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新生儿护理及喂养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

篇1

本文通过研究20例机械通气鼻饲喂养的患儿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不错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4月~2013年10月进行治疗的36例机械通气的患儿,并进行鼻饲喂养,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其中男12 例, 女8 例, 胎龄为32~35周,平均胎龄为33.5±1.2岁,早产儿12例,足月儿6例,患儿中有15例肺透明膜病, 2例胎粪吸入,1 例重症肺炎;对照组20例,其中男13 例, 女7 例, 胎龄为31~35周,平均胎龄为33.6±1.5岁,早产儿13例,足月儿7例,患儿中有18例肺透明膜病,1例胎粪吸入,1 例重症肺炎。所研究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面色紫给、呼吸急促、不安、反复呼吸暂停及H 型呼吸衰竭等症状。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机械通气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方法:40例患儿采用机械通气方式为经口或鼻气管插管。针对性给予患儿不同的通气方式和呼吸参数指标。两组研究对象均在每日早晨空腹测量体重及记录经皮测胆红素。对照组治疗方法为静脉营养与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治疗方法为静脉营养、早期鼻饲喂养与针对性护理方法相结合。

1.3统计学方法处理: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 ( 版本13.5 ) 统计软件进行计算,以P0.05表现为有显著性差异,以P0.01表现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两组体重增加分析比较:通过对两组患儿体重增加情况分析比较可知,观察组机械通气患儿出生后5及10天后体重明显比对照组重,且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体重增加分析比较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机械通气护理:正确掌握机械通气对患儿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机器通气的同时对于病情允许的患儿应当给予适当的鼻饲喂养[1]。机械通气护理方法主要护理要点是对患儿进行翻身拍背,目的是使附着在支气管的粘液松动易于排出,重点拍两侧前胸、腋下、肩胛间和肺底部,用手腕力量迅速和轻柔地拍打,共拍5-10分钟。于拍背后吸痰,根据呼吸道分泌物多少,每隔2-4小时吸一次,选择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2/3的吸痰管进行,由两人同时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避免微生物进入呼吸道[2]。

3.2 鼻饲喂养护理:患儿尤其是患儿中早产儿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全,免疫功能低,在进行插管及喂养等各个环节中动作尽量要轻,确保不要对患儿造成伤害。护理人员对进行记录的数据要细心准确,并按照制度严格交班。患儿在每次喂奶前要及时准确的了解胃排空情况及胃滞留物的情况[3]。根据残留奶量来决定注入新鲜奶液的量。鼻饲喂养注入速度尽量缓慢, 在回抽及注入奶液时速度也要慢。鼻饲喂养要用温开水冲净胃管, 避免积于在管腔中食物变质, 造成管腔堵塞。护理的整个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感染。

4 讨论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在抢救过程中其成功率与机械通气(CMV)的应用关系密切。本实验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明显增加, 黄疸持续时间缩短, 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鼻饲喂养对胃肠道损害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没有影响。因此,对患儿机械通气治疗非常重要。通过对患儿有效的护理,明显提高患儿治疗效果,这对医护人员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方向提供了新的方向。值得护理相关人员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175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8±8.9)岁;产妇文化程度中,大学及以上学历45例,大专67例,中专及高中47例,初中及以下16例。其中农民5例,工人81例,个体工商业人员57例,干部技术人员32例。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28例,2000~3000元64例,3000~5000元72例,5000元以上11例。

1.2方法

对全部孕妇在孕第35周及36周的周末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相关培训,培训参与人员包括产妇、新生儿父亲、新生儿家庭照护者等,每次培训1~2h,培训形式采用集中讲座、小组讨论、示范演练等形式。培训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概况,新生儿基础护理及保健,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对策,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操练。培训人员由富有经验的护士进行,在培训中,注意观察孕妇的理解能力,结合其教育水平等情况,给予采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注意给予示范操作及图片讲解,加深产妇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采用小组讨论及演练提高产妇的应用能力;每次培训后给予相关问题解答,设立形式多样的咨询方式,如官方QQ群、微信群、微信平台、咨询室、咨询热线等,加强对产妇疑问的解答,提高问题解决的针对性,针对产妇的家庭情况,给予一定的建议与意见。培训结束后向参加培训者分发健康知识手册、光盘等,指导产妇进行自我学习,促进知识的掌握。

1.3判定标准

[3]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在产妇培训前及培训后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新生儿基础护理,新生儿常见问题分析,母乳喂养的方法,疫苗接种方法等,每项内容20分,满分100分,对比观察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

1.4统计学方法[4]

应用SPSS11.5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前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75份,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为71.4%,培训后向产妇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75份,有效问卷167例,有效率为95.4%。通过对调查问卷回答情况分析,本组在进行为期2周,共计4时的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后,产妇相关知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婴儿时期是婴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最易出现各种疾病的时期[5],婴儿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而婴儿的健康成长,多取决于婴儿母亲及其对婴儿的喂养、护理的认知、态度及行为[6-7]。初产妇由于生育及新生儿相关知识,这对新生儿的生长与发育极为不利。在一组调查中指出[8-9],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缺乏包括以下几点:

(1)多数产妇不清楚新生儿特殊生理知识,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出生后体质量变化;

(2)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多来自父母或网络等途径,没有科学而系统的学习;

(3)产妇对母乳喂养方法仅限于理论知识,甚至有的产妇不认可母乳喂养;而调查指出[10],多数产妇对新生儿出生的护理知识都存在较大的兴趣,只是苦于缺乏相关的培训,尤其是近几年育龄女性中,独生女占据绝大多数,其缺乏新生儿家庭护理氛围,自理能力差,对健康教育的渴求更强烈。本研究中,对175例初产妇于孕中晚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对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概况、新生儿基础护理及保健、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对策、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操练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经培训后,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培训前,且护理知识的掌握已不再局限于理论上,更提高了产妇的自作能力,明显提高了认知分析能力。总之,通过给予初产妇系统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相关认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这对于新生儿的成长发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解思琦.初产妇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的临床实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3(2):150.

[2]辛燕.开展家长育婴指导对提高新生儿早期教育普及率的作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6):416-417.

[3]李云波,杨彦香.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分析与健康教育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60-1861.

[4]吴雨桐.临床护理路径在初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4):2374-2375.

[5]王转琴.新生儿游泳和抚触对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17(28):60-61.

[6]黄秀永,陆柳雪,陆青梅,等.健康教育对农村初产妇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影响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2):258-259.

[7]招凤彩.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新生儿智力发育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97-98.

[8]陆柳雪,陆小妮,陈立新,等.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对桂西地区农村初产妇母乳喂养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2):1824-1826.

篇3

关键词 Orem 自理模式;产科;新生儿

Orem 自理模式于1971 年由美国学者提出,该理论阐释了人的自理方面缺陷与机体健康、人的护理需求三个方面的关系,并经过不断的演绎与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护理理论,并受到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运用于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疗效。本研究将Orem 自理模式运用于我院就诊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98 例,其中,年龄21-32 岁,平均年龄(31.4±6.7)岁,文化程度:初中文化产妇20 例,高中文化产妇37 例,大专以上文化产妇41 例,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且在产前均给予系统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等知识培训,均给予剖宫产术,直刀口者71 例,横刀口者27 例,所产新生儿均为健康婴儿,无缺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刀口类型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护理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技巧、孕妇产后护理卫生、新生儿护理常识等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同时若产妇或家属有困难时,护士应及时积极的提供帮助。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Orem 自理模式使其实现自我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

(1)系统评估 相关责任护士应对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和母乳喂养技能等知识做一系统评估,根据每一产妇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和护理,使其系统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

(2)支持教育系统 在产妇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都应随时掌握和了解产妇不同时间段的心理需求,积极获得家属的配合,及时纠正其护理能力和护理知识的偏差,详细并耐心示范和讲解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洗浴等知识。

(3)完全补偿系统 在产妇术后6h 内,身体较为虚弱,缺乏自理能力,应进行完全补偿护理,责任护士应定时为产妇进行基础、管道、专科、皮肤等护理工作,同时进行心理辅导,消除产妇紧张心理,树立母乳喂养信心。

1.3 指标观察

在产妇住院期间通过临床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产妇的母乳喂养技巧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技巧比较

观察组母乳喂养技巧差评为0 例,良9 例,优40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0%,18.4%,81.6%;对照组母乳喂养技巧差评为14 例,良35 例,优0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8.6%,71.4%,0%。观察组母乳喂养技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为优者46 例,良3 例,及格0 例,不及格0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93.9%,6.1%,0%,0%。对照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为优者9 例,良15 例,及格16 例,不及格9 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8.4%,30.6%,32.6%,18.4%。观察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知识掌握程度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Orem 自理模式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说明产科新生儿中开展Orem 自理模式,对产妇进行产前及产后的系统宣导及培训,不同阶段的系统护理,使其充分了解了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显著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挖掘了其自我护理的潜在能力,有利于其康复和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及母乳喂养技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4

1临床资料

将2009年9月在我院出生的婴儿中按出生顺序抽取5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2.45~3.80kg,Apgars8分,男婴24例,女婴26例,外观无畸形,母亲年龄22岁~38岁,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o型血母亲除外,剖宫产31例,顺产18例,其中有龙凤胎1对。

2方法

新生儿出生30分钟~1小时左右应喂母乳,做到早接触、早吸吮,吸吮时间为10~30分钟,间隔2小时同法吸吮另一侧。在婴儿出生时间超过6小时后,在每一次充分吸空后即加喂婴儿配方奶粉,奶粉量根据新生儿情况而定,一般奶粉量从10ml~15ml开始。白天间隔2~3小时后,同法吸吮另一侧后加喂婴儿配方奶粉,夜间间隔3~4小时,不得超过4小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一顿全部吃母乳,另一顿全部吃奶粉,再者橡皮刺孔不要过大,以免婴儿吃惯了容易吸吮的就会产生“错觉”而拒绝母乳。

3护理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为了营造一个安静环境,有利于产妇及新生儿康复,我科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每床每次只准一人探视并只留一个陪人,学生及儿童禁止入病室,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及医疗安全,更不要随便串病房或自行调床位。

病室温度、湿度要适宜。保持空气清新,病房每天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病每日用1100“84”浸泡拖把湿式打扫两次,预防感染。

产妇应注意卫生。指导产妇喂奶前仔细洗净双手,并清洗及乳晕,每日至少3~4次,还要勤换内衣,新生儿所用奶瓶及要先清洗后加热消毒。

新生儿住院期间应每日洗澡1次。因新生儿胃呈水平位,喷门松弛,幽门较紧,胃排空时间2~3小时,洗澡前2小时禁奶;洗澡后做好脐部护理,每日用0.5%碘伏棉棒擦洗脐轮一次,并告知产妇保持脐部及臀部清洁,预防感染。

密切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新生儿皮肤颜色的变化,体温、呼吸变化,吸吮是否有力,有无拒乳,有无恶心、呕吐以及呕吐物的量和颜色,对个别喂养困难的新生儿应予以重视,加强指导及喂养,并告知产妇加强喂养的重要性,新生儿住院期间保持头高左右侧卧位,防止误吸窒息。

观察新生儿大小便情况。正常每24小时大便3~5次,小便6~8次,若新生儿小便少于5次,可两次喂奶之间加适量5%左右的白糖水。

加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健康宣教。向家属讲解黄疸原因及临床表现,使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观察护理和喂养。

4结果

篇5

为寻求更科学的护理方法,我们对传统的新生儿护理方法进行改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我院住院分娩的80例产妇及家属(丈夫)为对照组,同月分娩的60例产妇及家属(丈夫)为实验组。两组的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新生儿出生后放在寄养室,每日由护士定时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包括沐浴、脐部护理、喂养、更换尿布、衣物等;每天定时送到母亲身边短时间接触和喂养并由专人指导。实验组改变护理模式,新生儿出生当天,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护士迎接产妇和新生儿,祝贺产妇的生产,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协助产妇角色转化。根据产妇及新生儿的情况,实施新生儿相关护理,让家属参与,采取一对一指导的方式,由专业护士介绍并演示新生儿一般护理知识和技能,每日由同一专业护士对新生儿护理进行评估。对不正确处予以指出,循序渐进,反复指导。新生儿出生第三天,让自理能力基本恢复的产妇协同家属为新生儿换尿布、衣物、喂养等,根据家属及产妇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做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中。出院时对两组家属和产妇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及家属基本情况、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判定标准: (1)在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每个项目中能正确回答或示范4个子项目及以上者为掌握,2~3个子项目为基本掌握,1个及以下为未掌握。(2)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综合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方法:满意度用百分率,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实验组60例中有58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率96.6%,而对照组80例中仅有70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率87.5%。

3讨论

3.1母婴同室护理方法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促进母性角色达成,使产妇快速进入母亲的角色中去:母性角色达成是一种经过一段时间相互作用和发展的过程,母亲在此过程中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母亲需要有照顾孩子的能力,对母性角色感到快乐和满足。分娩是一种正常生理过程,但住院环境使产妇进入患者角色,特别是传统的护理模式,新生儿护理绝大部分由护士承担,强化了产妇的患者角色,不利于母性角色之获得。母婴同室护理分娩后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护士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开始2天由护士和家属承担新生儿日常护理,使产妇得到充分休息,产后第三天产妇对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程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直观认识,同时产妇自理能力基本恢复后,可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让产妇协同家属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护理,如喂奶、洗澡、尿布的更换等,母亲通过母乳喂养眼神的交流和触摸而认同婴儿,而且这种温柔和体贴的感觉是建立母子关系不可缺乏的要素。与孩子肌肤的接触有利于感情的建立,顺利完成角色适应。

3.2母婴同室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方法,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如换尿布、母乳喂养、新生儿水浴、新生儿抚触等都能掌握,对新生儿的护理得心应手,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

3.3母婴同室有利于新生儿早与母亲接触,进行母乳喂养,促进乳汁分泌。

3.4母婴同室有利于调和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的评价不可能脱离患者进行评价。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6%)高于对照组(87.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是对照组新生儿护理完全与产妇家属隔离,产妇及家属不能看见护士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十分缺乏,加之对新生儿的一切变化特别关注,新生儿变化快随时都会变化如不及时告诉家属,产妇和家属又看不到孩子,使产妇和家属会产生担心和怨言,对护士的满意度下降。而护士整天忙于应付这些简单的护理,超负荷工作,护理工作得不到承认,没有成就感。护士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与患者产生矛盾,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实验组改变这一状况,产后由专业护士主动接纳新生儿,评估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实施新生儿护理,介绍新生儿护理知识,让家属和产妇循序渐进学习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2~3天后,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特点,如生理性体重下降、“马牙”、新生儿黄疸等,产妇和家属已有初步了解,对一些简单的日常护理,如为新生儿更换衣服、尿布、新生儿喂养等可以单独完成,这样就不会对新生儿不知所措,而且对新生儿的一些变化都能看见就不会特别担心和护士发生矛盾了,护士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危重患者的护理上,使工作有计划进行,护士工作顺心,护患关系融洽,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24-631.

篇6

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可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 疾病预防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6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23-02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算起到满28天,这段时期称为新生儿期。这个期是新生儿进行生理功能调节并适应宫外环境的关键时期,由于新生儿器官组织功能不健全,调节能力差,身体机能非常脆弱,容易发生窒息、感染等各种疾病,死亡率较高。因此,新生儿期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疾病,以保证新生儿健康快乐成长[1]。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儿护理中的疾病预防措施,现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出生护理的150例新生儿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出生的150例新生儿。其中,男81例,年龄4d~24d;女69例,年龄4d~25d。所有新生儿体征正常,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150例新生儿采取积极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1.2.1 维持体温稳定,预防寒热病症。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到体温改变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新生儿病房保持安静、整洁,并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配置空调设备、空气净化设备及温、湿度计,在新生儿穿衣及裹被情况下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

(2)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给新生儿头戴帽、母体胸前怀抱、婴儿培养箱等。在为新生儿进行其他护理时,尽量减少暴露在外的面积,以免身体散热过多。气温过低,新生儿易患伤寒综合征和呼吸道感染。但气温过高或保暖过度,新生儿可能患上湿疹或脱水热,所以保温措施应当适宜。

(3)观察体温,每4h监测一次,维持新生儿体温在36℃~37℃。

1.2.2 喂养护理,防止窒息。

(1)新生儿出生半个小时左右可以给予母乳喂养,让婴儿吸吮母乳,并在出生1~2小时喂些5%~10%葡萄糖水,4~6小时或更早时候喂奶[2]。尽量给予新生儿母乳喂养,以确保新生儿获得全面优质的营养。如果确实无法实现母乳喂养,可从喂养葡萄糖过渡到配方奶。

(2)人工喂养时,奶具必须专用并进行消毒。对于消化道畸形或咽下综合征的患儿,应由临床医生进行诊治。喂后应先抱起婴儿头部片刻,再以侧卧位放到床上,避免呕吐或溢奶。如果发生溢奶,可将婴儿抱起,让其头部靠在喂奶者肩部,一手托住婴儿臀部,另一手握成空心状轻叩其背部,方向从腰部往上至背部,5~10min左右[3]。

(3)人工喂奶时新生儿容易发生呛奶,应采用仿母乳奶嘴,并且一次喂奶量不宜过多,喂奶时奶液应充满整个奶嘴,避免吸进空气。发生呛奶后护理者取坐位,将新生儿面朝下俯卧于护理者腿上,然后一手抱住新生儿,另一只手空心状轻叩其背部,助其将呛入的奶汁咳出来。

(4)为了防止新生儿窒息,及时调整新生儿睡姿,以平躺为宜,避免长时间趴睡。新生儿口鼻附近的被子、毛巾等软质物品必须及时移开,避免其发生窒息。

1.2.3 预防感染。

(1)严格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新生儿病房定期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采用湿式法进行清洁,每日以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30min以上。进入新生儿病房必先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

(2)皮肤护理。新生儿应穿着柔软舒适的棉质衣物。婴儿体温稳定后,每日沐浴一次。为防交叉感染,遵守“一婴一盆一巾”原则。沐浴应采用煮沸过温水(36℃~37℃)清洗。为保持皮肤皱褶处干燥,可用消毒过的植物油轻轻擦拭。然后进行5min左右的抚触。每次换尿布或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再以毛巾蘸干,并涂抹少量油膏,防止红臀和尿布疹。

(3)脐部护理。新生儿出生1~2min脐带就可以结扎,处理时采用无菌法操作,残端应保持清洁干燥,并敷上脐部无菌敷料。每天对新生儿脐部护理一次,洗浴后擦干全身,除去原有敷料进行观察,并以0.5%碘伏涂搽脐窝。通过这种方法让脐部残端自然脱落,并可预防脐炎发生。

(4)眼、鼻、口腔及外耳道的护理。每天进行2次清洁护理。若眼部分泌物较多且为脓性时,提取分泌物进行微生物检测。

1.2.4 新生儿常见疾病预防。

(1)预防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病房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洁净,避免过多探视,谢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探访新生儿,乳母患有呼吸道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并暂停哺乳。

(2)预防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感染源有羊水污染、产道污染及出生后皮肤、粘膜、脐部感染。由于新生儿对化脓性细菌抵抗力差、皮肤及淋巴组织屏障功能低等原因,新生儿容易感染败血症,并且同时可得脑膜炎、肝脓肿、肺炎等疾病,因此对新生儿败血症应采取措施积极治疗,皮肤、脐部局部感染者应给以碘伏等进行处理,避免引起败血症。

(3)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破伤风主要由断脐、脐带结扎不洁引起,因此接生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就能降低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的机率。

(4)预防接种。新生儿出生3d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分别在出生1d、1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感染。

2 结果

采取上述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150例新生儿中148例正常出院,有2例因病转新生儿科治疗,其中1例为高胆红素血症,另1例为湿肺。经过治疗2例患儿也已痊愈出院。

3 讨论

结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探讨并总结了新生儿护理中疾病预防措施。综上,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由于新生儿生理器官和皮肤都很脆弱,容易受到感染和生病,因此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采取积极的疾病预防措施,以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5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301例,采用单盲随机抽样将其分为对照组144例和观察组157例,年龄19~37岁,均无母乳喂养禁忌症,性别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对母婴给予常规护理和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新生儿日记辅助护理工作。由本科室护理人员共同讨论设计新生儿日记,悬挂于产妇床尾,指导产妇或家属实时准确记录新生儿喂养、排泄、特殊情况,护士在巡视病房时从新生儿日记上及时了解新生儿喂养、排泄情况,根据情况给予及时干预。

1.2.1新生儿日记的格式设计 采用32开纸张,表格纵向设计,为7列×18行,表格上有眉栏,表格下有眉脚,见图1。

图1 新生儿日记格式

注:新生儿按需频繁哺乳,一般24h喂8~10次,建议纯母乳喂养,吸吮时间从5min逐渐延长至7min、10min、15~20min,一般不超过30min。

1.2.2新生儿日记的记录方法 ①眉栏各项由责任护士填写。②表格各项由家属或产妇哺乳结束后记录喂奶的时间、新生儿吸吮时间次数、奶水不足时补充配方奶的量、大小便次数,如有特殊情况随时记录,页码续写。责任护士巡视病房时阅读新生儿日记配合与家属产妇交流以评估新生儿喂养、大小便及特殊情况。

1.2.3使用对象及要求 ①新生儿日记的使用对象:住院期间母婴同室病房中的新生儿。②新生儿日记的使用要求:家属或产妇识字并能按新生儿日记记录方法及时准确地记录。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士关注、指导新生儿喂养及排泄情况所需工作时间。②设计并发放护士自身工作满意度和产妇的满意度问卷,比较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服务的满意度。③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第3d母乳喂养成功、奶胀、正常新生儿因喂养不当发生低血糖情况,在母乳分泌充足的情况下给予纯母乳喂养;母乳分泌不足的情况下给予母乳喂养每次大于20min,哺乳大于6次/d为母乳喂养成功;发生Ⅱ~Ⅲ度奶胀及母乳喂养不充分为母乳喂养失败。

1.4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士关注、指导新生儿喂养及排泄所需时间比较:使用新生儿日记后护士在关注、指导新生儿喂养排泄等情况所需工作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

2.2使用新生儿日记前后产妇对护理满意度比较:使用新生儿日记后产妇的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4 ,P

2.3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情况比较:使用新生儿日记后,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提高,奶涨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42,P

3 讨论

3.1新生儿日记用来记录新生儿喂养、排泄及特殊情况,由产妇及家属记录,方便易行,直观明了。

3.2低血糖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疾病之一,持续时间>30 min的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坏死[1]。新生儿低血糖常缺乏特定的临床表现,无症状者为有症状者的10~20倍,故极易被忽视。而喂养不足、延迟喂奶是新生儿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2]。护士关注新生儿喂养的情况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新生儿日记的使用,可以很直观的发现喂养不足的情况存在,并及时干预,节约护士询问产妇及家属新生儿喂养所需要的护理工作时间,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减轻因担心产妇家属的责任心不强、知识缺乏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的心理压力,增加了护理安全。

3.3新生儿大便的排泄次数是反映新生儿喂养情况的间接指标,新生儿大便的排泄有利于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可以间接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通过新生儿日记记录的新生儿排泄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喂养不足的新生儿,通过积极护理干预对于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3.4通过阅读新生儿日记,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责任护士通过阅读新生儿日记可以了解单次母乳喂养时间,并结合手法挤奶评估母乳的分泌情况,有助于发现产妇喂养方法的不当、及母乳分泌的相对不足等情况。据统计,凹陷是影响母乳喂养成功和降低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3]。虽然凹陷者在母乳喂养方面存在很多困难,但只要产妇有母乳喂养的信心与决心,同时有专业人员的正确指导与及时帮助,以及家庭、社会的支持,彼此密切配合,绝大多数凹陷者都能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4]。在使用新生儿日记后,护士可以随时了解缺陷的产妇实际母乳喂养的情况,给予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与决心,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及时的帮助,使母乳喂养率得到提高,并满足新生儿对成长发育的需求、减少奶胀的发生,增加了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5通过新生儿日记记录的新生儿喂养及排泄情况,亦可以间接评价责任护士工作质量,便于管理者督查。

总之,本研究应用新生儿日记评估新生儿的喂养及排泄情况,并根据产妇的泌乳及新生儿日记记录的情况判断产妇的母乳喂养执行情况及需要进行干预的情况,制订适合产妇的个性化指导方案。研究发现,结合使用新生儿日记的工作模式可以改善母乳喂养情况,节约护士工作时间,减轻工作压力,有助于针对产妇喂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干预,值得在母婴同室病区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琦新.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与防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 16(2):109-110.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42例顺产产妇,设为对照组,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6.4±3.1)岁,孕周36~40周,平均(39.3±0.5)周,新生儿体重2150~3800g,平均(3120.9±480.1)g,其中男婴22例,女婴20例;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顺产产妇,设为研究组,年龄为20~37岁,平均年龄为(25.1±2.8)岁,孕周37~41周,平均(38.8±0.7)周,新生儿体重2200~3750g,平均(3200.2±510.7)g,其中男婴23,女婴23例。纳入标准:产妇无精神病史;无任何重大躯体性疾病;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悉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及性别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产妇在分娩后,护理人员在确认产妇及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的情况下,将产妇送往病房休息,同时将新生儿送往育婴室。在新生儿需要喂养时,将新生儿交与产妇予以母乳喂养。12h后进行第一次喂奶,随后每隔4h喂奶一次。

1.2.2研究组

新生儿产后30min内,清理其呼吸道,擦干其头部和身体血迹、羊水,剪短脐带后将新生儿置于产妇胸部,引导婴儿的嘴触碰,帮助婴儿吸吮母乳。护理人员应称赞产妇在分娩时的表现,并表扬新生儿的可爱,激发产妇初为人母的喜悦感。鼓励产妇通过亲吻、抚摸等肢体接触刺激新生儿的感官反应,增加新生儿对外部刺激的印象。经过分娩处理后,将新生儿置于母亲身旁,让母子进行共处一室。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开展健康宣教,指导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要点、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应从旁协助产妇进行更换尿布、喂养、脐部护理等日常护理。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应提醒产妇每2小时母乳喂养一次,并在喂养的同时给予语言的刺激,以柔和的目光与新生儿进行交流,激发新生儿对外部刺激的主动反应。

1.2.3观察指标

①记录并比较2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病及乳腺感染并发症发生状况。②记录并比较新生儿哭闹次数、上呼吸道感染、皮炎及腹泻发生率。

1.2.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2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3讨论

3.1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行为,而在分娩后产妇需具备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储备能力,使自身能尽快进入母性角色,以此满足其初为人母的愉悦与满足感。传统的产科护理方案强化了产妇的患者角色,新生儿喂养、更换尿布、沐浴等护理工作都由护理人员完成,这不利于产妇分娩后的角色转换。母婴同室护理强调由母亲作为主导角色,而护理人员从旁协助产妇完成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母婴同室作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强调将新生儿与产妇视为同组个体,激发了产妇的早期母爱,通过感官刺激与抚慰等方法帮助建立母子之间的感情,激发新生儿吮吸、拥抱等本能反应,从而达到刺激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目的[4]。

3.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后出血为2.2%、产褥病2.2%,乳腺感染2.2%,对照组产后出血7.1%、产褥病7.1%、乳腺感染11.9%,研究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这主要得益于母婴同室过程中护士鼓励产妇及早哺乳,新生儿的吮吸作用将刺激产妇催产素分泌,有助于子宫收缩与恶露的尽早排除[5],预防乳腺感染、产褥病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身体恢复。产妇产后子宫受创,乳腺分泌物多,极易产生感染,而及早促进产妇泌乳则有利于子宫收缩与恶露的排除,进而降低产后出血、乳腺感染、产褥病并发症的发生。

3.3从2组新生儿各项观察指标可知,研究组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为2.2%、皮炎2.2%、腹泻2.2%,对照组上呼吸感染的概率为7.1%、皮炎9.5%、腹泻7.1%,研究组的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为母乳是新生儿最安全及营养结构最为合理的食物,能增强新生儿机体抗病能力,从而降低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指导产妇开展肢体抚摸、亲吻等行为能使新生儿获取安全感,有助于减少哭闹频率与次数。值得注意的是,产妇缺少有关新生儿护理的知识,极易出现认知偏差,在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可引发潜在风险事件。因此,在母婴同室护理中,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作用起着引导作用,应科学、合理地帮助产妇构建新生儿护理知识体系,并促使产妇认识并发症的诱因以及新生儿照护中的预防举措、注意事项,以最大限度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6]。

4小结

母婴同室护理能帮助产妇构建新生儿照护的知识体系及实践技能,可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荣娟.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86~87.

2万九菊,熊怡,王迎春,等.健康指导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56~57.

3华骅,沈国英.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及临床护理路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49~50.

4邵海珍.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77~78.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60例新生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婴16例,女婴14例;出生孕周38~40w,平均孕周(38.2±0.5)w;有18例产妇为顺产,12例产妇为剖宫产;观察组男婴17例,女婴13例;出生孕周38~40w,平均孕周(38.5±0.4)w;有19例产妇为顺产,11例产妇为剖宫产;两组新生儿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应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观察新生儿各项生命指标变化等。观察组新生儿应用优质护理,对新生儿进行个性化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角色转换护理 护理人员帮助孕妇迎接新生命,孕妇实现向母亲这一角色转换,帮助孕产妇建立成功生产的信心。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掌握自身和新生儿各项变化,护理人员要了解产妇产前情况和新生儿基础信息,例如:掌握新生儿出生体重、哭声及体重、脐带等情况。护理人员为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2]。

1.2.2新生儿护理 ①大小便护理:检查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饮食护理,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观察新生儿大小便情况。也可以以手掌对新生儿小腹进行按摩,能促进新生儿肠胃的蠕动,同时,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新生儿的排便次数、排便时间、大小便颜色等情况;②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新生儿不断进行的变换,舒适可以利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展,以柔软床单包裹新生儿,使新生儿双手可以与面部触及,增强新生儿的安全感,对新生儿头部位置更换,以侧卧和平卧交替变换。再观察新生儿脐带是否有渗血或异味,应用开放式脐部护理,暴露脐部残端。观察脐带周围皮肤颜色、黄疸变化、新生儿精神状态等;③高胆红素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早为新生儿进行胆红素的检测,为新生儿检测1次/d,在新生儿额头、脸颊、前胸等处进行采样,检测平均值,一旦发现高胆红素就要及时为新生儿抽血送生化室检验确诊;④母乳喂养护理:母乳喂养为新生儿营养来源,要求纯母乳到生后6个月,6个月以后再以母乳配合定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可以促进新生儿成长发育,使新生儿营养更为全面[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与高胆红素发生率。产妇出院时发放本院自拟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发放60份,实际回收60份,回收率100%[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2比较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高胆红素2例,占6.67%,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8例,占26.7%,χ2=4.3200,P=0.03,观察组高胆红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对产妇和家属传播新生儿护理知识和健康教育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观察新生儿各项体征变化,指导产妇掌握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身体情况允许情况下,指导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抚摸、亲吻等亲子互动,促进新生儿与父母的情感。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高胆红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总之,优质护理是以新生儿为中心开展服务,缓解产妇负情绪,尊重与关怀产妇,对产妇进行人性化护理,观察新生儿各项生命指标,使产妇感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同时,护理人员为产妇进行健康指导,解除产妇忧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永芳,韩玉丽,刘静.对新生儿进行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0):110.

[2]熊小云,陈丽莲,黄颖穗,等.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开放式脐部护理措施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449-1451.

篇10

YANG Me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Qingche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745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maternal and infant bedside nursing applied in cesarean section primipara in nursing clinical effect. Methods Choose to accept delivery in hospital during 2013.10-2014.10 of 136 cases of primipara puerpera in our hospital, the use of random double blind method, its proportion to 1:1 divided into 2 groups, one group of 68 cases of primipara accepted routine nursing as the control group; a group of 68 cases of primipara accepted maternal and infant bed care as the study group.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of primipara for neonatal nursing skills and knowledge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Cesarean section primipara;Bed side care of mother and infant;Effect

初产妇对母乳喂养技巧及知识、新生儿的护理以及产后的保健知识普遍缺乏[1],尤其是剖宫产初产妇,还要面对手术切口的恢复问题。母婴床旁护理便是在初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给予高质量、个体化的产科新型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知识。现择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该院产妇接受分娩住院的136例初产妇,进一步对比论证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在该院产妇接受分娩住院的136例初产妇,利用随机双盲法将其以1:1比例分成2组。研究组68例患者中,年龄范围为21~32岁,平均年龄(25.47±3.25)岁。孕周时间37~42周,平均时间(39.61±1.04)周。研究组68例患者中,年龄范围为22~34岁,平均年龄(26.12±4.08)岁。孕周时间38~43周,平均时间(40.54±1.25)周。两组初产妇的一般状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性显著。

1.2 方法

对照组:6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每天由护理人员把新生儿送到专门设立的婴儿洗澡间,给予集中沐浴、脐带消毒。然后,在治疗室进行预防接种、新生儿抚触。发放《产妇健康教育指导》手册[2],每名初产妇一册。具体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技巧、母乳喂养的好处;产褥期自我保健护理、怎样坚持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产后如何避孕、产褥期45 d复查;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足血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更换尿布、新生儿脐带护理以及新生儿抚触等。通过集体教育的方式,由责任护理人员对初产妇进行新生儿抚触、母乳喂养以及出院指导等内容的指导。

研究组:68例患者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初产妇剖宫产后送回病房,由责任护理人员为其发放自拟的《产妇健康教育指导》手册,结合不同的时间情况给予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指导。关于照顾新生儿的一切护理活动,在初产妇床旁由责任护理人员完成,主要是新生儿的预防接种、新生儿的抚触法、游泳、洗澡、更换尿布、母乳喂养技巧等教育[3]。为初产妇提供单人间或双人间的病房环境,由责任护理人员对初产妇进行一对一演示,同时鼓励初产妇自己操作,护理人员及时给予纠正指导。游泳、洗澡的时间一般选在上午十点左右,室温调控在26~28℃。游泳或洗澡的设施使用新生儿家属提供的游泳池或浴盆,水温控制在38℃~40℃。新生儿游泳完毕后,护理人员准备好抚触车,利用新生儿家属提供的婴儿油,取适当剂量从眉心开始,依次是额头、下颏、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4],给予有效抚触。通过十指指腹轻轻按摩,每个部位至少按摩4次,每天抚触一次,每次抚触时间5~10 min。新生儿游泳、洗澡以及抚触时,对初产妇或其家属进行演示指导,以利于其熟练掌握有关技能及知识。

1.3 评价标准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初产妇护理技能、知识进行评价。知识水平主要包括:产褥期保健知识、计划生育、用药知识、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产后活动以及产褥期饮食,每一项分为不了解、了解、基本掌握、熟练掌握四个等级1~4分,总分共8~32分,分值越高表示初产妇知识水平越高;技能水平主要包括:抚触法、脐带护理法、新生儿游泳、新生儿洗澡、母乳喂养技巧、会阴护理,每一项分为不会、一般、熟练三个等级1~3分,总分共6~18分,分值越高表示初产妇护理技能越好。满意度评价情况: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指导、技术操作、宣教力度以及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等,评价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抑郁情绪通过抑郁自评量表(简称SDS)进行评价,很少时间抑郁为1分;少部分时间抑郁为2分;相当多时间抑郁为3分;绝大部分时间抑郁为4分,满分为20~80分,总分超过40分说明产妇抑郁。

1.4 统计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两组间试验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利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通过t法对组间计量资料予以检验,应用χ2检验研究两组间的计数资料。若是对比差异P

2 结果

2.1 护理技能及知识掌握情况

研究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表(分,x±s)

2.2 满意度及抑郁情况

研究组初产妇的抑郁评分(24.06±2.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22±3.16)分;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初产妇满意度情况对比分析表

3 讨论

现阶段,国内产科临床多采取产妇集体教育的方法,通常产妇仅通过理性认识,而没有实践过程。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知识掌握不牢靠,并不能取得满意的健康教育效果[5]。因此,在产科人力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应该推行床旁护理模式。

篇11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06-01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改进常规服务流程,进行产后床旁护理,达到促进母婴健康的目的[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满足了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求,其个性化的服务越来越被产妇接受,也促进了现代产科护理模式的发展。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对50例母婴实施了床旁护理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产妇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5岁,平均年龄(26.5±2.3)岁;体重量60~74kg,平均(68±1.4)kg;孕周37~40周,平均(38.1±2.7)周。对照组产妇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7岁,平均年龄(28.1±1.3)岁;体重量61~73kg,平均(68.3±1.9)kg;孕周38~41周,平均(38.3±1.8)周。全部产妇均为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其它疾病。两组产妇的年龄、文化水平、产次、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组):

每天由护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接送新生儿到专用的沐浴室、治疗室集中进行新生儿沐浴、预防接种、新生儿抚触、听力筛查、疾病筛查采血等操作。并集中对产妇进行哺乳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

1.2.2 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组):

产妇入住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的全部治疗和护理均在床旁进行。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哺乳及新生儿护理技能一对一的宣教和示范演示,主要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与技巧,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抚触护理、臀部护理、新生儿预防接种、产妇护理方法、产后营养、 产褥期常见症状处理等,并详细介绍新生儿的保暖方法、辅食添加、吐奶打嗝护理、晚间哭闹的护理[2]。操作演示时,让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并及时纠正其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做法,并进行强化训练。

1.3 观察指标:

以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所有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母乳喂养率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35例满意,11例较满意,4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2%;对照组中,30例满意,9例较满意,11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78%;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比较:

观察组母乳喂养45例(90%),对照组母乳喂养41例(占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41例掌握,6例部分掌握,3例没有掌握,总掌握率94%;对照组中,32例掌握,9例部分掌握,9例没有掌握,总掌握率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产科护理的一种新型模式,能满足广大产妇及新生儿的生理心理需求[3],是回归自然的家庭温馨护理,越来越被产妇及家属接受。

3.1 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增强护理人员“以人为本”的意识,将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并要求护理人员全面掌握产妇及新生儿的各项情况。母婴床旁护理在产妇及家属的视线范围内实施护理,尊重了产妇和家属的知情权、监督权,也减少了差错率,提高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母婴床旁护理既满足了新生儿的护理要求,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产妇的心理需求,体现人性化服务特点,融洽了护患关系,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3.2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及护理安全:

护理人员采取在床旁边讲授边示范的方式,提高了产妇的学习兴趣,使产妇能够更容易学会和适应母乳喂养,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因新生儿带离护理的差错事故,避免了医患纠纷,保证了医疗护理的安全[4]。

3.3 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产妇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

传统护理模式中的健康教育宣讲,通常是将健康教育内容直接、一次性的灌输给产妇及家属,没有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产妇一般难以接受、理解,从而导致实际效果不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宣教健康教育知识的同时,还重视各项护理技能实际操作、现场演示[5],边示范边沟通,让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对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做法及时纠正与指导,产妇能比较轻松地逐步掌握健康教育内容。

综上所述,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增强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海燕.母婴床旁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4):41-42.

[2] 王婷婷,薛飞扬,万玉梅.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35):267-268.

篇12

1.2 方法 妇幼保健医师于产后出院后3天、7天、14天、28天,进行家庭访视,了解产妇乳腺、宫底、会阴伤口、恶露、乳汁、精神状态和新生儿体温、脐部、黄疸的发生与消退时间,胎便排出情况、母乳喂养、新生儿疾病的发生、头颅血肿的消失情况。

1.2.1访视人员:由责任心强,有良好职业道德及沟通能力的妇幼保健医生、儿科医生担任。

1.2.2访视内容:(1)评估家庭环境:居室通风情况、家庭育儿观念、产妇的饮食起居、家庭对产妇的心理支持、有无不良习俗及卫生习惯。(2)体格检查:产妇子宫复旧情况、恶露、伤口愈合情况、肿胀及皲裂情况等;新生儿体温、皮肤黏膜、脐部、眼、耳、口腔、大小便以及生长发育等。(3)评估母乳喂养的情况。(4)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

1.2.4方法 对居住在我团的产妇上门访视,居住在团外的电话访视。

2 结果2.1 3次访视中存在的产妇产褥期健康问题

2.2 3次访视中存在的新生儿健康问题

2.3 3次访视中新生儿喂养情况2.4 新生儿满月增磅情况 访视员在第3次访视时测量新生儿体重,分析满月增磅值,评估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195例新生儿的满月增磅值144.94 g±293.95 g,其中≥ 600 g有189人,占96.9% ,≤ 600 g有5人,占2.56%需纳入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

3 护理体会

通过访视体会到,初产妇存在喂养方法知识欠缺,产后角色的不适应造成产后沮丧、产后抑郁;新生儿护理不当造成母乳喂养失败、脓疱疮、臀红、体重不增等。通过科学认真的分析指导给产妇家庭以支持帮助,达到母婴健康安全。

3.1 加强心理指导,减低产妇心理疾病的发生:

产妇在产褥期对各种社会因素、生理、心理的易感性提高,由于承担新的社会角色、育儿的疲劳,身体应激及内分泌环境的改变,发生身心障碍增多,因此访视时应倾听产妇诉说心理问题,解除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对于有不良个性的产妇,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减轻生活中的应激压力,协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指导产妇与婴儿的接触,为婴儿提供照顾,培养产妇的自信心;对于有焦虑症状、手术产及存在抑郁高危因素的产妇,应让家属给予足够的照顾,改善家庭关系和生活环境。

3.2 加强母乳喂养宣教,提高母乳喂养率:

母乳喂养是保障婴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产妇在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率达98%以上,出院后下降,主要是大多数产妇对母乳认识不足,怀疑自己的乳汁暂时不足,放弃母乳喂养。因此访视医生应向产妇及家人宣传母乳喂养可促进母婴健康,因为①母乳的营养成分较完备,各种成分的配合比较适当,达到婴儿的需要,尤其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更为适合。② 母乳的成分能随着发育的需要相应地发生变化。产后1-2天内发泌的乳汁叫初乳,色黄质稀,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固体在成分,还有轻泻作用,用利于新生儿排出胎粪。③同时吸吮刺激可促进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出血。④、母乳含有多量抗体。新生儿能从母乳中获得免疫体,婴儿在6个月内很少得麻疹、小儿麻痹、腮腺炎等传染病。曾观察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以胃肠道、呼吸道和耳部的感染抵抗力比喂牛奶的要强些。⑤母乳喂养时的母子联系可促进婴儿的心理健康发育。⑥母乳喂养可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性。同时访视医师还要亲手教会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对于有皲裂的母亲使用保护具进行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

3.3 新生儿合理喂养、保暖,加强护理及预防感染: 保证充足的乳汁供给,按需哺乳促进新生儿体重增长,保持室内温度在24―28℃,定时通风,保持皮肤清洁,脐带干燥。促进胎便的排出,大小便后臀部及时护理,一般在出生后3―4天新生儿会出现黄疸,7天左右达高峰,14天左右逐渐消失,对于持续不退、手脚心黄染的新生儿在排除母乳性黄疸后应及时就诊。改变传统的包裹婴儿方法,不挑破所谓的马牙,有脓疱疮的患儿及时就诊。

篇13

新生儿;风险;优质护理管理

新生儿期一般指出生至出生后满28d的婴儿,由于现代的医疗体制改革,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国家卫生部门提出优质护理管理服务示范工程已成为最为主要的新型护理模式,此种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临床实践工作中的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关于新生儿的护理中取得理想效果[1]。笔者就对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产科新生儿30例给予优质的护理管理,效果理想,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数字奇偶法随机将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产科新生儿60例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新生儿男16例,女14例,年龄10d~28d,平均年龄(9.55±0.33)天d,观察组新生儿男13例,女17例,年龄11d~32d,平均年龄(11.50±0.59)天d。2组新生儿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具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管理:①协助母亲转换角色;因初为人母,多数目前对于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匮乏,护士应帮助临产产妇,进行角色的转换及思想准备。②为防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应定期为其进行胆红素检测。于新生儿降生后第2d每日经皮胆红素检测、并每次对其额头跟前胸处采样,记录平均值。操作时,注意将其双眼遮盖,防止双眼受红外线的刺激,当检测时读数高出高胆红素的标准时,需及时抽取静脉血样并送至生化室确诊检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实行早期治疗,严密观察其精神及健康情况。③合理的喂养:新生儿最主要的营养来自于其母亲的母乳喂养,能有效的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由于新生儿的快速生长发育本身需较多的营养,仅仅是依靠母亲的母乳往往不够的,需要一定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新生儿护理后意外发生情况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取本院自制量表,分值100,非常满意≥90分,满意80~89分,一般60~79分,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n×1000%。

2结果

2.12组新生儿护理后意外发生情况比较

2组新生儿护理后,观察组发生意外率为6.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2组婴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降低其发病机率,汪秀华,宋立弟,刘恋等学者研究显示,护理的质量直接对患者的安全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在护理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并且也是对与护理工作人员护理水平的衡量、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跟此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新生儿护理后,观察组发生意外率为6.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观察组护理后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6.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并具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优质的护理管理,能使母亲提高对新生儿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为其提供了较好的宣教平台,增强了护理工作人员跟新生儿与家属的接触,有效的避免了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护理风险,为新生儿家庭的经济负担相对减轻,并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新生儿的护理中,护理工作人员面对的全是代表着整个家庭希望但不会言语的小生命,且肩负着其健康安全与家庭幸福和谐责任,将优质的护理管理应用于产科新生儿的护理中去,可充分的体现在母婴保健之中,护理人员所发挥的作用,应给与推广与应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