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方法

篇1

政府对企业补助的不一定全部属于政府补助范畴,有可能以资本性投入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存在。

(二)政府补助科目的使用

在实务中,企业得到的政府补助资金与其日常经营活动密切相关,若按照原准则,应计入营业外收入,但这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三)财政贴息会计处理须统一

《国际会计准则第20号――政府补助的会计和政府援助的披露》关于财政贴息会计处理,不同的专家理解和会计处理不同,所以在国内政府补助准则中须明确统一。

二、政府补助的概念、特点及范围

政府补助的概念是指政府无偿将货币性或非货币性资产给付企业的行为。形式包括:无偿拨款、财政贴息、以及无偿给予非货币性资产等。

政府补助的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补助企业的经济资源来源于政府,二是政府给付企业的补助是无偿的。

政府补助的范围是从政府无偿取得经济资源的企业,但除了以下三种情况:

(一)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如果该经济资源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活动密切联系,并且是企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应收价款或者组成部分,适用于收入等相关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

(二)所得税的减免,导致政府补助而产生暂时性差异,适用所得税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

(三)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作为企业的参与者,因其享有在投资企业相关比例的所有者权益,不应作为政府补助。

三、政府补助会计核算方法变动

会计上将政府补助核算方法分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两类。其中“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会计核算方法在原准则总价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净价法。

核算要点:总价法下,企业将收到的补助资金,借记相关资产类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等相关资产在其寿命内按照与其相关经济利益实现方法摊销时,再从“递延收益”科目转入“其他收益”科目。

净价法下,企业将收到的补助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再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两种方法下,政府补助以其他收益增加或计提折旧减少两种不同形式,最终将政府的补助计入损益,反映到利润表中。但两种方法对该项资产计提累计折旧却不相同:总价法下,企业按照补贴的资产原值计提折旧;净价法下按照资产原值扣除补贴后的净额计提折旧。

四、新增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资产或资产组投资决策的影响

企业对资产或资产组(如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一般在使用现金流量估计的基础上,采用净现值法(NPV)方法进行投资决策。

在进行企业的现金流量估计时,考虑三个阶段的现金流:建设期现金流量、经营期现金流量、终结点现金流量。特别是在计算经营期现金流量时,要涉及企业资产或资产组(如固定资产)折旧额的确定。

经营期现金流量=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净利润+折旧等非付现成本=(销售收入-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折旧等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

在企业日趋重视财务管理做出经济决策,尤其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要考虑不同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案例:某企业投资购买一台设备,设备属于享受政府补助的资产。设备价值3500万元,享受补助为2800万元,使用寿命7年,以直线法提折旧,期末无残值,购入后直接投入使用。该设备每年给企业带来销售收入650万元,付现成本140万元,若企业所得税为25%,假设不考虑折现的问题,则该项目的经营期现金流量为:

(一)总价法下:

1.建设期现金流量=-3500万元

2.该项资产每期的折旧额为3500/7 =500万元

每期经营期现金流量=(650-140)×(1-25%)+500×25%=507.5万元,共7期。

3.终结点现金流量=0万元

此时净现值法(NPV)=-3500+507.5×7 =52.5万元。

决策时:因?榫幌种担?NPV)大于零,该投资方案可行。

(二)净价法下:

1.建设期现金流量=-3500万元

2.该项资产每期的折旧额为(3500-2800)/7=100(万元)

每期经营期现金流量=(650-140)×(1-25%)+100×25%=407.5万元,共7期。

3.终结点现金流量=0万元

此时净现值法(NPV)=-3500+407.5×7 =-647.5万元。

决策时:因为净现值(NPV)小于零,该投资方案不可行。

篇2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项目投资,我们在进行现金流量估算时,都应从建设期现金流量、运营期现金流量及终结点现金流量三个方面进行。下面我们从现金净流量计算的基本方法及简化方法入手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及更新改造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进行分析。

一、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分析

单纯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指在项目投资中,只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不会涉及到其他的投资项目。财务管理教材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计算的都是税后的现金净流量。

(一)建设期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0-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其它时点,无现金流入流出量)

(二)运营期税前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营业收入+回收净残值-付现经营成本=营业收入+回收净残值-(总成本-折旧-利息)

=营业收入-总成本+利息+折旧+回收净残值=息税前利润+折旧+回收净残值

(三)运营期税后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营业收入+回收净残值-付现经营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回收净残值-(总成本-折旧-利息)-(营业收入-总成本)×所得税税率= 营业收入-总成本-所得税+折旧+利息+回收净残值=净利润+折旧+利息+回收净残值

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回收净残值的时间在项目终结点。

二、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分析

完整工业投资项目是指在项目投资中,既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还可能包括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投资、流动资金投资等。其在估算现金净流量时与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思路相同。

(一)建设期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原始投资额

(二)运营期税前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营业收入-(总成本-折旧-摊销-利息)+回收额

= 营业收入-总成本+利息+折旧+摊销+回收额

=息税前利润+折旧+摊销+回收额

(三)运营期税后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营业收入-(总成本-折旧-摊销-利息)+回收额-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折旧-摊销-利息)-(营业收入-总成本)×所得税税率+回收额

= 营业收入-总成本-(营业收入-总成本)×所得税税率+折旧+摊销+利息+回收额

=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回收额

完整工业投资项目在终结点一次回收净残值和流动资金,上述公式中的回收额包括回收净残值和流动资金。

三、更新改造投资项目现金净流量分析

更新改造投资项目主要是指购入新固定资产来替换旧固定资产,也可能存在新增流动资金投资。我们在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考虑的均是新旧固定资产产生的差量现金流量。

(一)若更新改造存在建设期

1.建设期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旧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新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

2.建设期末NCFt= 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的净损失抵税=(账面价值-变现价值)×所得税税率= 营业外支出(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所得税税率

注:若为清理净收益,则应纳税。计算时用营业外收入(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所得税税率3.经营期NCFt=净利+折旧+净残值

(二)若更新改造不存在建设期

1.第一年初NCF0=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旧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新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

2.经营期第一年末NCF1 =净利+折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的净损失抵税

3.经营期其他年度NCFt=净利+折旧+净残值+回收流动资金

其中,折旧=新固定资产折旧额-旧固定资产折旧额

=(新固定资产投资额-新固定资产净残值)/经营期-(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旧固定资产净残值)/经营期

=(新固定资产投资额-旧固定资产变现净收入)-新旧固定资产残值之差/经营期

注:一般在旧固定资产处置时,其账面价值都高于变价收入,按会计准则规定,当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时,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提完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就等于其可收回金额。所以折旧差额是用其可变现收入来计算的。

四、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1:A公司建设期初以自有资金购置一台设备,价款为240000 元,使用6 年,期满净残值为12000 元,直线法折旧。建设期为2 年,使用该设备每年为公司增加经营收入100000 元,新增经营成本为2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对计算期内每年的税后NCF 进行分析。

方法1:利用NCF=现金流入-现金流出,进行计算年折旧=240000-12000/6=38000(元)

NCF0=0-240000=-240000(元)

NCF1= NCF2=0(元)

NCF3-7=营业收入-经营成本-所得税

=100000 -20000 -(100000 -20000 -38000)×25%=69500(元)

NCF8= NCF3+12000=81500(元)

方法2:根据简化计算法,利用公式计算

年折旧、NCF0-2的计算同方法一。

NCF3-7= 净利润+折旧=(100000-20000-38000)

×(1-25%)+38000=69500(元)

NCF8= NCF3+残值=69500+12000=81500(元)

案例2:B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12000 元购入一台设备以扩充生产能力,采用直线法折旧,无建设期,使用寿命为5 年,5 年后有残值收入2000 元。5 年中每年销售收入8000 元,付现成本第一年为3000 元,以后随着设备陈旧,逐年将增加修理费400 元,另需垫支流动资金3000元,假设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对计算期内每年的税后NCF进行分析。

方法1:NCF=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年折旧=12000-2000/5=2000(元)

NCF0=0-12000-3000=-15000(元)

NCF1=营业收入-经营成本-所得税

=8000-3000-(8000-3000-2000)×25%=4250(元)

NCF2=8000 -3400 -(8000 -3400 -2000)×25%=3950(元)

NCF3=8000 -3800 -(8000 -3800 -2000)×25%=3650(元)

NCF4=8000 -4200 -(8000 -4200 -2000)×25%=3350(元)

NCF5=8000-4600-(8000-4600-2000)×25%+回收残值+回收流动资金=3050+2000+3000=8050(元)

方法2:简化计算法

年折旧、NCF0的计算结果同方法1。

NCF1=净利润+折旧

=(8000-3000-2000)×(1-25%)+2000=4250(元)

NCF2= (8000 -3400 -2000)×(1 -25% )+2000=3950(元)

NCF3= (8000 -3800 -2000)×(1 -25% )+2000=3650(元)

NCF4= (8000 -4200 -2000)×(1 -25% )+2000=3350(元)

NCF5=净利润+折旧+回收额(8000-4600-2000)×(1-25%)+2000+2000+3000=8050(元)

五、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我们看到在进行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估算时,运用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的方法与运用简化的计算方法算出来的结果是一致的,但很明显运用简化的计算法更便捷,减少了寻找现金流入流出项目的时间。通过前面的公式推导可以看出两种方法本质是一致的,只是计算思路不同。掌握好现金净流量的估算对于学好项目投资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3

1、 现金流量是企业可动用的实际资金

一项固定资产的投资的维持不是取决于一定区间是否有会计核算的账面盈余,而是取决于是否拥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付。在投资决策中,现金流量的状况通常比盈亏状况更加重要。未收现的收入不能用于企业的实际支付,而所支出的现金无论是否消耗,都不能再用于其它投资,只有将现金收回,才能用于其它支付。

2、 现金流量评价固定资产投资更具客观性

利润与现金流量都可以用来评价固定资产投资,然而由于利润的制定依据是权责发生制,现金流量则根据收付实现制制定,一般认为现金流量评价固定资产投资更具客观性。

首先,利润在各年的分布受存货计价、折旧计提、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方法等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反映的是“应计的现金流量”,而现金流量的分布不受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反映的是“实际的现金流量”,更能保证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评价的客观性。

其次,现金流量有利于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不同时点的资金具有不同的价值,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要做到结果的准确性就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这就要求弄清楚每笔收入与支出款项的具体时间,而利润的计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并不考虑资金收付的时间;同样,若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寿命周期内,各期利润总额与现金净流量总额在数量上是相等的,所以,现金净流量可以取代利润作为评价净收益的指标,而且现金流量作为评价项目净收益的指标比利润更客观。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个案例来加深理解:

例1:某企业购入设备生产产品,预计设备价款33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设备报废变现净收入50000元,与税法规定的数额一致。该项目配套流动资产投资120000元。设备投产后每年预计实现现金收入240000元,经营期内年付现成本均为115000元,企业所得税率为25%,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折旧法,则该项目的现金流量见表1。

通过该表可以看出在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期限内利润总计与现金流量总计均为345000元(税前)或258750元(税后),但每年年末可用于再投资的资金是现金流量而不是利润,两者并不相等。

二、 现金流量的测算

1、现金流量、沉没成本、机会成本

现金流量是指在投资决策中与投资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而相关现金流量又是企业投资某项目的现金流量与不投资该项目的现金流量之差,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增加的数量,是一种增量现金流量。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估算是否合理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财务评价和最终决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时还应适时注意考虑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的成本,并不因投资方案的接受或放弃而改变,因此它不属于增量现金流量从而在投资决策中不应予以考虑,是决策无关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投资决策中选择一种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最大收益。机会成本并没有发生实际的现金支付,但作为与投资方案相关的潜在成本必须加以考虑。另外,为了使相关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具有统一的比较基础,在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评价时应当使用税后现金流量指标。

2、 现金流量的构成

不同时间阶段有不同的现金流量构成,一般有初始期现金流量、经营期现金流量和终结期现金流量三部分:

(1) 初始期现金流量

初始期现金流量是指为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而发生的有关现金流量,是项目的投资支出。投资支出一般表现为现金流出,常发生在项目前期。较大的项目投资分几年支出。

(2) 经营期现金流量

经营期现金流量是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后,在整个寿命期内因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量增量。这些现金流量通常是按照会计年度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a.营业现金收入的增加额或成本费用的节约额。b.各项付现成本的增量。c.各项税金缴纳的增量。

在生产经营期间,企业要进行产品(劳务)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既有现金流入,又会发生现金流出。因此,可用现金净流量来表示。假设各年的营业收入均为现金收入,则每个经营年度的现金净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一:经营期每年现金净流量=年营业收入―年付现成本―年所得税

公式二:年所得税=(年营业收入―年付现成本―年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

用T代表所得税税率,用固定资产年折旧代表年非付现成本,将公式二代入公式一,可得:

公式三:年现金净流量=年营业收入*(1―T)―年付现成本*(1―T)+固定资产年折旧* T

可见,因折旧计入成本、减少利润从而可以起到减少所得税税负的作用(每年少缴纳的所得税额为“年折旧*所得税税率”),这种作用称为“折旧税抵”或“税收挡板”。

(3)终结期现金流量

终结期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经济寿命最后一年的现金流量增量。一般来说,项目的终结期是以该项目的设备到期报废为依据确定的。该期现金流量一般包括两部分:该年的经营现金流量增量和非经营现金流量增量。前者与经营期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一样,后者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固定资产清理报废的变现净收入。

b. 相关的税收支出。如固定资产报废时残值收入大于税法规定的数额部分应上缴所得税(形成现金流出),反之抵减所得税(形成现金流入)。

c. 垫支营运资本的收回。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寿命终结时,在初始期作为现金流出而投入的营运资本会以现金流入的形式收回,而且在终结点一次性回收的流动资金应等于各年垫支的流动资金投资额的合计数,因此,营运资本在固定资产投资的现金流量分析中应当注意分别在项目初始期和终结期对其进行两次考虑,否则会使得投资决策出现错误。该时期的现金流量一般表现为现金流入。

3、 现金流量的估算

企业估算现金流量的目的是为了评价某投资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并以此进行方案的优选。现金流量的估算方法一般有现金流量的全额法和现金流量的差额法两种。现金流量的全额法是指分别计算出各投资方案项目期内每期现金净流量的一种方法;现金流量的差额法是指计算出两个互斥投资项目投资期内各期的差量现金净流量的一种方法,显然,该方法运用条件之一是互斥投资项目的投资期要相同。

现举例说明现金流量的计算:

例2:某企业计划进行某项投资活动,需要原始投资1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50万元,无形资产投资50万元,流动资产投资200万元,全部投资的资金来源均为自有资金。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经营期为l0年,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分2年平均投入,流动资金在项目完工时(第2年年末)投入。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为10年,到期净残值50万元,符合税法规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无形资产从投产年份起分10年摊销完毕;流动资金于项日终结时一次收回。预计该项目投产后,年营业现金收入600万元,年付现成本200万元,所得税税率25%。该方案各期现金流量控全额法计算,计算过程如下:

(1)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750―50)/10=70(万元);

无形资产年摊销额=50/10=5(万元)

(2)初始期各年的现金流量均为现金流出(以负号表示)

NCF0=― (750十50)/2=―400万元;

NCF1=―400万元;

NCF2=―200(万元)

(3)经营期每年净利润= [600―200―(70十5)] x (1―25%)=243.75(万元)

(4)经营期每年现金净流量均为现金流入NCF3―11=243.75十70十5=318.75(万元)

(5)项目终结期末的现金流入NCF12=318.75十200十50=568.75(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计算过程中常假定投资支出发生在年初,如涉及固定资产的投资发生在建设期的第一年年初,垫支的流动资金支出发生在建设期的最后一年年末即为投产日,本例中t=0就表示为建设朗的第一年年初,t=2表示为建设期的最后一年年末,既是项目完工日又是投产开始日。至于经营期的净现金流量则往往假定发生在每年年末。总之,现金流入的时间为年末而现金流出的时间则为年初。

三、结论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是其基础以及中心环节。相比于利润来说,现金流量在固定资产投资评价中更具合理性,且现金流量是企业可使用的实际资金。现金流量一般由初始期现金流量、经营期现金流量和终结期现金流量三部分构成。

参考文献:

[1]王芳.现金流量表分析[J].商业会计,2008,(04)

[2]张丽静.通过现金流量透视企业利润[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1)

篇4

一、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

(一)债务风险。固定资产投资与其他投资一样要开展筹资活动,保证资金支撑。筹资活动中,负债形式是最主要的筹资方式。但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周期较长,借款种类不固定,需要根据借款数量与借款种类进行合理安排,同时也要考虑还款的本金和利息。如果中小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不能保证长期的还债能力,会面临资金周转失灵的状况和批产的风险。

(二)投资总额变动风险。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和最终投资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将会给企业带来投资总额变动风险。资总额变动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预算不准确,企业在开展投资预算的时候,缺乏科学的预算方法,导致投资预算与实际投资之间存在着差异;二是投资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漏洞。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投资管理不够科学规范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存在漏洞,导致投资总额下降,与预算存在差异;三是筹款渠道变化。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如果预期的筹款渠道发生变化,投资计划和投资总额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估算风险。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会运用经济数据对投资项目进行估算。但是,这种估算处于一种假设状态,会与实际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固定资产投资还需要对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生产技术等进行预测,一旦某一项预测不准确,便会导致估算风险,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

(四)投资期变动风险。固定资产的投资都有一定的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投资期。并且,固定资产的投资期可能会发生变动。例如,当投资项目未能计划进行将会严重影响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引起投资时间和投资收益的变化。另外,如果固定资产未能使投资到位或出现其他突发性事件也会造成投资的变动,引起投资期变动风险。

二、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现状

(一)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的矛盾。一是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量。大多数中小企业十分重视企业的发展问题,探索企业快速发展的方法。但是,在发展程中很多中小企业没有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这就导致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将投资作为扩大规模的重要手段,进而引起了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量的矛盾。具体来说,中小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在短时间内扩大投资。但是,资金限制要求中小企业合理分配固定资产的投资。二是投资成本和效益。在正常情况下,投资成本与效益是成正比的,投资成本越高,收益越大。但是,由于资金限制,中小企业虽然期望较高的投资效益,但是却难以接受较高的投资成本。因此,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投资成本和效益的问题。三是投资风险和收益。投资风险对投资收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投资收益越高风险就越大,收益越低,风险越小。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希望投资风险最小化而投资收益最大化。因此,当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之间形成某种合理的关系时,才会吸引中小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也正因如此,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的矛盾。

(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战略眼光。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倾向于较短的投资回收期和较小的投资规模。这种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的方法很难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中小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没有将固定投资是否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很容易造成企业投资盲目化和简单化。二是投资资金短缺。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筹资困难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使得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其他非金融机构或企业内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热情,增大了固定资产投资的难度,导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无法顺利实施。三是缺乏科学管理。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的投资管理团队,没有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专业化管理,使得固定资产投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并且,缺乏专业化管理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存在漏洞,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安全。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无法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估,固定资产投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

三、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完善策略

(一)明确管理原则。一是明确投资方向。中小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企业战略管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指导作用,树立战略管理理念,将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的常规工作,明确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制定出明确的企业行动计划和行动纲领。另外,企业应正确处理好投资风险、投资效益和战略发展的关系,寻找投资风险和效益的最佳平衡点,积极遵从战略优先的原则,注重固定投资的战略发展;二是坚持筹资活动先行。中小企业应积极重视筹资困难的问题,保持对待筹资的谨慎态度,不能采取非法手段进行筹资。并且,中小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应坚持筹资活动优先的原则,充分考虑筹资的数量和途径,对于成本过高的投资项目要慎重考虑,避免造成资金损失。另外,中小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要积极采取灵活的管理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对投资决策和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分析,提高投资决策质量。

(二)做好前期评价。一是分析投资环境。投资环境主要指投资项目所面临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环境。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要充分了解投资项目所处的政治背景、经济趋势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合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资项目。另外,中小企业应积极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微观环境,深入了解投资项目的市场、技术、资本、硬件设施、政策等因素,做好市场调查,根据市场调查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进行投资;二是分析投资必要性。中小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应深入分析企业的发展规划对固定投资影响,使固定投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另外,中小企业要重视固定投资对资产结构的影响,重视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避免出现固定资产过剩的现象;三是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小企业在投资之前要对企业固定资产总额和投资总额进行估算,并深入了解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和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根据对投资项目的预算选择合理的投资总额,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现象。

(三)科学设计投资决策分析指标。一是投资决策分析指标要坚持安全第一,加强重视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性。为此,中小企业应充分考虑投资回收期、投资风险和投资的安全程度,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资金状况选择较为安全的投资项目,尽可能地降低投资风险;二是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应坚持效益优先,充分了解固定资产投资的获利规模和投资效益,从获利角度出发选择效益较好的项目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1]陈立棍.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刍议[J].浙江金融,2007,1

篇5

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被高估。若从增量资本产出比(ICOR,反映投资效率指标)看,1994年大约为1.955,到了2009年已经达到6.09,甚至在2011年达到了7.05的水平。也就是说,增加1元钱的GDP,原本只要1.955元的投资,现在则需7.05元投资。这当然可以解释为边际投资效率的降低,但是否也可以解释为投资的“水分”越来越大呢?虽然说土地购置成本的上升等价格因素也是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虚增的原因,但即便用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来考察,也同样会发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虚增嫌疑。

从投资过程的实物投入看,绝大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都需要用到钢材和水泥,即钢材和水泥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中占一定比例,假如这个比例恒定的话,那么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加10%,钢材和水泥的用量也应该增加10%。然而,从统计数据看,2004-2011年螺纹钢消费量平均增长率为15.96%,但同期固定资产实际投资平均增速为22.78%(扣除价格因素),每年平均竟相差6个多百分点,说明螺纹钢消费量并没有随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其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越来越小。

如2010年螺纹钢消费量同比只增长13.12%,但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为20.89%,超过螺纹钢消费量增速7个百分点。而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水泥,因为水泥的保质期较短,不宜储存或对外出口。据统计局数据,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每亿元所含的水泥产量为1.7万吨,而到了2011年,每亿元所含的水泥产量仅为0.67万吨,即便考虑过去10年水泥的价格上涨因素(按普通硅酸盐水泥价格涨幅计),也要比10年前减少了一半左右。

再从新增吨钢产能所花费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剔除价格因素)来看,2004至2010年整体呈上行趋势。2004年至2006年,新增吨钢产能的投资花费为3300元/吨,而2007年至2010年上升至7000元/吨,由于2004年至2010年新建产能所购设备未有显著变化,这种台阶式跳升显然不能用设备换代或涨价来解释,反而是投资金额多报的可能性较大。

以上两个证据说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统计存在高估可能。之所以出现高估的情况,无非有三个主要路径:项目转包、统计报表虚报和偷工减料。项目转包是目前非常常见的现象,每转一次,就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如果转包5次,或许实际发生的工程费要比计划少掉一大半。此外,有些项目中存在虚报价格、从事关联交易的财务欺诈行为的可能性;还有些申报项目为能获批而支出的公关费用、招标过程中发包方得到的回扣等支出,往往也计入工程款项而被统计入固定资产投资中。至于在偷工减料方面,把钢筋拉长拉细以降低成本等,更是屡有所闻。

2011年7月审计署了2010年审计署绩效报告,在报告中提到“截至2010年6月底,全国审计机关共对京沪高速铁路等已投入资金1.9万亿元的5.4万个投资项目实施了审计或审计调查。通过审计,核减工程价款和挽回损失、节省工程投资283亿元,占相关项目投资总额的3.5%”。由此,我们认为固定资产投资至少被高估了3.5%,当然,被审计出来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2.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被低估。投资被高估,不仅在统计上需要重新评估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而且也需要对居民收入进行重估。因为国家统计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是抽样调查数据,存在误差。由人均可支配收入乘以人口数测算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必然也存在误差。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被低估的,因为从长期看,收入应该等于支出,假定一年内居民新增支出也大致等于新增收入,那么,就可以估算出该年份的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若减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抽样调查数据,则就是低估的部分。

这里所指的支出,其含义是经济学上的消费加储蓄,即广义支出,包括年内新增的消费、新增居民储蓄、居民在股票、债券和基金及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费用的净支出,还有购房投资及房贷还本付息等方面的净投入,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等。根据这一方法,2008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被低估约4.7万亿。

如今,笔者又发现了一个更便捷的估算方法。《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有2006-2008这三年的“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显示2006至2008年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分别为12.9万亿、15.66万亿和18.24万亿。这是统计局以联合国1993年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为模式确定的核算方法所得出的数据,其基本原理类似于会计中的“有借必有贷”的平衡计算法。这里所谓的“住户部门”,也包括一般居民之外的个体工商业者,这与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中的“居民”涵盖范围是一致的。

如果把2006-2008年国家统计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抽样调查数据,分别乘以城乡常住人口,则可以推算出2006-2008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分别为9.48万亿、11.32万亿和13.20万亿。与上述资金流量表的数据相比,分别相差了3.42万亿、4.34万亿和5.04万亿。也就是说,国家统计局修正后的2008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要比原先公布的抽样调查结果高5.04万亿,也高于笔者之前的估算。

虽然国家统计局要到2013年才会公布2011年的“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但根据已经公布的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抽样调查结果),可以推算出2011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约为19.65万亿。由于2008-2011三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抽样调查结果)累计涨幅为51%,可推算出2011年的实际居民可支配总收入可能达到27.54万亿,即低估了7.89万亿(图4),相当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从41.8%提升至58.6%,该比重或许可以化解长期被大家诟病的“居民收入占GDP比重过低”的困惑。

3.消费被低估。居民可支配收入被低估,可以从逻辑上推断全社会消费能力被低估。统计年鉴中与消费有关的科目主要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GDP支出法下居民消费支出。GDP支出法下的居民消费支出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更能反映中国居民综合生活消费水平,但有很多被低估的成分。我们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尽量还原真实的居民消费支出。

根据我们的详细测算,居民实物消费被低估4%-10%(高端消费品被低估较多),服务性消费被低估18%-21%(主要存在于文化娱乐、居住和医疗等领域)。这样还能算出总的被低估的居民消费支出。修正后的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与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占GDP比重进行对比,得出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大约被低估2%左右。从修正后消费和投资与GDP占比情况看,2004-2011年消费占比都明显高于投资占比。

我们假设固定资产投资被高估了10%,主要基于审计署绩效报告中固定资产投资被高估3.5%以及没有被审计出来的部分。我们将修正后的消费、投资、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进行重新计算,并与统计局公布的修正前相应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的结果令人信服。经过修正,我们发现消费对GDP的贡献被低估了,投资对GDP的贡献则相对被高估了, 2005、2006、2007、2008、2011年消费对GDP的贡献都超过了投资,09和10年出现投资贡献超过消费主要是因为4万亿计划的作用。

未来中国经济由消费主导

在上一节,我们综合各种消费被低估的因素和投资被高估的因素,则可以确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前几年就已经超过投资。未来情况将会如何呢?我们认为,考虑到劳动力价值重估、社会保障完善和金融改革等因素,中国经济将由消费主导。

1.劳动力价值重估。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从9.4亿下降到9.37亿,几十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意味着我们已经处于人口红利的消退期。另一方面,中国现有的第一产业劳动力人数远低于官方统计数据,今后可向城市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人口大约只有4000万-6000万(详见李迅雷《中国还有多少农村劳动力可向城市转移》)。

过去中国劳动力供应充分,劳动力价值低估,导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而今随着刘易斯拐点远去,人口红利逐步衰退,劳动力价值面临重估,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开始上升。

劳动报酬占比上升的一大证据是民众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在劳动力短缺的时代,居民收入增速低于经济增速,而在2010年以后,随着劳动力人口的下降,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相继超过GDP增速。过去十年全国各地居民最低工资标准逐年增加,农民工平均月收入在过去5年也出现快速上升,在2012年年均工资已达到3万元。

2.社会保障逐步加强。中国消费的一个重要制约是人民生活缺乏保障,其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重要短板。过去几年,城镇养老保险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确实在稳步推进。

2012年底,全国企业月均退休金达到1721元,比2006年的818元增加了一倍多,而且温总理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企业退休金还将上涨10%,达到近1900元。农村合作医疗从2004年开始起步,到2011年参加人数达到8.32亿,当年支出1710亿,2012年前9月支出达到1717亿,每年增幅都在30%以上。

3.金融改革助推居民非工资性收入增长。“十”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一个重要的渠道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快,占城镇居民总收入比重不断提高,而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缓慢,但是两者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只有2%左右。未来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大力推进,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有望出现快速的增长。

4.消费:从数量到质量。劳动力价值重估、社会保障完善和金融改革让我们相信,未来中国经济以消费主导的趋势是确定性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了消费自身正在发生一些质的变化。

篇6

中图分类号 :G81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项目投资估算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对项目的建设规模、工程方案、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及项目实施进度等进行研究并基本确定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投资数额进行的测算。它是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方案设计投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全面准确地估算建设项目的投资,是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投标乃至整个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任务。

项目投资估算方法有: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生产能力指数法、系数估算法、比例估算法、单位建筑面积造价指标估算法等。

某体育馆投资估算的编制采用了单位建筑面积造价指标估算法,下面以单位建筑面积造价指标法阐述编制项目投资估算的程序。

投资估算文件组成:封面、编制说明及投资估算表。

投资估算费用都在整个投资估算表里面体现,投资估算从费用组成应包括该项目从筹建、设计、施工直至竣工验收以及试车投产所需的全部费用。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投资估算两部分。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内容按费用性质划分,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流动资金是指生产经营性项目投产后,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是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而发生的长期占用的流动资产投资。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占整个投资估算比重较大。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根据项目的性质、专业划分项目各名称细项,某体育馆主要划分为土石方工程、基础及支护工程、主体土建工程、金属屋面及玻璃幕墙工程、钢结构工程、精装修工程、安装工程、体育配套设施等不同专业分项,每一分项再根据工程量乘以相应的单位建筑面积造价指标得出这一分项的估算额。该指标是结合已出图同类工程造价资料综合分析得出的,它不是固定的,随物价上涨及技术进步不断进行修正。如有些项目本身相当复杂,没有或很少有已建的类似项目资料,在估算此类项目总投资时,就容易发生漏项、过高或过低地估计某些费用,影响估算准确性。单位建筑面积造价指标完整性和可靠程度对估算非常重要。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设备购置费是指为建设项目购置或自制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费用。设备购置费由设备原价、成套设备服务费及设备运杂费组成。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是指工程费用以外的,从项目筹建开始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或交付使用的整个建设期间,为保证工程顺利完成和交付使用后能正常发挥效益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应计各项费用及标准:根据当地政府及行政部门颁布规定计算。

某体育馆建设工程其他费用各项名称及计费标准如下:

1.工程招标费:根据建设部计价格[2002] 1980号文的规定,按累进法计算;

2.建设单位管理费:根据财政部[2002] 394号文计算;

3.工程建设监理费:根据发改价格[2007] 670号文的规定计算;

4.勘察设计费:根据建设部计价格[2002] 10号文的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的规定计算;

5.施工图技术审查费:根据粤价函[2004] 393号文的规定计算;

6.竣工图编制费、施工图预算编制费:根据建设部计价格[2002] 10号文的规定计算;

7.白蚁防治费:根据粤价[2002]370号文;

8.环评费:根据计价格[2002] 125号文的规定计算;

9.前期咨询费用:根据国家计委[1999] 1283号文的规定计算;

10.高可靠性供电费:粤价[2004]72号;

11.工程保险费:按第一部分费用0.3%计算。

四.预备费

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

(1) 基本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是指在投资估算中难以预料的工程费用。内容包括:

① 在批准的建设投资范围内,在进行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所增加的工程费用(如设计变更,局部处理等)。

② 一般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预防自然灾害所采取的措施费用。

③ 竣工验收时为鉴定工程质量对隐蔽工程进行必要开挖和修复的费用。

某体育馆工程基本预备费计算方法: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即第一部分费用与第二部分费用总值)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即第三部分费用总值)总和,乘以预备费率8%进行计算。

预备费率根据工程项目建设时间长短可按8%-10%计取。

(2) 价差预备费

价差预备费是指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内(或概算编制期至竣工)由于政策、价格等因素变化引起工程造价变化的预测预留费用。此费用属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应在总预备费用中单独列出。

某体育馆工程依据国家计委计投资[1999]1340号文的规定,涨价预备费按零计算。

五.建设期贷款利息

建设期贷款利息是指建设项目贷款在建设期内发生并应计入固定资产的贷款利息等财务费用。

某体育馆项目建设资金由财政拨款,所以不计算建设期利息。

六.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是指国家为贯彻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调整投资结构而征收的投资方向调整税金。某体育馆执行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计委《关于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通知》(财税字[1999]299号文件)文件的规定,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停征收。

总结:

由于投资估算所处方案决策阶段,没有初步设计及施工图阶段的资料详细,投资估算的误差率在所难免,通过编制某体育馆投资估算,本人总结了降低投资估算误差率的几点措施:

1.认真搜集、整理和积累各种建设项目的造价资料。工程造价资料积累不仅仅是原始资料的收集,还必须进行加工和整理,使资料具有真实性、合理性。资料的收集不能仅停留在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上,而应立足于竣工决算,并将竣工决算与概、预算进行对比分析,使其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2.灵活运用工程造价资料和技术经济指标,切忌生搬硬套。选择使用技术经济指标,必须充分考虑建设期的物价及其变动因素、项目所在地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经济方面的因素,技术经济指标必须适用于同一类型的建筑项目。

3.应留有足够的预备费。所谓“足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依据估算人掌握的情况和经验,进行分析选定一个合适的系数。一般来说,建设工期长、工程简单或是国内的成熟项目,预备费可以取低一些的比例。建设工期长、工程复杂,新技术的项目,预备费费率可以取高些。

参考文献:

篇7

投资按其对象可以划分为生产性投资和金融性投资两种。生产性资产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产,也就是企业的固定资产及存货等,这些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条件,企业利用这些资产可以增加价值,为投资者创造财富。

一、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所面临的形势

2002年后半年以来,由于国内GDP的高速增长,电力需求增长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在整

整4年的时间里,全国的平均电力增长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高于GDP增长速度。200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4.42亿千瓦,比上年增长5100万千瓦;2005年发电装机突破5亿千瓦。2005年全国发电量247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

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导致电网负荷和网架结构凸现薄弱,无法满足电力增长的需要。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十一五”期间电源和电网结构调整十分重视。在电网建设方面,国家计划加大西电东送的力度,在北通道,继续加大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向京津冀电网送电规模,促进西北黄河上游水电与宁夏火电联合以及陕北火电向华北和山东电网的送电。在中通道,要重点建设三峡水电站,同时开工建设金沙江和四川水电流域大型水电站向华东和华中送电工程。而在南通道,要在国家已经批准建设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开工一批电力项目,保证西电东送目标按期完成。此外,“十一五”期间,还将继续加强和完善区域主干电网架和各省网架建设。

在这种形势下,电网企业纷纷加大对电网建设的投入,省级电网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在十一五期间普遍达到四十亿元以上,投入的重点在变电容量和输电线路上,目的是保证电网坚强,提高电网输配能力,提高安全生产系数。

其实早在1998年,电力企业就开始斥巨资进行城市电网改造,1999年,又开始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在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的过程中,由于有国家资本金的介入,政府部门和媒体高度关注,暴露了很多网改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导致社会对电力企业的建设管理水平提出质疑,并上升到仇视垄断企业的高度。

二、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建设投资存在的问题

从1998年至今,基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的大规模资金投入,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在短时间内成倍增长,有的甚至增长四到五倍,在建设投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夸大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

作为一个企业,投资的出发点是获利,在对投资进行可行性研究时,首先应当是衡量此项目是否盈利,是否能为企业产生经营效益,而电网企业在近几年的投资中,往往过分夸大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如1999年以来进行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某些低压改造项目投入几十万元,而用户的年用电量不过几十度,折合人民币不足30元,投入和产出差距如此巨大,而国家在农村电网改造中只注入20%的资本金,其余为银行贷款,电力企业在电网改造后还要承担还本付息的任务,而电价同时又受到国家管制,导致电力企业在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以付出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经济效益作为代价。

(二)在建设投资前期管理中,注重电网规划,忽视投资回收分析

前几年,由于电力需求紧张,电力企业备受关注。为了企业自身发展,加之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地方政府的要求,电力企业对电网规划工作非常重视,经常与政府部门共同举办城市和农村电网规划研讨会,电网规划的重点立足于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是根据政府对经济的统一规划进行安排,少有考虑投资回收的内容。

正象一份电网企业的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讲的,报告第一部分为所在地经济概况,第二部分为电网运行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为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第四部分为建设规模及方案,第五部分为投资估算,第六部分是效益分析。在整个报告中,效益分析所占的篇幅和比重不到二十分之一,而且只有售电量增加、电费收入增加等有限数据,没有任何对投资回收的分析。即使完工后的工程分析,也仅限于工程造价的分析,鲜有投资回收期的内容。

可以看出,电网企业在进行建设规划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企业的角度去考虑效益的问题,而是更多注重社会职能。但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网企业的性质已经不容质疑,而且除少量技术改造工程外,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几乎都来自于金融机构贷款。一方面无视效益分析,盲目投资,一方面承担还本付息的任务,无形中增加了电网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暴露出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不到位。

(三)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过程中,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脱节

电力企业一直采用自上而下垂直的管理模式,对于电压等级较高的工程项目,由上级管理部门进行核算,如220KV及以上的输变电工程项目,就由省一级电力公司核算,110KV工程由分公司负责核算,10KV等低压工程一般由支公司负责核算,但是由于工程项目所产生的征地费、青苗赔偿费、前期费等支出必须由当地电力公司进行操作,导致一个工程项目由多个会计主体在核算,造成的后果是工程核算不完整,资料和信息不对称,竣工决算编制滞后。

由于中间环节过多,设计批复、可研批复过程中难免出现沟通问题,导致设计变更增加。几乎有80%的工程项目都有设计变更,变更引起概算不准确,投资计划不足,造成工程超预算列支。对于在企业内部实施预算管理的电网企业来说,资金无法核销,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

(四)工程物资管理不规范,浪费严重

省级电力公司出于集约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节约采购成本的需要,对于11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和大宗物资进行集中招标采购,但是由于采购委托有独立法人的物资公司,而合同签订却需各分支机构与供货商直接签订,而且由于物资的使用者不掌握主动权,导致售后服务跟不上,加之中间申报采购环节过多,周期过长,浪费严重。

(五)重立项,轻管理,投资建设后续问题多

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立项,重施工,轻管理的现象,对由于用电负荷增加的需求非常重视,对工程施工进度也抓得很紧,但是在工程管理上却存在很多问题。自上而下普遍认为工程现场完工就是工程项目的结束,不注重收集资料,不注重工程物资的出入库管理和施工结算,后果是工程完工多年,决算仍没有编制,资产没有结转,折旧无法足额计提,导致账面资产不真实,影响企业管理的质量。

三、对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建议

(一)将电网建设规划与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紧密结合,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长效机制,在投资效益分析和电网规划的基础上确立企业的长期投资规划。即在进行电网前期规划时,除了考虑市场、负荷增加、未来经济发展等因素外,更要考虑市场是否优良,未来用户的电价结构如何,以及未来经济发展是否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引导的方向,并根据上述因素对投资项目进行详细的测算,结合未来用户的生产经营周期、产品性质、市场情况对投资资金的回收期进行详尽测算,保证投入的资金能够收回,规避投资风险。

(二)重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增加投资回收内容。项目评价的基本原理是:投资项目的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增加;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小于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减少。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考虑回收期、会计收益等指标,同时也要考虑投入货币的时间价值,即要增加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并进行评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价程序:一是提出投资方案,固定资产投资的方案通常来自生产部门。二是估计和测算方案的相关现金流量。三是计算投资方案的价值指标,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四是价值指标与可接受标准比较。五是对已接受的方案进行再评估,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找出预测的偏差,通过发现问题修正财务控制,为决策提供支持。

固定资产项目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是指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也被称为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技术,这种方法通过计算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和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以及现值指数,即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作为评价方案的指标,并计算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依据。另一种评价方法是不考虑时间价值,把不同时间的货币收支看成是等效的,首先计算回收期,即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回收年限越短,方案越有利;之后计算会计收益率,即年平均收益额与原始投资额的比率确定方案的优先次序。

篇8

概算对于工程建设的筹建、开工、建设管理、竣工投产都有极其重要作用。首先,概算是安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以及确定和制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的依据;其次概算是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签订合同和推行建设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的依据;第三概算是筹措建设项目资金,编制用款计划,签订贷款合同以及划拨资金进行核算和加强基建财务管理的依据;第四概算是建设项期准备、工程结算、决算、竣工验收以及基建支出与概算投资比较,考核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投资效果的依据。

建设项目审计是以投资活动为主线,而已批复设计概算中的工程建设规模、范围、、标准等划定了投资活动的流向。工程概算是建设项目价值和投资活动轨迹反映,与参加投资活动的施工、监理、设计、银行等单位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审计建设项目概算投资以及与投资活动相关单位,就需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建设项目概算及其重要作用;需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建设项目概算审计内容和以往概算投资审计的成功经验,对建筑领域投资活动实施有效监督。

二、建设项目概算审计内容及其发现的

按照审计署颁布的建设项目预算(概算)执行情况和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实施办法以及审计署统一计划组织实施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方案要求,概算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概算或调整概算、清理概算是否依照国家规定的编制办法、定额、标准,由有资质单位编制,是否经有权机关批准;二是设计变更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手续是否齐全;三是项目建设规模的单项工程间投资调整和建设内容变更,是否按照规定的管理程序报批,有无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问题;四是核实概算总投资,审查概算调整原则、调整系数、调整增加的费用;五是审查设计单位设计收费内容和设计收费方法以及签订的设计收费合同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六是对建设项目超概算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分析其重大差异原因。

近几年建设项目概算审计发现带有普遍性问题如下:一是建设项目概算投资控制失控,竣工决算超概算、概算超过可行性报告估算;二是上报概算中多计、重计、多批建设项目概算投资;三是擅自扩大生活福利工程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项目概算投资;四是设计单位扩大设计收费内容和重复计取设计费。

三、建设项目概算审计和几点思考

从建设项目概算审计到发现的共性,设计概算是否合理及浪费、实质性的多计工程量增加概算投资等方面的查处事例并不多见。尤其概算投资审计发现共性问题的范围、深度和质量还有差距,所以我们必须建设项目概算审计的对策。笔者认为,概算审计应从以下八个方面采取对策:一是普遍开展行业建设项目概算投资专项审计,争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有新的进展,为国家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服务。不论建设项目的开工前审计或在建审计、竣工审计都改变不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建设项目投资实施的事后监督检查,也改变不了国家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性。同时,概算投资的节约也是建设项目实际投资的减少。所以,普遍开展行业建设项目概算投资专项审计,把固定资产投资的事后审计变为建设项目事前监督和控制;二是实施建设项目审计时,计划安排概算审计应在基建财务收支审计之前进行,提前或促进概算审计的进度。由于建设项目概算审计相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比较滞后或与其同步,所发现的问题和需反映的情况,不便及时核对和上报。因此,

篇9

1.项目名称:_________;投资项目财务分析:_________

2.内容:乙方为甲方提供一份财务分析报告及下列相关报表:销售收入估算表,设备购置清单,建筑土建工程费用估算,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固定资产投资分年度汇总表,满负荷外购原辅包装材料及燃料动力费用计算表,满负荷工资福利计算表,销售税金的估算,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还款计划表,总成本费用计算表,流动资金估算表,损益表,申请贷款还本付息计算表,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资金来源及运用表,资产负债表,盈亏平衡分析,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敏感性分析,财务分析指标综合汇总表。

二、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乙方应按照国家计委、建设部有关规定正确、科学地建立、采用合适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并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2.乙方以印刷品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向甲方提供财务分析报告,以印刷品形式向甲方提供各报表。印刷品报告要字迹清楚,并根据报表大小采用合适大小的纸张(一般用a4纸张)。电子文件类型为word或双方认定的其它格式文件;

4.在合同生效________[!]_日内,向甲方提供一份需要甲方补充提供的资料或数据的详细清单;

5.在甲方向乙方补充提供了全部数据、资料后_________日内,乙方完成财务分析的计算工作。乙方应立即向甲方通报财务分析主要结果,并根据甲方的口头或书面意见重新进行调整以及打印正式报告及附表(该阶段结果称为中期报告)。

三、甲方的协作事项

1.甲方在签订合同时立即以印刷品或电子文件方式向乙方提供进行财务分析所需的各种基础数据或文字说明(见附件2)。甲方对资料、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2.及时根据乙方要求向乙方补充提供有关数据或资料。

四、验收评价

1.乙方应在中期报告完成后及时通知甲方(合同签署人或其联系人),并以通知时间作为合同完成的时间。通知形式包括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

2.在乙方通知甲方的2日内,以下列方式之一将报告送交甲方:

(1)由甲方派人前往乙方领取;

(2)由乙方向甲方发送电子邮件;

(3)由乙方通过挂号信件寄送甲方;

(4)由乙方面交甲方。

3.甲方收到乙方中期报告后,可对乙方报告再次提出修改意见。针对甲方提出的合理建议或意见,乙方应尽快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修改后的报告视为最终报告。

五、咨询费用及支付方式

1.经双方协商,全部咨询费用为_________元;

2.甲方在签订合同之日内向乙方支付_________元作为履约订金,其余应付款项应在甲方接收中期报告时立即支付;

3.付款方式:现金。

六、违约责任及处罚条款

篇10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逐步上升。在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服务业生产率的变化。如果难以提高服务业生产率,会导致从表面上看服务业在发展,而实际上服务内容不变,服务价格不断上升,也即会患“服务业成本病”。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衡量生产要素投入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一种方法。TFP指数测算方法很多,如索罗余值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等。郑京海等测算了我国各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组成,其研究表明:1979年~1995年我国经济增长中经历了TFP高增长期,而在随后的1996年~2001年却呈现出TFP的低增长态势。李尽法等应用Malmquist指数,测算了1996年~2006年河南省农业TFP指数。顾乃华等,李小平等等学者也做了相关研究。

本文试采用基于数据包络法的Malmquist指数,测算长三角地区和上海市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以及上海分行业的服务业TFP指数。研究结果对于客观认识长三角地区和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 Malmquist指数及测算

Malmquist提出的生产率指数有两个优点:一是该指数可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个部分,它们分别考察效率和技术的变动;二是样本必须包含多个对象和指标,但是不需要相关价格信息,当数据来源中缺乏投入要素价值份额和价格等信息,这一优点显得至关重要;后来,学者们将数据包络法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该指数的使用领域。

假设有若干行业i=1,2,…,I,时间周期t=1,2,…,T,每个行业均使用两种投入要素:劳动L和资本K,即投入要素xit=(Kit,Lit)′,产出为yti。从t时期到t+1时期,以技术Tt为参照的Malmquist指数可以定义为:

Mit+1(xti,yti,xit+1,yit+1)=(1)

其中,Dit(xti,yti)和Dti(xit+1,yit+1)分别表示以t时期的技术Tt为参照的、时期t到时期t+1的距离函数。

类似地,以t+1时期的技术Tt+1为参照t时期到t+1时期的Malmquist指数为:

Mit+1(xti,yti,xit+1,yit+1)=(2)

由于时期选择具有随意性,这可能会导致误差,因此,Caves等仿照Fisher理想指数的计算方法,用前面二式的几何平均值来衡量从t时期到t+1时期生产率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可以表示为:

Mit+1(xti,yti,xit+1,yit+1)=[×](3)

其含义可以理解为,当该指数值大于1时,说明从t时期到t+1时期TFP是增长的。根据上述处理所得到的Malmquist指数具有良好的特征,它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规模报酬不变假定下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C)和技术进步指数(TC),其分解过程如下:

Mit+1(xti,yti,xit+1,yit+1)=×[×]=EC×TC(4)

第一部分EC指从t到t+1时期技术效率的变化值;第二部分TC指从t到t+1时期技术进步的变化指。其中,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还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技术效率是对决策单元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使用效率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衡量与评价。纯技术效率是企业由于管理和技术等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企业在最优规模时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规模效率是由于企业规模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反映了实际规模与最优生产规模的差距。

为了把这种理论建模工具应用到实际测量中,需要借助线性规划的算法来计算各种投入以及产出的距离函数。而求解这些距离函数就是要通过分析t到t+1第i个行业的数据包络问题来实现:

max(p,q); s.t.t(p,q)Yiq-jKjp0;

jKjpKjq;jLjpKjq;1,1,…,n0

其中,p和q是时期。

Dip(xiq,yiq)=(i(p,q)-1),(p,q)∈{(t,t),(t,t+1),(t+1,t),(t+1,t+1)},以这种方式,就可以把距离函数的计算与数据包络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得到运算结果。

三、 变量指标和数据来源

1. 服务业产出指标。为了避免价格因素变化得到的误差,服务业产出指标使用用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服务业增加值。由于2003年起中国服务业细分行业开始采用新分类标准,为保持统计口径一致,分析时期选为2003年~2011年。根据各年服务业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可以计算出以2003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计算的各年服务业增加值。

2. 服务业投入要素指标。投入要素有两个,劳动力和资本。本文取服务业全社会从业人员为劳动力投入指标。取服务业资本存量作为资本投入指标。根据全社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获得各年各地区服务业固定资产新增数额。接下来,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各年服务业资本存量。定义本期的资本存量是上一期的资本存量与本期新投资数量之和,再减去折旧值,可以表达为:Kt=It+(1-?啄)Kt-1。其中,Kt是第t年的资本存量,It是第t年的新增投资额,?啄是折旧率(一般取值5%)。

数据处理步骤如下:首先,确定实际固定资产投资数值水平。在估计历年的服务业资本存量时,由于存在着价格变动因素,因此所使用的固定资产投资应为剔除价格变动因素之后的实际水平。在推算服务业各年的资本存量的时候,要利用统计年鉴中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将年鉴中给出名义固定资产投资折算成实际固定资产投资。第二,确定初始资本存量水平。本文将2003年作为初始年份。确定初始资本存量,采用了Ulrich R. Ko-hli的方法。设2003年至2011年服务业投资增长率在数值上等同于增加值增长率,增长率均为r。可以表示为:K2003=I2003/(?啄+r)。K2003为2003年基年服务业资本存量,I2003为2003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3. 数据来源和统计软件。变量数据来源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和《上海统计年鉴》等。笔者应用数据包络分析软件(Data Envelope Analysis Program,DEAP),测算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值。

四、 数据处理与分析

1.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

(1)长三角地区服务业TFP指数。计算表明,2003年~2011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TFP指数年均值为0.997,9年中仅2006年和2007年服务业TFP指数大于1。这一时期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明显提升。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服务业增长为要素推动,该时期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22%,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年均增长分别为13.95%和3.95%。第二,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超过了服务业产出增长。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增长态势趋缓。2003年~2007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93%,2007年~2011年年均增长下降为11.54%。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和从业人员增速分别由14.51%和5.09%下降到13.40%和2.81%。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2011年长三角服务业技术进步指数1.007,并且在大多数年份都保持了正增长,成为提高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动力。测算表明,2003年~2011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增长率与TFP指数高度正相关,两者相关系数为88.51%;服务业TFP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呈高度正相关,两者相关系数为76.18%。在服务业增长较快的年份,服务市场需求旺盛,TFP指数增长较快,如2006年、2007年服务业TFP指数分别增长0.5%和3.7%。

(2)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服务业TFP指数。2003年~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服务业TFP指数年均值分别为1.023、0.991、0.969。从绝对值看,三者TFP指数差异并不大,约为5.5%。相对而言,上海市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要略高些。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在地理位置、港口、市场容量、开放度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较好条件。

近年来,江苏省和浙江省服务业发展很快,两省服务业增长均高于上海市。2003年~2011年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服务业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72%、13.94%和13.18%,从业人员增长速度分别为5.02%、3.19%和4.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分别是7.16%、17.24%、13.65%。近年来,江苏省和浙江省加强了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

从总体看,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增长较快。然而,由于这一时期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增长主要依赖要素投入和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没有有效提高,技术进步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还不够显著。

2. 上海市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1)上海市服务业TFP指数。2003年~2011年上海市服务业TFP指数大多数年份大于1,其中2007年TFP指数为1.100,说明了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在逐年提高。分解TFP指数,同期技术进步指数均值为1.044,远高于技术效率指数均值0.986,说明技术进步正在发挥更大作用。从变化趋势看,上海市服务业也呈现出减缓态势,2003年~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79%,而在2007年~2011年下降到9.65%。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12.79%下降到1.52%,从业人员增速由4.99%增加到5.05%,参见表1。

(2)上海市分行业的服务业TFP指数。

首先,上海市各服务行业实际增长率差异较大。按现有统计口径,统计部门给出了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各服务行业增长指数,即剔除了物价因素。数据表明,2003年~2011年上海服务业年均增长11.72%。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均增长率为17.42%,居民服务业和金融业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83%和16.25%。然而,同期上海房地产业年均增长率为-0.03%,为何上海房地产业9年时间零增长呢?实际上,当剔除价格因素后,房地产业建设和竣工量,确实变化不大,部分领域还有所缩减。尤其是在上海大城市环境下,受到土地供应制约,房地产业实际产出受到很大约束。

其次,上海市各服务行业TFP指数差异也较大。2003年~2011年上海市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小于1的服务行业有:金融业(0.910)、住宿和餐饮业(0.971)、房地产业(0.974)、信息服务业(0.992)等,即这些服务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负增长的。反之,同期上海市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的服务行业有:教育(1.10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1.08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8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4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24)、批发和零售业(1.016)等。若将服务行业分为生产业和生活业,这些年来,上海生产业,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等,全要素生产率大都表现不佳。

分解TFP指数,上海市服务行业的技术进步指数大都大于1,除金融业(0.910)和居民服务业(0.759)。2003年~2011年上海市各服务行业增长率与TFP指数正相关,两者相关系数为56.48%。各服务行业TFP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呈高度正相关,两者相关系数为81.52%。大力推进服务创新,包括业态创新、经营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是提高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五、 主要结论和展望

主要研究结果有以下几点:

(1)2003年~2011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明显提升,TFP指数年均值为0.997,9年中仅2006年和2007年服务业TFP指数大于1;(2)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增长态势趋缓,2003年~2007年服务业年均增长14.93%,2007年~2011年年均增长为11.54%。服务业增长率与TFP指数变动呈高度正相关;(3)2003年~2011年上海市服务业TFP指数为1.023,表明上海市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然而,上海部分服务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下降,如金融业(0.910)、住宿和餐饮业(0.971)、房地产业(0.974)等;(4)技术进步是提高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

本文基于Malmquist指数法,对长三角地区服务业TFP指数的测算结果,可以与其他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互相印证,互为补充。展望未来,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逐渐向服务经济转型,依靠技术进步,鼓励创新,提高服务业生产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服务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晓军.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估算.统计与决策,2012,(8):101-103.

2. 徐盈之,赵玥.中国信息服务业技术效率和生产率变动的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47-53.

3. 王恕立.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变迁及异质性考察.经济研究,2012,(4):15-27.

4. 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经济学(季刊),2005,(1):263-296.

5. 李尽法,吴有华.河南省农业TFP变动实证分析——基于Malquist指数方法.农业技术经济,2008,(2):96-102.

6. 顾乃华,李江帆.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6,(1):46-56.

7. 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经济研究,2006,(2):31-43.

8. Malmquist S.Index Number and Indifference Curves.Trabajos de Estatistica,1953,(4):209-242

篇11

从数据上看,十六个投资项目有十二个数据质量较高,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投资进度,报表数据与会计帐、统计台帐一致,报表数据填写规范,负责人签名、统计人员签名完整,报送日期准确,数据构成与项目进度相符;有一个项目单位提前上报了没有安装的设备;有一个项目单位开工未进行统计登记,且由于手续不全,还没有进行报表;有两个项目出现明显虚报,把没有建成的厂房提前上报,并且上报了部分订购设备。

针对发现的问题,我安排县局投资统计与相关单位进行了沟通,及时采取了补救、修正措施,并要求他们在以后的统计工作中,严格按照统计制度和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办事。

二、当前虚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字的原因

在调研中了解到,数据出现问题,除一些统计人员业务不熟、不精,不能正确掌握报表方法外,其中还存在一些人为因素,其中不乏夹杂着不正确的政绩观在作祟。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办法欠科学,导致部分领导干部为政绩而不惜虚报投资。目前,市、县都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经济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评价地方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在制订考核方案时,未能全面考虑各地现有基础、资源优势、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而是按照上年完成基数,简单地按某—相同的增长速度分配任务,脱离了一些弱势地区的实际,导致一些弱势乡镇不能完成分配的任务,甚至差距较远。同时,因有严肃的考核办法制约,某些完不成任务的领导为完成任务,便想法设法虚报,以达到完成任务而不受处分处罚的目的。另外,个别镇为达到早出成绩、快出成绩的目的,用投资数据为政绩服务,以骗取荣誉、奖励,导致投资数据人为拔高。

二是基层投资单位统计机构不健全。与工业、服务业等单位有固定统计人员不同,投资单位大多是临时抽调人员或材料员、会计员兼任,充当统计,他们业务素质不高,既没有娴熟的业务知识,更谈不上对统计法律法规甚至统计制度的了解,基本上是赶鸭子上架或临时报佛脚学点统计知识的皮毛,造成所填报的投资数据失实。

三是个别项目存在代填代报现象。由于一些项目单位对投资统计认识重视不够,认为统计部门不能有效制约他们,根本不配统计人员或者采取不配合态度,难于取得投资进度数据,迫使乡镇统计人员代填代报。可想而知,代填代报的数据肯定质量不高,绝不会与项目进度相吻合。

四是有些投资项目原始凭证缺失,造成凭印象估算。个别项目单位不注意保管原始凭证,不能准确地按进度如实上报,只好主观估计投资进度和投资统计数据,影响了投资统计质量。

三、建立防止虚报长效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一是制定科学的投资考核方案。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全面考虑乡镇基础、地理优势、招商优势、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科学分配投资任务,使分配的任务与乡镇能力相匹配。进一步完善考核县乡经济实绩的办法,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是实行严格的开工竣工登记制度。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都要实行开工竣工登记。项目建设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之前到县统计局办理开工登记手续,领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登记证》;项目竣工(下转第51页)(上接第49页)验收后15日内,项目建设单位要到县统计局办理竣工统计登记。

三是严格执行建设单位报表制度。规范好原始凭证,严禁代填代报。目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实行的是按行政区划逐级上报,即各镇区辖区内项目单位把报表报送到所在辖区统计站,经过统计站审核把关后,再由统计站上报县统计局。对投资建设单位要求建立健全包括项目核准(或备案)通知书、用地许可文件、环保评价文件、项目开工通知单(或报告)、施工单位报送的验工计价单、建筑安装工程预算书、投资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部门提供的工程进度情况表、设备验收单、财务拨款凭证等内容的原始记录(或凭证),作为计算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各项指标数据的基础依据。原始记录(或凭证)必须资料来源准确,填写清楚完整,必须注明发生日期、经手人及审核人姓名。严格依据实际完成的投资上报进度。

四是严格按项目进度和实际投资上报。严格遵守统计制度规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投资项目统计工作。只要项目已经实际开工建设,一律按实际进度统计。

五是加强对基层报表的审核。严格执行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统计标准、统计范围、计算方法、计量单位认真填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概况和进度统计台帐》,并据此填写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要认真做好统计报表审核工作,包括对原始凭证和统计报表的审核,做到表表衔接,表与实际相符。

六是定期对新开工项目和重点项目进行现场检查。重点是核查项目实际进度与上报的基层表数据是否一致;对没有平衡关系的新增固定资产、应付款、规划用地、实际购置土地及购地单价、生产能力等指标,要加强人工审核力度;同时,加强对建设项目的 行业类别、建设地址、注册类型、建设阶段、开竣工时间等属性指标的审查力度。

篇12

一、项目名称及内容

1.项目名称:_________;投资项目财务分析:_________

2.内容:乙方为甲方提供一份财务分析报告及下列相关报表:销售收入估算表,设备购置清单,建筑土建工程费用估算,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固定资产投资分年度汇总表,满负荷外购原辅包装材料及燃料动力费用计算表,满负荷工资福利计算表,销售税金的估算,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还款计划表,总成本费用计算表,流动资金估算表,损益表,申请贷款还本付息计算表,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资金来源及运用表,资产负债表,盈亏平衡分析,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敏感性分析,财务分析指标综合汇总表。

二、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乙方应按照国家计委、建设部有关规定正确、科学地建立、采用合适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并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2.乙方以印刷品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向甲方提供财务分析报告,以印刷品形式向甲方提供各报表。印刷品报告要字迹清楚,并根据报表大小采用合适大小的纸张(一般用a4纸张)。电子文件类型为word或双方认定的其它格式文件;

4.在合同生效_________日内,向甲方提供一份需要甲方补充提供的资料或数据的详细清单;

5.在甲方向乙方补充提供了全部数据、资料后_________日内,乙方完成财务分析的计算工作。乙方应立即向甲方通报财务分析主要结果,并根据甲方的口头或书面意见重新进行调整以及打印正式报告及附表(该阶段结果称为中期报告)。

三、甲方的协作事项

1.甲方在签订合同时立即以印刷品或电子文件方式向乙方提供进行财务分析所需的各种基础数据或文字说明(见附件2)。甲方对资料、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2.及时根据乙方要求向乙方补充提供有关数据或资料。

四、验收评价

1.乙方应在中期报告完成后及时通知甲方(合同签署人或其联系人),并以通知时间作为合同完成的时间。通知形式包括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

2.在乙方通知甲方的2日内,以下列方式之一将报告送交甲方:

(1)由甲方派人前往乙方领取;

(2)由乙方向甲方发送电子邮件;

(3)由乙方通过挂号信件寄送甲方;

(4)由乙方面交甲方。

3.甲方收到乙方中期报告后,可对乙方报告再次提出修改意见。针对甲方提出的合理建议或意见,乙方应尽快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修改后的报告视为最终报告。

五、咨询费用及支付方式

1.经双方协商,全部咨询费用为_________元;

2.甲方在签订合同之日内向乙方支付_________元作为履约订金,其余应付款项应在甲方接收中期报告时立即支付;

3.付款方式:现金。

六、违约责任及处罚条款

1.若乙方的最终报告中仍然存在指标设置和计算方法上的错误,乙方应尽快纠正,并根据错误严重程度减收或免收咨询费用;

2.甲方未能及时提供乙方要求的资料或数据,或提供的资料或数据不准确,乙方免除按期按时完成合同的责任。若因此而使合同无法执行,甲方将没收甲方支付的履约订金。

七、其他

1.乙方向甲方支付履约订金的有效日期为合同生效日;

2.乙方结清应付给甲方的全部咨询费用后,本合同即告终止;

3.本合同终止后若甲方要求乙方对最终报告进行修改,甲方按本合同额的20%收取咨询费用(在6.1条款所述情况下除外);

4.乙方的指定联系人为:_________.

5.附件作为本合同的一部分和本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6.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

法人代表或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盖章):_________

篇13

一、项目名称及内容

1.项目名称:_________;投资项目财务分析:_________

2.内容:乙方为甲方提供一份财务分析报告及下列相关报表:销售收入估算表,设备购置清单,建筑土建工程费用估算,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固定资产投资分年度汇总表,满负荷外购原辅包装材料及燃料动力费用计算表,满负荷工资福利计算表,销售税金的估算,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还款计划表,总成本费用计算表,流动资金估算表,损益表,申请贷款还本付息计算表,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资金来源及运用表,资产负债表,盈亏平衡分析,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敏感性分析,财务分析指标综合汇总表。

二、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乙方应按照国家计委、建设部有关规定正确、科学地建立、采用合适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并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2.乙方以印刷品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向甲方提供财务分析报告,以印刷品形式向甲方提供各报表。印刷品报告要字迹清楚,并根据报表大小采用合适大小的纸张(一般用a4纸张)。电子文件类型为word或双方认定的其它格式文件;

4.在合同生效_________日内,向甲方提供一份需要甲方补充提供的资料或数据的详细清单;

5.在甲方向乙方补充提供了全部数据、资料后_________日内,乙方完成财务分析的计算工作。乙方应立即向甲方通报财务分析主要结果,并根据甲方的口头或书面意见重新进行调整以及打印正式报告及附表(该阶段结果称为中期报告)。

三、甲方的协作事项

1.甲方在签订合同时立即以印刷品或电子文件方式向乙方提供进行财务分析所需的各种基础数据或文字说明(见附件2)。甲方对资料、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2.及时根据乙方要求向乙方补充提供有关数据或资料。

四、验收评价

1.乙方应在中期报告完成后及时通知甲方(合同签署人或其联系人),并以通知时间作为合同完成的时间。通知形式包括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

2.在乙方通知甲方的2日内,以下列方式之一将报告送交甲方:

(1)由甲方派人前往乙方领取;

(2)由乙方向甲方发送电子邮件;

(3)由乙方通过挂号信件寄送甲方;

(4)由乙方面交甲方。

3.甲方收到乙方中期报告后,可对乙方报告再次提出修改意见。针对甲方提出的合理建议或意见,乙方应尽快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修改后的报告视为最终报告。

五、咨询费用及支付方式

1.经双方协商,全部咨询费用为_________元;

2.甲方在签订合同之日内向乙方支付_________元作为履约订金,其余应付款项应在甲方接收中期报告时立即支付;

3.付款方式:现金。

六、违约责任及处罚条款

1.若乙方的最终报告中仍然存在指标设置和计算方法上的错误,乙方应尽快纠正,并根据错误严重程度减收或免收咨询费用;

2.甲方未能及时提供乙方要求的资料或数据,或提供的资料或数据不准确,乙方免除按期按时完成合同的责任。若因此而使合同无法执行,甲方将没收甲方支付的履约订金。

七、其他

1.乙方向甲方支付履约订金的有效日期为合同生效日;

2.乙方结清应付给甲方的全部咨询费用后,本合同即告终止;

3.本合同终止后若甲方要求乙方对最终报告进行修改,甲方按本合同额的20%收取咨询费用(在6.1条款所述情况下除外);

4.乙方的指定联系人为:_________.

5.附件作为本合同的一部分和本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6.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

法人代表或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盖章):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