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节能服务发展趋势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榆次图书馆作为榆次区唯一的一家县级公共图书馆,多年来承担着榆次广大公众的阅读服务功能。2003年底榆次图书馆迁入文化艺术中心一层,面积三千七百平方米,全部实行自动化管理,全馆各服务窗口全部实行全开架服务方式,全年365天开放。每年接待读者都在10万人次已上。2004、2009、2013年连续三次在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评定为县级一级馆。
榆次现设9个街道办事处,64个社区。近年来随着群众对文化需求的增加,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延伸这一发展要求,榆次区图书馆在所辖区域内展开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建设,承担对区内所有街道分馆和社区图书流通点的业务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和评估的职能,是区域内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文献保障中心和业务指导中心。截止目前我区64个社区,已建成图书馆的有19个。日前,我们分别对剩余的45个社区进行调查,具备建馆条件并且有意愿的还有41个。作为总馆的榆次图书馆就有义务尽我们所能满足每个社区公众的愿望,尽快将社区图书馆服务全覆盖。
二、已建成的社区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障碍与意识障碍
针对目前我区已建成的19个社区基层图书馆,266个农家书屋 及军民共建的合作单位等,一个层级分明的体系架构已经初具规模,但真正意义上的总分馆制并未建成,这些基层图书馆力量薄弱,不少服务点名存实亡。开放后失去后续资金保障。整个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梳理。
(二)区级图书馆能力与地位不匹配
首先,人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其次,通过我馆人员近期对我区所辖的64个社区走访调查,就各社区区域范围、居民人数及构成情况、图书馆场所、藏书量、工作人员进行调研。最后归纳出一些共性问题:一未完全覆盖;二基层干部服务意识薄弱;三场地、经费缺乏,缺少新书,没有人流量;四无专职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普遍偏低;五定位不明确,服务能力偏低。
(三)基层图书馆员工队伍缺乏职业发展空间导致大量流失
回顾数十年来基层图书馆建设的起伏过程,各级文化主管部门曾经努力通过多种渠道为基层图书馆配置工作人员,近年来,由于社会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较高学历的毕业生难以就业者甚多,这些青年人进入基层图书馆明显增加,图书馆界曾为之雀跃,希望以此作为改变基层图书馆管理水平地下、服务能力不足状况的起点。但几年过去后,大部分基层图书馆状况并无改观,留在岗位上的大多工作被动,而稍有激情活力者则多将此地作为临时过渡,只要有机会就会离开。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整改意见
(一)确定区馆在与社区基层图书馆之间联系的核心地位
由于行政上的分级管理,区级图书馆与街道、社区图书馆有着更为紧密和直接的关系。随着区级馆的逐步开放和街道、社区服务店的不断增加,市馆的管理难度和压力不断增加,于是新的分级管理方式从理论上对区级馆做了明确的定位:其主要职能是承担当地公共图书馆服务服务网络的业务主馆,也是区域内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文献保障中心和业务指导中心,承担对本辖区内所有乡镇(街道)分馆和社区图书馆流通点的业务规划、指导、管理、协调、监督和评估职能,这一定位明确了区级馆在这一服务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二)扩大区馆、社区基层馆场地面积,增加新书投入
榆次图书馆近年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每天平均人流量300余人,节假日一天人流量达500人之多。全年图书借还量达4万余册,不少附近居民,退休人员,学生更是把图书馆当做长期阅读、学习、交流、享受的场所。现有图书馆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基层图书馆对读者的持续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献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新颖度,因此扩大场地面积,增加新书投入,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形成资源吸引力。
(三)让社区公众成为基层图书馆员工主体
当代城市生活中,层面不同和方式各异的“社会共治”正在成为基层社会管理方式变革的主流发展形态。把基层社区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具体操作交给社区居民,在当前城市新社会建设过程中大力培养社区公众自我服务组织的发展环境,是基层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的重大转变的必然途径。
(四)以社区居民的感受直接检验基层图书馆活动
社区图书馆是整个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是服务体系的根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市的文献资源服务这一蓝图正是通过社区图书馆来完成。但必须明确社区图书馆最基本的场地要求,确保资金来源,配备经过图书馆专业培训的、具有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和能力的专职专业工作人员,定期更新图书,统一业务规范,统一考核要求,为老百姓提供专业的图书馆服务。
参考文献:
篇2
低碳住宅提出背景:
目前世界住宅建筑的发展潮流以低碳和智能为主流,国内住宅的设计使用年限多为50年,因此在设计阶段,就需要通盘考虑住宅在半个世纪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住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载体,人们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幸福感。住宅是为人们提供憩息的港湾,设计与建造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
低碳住宅设计理念应该遵循节约能源,提供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注重人文属性、舒适度等方面。
二、低碳住宅发展趋势:
低碳住宅在设计阶段不是设计者单一、封闭的“闭门造车”,而是要加强和政府、市场、客户的互相了解。在项目定位时,不把项目定位在适合所有群体,而是要突出针对性,定位于服务有针对性的少数群体,更利于住宅功能的运用,并考虑功能的多变性和技能的可行性。低碳住宅的设计建造,要尊重周边环境地形地貌特点、植被覆盖特点,因势利导,和环境合理衔接,进行多学科视角的考虑。
低碳住宅的户型设计要注意,现各功能空间合理排序、科学利用,与各功能分区的使用空间的适度比例,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保证各功能的相对私密性。内部空间上采光充足、通风良好、面积使用率高,具有一定的艺术品味和住宅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外部空间上,做到公共空间利于社会交往,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良好过渡。
合理进行住宅设计,可以在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条件带来的诸多便利时,可以更好地保有住宅周边环境带来的生态价值,使居住者更好地融入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低碳住宅与社区应用技术导则
2011年12月住建部出台的《低碳住宅与社区应用技术导则》中指出建筑业的能耗,发生在建筑材料及构件的生产能耗、材料运输能耗、建筑物建设过程中的能耗、建筑物运营阶段的能耗、建筑物拆除和部分构件循环利用过程中的能耗。对于住宅和社区而言,不仅包含这5个阶段的能耗,还包含公共园林维护、社区内交通、社区照明以及部分市政设施运营所需要的能耗。传统上,建筑技术规范、标准、指南主要针对的是建筑本体,较少考虑建筑与人的关系以及建筑与社区的关系,《低碳住宅和社区应用技术导则》可直接作为我国低碳住宅和社区建造的技术依据,在吸收建筑本体节能减排的经验之外,侧重关注到社区公共设施、公共环境、公共服务的组织与安排,尤其关注到节能减排的主体——社区公民发挥的作用。《低碳住宅和社区应用技术导则》覆盖了住宅与社区从规划到社区运营、家庭使用的全部流程,包含了大量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技术、新型工艺、建材选择、社区管理等切合实际的创新思路和技术要点。
四、低碳住宅切实意义:
跟踪建筑界国际上的标准和发展趋势,这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注重住宅和传媒联动,积极普及低碳住宅知识,让从业者和公众以利用、掌握低碳环保技术为荣。业界在加大对外交流学习力度的同时,加强对外国新进经验的学习借鉴。在学习的过程中赶超,加强自主研发,形成我国自主的住宅设计与建造的核心竞争力。
加大国家对相关企业的扶植力度,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区域布局能力的中型房地产企业。设立一批按地域、气候特点布局的住宅实验室,由国家政府扶植、高校智力扶植,企业实践扶植,同时避免地产龙头企业对住宅技术标准垄断,使住宅产业化进程健康、平稳推进。具有先发优势的中型房地产公司和设计单位,可以优先考虑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做到精品化、产业化,在推出产品化尽量考虑可以形成产品系可以进行后续改进。
五、低碳住宅建设的几点建议
4.1发展洁净环保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首先,控制煤炭消费量,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推广各种经济有效的煤炭洁净技术,加快洁净煤技术的应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其次,提高优质能源使用比例,推广使用石油气、液化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以促进能源产品换代升级;通过投资新能源,以及提高能源效率,以降低排放。积极大力发展清洁优质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最后,充分开发和利用较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从而使能源消费结构有一个大的改变。
4.2采取节能的理性设计,加快推广使用节能新技术。
在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计朝向、通风性能,要根据各自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气候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来确定各地的绿色建筑标准,不盲目复制和理想化采用,让节能方案更为切合实际。建筑企业要适应低碳经济的需求,积极推广应用这些新技术。当然,节能建筑也不必要一味贪图新技术,特别是一些不成熟的新技术,要多采用成熟的节能技术、工艺和本地材料,这些都是现实可行的节能措施。
4.3加强低碳观念宣传引导,建立相应法规制度。
努力营造打造低碳建筑的浓厚氛围,整个社会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动员,使低碳观念深入人心。另外低碳住宅的推进尚需一系列制度支持,要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加快建立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全面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同时要完善和严格执行现有的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指导各地加强建筑节能的立法工作,完善配套措施,落实经济激励政策,提高政府监管能力。
4.4完善各种税收制度,进行有效的经济刺激。
就国内目前的低碳建筑的发展而言,建议鼓励发展绿色低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为低碳地产开发提供发展资金。另外不断完善各种财政税收政策也已刻不容缓。对符合低碳住宅标准的建筑投资者、消费者应该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比如对投资者实行一定的营业税优惠,而对购买者实行一定的契税优惠。对于增加能源使用的成本,如对大型公共建筑制定能耗限额的标准,配套实施超定额使用能源加价的有关政策;在旧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过程中,可实行企业、个人、政府三方分摊制度。
参考文献:
[1] 吴硕贤.绿色建筑技术要点及推行绿色建筑的建议措施[J].建筑学报. 2011(9).
篇3
对于数据中心业主,由于UPS系统需要7×24小时在线运行,提高UPS供电效率可以带来直接的电力节省。Active Power大中国区总裁王桓认为:“UPS发展趋势首先具有更节能、更高的供电效果;二是要为数据中心的业主提供更高的可靠性;三是更短的后备时间。这是从全球范围内看到的UPS供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UPS市场中传统UPS技术将逐渐退出,减少UPS后备时间的趋势将会继续,且高频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大容量单机冗余化的发展也是UPS发展趋势。
在数据中心规模不断增大、数据存储能耗屡攀高峰的背后,内部IT设备、散热管理系统的运行能耗也是不容小觑的。江森自控中国战略项目部张伟说:“数据中心属于能源密集型产业,用电量相对较大。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十分惊人。巨大的能耗无形之中增加了用户的能源开支,也让企业背起了高耗能的包袱。”不少数据中心用户将目光放在能耗大户――IT设备、空调系统之上,希望借助高科技手段,提高能源利用率,建成绿色、低碳、环保的数据中心。
以江森自控为代表的部分暖通空调类企业,试图通过变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在数据中心的能耗中,制冷机房仅此于IT设备,是排名第二的能耗大户。“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包括制冷机组和精密空调。而冷水机组一直是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主力机型,其能耗占到整个空调系统的70%。因此,冷水机组是整个空调系统节能环节的重中之重。”张伟表示。
除了外部的空调等冷却系统外,从数据中心内部核心部件――芯片来解决能耗是有效手段。芯灵电子科技从2011年起,提出了一整套数据中心节能技术方案,直指服务器机群改造的核心问题,计算节点专用芯片、微服务器集群、全太阳能自供电、高压直流供配电,四大技术环环相扣,通过完美榫接、成熟技术、创新组合将节能降耗、清洁环保等问题综合解决。
第四代数据中心是新宠
篇4
一、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是在之前的传统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其与传统技术也不尽相同,具有比传统技术更具优势的特点,也具有自身的特色。其自动化技术的特点表现如下。
(一)具有综合化特点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相比较传统技术,综合化特点更为显著。其不仅在提高产品的使用率方面得到了提升,同时在运用机械进行产品加工之前的调查、产品加工之后的服务方面得到了提升,其自动化已经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达到调查、生产、供销、服务一体化的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具有系统化的特点
机械制造自动化建立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应用基础上而产生的,其将计算机技术、感应技术、自动化技术相融合,让各项技术均结合在一个系统中,从而通过系统的控制达到所需要完成的目标,其系统化的特点非常明显。机械制造自动化需要高科技信息技术为支撑点,同时结合传统生产制造技术,将两者在系统中进行优化,提高其在实践操作中的性能。
(三)具有一体化的特点
企业在面临市场激烈的竞争的情况下,想要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优势,仅仅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只是一个方面,其同样要对自身的业务空间进行拓展,形成产、供、销、售后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机械制造自动化则可以对此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让企业所涉及的经营范围更加广泛。同时,机械制造自动化还能够对产品质量进行自我监督与控制,在系统应用的范围内进行综合管理,保证了企业时间成本的节约,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资金成本的压缩三方面的有机结合。
二、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要进行发展,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同样对于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进行准确掌控,从而决定自身企业的发展沿着市场的需求前进,保证企业的发展适应人们的需要。因此,对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评估就成为必须。只有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正确的分析,才能让企业获得更为有利的发展地位。
(一)智能化与自动化相融合
智能化与自动化已经成为很多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机械自动化方面也同样如此,其也是机械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目前,机械制造行业也在系统中不断融入更加智能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的运行方式,使其操作更加自动化,能够极大的节约人力成本的投入。比如,建立人机之间的互动模式,增加人机之间的对话操作,在系统可操作的基础上,建立人类思想指令操作模式,让机械能够依照人的意志进行设备运行。并且,机械自动化还建立了自检模式,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动停止运行或者自动进入检修系统。随着科技学技术的进步,多核CPU、高频CPU以及RICS芯片也被应用到系统中,将智能化操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让其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多媒体与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结合也将会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情况下,多媒体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甚至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将多媒体应用到机械制造自动化中,能够让人们更加形象、直观地看到机械操作的全过程,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多媒体与机械制造的结合是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声像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显示屏幕将技术操作的过程进行展示,并配以相应的声音、图像的内容信息,让整个产品制造过程更加具有可控性。多媒体与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结合能够极大的节省人力成本的支出,给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低的成本条件,实现企业的效率最大化,这不仅是各个企业所希望看到的,同样也是各个企业所必然需要的,将会受到企业极大的欢迎。
(三)低碳节能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所提倡的低碳节能概念的提出,各行各业都在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促进低碳节能社会的实现。机械制造行业同样需要对低碳节能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促进我国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经济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机械制造自动化强调运用更加低消耗的材料进行生产,强调在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追求低损耗高产出,建立绿色的发展环境。同时,机械制造自动化对生产工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从产品生产、包装以及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绿色发展,建立一系列的绿色发展模式,为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进行创新研究。并且,机械制造自动化还对产品的回收利用寻找新出路,增加废旧产品回收力度,从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机械制造行业的推动,机械制造行业的推动需要自动化的应用,这是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也是进行机械制造行业改革的关键,更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技术要求。只有加大对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研究力度,不断推进其精密化与自动化的发展进程,才能让其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才能让我国的机械制造产业做到高效,让我国的机械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保证我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作者:杨昌博 单位: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系
【参考文献】
篇5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023-03
一、机遇
2013年12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的《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力争经过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国家级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个新定位,是对南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极大支持,也为南通各县(市)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江海联动、港城互动、轴向带动”的空间开发理念下,港闸区作为南通市区重要的城市组团,成为南通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通州撤市改区极大地拓展了南通的城市空间,为港闸向东、向西发展提供了拓展可能;沪通铁路建设则使得港闸区在南通市的地位更加凸显,真正成为融入苏南的桥头堡和连接苏北的门户地区。
二、港闸区域经济现状简析
(一)优势
1.交通区位优势:随着沪通铁路建设以及轨道交通以及多座跨通吕运河大桥的建成,港闸区对内对外交通优势进一步增强,战略地位大大提升,对外将成为南通中心城区融入上海、对接苏南、辐射苏北的前沿地区和门户地区,对内则成为南通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新热点。
2.产业基础优势:港闸区历史上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当前,船舶制造、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电力等传统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软件、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迅速发展,为港闸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瓶颈
1.产业价值瓶颈:(1)工业结构偏重,产业整体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产业链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附加值较低,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新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仍处于培育阶段。(2)高端服务业仍然匮乏,服务业对区域经济贡献仍然偏低;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但仍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形成中心效应。
2.发展空间瓶颈: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集群效应尚未发挥,随着“主城区”战略的实施,目前工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迫切需要整合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三、 产业发展与升级的思考
应充分发挥港闸区“枢纽之区”、“靠江靠海靠上海”的独特优势,依托“工业强区”的雄厚基础和“市北新城”的全新定位,在“产业共生,产城融合”的指导思想下,构建中心引领,板块推进的产业体系。
(一)产业发展战略
1.结构—双轮驱动战略:顺应产业和城市发展趋势,推动港闸由工业主导向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型,最终实现服务业引导制造业发展。
2.空间—产业集聚战略:坚持高端制造业向园区集中,现代服务业向中心集中,高效农业向成片地块集中,实现产业集群效应、中心效应和规模效应。
3.价值—转型升级战略: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推动产业实施四大转型升级路径,即工艺升级,产品升级,产业链环节升级和产业链整体升级。
(二)产业体系升级的构建路径
1.深化跨江合作,打造百亿级生产业板块。在原有的冶金和电力能源两个传统产业下,重点发展6大先进制造业。按照主导产业做强策略、传统产业升级策略、新兴产业培育策略、落后产业退出策略,打造南通乃至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1)船舶与海工产业
以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努力把港闸区沿江和沿九圩港沿线打造成我国船舶与海工造、修、拆、配一体的L 型产业特色走廊。
(2)智能装备产业
通过加大培育、扶持和招商力度,重点实施优势企业培育、产业链招商、装备制造与服务增值联动、创新驱动发展四大策略,塑造知名的智能制造品牌,推动港闸区由传统机械制造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智能装备制造转变。
(3)纺织服装产业
围绕提档升级,重点实施品牌塑造策略、产业集群策略、自主创新策略、信息化提升策略等四大策略,推动行业向品牌化、信息化、高端化、集群化方向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发展混纺产品和高档面料、纤维新材料、高性能产业用纺、高端家用纺织品、品牌服饰五大领域。通过完善产业链和业态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港闸区纺织服装产业由低端业态向高端业态转变。
(4)信息通信产业
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把握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引进和培育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高附加值环节,努力把信息通信产业培育成港闸区新的支柱产业。顺应产业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抓住产业转移机遇,重点发展高端计算机、集成电路、新兴元器件、现代通信和网络设备等四大领域。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带动区域产业的迅速崛起,重点实施产业链组团招商、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等四大策略,提高产业竞争力。
(5)生物产业
顺应产业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抓住产业转移机遇,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工程和生物服务五大领域。在现有医药产业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和自主培育双轮驱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国际合作、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推动产业重点突破、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建设长三角重要的生物产业节点和增长极。重点实施科技招商与项目招商双轮驱动、产业集群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产学研合作等四大策略,着力推动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6)节能环保产业
在现有产业基础上,顺应产业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重点发展节能设备、节能产品、节能服务、环保设备、环保服务等五大领域。创新产业经营模式,努力实现产品由低端为主向更加注重高端发展转变、企业由以产品经营为主向总承包一体化经营转变、园区由企业集中向创新集群转变、产业由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与节能和环保服务业互动并进转变,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港闸区新兴的支柱产业。重点实施招大引强、集群打造、需求引领、自主创新四大策略,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2.整合岸线资源,打造百亿级海工船舶配套产业板块。港闸区拥有“一江三河”的独特水运优势,拥有十多公里长江岸线和近百公里内河岸线,是市区岸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重点实施产业链升级策略、产业集群发展策略、招大引强策略、协作配套策略等四大发展策略,顺应产业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发展船舶高端配套产品、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三大领域,实现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由船舶修造向海工装备转变。
3.发挥枢纽优势,打造百亿级物流产业板块。充分发挥区内公、铁、水、空联运的要素集聚效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目前园区内的物流产业以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为主要物流形态,已经依托南通火车站建设了2.1平方公里的站北物流园,吸引了林森、宝湾、铭源等一批物流企业入驻。
在现有基础上,应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重点发展工业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商贸物流、会展物流、城市配送以及供应链管理、物流总部、物流培训、物流金融、物流软件、物流信息服务等物流服务业,把高端物流业打造为港闸区物流的主导业态。通过引进和培育高端物流业态,加大现代化物流载体建设,将港闸区打造成为长三角领先的重要高端物流基地。实现物流产业的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尽快形成超百亿级的产业规模。
4.建设品质新城,打造百亿级商务服务业板块。
南通为实施大市区发展战略,已全面启动五大新城建设,港闸区的市北新城将打造成新城建设的先导区、产城融合的先行区和文明宜居的示范区。以完善“商办住游购娱”等城市综合功能为目标,突出商务服务业这一重点,着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市北,创新创业现代城”。以科技服务业与企业总部为主要产业业态,以“总部经济”、“创新经济”、“办公经济”、“楼宇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以市北科技城为主要支撑载体,打造长三角北翼生产业第一园区。
要加快市北科技城生产业集聚区建设,应瞄准“长三角北翼生产业第一园区”发展目标,着力招引商务服务业态和企业总部项目。通过加快吸引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的地区性总部或职能型总部,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金融类、法律类、咨询类、广告类、财务类、科技类、鉴证类服务机构,加强商务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努力建成区域性商务服务高地。
四、实施建议
(一)实施产业转型工程
1. 制定产业升级方案:传统产业升级方案、新兴产业培育方案、主导产业做强方案、现代服务业提速方案。
2.建设产业发展载体:建议港闸区近期重点推进港闸经济开发区、船舶配套集中区、港闸高新区(含市北科技城)、市北新城核心区、站北物流园、南通1895 等七个功能板块的建设,为产业落地提供空间与载体支撑。
3. 搭建产业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三类产业服务平台,提升产业区竞争力。
4.制定产业招商计划:招商引资是港闸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议港闸区各个功能板块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二)制定保障措施
1. 规划保障
一是争取南通市在产业、经济、城市以及重大项目等规划中,将港闸区以及港闸区的重点功能板块列入重点,争取土地、资金、税收、财政、重大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二是高度重视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性和权威性,保证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2. 空间保障
一是争取上位规划扩大港闸区建设用地范围,并预留足够的发展备用地;二是在用地指标上给予倾斜;三是结合“退二进三”,通过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确保用地性质调整;四是按照“存量调整优化,增量集中提升”的总体思路,制订产业集约用地的导向政策。
3.招商保障
转变招商理念,加快从“单项目招商”到“产业链招商”、从“小企业招商”到“旌旗招商”、从“土地招商”到“无地招商”的转变。
4.项目保障
一是先进制造业项目保障,围绕主导产业,跟踪国际500 强和国内100 强企业的战略投资动态,加快引进一批投资大、附加值高的旗舰项目;二是现代服务业项目保障,加快引进一批具备资金、品牌、运作能力的旗舰型项目;三是高效农业项目保障,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主要建设形态,以“植物工厂“为主要经营业态,加快农业园区建设。
5.政策保障
一是加大产业政策导向,实施“一松一紧”策略,即对符合港闸发展方向的产业,要创造“宽松”的准入与发展环境;对不符合港闸发展方向的产业,实行“紧缩”的政策。二是加强产业政策聚焦,加快制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优惠政策与指导意见。重点从财政、技术、招商引资、市场开拓、名牌培育和保护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针对重点培育的产业,设立专项产业引导与扶持资金。
参考文献:
[1] 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解读,[EB/OL],20140307
[2] 港闸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4
[3] 陈明,付奇,南通:陆海统筹争当苏中发展领头雁[J],唯实(现代管理),2013(10)
篇6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可持续发展成为许多国家的选择。在此背景下,环保型建筑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随着环保型产品逐渐在市场上成为主角,消费者对建材提出了安全、健康、低碳等要求。推广应用环保型技术,使用无公害、无污染、无放射性的环保型建筑材料,是建筑业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非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危害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环境的重视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一些非环保建材是由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工原料制成的。根据美国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非环保建筑室内空气中含有三百多种有害化学物质,比室外要高很多倍。同时,这项研究结果还表明,2%~3%的房子里有石棉和氡,10%左右的房子里有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室内有这些有害物质的建筑被称为“病态建筑”。这些“有病”的建筑会把自身的“病”传染给房屋的使用者。从现实来看,劣质的非环保建材释放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封闭的建筑内温度较高,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二、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环保型建筑就是有效利用资源的新型建筑,具体来说就是节能、舒适、环保、健康的建筑。值得注意的是,环保型建筑选择建筑材料必须结合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选用无害、无毒、对人体健康有益、不污染环境的材料,特别是对有国家环境保护标志的材料要优先选用。:另一个是要使用3R(Reduce、Reuse、Recycle,即可循环使用、可重复使用、可再生使用)材料。
从我国的市场情况来看,多数企业并不了解自己生产或销售的建材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更谈不上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或销售建筑材料。现代社会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筑材料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为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提供了物质保障,但也付出了过度消耗能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等代价。因此,要想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必须把原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纳入衡量建筑价值的标准体系中。建筑是来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的,其使用的材料不应对人体和周边环境造成危害。以黏土砖为例,其生产过程就会破坏土壤环境。
从现实来看,我国环保型建筑材料的研究在近几年内虽然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并在技术层面上有所发展。但在应用层面上还并不是十分普及,大部分应用于商业大厦、公共设施等建筑,但大众民居应用的较少。以上海市为例,随着政府的有力支持和大力推动,环保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海世博会展馆、浦江智谷招商服务大厦、青浦别墅、普陀区旧房改造项目等一系列新建、改建节能建筑比上海的普通建筑节能75%。
三、新形势下环保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1、环保建筑材料的性能发展趋势
与传统建材相比,新型的环保建材不仅可以降低建筑能耗,还能充分利用工业的化工废弃物,变废为宝。从现实来看,新型环保型建材不仅能大大降低污染度,还有益于人体的健康。特别是在防霉、调光、调湿、隔热、杀菌、隔音、调温、阻燃、除臭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型的环保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能实现回收再利用,具有相当的经济意义。
2、环保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在建筑中使用木材应加倍谨慎。大量砍伐树木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如增加运输能耗、破坏局部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等。环境友好型建筑应该有出众的耐久性,易于维护管理,不释放或很少释放有害物质。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建筑材料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须研发无污染建造技术和环保型建筑材料。例如,利用废弃泡沫塑料生产保温墙体板材,利用工业废料(矿渣、粉煤灰、煤矸石等)生产水泥、砌块等建筑材料,利用废玻璃生产贴面材料等。这种做法既可以利用工业废料,切实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又可节约自然资源。
3、环保建筑材料的节能发展趋势
环保材料在建筑领域已得到广泛使用,未来将成为市场上的主流。据了解,欧洲目前已掀起建筑革命的浪潮。人们期待未来的房屋不仅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还能将剩余的电能输入电网。这是人们在结合时展变化的基础上对建筑业提出的新要求。更值得注意的是,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进一步深化了节能技术,开启了节能新时代。
环保建筑的基础是环保材料。本文对当前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应用进行阐述。综合上述分析,本文结合建筑材料设计与应用的实际,从基本性能、可持续发展与节约能源等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新形势下环保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通过大力推广使用环保建材,借助现代高科技工具进行设计、建造,采用无污染的生产技术,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会逐步成为现实。环保型建筑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建筑,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要有意识地保护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打造和谐的环保型家园。
参考文献:
[1] 慕彩萍.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探讨[J]. 江西建材,2014,03:1.
篇7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依托三项关键技术即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嵌入式系统技术实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于现代化城市照明工程领域的实现方法是依托传感器技术,射频标签技术及嵌入式系统技术实现对路灯的智能管理。
二、物联网照明控制系统的组成
物联网单灯控制技术实现对路灯照明的智能控制,精细控制。该控制系统需要四部分组成:前端传感器、每盏灯杆内的单灯执行终端、各箱变内分布的智能控制器及监控中心的物联网单灯监控软件系统。
(一)前端传感器
道路现场设置天气传感器采集天气数据,设置车辆检测器采集车流量数据,通过照度检测器采集照度数据,通过经纬度检测器监测当地经纬度数据,可将数据上传至前置服务器和数据中心。
(二)单灯执行终端
位于每座灯杆接线室内,由CPU 主板、通讯接口板和信息采集部件等部分组成,执行每座路灯的开停、调光及电气参数的监测。
(三)智能控制器
包含控制芯片、通讯接口板、功率变换控制器等部件,通过电力载波技术、ZigBee无线通信技术、 470/868无线通讯技术实现对全网每一个路灯的开停控制调光控制运行状况监测,智能控制器是物联网智能照明系统的底层设备,也是关键的网关类设备,它主要功能是实现路灯节点的自动组网,接收并存储来自远程计算机系统的照明控制与管理策略,并按策略对所有组网的路灯进行开灯、关灯、调光、电能采集、故障上报等。
(四)物联网单灯监控软件系统
包含计算机系统、无线数传电台和辅助设备等,监控中心与智能控制器之间采用无线通讯的方式连接, 而执行终端与路灯前端控制器之间可以采用有线通讯或扩频电力载波通讯方式连接。运营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路灯控制策略,可综合前端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如车流量信息、天气信息、照度信息制定最优化的路灯控制策略,并通过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科学分析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段的交通状况,对所有路段的路灯进行针对性的控制。
智能控制器通过电力载波技术、ZigBee无线通信技术、 470/868无线通讯技术实现对每座路灯的检测及控制。借助强大GPRS/CDMA移动通讯网络,监控中心可根据将车流量、自然光照度等信息,可自动或手动向单灯控制器发送询问或控制指令,完成对任一区域、任一线路、任一灯位的监测和控制,可对每一个终端实现远程控制、远程调光、远程监视、远程实时动态管理四大方面的功能。
物联网智能照明系统可实现自定义各种控制、管理、维护照明策略,以实现节能效益最大化,控制等级安全化,维护工作简单化等动作目标,即可根据天气、车流量、时序、现场环境等数据实现单灯控制、物理回路控制、虚拟回路控制,无极调光,灯故障诊断,灯具寿命管理,节能管理,实现照明管理和节能控制的精细化智能化网络化。
三、物联网智能照明控制技术优势
物联网智能照明控制技术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采用物联网技术,把每一盏灯纳入监控和管理平台实现全局监管,形成最佳运营维护模式;
(二)通过智能决策,实现基于单灯控制的自动控制、自动节能,使管理精细化、节能数字化,并实现故障预警,实现可视化的定位维护;
(三)通过远程管理和移动管理降低路灯设施的维护难度和成本,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实现“四遥”管理,即:
(1)遥测
在每条照明配出回路上设置电力仪表, 采集相电压、线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运行参数, 各回路电力仪表通过串口通讯方式与本地PLC 连接, 将各回路运行参数传送至本地PLC。在每个箱式变电站内设置HMI (人机界面) 用以显示本地各照明回路的状态、运行参数及更改本地PLC 的程序和有关照明控制的参数, 从而实现本地控制。在自动运行方式下,由PLC 根据预先设定的照明控制程序控制本箱式变电站内各照明配出回路的合、断。
(2)遥信
通过控制网络可将箱式变电站各照明配出回路开关状态, 电路过电压、过电流故障信息, 通讯网络故障信息发送至园区路灯监控室。
(3)遥视
部分路段设监控摄像头,值班人员在监控室内通过监视器可以了解园区功能性路灯的照明情况, 景观灯具的亮灯效果, 同时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故障或损坏的灯具, 及时检修,保证道路照明的正常运行。
(4)遥调
在监控室, 值班人员可根据对各路段不同时段车流量和园区整体道路情况的分析, 随时调整各箱式变电站内设备的节电运行参数。
物联网智能控制器引入天文钟控制器及光照度控制器信号,采用光控时控及手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时控根据室外日光照度并通过智能经纬时控仪,根据坐在地区经纬度或不同季节,设定开关灯时间,后半夜时,关闭非机动车道灯具,同时间隔关闭不超过半数的机动车道侧灯具,路灯进入节能运行状态。科学安排时段分时段控制开关灯、调光等任务,实现按需照明,最大限度节省电能。
四、物联网单灯控制技术实现的效益
(一)经济效益:采用本系统后能确保节能率不低于30%,既节约能耗有不影响灯具的正常寿命,节电又省钱。
(二)社会效益:改善城市现代化形象,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等级,增强城市治安管理的外部环境,是大数据时代市政设施的发展方向。
(三)管理效益:提高了整个城市的路灯管理水平,是工作人员从繁复的巡检工作中解放出来,降低了工作强度和经营管理成本。
(四)环保效益:对城市电网无高频干扰,对市区环境无电磁波污染,符合当今社会环保的发展趋势。
五、结论
物联网单灯控制技术实现了从“面”控制到“点”控制的转变,符合国际上路灯照明节能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使市政道路照明、城市亮化实现智能管理和节能并举,达到长效管理和节能增效的目的。鉴于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日臻成熟,城市建设者及设计人员把握当前道路照明的发展趋势,勇于采用新技术,使我国城市建设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篇8
把智能化技术应用到机械工程中,不但能使机械工程的生产能耗降低,而且可以使机械加工的生产链得到延伸,不但能使产品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而且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1.2四流交汇、四维集成
能化机械工程的基本特征就是把人、机、硬件、软件相互进行交流与集成。这种四流交汇和四维集成的实现使得智能化机械工程的高效性与智能化得到了很好的实现。这对未来机械工程的发展作用重大。
1.3节能与环保
节能环保必将是未来机械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利用传统机械工程技术进行相关的加工生产作业时,污染现象相当严重,并且一旦污染后很难有效的进行治理。而节能环保是智能化机械工程的另一重要特点,如果使机械工程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必然能够很好避免以牺牲环境作为机械工程发展代价现象的发生。
2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2.1网络化与信息化发展趋势
机械工程要想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必须要以网络化与信息化的发展作为基础。通过对自身管理体系的不断改革实现机械工程发展的信息化是机械工程相关企业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应用智能化技术改善机械工程的内、外部管理环境,使机械工程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就目前的企业发展状况而言,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应用EPR(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MRPII(制造资源计划),这些系统的广泛应用,都可以加快机械工程朝着智能化发展的速度。
2.2集成化与自动控制化发展趋势
随着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不断深入,集成化与自动控制化在智能化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比如说在机械工程的换挡系统中,人们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单机集成与智能控制的自动化换挡系统。液压式换挡系统与电液式换挡系统是机械工程自动化换挡系统的两个主要的分类,在机械工程中应用上述两种系统后,不仅可以使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得到改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而且还可以减轻机械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节省人力资源。随着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机械工作中用到的监控技术、检测技术、远程诊断技术以及相关的维护技术也在一步步的朝着智能化,集成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此外,机械工程在网络机群方面的发展,也体系了机械工程集成化、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具体体现便是机械工程网络机群技术的发展。实施机械工程的网络机群管理可以使一些多机种、高性能的机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使各类机械的协同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
2.3产品智能化与人工智能化发展趋势
随着机械工程本身智能化的不断实现,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也成为了机械工程中相关产品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化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机械工作领域的应用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例如:索尼公司研发的智能化娱乐机器狗投向市场后,销量特别好,普遍的消费者都喜欢,这也给索尼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利益。能够模拟人类大脑进行分析和控制是机械工程领域智能化产品的主要特点,共同控制以及定时控制在这些智能化的机械产品中往往都能够实现,在这些智能产品中安装一些现代化的传感器,不但可以对外界信号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而且还能够对自身的状态进行及时的检测和预报,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机械产品的寿命,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机械产品的效能,使得机械产品更好的为我们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机械产品的需求也开始朝着智能化、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就决定了未来智能化机械产品的市场前景必将非常广阔。
篇9
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对生活需求及生活品质的提高与追求,产品的高端化发展趋势也愈加明显,万和在会议现场展示的6款S级高端智能热水器,通过独有的@-info人机智能交互系统的应用,并以节能环保、舒适沐浴、全程安全、人性智能、vip服务、设计美学这6个纬度重新定义了高端燃气热水器的价值标准。
GAA燃气自适应采暖热水炉,是万和独有的GAA燃气自适应技术在采暖热水炉上的技术应用成果,GAA燃气自适应技术可以使产品自动适应不同气种、不同气候、不同气压下的客观环境,以达到最佳的使用工况。
燃气灶也是万和在厨房电器领域发力的重点产品之一,在燃烧控制技术上的持续创新,让万和燃气灶的能效领跑行业。万和的内燃火燃气灶(明火灶)能效已突破73%,而最新的红外线灶,能效可达80%以上。
篇10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交通需求的剧增,进而促进了高速公路建设的进程。高速公路之所以能够达到高速要求,很大程度因为它采取的是最短距离的路径,在遇到山岭的时候,不需要翻山越岭而是直接开通隧道。因此隧道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后期的高速公路运营中,隧道照明也在总运营费用中占据了高比例。而目前我国的道路照明设备主要是金属卤素灯与高压钠灯。它们的使用寿命低、耗电量大、严重污染环境。
而在我国提出节约型环保型社会建设的宏观理念以后,照明设备中的环保先驱LED灯应运而生,以其体小量轻、显色性与调光性能高、电压驱动低、使用寿命长、光衰小、便于智能操作、环保节能、无辐射的巨大优势,成为了隧道照明系统新的关注焦点。接下来,本文就分别以镇胜高速和纳黔高速为例,探讨LED灯在隧道照明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和前景。
1 镇胜高速LED灯隧道应用
由于贵州省多山的地理特征,其高速公路建设中有众多的长大隧道。为了保证隧道行车的安全,其照明系统必须长期保持高效能运作,这就势必会产生很大的能耗,给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应用节能环保的LED灯以取代传统灯具就成为其发展必行之路。
在我国最早应用LED灯照明的贵黄高速苗东冲隧道运营中,尽管LED灯达到了一定的环保节能功效,但总体照明效果尚且比不上高压钠灯。这一次的探索和尝试为LED灯在贵州省高速隧道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益经验。镇胜高速的黄果树隧道便是其中之一。
黄果树隧道是长大隧道,需要大规模的LED灯照明。在施工中,选取了比以往的LED灯更为先进的新型LED灯具,提高了光衰、光效等关键指标,并针对隧道的具体环境特征对灯具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在布设、照明控制、供电回路等方面也调整了LED灯的性能,改进了配电与监控系统。最终达到了照明效果优于传统照明工程,且环保节能的目的。
在选择LED灯时,光效、均匀度、散热条件、使用寿命等方面都十分考究。尽管在建设成本投入方面,比传统照明系统投入大,但在运营成本方面,却发挥了巨大效益。综合考虑了建设成本投入与五年为期的运营成本,采用LED灯照明可以节约近两百万的费用,经济效益大。
2 纳黔高速LED灯隧道应用
处于横断山脉附近的四川省在其高速公路建设中,也遇到了大量长大隧道照明的问题。在纳黔高速叙岭关隧道建设中,高压钠灯被LED照明灯所取代。
首先,考虑到的是应急照明的节能控制问题。针对EPS的应急照明电源在应急状态下以逆变方式供电给应急灯的特点,对LED灯与传统照明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功率因素条件下,LED灯的应急照明就能够在节省电流5%左右。若是考虑功率问题,其节电效益更高。
其次,选择了亮度自适应的LED隧道照明控制技术。在传统照明系统中,依靠固定级别分类预先设置开关灯具组来节电。这一方式并不科学,对亮度、均匀度、闪烁频率都有影响,单靠天气等级来定级过于死板武断,且传统灯具重新开启要经历一个由暗变亮的亮度变化过程,这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这些都受到传统隧道灯具自身特性的限制,并不是依靠外部力量可以解决的。而在此方面,LED灯启动快、调光好的特点就在自适亮度系统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摒弃了人工识别天气的主观偏差,选择了科学测量亮度变化,实现了连续及时的LED灯亮度调节。
在经济效益方面,同其他LED应用隧道照明一样,成本高于传统灯具,但在节能运营方面具有巨大优越性,远远弥补了成本多投入的部分。长远来看,经济效益巨大。同时,它可以大量减少废弃排放和能源损耗,有着重要的环保价值和社会效益。
3 LED灯隧道照明发展趋势
尽管LED灯隧道照明有着无比的优越性,但受限于较高的成本因素,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然而,从以上两个应用实例来看,LED灯隧道照明的发展趋势主要有3个方面:
1)科学化
从最开始的LED灯照明效果尚不如传统灯具,至达到同样的照明效果,同时节能减排,再到整体效益远远超过传统灯具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科学方法、科学技能、科学成品的影子处处可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其往后的发展过程中,科学依然会是最大的推动力。LED隧道照明系统也会越来越科学化、合理化。在科技推动下,LED灯具的成本也会有所下降。LED灯会越来越适应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和重视。
2)智能化
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巨大的服务作用。LED隧道照明系统的智能时代,尽管还有很多的难题,但已经看到了曙光。智能化既是环保型科技型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LED灯隧道照明系统发展的必然归宿。智能化的LED照明系统不仅能够减少人工偏差,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节能减排方面也能够更好地发挥效能。
3)实践化
任何的新型器具想要发展都必须依靠不断的实践。LED灯隧道照明也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最终发挥最大的效能。这不再是一项实验室研究,它的优缺点也会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被更全面地挖掘出来,发挥其优势,改善其缺陷。LED灯的广泛应用促进其实践化进程,同时实践化的趋势也会促进其被广泛应用。这是LED灯在高速公路隧道中的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
4结论
在环保型、科技型社会的宏观指导之下,LED灯在高速公路隧道照明中有着传统灯具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们生活的需求。它为我国节能减排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但目前由于科技限制,LED灯的成本仍然较高,直接阻碍了其推广效果。要想促进LED灯在更多的高速公路隧道中发挥巨大效益,控制和降低其成本就成了关键问题。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LED灯的成本会得到有效控制,它的市场前景也会更加广阔。将来的高速隧道照明系统,必然会成为LED灯具的天下。
参考文献
[1]徐延军,凌扬.LED灯在镇胜高速公路隧道照明中的节能应用[J].交通环保,2010(4).
[2]贺晓利.LED节能灯在隧道照明中的应用[J].山西交通科技,2010(2).
篇11
1 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的建筑行业在近几年有了很大的成功。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方面的成功,一方面依赖于较多的技术实施,另一方面依赖于材料的进步。综合而言,材料的多样性决定了建筑修建水平的稳步提升。保温装饰一体板在目前的发展中,虽然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并且取得了部分成果,但并不意味着该种材料是完美的,所以还是需要对其进行开展适当的优化和研究工作,否则很难在今后的建筑中取得理想的成效。在此,本文主要对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发展现状进行论述。
1.1 产品特点
目前,节能材料的应用成为了建筑的主流,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决定了建筑的使用年限和实际的效果。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建筑的材料应用,必须保证具有较多的特点和性能,以此来巩固建筑的质量,同时为使用者提供较多的服务。综合而言,目前应用的保温装饰一体板,经过了适当的优化处理,因此其产品的特点比较突出。结合实际应用来看,保温装饰一体板的产品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功能的多样性。现阶段所使用的保温装饰一体板,是一种融合装饰、节能、防火、防水、环保功能等为一体的新型化学建材。第二,保温装饰一体板在应用中,具有质量批次稳定、产能提升、不受施工环境影响等优点。第三,保温装饰一体板与其他的材料相比,其装饰效果理想,绿色环保,并且在使用寿命上比较长。由此可见,保温装饰一体板的特点比较突出,能够满足多个领域的不同需求。
1.2 产品优势
由于现阶段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较为严重,此时若想更好的应用保温装饰一体板来开展建筑和装修工作,就必须对其产品的优势进行分析。目前,很多建筑所应用的材料,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能,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甚至是做到了行业的顶尖水平。但是,由于建筑材料的具体需求是“一专多能”,因此部分专业突出的材料,都会联合使用,以此来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从保温装饰一体板本身来看,该产品的产品优势较多。首先,保温装饰一体板的性能非常优异。经过大量的测试与研究,发现保温装饰一体板具有耐水、耐火、耐污、耐刮、耐磨擦、耐冲击、耐紫外线等多项优点。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用保温装饰一体板代替部分材料,减少材料耗能的应用,在客观上和主观上完成材料应用水平的提升。其次,保温装饰一体板在环保节能方面做到了比较突出的效果。基板无辐射,涂层不含溶剂,产品不含甲醛,不污染环境,装饰板与保温材料复合制成的保温装饰一体版是一种性能优越的节能产品,因而产品环保节能。
2 温装饰一体板的发展趋势
2.1 应用空间比较大
面对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温装饰一体板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从现有的工作来看,温装饰一体板的应用空间还是比较大的。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到全社会终端能耗的45%左右,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乡房屋建筑而积还将新增约300亿m?,如果不采取有力的节能措施,每年建筑用能将耗电1.2万亿kW・h和耗煤4.1亿t,建筑节能刻不容缓。由此可见,在温装饰一体板在应用空间方面,也是比较理想的。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发展中,温装饰一体板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增加温装饰一体板的类型,制定较多的“一专多能”的材料,以此来巩固建筑的水平。另一方面,还需加强该材料的技术内涵。现阶段的自然灾害不断加剧,很多地区都出现了较多的极端天气,此时若想更好的保护建筑的稳定性,需要提高温装饰一体板的各项性能,尤其是抗击打能力等等,否则很难在客观上为居住、商业提供发展基础。
2.2 效益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建筑的不断增多,建筑商对材料的选择趋于严苛,尤其是部分硬性指标和弹性指标,都成为了考量建筑材料的重要标准。此时,不仅要考虑到温装饰一体板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效果,还应该对其所能创造的效益进一步的思考。温装饰一体板在性能上比较优异,因此其创造的经济效益是值得肯定的。在社会效益方面,温装饰一体板的节能效果,在长期的应用后获得了较大的突出,在各种建筑物的广泛应用,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帮助。未来,社会效益必须进一步提升,通过制定较多的联合方案,促进建筑的持续发展。综上所述,温装饰一体板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在总体上是比较积极的,而且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方面,也具有理想的效果,日后需开展深入研究,实现应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 总结
篇12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高速发展。建筑工程检测行业也在建筑工程建设的带动下迅速成长起来,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不可缺少的项目。建筑工程检测项目包含很多内容,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类别,可分为土建工程项目检测、钢结构工程项目检测、桩基工程项目检测、建筑电气工程项目检测、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检测、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检测、电梯工程项目检测以及其他检测项目。
一、强化建筑工程检测的必要性
(一)建筑工程检测是反映建筑质量现状的主要手段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施工质量验收工作未到位,导致很多质量问题,质量验收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只要未遇到大问题就将细小的质量问题放过,质量验收工作的随意性极大。其次,质量信息反馈渠道不够畅通,部分地区存在着较严重的地方保护思想,致使质量情况的反馈工作无法落实到位,质量违法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进而助长了部分施工企业忽视质量之风。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政绩,隐瞒已发现的质量问题,使得质量呈报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再次,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不到位。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长,施工环节多,质量监督工作也必须要贯穿于全过程。但是很多地方政府限于人手不足,无法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鉴于上述情况,建筑工程检测行业专门负责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测和指正,对于反映建筑工程的质量现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检测可以明晰建筑发展趋势
就目前我国建筑的发展趋势而言,随着施工技术以及建筑理念的进步,未来建筑业必定会朝着智能化建筑、节能环保型建筑的方向发展。形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个:首先,随着科技发展,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高科技技术不但可以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建筑物的使用效率,提高建筑物的自动化程度。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各类新型科学技术不断的应用于建筑物中,这推动了智能化建筑工程的发展;其次,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更多人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这一观念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有效体现。建筑工程能耗巨大,对环境破坏和污染严重。提高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性能,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建筑工程检测是衡量建筑工程智能化、节能环保性能能否得到真正实现的关键手段,帮助建筑行业明晰未来发展方向。
(二)建筑工程检测能够提升建筑企业形象
建筑企业形象的好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形象良好,可以带给建筑企业更多的经济效益;反之则会降低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形象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种比技术、比产品更有效用的战略资源,是笔无形财富,可以帮助企业应对新时期各种竞争挑战;二,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凝聚力。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感染员工,让其为企业的良好形象而自豪,愿意团结在一起为企业发展付出更多努力。而一切良好的企业形象来自于建筑企业的产品质量、施工质量和服务质量。只有良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才能让企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而良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来自于建筑工程检测。通过检测工作,企业可以发现施工建设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使建筑产品更为完善,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消费者认同度,这对企业良好形象的传播有着巨大作用。
二、建筑工程检测的要点
(一)严格控制进厂原材料及成品的检测
进厂原材料及成品的检测是建筑工程检测的重点之一,其检测目标是检测进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材料的质量特性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满足本建筑工程需要。影响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因素众多,如某些企业过度追求经济利益、检测人员未尽职尽责、对检测标准不熟悉、故意简化检测程序、工作人员的态度不端正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严格控制进厂原材料及成品的检测,必须做到以下工作:其一,选定的检测项目必须要规范,随着建筑材料种类的增多,检测项目也要不断的增加,任何材料都必须经过严格检测;其二,准确提取检测试样;其三,严格控制材料试样检测的环境温度以及环境湿度;其四,选择正确的加荷速度;其五,准确处理检测所得数据。
(二)抓好结构实体检测项目
建筑工程的实体主要是由混凝土构成的,建筑结构实体检测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混凝土结构实体的强度代表着整个建筑实体的质量,所以混凝土强度检测就是最主要的检测项目。影响混凝土实体检测质量的因素众多,比如施工人员的施工能力、混凝土质量、施工技术等。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检测,可以采用钻芯取样法、试块法、后装拔出法等方式。后装拔出法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普遍的检测方法,它是在已经硬化的混凝土表面磨槽、钻孔、嵌入锚固件并安装拔出仪,通过对拔出力的测定来判断混凝土的强度。
(三)重视节能检测工作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工程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30%以上,可见能耗量之大,建筑工程节能工作势在必行。要实现建筑工程的节能建设,必须重视检测工作。节能检测项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建筑节能实验室检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现场检测、特殊情况下的节能检测。只有通过节能检测工作,才能了解该建筑工程的节能性能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是否满足业主要求。目前节能检测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有些检测手段具有一定破坏性,这些技术都需要改进和提高。
结语
通过检测工作,可以发现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进行改进,这对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国建筑行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建筑工程检测,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篇13
1 建筑电气技术概述
1.1 概念
现代建筑电气技术,在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形成的同时,仍然保留着电气工程内在鲜明的内涵与特征。在探索电气工程应用的这条道路,不断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等相关技术进行合理的综合,而在发展迅速的智能建筑领域中,这一点体现的尤为显著。新时期的建筑电气设备,已经脱离了简单的电工类、电子类或控制类设备,同时,建筑物的供电系统,也已然不再是单纯的强电设备,而是电子、电工控制与信息技术应用系统的强大综合体。
1.2 内涵
在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领域中,现代化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与建筑发展紧密
的联系在一起,二者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建筑电气技术自身也是建筑技术的一部分,但在我国当下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现代建筑电气技术有着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其内在的优势与自身的施工特点。在建筑电气技术应用过程中,既要考虑周围其他因素与其他相互关联技术的特殊要求,又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与优化自身技术形式,以满足时展的总体要求。
2 传统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城市发展与供电网络发展不协调
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供电网络的发展与其发展速度不协调,没有做到统一规划、同步发展的要求,出现相互脱节的现象,很多城市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因规划不善而导致被动应付的局面,原有的线路已趋于饱和状态,用户增容或报装新用户出现一定的困难。同时,还出现了如供电可靠性过低、供电质量较差等相关问题,用电紧张的现状问题越来越严重,电气技术火灾指数逐步上升,会制约我国新建的大量工业与民用建筑用电等。
2.2 节电技术开展力度过低
我国对于节电技术的开展力度还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实施手段和强制性的法律措施,对电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一些节电型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受投资限制导致其无法正常推广与应用。而相反的是,一些耗电较多、效率略低的淘
汰产品,则仍大批生产并投放于市场之中,使本来就很紧张的电力更加有限起来,从而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
2.3 技术设备资料不够完善
我国机电产品部门提供的电气技术设备和材料不能满足建筑业现代化的需要。一直以来,我国机电产业产需脱节,生产部门对产品更新欠缺应有的重视程度,产品多数呈现体积笨重、式样陈旧、性能单一等现象,我国电气应用技术除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辅助应用技术等,仍然处于开发、进步的阶段外,一般常规技术水平与国外并没有存在过大的差异,而重点部分在于电气技术设备的落后。
3 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及城市化建设领域方面的不断发展,政府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的理念,制定并推行更加严格的绿色建筑理念,其建设理念跨越了建筑物本体而追求人类生存目标的优化,是一个大系统、多目标优化的典型案例。同时,绿色建筑必须采用大量的智能系统作为良好的配合才能得以建设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在工程项目中,对于电气设备的应用也逐步增多,而电气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基本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产业链条。
3.1 加强系统安全防范技术
安全防范领域包括很多种类,如闭路电视监控、入侵报普、通道控制等子系统,安防系统从起初每个单独的个体,逐步发展到今天的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动,极大的提高了系统安全防范的严密性与可靠性,为人们的工作于生活提供了可靠的安全性保障。
3.2 通信网络技术
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包括计算机网络、双向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和电话通信网络等,前两者作为智能建筑宽带骨干网,其集中了几乎全部的信息应用和信息管理资源,连接了几乎全部的用户站点,以其性能的优越性、使用维护的方便性等优点,逐渐成为各种网络通讯中的佼佼者。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中,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应用已经逐渐呈现出全方位、立体化的发展趋势,在我们不断倡导节能、节约、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绿色建筑”理念不再是空想,而是在建设、运行过程中推进节能与环保的新型建筑标准。同时,在与世界建筑行业的先进技术不断融合过程中,更加得到广泛的发展与完善,基本满足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对于建筑节能技术的要求。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的科学发展,不但需要电力领域的相关人才提出先进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理念,同时还需要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把中国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力争实现我国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的全面创新。
参考文献:
[1]广州国际建筑电气技术展览会6月举行[J].现代建筑电气,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