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平面设计教学反思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平面设计教学反思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平面设计教学反思

篇1

自学能力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能力,它包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自学能力关系到学生从事工作以后进行再学习的效率。大部分在高校毕业后就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科学技术是迅速发展的,要想在一生中都能适应社会需要,只靠在学校所学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社会和工作的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再学习,这个时候的学习主要是靠自学。

在我国的当前教育模式下,学生都习惯了老师教多少就学多少的被动学习模式。这种学习习惯对于学习平面设计这门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弊端。平面设计的软件更新很快,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对于平面设计老师来说,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尝试摆脱常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由发挥。还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最后进行集体点评。先让学生发表对其他同学作品的意见,然后教师再对作品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使学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这样就能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其适应能力。

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意是做设计的基本,设计是艺术与艺科技的结合。在所有能力当中,创新能力是最抽象,也是最难培养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

平面设计需要在开阔的视域中具有独特的切入点,要体现在设计意识上。课题设计的线索、启示与方法应是多元、多维、多样化的。为消化一个知识点,可以从多方面的客观对象、主观意象、艺术作品、形式语言中受到启发,从相近学科及各种层次课程设计中得到借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兴趣,启发学生在一种积极的、发散式的思维状态中,愉悦地展开作业。如:课题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真实事件人手.并利用相关学科对事件进行分析,随之产生联想,进行再创造,教师在这里的角色是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生问题的引导者。

三、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1、把解决问题作为培养目标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过程中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的形式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作者的设想和计划。

培养创造力的学习活动须将学生视为问题的解决者和沟通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吸收者。相应地,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而成为问题的设置者、问题的搜寻者、教练、观众。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行为的调动来说,一种适宜于创造的宽松愉快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通过发现问题、解决构想、互动解答这些步骤,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是培养平面设计刨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篇2

2、传统模式重结论,轻过程。传统设计关注结论的记取,却忽视对知识的体验过程,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而缺少创新能力,虽然教学中学生也可获得知识,但无法体会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很难实现。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落实三维目标,教学中学生不但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能力的提高。可在探究时也经常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得出结论,虽经历探究过程却不能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就质疑过程是否一定比结果重要?能力、情感是否一定比知识重要?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有些教师干脆设计成验证性实验,既保证全体学生都能掌握结论又能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3、讲授和探究都是中学生重要学习方式,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如果彼此取长补短,更能发挥教师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把探究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玩”,要运用最佳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初中物理教学是否都要探究

1、在新课标中科学探究是核心,强调素质教育优于应试教育,于是探究式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由于太多原因多数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灌输”得太多,学生经历、体验太少,科学探究变成现成的“套路”,教师花了力气,学生费了时间,教学目标却不能实现。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应追求形式,而应体现实质。

2、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是不是每堂课都要探究?是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通过学生探究获得?传统模式是否就一无是处?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肯定不可能也没必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都是人类经过几千年探究的结晶,有些知识内容,由于个人原因,难于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得;还有大量的学习内容,虽然可以设计成探究活动,但由于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教育资源所限难以实施。

篇3

我们通过“工作室”的形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个由平面设计专业骨干教师带头,平面设计专业课教师以及优秀学生组成的“工作室”团队,通过学习、实践、交流等团队设计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平面设计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以订单为目标,促教师调研市场,充实新知识

“工作室”实行专业教师负责制,每个订单由一名教师主负责,不同的订单交付给不同的教师和任务组,任务组由若干名教师和学生组成。在“工作室”团队全程协助下,任务组教师结合自身特长,承接并完成设计制作任务。这就促使每位教师都需要贴近市场、走进企业、走向社会,熟悉平面设计行业发展现状,逐步完善自己对该专业的认知结构,补充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主动开展对实体创业的思考、学习与探索。

目前,笔者所在工作室的订单业务主要分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由于业务量比较多,为了高效顺利地完成订单业务,教师作为工作室的主体,必须主动地适应市场需求,感受新知识、新信息。

二、以设计为主题,促教师合作、学习,提升专业技能

工作室拥有专业、齐全的研修设备,依托工作室,各成员在开放的环境中交流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断提高综合专业素质,使专业教学扎根于实践。

当教师承接到一项设计制作任务时,围绕着设计主题,通常负责人会主动请教相关学科的教师,遇到设计制作难题时,还需要通过工作室团队集体探讨,对设计理念、方案、技术等问题进行头脑风暴,从而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项目驾驭能力。

三、以客户反馈为依据,促教师反思、交流,夯实设计功底

通过融入“市场调研-创意文案-电脑设计-专业排版-印刷出图-覆膜装裱-交付客户”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教师进行反思,极大地挖掘了教师自立、自主的探索潜能。

在设计加工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把握订单的特点,科学地进行分析、分工与合作。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及时把握客户的反馈信息,精益求精,才能圆满交付。这就要求设计者把握细微,精心设计,不断反思,夯实设计功底。

四、以工作室引领校企合作,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促师生共成长

笔者所在的“工作室”与多家知名广告设计公司、设计机构合作,签订了合作协议,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发展战略,从而保证了丰富的订单资源并获得专业的技术支持,成为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平台。

一方面,依托“工作室”,逐渐形成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的长效机制,“走出去”到公司一线轮训、拜师学艺,或安排师生到企业参观学习、短期实训,感受企业文化,促进师生共成长。另一方面,实施“请进来”战略,不定期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师傅来校进行讲座和教学交流,紧贴行业发展。

五、以工作室为平台,促产、教、研、训上新台阶,提升教师内涵

师生的作品经过市场化的检验,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和激励,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同时,工作室作为学生专业能手的培养基地,备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笔者所在的工作室成立以来,在各级各类设计比赛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比如在全国文明风采、省市创业创新大赛等赛事中均斩获颇丰,展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工作室形成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教师积极编写校本教材、撰写论文。通过整合设计系列,汇集优秀作品案例,反馈和优化实践课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篇4

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正以高速发展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平面设计已经影响了千家万户的生活方式与态度。随着近几年井喷式出现的各种电商,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广告,千变万化的包装设计与网页设计,都促使平面设计专业成为热门的重要学科。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信息化的全球性,对平面设计的专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很多学校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阻碍了平面设计的发展。

二、平面设计的概念及内容

设计就是有目的的策划,而平面设计就是这些策划需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人们需要用视觉的元素来传播自己的想法与计划,通过文字与图形将所要表现的信息传递给人们,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上的因素来了解设计人员所要表达的思想与计划。

三、平面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十分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平面设计的教学是一门非常注重与时俱进的学科。走在时代前列的平面设计学科,知识与各种资讯的更新速度是难以想象的。但是现行的平面设计教材基本上一直沿用十几年前的理论知识,虽然名称经常改变,但还是换汤不换药,内容都是差不多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育改革的有利武器。教材内容的陈旧为平面设计教学造成了强大的阻碍。

2、学生本身缺乏实践与创新意识。平面设计教学必须是持续不断的出新,但是很大一部分同学对平面设计都存在着诸多的误区,认为设计的好坏在于是否好看,是否具有艺术性,这样就会忽视消费者、市场和设计之间的联系。当学生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时就会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已经和社会上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差距,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是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缺乏对实践的追求,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最后学生就会和社会脱节,丧失了创新型思维和进行创新的意识。平面设计这门课程实践远比书本重要,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比课堂上几天学到的知识都多。但是现在的平面设计教学基本上都是以课本教学为主,缺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环节。等到学生步入社会后就会发现,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显得毫无用武之地,学到的许多知识也是和社会、工作相脱节的。

3、学生对学习软件掌握的不够熟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计算机技术迅速在社会中普及,尤其是对平面设计这门学科有着重要的意义。平面设计的一些基本软件学生是必须要熟练掌握和应用的。但现在大部分学生对设计软件的热情不高,只是在皮毛上会用而已,而不能对设计软件进行精练。所以现在对设计软件不够熟练操作成为设计的软肋。在平时的设计教学中,教师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学生学习基础软件上,没有深入的教授设计知识,没有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4、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将要教授的设计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进行“填鸭式”式的教学。学生是单纯的接受者,教师是传授者,原本可以使师生交往互动的学习过程却被教师无形的变成自己的“演讲课”。教师只是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比较的差。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的适应个性化的时展要求,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平面设计教学的重中之重。

四、对平面设计教育的反思及其措施

1、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与时俱进的教材。在教材的选取上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进行,优先选用国家教育部出品的教材。对于多种符合的教材,要由教师和学生进行评议,提出建议,根据大多数人的选择来征订合适的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对过于陈旧的书本内容进行有条件的取舍,多多的将国外的先进理论知识和设计理念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时代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学生具备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并能加以利用。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软件和硬件的更新与升级也是非常迅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运用计算机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平面设计相关软件只是一件工具,能否运用这件工具来设计出具有创意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我们的构思,这就是所谓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好的创意,才能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3、加强基础设计软件的教学。有一句古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平面设计软件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并且应用的基础学科。有很多学生头脑里有很多很好的创意,但是没有办法将想法在设计作品中表现出来,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对设计软件的不熟悉,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表达,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在平时的软件教学中,教学应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的照片处理过程,逐渐的将美化知识、文字的排版、造型等渗透给学生,最后达到软件教学的目的。教师应积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应用好软件,准确的用软件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

4、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平时的设计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大赛中,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形成很高的热情,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通过让学生参加设计大赛,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的。

五、总结

科技的发展,市场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平面设计以其科技含量较高和生活密切相关而迅猛发展,平面设计会有很大的市场前景。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型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邝卫国,张雄.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方法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2009.

[2] 周宗明.图形创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王爱民.平面设计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4] 杨海波.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文汇,2007(3).

[5] 黄慧,董翠.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湖南农机,2008(11).

[6] 刘静,康玉忠.高职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报,2006(11).

篇5

平面设计思维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过程,精神性与文化性是其根本品质,其价值主要在于将思维视觉化。平面设计的过程既充满枯燥又充满想象,尤其中职计算机平面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平面设计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专业,其教学过程中应充满快乐,只有如此,才能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1 “快乐设计”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在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中,受行为主义教育方法影响较大。该教学行为心理将教师放于主动的地位,学生位于被动地位,最终导致我国教育界出现普遍的填鸭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影响下,学习成为学生的死记硬背,记忆过程变成一种机械性的反复印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普遍缺乏创造力。

在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刚从中学课堂逃脱出来的学生,他们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充满想象,而传统的僵硬教学体系无疑会谋杀他们的快乐和激情。且计算机平面设计是信息时代高速发展下产生一门新兴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核心在于创新,即对传统思维和视觉的颠覆与创造性。计算机平面设计这种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而教师需要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始终处于快乐的状态,才能保证学生的创造力。从这点来说,“快乐设计”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需要。

2 在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快乐设计”的建议

2.2明确教学目的,对学生设计兴趣进行提升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生大多比较调皮。从教师的角度说,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过分重视导致忽略了中职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且没有考虑到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顾及这些实际情况,随着时代变更和发展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平面设计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针对问题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有所明确。只有明确了学生需求和教学目标,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仅仅明确教学目的远远不够,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最主要的是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学习兴趣,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使学生的兴趣一直维持下去。与以往的平面设计教学相比,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更具有操作性,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训练过程比较辛苦和枯燥,所以学生保持的持续性学习兴趣十分难得。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当代平面设计教学特点和学生关注点结合起来,敏锐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引出话题,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应对教学目标科学定位,保证教学的方向性,以免课堂被学生带偏。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室公放一系列优秀广告,将广告的创意和表现手法分析穿自己的教学目标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设计要点。

2.2教师应与学生增强互动性,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的关键所在在于从实际出发,根据中职学生当前特点,教师应摒弃简单的演示教学方式,在对经典案例设计讲解的同时必须加强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学生的顽皮、生事,有时与他们的不自信有关,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和症结所在,做好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增强互动性,尽量避免学生听不懂但又不主动提问的情况发生。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师必须更正以往的学生观,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耐心为学生讲解,并鼓励学生课堂积极发表自己的平面设计见解。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具有对最先进设计进行掌握的优先权利,教师需要做的是将理论教学和现实中的平面设计项目结合起来,在与学生互动的轻松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绿箭口香糖广告设计案例讲解为例,教师可以设置广告为什么这么设计的原因,让学生互相讨论自行解决,最后再由自己纠正和总结。

2.3对学生学习自主性进行培养,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从某方面说,中职学生是传统教育淘汰的部分,但这并不代表这部分学生不优秀。相反,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比较聪明,由于受到的传统束缚较少,思维也比较活跃,且敢于叛逆,具有计算机平面设计具备的自由和创新素质。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中职学生中大部分学习习惯很不好,在学习中比较懒惰,缺乏学习主动性,而强迫学习只会让学生反感,且过程并不快乐。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主要是为学生进入社会打好技能基础,教学过程除了要依靠教师外,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努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课后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各种资料自行摸索和查阅,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快速增强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且能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到自己获得成果的喜悦和满足感,对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效率的提升有重要作用,也正是“快乐设计”教学理念的体现。如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平面设计方面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来完成,并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一定奖励。

参考文献:

[1]武建福.浅析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0,4(04):72-73.

篇6

平面设计课程实践性强,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较大不足。一是对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不够,多围绕教师来编写课程大纲,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目标及学生职业能力上缺乏明确和细化,学生不了解教学任务,难以主动构建知识;二是教学纲要成为教学内容编写的主要框架,忽视了平面设计课程本身的性质,使得教学缺乏专业指导,学生实践性差,教学资源相对狭窄;三是教学过程缺乏师生交互,特别是以单元授课模式,未能将平面设计与现展实际相结合,与实际运用脱节严重。

2基于网络中职教育平面设计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网络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需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环节,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动手实践和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

2.1课程设计与分析

从网络教学实践来看,在构建平面设计网络课程时要明确教学任务、做好课程资源的准备工作。基于网络的平面设计其内容是广泛的,要结合学生知识技能实际来设定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材料。如结合抽象理念转换为易学易记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从动手操作中来理解和认识软件设计功能,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平面设计教学策略的确立,要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要能够从问题情境创设上,激发学习兴趣,增进探究思考积极性,并通过分组协同、竞争来促进合作教学。

2.2课程教学模块划分

通常情况下,各模块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协同。对于课程介绍与内容,主要构成本节课程的基本内容,可以将之划分为课程知识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考核标准等内容;如PhotoshopCS5中的各类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组织方式及网状结构呈现等。对于师生互动模块,主要针对课程探讨、QQ群、电子邮箱等,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同步、异步交流,在课程资源模块,主要结合课程教学任务来整合各类学习资料,包括电子教案、网站素材、精品欣赏等,学生可以根据课程需要来选择合适的素材和学习课件,来提升自我实践能力;测评模块主要是由作业、测试评价等构成,便于学生上传、下载,对相关作业,以及学生作品进行在线点评,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来查漏补缺,开展针对性教学指导。

2.3以“图层蒙版”为例来编写Web课程设计

(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知识点学习,了解图层、通道、蒙版等重点内容,并结合前期基础知识来制作简单的平面设计作品,掌握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会制作宣传海报。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观察、积极思考,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分组任务要强调与人合作;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坚持科学态度,遵守设计行为规范,提升创新意识和审美理念。(2)课程导入:针对本节内容,通过观看足球比赛视频,营造教学情境,导入教学知识点,制作某足球俱乐部夺冠宣传海报。学生在观看比赛中,激活了课堂氛围,结合本节图层蒙版来明确学习任务;接着,结合相关海报和素材内容,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并对比差异。哪一张海报的视觉效果更突出?由此来引入本节的教学主题:为海报增加图层蒙版。(3)认识基本知识点、分解教学任务:在第二环节,教师带领学生打开本节的软件,来认识各基础知识点。如认识图层、蒙版,让学生自主学习;期间,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教学,如图层蒙版是否可以控制当前层中不同区域的隐藏和显示方式?另外,在Flash互动拼图练习中,结合图层蒙版的改变,对于图层本身是否可以应用各种特殊效果?在完成基本知识后,要引导学生动手创建图层蒙版。在本节中,教师要结合自我演示,让学生能够从动手体验中练习并巩固理解。划分任务环节,任务1:如何添加图层蒙版。通过教师演示来展示两种方法,并鼓励学生从操作训练中来比较差异。在探讨图层与图层蒙版的差异性上,设置操作陷阱,结合交互工具来探讨,加深学生对两者的理解与认识;在教学中,对于背景图层能否添加图层蒙版进行探讨,教师要结合本节内容做好知识点讲解、具体操作的演示,突出教师在启发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任务2:如何创建渐隐效果的图层蒙版。对于渐隐效果,可以利用“画笔工具”进行处理,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并归纳出“黑透、白不透,灰色为半透”的结论,引导学生能够从已有知识中来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练习操作上,结合图例来进行制作渐变效果的图层蒙版,并完成小组竞争制作,借此来开展师生交流。任务3:制作叠加效果图层蒙版。叠加效果在教师演示过程中,要对难点进行讲解,鼓励学生自主创建中来把握变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进行小组对照及辅导上,要结合学生的疑问进行梳理,共有难题进行集体解决,单个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并进行阶段性总结。(4)学生基本训练及操作:在第三环节,根据教师之前的演示、指导和说明,引导学生从教学视频中来探讨本节所涵盖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方法,并为拓展训练做准备。如针对图层蒙版教学,要让学生能够根据海报制作需要来选择形状、样式,并渗透滤镜功能,结合学生网络自选素材来制作不同的宣传海报效果。在本节训练中,结合分组探讨和教师观摩,对学生训练中的问题展开归纳,突出训练难点问题,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5)教学回归与反思:第四环节为课堂教学总结,通过对本节图层蒙版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从回顾中来梳理操作步骤,完成课程教学思维训练,特别是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来进行点评,并对学生的知识反馈进行反思。最后是结合本节综合练习和网络资源,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结合本节图层蒙版实例,来反思练习,并重新构思新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对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突显学科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别是在章节知识点梳理上,通过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引导学生从自我动手操作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技能和技巧。由于学生层次差异性较大,在构设网络教学课程时,要突显任务的层次想ing,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要强化师生、生生交互教学,引入分组竞争与协作,来强化学习探究能力,增进学生快速掌握并灵活运用设计技能。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无论是企业还是其他单位,都希望平面设计除了在视觉上给人美的享受外,更要能够向受众群体传递更多的信息,已得到自身的目的。高校平面设计专业作为培养专业设计人员的阵地,自诞生之日起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其自身的发展也从传统的宣传画设计向更为丰富的内容形式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师生,往往对时代的需求给予的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沿袭传统教学的模式,影响了我国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这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平面设计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1.当前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

应当说,近年来通过我国高校的不断努力,以及国际化交流的日益深入,使得越来越多更具有时代特点,更能反映时代特色的平面设计观念在高校中得以传播,使得我国平面设计教学质量得到了加大的提高。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更多的院校往往将设计软件的使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忽视了对学生理念的灌输和对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1.1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足

平面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具有创造性,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印刷。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技能的提升作为重点,在考核过程中往往将能否熟练操作相关软件作为重要指标,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一些教师在讲课中,将他人的作品作为标准来要求学生如何学会思考,这样固然可以是学生学会如何思考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方向,违背了思维发生规律。

1.2对学生实际操作训练重视不够

实际操作训练不单单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更代表着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必然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能够真实的走进人的内心,而这些就要求学生能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逐渐从简单作品到复杂作品的转变。但在实践中,学生缺乏这样的计划,他们在校园中自我陶醉,或是拾人牙慧,与市场的需求脱轨,与实际生活相背离。

1.3课堂教学模式还不够科学

在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一是考核标准单一。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成长经历多样,对一件事物的看法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单一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品是不公平的。要克服现实中非对即错的思想模式,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思想。二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不多。课堂上,往往是一言堂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中滔滔不绝的讲授,看似竭尽全力,但实际效果却往往不佳。学生与老师之间思维的碰撞不够,难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导致教学事倍功半。三是相关学科交叉不够。平面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文学、色彩、摄影等等内容,因此只有将平面设计的范围拓展,才能真正是平面变为立体。但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就事论事,对一副作品的评价,不能做到全面、客观,不能利用相关专业的知识来启发学生思考。

2.新时期高校平面设计教学应把握的原则

结合当前高校平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把握平面设计所体现的创意、品味、技术、视觉的要求,从培养学生思维入手,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了解市场、掌握规律,而不是仅仅知道如何使用软件。

2.1交流性原则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动性,特别是当学生的思考与教师自我的理解有冲突时,要及时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思维,从中发现闪光点,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创造性原则

教师要始终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教学的重点和关键,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来理解和看待事物,掌握从多个方面表现事物特点的方法。特别是考核过程中,不能用简单地对或错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而是要引导学生科学的看待自己的思维方式,能够从他人的作品中找到灵感,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能力。

2.3实践性原则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教会学生学会如何与外界接触,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市场需求进行联系。学校也要通过与相关企业的沟通交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作品创作中,能够从中发现自身的问题,找准奋斗的方向。

3.提高高校平面设计教学质量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提高平面设计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个方面的努力,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特别是随着市场就业压力的加大,学校、教师要站在为学生未来发展负责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过硬的素质,真正能够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

3.1转变教学模式,营造良好氛围

在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要针对当前学生自主性强、个性突出的时代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交流的比重,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之中,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一是课前与学生沟通,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使教师掌握学生需求,从而更好的设计教学内容;二是课中采取更为丰富的教学模式,将讲台变为学生的舞台,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平面设计的规律和特点;三是课下利用微博、微信、QQ等形式与学生沟通,对课堂内容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感受,为下步教学做好准备。

3.2转变传统观念,改善考评方法

学校和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非黑即白的观念,树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观点,改善现有的考评考核方式。一是在评价标准上,区别技术与思维两种内容,鼓励学生的多样性思维模式,而不是用对与错来进行衡量;二是在考评方式上,引入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机制,让学生自己对自我作品做一讲评,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交流互动,表达思想,从而更为客观全面的看待学生的作品,增强学生的动力,真正将创造性观察教学始终;三是学校也要积极聘请校外专家参与到学生考核评价之中,用更为专业的角度出发来衡量学生的作品。

3.3增加动手机会,提升实践能力

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学有所用,发现解决问题。一是与企业等单位和部门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够更多的接触到市场,能够用市场这一更为客观的标准来衡量自身能力,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二是注重日常知识与素材的积累。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积累,能够更为深入的体验生活,能更为全面的了解产品,通过多渠道参与相关的平面设计活动,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观察、积累、思考、实践;三是加强学校各院系之间的交流,能够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真正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质。

3.4丰富教学内容,增强综合素质

就教师自身而言,要进一步加强自我素质的培养,能够真正为学生答疑解惑。一是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接触市场的机会,避免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实现院校教学与市场实际的有效链接,为学生未来需求做好准备。二是学校也要多聘请相关的专家到校为教师进行授课,了解掌握时代的脉搏,提升综合能力。三是关注相关专业学科的学习。教师要进一步培养自身在艺术、绘画、文学等方面的素质,为完成教学任务打好基础。 [科]

【参考文献】

篇8

一、平面构成的教学现状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统称为“三大构成”,它们共同构建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都属于平面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必修课。平面构成是一门注重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对于视觉美的认知能力的一门设计手绘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已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纵观目前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平面构成对作为绘画基础课的课程设置始终存在着颇多的争议,甚至有些中职院校已将绘画课程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使得我国当前的平面构成教学面临着诸多难题。

二、平面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平面构成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要求学生要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并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的知识讲解和灌输性教学都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长久下去还可能会磨灭学生的创造性。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平面构成的理论架构重视程度不够,常常会使得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实践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教学。

2、教学内容单一。

教学内容单一是平面构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平面构成教学内容许多是在以往的教学中继承延续下来的,在教学内容上的拓展很少,使得教学内容过于单一,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3、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双向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通过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从而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策略。从目前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情况来看,平面构成课程评价主要由教师负责,虽然这样的评价方式比较有针对性,但主观性过强,缺乏客观评价标准。

三、平面构成教学要点的反思

1、充分认识平面构成的重要性。

平面构成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性课程,是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平面设计能力和创造力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都知道,世界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天每时世界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的思维同样要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改变。同样,对于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其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基本构图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其实现在很多的中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了平面构成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加大对平面构成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但是这是一项比较长期的任务,想要短时间内解决,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就我国平面构成的教学现状来看,仍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所以应该加强教师和学生在平面构成上的认识,同样,学校也要加强对平面构成的重视程度,将平面构成的理性特征和形式特征加以深入理解。学生一般对学习构成的作用认识不足,练习时停留在为构成而构成的训练上,学完后不会实际运用到设计中去;注意作业的精致程度,而忽略对构成创造性的理解。一些学生非常机械的、程式化的来完成构成作业。只注重表面的工整,不会花心思去理解这些理论的深层含义。学生做出的作业结果只是对所提供的范画的临摹,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把颜色涂平,作品缺乏理解和思考性。在当前社会审美能力普遍提升的背景下,平面构成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因此作为平面设计专业,首先就需要加强对平面构成的重视程度。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时期平面教学的重要目标。首先要从意识上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但是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较弱,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缺乏个人主见,难以满足新时期对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首先从教学内容来说不能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结合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引入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自主设计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教师也不能一味将个人思想强加给学生,要通过引导性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从教学方法来看,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方面的被动学习模式,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再次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平面构成教学中也不例外,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设计创意大赛,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人性化的平面构成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行,现代设计的突出主题是人性化设计与绿色设计,这种设计承载着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平面构成教学面对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人性化发展成为平面构成教学改革发展的首要前提。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突出人性化不仅是指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平面构成中学生的人性化意识,换言之,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艺术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围绕人展开。一方面也需要提升其人文价值,即从人的需求出发,避免视觉污染和材料污染,以一种更加绿色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进行平面设计。

综上所述,平面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重点学科应该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授,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力为重要目标,最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平面构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对于我国的教育专业而言,艺术类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并且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上升,这也直接对艺术专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我国绝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设计专业,但是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其教学方式和理念都很难满足实际的需要,需要对理论和方法进行完善和健全。在教学的时候还存在过于单调的情况,由此,必须进行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而基础课程对于平面设计专业而言是非常基础的学习部分,会给学生将来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创新。

一、对平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对教学进行创新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而对于平面设计而言,思维创造力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创造力达不到要求,在设计的时候,设计出来的方案往往会比较俗套乏味,所以必须对基础课程教学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二、平面设计基础课堂展开创新的主要思路

(一)确保基础课程设置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课程设置对于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设置的合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现在而言,对其体系进行创新是符合教育和平面设计发展需要的。

在进行基础课程设置的时候,必须确保基础课程能够给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富含创新理念,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创新,设计出创新意识更强、更加新颖的作品。

(二)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现在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而以往在进行平面设计教学的时候,很难满足这个需求。怎样更好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实践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是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课程结构应该有开放性的特点

以往的教学存在过度重视实践而忽视理论的情况,很多人都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进行实践,只需要在设计的时候动手就行了,将二者分离开来,这种情况是不符合实际需要,且违背平面设计本质的。虽然,平面设计的实践性要高于理论,但是,若是离开了理论,设计出来的作品就会很难满足实际的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开放性教学,真正地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确保知识结构和学生能力的完整性,确保能够更好地将实践、理论二者结合在一起。

2、对创造性学习渠道进行拓展

现在在设计的时候,人们更加重视其中的创意,所以必须努力拓宽渠道,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合理调整课程的内容,在保留以往教学中创作训练部分的基础上,注意让学生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挖掘,更好地利用其中的色彩和图形,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作能力,并且老师还要在教学的时候有意识地提高创意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加重视创意,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找出更多的表现形式。

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意识,对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行激发,帮助学生找到更多的学习渠道,比如说网络,除拓宽学生获取知识渠道,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能力。

3、提高课程本身的整合性

在以往教学的时候,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往往很难真正形成一个体系,自身的整合性很差,现在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合理地对课程进行整合,加深课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对其课程考核进行合理完善

考试对于教学而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选择考试形式的时候,目的都是更好的了解学生地真实设计水平和能力。所以必须从平面设计的 专业特点出发,建立一系列科学的考核体系,成绩评价的时候才能更加地合理全面。老师在进行考核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是依靠自己的标准,还应该制定多维评价体系,更加动态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结语

科技和时代不断的进步,创意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增加,在平面设计中更是如此,只有进行课程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的设计人才。进行课程创新的时候,必须保证氛围是和谐的,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力才会更好地发挥出来,老师也应该做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并将自己掌握的新成果和新理念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对其思维和创新进行更好的激发。

参考文献:

[1]王艳歌.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反思[J].文学教育(中),2012,(10).

[2]关晓琳.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创新教育再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3,(06).

[3]李爱红.探索平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变革[J].浙江工艺美术,2008,(01).

[4]周远屹,齐春媚.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0).

篇10

中职学校;工作室;校企合作;项目实践

一、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工作室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目前,我国中职培养的平面设计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笔者认为在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应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紧跟时展,开展项目工作室教学,使课堂与市场需求、企业、工作岗位连接起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顺利融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立实训工作室教学的必要性与优点

我国本科与高职院校的设计专业大多已开展实训工作室教学,中职学校开展实训工作室教学的却不多。实训工作室制的设立,能有效地打破单一的教学形式。学生先学习文化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随后进入工作室学习,通过参与工作室项目实践,了解项目所需要的市场营销知识、材料工艺要求、印刷知识,并熟练操作软件。

1.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中职平面设计教学多采用在教室上课的封闭式教学方式,学生与教师之间是主从关系,缺乏互动与有效沟通。工作室教学以研讨会的方式开展,学生积极与教师进行项目讨论并付诸实践。

2.促进师生之间的专业互动交流

工作室教学鼓励学生与教师、同学进行思想交流,分享设计研究成果,辩证分析各类设计作品的优缺点,反思自己的设计作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互助关系。这样,不仅学生在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可以更进一步,教师的业务水准也可不断提高。

3.学生、教师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

实训工作室教学通过模拟真实职业工作场景、流程,更接近岗位专业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系统的平面设计学习,提高工作适应能力,形成基本的职业素养。专业项目的扩展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设计专业理论基础、交叉学科知识、人文素养,更要具备丰富的技术经验与实践指导能力。

三、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实训工作室建设模式探索

1.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实训工作室建设需采用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适应社会、市场、企业行业的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向,改变固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市场需求,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软件与硬件

平面设计专业实训工作室需要拥有独立的场地、专业教学的设施设备,并根据科技和专业发展不断更新,引进如专业喷绘、3D打印机、电脑、工艺材料、摄影设备等,还要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小型图书馆、工具室、网络数字化资源等。

3.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

专任教师主持工作室案例教学与科研,宏观把握教学理念和专业发展方向,保证教学与实践项目的顺利开展。除了专任教师外,学校还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企业聘用具有实战经验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促进教学队伍建设与教学发展。

4.实训工作室设计项目

设计项目是保证实训工作室正常运转的基础。实训工作室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行业特点选择相应的设计项目。第一,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设计项目。合作企业在为中职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工作职位等便利的同时,也为教师参与实际设计项目、提高专业水准创造了有利条件。企业应参与实际教学,将近期的设计项目交付学生设计,选择优秀作品投入使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项目实训教材,开启“岗位导向、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模式创新”的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模式。第二,设计类技能竞赛项目。设计类技能竞赛包括国内外设计大赛、省市级劳动技能鉴定部门组织的技能考核考证、学校组织的各类艺术设计竞赛等。工作室建设依托各类技能竞赛,以竞赛促进教师教学、学生自学,师生共同参与设计项目,学习氛围、设计效果显著增强。

四、实训工作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信,影响了自主学习。实训工作室是一个开放的教学场所,学生可以自由进行专业交流讨论,如果学生缺乏自控能力、自主学习精神,则实训工作室很容易沦为一个自由散漫的场所,这与工作室建设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2.基础课与工作室实训课失衡

实训工作室应正确处理好基础课教学与工作室教学之间的关系,否则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偏科”现象。如果学生只注重软件操作技能技巧的提高,而忽视理论素养的培养,则不利于学生艺术思维的长远发展。

3.专业设施设备不足

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实训工作室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专业设施设备不足。一些学校忽视设施设备的更新,影响了教学效率。一般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招生规模较小,而设备器材价位较高,因此一些学校没有投入资金购买。

结语

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设立实训工作室,能促使教学与实践接轨,弥补单一教学方式的不足。学生与教师拥有从事平面设计的专属实践基地,学生的参与度、知识面、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毕业时能够基本掌握平面设计项目的设计流程与方法,增强了就业自信心,能够做到“毕业即就业”。

作者:刘甜甜 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篇11

一、立好项目,自主自悟

要让项目教学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注意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项目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能够激发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平面广告设计的积极性,才能获得巩固知识、学以致用之效。就中职平面设计教学而言,教师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项目设计,掌握平面设计的技巧。以DM广告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步行街的百货商场调查和收集各类DM广告宣传单,研究这些DM广告的标题、标语以及说明文案,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的“广告色彩的运用”“图文编排及相关作用”等知识,感知广告的内容构成要素和视觉构成要素。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现部分DM广告宣传单在设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选择有用的元素、对商品目标群的调查不足、没有根据宣传目的恰如其分地进行设计。问题的提出,不仅让学生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意表现有了更深的认识,还能让学生想到主动修改和完善这些作品。通过兴趣盎然地搜集设计元素、确定设计形式,学生增强了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合适的设计项目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学习权。在项目教学中,教师不再单向灌输,不再直接演示,而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二、小组合作,互评成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小组合作与团队协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设计主题,共同搜集资料,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例如,在以“禁烟”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设计中,教师可以组建项目小组,明确各小组的任务。各个小组要根据自己的项目任务,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市场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报告,开展小组交流讨论,为创意设计提供思路,之后合力设计项目初稿和广告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很多学习小组把中国红、中国结、篆体字,以及其他一些民间传统元素融入到作品之中,不仅从视觉效果上提高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也大大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这些方面,都考验着小组成员的综合能力,也体现着小组成员间的齐心协力、互动沟通。在学生完成设计之后,教师还可以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活动,比如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进行组间互评。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设计理念、文化内涵着手进行思考,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组间互评,充分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要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学习别人的特长和优点,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实现共同进步。

三、贴近实际,工学结合

在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应用项目教学法必须考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实践教学,促进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首先,让学生留意生活,细心收集设计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有设计素材,比如商场中商品陈列的样式、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街头指示牌、广告牌,而翻阅报刊、上网浏览网页时,也能发现感兴趣的设计素材。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心留意生活中出现的设计素材,注意随时收集,看得多了,学生就能潜移默化地提高设计品味。其次,模糊学科界限,提升综合能力。平面设计离不开各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模糊学科界限,渗透多种知识。例如,要制作投标网页,学生就需要了解对方经营的商品与特征、了解客户的观念以及同行的产品,在制作过程中还涉及市场分析、美术、文化、历史等多种知识,这样制作出来的网页才符合企业需求。再次,运用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实训。中职学校应该联系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实训,全面提升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给学生的才华展示提供平台。除了实际培训以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每学期开展1次~2次平面设计展览或比赛,给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机会。

四、结束语

总之,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用项目任务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中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宜坪.创意思维的培养策略———以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03).

篇12

近一百年来平面设计在美国的高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二战以后大量欧洲著名设计师和思潮涌入美国,使得当时欧洲的现代设计理念与美国繁荣的市场经济得以完美结合,从而催生了“创意产业”。随后的经济、科技和消费文化的空前繁荣,更是逐步奠定了美国在世界平面美术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在世界近代平面设计史上,美国涌现出了很多占有重要地位的设计师和设计组织,例如保罗・兰德(Paul Rand)、弥尔顿・格拉泽(Milton Glaser)、émigré杂志、朗涛设计(Landor)等。并且很多起源于欧洲的设计组织却在美国创造了最大的成功和影响力,如五角设计联盟(Pentagram)、玛西莫・维格尼利(Massimo Vignelli)、史蒂芬・塞格麦斯特(Stefan Sagmeister)等。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美国平面设计师们正在为各种产品和商业服务奉献着创意和想象力”[1]。他们的商业性的平面设计作品往往符合消费大众的心理需求,集美感和趣味于一体,同时平面设计作为一种非常有影响力的媒介对美国乃至全球的消费文化和社会价值观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一、美国平面设计语言传达社会文化内涵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很多美国设计师开始认识到他们在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他们认为设计师很容易被客户所引导并追求片面的利益。而且因为消费市场的竞争,“大量商业平面广告宣传在某种形式上已形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视觉污染,平面设计师经常被谴责为垃圾广告的制造者和环境的破坏者”[2]。这种现象在美国平面设计界已成为最大的挑战并已引起最大的重视。最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头等要务设计宣言(First Things First 2000 manifesto),这个由33名国际著名的设计师签署的设计宣言,是1964年英国设计师Ken Garland发起的头等要务设计宣言的更新版。这个设计宣言主张平面设计师在商业设计中不能迷失自我,应为社会和文化做出自己的专业贡献,并倡导平面设计师关心前所未遇的全球化商品经济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社会问题和文化危机等。另外,美国平面设计协会(AIGA)在2009年提出的“设计的鲜活准则”(The Living Principle)为广大设计师,企业家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可持续性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详细地将文化、经济、环境和大众四大影响健康社会和生态的因素加以分析和研究,并挖掘探索出了众多以设计为力量来促进这四大因素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建议。

近十年来我们在美国的平面设计工作与教学中深刻地感受设计界的这种文化倾向,这并不意味着只是简单地设计些公益广告,而是在每个创意过程中尽可能地考虑到平面设计作为一种信息传递手段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这包括对消费文化和消费者行为的积极性影响,对产品和包装材料的回收或再利用性的考虑,对长远经济效益的考虑,或对平等多元的人文环境的促进等等。尽管美国大多数的平面设计作品都是商业性的,但新时代设计理念已开始普遍地被现代设计师、他们的客户以及整个社会所接受和倡导。以平面设计教学为例,1964和2000年版的头等要务设计宣言已成为各大设计院校的必修课,许多传统实用型课件逐步被更具有社会文化内涵的课件所取代,以及对已实行健康设计理念的真实设计案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设计师意识到这种新的设计理念已成为他们创意灵感的源泉。

二、美国平面设计多元性社会价值新理念

当前很多平面设计组织和艺术家更是掀起了倡导在非商业的社会事务中重新界定设计的潮流趋势。如美国平面设计协会(AIGA)发起了“为良善做设计”(Design for Good)的运动,号召设计师用设计的力量改变并引导人们的消费习惯、流行文化、生活观念和道德观,以对自己的社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健康持续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由麻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Elizabeth Resnick策划的《平面势在必行》(The graphic imperative)是近几年在美国反响很大的非商业主题的平面招贴巡回展。它荟集了四十年来国际著名设计师用视觉隐喻、讽刺和黑色幽默的独特设计方式激发公众对各种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及生态问题的反思。另外,加拿大设计师Bruce Mau的《Massive Change》是以11组多媒体装置设计来回应城市、信息、市场、环境等问题的一个艺术展,它融入了设计师对未来平面设计的观点并激发对未来社会生活的思考,进而促使人们领悟到人类的共性,理解不同文化差异和消除文化隔阂。

身处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并在非商业设计思潮的感染下,另一位设计教育者孙琳在2011年9月在亚特兰大举办了《在边缘》(At the Boundary)设计艺术展。《在边缘》得到了西密西根大学和亚特兰大大学中心的积极支持,它主要以反映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为主题,力求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并以平面设计的方式和创意来探索社会文化的问题和对策。整个展览分为空间、时间、无声三部分。“空间”部分主要探求外来文化怎样被美国本土文化所同化吸收,并在不同的空间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认同。“时间”部分是由五组投影视频组成,通过对现代移民的经历和困境的细微观察,它们以动态画面的方式表述了新移民对主导文化的困惑。“无声”部分突出以字体设计来表现新移民自身的语言和文化在新环境下受到冲击以及感受到的文化认同。所有参展作品均以现代移民自身的经历和观察为主线,通过设计的语言、材料、和创意带给观众审美的愉悦,并使大众感悟到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也给中国的平面设计以很好的借鉴。

三、对中国平面设计的启示

我们相信好的设计是功能(fuction)和形式(form)的完美结合,也就是说设计作品在表达内容信息的同时还要通过形式带给信息接受者审美的享受。正如美国建筑大师佛兰克・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认为:“形式与功能是一件事(form and fuction are one)。”[3]招贴作品《传统交迭》(Overlapping Tradition)是通过借助于摄影和图形处理的手法,以中国传统剪纸的影像作为一种隐喻,揭示了当今中国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发生的变化,并促使人们思索在这种变化下更深层有关文化、信仰和依赖等问题。《跨文化对话》(Cross-cultural Discourse)是利用平面设计两大要素:纸和印刷创作的装置作品。每个浮游于空中的抽象形体就像灯笼一样代表了东方文化的不同特色和文化思维,而与它们相应的星形形体体现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整个作品借助于立体形体和空间的展示和组合,诠释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相似关系,并透露了探索东西方达成实质性沟通的障碍与可能性。另外,通过折纸艺术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和新鲜感,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感知和体验作品主题的关联性。立体招贴作品《循环至衡》(The Cycles of Balance)是以设计艺术的形式对全球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发出声音表示关切。此作品以探索中国五行学说的哲理和折纸技巧传递出对当今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性反思。现代社会工业文明与经济全球化是常以摧毁传统文化道德信仰与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而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提供了人和自然关系的最基本的观念与人类文明的自我反思之路。作品以一种平和优雅的表现方式暗示我们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危机,通过对平面设计的广义理解力求在非商业的社会事务中重新体现设计的价值,以人类本体为出发点,维护生态环境,这种价值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

此外,艺术书籍作品《传统与变迁》(Tradition and Changes)是由“中国制造”、“长城”、“红色中国”、“饮食”、“传统”与“文化交融”六个分主题构成的。每个分主题利用艺术书籍的独特媒介并运用视觉隐喻将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受到的冲击、变化以及曲解等问题结合起来在作品中进行了诠释。例如,“中国制造”以中国传统布制包装盒为外壳,内置一本以典型商业标签为外形的小册子,每个页面都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的中国制造标识图像为背景,但是文字却记述了上世纪90年代各国制造业开始在中国设厂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冲击以造成的工人下岗问题等。此作品的内涵是在近年来西方国家对中国产品质量问题的夸大和离岸外包对美国就业市场的冲击而引发的争论的背景下探求更深层的问题。又如,风琴式折页书“长城”揭示了隐遁于高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下传统的流失。长城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工程,而现代中国翻天覆地的城市化运动和大规模的城建开发是比长城更浩大的工程。作品通过折页艺术书的方式促使人们思索中国现代化城市变革对人们生活质量、传统文化和文化认同的冲击。《传统与变迁》运用了数码印刷、纸艺工程和书籍装帧技巧等创作手法,反映了21世纪移民美国的中国人自身经历和感受为内容,并通过对平面设计的广义理解力求在非商业的社会事务中重新体现设计的价值。

尽管从有些《在边缘》作品的表现形式来看,它们时常会被认为更接近纯艺术领域(如《跨文化对话》),这就更加印证了平面设计在商业领域与其刺激消费的美学观念在人们心目种根深蒂固的印象。然而“现代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在跨越世纪的里程中,尤其是在科技进步、全球信息化和多媒体的影响下,其自身正在经历不断的发展变化。这包括从印刷的传播方式转化为虚拟信息的传播方式,从二维平面向三维乃至四维(time)空间的延展,以及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的跨越”[4]。更重要的是随着设计中的科技化与时空化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一些固有设计法则正逐渐被打破,一些传统的创作理念被重新阐释,新的平面设计需求和概念要求设计既要符合审美性又要体现以人为本与环境为善的理念,它也符合当代中国的平面设计发展。

四、结语

总之,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平面设计体现了全球的社会文化和伦理道德价值观,平面设计作品通过独特的设计语言和视觉元素来表达设计师对有关社会议题的见解和洞察力。正如维克多・马格林所说:“设计师目标的必要转变,这是一个比帕帕奈克或毫不含糊地信仰高科技的富勒所能预见到的更为复杂的进程。它必然使人从全球化的角度去看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应对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在消费上的巨大不平等。它将充分面对当今生态危机的压力,以帮助我们回归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地球之上。”[5]毋庸置疑,它以其强大的视觉传播影响力和新的价值观,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起到更积极的促进作用。

――――――――――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52.

〔2〕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86.

篇13

1.教学内容广而不精

目前,贵州师范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版式设计、色彩基础与艺术设计软件教学三大部分为主线,涵盖PPT版面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网页美工设计、UI设计等内容。以上教学内容的制定主要参考借鉴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希望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能从设计美学角度进行数字媒体作品的创作。但以上教学内容的安排忽略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艺术基础,一味追求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与宽泛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课后反思发现,教学内容安排过于宽泛,无重点目标时教学效果较差,认真分析其课程内容不难发现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即教学内容未经同化吸收就将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平移为数字媒体专业的艺术设计教学内容,同时过多地依赖版式设计教学,忽略对艺术设计基础语言与艺术形式的学习。

2.教学目标不切实际

能否实现教学目标是课程结束后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目前教学效果的反思发现,现阶段制定的教学目标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如教学目标要求课程结束后学生能独立进行平面设计,包括广告艺术设计、网页美工设计等,且要求设计作品达到专业水准。此教学目标在忽略学生艺术基础的同时,颠倒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科学的。此外,教学目标还要求学生使用Photoshop软件制作及处理各种数字化平面艺术作品,该目标也较难实现,原因一是Photoshop软件教学需要教师对大量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制作;二是Photoshop软件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学生需要大量时间进行操作训练,非一蹴而就之事。就目前教学时限而言,不具备较好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的条件。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切实合理,不可天马行空,应参照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3.学生艺术思维薄弱

在作品设计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较好运用艺术设计思维将所学知识贯穿作品中。通过作品评议发现,仅有少数学生能领悟并较好地运用艺术设计形式于作品中,多数学生依旧认为艺术设计为无意义的排列组合,未能意识到艺术设计语言中点、线、面及色彩等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及对人认知层面的影响。

4.课堂教学时间短

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艺术类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有色彩基础、版面设计及艺术设计软件基础三部分内容,共64学时,平均每部分授课时间为21学时。课堂教学时间短,各部分重点内容无法进行深入剖析讲解。同时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了解、吃透并掌握知识点及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二、教学策略

深入分析现存问题可发现造成教学效果较弱的主要原因,一是课程忽略艺术设计原理的教学;二是由于学生艺术基础薄弱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正确认识与理解。因此,要强化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效果,必须对课程做出调整,首先,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认知、理解与运用能力。

1.版面设计的调整

首先,调整后的课程内容安排必须满足社会生产需求;其次,教学内容的调整应以增强艺术设计基础语言、原理及形式法则的学习为主线,即将平面构成中的核心内容融入本课程教学活动中;最后,学习内容应有所重点、有所突出,使学生掌握平面艺术作品设计的普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将平面构成元素引入教学内容。试想在学生不具备对艺术设计语言、形式法则有一定认识的情况下进行版面设计教学,并要求完成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例如,在网页美工设计中,通常将按钮等元件视为点或线元素,如不对点、线、面进行教学,学生无法理解将按钮元件视为点或线背后的原理,更无法理解由视觉元素引起的视觉现象与效应,从而简单地将平面设计理解为无意义地将各种图片、文字、色彩堆积在一起,造成作品艺术性较低,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点、线、面、构成法则等平面设计语言及形式学习。

2.色彩基础的调整

色彩基础教学内容的调整思路与版式设计调整思路相同,调整后课程内容必须满足社会生产需求,本段不再进行复述。在调整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增强色彩构成基础知识及原理学习;其次,以应用为主,强化数字色彩知识及色彩搭配原理的学习与使用。

3.软件基础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