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护理诊断是医院护士为了让某种病患达到某种预期的效果而选择的护理措施,是对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一种临床判断,护理诊断是为明确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选择最佳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而服务的。在护理过程中,正确做出护理诊断有利于全面有效地实施护理工作,同时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正确的护理诊断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护理诊断的结果与病人的实际情况不符,将会对护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及康复。所以,护理诊断是制定护理计划的基础,也是整个护理程序的难点和关键点,这需要护士有足够的自主精神和责任心。
2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的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进行内科治疗的患者232例,其中高血压患者136例,肝硬化患者9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各种类的内科患者中各占1/2,即对照组的内科患者中高血压患者68例,肝硬化患者48例,观察组的内科患者数据同对照组。
2.2 病症观察 在作对照护理前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患者的精神状态、病症、临床表现等情况做详细记录,以便进行护理前和护理后的对比。
2.3 治疗方法 护理前将各位患者的病患情况做详细的了解,并分组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照组的11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的116例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还进行护理诊断,并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护理诊断的排序工作,选出首优问题、中优问题和次优问题。
2.3.1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的护理诊断
2.3.1.1 疼痛 对患者的头痛情况进行评估,是否伴有头晕、耳鸣等;护理措施:保持室内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头痛时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规律服药等。
2.3.1.2 有受伤的危险 警惕低血压反应,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等情况时立即平卧,并垫高脚部以增加脑血流量。活动缓慢,外出时需有人陪,避免剧烈运动。
2.3.1.3 知识缺乏 指导病人坚持低盐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等的摄入,补充适量蛋白质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充足睡眠,心情舒畅;告诉病人有关降压药的知识,谨遵医嘱进行服药;定时量血压,定期复查等。
2.3.2 肝硬化患者进行的护理诊断
2.3.2.1 体液过多 卧床休息时尽量平卧或半平卧,并抬高下肢以减轻水肿;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等;限制水和钠离子的摄入,并观察腹水和下肢水肿的情况,进行记录等等护理诊断措施。
2.3.2.2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叮嘱患者勿抓挠皮肤,预防压疮;洗澡时水温不能过高,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香皂或沐浴液等,减轻对皮肤的刺激。
2.4 治疗过程 将对照组的116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116例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之外,对其额外进行了2.3所述的护理诊断并按照护理诊断的措施进行再护理。期间对患者的病情及时做好记录,并将病人的反应及病人家属的反应记录好,最后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有无复发及进行必要的满意度调查。
3 结果
经过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患者痊愈率为82.76%,高于对照组的62.93%;观察组的患者复发率为11.21%,低于对照组的19.83%;观察组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为95.69%,高于对照组的56.03%。
从数据显示来看,高血压和肝硬化患者在进行护理诊断之后的痊愈率并未达到很理想的效果,但是相对高血压和肝硬化的病理特点,这个结果已经要好很多了。虽然护理诊断在内科护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但是基于护理诊断是一项技术性十分强的工作,在进行临床护理诊断时,各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责任心等与真正做好护理诊断所需要的业务水平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距,导致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做护理诊断时出现错误论断和错误的认知,最终影响了护理的效果。
4 讨论
在医院的内科临床护理过程中,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熟练并正确的护理诊断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关键环节,由于目前我国的护理诊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护理诊断的应用是一个逐步认识、掌握和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护理诊断在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但是要想使护理诊断真正达到为病人服务的目的,需要广大的医护工作者付出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及时总结、合理分析问题,做到真正解决病人的问题,充分地体现护理的价值。
在内科临床的护理诊断中,护士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在护理过程中做好规范护理,正确诊断,需要广大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避免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4.1 在做护理诊断时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的概念混淆。概念的混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护理的效果,甚至出现不良的医疗问题,这需要护理人员养成谦虚好学的习惯,多请教经验丰富的资深护理人员,避免“死搬硬套”。
篇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10年10月到2012年08月收治的206例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组给予护理治疗,男性患者114例,女性患者92例,患者的年龄在29岁到68岁之间。所有的患者要符合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标准:在胃镜观察下可以发现粘膜呈现红白相间,其中以白色为主,皱襞消失或者变平,粘膜的血管显露出来,粘膜呈现出结节状或者颗粒状。104例患者作为干预组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治疗,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在检查中和检查前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的变化和在检查过程中的耐受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胃镜下乙酸染色诊断萎缩性胃炎中的作用。
1.2方法
1.2.1所有的患者由同一位医护人员操作,对照组的患者可以在直视的情况下钳取出胃窦、胃体和胃角下得4到6块组织;干预组的患者从活检的孔道去带导管的一个塑料管,然后喷洒上5~10ml的乙酸,观察3分钟之后喷洒上50ml的蒸馏水。根据粘膜的变化颜色进行钳取标本,用甲醛溶液10%进行固定,最后统一送到病理科,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诊断。
1.2.2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在使用胃镜检查之前让患者了解应该注意的事项、在检查中需要的配合要点和疾病的相关知识宣传;治疗组的患者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根据患者担忧或者焦虑的原因给予疏导,做好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减轻或者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让患者对萎缩性的胃炎危险性以及进行早期诊断的必要性进行了解,让患者了解诊断的流程,注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协助医生的检查;在行为上对患者进行干预,让患者了解检查的配合要点和具体步骤,提高患者的耐受性,能够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检查,让患者选择左侧卧位,戴好牙垫,检查的过程中指导患者呼吸形式和肌肉放松,促进诊断的顺利完成。
1.2.3对患者在检查中和检查前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的变化和在检查过程中的耐受程度进行对比分析,选用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用x2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检验的水准为0.05。
2、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干预组患者在检查中的血压和心率都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P
表1. 两组患者在检查前和检查中血压和心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时间 舒张压 收缩压 脉搏
干预组 104 检查前 68.21±3.70 113.72±6.02 76.33±4.70
检查中 73.57±3.43 121.01±2.82 87.64±4.93
对照组 102 检查前 71.12±5.9 121.64±6.03 78.16±4.91
检查中 74.62±6.75 136.53±5.91 90.01±5.45
表2. 两组患者在检查中的耐受程度对比:
组别 例数 难忍 不适 尚可 舒服
干预组 104 4 12 56 32
对照组 102 26 50 22 4
讨论:
在胃镜下进行乙酸染色诊断需要的时间较长,加上患者对相关知识了解的较少,容易在检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不适合疼痛,不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因此对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协助治疗非常重要[3-4]。通过上述结果显示,在胃镜下乙酸染色诊断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由于常规的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对检验的耐受程度,患者主动配合 检查缩短了检查的时间,缓解了患者抑郁和焦虑的情绪,保证了检查能够顺利完成。对于发现胃粘膜肠化和不典型的增生等早期的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囚鹏,曹建彪,郭汉斌,李浩然.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与萎缩性胃炎相关性研究及效价比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1,03(01):46-47
篇3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取的临床研究资料为2011年2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并发压疮患者6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为(69.36±6.51)岁(62-83岁),入组的患者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同时符合压疮的诊断标准[1]。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全面护理组(34例)和常规护理组(34例),经过相关统计学分析,全面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面护理组:(1)心理护理:首先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促使家属理解患者并且配合正常护理工作,之后与患者积极交流病情,促进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2)饮食相关护理:积极控制患者的饮食,并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身高、体重及年龄等参数制定食物摄取量;(3)血糖控制:积极配合胰岛素使用,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及尿糖,观察胰岛素的作用效果;(4)清疮护理:糖尿病合并压疮患者创面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组织,定时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并且送标本检验:(5)创口护理:选用5%PVP碘溶液涂擦创口,帮助组织修复;(6)健康教育措施:定期组织护理培训班,举办患者经验交流会等。
常规护理组:参照黄娟等[2]的常规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全面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护理后血糖水平、压疮愈合所需天数和压疮愈合有效率。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在治疗后的1周内,压疮局部组织基本修复完毕;有效:糖尿病压疮在治疗后的2天内渗出减少,并且在1周内面积缩小;无效:创面无变化;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 13.0,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的是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的是 检验,以p
2. 结果
2.1 全面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血糖控制及压疮愈合天数比较
本组研究显示,全面护理组护理后血糖水平以及压疮愈合所需天数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
3.讨论
篇4
1.1 资料 病例选自2000年1月~2004年4月辽宁省凌源监管分局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的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1]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26~34a,平均29.25±2.73a;精神分裂症病程36~74mo,平均55.0±13.64mo;诊断:偏执型9例,青春型3例;全部患者均有1次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史;小学文化程度8例,初中文化程度2例,高中文化程度2例;均无职业。
1.2 方法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
2.1 妊娠状况 12例患者均在精神分裂症缓解期停用抗精神病药物6mo以上妊娠。病情复发在妊娠20~28w, 平均24.10±2.20w。均在预产期前2w内住院待产,分娩后1w出院,平均住院19.42±1.31d。
2.2 精神症状 自知力缺乏12例(100%),破裂性思维10例(83%),命令性幻听9例(75%),关系妄想8例(67%),被害妄想7例(60%),情感倒错5例(42%),被洞悉妄想4例(33%),内感性不适2例(17%),物理影响妄想1例(8%)。
3 护理
3.1 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2]
3.1.1 常规护理 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严格执行精神科护理常规,认真完成护理评估及护理诊断。12例患者均处在精神分裂症发作期,均存在明显的自杀、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治疗护理均不和作。营养状况相对正常。均给予Ⅰ级护理。
3.1.2 护理目标 促使患者能有效地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疾病及其症状有较正确的认识,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改善,顺利度过围产期。
3.1.3 护理措施 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产妇母婴的安全,对其均不采取抗精神病治疗,这就使护理工作更具艰巨性。让患者均住在家庭病房,为其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由家属及责任护士24h陪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适当满足其合理要求,减少外界刺激,注意门窗的管理,安排适当的活动,争取家属的支持,配合医生作好支持性心理治疗和领悟治疗。适当限制患者活动,不与患者争执,每次进行妇科检查时,尽可能的给予心理安慰和解释。
3.1.4 特殊护理 及时发现冲动、外走行为的先兆。避免在患者看不到却听得到的地方说话、发笑。对患者的怪异言行不训斥,但不轻易迁就。在适当情况下,对分娩过程向患者作适当的介绍,以争取在分娩中得到配合。认真作好交接班工作。
3.2 针对围产期护理
3.2.1 产前护理 临产前常规进行血、尿常规化验。在1人间待产室待产。每次进行检查、阴道检查及清洁灌肠前,都做适当的解释工作。同时密切监视胎儿情况,耐心指导患者会阴及卫生工作。
3.2.2 分娩过程护理 第一产程是患者处于紧张的时期,最为关键。考虑到急性应激下,精神病病情会加重,适当增加护理人员,作好心理护理并适当给予精神科保护措施,防止冲动行为发生。指导患者在宫缩时作深呼吸动作,或用双手轻揉下腹部。腰骶部涨痛者可用手或手掌压迫腰骶部。20min听胎心率1次,用胎儿监护仪描记胎心及宫缩曲线,确保宫内胎儿安全。给予少量、多次、高热量、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进食,多饮水。不能进食者,酌情在保护下输液。严格按照常规处理,指导患者正确施加腹压,完成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的护理及接产工作。
3.2.3 产后护理 产后在产房观察2h。回病房后,24h内仍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阴道流血、有无尿潴留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作好产后会阴消毒、卫生的工作,主动进行母婴接触及初乳喂养工作。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避免产褥期感染及褥疮,作好产褥期的心理工作。严防冲动、自杀等意外性事件安生,直至患者安全出院。根据心理调适的不同时期[3],细致耐心地对患者家属进行产褥期护理教育,调动家庭支持系统来共同完成产后早期的母婴护理,以便使患者在家中顺利度过产褥期。
参考文献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本院急诊科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急腹症患者当中选取108例为研究对象,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4例。对照组中男32例, 女22例, 年龄20~66岁, 平均年龄(38.3±9.7)岁, 其中术后病理证实为急性盆腔炎13例, 急性阑尾炎21例, 胆囊炎14例, 胃穿孔6例;观察组中男31例, 女23例, 年龄22~69岁, 平均年龄(39.3±10.3)岁, 其中术后病理证实为急性盆腔炎12例, 急性阑尾炎20例, 急性胰腺炎17例, 胃穿孔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诊断护理, 由外科或内科诊治医生进行逐一问诊。观察组给予有效的分诊及急诊护理, 具体包括看、问、查、分4个步骤。首先要看。在接诊时, 要仔细观察患者面色、表情、体征、行为等, 以便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做一个初步的判断。其次要问。医护人员在接到患者之后要快速、简洁的询问患者的病情、病史、发病时间、发病经过以及疼痛程度等, 以便初步判定疾病类型。第三要查。要对患者的脉搏、体温、血压、呼吸等进行监测, 确定疼痛部位。要尽快进行血、尿、便常规检查, 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病情。第四要分: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 将其送往相应的专科接受详细诊断和治疗。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54例观察组急腹症患者中, 妇科急腹症诊断准确率为91.67%, 外科急腹症中胃穿孔诊断准确率为80.00%, 急性阑尾炎为95.24%, 内科急腹症诊断准确率为94.44%。54例对照组患者中, 妇科急腹症诊断准确率为69.23%, 外科急腹症中胃穿孔诊断准确率为50.00%, 急性阑尾炎为80.77%, 内科急腹症诊断准确率为87.5%。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腹症主要包括急性阑尾炎、胃穿孔、泌尿系结石等外科急腹症, 急性盆腔炎、宫外孕、黄体破裂等妇产科急腹症, 以及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内科急腹症[2]。不同急腹症的发病原因是不同的。外科急腹症和感染、炎症、血管病变、梗阻等因素有关[3];妇产科急腹症主要是由附件炎、卵巢黄体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引起的;内科急腹症和炎症反应、感染等有关[4]。
篇6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9(b)-0178-02
1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而导致的一种糖尿病类型,在青少年群体中比较多见。儿童糖尿病患者主要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因儿童群体特点,通常需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儿童糖尿病患者的疗效[1]。该文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的30例儿童糖尿病患者,分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及常规与心理护理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血糖指标控制、治疗依从性及儿童患者家人焦虑情况等指标的差异。研究儿童糖尿病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的效果,为其临床护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的30例儿童糖尿病患者,全部儿童患者都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征求儿童患者家长同意后,将30例儿童患者列入该研究病例。随机将儿童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15例。对照组儿童患者中,男女比例7:8,儿童患者年龄在5~11岁,平均年龄为(7.1±1.2)岁,糖尿病病程在1~5年,平均病程(3.7±1.2)年;观察组儿童患者中,男女比值为8:7,儿童患者年龄在 3~10岁,平均年龄为(7.3±1.3)岁,糖尿病病程在2~6年,平均病程(3.6±1.5)年。
1.2 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世卫组织制定并实施的诊断糖尿病标准:患者产生糖尿病症状,血糖指标在任意时间都高于11.1 mmol/L,空腹血糖指标高于7.0 mmol/L。若患者与上述诊断标准中任意2条相符,就能被确诊患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不能分泌身体所需的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素严重不足[2]。
1.3 儿童患者列入研究病例及排除标准
儿童患者列入研究病例标准:与1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年龄小于12周岁,采取注射胰岛素方法进行治疗,不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患者的排除标准:发生急性感染;肝肾不具有正常的功能;缺少必要的临床资料[3]。
1.4 研究方法
该研究病例中的儿童患者都采取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法。对照组儿童患者采用基础护理、给药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运动及并发症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儿童患者基于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实施心理评估、疏导及正向暗示等心理护理干预措施[4]。
1.5 儿童患者的临床有关指标观察
对护理前后两组儿童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指标的控制情况、治疗依从性、儿童患者家长焦虑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情况进行比较。治疗依从性主要分为完全、部分及不依从三种类型,儿童患者家长焦虑自评量表分数在0~100分之间, 50分为临界值,得分值越高表明儿童患者家长具有更严重的焦虑情绪。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主要评价25个每个1~5分的条目,总分在25~125分之间,得分值越高表明儿童患者家长具有更严重的疾病不确定感[5]。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儿童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指标平均(9.19±2.16) mmol/L,餐后2 h血糖指标平均(13.08±3.05) mmol/L;护理后空腹血糖指标平均(6.22±1.31) mmol/L,餐后2 h血糖指标平均(9.81±1.29) mmol/L。观察组儿童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指标平均(9.11±2.11) mmol/L,餐后2 h血糖指标平均(13.15±3.47) mmol/L;护理后空腹血糖指标平均(4.75±1.15) mmol/L,餐后2 h血糖指标平均(8.05±1.17) mmol/L。相对于护理前,两组儿童患者在护理后血糖指标的改善比较明显(P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不断提高的经济水平,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饮食习惯及结构产生较大变化,1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主要发病群体为青少年,在临床中目前还没有弄清1型糖尿病的致病机制,可能和患者存在的遗传因素及免疫缺陷具有一定关系。因机体不能分泌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所以,临床中主要采用胰岛素长期注射方法弥补胰岛素不足的情况,但因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青少年,其年龄特点造成患者不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所以,儿童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应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使其治疗的依从性不断提高。
该研究比较30例儿童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针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及常规与心理护理相结合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表明,相对于护理前,两组儿童患者在护理后血糖指标的改善比较明显(P
4 结语
总之,在临床护理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措施的效果比较明显,可使患儿的血糖指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患儿家长有效缓解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 孙静,孔莉,李广文,等.8~14岁儿童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4,9(16):92-95.
[2] 阎冰梅.浅谈新时期儿童糖尿病的心理特征及其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5,7(12):129-132.
[3] 郭浩然,苏丹,苏庆菊,等.对糖尿病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6(13):89-93.
[4] 孙雅静.儿童1型糖尿病的护理评估和临床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3(11):162-165.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5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6.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合并症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O.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并依据急性脑卒中常规护理计划实施临床护理,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实验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程序,即在急性脑卒中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个性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计划,强调患者的护理配合,加强术后的健康教育。依据急性脑卒中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方法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评估。
1.3 资料收集 方法两组患者均同意接受观察、体检、交谈等方法进行资料收集,依据护理部制定的一级护理标准对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评估的依据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规范、患者状况的符合情况以及临床资料的完整性等。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计数资料,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P
2、结果
2.1 诊断 质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诊断规范的准确率和资料系统的完整性较为相近,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l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诊断准确性对比分析[ n(%)]
诊断规范准确性 资料系统完整性
2.2 整体护理质量 实验组共有23例患者总体护理质量评分在170分以上,约占92%,170分以下患者2例,约占8%;对照组共有21例患者总体护理质量评分在170分以上,约占84%。170分以下患者4例,约占16%。两组患者的实验教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表2 两组患者总体护理计划实施质量对比分析[ n(%)]
3、讨论
对于急性脑卒中疾病患者来说,在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的同时,还应将护理的关键点放在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及后遗症的恢复护理上。护理人员应加强急性脑卒中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生命体征检测。由于大部分急性脑卒中疾病发病都较为发病,且中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前没有典型的临床征兆,起病较急,所以患者通常缺乏必要的心理转变,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一定的心理护理,以同情、热情、真诚的情绪对待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和理解,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
早期康复护理会对急性脑卒中患着的预后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急性脑卒中疾病患者临床治疗后应保持4周以上的卧床休息,复发患者保持2个月左右卧床休息,主要原因在于,过早活动会加大再出血的可能性,同时要避免下床大小便,防止发生无法挽回的后果 [2]。
由于急性脑卒中疾病通常难于恢复或病程较长,因而可以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回家继续修养,并加强患者的出院指导,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对患部实施科学有效的按摩和动运,防止发生肢体功能和智力障碍、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后遗症,同时要保持清醒的稳定 [3]。由于急性脑卒中疾病患者发病年龄较为特殊,且病情较长、发病突然,因而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全面的病情评估,以此作为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案制定的依据 [4]。在患者护理计划实施过程中,要随着病情的变化,对护理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通过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对临床治疗效果起到巩固作用,并有效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有效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护理人员也应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用同情心和爱心为患者提供服务,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并注意临床护理经验的总结[5]。
参考文献:
[l] 韩桂凤.脑血管意外早期康复护理的体会[J].海南医学,2009,20 (Ol):214~215.
[2] 陈晓玲.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 06):1067~1068.
篇8
老年性腹股沟嵌顿疝术后常并发肺部感染,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如何做好老年性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护理, 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为此, 本院对老年性腹股沟嵌顿疝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 对引起肺部感染的因素尽早采取措施,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科收治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患者72例, 全部为男性, 年龄70~89岁, 平均年龄75.3岁;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41例,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共58例, 其中腹股沟斜疝65例, 腹股沟直疝7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 各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急诊入院后遵医嘱进行术前准备, 术后监护、吸氧、输液、加压固定等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 预见性的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具体如下。
1. 2. 1 术前护理 ①手术前相关知识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腹股沟嵌顿疝手术及肺部感染相关知识的教育, 让患者了解手术的意义和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因素, 从而使患者有意识的给予配合, 并进行一定的预防措施。②关注患者心理:发生腹股沟嵌顿疝的老年患者均有腹股沟疝反复发作史, 对本次疾病发作会因疼痛、手术带来恐惧、焦虑心理, 护理人员应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及时给予心理支持。③积极术前准备:根据病情需要, 准备吸氧、输液、备皮等工作[1]。吸烟患者告知吸烟对手术的影响, 劝其戒烟;肺部有炎症的患者, 尽早使用抗生素;训练胸式呼吸, 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减轻术后腹部疼痛。
1. 2. 2 术后护理 ①术后常规护理:a.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切口疼痛情况, 有无渗血, 阴囊有无水肿。b.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拉近护患距离、确保护理措施顺利实施的前提, 针对老年患者因手术、疼痛、手术费用等因素引起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安抚鼓励患者, 取得最大的配合。②早期活动:疝手术后一般不宜过早下床活动, 可以给予床上早期活动。a.每2小时扣背1次, 应遵循自下而上、由外向内的原则, 协助患者健侧侧卧位, 掌心呈空杯状叩击背部, 每个部位2~3次, 并鼓励患者做有效咳嗽。b.指导患者适当床上活动, 术后第1天可让患者半卧位, 在床上做伸展运动、双上肢和健侧下肢适度主动或被动活动;术后第2天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 循序渐进。③加强呼吸道管理:麻醉苏醒后,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 增加肺部通气量, 提高气道防御能力;鼓励做有效咳嗽咳痰, 每天观察咳嗽咳痰情况, 必要时雾化吸入。④饮食管理:进食时间的选择应在患者充分休息、精神饱满时进行, 让患者呈侧卧位或半卧位, 不与患者交谈, 避免误吸[2]。⑤基础护理:注意保暖, 防止着凉而引起咳嗽咳痰, 加强营养, 增强体质, 增加抵抗力。⑥基础病的治疗:积极治疗可增加肺部感染的基础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 检查血糖, 规范控制血糖;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合理应用抗生素, 雾化吸入。长期应用抗生素患者, 敏感菌使用并监测其耐药性。
1. 3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2] 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定的“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草案)关于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积分式标准为:①口腔温度>38℃ , 并持续>24 h。②术后发生咳嗽或原有咳嗽次数增多。③脓痰增多、增浓。④肺部闻及音。⑤X线胸片有新的浸润性改变。⑥白细胞计数>11×109/L。除第3条为3分外, 其余各条均为1分, 累计≥4分者诊断成立。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部感染是术后患者最常见的感染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体温异常、咳嗽、痰量增多以及痰液性状改变 。腹股沟嵌顿疝是外科急腹症之一, 一旦确诊需急诊手术, 大多因为术前准备不充分, 合并有基础病, 如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 肺功能及机体抵抗能力均降低;老年人呼吸肌力量减弱, 导致具有清除痰液作用的咳嗽能力降低;传统的疝修补术术后要求卧床5~7 d, 患者功能残气量减少, 易发生肺不张。这些因素均是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发因素。老年人发生肺部感染后临床症状多不明显, 病情进展快, 如不及时发现控制, 不仅会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亦会破坏整体生理功能, 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 术前、术后给予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和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术后肺部感染中很重要。
预见性护理是近年来为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提出的一个护理新理念, 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前以及实施护理过程中, 事先预测患者在病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确定护理重点, 尽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 。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模式、制定合理护理计划, 调整和控制诱发因素, 对重点因素加强管理, 积极避免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干预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老年性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 能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 缩短住院时间, 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邓月华. 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5, 9(1):55-57.
篇9
[中图分类号] R 782.6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1.01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一种涉及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咀嚼肌及咬合系统的一类疾病。TMD的症状患病率为13.1%,体征患病率为75.8%[1]。其直接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关节的微小创伤、不良生活习惯、咬合因素、外伤等一系列因素有关[2]。除此以外,精神
因素在颞下颌关节病的发病和预后中也扮演着十分
重要的角色[3-4]。因而,在患者接受相应治疗时,通过护理的方法给予良好的心理疏导及心理治疗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过程中十分必要[5]。同时,还
可以通过门诊护理宣教,向患者宣传正确的保护颞下颌关节的生活方式及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除此以外,在宣教中加入对患者治疗计划的介绍,让患者了解复诊的必要,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比较常规护理宣教配合视频宣教或宣传单宣教与单纯常规护理宣教在改善患者治疗满意度及依从性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颌面外科颞下颌关节专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床及锥形束CT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需接受颞下颌关节上下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患者本人同意参加本试验并能按期进行随访。排除标准:此前已进行相关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患者依从性较差或无法完成调查问卷。353例患者同意参与本研究,其中133例患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
1.2 研究设计
采用半随机的方式,以患者就诊日期(周一、周三、周五)进行随机分组,Ⅰ组患者接受视频宣教及常规护理宣教,Ⅱ组患者接受宣传单宣教及常规护理宣教,Ⅲ组患者仅接受单纯常规护理宣教。
1.3 治疗方法
3组患者均接受患侧颞下颌关节上下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1 mL(施沛特,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
责任公司),每周1次,连续4周[6],并口服非甾体镇痛消炎药。在治疗中,Ⅰ、Ⅱ、Ⅲ组患者分别接受视频宣教及常规护理宣教、宣传单宣教及常规护理宣教、单纯常规护理宣教。
1.3.1 常规护理宣教 常规护理宣教包括:同患者交流,寻找导致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危险因素,缓解患者情绪,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包括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复诊时间、复诊就医方法等)。同时宣传治疗期间注意事项及颞下颌关节张口训练内容。治疗期间注意事项包括:正确的饮食习惯,即勿咀嚼过硬食物,尽量双侧咀嚼,勿过大张口等。张口训练包括:下颌前伸张口,下颌向健侧偏斜后张口。
1.3.2 视频宣教 视频宣教内容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颞下颌关节门诊录制,其内容包括:颞下颌关节的正常解剖,颞下颌关节疾病的介绍及其发病原因分析,颞下颌关节病的治疗方法及计划,治疗期间注意事项并演示张口训练。
1.3.3 宣传单宣教 颞下颌关节疾病宣传单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印发,其内容包括:颞下颌关节的正常解剖图片,颞下颌关节疾病的介绍及其发病原因分析,颞下颌关节病的治疗方法及治疗计划,治疗期间注意事项并通过文字指导张口训练。
1.4 疗效评定
治疗前记录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和年龄)及诊断,接受相应护理宣教后随访1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调查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和对宣教的注意事项执行情况,记录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即按期复诊患者的情况)。
VAS评价标准:VAS得分为0~5分,说明患者对治疗不满意、对宣教注意事项执行较差;VAS得分为5~8分,说明患者对治疗较满意、对宣教注意事项执行较好;VAS得分高于8分,说明患者对治疗满意、对宣教注意事项执行良好。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如组间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纳入患者的一般情况
纳入研究的133例患者中,Ⅰ组患者44例,Ⅱ组患者45例,Ⅲ组患者44例。纳入患者的基线情况见表1。统计分析表明,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诊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患者依从性比较
纳入患者的依从性见表2。133例患者中17例失访,其中,Ⅰ组失访率为4.5%,Ⅱ组失访率为11.1%,Ⅲ组失访率为22.7%。统计分析显示,3组患者的失
访率有统计学差异(P=0.035),其中Ⅲ组失访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3组患者按时随访的情况也存在统计学差异,Ⅲ组患者按时随访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P=0.04)。
2.3 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比较
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见表3。Ⅰ、Ⅱ、Ⅲ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0.5%、92.5%、76.5%,统计分析表明,Ⅰ组、Ⅱ组的治疗满意度高于Ⅲ组(P=0.05)。
x2.4 患者对宣教措施的执行程度
患者对宣教措施的执行程度见表4。统计分析表明,3组患者对宣教措施的执行程度有统计学差异,Ⅰ、Ⅱ组对宣教措施的执行程度高于Ⅲ组(P=0.007)。
3 讨论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虽对患者的生命无影响,但是却能够明显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7]。不少学者[8-9]认为,其发病同心理、免疫及咬合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对患者进行宣教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在我国大量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需要通过门诊就医,而颞下颌关节专科医师数量有限,医师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问诊、临床检查、诊断及治疗,患者的心理引导及生活指导就显得较为薄弱;所以,在颞下颌关节门诊中,护士对这些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引导及生活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正确的门诊护理宣教应该包括同患者进行交流,介绍其所患疾病的特点,安抚患者,引导患者找出可能的危险因素,向患者交待治疗计划。由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治疗通常是长期性及综合性的,因而,通过门诊宣教的形式告知患者复诊的目的对提高患者依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其次,应该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勿进食过硬食物,尽量双侧咀嚼,勿过大张口等;最后,向患者宣传正确的关节保健的方法也十分重要,据报道患者坚持每天进行张口训练,对缓解张口疼痛、减少关节杂音、增加张口度有一定意义[11]。张口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下颌前伸2 mm后张口,再闭口至自然尖窝相对位置;下颌向健侧偏斜2 mm后张口,再闭口至自然尖窝相对位置[12]。
本文通过半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形式检验了常规门诊护理宣教及常规门诊护理宣教基础上配合视频宣教或宣传单宣教在颞下颌关节门诊中的运用,最终结果显示,配合视频宣教、宣传单宣教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对患者建立健康的有利于保护关节的生活方式有显著促进作用。普通的门诊护理宣教仅能通过口头的方式向患者传达相关信息,而视频宣教及宣传单宣教的方式,不仅能够通过动画或图片的方式,向患者形象地描述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成因及特点,而且,通过形象的张口训练的展示,能够使患者尽快学会正确的张口训练的方法[13]。另
外,通过视频及宣传单等生动的宣教形式,使患者在同医生交流以外,还能更长时间地接受心理辅导,排解心理压力,从而有利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任,提高依从性,最终使患者对治疗也更加满意。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由于在研究设计时无法对每一位就诊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因而,将每一个就诊日就诊的所有患者作为一个随机的分组,但这种半随机的方式有可能会受到选择性偏倚的影响。除此以外,本研究还会存在一定的混杂偏倚,如口服药物可能不同等,尽管如此,随机化的方法可使混杂偏倚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减少。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的门诊护理宣教中加入视频宣教或宣传单宣教的方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治疗的满意程度,同时引导患者建立良好的保护颞下颌关节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Xu YH. An epidemiologic study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
function in young people[J]. Chin J Stomatol, 1989, 24(4):249-
252.
[2] Scrivani SJ, Keith DA, Kaban LB.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J]. N Engl J Med, 2008, 359(25):2693-2705.
[3] Suvinen TI, Reade PC, Kemppainen P, et al. Review of aetiolo-
gical concepts of temporomandibular pain disorders: Towards a
biopsychosocial model for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disorder factors
with psychological and psychosocial illness impact factors[J]. Eur
J Pain, 2005, 9(6):613-633.
[4] Guarda-Nardini L, Ferronato G, Favero L, et al. Predictive factors
of hyaluronic acid injections short-term effectiveness for TMJ de-
generative joint disease[J]. J Oral Rehabil, 2011, 38(5):315-320.
[5] Gremillion HA, Waxenberg LB, Myers CD, et al. Psychologic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emporoman-
dibular disorders and orofacial pain[J]. Gen Dent, 2003, 51(2):
168-174.
[6] Li C, Zhang Y, Lü J, et al. Inferior or double joint spaces injec-
tion versus superior joint space injection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 Oral Maxil-
lofac Surg, 2012, 70(1):37-44.
[7] Barros Vde M, Seraidarian PI, C?rtes MI, et al. The impact of
orofacial pai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temporoman-
dibular disorder[J]. J Orofac Pain, 2009, 23(1):28-37.
[8] Rugh JD, Woods BJ, Dahlstr?m L.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Assessment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J]. Adv Dent Res, 1993, 7(2):
127-136.
[9] Kim MR, Graber TM, Viana MA. Orthodontics and temporoman-
dibular disorder: A meta-analysis[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
thop, 2002, 121(5):438-446.
[10] Kang EY, Fields HW, Kiyak A, et al. Informed consent recall and
comprehension in orthodontics: Traditional vs improved readability
and processability methods[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9, 136(4):488.e1-e13.
[11] Haketa T, Kino K, Sugisaki M, et a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treatment for TMJ disc displacement[J]. J Dent Res, 2010, 89
(11):1259-1263.
[12] Klobas L, Axelsson S, Tegelberg A. Effect of therapeutic jaw exer-
cise on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whiplash-associated disorders[J]. Acta Odontol Scand, 2006, 64(6):
341-347.
[13] Michelotti A, Steenks MH, Farella M, et al. The additional value
of a home physical therapy regimen versus patient education only
篇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16)05-0398-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6.05.23
谵妄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精神综合征,又称急性脑病综合征。卒中是谵妄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卒中严重程度与谵妄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出血性脑卒中后谵妄的发生率要高于缺血性脑卒中。谵妄是影响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急诊最容易漏诊的疾病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急诊医护人员不常规对卒中患者进行谵妄筛查并实施相应预防措施,由此成为患者住院留观期间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目前我国关于急诊卒中单元谵妄患者护理管理文献较少,急诊专科护理人员对谵妄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缺乏指导性的护理指南和谵妄评估工具。因此,本文尝试探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在急诊卒中单元谵妄患者规范化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入住我院卒中单元的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46例,女14例,年龄28~92岁,平均(67.50±18.20)岁。对照组男49例,女11例,年龄27~94岁,平均(69.50±17.10)岁。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的视、听力障碍而无法与护理人员交流的患者;(2)RASS(躁动-镇静量表)评分-4或-5分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3)昏迷患者或家属拒绝参与研究者;(4)在急诊卒中单元停留时间,9AB。
1.2方法:
1.2.1护理人员培训:科室成立护理研究成员小组,共四组,每组有三名人员,参与卒中单元病房倒班,组长由具有主管护师职称护士担当,研究小组总负责人为科室护士长。护士长邀请神经内科专科医师以专题讲座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谵妄相关知识普及,临床带教过程中运用CAM-ICU谵妄评估表实战评估。培训时间为1周,考核合格后参与临床研究。
1.2.2实施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急诊卒中单元留观期间,依据患者病情诊断制定相应常规护理措施,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评估固定导管、实施约束和镇静镇痛。实验组按照CAM-ICU进行初步筛查诊断,根据患者躁动评分加强床边访视、评估固定导管、实施约束方式、开展镇痛镇静。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护理
2.1常规护理措施:对留观脑卒中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包括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并做好脑卒中护理常规。
2.2预见性护理措施:
2.2.1实施有效心理干预:管床护士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医患床边交流注重相互尊重,耐心讲解入科注意细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除患者进入陌生环境后产生恐惧或焦虑情绪,从而配合医护开展专科治疗。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早期干预一科、早期干预二科住院的首发精神障碍患者共520例,诊断均符合CCMD-3精神病诊断标准[1]。根据住院时间先后将2012年11月2013年4月的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的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共260例,其中男性133例,女性127例,年龄25-53岁,平均(35.98±11.34)岁。诊断分别为:精神分裂症187例,躁狂症35例,抑郁症29例,其它诊断9例。观察组共260例,其中男性128例,女性132例,年龄23-50岁,平均(34.72±12.16)岁。诊断分别为:精神分裂症189例,躁狂症30例,抑郁症31例,其它诊断1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按精神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对患者进行细致的精神检查及病情观察后,再与主管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之后按照精神科风险程度评分表的内容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再根据风险等级制定个体护理计划,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见表1。
1.2.2 评估标准 自杀风险评估共10项,1-7项每项分值为1分,8、9、10项分值分别为8、9、10分,风险程度:1-4分为轻度,5-7分为中度,8分及以上为重度。攻击行为风险评估共9项,1-5项每项分值为1分,6、7、8、9项分值分别为6、7、8、9分,风险程度:1-4分为轻度,5-7分为中度,8分及以上为重度。出走风险评估共4项,1项分值为2分,2项分值为4分,3项分值为6分,4项分值为8分,风险程度:2分及以下为轻度,4-6分为中度,6分及以上为重度。
1.2.3 实行三级护理评估 一级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建立风险程度评估表进行评估,以后由责任护士每周评估1次;二级评估:在一级评估中存在有中、高风险的患者由责任护士进行动态的每日评估;三级评估:护士长24小时内对新入院患者及重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每周带领责任护士进行总评估1次,并指导护理计划及防范措施的制定,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应用风险评估技术前后护理人员受伤害事件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见表2;应用风险评估技术前后护理人员受伤害率比较,见表3。
3 讨 论
3.1 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有利于降低精神科风险事件发生率 精神障碍患者大脑活动异常,思维行为异常,自理能力下降,特别是在受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往往会出现危害自身和伤及他人的行为[2],故精神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护理安全存在着极大的挑战。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提示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实施连续的三级评估方法,横向全面地评估了风险程度,纵向评估了住院期间各个阶段的风险,在危险未发生前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将危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率[3]。
3.2 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有利于降低精神科护士受伤害率 在精神科病房与患者接触最直接、最紧密的是护理人员,要24小时不间断的照顾患者,被患者攻击的危险性最高。虽然精神疾病患者的风险行为具有突发和难以预料的特点,但发生前大多有先兆表现,其中有严重幻觉、妄想和不服从管理的患者发生风险行为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开展预见性护理极为关键。预见性护理是在全面了解并评估患者的病情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防患于未然的护理,其根本在于积极认识预防以及处理并发症的发生,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有目的地给患者提供护理服务[4]。我们通过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对新入院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提前启动防范措施,使护士受伤害率明显下降(见表3)。同时,还有利于将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5]。
3.3 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有利于保障精神科护理安全 风险评估技术对精神科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风险评估,可以先预测出风险,指引临床护理的方向,使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便于抓住护理的重点,这样既能使护理工作不再盲目又能提高护理安全质量[6]。同时,掌握护理风险评估技术能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专业内涵,使其在临床工作中能有效控制风险,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是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实施护理风险评估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护士受伤害率,有效地保障了护理安全。因此精神科风险评估是是切实可行的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具有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2] 郝伟.精神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3] 邓秋雁,梁艳,谢仲英,等.住院精神病人暴力危险分级及干预的研究[J].现代医院,2008.1,8(1):8-10.
篇12
1.1一般资料9例病例来源于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经确诊为梅毒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妇。入院前已确诊为梅毒患者5例,入院后经临床检验科确诊梅毒患者4例;其中一期梅毒4例,二期梅毒5例;年龄19~32岁,平均24岁,初产妇7例,经产妇2例;所采取的分娩方式有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3例。
1.2诊断标准和方法
1.2.1妊娠合并梅毒诊断标准①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②孕妇本人或配偶有婚外及梅毒感染史,本人有流产、早产、死产、死胎史或分娩梅毒儿;③具有各期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
1.2.2实验室诊断方法诊断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查,两项均为阳性者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3]。
1.3妊娠梅毒治疗孕妇终止妊娠前的治疗措施基本同非妊娠梅毒患者。治疗原则为及时、及早和规范足量治疗[3]。首选苄星青霉素,具体方案如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病期在一年内的潜伏梅毒采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青霉素过敏者,口服红霉素片500mg,每天4次连续15d。
2护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自卑情绪梅毒患者多数缺乏对疾病的基本认识,当患者被确诊为梅毒且得知梅毒对下一代的危害,同时在强烈的自责自卑情绪的趋势下,情绪会突然变得极为忧郁压抑或躁动不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作为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灵沟通,耐心听取患者坦露内心中的担忧、痛苦和不安。适时进行细致而有效的心理疏导,同时进行适当的疾病教育,让患者能选择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的困境。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和解释,尤其是夫妻之间,常常会因为一方染上性病而产生争吵和相互不信任。我们医护人员这时应该耐心劝说病人家属为患者及胎儿的健康着想,放下种种猜测和怪责,让患者家属能主动关心和鼓励患者,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保证妊娠期孕妇能处于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中[5]。
2.2加强妊娠期的管理,做好有效的防护隔离措施,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及时、及早和规范足量治疗原则。由于梅毒属于性传染性疾病,故应加强孕妇住院期间的隔离防护措施,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应单独入住隔离病房,严格消毒政策,保证其他孕产妇的安全。应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一次性的物品,使用后应统一打包由专门的部分进行统一焚烧。患者与身体密切接触的物品应专人专用,由专人安排管理,如毛巾、肥皂、洗盆等,定期进行患者房间及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2.3加强分娩期的管理,预先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母婴传播对于选择阴道分娩的患者,应避免采用对胎儿损伤大的手术方式,必要时行阴道侧切,术者动作不可粗暴,避免伤害胎儿头部及皮肤粘附,特别应注意及时保护好胎儿眼口鼻,尽量减少该些部位与孕妇产道的直接接触。对于新生儿,应进行必要的清洁沐浴工作,安置于隔离病房进行一定时期的病情观察,常规进行梅毒的准确检验检测。
2.4加强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病情观察及护理,保证母婴健康安全注意观察产妇是否存在产后感染和出血,及时检查宫底及恶露情况,加强会阴护理,细心观察乳汁分泌,做好护理。由于梅毒病原体也可通过母乳传播给新生儿,故对于母亲血清学检查阳性者,不可实施母乳喂养。为预防交叉感染,新生儿护理及治疗应与正常新生儿分开进行。出生后的新生儿应进行梅毒的实验检测,仔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6]。所有妊娠期梅毒分娩的新生儿常规用青霉素2.5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10日。加强产妇营养,尽可能给予高蛋白质、高纤维含量、高热量和富含矿物质的饮食。提高产妇的免疫力,避免产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恂,刘婵芳,向晓光,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J].中国热带医学,2007,6(7):170-171.
[2]熊海燕,谭小平,刘红桂,等.妊娠合并梅毒42例临床护理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9):123-124.
篇13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为一些病情危重难以控制患者的集中治疗区域,其中尤以呼吸衰竭的患者居多,其原因可能为复杂病情、创伤性操作及抗生素敏感性降低、室内空气相对封闭相关,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性较普通病房高出5~10倍[1],本课题意在对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的院内感染的影响进行研究,现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1至2013-10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例130例,将病例资料整理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30岁~82岁,平均年龄(54±3.06)岁;住院周期1月-1年。观察组患者男33例,女32例,年龄32岁~80岁,平均年龄(55±2.15)岁;住院周期1.5月-1.2年。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翻身拍背、吸痰等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强化护理人员预防感染意识、与感染患者区分开来、一般性检查器材专用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
1.2.2诊断标准:诊断参比《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10年卫生部制定标准。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
2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中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情较复杂严重,相对其他病区患者具有高感染性、年龄结构大、免疫功能低下及病情难控制、耐药性高等系列特点,因此其院内感染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科室患者。因此降低感染率的有效措施成为了研究热点,其中护理的干预性预防措施发展较快且有效。
具体措施有:1.完善监护病房日常管理制度、制度探视方案,规范消毒隔离方法、强化无菌观念等一系列护理人员常规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预防感染意识增强,做到一级预防作用,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生;2.加强对患者的保护及护理,严格执行一般性常规无菌护理,无菌技术是阻断医护人员经操作途径传播的关键环节[2]。对于创伤性操作后的病人更要积极关注,防止长期卧床发生的褥疮、及痰不易咳出导致的痰栓发生的意外,做到听诊器、体温计等专人专用,并将感染和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区分分离,尽量避免交叉感染发生[3]。
3.日常工作细化的重视,有研究示氧气湿化液有高达60%-80%的污染率。[4]还有其他吸痰管、胃管、引流管尿管等更换不及时或者使用方法不正确都是导致患者院内感染的诱因。4.完善监督制度,应从院领导,护理部,科室护士长,主管护师,执行护士分层次对每个患者处理细节予以评估分析,建立完善的监督与指导治疗制度,达到领导指导治疗,评估风险,执行者发现风险存在可能反馈建议,从而使预防与治疗相结合,更为有效的控制感染率。本研究通过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近两年130名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观察,发现护理预防性干预较常规方法更科学、安全有效,因此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熊敏,应文娟,杨丽霞,等.重症监护医院感染监测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