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三年级语文教学措施及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小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运用。小学三年级学生思想还不是十分成熟,思维方式比较简单,这个时期的学生还比较贪玩,不能理解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时间相对比较少。这就要求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小组学习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学习语文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小组学习的具体方法
小学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格外关注学生。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不能听从老师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讲课的难度。因此,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通过以下具体措施进行教学。
1.生字合作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学中,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认识生字。在认识生字以后,让同桌组成小组,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两个同学相互提问并检查生字。一个学生进行听写生字,另一个学生进行监督,然后角色互换。最后两个同学针对错的生字再次回到原文学习,及时纠正对方的错误,并提高双方的学习效率。这样能够充分利用课堂,在课堂上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2.词语练习
在小学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学中,学生认识基本的生字以后需要对词语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小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学到更多词语知识。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增加学习难度,使得学生能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进行小组分析。教师让学生说出词语“热闹”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时,需要让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掌握知识程度不同,通过大家的观点集合在一起,在能够回答出教师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程度,还能判断哪些是近义词,哪些是反义词,挖掘到更多词语。另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朗读合作
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不断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字词发音,从小锻炼学生学习普通话。教师可以将课文的长度合理划分,让学生分层次进行朗读,并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把文章分成哪些层次,再让学生朗读,也可以根据小组进行朗读比赛,看看哪一组同学的朗诵最具有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写作教学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涉及写作。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写作探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要求在教师安排写作内容以后,对小组分析的形式进行讨论,正确把握写作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在小组讨论中,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灵感,提高写作思路。
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
在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已经运用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但是有些小组讨论学习模式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当代的教育需求。为了提高小组讨论的教学效率,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以下几种小组模式。
1.常规小组模式
小学三年级在进行分组时,要合理分配学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组,要求小组成员合理分配任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合理分配任务,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其中,使得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发挥自身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2.兴趣爱好形式
小学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及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不同产生了一系列个体差异。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性格及兴趣都存在一定差异。在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学习。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蒲公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喜爱植物的同学分成一个小组,在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学习兴趣。
3.学习方式形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分组,使得小组成员能够在一个平等的范围内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的学生喜欢朗读课文,有的学生喜欢默读课文,有的学生喜欢拿笔记录。通过教师观察,将具有相同学习方式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这样能够使得学生之间能够高效率地配合学习,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四、结语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在小组学习中,能够营造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二 、工作要点:
1 、 强化理论学习,在实践中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实验。
继续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以及改革的相应文章,切实转变教师观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结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 、加大教研力度,扎实开展丰富的活动,提高教研实效
教研组将要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重视提高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业务素质,充分利用时间组织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基本目标、具体要求及其实施方式这一核心内容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加紧密地加强协作。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
3、加强课题研究。本学期继续开展“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独立性的初步研究”的市级课题研究。本组教师要在课题的引领下,积极开展个人课题的研究,争取多出成绩。
4、充分发挥学校现代教育网络的优势,安排好教师对本学期的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重难点分析,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提高“空中课堂”的实效。
5、加强课改过程管理。本组教师要积极切磋教法学法,认真上好组内公开课,开展评课交流,及时反思、提炼和总结经验。同时要努力将教研组建设为学习化组织,重视组内和组际之间的团队学习和合作学习,加强教研组信息化建设步伐,整体促进教研组业务水平的提高,
6、规范语文教学常规管理。(1)、抓集体备课。强化课前钻研,发挥集体指挥,规范集体备课,作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负责人,提倡研讨形式的多样化及时化,真正做到实效。
(2)、加强相互听课的力度。继续提倡相互听课,跨学科听课,扩大听课面。
(3)、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抓经常,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扩大学生阅读量,加强学生的小练笔,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三、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拟订年级组语文教研计划;
2、安排本学期的语文教研活动;
四月份
1、组织学生参加县小学生手抄报比赛或小学生作文通讯赛;
2、积极参加电教课开放周活动;3、期中考试,认真做好教学小结,及时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五月份
1、迎接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2、积极参加各级论文的评选;
六月份
篇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推进,我国的字词教学以及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对字词的认识上,还要更加注重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同时对字词加以积累,教师在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的积累三年级的字词,有效促进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字词教学的措施
1.有效朗读、理解字词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效的朗读能够带来事半功倍的作用,不但提高学生记忆的效率,还能加深学生对新字词的理解能力,也就使得学生在学习时的情感得到升华,最后喜欢上字词的学习和积累。例如:小学三年级有些词汇像“风尘仆仆”、“慢吞吞”、“兴高采烈”这个类型的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朗读,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就能对词语的大致意思加以理解,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可以在反复朗读之后要求学生说出这些词汇的近义词,并且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将他们运用出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样朗读的过程,学生对词汇含义加以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还能培养学生语感以及良好的思维能力,将朗读过程中感受到的美好品质渐渐积累成自身的良好品格,实现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字词
小学语文的生字词是比较多的,这一阶段是语文词汇积累的重要阶段,所以会不断遇到生的字词,对于这样比较有难度的字词学习,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就能够使得生字词的难度就会降低,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例如:在《风筝》这一课程的学习时,会涉及到一些生字词像:丧、憧憬、歇等如果教师只是进行简单的要求学生背诵,死记硬背只会出现记忆不牢固,而且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会增大,所以教师要将这些生字词联系生活实际,对字词进行解释,并联系生活造句,使得学生望文生义,理解词汇的意思。所以,在小学语文三年级的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字词进行造句,通过句子的学习加深对这些字词的理解,进而提高小学语文三年级的字词教学效率。
3.模仿表演、学习字词
小学阶段的孩子仍处在善于模仿的阶段,大部分孩子的模仿和表演的能力都比较强,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上有效结合学生的模仿能力,对于字词的学习,教师可以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形式加以表达,不但让学生很轻松的理解字词的意思,还能在表演的过程中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打造轻松的学习环境,通过生动的表演学生就可以对情景用字词进行描述,也锻炼了学生的表_能力。例如:“兴高采烈”一词,学生手舞足蹈的表演,十分开心的进行模仿不就是对这一词汇的最好表达吗?“批评”一词,学生模仿家长对自己犯错误时的批评的样子,就是对这一词汇形象的表演。这样通过表演,很多抽象、难懂的词汇,就用这种十分愉悦的方式加以化解,也避免了很多词汇无法用语言解释的尴尬,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生动,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比传统的说教授课效率要高的多,学生在理解起来也深刻的多。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字词的学习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主线,通过字词的学习,其他知识才能看得懂、看的明白,所以字词的掌握不但是语文这门学科,也是其他所有知识开始学习的基础,只有真正掌握了字词,才能轻松的学习其他学科,但是如果学生不能掌握字词,那么对于文章的思想把握起来也就十分困难,甚至出现看不懂的情况。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字词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和学生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呼唤字词教学的回归:中学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的现状和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3[C],2013.
[2]胡宝娟.对小学语文字词教学“边缘化”现象的思考及行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S1).
[3]王璐.认读・理解・积累・运用―浅谈搞好小学语又字词教学四部曲[J].新作又(教育教学研究),2011,(l4):8.
[4]蓝卡佳.从语素构词看小学语又中的字词教学[月.教学与管理,2009,(15):76-77.
篇4
作为一个有着十几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我经历了由旧人教版、新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这几个不同版本的教学,通过对比,我觉得还是原大纲对中年级作文的要求,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原大纲规定,中年级开始命题作文,着重以片断训练为主。教材对三四年级的习作编排也是主要以片断训练为主,习作要求往往是截取事物的一个部分、一个侧面、一个特点,或是事情的场面、一个情节等,不要求写出完整的开头和结尾。可新课标却取消了片断训练,从三年级刚开始接触作文,就要求学生进行篇章的练习,没有了循序渐进的过程,三至六年级的要求几乎是一样的,这样一下子拔高了作文的难度,使学生觉得作文高不可攀,从而产生了畏惧感。而且学生每次写作文都形成了老套路,没有创新,因为同一件事、同一个人,从三年级就开始写,所以到了高年级无论你再怎么要求,他们也只能是老马走老路。
实践证明,中年级的片断训练,既是低年级字、词、句训练的归结,又是高年级篇章训练的基础。片断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认为在教材没有涉及片断训练的情况下,三四年级老师也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片断的训练。
片断训练应该有针对性,不能盲目进行,要有计划地训练作文基本功。利用教材,授之以课文中所蕴含的写作知识和技能,强化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在教每册教材之前,要认真研究课文中新出现的方法,分项拟好训练计划。进行阅读教学时,揭示给学生,让他们学有所依,写有所据,并逐项落实。片断训练应为综合训练服务,为作文的综合训练降低难度。如分别进行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对话片断练习,到综合练习时,学生就能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行动特点,具体描绘出人物的个性。
那么老师应如何进行片断训练呢?
第一,提供素材。在习作课上,教师提供一定的实物或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练习写段。例如:写静物时,可搬一盆花来;写跳绳活动时,可先组织跳绳比赛;写人物的外貌时,可指定一个学生或老师自己当模特;写人物的动作神态时,老师可随机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观察。
第二,指导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并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感知活动。指导观察活动首先要在观察前向学生交待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和任务,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感知清晰。比如:学了《放风筝》,老师可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指导观察“跳绳比赛”。在观察之前提出以下要求:仔细观察人物的整体形象及表情、动作、速度等方面,并引导他们细心体会,准确描写。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观察规律,逐步具有独立的观察能力。指导观察方法首先应教会学生有序观察,譬如方位顺序、整体到部分或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时间推移顺序等。如:学了《三味书屋》,可让学生按方位顺序观察自己的教室。其次要教会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使学生对观察的对象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识,再次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辨析特点。比如: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时,以老师为模特,让学生抓住老师突出的、不同于他人的一两个特点来观察,不要面面俱到,这们写出来的人物肖像就不会千人一面了。
第三,指导写法。新课标要求学生每两周就应该进行一次正式的写作训练。对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和指导。
在上写作教学课前,要精心拟定写作训练目标,认真设计写作教学计划,以避免写作教学中无序、随意等问题的出现。拟定写作训练目标和设计写作教学计划,既要具体,又要有针对性,密切结合学生实际,以便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上写作指导课时,教师要紧扣作文教学目标介绍写作知识,如记叙文的六要素,讲解如何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等。但是学生对于这些经常性强调的写作理论知识很容易产生厌倦感,如何让写作指导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呢?我的教学体会是,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如果能把写作理论指导与教师“下水”作文结合起来,就能使写作指导课堂“活”起来,使写作指导课上得更有效果,更有意义。老师要告诉学生写片断尽管文字不多,但也不能东拉西扯,叙述要明白,条理要清楚。要把观察到的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另外要写得集中,要突出一个方面来写,要避免在一个片断里写几样事物,那样容易分散,给人印象不深。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写片断虽然内容简单,但语言运用上应当严格要求,要准确、通顺、生动。
从三年级开始,一定要通过片断练习,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的基本功,为写整篇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所要诵读的材料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其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和实践的检验,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开拓视野,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素质,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进行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在学生脑中形成反复刺激,加深学生的记忆。而经典中浓缩的都是精华知识,对这些内容不断的进行巩固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一个有效措施。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实践经验,简要分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的教学对策。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一些经典诵读素材的把握还存在一些偏差,且一些经典诵读材料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现阶段在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
由于经典诵读教学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教学任务硬性安排的组成部分,基本都是由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自发组织开展,这就导致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无法保证。大多数老师为对于正常的教学活动就已经安排了满满的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时间进行经典诵读。另外,鉴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自己安排时间进行经典诵读也是不现实的。以上的原因皆导致学生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以及深入的学习经典诵读材料中包含的知识。
2、缺乏对经典诵读教学清晰认识
虽然近年来教育界相关人士对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关注度有所增加,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多老师仍然缺乏对经典诵读教学清晰的认识。经典诵读的理解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关于“经典”,一提到经典,很多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古诗文,但事实上经典并不局限于古诗文,还包括其他一些文学著作等内容,教师应当为学生丰富诵读材料,而不只是让学生背诵一些古诗文;另一方面,关于诵读,经典诵读教学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而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类文章,并在脑中加深印象,以达到记忆更多的经典文章的目的,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之前,老师应当对经典诵读教学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认识。
3、注重形式,忽略实质
在新课改的号召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和老师没有对诵读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改革的推动下很多学校也是在被动的作出改变,只注重形式,忽略了诵读教学的实质。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安排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也没有与学生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诵读经典是不重要的,是可有可无的,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经典诵读教学的效果,教学质量在与未开展经典诵读教学之前相比也没有任何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对策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位老师首先应当重新认识经典诵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对策来深入的开展小学语文经典教学。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精心筛选经典诵读内容
对于经典诵读内容的筛选是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的基础,恰当的诵读内容会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进行经典诵读内容选择时,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不同的年级要选择不同的经典诵读内容,分层次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能力,比如低年级的主要需要的阅读的基本技能,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经典诵读材料,这样也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比如,笔者根据我国一些经典著作,为学生选择的诵读内容如下:
一年级上:《弟子规》《三字经》及古诗15首;
一年级下:《百家姓》《千字文》及古诗15首;
二年级上:《中华成语千句文》(上)及古诗15首;
二年级下:《中华成语千句文》(下)及古诗15首;
三年级上:《论语》(一)及古诗15首;
三年级下:《论语》(二)及古诗15首;
四年级上:《论语》(三)《大学》及古诗14首;
四年级下:《论语》(四)《中庸》及古诗文32首(篇);
五年级上:《老子》及古诗文32首(篇);
五年级下:《孟子(选)》及古诗文32首(篇)。
2、为学生创建经典诵读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准备充足的时间来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为学生创建有关经典诵读的情境。并且,经典诵读并不仅仅局限于古诗文的背诵,新课标明确说明一切具有典范性、时代性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学生经典诵读的内容,这也为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
比如,近年来人们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那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从经典著作中了解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的来源,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为学生创建经典诵读的情境。
3、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
在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背诵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背诵的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倦的心理,尤其小学生都是比较爱玩好动的,所以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老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背”,即在课堂上把背诵的文章或者古诗文表演出来,并且分成各个小组进行评比,并建立一定的奖励体系,小学生的表现欲也比较强,在奖励的带动下会更积极主动诵读经典。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选择科学的教学对策来提高经典诵读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目标。
篇6
1.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顺应时展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矗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摒弃狭隘的教学思想,在着眼于基本语文能力培养之基础上,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奠定广泛丰富的文化基础,以使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活力和潜能。
开设大阅读课,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着眼于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措施。
2.大量阅读是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多读多写便是秘诀,正如大纲所强调的“课外阅读是经常的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大量阅读具有极强的心理学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而大量阅读则是促进质变的广阔渠道。因为大量阅读扩大了信息的输入,这些信息的广泛性、层次性和新颖性,促进学生的人格与才华向高层次发展。
4.大量阅读是一条成熟的历史经验。孔子有“博学”之说,冰心有“多写”之言,语言学家吕淑湘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古今中外名人没有不是从小多读书的。布鲁姆主张:“要重视把儿童从为了课堂目标而阅读的距囿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为了乐趣和自身的目的而阅读。只有这样,阅读才有可能达到自动化的目的”。
开展自由阅读课教学模式正是在上述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广泛地开展自由阅读,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发展,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改善和扩大学生的智力背景,为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找到一条限时、大量、高效、低耗的成功之路。
(二)功能目标
通过自由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而且有利于其它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1.兴趣效益。“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自由阅读中,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爱好,诱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产生主动、自立的内在学习动机,以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
2.阅读效益。通过自由阅读,打破以往阅读教学死啃书本的局限,使阅读教学由量的增加到质的变化,教给学生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3.写作效益。在自由阅读中,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为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写作素材、思维材料、写作知识等,达到快速“自能作文”的境界。
4.启智效益。孔子曰:“多学近于智”。通过大量阅读,广泛涉猎知识,以形成广阔的智力背景,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力、判断力,并促进其它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育效益。在自由阅读中,增长了知识,陶冶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的生活,唤起他们对真善美的热爱,对假丑恶的憎恨,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三)适用范围
此模式适用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阅读课教学。
二、操作程序
(一)激发阅读兴趣
通常从两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从书籍的功用及作品内容对人情感的诱发、吸引;二是从多种活动中调动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两赛”(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一报”(办好手抄报)等。
(二)择优精选书籍
通过图书管理员、指导教师、学生之间的逐级推荐,定期精选书籍,使之适应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所需,兴趣所需,巩固、促进各学科知识所需。通过教师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熔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于一炉的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一些报刊上有强烈时代感的佳作及一些惩恶扬善的文学作品或借助于数学、自然、史地等科教学向学生推荐书籍,引导学生不但要读纯文学的书,还要读一些科普读物、名人传记、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然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进一步选择。
(三)加强读法指导
在阅读时,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三种:精读法、泛读法、浏览法。所谓的精读法,就是要求:“学示其训、句索其意、章求其旨”,对书中的精华部分要烂熟于心。该方法主要靠阅读教学培养,在自由阅读课中实践运用。所谓“泛读法”,即粗泛的读。对大量的一般性的书籍采用泛读法。有时,泛读可与精读结合进行,即精华精读,其它部分泛读。所谓“浏览法”,其要旨是:“看书看皮、读报看题”,可以看目录、读前言、阅后记、看要点,兴之所致,随意翻之。该法可用于选择图书、报刊等。特点是速度快,信息量大。学生在运用一定方法阅读的时候,要训练他们阅读速度。三年级学生每小时要求读5000字,
四、五年级学生达到每小时10000字。同时,还要提倡学生边读边想、细读精思,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包括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概括大意和中心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等。
(四)培养阅读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注意力、意志力、自我控制力和阅读技巧方面的一些常规性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
是自由阅读课的核心环节,要辅导学生写好下列四种类型的笔记:
(1)摘抄型:摘抄名人警句、优美句段、自然科学知识等,为作文积累大量材料。
(2)提纲型:写出文章的要点或故事的梗概等,是分析与综合的具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能力。
(3)感想型:即读后感。表达方式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或夹叙夹议等。
(4)评价型: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或美或丑、或善或恶、或真或伪,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这四种类型的读书笔记,要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指导学生练写。三年级以摘抄型为主,旁及其他;四年级以感想为主,兼顾别类;五年级以评价为主,综合其它。同时要求每篇读书笔记均配有插图,力求图文并茂。
(五)集体欣赏品评
为避免学生读书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食而不知其味”,要指导学生认真摘录,独立思考。每次阅读课用10~15分钟的时间集体欣赏品评。精读欣赏优美片断,老师给以评价,让学生心领神会,发挥集体互补启发、激励等合作效应,鼓励学生对作品持有独特见解。
(六)教师反馈回授
一般安排在每次交流之后,采用5~10分钟的时间,教师对阅读的情况、写读书笔记的情况,加以小结。目的是克服消极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发扬学生正确思想,不断提高阅读的层次性。
三、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力求:“自由阅读”不走过场,不放任自流,注意抓好五个落实:
1.时间落实: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一定的阅读时间,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三课时连排连上,组织学生集体读写。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时间自由读写。
2.读物落实:利用多种渠道购集图书,建设图书馆、阅览室,落实读物。要特别重视读物的质量,防止不健康的读物流入学校。
3.地点落实:根据本校的条件,阅读可在阅读室进行,也可在各自的教室进行,但必须保证阅读的质量。
4.辅导落实:以学生的自由活动为主,但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辅导。
5.笔记落实:引导督促学生要读写有机结合,二者的时间比例大致为2∶1。防止学生只读不写或不读光写。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在阅读时要保证一定的读写量。具体要求是三年级全年读40万字,写1万字的读书笔记;四年级全年读60万字,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五年级全年读50万字,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
2.学生的读书笔记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年级不同,读书笔记类型的侧重点也不同。学生所写的内容不要局限于文学范畴,还要深入自然科学及现代科学领域。随年龄的增长,所配插图与记笔记内容要逐渐对应,力求达到图文并茂。
3.学生要逐渐使自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明确阅读目的的习惯,精选读物的习惯,按计划阅读的习惯,合理运用时间的习惯,读写结合的习惯,读思结合的习惯,善用工具书的习惯,虚心求师问友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等。
附:教案示例
小学高年级自由阅读课教案
一、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以饱满激情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书籍的作用和它的丰富性,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推荐精选书籍
1.课前教师和图书管理员预先选好一定数量的书籍分放在各个阅读桌上,每桌配备字典一本。精选书籍的内容要广泛:有中外儿童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名人传记、散文、诗歌、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以供学生自由博览。
2.课上,教师向学生推荐新购书籍,如少年版的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3.结合课内阅读教学进程,推荐名家的作品,如《名人散文精笔荟萃》等。
三、加强读法指导
本次阅读重点训练学生的速度。指导步骤大致如下:
1.首先向学生传授速读的方法和意义。
2.教师在限定的时间内训练阅读速度。
3.对个别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四、学生阅读,自行写读书笔记
1.教师先提出阅读要求:本次阅读重点训练评价型和感想型的读书笔记。要求对名著中的人物从多个角度加以评价。另外,结合课内阅读进程的单元读写重点,剖析文章,写读后感。
2.教师巡回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写好读书笔记。
3.注意随时纠正学生的读书、执笔姿势。
篇7
一、听说能力训练的必要性分析
听说能力是与人类感觉器官有着紧密联系的综合能力之一。随着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客观环境对这一基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类在进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需要借助语言这类工具,进行信息、思想的交流和学习,并且用它来传递基本的劳动技能以及生产经验。因此,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训练,是时代和社会大背景下提出的客观要求。在小学第二学段教学中,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听讲”的方式来完成的,听说能力强的学生,在课程教学中,不仅反应敏捷,容易跟上教师的教学速度,同时还能对自我知识系统进行整理,能够较为迅速地抓取到教师讲课的重点。因此,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训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增进学生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第二学段语文听说能力训练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在小学第二学段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听说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从教学方案上来说,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听说能力训练列到重点内容的行列;从日常教学来看,教师在课堂上通常较为注重学生“字、词、句”的书写能力,往往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布置作业的环节上,家庭作业通常都是抄词、组词等;考试监测的内容也大抵相同,灵活运用的考试题目涉及较少,听说能力部分更是少得可怜。同时,在课文阅读以及听力考察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疏漏。种种问题的存在,导致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养成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三、小学第二学段语文听说能力训练的有效策略
通过前文的相关叙述,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听说能力训练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小学听说能力训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现状。结合小学第二学段教学内容,我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就小学第二学段语文听说能力训练开展的优化策略进行详尽论述。
1.观察训练法
听说能力训练是一个长期且计划性强的训练内容,因此,为了保证整个训练过程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训练计划,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有序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下一环节的顺利开展。
在具体训练中,我采用观察训练法、复述训练法、情景训练法以及活学活用等多种途径交叉的方式。观察训练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看图说话,这一方法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师将一些提前收集好的图片或者画面,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再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结论包括了学生对这幅画的直观感受或者是一些判断性的评价。比如就新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中《燕子》这一课程内容听说能力训练的进行来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去体会燕子的可爱之处。教师可以在训练开始之前,播放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课件,如燕子的飞行姿势或者是燕子捕食、筑巢等画面,并且让学生在观看之后与同桌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种方法具有直观形象的优势,困难程度较低,对于提高第二学段学生说话能力的效果不错。
2.复述训练法
除了观察法之外,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训练,还应对复述训练法进行合理的运用。所谓复述训练法,即是要求学生在听完故事或者笑话、新闻之后,重新将所听内容的要点说出来。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音素材,从而锻炼学生的讲述能力。比如就新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翠鸟》一文来说,在这篇文章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复述训练,课堂上,教师用翠鸟捕食或者飞行那一段作为训练的材料。训练进行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课本合起来,然后用讲故事的形式将翠鸟捕食或者飞行的具体细节描述给学生听,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细节的复述。
3.情景训练法
当学生的听说能力已经达到复述训练的基本要求时,教师可以着手准备情景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基本上都是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巩固的,而情景训练法,正是为学生营造这一种氛围。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痛痛快快地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渐放松心情,等到一定阶段,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你想告诉其他同学这些游戏怎么玩,你该怎么表达呢?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想说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和兴趣;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创设诸如自我介绍、商场购物、借东西以及问路等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对话训练。这些方式不仅可以训练学生进行不同场合、不同对象的对话,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敏捷程度,提高学生听讲、思考和表达的效果。
四、总结
就小学语文听说能力有效训练的开展来说,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对于启发学生的扩展思维以及创造思维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要想达到听说能力训练的最终目的,教师应从第二学段学生的具体特点出发,采用课内、课外双管齐下的方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听说训练环境,将训练内容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志红.我国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杨俊珂.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
[3]曾晓洁.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演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篇8
2.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顺应时展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摒弃狭隘的教学思想,在着眼于基本语文能力培养之基础上,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奠定广泛丰富的文化基础,以使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活力和潜能。
开设大阅读课,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着眼于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措施。
3.大量阅读具有极强的心理学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而大量阅读则是促进质变的广阔渠道。因为大量阅读扩大了信息的输入,这些信息的广泛性、层次性和新颖性,促进学生的人格与才华向高层次发展。
4.大量阅读是一条成熟的历史经验。孔子有“博学”之说,冰心有“多写”之言,语言学家吕淑湘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古今中外名人没有不是从小多读书的。布鲁姆主张:“要重视把儿童从为了课堂目标而阅读的距囿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为了乐趣和自身的目的而阅读。只有这样,阅读才有可能达到自动化的目的”。
开展自由阅读课教学模式正是在上述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广泛地开展自由阅读,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发展,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改善和扩大学生的智力背景,为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找到一条限时、大量、高效、低耗的成功之路。
(二)功能目标
通过自由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而且有利于其它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1.兴趣效益。“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自由阅读中,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爱好,诱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产生主动、自立的内在学习动机,以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
2.阅读效益。通过自由阅读,打破以往阅读教学死啃书本的局限,使阅读教学由量的增加到质的变化,教给学生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3.写作效益。在自由阅读中,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为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写作素材、思维材料、写作知识等,达到快速“自能作文”的境界。
4.启智效益。孔子曰:“多学近于智”。通过大量阅读,广泛涉猎知识,以形成广阔的智力背景,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力、判断力,并促进其它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育效益。在自由阅读中,增长了知识,陶冶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的生活,唤起他们对真善美的热爱,对假丑恶的憎恨,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三)适用范围
此模式适用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阅读课教学。
二、操作程序
(一)激发阅读兴趣
通常从两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从书籍的功用及作品内容对人情感的诱发、吸引;二是从多种活动中调动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两赛”(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一报”(办好手抄报)等。
(二)择优精选书籍
通过图书管理员、指导教师、学生之间的逐级推荐,定期精选书籍,使之适应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所需,兴趣所需,巩固、促进各学科知识所需。通过教师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熔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于一炉的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一些报刊上有强烈时代感的佳作及一些惩恶扬善的文学作品或借助于数学、自然、史地等科教学向学生推荐书籍,引导学生不但要读纯文学的书,还要读一些科普读物、名人传记、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然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进一步选择。
(三)加强读法指导
在阅读时,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三种:精读法、泛读法、浏览法。所谓的精读法,就是要求:“学示其训、句索其意、章求其旨”,对书中的精华部分要烂熟于心。该方法主要靠阅读教学培养,在自由阅读课中实践运用。所谓“泛读法”,即粗泛的读。对大量的一般性的书籍采用泛读法。有时,泛读可与精读结合进行,即精华精读,其它部分泛读。所谓“浏览法”,其要旨是:“看书看皮、读报看题”,可以看目录、读前言、阅后记、看要点,兴之所致,随意翻之。该法可用于选择图书、报刊等。特点是速度快,信息量大。学生在运用一定方法阅读的时候,要训练他们阅读速度。三年级学生每小时要求读5000字,
四、五年级学生达到每小时10000字。同时,还要提倡学生边读边想、细读精思,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包括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概括大意和中心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等。
(四)培养阅读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注意力、意志力、自我控制力和阅读技巧方面的一些常规性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是自由阅读课的核心环节,要辅导学生写好下列四种类型的笔记:
(1)摘抄型:摘抄名人警句、优美句段、自然科学知识等,为作文积累大量材料。
(2)提纲型:写出文章的要点或故事的梗概等,是分析与综合的具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能力。
(3)感想型:即读后感。表达方式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或夹叙夹议等。
(4)评价型: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或美或丑、或善或恶、或真或伪,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这四种类型的读书笔记,要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指导学生练写。三年级以摘抄型为主,旁及其他;四年级以感想为主,兼顾别类;五年级以评价为主,综合其它。同时要求每篇读书笔记均配有插图,力求图文并茂。
(五)集体欣赏品评
为避免学生读书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食而不知其味”,要指导学生认真摘录,独立思考。每次阅读课用10~15分钟的时间集体欣赏品评。精读欣赏优美片断,老师给以评价,让学生心领神会,发挥集体互补启发、激励等合作效应,鼓励学生对作品持有独特见解。
(六)教师反馈回授
一般安排在每次交流之后,采用5~10分钟的时间,教师对阅读的情况、写读书笔记的情况,加以小结。目的是克服消极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发扬学生正确思想,不断提高阅读的层次性。
三、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力求:“自由阅读”不走过场,不放任自流,注意抓好五个落实:
1.时间落实: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一定的阅读时间,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三课时连排连上,组织学生集体读写。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时间自由读写。
2.读物落实:利用多种渠道购集图书,建设图书馆、阅览室,落实读物。要特别重视读物的质量,防止不健康的读物流入学校。
3.地点落实:根据本校的条件,阅读可在阅读室进行,也可在各自的教室进行,但必须保证阅读的质量。
4.辅导落实:以学生的自由活动为主,但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辅导。
5.笔记落实:引导督促学生要读写有机结合,二者的时间比例大致为2∶1。防止学生只读不写或不读光写。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在阅读时要保证一定的读写量。具体要求是三年级全年读40万字,写1万字的读书笔记;四年级全年读60万字,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五年级全年读50万字,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
2.学生的读书笔记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年级不同,读书笔记类型的侧重点也不同。学生所写的内容不要局限于文学范畴,还要深入自然科学及现代科学领域。随年龄的增长,所配插图与记笔记内容要逐渐对应,力求达到图文并茂。
3.学生要逐渐使自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明确阅读目的的习惯,精选读物的习惯,按计划阅读的习惯,合理运用时间的习惯,读写结合的习惯,读思结合的习惯,善用工具书的习惯,虚心求师问友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等。
附:教案示例
小学高年级自由阅读课教案
一、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以饱满激情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书籍的作用和它的丰富性,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推荐精选书籍
1.课前教师和图书管理员预先选好一定数量的书籍分放在各个阅读桌上,每桌配备字典一本。精选书籍的内容要广泛:有中外儿童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名人传记、散文、诗歌、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以供学生自由博览。
2.课上,教师向学生推荐新购书籍,如少年版的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3.结合课内阅读教学进程,推荐名家的作品,如《名人散文精笔荟萃》等。
三、加强读法指导
本次阅读重点训练学生的速度。指导步骤大致如下:
1.首先向学生传授速读的方法和意义。
2.教师在限定的时间内训练阅读速度。
3.对个别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四、学生阅读,自行写读书笔记
1.教师先提出阅读要求:本次阅读重点训练评价型和感想型的读书笔记。要求对名著中的人物从多个角度加以评价。另外,结合课内阅读进程的单元读写重点,剖析文章,写读后感。
2.教师巡回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写好读书笔记。
3.注意随时纠正学生的读书、执笔姿势。
篇9
1 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顺应时展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摒弃狭隘的教学思想,在着眼于基本语文能力培养之基础上,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奠定广泛丰富的文化基础,以使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活力和潜能。
开设大阅读课,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着眼于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措施。
2 大量阅读是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多读多写便是秘诀,正如大纲所强调的“课外阅读是经常的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二)功能目标
通过自由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而且有利于其它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1 兴趣效益。“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自由阅读中,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爱好,诱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产生主动、自立的内在学习动机,以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
2 阅读效益。通过自由阅读。打破以往阅读教学死啃书本的局限,使阅读教学由量的增加到质的变化,教给学生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三)适用范围
此模式适用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阅读课教学。
二、操作程序
(一)激发阅读兴趣
通常从两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从书籍的功用及作品内容对人情感的诱发、吸引;二是从多种活动中调动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两赛”(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一报”(办好手抄报)等。
(二)择优精选书籍
通过图书管理员、指导教师、学生之间的逐级推荐,定期精选书籍,使之适应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所需,兴趣所需,巩固、促进各学科知识所需。通过教师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熔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于一炉的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一些报刊上有强烈时代感的佳作及一些惩恶扬善的文学作品或借助于数学、自然、史地等科教学向学生推荐书籍,引导学生不但要读纯文学的书,还要读一些科普读物、名人传记、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然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进一步选择。
(三)加强读法指导
在阅读时,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三种:精读法、泛读法、浏览法。所谓的精读法。就是要求:“学示其训、句索其意、章求其旨”,对书中的精华部分要烂熟于心。
三、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力求:“自由阅读”不走过场,不放任自流,注意抓好五个落实:
1 时间落实: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一定的阅读时间,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三课时连排连上,组织学生集体读写。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时间自由读写。
2 读物落实:利用多种渠道购集图书,建设图书馆、阅览室,落实读物。要特别重视读物的质量,防止不健康的读物流入学校。
(二)对学生的要求
1 学生在阅读时要保证一定的读写量。具体要求是三年级全年读40万字,写1万字的读书笔记;四年级全年读60万字。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五年级全年读50万字,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
2 学生的读书笔记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年级不同,读书笔记类型的侧重点也不同。学生所写的内容不要局限于文学范畴,还要深入自然科学及现代科学领域。随年龄的增长,所配插图与记笔记内容要逐渐对应,力求达到图文并茂,小学高年级自由阅读课教案
一、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以饱满激情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书籍的作用和它的丰富性,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推荐精选书籍
1 课前教师和图书管理员预先选好一定数量的书籍分放在各个阅读桌上,每桌配备字典一本。精选书籍的内容要广泛:有中外儿童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名人传记、散文、诗歌、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以供学生自由博览。
2 课上,教师向学生推荐新购书籍,如少年版的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3 结合课内阅读教学进程,推荐名家的作品,如《名人散文精笔荟萃》等。
三、加强读法指导
本次阅读重点训练学生的速度。指导步骤大致如下:
1 首先向学生传授速读的方法和意义。
2 教师在限定的时间内训练阅读速度。
3 对个别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四、学生阅读,自行写读书笔记
1 教师先提出阅读要求:本次阅读重点训练评价型和感想型的读书笔记。要求对名著中的人物从多个角度加以评价。另外,结合课内阅读进程的单元读写重点,剖析文章,写读后感。
2 教师巡回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写好读书笔记。
3 注意随时纠正学生的读书、执笔姿势。
篇10
1.新大纲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更加关注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接轨,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置。改变了以前只重知识传授的目标指向,更重视教学能力培养和教学方法的训练目标。
2.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学生教学能力形成为核心,以传授最新教育理念为出发点。改变了章节式教学结构,以专题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共设16个理论教学专题和一个教学能力训练的实践专题。每个理论专题在1-3次课内完成,实践专题(20学时)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修改后的大纲将理论教学重点放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最新语文教学理念、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教学设计、说课与评课等方面,并在学生实践专题中完成学生讲课、说课的实践和指导。这样的改变力图通过“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会基本的教学设计,能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教学,初步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
(二)改革“语文教学论”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论”作为必修课,多年来的教学传统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教学录像示范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理论学习多,课堂研讨和教学实践少。2013年课程改革后,实行分班授课,教学方法上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基本上是三线并行:课前5分钟练习、教师授课与案例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实践。
1.课前5分钟练习,让学生初次体验登台讲课的感觉。每次正式上课前,按照学号每班一个学生讲课5分钟,教师点评。教学内容自选,要求讲课内容要有知识性,讲课结果作为平时作业成绩记录在案。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在讲台上讲课的感觉。
2.教师授课,理论讲解与课例观摩并重。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讲授课程内容,课上注重联系学生学习语文的经验,并辅以教学录像和文字课例观摩分析,学生观摩后评课并写出课评,作为平时作业成绩。
3.小组合作学习,由合作探究到真实的教学实践。在学期后半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课外时间,每周一次在教师能力训练中心共同备课,学生各自分工合作,最后每组指定两人分别做讲课和说课,所有人的活动按照参与情况赋分,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分,整个活动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在课程结束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进行短时训练,每组推荐的优秀者可以模拟授课50分钟,其余学生观课、评课。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便于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
(四)继续推行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是廊坊师范学院师范生培养的特色手段,开始于2011年。学生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20人左右为一组,接受由中学优秀教师和校内导师合作进行的教师职业能力训练。训练内容按顺序有两个学期的基本功与教师入门、两个学期的校外见习、两个学期教学训练与微格教学。基本功和教师入门训练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特点,形成教师最基本的板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校外见习是对教师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包括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班级管理等内容。教学训练和微格教学则是侧重学生的实践过程,是教学理论的运用,也是教学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从教师素质和教育理念到教育教学见习再到模拟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培养了学生的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三年来,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师生共同努力,导师制也显现出较好的效果,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对学生参与导师制的要求也有了提高,由自愿参加变为必须参加,并要求校内外导师要加强合作,共同实现培养目标。
二、课程改革效果调查分析
为了能更科学有效地进行课程改革,更好地培养学生教学能力,课题组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2010、2011级语文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调查,2010、2011、2012级导师制辅导调查等,参加调查的学生有558人次。
(一)语文教学类课程调查结果及分析
1.对“语文教学论”课程改革的认可度较高。对于“语文教学论”的教学内容,2011级和2010级有18.4%的学生表示很满意,有76.9%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但有5.3%的学生表示不太满意。不满意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趣味性不足、实用性不够强几方面。对于“语文教学论”教学方法表示很满意的学生是16.8%,比较满意的学生是69.5%,另有13.7%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不满意集中体现在理论讲授多、学生实践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几个方面。
2.对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强烈的期待与选课结果的背离。调查结果显示,2011级和2010级学生有66.25%的人表示想选择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如果把教师教育模块内的课程作为自由选修课,有81.4%的学生想选修学习。但事实情况是,学生在选择模块课程时更多地选择了文学模块和语言模块,而非教师教育模块。调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认为教师教育模块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趣味性和专业性不足。文学类课程因有作品赏析和作者生平经历而显得有趣味,语言类课程更是学生心目中当然的专业课,而教学类课程是边缘性课程,不受重视。第二,学生对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缺乏充分的了解。由于是新调整的课程,学生选课时对每门课程的内容不是很了解,担心这些课程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弱,也担心在能力方面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所以选课时只有部分有兴趣的同学选择,造成每学期都不够开课人数的状况。第三,考研方向影响课程选择。三年级和四年级是学生考虑考研问题并开始进行准备的时候,他们在选择课程模块时,一般会选择和自己的考研方向一致,这样有利于积累知识,有助于考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考研方向以文学和语言为主,教育教学方向的考生比较少。
3.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渴望。2010级和2011级平均有71.9%的学生认为,实习前非常有必要进行试讲。在学生建议的内容中,“实践”都排在建议的第一位。他们建议: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要增加实践课,要理论联系实际;“语文教学论”教学内容要增加实践环节,要多使用案例,联系语文教学实际,必要时要安排到中学进行试讲;“语文教学论”的教学方法要增加学生活动,要在学生讲课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这种现象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教学实践有非常强烈的渴望。他们对于教学理论没有什么兴趣,而对于教学实践活动却非常积极。
(二)导师制调查结果分析
1.参加导师制的目的明确指向获取教学经验。2010级95%、2011级97.1%、2012级96.3%的学生都以获取教学经验作为参加导师制的目的。另外,最希望得到指导的内容位列前三的是教学方法与技巧(46.2%)、教学经验(34.23%)、学生管理与沟通(23.05%),还有获得教学实践机会也是学生非常看重的方面。这几方面也都侧重于教学与管理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这个结果与语文教学类课程调查结果互相印证,说明学生对教学实践机会和获取教学经验有非常强烈的渴望。
2.学生参与导师制积极性高,但活动主动性差。2010级自愿参加136人,2011级68人,2012级全员参加113人(学校规定)。每次都能按时参加导师组织的活动的比例为67.7%,有时不参加活动的比例为31.06%,只有1%的学生从不参加活动。但是,能主动到中学向校外老师请教的只有19.05%,不去主动请教的有57.8%,偶尔会去请教的有23%。与他们希望获取教学经验的愿望相比,获取锻炼机会的行动却显得非常被动。
3.导师制指导内容设置满意度较高。对导师制设置的指导内容表示很满意的三个年级平均是23.5%,比较满意的平均是59.1%,不满意的平均是17.56%,这是由于个别教师指导不力造成的。对于辅导收获的大小,平均有19.18%的同学表示收获很大,收获比较大的占39.54%,一般的占33.25%,没什么收获的占8.04%。
4.导师制存在的问题相对比较集中。一是学生真正实践机会很少。在“教学训练与微格教学”阶段,多数指导教师没能很好地组织小组内的模拟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试讲的比例只有22.4%。二是部分指导教师没按要求开展活动,主要表现为活动内容没有规划,活动次数不足或没有活动。三是对学生没有严格管理,学生是否按要求参加活动,教师并没有严格要求,基本凭学生自觉自愿。四是学生对导师制辅导内容和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以至他们不知道自己每学期应该做什么。
三、改进措施与改革前瞻
(一)改进教师教育模块选课方式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对他们教学能力形成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模块课选课之前,应该集中对模块课程进行详细说明,内容包括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的主要内容、授课的主要方法、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授课教师的基本情况等。另外,选修课程的选择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模块或自由选修,可以尝试多种方式。
1.模块选择与自由选择相结合。模块课设置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未来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但现实是学生在三年级选课的时候对自己的未来还比较茫然。考研还是就业?做教师还是考公务员?当这些问题还没有确定答案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和课程的特点对课程选择就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模块课程的缺点是选择一个模块就要放弃其他模块,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以采用模块选择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即学生选定一个模块之后,其他模块课程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2.模块课程与限选课程相结合。教师教育模块有些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师技能训练”。因此,无论教师教育模块是否能正常开课,无论学生选择哪一个模块,这门课程都应该作为必选课,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学技能的系统训练,这也是此次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目标。3.重新组合模块选修课程。取消模块限制,在三个模块课程中任意选修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课程,每学期每个模块选修课程不少于1门。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未来需要,又可以兼顾学生学习兴趣,无论考研还是就业,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内容。
(二)课堂教学增加学生实践比例
“语文教学论”在原有改革的基础上,要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
1.增加小组合作的内容,丰富合作活动的形式。学生按照每7人一组的标准进行小组合作,合作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课堂上分组进行中学语文教材分析,学会备课。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备课讲课,小组合作准备1课时的教学内容,推荐本组同学进行说课和模拟讲课。三是每个学生另外准备15分钟课程进行视频录制,同组同学模拟中学生配合课堂互动,录制的教学视频经过教师评判赋分,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这个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模拟授课,且大家互为师生,真切体会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角色的不同特点,思考语文教与学的规律。
2.增强教学视频观摩后现场评课的力度。结合所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加中学语文教学视频观摩的次数,并由学生和教师进行现场评课,评课内容结合语文教学理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印证。这样既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体会。
3.学生讲授和讨论“语文教学论”课程内容。对“语文教学论”中的某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备课讲课,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思考关于语文教学的问题,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开拓自己的视野,也锻炼讲课能力。对于某些新的有争议的观点,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三)进一步加强校内外沟通与合作
双导师制的实行为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学生受益匪浅,但也存在多种问题。为了能提高导师制的辅导效果,应该进一步加强校内外的沟通与合作。
1.对学生进行导师制宣传与说明。有些学生对导师制的要求并不明确,更没有认识到导师制的重要意义。因此,校内导师应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导师制的宣传和说明,介绍每一学期的指导内容、目标和要求,学生可以按照要求评价校外导师指导的质量,以便改进存在的问题。
篇11
二、具体工作要求及措施:
1.聚焦课堂,加强“常规教学”,转变老师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能。加强备课,注重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切实注重教学效果,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要加强管理,做到没有教案不进课堂。备课应注意备足学生,作业练习要符合区教育局布置的“学生作业四要四不准”的要求,减少重复机械式的作业,提高语文的练习实效。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教学质量。要特别重视学生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研组将加强抽查。提倡班内或年级内经常进行优秀作业的评比,以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要严格把握作业的质量,控制数量、及时批改、及时调控教学,将语文教学质量追求分解到每一课每一单元的评价上,减少或消除错误积累。特别重视提优补差工作。教研组将配合教导处多次、小范围地进行随机质量调测,及时分析反馈调控。
3.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内注重学生积累,课外指导学生利用早读课、午间及双休日广泛开展阅读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从读书中收获知识、明白事理、陶冶情操,让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行为。同时加强各类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经典诵读活动等,从而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4.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青年老师每学期每人至少上一节教研课,教研组成员,非特殊原因,尽量参加,课后,及时评课。
5.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素养。语文教学应当在教给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于引导应用,培养学生的言语潜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及时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应变潜力和创新潜力。为此,我们要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6.培养青年教师,促其健康成长。青年教师是我们语文教研组的中坚力量,而教研组、备课组正是培养新教师的主阵地。各语文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资料共享,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尤其是使新教师能尽快提高、成熟,使青年教师发挥他们的主动力。
三、各年级具体工作安排:
【一年级】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组计划。
2、组织教师参加第一次集体备课,主备人:丁欢。
3、期初五认真检查。
三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第一次集体备课,主备人:芮秋芳。
2、教研组内共同研讨练字内容与指导要点,重点安排两次写字比赛,发现、培养一批写字特长生。学期末进行写字班级星级评定(分为三个级别,由低到高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组织新教师上好考核课4、组织教师参加校级公开课,同课异构:章梦佳、张黎明、尹文娟、韩冰《四个太阳》
四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第三次集体备课。主备人:侯娇娇。
2、五认真检查
3、一年级校级教研活动,同课异构: 丁欢、张文静《小公鸡和小鸭子》侯娇娇、陈丽《怎么都快乐》
4、完成研讨课总结
5、单元测试,通过测试情况对之前的教学进行总结,针对问题提出方法。
6、期中复习。
五月份:
1、期中考试。
2、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3、组织教师参加第四次集体备课,主备人:吕雪琴。
4、五认真检查
5、“一课多上”,组内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活动:陈珊珊、胡媛、陶璐《动物王国开大会》
6、单元测试,通过测试情况对之前的教学进行总结,针对问题提出方法。
六月份:
1、期末复习计划交流。
2、生字和优秀作业验收。
3、期末复习。
4、期末考试。
【二年级】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组计划。
2、组织教师参加第一次集体备课,主备人:朱金美。
3、期初五认真检查
三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第二次集体备课,主备人:朱春霞。
2、五认真检查
3、组织新教师上好考核课
4、组织教师参加镇级公开课,同课异构:
朱艳《千人糕》
何文敏《千人糕》
四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第三次集体备课。主备人:李玲。
2、五认真检查
3、二年级校级教研活动,同课异构:王之睿、钱沁《枫树上的喜鹊》
五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第四次集体备课,主备人:孙爱华
2、五认真检查
3、二年级校级教研活动,同课异构:何珍珠、朱金美《雷雨》
六月:
1、二年级校级教研活动:史颖秀《羿射九日》第一课时
孙爱华《羿射九日》第二课时
2、组织教师进行论文撰写工作
3、组织教师做好期末复习
4、组织教师做好五认真自查
【三年级】
三月份活动:同课异构 活动主题:同课放光彩,异构显心意
四月份活动:课堂实讲 活动主题:课堂教学展风采,凝心聚力促成长
五月份活动:优秀课例分享 活动主题:优秀课例齐分享,评课议课促成长
六月份活动:读书分享 活动主题:阅读,遇见最好的自己
【四年级】
二月:
1、制定教研组计划。
2、组织教师参加第一次集体备课,主备人:汪腊梅。
3、期初五认真检查
三月:
1、组织教师参加第二次集体备课,主备人:端义云。
2、五认真检查
3、组织教师开设组内研讨课。
四月:
1、组织教师参加第三次集体备课。主备人:孙海霞。
2、五认真检查
3、组织四年级老师参加校级教研活动
4、进行期中考试。各年级小结期中测试状况,明确后半学期的目标五月:
1、组织教师参加第四次集体备课,主备人:史娟娟。
2、五认真检查
3、四年级组内研讨课。
4、各年级制订期末复习计划。
六月:
1、教研组工作总结。
2、教师收集有关资料及教学心得,并上交论文或案例。
3、复习课展示。进行全面复习。
4、期末复习考试。
【五年级】
三月份 活动主题:忆童年 悟情感 活动内容:走进童年岁月
四月份 活动主题:品味汉字 品味人生 活动内容:遨游汉字王国 读古典名著
五月份 活动主题:扣人物特点 显人物形象 活动内容:字里行间众生相
六月份 活动主题:品味灵动语言 展现景物魅力 活动内容:足下万里 景色纷呈
【六年级】
二月份:
1、确定六年级组集体备课名单,布置具体要求,明确每次集体备课主题。做到“真备”“真听”“真分享”。
2、制定教研活动计划表,每位老师执教一节公开课。
三月份:
1.执行教研活动计划表。
2.集体备课,对每课作业设计进行研讨,提升作业效能。
3.积极推进读书活动,评选优秀的读书笔记。
四月份:
1.继续推进集体备课活动和教研活动。
2.进行质量调研检测,撰写质量调研报告。
3.进行试卷命题专栏的集体备课研讨。
五月份:
1.进行有效复习策略的教研活动。
2.进行后进生追踪记录调查,摸清学情,时刻跟踪。
篇12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从三年级开始进行写教学,写作教学素来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写作教学成果基本可以代表整体语文教学成果,而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是小学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当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环节存在着的较多限制性因素,严重不利于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必要对我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并研究提高写作教学水平的措施。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水平。
1 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写作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化形式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影响较大,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各种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往往教导学生背诵一些优美词句与格言运用到文章写作中去,但小学生受限于年龄与理解水平并不能真正掌握其内涵与利用方式。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不注意通过各种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拿出积极性[1]。
1.2不重视基本语文知识的积累,难以形成写作基础
各种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修辞方式的运用方式、各类文体的基本特点等)的积累是进行写作的前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往往在没有准确考察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储备量的情况下盲目进行各类写作项目的训练,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在没有充分的语文知识储备的状况下进行写作训练,遇到的困难阻力较大,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小学生写作作文生搬硬套,缺乏真情实感与生活的联系
作文内容生搬硬套是大多数小学生作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没有真情实感与生活感。主要原因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因为生活阅历较少在写作中往往生搬硬套,存在着一件生活事件多次运用的现象,严重缺乏对生活事件的加工、重组和再造的能力[2]。
1.4不重视开阔学生写作思路,忽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生写作教学的重点任务应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并在培养感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小学生阅读量有限,生活体验较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这一现实情况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写作学习感受探讨,致使学生的习作思路闭塞,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
2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2.1教师转变写作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当认真审视当下小学生写作教学存在的弊端与不足,摒弃以往落后的写作教学理念,善于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进生活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在进行白描写作教学时,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观察花坛里的花草灌木、道路旁的高大乔木,夕阳西下时的云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肉眼观察将景物与各类食物进行详细实在的描述,教导学生善于描写真实的生活。
2.2加强小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教学
基础语文知识的教学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单凭短暂的课堂教学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教学措施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各类与语文有关的生活情节,积累语文知识,比如识别广告牌、学习查字典、在课外时间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开始接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与外国名著,增加文学修养与基本的语文知识素养[3]。
2.3将写作教学与生活进行细致的联系,激发学生写作的真情实感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将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不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确保下笔言之有物。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思考对生活的热爱程度,注重写作教学的思想性与情感性。
2.4扩大学生写作思路,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善于设置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语言游戏活动,例如词语接龙、讲故事比赛等内容使学生的知识量得以丰富,并训练联想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真情交流会,让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通过激发学生的会议能力唤醒情感与语言文字的感觉。
3 结语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写作能力的职能,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当下写作教学现状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各类限制写作教学质量的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出发,补充写作素材,创新教学方法,将写作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与文字表述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型的写作,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与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春,韩宁.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知识经济:教育时空,2014,08(16):155.
篇13
一、精读文本,备课全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什么是文本呢?文本一般是指我们所说的教材,通俗点说就是课文。但在这里,我说的文本除了课文,还包括教学辅资料。在现代化手段日益先进的今天,有好多的教师,教学前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上。课件制作得很精美,可是纵观整节课,感觉是教师领着学生在欣赏图片。训练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没有重心,如蜻蜓点水一样所有的内容都设计了,但只是走了个形式。究其原因,则是没有精读文本。
我们曾听过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于永正等老师的课,发现他们在课堂上很少用精美的课件,课堂朴实不华丽,过程简单而内容厚重。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地引导,不仅点燃了学生的热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听课的老师陶醉其中,置身于文本,觉得自己就是文本中的主人公,感受主人公之悲喜,感悟作者之爱恨,体会编者之意图。试想,如果教师没有精读文本,怎会有如此效果?所以,我们在精读文本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细读教学辅资料
每个学校都会给每个教师在学期初发放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或《教学参考》等辅资料,便于让广大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这些书籍,详细地分析了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写作特色,介绍了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并提出了教学实施建议和注意事项,尤其是教学中易错的读音、字词,以及学生在理解重点句子时可能会出现的认知错误,为精读文本作了铺垫,为经验不足的教师指明了方向。
2.静心研读课文
课文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载体,需要教师去挖掘。我们在要求学生预习时,要通读课文四遍。同样备课时,教师也应该三读课文。第一遍,以学生的身份去读,读通全文,理清课文脉络,解决课后练习题;第三遍,以作者的身份去读,了解阐述的是什么观点,表达的是什么情感?第二遍,以编者的身份去读,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训练目标让;第四遍,确定教学重难点,预设课堂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当然,将课文第四遍,不是机械式读,而是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感悟,直到自己做到“心中有丘壑”,才能在课堂上面对预设之外的问题,做到游刃有余地解决,将学生及时从偏离的轨道领回来。
二、因材施教,分层预习
作为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都知道,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养成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语文学科中,训练学生学习能力主要是预习习惯的培养。而预习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根据年级、学习能力的不同,分年级梯级进行培养。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预习,训练重点主要是字词的预习;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自学字词的能力,除了预习字词,可以设计有效提问的预,比如针对课文提出“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五年级的学生,内容囊括四年级的预习内容,层次还要更高一点,不能还停留在提出问题这个层面,应该尝试解决问题“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所以要设计一些表达自己间接的问题,如“读了课文,我由此想到了……”等。当然,这是针对大多数学生是这样的,还有个别落伍的学生,我们则要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分层进行预习。
三、精心设计,合作探究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所谓的简单,不是简略,不是草率,而是避免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肢解课文”、“满堂问”。教师在课前,将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提炼出一个核心问题,直奔重点,然后在课堂上围绕核心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文本,感知人物、感悟写法,并使情感受到熏陶。
四、认真反思,善于总结
反思,指的是教师在完成一节课堂教学任务后,就自己在课堂上实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可以记录自己的成功的经验及做法,可以写下自己的不足及补救措施,可以谈一谈自己课堂上的体会,也可以记下学生就某一活动中的出色表现等等。认真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教学总结经验,不仅是每一位教师专业化迅速成长的手段,还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在课前精读文本,认真备课,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分层预习课文,课堂上按照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直奔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合作探究学习,课后认真及时进行教学总结,我们就会打造出适合自己的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2]《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