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企业经营状况分类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经营状况分类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企业经营状况分类

篇1

(①School of Science,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Xi'an 710048,China;②School of Science,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64,China)

摘要: 以2009年的60家企业作为训练样本,构建了以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现金流量为主的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体系,并通过SPSS软件建立了基于费歇判别的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60个训练样本的经营状况进行了回判,并将2009年的40家企业作为验证样本对该模型的推广能力进行了检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费歇判别的企业经营状况评价模型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价方法。

Abstract: Indicator system of enterprises' business status is mainly made up of earnings per share, net assets per share, the yield of net assets and operating cash flow per share by using the training samples which is coming from 60 enterprises in 2009, and an evaluation model of enterprises's business status based on fisher discriminant is set up by SPSS software. Finally, the business status of 60 training samples is discriminated and the model's expansibility is verified by the validation samples of 40 enterprises in 2009.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fisher discriminant is a very effective method.

关键词: 费歇判别 经营状况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Key words: fisher discriminant;business status;indicator system;evaluation model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133-02

0引言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随着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其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特别是预测企业的经营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建立起适应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模型,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目前关于企业经营状况分析的文献不少[1-3],而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的评价模型并不多见[4],但文献[4]所做的评价模型针对的是保险公司经营能力的综合排名,对于判别企业经营的“正常”和“差”的情况并不适用。由于费歇判别法对数据的分布没有特殊的要求,因而很适合样本分布事先不知道的情况,而且可全面考虑影响经营状况的各种因素,所以企业经营状况评价模型采用费歇判别法来建立。

1费歇判别原理

费歇判别借助于一元方差分析的思想,将k组p维数据投影到某一方向,使得它们的投影组与组之间尽可能地分开,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判别规则,将新的样品进行分类判别。

由于考虑的是企业经营“正常”和经营“差”两种情况,因此它们可看作均值向量μ1,μ2和协方差阵∑1,∑2都未知的两个总体G1,G2,而两个总体的费歇判别和马氏距离判别完全一致[5]。均值向量μ1,μ2和协方差阵∑1,∑2可通过样本对其进行估计。若要判断样本x来自哪个总体,首先计算样本x到两总体G1,G2的距离,然后比较这两个距离。如果x距离某个Gj(j=1,2)最近,则认为x∈Gj,其中样本x到总体Gi的距离dx,G■采用马氏距离。

2基于费歇判别的经营状况评价模型的确定

2.1 样本的选取在我国2009年深、沪两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中选取100家作为样本,其中50家亏损公司作为经营“差”的一类企业,50家不亏损公司作为经营“正常”的一类企业。选取60家公司作为训练样本,其中31家亏损公司,29家不亏损公司,余下的40家公司作为测试样本。

2.2 经营状况评价模型的确定考虑与经营状况有关的4个财务指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现金流量。利用SPSS软件,首先计算两组样本的均值和标准差,然后进行单变量组间均值相等检验,见表1。在表1的sig.列知,4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P

表2是未标准化的费歇判别函数的系数,所以未标准化的费歇判别分析的经营状况评价模型为

y=-0.215+0.880x1+0.159x2-0.375x3+0.057x4

3对经营状况评价模型的检验

3.1 评价模型对训练样本的回判为了考察该模型的优良性,用其对训练样本进行回代估计,并计算它们误判概率。用SPSS软件进行回判的结果见表3。

在表3中,Original一行表示用回代估计法进行回判的结果,分类一列中的0和1代表实际的类别,Predicted Group Membership一列中的0和1代表预测的类别,Total一列代表的是样本的个数。根据表3,对训练样本的误判概率见表4。由表4可知,用回代估计法该模型对训练样本的误判率为11.67%。

3.2 评价模型对测试样本的判别推广能力是衡量模型好坏的重要标志,因而,为了检验模型的推广能力,将09年深、沪两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中的40家作为测试样本,经营差的企业有20家,经营正常的企业有20家,测试样本的误判率见表5。由表5可知,该模型对测试样本的误判率为15%。

4结束语

通过SPSS软件建立了基于费歇判别的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模型y=-0.215+0.880x1+0.159x2-0.375x3+0.057x4。用回代估计法该模型对训练样本的误判率为11.67%,对测试样本的误判率为15%。由此可见,基于费歇判别的企业经营状况评价模型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价方法,这对公司的经营者和广大的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杜立辉,游杰刚,吴殿峰.2001-2009年我国耐火材料制品制造业经营状况分析[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0,(4):22-24.

[2]汪静,马广烁,宋昊.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及利润的影响――基于“*ST金化”债务重组的案例分析[J].财会研究,2010,(9):44-45.

篇2

财务报表主要包含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销售、资金流动等方面内容,能够提供各种企业的财务经营信息。财务报表不仅包含企业的经营利润、产品销售、资金流动等方面信息,而且包含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资本结构、资本变动状况。财务报表分析通过整理各种财务信息,对这些财务信息进行精准的量化分析,指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之处,来指导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高管在参考财务会计报表后,针对财务会计报表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理,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发展。会计部门主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流动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计算,财务报表分析能够保障企业资金的准确性与安全性。财务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准确分析;还运用单位变量确定法,对企业的单一变量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企业的经营决策首先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企业经营方案,根据企业经营方案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标与经济利润。企业的经营决策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企业生产经营方案、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企业生产经营方案能够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经营管理方法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监督,保障企业生产、企业资金的安全与透明。

2.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关系

会计部门需要对企业的各项财务经营状况进行记录和计算,并将其记录形成简洁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需要运用文字、数据、公式、图表的形式进行表示,以达到简洁易懂的效果。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要能够被企业管理者理解,企业管理者在浏览财务报表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改革与调整。财务报表需要能够明确反映企业的资金总量、流动资金数额、生产产品数量、产品销量等一系列信息,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相应指导。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和流程

1.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对企业的经营利润、商业经营能力、管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企业的经营利润指的是企业在短时间内各项经营所获得的总利润,企业经营利润主要包括:产品销售利润、成本节约利润、企业管理获得利润。企业财务报表的经营利润分析,能够发现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通过对企业的营利状况、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各个经营环节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企业的经营能力指的是在市场环境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内部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的优化整合,来完成企业经济利润的增长。企业的经营能力与管理状况密不可分:一方面来自于企业管理的加强,企业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的优化整合;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资金、生产产品的快速流转。资金与产品的快速交易转换,能够带来更多的闲置资金,也能够加快企业资本的重新利用与利润的不断产出。

企业的财务分析需要对企业的产品生产、管理状况、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单一指标的企业财务分析,不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准确判断,也就不能达到指导企业经营的目的。

2.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

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确定分析标准与目标。企业会计部门需要根据财务报表的不同用途,运用不同的分析标准与分析方法,进行企业各种经营因素的分析。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企业要将企业的生产因素分析结果,与国家制定的生产因素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各种生产因素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问题治理。目前企业生产经营中,主要存在企业债务沉重、资金短缺、虚假投资、管理不到位等方面问题。

(2)策划分析方案。企业财务数据能够表现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但财务数据不能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进行合理规划。而企业高层需要在浏览各项财务数据后,制定出详细的企业问题解决方案、企业生产指标方案、企业发展规划方案与企业资金流动方案。只有之当初准确合理的企业发展方案,才能推动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逐渐增长。

(3)整理核实信息。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进行分析后,需要对各种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与确定。只有保障企业经营信息的真实性,才能够顺利开展接下来的发展工作。

(4)得出结论。在完成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数据核实后,需要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整体评价,包括:企业发展中的优势之处、企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发展项目等。

三、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与局限性

1.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企业在对各种生产因素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后,能够得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也能够发现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其次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统计,得出企业的产品经营范围、资金损失状况。企业管理者在获得相应的资金流动信息后,能够根据资金的流动方向,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适当调整。财务报表分析能够提供众多的企业管理信息,在减少企业管理与成本支出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财务报表分析也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进行分析,企业的经营利润包括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成本节约利润、企业管理利润等。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成本、损耗成本进行统计,通过企业生产总成本、经营利润的对比,可以得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各种问题进行梳理,针对主要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最后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够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外债状况、流动资金数额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能够得出企业的资金流向。企业的不合理的投资活动,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流向产生严重影响。企业失败的投资活动会产生众多的企业经营风险,也会损失大量的发展资金。因此财务报表分析一方面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能够对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监督,避免各种风险所带来的资金损失。

2.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在对企业生产成本、损耗成本、经营利润、资金流动状况、资本结构、外债状况、流动资金数额等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会受到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与实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产生较大差别。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局限性:

(1)企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过去生产经营状况的统计与分析,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数据都会发生不确定的变化。特别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提下,企业财务报表会与真实生产经营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2)其次企业财务分析所运用的比率分析法,是对企业各种生产因素进行财务分析。企业选取不同的财务经营时间段,会具有不同的经营数据。而对不同的经营数据进行比率分析法的分析,会得到不同的企业财务分析结果。

(3)企业的财务人员大多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与知识素养,但它们通常以企业财务数据作为财务分析的主要角度,而不会从企业经管理角度进行企业财务分析。

四、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与管理的脱节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生产经营信息,以指导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但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指作为参考数据,而不能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由于企业高层故意忽视财务报表分析结果,自主操控企业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方向,导致财务报表成为企业经营中的摆设。很多企业经营者一味追求企业的虚假宣传、面子工程,而将企业的产品品质、经济效益放置一边,最终导致企业陷入发展困境。

2.报表分析的片面性

财务报表分析还会存在分析片面性的问题,分析片面性与财务报表分析人员思想的片面性有较大关系。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会由于自身思想的片面与技术的生疏,导致财务报表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不同的财务会计具有不同的专业认知与发展方向,在进行各种财务报表分析时候,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疏漏情况。各种财务会计性格、专业方向的差别,会导致财务报表统计分析结果的差异。

3.虚假财务报表问题

企业会计部门主要运用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对企业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财务分析。而企业中的虚假财务报表问题,是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会计部门所进行的虚假财务报表分析,会得出错误的企业财务信息。企业利用错误的财务信息作为指导,会使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遭受严重危害。

五、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报表分析的改革思考

首先要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的相关要求,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不同对象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会计部门要掌握一系列的财务报表分析流程,根据相应的流程开展具体的分析工作,各个流程工作人员的职责要分配清楚。

其次在财务报表分析前,需要对相关的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需要时他们掌握专业的财务分析知识,以保证其能顺利完成财务分析工作。同时在运用现代科技印象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准确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分层次进行分析处理,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与全面。

然后财务报表的分析要对各种账目进行准确统计,以保证账目的真实可靠;随后要运用定量、定性的财务分析方式,进行企业生产经营、外来债务的具体分析。特别是要对各种客观不确定因素进行数据分析,例如:市场经济状况、国家宏观调控情况等。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对企业内部的生产技术、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不断的改革调整。

篇3

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决策;影响

现代企业的产品经营竞争,属于自由贸易产品经营竞争模式。自由贸易的产品经营以产品品质、价格、服务、售后等作为产品竞争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企业内部要有着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需要不定时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产品销售情况与资金流动情况,以此来指导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而财务报表能够对企业的产品产量、产品销售状况、资金流动情况、人员与生产管理状况,进行准确的记录,而对这些记录结合天时、地利、人和进行精准分析形成企业财务分析第一手资料也就是企业财务分析报表,是能够指导企业在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经营决策环节。

一、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关系

1.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含义财务报表主要包含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销售、资金流动等方面内容,能够提供各种企业的财务经营信息。财务报表不仅包含企业的经营利润、产品销售、资金流动等方面信息,而且包含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资本结构、资本变动状况。财务报表分析通过整理各种财务信息,对这些财务信息进行精准的量化分析,指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之处,来指导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高管在参考财务会计报表后,针对财务会计报表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理,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发展。会计部门主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流动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计算,财务报表分析能够保障企业资金的准确性与安全性。财务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准确分析;还运用单位变量确定法,对企业的单一变量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企业的经营决策首先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企业经营方案,根据企业经营方案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标与经济利润。企业的经营决策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企业生产经营方案、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企业生产经营方案能够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经营管理方法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监督,保障企业生产、企业资金的安全与透明。

2.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关系会计部门需要对企业的各项财务经营状况进行记录和计算,并将其记录形成简洁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需要运用文字、数据、公式、图表的形式进行表示,以达到简洁易懂的效果。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要能够被企业管理者理解,企业管理者在浏览财务报表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改革与调整。财务报表需要能够明确反映企业的资金总量、流动资金数额、生产产品数量、产品销量等一系列信息,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相应指导。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和流程

1.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对企业的经营利润、商业经营能力、管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企业的经营利润指的是企业在短时间内各项经营所获得的总利润,企业经营利润主要包括:产品销售利润、成本节约利润、企业管理获得利润。企业财务报表的经营利润分析,能够发现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通过对企业的营利状况、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各个经营环节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企业的经营能力指的是在市场环境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内部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的优化整合,来完成企业经济利润的增长。企业的经营能力与管理状况密不可分:一方面来自于企业管理的加强,企业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的优化整合;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资金、生产产品的快速流转。资金与产品的快速交易转换,能够带来更多的闲置资金,也能够加快企业资本的重新利用与利润的不断产出。企业的财务分析需要对企业的产品生产、管理状况、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单一指标的企业财务分析,不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准确判断,也就不能达到指导企业经营的目的。

2.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确定分析标准与目标。企业会计部门需要根据财务报表的不同用途,运用不同的分析标准与分析方法,进行企业各种经营因素的分析。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企业要将企业的生产因素分析结果,与国家制定的生产因素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各种生产因素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问题治理。目前企业生产经营中,主要存在企业债务沉重、资金短缺、虚假投资、管理不到位等方面问题。(2)策划分析方案。企业财务数据能够表现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但财务数据不能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进行合理规划。而企业高层需要在浏览各项财务数据后,制定出详细的企业问题解决方案、企业生产指标方案、企业发展规划方案与企业资金流动方案。只有之当初准确合理的企业发展方案,才能推动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逐渐增长。(3)整理核实信息。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进行分析后,需要对各种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与确定。只有保障企业经营信息的真实性,才能够顺利开展接下来的发展工作。(4)得出结论。在完成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数据核实后,需要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整体评价,包括:企业发展中的优势之处、企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发展项目等。

三、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与局限性

1.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企业在对各种生产因素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后,能够得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也能够发现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其次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统计,得出企业的产品经营范围、资金损失状况。企业管理者在获得相应的资金流动信息后,能够根据资金的流动方向,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适当调整。财务报表分析能够提供众多的企业管理信息,在减少企业管理与成本支出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财务报表分析也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进行分析,企业的经营利润包括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成本节约利润、企业管理利润等。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成本、损耗成本进行统计,通过企业生产总成本、经营利润的对比,可以得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各种问题进行梳理,针对主要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最后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够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外债状况、流动资金数额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能够得出企业的资金流向。企业的不合理的投资活动,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流向产生严重影响。企业失败的投资活动会产生众多的企业经营风险,也会损失大量的发展资金。因此财务报表分析一方面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能够对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监督,避免各种风险所带来的资金损失。

2.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分析在对企业生产成本、损耗成本、经营利润、资金流动状况、资本结构、外债状况、流动资金数额等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会受到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与实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产生较大差别。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局限性:(1)企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过去生产经营状况的统计与分析,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数据都会发生不确定的变化。特别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提下,企业财务报表会与真实生产经营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2)其次企业财务分析所运用的比率分析法,是对企业各种生产因素进行财务分析。企业选取不同的财务经营时间段,会具有不同的经营数据。而对不同的经营数据进行比率分析法的分析,会得到不同的企业财务分析结果。(3)企业的财务人员大多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与知识素养,但它们通常以企业财务数据作为财务分析的主要角度,而不会从企业经管理角度进行企业财务分析。

四、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与管理的脱节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生产经营信息,以指导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但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指作为参考数据,而不能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由于企业高层故意忽视财务报表分析结果,自主操控企业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方向,导致财务报表成为企业经营中的摆设。很多企业经营者一味追求企业的虚假宣传、面子工程,而将企业的产品品质、经济效益放置一边,最终导致企业陷入发展困境。

2.报表分析的片面性财务报表分析还会存在分析片面性的问题,分析片面性与财务报表分析人员思想的片面性有较大关系。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会由于自身思想的片面与技术的生疏,导致财务报表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不同的财务会计具有不同的专业认知与发展方向,在进行各种财务报表分析时候,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疏漏情况。各种财务会计性格、专业方向的差别,会导致财务报表统计分析结果的差异。

3.虚假财务报表问题企业会计部门主要运用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对企业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财务分析。而企业中的虚假财务报表问题,是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会计部门所进行的虚假财务报表分析,会得出错误的企业财务信息。企业利用错误的财务信息作为指导,会使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遭受严重危害。

五、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报表分析的改革思考

首先要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的相关要求,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不同对象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会计部门要掌握一系列的财务报表分析流程,根据相应的流程开展具体的分析工作,各个流程工作人员的职责要分配清楚。其次在财务报表分析前,需要对相关的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需要时他们掌握专业的财务分析知识,以保证其能顺利完成财务分析工作。同时在运用现代科技印象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准确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分层次进行分析处理,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与全面。然后财务报表的分析要对各种账目进行准确统计,以保证账目的真实可靠;随后要运用定量、定性的财务分析方式,进行企业生产经营、外来债务的具体分析。特别是要对各种客观不确定因素进行数据分析,例如:市场经济状况、国家宏观调控情况等。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对企业内部的生产技术、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不断的改革调整。除此之外综合绩效评价法、价值评估法的引入,能够使企业的各种财务生产因素的分析更加全面化、准确化;最后要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不定时公开,以保障财务信息的透明。

六、结束语

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资金流动与投资情况,进行准确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但财务报表分析由于人为原因、市场外部环境的干扰,也会出现与实际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的状况。因此只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指导与调整,才能保障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

参考文献:

篇4

1.经营能力。经营能力通常是指包括内部条件及其发展潜力在内的经营战略与计划的决策能力,以及企业上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能力的总和。人们通常将经营能力看成企业生产管理状况好坏的重要途径,并通过经营状况对企业的经营进行评价。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经营评价是以财务评价为主。如日本的“五性”分析法、美国的沃尔评分法、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等。此后,随着经营评价的发展,人们在传统的财务评价的上,开始融入非财务性的指标。如霍尔提出的“四尺度”论,从质量、作业、时间、人力资源四个角度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评价;戴维?P.诺顿提出的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经营评价,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和学习成长四个维度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价。由此可以看出,采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融合的方式,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评价显得更加客观、准确。

2.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根据供电企业的经营现状,可以将供电企业的经营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产品方面无差异性。与传统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相比,供电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供电企业来讲,其生产的方式是单一、大批量,并且产品不存在差异。而对于一般的生产经营企业来讲,却拥有自己的产品体系,并且产品是多样化和多类别的。对供电企业来讲,但是对于供电企业来讲,其产品单一,并本质上没有任何的差异,只能提供电能。虽然存在一些经营性的项目,但是对供电企业的收入贡献来讲,这些项目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由此可以说明,对对不同的供电企业来讲,其产品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不存在差异化竞争的问题,即便竞争,也只能是成本领先竞争。

第二,生产连续性。对电力能源来以,其不能储存,产品的供需必须瞬间完成,并严格根据需求来确定生产。因此,针对该特点,对供电企业来讲,在产品方面不存在任何的库存、搬运等经济活动。

第三,电价具有指令性。鉴于电力产品还存在公共属性,从而使得定价存在带有极强的行政指令,而缺乏市场定价的特点。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的定价完全是企业根据客户需求和结合自身的成本进行自主定价的。正是这种行政性的约束,给供电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多约束和限制。

第四,生产运营稳定性。供电企业属于公共服务行业,如果中断,势必给人们生活和企业活动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对供电企业来讲,必须要保证其电力输送和服务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五,行为目标具有公共属性。对供电企业来讲,除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以外,供电企业还承担着社会公共责任和政策调控的智能,而不能严格地按照市场经原则去经营。

结合经营能力评价和供电企业经营的特点,本文则从供电企业经营业绩、内部运作和发展潜力三个角度对供电企业的经营能力?M行评价。

二、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模型

1.指标体系设计。在科学性、完整性等原则下,结合系统论、控制论等对供电企业的经营能力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从而得到下表的体系。

2.权重确定。根据目前主流的权重确定方法,选择AHP层次分析法进行确定。该方法简单,并且可将较为困难的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基本步骤是构建指标体系,然后通过每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从而得到判断矩阵。

A=(aij)n×n (1)

(上接14页)

其中,aij>0,aij=■。

求取特征值λmax:

AW=λmaxW (2)

由此可以推导出:

λmax=■ (3)

3.模糊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作为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通过赋予不同指标权重,然后结合建立单因素评价集,从而得到不同指标权重下U与因素评价V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R求得综合评价的结果。

B=A?R (4)

其中,R=r11 r12 … r1mr21 r22 … r2m… … … …rn1 rn2 … rnm (5)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以广东某供电公司2014年的经营状况为例进行评价。根据计算可以得到D1相对于D的权重和综合评价结果。

W=(0.14,0.48,0.38)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B=(0.37,0.28,0.25,0.10)

篇5

在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不管是企业经营者抑或债权人等均需经由自身目的、利益着手,获知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与经济成果。如此也就让财务分析变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具体以财务指标的分析为基础,将企业经营实情、财务成果当做主体,实施客观且精确的剖析,基于财务信息为企业经营、拟制发展战略给予有力依据。可以说,财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具备显著效用,我们需对其予以高度关注,从而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予以支撑。基于此,本文对财务分析与企业发展战略的配合与完善进行了探讨。

1企业发展中实施财务分析的意义

1.1有效总结财务工作

实质上,财务分析于企业发展中具有过渡功能,不但可对企业运营状况有效分析,也能给企业下达经营决策予以数据支撑。通过财务分析,可对企业市场股份、偿还债务的能力充分了解,为企业运营相关责任的划分予以帮助,对各部门业绩有效评估,还能将其视为企业惩罚奖赏的凭证,对企业经济活动与管理工作的实践至关重要。

1.2指明企业发展方向

就企业经营而言,如果匮乏财务分析,那么企业发展便会停滞不前,更甚者会金融危机滋生。而经由合理的财务分析,可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对企业弱势环节选取适宜的举措,将老旧的管理机制革新,对企业当前具有的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确保企业经营有序,彰显企业优势特征。

1.3充分反映企业运营状况

企业经营伴有较多风险,投资者经由财务分析可明确企业当前的盈利和偿债能力,对企业投资危机进行精确预测,下达科学决策。同时,投资商这一企业主体,会经由财务分析明确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拟制予以支撑。

2完善企业运行,体现财务分析效用的方法

2.1科学应用财务分析方法

2.1.1差异分析。选择该方法时,需将真实数据与预测数据有效比对,经由预算与标准成本的比较出现差异,此方法能分析企业经营状况,面向企业及时预警。关注差异点时,能依据百分比的方式抑或绝对金额加以分析,就不同业务而言,可把差异点定为10%抑或详细数额,特殊业务则需利用特殊批准程序。2.1.2报告假设。通常而言,用户管理部、业务部无法有效表述数字及信息内容,譬如需出具收入数据,但之前已将这些数据总结,则能运用之前的数据,若未将这些数据总结,企业便需落实相应报告和总结,有效表述收入金额及单位汇率。若预算环节具有相关数据形成,也需对实际与预算数据的差异有效阐明,经由报告体现,并统一口径。对账户余额分析期间,经由其变化幅度分析企业资产负债,经由明细的方式体现,且对具体项目加以分析;余额调整时,需选择不一样的数据表;合成表内,需对关键数据指标加以分析,对各阶段数据指标变化予以明确;分析银行余额时,应绘制余额调节表,明确账户余额变化。合成表即数据指标的汇总,能对企业各阶段数据的变化加以整合,对年度支付情况细致分析,为决策的下达予以支撑,经由分析词表,能明确企业财务指标及实际经营状况,从而判定企业经营有无合理性。2.1.3明细分析。其能细致分析账户情况。企业能对所有数据加以分析,明确数据间的关联及明细的构成,进一步认知企业财务管理状况。数据分析期间,需对数据合理分类,经由分类明细探究获知业务实质,为管理指明方向;应收账款分析期间,不但需回答余额,也应说明具体产品欠款时间;成本明细分析时,需对成本变化予以指导,明确固定资产项目。2.1.4过程分析。其往往在时间抑或性质不一样的数字差异分析中运用,企业管理者将对预算、净利润间的差异进行提出,此时需由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着手,划分为若干步骤,对数字层面的差异加以分析,明确成本差异等,并探明差异的成因。财务工作者惯于使用数据库方式,把海量数据制作成数据库,对客户产品数量以及单件产品价格加以分析,与成本要素相结合预算实际利润,并经由数据库对直接、间接成本予以体现。构建数据库时,需设置相应标准,发挥数据库的灵活性,与自身实情结合,经由数据透视技术对企业财务状况加以分析,此间财务部需出具专业意见及切实可行的方案,在极为熟悉业务情况的同时明确历史财务支出,对未来科学规划。财务分析环节,需精确措辞,合理表述自身想法,财务工作者可借助财务报告这一方式进行,语言干练,规避歧义滋生,让读者能明确财务报告真实含义,内容的选取需视情况而定。

2.2掌握财务分析方法与工具,探明企业经营利弊

2.2.1企业运营条件与效率取决于运营资产的应用及能力,经由财务分析能获知企业经营资产流动率及运用效应,对其资产利用能力加以探究,在对总资产周转率分析的基础上,探明其变化成因,基于影响因素实施定量分析,明确有利、不利因素,对企业资产运用期间的问题加以判定,且选取合理举措提升企业资产运营水平。2.2.2将具体财务数据实行定量分析,与企业整体战略相结合,给企业决策、管理予以信息支撑。2.2.3探究业务运营高风险范围,在同一企业历史时期中对未来业绩进行执行,借助相应统计技术,囊括现阶段与今后的价值,此外推方式可谓是财务分析失误的主因。因以往的统计数据无法对今后有效预测,财务比率的比较仅属于财务分析方式之一,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2.2.4对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加以健全。财务分析人员可经由百分比分析,此分析关联把相应数据缩减给某一基础金额的百分比,譬如某组项目能代表净收入的百分比,在相同数字位于既定时间内经由百分比体现的比例变化叫做水平分析期间,垂直抑或公共尺寸分析把报表内全部项目缩减至“公共尺寸”,视为某一基准值的百分比,这对和其他尺寸企业的比较大有裨益。故而,全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项目需分别除以销售额与总资产。另一方式即比较分析,其给发展趋势的确定出具了最佳方式,该方式位于两个抑或若干时间段中具有一样的信息,并列体现,方便分析。2.2.5设置完善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规避金融风险,并增强风险意识及决策的有效性。财务风险表示潜在事件可能对财务目标构成的影响,导致实际收益和预期存在出入。故而,企业需强化财务管理,将其视为是防治风险的要点。就资本流动过程而言,即金融风险转移与积累的动态过程,金融风险在金融活动中大肆存在,如债务、商业风险等,因而企业应设置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对自身风险状况加以分析,拟定适宜的风险应对措施,确保财务安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予以支撑。

3财务分析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策略与建议

3.1脱离数字与框架桎梏,脱离资金看财务分析

由新的维度入手对财务分析重新组织。对财务报表实施多维透视分析,落实风险预警培训,对财务数据实施定量分析,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将企业管理的重心面向技术、人才等方向转变,因而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估期间,需对企业品牌价值、发展水平等非财务指标予以高度关注。

3.2加强和其他部门的交流

就企业而言,应当选择合理举措强化财务部和其他部门的交流。具体如下:一是企业应构建适宜的交流文化,将其为支撑,位于部门和部门间构建适宜的交流氛围及途径,促使企业员工于精神方面能有效交流,从而对自身真实想法予以表述。经由此,员工和员工便能加深认识,明确自身不足并将其改进。长此以往,员工便会和谐相处并在企业获得较好归属感。二是企业需对财务工作者沟通技巧相关培训予以高度关注。从外部邀约、聘用富有财务交流经验的专业人士为指导,在内部各部门间实施多元化外联活动。概言之,企业需给内部各部门的交流搭建桥梁,支持部门信息共享,强化部门交流能力,改善工作效率与质量,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夯实的基础。

3.3树立战略目标意识,对人员素质加以提升

财务分析是企业正常经营的有利凭据,需真实、可靠、合理,为企业战略决策目标提供优质服务。如此便需企业高管、财务工作者对企业发展中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具备充分认知,对企业建设及其发展趋势实施进一步研究,且财务工作者应持续汲取先进专业知识,对自身素质加以提升,从而与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相一致。在此形势下,企业不但能够尽早落实发展战略目标,对自身影响力予以扩张,也能为员工带来更高的收入,发掘他们的工作热情,改善工作效率。

3.4对财务预警机制加以完善

篇6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加剧,企业经营者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经营者基于价值链的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将有利于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有利于对经营者的选拔、评价和成长,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一、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交货以及对产品起着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在价值链中,企业的价值链通常认为有三条,即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以及企业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反映了企业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的价值链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企业可以通过考察供应商或销售渠道行为如何影响每项活动的成本,或考察其反面影响来识别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横向价值链分析反映了同类产品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价值运动状况,是企业确定主要竞争对手底数的基本工具,其意义在于找出与竞争对手在作业活动上的差异,扬长避短,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竞争策略。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企业产品价值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后转移给企业外部的客户的价值增值过程。企业战略的实现是通过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法律管理等多种职能活动实现的。这些职能活动也是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这些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构成了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价值链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波特认为,企业价值链贯穿着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价值链“无处不在”。

二、企业绩效评价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经营者绩效评价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传统的方法多数是将企业绩效评价与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混合在一起进行评价的,这种评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侧重于从企业绩效对经营者进行绩效评价

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一般采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等。一些单位近年来还积极探索采用了平衡计分卡、EVA经济附加值等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但这些方法都不能全面、动态地反映经营者绩效,没有突出反映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

2、 考评缺乏可操作性

对经营者的绩效评价注重于“德、能、勤、绩”的考评,考评的办法多数没有以量化指标为基础。由于考评标准中定性描述的内容居多,可衡量的标准太过空泛,实际操作时缺乏统一的尺度,也没能确切地反映出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另外考评过程看似严谨,但评价者一般由同级或下级组成,经营者绩效评价很容易流于形式。

3、评价结果与经营者薪酬脱节

绩效评价是确定薪酬标准的依据,薪酬必须与绩效挂钩,这是市场规则,也是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的前提。很多企业存在经营者薪酬不与企业经营指标完全挂钩的状况,在薪酬激励中没有将企业经营者绩效与企业规模、经营难度和实现的经济指标挂钩,使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完全脱节,缺乏相配套的薪酬体系,也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长期激励措施。

4、 绩效评价不能反映出经营者的努力程度

一方面,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基于利润指标,一般没有考虑资本成本,不能反映资本净收益的状况和资本运营的增值效益,使企业或各部门的经理们倾向于只注重利润指标,容易导致其短期行为。另一方面,传统的评价方法没有能够确切地反映出由于经营者的努力,企业前后各期实际运营结果的差异并可以进行比较,也没能够衡量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营者的运作,企业的经营绩效水平在本行业中所处的地位。

三、绩效评价的特点

1、以绩效评价定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基于价值链的经营者绩效评价,可使企业经营者的绩效评价建立在动态的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以弥补长期以来对企业经营者的绩效评价主要采用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的不足,即把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作为一种反映企业过去的、历史经营状况,以事后为主的静态管理行为扩展为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以促进企业价值增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行为,并把企业经营者的绩效评价工作纳入战略管理的全过程,以实现企业战略经营目标,体现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

2、突出经营者绩效评价这一重要环节

基于价值链的经营者绩效评价,可以通过评价企业经营者绩效指标反映出企业的竞争实力,把握经营者绩效指标反映的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状况。根据价值链的要求,建立企业整体的统一的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体系,以克服传统绩效评价大多只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的不足,把企业整体利益、企业内部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实行全面评价和有机的结合。

四、经营者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随着对价值链理论认同度的增加,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体系也应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改进并完善。国家国资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某种程度上的绩效分析,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是值得思考的。为此,应设法建立在价值链视角下的企业经营者综合绩效评价系统,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者的绩效,反映企业经营者的努力程度。

1、将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绩效评价的结果与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密切联系,对经营者绩效考评的结果应与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如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则经营者仅仅得到工资报酬,企业剩余全部归股东所有。如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则经营者就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部分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进行分配。经营者根据智力资本的贡献,按照“金字塔”的形式对属于智力资本所得到的剩余部分进行分配。通过这种方式,把绩效评价与经营者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

2、非财务评价指标

在价值链视角下,各利益主体均对企业经营者绩效提出相应的要求,员工、供应商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仅依靠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绩效评价,也从非财务指标考察企业经营者绩效。非财务指标在价值链视角下与财务指标同等重要。以下将以三级指标体系构筑企业经营者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财务评价指标

企业经营者绩效是多层面的,评价绩效的指标既可以是财务性的,也可以是非财务性的。财务评价指标一直是而且也将继续是使用最广泛的指标,原因是企业的长期目标几乎总是纯财务性的,经营者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直接与企业的财务目标相衔接。在价值链视角下,为了有效反映企业经营者的综合绩效,财务指标从六个方面来反映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绩效:赢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股本扩张能力和主营业务鲜明状况。其中前四个与我国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系统评价的内容相同,后两个是根据上市企业的特点而考虑的。

篇7

(一)现金及现金流量的涵义

现金是我国企业会计中的一个总账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中并入货币资金,列作流动资产,但具有专门用途的现金只能作为基金或投资项目列为非流动资产。现金和现金流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金流量是客观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之中,能动态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并对其起保障与控制作用的货币收支过程。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它是投资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因资本循环而可能或应该发生的各项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统称,现金流量是计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主要根据和重要信息。

(二)现金流量表的涵义

现金流量表是一张透视企业现金流动状况的财务报表,综合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方面现金的流动状况。现金流量表的出现,主要是要反映出资产负债表中各个项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并根据其用途划分为经营、投资及融资三个活动分类。现金流量表可用于分析一家机构在短期内有没有足够现金去应付开销。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动态状况的报表。其组成内容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一致。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概括反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影响,对于评价企业的实现利润、财务状况及财务管理,要比传统的损益表提供更好的基础。

二、通过现金流量对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资产筹划财务风险分析

一个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对企业资产进行有效筹划,是每个企业经营过程中常常遇到的课题,如何科学合理回避风险,实现企业良性发展,是每个企业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当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零情况的时候,这段时间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资产运营顺利,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需要支付筹资费用、分配股利或利润以及偿还债务等业务。此种情况的出现某种程度上说明企业投资或扩张出现萎缩现象。而当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大于或等于零的时候,导致企业没有现金或没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可能性,或者某一项债务在特定时点不能及时偿还,对企业以后的融资增加产生影响。

(二)投资管理财务风险分析

企业进行投资管理的时候,需要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从现金流量角度分析投资活动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投资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变动情况。当现金净流量不小于零的时候,说明现金预算与实际投资不符,严重会出现支付危机;有些由于企业资本结构安排不合理,如在总资产收益率低的时候选择了利率较高的债务,同时现金流入的日期和和债务日期不匹配。当投资活动中现金净流量小于零的时候,说明企业在进行扩大再生产,需要加强对外投资,要求加强对资产严格管理,避免资产流失。

三、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著名的“巨人集团”在盈利的情况下轰然倒塌。企业盈利状况的好坏并不代表企业现金流量的正常与否。控制现金流量,掌握现金流动状况,就能够合理有效地对财务进行管理,保证资金持续、快速周转,以最大限度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一)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是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现金循环周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所需营运资金的数额。一般来说,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越长,应付账款周转期越短,营运资金数额就越大;相反,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越短,应付账款周转期越长,营运资金数额就越小。在一个经营周期内,短期资产的实物消耗与价值补偿是一次完成的。而长期资产则相反,其价值随着多个经营周期逐步回收和补偿。充分运用财务管理和财务调控手段,提高企业资金的运作效率,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流转。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现金净流入,保持现金流量的通畅,要合理调度货币资金,妥善安排货币资金的收支活动,防止过多的消费性支出和非生产投资;就必须加强和提高对现金流量的管理。

(二)缩短现金周转期

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尽可能缩短现金周转期,加强应收账款到账,减少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企业获利效率。现金周转模式将现金流量与存货管理、销售管理连接起来,将流动资金投入与流动负债融资结合起来,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了战略线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物资周转、市场销售、资金周转提供技术支持,企业有条件、有能力在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上研发战略运营机制,加强应收账款回收,提高现金周转效率。

四、结语

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财务指标之一,现金的流动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企业的最终利润归根结底转化为现金,良好的现金流量控制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经营方式,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财务分析程序;方法;体系重构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54-02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财务信息需求与供给的相关研究和分析,它的产生与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财务管理需求变化,而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联系日益密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在这样的背景形势下,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完善财务分析的目标、方法、体系、内容,以及将之更好地应用于财务管理当中,是当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面临的重要议题。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的重构,是为了更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对此,我们要结合我国经济与企业发展实际,构建现代新型财务分析体系。

1 现代财务分析体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就当下经济形势来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化,基于这种背景环境下,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战略分析:战略分析是企业进行经济决策,根据当下经济发展形势为企业未来发展目标作出相应规划,以促进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分析,将更加注重企业经营决策,在财务分析当中的体现,则表现在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上;(2)会计分析:会计分析是对企业阶段性经营状况的分析,对企业盈利情况、亏损情况、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情况进行归纳统计,更加直观地表现阶段性经济效益;(3)价值评估分析:价值评估分析问题,一般体现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在进行价值评估分析过程中,将对企业经营状况、资产负责、财务管理模式等问题进行统筹兼顾,注重经营分析,并且对财务报表的依赖性较大;(4)预测分析:预测分析是针对于价值评估分析而言,其产生和发展都是以价值评估分析为基础的。现代财务分析体系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财务分析的一般方法,即财务分析程序;另一方面则是财务分析的具体步骤,即财务分析方法。本文对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的研究,则是针对于这两个方面展开的[1]。

2 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进行重构的基础

本文对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的重构研究,主要从财务分析目标和财务分析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财务分析目标和财务分析作用,是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的基础,对财务分析体系构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2.1 财务分析目标

财务分析目标是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包括了企业经营目标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进行财务分析,首先要明确企业经营目标与财务目标关系,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财务目标对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来说,有着积极推动作用。企业是市场经营活动的主体,企业以实现经济效益为发展目的,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就必须注重合理配置资源,以提升生产效率和节约资源来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时,就需要将企业经营目标与财务目标相结合,企业财务目标是股东实现权益的目标,是企业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目标,它与企业自身发展目标是统一的。财务目标,以实现企业效益,满足股东收益为根本目的,其核心价值是经济效益的提升。

其次,财务管理目标与财务的业绩评价目标要保持一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是财务管理目标实施的过程,财务管理包括了企业为了扩大生产、实现经济效益进行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利益分配活动,这些活动与企业的生产成本直接挂钩,关系到了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扩大生产能力等多个方面。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必须与业绩评价目标保持一致,可以更好地监督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各个环节以及各个方面的业绩进行有效评价,更好实现经济效益和经营效益。

最后,则是财务业绩评价目标与财务分析目标要结合统一。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实际盈亏状况都以财务报表的方式体现出来,财务业绩评价的基础是财务分析报表,而财务分析也要从财务报表体现的数据进行入手。财务业绩评价目标与财务分析目标具有辩证统一关系,财务分析需要就财务报表的数据信息入手,进行会计分析,就其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行探讨。

2.2 财务分析作用

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的基础,离不开财务分析的作用,财务分析的作用,体现在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企业过去、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企业生产经营有着重要影响:(1)评价企业过去:对企业过去发展状况以及经营状况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为企业现状发展以及未来发展战略制定,提供有效参考和依据。财务分析对企业过去的评价,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有效改正,更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2)分析企业发展现状:财务分析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真实反映现阶段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更好地发现当下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3)未来战略制定:财务分析通过对过去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企业自身优势进行有效评估,从而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有效预测,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未来战略[2]。

3 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问题研究

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需要以财务分析目标和作用两个方面入手,通过研究和分析,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3]。

3.1 信息搜集整理

财务分析工作之前的信息搜集整理工作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关键,在进行信息搜集整理时,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1)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搜集。财务分析目的明确,才能确保搜集信息的有效性,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制定财务分析计划:财务分析计划是以财务分析目的为基础的,是对财务分析目的的一种实践操作,为接下来的财务分析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3)搜集整理财务分析信息:财务分析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时,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这关系到财务分析是否正确,对财务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2 战略分析

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要注重企业战略分析问题,企业的战略分析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进行战略分析时,要明确自身地位以及自身优势,通过对当下市场竞争环境的分析,发掘企业竞争优势,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发展优势。企业在进行战略分析过程中,主要关注行业竞争程度以及市场议价能力,为了更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企业需要根据行业竞争程度,选择竞争策略,并根据市场议价,进行生产经营战略制定。

3.3 财务分析实施

财务分析实施过程中,要针对于财务指标分析和基本因素两个方面进行:(1)财务指标分析:财务指标的分析,主要从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两个方面进行,这两方面反映了企业经营状况,是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正确评断的关键;(2)基本因素分析:基本因素分析法是对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可以更好确定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为企业提供正确的财务评价依据。

3.4 财务分析综合评价

财务分析综合评价,是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的关键环节,通过财务综合分析评价、财务预测与价值评估、财务分析报告三个方面,实现现代化财务分析体系构建。财务综合分析评价是应用各种分析方法对搜集的财务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并且对实际经营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步骤;财务预测与价值评估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总结,对企业接下来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财务分析报告是财务分析最后的总结性报告,将分析结论进行反馈,为企业接下来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4 结束语

本文对我国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分析,从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的基础以及实际重构步骤两个方面,总结了笔者对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的观点。通过研究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财务分析体系对促进我国企业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因此,重构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使之更好满足我国企业发展需要,是我国现代化企业必须严肃对待的一个议题,必须切实履行。

参考文献:

篇9

所谓企业分类监管制度,指的是各级工商管理部门以其所掌握的经济户口为依托,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分级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给予不同的管理方式,对失信企业进行处罚以及对守信企业进行奖励的一种企业信用管理方式。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上下互动、横向互通的监管机制,推进工商管理各项职能的整合,实现对企业的准入行为、经营行为和退出市场行为的全过程监管,以提高执法效能。我国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始于90年代末期,在实践中的运作已经比较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建立起了一批有关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法规、规章及条例等,如工商总局颁布的《工商管理总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建议》等;其次,由国家工商总局牵头,对地方各级工商管理部门的企业分类监管工作实行了联网应用,并颁布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联网应用技术思路与实施方案》;再次,建立了一个较为合理的企业信用分类标准,将企业分为A、B、C、D四类,规定A类企业为有着良好的信用记录的、需要加以正面激励的企业;B类企业为有一些不良记录的企业;C类企业为信用不良记录较多的需要加以重点监控的企业;D类企业为需要由工商部门强制其退出市场、撤销其工商登记的企业。

三、工商管理部门开展了企业年检实践,成为工商行政部门把握企业信用信息的重要途径

企业年检是以工商部门为主体对企业进行的一年一度的企业经营状况及企业信用状况检查,其目的在于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发现企业中的问题、利用企业所提供的数据对企业的经营提出具体的经营管理建议等。企业年检是工商管理部门更新企业经济户口信息、监督企业经营行为、监督企业信用记录的重要手段,它与经济户口管理制度、企业分类监管制度一起,构成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三大主要组成部分。为完善企业年检制度,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做了许多努力:一是完善企业年检的制度和程序。继1990年《企业年度检验办法》实施之后,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又组织人员对这一办法进行了修改,并于2006年起正式颁布实施修改后的年检办法。新办法相对于旧办法而言主要是在年检程序、年检对象上做了更具体详细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市场监管的时代性,既能够保证政府更有效、更全面地把握企业经营信息、同时也能方便了企业和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二是企业年检技术手段的创新。一些地方为方便企业年检,实施了滚动式年检年度,即根据企业注册时间的不同,在一年中的不同时候对企业实施年检,这就避免了由于年检扎堆而监管不到位、不细致的现象;一些地方实施了网上年检制度,企业可以通过红盾信息网下载年检表格,申请年检,减少了企业年检的程序,方便了企业年检。这些措施加强了企业年检的积极性,也保证了年检所获取的企业经营信息的准确性。

篇10

在此基础上,考核体系中也根据不同行业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分类指标以体现行业特点,如工业企业的分类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指标,一是成本费用总额占主营业务的比重,二是流动资产周转率,三是主要产品产量的指标。通过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的设置,既体现了国有企业基本状况,又比较科学地体现不同行业和企业经营特点,从而合理地评价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体现了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

(二)企业经营考核的长短期结合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将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基本指标中的年度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注重对企业的获利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同时注重考核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任期考核指标基本指标中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则注重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的考核,侧重于考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将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长短期相结合后,对于负责人的考核就不仅是短期盈利能力的考核,而是将近期利益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并且注重从长远的角度对企业综合发展能力进行考核。这符合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保证了国有资产长期、持续的保值和增值。

(三)考核指标规范且实用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中的基本指标多为企业财务核算中经常用到的指标,表达方式简单易懂,也较容易从企业财务报告中获得原始数据,且易于计算。如基本指标中的净资产收益率=企业考核当期的净利润,平均净资产,其中企业考核当期的净利润通过企业的年度利润加上经核准的当期企业消化以前年度潜亏即可计算得出,而平均净资产则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得到。另外,分类指标在选取时也大多选取财务指标,尽可能少地选用统计指标,如上文提到的工业企业分类指标中成本费用总额占主营业务的比重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都是财务指标,只有主要产品产量指标是统计指标。因此,指标体系设置体现了考核的规范性和可量化原则。

在考核标准的选择上,考虑到国有企业个体差异大,即使是同行业企业的产品结构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把各企业预先确定的业绩考核目标值作为业绩考核标准,保证了业绩考核指标的规范性和实用性。尽管当前的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实现了国资委要求的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目标,并且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带动力和控制力,但是经过三年的实践,也暴露出当前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的一些问题。

二、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与行业内相关公司的横向对比由于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将预先确定的业绩考核目标值作为业绩考核的标准,有可能导致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管理目的只是完成既定的目标,缺乏与国内同行业优秀企业甚至是大型跨国企业进行竞争的动力,从而丧失了企业快速发展的机遇。目前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资产经营质量和效率虽有所提高,但远未达到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与行业相关公司进行横向比较,才能真实充分地反映企业在动态发展环境下的企业资本盈利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和长期发展能力状况等内容。在当前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条件下,只有通过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推动国有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壮大国有企业规模。与行业内相关公司的横向比较,有利于企业负责人了解国内外行业发展状况,并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方位地判断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真实状况,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二)过分依赖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尽管有其易取得、易计算等优越性,但是其缺陷也很明显。一是作为计算财务指标基础的财务数据在权责发生制下较易受到人为影响,特别是在目前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与其薪酬挂钩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企业负责人为了应对考核,人为操纵企业利润的情况。另外,财务指标是一个比较滞后的指标,只能说明企业过去取得的经营成果,至于驱动企业向前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却没有得到体现。如传统的财务数据过分注重企业经营业绩中可直接计价的因素,忽视不可计价的因素;又如企业在长期经营中获得的无形资产、人力资本等有利于提高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都没有在考核指标中体现,从而没有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此外对于市场占有率、质量与服务、生产管理、顾客满意度等这些在当前竞争环境中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非可计价因素,亦不在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范围内,因而没有能够科学合理、真实地反映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和企业长期竞争力。

(三)没有充分体现企业创新能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力量的国有企业,应该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但技术创新在较长时间内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影响当期经济效益,另外,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有一定的周期和风险,有若干年见不到成果的可能,也有失败的可能。但是从战略眼光来看,创新则是企业保持长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比简单的有形资产投入更为有效,但是这些重要的因素没有通过相应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表现出来。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负责人为了保证短期内的经营业绩而减少长期的技术投入和创新,从而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

(四)国有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充分体现企业社会责

任的概念起源于欧洲,现在西方社会在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估时已经将社会责任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由于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是国家,决定了国有企业不仅仅要完成一定的经营业绩,也要承担一定社会责任。这里的社会责任并不是指国有企业在改革前所承担的一部分社会功能,而是在对诸如消费者权利的保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保护、环境保护和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国有企业更能够发挥体现国家政策的“窗口”作用,做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的表率,保证国家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如果国有企业所做出的贡献不能通过当前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体现出来,就可能导致国有企业负责人为了应付经营业绩考核而忽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改进方法

(一)增加衡量相关行业发展状况的横向比较指标选取国内同行业、产品结构类似的优秀企业作为目标,选择能够反映企业盈利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和长期发展能力状况的重要财务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对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和负责人确定本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中的发展状况十分重要。通过和优秀企业的比较更有利于国有企业负责人明确本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出低效率运营的症结所在,确立经营管理的“目标”。由于对比指标体系侧重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具体的对比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在收集了国内同行业、产品结构类似的企业或者部门的数据后(国内没有相类似的企业可以采用国外企业的数据),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出行业平均水平和行业领先者的水平,然后将国有企业的相关指标与之对比,明确国有企业在动态环境下的位置,找到国有企业和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差距所在,为国有企业负责人提高经营业绩提供方向。

(二)提高非财务指标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许多与企业长期发展密切相关的非财务指标,尽管带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但是对于正确评价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十分重要。除此之外,一些非财务指标更为出资人评价企业经营提供了一个对企业当前盈利能力的侧面验证,为企业盈利的可持续性和增长能力的估计提供了依据。笔者认为,应将以下几个非财务指标加入到相关考核体系中:

(1)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一是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企业某产品销售量/某产品市场年销售总量。该指标反映企业所经营的产品对市场的影响程度,市场占有率高意味着公司的竞争能力较强,对企业的投资回报有较大影响。二是顾客满意度,该指标反映企业产品在质量、性能、售后服务等方面对消费者需求的满意程度。关注顾客满意度有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2)企业内部生产管理评价指标。一是产品合格率,该指标主要反映产品的生产质量。二是单位产品生产时间,完工速度等,该指标注重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三是新产品研究开发时间,该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研究与开发新产品的效率。

篇11

Key words: stock investment;investment decision;AHP;TOPSIS

中图分类号:C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175-02

0 引言

企业投资决策,是企业决策者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经济建设的相关方针和政策,综合考虑与投资项目有关的各类信息,采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综合评价,选择项目最优投资方案的过程。股票投资是指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购买股票以获取红利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相关配套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股票投资已经成为企业直接投资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的研究,以企业股票长期投资决策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股票长期投资问题的特点分析,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赋权模型和基于TOPSIS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而通过示例说明了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

1 股票投资特点分析

股票投资的特点主要包括收益性、长期性和风险性:①收益性。进行股票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包括股票升值、股息和红利等在内的经济收益;②长期性。股票投资的长期性指的是,购入某项股票的同时意味着认可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认为反映该企业价值的股票价格在未来的某个时点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③风险性。股票投资的风险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经营和收益的变化,同时,股票投资的风险也受到股票市场本身波动性的影响,即使企业本身经营状况良好,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也会给股票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2 股票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股票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2.1 宏观经济环境 国家的经济周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政策等对股票价格走势影响很大,例如,当宏观经济处于繁荣期的时候,市场总体需求量大,有助于促进股票市场的繁荣,反之,当经济处于萧条期或衰退期的时候,整个市场需求降低,企业利润减少,股票市场也会随之萎靡;又如,当国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有助于促进股票价格的上升,反之,当国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会抑制股票价格的上升。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对整个股票市场产生影响,因此,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属于股票投资决策的外部因素。

2.2 行业状况分析 行业状况主要包括行业的政策、行业生命周期和行业竞争。行业政策是政府对该行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对行业的发展、行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的组织等产生影响;如同经济周期理论一样,任何行业或产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从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衰退期的全生命周期。一般而言,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行业,盈利能力较强,而处于初创期和衰退期的企业盈利能力则比较弱;另外,行业内的竞争强度也是影响行业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完全垄断的市场环境中,垄断者容易获得超额利润,而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各参与主体只能获得平均利润率,因此,行业竞争强度越高,该行业内企业股票价格相对较低,反之,行业竞争强度越低,企业股票价格相对较高。

2.3 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就影响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而言,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状况只是外部因素,而公司的经营状况才是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尽管短期内股票价格可能由于投资者预期等因素背离由公司经营状况决定的股票价值,但是从长期来看,股票价格必然是其价值的具体体现。公司的经营状况可以由一系列财务指标反应,主要指标包括:

篇12

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为了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则不仅要积极开拓消费市场,还要做好内部会计管理工作 。会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控制经营成本以及规避经营风险,因此在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会计的具体作用进行了分析,旨在推动会计工作的完善。

一、企业会计职能

企业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是监督与核算,监督职能指的是会计工作能够对企业各部门进行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或指导,并保证经营活动与规定要求相符;会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以及事后监督。核算职能指的是计算、记录以及分析已经完成或正在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并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实践证明,进行会计监督以及会计核算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使企业收支进度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益。

二、会计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分析

(一)会计分析以及会计监督有助于找出提升经济效益的途径。

通过进行会计分析,可以深入考察价值指标完成情况,如利润、成本以及资金等,有助于了解与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当得到企业财务状况信息时,就可以根据财务信息制定出合理的效益目标。此外,在进行会计分析时还能够对比计划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并在对比中得出企业近期效益与过去同期效益之间存在的差异,及时发现近期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进步,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并找出提升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通过进行会计监督可以有效封堵企业内部管理以及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漏洞,因此能够提高经营活动所带来的效益 。例如,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会计核算中的费用指标以及成本控制指标,对消耗活劳动以及物化劳动的情况进行考核;在对经营效益进行考核时,将利润指标作为评估标准;而在对原材料以及成品等库存情况进行考核时,可以将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指标作为评估标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通过开展会计分析以及会计监督工作,能够有效避免成本被乱挤乱摊以及库存积压等不良状况,还可以确保资金得到合理运用,使生产周期得以缩短、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二)会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以及经营效益。

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及构建公平市场体系时,都要以会计作为基础,因此只有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以及经营效益。第一,在执行会计法律以及规章制度时,必须依靠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不仅是执行者,同时也是责任承担者。会计是监督财务收支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维护债权人以及投资者的利益,可以有效协调个人、企业以及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第二,开展会计工作,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用财之道、聚财之道以及生财之道,确保企业进行经营时以精打细算、开源节流以及开辟财源作为目标,从而为效益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报账、算账以及记账只是会计工作当中的一部分内容,除了做好以上工作之外,寻找提高经营效益的内部管理途径也是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会计人员通过综合分析企业经营状况,为企业管理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意见,保证经营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企业资金,避免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导致资金被浪费,从而确保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三)会计工作有助于确保企业经营决策的有效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不能只顾单方面的扩大生产规模,还必须管理好生产经营模式。在制定经营模式时,必须对经营环境以及市场需求进行预测,以保证经营模式、经营决策的有效性,从而通过良好的经营方法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会计工作接触面广,且能够掌握大量的信息,因此可以对企业经济活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利用生产记录以及相关统计资料等准确评估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避免企业决策出现重大失误,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核算有据,并保证提供真实的账目以及详细的财务报表。总之,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应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以便能够改善经营状况以及提高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工作能够在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经营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重视积累会计管理经验,并完善当前的会计工作,从而有效提升经济效益。

(作者:内蒙古财经大学,大专学历,研究方向:会计)

注释:

杨瑞明.会计与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相互适应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484-485.

篇13

企业的综合收益财务报表可以使企业利润反映的内容更加的全面和详尽,其中将IASB与FASB联合可以构建综合收益财务报表。我国财务报表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传统的利润表基础上增加其他综合收益的内容,需要根据综合收益的内容对报表做出微调。FASB列举了一些属于综合收益但是不属于净收入的项目,这些项目包括调整项目、最低退休金负债调整、可销售证券上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等,这些项目的基本特征是都没有实现的,因此叫做其他综合收益。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企业收益进行核算,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企业利润财务报表。其基本步骤是首先将企业经营的财务数据进行初始化,然后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对企业的净利润和综合收益进行核算,得到企业收益的财务报表。利用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反映企业的综合收益,从而使企业的综合收益和财务报表关系更加密切,为投资管理者和经营者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三、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收益管理和财务报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