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财务会计内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务会计内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财务会计内容

篇1

所谓高级财务会计,指的是处理以原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修正为基础的企业中出现的特殊交易和事项的相关会计理论和方法。通常,其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财务会计包括高级财务会计。也就是说,高级财务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方面。

第二,企业所面临的特殊事项是高级财务会计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三,修正原有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高级财务会计主要依据的理论和采用的方法。

二、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的界定

在当前理论界中,对于高级财务会计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国内外还存在巨大的分歧。然而在界定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方面,相关专业人士共同认为合并会计,跨国公司经营会计,破产、清算、重组会计,合伙有分支机构会计是主要组成本分,其认可率与上述顺序一致。界定学科的基本内容的问题十分复杂,它具有自己学科的规律。所以说,如果淡出以认可率为依据来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内容进行界定,必然会导致科学的科学性、全面性的缺乏。构成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界定的基础是高级财务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最大区别。认为高级财务会计是除传统会计以外的会计,这是最早在学术界的界定。然而,传统以外的会计内容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随着全球化的经济、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增加,这使得将这些内容归纳为一个学科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三、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构成

(一)确定高级财务会计内容的基本原则

(1)在取定高级财务会计的范围时要以经济事项与四项假设关系为理论基础。与四项假设限定范围相符合的会计事项,我们将之归纳为中级财务会计的范畴之内;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范围便是与四项假设的会计事项向背离的会计事项。

(2)考虑与中级财务会计及其他会计课程的衔接需要特别注意:有些会计事项虽然未背离四个基本假设,但并不具有普遍性,且业务处理的难度也较大,不宜放在中级财务会计中讲述。例如,商品期货、衍生金融工具、租赁业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等。

(二)基本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的统一

经济发展导致了新的业务,新的业务促使原有的假设产生松动。例如,由于投资主体的多样化,导致了会计的主体的变化,即出现了复合的主体,单一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已不能再满足客观需要,进而产生了合并会计;由于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企业的破产、清算、重组就在所难免,此时的持续经营假设就不再适用,所以也就有了破产、清算和重组会计;同时在破产期间,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假设都有某种程度不同的变化,但货币计量假设的不适用主要还是通货膨胀发生的以货币计量假设导致了物价变动会计。这样,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也就比较好归纳了。另外,与合并会计相对应的是合伙、分支机构会计,也应当包括进去;物价变动会计中只讨论了通货膨胀会计,而能源危机同样可以引起通货膨胀,也应在考虑之列;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会在某一段时间内造成供给的大量增加而引发通货萎缩,尽管通货萎缩会计现在还没有相关的报道出现,也应在考虑之列。如此看来,按照会计假设的松动而形成的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体系缺少一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还要从其他的方面来考虑和完善。

从一门学科的完整性来看,应把序论也列入其中,使读者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和框架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以便准确理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定位;对应高级财务会计的系统性,合伙、分支机构会计和分部报告与中期报告也应当列入其中;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到位,公司回购股票也会提到很多的企业日程上来,所以公司会计放在高级财务会计中也是比较合适的。值得一提的是会计伦理问题,这也是目前会计学界碰到的一个重要问题。会计伦理问题在国外学者中提出的比较多,国内除学者张文贤教授外,尚未发现有其他学者提出此问题。

在我国会计学专业内容设置中,此项内容几乎没有涉猎,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对此问题的规范也没有划入到教学与研究体系中来,导致专业人员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重大缺口。面对日益泛滥的会计信息失真和诸多的会计问题,加强对会计伦理的学习研究是必要的,应将其加入到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构成体系中来。

(三)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

目前,高级财务会计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是序论。二是会计伦理。三是公司会计。四是合并会计。五是合伙、分支机构会计。六是分部报告与中期报告。七是破产、清算、重组会计。八是物价变动会计部分构成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内容体系是合适的。至于没有划入到体系中来的其他现行的高级财务会计内容,可以采用三种处理方法:一是把原本属于其他学科的内容放在相应的学科。例如,跨国经营会计本是国际会计的主要内容。二是把其他的业务单独划成一门课程,可以称之为特种会计。三是鉴于衍生金融会计的迅猛发展,其所涵盖的内容也会逐渐增多,考虑到其特定内涵和会计事项的复杂性,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单独划作一门课程――金融工具会计。

四、总结

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称,它基于原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修正,以企业出现的特殊事项为研究对象。所以说,客观经济换将变化而形成的会计假设的松动是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基础。从理论上说,与四项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相背离的特殊会计事项是高级财务会计的主要研究范围。需要注意的是,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问题是安排具体内容的重点方面。

(王永静单位为南开大学;齐B、李群单位为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一、企业运营中的财务会计报表审核工作

工作任务决定工作性质。因为财务审核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因此其内容也十分的细密,它审核内容主要有:内容、形式、呈报数据、相关资料等。这种非常严谨的状态与行业本身有关,说句玩笑话,只要关乎到钱财,大家的态度都会比较严肃。投融资企业本身对于每项资金的把控力度要求就甚高,因而在财务报表审核上越严格,企业各项环节的质量才会越高,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正比关系。企业在财务报表审核工作时难免会出现汇总和合并的重复性的现象,因此,只有科学、精准的的财务报表,才能对这些潜在现象做出很好的风险规避。众所周知,投融资企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它的运营和发展全靠优良的信誉、企业形象作支撑。而财务报表审核的科学性、公开性、透明性则是赢得社会支持与信任的有力依据,只有良好的口碑才能为投融资企业带来更多更大的收益。

二、财务会计报表审核的具体方式和内容分类

1.具体审核方式的分类

(1)财务会计报表审核工作进展的主要依托来源于企业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没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对企业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与监督,缺乏企业约束力,业务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因此,在这点上要求企业法人在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必须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框架内才能更好的发挥审核作用。

(2)投融资企业在财务报表审核时,需要层次分明,具备相应的层次性。将相关资料进行有序的整理,使人一眼明了,这样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具体步骤如下:一、先将各类报表及其附件资料进行细分比较;二、审核资料,检查资料准确性;三、审核财务会计报表备份资料的准确性。

(3)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重复审查的重要性重复审查有利于查漏补缺,排查出不合理部分。这项工作主要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对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的不牢靠或缺乏这方面知识,因而导致财务会计报表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加上对这种因素又没有及时的解决,并且还将这种错误的方式进行了延续使用,所以在企业进行年度审核时,会出现目标与效益发生偏差的现象。因此,财务会计报表审核的重复审查对投融资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审核内容分类

(1)汇总式的财务会计报表。投融资企业审核的基础是对财务会计财务汇总报表,优良的报表可以使企业在相关问题上的处理有明确的方向,这样能够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具有可控性。

(2)审核财务会计利润报表。现阶段的公司主要有几大类,一类因承担责任不同,所以有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一类因组织形式不同,分别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而投融资企业大部分都为股份制有限公司,所以,企业权利的划分是根据其性质而定的。例如,根据股东所持有的股份而分红原则。企业的财务会计在进行利润报表的审核时,需要考虑到对各股东权益科目的审查,在保持股东既得利益的情况下,确保审核的精确性。

(3)审核会计报表间的勾稽关系。勾稽关系是指相互间存在一种可检查验证的关系,与报表相对应,和会计科目本身无关。企业在一个季度或一年内的经济经营活动中所创造出的全部利润,应该具体匹配到企业的盈亏、现金流转方向以及利润划分等方面。

三、财务会计报表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审核

1.比例的突然好转性

对于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判断比例突然好转,一般是根据企业的标准值区间来进行衡量与划分。通过和中间固定值的对比,确认审核中所存在的异常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分析出目前的经济情况。假如两者之间的一个标准差值等于2时,就代表是比例突然好转。这时就需要引起重视,分析其详因,并且检查它对投融资企业的正常运行是否存在阻碍。举个例子,比方说一家公司在最近几年的财务会计审核报表都显示为盈利,但在这一年的极差值与较低值远远超出区域标准值2的范围,这就证明这时它实际上的资金出现了问题,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检查与分析。但是在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下,使得这家公司在资金链上出现了断裂问题,而公司最终的走向也再次证明了财务报表审核时的重要性,同时也证明投融资企业对成本费用利用率、流动比率等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查。

2.相关比例优秀程度

相关比例优秀程度过于极端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对于本行业的相关优秀值的衡量,这一观点是基于同行的报表数据而言的。以当前的市场轨迹来看,如果投融资企业的一项指标明显大于行业中的优秀值,且最大优秀值比(该指标值除以该行业优秀值)减去11,结果大于百分之40时,就能够判定此指标出现了问题,若结果小于40%,则说明这个指标在正常的优秀范围之内。例如,某企业的利润指标同比去年增长了1%,但当其所得数据在与同行进行对比计算后,发现它的增长点实际上大于40%,这就表明该投融资企业的会计报表存在虚假问题。所以,投融资企业在考察指标时应对其成本利润率等方面加强审核。

四、在工程核算方面的管理与应用

金融企业在工程核算方面的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对投融资项目的管理、对融资计划的编写、对工程付款的核算、对日常公用费用的管理,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1.投融资项目管理上的实施应用

投融资项目管理上的实施应用主要表现在企业的投资项目上,它在项目的选择与实施过程中,需要将财务管理的规则作为主要依据。在这里需要将一个特殊项目除外,那就是举债资金,除此之外,其他的都需要按照财务管理规则严格执行。

2.融资计划编写的目的及重要性

有了计划好办事。融资计划编写的主要目的在于使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理有据,有了计划之后,一切工作的开展都会变得清晰明确。就像写企业的年度计划一样,对于下一年融资工作的规划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而且还要将写好的规划交呈上级部门审阅,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和修改后,再与企业管理者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敲定来年的融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对成本的掌控,如果贷款利息过高,而利润不显,这时就需要通知相关领导与部门进行开会研讨并进行最终的方案确定。

3.工程付款核算的概念及意义

工程付款核算实际上就是工程结算。在一项工程当中,需要的资金费用有多种多样,比如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等。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众多,人员结构也相当的复杂,而每一个环节所涉及到的资金流又大,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如果不对工程付款进行详细的核算,就容易丧失对资金流向的把控,而且对于下一步的工程量也没办法给出准确的预算。因此,工程付款结算不仅仅是一个数据结果而已,它还是下一个项目的奠基者。

4.日常公用费用管理上的分类

所谓日常公用费用管理上的分类实际上就是指日常琐碎开销,包括租赁费、电费、水费、物管费等。在这项管理上应该采取总额控制法,对专项资金实行严格的控制与记录,并制定一个合理的范围。五、结束语通过本篇文章的描述,可以得出融资企业在资金的筹集与应用方面,财务管理带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同时,也是投融资企业进行目标设定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投融资企业在管理中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用以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付景艳.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及内容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7):216+218.

[2]应申易.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和内容研究[J].会计师,2016,(03):21~22.

[3]李云芳.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内容分析与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201.

[4]曹云丽.试析投融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和内容[J].现代商业,2013,(06):271~272.

篇3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counting Work Process Oriented

RAO Mingxiao

(Business Management Department,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uyang, He'nan 457000)

AbstractVocational training of school-based course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majors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raining content was out of touch with reality, practical teaching from the accounting process, the lack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practical ability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in training was insufficient, in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vocational training school-based course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which based on process-oriented accounting.

Key wordsfinancial accounting training; school-based course; working process

1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实训校本课程的现状分析

1.1 财务会计实训内容与现实脱节

(1)内容更新不及时。高职财务会计的实训教学资料基本上都停留在检验性的会计模拟做账阶段,用于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应用型内容较少。在会计准则、税法有调整时,会计模拟实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往往体现不出这些新的变化,致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滞后性。

(2)实训项目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财务会计实训内容往往只限于生产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账务处理,对于企业创办时会计要做的工作,如开业时的工商登记、税务注册、银行开户、初始建账等;日常企业纳税申报、单证票据填写等内容很少涉及,从而制约了学生能力的拓展。

(3)实训资料不适合使用。实训教材中会计业务大多都以文字表述,附以相关的原始凭证,学生习惯性并不根据原始凭证而是按照文字描述进行账务处理;而且原始凭证提供的比较单一,大都采用黑白印刷,而真实的凭证从颜色到样式都有很多种,学生少有接触。

1.2 财务会计实践教学脱离会计工作过程

大部分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都是在理论知识学习完之后,集中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或实训室完成,教师发给学生一套实训资料,并讲解实训的步骤和要求,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种做法,脱离了具体的会计核算岗位,同学们对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不明,根本实现不了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1.3 财务会计实训教学基地缺乏

大部分院校财务会计实训室与实际会计部门有较大差异,手工模拟实训室与一般教室没有多少区别,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与普通机房差不多,没有营造出企业财务部门的氛围,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能较好地处于一个真实化的工作状态。

1.4 财务会计双师型实训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教师,基本上是高校毕业以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很少接触真正的会计实践工作。我们的老师大都费尽精力取得了“会计师”和“教师”两张资格证书,看起来是“双师型”了,可是实践知识却少得可怜。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更不用说让学生直接上岗了。

2 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实训校本课程内容的构建

(1)项目一:企业创建。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开业时的工商登记、银行登记、税务登记以及初始建账和一般纳税人的申请。很多财会专业毕业生会应聘到新开业的企业做会计,在企业创建初始,这些任务活动都要由会计去做,如果毕业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知识,是很难胜任此项工作的。

(2)项目二:出纳岗位。出纳一般负责企业的货币资金,本项目 的主要实训活动有:现金的收支与日常清查;银行存款的结算与银行对账;日记账的登记等。对于(下转第137页)(上接第79页)支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现金缴款单、电汇凭证、托收凭证、贴现凭证等与银行结算密切相关的票据和结算凭证,可以到银行进行收集,并将样本进行复印,以供实训所需。

(3)项目三:应收应付岗位。应收应付会计主要是进行债权债务的管理和坏账的处理。本项目的实训活动可以安排如下:债权债务的核算;往来款项的对账;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坏账的处理。在企业里,应收应付账是较繁锁的收支账,建议让学生学会运用EXCEL做好台账,登记每天的收支。

(4)项目四:存货岗位工作。存货会计主要负责存货管理与核算,本项目实训活动有:原材料的采购与领用;库存商品的入库与出库;存货的盘点。库存盘点这一活动可以采用带领学生到企业实际参观的方式来实现。

(5)项目五:固定资产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员主要负责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管理、核算与清查,本项目的实训活动有:固定资产增减的核算、折旧的计提、固定资产的清查。一般对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卡片账形式,在实训中可以给学生一些真实的固定资产信息让其填写卡片账。

(6)项目六:工资岗位。工资核算员主要负责工资的核算与发放,本项目的实训活动有:应发工资与实发工资的核算、职工福利费等各种计提经费的核算。在企、事业单位中人事部门每月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制作当月工资发放通知单,因此,实训中可以增加让学生利用Excel表格为员工计算工资。

(7)项目七:成本岗位。成本核算会计主要负责成本费用的核算与分析,本实训的项目活动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下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成本报表编制。成本会计项目的实训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项关键的作业息息相关,该项活动主要通过实训教师下企业,通过参观的形式将企业的原料投入、生产流程、生产产品逐一调查,用真实的资料完成实训任务。

3 工作过程导向的实现――以采购业务为例

在实训项目开始之前,教师应将岗位工作流程首先展现给学生,可以采用工作流程图、文字描述、现场模拟或者是拍摄的工作视频等方式,给学生以导向,使学生尽快融入“工作”场景。下面以采购业务为例,用文字描述的方式把该工作过程呈现出来:采购部门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并将订单的复印件送往应付款部门;供应商发货,企业的验收部门收检,并将验收报告送到应付款部门;材料入库时,仓库保管员填制材料入库单,采购员签字;仓库保管员登记仓库材料账后将发票、入库单一同转到存货会计,由存货会计编制转账凭证,经会计主管审核后,登记材料明细账;然后存货会计将发票交由往来会计,由往来会计登记应付账款明细账;支付货款时,应付款部门持经批准的请购单、发票、验收报告、应付凭单交由会计主管签字授权,然后由出纳开转账支票;存货会计根据支票存根编制记账凭证,交往来会计、会计主管审核;出纳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

综上所述,高职学校的财务会计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很多,急需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财务会计实训校本课程,让学校“动”起来,教师“站”起来,用校本课程开发将学校和企业联系起来;在实训校本课程里,财会工作过程和财会实训教学过程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赵庆兰.新会计准则引发的会计专业教学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3).

篇4

 

高级财务会计是在对原有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对企业出现的特殊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的总称。是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然而,独立学院在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内容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四所独立学院进行调研,总结和归纳了独立学院高级财务会计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构建了符合独立学院的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方法,以期提高独立学院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独立高级财务会计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存在差异

 

跟中级财务会计相比,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更加“高、深、专”。然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独立学院中任未取得统一。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四所独立学院进行调研,发现各个学校选取教材不同,因此导致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业务、企业重组和破产清算会计等内容,基本上所有的独立学院都纳入了教学内容。而对于租赁会计、所得税会计、债务重组等有的学校纳入了高级财务会计,有的学校纳入了中级财务会计。

 

(二)教学方法单一,理论和实践联系不紧密

 

目前独立学院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因课时有限,为完成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由老师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生以听为主,适当的情况下辅以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削弱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使得学生过分的依赖老师。而且,通过调研发现,只有个别独立学院在理论课程后有实训部分,多数学院在实训部分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没有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忽略了重要的实践性环节,违背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和一本二本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本身很难,而且要有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做为基础,所以要想学好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要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复习中级财务会计,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学练结合,以练促学,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和练习题,巩固课上所学内容。这样的三部曲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独立学院的学生能做到以上三点的寥寥无几,有些同学来到课堂也不听讲,甚至小部分同学都不来上课。

 

(四)高级财务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开设时间间隔过长

 

整个财务会计体系主要由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三门课程构成,而三门课程的联系非常紧密。三门课程的关系可以用“金字塔”关系来形容,位于塔底的是会计学原理,有些学校称为基础会计,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流程等,一般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位于塔中的是中级财务会计,是对会计学原理的进一步深化,一般在大二下学期开设;而位于塔尖的就是高级财务会计,它是对中级财务会计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独立学院的开设时间基本上都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开设时间过晚,和中级财务会计的开设时间间隔太长,在学习高级财务会计时,中级财务会计的知识学生基本上已经淡忘。

 

三、构建适合独立院校的高级财务会计内容体系

 

(一)考虑到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

 

高级财务会计学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与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共同构成了财务会计体系。因此,在确定高级财务会计学的教学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到跟中级财务会计学的衔接。一般的独立学院在选择教材时都会三门课程选择同一个出版社的教材,这样的话,三门课程前后衔接的更加紧密。所以,在确定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时,一定要考虑中级财务会计学的内容。有些内容已经划分为中级的,在高级财务会计学的课程上就不用讲解。

 

(二)确定高级财务会计内容的原则

 

高级财务会计之所以称之为“高级”,并不是因为它是对中级财务会计的进一步细化,而是它面临的是企业的特殊交易和特殊事项。是企业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或企业的某个特定阶段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这些交易和事项不是企业日常发生的,所以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独立学院在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时,要在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参考如下原则来进行: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处理实务的能力;是否对学生未来的中级职称考试或者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有所帮助;是否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结业和考研的竞争力。

 

(三)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对江苏省四所独立学院进行调研,目前各个出版社出版的的适合本科生用的教材种类繁多,四所独立学院采用的高级财务会计学的教材都不尽相同。要想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首先要有规范的教材。虽然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各个高校都一直存在争议,但是有一点是确定不变的,就是高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所解决的问题是企业面临的特殊交易或者特殊事项。独立学院应该根据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学生的接受程度与理解能力,选取适合自己的教材,合理的分配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精讲”,并且得多练,多结合实际的案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合考虑以上三点因素,独立学院在可以选择如下专题作为教学内容: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业务、租赁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企业重组及清算会计、物价变动会计。对于其他未涉及的专题,独立学院可以把它划分到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增设其他的选修课,以体现课程内容的完整性。

 

四、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根据对江苏省四所独立学院进行调研,目前独立学院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这种方法就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收,这样的教学方法削弱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而案例教学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是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能使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相长,达到共同受益的目的。对《高级财务会计》而言,理论的部分必须要老师讲授,学生自己学习困难较大,因此可以选择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将鲜活的交易或事项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具有真刀真枪的实践经历,促使学生思考,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

 

(二)自学反馈法

 

自学反馈法要求老师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分组完成,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或相关的参考资料,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和归纳。通过阅读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再通过作业或者其他的形式反馈给老师,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反馈的作业来确定上课的内容,以此来完成学习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过程。比如说在高级财务会计的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的专题中都会涉及到所得税的调整。对于所得税的核算,一些独立学院在中级财务会计的课堂上已经有所涉及,学生已经具备了此专业知识的自学能力。所以,对于这些教学内容,可以采用自学反馈法,让学生自学,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学生不懂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而且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三)问题导向法

 

高级财务会计学虽然面临的是企业的特殊交易和特殊事项,在之前的课程里面没有接触过,但是它依然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依然是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只不过是因为它的交易和事项突破了四大假设,所以需要在原有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专业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说企业合并会计,主要学习的内容是站在投资方的角度,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进行账务处理。具体合并的方式有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的账务处理是高级财务会计里新接触的内容,而控股合并虽然之前没有学过,但是在中级财务会计学里学过长期股权投资这号准则,已经学习过长期股权投资在各种取得情形下的初始确认和计量问题,其中就包括控股合并这种情形。因此,老师完全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站在投资方的角度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的账务处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论

 

总之,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在确定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时,要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展开,合理的确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独立学院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5

随着社会对高级财务会计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高校中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加。从2005年开始,就不断地有名牌高校开设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精品课程,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也取得了基础性的成功。从中取得经验以后,各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的精品课程群也不断建设起来,各高校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有很大的不足,有待改进。

2我国高校高级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我们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在改进的过程中取得进步,认识错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落实到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不足,通过对这些不足的认识和改进而取得进步。

2.1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上的不足

2.1.1教学内容上的创新性不强

世间存在的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是随着时展而不断发展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也同样存在不足,有待改进。会计是一种很古老的职业,但是同时它又是一个前沿学科,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会计教学分为两个方面——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会计学的创新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上。

会计是一门需要实践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和进步的学科。而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非常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脱离了会计的实务性,这也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之一——没有经验。虽然我们会反驳说谁一开始就有经验啊?但是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方面的缺陷是可以弥补的。

在理论内容上我们偏重于传统基础理论的学习,没有兼顾会计前瞻性的内容,这也是影响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创新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只有了解了前瞻性内容之后,才能真正认识到这门学科现存的不足,在想方设法弥补这些不足之后我们的教学内容才会实现真正的创新。

2.1.2高校会计教学课时分配不科学

高校扩招后学生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也多了,所以相应的每门课程的课时减少了,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也不例外。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的限制,所以很多内容都讲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对老师的要求就相应地提高了。如果老师知道哪一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这一方面花费更多的课时,那么学生将来会毕生受益的。反之,如果老师对会计这一行业根本不了解,对现今社会会计需要具备什么技能也不知道,那么他就不会知道这一个学期的课时该怎么分配,长此以往对学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2.2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上的不足

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填鸭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虽然我们都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不好的一面,也在不断地改进,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根深蒂固,一时也很难根除。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影响就是它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现今学生自主性空前高涨的时代。

3针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

有不足我们就改进,有错误我们就纠正,我们不是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我们要做不耻下问的孔子。前者得到的是一时的颜面,但是最后却害自己,遗臭万年;后者不耻下问,虽然在外人看来是很没面子的事,但是却真正学到了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而且万古流芳。

3.1改进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3.1.1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日常的备课是老师最基本的功课,而备课的内容正是我们要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的内容。针对会计学课程创新性不足的缺点,授课老师需要多花点功夫在内容更新上。平时老师可以多关注本专业的发展,有什么最前沿的研究,把这些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里,虽然学生可能不懂,但是了解一下总没坏处。再者,在讲课内容中,不要只讲课本上的知识,这样不仅抽象而且同学还不易理解,在课堂上多穿插一些实例,尤其是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例子,这样的内容不仅有趣,而且还有助于同学们理解。

在实践务实方面,我们不能局限于课本,要更好地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平时多开一些实践课,使学生在学校里初步了解会计行业的工作流程。在基本知识牢固以后,逐渐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多给学生一些实习的机会,使其在找工作时不至于什么都不会。

3.1.2使课时分配更加科学化和实用化

课时的分配就相当于我们教学重点的分配,而我们的教学重点都应该是将来学生步入社会之后能用得上而且是必需的东西,所以课时的分配十分重要。在这方面,作为老师还是要了解本专业一些前沿的东西,知道专业的发展方向,由此对相应的内容作课时上的增减。

3.2改进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益迅速,它在教学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得传统的老师板书学生抄的教学方法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它节约了课堂时间,使得老师有时间多讲一些其他的内容。

但是,只使用多媒体做课件减少板书时间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现在会计行业的基本业务大都要用到电脑,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使得学生在上课的同时能够熟悉和掌握这些基本流程,这对学生将来找工作会是一大助力。

4总结

我国的会计行业一直在改革,因为我们要紧跟时展的步伐,要想不落后就只能前进。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也是如此,课程改革十分重要。希望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助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奇杰. 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视角[J]. 会计之友,2010(35).

篇6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程序的组成部分。财务报表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财务报表不包括董事会报告、董事长陈述和企业管理层的评论分析以及可能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中的类似项目。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债权人、政府及公众。他们对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要求不同。企业管理层对于编报企业的财务报表负有重要的责任。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研究。

报表使用者利用财务报表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均希望从财务报表中获得对自己经济决策有帮助的信息。

(二)研究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以外有关企业所处环境、企业自身内在素质等方面情况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总体把握。定性分析法主要依赖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没有或不具备完整的历史资料和数据的事项。

二、新旧会计准则在财务会计报告规范方面的比较

(一)名称

旧的会计准则的名称是财务报告;新的会计准则的名称是财务会计报告。

(二)内容

旧的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内容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新的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三)目标

旧的会计准则是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的会计准则是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三、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报表的定义及其分类

(一)会计报表的定义

会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附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对外报表即指财务报表。对内报表的对称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和其他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使用者披露的会计报表。

(二)会计报表的分类

财务报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服务对象可以分为对外报表和对内报表

对外报表是企业必须定期编制,定期向投资者、财税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等报送或按规定向社会公布的财务报表。这是一种定期的、主要的、规范化的财务报表。它要求有统一的报表格式、编制时间和指标体系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属于对外报表。

对内报表是企业根据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编制的,供其内部管理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它不要求统一格式,没有统一指标体系,比如成本报表属于对内报表。

2.按报表提供信息的重要性,可以分为主表和附表

主表即主要财务报表,是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全面、完整,能够基本满足各种信息需要者的不同要求的财务报表,现行的主表主要有三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附表即从属报表,是指对主表中不能或难以详细反映的一些重要信息所做的补充说明的报表。现行的附表主要有:利润分配表和分部报表,是利润表的附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和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主表和有关附表之间存在着勾稽关系,主表反映企业的主要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附表则对主表进一步补充说明。

3.按编制和报送时间分类,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

广义的中期财务报表包括月份、季度、半年期财务报表。狭义的中期财务报表仅指半年期财务报表。

年度财务报表是全面反映企业整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及年末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企业每年年底必须编制并报送年度财务报表。

4.按编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财务报表和汇总财务报表

基层财务报表是由独立核算的基层单位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用以反映本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表。

汇总财务报表是指上级和管理部门将本身的财务报表与其所属单位报送的基层报表汇总编制而成的财务报表。

5.按编报的主题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个别财务报表是指在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具有控股关系的集团中,由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为主体分别单独编制的报表,用以分别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综合编制的反映企业集团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资金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

四、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与分析

(一)工具

原来的短期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且有可靠公允价值的长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的内容分别列示于“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项目中,而现在按管理层意图,分别列示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中。在原来流动负债项目下,新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负债”项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外,其余都计入其账面价值。

上述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时将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影响了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时将其公允价值计入了资本公积,影响了企业当期所有者权益总额。

(二)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对于原来分别在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核算可列报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在企业首次执行《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时,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即有确凿证据表明其所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并按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上述将原来在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核算可列报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将影响企业的资产结构,尤其是有大量投资性房地产在存货中核算的企业,执行新准则后,会减少企业的流动资产,降低流动比率。

(三)固定资产

原来的固定资产是按取得时的成本作为入账价值。新会计准则变化较大: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应考虑预计弃置费用的因素,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固定资产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等。

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应当按照各期支付的价款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这样会使固定资产价值增大,折旧也会增加,从而导致了利润的减少。

(四)所得税项目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限。

从资产负债角度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总额,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该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就该项资产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额,即由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税前扣除金额之间的差额产生暂时性差异,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款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计税基础为600万元,则企业在未来期间就该项资产可以在其自身取得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多扣除150万,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会减少,应支所得税也会减少,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意味着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与负债相关的全部或部分支出可以自未来应纳税经济利益中扣除,减少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资产。反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交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的差异。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计税基础为35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会造成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应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在税前抵扣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调增,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按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上述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都将会影响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增加。

(五)所有者权益项目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叫留存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引起股东权益增加;少数股东权益列入所有者权益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因确认职工认股权、辞退补偿形成的负债等导致股东权益的净减少。

五、新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内容与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内容

原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支项目,在新利润表中将有关内容进行了合并,其中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则包括了原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其他业务支出中的税金及附加。原利润表中的主营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项目在新利润表中被取消,增加了资产减值损失、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

1.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仅考虑当前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份,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子为归属普通股东的当前净利润即企业当前实现的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的净利润或应由普通股股东分担的净亏损金额;分母为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算术加权平均数即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根据当前新发行或回购的普通股股数与相应时间权数的乘积进行调整后的股数,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列报主要是为了避免每股收益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例如:一家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由于转换选择权的存在,这些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低于正常同等条件下普通债券的利率,从而降低了融资成本,在经营业绩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提高了基本每股收益的金额。要求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影响计算和列报稀释每股收益,就是为了能够提供一个更可比、更有用的财务指标。

2.资产减值损失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上市公司不得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人为调节各期利润,或在前期巨额计提后大额转回,随意调节利润,也不得随意变更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的变动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除了存货、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权益性工具等有确凿证据证明能够收回的资产减值允许转回外,固定资产、摊销期限明确的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非流动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

(二)利润表的相关分析

上述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列报主要是为了避免每股收益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新准则规定除了存货、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权益性工具等有确凿证据证明能够收回的资产减值允许转回外,固定资产、摊销期限明确的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非流动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使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从而减少了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当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从而减少成本,对利润的影响是积极的。

六、对财务报表不确定性因素的进一步分析

(一)分析公允价值的影响

公允价值的引入使会计核算与复杂的资本市场及宏观环境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资产或负债的重估价值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二)纳税方面的影响

大量公允价值在资产和负债计量中的应用,使按会计准则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更大,在资产负债表递延法下,这些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将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所得税费用。如果涉及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还要考虑未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

七、应对措施

(一)熟悉和理解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及其影响

在报表分析时,使用者要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结合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合理准确的评估新准则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即使是有价值的上市股份公司亦是如此,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才是决定股东收益的保证。一方面,企业的价值是变动的,会计政策的变化会对当期利润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会计政策的变化影响会计政策利润,但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会在实质意义上改变企业的内在价值,但用公允价值反映的一些资产的新价值,可能会把投资者误导,从而引来了投资决策方面的风险。另外,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要充分了解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要与报表的数据相结合,才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报表反映出的情况。

(二)财务比率的应用

1.财务比率的计算

由于报表的某些项目及其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的一些财务比率要有相关的数据并结合相关的附注才能够计算。比如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现金比率、资产周转率。

2.重视现金流量相关比率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施行以后,净利润和净资产对于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将会下降,而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将会上升。在对报表进行分析时,应重视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通过现金净流量等数据与利润指标进行比较。

结束语

本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做出了比较,又分别从财务会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在设计过程中,笔者充分体会到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工作的难度与重要性。这份工作并不是谁都可以担任的。必须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和总结,结合相关的会计账簿认真仔细地才能做出一份可观的、有参考价值的财务会计报表,以便于参考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研究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 黄世忠.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2).

[3] 范雪玲,范先国.对会计委派制的疑义[J].财会月刊,1998(10).

[4]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8:210-234.

篇7

管理会计通常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及董事会成员使用,内容主要包括规划、决策、业绩评价和控制,面向未来是其工作的重点。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使用者服务,侧重点在于根据日常已经发生的业务记录进行账簿登记、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向企业外部有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 近年来,财务会计的职能发生了改变。投资者和管理者越来越关心面向未来的经营环境和业务状况,这推动了会计信息的前瞻性。例如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或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企业,会计师越来越为企业的战略性的决策起着支持作用。而财务会计趋向于支持决策并强调公允价值观及透明度,最根本的变化是从历史成本会计到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公允价值会计原则填补了投资者和企业层面的战略管理信息不对称差距。另一方面,财务会计报告启用管理报告信息增加了透明度。会计报表的纸张格式在过去占主导地位,而现在是高层管理人员能够使用在线的电子报告系统,从多个维度,获得从企业级的收入或盈利能力信息到事务级别的运营信息。虽然目前财务会计报告仍主要反映会计信息,但不断扩展的方向则侧重于长期的未来和更广泛的功能。

1.2 组织结构的改变

信息技术尤其是ERP(企业资源计划)改变了会计工作。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需要从更加宽广的视野,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双重视角去理解业务流程。不仅首席财务官,即使主管会计或管理会计师,也要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角度处理业务。角色转变并不是指角色代替,只是角色扩展了。比如主管会计师,负责编制子公司向母公司报告的财务会计报表,但是报告中还是会涉及管理会计。增强的自动化处理水平及一人多角的情况促使企业减少会计人员人数,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组织结构。

1.3 激励制度的发展

在国际上,由于法律要求,高管薪酬制度的透明度逐渐增加。例如在美国和英国,薪酬报告公布了高管们是如何赢得了他们的奖励,无论是承诺发给股票作为激励的方式或其他奖金计划。因此,一些管理控制系统的要素信息在财务报表中得以披露,奖励制度表明了高管的业绩目标,也就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水平及目标计划。在激励制度中,高管们被期望的业绩目标,来自于管理会计信息,而反映在财务报表上,从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激励系统作为管理控制的关键要素之一,也可能会出现与期望相悖的结果,因为这可能会驱使管理者操纵财务会计报告中的财务结果,尤其是经理人股票期权,如果股票价格发展是特别好,高管有机会因为操纵财务结果而变得极为富有。

平衡记分卡方法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激励制度。该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平衡计分卡认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落后的结果因素),但无法评估组织前瞻性的投资(领先的驱动因素)。在工业时代,注重财务指标的管理方法还是有效的。但在信息社会里,传统的业绩管理方法并不全面,非财务指标通常代表了国内领先、具有前瞻性的管理会计信息,组织必须通过在客户、供应商、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平衡计分卡的各个维度之间的平衡无疑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这两个领域整合到形成单一的实体的最具体的标志之一。

1.4 转让定价(Transfer Pricing)

在跨国经济活动中,利用关联企业之间的转让定价进行避税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税收逃避方法。转让定价,尤其是在大型的跨国公司,是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功能结合。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盈利中心级别),转让价格的制定,是极其重要的盈利能力分析、业务规划和控制手段。税收优化成为制定转移价格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国际商务环境,政府因利益和税收方面的考虑,对企业使用不同的转让价格进行限制,使得外部财政政策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机制。由于财务会计数据是政府征税的依据,因此

,早期的限制并不像后来这么严格。 当前,转让定价应遵守公平独立交易原则(Arms length principle),主要的估价方法是基于市场价值,并被经济合作发展组织(1995)定义作为跨国企业税务管理的指导,从而确保税收能够公平地在国家间分配。起初,当成本加成作为转让价格方法的使用时,价格是企业内部根据实际历史成本进行成本加成计算得出的。当没有市场产品可供参考时,形成估值的基础的仍然是实际生产成本。设计成本核算系统时,制定转让定价时要提前综合考虑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征税的标准。一方面,管理会计为财务会计提供成本信息以满足财务报告和税务要求;另一方面,财务会计也影响着税务筹划管理者在以管理会计为目的而进行的成本计算。

1.5 企业并购中的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是由中介机构在企业的配合下,对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全面深入的审核,多发生在企业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和企业收购以及基金管理中。尽职调查的目的是使买方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他们要购买的股份或资产的全部情况。 在适当的合并和收购调查过程中,收购者专注于审查和确保采集目标对应于买方的价值和风险预期。尽职调查包括法律、技术、人力资源、财务状况。管理会计信息,如预算、预测及成本和盈利能力的分析,目前在尽职调查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公平的估值的需要来自管理报告系统对被收购的公司的正确认识。合并收购的重点是针对被收购的公司的能力来编制未来净现金流量,进而产生前瞻性的会计信息。有些财务分析如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预测、滚动预算等是基于实际数据的财务会计和前瞻性的管理会计信息,在数据上要保持时间同步性,这推动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处理上进一步融合。

1.6 会计业务外包

近年来,会计业务外包的情况越来越多,甚至跨国进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使会计服务提供商能够通过互联网远程运行管理会计。这不仅促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更加集成,而且也推动了管理会计的标准化。

2 会计外部环境影响

2.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过程中是个关键元素,起着衔接、促进、催化、激发甚至动力的作用。信息技术尤其是ERP系统的运行使得管理者可以更加注重前瞻性的会计信息,并使生产有更好的预测,而不是依赖过时的计划。

通过数据通信、软件和数据库解决方案,信息技术以其操作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创建了一个信息环境,成为必要的、不可或缺的会计信息载体。数字化是促进当代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

2.2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产生重要影响。在这里,本文主要讨论其中关于商誉减值、分部报告的要求所带来的影响。

2.2.1 商誉减值测试

商誉减值测试不是基于传统会计中对实际发生的交易的确认和计量,而是更多地立足于眼前,着眼于未来,基于对未来现金流的管理预测,是与管理会计紧密相关的。现金流量预测应基于管理层对未来的充分准确的了解。在一些行业,这种预估甚至可达到五年期,包括假设和估计。这是由管理会计产生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前瞻性的管理会计信息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财务报告的质量。

2.2.2 分部报告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披露有关的企业分部报告,将其财务信息告知股票市场。准则要求公开的财务报告在其业务分类方式上,要采用类似于企业内部高管、董事会成员所使用的内部管理会计报告的分类方式。原则上,分部报告要与公司的组织和管理结构相匹配。这是要求公司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信息制度结合,即管理会计的信息被要求在外部财务报告中使用。

分部报告的最终目的源于股东需要在他们做出投资决策时能够正确评估公司的价值。分部报告增加了管理活动的透明度,协助股东评估公司增长的源动力和盈利能力。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环境下,企业会有意地为编制分部报告而聚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分部报告的标准设置要求,致使企业在内部管理报告设置上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即财务会计也激励着管理会计(内部报告做法)的变化,这是一种双向影响。

2.3 竞争对手、客户和承包商的分析

竞争对手在股票市场披露的财务信息,包括成本及财务构架特别是分部报告还增加了透明度,这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可以使用管理会计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公开的财务报告已经包含了具有前瞻性的财务信息,如无形资产(如商誉、专利、品牌价值和其他无形资产)的值。有助于企业针对竞争对手做出战略决策。例如,与定价相关的运营决策。

通常情况下,公司还会分析他们的客户的基本财务指标,进行客户分析、客户细分和客户生命周期规划。同样,承包商和供应链中其他重要的业务伙伴也会被进行财务分析以作为运营决策的依据。

2.4 金融市场的监管

2.4.1 利润警告

公开上市的公司被要求不能有延误地披露盈利警告给股票市场。利润警告表示先前公布的盈利预期已不再有效。利润警告源自于管理会计提供的关键信息,如预算和特别滚动预测。这些程序基于信息技术的辅助方差分析,用于跟踪财务预测和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异的原因。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编报利润警告的过程中紧密结合。

2.4.2 会计期间

上市公司被要求的财务报告使得管理会计采用了以财务会计时间跨度来作为规划和控制的期间。这种时间跨度对齐的方式可能会无意间促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趋于融合,但也会因此使得高管为达到某种短期财务结果,而使得公司在经营上采用一些短视的行为,放弃长远规划。

篇8

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的现状

1.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其目的是用最少的企业资金为股东创造最大的财富,同时还需要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行协调管理。财务管理以资金运动为主线,进行有关资金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检查,对资金运动进行组织、调节以及监督,以引导和调节资金的流向与流量。其课程教学内容归纳如下:①财务管理总论(包括财务管理概念、目标、原则、环境);②财务分析(即财务报表分析);③财务管理价值观念(包括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证券估价);④资本成本;⑤长期筹资(包括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增长率与资金需求、股权筹资、债券筹资);⑥短期筹资(包括商业信用、短期银行借款);⑦长期投资(即资本预算或项目投资);⑧流动资产管理(包括现金与有价证券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⑨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包括杠杆原理、资本结构理论、股利政策);⑩财务预算;{11}逻辑化财务管理专题。

2.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管理会计在实质上是利用财务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采用会计、统计和数学的方法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并对实际执行结果进行评估与考核,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其课程教学内容归纳如下:①管理会计概论(包括管理会计概念、形成与发展及其与财务会计的关系);②成本形态分析;③变动成本法;④本量利分析(含敏感性分析);⑤经营预测(包括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资金需要量预测);⑥经营决策(包括定价决策、生产决策、成本决策);⑦投资决策(包括资金时间价值、现金流量分析、评价指标与决策分析);⑧全面预算(含财务预算);⑨标准成本法;⑩责任会计(含责任中心业绩考核);以及逻辑化存货控制、逻辑化作业成本法、理论化财务分析、理论化战略管理会计等内容。

3.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与管理学的直接结合,它根据成本核算和其他资料,采用现代数学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方法,建立起数量化的管理技术,用来帮助人们按照成本最优化的要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促使企业生产经营实现最优化运转,以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其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如下:①成本会计导论;②成本核算(含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③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工具(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预算控制(含财务预算)、定额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存货控制;④成本报表分析;⑤成本考核;⑥成本会计专题(含战略成本会计)。三学科内容自成体系,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在没有充分有效沟通的情况下,为了保持课程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不会减少或简化各自的教学内容,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在同一专业教学中出现教学内容的重复。

二、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的原因

1.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内容交叉的历史原因在于成本会计的产生先于管理会计。20世纪初,受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在会计领域出现了标准成本制度,几乎同时又出现了预算控制制度,标志着管理会计的原始雏形的形成。二战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成本会计内容不断完善,出现了成本的预测和决策、责任成本的核算等,从而形成了以成本核算为基础,重在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与此同时,管理会计也不断与现代科学管理的最新成就相融合,成为一门以预测为基础、以决策为重心、注重内部控制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近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成果引入企业,与其相适应的会计概念和方法也大有发展,这些方法的出现一方面表现为成本管理系统的拓展,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企业内部控制方法的变革,从而使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与内容更趋同一。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是密不可分的。

2.相同的研究对象导致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均以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为研究对象,其具体范畴涵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并且均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内容,采用相同的方法,由此导致的交叉重复无法避免。

3.理论工作者不断拓展各自的研究领域,从而使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三科职能不断扩大。目前成本会计已不再是单单为财务会计而进行的产品成本核算,它还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以及目标成本管理等。与此同时,管理会计理论工作者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为目的,也在不断地扩展其研究领域,把触角伸到成本会计的各个部分,造成了其内容与成本会计的重叠。另外财务管理以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为目的,其工作环节不仅包括财务的预测、决策、规划,同时还包括财务的控制、分析及考评。显然这三科的部分职能明显一致,由此导致的教材内容重复在所难免。

三、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整合的思路

1.保留管理会计课程,目前,高校采用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这三门课程的教材在内容上的交叉、重复主要表现为,管理会计的很多内容与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重复。有学者主张将管理会计课程取消。我个人认为,仍应保留管理会计课程,不能简单地将其取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单是财务会计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要想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和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就必须拥有实时性、前瞻性的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在西方企业组织中得到了更为广泛地应用,世界上许多会计组织也都成立了研究管理会计的专门委员会,如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IM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和加拿大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CMAs)等,CIMA甚至已经进入我国吸纳人才。

2.三门课程重复内容的协调与划分,笔者认为,成本核算可以作为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的核心,而成本管理则可以放在管理会计中进行介绍;财务管理课程应以资金运动为主线,以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回收和分配为主要内容构建教材 体系;管理会计应以其职能(规划和控制)为主线,以经营决策为核心构建教材体系。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可以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的重复内容有一个比较好的协调与划分。具体如下:(1)成本会计作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础课程(也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课程),应以成本核算、成本报表、成本分析为主,其中成本核算应重点讲述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并兼顾其他行业企业的成本核算,而有关成本管理的内容并入管理会计课程。其中,作业成本计算作为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可以在管理会计中讲。(2)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课程的一个重复点。管理会计课程可以从全面预算角度出发,围绕全面预算(包括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调控、考评来展开,使学生对预算管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3)投资管理是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要重复之处。笔者认为,财务管理课程应以证券投资为主,管理会计课程应以项目投资为主。由于管理会计课程先于财务管理课程学习,因此,二者的时间价值基础,可以在管理会计中学习。(4)存货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存货资金的管理与运用,应将其列入财务管理课程,作为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归属于管理会计。(5)责任会计应属于管理会计的特定内容,不必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进行专门叙述。(6)标准成本制度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预算管理的必要手段,应归属于管理会计课程,不再纳入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7)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属于财务管理筹资的范畴,经营杠杆放在资本结构内容中加以讲述,学生可以对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原理有一个全面认识,不必再在管理会计中予以阐释。

篇9

理事会认为概念框架在会计准则制定和会计实务处理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尤其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需要一套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概念清晰、内容完整、逻辑一致的概念体系来为其提供理论支持和概念基础。为此,理事会在新概念框架中,将概念框架定位为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帮助理事会在一致的概念基础上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此,理事会强调,新概念框架应当是一个全面的框架,应当涵盖理事会在会计准则决策中所涉及的最为重要和主要的议题,应当能够帮助理事会更好地制定出一套内在一致的会计准则,特别是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无论是在同一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规范还是在不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规范的,均应当采用相同或者相似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概念框架应当在其中起到统驭作用。

二是帮助财务报表编制者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在通常情况下,财务报表编制者应当基于各具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拟定其会计政策,进行相应会计处理。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对于某项或某类特定交易,在尚没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或者在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但该准则允许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情况下,财务报表编制者可能需要依据概念框架来拟定(或选择)其适用的会计政策,即财务报表编制者需要按照概念框架的要求,依据能否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能否达到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能否满足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等,来决定其所应采用的会计政策。

三是帮助所有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利益相关者理解和诠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近年来,由于交易越来越复杂和有关方面对财务信息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有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得相对复杂,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准则已经成为现实问题,而通过概念框架则可以为此提供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有关方面可以通过概念框架中的理论和概念基础,更好地理解理事会为什么在有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做出有关会计处理规定,其决策依据是什么,其成本效益是如何考虑的。毫无疑问,这对于正确理解和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将很有助益。

基于此,新概念框架主要规范了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什么、什么财务信息是有用的、如何界定财务报表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要求等财务会计基本问题。具体而言,新概念框架从结构上共分八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第一章为“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涉及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有用性及其局限性,关于报告主体的经济资源、对主体的索取权和这些资源和索取权变动的信息,以及关于主体经济资源使用的相关信息等内容。

(二)第二章为“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涉及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以及对有用财务信息的成本制约因素等内容。

(三)第三章为“财务报表和报告主体”,主要涉及财务报表的范围界定和报告主体的界定等内容。

(四)第四章为“财务报表要素”,主要涉及财务报表要素的组成及其定义等内容。

(五)第五章为“确认和终止确认”,主要涉及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过程、确认标准以及终止确认等内容。

(六)第六章为“计量”,主要涉及可选择计量基础的组成及其所提供的信息、选择计量基础时所应考虑的因素等内容。

(七)第七章为“列报和披露”,主要涉及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的目标及其原则、财务报表要素分类的原则、财务报表信息归总的原则等内容。

(八)资本和资本保持的概念,主要涉及资本的概念、资本保全的概念和利润的决定、资本保全调整等内容。

以下将对上述主要修订内容进行介绍,并评估其影响。

二、新概念框架修订完善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

新概念框架将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为“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有关报告主体的、对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信贷者做出有关向主体提供资源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原概念框架将财务报表的目标定位为“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在经济决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的关于主体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新概念框架相比于原概念框架,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

1.引入“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概念。理事会认为,理事会有责任拟定财务报告的目标,而不仅限于财务报表目标,尽管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体部分,理事会讨论的许多问题也主要是与财务报表相关的问题,但是如果概念框架的范围仅限于财务报表范畴,明显过于狭窄,比如有关公司战略、风险、未来预期等相关信息,可能无法在财务报表中揭示,但可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揭示,以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理事会同时认识到,不同的使用者可能有不同的信息需要,从而要求提供不同的财务信息或者相关报告,理事会认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当聚焦于通用目的财务报告,如果需要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信息及其报告,其成本将非常高昂。因此,理事会认为,新概念框架和未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围绕通用目的财务报告,仍然是满足使用者需要最为有效的方式。

2.明确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为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信贷者这些基本使用者(PrimaryUsers)。理事会认为,许多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信贷者通常无法要求报告主体直接向他们提供信息,因此,他们只能依赖于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来获取他们所需要的大多数财务信息。基于此,理事会将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信贷者界定为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基本使用者,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了满足这些基本使用者的决策信息需要。而在原概念框架下,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商业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和公众”,理事会认为原概念框架的使用者群体过于宽泛,作为通用目的财务报告,其基本目的应当是满足那些无法直接从报告主体中获取财务信息但又需要做出有关向主体提供资源决策的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这些使用者无疑应当是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信贷者,至于其他诸如监管部门、公众等,他们可能会发现通用目的财务报告对他们也是有用的,但他们不应是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基本服务对象。

3.明确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满足的基本使用者的决策主要是资源配置决策(ResourceAllocationDecisions)。原概念框架在描述财务报表目标时,只强调财务报表要满足使用者的经济决策(EconomicDecisions)需要,但没有对经济决策的涵义和范围做出清晰界定。新概念框架认为,通用目的财务报告主要满足基本使用者的资源配置决策需要,将使用者的决策明晰化。理事会认为,使用者的这些资源配置决策主要包括三类:(1)购买、出售或持有权益或债务工具;(2)提供或者结清贷款或其他形式的信贷;(3)对会影响主体经济资源使用的管理层行为行使表决权或施加影响。理事会认为上述资源配置决策依赖于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信贷者所预期的投入资源的回报,而对这些回报的预期又依赖于他们对报告主体两个方面情况的评估:一是对主体未来净现金流入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情况的评估;二是对管理层关于主体经济资源经管责任(Stewardship)履行情况的评估。为了进行这些评估,这些使用者需要以下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关于主体经济资源、对主体的索取权以及有关这些经济资源和索取权变动情况的信息;二是关于主体管理层如何有效率和有效果地解脱其使用主体经济资源的责任情况。而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使命便是尽可能地提供这两方面的信息,以满足使用者评估主体现金流量和管理层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的需要,并进而为其资源配置决策服务。

新概念框架较好地构筑起了通用目的财务报告使用者、使用者决策、使用者决策相关的信息需要及其与财务报告2之间关系的逻辑体系,澄清了经管责任在财务报告目标中所扮演的角色,使财务报告目标更加清晰一致,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二)关于有用的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那么什么样的财务信息是有用的,就显得十分重要。新概念框架对有用的财务信息应当具备哪些质量特征做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并建立了有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新概念框架认为,有用的财务信息应当具备相关性(Relevant)和如实反映(FaithfulRepresentation)两个基本的质量特征,在此基础上,新概念框架提出了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四个提升性质量特征,新概念框架还认为有用的财务信息还需要考虑成本制约(CostConstraint)因素。

1.关于基本质量特征

新概念框架规范了两个基本质量特征:一是相关性;二是如实反映。

新概念框架规定,相关的财务信息应当能够使使用者做出的决策有所不同,换句话说,有能力使使用者做出不同决策的信息是相关的。如果财务信息具备预测价值(PredictiveValue)和(或)确证价值(ConfirmatoryValue),则表明该信息有能力使使用者做出的决策有所不同,从而表明该信息是相关的。新概念框架还强调,重要性(Materiality)是基于有关项目性质和(或)程度的、在主体特定层面的相关性。

新概念框架规定,财务报告应当如实反映其意在反映的经济现象的实质,因此将“如实反映”作为一项基本的质量特征。“如实反映”要求在最大程度可能的情况下,有关信息应当完整(Complete)、中立(Neutral)和无差错(FreefromError),但并不意味着在所有方面都要求完全正确。新概念框架强调,中立性需要审慎判断的支持。审慎性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判断时应当保持谨慎,即资产和收益不得高估,负债和费用不得低估;同样地,资产和收益也不得低估,负债和费用也不得高估,否则它们会导致未来收益或费用的高估和低估。

2.关于提升性质量特性

除相关性和如实反映两个基本质量特征外,新概念框架提出了有用的财务信息的四个提升性质量特征,即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新概念框架强调,这四个质量特征可以使信息的有用性进一步增强,但它们不能使无用的信息(比如不相关的或者不如实反映的信息)变得有用。换句话说,这四个提升性质量特征扮演的是“锦上添花”的角色。比如,可比性可以使使用者辨认和理解有关项目的异同;可验证性可以使使用者确信相关信息是否如实反映了其意在反映的经济现象;及时性可以使使用者在其决策时及时获得能够影响其决策的信息;可理解性要求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清晰、简洁从而便于使用者理解和使用等。

3.关于成本制约因素

新概念框架认为,成本一直是财务报告所能提供信息的一个制约因素。在考虑成本制约因素时,新概念框架强调,理事会应当评估要求主体提供特定信息的收益是否能够超过编报和使用这些信息的成本。新概念框架还强调,理事会在制定准则考虑成本制约因素时,应当从财务信息的提供者、使用者、审计师、学术界以及其他方等广泛的范围获取有关新准则的成本和收益信息,而且这种成本-收益的考虑不应当局限于单个报告主体,应当从广泛的财务报告整体范畴来考量。

4.关于有用的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要变化

在原概念框架下,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分为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等四个主要的质量特征,其中,重要性纳入相关性范畴,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谨慎性和完整性纳入可靠性范畴,及时性纳入相关和可靠信息的制约因素范畴。新概念框架与原概念框架相比,在有用的财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是建立了有用的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新概念框架区分了基本质量特征和提升性质量特征,把相关性和如实反映作为有用的财务信息必备的基本质量特征,突出了这两个质量特征的重要性,其他质量特征(如原概念框架中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则作为提升性质量特征,这对于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实务的处理更有指导意义。而原概念框架没有做这方面的层次区分,容易导致在涉及具体会计处理时出现相关信息质量特征取舍上的困难,甚至顾此失彼或者轻重难分。

二是将“如实反映”取代“可靠性”作为基本质量特征。新概念框架不再保留原概念框架中的“可靠性”质量特征,取而代之以“如实反映”质量特征。理事会在2010年修订概念框架时已经做出了该项决议,但之后收到了不同的反馈意见。为此理事会又对此进行了重新审议,理事会最后决定保持原来的决议,即将“如实反映”而不是“可靠性”作为基本质量特征。其原因是原概念框架并没有清晰界定和传递“可靠性”的涵义,在实践和征询意见过程中,不同的人对于可靠性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人将其理解为可验证性,有人将其理解为准确性,有人将其等同于在计量不确定性下的可容忍度等。显然,作为一个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应当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界定,而可靠性在概念和涵义方面不够清晰,为此,理事会决定使用“如实反映”的术语,并细化“如实反映”所包含的内涵,从而更好地反映出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

三是进一步澄清了审慎性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的涵义和地位。近年来关于审慎性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颇有争议,尤其是在2010年理事会修订有关财务信息质量特征部分内容时,基于审慎性有可能与中立性不相一致的考虑,曾经不再将审慎性包括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相关内容中,为此引起了不少争议。新概念框架重新引入了审慎性的表述,强调审慎性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判断时应当保持谨慎,它不允许高估或者低估资产、负债、收益和费用,即审慎性判断的行使应当不影响中立性或者应当与中立性相一致。

四是明确了计量不确定性与“如实反映”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新概念框架认为,强调“如实反映”的质量特征要求并不表明不能有计量不确定性,或者计量不确定性太高并不表明无法满足“如实反映”的要求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新概念框架认为,使用合理的估计是编制财务信息的根本特征之一,它不会降低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只要这些估计得到了清楚并准确的描述和说明即可。

(三)关于财务报表和报告主体

新概念框架新增了有关“财务报表和报告主体”的内容,原概念框架没有相关内容。新概念框架将“财务报表”界定为“提供关于报告主体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和费用情况的特定形式的财务报告”;将“报告主体”界定为“要求编制财务报表的主体或者可选择编制财务报表的主体”,明确报告主体不一定是法定主体,它可以是一个主体的一部分,也可以包括多个主体。报告主体界定的是财务报表的边界范围,因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新概念框架强调,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报告主体不是法律主体的情况下,有时要决定报告主体的恰当边界可能是困难的,因此,新概念框架要求从考虑主体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角度来决定其边界,即使用者要求的信息应当是相关的、如实反映的。

新概念框架根据新报告主体概念的界定,区分了合并财务报表、未合并财务报表和汇总财务报表的概念区别。其中,合并财务报表提供的是母子公司作为单一报告主体的有关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和费用信息;未合并财务报表提供的是母公司作为单独报告主体的有关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和费用信息;汇总财务报表提供的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并非由母子公司关系联结在一起的报告主体的财务信息。

(四)关于财务报表要素

新概念框架与原概念框架相比,在财务报表要素构成上没有变化,都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和费用等五个要素,但是在要素定义方面,则发生了一些变化。新老概念框架下各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如表1所示。

新概念框架与原概念框架相比,主要针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作了改进:

1.关于资产定义的改进

关于资产定义的改进,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资产定义明确资产是经济资源,并进一步通过单独定义经济资源的方式将资产的实质界定为有潜力产生经济利益的权利,即将资产聚焦于权利而不是经济利益的最终流入,这是资产定义的突出变化,实现了资产的实质由传统的实物资产(PhysicalObject)到权利的嬗变,适应了经济金融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基本概念创新的需要。

二是新的资产定义删去了原资产定义有关“未来经济利益预期流入”的要求,即在资产定义中淡化了经济利益流入的可能性标准,而原资产定义则要求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是确定的或者很可能的,这也是新概念框架对资产定义的又一个突出变化。

三是明确资产定义中尽管取消了经济利益流入可能性标准,但并不表明经济利益流入可能性很低的经济资源一定会确认为资产,新概念框架强调,资产的确认除了需符合其定义之外,还需要满足有关确认标准和计量要求等。

表1新老概念框架下财务报表要素定义

pagenumber_ebook=14,pagenumber_book=13

2.关于负债定义的改进

关于负债定义的改进,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负债定义明确负债的实质是转移经济资源的义务,而不是经济利益的最终流出。

二是新的负债定义通过对义务的界定引入了“没有实际能力可予避免”的新的负债标准,按照该标准,无论该义务是法定义务还是推定义务,无论该义务有确定的对手方还是没有确定的对手方,只要主体没有实际能力予以避免,即符合负债的定义,这是对负债进行进一步清晰界定的一大变化。

三是新的负债定义删去了原负债定义中有关“预期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的要求,和资产定义的变化相同,新负债定义淡化了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标准,使得在负债定义中,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要求降低了。当然,和资产定义的有关规定一样,新概念框架强调,负债的确认除了需符合其定义之外,还需要满足有关确认标准和计量要求等。

关于收益和费用的定义,尽管从字面上看变化不大,但是由于收益和费用的定义是依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而界定的,因此,资产和负债定义的变化其实在本质上也对收益和费用的内涵和外延产生了影响。另外,新概念框架还强调,尽管收益和费用是从资产和负债变化角度进行定义的,但并不表明收益和费用信息的重要性低于资产和负债的信息,两者同等重要。

(五)关于确认和终止确认

新概念框架对原概念框架中的“确认”部分做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完善,同时增加了“终止确认”的内容。

1.关于确认标准的变化

确认是指将符合财务报表要素——资产、负债、权益、收益或费用定义的项目纳入财务状况表或者财务业绩表的过程。

原概念框架规定了两条财务报表要素确认标准:一是与某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将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主体;二是对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符合这两条确认标准,相关项目才予以在财务报表内加以确认。

新概念框架对该确认标准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不再保留原概念框架的两条确认标准,而是按照原则导向,建立了新的确认原则和标准。新建立的确认原则是将确认标准明确指向财务报告目标和有用的财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上,即如果因确认所产生的有关资产或负债和相应的收益、费用或权益的变动信息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是有用的,则表明该确认是恰当的。具体而言,新概念框架在要求有关项目符合财务报表要素定义的前提下,提出了两条确认标准:一是有关资产或负债以及相应的收益、费用或权益变动的信息是相关的;二是如实反映了有关资产或负债以及相应的收益、费用或权益变动的情况。有关项目只有在满足这两条确认标准的前提下,才能予以确认。

关于上述确认标准中的“相关性”标准,新概念框架强调,该标准可能会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资产或者负债的存在是否有不确定性;

二是即使资产或者负债存在,但是相关经济利益流入或者流出的可能性较低。

关于上述确认标准中的“如实反映”标准,新概念框架强调,该标准可能会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计量不确定性的影响。新概念框架强调,在许多情况下,都会存在计量不确定性,有时即使存在较高程度的计量不确定性,也不能阻止有关会计估计提供有用的信息。当然在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有关资产或负债可获得的所有相关计量都存在非常高的计量不确定性,而且没有一项计量能够提供有关资产或负债(包括相应的收益或费用)的有用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相关资产或负债就不符合确认标准,就不应予以确认;

二是确认的内在不一致性(即会计错配)。新概念框架强调,在有些情况下,确认一项资产或者负债,要考虑相关的资产或负债是否也应予确认,如果相关资产或负债不确认,可能会导致资产负债确认上的内在不一致(会计错配),从而无法如实反映一项交易或事项的全貌;

三是列报和披露的要求。新概念框架强调,确认只是向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的一环,考虑相关信息的列报和披露要求,有助于更好地使所确认的金额如实反映有关资产、负债、权益、收益或费用等情况,因此在考虑确认条件时应当将其与有关列报和披露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2.关于新增的终止确认的内容

终止确认是财务会计处理的重要环节,几乎所有的已确认的资产或负债最终都会涉及到终止确认问题,为此需要统一规范相应的处理原则,但是原概念框架并没有涉及这一内容。为此,新概念框架增加了终止确认的内容,规定终止确认是指将已确认资产或负债的全部或部分从主体财务报表中移除,终止确认通常发生在有关项目不再符合资产或负债定义时,其中,对于资产而言,当主体对所确认资产的全部或部分失去控制时,通常应当对该资产的全部或部分予以终止确认;对于负债而言,当主体对所确认负债的全部或部分不再有现时义务时,通常应当对该负债的全部或部分予以终止确认。

新概念框架规定了终止确认会计处理的具体目标,即终止确认会计处理应当旨在如实反映两方面的信息:一是终止确认交易事项发生后主体留存的资产或负债情况;二是终止确认交易事项导致的主体资产或负债变动情况。

根据上述具体目标,新概念框架根据不同的交易情形规定了终止确认的具体处理原则。比如资产报废了、负债到期了,相关的资产或负债(包括全部或部分)应当予以终止确认,以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变化情况;如果资产还没有报废或者负债还没有到期,但资产或者负债转移给了其他方,在这种情况下,新概念框架亦规定了相应的终止确认原则,即主体通常可以通过终止确认相关资产或者负债加上恰当的列报和披露来如实反映资产或负债转移情况;但在一些有限情况下,主体可能需要继续确认所转移的资产或负债部分,并将所收到的收入或者支付的支出确认为一项负债或者资产处理,同时加上恰当的列报和披露要求。显然,新概念框架对不同情形下的终止确认会计处理原则的规定,对于有关会计实务尤其是资产或负债的转移的会计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关于计量

原概念框架尽管规范了财务报表要素计量的相关内容,但内容非常简单,只是列示了四种不同的计量基础(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同时指出“主体编制财务报表最为常用的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应用历史成本时常常结合其他计量基础”。原概念框架没有对如何选择不同的计量基础、选择不同计量基础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做出任何规范和明确,原概念框架也没有涉及近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多使用的公允价值等现行价值计量基础等相关内容。因此,原概念框架在为财务报表要素计量提供原则指引方面显得十分欠缺,也是原概念框架饱受诟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概念框架在财务报表要素计量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用了较大篇幅构建了新的计量基础体系、明确了不同计量基础意在提供的信息以及选择不同计量基础时应当考虑的要素,是对原概念框架的重大改进。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构建了新的计量基础体系

新概念框架将计量基础分为两大类:一是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二是现行价值计量基础。

关于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新概念框架明确了以下几点:

一是历史成本应当至少提供有关所计量项目的交易(或其他事项)价格信息,但原则上不反映价值变动信息;

二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并不表示有关资产负债的历史成本一成不变,有时也需要随着时间推移和情况变化予以更新,比如资产发生损耗需要计提折旧或摊销,资产发生减值需要调减资产历史成本;履行负债义务所需转移的经济资源价值增加导致履行负债出现亏空,从而需要调增负债历史成本等;

三是对有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采用摊余成本计量,是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在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会计领域的具体应用,摊余成本属于历史成本计量基础范畴。

关于现行价值计量基础,新概念框架明确了以下几点:

一是现行价值应当提供有关计量日状况更新方面的信息,即有关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应当反映自前期计量日后包括在该现行价值中的现金流量估计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情况;

二是现行价值计量基础包括公允价值、在用价值(针对资产)和履约价值(针对负债)以及现行成本,其中,公允价值反映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当前预期;在用价值和履约价值反映主体特定的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当前预期;现行成本反映当前购买相同资产需要支付或者承担相同负债应当收到的金额。新概念框架从而对公允价值、在用价值和履约价值、现行成本的概念及其所反映的现行价值信息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和区分。

2.明确了选择不同计量基础应当考虑的因素

新概念框架明确,选择不同计量基础应当考虑的因素主要是相关性和如实反映,以使所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由此可见,新概念框架在明确选择计量基础应当考虑的因素时,和前述确定财务报表要素确认原则和标准应考虑因素一样,均指向了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和财务报告目标上,从而使得整个概念框架的逻辑体系更加严谨、更加内在一致,也更有说服力。

具体而言,关于一项计量基础所提供的信息能否满足相关性的要求,新概念框架认为,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资产或负债的特征,比如有些资产或负债对市场因素或其他风险非常敏感,其历史成本与现行价值存在显著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者认为有关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变动信息对他们是有用的、重要的,那么,这些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可能就无法提供相关的信息,而现行价值则可能能够满足提供相关信息的需要。

二是资产或负债贡献于未来现金流量的方式,比如,一个主体的业务活动需要把若干不同的经济资源组合在一起才能间接地产生现金流量(如固定资产,一般需要和其他经济资源组合在一起,才能产生现金流量),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成本或现行成本可能能够提供相关的信息。反之,如果资产或负债能够直接产生现金流量,那么现行价值计量基础有可能能够提供相关的信息。新概念框架强调,资产或负债能否直接产生现金流量和主体的业务活动是判断一项计量基础是否满足相关性要求的两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关于一项计量基础所提供的信息能否满足如实反映的要求,新概念框架认为,主要受到计量不一致性和计量不确定性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计量不一致。新概念框架认为,当财务报表包括计量不一致(会计错配)时,这些财务报表在某些方面有可能无法如实反映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一项资产或负债与另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现金流量直接相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这项资产或负债及其相关的资产或负债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进行计量,有可能无法如实反映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对该类资产或负债及其相关的资产或负债,可能需要采用相同的计量基础;

二是计量不确定性。新概念框架强调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资产或负债采用某计量基础进行计量但存在计量不确定性,甚至较高的计量不确定性,并不表明该计量基础无法提供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对资产或负债采用某计量基础进行计量,但计量不确定性如此之高,以致于无法充分地如实反映资产或负债的实际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考虑选择采用其他计量基础计量这些资产或负债是恰当的。

新概念框架还讨论了财务信息质量特征中,提升性质量特征以及成本制约因素对计量基础选择的影响,并提供了有关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计量技术方面的指引,这些内容都是新概念框架相比于原概念框架的重要突破,对于未来会计计量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七)关于列报和披露

原概念框架没有涉及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的内容,新概念框架增加了相关内容,对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的目标、原则以及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抵销、汇总等原则进行了明确,尤其是对损益及损益表、其他综合收益及其转回等列报和披露原则作了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定位损益表(TheStatementofProfitorLoss)为反映报告期间主体财务业绩的基本报表;

二是明确损益(ProfitorLoss)可以是一张财务业绩表的单独部分(如损益是综合收益表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是一张单独报表的内容(如单独的损益表);

三是明确所有的收益或费用项目原则上应当包括在损益表中;

四是明确在例外情况下,理事会可以决定将某些收益或费用项目(主要源自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的变化)排除在损益表外,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从而更加如实反映主体的财务业绩,向使用者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

五是明确所有包括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收益和费用项目原则上均可在以后期间转回至损益,只要该转回能够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或者更加如实反映主体的财务业绩,如果该转回无法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或者无法更加如实地反映主体的财务业绩,那么理事会可以决定对该包括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收益和费用项目在以后期间不予转回。

(八)关于资本和资本保全的概念

原概念框架对资本和资本保全的概念进行了专门阐述,新概念框架也专辟一章介绍了资本和资本保全的概念及其对利润决定的影响,除个别文字修改外,新概念框架对原概念框架在这方面的相关内容没有作任何原则性的修改。本文为此对该部分内容不再赘述。

三、新概念框架修订完善对会计准则制定和会计审计实务发展的影响

新概念框架是理事会应对近二三十年来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创新以及使用者信息需求变化等的需要而做出的一次财务会计基本概念领域的变革,尽管新概念框架本身不属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范畴,但它对未来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审计实务的发展则有着较为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新概念框架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发展的影响

新概念框架虽然本身不属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它的实质是准则之准则,即它扮演着统驭和指导各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角色,是理事会研究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做出各项技术决策的理论源泉和概念基础,新概念框架在本次修订完善中进一步强调和明确了概念框架的这一作用。

pagenumber_ebook=17,pagenumber_book=16

基于此,新概念框架对财务报告目标、财务信息质量特征、报告主体、财务报表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原则的明确、修订和完善,必将对理事会的决策和未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新财务报告目标聚焦于投资者、债权人等基本使用者的决策需要,要求理事会在未来研究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需要更好地研究基本使用者的决策模型及其信息需要;新概念框架突出相关性和如实反映这两个基本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并将其贯穿于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的全过程,要求理事会在做出相关决策时需要更充分地考虑这两个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新概念框架对资产和负债进行了重新定义,将资产和负债的本质定位为“权利”和“义务”,并在定义中取消了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可能性”标准,强调通过判断“是否有潜力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主体”或者“主体是否有实际能力避免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主体”来看有关权利和义务是否符合资产或负债的定义,这使得现行实务中某些目前不符合资产负债定义的项目,未来有可能符合资产或负债的定义,从而对资产和负债的界定和范围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新概念框架对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做出了大量具体规定,为理事会做出有关项目的确认和计量决策设置了具体约束条件、标准和原则,将会进一步增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内在一致性,增强准则的可理解性和说服力。总之,新概念框架为理事会制定和发展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设置了更加清晰一致的约束和指引框架,有助于理事会更好地制定一套全球公认的、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

(二)新概念框架对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趋同,并将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因此,新概念框架的修订完善毫无疑问对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展是有影响的。

中国于2006年2月15日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3,该基本准则扮演着中国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角色,但是该基本准则是基于原国际概念框架的有关内容制定的,随着新概念框架的和生效,新概念框架对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国基本准则未来将何去何从。

显然,我国基本准则的修订完善势必需要提上议事日程,否则会出现具体准则的制定与基本准则不相一致的情况,即未来具体准则可能是根据与新概念框架下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趋同而制定的,因此具体准则可能已经体现了新概念框架的理念和原则,但是基本准则仍然遵循的是原概念框架的理念和原则,这种情况不仅会对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产生不利影响,还有可能会对有关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解释以及会计实务的处理产生困扰。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现行基本准则属于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属于部门规章),对其语言、范式、约束力等均有一定的特殊要求,而新概念框架则明确不属于准则组成部分,不存在上述特殊性,这也使得我国基本准则的修订完善可能具有独特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未来在修订我国基本准则时,如何对基本准则进行定位或者重新定位,如何摆布好基本准则与概念框架之间、法律与概念指引之间的关系,将是一大挑战,需要有关理论和观念上的创新与突破。

(三)新概念框架对会计实务处理的影响

前已述及,新概念框架除了规范和约束理事会的决策行为、指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外,还发挥着帮助财务报表编制者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及帮助财务报表编制者理解和诠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作用。尤其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对于某项或某类特定交易尚没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情况下,财务报表编制者可以依据概念框架来拟定其适用的会计政策,对相关交易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因此,新概念框架对会计实务处理其实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正确学习、理解新概念框架的内涵、变化及其影响,显得十分重要。与此同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即各项会计处理原则的理论基础和理由往往来自概念框架,掌握新概念框架的精神和内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助于更好地运用会计职业判断,有助于更恰当地选择有关会计政策(在有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会计政策选择的情况下),从而更好地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

(四)新概念框架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的影响

会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执业依据和准绳之一,新概念框架的修订完善无疑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也会产生较大影响,为此,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充分评估新概念框架对审计实务的影响,及时做好应对工作。具体而言,新概念框架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的影响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概念框架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内容,从而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更有针对性的、更准确的专业意见和专业服务。

二是新概念框架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更好地开展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工作,通过新概念框架提供的有关概念基础、理念和原则要求,敦促和推动客户遵循准则,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减少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篇10

Financial Accounting Teaching Reform

LI Siwei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000)

Abstract As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s core curriculum, "Financial Accounting" to undertake and deepen the content of "Basic Accounting", and is also the basis for many accounting courses curriculum. Thus learn "Financial Accounting" for accounting students master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s extremely important. However, the current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education of China but there are not enough clos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nd other issues is not obvious, urgent need for refor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Teaching at the present, explores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methods.

Key words financial accounting; teaching; problem; reform; methods

1 财务会计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

1.1 财务会计课程特点

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理论与实际结合,课时较长,与会计专业其他专业课相比有以下特点。

第一、财务会计专业性极强。财务会计是在学习完基础会计之后对基础会计的深化,同时又是众多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质量直接关乎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因此,要想学好财务会计必须先学好基础会计,如果基础会计掌握不好可能无法理解财务会计的内容甚至根本听不懂财务会计。从总体上来看,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繁多、系统性很强,要求学生能理清知识脉络,找出个章节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学习和掌握财务会计的内容。

第二、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中不可或缺的岗位,财务会计的职能是记录、计量、报告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各类经济业务。作为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会计岗位,财务会计必须选用正确的核算方法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在规定时间内绘制出会计报表。因而,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①

1.2 财务会计教学现状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市场对财务会计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促使各大高校对财务会计教学的财力、人力投入不断增加,财务会计的相关精品课程也越来多。各大高校的这一系列措施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财务会计人才,满足了社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虽然各大高校在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财务会计精英人士缺乏,大多数财务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等问题。②财务会计是一门实操行极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能将所学会计理论与企业经济业务相联系。然而国内目前大多数财务会计教学都以讲授为主,学生实际操作机会缺乏。同时,多数财务会计成绩考核都采用期末笔试的单一形式,学生往往采用期末突击的方式通过考核,这样会导致学生财务会计基础知识不扎实,实际操作能力欠缺。

2 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内容滞后教辅资料缺乏

虽然市面上的财务会计教材种类繁多,但是这些教材往往都是先对一些财务会计的概念进行笼统的解释,并不通过实际案例对其进行说明,学生很难从这些概念描述中找到财务会计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此外,由于教材编写周期的限制,很难将实际处理过程中新产生的理论及时编入教材,导致教材具有一定滞后性。即使有的教材中出现新的理论或超前理论,书中也未能予以详细说明,容易导致读者理解上的混乱。

同时,目前国内公认的财务会计精品教材都或多或少存在教辅资料缺乏的情况,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取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外延伸。

2.2 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

财务会计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透彻理解、熟练掌握还要求学生了解和熟悉各个行业日常经营的经济业务,因此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财务会计人员必须能将所学理论与企业日常经营的经济业务相联系,进行准确的财务核算,为企业提供准确无误的财务报表。

然而,目前国内财务会计的教学课程多为讲授教材上的理论,虽偶尔涉及企业财务会计内容,但都仅仅停留在企业经济状况的共性,未对企业经济状况的个性进行探究。从而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却不会将自己所学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学历与实际能力不符,在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使学生就业难度增加,使企业找到优秀财务会计人员的难度增大。

2.3 课程衔接不当

财务会计作为基础会计的深化课程,与基础会计之间的衔接基本合理,但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之间的衔接却相对混乱。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通常中级财务会计涉及的是通常业务的处理,而高级财务会计涉及的是一些特殊业务的处理。但是由于企业日常经营的经济业务错综复杂,难于区分和界定,因而造成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之间衔接混乱。

其次,财务会计作为一个服务性专业,其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会计服务。但在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财务会计往往还涉及法律、管理学、税务、计算机方面的内容,因此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具备以上各方面的素质。但是在实际的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和学科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学生对这些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非财务会计内容掌握不够,综合能力不强。

2.4 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市场对财务会计需求量的增大,财务会计人员越来越成为社会上的高收入群体。然而,教授财务会计的教师的工资收入远不及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因而导致了大量优秀财务会计教师的人才流失。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目前的财务会计教学人员中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占有很大比例,限制了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

2.5 课时分配不均

财务会计章节繁多、内容复杂,因而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给予足够的课时。然而,随着各大高校会计专业开设课程的增多,财务会计课程课时被不断压缩。教师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对课程进行删减,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2.6 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学校对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虽设有平时作业分值,但期末笔试仍占有很大比例,这就造成了有的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期末通过突击来取得高分的情况。这样不仅造成部分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更会给学生一种只要理论笔试过关就能学好财务会计的错误观念。

3 财务会计教育改革方法

3.1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虽然财务会计教材由于编写周期的限制导致教学内容滞后,但是财务会计相关期刊中的文献代表着财务会计专业最新的理论水平。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财务会计领域最新的理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加深学生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理解。

由于财务会计是一门实操性极强的学科,仅凭教师的课堂讲授很难使学生全面、熟练的掌握财务会计的内容。因而,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师可以多增加一些课程设计方面的内容,方便学生练习掌握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

3.2 增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由于财务会计课程的实操性极强,因此仅凭教师课内讲授和课程设计,无法让学生彻底掌握财务会计,所以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课学习后通过实习等方式将学到了东西应用于实际中,并通过实践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再上课来深化学习。通过上课、实践、在上课的方式不断深化学习财务会计,才能提高学生对财务会计工作的认识与掌握程度。

3.3 加强课程界定和衔接

如前文所提,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之间的衔接却相对混乱,高级财务会计起源于二战之后,用于解决会计领域诸多新问题,但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多数教材将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作为高级财务会计,但一些具体内容有分歧,比如所得税会计,在一些教材中是中级财务会计,在另一些教材中是高级财务会计。由于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的界定和衔接很不明确,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也容易混淆,影响教学质量。

3.4 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素质

由于财务会计的教学需要的综合性较高,要求教学老师不仅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实践经历,熟悉企业的实际状况。当前很多学校的老师虽然专业知识扎实,学历达标,但大多数都是由学生毕业留校当老师的,没有去过企业,缺乏对财务会计的企业实际应用的经验,教授的课程理论性强但实践性弱,导致的结果便是上课犹如纸上谈兵,如此如何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3.5 合理分配课时

学校应尊重相关教学老师的意见,财务会计课内容繁多,而且课程重要,若一面压缩课程一面要求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就显得对学生不负责任。故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有相应课程老师参与,合理分配课时才能提高财务会计教学质量。

3.6 完善考核机制

财务会计这种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会让学生产生一种突击,重理论就能高分的想法。所以笔者认为应平时成绩比例,并将平时成绩细化,提高其覆盖面,比如上课发言率,是否阅读相关实际,做案例等,还要有一定分值用于考核实践效果。一次来全面提高学生对财务会计的理解与应用

4 结束语

财务会计的教学不仅要教授理论,还要重视实践。在教学中要重视理论与实际按相结合,加速学科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财务教学的发展。如此才能教育出优秀的,企业需要的财务会计人才。

篇11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背景概述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当今社会会计体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会计信息、内容应用与生成的主要会计系统。此外,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存在内容上的区别,因此二者在会计系统中又是相对独立的。因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同属会计系统,且服务对象都为社会上的企业或个人,所以二者又存在着一定互通性,且都属于会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可见,二者存在相对独立又相通的联系,使得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并为企业会计管理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探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性关系

首先,针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区别进行探究。当代企业中的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管理基础上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完善而来。虽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存在一定的共同性,但是二者仍有着明显区别。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主要区别表现有三:一是服务对象存在区别。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大多为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所涵盖的财务信息服务对象,而管理会计主要针对企业内部会计管理这一个部分,并不对企业外部衍生会计相关对象进行管理约束;二是针对管理而言,管理会计又是高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企业内部全部涉及核算对象,并对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可以直观反映,而财务会计则主要是对企业生产活动内以及企业外部涉及到生产活动的全部对象进行核算,讲求核算的整体性,并不针对经营企业内部。此外,由于财务会计的核算过程是既定程序,即对核算对象进行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原始凭证审核的会计审核程序,并无法根据企业领导者以及企业需求做任何调整,而管理会计对相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会计管理内容制定时,不仅可以運用多种计算形式、多种计算单位以及多种分析策略对企业概率分析、边际分析以及盈亏分析等作出相应调整,更可为企业管理相关部门提供多种形式会计管理相关资料,从而满足企业利用管理会计实现管理的需求;三是,管理会计实用性以及指导性相较于财务会计均有优势。由于财务会计对企业内部财会内容以及相关问题处理均有据可依,具有较强严谨性,而管理会计可通过管理者意愿进行相应调整,在问题处理上存在一定弹性,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此可见,财务会计是针对企业已发生的会计结果进行分析、整理,而管理会计则可根据当前管理情况,对未来企业会计进行预判并作出调整,从而更适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财务会计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较管理会计较差,而财务会计的科学性、客观性比管理会计较强。

其次,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进行探究。第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当今社会会计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且并不是从属关系和主次关系;第二,二者存在相互促进的联系。由于财务会计具有严谨性以及科学性,促使企业财务管理资料,对管理会计相关管理内容的调整以及规划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且极具参考价值;第三,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均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管理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当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所服务的对象以及会计管理的内容,均已不仅针对物质管理内容,更涉及资金往来流程、物质流通、信息流动以及信息传播的会计管理相关内容,达到反映各个利益对象经济关系产权流的最终目的。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第一,应保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共同立足于企业会计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上,并以服务企业会计目标为共同主体;第二,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中成本计算以及成本因素考虑上的相通点进行融合。为了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更加行之有效,就财务会计生产成本核算范围内的辅助生产成本与制造费用成本分摊来讲是可以融合运行的,而对于决策以及其他形式的成本运算,应充分考虑成本因素,并运用作业成本计算方式[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会计管理的不断进步,使我国企业会计管理应更加高效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应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通部分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为企业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管理形式更符合时代需求提供优秀会计基础。

作者:温昊(作者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 

篇12

所谓高级财务会计, 指的是处理以原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修正为基础的企业中出现的特殊交易和事项的相关会计理论和方法。 通常,其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财务会计包括高级财务会计,也就是说,高级财务会计是 财务会计的一个方面;

(2)企业所面临的特殊事项是高级财务会计的主要研究对象;

(3)修正原有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高级财务会计主要依据的 理论和采用的方法。

2. 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的界定

在当前理论界中,对于高级财务会计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国内外还存在巨大的分歧,然而,在界定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方面,相关专业人士共同认为合并会计,跨国公司经营会计,破产、清算、重组 会计,合伙有分支机构会计是主要组成本分,其认可率与上述顺序一致。在界定学科的基本内容方面的问题十分复杂,它具有自己学科的规律,所以说,如果淡出以认可率为依据来对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内容进行界定,必然会导致科学的科学性、全面性的缺乏。

3.

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构成

3.1 确定高级财务会计内容的基本原则

(1)在取定高级财务会计的范围时要以经济事项与四项假设关系为理论基础与四项假设限定范围相符合的会计事项, 我们将之归纳 为中级财务会计的范畴之内; 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范围便是与四项假 设的会计事项向背离的会计事项。

(2)考虑与中级财务会计及其他会计课程的衔接需要特别注意:有些会计事项虽然未背离四个基本假设,但并不具有普遍性,而业务处理的难度也较大,不宜放在中级财务会计中讲述, 如商品期货、 衍生金融工具、租赁业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等。

3.2 基本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的统一

经济发展导致了新的业务,新的业务促使原有的假设产生松动。 如:由于投资主体的多样化而导致了会计的主体的变化,即出现了复合的主体,单一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已不能再满足客观需要,进而产 生了合并会计;由于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企业的破产、清算、重组就 在所难免,此时的持续经营假设就不再适用,所以也就有了破产、清算和重组会计;同时在破产期间,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假设都有某 种程度不同的变化, 但货币计量假设的不适用主要还是在通货膨胀发 生的以货币计量假设导致了物价变动会计。这样,高级财务会计基本 内容也就比较好归纳了。

另外,与合并会计相对应的是合伙、分支机 构会计,也应当包括进去;物价变动会计中只讨论了通货膨胀会计, 而能源危机同样可以引起通货膨胀,也应在考虑之列;新的科学技术 的应用会在某一段时间内造成供给的大量增加而引发通货萎缩, 尽管 通货萎缩会计现在还没有相关的报道出现,也应在考虑之列。 如此看来, 按照会计假设的松动而形成的高级财务会计基本内容 体系缺少一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还要从其他的方面来考虑和完善。 从一门学科的完整性来看,应把序论也列入其中,使读者对高级财务 会计的内容和框架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以便于准确理解高级 财务会计的定位;对应高级财务会计的系统性,合伙、分支机构会计 和分部报告与中期报告也应当列入其中;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逐 步到位,公司回购股票也会提到很多的企业日程上来,所以公司会计 放在高级财务会计中也是比较合适的。

值得一提的是会计伦理问题, 这也是目前会计学界碰到的一个重 要问题。会计伦理问题在国外学者中提出的比较多,国内除学者张文贤教授外尚未发现有其他学者提出此问题。 在我国会计学专业内容设 置中,此项内容几乎没有涉猎,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对此问题的规 范也没有划入到教学与研究体系中来, 导致专业人员在知识结构上有 一个重大缺口。

3.3 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

目前, 高级财务会计主要由几下方面组成: ①序论; ②会计伦理; ③公司会计;④合并会计;⑤合伙、分支机构会计;⑥分部报告与中 期报告;⑦破产、清算、重组会计;⑧物价变动会计部分构成高 级财务会计的基本内容体系是合适的。 至于没有划入到体系中来的其他现行的高级财务会计内容可以 采用三种处理方法,一是把原本属于其他学科的内容放在相应的学 科,比如:跨国经营会计本是国际会计的主要内容;二是把其他的业 务单独化成一门课程,可以称之为特种会计;三是鉴于衍生金融会计 的发展迅猛,所涵盖的内容会逐渐增多,考虑到其特定内涵和会计事 项的复杂性,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单独划作一门课程——金融工具会 计。

4. 总结

综上所述,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称,它基 于原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修正之上, 以企业出现的特殊事项进行为研究对象。所以说,客观经济换将变化而形成的会计假设的松动 是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基础。从理论上说,与四项会计假设(会计主 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相背离的特殊会计事项是高级 宝物会计的主要研究范围。需要注意的是,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问 题是安排具体内容的重点方面。

篇13

财务会计学课程一般分为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3部分。但对于初级、中级、高级的财务会计学课程应该包含的内容,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实际的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上难以把握。例如。对于企业最基本、最简单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财务会计报告等理论内容。初级会计学阐述过,中级会计学有涉及,高级会计学也有描述,且基本内容差异不大。又如,独资、合伙企业财务会计学知识,本来属于初级财务会计学知识,但却列入高级会计学,造成高级会计学课程内容“忽‘高’忽‘初”.难以形成系统的体系毗又如,非货币易,在企业中也是常见业务,其处理的基本内容应放在中级会计。而不是高级会计。

2课程内容体系条块分散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章节安排基本上是按会计要素内容的不同来分类设置的。一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往往涉及多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这必定会造成相同经济业务在不同章节体系中的重复论述以及课程容量的虚增等。例如,现金折扣的总价法、净价法的处理,涉及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及主营业务收入等,至少在3个会计要素中重复讲述。又如,非货币易本是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按会计要素顺序来安排,就会造成内容分割,人为增大教学难度。很多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内容是对某一类或全部会计业务的总体描述,在结构上是不宜进行条块拆分的。例如,中级会计学往往将关于资产减值业务的论述分散地放置于各项资产业务处理的条块体系中。实际上,资产减值业务是资产期末计价会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其凝练度较高,应该集中加以比较论述,这样既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直观的对比,也可以帮助学习对象充分了解资产减值业务的实质,有利于专业理论被系统地消化和吸收。

3.专业理论与实务层次级差不够合理

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学的专业理论级差层次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初级会计学部分原理、概念描述过多。而实务操作内容简单、数量较少;相对于初级会计课程而言。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和难度急剧增加。造成初级会计学起来太容易,中级财务会计又太难。学生难以适应脚。高级会计本应体现专业理论与实务的高度统一.但实际上该部分内容往往是对初级、中级理论与实务内容的重复描述。出现重实务、轻理论的现象,有高级会计实务之嫌。

4.实验教学薄弱

财务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的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践越来越难。很多学校都采用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习。电算化模块主要是针对企业实际开发的,与教学实践结合不好。

二、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

针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应调整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和高级会计的内容体系安排,同时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在教学安排和教材编写中做重新划分。并加强实践环节。笔者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如下:

1.初级板块

分为3个子模块:会计原理、会计基础、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会计原理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如会计的涵义、目标、职能,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等:会计基础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等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处理流程);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企业的资金循环业务流程、银行结算方式及简单的票据业务、税收基本业务等一系列内容,应将货币资金的核算、与货币资金收付直接相关的其他会计要素的初始确认和简单计量、经营成果的简单核算与计量等作为最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置于初级会计学部分。

2中级板块

鉴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长期采用以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划分教学内容的习惯和以会计要素划分基本教学内容具有的简洁、与会计报表要素具有一致性等优势,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业务内容,如供应、生产、销售、资金筹集、利润形成和分配等仍以会计要素来划分,有利于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的核算原则和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业务本身的整体性,会计要素之间重复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应视情况删减,进行整合。其他仍属于企业常规常见业务,但有一定理论和实践难度的内容。如投资、资产计价、资产减值、借款费用、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等,应以会计原则为导向来安排。注重内容的整体性。划分中级会计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从会计原则高度认识和理解财务会计的要求。新晨

3.高级板块

高级会计学主要是从会计原则的理论高度出发。结合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规定和具体要求。阐述财务会计信息在特定条件下的确认和计量。为全面且高质量地输出会计信息而服务口】。高级板块内容应涵盖企业业务中一些常规内容的延伸,属于成长中不太成熟的内容,如商品期货会计、退休金(企业年金)会计、融资租赁会计、中期报告和分部报告以及那些突破甚至否定会计假设的特殊业务。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支机构会计、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企业清算、重组、破产、企业合并与分立。

4.实践板块

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度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形成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之间的联系。随着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目标定位的调整。应更加重视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板块内容应包括初级会计实践和中级会计的实践。初级会计实践围绕初级板块内容进行。可将实验室的模拟实习与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认识实习结合。中级会计实习,既应重视对财务会计核算业务的实习。更应联系企业的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