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物流行业的认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物流行业的认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物流行业的认识

篇1

(二)企业岗位变化对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现在企业岗位要求越来越复杂,完成岗位任务需要的知识也呈现复杂化、多元化和跨界化;同时,由于企业的岗位也在不断变化调整中,员工在同一个企业也可能要不断转岗。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由于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和企业实际较为接近,上手较快,但是自我学习能力差,一旦需要遇到岗位调整,适应力较差。岗位迁移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的职业发展,也制约着高职物流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据麦可思的相关调查表明,现在学生毕业后半年内,离职率高达43%,三年后所从事职业与毕业后半年内从事职业差异率达到48%,五年后的这一比率更高。为了学生将来可以适应这种变化,也迫切要求学校加强在不同岗位、甚至不同行业的通用核心技能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二、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人在完成任何岗位工作都要具备的一种通用能力,是除特定岗位的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具有普适性、工具性和可迁移性,它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职业,能够适应各类不同岗位,是所有从业者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具备的一种通用能力,它影响人的可持续发展。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最早源于德国,当时叫关键能力,由梅腾斯在《关键能力――现代教育的使命》中提出,强调职业教育在技能培养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此后不同的国家,对于职业核心能力都有较多的研究,不同国家对于职业核心能力的侧重也有不同。在英国职业核心能力被称为“Core skills”,强调的是方法能力,主要包括与人交流、信息技术运用、数字应用、与他人合作、独立完成工作、解决问题等。在美国核心能力被称为“基本技能”,主要包括:①与人相处并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②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③资源整合能力;④社会理解力;⑤统筹规划和组织的能力。在我国比较公认的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是在1998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的定义: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自我学习、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八项核心能力。

考虑到物流业是个新兴行业,物流行业整体处于比较低的发展水平,行业高新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行业整体工作岗位都比较辛苦,而且通过走访多家物流企业和人力资源经理,参考网上的招聘要求,都把吃苦耐劳、踏实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恃宠而骄,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应把吃苦耐劳、踏实工作也放入到物流专业职业核心能力中。

三、高职物流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路径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企业用人需求变化也越来越快,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但是目前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可供推广的模式。有些高职院校提出应为职业能力设置专门的独立课程,并引入职业核心能力测评,但是针对学生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生反对这一做法,原因是现在的学生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已经很重,单独开设课程必将加大对学生的负担。笔者也认为,职业核心能力本就是从各岗位、各类职业中提炼出来的通用技能,如果离开具体的岗位任务,抽象地进行培训,犹如无源之水,难以达到效果。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一些做法,认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托具体的岗位任务,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渗透,并总结出了“一车四轮”五位一体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

“一车”是指职业核心能力,“四轮”是指满足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出发,根据物流岗位任职标准和人才素质要求,将职业核心能力贯穿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公共基础课,嵌入专业课、贯穿实践课、引入第二课程”,四轮齐驱,共同完成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一)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公共基础课,加速公共课改革

近年来高职的各类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公共基础课改革稍显滞后。一方面,学生对公共课感到乏味、无用,另一方面教师也感到头痛。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公共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刚入学就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对其将来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公共课的积极性。当然各类公共课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应所侧重,如可将信息处理能力融入《计算机应用》,数字应用能力融入《经济数学》,与人交流能力融入《大学语文》,外语应用能力融入《高职英语》,与人合作、吃苦耐劳等融入《就业指导》,从入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学生就业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嵌入专业课程

职业核心能力是从具体职业和岗位中提炼出来的,因此核心能力的培养也必须依托具体工作任务。而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基本上所有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都与工作领域对应,即课程中的教学任务来源于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实施项目化教学,将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结合,才能有效地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另外以自我学习、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作为支撑,也可以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果。可以说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训练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具体专业能力与核心能力对照情况见表1。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们将各项专业技能和工作任务对应的核心能力进行了整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个核心能力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甚至和专业技能是绞合到一起得到训练的。如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也就夹杂着诸如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这里的分析只是为了便于在某个任务的教学中突出强调某类核心能力的培养,当然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广泛地应用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情境模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核心能力培养。

(三)工学结合,使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

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在行为中习得,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亦是如此。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最根本的就是实施工学结合、强化校企合作,培养适应企业长远需求的人才,实现人才需求与培养的有效对接,校企双方达成“双赢”。为了保障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可安排大一进行认知实习,大二进行专业实习,大三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三个实践环节。同时通过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校园做兼职教师、企业老总做讲座、同邮政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同时将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吃苦耐劳等能力嵌入校内外的整周实训和校外实习指导任务书,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训练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主动与企业的用人要求接轨。

(四)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引入第二课堂

篇2

1.“订单式”培养是指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本文由收集整理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注入了办学活力,为校企合作找到了最佳的途径。

2.教育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市场和物流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现代的物流人才既要懂得物流技术,又要懂得物流经济。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的才能,并能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而且无论遇到什么环境,经过努力都可以很快适应。

3.订单式培养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模式,为国家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对口的物流人才。该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利益的实现为中心,达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接轨,学生实践技能与岗位要求的一致。

二、“订单式”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实践探索

1.让企业参与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能再“关起门来办学”。企业应介入学生的培养,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了解用人单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通过这种产、学、研结合及校企签订“订单式”合作培养的模式,真正培养出符合物流企业和输送企业实践需要的技能人才,这是一个对社会、企业、高校以及学生均有利的多赢模式。

2.“订单式”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解决了物流管理教学宽而不精的弊病,还可以扭转企业找不到合适物流人才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升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确保更多的毕业生能顺利就业。另一方面也为高职院校开发物流校本实训教材,如何编写出能体现以学生为本位,突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物流专业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正确方向,使教材开发与教法改革与时俱进。同时,在教学管理上,实行“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双循环互动教学模式,把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与现场获取实际经验结合起来,大力推行“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群的能力,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三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引进来、派出去”的方式提高师资水平,比如,安排物流老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物流企业研发工作,提升教师自身研发能力,及时地了解物流企业最新的技术信息,同时通过引进企业物流管理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或者聘请企业物流经理来校兼职授课等方式,因为只有教师的实践技能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才能相应提高。

3.推行“订单式”培养,强化“双证制”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宗旨,与珠江钢管有限公司签定了“物流工程材料管理”订单班、与海鸥卫浴有限公司签订了“物流配送”订单班。具体操作是:根据订单企业职业岗位及技能要求,成立由学校和企业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了订单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确定培养目标、培训项目和岗位训练流程。校企双方共同建立顶岗学生实训档案和跟踪考评记录,安排专人对“订单式”培养班级进行管理,实践环节的时间接近总计划的50%,学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顶岗时间、岗位轮换等情况进行跟踪考核,根据技能水平、顶岗工作中的表现等,由企业鉴定、考证打分,成绩合格者由订单企业录用就业。

篇3

 一、现代物流人才的特征及素质

 现代物流是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的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的新兴产业,因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到管理学、运输学、经济学、社会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按国家统计口径, 所谓物流业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学历 (学位) 或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物流业从业人员[1]。现代物流人才是能将物品的信息、规划、生产、库存、包装、运输等整个流动过程综合起来的集成式的管理人才,并以一体化管理手段在物料生产或商品流动中,实现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的专门人才。因此,为了培养既能完整、系统了解和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又能将其应用于物流实践的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应该对所开设的物流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认真研究如何培养适应行业实际需要的各类物流人才,助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物流人才是多类型、多层人才的综合体[2]。根据物流企业岗位的需要,我们主要将物流人才划分成基层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者和高层决策规划人才等四个层次。基层操作人员主要是指物流作业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和营运,如货物的出入库存、装卸搬运、堆垛、打包、分拣、配送等工作,这类人员具有专业技能或较好的体能,在企业中人数最多;其次是基层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岗位是库房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客户服务人员、采购员等,这部分人员数量也较多;再次是中层管理者,这部分人员的主要岗位是企业的物流业务经理、运输经理、采购经理等,他们与基层管理者的区别是熟悉并掌握部分物流流程,并能对其中某个环节或某个结点进行计划、组织、决策等管理活动,人数相对较少,通常是企业或部门的业务骨干;高层决策规划人才是企业物流系统的设计、掌控者,人数凤毛麟角。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金字塔”形状,中、高层管理人才位于人才需求金字塔的顶部,总的需求量不大,但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是企业的灵魂。物流企业需要的是大量高素质的中下层管理人才和基层的操作应用人员,有资料统计这类人员占到企业人员总数的75%左右。

 物流人才素质具有综合性。物流产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所涉及的领域的广泛性和掌握技术的先进性,现代物流业不仅要求其管理人员要掌握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以及外延的供应链管理的综合知识,而且要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熟悉生产的工艺流程。随着现代物流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物流专业人才不仅要熟悉物流的具体运作,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背景和工作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物流工作需要。

 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样性。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物流业的这些特性决定了物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即物流业既需要高层的决策、规划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管理及操作人员。只有实现了对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的多元化,才能满足物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科学有效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发达国家物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其物流教育随着物流业的兴起而快速发展,并形成规模和体系,物流教育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和保障了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欧美和日本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他们首先是在大学内建立了从专科、本科、研究生系列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再者就是企业及物流协会和学会大力开展物流职业岗位培训,广泛提高行业职工知识业务能力[3]。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这些成功经验,我们在物流人才培养上同样要抓好学历与非学历两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之互为补充,通过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大力发展学历教育,完善物流人才的学历教育体系

 物流人才培养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政府对基础设施和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的思想,为满足物流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层次结构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物流人才分为学术型、技术应用型和操作技能型三类,其中后二种类型人才的共同特征是强调“应用”能力。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物流人才的任务,大多数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后二类人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更是以培养操作应用型人才为其目标)。针对当前物流企业需要大量工作在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因此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注意人才的层次结构,以产学研结合培养作为切入点,把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把人才培养放到企业创新的主战场,从而有效地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府相关部门要鼓励和支持从事物流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专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社会有关方面可在高校设立相应的奖学金以鼓励师生从事物流学习和研究。高等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和管理中的问题,对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采取措施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选派教师到物流公司挂职培养、锻炼,加强校企间的联系;二是选送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培训,学习国内外物流的先进理论和教学经验;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物流科研,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选聘物流专家担任高校兼职教师和教学顾问。

 2、加强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形成多渠道培养人才的社会环境

 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开展非学历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以提高在职员工理论知识和岗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培训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有效途径。企业可根据现有职工情况,分层次、分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培养行业急需的物流人才。此外,积极开展物流职业资格的认证培训,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以满足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据调查了解,重庆市现有物流企业大都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发展而来,而在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对现代物流业服务理念的理解和现代物流技术的掌握都不能适应要求,不能在思想上和工作中体现出现代物流业与传统物流业的区别和优势,这也是重庆市的部分物流企业为什么不能很好地提供物流服务,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加强对在职职工的培训教育,通过提高职工的素质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整合社会物流人才培训资源,加强产学研结合教育,建立由企业、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相互沟通联系,形成规范有序的物流人才培训体系。高等院校要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对企业物流人员的在职培训;支持和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物流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物流企业要重视对职工的培训与提高,把职工培训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安排职工参加培训;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培训和认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培训的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使培训工作真正对提高物流人才素质能力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三、明确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人才中包含物流工程技术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本文主要讨论物流管理人才。我们通过开展大量的调研分析,认为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和专业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基础

 1、管理类知识

 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是进行物流管理不可或缺的。物流管理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项目实施、物流系统运行等企业管理问题,此外,物流管理人员还应了解物流费用、成本核算等相关财务管理知识。

 2、法律、法规知识

 物流活动都是以合同方式进行承诺,物流服务的合同通常是以书面形式对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法律文书,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和约束。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有关涉及物流的法律法规,才能在签定合同时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如经济法、海关法、合同法、公司法以及国际法等。

 3、数学相关知识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和工具。物流业务涉及市场及企业内部的物流数据,要对其市场预测与决策、数据的计算处理等都需要用到概率论、统计学、高等代数学等数学知识;面对物流复杂系统的建模与分析离不开运筹学、系统分析等数学建模知识工具。

 4、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信息技术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已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大量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传输和处理的,因此学习和了解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是现代物流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

 5、物流管理专业知识

 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学习与掌握,主要是通过对物流管理学、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采购与供应、运输与配送、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来实现的。

 (二)专业核心能力

 1、完成物流业务的基本操作能力。熟悉并掌握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主要物流业务环节,了解物流一般设备的性能及控制方法,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具备开展物流作业需要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才能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具备物流规划及设计能力。要成为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对物流系统改造、物流园区规划、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及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因此,不但要有比较全面的综合知识基础,还要有严谨的思维模式。

 3、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物流过程中也存在信息流,在物流运作过程中供需双方发出的信息,货物在途、出入库情况、物流运行状态等,需要物流企业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种信息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4、财务分析管理能力。物流流程既要涉及企业内部的成本,也要涉及企业外部的各种费用,要分析判断发生这些费用的合理性,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和核算,才能对有限资金进行优化配置,也才能做到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

 5、物流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开展物流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解决和处理突偶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此外,较强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也是搞好工作的基础。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对物流服务要求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级物流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新能力,处理和解决新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我们在探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提出了包括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1、建立符合物流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我们确立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加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来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形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以课内课外结合开展教育培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以开展教改项目、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3、加强实践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流实践、实训环境条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认真开展对适应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的探索,加强对物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研究,对于促进物流产业提档升级,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6~7。

 [2]陈舜.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6,(5).

 [3]顾弘敏,雷丹,杨钰琳.论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培养[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6,(4).

篇4

Key words: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Property management industry; Brain drain;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064-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物业管理行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一些基础操作岗人员流失速度快,频率高,已趋于常态;而技术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流失率也日渐升高,最严重的情况是有些在管项目常常一年两次以上更换项目经理。这种人才流失的结果是,物业管理企业不愿意花费较大的成本对员工进行培训投资[1]。本课题组在调研时发现,物业管理行业人才流失的一大原因在于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压力将逐渐增加,如果对人才流失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终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物业管理又是新兴行业,在从业人员素质整体偏低的情况下其人才流失问题更值得关注;如何提高人员素质、控制人才流失并留住人才,是当前物业管理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调研结论

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一大原因,人力资本投资主要表现为对员工的在职教育及培训;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投资、生产、消费三个过程的统一性,但同时也具有较大的人才流失风险。物业管理企业是否支持人力资本投资要取决于多种因素,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还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主观性。因此,本课题组特选取:企业的投资能力、决策者投资意愿、公司政策及行业环境、企业年轻员工数量和员工参加教育培养的兴趣等多个因素,通过调研来分析其对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影响程度。

经过调研与统计分析发现,决策者和企业政策越重视教育投资、年轻员工数量越多的企业,越趋向于支持人力资本投资。原因在于,企业年均盈利额越高,越有实力支持人力资本投资;而年轻员工越多的企业一般都是发展比较快的企业,企业要快速发展就必须要保证人员充足并重视岗位培训;同样,员工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企业,也就越支持人力资本开发投资。而年均盈利较低的企业、年轻员工数量少的企业和员工参加教育培训的兴趣,这几个因素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影响不明显。显然,基于最基本的投入产出比考虑,盈利少的企业和年轻员工少的企业自然不愿意多花钱投资人力资本,而且物业管理整个行业目前并没有形成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风气,除大型企业或个别有远见的企业注意人才储备外,一般企业更愿意使用有经验而不用再培训就能直接上岗的人员。还有,员工的兴趣主要和参加教育培训的目的有关系,如果教育培训不是为了职业发展,员工一般不愿意参加。另外,在调查中也不排除一些年龄大的员工不想参加教育培训的现象,所以在教育培训的兴趣上就产生了分歧,可能会使分析结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对策建议

本文的调研结果表明,决策者的态度和公司政策对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最大;企业年均盈利额越高,就越有实力支持人力资本投资,有投资意愿的企业也会支持人力资本投资,这说明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对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行为有显著影响。正是企业盈利额、决策者态度和公司政策的差异,才导致了不同的投资行为。但实际上,年轻员工的数量、员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以及行业对教育投资的重视与否等因素,都会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所以物业管理行业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解决人才流失问题,针对措施如下:

1.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机制

物业管理协会应鼓励物业公司在企业发展规划里制订配套的人力资本投资规划,着眼于远期公司人才的连贯供给。为降低投资成本形成规模效应,行业协会可收集企业培训的需求、类别、人员等信息,据此信息与相关高校或专业培训机构形成固定的培训合作关系,定期、分块地对物业管理企业的员工进行教育培训。

物业管理协会还应积极倡导物业管理企业制定规范、详细的人力资本投资政策,设立人力资本投资专项基金,用于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开发。建立员工累计培训积分制、培训晋升与中高级岗位公开竞聘相挂钩、注重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福利沉淀等的人力资本投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对员工的培训考核、岗位晋升考核、培训成果转化、合同约束、行业协会约束等的人力资本投资约束机制,降低员工的流失率和离职率。建立人力资本投资的评估反馈机制,包括采用量化的人力资本收益测评方法与技术、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与收益分析等,以此来检验投资的效果并将评估的结果予以反馈,为未来的人力资本投资提供条件。在各种机制的建设上,行业协会应给企业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帮助。

2.明确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与方式

物业管理协会应可劝导物业管理企业放目长远,把员工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内容。密切关注科技的最新动态,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指导物业管理企业对员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教育与培训。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理的在职教育培训方式,提高不同层次员工的知识与技能[2]。高层岗位的员工,可安排选送高校进修或国外进修;基层岗位员工,可采取学徒培训、辅导培训与工作轮换等方式进行培训;中层员工的教育培训可采用网络培训、远程学习、管理竞赛、行业交流等方式。此外,物业管理协会还可以定期对企业组织研讨会,让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员工充分交流思想,促进企业内部员工的相互配合、紧密合作。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培训,打通企业内部员工上升的渠道,让员工能自愿留下来,也便于企业灵活用人,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3.与多方合作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篇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专业“物流管理”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010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11-01

目前,企业用人难与毕业生就业难之间的矛盾已经引起了社会对大学的问责。从根本上说,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衡量大学教育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应当是能否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创业型大学强调学术与市场的结合,强调大学积极主动和市场互动并从市场中获得资源,强调大学对于环境需求的适应能力。其基于市场的、环境的价值取向,符合当前社会对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有效促进大学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一、当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1.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课程内容陈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物流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设严重不足,现有的物流理论不成熟,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没有形成与本国、本地区物流发展实际相结合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学、经济学、运筹学、物流管理基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商品学等。管理学基础等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融合,导致学生学完所有课程以后,不能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迅猛发展的物流行业来说,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显得尤为必要。否则,将直接导致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岗位的脱节。

2.师资力量不足。我国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2001年,北京物资学院首次开设物流专业,当前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教师所学专业大多是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对物流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不系统、不全面,同时也缺乏专业实践经验。教师自身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在影响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加大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难度。

3.教学设备欠缺。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对实践教学要求高,但购置物流设备,建设物流实训室,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较大的场地,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校内专业实训设施建设不足,直接导致教师教授实践课难,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很少,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足,致使毕业生与市场吻合性差,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

4.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教学方法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作用,忽视学生“学”的主观能动作用。近年来,大学课堂上教师的激情逐渐褪去,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再高涨,在高职院校的理论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学生玩手机”的现象屡见不鲜。追根溯源,是教师没有真正做到从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和授课对象的实际特点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内涵

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是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者伯顿·克拉克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创业型大学在教学和研究之外,更注重将研究成果转移到经济领域,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承担起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历史使命。

创业型大学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学校与政府、产业的有效互动,同时兼顾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注重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

三、学校、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业型大学的第一要件是大学在它的战略方向上要有相当多的自,第二个要件是它必须与其他机构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它不应当是一个孤立于社会之外而存在的象牙塔。当前正值物流业的高速发展期,物流业已被列入国家产业振兴计划,各级政府对物流行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物流企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急需高技能专业人才。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必须及时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开阔视野,整合学校、政府和企业多方资源,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

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目前,专业已与义乌市现代物流发展指导办公室、义乌市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义乌市货代与仓储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实施“校企共建”,由学校与政府、企业共同完成专业人才的培养。具体措施如下:

1.转变观念。学校、教师和学生要及时转变观念,学校和教师应树立服务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由学校聘请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的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学生应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

2.建设高质量的专业教学团队。高等教育之本是教师和学生,有一流的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创新人才。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设法帮助学生点燃头脑中潜在的创新火把,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所有的困难和挑战。针对专业教师能力和经验的不足,积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建设专业教学团队。一方面,鼓励教师发挥理论基础扎实的优势,利用节假日到企业一线工作岗位进行挂职锻炼,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企业运营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及时了解企业对岗位工作人员的要求;另一方面,从企业聘请专业人员,担任课程教学,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等。

3.整合学校、政府和企业多方资源。学校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合作。如鼓励教师参与政府和企业的项目开发,提高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提升专业教师的行业影响力;教师为行业、企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收集企业相关教学资料,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克服校内教学设备不足的困难;学校为行业、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等。通过与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整合三方资源,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4.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树立“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要注重科学素养的形成,又要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既要强调求真好学、踏实勤奋的学风,又要强调创新进取、追求卓越的雄心”的指导思想,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

总之,在创业型大学建设背景下,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为企业解决用人难的问题,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优秀的专业人才,最终实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冒澄.创业型大学研究文献综述[J].理工教育研究,2008(2).

[2]丁亚金.走向创业型大学之路上的问题与挑战[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篇6

麦可思《中国2010-2012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物流管理专业在高职高专专业中被列为黄牌专业,即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多地调研均指出,物流业人才供求相对饱和,专业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率高居不下。物流业缺失技能型人才,初级呈现饱和状态,而中级、高级缺失严重,复合型人才最为紧缺。因此,提升物流人才的层次和培养质量成为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2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升级发展方向

服务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内在要求,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必然要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升级发展方向。以东莞为例,根据2010年11月东莞市政府《关于建设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东莞将建设成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物流节点城市、商贸物流中心和生活物资配送供应基地,衔接大京九沿线和珠三角地区的双向物资集散地。《意见》为地方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首先,东莞是著名的“世界工厂”、“制造之都”,以制造和生产为主的企业超过15000家,以加工贸易为主。但近年来,受国家政策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东莞制造业陷入困境,转型升级成为了上至政府,下至企业的必然选择。作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助力器,东莞物流业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日益显现,不仅体现在促进生产要素及产品的高效流通,有效降低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的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依托供应链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带动了金融、商贸、高新技术、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创新发展,进而提升了整个区域经济和产业的竞争力。其次,随着东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制造业名城”向“宜居城市、生态绿城”转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市民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物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兴盛,快递已经日益成为城市居民不可或缺的服务。从2013年上半年统计来看,东莞市快递业务量累计达11976.96万件,同比增长37.28%;快递业务收入200993.83万元,同比增长40.1%,此两项数据均位于全国第七位。

以上分析可见,根据《意见》及东莞产业升级发展特点,本区域物流专业应重点培养生产企业物流及城市配送物流人才,加强对生产企业物流活动与城市配送活动的研究,调研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物流的需求变化,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将专业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企业转型升级。

3 高职物流人才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而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一个重要命题。东莞以制造和生产为主的企业超过15000家,基本是粗放型发展,主要依赖低劳动力成本、低自然资源成本、低环境成本和低资金成本,依靠外需拉动进行数量扩张。这种发展方式造成消费与投资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资源枯竭、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2009年以来,东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推动科技、信息、金融、产业、城市等多领域融合,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产业融合的趋势对于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求将呈现剧增的态势。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自2011年起,与虎门港、中海物流、顺丰速运、德邦物流等行业领先的企业开展了较深层次校企合作,对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其中,与顺丰速运(东莞)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校内“教学工厂”――大学生速递中心,采用学院建设为主、企业全程参与、学生自营自管、教师协助指导的模式,其运作从门店管理、市场开发、广告宣传、人员招聘与考核、业务经营管理、质量监控等完全引入企业管理制度,结合学院实际,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实训实习一体化。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真实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其实习基地、实训场所、教学平台、师生服务中心的多个作用,在为校园师生提供优质物流(速递)服务的同时,为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完全企业化运作的真实的实训环境,提供全方位、综合性强的专业实训实习平台。经过一年多的顺利运营,取得了初步效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篇7

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很多高校开始开设了物联网专业。高职院校成了培养物联网“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主战场”。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是一个“行业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如果物联网专业缺乏行业特性它将如同一个人只有身躯没有灵魂,是没有生命力的。自教育部发文明确支持各个学校建设物联网相关专业以来,全国高职院校开展了物联网专业建设大潮,然而,由于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行业侧重点有差异,人才培养模式也大相大相径庭。我们必须将物联网技术应用技术的人才培养对接具体的行业特色和需求,开展特色专业建设,走行业特色之路,培养行业特色人才。

1 物联网产业发展特点

物联网产业体系基本齐全,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出以下四个字:“熟”、“深”、“新”、“合”。

“熟”主要体现在政策环境越趋成熟。2010 年,物联网产业正式列入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国家及各省市又陆续出台了针对涉及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项扶持及政策,物联网产业发展越趋成熟的政策体系与环境,为产业各环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且必要的支持。

“深”主要体现在市场应用深化发展。在“应用示范激发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带动产业发展”的政策牵引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监测、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多个行业领域中的广泛得到了应用。

“新”主要体现在协同创新积极推进。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等的应用创新及融合,使得物联网信息化应用进一步深化,同时,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创新也日益加深。

“合”主要体现在产业整合日益加剧。物联网产业加剧了各行业整合态势,加速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力集聚、形成突破,形成了整合发展新态势,加速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2 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现状

从物联网产业链的角度来分析,物联网产业主要有感知控制、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三层”体系结构,各高职院校皆是根据物联网产业“三层”体系结构培养对应专业人才,主要培养物联网应用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目前高物联网专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物联网专业技能知识的“复杂性”

物联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电子、计算机、测控与通信等多领域相关专业知识,物联网不同于其它专业,是现有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化的产物,所以物联网专业技能知识相当“复杂”。

2)物联网专业培养需求的“多样性”

物联网融合了多种技术,由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影响,导致物联网专业应用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得新的技术创新成为可能。

3)物联网专业学生就业的“宽广性”

物联网的广阔前景引起了产业链上各行业的青睐,能够在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行业的从事系统集成与物联网协议开发工作。

3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

物联网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计算机、通信、控制、电子、信息安全等多个专业知识,所有的高职院物联网专业都是从计算机、通信或电子专业演变而来,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建设“新瓶装老酒”。由于高职院的物联网专业从学院现有专业的演变而来,虽然是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进行教学,可是教学还是老套路,如从计算机专业演变而的还是以软件开发为主,从电子专业演变而来还是以低层电子技术为主,不能系统性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2)实训室建设“重复无创新”。很多高职院校的物联网实训室是将原有的传感器实验室和网络实验室进行拓展或者是单组合起来,要么物联网实验室都以实验箱为实验平台,实验内容以传感器、单片机、无线网络通信等为主,缺少物联网的综合应用开发环境,无法完成对接行业的具体“应用性”开发。

3)课程实训构建“仿真轻集成”。大都高职院校物联网实训室建设过多强调“技术仿真”,没有接合具体的行业应用环境进行带有开发性实训室的建设,缺乏应用集成,实践性不强。

4 对接物流行业特色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根据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以“行业应用”为重点,以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是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下面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特色专业建设为例,分析该专业该如何对接行业特色,走特色发展品牌之路。

4.1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本情况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院的专业群的布局,依托物流行业和湖南省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2012年在湖南省高职院校第一个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主要面向物流及相关行业智能物流相关岗位,培养具备智能物流项目的规划、设备安调、系统集成、售后服务等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2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学院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结合物联网专业技术体系,构建专业物流行业特色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1) 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的专业能力培养体系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可归纳为由三个层构成:感知层(物流信息采集层)、网络层(物流信息交换)和应用层(智能物流)三个层面。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的高职物联网专业能力体系如图1所示。

在感知层,针对专业面向物流行业的具体特征,着重智能物流物联网感知基础应用能力;在网络层,着重培养智能物流物联网数据通信应用能力;在应用层,重点培养智能物流物联网技术开发应用能力。

2)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的专业职业岗位培养体系

学院物联网专业对接物流行业特色划分为:智能物流营销策划类、智能物流运营管理类、智能物流技术类等岗位;主要培养为物联网企业及IT行业培养信息系统集成设计、物流自动化技术、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工程项目管理、售前技术支持、售后技术服务的特色专业人才,其对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体系如表1。

在感知层智能物流物联网技术基础实训室,重点训练学生RFID感知技术、条码感知技术、情景感知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无线网络组网技术等物联网基础信息感知与采集技能。

在网络层智能物流物联网仿真实训室,重点训练专业学生把感知层的采集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和应用层物流行业应用系统相互连接,能通过WIFI、移动网络技术及Internet构成一个可以互通信息的系统的专业能力。

在应用层智能物流物联网技术开发实训室,对接智能仓储、智能运输及智慧供应链等物流业务中具体应用,通过具体项目实践,训练学生物联网应用集成及项目实践能力。

4.3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的专业培养效果

在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物联网专业建设的辐射下,学院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共建工程研究中心,推进新技术研发

学院与国防科技大学联合成立“物联网感知技术与应用湖南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研发湖南省“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超高频电子标签芯片研制与应用示范),积极开展新技术研究,为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升级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2)承担省级重点项目,打造专业品牌

篇8

一、文案调查法的基本理论

文案调查法又称资料查阅寻找法、间接调查法、资料分析法或室内研究法。是一种通过调查、分析、研究调查对象内延与外延相关资料的见解调查方法。从文案调查法的基本要求看,物流管理研究使用文案调查法的核心在于:

1.广泛性:“对现有资料进行广泛的搜集,搜集必须周详,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方式大量搜集我国物流管理行业各方面有价值的资料。”一般说来,既要有宏观资料,又要有微观资料;既要有历史资料,又要有现实资料;既要有综合资料,又要有典型资料。只有广泛的搜集我国物流行业相关信息,才能全面的认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与现状,从而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与机遇。

2.针对性:在对材料进行整理、筛选和摘录过程中,要重视收集与整理那些紧密联系物流行业的资料。这一过程必须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从专业的角度对收集来的物流行业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分类,去除无用信息以及从冗杂的数据中,萃取出有用的信息与数据,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做好准备。

3.时效性: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更新速度以及时效性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的价值。因此通过文案调查法研究物流行业发展,必须考量收集资料所耗费的时间以及收集到的信息有效性、时效性,看其是否能保证物流行业调查研究的需要。

4.连续性:要注意所收集的物流资料在时间上是否具有连续性。连续性的物流行业资料有利于动态比较,有利于研究物流行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掌握物流行业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具有连续性的资料,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物流行业多年来的发展变化,通过分析连续性资料,我们才能分析、研究出一条适用于中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模式。

二、物流行业研究中采用文案调查法的优势

文案调查法是动态的,活跃在社会调查方法中。从文案调查法的特点来看,在物流行业研究过程中,采用文案调查法的优势有:

1、文案调查可以发现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重要参考。根据调查的实践经验,文案调查常被作为调查的首选方式。文献调查是实地调查的前期准备和基础,实地调查是文献调查的现实检验与考量。因此,文案调查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文案调查可用于经常性的物流行业调查。实地调查更费时费力,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同时由于涉及物流公司内部的相关机密信息,常会遇到比较大的阻力,而采用文案调查,则乐意使调查人员提前进行精心的策划,使调查具有较强的机动灵活性,能随时根据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调查信息。研究物流行业的发展与未来,并不是通过几次有针对性的调查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文案调查的经常性对于物流行业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文案调查不受时空限制。从时间上看,文案调查不仅可以掌握物流行业现实资料,还可获得实地查所无法取得的历史资料。从空间上看,文案调查既能对物流行业公司内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还可掌握大量的有关物流行业外部环境方面的资料。尤其对因地域不同,条件各异,所产生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以及应对办法,采用文案调查可以解决大量的资金与时间问题,为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供保障。不受时空限制,正式文案调查法相对于其他调查方法最突出的优势,这一优势将充分为物流行业研究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4、证实各种调查假设。文案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可用来证实各种调查假设,即可通过对以往类似调查资料的研究来指导实地调查的设计。在研究物流行业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查假设以及假设构想,同时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资料来证实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而文案调查在证实调查假设方面的巨大优势,让我们不可避免的要采用文案调查这种形式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帮助。

三、物流行业研究应用文案调查法的局限性

1、历史资料对于新变化反映不够及时--文案调查依据的主要是历史资料,其中过时资料比较多,现实中正在发生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地反映。而在针对物流行业研究过程中,文案调查法的这一缺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理行业研究的准确性以及时效性。

2、所搜集资料与调查目的往往不相吻合,解决问题不能完全适用,收集资料时易有遗漏。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物流企业往往由于商业机密问题,导致文案调查往往无法获取企业内部的真实信息与数据,难以了解到企业相关的详实信息。文案调查的这个缺点,影响了其应用于研究物流行业发展时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3、对调查人员水平要求比较高--文案调查要求调查人员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较深的专业技能,否则在工作中将力不从心。此外,文案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精准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由专业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采用是否科学的方法。文案调查的这个缺点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文案调查时,必须采用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员,提高收集文案的准确度,同时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收集整理的文案进行加工与总结,尽量减少推算与估计的使用频率。

结 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文案调查法对于研究物流行业的优势以及局限性。采用文案调查法可以增加物流研究者在物流领域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极大的增强研究工作者的自豪感、自信心,激发进行物流研究的活力与激情。我们在使用文案调查的过程中,应该正视文案调查的优缺点,辩证的在研究物流行业过程中使用文案调查,从而为整个物流行业的研究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9

一、智能物流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智能物流近年来在国外发展迅速,其使用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美国物流公司Catepillar就具体的物流运送进行了仿真软件设计,其能够很好地利用计算机来对不同的仓库、运输以及客户相关服务进行评判,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实现良好运输,减少成本。 Fisher作为自动控制阀门的专业生产厂商,其在公司内运用了相关的软件,使得其销售额提升了65%,运货量提升了44%,周转率甚至达到了25%。日本一直关注集成物流的仿真设计,因此其相关的研发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国内智能物流的具体发展情r

物流行业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升。但是我国的物流行业因为受自身的经济体制影响,其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完善的情况,相关的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受现今技术水平因素的限制以及企业对物流行业的错误认识影响,我国的智能物流行业发展还相对落后,因此物流行业的水平还有待提升,整体规模还受到限制。在现今时代,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降低相关的投入成本,增加相关产出,相关企业逐步认识到了物流的重要作用,并提升了对物流行业的重视程度。从整体来进行观测,RFID 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现今的物流公司已经逐步加大对物流的重视度。此外,尽管我国的信息平台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而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加强相关平台建设,山东省、浙江省更为普遍。

三、兰州市未来物流智能化发展探析

兰州市未来智能物流从发展方面来说,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和资源化的有效配置,完善物流过程,降低整个过程所带来的资本的耗费;同时不断强化物流过程管理,促进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在智能物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链接也是愈发密切和复杂,对之管理的难度也愈发加大。

由于现今兰州的物流行业发展水平还相对低下,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推动物流的现代化建设,实现稳步前进。此外,物流行业也应当针对有效信息加以合理调用与适配,从而降低物流的相关成本。伴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整个行业会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兰州市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会变得更为复杂,其相关的管理及调度也会复杂,其优化配置水平会不断提高,对资源的管理以及整体调度也会更难。因此要实现行业的不断发展,就必须提升产业的智能信息化水平。

四、兰州市智能物流发展的初步策略

当前的兰州市智能物流的发展应用手段较为单一,诸如传感技术、蓝牙技术以及更多的高新技术还没有彻底应用到智能物流领域。如果能够将更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智能物流领域中,那么企业不管是在采购、生产抑或销售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发展,这对智能物流发展来说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物联网是智能物流在发展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智能物流实现跨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物联网的发展推动,消费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查询到自己的商品物流信息。更进一步来说,这不仅仅是智能物流系统的发展,更是新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总体来说,兰州市的物流行业还处于发展状态,要实现工业4.0背景下的物流智能发展,就需要不断整合资源,不断进行合理配置。现今我国各部门企业只是单纯追求高科技,而没有实现良好的资源配置,它对兰州市的物流行业发展的促进效果较差。因此,在工业4.0条件下,要实现兰州市物流行业的智能发展,就必须利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式实现相关管理。

篇10

1.物流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业涵盖的领域也有所扩增,其不仅涉及了经济学、管理学,还包括一系列的营销学、社会技术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这些内容综合地、系统地、科学地集成一体,充分展现出经济理论行为。在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企业内部的管理也有所加强,在企业进行生产、销售的实际过程中,为企业的采购、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等物流行为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而促进了物流成为第三方利润源泉,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条件。

在物流业的内部管理过程中,其主要由物质基础设施产业、物流服务业、贷主物流业、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系统业等五个行业组成,而这些行业组成部分正是当前现代企业发展所需的基础,也是企业面向市场竞争所需的经济支撑。因此,在国际企业发展过程中,物流业的发展被人们认为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被称为是衡量国民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可见,在我国提高物流业的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2.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各方面发展的需求推动下,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迅速的进步,各界企业人士也纷纷加强了对物流领域的认识与了解,以促使在经济实践中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与效益。但同时,我国物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中仍会因为某些原因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物流业的发展,进而也抑制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会造成实际的物流业发展效果与预期的目标有着相当大的差距问题,同时与国外的物流企业相比相差较大,在经济市场中不能很好地与之竞争。由此可见,功能不完善的物流业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之还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为国家带来更好地收益与利率,并且丧失物流业本身具备的优势与特征。下面主要对当前我国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

2.1对物流业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理解

在国家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要加强物流领域的发展,首先应对物流业具备足够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可以在一定的基础上发展物流行业,促进物流业的高效运行。但是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企业人员在进行物流操作时,在观念上仍然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其对物流行业的理解仍是遵循传统的发展思路,在技术水平上也仍停留在传统的行为方针对策上,对创新型的理论缺乏足够的了解。

例如,在进行物流操作的过程中,大多数经济企业仍是将重点关注在运输和仓储的单项集成行动中,而对系统集成的理念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系统集成的特点,仅仅只是将物流行为置于其次的经济地位中,对物流业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认识。由此,则很容易给企业物流运输带来一定的问题,对市场经营不能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加之和国外物流行业相比较的话,我国的物流领域在研究和教育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劣势,在技术发展中存在着较为落后的发展观念,促使我国相关物流人才匮乏,而经济市场中符合的物流业人才又较少,由此进一步抑制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企业对物流业的不加重视,且缺乏对人才的培养与深层次的教育,使我国在物流高级人才中缺乏可利用的人才资源,从而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综合发展。

2.2缺乏健全的物流业市场机制

在实际的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物流领域缺乏相关的机制与政策,在地区管理规划上也缺乏系统的安排,因此极易促使一些地区在土地规划上盲目兴建大量的物流基地,而这些物流基地又缺少具体的应用与作用,因此多余的物流基地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巨大的人力与物力,对国家资源的浪费有着一定地体现。另外,由于我国对物流行业的管理缺乏系统的制定,从而使我国的物流经济市场在管理过程中还不够规范,在运行过程中不能达到有序、成熟的现状,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则会导致物流企业数量的扩张速度增大,且远远超过了物流业本身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从而给经济市场带来无序竞争的现象,物流企业的“多、散、小、弱”等特点在市场竞争中尤为突出。

2.3缺乏健全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信息科技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量的信息产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得到了不断的扩增与发展。在丰富的经济资源条件下,采用有效地信息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物流领域的效率,提升我国物流业的经济水平。但是,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我国物流业的信息化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物流业信息化程度相比较于国外的发达国家来说也较为落后,在技术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大的问题,从而不能很好地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此外,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在基础设施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在物流操作过程中,物流仓储设施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物流业的发展,其次在物流运输上交通的不完善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2.4我国物流业空间分布不均匀

在综合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历程中,国家应加强重视物流业的区域发展,旨在能够很好地促进物流业均衡地发展。在我国的物流发展实际运行中,其产业分布存在着严重地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如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而物流基础设施的分布及大规模的物流企业分布也均存在着分布不均匀的现状。此外,我国物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严重存在着城市物流发展与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大多数物流企业主要着重于城市物流的发展,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农村物流的发展现状,由此则产生物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对农产品等物资的运输条件,从而产生严重的区域现象,这对于国家整体的综合发展并没有产生有利的发展条件,反之会由于缺乏某些必备的因素条件,而阻碍物流业的发展与进步。

3.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改善策略

通过对物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中可以发现物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物流领域的综合发展。因此,相关企业部门在发展物流产业的过程中,应对此类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究,旨在根据相应问题提出有效地改善策略,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策略研究,希望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3.1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通过分析了当前我国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观念问题,因此首先国家在发展物流行业的经济基础上,应改变传统的物流发展观念,在实践过程中应多多采用创新型的发展理念。其次企业管理应加强对物流领域的重视程度,旨在能够采用现代化的发展思想水平进行创新型的物流管理。此外,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各个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促使在现代化的发展理念下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2完善物流相关法规政策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为了给物流行业的发展创造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国家应对物流领域的开展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在以市场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物流业的可持续进步。同时,在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一些问题性的产生,促使物流行业的发展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国家应尽快制定出有效的物流管理方针,通过政策的提出以对物流行业的一系列标准进行一定的规定,从而整合物流运作,实现物流活动的标准化,减少物流行业在分配问题上、企业运转上引起的问题,这样也有利于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物流行业的相关政策的完善,不仅可以为经济市场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还有利于物流业的综合发展,避免在发展的过程中引起资源浪费、企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物流行业的发展条件,为物流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3.3健全物流信息系统

篇11

一、提高对基础物流行业的认识及管理水平

一方面,要提高对物流行业的认识,则要深化对内控制度和国际标准这两者的兼容性的认识。关于物流业务风险的有关控制规范,应要细化物流业务的具体做法、操作对象以及操作的熟练程度等等。因此,要提高对物流行业的认识水平,则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学习有关政策,从而使物流公司的管理更趋于规范化。

另一方面,要提高管理水平,则要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使得全面风险管理的工作得以实施,并能有效制定出正确的质量方针。关于质量目标,其内容应涵盖针对风险管理所指制定的年度工作目标这一内容,主要是针对安全生产设立相应的指标。此外,还必须通过测量和监视的方式实现对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企业旗下的分公司在进行自我管理制度的完善过程中,要参照总公司以及相关的国际标准,并对此进行细化和梳理物流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要点。总而言之,物流业务所形成的管理制度必须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二、规范外包作业的管理

要使得物流公司的运营水平保持平稳,则必须对外包作业的管理进行规范。作业外包是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外包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简单备品的采购、设备的维修、安保服务以及装卸作业等等。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绝大部分物流企业在外包作业的管理制度方面尚不完善,虽然签订了外包合同,但合同里的相关约定却很不全面,导致企业的运营风险的加大。因此,物流行业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应要明确规定好外包控制的程度。首先是外包作业的控制程度方面,有关物流基地应针对在这个过程中所潜在的风险并把管理标准结合起来,从而对外包管理的制度进行建立和健全,并跟踪管理作业辅助工具的具体使用概况,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此类风险。此外,要使得外包作业管理得到加强和规范,还应重视对外包人员的培养,从思想上增加外包人员工作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以此来加强其对企业的忠诚度,而关于这点,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消除外来工和正式工的身份差异感,从而使得外来工以及正式员工能够团结一致,确保现场作业的效果并让现场作业成功规避潜在的风险。

三、做好客户信息的管理

1.做好客户信息的保密工作

客户是整个物流行业发展最重要支撑点,因此,要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要做好客户维护方面的工作,为客户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而关于客户的维护,首要内容就是做好客户的保密工作。具体工作中,构成商业秘密可以分为很多种,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主要包括了收费的方式和标准、发运的时间和方向、存货和入场的时间,物品的数量和种类等,而这些信息对于客户对自身市场商业运作的维护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从国家质量标准方案来讲,这也是属于顾客财产之一。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物流运作过程中要注意对客户商业信息的维护和保密,而这也是作为增值服务的一种体现,能有效促进物流基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做好客户管理的预算工作

在分析客户的构成以及制定客户计划时,应对相关管理工具进行全面预算,并对基础物流业务进行系统分析,使得客户开发的具体方向得到确立。由于受到物流场地的规模以及经营形式的影响,物流中心业务的收益与入场客户的收益尚不能完全形成固定的比例,但通过相关的分析,可以对重点的客户群进行确定并进行有关维护。而关于维护的对象,主要发展方向是那些在入场客户中占据很小的比例却在业务收益中占据很大比例的客户群而努力,通过对重点客户对象的确立以及管理工具的全面预算,降低客户开发的成本。

3.做好客户财务收款的工作

财务收款,即按照原有的规定和原则进行相关的收款任务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主要对其两个方面的职能进行强化:一是对客户信用情况采取相关的跟踪措施,二是对费用出现拖欠的风险进行严格控制。通过这样,使得基础物流的相关业务市场能够实现增值服务的提供。当前,物流中心主要跟踪对象是针对那些大客户,而对于那些具有良好信用状况的大客户,其财务收费政策往往是对其采用定期的收费方式或者是按月收费的方式,而这样就有可能产生大客户对费用进行拖欠的风险,要使得这一风险得到控制,需要从管理合同这方面着手,对于合同中所规定费用缴款日期要严格地执行,对于那些不能按期缴费的情况要及时向上级反映,从而防止拖欠费用风险问题的出现。可通过收款所掌握的有关信息,对客户信用和风险状态进行监视,并对客户缴费的情况建立专门的档案数据库,从而使得物流业务能够获得的相关的客户缴费信息。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使得物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则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对该行业的认识水平以及业务管理水平、规范外包业务的管理以及加强对客户信息的管理等,从而实现物流业务服务的增值,最终促使其核心竞争力实现有效的提高。

篇12

1现代供应链管理分析

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物流企业,也就是通过对物流企业资金和信息的合理控制来建立管理网链体系,供应链中可以包括多家物流企业,为物流企业带来收益,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风险,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现代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是集成管理的一种体现,可以对物流企业进行事先计划和管控。现代供应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购,二是制造,三是运输,四是储藏。现代供应链不仅注重企业的运营成本,更注重服务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社会竞争力。供应链管理就是对物流企业的所有活动展开管理,最终实现一体化管理。要想实现供应链管理目标,物流企业就必须降低内部库存量,合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2传统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传统物流管理和现代供应链管理必定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传统物流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现代供应链管理更加注重整体性,供应链也是物流企业展开管理工作的关键依据和依靠。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对于内部库存量有新的理解和认识,虽然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不断缩减库存量,但是库存也是必须存在的,可以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供应链管理属于新型管理手段,更适合物流企业的发展需求,能够统筹协调,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相比而言,西方国家采用供应链物流管理方法的时间比较长,经验比较丰富,我国和西方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包装需求,二是系统信息化管理,三是供应链安全问题。物流行业属于服务行业,物流企业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整合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一体化管理,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供应链管理是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3传统物流向现代供应链管理转变的必要性

传统物流向现代供应链管理的转变实现了物流系统的共通,可以把各个系统连接在一起,保证物流管理的协调运作,也只有实行供应链管理才能保证运输货物准时送到客户手中,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采购效率,缩短采购时间,供应链实现了物流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无缝对接,供应链具有多种功能,而且每种功能都十分强大。供应链管理也增强了物流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企业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更好地保证了企业的稳定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处理物流订单的周期会缩短,而订单又是物流企业商务环节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缩短订单处理周期可以缩短货物运输周期,订单处理周期可以平均缩短3天,进而提高企业资金的循环周期,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在开展供应链管理之前,物流企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就要对企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并结合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制定供应链管理方案,明确供应链管理目标和方向。其次,物流企业需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供应链管理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用户的需求,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此,企业供应链管理必须建立在用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之上,从实际出发。最后,物流企业还需要对物流市场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出具体的数据,为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可靠依据。物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发展,不仅要提高效率,还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供应链管理系统能够及时更新客户的信息,对客户的需求量进行统计和整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中,为物流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物流企业内部重组的能力,提高物流企业的反应速度。

4传统物流向现代供应链管理转变的策略

4.1加速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

第三方物流实际上就是充当客户和供货方之间的中介。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对于第三方的要求不断提高,第三方的服务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物流行业起步的时间比较晚,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服务水平也需要提高,与西方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新形势下,物流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物流企业必须顺应时展,从传统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转变,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物流企业要想提高服务水平就必须不断开拓新的业务,扩大物流企业的规模,注重服务质量,坚持诚信做事的原则,提高自身服务效率,有针对性地开展供应链管理,实现各个企业互赢互利。物流管理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但是,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开展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员,现有的物流管理人员专业性较低,缺乏物流管理实践经验,导致物流管理过于形式化,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比较低,导致物流管理手段单一,管理理念和模式比较落后,物流管理水平比较低。

4.2优化内部业务形式

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下,基本的业务流程已经具备,但是,传统物流管理模式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流运输的路线不合理,增加了物流运输的成本,而且运输货物的批次也不合理,导致用户无法在指定的时间内收到货物,降低了用户对物流企业的信任度,也降低了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市场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客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物流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三是物流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物流管理的难度,而且物流管理的执行难度也比较大,相对复杂,物流企业很难掌控这个过程,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新形势下,物流企业必须更新管理观念,采用集成化管理手段,站在客户的角度,把物流业务发展成企业的核心业务,把供应链管理贯穿于企业发展全程。除此之外,物流企业还必须不断增加一些特殊,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物流企业业务形式对于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有很大影响,要想实现现代供应链管理目标,企业就必须优化内部业务形式。

4.3建立支持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的数据信息数量在不断增多,物流企业必须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在新形势下,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信息和数据的竞争,物流业务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也需要大量的信息作为支持。但是,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下,物流信息会分布在不同的平台上,这样无论是信息的处理还是利用难度都比较大,信息的利用率比较低。对此,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必须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管理平台的建立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整合物流企业的信息和数据,提高信息和数据的利用率。供应链管理平台可以把企业物流业务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实现企业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我国物流企业在开展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合理地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物流管理水平,以实现发展目标。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也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物流企业就更要转变管理模式,发挥出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优势和作用。传统物流向供应链物流管理转变对于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必须认识到加强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加大人员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定期派遣管理人员外出参加专业化培训,丰富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提高物流管理人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更好地满足供应链管理需求,保证物流供应链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新形势下,物流企业只有找到适合自身的管理方式,才能从众多的物流企业中脱颖而出,才能吸引更多客户的目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也是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供应链管理模式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企业需要把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和供应链管理模式结合在一起,互相补充。

5结语

虽然物流行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物流行业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此,人们对物流管理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传统物流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断凸显,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对此,物流企业必须从传统物流向供应链管理转变,结合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供应链管理方案,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竞争力,发挥出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和作用,推动物流企业和物流行业的发展。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还必须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整合物流企业的信息和资源,提高信息和资源的利用率,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数据和依据。物流企业还需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不断丰富业务形式,全方位地开展物流管理工作,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在新形势下,物流企业要采用集成式管理手段,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焦洁.传统物流向现代供应链管理转变的策略[J].现代国企研究,2016(14):206-207.

篇13

1.1从事物流行业需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只接受基础英语教育还无法满足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物流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所以物流英语除了要用到基础英语中的一些核心词汇外,其词汇主要由跟交通、仓储、供应链等与物流有关的半专业技术词汇和专业技术词汇组成,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词汇。物流英语表述的都是跟物流有关的客观事物,语言风格要求准确、严谨、精练,在句子中大量使用分词、动名词、不定式名词化结构和缩写。

笔者曾经工作过的物流企业招聘过很多大学毕业生,由于开设了物流这门专业的大学还不多,所以招聘来的员工一般都是非专业背景的,接受的都是大学公共英语教育,公司会给新进员工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入职培训,但从新进员工的适应速度来看,即便是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学起操作知识来上手非常快。但大部分人却很难写出一封能让国外一看就懂的英文邮件。曾经有一位通过英语专业八级的同事,刚进公司时得到公司副总的指导(这位副总是一位在物流行业打拼了三十年的台湾老cargo),副总评价她的邮件说:“你写的英语一看就知道是英语底子很好的,但这不是我要的!”之后,这位副总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纠正她的“学院式英语”。可见基础英语教育甚至大学英语专业的教育是无法满足物流行业的要求的。学习应用型的物流英语,才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为以后就业增添一副翅膀。

1.2对于物流行业的从业者们来说,掌握该领域的英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思。

在物流的诸多环节,例如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海运,空运等,为了实现国内国外货物跟踪信息高效共享,使用的书面语言一般都是英语,很多物流公司的操作软件也是英文界面的。这就要求物流行业的从业者,即便是订舱员,制单员,仓库信息录入员等职位的员工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物流英语素养。另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物流国际化,很多货物的外包装上的操作标示都是英文的,这就要求仓库管理员对于一些英文标示也要有足够的认识。在与国外客户或沟通时(客服),英文口语和邮件写作也是必要的是交流手段。

2、对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2.1教材内容应具有实践性:目前很多物流英语的教材实践性不强,很多教材是把国外一些关于物流领域的文章拼凑到一起而成,或者把物流概论中一些章节中译英而成,过分强调物流的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的操作,也没有物流单证的英文练习和情景的描述或对话,学生学完后连最基本的函电,单证都不会制作。

高职高专学校开设物流英语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因此在教材的编排上应更多偏向物流领域的专业用语,而不是物流知识本身。现实中的物流岗位需要使用到的英语,不是关于物流的定义和内涵,而是诸如如何向国外通知货物信息,询价,报价等方面的表达。物流英语则应该重视交际英语和物流专门词汇和表达方式。在教材有欠缺的情况下,教师可补充相关内容,平时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流企业,外贸一切,网上等方面的材料或者单证,货物包装等英文说明,并给学生推荐去一些好的外贸,物流网站浏览,学习。

2.2大学物流英语应该包括的内容。职业教育中的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应更新观念,在培养学生英语认知的基础上附加更多实际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领域的英语能力,包括熟悉国际贸易基础,国际贸易货运业务知识,进出口货物报检报关手续,海运出口业务程序,海上运输单证,海洋运输货代业务,航空运输知识,航空运输单据,国际公路运输,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是连运等体现应用能力的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英语教学,使学生具有利用英语处理专业领域业务的能力,具有从事国际物流相关工作的技能与技巧,能处理一些岗位的常用英语的使用和填写:如装箱单,提单,保函等。了解常见交货运输词语,基本的物流专业词汇、常见英文缩略词和外贸单据格式,以及具备一定的物流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

2.3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物流行业在跟国外客户或者沟通时,大部分都是使用邮件。一些向航空公司的索赔,申诉也是英文的格式。因此对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应该是平时教学中着重训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