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层流手术室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因层流系统并无消毒灭菌之功效,层流手术室其“无菌”环境主要是通过空气的“过滤”、“层流”以及室内维持“正压”状态来维持的。因此,层流手术室环境的管理必须强调以下方面。
严格人流、物流管理:①严格控制人员进出。②严格着装管理要求。③保持手术室“相对密闭状态”,保证室间空气的洁净度。④严格分离洁污流线,以保证洁净手术部空气的洁净度及流程的需要。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
控制手术间空气的温度:适宜的温度不仅使病人舒适,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在50%~60%较为合适,不仅满足人体舒适度且又不利于室内微生物的生存。
强化卫生清洁管理:洁净手术部的一切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中进行,手术间无影灯、手术床、器械车、壁柜表面及地面应在每天手术前后用清水、消毒液各擦拭1次。每周进行彻底清扫1次,每月再进行卫生大扫1次,使用的清洁工具不宜用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对空气灰尘粒子数、噪音、温湿度进行检测1次,并将结果上报备案。
减少各种污染的机会: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在打开无菌包前进行。严禁在手术室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
层流净化手术室人员管理
通过组织手术室全体护士和麻醉人员进行理论学习,明确层流净化手术室工作原理和环境要求,熟悉各级手术间手术适用情况。对手术医生也进行了层流净化手术间基本知识和操作要求的培训。严格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和各项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置严格的工作流程:设置严格工作流程,明确区分洁污流线是洁净手术室平面组合的重要原则之一。根据各班职责制定出严格的工作流程。
手术环境的调节与维持方面:由夜班护士于每日择期病人入室前30分钟开放空调机组,设定室温在22~25℃,相对湿度为50%~60%,术中由巡回护士根据手术医生和患者的需要随时调节室温;同时强调空气洁净度是必要保障条件,严格禁止在手术间抖动衣物布类,防止微粒在室间飞扬。
手术间物品的放置:我们根据手术间分类确定各专科常规手术间,再根据专科手术特点和要求常规备物,各手术间均制定物品放置标准示意图,专科手术间内物品相对固定。
手术室护工的管理首先要以人为本,提高护工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必须重视管理对象的身心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尽量发挥卫生工人的积极性。其次应加强爱岗敬业教育,应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采取谈心等具体形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再次应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学习并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制定出护工工作职责和工作质量标准。
层流净化手术间运行管理
正确使用层流间:手术床应放置在层流天花网对应处,一切操作尽量在层流天花网对应处进行,避免在回风口开启无菌包。感染手术尽量安排在设有负压层流手术间,遇特殊手术进行特殊消毒。严格执行三通道线路:层流手术室的设计有三条出入线路,即工作人员出入口、病人出入口、污物出口。
控制清洁质量:洁净层流空调系统初次使用必须连续运行24小时,空气细菌培养两次合格方可使用。每次手术之前30分钟打开层流空调系统,接台手术中间间隔15分钟,使空调系统连续运行,尽量排尽上台手术污染的尘粒,保证手术间空气质量。定期专人检测空调系统运行情况,做好维护保养工作。每日于术前术后用0.5%速消净湿式去除门、窗、无影灯、输液架、器械台、脚踏板、地面、麻醉机等的血迹及灰尘。每周应扫除1次,包括天花板、墙壁和地板,尤其是抽风,回风口很易藏尘、藏菌要拆洗清洁定期检查更换,以防其本身受到污染。初效、中效过滤器每6个月更换1次,高效过滤器1~2年更换1次。回风口每周清洁1次,以确保尘埃过滤效果。
设备维护:为了保证室间的恒温恒湿,实行空调24小时开放,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术前30分钟打开。手术间工程技术人员定期负责检查控制板上空调显示情况,负责净化空调系统的保养。每星期清洗初效过滤网1次,出风口1次,防止其本身受到污染。中效、高效过滤网的更换根据空气培养的结果,一般每2年更换1次。
讨 论
洁净手术室是一个多专业功能的综合整体,洁净手术室采用空气净化措施是将空气中的尘埃离子过滤、消毒,使细菌无载体传播。空气净化虽是主要矛盾,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手术全过程、全方位的护理质控。我们加强了对层流手术间的使用管理,使用至今仍保持良好的面貌,且每月的空气培养均达标。使用层流手术室,强化无菌观念和正规化管理仍然是医疗程安全的根本保证与要求,仍然是手术室工作之根本、之重点,只有当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是趋于完美的。
参考文献
篇2
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为此,我院手术室严格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加深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抓好有关医院感染系统化的各项工作。我院自2008年9月3日,搬迁至层流洁净手术室后,加强对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管理,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层流洁净手术室的概念与要求
1.1 概念:层流洁净手术室是对进入手术室的空气通过初、中、高效过滤器以控制室内尘埃含量,具有除去99.97%直径0.5微米以上粒子的能力。使恒温、恒压、恒湿、洁净的空气呈流线流入室内,以等速流过房间后流出,室内产生的尘埃或微生物不会向四周扩散,随气流方向经回风口排出室外,可使室内空气具有一定的生物洁净度。手术环境更科学更安全,适应外科发展的需要,也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诊疗环境。
1.2 要求:层流洁净手术室属Ⅰ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10cfu/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严格的人员管理要求
2.1 洁净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保持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出,严格控制参观手术人员,参观手术人员须经批准后才能参观指定手术间,不许串手术间,特殊感染手术间不允许参观,严格控制感染源的传播。
2.2 严格执行更衣制度及术前核查制度。参加手术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洗手衣,戴口罩帽子,要求头发、口鼻不能外露。手术患者要求一律穿病号服,戴病号帽,进入手术间前在缓冲间进行交接,更换手术室专用洁净车。按照术前准备单内容进行安全核查后进入手术间。
2.3 执行手术人员专科培训制度。把层流净手术的工作原理作为专科层级护士培训内容,对手术医生也进行层流净化手术室适用情况的培训。
2.4 保洁人员管理。手术结束后即给予开始清洁卫生工作,手术期间不能在层流净化区域内逗留。
2.5 手卫生制度的落实。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开展手卫生工作的全员培训,提高手术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
3.严格的环境管理要求
3.1 物品管理室内固定一定数量的物品,一次性无菌物品要求去除外包装。按专科要求相对固定手术间,专科仪器定位放置,仪器摆放要避开回风口。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补充一次性耗材。无菌间物品设专人管理。
3.2 落实洁净手术间设施清洁和维护。手术间地面及物品表面采用湿式清扫,过滤网每周由卫生清洁工人清洁一次,必要时更换。层流洁净区域的一切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在净化空调系统运动中进行。手术间物面及地面应在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清水各擦拭1次。每周进行彻底清扫1次,每月再进行卫生大扫除1次,并记录。从而使室内空气具有一定的生物洁净度。手术人员隔离鞋每日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凉干。
3.3 术后医疗废物的处理:①锐利废物的处理:手术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动静脉留置针针头、手术刀片、麻醉穿刺针等锐利废弃物置于黄色锐器盒内,每盒不超四分之三满度。每日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封口,注明科室名称、日期并签名,送至污物存放间,由专管保洁人员统一送医院废物处理中心签收。严格执行三不准:不准混合放置医疗废物,不准取出已放入容器中的医疗废物,不准运出未达包装要求的医疗废物。②非锐利废物的处理:污染的敷料、垃圾分类放置于黄色医疗垃圾袋,扎好袋口,做好标记,送至医疗垃圾点集中处理。布类敷料单独包裹送洗衣房处理。污桶、吸引瓶座由工人浸泡消毒,刷洗后送回手术间内备用。器械初步冲洗血污后密闭装箱,集中送供应室作进一步处理。
3.4 各项有效监测及净化机组维护。层流净化手术室在突出生物洁净室特点的原则下,以控制有尘埃粒子为重要目标,所以强调空气洁净度是必要保障条件[1]。每月对洁净手术部空气、物体表面、手术人员的手进行生物监测一次,并将结果上报备案。每月对净化空调机组进行检测、清洁和保养,并记录备案。
4.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预防交叉感染
4.1 根据各班职责制定出严格的工作流程,包括:巡回护士工作流程、洗手护士工作流程、值班护士工作流程、连台手术工作流程、器械送洗工作流程、污染手术术毕处理流程、清洁卫生工人工作流程等。使大家工作起来有章可循、有序可查,保证了工作质量。
4.2 培养手术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制订手术室层级护士培训内容,逐级培训到位,提高手术护士对专科手术护理配合意识。手术人员共同维护无菌操作环境。
5.小结
篇3
19世纪20年代,大量伤口的感染给临床工作带来了众多麻烦,使许多成功的手术最终发展成为灾难性的后果[1]。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英国著名医生约瑟夫·李斯特发明了消毒法,此后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由消毒防菌的时代跨入了无菌时代[2]。为了满足许多重大复杂手术的无菌条件要求,层流手术室应运而生。简单的说层流手术室就是一个空气过滤装置,将空气中的尘埃过滤,使细菌失去载体,从而有效的控制空气中的菌落数[3]。山东省汶上县人民医院于2012年建成了新的层流手术室,对层流手术室空气的菌落数进行定期的监测成为确保手术室洁净度的重要工作之一。虽然每月在静态下监测结果均达标,但在日常工作的实际动态状况下,特别是大量的参观人员进入手术室,部分参观人员无菌观念不强,频繁的进出各个手术间,对手术室洁净度的控制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为了保证层流手术室真正的无菌状态,体现层流手术室的优势,作者将严格控制参观人员的手术间和未控制参观人员的手术间监测的空气菌落数对比分析,得出了参观人员影响手术间菌落数的结论。作者希望可以引起广大医疗工作者的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分别在百级、千级、万级三个级别层流手术室进行的手术各60例共180例进行研究。所有入选手术均为清洁择期手术无一例急诊污染手术。
1.2方法①研究方法:
将在三个级别手术室手术的患者再各分为控制参观人员组(控制开门次数在12次以下;人员流动数在12人次以下;简称为控制组)30例;未控制参观人员组(开门次数在12次以上;人员流动数在12人次以上;简称未控制组)30例。在手术前、手术开始后40min及2h分三次测定三个级别层流手术室的菌落数。②监测方法:手术开始前打开层流空调至少1h后进行空气取样,取样时禁止任何人员进入,关闭手术室门;在手术开始后40min和2h的时候分别进行取样。所有取样均取特定5个点,分别为正对送风口四角处各设1点,送风口中央位置正对处设1点,取样时间30min。取样采用营养琼脂培养皿[4]。
3讨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国内的二级医院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必须小于0.5%[5]。而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是手术切口细菌感染来源的三大主要途径。控制手术室中一些不必要的人员流动是避免空气中尘埃飞扬的重要措施,从而降低手术的感染率。作者设计本课题就是为了验证手术室中不必要的人员流动降低了手术室环境的洁净度。
手术室的环境包含空间环境和人员环境两个方面,手术室空气中漂浮的病原微生物是导致手术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化的层流手术室是保护空间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它的基本功能是将空气中漂浮的病原微生物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让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一直处于无菌状态。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和肯定了在预防外源性感染方面现代化的层流手术室发挥了重要作用[6]。但是层流手术室也不是绝对的无菌,手术间人员的进入等诸多因素可能导致手术间空气中菌落数的增加,作者的研究通过观察监测手术前、手术后40min和2h的手术间中空气菌落数的变化发现,如果不去控制手术间开关门的次数和进出手术间人次数,尤其是开门超过12次,进出人次超过12人次,会严重的影响各级手术间内空气的洁净度,尤其会对高级别手术间(百级层流手术间)内的无菌条件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作者发现手术开始后40min手术间的空气菌落数比手术开始后2h要高。原因与手术开始后的短时间内人员流动频繁和多次的开关门有关,这会导致手术室内空气的正压力减弱,造成暂时的气流紊乱,从而使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及细菌数量增加[7]。作者同时发现手术开始后40min和2h两个时间点上未控制组手术间的空气菌落数比控制组明显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未控制组手术参观人员的人次增加,开关门的次数也相应增加,尤其是一些手术参观人员不脱自己的衣服而直接套参观衣进入手术间,并随意窜室,这种情况会将外界的尘埃、细菌等带入到层流手术间内,对手术间的空间环境造成污染。现代研究表明,无菌洁净手术间中的灰尘大部分来源于手术间内的人员,所以所有进入手术间的人员的净化显得非常重要[8]。作者建议:①手术患者穿着病号服一定要干净整洁,戴隔离帽,由专门人员接送进入手术室[9]。②严格按照手术通知单上填写的参加手术人员名单核对实际参加手术人员。严格控制手术参观人员为4~5人,对参观人员进行宣讲,禁止随意室内走动及窜室参观。③配备吹淋室,确保手术人员的洁净。④有电教室的手术室,应尽量安排手术参观人员到电教室进行参观,并安排人员讲解。如确需进入手术间参观的则必须更换消毒的洗手衣裤[10]。⑤巡回护士负责严格控制室内人员的数量和开关门的次数,当所有人员就位手术开始后,将手术间门锁定。以上的措施目的是为了减少人员因素造成的空气污染,从而降低手术的感染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连丽.空气洁净技术在手术室的应用.吉林医学,2010,31(18):1146-1147.
[2]孙静.层流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体会.重庆医学,2012,35(7):593.
[3]李莲香.手术室管理与医院感染的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3967.
[4]唐艳华,姜雅玲,周平,等.医疗器械清洗在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251.
[5]王莉,刘玉馥主编.控制医院感染-现代医疗护理实用技术.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5.
[6]薛富善,袁风华.围手术期护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55.
[7]蔡奕娟.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预防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6(9):1039.
篇4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手术要求的提高,腔镜手术的开展越来越多,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比较广范,使用率也不断提高。因此,为了保证临床腔镜手术质量和医疗安全,腔镜器械的规范管理和安全有效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腔镜器械价格比较昂贵,故此类器械医院的购买数量有限[1]。为了更好地规范化管理腔镜资源,保证腔镜手术器械临床的便捷使用,本院对各外科腔镜资源进行整合,统一保管,并按照层流手术室洁污分开的原则,设立专人清洗保养手术器械,从而节省了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腔镜器械手术室的设立、人员的设立及其职责
1.1 腔镜器械手术室的设立
本院腔镜器械手术室采用层流空气净化装置,洁净区包括内环、外环洁净区两部分。洁净手术间、灭菌室、无菌器械储存室设立在内环洁净区,预清洗室主要设立在外环清洁区。各洁净区的配置主要包括:预清洗室主要有内镜清洗机1 套,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水枪、高压气枪等设施;灭菌室主要有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器1台、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1 台,无菌器械储藏室配备专用器械柜,开放式不锈钢器械存放架、存放筐[2]。
1.2 人员的设立及其职责
根据需要建立腔镜手术配合专科小组,设立腔镜专科组长1名,其他各岗位的人员配备主要包括:预清洗室配备1 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日常主要工作为各科腔镜器械及消耗品的申请及补充,术后腔镜器械清点、回收、质量监控、保养、干燥等工作;灭菌室、无菌室配备1 名资深主管护师,主要负责腔镜器械发放、灭菌、储存及灭菌设备的质量监控等工作。以上工作的安排和人员的配制均由腔镜专科组长进行统筹安排[3]。各岗位工作人员应当增强腔镜器械在个手术间的配合以及器械进行科学管理的意识,从而有效地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 腔镜器械的管理流程
2.1 腔镜器械的准备及术前核实
术前1 d 腔镜组专科组长根据手术通知单对次日腔镜器械和仪器的使用做统筹安排。主要包括各外科腔镜手术台次,如有手术较多而腔镜器械安排不开的情况,应当及时和手术医生做好协调工作,并对手术的时间顺序做出合理调整。如果需要特殊器械应当尽早通知护士及时做好灭菌工作,当手术较早时,手术器械护士应提前做好器械灭菌[4]。腔镜专科组长应当组织专门人员在下班前对使用的器械总数进行核对清点,并在《手术室腔镜器械发放登记簿》上详细登记,从而保证器械的正常灭菌并可防止丢失。
2.2 腔镜器械的发放
各手术室器械护士,在腔镜器械灭菌完毕后,铺好无菌车,由专门的1名器械护士负责向各无菌车发放灭菌器械及管路,完毕后,由器械护士将无菌器械推回手术室,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无论是发放腔镜的器械护士还是术前准备的护士,均应当做好记录,包括发放的名称、数量、型号等。
2.3 腔镜器械的回收、清洗及灭菌
手术结束后,器械护士应当将出库单联同包内器械卡放入整理箱中,由预清洗室护工经污染通道到手术间外回收。并与器械护士按照出库单清点核对,对腔镜器械的性能进行检查,如果器械性能受损,应当及时更换,并在出库单相应栏目备注损坏器械名称及原因并签字。将腔镜器械回收到预清洗室,按照器械根据材质和结构进行分类清洗[5]。单纯手洗的方法主要针对各种软式和硬式内镜、光缆、摄像头、电凝导线等;而电凝钩、剪刀、分离钳等污染较重且比较锋利的器械应当在手工清洗前先用清洗酶充分浸泡,对带有细小的管腔、齿槽、关节缝隙的器械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将器械进行拆卸并放在专用内镜器械清洗架上,进行机器清洗。根据腔镜器械材质和结构特点来决定器械的灭菌。选用高压蒸汽灭菌对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械进行灭菌,其他湿热敏感器械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的方法。
2.4 腔镜器械的储存
腔镜器械的储存的原则是整合成套、编号放置。购置专用腔镜器械保存盒,盒内设有相对稳固安全的设施及器械卡片,标明器械的名称、数目,便于器械护士使用时核对。将器械的名称和序号标在盒外,用时可以一目了然。腔镜器械保存盒内器械的放置应当是固定的,不可随便放置。
2.5 腔镜器械登记制度
在层流手术室腔镜器械的各个岗位设立登记薄,并严格执行登记制度。对各个岗位设立的登记薄,腔镜专科组长应每天检查,当器械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责任到人。
3 讨论
3.1 强化流程管理各负其责
术前1 d,由专科组长统筹安排腔镜器械的管理,岗位人员各负其责,无菌室护士负责术前腔镜器械发放、灭菌、储存流程;预清洗室护士负责术后腔镜器械清点、回收、清洗流程。使层流手术室腔镜器械的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单向管理流程,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使腔镜器械清洗、灭菌质量得到了保证,从而提高了手术配合的质量以及手术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6]。
3.2 有效落实层流手术室洁污分开原则
层流手术室具有明显的洁净分区,无菌室护士的主要工作职责在于负责术前无菌腔镜器械管理工作,其工作区域主要在内环洁净区;预清洗室护士负责术后污染腔镜器械处理工作,主要在外环清洁区。这样就可以将工作的内容利用建筑布局和区域划分来制定岗位职责,有效杜绝了层流手术室洁污混合管理现象。
[参考文献]
[1] 路琴,阮蒙蒙,宋妍春,等. 腹腔镜手术器械与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管理体会[J]. 护理杂志,2009,26(5B):61-62.
[2] 贾占辉,冉战玲. 手术室腔镜器械及设备的管理[J]. 河北医药,2010, 32(24):3582-3583.
[3] 杨维.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病人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121-1122.
[4] 李媛媛,杨慧芬,李世阳,等. 层流手术室腔镜器械的流程管理[J]. 护理学杂志,2011,26(18):6-7.
篇5
1层流净化手术室空气管理
1.1空气净化 WHO的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浓度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是手术室中浮游菌数量在700~1800cfu/m3时,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增加较为明显;若是数量低于180cfu/m3时,则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下降。2012年时,我国针对层流净化手术室环境管理颁布了《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规定手术室空气净化使用利用中央空调实现手术室空气的净化与消毒。
1.2手术室温度与湿度的调节 手术室中的温度与湿度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而且能够促进患者切口的愈合。若是手术室中温度过高的话,会影响医生的手术操作,增加患者切口感染的几率;而温度过低又会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产生不良影响。一般情况下,手术室室温设置在22~25℃,但是冬季时,手术室中的最低温度为21℃。特别是在大手术中,患者皮肤的程度较大,因而患者的热量消耗较大,大大增加了患者低温机能[3]的发生率,因此需要将手术室湿度设置在50~60%,以提高患者的手术室舒适度。
2层流净化手术室人员进出的管理
2.1手术人员管理 医护人员的衣服与身体上都会存在致病细菌,因为进入手术室中的医护人员数量越多,手术室空气的污染也就越严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手术室进出人员的数量。严格按照手术单中的人员名单核对与记录,等确认完毕后,才能传递更衣柜钥匙,严禁不相关人员的进入。若有人员参观手术则需手术通知单中详细注明,单需要摄像系统的存在。一般情况下,一台手术的参观人数不能大于2人,且严禁在手术室中走动。
层流净化手术室是在生物洁净室的基础上,对生命微粒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是极为重要的条件。在手术室中使用布类织物时,纤维颗粒会进入空气中,对层流净化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层流净化手术室中使用的布类用物都需要使用合成纤维纺织面料,主要是因为合成纤维纺织面料耐高温、不脱毛、易清洗、不起球,例如洗手衣裤、病员服。无菌隔离衣等。
2.2患者管理 在手术患者的接送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安排并监督手术患者衣裤、帽子的换装,以降低细菌与尘埃的发散,并根据患者手术对无菌环境的要求,安排与其相对应的手术室,并对手术室内外车进行严格区分,严禁外用车进入手术室,对层流净化手术室空气造成污染。
3层流净化手术室物品的管理
3.1无菌物品的管理 在保证无菌物品储存环境洁净度的同时,还需降低人为污染出现的几率,保证天天对储存柜、物体表面以及无菌物品包装盒表面进行擦拭,且无菌物品时根据规定要求分类放置的。无菌药品在储存的过程中严格遵循离地超过20cm,离顶超过50cm,与墙距离超过5cm[4],以降低无菌物品的污染度。
3.2仪器设备的管理 指派专人对手术仪器设备进行管理,并定期维修保养,进行详细记录,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摆放仪器设备。而层流净化手术室空气净化主要是利用过滤网对空气进行过滤,从而实现净化的作用,因此相对普通的手术室,物品要摆放整齐与均匀,减少大型成套仪器设备与管线,从而降低对空气的污染。
综上所述,层流净化手术室环境的管理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并对手术室中的人员、仪器设备等进行严格控制,以降低对层流净化手术室空气的污染。层流净化手术室环境的管理,不仅实现了手术室中的洁污分流,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环境的洁净度,保障各类手术的顺利完成,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为我院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张俊杰.层流净化手术室对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J].首都医药,2013,20(10):59-59.
篇6
位置:我院手术室位于整个病房大楼的3楼,与ICU共在1层,与输血科、检验科、消毒供应中心相邻。方便随时联系工作。
层流级别与要求:我院为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根据我院的手术情况及卫生部的要求,手术室共设有16个手术间,其中百级手术室3个,并且有单独的空气净化系统,用于心脏外科手术、骨科的关节置换及椎管手术、神经外科手术。正负压(即隔离)手术间1个,专门用于特殊感染的手术及急诊手术。万级手术间12个,空气净化系统为一拖二,用于普通手术及急诊手术。内走廊及辅助房间为10万级,清洁走廊为30万级。为了达到层流手术室的要求,手术间不设门窗,采用自动感应门,整个手术过程中门是关闭的。手术结束后运送污器械、敷料时方可打开后门。为了保持手术间空气的洁净,前后门不能同时打开。
布局:手术室为全净化区域,设施规范,区域划分严格,标志醒目。两区即洁净区和清洁区,手术间、液体间、精密仪器间、无菌间、品间、刷手间、一次性无菌物品及高值耗材存放间、架间均位于洁净区,其洁净区走廊宽度不少于2.5米,便于工作人员,无菌敷料、器械的进出和平车运送患者。16个手术间呈E型,最接近手术患者入口处的两个手术间用于Ⅱ类切口手术和急诊手术。清洁区通往污洗间、供应室的污梯、处置间。工作人员由非限制区进入半限制区更换洗手衣、裤、鞋后再进入限制区,由洁净区的内走廊进入手术间。建立3个通道:工作人员出入通道、患者出入通道、污物出入通道[1]。
管理方法
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优质护理服务质量,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和加强患者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手术室环境必须符合无菌技术要求:环境划分要符合功能流程及清洁与污染的分区要求。手术患者术前经卫生处理后更换清洁的病号服,使用对接车及患者戴帽子后方可进入手术间,防止毛发脱落。对接车每天用消毒液擦拭1次,保持清洁,平车上铺防水渗透单常规每天更换1次,但是,如果污染时要随时更换。无菌手术和有菌手术分开进行,手术结束后要进行彻底消毒,清洁。手术间地面及物品,表面采用湿式清扫,过滤网每周清洗1~2次,防止自身污染。术后医疗垃圾装入有明显标志的黄色垃圾袋,从清洁走廊运走。
手术室人员的管理: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出,有专职人员按手术通知单发放洗手衣、裤、口罩、帽子、钥匙、拖鞋,出手术室回收钥匙。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手术专用洗手衣、裤、鞋,戴好口罩、帽子,不准带私人用物进手术间。非本科人员及非手术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手术间。参观人员要求:手术间>30m2时不能超过3人,手术间<30m2时不能超过2人,以便减少污染的机会。手术人员和参观人员进入手术间以后必须到指定位置。参观人员应离手术者保持30cm的距离、站立不能高于手术者50cm、不能随意在室内走动、互窜手术间等[2]。
加强净化程序管理,确保净化设施良性运转:洁净层流空调系统初次使用必须连续运行24小时,空气细菌培养两次合格后才能使用。层流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各参数的控制,使手术室处于受控状态,达到降低术中和术后患者感染的目的。术前开启净化系统,湿度控制在40%~60%,温度控制在22~24℃,消毒铺巾后下调2~3℃,使手术间温、湿度适宜。每次手术之前30分钟打开层流空调系统,接台手术中间间隔15分钟,使空调系统连续运行,尽量排尽上台手术污染的尘粒,保证手术间空气质量[3]。
手术人员无菌技术操作管理:外科洗手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手段。正确的外科洗手是无菌操作的基础,是阻隔医务人员携带病原微生物,传播疾病的重要环节之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要求手术室护士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基本功。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执行情况,严格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注意保护切口,做到配合手术时得心应手,稳、准、轻、快。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
层流手术室无菌物品的管理:手术物品的灭菌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对策之一,手术器械原则上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不能耐高温,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是低温灭菌的物品最佳消毒方法。对于腹腔镜,膀胱镜等高危险度手术用品的消毒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或者专用的腹腔镜灭菌机器灭菌。所有无菌物品每个月采样做细菌培养。
效 果
总之,我院层流洁净手术室使用至今,运行良好,各项指标达到洁净手术室的要求,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率,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手术室结构及管理符合功能流程,是目前国内一流手术室。通过每个月对手术间及内走廊空气采用自然沉降法采样、培养,均符合一类空气净化要求。
参考文献
篇7
1 层流洁净手术室的概念与要求
1.1 概念 层流洁净手术室是对进入手术室的空气通过初、中、高效过滤器以控制室内尘埃含量,具有除去99.97%直径0.5微米以上粒子的能力。使恒温、恒压、恒湿、洁净的空气呈流线流入室内,以等速流过房间后流出,室内产生的尘埃或微生物不会向四周扩散,随气流方向经回风口排出室外,可使室内空气具有一定的生物洁净度。手术环境更科学更安全,适应外科发展的需要 ,也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诊疗环境。
1.2要求 层流洁净手术室属Ⅰ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10cfu/m3 ,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 对层流洁净手术室全方位的管理
2.1 合理的分区布局 层流洁净手术室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
限制区内中央为无菌区,外围为手术间;半限制区在限制区的外侧,与限制区用门隔开,主要为麻醉复苏室、办公室;非限制区在最外侧,主要为更衣室,接送病人推车交换处;限制区内空气洁净度从限制区到半限制区方向由高到低(100-10000级),保证了功能流程的合理性,避免了交叉感染。
2.2 控制进入手术室的手术人员 手术区沉降菌密度随手术人数增加而上升[1],进入手术室人员严格按手术室规定着装,更鞋进入,应严格控制入室参观人数,小手术控制在2-3人,大手术控制在3-4人,特殊感染手术禁止参观。
2.3 手术间的布置 手术床放于手术间净化区域的中心.室内固定一定数量的物品,术后由巡回护士补齐,减少术中因取放物品时的走动。手术间只允许放置必需的设备,如麻醉机、高频电刀、监护仪等。所有使用的物品均去除外包装,减少灰尘带入,进入手术间的物品应擦拭干净。
物品的摆放应远离回风口,以免影响空气回流。
2.4合理安排手术 根据不同空气洁净度安排手术,100级手术间安排器官移植、心胸外科、脑外科以及骨科等无菌手术;1000级手术间安排Ⅱ类手术;10000级手术间安排Ⅲ类手术。其中有一间10000级间作为隔离手术间,专门进行特殊菌种感染手术。有研究显示,手术室空气质量确实与手术切口感染率有密切关系,洁净手术室使用的三级过滤器把大量菌落阻挡在外,为外科手术创造了洁净的空气环境,对降低切口感染率是十分有效的。
但对Ⅲ类手术而言,手术室空气质量与其切口感染率无相关性。污染手术与手术室空气污染有直接关系,污染手术的手术室内菌落数明显高于无菌手术的手术室[2]。因此,污染手术应安排在洁净度最低(10000级)的手术室或普通手术室进行,并相对固定。
2.5 空气净化系统的开关 每日早晨夜班护士提前1h开启手术间空调系统,并将温度按需要调至22-25℃,湿度控制在50-60%。每日手术结束清洁手术间后再开机1h,否则细菌含量会超标。连台手术在前一台手术结束后立即进行湿式清洁并关闭电动门30分钟后再进行下一台手术。
2.6 保证手术间的正压 手术中保持电动门与通向污物走廊的门处于关闭状态,尽量减少开关次数,严禁开门手术。因为手术室是一个密闭的洁净环境,门关闭时室内的气压大于室外的气压,从而保证了室内的洁净空气只能向室外流动,室外的空气不会进入室内。开门后破坏了压差系统,手术间的净化质量也会受到影响[3]。
2.7层流手术室的维护与清洁 整个空调系统应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对过滤网及时清洗,定期更换。每日晨用湿布擦拭回风口,每周彻底清洗回风口、回风网罩。洁净技术对手术室内的物品表面或突发污染没有处理能力[4]。每日应按消毒隔离制度的要求对物品表面消毒,有污染物及时处理,防止污染扩散。术后的污染敷料及垃圾分别装入污物袋和垃圾袋,通过污物通道从外走廊运走,如为特殊感染手术应将废弃物品焚烧。
2.8无菌监测与教育 定期进行监测,每个月对手术室空气,手术室人员的手,无菌物体表面采样进行细菌培养,检查细菌的净化效果。发现不合格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检测我们发现手术开始时浮游菌落最多。我们采取了操作、走动轻柔,减少布类纤维的抖动和少用,并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走动,限制参观人数,及时去除潜在危险因素,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培训与学习,增强护士及其他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和控制感染的敏感性。把预防感染作为每个手术组成员的恒久目标。
3 讨论
手术室的空气质量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手术室采用空气层流净化系统可明显降低Ⅰ、Ⅱ类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但手术室是手术科医师、麻醉师及手术室人员共同工作的场所,人员的流动量大,加之大量物品流动,从而影响了空气洁净度。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空气净化,也仅能保证空气的无菌,并不能杀灭吸附在手术间物品表面的细菌。因此,加强对洁净区域的保护,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发生显得尤其重要。对洁净手术室实行全方位一体化严格的管理是保证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关键。只有将硬件和软件很好的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感染,为手术安全提供可靠保证。
参 考 文 献
[1]宫庆月,矫玲,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监测与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6,5(1):11-13.
篇8
我院根据国家2002年颁布的《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规范》[1]筹建了综合大楼及洁净手术部,洁净手术间共有10间,百级1间,千级2间,万级6间,十万级1间(为正负压转换),并于2010年8月正式启用,通过对工作人员、工作流程、物流、环境的严格管理,保证手术室净化效果,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现将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加强工作人员管理
1.1 手术室工作人员基础知识培训。通过组织手术室全体护士和麻醉人员进行理论学习。明确层流净化手术室工作原理和环境要求,熟悉各级手术间手术适用情况。同时在新手术室使用前,对手术医生也进行了层流净化手术间基本知识和操作要求的培训,使手术医生也掌握了入室要求和室间基本操作规范。
1.2 人员着装及规范行为。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必须走工作人员专用通道,必须更换消毒的衣、裤、帽子、鞋、口罩。严禁与手术无关人员入室。严格控制进入手术间人数,除必要的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师外,参观人员不得超过3-4人。一旦进入手术间,则不许再入其他手术间。走出感染手术间时,要脱去手术鞋,到更衣室重新更换洗手衣裤,工作人员送患者回病房时,必须更换外出的衣裤和鞋。
2 设置严格的工作流程
2.1 制定及学习工作流程。根据各班职责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包括巡回护士工作流程、洗手护士要作流程、值班护士工作流程、夜班护士工作流程、感染手术后处理工作流程、清洁工作流程等,使工作人员工作有秩有序,有章可循,提高了工作质量,保证了层流净化手术室的预期质量。
2.2 督查及考核。护士长每日抽查工作的某一环节,督促工作人员认真自觉执行规范流程,认识流程管理对层流洁净室的重要性。对违反制度及规范的手术室人员扣相应质量管理分。
3 规范物流管理
3.1 加强洁污流线管理。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每区以门相隔,我院洁净手术部采用手术双通道,有3个出入口,即患者和无菌物品出入口,工作人员出入口,污物出口。严格做好隔离,洁污分流,避免交叉感染。
3.2 手术物品放置。
3.2.1 物品准备。手术所需的物品术前均需提前备好、备足,固定放在手术间内。日常手术所需物品均放在手术间柜内,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人员进出次数,保证手术间内空气的洁净度。
3.2.2 物品放置。根据手术间分类定各专科常规手术间。再根据专科手术特点和要求常规备物。各手术间均制定出物品放置标准示意图。专科手术间物品相对固定,要求全体护士明确各手术间物品放置的规范和细节要求,每天术毕由各巡回护士准备补充用物,手术专科组长负责检查督促手术间整理情况,保证手术物品放置的整齐,规范并利于手术的配合。
4 加强手术环境的管理
4.1 洁净手术室空气管理。净化系统应在手术前30分钟开启,设定温度22-24℃,相对湿度以40%-60%为宜。[2]术前风速、压力、湿度等指标应满足手术级别要求,并做好术前相关数据记录。术中根据手术医生和患者的需要巡回护士随时调节室温,并注意防止温度过低,患者着凉。严格禁止在手术间抖动衣物、布类,防止尘埃微粒在室间飞扬。
4.2 保持手术间密闭状态。层流净化手术室的空气净化原理是由压缩机将过滤的无菌空气由天化板送入,并将污染的空气由两边推出,因此手术间的空气必须始终处于正压状态,否则有可能导致污染空气的流入。[3]加强护士业务培训,术前能明确所配合手术的步骤和手术要求,做到备物充足,尽量减少开关门的次数,维持室间的密切状态和净化效果。
4.3 清洁卫生的管理。手术间必须采用湿拭清扫,每日手术前后由清洁人员用清水及时擦拭室间物品,污染手术用84消毒液擦拭。同时实行每周星期日手术室彻底大扫除,清洗消毒擦拭新风口、回风口、物表、地面、墙壁、天花板等。每月定期空气及物表细菌培养,以检测净化质量。我院自启用净化手术室以来,各项培养合格率均达到国家规范要求。
5 结果及结论
洁净手术室的使用,促使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外科医生都严格按照洁净手术部区域分布、工作流程、净化级别等来执行,熟悉和掌握了洁净手术部的设施使用,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使手术能顺利开展。充分发挥了层流净化手术室的预期效果,提高手术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紫外线照射消毒是一种传统的空气消毒法,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此法主要是通过紫外线的辐射损伤和破坏核酸的功能使微生物(细菌、病毒、芽孢等病原体)致死,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同时,紫外线通过空气时,使空气中的氧气电离产生臭氧,加强杀菌作用。选用紫外线消毒法应每间手术室安装30W紫外线灯4支,距地面2~2.5 m,辐射强度>75 μW/cm2,照射时间1 h,每次紫外线消毒后要常规登记灯管使用时间[2]。陈彦玲等[3]报道准分子激光手术室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后12 h内,空气细菌数较照射前明显减少,符合卫生部颁布的手术室空气细菌数标准(细菌数
2.过滤除菌法
过滤除菌就是人工使含菌气体通过有效滤器后,微生物阻留在滤器或滤板上,从而起到除菌作用。医用除菌消毒空气洁净器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过滤除菌消毒方法,其优点在于细菌等微生物流经高压静电场时被杀灭,再通过活性炭的过滤,使已消毒的洁净空气从出风口排入室内。正常工作状态下,合适的面积和体积的手术室室内空气,每小时可通过该机器进行3~4次交换,具有室内正压层流的作用。唐艳琴等[5]报道使用空气洁净器30 min后手术室室内自然菌清除率为94.1%;刘小玲等[6]通过对4家不同医院手术室使用医用除菌消毒空气洁净器进行空气消毒的对照观察,其动态空气消毒效果令人满意。空气洁净器大量利用活性炭、负离子发生器等吸附细菌,产生的高浓度正离子能渗透到细菌内部,导致细菌死亡。在除菌消毒的同时,还具有除尘、除臭作用,非常适合基层医院无层流装置的动态环境下空气消毒。但在使用空气洁净器时必须注意摆放位置及按房间空间面积设置台数,并要注意控制人员进出和更衣、换鞋等,方能取得更佳效果,否则也会降低除菌效果。
3.高压静电吸附除菌法
高压静电吸附除菌法是利用离子体电场形成4000 V高压,将通过机内空气中的各种粒子吸附在机器内一块表面极为光滑的金属板上,在该金属板的前面安有一盏紫外线灯,该灯管发出的紫外线照射到距离仅有10 cm的金属板上,将吸附在金属板的微生物杀死,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陈惠珍等[7]研究表明,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50%~70%的条件下,高压静电场消毒器运行30 min对室内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除菌率分别达99.96%和99.97%,运行60 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除菌率为99.23%。陈培玲[8]通过观察显示,在室内有人工作的情况下, 高压静电空气消毒器持续运行可使空气中细菌总数保持在200 cfu/m3以下,符合医院Ⅱ类环境卫生标准。高压静电吸附除菌运行时噪音小,电场采用金属材料,可方便抽出清洗反复使用,使用成本低,因此可广泛应用于中小手术室的室内洁净。
4.纳米光催化消毒法
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器的消毒原理,是通过纳米半导体氧化物材料的高能量子激发和光催化反应实现高效灭菌消毒,其杀灭病毒、病菌的原理是使其细胞壁和细胞膜被氧化分裂,酶失活,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强氧化力还可破坏DNA的双螺旋结构。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器不仅可以在无人环境下使用,也可以在有人环境下或手术中持续消毒。 王敏等[9]分别测定纳米光催化消毒法在手术室有人、无人状态下的消毒效果,结果在无人状态下,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器与紫外线消毒手术间1 h后,空气中自然菌的平均清除率分别为88.9%、89.7%;消毒后菌落总数分别为63.9、75.0 cfu/m3;在人员活动状态下,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器持续消毒,手术进行30、60、120、180 min菌落总数分别为26.6、92.2、150.0、155.3 cfu/m3;而紫外线消毒法菌落总数分别为150.2、166.7、355.1、738.4 cfu/m3。说明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器在无人及人员活动条件下均可保证空气菌落数在较低水平,明显优于术前紫外线消毒方法。
化学消毒法
1.中草药熏蒸消毒法 中草药熏蒸是人们热衷寻求的安全无毒的空气消毒方法。研究证明,纯中药熏剂或喷雾剂都可以有效杀灭空气中细菌繁殖体,实际应用效果与紫外线无明显差异[10]。王泸渝等[11]研究表明,苍术1000 mg/m3,烟熏6小时即可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菌落数明显减少,符合普通手术室小于200 cfu/m3的标准,用到1500 mg/m3效果更佳。黄美华等[12]应用艾叶与苍术熏蒸消毒法,按艾叶、苍术各1 g/m3计算,加清水浸泡30 min后置电锅内,不加盖。将电锅移至室间中央,加热煮沸后并持续加热,关闭门窗熏蒸1 h,能达到消毒效果。熏蒸时中草药的挥发油和有效杀菌成分随蒸汽散发于空气中,使尘埃沉降,既净化了空气又起到了消毒作用。中草药熏蒸空气消毒具有价廉、消毒效果理想、克服了甲醛等化学药品熏蒸消毒时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特别适宜于基层医院的使用。
2.过氧化物气溶胶消毒法 常用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气溶胶喷雾进行空气消毒,能高效、迅速杀灭各种微生物。采用雾化消毒剂气溶胶与湿式喷雾法或消毒剂熏蒸法相比可节省药物, 如过氧乙酸加热熏蒸消毒需要3 g/m3才可以杀灭类炭疽芽胞达99.9%以上,而过氧乙酸气溶胶则只需要0.16 g/m3即可达到同样效果。杀灭细菌繁殖体则是0.02 g/m3与1 g/m3之比, 相差50 倍。用药量的降低减少了消毒剂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对人的刺激性和毒性, 也降低了对物品的腐蚀性。杨华明等[13]用0.1%过氧乙酸和1.5%过氧化氢水溶液气溶胶作60 min手术室空气消毒,自然菌杀灭率可达94%。杨风华等[14]报道将过氧乙酸稀释成2%~3%水溶液,用飓风牌气溶胶喷雾器按8 ml/m3进行气溶胶喷雾60 min,手术室空气自然菌消除率高于紫外线照射消毒(P
3.醋酸氯己定喷雾法 醋酸氯己定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细菌有明显的亲和力,是一种广谱抗菌剂,具有较好的灭菌作用,而且无毒、无刺激性。孙素芬等[15]研究表明,醋酸氯己定手术室内喷雾30 min,空气中的菌落数由消毒前的846 cfu/m3降至23 cfu/m3,消毒前后菌落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徐冬梅[16]报道采用有效含量为3 800~4 000 mg/L的醋酸氯己定空气消毒剂(新尔奇牌),按5 ml/m3剂量喷雾消毒,作用时间30 min有效杀灭致病菌可达到卫生部规定的Ⅱ类普通手术室空气标准。但由于醋酸氯己定价格较高,限制了临床上空气消毒方面的应用。
4.三氧消毒机 三氧(O3即臭氧)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氧化剂,主要是通过其强大的氧化作用而杀菌,可氧化分解微生物的葡萄糖氧化酶,脱氢氧化酶,杀死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真菌等。三氧消毒机的消毒原理是经过O3管的电晕放电方式,将表面空气中的少部分氧气激发生成O3,再通过送风系统与室内空气混合后完成消毒过程,属于化学消毒方法,停机后30~60 min,O3气体自行分解还原为氧气。成桂芳[17]比较三氧消毒机与传统紫外线空气消毒效果,结果三氧消毒机法空气细菌数166.43±17.34 cfu/m3;紫外线法空气细菌数235.50±3.61 cfu/m3,两组总细菌数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3.84,P
综上所述,手术室空气消毒技术不同,消毒效果亦不同,同时消毒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针对特定技术控制好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了克服一些消毒方法单用时的缺点,可多种消毒方式联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缩短消毒时间。
参考文献
[1]许会玲,贾增关,邢会荣.手术室空气消毒与医院感染的控制[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8, 29(5):388-389.
[2]张宏英,韩小宁.普通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方法及监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 10(1):154-155.
[3]陈彦玲,任 卉.准分子激光手术室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6,1(6):490-491.
[4]冯 立.普通手术室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与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4):90-91.
[5]唐艳琴,陈润芳,吴小珍.空气洁净器用于特殊区域消毒效果观察[J].专科护理, 2005,11(19):1623-1624.
[6]刘小玲,刘评生.手术室医用除菌消毒空气洁净器现场消毒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6):148-150.
[7]陈惠珍,钟昱文,黄美卿,等.高压静电消毒机和循环风消毒机对空气消毒除菌效果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5):597-598.
[8]陈培玲.静电空气净化消毒器对空气消毒效果的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4,21(2):1-2.
[9]王 敏,姜赛琳,邢晓娟,等.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器消毒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5):665-666.
[10]刘 兵,吕小芳,刘燕平,等.艾板连喷雾剂对有人病室空气消毒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595-560.
[11]王泸渝,吴 燕,徐平红,等.中药苍术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的临床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8):603-604.
[12]黄美华,吕卫群,胡桂根,等.艾叶与苍术熏蒸空气消毒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23(10):54-55.
[13]杨华明, 王长德.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气溶胶喷雾消毒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0):773-774.
[14]杨风华,李艳红.手术室不同空气消毒方法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6(1):51-52.
[15]孙素芬,张卫红,张凤霞.不同化学消毒剂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的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8):69-70.
篇10
1 避免交叉感染
改变病房车床直接进入手术室。从病室到手 术室患者接送车必然跨越污染区(病房)和清洁区进入手术室是可能引起交叉感染的因素之一,为避 免这一因素,我们改变了病房车床直接进入手术室的做法,选用了带纵向导轨的交换床面,对接车在 手术室门口通过,车体与对接床面的移动,使污染和清洁的车床滚轮分开,避免互相跨越,防止地面细菌传递,保持手术区地面的洁净。
2 保证洁净手术室舒适的环境
2-1 温度 一般以22~25℃,相对湿度为50~60%最为理想,在霉雨季节适当在早晨开机时调低温度在1~2℃,以利抽湿,保证质量。病人入室后调整温度在22~25℃范围内。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宜。
2-2 接台编排 由于接台手术比较紧凑,如果开机经过较长自净的时间才能接台,往往影响手术的周转效率,如自净的时间太短,则室内换气次数达不到净化的目的,因此编排手术时确定在百级间做一级手术,(如关节置换,心脏外科,脑外,眼科手术等),尽量不安排接台。万级间净化时间25分钟左右,10万级间净化时间超过30分钟为宜。接台多的手术可安排在另一空闲的手术间进行,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达到净化的目的。
2-3 净化时间 开机净化时间早上为7时,由值班护士掌握,经检测结果证明术前开机1小时以上能有效、安全、经济地保障空气过滤和除菌。但要强调术后须开机1小时,(清扫地板时须将净化空调调至最低速运行)。清洁墙壁、家具、地板要控制质量。否则细菌会超标。
3 空气质量及双通道和门控制
3-1 控制人员流动 细菌是以空气中尘埃粒子为载体迁徙的,在手术过程中,人员流动,术中散发的细菌,咳嗽和打喷嚏时的飞沫污染使细菌无法及时排出室外,易使有害菌沉降于切口处,致使手术部位污染。控制术间人员流动与参观(正在手术的禁止参观),参观者可通过视频监视器察看手术情况。尽量减少活动,是切断污染的有效途径。
3-2 室内人与物的净化 医务人员、病员、洁净物品的路线与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严格分开,无菌应置于洁净区(人员严格更衣,物品保证灭菌)。洗手、巡回护士在室间手术时,尽量减少出入,为防止频繁进出,我们把大部分手术中所需物品置放在室内无菌车上,以保持手术门密闭,维持室内正压。
4 无菌监控与教育
按照常规每月均做无菌物品的细菌监测,手术间空气、物体表面及手术人员的手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我们发现了手术开始时,浮游菌落最多,说明了在人员走动频繁,摆放,病人翻身,脱衣,布类的纤维抖动时,细菌会不知不觉地沉降于无菌手术区和地面,此时进行细菌监测,细菌含量会上升。故此,我们采取了操作、走动轻柔,减少布类纤维的抖动和少用,收到良好的效果。及时去除潜在危险因素,增强护士无菌操作和控感的敏感性,预防感染是每个手术组成员的恒久目标。虽然医生在手术前后使用了抗生素。但必须认识到手术室护士责任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执行者。否则术中感染会使手术失败。
转贴于 5 控制清洁质量
每日于术前术后用05%速消净湿式去除门、窗、无影灯、输液架、器械台、脚踏板、地面、麻醉机等的血迹及灰尘。每周应扫除一次,包括天花板、墙壁和地板,尤其是抽风,回风口很易藏尘、藏菌要拆洗清洁。如清洁不仔细则会使空气达不到洁净的效果,质控检查是护士长需要做好的工作。从质检发现如抹布重复揩抹不同地方,或者用后不洗净晾干,均会引致交叉感染。
6 效果
经采取以上措施,第三季度一级手术间空气培养从64 cfu/cm3 降为10 cfu/cm3,达到标准,降低了手术的感染率。
7 体会
洁净手术室是一个多专业功能的综合整体,洁净手术室采用空气净化措施是将空气中的尘埃离子过滤,消毒,使细菌无载体传播。空气净化虽是主要矛盾,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手术全过程、全方位的护理质控。我们认为采取以上措施,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的发生,而不至把空气净化视为万能。所以说 “洁净手术室控感不可轻视”。
参考文献
篇11
1 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1.1 物理性危害因素
1.1.1 锐器损伤 由于工作的需要手术室锐器比较多,如注射器、输液器及输血器的针头,静脉、动脉导管针的针心,手术刀片,剪刀,缝合针,安瓿,巾钳的钩端,扎丝的断端,可氏针,显微器械的尖端等锐器。
1.1.2 噪音 手术室噪音如电刀、电锯,电钻、磨钻、麻醉机、监护仪、推车、电话等,对人体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方面:影响休息与睡眠,精力不集中,烦躁。(2)生理方面:使人消化不良、头痛、视觉模糊、听力下降甚至耳聋,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高强度的噪音能够损坏建筑物,人处于长时间高分贝噪音下会引起听觉、内分泌、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
1.1.3 X射线、紫外线 骨科手术为了达到精确定位,需在C臂下切开复位固定,放射出来的X线如不有效地防护,小剂量长期照射,当累积剂量很大时,便可产生慢性放射损伤,出现一系列放射损伤的临床表现。
1.1.4 高频电刀、激光、双极电凝手术产生烟雾的危害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电刀、激光、双极电凝等产生的气体含有多种有害物质、病毒(包括HIV和HPV)DNA,手术烟雾不仅有异味、疾病感染性,而且具有致突变性,还可导致对生物气胶的变应性致敏。
1.1.5 对生理性、心理性危害因素 器械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连续站立时间长,巡回护士长期快步行走,搬运重物等易引发颈椎病、腰椎病、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室工作应急性强,饮食不及时、缺乏睡眠,连台手术及夜间急诊手术量大,使手术室护士总处在高度紧张超负荷的情况下工作,影响其身心健康[2]。
1.2 化学性危害因素
1.2.1 麻醉废气 吸入麻醉使用的安氟醚和异氟醚,从面罩、螺纹管衔接处漏出,或者术后患者体内排除的吸入性,直接或间接将麻醉废气排放在手术室内,长期吸入该气体会产生累积效应。
1.2.2 消毒灭菌剂 当前我院手术室使用的消毒剂有戊二醛与甲醛,戊二醛具有一定的挥发性与刺激性,对眼睛、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刺激眼睛引起流泪,结膜明显红肿,引起皮肤发痒、局部红、肿,吸入可刺激鼻、咽喉、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导致职业性哮喘。甲醛溶液,具有致敏、诱变、致癌作用,挥发性很强,对眼睛刺激性强,具有伤害力,若不慎吸入时,会刺激口、鼻与呼吸道黏膜组织,轻则疼痛咳嗽,重则呼吸道发炎,甚至肺水肿。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甲醛溶液时,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皮炎、湿疹。
1.2.3 化疗药物 手术室护士有时配制化疗药物,对人体产生潜在影响,发现接触化疗药物护士的尿液中监测出化疗药物和尿液有诱变性,化疗药物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长期接触者可使白细胞减少,引起致畸、突变、流产等。
1.3 生物性危害因素
常见的生物性因素为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它们存在于患者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中,手术室的护士每天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受感染的机会多。
2 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应采取的相应防护策略
2.1 物理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2.1.1 锐利器械的防护 在输液及术中传递器械时按正规操作进行,注意力集中,洗手护士传递手术刀时,应刀刃朝上或将手术刀放在弯盘内传递,锐器用后及时收回,并与其它器械分开放置,手术刀片用针持装卸,三类、四类手术时均应戴双手套[3]。
2.1.2 噪音的防护 充分认识到噪音对手术室护士的危害,噪音分贝值在60以下为无害区,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时注意事项,发生故障及时维修,保证设备功能正常,及时更新性能好、噪音小的仪器设备,仪器使用时尽量降低声音,陈旧的设备应作报废处理。
2.1.3 X射线、紫外线的防护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具有X射线、紫外线的防护知识,安装C臂机的手术间应安装铅板阻挡,手术间内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室内人员应穿防护服,尽量减少辐射次数,手术结束后及时沐浴、更衣,怀孕的手术室护士避免接触X射线。紫外线灯管消毒时,避免皮肤、眼睛直接暴露在紫外线灯光下,必须进入时应带墨镜及防护面罩,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X射线、紫外线对手术室护士所造成的危害。
2.1.4 手术室烟雾的防护 全部使用电刀柄带吸引器的电刀头,可使电刀在电切、电凝工作时产生的烟雾全部吸进吸引装置内。
2.1.5 生理、心理危害因素的预防在保证手术连续性的同时又要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造成的身心疲乏,尽可能避免超负荷工作,手术室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的工作安排应有序,保持心态平衡,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学会自我放松,适应各种压力,达到身心健康。
2.2 化学性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2.2.1 麻醉废气的防护 应选择循环密闭的麻醉机,吸入诱导麻醉时面罩与患者面部精密接触,麻醉机应有废气回收装置,或者将麻醉废气通过管道排放到室外,可使室内废气污染减少90%以上,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怀孕期间尽量不接触吸入性。
2.2.3 消毒剂的防护 手术室护士正确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配制消毒液时要戴好防护眼镜、口罩、一次性橡胶手套,消毒液应存放在有盖的容器内,有明显标记并有通风设施,注意防护,尽量减少职业危害。
2.2.4 配制化疗药物的防护 熟练掌握药物的配制技术,并加强个人防护,防止药液和雾粒逸出,加强化疗废弃物管理。
2.3 生物性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手术室是为手术患者实行手术、治疗、诊断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士要具有高度的防护意识,术前查看患者的化验单,了解术前情况。对有乙肝、丙肝、艾滋病阳性者,应提前做好防护准备,并做好术中医护人员严密的防护措施,及术后器械、敷料的处置,严密终末消毒,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巡回护士戴上手套进行各种操作,台上最好戴双层手套操作,如手套有破损立即更换。
2.3.1 接触HBV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后,除进行局部处理外,上报院感,还应采取以下措施,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表面抗体≥10 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2.3.2 接触HCV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后,除进行局部处理外,上报院感,还应采取以下措施,医务人员HCV抗原(-),当时及3个月后抽血查HCV抗体和肝功能,α-干扰素应用3天,定期追踪6 ~9个月。
2.3.3 接触HIV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后,除进行局部处理外,上报院感,还应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性用药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决定用药方案,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用药前抽取血样。
3 讨论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职业安全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防护措施。接触传染患者,工作人员应戴双重手套。医院、感染科、科室管理者都要从以人为本的高度出发,制定防止手术室护士免受各种危害因素的切实可行措施,控制职业病发病率,减少对手术室护士的健康损害[4]。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有正确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科理论和专科水平,同时培养护士良好的心里素质,参加适当的活动,保持有规律的生活,调节好自己的身心,遵循节力原则,养成良好的姿势和习惯,减轻身体疲劳,提高工作效率,把造成手术室护士危害的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篇12
其次,加强手术间空气洁净度管理,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后要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不可互串手术间。手术所需的物品术前均需提前备好、备足,固定放在手术间内。日常手术所需物品均放在手术间柜内,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人员进出次数,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最后,加强洁污流线管理。设置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分区要明确,严格区分清洁区、无菌区和污染区,急诊和感染手术间应设在手术部的最外边,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有侧门,缓冲间,以便于隔离和消毒。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洁净手术间空气的洁净度及流程的需要
1.2加强对手术室的感染管理
1.2.1加强手术室的环境卫生监控
手术室需要定期的卫生清洁、消毒工作,尤其是对室内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双手进行监测。通常一个普通的手术期间各项指标必须要符合Ⅱ类监测指标。手术室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2℃~25℃,湿度要控制在40%~60%,在手术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入。
1.2.2洁净手术间的管理
由于洁净手术间采用独立的八角形气密封内壳,保持室内的正压,形成层次性压差,以防止交叉感染。空气洁净技术是通过科学设计的多级空气过滤系统,最大程度地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全过程控制感染,创造洁净微环境的有效手段[2]。为了更好地管理,达到控制微粒污染,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术前:备好一切手术用品,以减少人员术中不必要的进出和减少开门次数。术中:控制手术人员于最小限度,要求手术人员不可随意串手术间。术中使用后物品放入规定污物袋内或污物桶内,不可随意丢弃于地面,防止二次污染,保证地面清洁、干燥。术后:卫生员及时清理,并由手术间后门将污物、术后布类、器械通过半洁净区送至规定处处置。及时清洁,擦拭手术间内设备仪器、台面柜子、回风口等表面。规定每周进行周期清洁,清洗整个手术部,重点擦拭手术间回风口和排风口及清洗洁净走廊、辅助间回风口和排风口。规定定期更换手术间一次性回风口,并及时做好更换记录。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将所指定手术间的麻醉废气排放系统启动,及时有效地排放麻醉废气,保证手术间内空气质量。术后及时新装系统,确保负压抽吸泵的使用安全。
1.2.3空气质量监控
洁净手术部每月配合感染科一起进行各项指标的监控,特别是空气质量的监控。而采样空气菌落应在空调系统开启30min~40min后,根据手术室的实际面积与净化级别放置培养皿,放置位置距墙面1m,高度距地面1m。应在手术室处于清洁、静止及密封状态下进行,采样过程中手术室门应保持关闭状态,培养皿放置后人员迅速离开,并严格按照30min时间采样,此时严禁人员进入,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建立感染检测本,及时保留监测结果,并进行问题的跟踪和采取措施的改进。
1.3洁净手术部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环节。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是手术室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3]。首先,思想水平的提高是素质提高、质量提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所以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有关安全规定和工作制度,以提高安全意识。同时鉴于手术室的专业特点,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十分重要,通过岗前岗位培训,学习强化和弥补专科业务技术的不足,从根本上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做到人员优化组合,在手术安排上做到护士新老搭配,强弱合作,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潜力和创造力。定期召开安全会议,查找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新的措施和实施方法,并要求护士站护士先熟悉掌握中央监控系统一切设备、电源、空调医用气体等运作情况。组织全体人员熟悉掌握,并做好值班安全检查,做好维护及检修工作和记录工作,随时与工程人员保持联系,排除一切突况,保证洁净手术部的安全使用。
2手术废弃物的分类处理
2.1一般废弃物的处理
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废物规范处理,可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扩散,切断其传播途径。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对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分开管理。生活垃圾包括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包装带、各种药盒和输液瓶,医用垃圾包括医用手套、各种引流管、导管、敷料、纱布、棉球、棉签,医疗废物袋装不要太满,严密封口标签明显。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由专人专车运送到医院指定地点进行终末处理,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2.2锐利废弃物的处理
每个手术间放置由硬塑制成的带盖容器,用于收集手术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电刀头、手术刀片、麻醉穿刺针、玻璃类等锐利废弃物,每日手术结束后盖紧容器盖放置污物间由专管保洁人员进行收集,送医院感染中心进行处理,严格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体会
3.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通过在手术室内提倡加强质量管理和安全护理,一方面促进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护理的水平;加强对手术室内护士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从根本上提升了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将最好的安全技术运用到每一台手术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去;通过学习,提升了护士们的自学的意识,积极的更新知识,互帮互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另外一方面通过安全护理意识的形成,让护士自身树立一种将“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工作观念,在工作中敢于暴露错误,并认真的分析和学习,及时的纠正不良行为,增强安全护理意识。
3.2加强感染监测,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
篇13
手术室内麻醉废气污染是影响手术室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可能对医务人员造成损伤[1,2],但是国内相关监测数据很少。我们对层流与普通手术室两种空气环境中的七氟烷浓度进行了测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择期全麻手术56例ASA1-2级,随机分入层流和普通手术间各28例。采用麻醉气体监测仪,术中维持呼气末七氟烷浓度1.8%。
1.2实验用药品
七氟烷(商品名:喜保福宁,瑞士雅培公司)用于采集气样中七氟烷浓度的测定。
1.3气相色谱仪及条件
安捷伦7890气相色谱一质谱检测器,色谱柱:Agilent HP一5.色谱条件:50℃恒温。定量方法:外标法定量,称取一定质量的七氟烷,溶于环己烷中,1?L注人气相色谱,样品用色谱专用注射器从气袋中抽取300?L注入色谱仪。
1.4观察方法
两种环境手术间均未采用麻醉废气排放系统。现场采样执行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采样时间为麻醉前(T0),麻醉后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1.8%时(T1),达到1.8%后30min(T2),60min(T3),90min(T4)。在手术间的麻醉机工作平台用专用气囊收集空气50ml进行检测。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前均未检测出七氟烷。两组麻醉后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1.8%时,以及达到后30min、60min和90min均可检测到七氟烷,其中普通组麻醉后各时间点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麻醉后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1.8%时,以及达到后30min、60min和90min普通手术间七氟烷浓度均高于层流手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吸入大部分以原形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少部分经体内代谢或通过皮肤、内脏和手术创面排出。有实验[3,4]表明较高浓度的麻醉气体,对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有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的危险。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长期暴露在这种以化学性污染物为主的混合性超标污染的空气中,终将发生起病缓慢的而症状既不典型又缺乏诊断指标的环境病[5]。
手术室层流原理是从手术台上方进入新鲜气流,从手术室四周底部排出气体。层流净化系统设计的初衷并不是用于清除室内的麻醉气体,2002年建设部颁布《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中对百级洁净手术室工作截面平均风速提出了0.25-0.3m/s的风速要求。新型手术室与外界进行每小时15―21次的气体交换,因此层流净化系统的通风率应能大部分清除手术间内的麻醉气体。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订手术室内吸人的废气排放标准。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国立研究院规定七氟烷的浓度为2×10-6。七氟烷吸入麻醉时术中浓度一般控制在1.5-2.5%,本研究维持呼气末七氟烷浓度1.8%并采集麻醉机平台上方的气样,力求接近麻醉医生的工作实际,结果表明普通手术间七氟烷浓度已超标,而层流手术间虽能监测到七氟烷但浓度较低并未超标,与胡强[6]等的研究相符。
因此我们建议,普通手术间必须安装麻醉废气排放系统,同时定期监测手术室空气质量,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参考文献:
[1] GuntherW,Klaus H,Klall$S,et a1.High一level,but not low―level.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inhaled anesthetics is associated with genotoxicity in micronucleus assay[J].AnesthAnalg,2001,92:118.
[2] 庄心良,曾因明.现代麻醉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9.
[3] Sessler DI.Badgwell JM.Exposure of postoperative nurses to exhaled anesthetic gases.Anesth Analg.1998,87: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