合理安排作业力量。工作负责人胜任工作任务,作业人员技能符合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到岗到位。

(3)组织协调不力风险。组织协调停电手续办理,落实动态风险预警措施,做好外协单位或需要其他配合单位的联系工作。资源调配满足现场工作需要,提供必要的设备材料、备品备件、车辆、机械、作业机具以及安全工器具等。开展现场勘察,填写现场勘察单,明确需要停电的范围、保留的带电部位、作业现场的条件、环境及其他作业风险。

(4)方案措施不全面风险。方案制定要科学严谨。根据现场勘察情况组织制订施工“三措”、作业指导书,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危险性、复杂性和困难程度较大的作业项目工作方案,应经本单位分管生产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后结合现场实际执行。

(5)安全教育不充分风险。可以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开展作业实训活动、考试考核等方式定期开展风险教育培训。领导层侧重安全风险管理知识及有关制度培训,提高自身安全风险管理责任意识和组织能力;管理层侧重安全风险评估规范、风险辨识手册及其使用方法的培训,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并加以落实;执行层侧重安全风险意识、安规等基本制度和现场风险辨识、控制能力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运用风险管理手段,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

2.3 现场实施阶段的安全风险控制

(1)作业前,应组织召开开工会,交代工作内容、人员分工、带电部位和现场安全措施,告知危险点及防控措施。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交底并掌握方案。危险性、复杂性和困难程度较大的作业项目,作业前必须开展现场勘察,填写现场勘察单,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和注意事项。还应对安全工器具、作业机具、施工机械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特种作业人员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2)作业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解锁操作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并实行专人监护。接地线编号与操作票、工作票一致。工作许可人应根据工作票的要求在工作地点或带电设备四周设置遮栏(围栏),将停电设备与带电设备隔开,并悬挂安全警示标示牌。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正确使用工作票、动火工作票、二次安全措施票和事故应急抢修单。对多专业配合工作要明确总工作协调人,负责多班组各专业工作协调;复杂作业、交叉作业、危险地段、有触电危险等风险较大的工作要设立专责监护人员。

(3)作业完毕后,拆除临时接地线、个人保安接地线,恢复工作许可前设备状态。根据具体工作任务和风险度高低,相关生产现场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

3 结束语

总之,电网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搞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公司上下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也是每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篇13

电力生产活动涉及电网、设备、生产环境、作业及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九大管理单元,对安全生产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九大单元(模块)包括:安全管理、风险评估与控制、应急与事故管理、作业环境、生产用具、生产管理、职业健康系统、能力要求与培训、检查与审核。九大单元(模块)又由51个要素、159个管理节点和480条管理子标准组成。这九个单元指出了安全生产需要管理的范围,要素指出了需要具体管理的工作内容,管理节点指出了要素的管理关键点和流程节点,子标准是各个流程节点的工作要求或方法。单元、要素、节点、子标准之间相互关联或链接,形成基于风险的安全生产管理有机整体。[1]其中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单元中的作业风险评估是变电运行专业其中一个重要的风险评估工作,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持续运转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变电运行专业现场作业风险可控、预控的关键。

1.作业风险评估的一般方法

风险评估的一般方法是PES法,就是说在进行风险等级分析时需考虑三个因素:由于危害造成可能事故的后果;暴露于危害因素的频率;完整的事故顺序和发生后果的可能性。

风险评估公式:风险值 =后果(S)×暴露(E)×可能性(P)

在使用公式时,根据现有的基础数据和风险评估人员的判断与经验确定每个因素分配的数字等级或比重。后果、暴露、可能性的定义如下:

后果:指所考虑的风险造成的最可能后果,包括伤害,疾病,财产损坏。事故的后果,从100分的“灾难”到1分的“小割伤或擦伤”,按程度分别赋予相应的数值。

暴露:指危害事件发生的频率,这个危害事件是第一个可能启动事故序列的意外事件。危险事件发生的频率,从10分的“持续通过”到0.5分的“特别的少”按层次分别赋予相应的数值[1]。

2.作业风险评估工作开展的工作方法

电力企业风险评估有三类:a.基准风险评估,即对企业生产作业流程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作为持续改进的基准。b.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即针对企业基准风险评估中所确定高风险对象,或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事件暴露的高风险问题进行风险评估;c.持续风险评估,即企业开展持续的风险评估,及时、动态修改风险评估内容,并做出相适应的规避风险措施。[1]变电运行专业的作业风险评估属于基准风险评估,每年定期开展。年度作业风险评估开展流程如下:

一是作业风险评估技能回顾,主要是对班组代表开展作业风险评估技能专项培训。重点回顾作业风险评估方法,基准作业风险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作业风险评估回顾、评估内容更新,主要是对上一年度已完成的作业风险评估、作业风险评估概述,根据最新作业任务清单,结合年度审查中关于作业风险评估所发现的问题,重新运用PES作业风险评估方法,组织人员审查班组有关评估结果。

三是回顾、更新关键任务。运行人员在作业风险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回顾各项关键任务,形成关键任务分析,为作业表单修编工作提供依据。

四是是修编作业风险概述。根据作业风险评估结果,形成本班组作业风险概述。

最后是风险评估结果应用。就是说跟据本班组的作业风险概述,审查有关控制风险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制定有关措施的实施工作计划,推进计划的落实。

3.作业风险评估工作在变电运行的运用

在开展变电运行的作业风险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全员参与性不足,特别是资历较深的运行人员。这会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失去了全面增强全体人员风险意识的机会。二是作业风险评估结果不能应用到作业表单,进而不能有效控制现场风险。

为了解决全员参与性不足的问题,我们采取分组讨论--集中审核的方式,资历较深的运行人员被平均分到小组中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经验丰富的优点,为作业风险评估提供依据。集中审核时采取交叉审核方式,有利于保证人员参与作业风险评估的完整性。为了解决作业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性问题,在执行作业表单时必须对表单中的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发现作业风险评估结果未能应用到新作业表单中时,应该立即启动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中的纠正与预防流程,提出修编建议。

下面以500kV某变电站为例,阐述作业风险评估在变电运行中的开展情况:

(1)根据相关作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500kV某变电站选派安全区代表参加局组织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知识和作业风险评估培训班,接着在站内开展作业风险评估知识培训,以保证作业风险评估方法的全员掌握。

(2)经过全体人员讨论和梳理,本专业共有作业任务59项。

(3)利用安全活动或交接班的机会,将59项作业任务分成三组开展作业风险评估工作,然后集中交叉审核和讨论,最后汇总成为《区域内作业风险评估填报表》。

(4)最后形成本站的作业风险概述。总结出500kV某变电站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危害有9种。对这9种危害进行评估,得出可接受及低风险主要分布在化学危害、职业健康、物理危害、人机功效、环境危害。中等风险危害有7个,中等风险危害有行为危害、化学危害、职业健康、物理危害、人机功效、环境危害,包括误碰故障设备、错投退压板、合(分)刀闸不到位、受伤的人、开路的CT等等。作业风险结果为修编作业表单提供依据。

(5)根据作业风险评估结果,修编运行专业的作业表单。目前500kV某变电站共有42份通用变电作业表单和8份专用变电作业表单,为变电运行现场工作提供有效可靠的风险预控措施。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