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主流的云计算技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主流的云计算技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主流的云计算技术

篇1

G434

在病毒猖獗的互联网时代,数据存储的安全可靠越显重要。而信息安全的问题在专业人员欠缺的学校特别突出。云计算能为学校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云计算的出现,为学校的实验室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当前云计算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云计算作为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新热点,其投资规模也在逐年增加。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是存在巨大优势的,也是未来教学平台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云计算架构与传统架构的优势对比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虚拟机资源。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低,这一特点决定了云计算将会在学校大受欢迎。云计算能把大量分布式计算机上的内存、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机的资源池,并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计算服务。

与传统架构的多媒体教学平台相比,云计算架构模式下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有更突出的优势:

1.降低运维成本

教学资料以及常用教学软件都存储在“云”端,用户只需要通过客户端登陆云服务平台即可使用这些资源。不需要使用本地资源,只消耗云上服务器的资源,对于多媒体教室客户端的硬件要求很低,只需要一网的计算机。系统管理员也能轻松管理云上资源。

2.硬件使用率高

资源的消耗集中在云端的服务器集群,对服务器的硬件使用率高,云计算的自动调度策略以将资源占用在集中的服务器上,对未使用的服务器下电,减少能源消耗。

3.资源共享

云计算的多媒体平台可以整合校内教育资源,可以明显扩大教育资源的共享范围,避免重复建设,更好的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4.安全可控

各种专业的团队管理教育资源集中存储在云服务器上,采用专业安全防控措施冗余存储、容灾机制等服务器技术。在云服务器后端存在统一的入口,在入口服务器采用防火墙等安全防护软件,可以避免木马、病毒等入侵造成数据丢失、破坏。

二、云计算在多媒体教学中的相关技术分析

云计算按照服务类型可分为三类: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平台作为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软件作为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

1.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充分整合和高效利用各种计算及存储资源的关键技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将单个CPU模拟成多个CPU,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互相运行而互不影响。虚拟化技术分为两类,即Type-I型和Type-II型,架构分别如图2-1。

当前主流的服务器虚拟化产品有4个:Microsoft的Hyper-V、Citrix的XenServer、VMWare的ESX以及开源Linux的KVM。它均需要硬件的支持,以发挥软件分配硬件的资源特性。

2. Cloud OS开源软件OpenStack

OpenStack是一个旨在为公有云及私有云的建设与管理提供软件的开源项目。从2012年推出到如今2016年,OpenStack已经吸引了超过190家公司和超过15000名开发者,已经14个版本,当前最新版本代号为Newton。

Openstack是一个松耦合的架构,由一系列离散的服务组成。主要服务如表2-2:

3.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环境系统架构

本文中,在模型环境搭建研究中,采用KVM作为Hypervisor,使用Ubuntu14.04作为宿主机操作系统。云OS采用了主流的开源openstack,作为资源管理和调度系统。对于多节点的OpenStack部署,一个个节点的部署显然耗时耗力,所以选用openstack开源社区的Fuel安装部署工具进行自动化宿主系统的安装和openstack的部署与配置。整个多媒体平台的云计算逻辑架构如图2-3:

三、云计算在多媒体教学平台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1.面临的问题

(1)网络速度问题。

云计算环境下,对多媒体教学平台的访问都是通过网络进行,因此对带宽以及操作响应速度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同步在线观看视频,网络速度过低导致卡顿,则用户体验非常差。因此整个网络布局需要更高要求的考虑和规划,网络设备和网络通道载体需要重新建设。

(2)现有多媒体教学资源切换到云计算平台。

篇2

中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以来,医疗卫生信息化作为医疗行业经营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提升的有效抓手,已经在国内医疗卫生行业中普遍开展。根据《医疗卫生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国内医疗卫生行业围绕建设国家、省级、地市级等三级信息平台,建设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数据库,构建一个医疗卫生专用网络,健全医疗卫生信息标准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进程。经过“十二五”的五年建设,80%以上医院部署应用了医疗信息系统(HIS),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120余项信息标准得到修订与增补,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也存在顶层设计缺乏统筹,建设格局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整合优化趋势更加明显,智慧医疗、移动医疗、家庭医疗等发展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因此,开展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用好用实虚拟化技术,是立足现有建设成果,提升医疗卫生的体系保障能力的有力抓手。

2 云计算技术概述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网络信息资源虚拟化技术的集中体现。自2006年美国亚马逊推出世界首个云计算系统――亚马逊云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简称AWS),云计算开始在全球范围的快速的推广应用,据Gartner公司统计,2015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450亿美元,已经成为全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费组成部分。同样,国内互联网企业也对云计算技术基础架构的灵活性、可扩展性的作用高度关注,经过近几年发展,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企业已经完成云计算架构的发展,并在市场运营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云计算技术作为一个发展的理念,其理论研究者与技术实现者从不同视角对云计算技术概念进行多样化描述,现阶段较为权威的概念描述是美国NIST给出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服务模式,已以形成网络、存储、应用、服务等资源池为目标,实现对网络资源的虚拟化的整合优化,增强可靠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通过云计算定义可以看出,云计算技术以形成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资源池为核心目标,强化对网络资源的灵活调配、削峰填谷,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1)强调对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

(2)强调对网络资源的均衡负载;

(3)强调对网络资源的动态调控;

(4)强调对网络资源的智能重组;

(5)强调对网络资源的成本压缩。

3 云计算技术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简单而言,“智慧医疗”是云计算技术域与医疗卫生业务域相结合的产物,包含医疗资源整合、医疗远程协同、医疗信息安全等方面,它以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核心目标,坚持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增强业务互联互通,加强机构远程联动,逐渐实现业务应用、基础平台、硬件设备等层级的信息共享。当前,云计算技术包含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及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三个维度,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3.1 在Iaas应用层次上

云计算技术要求医疗卫生领域的服务器计算资源与光纤通道存储设备资源进行虚拟化,实现物理上分布的计算、存储硬件资源的集中管理与统一调配。强化以虚拟机(VM)的形式,对各医院、医疗点、卫生主管部门提供硬件环节支撑。初步估算,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推广应用,可以使国内医疗行业减少50%以上硬件设备采购投资及60%以上的设备运维成本,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3.2 在Paas应用层次上

云计算技术要求以医疗行业公共云与医院私有云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形成全国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医疗管理、医疗业务信息的融合共享,实现面向公共与医疗卫生行业服务,包含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物配备、医疗协作等功能。

3.3 在Saas应用层次上

云计算技术要求基于安全保密的前提,实现跨单位、跨部门、跨系统、跨领域中医疗数据的服务共享,形成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信息的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实施对患者的电子病历的增量管理,满足患者危急转院、异地就医的医疗信息动态支援保障。

4 云计算技术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策略

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涵盖要素多,集成难度高的庞大信息工程,国内相关专家已经开始着手考虑智慧医疗在《医疗卫生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应用方式,因此抓好云计算技术域与医疗卫生业务域的融会,落实好国务院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必由之路,经研究,云计算技术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策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4.1 以全国医疗公共云平台建设为着力点

持续推动面向社会公共服务与医疗卫生行业服务的信息化进程,提升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物配备、医疗协作等服务保障能力。针对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型医院看病难等问题,开展自助服务机、医院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初诊在社区,看病在医院,康复回社会”的新型医疗保障模式,提供医疗服务效率,加快患者、药品、医疗设备的流转速度,减少优势医疗资源的闲置浪费。

4.2 以面向个人的智能医疗可穿戴设备为切入点

持续推动医疗服务由医院集中式向家庭分散式的延伸保障。依托智能手表(手环)与智能内衣等技术,实现对家庭危重病人与遗传病史的人员的生命体征实时监控,给出重大疾病威胁报警。同时,借助远程视频看诊可视化技术,实现对异地、分布的病人的病状判断,以及所服药物品种、剂量的在线指导。

4.3 以医疗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修改完善为立足点

持续加强医疗信息标准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全民参与、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按照“统一系统架构、统一数据编码、统一服务接口”等方式,修改完善医疗标准体系中基础类、数据类、标准类与管理类等标准,推动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深度与广度,提供系统拓展性与适应性,降低系统建设风险。

5 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作为当前主流的网络信息虚拟化技术,在国内外电子政务、企业指导、航空物流、金融证券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国内专家学者不断推出“智慧医疗”的研究专著,可以看出,今后一段时间,智慧医疗将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应持之以恒的加强关注研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战国民.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研究应用[J].计算机应用,2015,05):22-24.

[2]李甜金.云计算技术对企业大型制造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分析[J].计算机工程, 2014,23(9):27-32.

[3]王波鑫.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5,31(6):172-176.

篇3

据顺网科技的数据,目前其占据了国内网吧50%的市场份额,国内安装顺网科技网维大师的网吧数量达到9.5万家,其覆盖的网民数量则超过5000万,这一“个人信息云端漫游”功能无疑将为在网吧上网的网民带来极大方便。

篇4

自2009年9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云计算与图书馆”专题研讨会,云计算越来越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纷纷对云计算对图书馆的影响、云计算与数字图书馆存储问题、云计算与未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云计算在图书馆中面临的障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图书馆界来说,研究云计算在图书馆应用主要有两种,一种侧重研究云计算作为一种技术云可能使图书馆扩展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另一种侧重研究云计算作为一种商业服务模式降低图书馆运营成本。云计算作为技术也好,作为一种服务模式也好,只是一个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促进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一、国内外图书馆云计算技术应用现状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技术一问世以来就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图书馆作为传统的信息中心,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沿也是其必然趋势。图书馆及与之相关的数据库服务商、网络服务商等也纷纷开始了云计算应用的研究及云服务平台的建设,以云计算、云服务为代表的网络服务时代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滚滚而来。

当大多数图书馆人谨慎的探讨如何将云服务应用到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服务提供之时,已有图书馆界先行者做出了勇敢的尝试。其中,国外较有代表性的图书馆界云服务应用先例主要要有OCLC的“Web级合作型图书馆管理服务”和美国国会图书馆与DuraSpace公司共同启动的DuraCloud项目[1];一些世界著名图书馆包括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尝试采用“云服务”来削减其IT技术部门投入并且增加工作效率。如哥伦比亚区公共图书馆、俄亥俄图书馆联盟正在使用Amazon公司的云计算、云存储服务来托管他们的网站和部分数字公共资源。美国科罗拉多州甘尼森的东部州立大学把两个Microsoft Access的数据库丛编流通,以及政府出版物管理移到了Google的云服务上[2]。

在国内,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三期项目建设,也提出了CALIS数字图书馆云战略:即设计和开发CALIS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构建多级CALIS数字图书馆云服务中心,为高校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同时为图书馆提供本地化的数字图书馆云计算解决方案[3]。与数字图书馆建设密切相关的数据库厂商也纷纷拓展云服务应用,超星公司推出的区域云图书馆解决方案比较有代表性,目前在国内已建成区域云图书馆60多个,联入的高校和公共图书馆有600多家[4]。书生公司的云技术移动图书馆解决方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立的移动图书馆已经投入使用,并有数十所高校图书馆展开实测[5]。

二、高校图书馆与云计算技术的契合点

众所周知,云计算技术应用的前提是网络和数字资源,高校图书馆较高的数字资源拥有率为云计算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同时,高校图书馆信息需求与其他类型图书馆相比有所不同,寒暑假和毕业论文写作高峰期信息需求量差别很大。数字图书馆用户突然增多、访问量突然加大时很容易给存储服务器带来压力,甚至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云计算超强的可扩展性契合了高校图书馆阶段性利用激增的需要。

另外,高校图书馆用户群特征比较明显,多为“80后”、“90后”读者,移动设备是他们常用的信息工具,移动交流和移动学习是他们主流的生活方式,开展移动阅读服务成为大势所趋,但由于网络、技术、移动阅读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国内开展移动服务的十几家图书馆只有几家运行较好,而且很多服务都需要有高端手机设备的支持。云计算技术实现了C/S(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向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真正意义上的转变[6],不仅对使用者用户端的硬件设备要求较低,而且可以定制软件,使用方便,对推动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及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图书馆应用云计算需进行的前期准备

云计算的实质就是IT硬件和软件能够成为如供水供电一样的基础设施,用户无需一次购置大量IT设备,配备维护人员,只需通过互联网,按需付费地从提供云计算的专业公司获取计算能力、软件运行、数据存储等服务。因此图书馆界有些学者认为,图书馆利用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存储、计算、软件服务等服务,其形式上是图书馆的另一项服务外包。

高校图书馆在考虑信息资源存储、计算能力、软件服务等服务是否实施外包时,首先应根据自身特点、规模、层次确定图书馆核心业务。因为不管哪个行业,确定业务是否外包都应考虑该业务是否是组织的核心业务,组织的核心业务和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是不宜外包的。高校图书馆应确保在不使其丧失核心知识、核心资源和核心技术等最终导致图书馆失去教育功能、文献保存功能和公益性信息服务等基本职能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云计算技术可能在图书馆中应用的领域,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等技术,使图书馆摆脱IT的束缚,让图书馆人更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从而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7]。

与此同时,要提前做好图书馆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图书馆一旦接受云计算技术,就会面临怎样整合图书馆原有硬件软件资源,采用何种模式更为经济有效的问题。云计算技术把需一次性投入的固定成本转化成了经营成本,云计算服务商的计价方式、数字资源利用率、读者习惯等都会影响云计算服务成本。因此,做好数据库访问量、下载量、工作人员工作量等的统计,可为计算云服务成本提供依据,有利于图书馆根据自身特点、需要及组织目标确定相应的云计算应用策略。

虽然目前主流IT界认为云计算模型具有处理规模化、管理集中化、功能开放化、存储海量化和客户端轻量化等优点 [8],但云计算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成熟,仍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图书馆在应用云服务时还会面临可替代性、标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不同云服务平台之间的互操作等各种技术与管理的问题,图书馆人对云计算技术应用的质疑也从未停止。但我们还是应该相信,一项新技术的应用有一个从产生到成熟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也需有一个熟悉到接受的过程;我们也应该看到,技术进步趋势不可逆转,唯有适应发展趋势,才能不被时代抛弃。正如范并思在《云计算与图书馆:为云计算研究辩护》一文中所说“看不到这种变化的前景,我们可能失去重要的机会”[9]。

参考文献:

[1] 陶新权,孙青,王亚,栾毅,于捷.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55-58.

[2] 张凌超.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初探[J].图书馆学研究,2010,(21):39-42.

[3] 王文清,陈凌.CALIS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模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13-18.

[4] 史超.超星学习中心报告[C].“图书馆信息化学习与服务”研讨会暨“超星学习中心”报告会,2011-06-09.

[5] 引领图书馆服务新潮流书生移动图书馆上线周年纪[EB/OL].http:///?p=602,2011-08-06.

[6] 施海燕.云计算和移动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09,(9):10-12.

篇5

作为传统媒体,我们在清醒认识自身优势、明确对策与思路的同时,也必须坚持对形势的研判,理清我们的发展理念,那就是:融合、集优、人本、经营。

融合是媒体传播的大趋势。新媒体恰恰是集合了传统媒体的特点——音频也好、视频也好、文字也好、图片也好,新媒体最初的传播都是从以上几种形态出发,只是越走越融合,越走界限越模糊,所以说融合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集优是媒体传播的鲜明特色。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促使了云状态下的理念创新和变化,整合、集优成为其显著特点。电台在发挥声音魅力的同时,集合各类媒体的优势,在全媒体传播上下足工夫,在新媒体打造中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细化成本、突出特色,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无论你是云媒体,还是库媒体,都是构建一个集各种信息与技术于一体,以求为更多用户服务的平台。广播要顺应大势,集各种媒介之优势,整合自己,发展自己。

人本是媒体传播的根本。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无论何种传播手段、技术、终端和平台的打造,最终都是为受众服务的。因此,以人为本是媒体传播者的发展之要和生存之本。新技术推动了信息的快速和多元传播,也推动了传播方式的人本与个性化的无限可能。媒体只有更加以人为本,更加从人性和人本出发,才能更好地服务大众,服务受众,主流媒体才能更好地引导舆论并主导舆论。

篇6

Kaiyuan Cloud Computing Applications

Dong Xin

(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Beijing100018,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Kaiyuan cloud computing Openstack.Through the hospital's virtualization solutions to improve existing,and gradually build their businesses using Openstack within their own private cloud platform.Provide enterprises with cloud storage and cloud virtualization server platform.

Keywords:Cloud computing;Cloud storage;Virtualization server

一、云计算简介

云计算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08年,是对英文Cloud Computing的翻译。云计算这个概念的直接起源来自Dell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亚马逊EC2产品和Google-IBM分布式计算项目。亚马逊EC2产品起始于2006年,是现在公认最早的云计算产品,但那时他们被命名为“Elastic Computing Cloud”,即弹性计算云。从发展过程看来,计算机经历了单机、集群、网格几个阶段。集群解决了单机性能的瓶颈问题,而网格又解决了集群计算不支持异构设备、资源无法动态伸缩问题。现在的云计算则可以支持异构多任务和资源的动态流转。最早从企业层次提出Cloud Computing的,则是Dell。具体关于云的定义有很多,不同公司都给了云不同的定义。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是:一个容易使用和获取的虚拟化资源池(如硬件、开发平台或服务)。这些资源可以动态地重新配置,调整到一个可变负载或者可变规模的系统中,从而允许获得最佳的资源利用率。这种资源池通常是采用按照使用付费的模式,即资源的保障是由基础设施供应商提供的制定化服务品质协议来提供。

云计算虽然定义很多,种类也很多,但是公认的将云计算分为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亚马逊的EC2就是典型的基础设施即服务的代表,谷歌应用引擎一般被认为是平台即服务,是软件即服务的代表。

云计算因为需要动态调整和划分资源,所以底层都是基于虚拟化实现的。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大量的服务器资源作为虚拟化资源池进行统一个管理与划分。

二、开源虚拟化技术选择

我们要用开源云计算平台构建属于企业自己的云,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虚拟化问题。我们知道所谓云的底层架构都是虚拟化。我们既然要用开源软件构建云,那虚拟化自然也选择开源产品。目前主流的开源虚拟化软件主要就是KVM和Xen两款。KVM一直作为linux内核的一部分,虽然比Xen技术出现的晚,但是性能和Linux的兼容性都很好。Xen技术成熟,稳定性很好,而且现在也将被加入Linux内核中。

我认为两种虚拟化技术没有明显优劣差距。所以选择哪种全部根据技术熟练程度决定就可以。如果熟悉某种虚拟化对将来的云构建和以后的维护都带来很大的优势。主流的云计算平台对于以上的两种虚拟化也都可以良好的支持。因为我们单位以前的虚拟化都选择的Xen,所以后面的云平台的虚拟化部分也就继续采用Xen的开源技术了。

三、开源云计算技术选择

开源云计算技术有很多,包括Eucalyptus、OpenNebula和OpenStack等。其中很多开源技术都存在商业版,导致开源的版本功能很少或者不完善。我选择用OpenStack来实现开源云构建,因为OpenStack是完全开源的技术,没有任何收费版本或者商业版本。

OpenStack是由Rackspace和NASA共同开发的云计算平台,帮助服务商和企业内部实现类似于Amazon EC2和S3的云基础架构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OpenStack包含两个主要模块:Nova和Swift,前者是NASA开发的虚拟服务器部署和业务计算模块;后者是Rackspack开发的分布式云存储模块,两者可以一起用,也可以分开单独用。OpenStack除了有Rackspace和NASA的大力支持外,后面还有包括Dell,Citrix,Cisco,Canonical这些重量级公司的贡献和支持,发展速度非常快,有取代另一个业界领先开源云平台Eucalyptus的态势。

四、开源云技术构建

随着信息建设的发展,每个单位的信息中心都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服务器和越来越多的部门需要自己的服务器。原来单位里是按照部门给分配服务器,这样虽然看起来很好,每个部门有自己的服务器。但是资源浪费很大,因为并不是每个部门都可以把服务器资源使用到满负荷,而且每个部分还要有人管理服务器的硬件维护。虚拟化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对于多服务器的资源整合和动态分配,资源的统一管理等方面虚拟化并不能全部解决。

篇7

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加速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2016年被I内视为是云计算爆发之年。据赛迪顾问统计,2016年中国云计算市场保持强增长,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797亿元,同比增长41.7%。其中,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28.6亿元,同比增长46.3%。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仍然仅占整体云计算市场规模的8%,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依然以硬件投资为主,云计算服务市场还未起到主导作用,公有云服务的市场培育之路依然艰巨。另外,从公有云服务的三个类别来看,SaaS、IaaS、PaaS占比约为40.9%、41.8%、17.3%。

4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提出到2019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涌现两到三家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中具有较大份额的领军企业。可以预见,被寄予厚望的中国云计算市场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加速发展期。

2017年,云计算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云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比拼的是云端的服务能力,依托云计算进行创新升级的需求愈加强烈。

云计算是典型的全球竞争产业。我国云计算产业除了电信运营商和IT巨头们纷纷布局基础设施服务,BAT等互联网巨头也强势入局,在产业布局方面呈现多维化,以平台化和场景化服务为主要特征。另外,公有云服务市场迎来AWS、微软、IBM、Oracle等国际云巨头,还有专注细分领域的金山云、青云、Ucloud等新竞争者。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创新发展,资本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云计算产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而在云计算产业的迅猛发展的过程当中,也衍生出了大量的投资机会和投资热点。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2017年3月云计算产业内的投融资情况(如表1):

篇8

云计算是以数据为中心的一种数据密集型的超级计算,在数据管理、数据存储、并发控制、编程模式、系统管理等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技术。它的出现,改变了信息服务的提供方式,它不是一个单独服务,而是一个服务集合。

云计算技术是由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和软件即服务(Sofeware as a Service,SaaS)三种形式为使用者提供前所未有的IT服务能力。首先,IaaS即以服务的形式交付计算机基础设施。作为最底层和最基础的服务,IaaS将基础设施(计算资源和存储)作为服务出租,代表了一种作为标准化服务在网上提供基本存储和计算能力的手段。是以服务形式提供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这类基础架构一般是利用网格计算架构建立虚拟化的环境,网络光纤、服务器、存储设备、虚拟化、集群和动态配置软件被涵盖在IaaS之中。其次,IaaS之上的服务是PaaS,PaaS可描述为一个虚拟的平台,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操作系统以及特定的应用程序,无需下载或安装,即可通过互联网发送操作系统和相关服务的模式,云计算应用的开发平台也可作为一种PaaS提供。这种形式的云计算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指的是以服务形式将应用程序开发及部署平台提供给第三方开发人员。这种平台一般包含数据库、中间件及开发工具,均以服务形式通过互联网提供。再次的SaaS是可以提供给终端用户的应用程序,它是从一个集中的系统来部署软件,并使之在一台本地计算机上运行的一个软件模型。它通过浏览器,将应用程序以服务形式提供给用户的形式,应用程序可以是公有云提供商提供的商用SaaS应用,或企业专用云提供的商用或订制的SaaS应用。这种类型的云计算通过浏览器把程序提供给成千上万的用户使用。

云计算采用海量分布式存储技术存储数据,它的两种主流的海量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是GFS和HDFS。它采用MapReduce编程模式,保证后台复杂的并行执行和任务调度向用户和编程人员透明,将任务自动分成多个子任务,通过Map和Reduce两步实现任务在大规模计算节点中的调度与分配。它主要应用于海量数据处理,其任务调度策略的一大特色即是优先将任务调度至数据所在的节点,从而降低了网络的开销,提高了系统的性能。云计算模式基于SOA 的架构,动态地分配和部署共享的计算资源。同时云计算具有灵活性、高可用性、动态资源监控以及虚拟性。基于虚拟化的云计算平台为企业的资源重构带来了便利,使其能短时间内转向云计算平台,降低了基础架构的重建成本,缩短了为企业转型的时间。云计算的这些特性在客观上需要高性能的服务器来支撑,无论是科研,还是商业应用,对于中小规模的企业和用户计算来说,购买高性能服务器来说都是一笔昂贵的费用。而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计算解决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保证了云计算平台的高可用和高可靠等特性,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客户。

目前针对云计算,其中如何有效地提高云计算系统性能成为关键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框架,研究了其框架的核心部分,即服务器云。利用虚拟化技术解决并保证了云计算平台的高性能与高可用性,使云计算框架在实际应用中资源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同时也推动了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器云是云计算框架的核心部分,所有云计算框架中的功能及子系统都依赖于服务器云来实现。它既包括硬件服务器和底层操作系统部分,又包括云计算平台中的虚拟机超级监督器功能,是运行虚拟系统功能服务器系统的底层基础平台。计算模式从大型机的方式逐渐过渡到微型个人计算机的方式,并且近年来过渡到普适计算上。

云计算与分布式计算、网络计算相比具有自身的优势。首先,云具有超大规模。例如,目前的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 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计算平台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超规模的基础硬件为云计算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其次,云具有扩展性。云计算的扩展性主要体现在计算资源、存储能力和负载均衡,虚拟化技术的自身优点满足了云计算的扩展,并提供了计算平台的7x24 无故障全日程服务。同时云计算又具有规模的动态伸缩,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应用和需求。与网络、分布式计算相比更具有商业性和应用性。云计算不仅在处理计算能力上具有前所未有的优越性,而且在管理上也具有自动性。"云"计算平台要求具有自动化管理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用户接口,自己申请计算资源和应用,按自己的需要建立自己的资源环境,而整个过程是不需云平台管理员的干预,云计算平台只需自动记录用户使用资源的大小和时间。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对现有的信息产业及应用模式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只有云计算,才能在大规模用户聚集的情形下提供高可用,而其较低的服务成本又能保持其竞争优势。这些优势使得云计算受到了互联网服务企业的普遍青睐。云计算技术以其本身在大容量存储、超大规模计算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使得云计算已成为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助推器,推动着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型创新模式。可以说,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对现有的信息产业及应用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篇9

在今年的研讨会上,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处理中心总工程师赖能和特别强调了石油勘探行业目前面临的三大“计算”挑战: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日产数据采集量直线上升,计算压力进一步加大;高密度高覆盖采集提高了勘探的精度,使精细化的数据分析成为可能,对计算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更强烈的需求;高密度采集成为一种新趋势,数据体越来越大,导致了计算效能的降低。

和去年相比,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处理中心今年承接的高密度海量数据3D项目更多、数据体也更大。赖能和告诉记者,处理中心目前承载的萨科桑3D、塔里木哈7、新疆玛湖、新疆大庆3D、博孜3D等30个宽方位资料和科研攻关项目共涉及19029平方公里、384.8TB的数据量,均是采用高密度海量数据处理。这对处理中心的软硬件处理能力、技术和资源配置都带来了巨大压力。

事实上,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处理中心的压力恰恰来自“找油难”。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当大区块开发告一段落后,石油勘探业一方面要用更精细化的手段在原有开采区块发掘新机会,一方面则要积极向海洋拓展或到过去“看不上”的区域去找油。这种转变带来的直接影响正是赖能和所说的因数据体量飞速增长而产生的计算压力。“地质结构越来越复杂,对计算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以海洋石油的开采为例,其计算量往往要比陆地石油开采大好几倍。近年来主流软件的演变从时间偏移到深度偏移再到逆时偏移,计算量越来越大。尽管集群单个节点的计算性能在提升,但集群节点量的增速也并没有降低。”英特尔(中国)企业解决方案部能源行业资深企业客户经理杭晓东认为石油勘探行业产生的“开源”需求,仅依靠提升CPU的计算能力已无法满足,这也是让英特尔改变产品发展方向,从异构向微异构调整的原因。今年,英特尔推出的Xeon Phi协处理器就是这样的产品,在提升单点性能

得到大幅提升,从而让高性能计算的效能提升。

在英特尔数据中心及互联系统事业部技术计算和平台应用支持团队平台架构师何万青看来,高性能计算技术不仅能帮用户“开源”,还能帮用户“节流”,以提高产量。他说:“Xeon Phi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用比较少的节点提供更高密度的计算能力。如野外的数据采集工作,就可以因为显卡被集成到处理器中的特性而实现现场粗粒度的计算处理工作,减轻数据总量负担。”云与大数据应用的可能

高性能计算与可视化应用难以落实到云计算系统的现实,曾一度让业界认为“云”将与石油勘探行业无缘。目前,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更有价值的Hadoop,对于几乎没有非结构化数据的石油勘探行业似乎也是无用之物。云计算与大数据真的不适合石油勘探行业吗?这个问题已经出现了新的答案。

在石油行业,斯伦贝谢、兰德马克、Nice等服务公司正在提供功能较为完整的石油软件云服务解决方案,并已被多家国际知名石油公司所采用。中石油也已经启动了云技术平台建设项目。

“三年前我们开始探讨虚拟化机制,尝试勘探开发上的一些应用。去年正式立项做云计算的技术测试、跟踪并组织队伍,主要进行四点应用的实验,今年争取搭一个实用的环境。”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铁刚如是介绍了中石油云计算平台项目的进展情况。他说,目前中石油总部的云计算平台主要在考虑如何实现数据中心的整合、资源优化、高效利用,结合能源应用的特点,让云平台在地学综合研究、办公经营管理业务以及生产管理方面发挥价值。

对于高密度采集这类应用,中石油已经完成了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实验,实验证明云平台确实可以大幅降低地学应用研究的成本。张铁刚很看好云平台在中石油生产管理效率提升和办公运维管理简化方面的前景。据他介绍,初期测试结果显示,通过资源整合,中石油可以将各单位门户服务器的利用率从20%提高到70%,将专业应用服务器的利用率从20%提高到40%。他直言,在中石油云技术平台建设项目中,英特尔提供了很多重要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将其为互联网公司构建云计算系统的经验,传递到了高性能计算领域。

在石油勘探业,高性能计算集群规模越来越大,却未必能带给用户最佳的投资回报。计算的高峰期资源不足,低谷期资源却被闲置。特别是,在集群空载状态下同样要支付巨额电费。与互联网企业的需求一样,不少高性能计算用户也希望能弹性调配计算资源,分享低谷期的计算平台,用于日常生产、办公。今天,中石油的尝试已经把云的设想变为现实。

石油勘探行业是个典型的海量数据行业,但它对数据处理的需求与大数据目前的定义还存在很大差距。虽然目前石油勘探行业的典型应用还没有必须依赖Hadoop的需要,但赖能和认为,这项新技术依旧值得他们长期跟踪。因为如果Hadoop发展到了适合其应用模型时,就会成为大幅降低硬件采购成本的一个选择。

相关链接

篇10

一、关于云计算与云审计的基本概念论述

“云计算”一词源于Google等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处理过程,于2006年在国际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给出的定义较为权威: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云审计”是基于云计算而产生的,可以认为“云审计”就是在审计工作中运用云计算的概念和技术。“云审计”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审计工作为服务目的,“云审计”的应用是为了使审计师减少简单的计算劳动,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以云计算为技术手段,利用云计算技术升级和优化现有的审计方法。

随着近年来供电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服务器的后台数据也越来越多,而审计师配备的个人电脑是无法满足检查这些数据的需求的。数据库中一个简单的操作指令可能都要在个人电脑上花费十几分钟甚至数个小时。而“云审计”技术却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云审计系统的框架构建

(一)云审计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云审计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国际上暂时还没有给出一个比较准确和完整的定义。为方便研究,本文基于信息技术现状和审计实际应用,对云审计系统的概念进行初步阐述:云审计系统是基于所获得的数据,根据审计对象的基本特性,通过设定计算、判断和限制条件建立数学或逻辑表达式,用于对审计目的进行验证的过程。云审计系统主要有五个特点:

1.审计网络自助服务。审计自助服务免去了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在数据获取上的沟通,使审计师能自行获取所需数据,并设定疑点检查条件;2.高带宽网络。多个审计师可以在不同的地点获取同样的数据,在网络速度上不会受到影响;3.审计数据资源池。审计师可以将得到的所有数据上传至“云端”,形成审计数据资源池,共享给有相关权限的其他审计师;4.审计弹性架构。使审计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权限认证后登陆系统获取资源;5.可度量服务。为审计系统提供自动化的监控,并记录审计师的工作过程,包括审计方法、程序和证据获取手段等[1]。

(二)云审计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在理论基础方面,国际上关于云计算系统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完备,国内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也十分迅速,为云审计系统提供了充分的先决条件。在技术方面,实施云计算的各种技术方案体系已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投入应用,供电企业的审计信息化也有相当坚实的基础,完全可以借鉴其他行业在云计算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成本方面,云审计系统的部署费用并不高昂。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现有条件加以升级和改造,不需要全部更换。用户端也不需要更换新的设备,凡是能打开浏览器的电脑、平板电脑甚至智能手机都可以登陆云审计系统[2]。

(三)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

基于大数据背景,云审计系统可以将各供电企业的审计数据整合为海量的审计资源池,构成审计数据的采集、导入、分析、展示平台,使审计业务流程转化为数据处理过程。

1.云审计系统的数据采集

云审计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必须非常全面,充分考虑审计数据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异构性。常见的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复制采集,从被审计单位导出数据库信息或整个数据库的备份,用移动硬盘或U盘拷贝的方式,上传到云审计系统进行处理;另一类是在线采集,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系统制定标准的数据接口,不间断地连续采集业务数据,实现对业务流的动态监控。在线采集方式具有时效性强、响应速度快的优点,今后将成为主流的数据采集方式[3]。

2.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导入

在供电企业各类业务系统的海量数据中,数据之间的结构和类型千差万别。在进行分析之前,应先将这些数据有效地导入系统,把重要数据如重要指标、近期变化数量等置入高性能存储器中,把不常用的次要数据置入一般存储器,并去除不需要的冗余数据。

3.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分析

云审计系统中集成了大量审计分析程序,利用分布式计算集群对海量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和分类统计,以满足审计师的分析需求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分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审计分析程序的可构造性。各种审计分析程序以模块化的方式提供给审计师,可以进行任意调整。二是注重对数据的全面分析。在大数据处理时代,抽取样本检查和全部数据检查这两种方式,在云审计系统面前的区别,只不过在时间上相差数秒钟或数分钟而己。三是注重数据之间的关联度分析。在以往的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工作数据的检查,只是对特定的业务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复核[4]。

4.云审计系统的数据展示

数据展示将实现可视化,能够直观地将数据的特点、变化和疑点呈现出来,将难以阅读的原始数据转变为界面清晰、易于理解的图表。进而使审计师能够与这些能讲故事的数据进行交流,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多维度分析,从中找到审计问题出现的基本规律和深度原因。

参考文献:

[1]王鹏.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篇11

自2006年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至今十年以来,云服务已经呈现了行业化和大客户化的趋势,云计算技术也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更多的行业客户和大型企业开始采用开源云架构去全面拥抱云计算。这不仅表现在各种开源软件推陈出新,比如每半年推出一个新版本的OpenStack框架,不断更新的Messos、Docker等,还表现在众多企业参与到开源云的推广之中,其中既有IT厂商,同时也不乏电信、金融这些传统企业。云计算正携手开源走向主流市场,云计算的大时代已经到来。

OpenStack是当下最火的开源云计算管理平台项目。OpenStack支持几乎所有类型的云环境,是旨在为公有和私有云的建设与管理提供软件的开源项目,其任务是简化云部署,增强可扩展性。

同时,作为开源云技术的事实标准,OpenStack经过6年的发展获得了爆发式增长,成为全球仅次于Linux的第二大开源社区,并迅速进入主流市场:超过585家企业,接近4万人通过各种方式支持这个超过2000万行的开源项目,世界100强企业中50%的企业均采用了OpenStack。

以OpenStack为基石,EasyStack致力于构建新一代的开源商业模式――以开源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和服务型企业,以满足企业客户场景化需求和开源社区技术发展之间的协同和进化。EasyStack创始人兼CEO陈喜伦表示:“这种新一代开源商业模式意味着,EasyStack不仅可以按照国际规则参与开源社区,通过代码贡献把握和影响OpenStack社区方向,又能基于客户需求将OpenStack产品化,降低企业级客户采用OpenStack的门槛,还可以将实践中积累客户需求反馈社区,推动社区良性发展。”

挖掘大数据金矿

篇12

1.研究目的及意义

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庭是智慧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展现的核心窗口,是市民体验、享受智慧城市带来的幸福生活的核心渠道。建设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将智慧延伸至城市末梢,用信息技术支撑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提升社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体现智慧为民、服务到家的理念,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全面满足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智慧社区服务建设满足:信息基础设施 、两化融合战略实施、第一支柱产业、深化电子政务、物联网、民生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宽带信息服务领域从基础设施域向客户化域(家庭、社区)、服务域(通信、娱乐、信息)的多层次发展机遇这“十二五”的8项关键任务。

2.云计算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国内外在云计算上的研究已越来越成熟,并且已逐渐具备了进入主流的趋势。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云计算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用户对全球云计算的标准的要求也呼声渐高。在将来,天空中不会只有一朵云,而是有多片云,云与云之间的互联要靠标准的支撑才能得以实现。当云计算被普及应用的时候,云计算的标准也应该已经成熟,至于何时会制定出来,还取决于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厂商的积极推动。至少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云计算已经被很多企业和政府探讨、验证并实践,许多厂商业看到了这一趋势,正在积极推动云计算的研究和市场推广。

3.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区的应用不断发展,社区将变得更加智慧,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智慧社区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智慧化应用将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智慧社区典型应用包括智慧家居、智慧物业、智慧政务、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家居是融合家庭控制网络和多媒体信息网络于一体的一个家庭信息化网络平台。家庭控制网络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入因特网(Internet)、公众电话网、广电网、社区局域网等网络,通过家庭网关实现电子信息设备、通讯设备、娱乐设备、家用电器、自动化设备、照明设备、保安(监控)装置及水电气热表(或概称的三表三防设备)的控制与设备间协同。智慧物业利用小区视频监控网络、各种传感器网络及小区宽带网络构成物联网系统,实现智慧的保安消防、垃圾回收清运、停车场管理、日常设备检修与维护、环境监测、电梯管理等智慧服务。智慧公共服务利用信息共享与集成技术,实现社区医疗服务、“一站式”缴费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养老服务。特别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使得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实现智能化,打破老人独自居家活动的状态,老人的各种诉求被感知:身体健康状况被社区医院和医护人员感知;居家安全和出行安全被社区服务人员和家属感知。智慧政务对部门、科室、社区业务进行科学分类、梳理、规范,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提高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实现社区一站式服务、社区经费管理、综治维稳、社会救助等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

4.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一体化服务,突破云计算平台、流媒体传输、多网融合通信等关键技术,研发一系列的终端承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娱乐、教育以及安防等业务。研究一体化服务总体架构图如下:

图2-1 总体架构图

智慧社区系统主要由以下三部分内容组成:

图2-2 智慧社区系统图

基础平台部分,即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配套安全、支付、用户服务、物联管理等运营资源,面向各类服务提供商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入和服务管理。

服务与管理部分:即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聚合的服务及相应的管理系统,聚合的内容包括: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商业等服务与管理系统,为社区居民全面享受智慧城市新生活提供支撑保障。

服务界面部分:包括:1、智慧社区服务站,即提供社区综合服务的实体服务站,能够提供政务窗口服务、政务自助服务、社区服务、互助服务、健康服务、智慧家庭体验服务、便民服务等等;2、家庭智能终端,即各类具有计算能力的物联网信息终端,如:智能家庭中控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通过这些物联终端,为家庭用户提供一个虚拟的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站”。

5.其主要功能研究

服务聚合及社区服务门户: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作为各类第三方服务的聚合平台,使用云计算技术,提供基于PaaS、SaaS的应用服务。

智慧家庭物联: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基于闪联标准协议,同时提供了物联平台,将智能社区和家居的各类智能信息终端进行物联,构成应用服务的普及计算环境,能够支持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社区综合事务管理功能:建设具有人口管理、党群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文化与教育管理、环境与卫生管理、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与志愿者管理、社区自治管理、公共信息管理、系统推护管理以及网上办公汇总等功能模的社区综合管理平台。

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业务部门延伸到街道社区的政务服务,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由综合服务系统、自助服务系统、综合管理系统、应用支撑平台、社区服务管理对象信息库组成。

多级电话联动系统:市民服务热线与社区实现呼叫和电子信息联动,在社区安装电子工单,呼叫中心采用语音和电子工单两种方式把政务服务项目转办到社区。

6.平台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本文研究的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一体化服务以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为主,为用户级管理者提供社区物业服务、政务服务、商业服务、金融服务和信息服务等多种应用服务。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一体化服务需要逐步实现以下三方面内容:(1)实现社区云平台所有软硬件设备以及相应的数据资源的整合和虚拟池化。解决异构、孤岛、虚拟化等问题,从而形成一个云数据中心。(2)架设服务平台接口层,用来接入第三方平台、系统或者服务,使云平台具有良好的系统扩展性和耦合性。(3)开发支持智慧社区的家庭智能终端、远程监控终端、物联终端、社区自控终端等,负责与终端设备的连接、协议适配与信息控制处理,以及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服务处理。(4)将直接面对用户的应用服务迁移到云端。为社区居民、物业管理部门、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等终端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5)形成多方共赢的创新应用效果,创造一个具有高经济价值的产业环境和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结束语

总的来说通过研究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一体化服务可带来以下创新应用效果:

政务服务可以扩展延伸到自助终端、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政府服务由原来市民上网被动查询延展到服务主动推送到户;全面实现家居设备物联,通过多屏互动、资源共享带来智慧生活享受,提升市民幸福生活感知;互联网积累的海量服务资源,不再局限在PC上进行访问;而是通过家庭信息终端轻松访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三网融合;智能家居的更多产品,为细分的客户市场提供了更多智能化生活的选择;智慧云服务平台和智能社区、家庭解决方案,为聚合更多服务提供方法;使得更多的传统产业可以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促进智慧产业向结构化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胥静.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社区体育信息资源管理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116-117

[2]秦洪花,李汉清,赵霞. "智慧城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J].信息化建设,2010,(09)

篇13

人们常说,云计算若想平稳落地,就必须找到与业务相关的契合点。TCL通讯敢于一次性引进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来改造原有数据中心的IT架构,通过打造一个平台式的IT基础设施实现所有资源的统一部署,这种魄力和勇气究竟来自哪里呢?

2002年,TCL通讯已连续三年营业额增幅高达263%,在当年德勤亚太区高科技成长企业500强排行榜上位居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增长最快的高科技企业,其移动终端设备的年销售量目前稳定在5000万部左右,是TCL集团一个主要的产业支柱。然而就是这样一家高速成长的企业却因为IT系统的掣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业务的发展。

张伟揭开了这背后的原因。TCL通讯当前在业务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海外业务发展迅猛,TCL通讯已经成为海外主流的通信运营商前三位的合作伙伴。随着与海外销售和服务相关的运营管理日趋完善,与之配套的一些管理系统,比如海外物流系统、电子订单系统、销售计划系统以及客户服务等陆续上线或需要及时扩容,这对IT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伟表示,TCL通讯是一个IT系统依赖程度非常高的企业,IT系统与应用的创新和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是相互带动和促进的关系。

TCL集团从2010年开始实践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型,研发、制造等系统的处理能力也急需提升和改造。此外,TCL集团还积极地拓展云产业链,导入和推广云手机、云电视、云应用等平台。“我们业务规模的增长对IT的动态扩展、柔性及快速交付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张伟介绍说。

一方面,业务增长与规模的扩大对IT系统的可用性、弹性、可管理性和效率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TCL通讯因采用传统IT应用方式,每个应用单独采购和部署服务器,从资源管理到企业管理,再到业务支撑管理,需要维护的各应用系统主机型号众多,资源专用,采购及部署周期长。这种传统模式导致TCL通讯在IT系统的成本、可用性、可管理性以及兼容性等方面面临诸多瓶颈。“2008年,我们扩建了一个IDC机房,但是到了2012年,机房的使用率已经超过90%,不能满足业务增长的需求。”张伟举例子说,“随着业务的扩张,我们部署了大量x86服务器,但是单台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较低,而且在服务器硬件发生故障时,很难实现快速反应,服务器、网络、存储的配置、调整以及变更管理非常复杂,这给数据保障和系统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10分钟完成故障迁移

面对业务和IT的双重压力,TCL通讯想找到一个两全齐美的方法,不仅能够解决IT系统效率低且不够灵活的问题,而且能够更快地响应业务的发展和变化,实现产品的快速研发、制造与交付。云计算成了TCL通讯一直苦苦寻觅的解决上述问题的良方。

众所周知,云计算的实施是一项耗时、耗力的高技术性工程,涉及技术规划、方案协调、系统部署、后期维护等多项任务。由于TCL通讯是首次探索制造业IaaS云平台建设,无相关行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对方案提供商提出了端到端的明确要求,需要合作伙伴提供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完整的软硬件产品和技术实施服务,必须能够整合企业现有的网络及存储等IT资源,并为其提供从技术架构、基础平台到虚拟系统等多个层面的技术支持。

经过多方考察、比较和严格测试之后,TCL通讯很快选定通过HP CloudSystem解决方案打造一个能够随需应变的私有云环境。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集团云计算解决方案销售拓展部市场拓展经理关大立介绍说,在此项目中,惠普为TCL通讯推荐的解决方案是通过HP CloudSystem、HP ProLiant BL460c服务器以及用户原有的存储构筑一个试验性的云计算平台架构,更好地支持各项业务应用。

张伟表示,选择HP CloudSystem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大特色。

第一,HP CloudSystem是一个开箱即用的私有云平台,用户不用管理非常多的模块或组件。惠普直接将云计算方案打包销售给客户,从而降低了云计算技术入门的门槛,可以协助客户快速导入和应用云计算技术。

第二,HP CloudSystem采用硬件资源池化技术,在私有云中的所有刀片服务器都可以互相替代,从而减少了硬件变更和调整的麻烦。虚拟化功能可以满足TCL通讯业务动态增长以及资源柔性配置的需求,灵活分配不同规模的业务系统,并寻找适当的计算资源池,而不用考虑后台究竟是虚拟机还是物理机。

第三,HP CloudSystem具有比较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我们在部署HP CloudSystem云计算平台时充分利用了原有的交换网络、存储设备、交换设备以及备份设备,原有的虚拟化应用也可以无缝与HP CloudSystem兼容,充分地保护了原有投资。”张伟表示。

第四,HP CloudSystem可以实现快速定制企业级的应用模板,完全自助快速交付应用的目标。客户可以把常用的应用系统做成一个业务模板,管理员批准后就可以马上交付业务系统,这是一种非常快捷的业务模式。

“在HP CloudSystem上,我们可以轻松实现负载均衡及故障自动转移,为将来做应用级容灾做好硬件平台的准备。”张伟举例说,“一旦某个计算刀片上的应用负载出问题,备用的服务器刀片可以立即切换。经测试,我们可以在10分钟内将一台刀片上的应用切换到另一台刀片上去,管理员不用做任何干预。”

省字当头

TCL通讯在部署HP CloudSystem之后,最明显的改变就是一个字“省”,即综合投入成本的降低。“经我们测算,配置相同的计算资源,惠普云平台的投入比传统的机架式服务器节省32%的成本,能耗节省30%。”张伟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