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社区经济前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005年国家14个部委在联合提交的《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文件中指出:社区服务的宗旨在于为民解愁,为国分忧,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使社区居民生活事有所便、难有所帮、居有所安、闲有所乐。一部分经济学专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将重点发展五大服务产业,即旅游业、物业管理业、社区服务业、教育培训产业和文化产业。社区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便民利民是它生存的基础。而这反过来又为它营造了足够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部分社会调查中得到证实。《经济日报》2005年上半年刊登报道:有经济工作者调查证实,64%的城市居民需要社区服务中的家政服务,50%的居民认为车辆寄存有待重视,18%的居民需要出租生活用品、物品等服务,62%的居民需要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的维修,42%的居民需要自行车、钟表、照相机等日用品的机械修理。还有42%的居民需要学习微机操作、书法绘画和烹调等。由此可见,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越来越渴望在家门口就能直接享受到更多、更便利的服务。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于服务性商品的吸纳性已越来越强,可以说提供多少就能消化多少。社区经济的特点决定着它是一种关联带动能力较强的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发展前景是最好的。同时,社区经济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也不是很高,劳动强度相对较小,需要的投资也不多,可以说,它正适合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下岗失业而导致劳动力资源过剩的现状。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社区经济还处在较低的层面上,如,一些较大型的连锁超市、销售公司等还没能走进社区,集约化经营水平更是远远不够,商业覆盖区域也跟不上社区建设日益扩张的步伐,这种现状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从发展的眼光看,社区必须邀请那些大型从事社会服务的企业广泛参与进来,通过大型企业资金、技术的投入,扶持社区兴建超市、连锁店、专卖店、代销等,并且,发展“名、特、精”小商店,甚至可以兴建信息互联网络,开展电子商务等。当然,随着社区建设规模的扩大,金融、教育、IT、健身休闲场所、影剧院等也要走入社区。这些企业进入社区后,社区经济一定会迅速地发展起来。
从发达地区发展社区经济的经验看,有四种经营形式比较适合我省的社区服务业发展:一是统一经营型。对社区基础较好,社区干部擅长经营的,可由社区服务站统一经营或承包经营,利润定额并按比例上缴。二是资产租赁型。把街道和社区闲置的房屋或开发的服务基地租赁给经营者开办服务业,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街道只收取租金。三是统分结合型。社区实行统一管理,企业自负盈亏,税费由社区管理组织代收代缴,社区适当分得一些手续费用。四是完全自负盈亏型。社区对企业扶持多,但基本上不要任何回报,社区手握服务及收费标准,任由企业自己发展。但是,不管哪种经营形式,都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围绕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以及文化、体育、娱乐等,突出服务业的“小、全、快、优、廉”的特征,广开经营门路,这样,就能不断拓展发展的空间。
三、社区经济应该纳入有序的轨道
社区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经营方式。发展社区经济应防止出现两种倾向:
篇2
1、水对居住环境的重要性
在进行居住空间建设和选择时,往往水景设计是一大亮点。水除了为居民生活、生产提供用水外,也对改善周边气候和局部环境起着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随着现代建筑的日益发展,人们利用水的光、声、色等自然特质和独具特点的流动性不断塑造着当今的居住环境。在居住环境中增添水景,除了改善气候、增添美景外,还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孩子可以在水边打趣,老人可以在水边晨练、散步,都是水景的自然美之外的附加作用。既然水如此重要,那么在居住区如何合理地设计水景,对于发挥水景的作用至关重要。
2、住区水景设计的分类
2.1 硬质水系
硬质水景是指主要以钢筋砼做防水构造的水体,多运用于住宅区入口形象处或是重要景观节点处,体现小区的格调和档次,烘托住宅的居住氛围,硬质水体通常以规则式为表现形式,并且依靠喷泉,跌水等手段形成动态的水体。
2.2 人工开挖软体水系
人工开挖的软体水系是指在住宅空间建设时,根据周边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为了切合居民的心理而人为地设计一些水池、喷泉等水文景观,这些景观的开挖不仅能改善周边的居住环境,调节气候,还因为景观的动态性增加了居住环境的情调和品位,因而成为现代显著普遍采用的模式。
2.3 自然湖塘类水系
自然水景一般根据已有的江、河、湖、塘等天然水系而设计的,在园林水体的营造中,通常是以自然界的河溪,湖泊,池塘,瀑布,泉等为参照对象,并结合营造的具体要求,按“景到随机”,“因景而成”,“得景随形”的理念,选定最为合适的水体类型。
2.4 装饰性水系
从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到西方的现代建筑,随处可见水在建筑中的装饰作用。用水作为点缀不仅能增加建筑的艺术性,而且水以其独特的灵活性和流动性往往能增加景区的生命力。在现代小区建筑中,水的点缀作用也被利用的游刃有余,无论是住宅区入口、庭院还是社区活动中心,一方小小的水域就能使整个局部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3、住宅区景观水体设计的特点
3.1 宜居性
水是万物之源,不仅哺育了地球上的生物,也是调节地球气候与环境的重要资源。因此,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水,才有了地球上万物发展的今天。水不仅赋予我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也承担着人们对美的追求。目前的居住区内到处可见水池、喷泉等水景,成为居住区的景观,水景的增设明显改善了局域气候,增加空气湿度,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变得舒适;另外,水景作为居住区内的重要景观,也增加了居民的娱乐性,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3.2 功能性
水景建筑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的欣赏心理,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陶冶性情,愉悦身心,这是水承载的社会功用。在居住区内增加水景建设,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欣赏心理,而且越来越多地成为了人们对水的亲近需求,成为人们戏水、亲水的地方。因此,在建设中适当地增加一些涉水溪流、戏水浅池,为儿童提供一些可供游乐的泳池等都可以达到亲水的效果,从而使水景不仅仅是观看、欣赏的设施,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增加了水景的社会功能。
3.3 艺术性
作为居住空间里的水景,在设计上要妥善安排,保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还要努力追求设计上艺术性,使功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相结合。因此,在设计时,如何让水景自然地融合与现代建筑中,关键是要使水系的形态与整体构造相得益彰,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在设计上最好动静结合,动态水的流动声音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神往,而静态水的宁静又能成为人们心灵的栖息地,二者结合,以动衬静,达到妙趣横生之效果。
3.4 安全性
水景设计的前提就是充分保证其安全性,尤其是要注意对水系边缘的处理和水深的控制。在建设时,要格外注意对堤岸的处理,如果水面和路面高度差大,则应采取缓坡铺堤法或者砌筑阶梯,减小落差。这样的设计方法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另外,水景的深度不宜过深,一般在30厘米以内。对于居住区的水域景观应该及时予以清理,保证水质的干净,以达到整个居住环境的舒适和整洁。
4、住宅区景观典型水体设计的手法
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首先应该对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再根据各种水景的具体建设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案与手法。水景常见的有人工湖、水池、喷泉等几种,不同的景观适应于不同的场景。如喷泉是现代小区中最普遍的水景形式,常称为人们休闲聚集的场所,因此,在喷泉的设计上,应该尽量综合灯光、音乐和水形等各要素,给人以不同方面的享受;另外,喷泉在设计上要与周围的建筑和整个小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整体环境的一个部分;最后,喷泉的设计要尽量追求美观和艺术性,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喷发效果,配合富有韵律的声音,达到声、色、美的完美统一。
5、住宅区景观水体的设计趋势和前景
在现代建筑中,虽然不能完全依水而建,但人们还是努力需求这种天人合一的建设理念。在小区环境中有意添加一些水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理念的不断创新,有越来越多兼具自然美和社会效益的水景楼盘上市,成为人们追求的热点。在未来的设计中,带有水景的居住环境仍然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环境,在设计时把生态效益考虑进去应该成为今后设计上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3
小区居住区的绿化是提高住宅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一般要求居住区绿化面积要达到30%以上,人均绿地达到10平方米,在建设小区的过程中,要注意开辟和预留绿化用地;给居民创造一个优美,舒适,清新的生活环境。对小区绿化地规划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协调布局,以人为本崇尚自然,保护自然,形态多样,位置恰当。对居住区公园的绿化,不宜过大,一般1000平方米左右,位置恰当,服务半径为5000 ~1000平方米;首先保证树木茂盛,绿草茵茵;平面布局一般采用半开敞自然为主,不能过于开敞,用绿篱或者其他栏杆分离,避免行人任意穿越而形成不变的管理。道路绿地在居民住宅区有很大的比重,通向各个角落直到每户人家,可以把小区公园,小游园,宅院连成一体,对小区的通风,调节气候,减少交通噪音和美化环境都有良好的作用。
二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1.植物选择:常用树种分为观赏树种,经济树种和用材树种。其他常用植被有竹类,藤本植物,地被植物。南方常用乔木有荫木类,行道树,其他乔木;地被植物常用观花类,观叶类,草坪植物;经济树种有枇杷,金橘,冬青,杨梅,柑橘,胡桃等。北方常用乔木有针叶树类,绿荫树类,阔叶树类;灌木有牡丹,东北山梅花,丁香,紫薇,迎春花,玫瑰,梧桐,石榴,腊梅,银柳,金丝桃,海棠;经济树种有枣树,核桃,山楂,樱桃,苹果,柿子,杏等;常用草坪植物有高羊茅,紫羊茅,野牛草,狗牙根草,宽叶苔草等。选择树种时要考虑到小区绿地的具体条件,选用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树木(乡土树木指本地区原有的天然分布树木),选择寿命长,抗逆性强,符合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花草选择忌用有毒,有刺,有异味,易过敏植物,多选用花粉少,病虫害少,无飞絮无污染,能抗污染的植物;树种选择。
2.植物配置:(1)统一中求变化;小区植物的配置,国语统一和一致,必然呆板;过于分散,必然会凌乱。要达到既不呆板既不凌乱,还要多样化和具有统一性,可以在局部植被配置时通过形状,颜色来区分,打破小区中建筑群体的呆板和单调。列如在道路两旁可以用固植和丛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种植。(2)乔木灌木搭配得当;在小区中,乔木,灌木,花草,地被植物相互搭配的比例要适当,乔木,灌木的种植面积一般为70%,地植被物种为30%左右。(3)生长速度;生长速度要基本统一,植物之间生长速度不能相差过大。(4)主次分明,形状适当;在狭小空间中不宜有过大的树木植物,易引起人的压抑感,而空间比较大的地域应选用较大的树木植物,不然显得小气;广场周围宜用灌木比较低矮的植被,以免遮挡视线和阳光的照射。(5)居住小区植物绿化;居住区既不是景区也不是商用场所,它需要一个安静优雅的环境,因此,要从园林的角度去思考和规划居住区的植物配置。宅旁植物的配置要考虑建筑物的朝向,结合光照和通风进行配置,靠近住宅不宜种植高大的树木,避免遮挡阳光的照射和通风。(6)道路旁绿化配置;道路两旁因多采用乔木,灌木,因减少灰尘,噪音的污染以及有害气体。主干道两旁可选用落叶乔木,作为行道树;次干道绿化,选择开花或者叶子颜色富有变化的乔木,使道路两旁形成富有变化的景观;小道两旁,可以栽植花卉和草坪。(7)小区出入口的植物配置;出入口的美化至关重要,出入口的外貌是人们对小区的第一印象;所以,出入口的植物配置要美观大方,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同时要有利于交通的流畅。
三 小区地坪设计
1.对不同地形的设计 对于平坦地形,设计时要通过用比较大构筑物或者雕塑来进行趣味的增加;对于凸形地貌,在高起来的地方设置建筑物,以便居民从高处向四周观望,要建筑有特色的建筑物;对于凹形地貌,可以设计成下沉广场或者一些观演活动的用地。
2.地形的利用 住宅区原有地形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住宅区的布局会产生极大以及决定性的影响,包括用地的布局,道路的走势与方向,绿地形状以及其他景观的设计。
四 地面的铺装
1.地面铺装分类;高级铺装,用于交用比较大型车辆;简易铺装,常常用于较小的道路,车辆几乎没有;轻型铺装,用于机动车辆小的园路,人行道,广场等地面。
2.材料分类;自然材料,卵石,石块,片石等石质材料。人工材料;混凝土加工出来的各种砖块,板块等。
3.常见的铺装方法;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卵石路面,石材路面,砖砌路面。
篇4
当前各国的经济体制主要由市场和政府这两大组织形式构成,不论是市场还是政府,对经济的作用是显而易见。市场通过自发的交易来协调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通过价格信号来协调人们的逐利行为从而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而政府则是通过其拥有的合法的强制力来对经济进行调控,配置资源。有些商品如国防,监狱,道路等是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的,只有通过政府通过税收来提供。
而经济学界对经济体制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市场作用和政府功能的研究上。不论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还是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不论是以哈耶克、弗里德曼、卢卡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者所主张的自由化、强调市场自由、反对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形式的干预,还是以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学者以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提出市场往往会出现失灵需要政府力量进行调控的主张。这些研究虽然对市场和政府的侧重点不同,但是仍然只是局限在市场和政府这一二元经济体制中。
当前经济学界对社区经济的研究相当少,其作为发展经济学的前沿研究也就在速水佑次郎和神门善久的《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有过相对系统的论述。在世界各国的实际经济活动中,社区经济仍然没有得到重视。而社区经济对于市场和政府的补充作用是明显,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助力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将强对社区经济这块领域的研究,从而为各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二、社区的界定
由于当前社区经济仍属于发展经济学的前沿性问题,对其研究的深度广度都还不够,对其定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在Ron Shaffer, Steven C. Deller, David W. Marcouiller的著作Community Economics: linking theory and practice中对社区的界定则是:社区它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个多方面的组织,它并不局限于解决贫困问题,也不是工业招聘的同义词。社区与市场和政府两大经济组织体不同,它并不旨在利用资源以攫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社区提倡合力克服危机,并且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它的核心主旨是全面参与解决失业、贫困、环境退化以及社会控制力丧失等问题。
在速水佑次郎和神门善久的《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对社区做了一个抽象的定义:社区经济是在相互影响密切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信任联系在一起的一组人。从理论上讲它可以是一个家庭,也可以是一个村庄部落、工作场所、母校、教堂或是消遣俱乐部,甚至可以是一个国家或是整个地球。社区是在加强人际关系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引导社区成员自愿合作的组织,它是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来实现劳动分工和资源分配的。
三、社区经济体制的相对优越性
我们通过博弈论中简单的囚徒困境模型来展开论述。
图1中我们假设的是两家进行一次易的企业(甲和乙)采用的两个战略(即合作与违约)的损益矩阵。在矩阵的每个单元格中,上行的是甲企业的损益,下行的是乙企业的损益。如过甲企业和乙企业都选择合作,那么他们都能获得3单位的利润。如果甲企业和乙企业都选择违约,那么他们将获得-2单位的利润(即亏损2单位)。如果有一方选择合作,另一方选择违约,则选择合作的一方获得-5单位的利润(即损失5单位),选择违约的一方获得5单位的利润。我们现在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若乙企业先选择合作,那么对于甲企业来说选择违约策略是占优策略,因为此时甲企业能获得5单位的利润而继续合作只能获得3单位的利润;若乙企业先选择违约,那么甲企业肯定是选择违约策略,因为此时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是2单位而继续合作则是损失5单位。同理,如果甲企业先行选择,乙企业也会做出上述策略。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甲企业和乙企业都见选择违约,每家企业都遭受2单位的损失,尽管双方合作会给每家企业带来3单位的利润。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在缺乏充分信任和信息的市场中,要建立起合作关系是相当困难的,这就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么单纯的市场体制作用和政府体制作用能否解决这个信任问题呢?从理论上说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所花费的成本是巨大的。我们从市场机制作用来看,一般都是通过签订书面协议来规避违约,达成合作。如果书面协议中能够很详尽的规定出各个细节问题,同时在发生违约时可以向法院等第三方请求调解,那么可以防止上述困境的发生。但是一般来说,影响交易的因素很多是偶然的,而“有限理性”的人类是不能事先对所有的偶然性事件都作出相应的对策和书面协定[1]。特别是对于技术上相对复杂的新产品来说,研发过程中的偶然性更大,根本无法作出全面而详尽的书面协议。因此单纯通过市场体制是很难克服上述困境的。
我们再从政府机制作用来看,一般通过法院等司法机关来严厉打击违约行为,从而克服上述困境,使交易双方达成合作。但是这看着可行的行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又是困难重重。首先,立法就如同上述签订书面协议一样无法达到全面而详尽的程度。其次,第三方调解,特别是正式的法院程序调解所要花费的成本是巨大的。而在发展中国家,其交易一般都是小规模的,所涉及的金额一般较小。因此通过法律手段来调解显然是不合适的。
显然,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无法很好的解决上述的囚徒困境。但是,通过社区机制却可以很好的解决。如果甲企业和乙企业是同一个社区内部的,由于社区是一组相互影响密切的人所构成,他们之间容易产生信任机制,因此也就不存在主观的违约风险。当发生突发偶然情况时,甲乙企业也会如实的重新谈判,以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如果甲企业在某一社区内部而乙企业则在另外一个社区内部,那么由于社区内部的成员是信息共享的,甲乙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对方企业以前同本社区其他成员的交易情况来分析是否与其交易。也就是说此时的社区机制将上述简单的一次性囚徒困境改变成为一个随机结束的重复博弈模式:第一阶段采取合作策略,在第t阶段,如果前t-1阶段的结果都是(合作,合作)的,则继续采用合作策略,否则就停止交易。通过社区机制,这前t-1阶段的结果完全可以通过本社区内的其他成员提供的信息来确定。速水佑次郎曾指出“从道德感情和风险两方面来看,那些基于信任而从交易中受益的人不愿和他所知道的曾经背叛过其商业伙伴的人打交道。在人们相互联系密切、信息高度分享的紧密的小心社区里,这种被社会轻蔑和排斥的成本将会特别大。对社区的社会约束力的担心越强,同一社区成员间确立的承兑合约的惯例就越稳固。如果特定个人间的相互信任因此被提升为一种社会的道德规范,就可以大大节约交易成本。”[2]
六、总结
社区经济体制作为一个古老的形式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以至于当前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仍然是少之又少的。然而,社区在共享信息、构建信任机制方面的作用却是显著的。社区经济体制对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经济体制的补充作用也是令人瞩目的。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本国独特的文化和社会传统寻找一个社区、市场和政府连接的契合点,从而是本国的经济得到长足而稳定的发展。
注释:
[1]Williamson, O.E.(1975), Market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A Study in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l Organizations(New York: Free Press)
[2]速水佑次郎 神门善久,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参考文献:
[1]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发展经济学――从贫苦到富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迈克尔P.托达罗,斯蒂芬C.史密斯.发展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
[3]罗伯特.帕特南.独自打保龄――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
篇5
1、 前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房地产市场一方面加快了城市发展,另一方面也渐渐成为形成城市风貌的重要因素。随着住宅消费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小区的规划还是住宅楼的内外观设计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在满足居住条件的同时对居住环境以及精神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美的景观环境可以增进人们视觉的舒适感,满足居民心理及生理对室内外空间的需求,同时对当前的房产消费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居民小区的景观设计作一探讨,供大家参考。
2、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构思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其景观的构成元素不仅仅是一个视觉或触觉上的感观认识,它应该是一个栖息地的概念,是讲究人和人、人和自然关系的感性与理性结合的景观作品。景观设计师们在处理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时不光是在建筑物外部空间中构筑一种开放性小区居民生活活动的户外环境,更应明确实现人、建筑、城市以及一切人的活动与生活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
2.1 尊重自然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景观组成的一个组团,它的景观设计之美表现在它能结合所处位置的地段特点进行有效的景观设计,使之既符合城市的整体布局和景观要求,契合城市人文精神风貌又能融合城市自然地形地貌的特色。
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地形”就是最早的对自然和人为环境关系的一种认知。“道法自然”也同样是先人们对我们今天进行景观设计时提出的一种善意的告诫。设计师在通过对住宅区的实地勘测和考察,分析和探讨城市住宅小区景观的个性特征,因地制宜,从空间、环境、功能的有机结合出发,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小区居住空间景观。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和推动城市住宅景观的生态美、意象美。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要因时因地,景观可因季节、气候、天气、昼夜、小区原有地形条件等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就要求在设计构思时分析和处理好地形地貌、林木花草、建筑色调、灯光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
2.2 尊重人
以人为本,创造居民能参与其间的景观环境,形成流动交融的景观体系。一个小区除了住宅建筑之外,不只是“景观”那么简单。住宅建筑以外的户外空间是居民的生活空间,它担负着很多功能,如:儿童游戏,居民散步、晨练、健身,邻里交往,改善住宅小气候等。因而景观设计师必须从满足人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为出发点,关注人的心身健康、人的参与性,而不应该只强调形式美。论文大全,设计风格。所以景观设计的真正内涵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
3、住宅小区生态环境景观系统
住宅小区的生态景观美表现在它能结合所处的地理环境,创造一个能与整个城市景观相协调,追求自然真趣,赋予居民一种清新宜人,地灵人杰的心理感受。营造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景观感受,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时要立足于合理地建立四大系统,即绿化生态系统、景观形象系统和户外休闲系统,交通组织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优美型环境系统。
3.1 绿化生态系统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剧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居民对小区的环境质量日趋重视。在这种形势下,景观设计师更应充分认识到: 21 世纪的城市人居环境必须在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态中求得平衡,是“质”与“量”的结合。作为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住宅区中,绿化犹如呼吸系统,能起到空气净化和屏蔽作用。论文大全,设计风格。已成为提高住宅小区环境质量,创造健康小区必不可少的有机要素。合理的住宅小区绿化设计,是将建筑、绿化与小区居民的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形成居民能溶入其间,有机运行的居住环境生态机制,实现“人与自然共存”。而目前很多的住宅小区却存在着设计师在进行栽植配置时,一提笔便是色带拼花,处处是剪切出的树篱、灌木球,要不就是空荡荡的草坪与大片的铺装连在一起,这样的设计不仅营造不出舒适的景观效果,反而看上去零零散散,不中不洋,单调乏味。住宅小区中的植物配置应该提倡尽量保持原有树种,合理地利用本土树种,而不要一味地追求使用其他地域的引进树种。长期以来。因为欧美的景观环境设计非常注重植物空间的营造,使得我们国内的景观设计师在外来设计的影响之下形成了只要使用了欧美设计师常用的热带或亚热带植物就是现代景观绿化系统设计的观念,却不知任何设计都要尊重当地的自然条件,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来,很多有良知的设计师提出反对“大树进城”的原因。
笔者认为,要想使一个住宅小区在植物配置上形成自身与众不同的特色,在绿化景观系统设计上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讲求植物的层次,从低向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配合地形,围合出丰富的绿色空间;其次在植物的种类选择上,应该尽量采用当地的本土植物,避免使用过多的外来植物而形成植物“假活”现象;再者提倡参与性和生态性,多种植纵向生长的乔木,控制不可踩踏的草坪面积;最后提倡多种植香化植物,这类植物对人的身心健康能产生有益的影响,可以使小区中的老年人在享受绿色的同时治疗疾病,获得身心健康。论文大全,设计风格。
3.2 景观形象系统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到:“一个高度可意象的城市,应该看起来适宜、独特而不寻常,应该能够吸引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和参与”。可意象性的城市面貌无疑表现在城市的景观形象系统中。作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之一,住宅小区的景观系统也同样需要具备可意象性。何谓景观形象系统,它涵盖以下三个方面:朴实的自然观,即以软质景观为主,硬质景观为辅,利用步道将景观进行合理而自然的串联,避免居住环境在景观设计上一味追求张扬、气派的硬质景观和廉价做作的“艺术”气氛。隐形的广场处理更能将其他的环境因素(地形、水体、植物等)有机地组织在景观空间中,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之怡然,设计无痕。二是艺术导向性,通过对建筑风格和小区地形的把握,使设计后的景观效果风格和小区建筑融为一体,在材料、色彩和景观细部的处理上能达到综合的视觉效果。三是集中和分散的设计手法相结合的布局方式进行景观设计,使住宅小区整体形象鲜明但又不失个性。
3.3 户外休闲系统
住宅小区的广场或是其他硬质铺装地面所形成的小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系统中称之为户外休闲系统更为合适。论文大全,设计风格。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居民的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论文大全,设计风格。在以往的住宅小区的景观中,户外休闲系统这部分的设计往往追求一种视觉的焦点,以大型广场为主,但是这样的设计除了能在视觉上带来一些气派辉煌的感觉之外却不能给小区居民带来使用上的方便。论文大全,设计风格。
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以人为本,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设计师在合理理解了地形后所进行的户外空间的设计应该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住宅区中尽可能地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
4 结束语:
篇6
1 水――居住区新元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住房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住得宽敞、舒适,已是人们对居住条件的最基本的要求。人们更期望生活在一个能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环境里。水体,使自然与人类更加亲近。 水体作为一个造景要素,不仅具有生态价值,且可以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滋润土壤,可用来灌溉花木和灭火。增强居住舒适感,水的形态、风韵、气势、声音蕴含着无穷的诗意、画意和情意,丰富了空间环境,给人美的享受和无限的联想。古人所谓,“水者,天地之血也”、“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已然成为居住区回归自然的最高境界。
2 水体特性
2.1 水体景观特性
常态下,水并无固定形状,其观赏价值取决于周围环境和盛品性状的共同作用。
流动性。地球重力使水从高向低不停地流动,使水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充分体现出水柔美、活泼的特性。此外,风这一自然因素也促成水的流动,在平静的湖面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派诗情画意。
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扩大景面,产生虚实对比的画面。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新绿、晴空和建筑交织变幻,视野收放开合。
可塑性。水体依靠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分别:(1)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2)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极为详尽地描绘了水的多种多样的形态。
声、色特性。因水的流动性,本无自己声音的水,不同的基底,发出或悦耳动听的水声,或轰鸣的水声。因水的倒影和反射特性,水虽没有颜色,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线中青蓝色的反射作用赋予它丰富的颜色。周围环境颜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
2.2 人对水的亲近性
平和的水常给人以宁静、轻松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水自身的众多特性,应用于居住区,给人们无穷的趣味,为亲水住宅推波助澜。
亲水是人们的天性,在居住区里适当地调整人和水面的距离。在安全的前提下,使人可以近距离接触水,也可让人融入到水景中。为满足人们亲水心理,设计师用创意理念去多样化地丰富景观环境,利用水体不仅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效果,且能运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间,延伸、引导空间,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
3 居住区水景常见类型
3.1 人工化水景
人工化水景,根据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如跌水、溪流、生态水池、涉水池、喷泉、倒影池等。
跌水。跌落有很多形式,日本有关园林营造的书《作庭记》把瀑布分为“向落、片落、传落、离落、棱落、丝落、左右落、横落”等十种形式,不同的形式表达不同的感情。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落水形象,还可以听落水的声音。
溪流。居住区里的溪涧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小径曲折多次,溪水忽隐忽明,因落差而造成的流水声音,丁冬做响,人达到了仿佛亲临自然的境界。溪流的坡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及排水要求而定。普通溪流的坡度宜为0.5%,急流处为3%左右,缓流处不超过1%。溪流宽度宜在1~2米,水深一般为0.3~1米左右,超过0.4米时,应在溪流边采取防护措施(如石栏、木栏、矮墙等)。为了使居住区内环境景观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可适当增大宽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
生态水池。生态水池是适于水下动植物生长,又能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供人观赏的水景。在居住区里的生态水池多饲养观赏鱼虫和习水性植物(如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营造动物和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水池的深度应根据饲养鱼的种类、数量和水草在水下生存的深度而确定。一般在0.3~1.5米为了防止陆上动物的侵扰,池边平面与水面需保证有0.15米的高差。水池壁与池底需平整以免伤鱼。池壁与池底以深色为佳。不足0.3米的浅水池,池底可做艺术处理,显示水的清澈透明。池底与池畔宜设隔水层,池底隔水层上覆盖0.3~0.5米厚土,种植水草。
涉水池。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两种。水面下涉水主要用于儿童嬉水,其深度不得超过0.3米,池底必须进行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水面,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汀步),面积不小于0.4×0.4米,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上述两种涉水方式应设水质过滤装置,保持水的清洁,以防儿童误饮池水。
喷泉。不同的地点、空间形态、使用人群对喷泉的速度、水行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如下表。
倒影池。光和水的互相作用是水景景观的精华所在,倒 影池就是利用光影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扩大视觉空间,丰富景物的空间层次,增加景观的美感。倒影池极具装饰性,可做的十分精致,无论水池大小都能产生特殊的借景效果,花草、树木、小品、岩石前都可设置倒影池。倒影池的设计首先要保证池水一直处于平静状态,尽可能避免风的干扰。其次是池底要采用黑色和深绿色材料铺装(如黑色塑料、沥青胶泥、黑色面砖等),以增强水的镜面效果。
3.2 自然水景
自然水景与海、河、江、湖、溪相关联。这类水景设计必须服从原有自然生态景观,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的空间关系,正确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形成的纵向景观、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应能融和居住区内部和外部的景观元素,创造出新的亲水居住型态。
4 居住区水景
水质、水形是居住区水景设计的要点,要有水容易做到,要有景就不容易,要保持更加困难。“死水一潭”,会让住户掩鼻而过,会让物业叫苦连天。因此,在成景的同时,更要对水补充排泄、循环、净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考虑,做到生态,才可以持续发展。
4.1 水体净化
居住区水景的水质要求主要是确保景观性(如水的透明度、色度和浊度)和功能性(如养鱼、戏水等)。水景水处理的方法通常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水处理分类和工艺原理见第236页表2。
4.2 水景处理常用方法
居住区内的一条水流,即使在地面上不便沟通的地方。也以地下暗管沟通,这样没有死水断头之虞。
不同的水体环境,布置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如水中的荷莲,水边的芦苇,鱼类……在小环境中,体现生物的多样性。如能有意识选择一些环保生物,则更有利。
篇7
我国建国以来,住宅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只停留在解决多少人的居住问题上,还没有从简单的需要走出来,大都只是满足于斗室之中便可,而忽略了环境效益的综合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文化程度的落后。今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给建筑师、规划师们提出了更新的课题。
1 居住小区规划的现状
目前,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这种住宅在单体设计上多采用了一梯两户的梯间单元式住宅。此类型住宅可以给住户创造一个安静、互不干扰的室内居住环境。由于这种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只采用一种类型的建筑,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从而强调人与环境自然的有机结合。目前的绿化形式一般都是在两栋住宅之间载种乔木,这给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
2 居住小区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概念地产(主题地产)开始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文化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智能主题地产等。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居家环境。
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洁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3 居住小区的规划
3.1 规划设计过程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值得指出的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基本上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又往往由园林绿化的设计师来完成绿化植物的配景,这种模式虽然能发挥专业化的优势,但若得不到沟通就会割裂建筑、景观、园艺的密切关系,带来建筑与景观设计上的不协调。所以应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即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与构思,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这样从一开始就把握住硬质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使景观设计的风格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发展商、建筑商、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
四方互动的过程。
3.2 规划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2.1 空间组织立意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3.2.2 体现地方特征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居住区整体景观的和谐与否,要看建筑的风格与周围景观的风格是否统一在整体景观构思之下。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人工为辅,要以借景为主,建景为辅,着力创造能优化人群身心素质、富有地方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居住环境,从而提高城市总体景观的品质。
3.2.3 点线面相结合 ?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
3.2.5 绿化规划要简单自然 居住区环境不仅成为整个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而居住区环境中,绿地景观环境又是居住者对居住区外环境的第一认识。其实,居住区绿地及绿化配置具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拓展生活空间等诸多作用,是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基础,因此,人们对小区绿化环境、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总之,住宅区的设计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总体规划,从城市用地、建筑布点、群体空间、结构造型、改变城市面貌以及远景规划等全局考虑,并融合意境创造、自然景观、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总体环境,精心设计每一个部分,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舒适、优美的居住场所,将居住与建筑、社会生活品质相结合,使住宅区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点”。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的有限资源,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让居民区与城市自然地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 《居住区详细规划》编者:王仲谷、李锡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居住区规划设计》编者:《居住区详细规划》课题研究组编.
[3] 《市镇设计》编者:[英] F・吉伯德等著,程里尧译.
篇8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住房消费业已成为现代都市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居住区中有关房型、建筑朝向、面积等建筑内环境,与建筑外环境的优劣自然便成为开发商与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于是推出了一系列以绿色、生态、园林、花园等为主题的住宅示范小区。
水是很好的景观构成要素,已逐渐成为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灵气所在,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特定区域的视觉中心,形成小区的一大亮点,所以倍受人们的推崇。因而,几乎所有具备条件的住宅小区都乐意布局不同形式的水景,如喷泉、跌水、水幕、溪流、水梯等,甚至于结合小区游泳池一起布局,希望借此对整个小区的景观环境有很好的提升作用,进而增加小区的卖点。
2 居住区水景设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误区
2.1 忽视对雨水的利用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珍惜水资源对我们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一方面对降落在屋顶、铺装地面、道路上的雨水,任其直接进入城市排水管网,白白流走。另一方面,却在城市水景、小区水景的水池中大量注入取自城市给水管网的淡水资源,不但会使运营成本大幅上升,还会对城市其他的用水单位和个人增添更大的用水负担与压力。
2.2 大批量的硬质地面铺装
为营造清澈见底的水景环境,配合铺设地砖的构图要求,开发商常选用大批量的硬质地砖,对水景基底进行硬质化处理。硬质地砖的采用,严重制约了水体的流动性、渗透性以及自净能力,使水景变为大面积、单调的静水水域,变成一池毫无生气的死水(游泳池就是典型的硬质地面铺装)。常言道,流水而不腐,如此大面积、缺乏流动的水域,时间一长,很容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即在适宜的温度与光照条件下,容易繁殖大量的细菌和藻类物质,使水体腐败、变质并且发臭;加上硬质地面对水体渗透性与自净功能的限制,使得水景完全依赖于人工清洗和水源的补充,这项工作强度大、频率高,对水的消耗量也大得惊人,无形中就会加大物管费用,让住户支付这笔昂贵的开销,或因无力支付款项而出现“一年清、二年黄、三年臭”的水体景观。
有时,开发商为了配合水体布局和造型的需要,对水体的驳岸也进行硬质化处理,选用一些观赏性强、造价较高的单一材料( 大理石、花岗石) ,将水体围合,形成一道高耸的“长城”,将游人拒以千里之外,这种人工化的驳岸设计,不但丧失了驳岸原始的美感和柔度,还剥夺、扼杀和阻断了人们亲水的本性。
2.3 大量空置的水景设施
伴随水景设计,会附带添置一些奢侈品,如喷泉、雕塑,甚至结合游泳池等一起布置,这些奢侈品的设置往往又离不开水景喷头、灯光照明等一系列点缀设施,由于这些设施运营成本、维修费用高昂,且更换又较频繁,一些开发商为节省成本,减少开支,大多任其荒废、闲置,致使设计优美、造型别致的水体景观,仅展现出大片平静的水域,更有甚者直接暴露一个干涸无水的枯池,和其下排列无数的管网、水景喷头;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的使用频率不高,故小区出现空荡荡无水的游泳池。不但未创造出别致、具有人气的景观休闲场所,反而因规划的水域面不支持人的活动,而出现居民的活动范围大为减少的局面。
3 水景设计浅见
3.1 景观水源的处理
既然景观水用水量大、费用高昂,考虑到节约用水、降低成本和目前对雨水的可开发利用的程度,有必要立即着手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即将雨水以天然地形或人工的方法收集储存,再加以利用,最终达到节水的目的。
3.2 水体的净化
为保持小区水景中水的清洁度,需对小区水景的水质提出一定的要求,主要是要确保景观水体的透明度、色度、浊度,及其功能要求( 养鱼、戏水) 等。因为小区水景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周边居民生活、娱乐、以及健康状况,应给予十分重视。
3.2.1 物理净化
3.2.1.1 定期换水
定期换水是保持景观水水质的基本方法之一,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水景,其主要工作原理为稀释作用,即在水池中加入新的水体,降低原有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使其能发挥出水体原有的生物净化功能。但这种方法耗水量大,加之更换又较频繁,对较大面积的水域而言,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再者,换水也只能对防止水体水质变坏、水体的富营养化起到延缓的功效,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水质的问题、
3.2.1.2 曝气法
曝气法的实质是向水体中补充氧气,以保证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发挥水体中生物的净化功能,达到净化水体的功效。
目前常采用的有自然跌水、机械曝气两种方法:前者充氧效率较低,但无耗能,维护管理简单,缺点是需要解决水源的问题;后者不但充氧效率高,而且选择也较灵活,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仍只能延缓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无法对其起到实质的效果,因而应考虑同其它水处理方法搭配使用,共同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3.2.2 生物净化功能
在水体物理净化的过程中,始终都少不了植物、微生物的参与活动,因而,生物净化在水体的净化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净化,一方面是直接利用植物的净化功能:即可在池边栽种一些植物,阻止泥水进入池中,达到对雨水的初步净化;此外,也可在水中种植一些净化功能强,观赏性能好的水生植物,不但可吸收水体中部分的营养盐、有害成分,降低水体中氮、磷的浓度,达到净化水体的功效,还可以对水体环境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
另一方面就是改善基底,充分发挥基底的净化功能。放弃以往那种硬质基底的做法,构建绿色环保基底,成水体的自净。
图1采用绿色生态的基地底
3.3水环境规划
3.3.1 水环境规划的原则
3.3.1.1 生态性
住区水景的设置,一定要遵循生态化原则,即首先要认清自然提供给我们什么,又能帮助我们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而不破坏大自然的本色。如还原水体的原始状态,发挥水体的自净能力,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人类都市景观与自然的相辅交融。
3.3.1.2 景观性
水体本身就具有优美的景观性,无色透明的水体可根据天空、周围景色的改变而改变,展现出无穷的色彩;水面可以平静而悄无声息,也可以在风等外力条件下变化异常,静时展现水体柔美、纯净的一面,动时发挥流动的特质;再通过选用与水体景观相匹配的树种,会创造出更好的景观效果。
3.3.1.3 经济性
水景的设置一定要事先考虑其交付使用后的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考虑住户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避免只注重视觉的形式美,追求高档次、豪华,与自然背道而行,而不顾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管理成本,量力而行,才不会使规划成为一纸空文,使陈设成为虚设的装饰品,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只有这样,人们在观赏水景的时候,才能够收到设计者预期的效果。
3.3.1.4 文化性
任何景观的设置,首先要明确景观水景是公众文化、娱乐、亲近自然的场所,要尽量使人们在欣赏、放松的同时,真正体会到绿地景观的重要性,进而达到增进人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目的。当然水景设计还应避免盲目模仿、照搬照抄和缺乏个性的做法,只有体现一个地区的地方特色,与地方特色相匹配、突出自身文化内涵的景观设计,才能真正提升居住区的品位。
3.3.2 水景与绿化的搭配
无论水景设计的水形如何优美,造型多么独特,始终离不开植物的陪衬与烘托,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植物与水景的结合与搭配。
3.3.2.1 树种
选取植物树种时,参考到气候、土壤、人文环境的差异,和乡土树种生命力强,又较为经济的优势,在植物的配置上一般提倡以乡土树种为主,忌片面追求异国、异地盛产的名贵树种的做法,这种单纯追求“名、贵、奇、稀”,带来的不仅仅是提高了开发成本、增加了养护难度和外来树种因水土不符、成活率低下,而且造成对资源的浪费;但另一方面,出于丰富植物的种植结构,增强视觉效果的角度出发,适当选取、补充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引进树种也未尝不可。
树种的选取亦不是越多越好,规划时应根据自然生态条件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良好的四季景观,选用那些乡土性、针对性强的树种,在充分考虑植物生态群落稳定性的前提下,所选树种既要保证其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又要能创造出良好的景观效果。
在绿化种植的设计中,还应注意植物搭配的丰实度和层次感,即指人工植物、群落植物的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在植物树种一定的情形下,其搭配组合方式的合理性与能否满足居民的需求,并且能在有限的空间上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效益,就需要考虑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各层次配置的搭配和各季节植被的搭配。
3.3.2.2 树形
因为景观水体多以水平视线的观赏为主,为打破这种单一的视觉角度,树木在树形的选取上,应尽量强调选取那些具有垂直方向与有高度感的树木,引导树木的无方向性和外延感,尽可能的将水体的欣赏视点发散到多个方向,突破起初的单一视角,使景点具有更强的观赏效果。
3.3.2.3 树姿
水常给人以柔美、流动的感觉,在水景树木配置时必须要服务于这个特点,因而树木的姿态相当重要,选取一些姿态优美、质感强的树种,如低低垂下的垂柳、棕榈树、蒲葵、椰树等,能在与水体的配合过程中产生相得益彰的感觉。
3.3.3 驳岸及配套设施的布置
亲水是人们的天性,或是进入其间,或是在岸边戏水、或是涉足小憩都体现了人们对水体的这种需求。因此,在驳岸设计中应处处考虑人的舒适程度,如线形设计中应以舒缓、随意的自由曲线为宜,突出水体的活泼性和具有生命力的动感;为强调人的参与性,可适当增加人与水体的接触面,采用缓坡渐渐入水、台阶逐级入水的做法,增强其亲水的性能(图2);但考虑到游人近水时的安全问题,驳岸材料宜选用表面防滑的面砖或石材,防止居民因脚底打滑而不慎落水的情形;还有必要在个别水深的池边添设栅栏,设置告示牌并加以提示,尽量将不安全的因素降至最低(图3)。
图2、3台阶绿坡式的驳岸设计、大面积防涝路面的处理
另外,为了使人们在炎炎夏日,能走近水景享受水体带来的清凉感,可结合水体四周,布置一些遮荫树木、凉亭,配置一些辅助设施( 结合树池设计补偿坐凳,休息长廊) ,供人们休息、闲谈、交流之用,既增进了邻里间的感情,又可享受到水体的清凉;同时,也为雨天人们能有一个逗留、相互交流的场所,配合水体布置样式别致的风雨长廊,既可为人们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又可创造一幅水体独具魅力的风景画面。
4 水景设计的几点思考
4.1 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任何景观设计,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真正做到为人所想,为人所用。切忌以往那种一味贪大、摆阔,片面追求大面积水域和专供高层观赏而设计的平面构图(几何主义)主义的做法,而忽略了人的参与性和心理的接受程度,因而水域面积的设计一定要适度,应参考人的身体尺度、空间活动范围、心理承受能力等诸多
方面的因素。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征,善解人意,尊重人格,还要求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从生理、心理感受出发,目的就是要让人们生活的更美好、更自在。满足人们日常休闲、娱乐需要,让人身在其中,即有一种舒适感,安全感,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4.2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篇9
在现代社会,住宅对于人们越来越重要。人们在选择住房时,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区是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场所, 城市人一半的时间花费在居住区中。景观环境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及精神生活。在全球生态普遍退化,人类日益脱离大自然的背景下人们回归自然、亲和自然的愿望日益强烈,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房地产开发商和居民的重视。在选择住房时,不仅看楼房本身质量,还要看楼房的外部环境。
1 目前居住区环境的普遍问题
居住环境的优化在居住区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居民选房时,除了考虑房型、住区外部环境(交通、教育、购物)之外,居住区环境已成为决定因素。环境设计已不是房产开发的附属品,而已成为房产增值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居住区环境设计及建设方面,还存在问题。
1.1 在景观设计中缺少细化处理
我国居住区环境建设出现了从早期极端的不重视景观到目前过度重视景观的现象;在景观设计中,出现了过于强调景观化的潮流,追求视觉效果;过度强调平面构图,忽视立体空间;过分追求观赏性,忽视功能要求;过度运用硬质景观,忽视植物在造景中的功能;同时偏重于塑造大尺度、豪华的人工空间,追求气派和宣传效果,而缺乏宜人的小空间及邻里交往空间,缺少细节处理,具体体现在用地界面和小品设计不够,对它们与周围建筑的关系,诸如色彩、形体关系等,缺乏研究[1] 。
1.2 居住区景观规划缺少文化传统的传承
在居住环境设计中不能表现地方特色,不能有效利用原有自然资源。在工程施工时,填埋基地中原有水体、挖掉山体。忽视研究发掘其深层文化内涵。居住区环境特色的创造不应脱离城市文化环境和周边自然环境。然而在许多居住区环境规划中,地域特色、周边环境等没有得以继承和发展,使得居住区环境缺乏个性和特色。任何场所都有其鲜明的本土特征,而景观设计师的任务便是保留和发挥这种精神[2]。然而,在现代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彰显地域文化的精良之作却并不多见。相反的是,违反当地自然地理规律,盲目移植、模仿国内外其他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和手法屡见不鲜。
1.3 忽视"以人为本"
目前,景观设计多数重视的是形式和绿化量,出现了过于强调形式主义的潮流, 但是这些表面化和图形化的设计,缺少亲切、贴近的情感投入。许多居住区景观规划强调绿量和形式, 缺少对居民的行为活动规律和心理等精神方面的研究,对人们闲暇时间所需求的健康、娱乐、体育、文化等设施和活动场地及游憩项目研究不够,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休闲的需求,进而未能做到"以人为本"。居住区室外的空间环境是环境主体(人)和客体(物质环境)行为的统一[3],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也是居民实现社会交往、思想交流和文化共享的场所。居住环境所追求的不应是由硬质景观堆砌出的磅礴气势,或者是由抽象构图形成的视觉冲击,而应是处处以人为本、为使用者着想、关注人的尺度,营造亲切的人性空间 [4]。
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2.1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阿尔卡地亚小区在塑造居住氛围方面是有建树的,相邻两座楼之间的空间被充分利用。在绿化的基础上,绿地呈现一定坡度,在坡顶处布置亭子和乔木,使景观富有变化性。同时,乔木围合亭子,形成一定的私密空间。居民身处其中,能感到安全感。在中轴的小广场上,布置景墙和绿化,围合成半私密空间,游人可以在其间的座椅上放松心情。
2.2 传承地方特色的原则
居住区环境的规划,要考虑突出地方特色。水文化、山文化和历史文化等,这些特色在规划时都可以加入进去。居住区环境的规划要把握地方特色,同时居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原有自然资源,创造出富有特色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
阿尔卡地亚在景观设计中,融入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入口正面结合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感受特点,设计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立体的喷泉瀑布跌水景观,突出小区大气的主人口空间,并且与绿化搭配一起,动静结合,令人感觉到小区的精致,完美生活的灵气给人贴近自然,满足人们天生喜欢亲近水、玩水的愿望。
2.3 生态的设计原则
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利用基地特色,对原有土地、植被、河流等要进行保护和利用,注重对地形地貌的利用。在介质使用上,应尽量少用人工构筑物和硬地,加强软质景观(植物)的营造,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在植物配置上强调多样性,尽可能使乔灌草复式绿化、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做到四季有花、四季有香、四季常绿,形成优良的植物群落和生态效果。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也是居住发展的基本方向。居住区景观设计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原有土地、植被、河流等要素进行保护和利用;要进行自然的再创造,即在人们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规划人工景观。
3 设计思想
阿尔卡迪亚小区一期的环境景观设计以人工河道为景观主轴,以沿岸道路绿化景观构成完整的居住区景观体系。人工河假山等流线型的开放空间,为住户提供亲水的大面积活动空间;在重要节点处安排较大的浅水池,构筑丰富水景的同时渲染场地气氛。
1) 道路设计。
道路以入口景观轴线为中线,向两侧围合,联系宅前路,形成便捷的步行交通。居住区内部实现人车分流, 驶入车辆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场,避免行车对居民的干扰,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以水道为主,沿岸布置连续的休闲步道。
2) 绿化设计。
以水系为中心沿岸布置集中绿地,加上住宅前的院落绿地及道路周边绿地,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在竖向布置上,进行分层设计,形成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的空间模式。树种选择适地适树,树木的种植考虑结合地形,利用起伏的地形,营造富于变化的绿化景观。
3) 设施与小品设计。
在小区绿地中布置各种休闲设施( 亭廊和带有坐凳的花架)、体育设施(健身器材)及卫生设施(垃圾箱)等,在造型和色彩上采用简洁、明快的现代化形式,巧用匠心, 既满足其使用功能要求,同时也成为小区景观中点缀的靓点,提升小区的品位。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兼顾。采用石材的硬质景观(小品、雕塑、铺装等)利用绿化、水体造型的软质景观相结合。
4 结语
通过调研阿尔卡地亚小区,了解到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中的重要性。小区的品质高低,不仅要考虑住宅设计的合理性,还要考虑居住区景观的质量。从文化到景观,用景观表现文化,是景观设计师的首要任务。营造一个令居民满意的生活、休闲环境,从规划初期就要把居住区景观作为居住区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进行总体布局。在满足人性化要求的前提下,对居住区环境景观各个要素进行合理规划,达到居住区环境功能性、合理。观赏性和生态性的统一,才能为居民提供一个适合居住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李文.居住区外环境设计的探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3,31( 3):75-76.
[2] 贺坤, 张明欣, 张志国等. 浅析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塑造[J].北方园艺,2006,(5):
篇10
1 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程序当前大多数住区设计的一般过程是:居住区规划(控规和详规)一建筑设计一景观设计。对这种过程的一般理解为:1)规划:居住区功能划分、住宅、服务配套(交通)设施、规模和定位;2)建筑设计:建筑功能布置和空间造型;3)景观设计:绿化配置、硬质景观与游憩设施的功能布置和造型设计。
2 景观设计要素住区公共景观的设计是通过对各景观构成要素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的。现代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讲究绿化的形态,讲究植物质感与色彩的配置,还要讲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此外,还包括对整体空间环境的布局、地形处理、硬软质场地的划分、水体设计、活动设施的选择、景观建筑物的营造、照明设计、室外家具与小品设计等,甚至一方地砖,一块缘石的选择和细部处理,都要经过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们的共同参与研究,以求实现整体环境的最优化。
3 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3.1 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2 明确的功能要求根据居住行为学的原理,住区的公共景观设计具有明确的功能要求,它的重点功能是针对婴幼儿、老年人,因为住区户外环境是他们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地面的高差等,这成为很好的着手途径。
3.3 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才使得整体具有更加真实感人的持久魅力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取向必须考虑建筑的特色。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对中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现代手法的演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和探索,整个项目给人一种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
3.4 强化中心、创造层次感和围合感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着重于强化中心景观;层次感是评价住区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住区景观设计应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且各层次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住区中公私动静变化细致,应努力营造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实践表明:同单靠建筑的围合相比,利用景观手法进行围合不但行之有效,而且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围合感的塑造应与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
3.5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还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造居民之所需。在设计开始前,应对整个居住区进行朝向和风向分析,以利于组织好居住区的风道。在景观规划阶段需考虑到向阳面和背阳面的处理,人们在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而在夏天又需要相对的遮阳,还有提供和设置娱乐交流的场所。
篇11
1 园林景观设计在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作用
德州房地产开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居住区建设也从单纯的“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发展,楼盘的品质在逐步提高。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居住区内的园林景观得到重视,人们不再只关注房屋质量、生活便利等因素,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越来越受房地产开发商和居民的重视。良好的景观环境甚至对人们购买房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开发商则起到了提升楼盘档次、提高楼盘价格的重要因素。
2 德州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
2.1 缺乏认知,前提投资少
个别开发商对园林景观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没体会到景观环境对整个楼盘的重要性,认为只要位置好,房屋质量好就行,绿化如何无关紧要,导致绿化面积较少、投资不足。且设计施工多由本地中小型绿化企业进行,此类中小型企业平时主要以施工为主,设计水平参差不齐,设计缺乏亮点,植物搭配不合理。加之开发商预算有限,往往是以线条简单的楼间绿地和楼边绿地为主,绿篱镶边,花池中央栽些乔灌木,再放上几套健身器材,一眼望去,看不到什么绿量,种植效果不佳、单调刻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景观设计水平和设计理念的局限;另一方面是开发商对景观环境设计的不重视,资金投入较少,不愿意在园林景观方面做较大投入,而施工企业为追求利润,造成苗木规格过小、种植密度不够,很难形成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效果。此类小区业主入住后,如若物业管理不善,往往会绿地变菜地、空地,整个小区环境会愈来愈糟。
2.2 贪大求变,未能因地制宜
2.2.1 盲目引进种植南方树种。一些开发商考察过程中觉得南方的一些树种绿化效果特别好,于是大面积的引进种植,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或者大面积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不能形成预期的景观效果,还造成了极大浪费。由于德州土壤是盐碱地,多处水质也不佳,即便很多适合北方地区生长的苗木在德州也很难成活,很难形成设计预期的效果。
2.2.2 过分追求所谓异域风情。所谓西班牙风情、英伦风情、地中海风情……实际上都是营销公司做出一些卖点,作为宣传噱头。一般来说,异域风情小区园林景观能否名副其实,关键要看如何建设,建设得好就是“服水土”,建设得不好就是“不服水土”。客观上讲,德州市只有很少的几个楼盘的园林景观建设体现出了异域风情特色,大多数楼盘所谓的异域风情园林景观建设有名无实,无非是在小区内建了几个简单的外国风格或内容的景观,比如,人物雕塑、亭台、树木等,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异域风情文化内涵和品位。有的几乎什么都没有,完全是在玩文字游戏,炒作概念。无非是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楼盘多贴点金,多创造一些卖点。
2.3 大量采用水景设计
德州这样的北方干旱缺水城市,湖泊河流很少,很多开发商认为水景能提升整个小区的档次,为营造出小桥流水的江南风光,在整个居住区内建造了大量的人工水景,给后期养护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居民素质参差不齐,物业管理不到位,后期维修费用庞大,造成大部分水景设施闲置,干涸见底,秋冬季大量落叶成为垃圾,毫无美感可言。
篇12
引言:
万科总裁郁亮说,“2012年万科的发展策略是过冬,我们现在是冬天模式。”上半年坚持“为普通人盖好房子”下半年则是“盖有人住的房子”。限购一年,调控持续,政府一再三令五申“调控从紧”,面对更加艰难的2012年,品牌房地产企业都纷纷采取策略调整博得先机。随着房地产项目竞争日渐加剧,社区景观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目前,居住区园林绿化的水平已经成为商品房档次高低评比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塑造楼盘形象、提升楼盘附加值、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也成为房地产商进行产品宣传,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因素。
一、分类的误区
目前的景观设计分类大多是从自身出发,按照造价不同的层面进行分类,如高层,别墅,样板房。或者按照规模进行分类:分为小区、庭院、宅子、豪宅等。如果我们按照甲方的意图分,其意义就大不一样,以下是从概念,到关键词展开进而阐述清楚分类的意义,给我们以不同的视角来看问题。
1.顶级豪宅典范:奢侈 质量 独特 保值
别墅与公寓都有可能成为顶级豪宅。顶级豪宅不仅是精品,更是极品,是不可替代、不可模仿的。具有其他投资产品难以企及的保值属性。
2.地域特色社区:概念 构思诠释 突破
地域特色社区是反映某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是该地区建筑形式、空间组织美学、地域材料和当地建筑技术等诸多方面的有机整合。
3.度假居所:概念 回归 核心 视野
度假居所,一般而言,主要是指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建的、有别于传统地产项目的融旅游、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的建筑。最大化地保留所在地的自然资源,是度假建筑必须做到的部分。
4.高端美学大宅:美感 造型 色彩 立面
设计具有别样的美感,或者具有艺术化特征,具有视觉吸引力,我们把这样的建筑或楼盘成为高端美学大宅。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等物质功能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
5.现代院落空间:自然 亲近 灵活 和谐
院落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吸收了几千年来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从自然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在历代人民的劳动创造中得到完善。因此,对自然的渴望与追求是院落空间的永恒主题。
6.国际Block街区 先进 共生 尊重 便捷
所谓国际block街区,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楼盘开发理念。Block是由5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而成的,分别为:B-business(商业)、L-life allow(休闲)、O-Open(开放)、C-Crowd(人群)、K-Kind(亲和)。简单概括,就是居住和商业的集中融合,街区既要提供居住,又要有丰富的商业配套和休闲配套。
7.有机别墅:协调 融合 建构 典范
提到有机建筑,赖特是不得不提的人物。他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认为,建筑应在人类与它所处的环境之间建立联系。
有机别墅这类住宅大多坐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在用材上,通常以砖木结构为主。
8.异域风情小镇:精髓 特质 升华 趋势
所谓异域风情楼盘,是指以充满浪漫情调的外国建筑风格和生活居住理念为开发、设计主题的楼盘。异域风情楼盘按照不同风格,可以分为北美枫情、北欧风情、西班牙枫情、意式风情、英式风情、现代法式风情等。
9.人性化高端社区:认同 概念 特征 趋势
所谓人性化社区是指在居住区的基础上,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追求人性化、舒适化、多样化设计的居住区,人性化社区不仅应保证居住区的基本功能,满足居民在精神上的追求,是实现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人性化居住场所。
二、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有几个方面应进行重点把握
1.注重生态性
景观设计应尽量与自然相贴近,要尽量保持原生态。多用绿色植物,建筑小品等硬质景观宜少而精。在绿色植物的选用上要尽量考虑选用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改善环境功能的品种。
2.注重因地制宜,观赏性和实用性结合
要尊重现有的地质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地貌特征进行规划设计,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可观赏、可通行、可游玩、可使用的境地,体现人性化的关怀。
3.注重与建筑物的和谐统一
景观和建筑都是小区整体的一部分,不能相互独立,须相互协调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规划,个体设计的再完美也不能替代整体的和谐美。
4.注重文化内涵
文化既是企业品牌的内涵,也是项目品牌的内涵,景观设计应能体现小区所倡导的精神理念,给人以或积极、或健康、或美好、或知识等方面的直接或间接的启发。
5.注重经济合理性
在景观设计上既要考虑到一次性建设投入的费用,还要考虑日后维修护理的费用。绿化上要考虑季节性变化,水景设计上要考虑水泵运行和关闭状态下的不同的视觉效果等。水景及雕塑等设计宜少而精。
6.与交通组织相得益彰
在景观设计中应认真考虑交通动线的组织,合理优化交通流线设计。
三、对小区景观要素的思考
1.居住区休闲广场
对于居住者来说,休闲广场又是交流、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是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开放的又是思密达,并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需要。广场还应提供人们购物的地方,如超市和小卖部,有些大型商业广场不仅要考虑人流集散,文化品位,更要考虑商业入驻,注重地下地上卖场服务和停车场的合理设计。
2.住宅区水景
住宅景观中不可缺水,但也不能多水,水多了会有无尽麻烦,开发商、物管者都深有体会。水景设计尽量考虑如:水体不同形状、深浅、宽狭的设计,象征着在不同的水体环境,布置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如水中的荷莲,水边的芦苇,鱼类……即使在小环境,也体现生物的多样性。
3.植被设计规划和选择
植物作为生态景观实现绿色的有生命景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大化的保留原有成年树木,使小区更有灵性。小区内种植设计,应以本地区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树势强,又是本地区圃地容易培育的苗木品种,适地适树,节省植物养护管理经费。但要有一些名贵树种的点缀,不易多,尽可能的挑选关键节点位置,乔灌草相结合,创造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我公司深化设计的项目《蔚蓝卡地亚》。
4.道路布置
改变以往“横平竖直”的规划模式,大胆采用以曲代直的规划方法,景观之间要有多条小路相连,且路越窄越好,越窄才能越休闲。避免由于楼盘绿地隔阻,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做到多点设计,使小区居民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到景观区,最大限度的解决设计中的可达性问题。
5.运动场地
为满足居民的运动愿望,尽可能的把运动场地放到室外,且要相对集中,易营造一种运动氛围,也可以让运动场地叠加,如可以在游泳馆的上面建两个网球馆。
6.园林雕塑小品
在小区绿化中,合理地设置一些园林雕塑小品,往往能起到点缀和组织空间,烘托主题、意境的作用。雕塑小品的选择要从题材、质感、质量、姿态、摆放位置等方面推敲,尤其在园林雕塑小品的取意上要下功夫。雕塑小品要尽量考虑让它活起来,如情景雕塑。比如我公司设计的“保元泽第”项目。 “母与子”的系列雕塑是艺术大师韩美林的作品,表现了天伦之乐;古桥、青花瓷,杭州河坊街的古砖等文化元素成为设计的构成元素。如图。
7.标志性建筑
一个标志性建筑可提升小区品位。 当人们提到某个建筑都能想到某个地方,如人们提到小蛮腰就会想起广州,提到铁塔就会想起巴黎。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小区用塔楼、钟楼、水塔、风车等作为标志性建筑。
四、总结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项目竞争的加剧,社区景观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目前,居住区园林绿化的水平已经成为商品房档次高低评比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塑造楼盘形象、提升楼盘附加值、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从开发商的角度来对景观设计的类型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进行景观设计的误区思考,考虑景观设计的景观元素投入,用以指导未来的设计,有着一定重要意义。
篇13
1、居住区水景设计
1.1居住区水景
水景主要是指住宅前后的水,包括借景,借城市的原有水系河湖的景;还有造水,如挖人工湖、小溪或建人工水景的住宅。水景就是水体景观,是以水为构景主体的景观,附以其它建筑形式的景观。居住区水景设计的主题是水体,一切设计都是围绕水来进行的。
1.2住宅水景的景观特点
居住区空间的限定与划分主要依赖于建筑墙体、道路、绿化等手段,空间形态体现了理性与秩序,但缺乏变化与活力。水体的可塑性与趣味性可以活跃气氛,打破了居住区环境单调感,空间变化强烈。由于水只是从平面上进行空间限定,水能分隔空间,却不能阻挡视线,保证了视觉上的连续性与渗透感,是空间划分的极佳手段。
1.3居住区水景的存在形式
水体的形式根据建筑与绿地的需要而设定,形态相对自由,具有柔性的艺术美感。
(1)点状水景――主要是指居住区内重点的水景场所。如水池、喷泉、叠水等,起到了点景的作用,是空间视线的焦点和会聚点。可单独设置,也可结合花坛、平台设置。
(2)线状水景――以小溪流为主,曲曲弯弯、静静流淌,给人“无穷尽”的感觉,将建筑、景观、环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水景是一条连贯的小溪,而建筑则依它而建,形成了线性的序列,仿效自然,无规则,水面狭而曲长,驳岸或平直或成自由曲线状态。
(3)面状水景――大面积的控制性景观,水面的形式主要通过曲折多变的岸线来表达,便于体现轻松休闲的生态型居住环境。有的沿水岸线布置住宅单体,欣赏湖区风景,成为居住区水景的经典作品。但是由于北方地区缺水,住区内很少有大面积的水域,因此一般是将线形的水面在适当的节点扩大,布置环境景观小品。
1.4居住区水景的势态
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可以塑造静态的和动态的景观,带给居者不同的感官和体验。
(1)静水――安静、平和。可以让人感受水面的开阔、平静、秀丽、清纯。
(2)流水、落水、跃水――丰富的水姿,提高观赏性。潺潺流水可以使环境呈现出活跃的气氛和充满生机的景象。居者听溪水叮咚、看潺潺流水,可以宁神安眠、陶冶性情。叠石落水带来的潺潺的水声可以带给人无尽的遐想,体现了水的自然美、富有活力,吸引了大量的人气,愉悦了观者的身心。经过调研证明,动态的水更能吸引居者。
2、北方地区的住宅水景设计常见问题
调研发现几个小区内的水景设计尺度较合理,布置在阳光较好的地段,多数居民能方便地使用,并且一般为浅水景,水面与路面普遍高差较较小,满足了人们亲水性及参与性的要求。但是,干旱缺水的北方地区过热追求居住区的水景建造,同样给后期使用和维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对使用者的人性化关注不够,设计考虑不周全。辅助设施缺乏。孤立地造水景,周围缺乏适宜的休憩娱乐设施,利用价值不高,不能很好地为使用者服务。
(2)设计与治理缺乏同步考虑。很多水景设计只考虑景观手法和文化表现,较少考虑水质问题。不按照自然水理设计,大多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几无自净能力,在外来物质的影响下富营养化,最终水体变质。水池和人工河道底部往往用混凝土,岩石和细碎卵石铺砌,破坏了水池和河道的自然性和生态性。
(3)冬季可观性差。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偏低,低温地区水面结冰,或因冬季地面径流减少补充水不及时而干枯,水景冬季可观率低。水体缺乏流动,人们便不能体会到潺潺流水的愉悦,水景空间的活力大大下降。
(4)日常维护成本高。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加上地下水位低、渗透严重。由于供水形式单一,现在的水景水源的补给与更新较多使用清水,而我国严重缺水,因此造成一定的水资源浪费。由于自来水价节节攀升,换一次水要花费上千上万元钱还要支付电费、工人的工资等等,开支较大。
3、北方地区居住区水景设计注意事项
3.1建设原则
居住区水景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控制适宜的尺度,体现水体的特质,与周围的环境良好的融合,创造适宜使用者休憩、交往、娱乐的环境空间。从而满足人们亲水、近水的天性,节省能源,最终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3.1.1因地制宜
水景设计应该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因地制宜。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分析,要找出有价值可以用的景观,确定不利因素。而只有通过对内部场地的认真分析,才能使水景的营造有的放矢,确保水体能真正地成为小区有魅力的景观。
3.1.2宜人尺度
片面追求大面积的水域和专供观赏而设计的平面构图主义的做法是不适宜的。水面尺度要与居住环境的规模相适应,因为水体面积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的生态小环境、营造及维护的成本,其深度更与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安全性等因素相关联。除居住区自然形成的或已具规模的水面外,一般的人工水体应在设计中根据北方的气候环境,把握水的尺度,仔细推敲所采用的水景设计形式、表现主题、周围的环境景观。小尺度的水面较亲切宜人,也是居住区中较常采用的形式。
3.1.3注重细节、把握水的特质
由于北方地区缺水,一般设置小面积的水景。加强小面积水景的艺术性设计。同样能愉悦居住者的身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居住环境的微观气候及环境品质。小面积的叠石落水带来的潺潺的水声可以带给人无尽的遐想,体现水的自然美、富有活力。
3.1.4与周围植被、环境小品结合
孤立地造水景,利用价值不高,不能很好地为使用者服务。水景应和住宅小区的绿地、树木、交往场所、活动空间结合起来。各类水体,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植物、石、雕塑、桥,亭等景观元素来创造意境。
适当的与绿地、树木、交往场所、活动空间结合的水景不仅可以当作良好的观景点,还可以为游人驻足休憩、交往提供适宜的空间场所。比如廊架、亭。一方面因其优美的造型及合适的空间尺度丰富了水景的空间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消除散步者的疲劳,也可以延长人们在滨水地带的逗留时间,从而促成丰富活动的发生。
3.2日常维护
3.2.1创造流动性的水体
在居住区调研过程中发现,动态的水景基本保持水质较好,而静态的水景则较差。水面的流动和跌跃可以吸收空气的氧气,使水体中含有一定的氧,可以增强水体的循环以达到自我净化。因此在景观水池中以喷泉作为动力,创造水位高差,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流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的接触,提高了水体的含氧量。水体不缺氧,才能达到良性循环,做到流水不腐。
3.2.2创造生态性水景
水生动植物系统在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可以依靠水生植物来改善水质,比如昌蒲、水竹等都有净化水质的功能。根据水面的大小在水边种植灌木及芦苇等喜水植物,比如睡莲、王莲等浮水植物。一方面可以体现水的生机,另一方面各类植物和浮游生物可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3.2.3雨水收集、中水利用
由于北方地区缺水,将雨水通过草地或渗透性强的保水地砖渗透补充地下水,屋面雨水通过虹吸雨水管网收集,经过初步弃流后直接排入水域作为补充或水源。另外,设置集中的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可以进行灌溉,也可以蓄水成景。
3.2.4冬季维护
主要是在水景设计方面,根据气候特点,首先北方地区不易设置过大的水面,以防冬季结冰后丧失景观作用,同时减少孩子滑冰带来的危险性。
4、结 语
由于缺乏良好的设计以及后期维护,很多居住区中的水景都是“名不副实”、形同虚设,不但没有达到水景应有的改善居住区环境的作用,反而损害了环境的品质同时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违背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水景设计应遵循节省资源以及生态、可持续的原则,使水景与住区的其他环境融合而又有自身活力,更好的衬托社区环境,使建筑实体更好的存在于建筑和环境中,充分体现它的价值力和表现力,满足人们亲水、近水的天性,从而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毛培琳,李霄,水景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第四版)[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