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摄影艺术的类别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根据调查结果(见表2),男女的性别差异对于择业目标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态度,77.66%男生选择了民营企业,而女生的选择仅为48.61%,男女的比值高达1.6;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选项中,男女选择人数分别为10人和56人,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0.64%和38.89%,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选项中男女生的选择分别为11.70%、12.50%,对比较为平和。女生选择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总数的51.39%,明显高于男生的22.34%。可见,对于择业目标的态度上,女生侧重于稳定和竞争力弱的单位;而男生在择业目标这一点上与工作待遇较为对应,因为民营企业运行较为灵活,付出多待遇就高,这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待遇的死板也有关系。此外,男生选择民营企业比例较大,也与接收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多为民营企业有关。
篇2
基于摄影技术的成熟,如何有目的地系统地实现在对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全面获取和整理保存同时不失艺术,让摄影的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在信息采集的同时创作出富有艺术性的作品的同时为其信息共享、保护修复、学术研究、参观鉴赏与开发利用等提供准确的数字化素材。又成为新的研究话题。
纪实性是摄影的基本属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摄影艺术的长处在于它能把民族文化艺术及民间习俗的发展过程真实地记录下来。形象是摄影赖以生存的根本,形象可以使人们重温过去的景象,它可使人们饱览不可见到场景。可贵的是摄影可以记录许多可能丢失的细节,这也是摄影艺术的其主要特性纪实性,也就是摄影的纪实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文献性。其特性是研究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根据,并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和史料价值。用摄影这种技术手段拍下现在残存的各民族的民间艺术和习俗,是为了搜集散落在民间的宝贵的文化资料,用科学的世界观分析其民族产生的社会缘由和规律,给社会提供某一民俗存在的依据。有时也是为了提出民族民间艺术及民俗线索,引起世人的关注。摄影在判断分析某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及民俗现象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形象的文献性,同文字相比,图片传达信息的速度质量都迅速和实在。以摄影手段反映民族民风文化艺术,是研究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最科学,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特别是对民俗活动中的有形文化,使用摄影方法能将其完整地再现出来。
艺术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摄影又一属性,用艺术手段进行表现,是较为合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以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民俗活动为载体,来体现摄影艺术的魅力。这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的艺术性,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的目的不是直接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民俗研究服务,而是全方位的挖掘摄影艺术表现的题材,更大的发挥摄影艺术的潜力。
第二个方面:对于民族民间或艺术性较强的民俗内容,用摄影艺术再现其艺术实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其中民俗的文献价值是主要的。摄影艺术在此运用应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民俗变化中典型瞬间作为拍摄的重点,以突出不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民俗活动的根本内容。
在必要的情况下,为了表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民俗的艺术性,可以牺牲摄影的艺术性为代价。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摄影艺术的纪实性和艺术性,彼此独立又相互共联、但又不是对立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艺术性可以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的价值。同样,民俗的文献性亦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的艺术性有别于一般艺术摄影特征,特别是某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民俗的文献性越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的艺术价值就越高。
例如民俗摄影便是以拍摄民间文化生活的纪实摄影类别,具有艺术摄影和记录摄影功能,旨在提醒人们关注那些即将消亡的传统文化,保护废物文化遗产,在当前,摄影要发挥其优势面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进行记录,并遵循相应的保护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地进行记录性保护。其主旨是反对干预,真实记录就民俗摄影的纪实本性来说,现场抓拍是首要任务,当然当不违背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导演其中环节,增加画面情节性,达到增加其艺术性的特征。总之每一个优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摄影作品都是摄影艺术的技法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民俗性的结晶。(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蔡萌.纪实与观念[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篇3
可以看到,有些商业类作品过于设计化,尽管画面显得很漂亮,但是摄影语言的运用过于简单,毕竟这是一个摄影比赛,而非创意大赛。观察员梁达明一语中的,他认为一些商业摄影类作品的问题是“只有摄影欣赏的深度,缺少专业摄影角度的深度”。
空谈或者泛谈摄影艺术,忽略了必要的摄影技术层面的知识储备及运用,也恰恰是对摄影艺术的不理解和不尊重。英文art(艺术)一词源自于拉丁语ars,意为“技巧”,抛开照片的理念另论,这次商业类别的几位评委也认为国外参赛作品后期技术普遍值得国内摄影师们学习,虽然国内现在PS盛行,甚至有些泛滥,但没有美学和艺术指导的摄影后期技术也是目前国内摄影界的短板。
作为第13届国际影展金质奖的获得者,来自阿根廷的评委、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摄影家尼克拉斯 贝林吉尔是商业摄影方面的专家,他分析了其中的一些原因。“这次商业类的参赛作品,个人觉得整体质量不是太高,真正好的不多,有时候我要被迫从参赛作品中选出定量的照片。至于商业类来稿数量偏少,我个人猜测可能是商业摄影人士的领域竞争激烈,他们不太愿意分神再做艺术上的推广吧。有些稿件明显是投错了类别,导致一些好照片被淘汰,我发现有些艺术类别里的很好的人像作品,放在商业类就很有希望入围。”针对商业类别的首次设立,他也有专业的建议:“以后的分类细则可能还要再明晰些,但是目前的分类也有好处,可以将过多的风光摄影区分开来。”
商业类评委之一、来自美国的石志民从商业摄影与流行文化的关系对这次参赛的商业作品作了分析:“在商业类别上,我们目前流行的大都是世界潮流的过去式,其实广告商业摄影以及时装与社会现状有密切的互动关系,我们目前还是缺少引领性的、推动性的东西,不只是一些简单的符号化那么简单。”针对刚刚起步的商业类别,他感觉这次国际影展缺少重量级和专业摄影师的参与,建议以后可否考虑设邀请展,将真正专业的那一部分摄影师吸引到国际影展中来。
折叠自行车 袁鹏(中国)
非主题-商业类-彩色金奖
女人香 陈松(中国)
非主题-商业类-彩色金奖
酒与杯 何异能(中国)
篇4
二、风光摄影的要点
风光摄影的要点有六:一是画面构图要和谐统一,突出主体。二是充分表达空间。要以深远为贵,以有限的空间表现无限的意境。三是妥当地处理天空。要重在写意,追求简洁空灵,尤其要注意云彩的选择。四是有效地运用雾、烟、水、闪光等因素营造意境。例如桂林山水中的濛濛细雨,黄山的淡淡云雾等,都会有奇异的效果。五是充分运用各种镜头的特点。包括焦距镜头、广角镜头、长镜、滤色镜、附加镜等等,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与优长。六是运用线条和影调营造节奏感与韵律感。例如排排树林的垂直线、重重山峦的起伏线、河流的曲线等等,都有不同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同样,影调的浓淡也各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三、静物摄影的要点
篇5
摄影与绘画同属于艺术的范祷,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二者通过物质材料媒介,用形体构成、色调选配、和明暗对比等艺术手段从生活中截取典型形象,实现平面视觉艺术的直观表达,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不断研发,摄影艺术的完美写实再现功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深化了绘画艺术特别是油画创作的影响。
一、现代摄影技术与油画艺术的联系
(一)相通的审美特征
在艺术形态的分类中,摄影艺术和油画艺术既都是视觉空间艺术的类别;又同属于再现性造型艺术的范畴。二者在艺术特征上同样具有造型性、视觉性、静止性、瞬间性特点。
(二)协调的视觉空间
摄影和油画本来都属于平面造型表现,借助光影、色调、线条和构图的变化效应,通过平面描绘形式,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创作灵感,表现物象的空间立体感。
(三)瞬间的生活表现
摄影和油画的艺术表现,都需要针对生活中的典型素材进行瞬间捕捉,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
(四)统一的物象并列
作为平面造型艺术,摄影和绘画都可以把彼此交错的物象、形态和景象,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的形式在平面上直观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统一的完美整体。
二、摄影技术对当前油画艺术创作手段的影响
摄影和绘画艺术的发展,都需要借助一定形式的创作手段去实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态,油画创作就是艺术家运用油画材料,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综合体现的艺术形式,摄影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油画艺术创作的色彩、明暗、肌理、质感、光感与空间等造型因素。
(一)摄影技术的运用,减缩了写生手段的繁杂化
油画艺术的审美再现,首先取决于创作者运用写生手段,对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与取舍,把其形象依照严谨的构图方式初步表现在草稿上,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刻画描绘。而现代摄影技术快捷的再现功能,为油画创作提供了相当写实的物象造型资料,省略了相当多的写实活动。相对来说,摄影技术的运用减少了油画创作写生过程带来的麻烦。
(二)摄影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绘画材料的多样化
材料是艺术家内心表达的媒介,是视觉传达的载体。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摄影艺术是科技文明的产物,而油画所用的媒介材料是油画颜料、画笔和画布画质等材料。摄影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现方法应用于图像艺术。同时也为油画艺术创作材料的开发及综合运用,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油画材料也由传统的布、纸、木、石、颜料、漆油、木板等拓展到金属、纤维以及任意的现成物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制作条件和工具材料逐渐广泛化。
三、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观念上的影响
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基础上塑造静态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加工形式创造过程。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的创作影响如下:
(一)促进了油画创作风格在思想上、形式上的多元化发展
油画风格是指体现画家生命特质和审美倾向的油画组织秩序与品质。具体受画家生命特质的稳定性,画家审美倾向的社会性与变化性等因素影响。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代视觉艺术中,摄影技术图像给人们带来的图像化审美形式已经成为时代特征。与此同时,新一代画家采用自由、开放的观察方式,引进一系列比如剪切、近焦距、取景框架、序列性等摄影技术,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不断注入自己的创作思想与个性情感,体现了当代油画最显著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特点。
(二)改变了油画艺术对文化符号图像的独创形式
摄影作为一种利用机械科技来记录视觉画面的方式,一经产生便预示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思维模式,摄影技术从诞生由一开始对绘画图形及文化符号的借鉴,逐渐发展到现在绘画不断直接或间接地挪用越来越科技化的摄影图像,改变了油画绘画艺术对人类文化符号及图像创制的再现、记录、叙事、宣传等诸多固有功用,借鉴摄影技术中对于视点、尺寸图像分割法的油画创作,呈现时空、观念和风格的集合,标志着当代油画已进入了图像化的时代,当代油画与摄影图像的结合在表现技法上趋向融合。
(三)衍化了油画艺术对摄影技术记录的借鉴
油画是建立在对现实客观事物内在本质与规律基础上的模仿和再现,是记录具体物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摄影技术的运用,生成了油画创作手段自身的物象再现功能的弱化,摄影技术对物象的快捷性记录方式,对油画创作艺术的再现功能提出了严峻挑战,油画艺术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法则及创作规律,通过对物象的线条、色彩、形体、构图、肌理等创作要素的组合,塑造物体形象,它具有不可重复的特点。
而摄影技术则可以运用科技材料针对物象的造型进行机械性复制。同时,摄影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能够为油画创作提供可观的创作资料和素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油画艺术,是对摄影记录的借鉴。
结束语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摄影艺术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渗透,并以纪实功能和成像快捷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社会功能,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种艺术形态的交融互动,将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这已成为当代艺术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念,实现摄影与绘画艺术的共同融合,是现代艺术创新发展的需要。
篇6
艺术摄影属文化范畴,是一定社会形态的产物,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同样也是人类把握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手段。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它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但它又不同于哲学、政治、法律等其它社会意识形式。艺术摄影的本质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就艺术的把握方式而言,艺术摄影用马克思的观点来分析它决不是简单的对客体进行复制,而是用艺术的“掌握”方式主动地对客体予以艺术的观照。表现在创作上是主体审美意识对客体的艺术掌握方式上,不同的主体掌握世界的方式不同,其目的也不相同,这就是艺术摄影区别于其它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所在。马克思曾在《1844经济手稿》中指出“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就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艺术摄影审美活动的独特方式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而也显示了它的独特本质。就艺术摄影的掌握世界的独特方式而言,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摄影艺术家应该用审美的眼光来观照社会生活实践这个客体世界。面对巍峨的群山,我们的摄影艺术家看到的是山峦起伏的线条、层次、光影、色彩诸因素,考虑的是选择怎样的最佳角度,将客观世界通过艺术的方式,构成美的摄影艺术形式,来体现审美价值的实现。同样面对这个客体,地矿学家看到的将是地理构造的形成,注意研究的是各类矿产资源的含量成份,构想的是怎样开发利用来服务于社会。而一个佛教徒看到的可能是山中古色古香的庙宇,理想的世外桃源,幻想中静观入化的妙景,很显然它是以宗教的方式来把握世界的。笔者曾在某次创作活动中,在牧区遇见人们正在修建饲养场,此时正值中午,光线将房顶梁擦的影子投在室内地面上,眼前的客体构成一个可见而不可求的美妙的光影世界。主体审美意识中长期寻觅的积蓄在这一瞬间客体的刺激下得以实现,在主体的审美观照中客体成了主体审美情感的载体,主体灵光附体似的在创作中进入了痴迷状态,经过高度的凝聚,瞬间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主体的审美意识迅速得以物化。这里我们看到,艺术摄影的创造它既来源于客体的刺激,更重要的则来源于作者审美情感的观照。
篇7
摄影与绘画同属于艺术的范祷,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二者通过物质材料媒介,用形体构成、色调选配、和明暗对比等艺术手段从生活中截取典型形象,实现平面视觉艺术的直观表达,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不断研发,摄影艺术的完美写实再现功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深化了绘画艺术特别是油画创作的影响。本文结合摄影与油画艺术的联系特点,阐述了摄影技术对油画创作的关系。
一、摄影技术与当前油画艺术的联系:
1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
在艺术形态的分类中,摄影艺术和油画艺术既都是视觉空间艺术的类别;又同属于再现性造型艺术的范畴。二者在艺术特征上同样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特点。
2具有协调的视觉空间
摄影和油画本来都属于平面造型表现,借助光影、色调、线条和构图的变化效应,通过平面描绘形式,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创作灵感,表现物象的空间立体感。
3具有瞬间的生活表现
摄影和油画艺术表现,都需要针对生活中的典型素材进行瞬间捕捉,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
4具有统一的物象并列
作为平面造型艺术,摄影和绘画都可以把彼此交错的物象、形态和景象,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的形式在平面上直观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统一的完美整体。
二、摄影技术对当前油画艺术创作手段的影响
摄影和绘画艺术的发展,都需要借助一定形式的创作手段去实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态,油画创作就是艺术家运用油画材料,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综合体现的艺术形式,摄影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油画艺术创作的色彩、明暗、肌理、质感、光感与空间等造型因素。
1.摄影技术的运用,减缩了写生手段的繁杂化
油画艺术的审美再现,首先取决于创作者运用写生手段,对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与取舍,把其形象依照严谨的构图方式初步表现在草稿上,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刻画描绘。而现代摄影技术快捷的再现功能,为油画创作提供了相当写实的物象造型资料,省略了相当多的写实活动。相对来说,摄影技术的运用减少了油画创作写生过程带来的麻烦。
2.摄影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绘画材料的广泛化
材料是艺术家内心表达的媒介,是视觉传达的载体。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摄影艺术是科技文明的产物,而油画所用的媒介材料是油画颜料、画笔和画布画质等材料。摄影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现方法应用于图像艺术。同时也为油画艺术创作材料的开发及综合运用,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油画材料也由传统的布、纸、木、石、颜料、漆油、木板等拓展到金属、纤维以及任意的现成物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制作条件和工具材料逐渐广泛化。
三、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观念上的影响
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基础上塑造静态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加工形式创造过程。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的创作影响如下:
1促进了油画创作风格在思想上、形式上的多元化发展
油画风格是指体现画家生命特质和审美倾向的油画组织秩序与品质。具体受画家生命特质的稳定性,画家审美倾向的社会性与变化性等因素影响。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代视觉艺术中,摄影技术图像给人们带来的图像化审美形式已经成为时代特征。与此同时,新一代画家采用自由、开放的观察方式,引进一系列比如剪切、近焦距、取景框架、序列性等摄影技术,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不断注入自己的创作思想与个性情感,体现了当代油画最显著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特点。
2改变了油画艺术对文化符号图像的独创形式
摄影作为一种利用机械科技来记录视觉画面的方式,一经产生便预示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思维模式,摄影技术从诞生由一开始对绘画图形及文化符号的借鉴,逐渐发展到现在绘画不断直接或间接地挪用越来越科技化的摄影图像,改变了油画绘画艺术对人类文化符号及图像创制的再现、记录、叙事、宣传等诸多固有功用,借鉴摄影技术中对于视点、尺寸图像分割法的油画创作,呈现时空、观念和风格的集合,标志着当代油画已进入了图像化的时代,当代油画与摄影图像的结合在表现技法上趋向融合。
3衍化了油画艺术对摄影技术记录的借鉴
油画是建立在对现实客观事物内在本质与规律基础上的模仿和再现,是记录具体物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摄影技术的运用,生成了油画创作手段自身的物象再现功能的弱化,摄影技术对物象的快捷性记录方式,对油画创作艺术的再现功能提出了严峻挑战,油画艺术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法则及创作规律,通过对物象的线条、色彩、形体、构图、肌理等创作要素的组合,塑造物体形象,它具有不可重复的特点。
而摄影技术则可以运用科技材料针对物象的造型进行机械性复制。同时,摄影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能够为油画创作提供可观的创作资料和素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油画艺术,是对摄影记录的借鉴。
四、结束语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摄影艺术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渗透,并以纪实功能和成像快捷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社会功能,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种艺术形态的交融互动,将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这已成为当代艺术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念,实现摄影与绘画艺术的共同融合,是现代艺术创新发展的需要。
篇8
摄影与绘画同属于艺术的范祷,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二者通过物质材料媒介,用形体构成、色调选配、和明暗对比等艺术手段从生活中截取典型形象,实现平面视觉艺术的直观表达,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不断研发,摄影艺术的完美写实再现功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深化了绘画艺术特别是油画创作的影响。本文结合摄影与油画艺术的联系特点,阐述了摄影技术对油画创作的关系。
一、摄影技术与当前油画艺术的联系:
1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
在艺术形态的分类中,摄影艺术和油画艺术既都是视觉空间艺术的类别;又同属于再现性造型艺术的范畴。二者在艺术特征上同样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特点。
2具有协调的视觉空间
摄影和油画本来都属于平面造型表现,借助光影、色调、线条和构图的变化效应,通过平面描绘形式,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创作灵感,表现物象的空间立体感。
3具有瞬间的生活表现
摄影和油画艺术表现,都需要针对生活中的典型素材进行瞬间捕捉,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
4具有统一的物象并列
作为平面造型艺术,摄影和绘画都可以把彼此交错的物象、形态和景象,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的形式在平面上直观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统一的完美整体。
二、摄影技术对当前油画艺术创作手段的影响
摄影和绘画艺术的发展,都需要借助一定形式的创作手段去实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态,油画创作就是艺术家运用油画材料,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综合体现的艺术形式,摄影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油画艺术创作的色彩、明暗、肌理、质感、光感与空间等造型因素。
1摄影技术的运用,减缩了写生手段的繁杂化
油画艺术的审美再现,首先取决于创作者运用写生手段,对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与取舍,把其形象依照严谨的构图方式初步表现在草稿上,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刻画描绘。而现代摄影技术快捷的再现功能,为油画创作提供了相当写实的物象造型资料,省略了相当多的写实活动。相对来说,摄影技术的运用减少了油画创作写生过程带来的麻烦。
2摄影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绘画材料的广泛化
材料是艺术家内心表达的媒介,是视觉传达的载体。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摄影艺术是科技文明的产物,而油画所用的媒介材料是油画颜料、画笔和画布画质等材料。摄影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现方法应用于图像艺术。同时也为油画艺术创作材料的开发及综合运用,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油画材料也由传统的布、纸、木、石、颜料、漆油、木板等拓展到金属、纤维以及任意的现成物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制作条件和工具材料逐渐广泛化。
三、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观念上的影响
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基础上塑造静态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加工形式创造过程。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的创作影响如下:
1促进了油画创作风格在思想上、形式上的多元化发展
油画风格是指体现画家生命特质和审美倾向的油画组织秩序与品质。具体受画家生命特质的稳定性,画家审美倾向的社会性与变化性等因素影响。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代视觉艺术中,摄影技术图像给人们带来的图像化审美形式已经成为时代特征。与此同时,新一代画家采用自由、开放的观察方式,引进一系列比如剪切、近焦距、取景框架、序列性等摄影技术,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不断注入自己的创作思想与个性情感,体现了当代油画最显著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特点。
2改变了油画艺术对文化符号图像的独创形式
摄影作为一种利用机械科技来记录视觉画面的方式,一经产生便预示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思维模式,摄影技术从诞生由一开始对绘画图形及文化符号的借鉴,逐渐发展到现在绘画不断直接或间接地挪用越来越科技化的摄影图像,改变了油画绘画艺术对人类文化符号及图像创制的再现、记录、叙事、宣传等诸多固有功用,借鉴摄影技术中对于视点、尺寸图像分割法的油画创作,呈现时空、观念和风格的集合,标志着当代油画已进入了图像化的时代,当代油画与摄影图像的结合在表现技法上趋向融合。
3衍化了油画艺术对摄影技术记录的借鉴
油画是建立在对现实客观事物内在本质与规律基础上的模仿和再现,是记录具体物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摄影技术的运用,生成了油画创作手段自身的物象再现功能的弱化,摄影技术对物象的快捷性记录方式,对油画创作艺术的再现功能提出了严峻挑战,油画艺术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法则及创作规律,通过对物象的线条、色彩、形体、构图、肌理等创作要素的组合,塑造物体形象,它具有不可重复的特点。
而摄影技术则可以运用科技材料针对物象的造型进行机械性复制。同时,摄影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能够为油画创作提供可观的创作资料和素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油画艺术,是对摄影记录的借鉴。
结束语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摄影艺术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渗透,并以纪实功能和成像快捷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社会功能,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种艺术形态的交融互动,将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这已成为当代艺术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念,实现摄影与绘画艺术的共同融合,是现代艺术创新发展的需要。
篇9
可是,王南溟因此而发明一个“更前卫艺术”,推导出“更前卫艺术”就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就应该是批评性艺术,甚至王小箭还为此配套了英文词“Metavant-garde”,就显出有点想要创造历史的野心了。
王南溟的理论主张自然是为了纠偏,面对众多为市场而打造的策略性“中国符号”艺术作品,许多敏感的艺术家和批评家由警惕走向警示。王南溟提倡的当代艺术介入社会、文化、政治无疑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批评性艺术”无疑应成为当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即便其是花魁,一花独放不是春,否则就是不尊重中国艺术现状的事实。
可是,笔者仍然钦佩王南溟。作为一个批评家,必须有立场有判断,有信念有坚守,有时候偏执是一种更好的表达。毕竟,他不是艺术史家,面面俱到并非批评家的职责。
二、王南溟的案例
王南溟的《批评性艺术的兴起:中国问题情境与自由社会理论》是成功的,至少有一大半都很成功。并非理论家的王南溟不可能将其写成哲学或者美学又或者是社会学的著作。他的观点全书加起来也就寥寥千言可尽。但是他很聪明也很有眼光,半数的案例都紧紧配合他的观点并为他所用,不仅让他的观点更鲜明,也让这些案例更生辉。这是许多想要写好艺术文章的人士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一)金锋《秦桧夫妇站像》
王南溟认为,“金锋将跪着的秦桧夫妇像再用雕塑的方式让他们站起来的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公共话题”,文中更是将同年(2005年)漯河公安局将犯罪嫌疑人押上卡车游街示众、2006年深圳将女客公开审理示众的新闻事件与之并列。一个好的批评家其眼光及视域绝不能仅仅限制在艺术天地这一狭小的领域,这几个事件的同类对比,拓展了金锋这件涉及人权的作品的社会内涵。而该作品经报导后引发众怒,金锋无奈将其从展厅撤回的事件本身,也足以引发一场人权、教育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2007年美国弗吉利亚理工大学发生校园枪击案,该大学在中央广场为33名遇难者设立了悼念碑,其中包括凶手赵承熙。对比这诸多事件,我们会发现,金锋这件作品因中国情境的未曾改变,十年后或者更多年后还将具有阐释的空间。
(二)心灵之痛:何成瑶行为艺术与影像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笔者以一个艺术外行身份在极少接触艺术实践的情况下,对何成瑶的了解仅停留于其2001年的行为《开放长城》,也不记得在哪一本书上看到的这幅图片。当时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是,怎么国内的行为艺术就这样没品呢?何成瑶2001年的《开放长城》是其第一次行为,也是一次即兴行为,其身体行走于长城的姿态很难不让人认为是哗众取宠。有幸的是,这不是她的最后一次行为,也不是她的最后一次。何成瑶从此之后持续的艺术创作反过来为其第一次的行为做了澄清说明。何成瑶是一个特殊的艺术家,她的作品与她的成长经历、生命体验息息相关,她的作品是王南溟批评性艺术最好的介入社会、介入问题的案例证明。何成瑶的母亲罹患精神疾病,从小何成瑶就看着母亲着上身四处奔跑,这是常人难以理解的童年创伤。2001行为《妈妈和我》、2001观念摄影《向妈妈致敬》、2001―2002观念摄影《见证》、2002行为《99针》、2004行为《广播体操》,何成瑶的每一次行为因她的童年经历和精神创伤都获得了合法性证明。这也是一个聪明的、不断进取的艺术家,从自我的探寻或者在形式上挖掘尽自身的记忆和伤痛之后,将目光投向了社会上其他的精神病家庭,由此出现了2004―2007纪录片《精神病家庭》、2002―2007纪录片《流浪在外的精神病患者》,更甚而走向了非精神病但同样处于社会底层的2007《贫困家庭的孩子》。何成瑶的艺术创作开始有了一条清晰的脉络,也有了自己愿意发声和代言也值得发声和代言的领地。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当代,有思维、有理念、有创建的“人人”才有可能成为艺术家。
(三)批评性摄影艺术系列:“人间:渠岩的三组图片”
渠岩的《权力空间》《信仰空间》《生命空间》作品系列中,《权力空间》拍摄公共办公室,包括豪华办公室到乡村简陋的办公室;《信仰空间》拍摄公开或半公开的乡村教堂;《生命空间》拍摄乡村落后的医疗条件。这一案例向我们呈现了批评性摄影艺术系列作品的魅力。系列作品不仅是呈现和说明,还能够通过同类反复或对比来延展时空的长度和广度,借此增加艺术家想要表达的观念的厚重感。梁越的“放心”系列摄影则是王南溟以批评性观念摄影的艺术观点区分于纪实摄影的又一个例证。梁越将其2001―2008年间收集到的所有关于有“放心”字样的商品或商标图片放在一起,如放心豆腐、放心美容院、放心店,以及各种放心奖状摄影系列,如放心油、放心米、放心面、百姓放心医院等。其摄影并不呈现摄影的美学和摄影的语言,不讲光影也无所谓构图,只是简单的随手拍的形式以及大量同类图片的并置,仿佛“放心”二字在中国遍地开花,这与近些年中国愈演愈烈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形成了莫大的讽刺。
篇10
不同艺术都有属于自身专业的表达方式,都有其独特的表达作品艺术思想内容的艺术语言。摄影艺术也有着属于专业性、综合性比较强的表现性艺术语言。摄影师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看法,需要借用艺术性比较强的一些基本语言。把摄影师的思想主张的表达用艺术摄影照片的方式,向观众传达,引起观众的思想共鸣并引发联想与感受。
一、摄影艺术语言特点
(一)具有鲜明性、准确性、表现性、明了性
摄影艺术应该有独特的语言,准确、传神、清晰自然。应放弃使用冗余的语言艺术,杂芜的、模糊的和偶然的东西,同时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巧妙地组织起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如何运用表现性的艺术语言,取决于作者的对生活的生活和理解态度的程度。艺术风格的摄影作品,是应用的个性语言的艺术。在思想境界,艺术和审美理想,直接人格特质赋予的艺术语言,看到工作如见其人。
(二)语言三要素:人、景、物
摄影艺术语言三要素指的是:“人”“景”“物”。其中“人”是中心、主要部分。“人”是所有艺术作品反映摄影艺术的中心。摄影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类别,而是一种艺术,有审美理想的人要经过现实生活的摄影器材,才能够生动、真实写照客观生活,所以当摄影师反映的人生选择,有评价,有态度。每个人一生不一定是具体的形象,但是可以成为艺术形象,更不用说典型的艺术形象,摄影师可以随时选择那些典型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拍摄。
(三)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接触的生活有着极其复杂的内容。这些复杂的生活联系透过摄影师的选择,通过与排列的语言艺术相结合,可以组成艺术化描绘的充满活力的照片、瞬间再现的典型人物活动。如果没有表现性的艺术语言的帮助,摄影师是不能创造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当然,外部表面的现象不能忽略。因为它的基础是理解自然,是第一步深入了解的内容。只有通过外部结构,以便及时发现以形写神,以达到与生动的外部活动有关的形神兼备。只有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与事之间的密切关联,才能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规律的本质,这才是是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摄影表现性艺术语言的应用
语言表达是基于特定的语言而创设的,通过表达方式的超然,可以客观地展现夸张手法的原创艺术性。摄影表现性语言艺术并不是客观描述,对事物的外表及其情感的表达,它是是思想的表达。艺术语言打破了正常的词与词的组合,语言表现方面都有其个性化的形式,根据情感的表达,并重新安排,以创造出新的、独特的摄影语言表达方式。
(一)具有艺术表现的无限性
在摄影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拍摄者通常的工作方式是通过寄托和情绪渲染表现出来的。最初使用这些拍摄对象都是毫无生气,静如死水的,但经过摄影师的研究和思考后,就赋予了这些对象生命的气息。例如:当您拍摄两朵玫瑰钦佩和渴望爱情的依赖性表达时,从而产生“永远呆在一起”“甜蜜美满”“相守到老”等艺术语言;拍摄荷花,表达作者的心灵的诚实,产生“如白莲般纯洁”的艺术语言;拍摄雪松,以雪松的真性情、耿直体现尊重生命的价值,产生了“忠信义”的语言艺术等。
不同照片艺术语言的产生,即摄影艺术家本人,他的想法及其独到的见解会使工作出现令人惊讶的结果。对事物的摄影、艺术家不同的感受、植物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从文化培训、技术水平的创造和创新意识,我们可以看到艺术语言的使用。
(二)摄影技术只是艺术语言的表现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甚至审美观念,科学技术似乎已经达到了不可阻挡的发展程度。此后,技术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似乎让人们忘记了自我,太多的新手摄影师追求技术带给人们的乐趣,很多摄影师甚至日夜孜孜不倦地探索各种摄影技术软件功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是客观存在的,在21世纪,摄影者无法避免追求先进技术,能够带来更多的非庸俗追求意境的摄影技巧。摄影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力在艺术创作中是特别重要的,科技永远不会是摄影艺术作品的主体,也不是衡量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技术只是一种表达的手段。艺术作品的成功在于它的本质,在于其对于摄影作品的思维开拓和创造。虽然摄影是一种手段,但人们在相同的摄影技术的进步,更关键的是你要创建一流的技术和服务的进步,创造艺术和技术的有效结合,这是一个摄影艺术家的人生目标。
三、结论
摄影可以是现实的艺术语言,可以是夸张的浪漫,也可以是隐喻性的波折,但一定要准确、鲜明、生动、简洁,具有强烈的情感。摄影艺术表现性语言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风格,个性化的表达是很重要的。摄影艺术作品艺术语言的独特之处,是题材的选择和摄影师对使用对象的理解,以及艺术表现力和艺术语言的运用。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风格,这才是摄影师成熟的标志。
参考文献:
[1]秦苗.论陌生化手法在观念摄影中的应用[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
篇11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艺术性”,艺术性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以及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美的程度。摄影起源于绘画,在最初的几十年里,摄影创作主要是仿效绘画的经验,整个艺术摄影的历史,实际上是那些模仿绘画的摄影家在试图证明摄影也能够创作出像绘画那样的作品来。然而,在这一阶段,摄影并没有得到承认,人们普遍认为:利用物理和化学手段制作出来的照片,并不能称为艺术,只有通过手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才能称为是艺术,所以许多摄影家在制作照片的时候,特别注重摄影画面的画意效果,把一张张照片制作的虚无缥缈,其实质是借助于摄影手段进行的一种绘画创作。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纯影派摄影的出现才让人们的观念产生了改变,纯影派摄影提出“只有通过纯粹的真,才能得到完美的美”,通过他们的图片让人们发现原来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摄影艺术是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摄影家正是借助这些语言来构筑摄影艺术的美。影调、线条、色彩和光线这些摄影艺术语言,其特殊的审美作用,首先表现于它们独自或共同赋予人们形式感、形式美感。纯影派摄影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了摄影的美学价值。
三、关于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概念的两个层次含义:广义上它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用照相机拍摄照片,用摄影机拍摄新闻纪录电影,以及用摄像机拍摄新闻电视来报道新闻这三大类。狭义新闻摄影则专指以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我国老一代行文摄影家蒋齐生认为利用摄影技术,用画面形成,在新闻现场对新闻进行形象的传真、纪实(或对新闻进行形象纪实)就是新闻摄影的特性,也就是新闻摄影的定义。1999年,中国新闻摄影协会在组织在编写《新闻摄影学概论》一书时给出一个定义:新闻摄影,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因此,新闻摄影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的媒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摄影本身或者事件本身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因此它又有别于纪实摄影。
四、关于艺术摄影与纪实摄影及新闻摄影的关系
摄影具有纪实性的特征,纪实乃摄影的天人属性,一张照片能够瞬时框取局部形象,并且令瞬间变为永恒,这既是一种对现实真实的纪录,一种对社会真实的反应。然而,纪实摄影同样具有艺术的特性,认识这一点也很重要。比如说提出决定新瞬间理论的布列松,以及法国著名摄影大师罗伯特-杜瓦诺,细细观察他们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纪实摄影作品)往往不但其纪录的事件耐人寻味,通过艺术角度如用光、构图、瞬间抓取等方面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其与众不同的优点。比如布列松拍摄的《巴黎穆费塔街》这张作品,作者采用瞬间抓取得手法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前提下给与被摄体以完美的形势,这张作品首先打动我们的是小孩子那纯真自然的表情——好像刚刚完成一件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兴冲冲走在回家的路上,把儿童那种天真无邪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得不叹服摄影家对瞬间的敏感、对构图尺度的把握都是那么天衣无缝,深层次体现了摄影的艺术价值。美国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用特写拍下一棵大白菜的剖面,善于表现出天性的形状中出乎意料的美,说的确切一点,就是用创造性的纪实行动补创了这种美。这幅照片揭示出这类植物的结构美,并且正是摄影的特别强有力的纪实的方法来揭示的。我们看到了纪录的极其精细的细节:大白菜叶子的纹理。这幅照片是严格纪实的,其中体现了具体的一棵大白菜的独特性,同时又有作者对世界观的看法,有美的内容。我认为,艺术中即使是最深刻的思想,也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来体现:不是根据文字或口头上的解释,也不是根据标题,而是直接从作品的内容就明白作者的意图,这就印证了“艺术的天性,就是他的社会性,人民性和普遍性”这句话。
篇12
开幕时间:2016年3月5日
展览地点:希帕画廊
入选理由:就中国当代摄影领域总体而言,一种隐性和越发理性的基于回归摄影本位的意识和价值的认同,逐渐成为近几年中国当代摄影最关键的内部变革和转型的动力。在这个内部转型和变革的过程中,以付羽等人为代表的本土摄影群体所起到的接续西方摄影传统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
一晃,距离第一次“我的放大机”群展已经过去六年,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以及周遭环境的变化,这个小群体成员们的心态也越发变得平和。不论环境如何变化,他们这种坚持对“直接摄影”的探索方向始终未变。在过去的6年间,他们的规模也略有壮大,在这次展览中,除了付羽、魏来、卢恒、邹盛武(彦彰)、路泞,还增加了张玉明、马永强两位“新人”,此二人的独特视角与经验为这个群体带来了新的维度。在这个意义上看,本次展览是观察他们在这6年间通过经验与认识“积累”所产生的价值,并以此为这个群体所做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对于这个群体而言,摄影语言的“质量”要比言说的“内容”,更为重要。
阿诺・拉斐尔・闵奇恩摄影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6年4月8日
展览地点:see+画廊
入选理由:阿诺以其旷日持久的史诗般的孤寂之旅,用影像凝聚了人类灵魂与自然交流的最初的信奉。他所拍摄的极具超现实主义格调的惊世之作,在短暂的摄影史中创造了永恒的生命肖像。
作橐晃环依家岬拿拦摄影大师,阿诺的创作独树一帜,四十五年来他从未改变过自己的摄影方式。他的足迹遍及了世界各地的森林、湖泊、沙漠、峡谷、海洋,以及无数的历史名城,他说:“我以我的肢体代表人类,我们生来就是的。对于这个世界的改变和这些美好的山川,我们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
直接摄影――
保罗・卡普尼格罗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6年4月15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入选理由:通过保罗・卡普尼格罗的100幅摄影原作,再现“纯影派”这一重要摄影流派的艺术理念与表达。作品自然、真切,给人以美好和思考。
在西方摄影史里,保罗・卡普尼格罗与安塞尔・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等一系列“直接摄影”风格的艺术家被记载于同一时代。卡普尼格罗是我们能够见到的老一代“纯影派”风格摄影家中的最后一位,是摄影史上的一个节点性人物,卡普尼格罗本人受邀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对中国摄影人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珍贵的与大师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隐逸的灵境
开幕时间:2016年7月16
展览地点:Tabula Rasa画廊
入选理由:“风景”的概念既丰富又多元,其本身所代表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自古至今为中西方以风景作为对象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无尽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间。在艺术家运用摄影媒介的实践中,风景在特定的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拥有了一种意味深长的组织方式,表达出艺术家与世界、以及风景同艺术家自身之间的复杂关系。
中西方风景艺术在传统上的差异为当下以“风景”为主题的摄影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更为开阔的创作和思考空间。中国文化中关于天地万物互动的山水艺术,连同中国传统哲学和精神思想对于一些年轻摄影艺术家作品创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隐逸的灵境”以此作为讨论的背景,依托于陈萧伊、林舒、卢彦鹏及徐浩这四位摄影艺术家的作品,意在观看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审美、传统哲学和文学精神是如何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对景物的再现起到作用的。虽然四位参展摄影艺术家所采用的创作范式均有不同之处,却共同体现出同时期中国审美和西方媒介之间互相渗透的本质。展览力求通过作品之间,以及图像与不同的材料和装置之间的互动,将观者引向“远方”。
朱岚清《山上的雅努斯》&苏杰浩《瓦莱:日常图景》双个展
开幕时间:2016年7月16日
展览地点: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入选理由:瑞士FDDM基金会同三影堂合作的SMArt(Sustainable Mountain Art)特别展览,由两位青年艺术家朱岚清及苏杰浩分别呈现于瑞士驻地期间完成的两个项目,是一场艺术与时间的赛跑。
朱岚清的《山上的雅努斯》 以瑞士名胜阿尔卑斯雪山为切入点。在历史与当下、想象和现实之间模糊了和重新定义了“野性”的边界,以雪山作为投射人类想象和征服欲望的对象。苏杰浩的《瓦莱:日常图景》则受德国诗人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影响,在瑞士瓦莱州时探访了位于隆河边上拉龙教堂的里尔克墓地,他在这一次短途旅行以及途中所感使他决定从个人的感受出发,以一种直觉和主观的叙事手法来探索瓦莱州的日常图景。
另一种风景
开幕时间:2016年8月10日
展览地点:央美术馆
入选理由:这是一次中国优秀风景摄影作品与西方优秀风景摄影作品的艺术对话。中国艺术家摒弃传统刻画自然风光的形式和表现手法来表现对城市化和环境问题的担忧,风格写实,凸显当今社会焦点。
在艺术摄影的题材中,风景摄影居多。对于众多艺术家而言,人物肖像或风景都是创作首选。安塞尔・亚当斯曾表示:风景摄影是对摄影师的巨大挑战,而且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当我们置身山顶,想记录下群山环绕的美景时,却往往只得到一张平面又局限的照片。尽管如此,作为最具挑战性的摄影题材之一,风景的包罗万象依然激发着艺术家们的灵感,带来无尽的潜能。展览集中展示了国内外18位非常优秀的当代摄影艺术家包括:阿斗、Peter Bialobrzeski、陈维、Lois Conner、董文胜、封岩、洪磊、韩磊、蒋鹏奕、蒋志、计洲、Nadav Kander、骆丹、邵文欢、 单飞鸣、王宁德、杨泳梁、姚璐的作品,以及收藏家仝冰雪收藏的老照片。
荒诞剧场
开幕时间:2016年9月2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入选理由:作为21世纪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摄影艺术家之一,罗杰・拜伦的创作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演变。他的作品介于绘画、素描、装置和摄影之间,以重视心理与空间关系的图像风格而著称。
一位南非的艺术家,以一个“地质勘查员”的工作身份,在一个特定的历史年代,走遍了南非的几乎每一个村落。他就像一位“地质”工作者一样,对这片土地的地层做了一层层的挖掘、勘查,以他敏锐而奇特的镜头,将这一特殊时期南非底层民众的精神状态、生活情态和生存物态表现出来。深深抓住他们充满焦虑、迷茫、无奈、荒诞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得到一个个罗杰・拜伦式的摄影画面。进一步将一组组静态而平面的镜头画面,构成一场场能够让人们走进其中并不自觉地扮演“罗杰・拜伦式”人物角色的空间装置“剧场”。在这样的剧场中,我们经历的是一次独特的精神体验和生命反思的艺术旅程。
自然:主观的景态
开幕时间:2016年9月8日
展览地点:上海摄影艺术中心(SCoP)
入选理由:“自然”作为展览主题,关注的是对于自然世界充满浪漫色彩的爱,这片神奇的土地的美与力量所激发出的怀旧之情,以及自然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石和晴雨表的功能。
我们在面对自然时,内心会产生唏嘘敬畏之情,本次摄影展所集结的作品直接传达了这样的心声。当我们看到在清风中瑟瑟作响的树木;或在天空的映衬下,华丽而粗壮的树枝散发着耀眼的光;亦或是在山脚下一片如地毯般铺开的厚厚的落叶;以及堤岸边的潺潺流水,内心都会充满无限喜悦。观看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也是需要练习的过程。为了让每件事物都能够被领会或看到,首先要将它们放进框架当中并展现出来。展出艺术家包括:美国著名摄影家哈里・卡拉汉以及我国摄影艺术家林然、罗永进、倪有鱼、沈学哲、史国威和吴舢锟。
失重的人――大卫・博耐特摄影展
开幕时间:2016年9月27日
展览地点:映画廊
入选理由:观察、理解、捕捉动作及其几乎超自然的精确、无声之美和轻盈的呈现、半空中充满诗意的张力。在奥运会“人工景观”的宏大背景之下,大卫・博耐特向我们呈现了对无名运动员的赞美。
恼秸到体育,从国际热点与冲突到奥林匹克运动会,博耐特没有将自己视为战地摄影师或是体育摄影师,他仅仅是一个对造就我们这个世界的各种震撼性的事件细致而专注的观察者。博耐特镜头下的运动员总是处于动态,而且往往悬空于周围环境之中,仿佛重力已不复存在。因此,我们可以不考虑任何年代顺序,只需依据奥运会的三大概念来整理他的图片:速度,慢或快――更快;距离,垂直或者水平――更高,更远;以及优势,取决于力量或分数――更强。挑战统治我们的宇宙法则,无视重力。非凡卓越却转瞬即逝的成就,只有摄影师懂得如何留住它们的印迹。
想像的丛林――Go East Project摄影展
开幕时间:2016年11月26日
篇13
二要根据不同类别的美术进行相应的创作技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