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护理专业实习小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理专业实习小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护理专业实习小结

篇1

实习的第一站是手术室,在这里我们的实习时间只有两周,但由于是我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对此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第一次走进手术室的时候,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一切看来都那么的新鲜。刚去的时候护士长给我们分别安排了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先带领我们熟悉了这里的环境,接着为我们讲解手术室的工作性质。刚开始的几天感觉仍是陌生和不解,因为是学生的身份,所以感觉就是站也不对,坐也不是。好在带教老师对我很好,什么事情都为我们讲解,有些事情也让我们去动手,慢慢的我们也熟悉了这里的程序。在这两周里,我们很认真的学习关于手术室方面的知识,了解手术室的工作性质,熟悉每台手术所需要准备的物品以及特殊器械,掌握其基本的操作方法。对于无菌操作技术,如戴无菌手套.穿脱手术衣以及正确的洗手方法等,都能够熟练准确的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短暂,对于有些手术器械的名称及用途仍不是很了解,真是有些遗憾。由于是首次实习实践,所以医院对我们很是严格,并没有让我们进行临床操作。

第二个科室是神经外科,虽然已经实习了一个科室,但由于性质完全不一样,所以仍是陌生的。对病房的陌生。

这是我们第一次进入病房实习,在病房实习和手术室完全不一样,在这里接触最多的是病人及其家属,所以对我们的要求也不一样,在病房实习要处处小心,回答患者的问题要求更是甚严,真可谓是如履薄冰。

在病房实习,由于是学生,所以开始只能转转病房,在累也不能当者护士长及科室的老师的面休息,感觉真的好累好累,全身都是酸痛,下班后回到住处倒床就是睡。身心具累。

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情还是没有形成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带教老师为我们介绍病房结构,介绍各个班的工作,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可以比较快的适应医院各科室的护理工作。能够尽快的适应医院环境,为以后在医院实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得上是实习阶段的一个收获:学会适应,是自己融入新的环境并在其中成长和生存。

随着时间的脚步,环境已熟悉,学习也逐渐进入正规轨道,在各个科室的病房实习阶段,了解最多的是各种疾病及其常用的治疗药物,如药物的用法及用量。掌握各项护理的基本操作。

实习的最大及最终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护理工作能力。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下,我们积极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如导尿.插胃管.床上插浴.口腔护理,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各种基础护理的操作。

篇2

1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影响因素

1.1 人口学因素

专业承诺具有个体差异性,个人特征不同、经历不同、层次不同,其专业承诺水平也不尽相同。男生虽然认同护理专业价值,但相比女生而言,其对护理专业努力意愿及对专业生涯评价不高,其中在努力意愿、生涯评价两个维度上也低[5]。可能导致在学习和工作中缺少归属感。因信仰、风俗习惯及语言的差异,不同民族的护生专业承诺水平不同[6],少数民族学生总水平上要高于汉族学生。农村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总水平较城镇学生偏高;非调剂生专业承诺总分高于调剂生[7]。但是因家庭、就业、志愿调剂等外界因素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其内在动机和信念不足,不能把护理职业作为个人的专业目标[8]。另外奖学金获得情况、独生子女情况和家庭地点[9],家庭月收入等情况也都可以影响专业承诺水平。就护理教育层次而言,中专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低最低[10],在本科教育中三本院校专业承诺水平显着高于二本院校[11]。不同年级学生的比较中发现,一年级的专业承诺高于二年级[12],而四年级学生评分最低[13]。因此针对不同特质的学生,其专业承诺差异性的特点,学校应进一步完善个人基本资料收集,在校期间做到精准辅导。

1.2 重要个人因素

专业承诺与自主学习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希望感、归因风格中的内归因、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等因素呈正相关,自主学习能力与专业努力意愿、自主学习能力两个维度相关度最高,护理专业承诺能正向预测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4]。人文关怀能力强的学生,其专业承诺水平高[7]。希望感是一种积极动机状态,是积极心理资本之一[15],希望感水平越高,专业承诺水平越高[8]。归因风格会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和评价,内归因会产生积极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影响他们的专业承诺水平[16,17],学生专业承诺水平越高,其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高[18],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也高[19]。心理弹性指在面对危机或压力时,个体能够保持良好心理适应的能力,提高心理弹性能够有效减轻压力,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20]。研究发现职业倦怠是一种负性的情感反应,它与专业承诺呈负相关,专业承诺较高的学生,可以以有效的状态去应对新环境中出现的困难挫折,进而消除职业倦怠[21],另外也与归因风格中的外部归因呈显着负相关[22]。综上研究,重要个人因素对专业承诺有正向或负向影响,在今后应激发正向因素,抑制负向因素,从而有效提高其专业承诺水平。

1.3 临床学习因素

护理专业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角色认知、做出职业抉择的关键时期,是由学生向护士转换的过渡阶段,复杂的临床实习环境以及高负荷的临床护理工作加上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如不能很好地处理和应对,会降低其专业自信度,进而影响实习质量,导致实习后专业承诺水平偏低[9]。临床学习因素对专业承诺的影响具有复杂性,首先实习医院类型对专业水平有一定的影响,附属医院实习的学生在临床实习环境的评价得分方面总体上高于非直属教学医院的学生[23]。其次,临床实习和实习经历给学生提供一个角色模范、自我表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在临床实践中加强对护理专业内涵的认识。但是研究表明实习环境、实习压力影响专业承诺,实习压力与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呈负相关[5]。目前医疗环境,实习护生有较少独立进行临床护理实践[23],影响专业承诺水平;临床带教老师对专业承诺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各方面表现会对护理专业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临床带教老师多为兼职,除了教学任务还有临床工作[24],有时带教老师的批评会让他们压力倍增,影响专业承诺水平[5]。因此医院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要将护理工作理想化,要客观告知学生临床工作现状,避免心理落差。

2 干预策略

2.1 院校护理教育者

专业承诺水平是动态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改善多环节的影响因素有效提升其专业承诺[25]。作为院校教育者应发挥引导作用,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全程的思想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提高对护理专业认知,形成良好专业氛围,知己知彼;此外,客观分析护理现状、优势与挑战等,使护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动机,提高对专业认同度与忠诚度,科学、合理地认知本专业。另外,改革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增加护理实践课,提倡早期临床接触,减少护理理想工作与现实的落差感,使学生的才能优势能够更好地得以发挥。开发护生动力思维,调动其追求职业目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11]。有针对性的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培养其内部归因风格[12]。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满意度,进而提高专业承诺水平[21]。

2.2 临床教学管理者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专业情感的关键阶段,临床教学管理部门应完善实习管理制度,提供规范系统的教学管理,搭建一个沟通平台,创造良好的临床学习环境,对专业承诺有积极的作用[9,26]。临床带教老师作为影响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27],在教学管理中应不断强化临床带教老师教育责任意识,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完善和改进带教过程,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意识。良好的科室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对专业承诺有促进作用,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也可提高临床实习行为能力,加强医护合作态度[28],针对目前医疗环境现状,在临床教学中协助学生与患者沟通协调[26]。

3 小结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水平的高低对于今后护士职业生涯的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专业承诺相关性研究和调查性研究较多,而对于专业承诺影响因素模型的研究较少,且多数为横断面研究,建议今后护理管理者和临床教学管理者,可以开展前瞻性的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提供具体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 吕姗,董彩梅,谭朝容.中职护生习得性无助、自我概念与承诺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11:165-168.

[2] Glass L K.Professional commitment through individual action,Katharine Densford Dreves[J].Nurs Success Today,1985,2(02):35-36.

[3] Coomber B,Barriball K L.Impact of job satisfaction components on intent to leave and turnover for hospital-based nurses: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J].J Nurs Stud,2007,44(22):297-314.

[4] 蔡英杰,史,李艳娇.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11):65-68.

[5] 宋凌霞,张咏梅,曾芬莲,等.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与实习压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2:58-59.

[6] 石永乐,黄春菊,卢楷璇,等.低年级专科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调查[J].护理研究,2016,30(26):3231-3243.

[7] 郑佳映,陈雪萍,蒋佳妮,等.杭州2所院校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护理专业承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22):40-43.

[8] 薛绍鸥,辛小林,李亚敏,等.本科实习护理专业学生希望感与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J].全科护理,2017,15(31):3847-3850.

[9] 刘增霞,刘虹.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与临床实习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2016,35(21):2992-2995.

[10] 王萌.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效果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

[11] 娄燕,陈雪萍,蒋佳妮,等.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与专业承诺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7,32(06):14-16.

[12] 孔令华,申世玉,李国鹏,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心理弹性与归因风格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08):31-34.

[13] 吕妃,罗彩凤,张敏,等.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现状及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03):4-7.

[14] 王艳红,林秧,孙建玲,等.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承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3,13(09):53-55.

[15] Snyder C R,Harris C,Anderson J R.Validation of an indiviual-differences measure of hope[J].Joural of Personality &Social Psychology,1991,60(04):570-585.

[16] Weiner B.The development of an attribution-based theory of motivation:A history of ideas[J].Educ Psychol,2010,45(01):28-36.

[17] Lu K Y,Chiou S L,Chang Y Y.A study of the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changes from nursing students to registered nurses[J].Kaohsiung J Med sci,2000,16(01):39-46.

[18] 谢雅婷.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天津护理,2015,23(06):473-475.

[19] 王欣鹃.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现状及相关性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27):3355-3358.

[20] Broussard L,Myers R.School nurse resilience experiences after multiple natural disasters[J].J Sch Nurs,2010,26(03):203-211.

[21] 徐浩岚.本科实习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32):4566-4569.

[22] 申世玉.高职在校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承诺与归因风格的相关性[D].济南:山东大学,2015.

[23] 吕琳,张清,刘旭.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09):629-631.

[24] 李惠萍,刘莉.“90后”实习护生临床学习环境现状及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15):97-100.

[25] 王贞.“1+2”人才培养模式对护理学生专业承诺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9,21(02):180-183.

篇3

GAO jingjingYUAN qiuhuan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n the coping style of nursing students by the personality type, the level of favorite nursing, whether the class cadre,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Methods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and Simple Coping Style Scal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1018 nursing students.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and multiple comparisons (LSD), nursing students who are extravert type got the highest positive coping style score, the central type and introvert type successively(all P<0.05); nursing students who are favorite nursing got higher positive coping style score than who are not(P<0.01).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wo sample/group t-test for independent samples,nursing students who are class cadre got higher positive coping style score than who are not(P<0.05);practical experience affects nursing students how to choose coping style. Conclusion The nursing students who are extroversive, favorite nursing, and have practical experience are apt to take positive coping style. We should do ideological work among nursing students during clinical training for the reason that practical experience affects coping style of nursing students complicatedly.

Keywords:Coping styleRelevant factorNursing students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又可称作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个体的应对方式影响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进而调节着应激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应对方式能改变个体的主观认识[1],起到提高个体处理问题的能力及调节情绪等作用。国内研究表明,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消极应对方式密切相关[2],即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护生有较多的心身症状,国外研究亦显示,参加临床实践期间护生出现精神症状者明显增多[3]。鉴此,研究性格类型、对护理专业的喜爱程度、是否班干部、有无实习经验等因素对护生如何选择应对方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策略。

1研究对象

山东大学护理学院、青岛大学护理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的1018名学生,其中女生987人,占97,男生31人,占3;平均年龄为20.73±1.689岁;均为高中毕业后入校。问卷采用不记名填写的方式,由研究者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在说明本研究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征得研究对象同意后,统一发放问卷,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有效问1018份,有效回收率96.95。

2研究方法

2.1研究工具

2.1.1一般资料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性格类型、喜爱护理专业的程度、是否班干部、有无实习经验等。

2.1.2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组成,采用多级评分分法,在每一应对方式项目后列有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4种选择(相应的评分为O、1、2、3),由受试者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9,α系数为O.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为O.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0.78。

2.2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整理、编号后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①采用t检验对是否学生干部、有无实习经验护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差异进行比较分析。②采用ANOVA分析不同性格类型、喜爱护理专业程度不同护生应对方式得分差异,并作多重比较(LDS)。

3结果

3.1性格类型对护生如何采取应对方式的影响。

外向型护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最高,内向型得分最低。见表1、2。

表1不同性格类型护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差异

性格

类型 人数 积极应对 Levene

方差齐性检验 F P

F P

外向 108 2.01±0.40 0.002 0.998 9.2741) 0.000

中间人格 744 1.90±0.40

内向 94 1.80±0.39

1)P<0.05

表2不同性格类型护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差异多重比较(LDS)

均数差值 P

外向与中间人格 0.10401) 0.002

外向与内向 0.21241) 0.000

中间人格与内向 0.10842) 0.014

1)P<0.01;2)P<0.05

3.2喜爱护理专业程度对护生如何采取应对方式的影响。

与对护理专业持无所谓态度的护生相比,喜爱护理专业的护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喜欢与不喜欢、不喜欢与无所谓护理专业组间护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表3喜爱护理专业程度不同的护生积极应对方式

得分差异方差分析

喜爱护理

专业程度 人数 积极应对 Levene

方差齐性检验 F P

F P

喜欢 397 1.96±0.40 0.871 0.419 4.4031) 0.012

无所谓 423 1.88±0.40

不喜欢 198 1.92±0.41

1)P<0.05

表4喜爱护理专业程度不同的护生积极应对方式

得分差异多重比较(LDS)

均数差值 P

喜欢与不喜欢 0.0336 0.338

喜欢与无所谓 0.08311) 0.003

不喜欢与无所谓 0.0495 0.154

1)P<0.01

3.3是否学生干部对护生如何采取应对方式的影响。

与担任学生干部的护生相比,不担任学生干部的护生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较高。见表5。

表5是否学生干部护生应对方式得分差异t检验

是学生干部 不是学生干部 t P

积极应对 1.93±0.40 1.89±0.40 1.494 0.135

消极应对 1.14±0.47 1.20±0.50 -2.0901) 0.037

1)P<0.05

3.4有无实习经验对护生如何采取应对方式的影响。

与无实习经验的护生相比,有实习经验的护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高,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亦较高。见表6。

表6有无实习经验护生应对方式得分差异t检验

应对方式 有实习经验 无实习经验 t P

积极应对 1.99±0.40 1.89±0.40 -3.1311) 0.002

消极应对 1.25±0.49 1.15±0.48 -2.831 0.005

1)P<0.01

4讨论

4.1性格类型研究结果提示,性格外向的护生与性格内向的护生相比,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高。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性格外向的护生活泼、开朗、乐观,积极而且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善于人际交往和结识朋友,乐于接受挑战,遇到问题时倾向于采取勇敢面对、向别人请教等成熟的应对方式。性格内向的护生比较沉静孤僻、害羞、悲观,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较少,不善于人际交往,应对挫折的方式相对不成熟[4]。

4.2喜爱护理专业的程度对护理专业持无所谓态度的护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喜爱护理专业者低,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持无所谓态度的护生不只是对护理专业持此态度,面对生活应激事件时亦是如此,生活态度不积极,应对方式相对不成熟,解决问题时不够积极主动。喜爱护理专业的护生则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中,能获取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漠视问题的存在。

4.3是否学生干部担任学生干部的护生积极应对方式较不担任学生干部的护生得分高,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大多数护生应对生活事件的方法较成熟有关[5]。与不担任学生干部的护生相比,担任学生干部的护生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在于,担任学生干部的护生通过班级管理,参加学院、学校活动,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遇到问题时,敢于面对并主动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习惯于接受班干部、老师、学校等的帮助,遇到问题时相对较多依赖于别人或.幻想有奇迹发生。

4.4有无实习经验有实习经验的护生较无实习经验的护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前者较后者年级高,通过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与交流等课程获得了较多的心理学知识及应对技巧,并应用于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应激事件;前者的阅历较后者多,个性日渐成熟,能较好地运用应对技巧。而有实习经验的护生较无实习经验的护生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也高。这可能与护生实习期间受以下的负面信息影响有关:由于受传统习俗和社会偏见的影响[2],护理工作还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有的患者仍以传统观念看待护理,将护理工作看作“只是打打针,发发药而已”。这些低期望值的评价使护生对未来工作美好的憧憬产生困惑和动摇,甚至丧失信心。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下,护生倾向于采取接受现实、自我安慰、抛开问题等消极应对方式。

5小结

综上所述,性格类型、喜爱护理专业的程度、是否学生干部、有无实习经验皆是护生应对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鼓励内向型护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帮助不喜爱护理专业的护生了解护理专业的重要性;引导不担任学生干部的护生增强自身的独立性,鼓励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实习期间,带教老师要鼓励护生复习专业理论知识、练习临床操作技能、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从而对护理专业及工作产生浓厚兴趣,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临床应激事件,为今后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0ermann M H,Standfest K M.Differences in Stress and Challenge in Clinical Practice among AND and BSN Stu.dents in Varying Clinical Course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1997,36(5):228.

2. 李丽红,杨国辉,复星华. 本科护生实习期间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9):2056-2058.

篇4

一、以学生为本,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

1.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体现课程安排的递进性或累积性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组过程,认知学习的过程呈现递进性或累积性规律。“3+2”中高职衔接课程和内容的安排逻辑总体上应坚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规律,坚持能力递进培养的原则。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环境是选择课程的两个决定性因素。“3+2”护理专业学生生源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小、心理成熟度低、文化基础较差、认知水平低、成长过程的可塑性大。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安排作为重要的学习环境因素,必须符合学生个体特征,充分遵循认知学习的递进性或累积性规律。布鲁纳主张学习应最先建立学科基本结构,因此中职段课程安排应以护士岗位要求的应用能力为本,文化课与专业课有机结合,遵循“够用”原则[4],强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主要任务,使学生通过中职段学习架构起护理专业最基本的知识结构,掌握护士职业基本技能。高职段着重考虑为学生发展提供可供选择的空间,构筑开放式课程体系,组织“大专业,小专门化”课程模块,适应学生个体化学习需求。

2.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开发适应护理职业群发展的课程体系

“3+2”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允许学生在第三学年末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或就业意愿进行二次选择,部分学生可能会在就业机会看好的情况下,选择就业而不再转入高职段学习。因此,中职段教学安排必须完整,要与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认证接轨,要安排符合要求的8个月以上教学实习。我国中等护理专业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教学体系系统完整。我们认为,它基本适用于“3+2”模式下的中职段教学。考虑到学生还有其后两年高职段学习过程,可将某些课程(如社区护理、选修课文献检索、国情概要等),或部分课程内容(如心理与精神病护理中精神科护理部分、急救护理学中重症监护内容)后置至高职段。高职段则应立足于卫生人力市场动态需求,着眼于整个护理职业群,开发科学性、针对性和适应性课程,引导学生获取护理职业群相关资格,如高级养老护理员、高级育婴师资格,拓宽学生就业途径。加强校企(医疗卫生等相关单位)合作,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按学生就业意向安排顶岗实习,努力达成“实习就业一条龙”。

3.兼顾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衔接,满足学生继续教育需求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同属于基础教育后的教育,都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社会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两者之间是一种交叉的关系。促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不仅可以降低教育成本,更能满足学习者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我们对“3+2”护理专业高职段学生进行了“继续教育意愿调查”,其中有继续教育意愿学生占85%,并且均希望在毕业前就能延续继续本科教育;在选择继续本科教育途径上,99%学生选择成人教育,1%学生选择对口本科。主要原因是学生希望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提高学历水平。因此,在“3+2”高职段根据成人教育入学考试科目,在德育、英语等课程中加入了适用于成人高考的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实现继续本科学习的目标。

二、以课程模块为主线,做好课程升级与内涵延展

笔者认为,中高职课程良好衔接,既要体现课程的连续性,又要实现课程升级与内涵延展。以课程模块为主线设计中高职课程可实现课程的连续性,在每一课程模块中,根据护士职业能力要求及临床护理发展趋势,实现课程升级与内涵延展。

1.关注护士职业特点,做好基础课程模块课程衔接

中职段德育、语文、英语、信息技术基础、体育等文化基础课,在高职段对应衔接卫生法律法规、护理应用文写作、普通话、医用英语、医学信息技术、健美操、太极拳;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则对应衔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引导学生理顺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的密切关系与应用。

2.延展专业课程内涵,实施模拟情景教学,培养护士核心职业能力

专业课程在护理专业教学与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勿庸置疑,中职阶段虽也重点学习了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但考虑到五年制高职(3+2)学生认知与理解能力的有限性及临床实践应用能力的欠缺,我们认为此模块课程仍需重点强化。强化并不等同于重复,课程名称虽不一定改变,但课程的内涵要延展,根据护士职业资格要求,增加中职段未涵盖疾病的护理;利用学生中职段临床实习收集的现实病例,鼓励师生互动,大力推行模拟情景教学、PBL教学,着力培养评判性思维、沟通与合作、实际操作与创新性等护士核心职业能力。另外在此模块中可增设护理管理学、护理伦理学等升级课程。

3.依照卫生人力资源需求,动态调整专业方向课程

在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设计中,要了解地方卫生人力资源需求,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动态调整该模块课程。开设重症监护技术、中医护理、传染病护理、肿瘤病护理、健康管理及养老护理与育婴师教程。与医院合作开办定向培养班,如与中医院合作开办中医护理方向班,与口腔病医院合作开设口腔护理方向班。该模块是高职段教学最灵活、最具特色的模块,充分发挥院校合作优势,培养更加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护理人才。

4.筛选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选修课

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列为高职段选修课。如护理论文写作、医院感染管理、文献检索、大学生就业指导、演讲与口才等。

5.循序渐进地安排临床实践教学,逐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中职段第5、6学期安排42周教学见习与实习。为保证教学实习质量,该段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院校合作管理,重点实践临床护理基本技能,巩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高职段实习安排在第10学期,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已经获得中专毕业证和护士执业资格(第8学期参加考试),因此该段实习定义为“顶岗实习”。实习时间20周。为了充分满足学生就业意向,采取学校统一安排与自行联系相结合方式,由学生和实习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学校尽可能帮助学生达成“实习就业一条龙”的目标。

三、小结

护理专业“3+2”课程体系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学习规律安排学习过程。符合布鲁纳螺旋式学习理论,适合“3+2”学生生源起点低、学制长和护理专业实践要求高的特点,达到了以学生为本,中高职课程良好衔接的目的。以课程模块为主线,使中高职课程衔接有了主旨思路,既体现课程的连续性,又实现课程升级与内涵延展,使整个课程体系浑然一体。同时也促进了校本教材的开发。

两次分段实践安排及相关护理资格证的获得,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逐步提升,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顶岗实习学生供不应求,实现了护理专业带薪实习与“实习―就业一条龙”。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参与体验式教学及模拟情境教学创造了条件,使主动学习成为现实,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2013、2014年我校护理专业“3+2”学生护考合格率达98.4%;顶岗实习直接就业签约率达35%。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在反复实践中精雕细琢,不断修正才能完善起来,希望我们的实践能起到增进交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学院学报,2010,(03).

[2]刘端海,谷道宗.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立交桥构建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05).

篇5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是作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必备条件。医院临床毕业实习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基础护理是病人最基本需要关怀照顾的主要内容。它包括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由患病到病愈过程中的环境安排,治疗护理,饮食营养,排泄睡眠,清洁卫生,活动锻炼等生活所需要的护理。护生如何做好基础护理,摒弃职业冷淡,体察病人的痛苦,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境,不仅需要学校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带教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指导才会有所改变。

1 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识现状及影响因素

1.1 认识现状 一是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基本定义认识不清;二是非独生子女对基础护理的态度比独生子女的态度积极;三是实习护生对床上擦浴、铺床、口腔护理等生活护理不感兴趣,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不足,需提高护士长对基础护理的重视程度及监控力度,重视护生心理需求调试,完善岗前培训,强化基础护理安全教育,重视带教影响,加强实习护生职业态度培养,从而提高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2]。

1.2 影响因素

各影响因素对实习护生基础护理认知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临床护生实习需求,带教老师影响,基础护理安全意识,护士长对基础护理的重视程度,基础护理工作内容及护生的专业思想。实习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影响她们对基础护理的态度,依次从个人兴趣、他人影响、就业原因到不得已选择护理专业逐级递减。

2 对造成这认识和影响因素现象的原因分析

2.1 实习护生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偏差

护生对刚开始的实习充满期待,大部分护生追求的是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希望能在实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但是,由于社会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存在偏差,以及护理人员社会和经济地位偏低,护生的专业思想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大部分护生在选择护理专业时对工作内涵、就业前景并不了解,大多受成绩的限制及出于就业的考虑,由于家长的意见,其结果导致护生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知所错,容易情绪化,难以适应角色。

2.2 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偏差

实习护生刚进入临床实习时,往往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如所学的护理理论知识在临床上似无多大用处,基础护理就是给患者更衣换单,护理本科生和中专生做的都是同样的工作等等。这些错误认识导致护生厌恶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大部分的实习护生认为自己是廉价劳动力,上班大部分时间在做基础护理,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感到苦恼。

2.3 医院实习管理上的薄弱

临床上,尽管近年来整体护理理念及护理模式已广泛应用,但由于功能制护理影响,我国护理处于一种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技能工作态度,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治疗性医嘱的“机械”执行,加之护理人员短缺十分突出,致使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所包涵的生活护理不够重视,工作条理性不清,当班护士只顾忙于执行治疗性护理,而忽略了基础护理,在这种大环境下实习护生对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翻身擦背等生活护理重视程度不够,她们更注重静脉输液等专业技术操作。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护生学习热情不高,护理人员缺编导致“带而少教”现象。

3 对策

3.1 规范化培训护生基础护理能力

3.1.1 规范化培训护生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及理论知识 应强化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临床专业能力培养和强化先进的护理技术,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技术操作方法,这是规范化培训护生的重要环节[3]。要求护生掌握操作原则。基础护理操作要求护生掌握原则,而不要死记硬背每一个操作步骤,教者与学者都用操作原则来衡量,而不致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

3.1.2 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规范化培训 以分级护理为依据制定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能够明确各护理级别的病情要求,既反映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需求,又具体显示护理工作量的多少,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实际的知道意义。

3.2 强化护生的专业能力及服务精神

3.2.1 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教育,增加护士的职业责任感、义务感及使命感,进一步提高职业承诺水准,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3.2.2 强化基础护理理论、基础护理操作及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这是确保基础护理有效落实的基本保证。

3.2.3 对护士进行分层次使用管理,建立基础护理层级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由低年资护士从事基础护理,高年资护士进行指导与把关。从根本上使基础护理工作层层落实。

3.2.4 加强基础护理的量化管理,将基础护理内容及范围进行规范性界定,并将原有基础护理的软指标变为硬指标,列入日常护理质量管理中,进一步强化要素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及终末质量管理,促进基础护理的全面落实。

3.3 以病人为中心实施基础护理

3.3.1 以满足病人需求为突破口,重点落实解决病人家属担心的问题,制订标准使基础护理各项措施从制度上得到落实。提高护士的积极性,使她们能够在基础护理工作中改变过去的被动为主动,热情为病人做好每一项基础护理,让他们感自己在达标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了参与、竞争和质量意识[4]。

3.3.2 首先,护理人员本身必须改变观念,把住院病人的生活护理看成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要合理增加护理人员编制,因为目前的编制还难以承担起住院病人的生活护理这项工作。

3.4 集中培训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利用临床带教老师集中培训后,使操作的标准得到统一,训练时有章可循,杜绝了学习的盲目性,因而,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主动请教的频率和要求带教老师考核自己的情况增加,再加上定期集中考核给护生适当加压,有利于顺利完成实习任务[5]。

4 小结

实习阶段是护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也是对其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影响的阶段。因此,加强基础护理教育,培养她们的能力,从思想和行为上对实习护生加以引导和规范,对其成为优秀的护理人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金辉,成守珍,关锦美,梁碧宁。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基础操作技能的研究与探讨[J].家庭护士,2008.6(9):2523―2524.

[2] 张俊红,苏静,付春华,裘晓霞。实习护生基础护理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8;19(9):1―4.

篇6

结论:通过在校期间开设有关课程、讲座等引导护理中职生尽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区内实习的60名护理中职生。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问卷运用了康建芳护理实习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中的调查问卷。

(2)统计分析法。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描述、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①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护理中职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②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一般人口学特征对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影响。

3.资料收集

从2014年3月到2014年4月由本课题研究者亲自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所有调查均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问卷率在60份中达100%。

二、结果

根据人口学变量的特征,对于二分类的变量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三分类及三分类以上的变量使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来探讨人口学变量因素对护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见下表)

对专业的忠诚方面

三、讨论

1.人口学变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结果:是否是班干部、民族、生活的地区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六个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护理中职生大多数为女生且学历较低,就业竞争力普遍较弱,选择行业的主动权较小有关。择业标准:择业标准在自我提升的差别上有统计学意义,发展地位因素在自我提升中得分最高,保健因素次之,声望因素最低,可能是中职护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忠诚度相对较高,希望通过在护理岗位上不断努力获得较好的职业发展。

篇7

一、调查对象、内容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级护理学(中升本)专业学生323例,2015级护理学(中升本)专业学生333例。

(二)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包括自我认知、家庭特点、学业困惑、求职就业等四个维度,38项内容。

(三)调查方法

采取自设调查问卷法。由研究人员向受试对象讲解调查的意义、方法后,由受试对象独自填写,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放问卷656份,回收650份,回收率99%。

二、结果

(一)自我认知

这部分从自身欠缺的素质、日常表现等方面对中升本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2014级与2015级之间无明显差异。受访者认为自我管理能力或学习能力是自身欠缺素质的达到60%以上,课堂纪律方面选择好的也不超过20%。具体见表一。

(二)家庭特点

第二维度从家庭基本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等方面,四项内容,了解中升本护理专业学生的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的结果显示各年级现状基本趋同,家庭经济情况方面中升本护理专业学生中家庭贫困学生占1/3。具体见表二、三。

(三)学业困惑

学业困惑包括专业理论、临床技能、英语学习的感受、习惯及需要加强的课程教学等方面内容。在学习感受的三项内容中,表示对专业理论、英语学习感觉吃力高于临床技能。在复习考试这项中,有半数受访者选择期末突击复习这一不良学习习惯。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被排在需要加强的课程教学的第一位。具体见表四、五。

(四)求职就业

第四维度求职就业主要通过是否有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有明确的实习意向、是否有明确的就业意向、是否了解本专业就业情况、求职定位等项目,对中升本护理专业的学生看法进行了解。在对中升本学生培养中,被认为最需要改进的是就业服务。非常明确有职业生涯规划、实习意向、就业意向均不足20%。具体见表六。

三、讨论

(一)在各维度调查中不同年级中升本护理专业学生基本趋同

两个年级的护生在自我认知、家庭特点、学业困惑、就业目标等四个维度,共38项内容的调查中的观点相近,说明这一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相近,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他们做整体的规划和统一的目标。

(二)在自我认知方面得出的结果比较客观

中升本护理专业学生对课堂表现,有无迟到、旷课现象等问题的看法,2014级、2015级分别有90%和79%的学生认为有旷课、迟到现象,这与对中升本学生欠缺的素质的看法相互印证(两个年级认为中升本学生欠缺自我管理能力或学习能力的均已超过半数),由于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导致迟到旷课的情况发生,课堂表现也因此不太理想。因此,中升本学生的辅导员老师应重视日常管理,帮助学生提升自律意识。

(三)家庭特点

结果显示,2014级和2015级中升本护理专业学生中只有18%和15%的家庭父母双全,但是却分别有21%和24%的学生不同时与父母亲生活在一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意这部分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心理状态的情况。另外,两个年级共有30.5%的学生处于贫困家庭,这是一个较庞大的数字,提示我们应该重视帮扶助困工作,以引导贫困家庭的学子自立自强。

(四)学业问题突出

首先,知识结构不均衡。虽然在中专阶段学习过护理专业,但中等职业教育“重技能轻理论”造成中升本的学生在技能方面能够比较轻松地驾驭,但在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就显得比较吃力。再加上初中基础比较薄弱和高中阶段缺失,造成中升本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后,在文化课提别是英语学习方面的巨大困难。其次,学习习惯较差,缺少主动性。调查显示,受访者中只有7%的2014级学生和15%的2015级学生有上自习的习惯,而靠期末突击来应付考试的达到半数。在学习非常吃力的内容中,中升本护理专业学生将英语排在第一位,然而在加强英语学习过程中2014级和2015级分别有62%和54%的学生并没有采取措施,缺乏学习主动性。

(五)求职缺乏计划,就业好高骛远

就业服务在本次调查中被认为是最需要改进的,这说明中升本护理专业学生非常关注未来的就业去向,但是他们却缺乏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表现在对本专业近年来的就业没有充分了解,实习与就业意向明确的学生均低于2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遍对毕业后就业定位过高,选择三甲级以上医院的学生占到70%,这与整个就业市场对中升本护理专业学生的定位不符。以上均提示就业指导工作者应引导中升本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特质的职业生业规划,鼓励学生用“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篇8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护生方面

1.1.1 护理职业情感不稳定:护理职业情感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包括对专业的热爱,对技术的钻研,对病人的热情等等[1]。而这些情感的体验多来自护理人员对自己专业的理解、认同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生对专业充满憧憬,十分理想化,在临床实践以后,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琐碎和繁杂,尤其是手术室工作繁忙、紧张,容易出差错等。对护理工作的内涵认识不足,对护理工作的职业价值认识不够,从而对护理工作不喜爱,甚至产生厌倦心理。

1.1.2 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手术室对护生来说近似而陌生,不同于病房环境,其工作节奏快,抢救过程紧张,人员复杂,贵重仪器设备多,无菌操作严格,使实习生感到无所适从,所学书本知识不能很快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用。

1.1.3 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临床实习中,社会对护理专业的偏见,尤其是男护士,给实习生带来困扰,对职业的满意度下降,再加上他们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习惯于接受他人的呵护与照顾,因此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干一些较脏、较累的繁琐护理工作。

1.2 带教老师方面

1.2.1 带教老师知识层次不一:带教老师大多数是中专毕业为主,缺乏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跟不上护理的新变化,尤其不能适应手术发展的变化,再加上手术室工作繁忙,带教老师不能脱离工作,而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中还要带教,所以带教老师精力有限,不能边做边讲,给实习生带来困惑。

1.2.2 带教老师积极性不高: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带教老师缺乏足够的耐心细细对学生进行讲解,再加上科室对带教老师没有特殊待遇等问题,造成老师不是特别愿意带教学生。

2 应对方法的探讨

2.1 加强护理实习生的职业情感及职业规划的教育

护理学家Watson认为:护士应具备的特征有:一致、移情和热情。一致是指护患互动中,护士表现真实而不虚伪,行为公开而诚实;移情是指护士站在病人角度思考问题,理解病人的感受;热情是指对他人,包括病人、家属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积极接受。因此作为一名实习护士,不仅需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应用,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情感,带教老师可根据实纲和教学目标,通过临床带教活动,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列举临床护理成功案例,对学科的探索和奉献精神,连同教学内容一起传授给学生,激发他们的专业情感,产生共鸣,同时邀请优秀护理人员和护理前辈作先进事迹报告会及职业规划的专题讲座,帮助实习生正确理解护理专业的内涵、护士角色特点、社会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及护理职业的规划。

2.2 加强护理实习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专业指导老师可以在实践中引导护生去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鼓励护生积极参加临床护理科研,通过临床实践提高护生临床能力,这对于稳定护生的专业态度有积极的作用。并定期召开实习小结会,让护生介绍各自的实习情况,交流实习的体会和心得,这样可释放他们的情感,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为他们提供一些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建议,让护生明白,态度决定一切,调整好心态,摆正位置并让他们意识实习既是检验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又是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检验,同时护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鼓励促进,可提高他们的实习水平,并保持很高的实习积极性,充分把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很好地运用于临床。

2.3 加强带教老师的培训,提高临床带教工作整体水平

篇9

在校学生由于学习和就业等压力,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in.27。在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中,其心理健康水平亦有一定程度的差异(a7。护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常常因面临各种压力,从而影响身心健康与实习效果。临床护理实习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向社会输送的护理人才质量。如何提高他们的临床实习效果,是护理教育者一直关心和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虽然对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及对护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多,但是对护生临床实习效果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仅在王粤湘等川所做研究的结论中有所提到。因此,本研究试图了解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临床实习效果的相关性,为对该人群进行心理健康防护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培养合格的身心健康护理专业人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07年1月在北京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朝阳医院、东直门医院4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5份,收回62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为92.31000年龄18岁一24岁。

1.2方法

1.2.1心理健康水平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Cs,s〕测量,该量表由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共90个项目,按5级评分((1分~5分)。心理健康状况评定标准:总分()160分为阳性)、阳性项目数()43分为阳性)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2分为阳性)。1.2:2自制临床实习效果问卷问卷根据“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行为评价表”(BrSN''''sclinicalevaluationtoo1,CET)、相关文献〔7一,〕以及实纲自行设计,共4个方面(知识、态度、技能、德能)15项。问卷各选项分值:非常同意4分,基本同意3分,基本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总分最高60分,最低15分,所得结果按优秀(>53.25分)、良好(46.50分~53.25分)、及格(42.00分一46.50分)、不及格(}}2.00分)划分为4个等级。临床实习效果问卷重测信度为。.92690单侧a=0.05e

1.2.3统计学方法将所有合格问卷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

2结果

2.3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临床实习效果的相关性分析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测评结果为42.85分士5.60分,不及格20人(33.33%),及格27人(45.000n),良好11人(18.33%),优秀l人(3.33."}i)o护生临床实习效果与SC:I.一90各因子之间呈负相关,见表zJo

3.讨论

3.l护生J仁,理健康状况分析

3.I.I护分心理健康状况本次凋查结果显示.护生:JLi一9。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水平,护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翘.这与张霞「’‘一所做的研究结果类似。其中S}"I,一9。因子中得分较高的是恐怖、敌对、焦虑、偏执、躯体化等,说明这几项因子是困扰护生的主要精神症状。国外一些研究表明,护生参加临床实践时精神症状明显多于普通人群自ZJ,临床实习护生也感受到明显的焦虑''''.,`.13.if本次研究结果与国外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3.1.2影响护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护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水平,可能存在的原因有:①可能与护生多是由女生组成的特殊群体,缺乏与异流、沟通的环境,易形成不健全人格,以及女生特有的敏感、心胸不够宽广等个性特点有关。②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有关。目前,护士的地位仍相对较低,工作琐碎而劳累且付出得不到同等回报,病人法律意识增强,自身操作能力差等都给护理临床实习生造成很大的压力,易产生心理问题。③与本次样本有关。本次样本量较少,且仅来源千北京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实习的护理临床实习生、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差异等都影响心理健康。

3.2护生临床实习效果与SC1一90因子的相关性本次调查显示,护生存在心理问题17人,阳性率为28.33o,护理学生临床实习效果检测中不及格人数20人(33.33}>,两者百分率基本一致,说明护生心理健康影响临床实习效果。表3显示,护生临床实习效果与SC''''.}.-9。各因子分之间存在负相关,其中躯体化、敌对性、偏执3项因子与护生临末实习效果呈中度负相关,其余因子与护生临床实习效果呈低度负相关,提示护理专业临床实习效果受心理健康的影响。

3.2.1护生临床实习效果与躯体化因子相关性分析表3显示,相对其他因子而一言,躯体化因子与临床实习效果的相关性最大,说明护理临床实习生身体不适改接影响其临床实习效果。由表2可见,2污。。%的护生躯体化阳性,表明护生对琐碎而劳累的临床护理_I‘作较难适应。护生一直生活在长辈的关爱之中,很少有机会去照顾别人·‘,。临床实习中繁琐的护理工作、护生能力有限不能满足病人需要而造成的紧张等易使护生身心疲惫,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工作,影响临床实习效果。

3.2.2护生临床实习效果与敌对、偏执因子相关性分析表3显示,敌对、偏执因子与临床实习效果也有显著相关性。由表2可知,23.33%的护生敌对因子为阳性,25.00%的护生存在偏执问题。临床工作环境相对学校而言比较复杂,刚进人临床,护理专业实习生操作技术不熟练,缺乏临床工作经验以及与人沟通的技巧,工作中时常犯错,遭受病人及家属的多次拒绝与不信任。加之带教老师的误解,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甚至觉得别人故意为难自己,此种情绪无处发泄,久之,易产生敌对、怨恨、偏执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动摇从事护理工作的信念,淡化临床实习目的,最终影响实习效果。

3.2.3护生临床实习效果与精神病性相关性分析由表1可知,与全国常模比较,护生精神病性因子得分较高。表3显示,精神病性与效果呈低度负相关,相对其他因子而言,两者相关性最小。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精神病性因子本身一与临床实习效果的相关性较小,也可能是与本次样本量较少以及自制临床实习效果问卷的信效度不高有关,需要今后完善自制临床实习效果问卷以及加大样本量对照研究加以探讨分析。

篇10

1 大胆革新解剖实验指导,突出临床应用特色

首先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主线,以临床护理实践为引导,根据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特点,自编实习指导,突出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内容,如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与注射、穿刺、插管和切开技术相关的局部解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如操作部位的选择、结构层次、毗邻及角度和深度的掌握,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加强与护理专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2 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

护理技术操作70 %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其中抢救技术100 %与解剖学有关。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患者进行多种技术操作,操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而准确性、合理性是和解剖学密不可分的,因此护理专业的解剖课教学更应该注重实践。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把学与用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解剖教学中,尤其是实验课教学探索的课题之一。

体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是临床操作中非常关键的定位标志,实验课教学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在活体触摸体表标志的能力,并把触摸体表标志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把护士的素质教育融于标本观察的实践中,教会学生在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的同时,要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体上观察、触摸、辨认这些标志性结构[1]。这种从标本到自身,从自身到标本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结构,避免了单纯的机械记忆和操作的盲目性,提高了临床操作技术的成功率,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

3 培养学生在标本上演示护理操作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操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可以在模拟臀大肌注射时用注射器向穿刺部位注射染料,然后再进行局部的解剖操作,观察染料的分布情况,注射针扎入的深度及针头与臀区血管、神经的关系。操作结束后请大家总结臀肌注射的最佳部位、深度、角度及易损伤的血管和神经。模拟临床护理操作要注意防止学生片面追求操作练习,忽略解剖的结构观察。

4 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

在实验课教学中,课堂讨论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查阅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如在讲授肝门静脉系统解剖时,引导学生就临床肝硬化治疗新进展、肝门静脉系统与临床肝硬化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的解剖解释等多方面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并针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形成一系列系统知识。

5 适当应用多媒体小结学习内容

在每节实验课结束前应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小结,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比课本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多媒体素材,使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及感受,较好地解决口头讲授和板书无法实现的教学重点、难点,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6 改革考试环节,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除了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外,课程结束考试时将传统的笔试为主改为笔试加技能考核,笔试占60 %,技能考核占40 %,主要内容包括在活体上进行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的定位;以同桌的同学为对象,准确的在活体上触摸和指出题目要求的内容;在标本上演示及叙述局部操作的解剖学要点。每个学生从十个内容的试题中抽取一道题,当场回答,老师按学生掌握的程度打分。对于还未掌握该结构的不得分,对于不能正确触摸或指出结构者,给一半分,回答正确者为满分。在考核后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当场纠正,至其正确掌握为止。这种现场考试的方法督促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对活体资源和教学标本的应用,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能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训练,调动了学生观察标本、模型的积极性。这对于解剖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将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方法学基础。

通过以上多方位的护理解剖实验教学改革,使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升一个台阶。

篇11

1.2.1建立老年护理实践教学基地我校与鹤童养老集团、天津市养老院、天同医养院以及学府社区医院、天津大学社区等坚持互利互惠、多向互动的原则,签订合作协议,并于2013年10月13日在鹤童延安医院成立了“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附属护理院”,制定了符合培养目标的实践基地的建设标准,以此作为一切教学及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基准点。在社区医院和养老院精选3个单位,建立了校外老年护理教学实训基地,通过对带教队伍的培训,形成了具有校企共建特色的“双师型”临床带教型模式。

1.2.2“双师型”老年护理导师队伍建设我校对老年护理专业方向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体现校企共建的专业特色。聘请养老机构行业及知名护理专家作为老年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组成“双师型”师资队伍,行业护理专家讲授操作技能,校内教师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引入本科老年护理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内外资源的互补。在养老机构临床见习及实习中,构建了“双师型”导师制,即每位实习护生都有校内、外的两位教师同时带教。各基地均有通过严格选聘的校外导师,经过进阶培训,校内教师到养老机构进修,不断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解决了本专业方向自身“双师型”教师的不足,同时也弥补了目前高等护理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双师型”导师制可以取长补短,通过校内外教师的密切沟通合作,获得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和丰富的教学素材,提高老年护理实训教学环节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学习项目”的完成,使教学更接近真实环境,营造浓郁的职业氛围,达到知识、能力与专业素质同步提高的目的。

2创新课程体系,开发系列新课程

2.1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课程设置特色:构筑“三位一体、四加强”的特色老年护理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三位一体”包括:整合相关课程,形成老年临床护理、老年人文社科及中医特色为一体的护理教学体系。“四加强”体现在:加强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与整合;加强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加强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加强中医护理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主干或主要学科基础包括:护理学基础、老年医学基础、老年人文社会学科及康复保健等。主要课程分为:护理学基础、老年临床护理学、老年人文社会学科以及康复保健4个课程板块。

2.2以生态学为视角的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应用“生态学原理”研究人才培养机制,更加符合其发展规律。对于教育系统中的课程设置而言,有人指出它的“宏观布局和微观行动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

2.2.1“整体性”与“共生性”原则的应用老年护理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方向具有其自身的内涵,既有严谨的理学属性又有广博的人文属性,重点是要把目光放在“人”上,注重人的塑造与培养,进行“全人”教育。除了基础的护理学理论和操作技能,通过课程还能够锻炼和加强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与融汇中外人文视野的思辨能力;通过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的开展,特别是隐形课程,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针对老年护理专业方向,无论是增加新课程还是缩减旧课程,抑或优化组合原有课程,均需要在整体上注意知识的广度,对个体注意研究的深度,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中心,课程纵横衔接,所有课程都有铺垫与承接的关联。基于课程之间的共生性,在课程设置上以点带面,以核心课程带动其它课程,形成良性教学链。

2.2.2“互不干扰”与“互助互利”原则的应用“互不干扰”是指个体在实施利己行为时不应对其他个体和整体施加有意的干扰,这样才有利于群体竞争,才能使彼此都得到发展。将《老年临床护理学》进行重新整合,把临床护理课程的内容与之进行协调,将原在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及妇产科护理学中已有的老年常见病填充到《老年临床护理学》当中,使老年临床护理学课程板块更清晰,内容更丰富。这一原则看似与“互不干扰”相对,实则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即每个个体在独立的同时又能与其他个体互惠往来,共同获得健康持续发展。

2.2.3“动态平衡”原则的应用生态学认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处于相互适应和协调的动态之中。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课程,在一定总量的课时下,其学时分配、内容选择、课程分布和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要保持动态平衡。增加老年人文社科类及实训实践课程的内容和比重等,均体现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医学课程与人文类课程之间在课程建设中的动态发展轨迹。我校开展嵌入式实践模式,搭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在课堂教学为主的阶段,还突出老年护理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开设《老年临床护理学》、《社区与老年护理学》、《中医老年养生》、《老年院管理》以及《临终关怀护理》等课程,彰显了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特色。

3“嵌入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老年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及实施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时,也在教他们如何学习。老年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创新老年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技能,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行业资源优势,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企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机制。在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建设中,实行的是“嵌入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最终实现连续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每年均有2~4周的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养老机构见习、实习,使老年护理社会实践坚持4年不断线,实现了实践教学与养老机构需求的无缝对接。

3.1“嵌入式”课间见习在理论课程中嵌入见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途径。每学期安排2周的“基础护理学见习”,内容是《护理学基础》课程中讲授的全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进行《社区及老年护理学》课程前和课程中,以志愿者和课程见习的形式,安排学生到社区卫生机构见习。内容包括社区基础卫生保健服务、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围产期保健、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以及社区居家为老服务等。这是建立在“感性导入思维”前提之下的一种实践模式,学生带着新鲜和好奇的心理接触临床,并带着更多的问题回归课堂。嵌入老年护理技能实训,在第4学期开设时的《老年护理实训课》,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老年人清洁卫生、老年人常见疾病与意外伤害的护理等,与中级养老护理员的技能操作相对接,体现其职业教育的范畴。

3.2“嵌入式”老年护理技能大赛围绕老年护理综合训练,融孝道教育为一体,以情景剧的艺术表现形式。从2013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老年护理技能操作大赛”,内容涉及基本护理、老年常见疾病护理、老年康复护理、社区护理以及护患沟通等技能,于每年“5•12”护士节前在三年级老年护理专业学生中展开,从初赛到决赛做到学生人人参与,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并担任评委。此赛事已成为我校“5•12”护士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将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性渗透、触合性学习与训练。组织“老年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以竞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组织协调等综合性能力。3.3“集中式”临床实习“集中式”临床实习有两种:1)每学期18个教学周中,理论课为14周,实践课为4周,安排到各医院、养老机构或社区卫生机构实习;2)最后一年共9个月的临床实习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综合医院实习7个月,目的是达到培养目标中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第二阶段为安排老年护理专业定向或顶岗实习2个月,目的是达到老年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为专业就业搭建平台,提供方便。

篇12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麻醉护理教育项目分为三类:硕士项目、临床型博士学位项目和联合项目。联合项目以硕士层次为主,但学生可选修博士课程。所有培训项目均为职后教育,即申请项目的学生必须为弗吉尼亚认证的注册护士,并具备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教育课程以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为主,辅以麻醉基础课程和科学研究,临床实践贯穿了整个培训周期。

1.1.2中国麻醉护理教育内容的描述

中国徐州医学院现有的麻醉护理相关教育以“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的形式出现,历经中专、大专和本科三个层次,为职前教育,即学生尚未获得中国法律认证的注册护士资格,也没有临床工作经验。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历时2.5年的普通护理学教育,第二阶段为历时1.5年的麻醉专业课程教学阶段,最后一年为临床实习阶段。

1.2方法

采用教育家贝雷迪提出的教育比较四步法对中美课程进行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描述:包括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的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要求和培训课程;解释:归纳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在以上4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并置:对两国麻醉护理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形成比较概念,提取比较要素并以表格形式呈现;比较:对上述三步形成的所有内容进行全面比较,得出结论。

2结果

2.1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的比较

以麻醉护理的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要求和培训课程内容4个维度作为框架,对中美两国现有麻醉护理教育形式进行比较。

2.2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比较

美国的麻醉护理培训在1933年前由当地医疗机构承担,为非学位教育。随后,经国家出台相关学位文件,麻醉护理开始向学位教育变革,培训机构也由当地医疗机构向大学转移,直到1998年美国麻醉护理教育最终确定硕士学位教育是其最低教育标准。在美国发展麻醉护理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类型一直都为职后教育,教育层次自1998年开始提升为硕士及以上层次。中国的相关教育主要以“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的形式出现在极少数医学院校,在1993年徐州医学院率先与南京六合卫校联合开办三年制中专层次的麻醉与急救护理专业;此后又与福建闽北卫校合作开办大专层次教育;直到2004年徐州医学院开设本科教育层次的“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除了学院派的麻醉护理教育形式外,各地医院也开始自发组织小规模的麻醉科护士的岗位培训,但形式各异,缺乏统一的系统,在此不做详细比较。由此可见,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发展史并不长,具有一定规模的麻醉护理教育均属于职前教育,教育层次经历了中专-大专-本科的提升过程。

2.3学生准入要求比较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硕士学位麻醉护理教育项目每年仅招收24~36位学生,解读项目的培养目标发现,其以培养能在临床为患者提供专业麻醉护理服务、制订完善的麻醉护理计划的实践型护理专家为目标,因此,对学生的准入要求比较严格,从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多方面对申请参加培训项目的学生做了相关规定。可见,美国的麻醉护理教育属于精英教育,要求学生具备高水平的综合能力。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以学院派的职前教育为主,是在通科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加入麻醉护理特色,对于学生的准入没有设定特殊要求。申请参加麻醉护理教育的学生只需要具备相应教育学历,并通过国家组织的适用于所有专业学生的统一招生考试即可。

2.4培训课程内容比较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硕士学位麻醉护理教育项目的课程可分为三类:麻醉护理的高级医学课程、麻醉护理的专业课程和麻醉护理的研究课程。其中,麻醉护理专业课程占据了重要地位。从麻醉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美国采用的是模块式教学模式,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水平,将一门课程分为多个层次分段教学,如麻醉护理的原则和实践分为了五个层次,即Ⅰ~Ⅵ。这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培养个体,使其具备优秀的职业素质。其次,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麻醉护理教育为硕士以上层次的学位教育,因此,对于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一定要求,在课程中专门开设了研究方法的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思维方式。此外,由于麻醉护理教育的专业实践性强,临床实习也为麻醉护理专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划分了6个阶段进行(即临床实习Ⅰ~Ⅵ),时间占据整个培训周期的50%,约12~18个月。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以通科护理教育课程为主要部分,即基础医学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仅占据全部课程比重的15%左右。研究方法类课程没有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另行开设。徐州医学院的“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分为三个阶段,第三阶段为历时1年的临床实习,其中半年为内外科实习,半年为麻醉科实习,临床实习时间在整个教学周期中仅占据10%。

3讨论

3.1形成系统的课程是培养麻醉护理人才的前提

美国麻醉护理学会已有全国统一的指南对麻醉护理教育应该涉及的课程领域、培训周期、理论/实践课时的比例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保证了麻醉护理教育的统一化和系统化。我国职后麻醉护理培训仅在各地医院内部小规模开展,缺乏统一标准,在培训周期、课程领域等方面存在百家争鸣的现象。因此,我国的护理界学者应尽快开展麻醉护理职后教育的相关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形成系统的麻醉护理课程,推动我国麻醉护理职后教育规范化,以促进我国麻醉护理教育的发展,同时为我国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提供依据。

3.2职后教育是中国麻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首先,麻醉护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技术性,以及麻醉患者围麻期意识状态的特殊性(非清醒或半清醒状态),都对麻醉护士的素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接受没有任何临床工作经验的学生参加麻醉护理教育并不合适,可能导致他们进入麻醉科工作上手慢,无法快速胜任高强度和高难度的麻醉护理工作,这将对围麻期患者护理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其次,中国目前的麻醉护理教育形式,即“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是在普通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部分麻醉护理相关课程,使得学生早期、初步地接触麻醉护理的概念。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处于核心地位的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仅占据课程比重的小部分,培养的学生在实际进入临床麻醉科后,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岗位的继续教育,才能完全胜任麻醉护理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导致教育成本效率不高。最后,麻醉护理教育走职后教育路线是国际发展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大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国应紧跟国际麻醉护理发展潮流,向职后教育转型。职后教育的发展将从两方面进行。

3.2.1以核心能力模型为指导培养麻醉护理人才

“以能力为本位”是近些年国内外职业教育所提倡的方式,这种以职业能力为培训立足点的教育能够针对性的培养具有专业工作能力的护理人员。麻醉护理作为一门临床专科性强、能力要求高的专业,采用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对于麻醉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蒋莉莉、胡嘉乐等对麻醉护士的工作范畴和核心能力做了系统研究,这对开设以能力为本位的麻醉护理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未来接受此类职后专业教育的学生将被授予相关证书,并能从事临床麻醉护理工作。

3.2.2麻醉护理教育走专业学位道路是未来展望

美国的麻醉护理教育经由非学位职后教育向学位教育发展,截至1998年全部转型为学位教育,并以硕士学位为最低教育标准。它的发展轨迹可为我国所借鉴,我们应以能力为本位的职后教育为起点培养麻醉护理人才,首先发展非学位教育,随着麻醉护理教育发展逐渐成熟,可在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课程基础上增加科研类课程,使之逐渐达到研究生教育水平,发展麻醉护理的学位教育。这一方面可为临床优秀护理人才提供深造机会,开拓护理人才发展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背景下稳中求速,既保证了临床麻醉护理质量,又加快了麻醉护理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可推动护理学科下属二级学科的发展,为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发展借鉴和依据。

4小结

中美两所学校麻醉护理教育在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标准和培训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美国麻醉护理为职后教育,硕士学位教育是其最低教育标准,参加培训项目的准入学生均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并且是在临床相关科室工作过一定年限的注册护士,教育内容以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为主。我国以“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的形式开展职前教育,教育层次历经中专-大专-本科的过程,学校对于接受麻醉护理教育的学生没有特殊的准入标准;教育内容以普通护理教育课程为主。经过中美比较,我们对中国麻醉护理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1)形成系统的麻醉护理教育课程;

篇13

护理实训教学是提高职校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模式也随之变革。这种转变对护理实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就必须加大实训教学力度,积极改进实验教学中的不合理因素,进而真正发挥护理教育依托临床、服务临床、提高临床的作用。从笔者学校护理专业教学现状来看,长期以来一直沿用 “演示-练习-指导”的填鸭式教学,实训教学方式呆板,实训课堂气氛不活跃,操作内容繁杂,看似简单实际难做;护生实训操作成绩不理想;护生实习过程中因操作不过关而导致实习单位不满及病人不满意;护理专业毕业生招工考试操作不理想等。护理专业技能实训操作流程的构建,可以拓展护理操作实训模式和方法,使护理实训教学更好地贴近临床工作,使护生获得切实有用的实践技能。

一、技能实训操作流程的设计

项目教学是笔者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技能实训操作流程的构建需要确立教学项目的内容,在项目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流程的设计与整合。

1.立足临床,确立教学项目内容

在确立教学项目内容时,要事先经过大量市场调研,收集各类资料,以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实用的操作内容为参照,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确定教学内容,把学生培养成为能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卫生保健等工作的现代服务型技术人才。

2.整理资料,确定流程教学情景

进行系统的流程操作,需以病例及实训情景为导向,在此之前进行各种临床资料的收集,如典型的临床案例、仿真的实训场景等。

3.结合实际,设计操作流程

护理技能实训操作流程的设计,要体现实用性、教学性的原则,要充分考虑用人单位和目前护理工作实际的要求,对实训教学内容、模式进行改革,重新筛选操作步骤,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制定完善实践教学流程,改革实践实训操作教学考核方式,使学生真实体验工作流程,有利于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4.整合教材,设计操作流程的模块

《护理专业技能实训》一书中,包含的内容较多,有护基、内、外、妇、儿等各科。依据项目教学的方法,对教材所有的操作项目进行分类整合,任课教师有目的地按照分类建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操作流程。可把教材分成如下五大类操作:生活护理,如备用床准备、麻醉床准备、卧床病人床单更换、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特殊口腔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及绘制,体温计的消毒;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包括无菌技术操作、隔离技术基本操作;诊疗技术,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及药物过敏试验方法、周围静脉输液方法;各种置管病人的护理,包括鼻饲病人护理、灌肠操作、女病人导尿、氧气吸入、吸痰护理。

二、技能实训操作流程实施——再造三阶段七步走

1.课前

下达任务书,小组分工合作。作为课前作业,我们采取实时性工作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案例,基于仿真实训室配合。任务书要求各小组根据老师所定的护理操作项目,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事先完成该操作的简易操作流程方案。此法我们用于测量血压、口腔护理等护理实训操作教学。各组人员可能学习程度不同,但可共同构成不同的护理操作流程方案。教师在此之前只是提出应达成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程序与分工建议、评价标准,明确集中学习时间。各小组在原先指定的“小老师”牵头下,自制操作流程、成员分工和课前操作练习时间安排表。

2.课中

(1)实训案例引出、实训场景导入。此环节通过视频或仿真实训室便捷地将学生带入实训场景,在自然融入中凝聚注意力,形成联想空间,促进联想思维,获得感性认知。教师根据实训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逐步地实训(反应),如本案例中的病人得了什么病,你觉得此病应有哪些症状,需要采取哪些护理措施或护理操作,这样的护理操作在这种病人身上实施时应注意什么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操作。

(2)学生角色扮演参与式示教(刺激)。案例视频场景观摩后教师示教,在教师示教过程中强调学生角色扮演性参与,特别是技能操作指导“小教师”。创造角色多维场景空间,使学生得到角色、情感、操作、态度的初始体验。检验学生通过视频观摩获得的感性认知度,在角色体验中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维,激励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测量血压操作中,每组请出一位同学配合教师示教的真人操作,人选由学生自主选定,在操作中扮演病人角色,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3)学生合作式回示。示教后采用学生合作式回示,在学生回示过程中,学生互助,并在教师引导与指正下共同完成。在实训初始阶段营造轻松活跃的信息反馈和质量监控空间,有效检验前两个环节的教学质量,使教师能够及时自我纠正示教缺失,调整教学;规范学生操作,避免学生在操作练习中的茫然甚至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练习。营造身临其境和轻松活跃的实训氛围,使学生自然融入其中,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在角色、情感、操作、态度体验中掌握操作要领,规范操作,领悟医患关系及与不同角色交流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软技能。如在部分操作如静脉输液、肌内注射、皮内注射、口腔护理、鼻导管吸氧等操作中,请同学一对一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进行真人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让护生之间真人练习,体验“病人”与“护士”的感受。老师与同学共同点评,不仅可矫正护生错误操作,也可强化正确操作,充分体现护理教学操作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4)技能操作指导“小教师”负责制式小组合作练习(强化)。实训以小组为单位、技能操作指导“小教师”负责、团队合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与答疑。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练习,营造互学、互助、互带、互纠,比学赶帮和谐并进的氛围,以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小组合作练习中设置技能操作指导“小教师”的目的在于:起到师生之间的桥梁作用、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在教师指导与监督不到位情况下的有效练习;团队协作精神及担当精神和责任感的良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调动。此外,在开放实验室中起到很好的技能操作练习指导作用。流程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实训流程进行自主练习,强调让学生通过自我训练获得有关的实训技能。学生可以自己把握学习的步调,并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后

(1)“小教师”负责制下的操作流程概括(评价)。在此阶段,学生已通过上一阶段的自主实训,能对第一阶段的内容进行自我解答。传统的操作流程以繁杂、难记为特征,学生很难掌握与记忆。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已操作练习的基础上,以“小教师”为主,进行操作流程的再次总结、概括与改进,并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流程的自我优劣评比。此项评比作为学生平时分的一个重要内容。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评价与改进,确定比较优异的操作流程为“范本”。“小教师”负责制下的操作流程概括,增加了同学间的相互协作,增强了学生对操作的记忆,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小组技能操作PK式小结。(评价)终末小结采取小组技能操作PK的方式,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技能操作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挑选小组中比较突出的成员参加全校性的技能操作比赛。此环节的作用在于创造竞技氛围,且有效地起到终末信息反馈、质量监控与评估作用;促进前五个环节技能练习作用;激发学生内在和外在学习动力,将学生参与性调动到极点的作用;培养团队精神、竞技能力和磨炼竞技心智作用;有效地实训小结。

在这整个操作教学流程过程中,教师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引入——提问——解答——评价。学生的实训基本程序是:接受刺激——反应(自主实训)——强化——记忆(掌握)。通过流程教学实训,引导学生把握整个流程及各环节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与临床“零距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人才紧缺,但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并未降低,“复合型、高素质”是新要求:当今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文化素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具有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其中对于技能的要求更不可少,“一针见血”成了鉴定护士技能高低的代名词。若护士技能较差,往往引发很多不必要的纠纷或事故。我们的学生应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现阶段的护理工作。

护理专业技能实训操作流程的设计与构建,让学生在重理论的基础上,轻松地掌握技能,使中职护理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重理论,又不能轻实践,在“做中想”,在“做中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临床护理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