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实用13篇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篇1

近年来,互联网应用不断加速普及,在大数据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在企业管理中加大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与投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在实施和构建信息化体系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面对市场经济的考验以及企业之间竞争压力的加剧,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信息化的决策功能,是目前众多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优化现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会计信息化系统功能的多元性和实效性。

1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和作用

首先,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新时期背景下,会计信息化是企业顺应信息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管理层获取信息并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会计信息化的突出功能是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同时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也具有积极的促动作用。其次,企业会计信息化还具有集成性、渐进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因此可以增强企业信息处理能力,并实现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的集成。此外,会计信息化还具有同步性,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传输和利用并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化和动态化,进而推动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信息。

2对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分析

2.1对会计信息化缺乏重视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一些企业在会计管理中仍然采用传统方式,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职能认知十分模糊。此外,在计算机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更新的协调方面并不同步,同时缺乏对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而且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还无法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以上充分证明了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当中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会计信息化的制度、标准和技术以及人才的保障上缺乏系统管理,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效率的下降,并无法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优势。殊不知,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2.2财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

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要确保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之间的协调。因此,财务部门要与其他业务部门保持软件管理信息的共享,进而促进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统一,这样才能够加快企业整体信息化的集成化进程。然而目前一些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只专注于财务软件的使用,同时出现与业务生产信息的脱节,进而使财务数据无法对接,最终将传输和反馈信息质量大打折扣。这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的缺失,而且业务链的脱节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2.3安全和风险意识有待提高

会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络的支持,随着目前财务信息借助互联网传递趋势的深入,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尤为重要。然而目前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内部管理控制章程和制度存在不合理现象,进而造成会计人员不按规范操作的状况时有发生,这将对企业信息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同时财务流程缺乏系统的管理,也会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3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的浅析

3.1会计信息化将向纵向延伸发展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应向管理型转变。不仅要加大日常业务的处理能力,还要提升预测和预警的功效。因此要提高对会计信息化事前和事中的管控,进而优化企业生产和投资成本,确保生产效益的提升,同时推进“三流”一体化集成机制建设。此外,改变原有封闭型会计体制,逐渐向开放网络型方向发展,进而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与财税部门、上级单位及银行的协调互联,并促使信息动态发展的实效性。与此同时,对产、供、销环节进行完善,并在市场驱动下逐步实现根本性的突破。

3.2功能模块多元化

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驱动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创新,因此企业要紧紧把握时代下会计信息化定位,并与其他职能部门有效连接,以保证获取实时准确的信息。同时会计信息化系统要发挥其连接共享的职能,对于企业及市场信息的收集、汇总与分析做到多元化的处理,这将有利于系统内信息资源的整合。此外,针对企业局域网和外部投资与债权的信息要做好健全的调配,确保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企业与银行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有效实现资金的流动,这就需要会计信息系统能够针对企业内部实际经营和财务情况开展实效性的决策和分析,并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体系,同时为企业绩效考核和风险评估提供支撑与保障。

3.3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深入衔接

未来企业会计信息化将会为企业提供更大技术支持,因此,决策功能所占据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为了提升决策质量,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与企业其他资源系统有效衔接并整合,以形成资源管理一体化机制。这样便于会计信息反馈功能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为了提高信息资源的高效运作,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深入衔接势在必行。同时在数据共享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协调生产经营与信息集成、企业供应三者之间的关系。总之,随着时代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企业会计构建信息化系统的趋势逐渐清晰,同时所面临的挑战随之增大。这就需要企业及时把握会计信息化发展走向,进而不断创新和优化现有会计管理机制,从而确保为企业预测和决策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与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1]罗银舫.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当代经济,2010(5):102-104.

[2]聂永刚,吴德波.企业会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7):153-154.

[3]何日胜.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4):244-247.

[4]檀建坡.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65-66.

[5]雷章华.浅谈如何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J].时代金融,2014(9):155.

[6]郝艺峰.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途径[J].青年记者,2014(14):76.

[7]赵黎明.试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及提高[J].市场论坛,2011(4):57-58.

[8]潘建秀.浅谈民营企业会计规范化[J].经济师,2006(12):256.

篇2

Key words: oilfield companies;digital oilfield;control cabin of management

0引言

数字油田是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是油田企业生产、科研、管理和决策的基础平台。正确决策来自于丰富的信息支持,数字油田一方面能使领导者通过虚拟技术“身历其境”地看到油田的生产状况,同时,还能提供高层次的决策支持信息,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数字油田在实现跨地域协同工作,快速获得企业外部环境信息,实现油田业务与技术的整合,实现油藏描述的可视化和互动性,实现油田状态自动监测,促进资源整合,大大增强企业竞争力等。

1构建数字油田的基础

油田建设数字化不但通过综合信息应用平台对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如生产、开发、财务、人事、计划等应用系统进行智能化加工处理、快速整合,使这些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共享和有效利用,及时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使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和最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规范化、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制度管理科学化,从而促使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为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加快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油田企业的发展战略保驾护航,积极建设数字油田,以信息技术提升油田综合实力,优化勘探开发和生产经营决策,提高管理运营效率,实现与国际油公司信息管理的接轨。油田企业围绕重点工作目标,在加快网络基础工程建设,应用系统推广,确保信息网络畅通运行。

数据是油田的宝贵财富,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大部分油田企业已建成了勘探、开发两大生产数据库。入库的数据主要是动态类的日数据和部分生产科研急需的静态数据,以及少量的实验、化验、储量数据。数据库的建立为数字油田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数据的规范统一是建设数字油田基础的重中之重,目前客观存在的问题是,我国大多数油田企业历史悠久,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数据、应用、规范、标准等力面的矛盾和问题较多,加上管理上的条块分割,使数字油田的建设在技术难度之外增加了人为的困难。

思想和观念不容忽视,油田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在管理思想和理念上。“数字油田”建设的过程,是引进应用现代管理理念和采用管理新技术、新方法的过程。因此,“数字油田”建设中采用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技术是实现油田生产管理技术和模式变革的重要于段,是现代生产经营管理变革的主线,是推动管理创新的动力。油田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在“数字油田”建设中借助其网络化平台、数字化环境,吸收和应用如ERP、供应链管理(SCM )、企业管理系统(MIS ) ,数据仓库和在线分析(OLAP)技术等现代化管理信息思想、技术及成熟的软件系统,提高油田整体管理水平。

2构建数字油田的框架

数字油田构建的总体框架,具体包括ERP层(上层)、生产管理层(中间层)和操作控制层(底层)三个层次,如图所示。

在勘探开发科学研究方面,应当引进先进的软硬件,建立解释工作站、地震处理中心、并行数值模拟系统等,提高科研水平,降低勘探投资和开发成本。

在生产信息系统方面同时,生产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和生产监控系统两大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将涵盖油田勘探、开发各主要业务的管理,提供了综合查询、数据录入、业务处理等多项功能,为油田企业的生产管理及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应适当开发了财务管理系统、劳资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信息系统和ERP系统的结合。

随着油田办公自动化系统、勘探开发信息查询等系统的相继建成,利用VPN技术解决GPRS用户安全访问油田及石化系统内部网络资源的难题。同时,继续探索移动和偏远用户利用其它Internet接入方式安全访问企业内部网络资源的解决方案。

3数字油田佳境――管理驾驶舱

油田企业的高层领导都在寻求一种更有效的监控和处理所获信息的方法,面对纷繁的信息,必须离开细枝末节而放眼全局。数字油田的佳境――管理驾驶舱(Management Cockpit,MC)已成众望所归。管理驾驶舱就是一个经营信息室和决策管理室,它使管理层能更好地规划业务活动并赢得竞争。

管理驾驶舱的数据来源可以是油田企业ERP系统和企业外部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接口方式或手工输入方式联入管理驾驶舱。管理驾驶舱根据管理者决策的需要,将信息以其能接收的方式进行归纳整理,向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管理者能很快地找到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因此作出正确的决策。通过一系列科学管理,管理决策的过程方法与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达到完美的统一。系统将潜在的经营风险和决策的预期结果及时、快速地呈现在管理者面前,确保公司整体战略规划的实施。管理驾驶舱由墙面显示系统、飞行驾驶台和独特的内部设计三部分组成。

3.1 墙面显示系统当油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步入管理驾驶舱,所有与企业营运绩效相关的绩效指标(KPIs)都将以图形方式显示在四周的墙壁上。管理驾驶舱把各项指标按重要性程度显示在不同颜色的墙上。

3.2 飞行驾驶台如同飞机的驾驶台,管理驾驶舱的飞行驾驶台也是油田企业信息的核心所在。管理驾驶舱通过飞行驾驶台对公司的业务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它由六个PC 显示终端和两把椅子构成。决策者可通过飞行驾驶台查询企业的实时信息,并可进行决策模拟。

3.3 内部设计管理驾驶舱是油田企业的会议室,但它与传统的会议室不同,它完全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考虑了人在该环境中的信息接收能力。其目标是建立一个能进行有效沟通、提高管理层会议效率的环境。为达到这一目标, KPIs以及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都以图表形式显示。

管理驾驶舱是综合评估体系理论的优秀载体,是数字油田的外在表现,油田企业建立管理驾驶舱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按综合评估体系建立企业战略管理模型的过程。按照该理论建立的KPIs被以最佳接收方式显示在管理驾驶舱中,供决策者分析。管理驾驶舱的建立,将使数字油田如虎添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开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途径。顺应信息化潮流,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现代企业转变业务经营方式、提高经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重要途径,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分析

(一)对信息化的含义分析

信息化(Informatization)这一概念是由日本学者梅倬忠夫于1963年出版的《信息产业论》一书中所提出的。梅倬忠夫描绘了“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的即将到来,并预测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将引起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人类社会终将进入信息化社会。

学者黄顺基认为,信息化是指加快信息高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水平,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前进的过程。

学者齐从谦认为,信息化是指人民凭借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提高自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智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们自身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

国内官方对信息化的定义当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6年5月8日颁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该文件指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到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认为,信息化是指在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从技术层面进行根本性革新的一种生产过程。信息化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

(二)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分析

学者王建(2013)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通过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企业管理的自动化和计算机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学者李喜琴(2013)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一种旨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具有高度集中化的管理方式,对企业内部资源和资料进行采集、加工和管理,能够实现对信息的系统化、统一化、集成化和网络化以及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

笔者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依托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应用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实现对企业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以转变经营管理方式。

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向企业战略化方向发展

当企业IT人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信息系统负荷满满,压力倍增时,换来的却是与管理层想要达到的效果渐行渐远。管理信息系统变成可有可无的代名词,信息化管理发展已然遇到了瓶颈。企业管理信息化路在何方?目前,少数以政府机构、研究院所、医药制造行业为代表的企业在运用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后打开了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的僵局,成为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的先行者。企业信息化最终要归集于战略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要从战略出发,逐级部署规划,形成一体化的联动平台。这是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必然结果。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向整合应用转变

企业管理信息化从传统的单机应用、单元应用、集成应用向整合应用转变。

(1)单机应用是为了满足管理信息化中最基本的个人机的要求。通过为个人提供管理信息化工具来提高个人工作的操作效率,包括收发邮件、打印管理、Project、沟通管理、日志管理、个人报表以及计划管理等等。而这个阶段对企业战略管理来说,相对原始。

(2)单元应用则是为了满足管理信息化中初级的部门级的要求,通过为每个部门提供业务管理工具来更好的实现业务部门的工作目的和工作要求,包括ERP、OA、CRM、PM、HR、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以及内控管理等等。单元应用也只是企业战略管理进程中的一步。

(3)集成应用是一个技术概念,是为了满足管理信息化中的较高要求而提出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系统之间因独立建设而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这是一个以技术手段为着眼点的信息化建设要求,解决的问题是把各个孤立的系统通过平台化的技术手段连成一体,形成一个更大的整体系统,集成应用包括门户系统、总线系统等等。我国目前企业管理大多处于集成应用状态,但尚存在较多问题。

(4)整合应用更多的是一个管理概念,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信息化更高的要求而提出的。在集成应用系统中,即使实现了系统之间的技术集成,但是还没有实现业务之间的有机整合,包括自上而下的纵向整合以及部门之间的横向整合。实现整合应用就要基于企业整体的业务模式,构建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预算管理以及全面绩效管理是整合应用的着眼点。未来几十年,战略整合应用将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大势。

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建设

关注企业战略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战略信息化建设符合顶层设计的先进理念,企业经营始于战略制订,只有关注战略,才能选择更精准的落实工具和方法;其次,关注战略以及支撑战略的业务,才能让IT主管部门融入企业、理解业务,从而更好地为业务服务,获得业务部门的理解和配合;最后,由战略入手,能更好地掌握当前应用整合的发展趋势。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思想从传统观念上的基于提高业务操作效率向基于“战略” 、“目标” 、“内控” 、“绩效” 、“决策”转变,目的是注重效益,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企业战略通过战略体系的描述得以建立,变得可被管理,但尚不能得到强化和执行。战略的落实和执行需要通过流程驱动业务协同,架构驱动人员协同的管理信息化形式才能得以最终的有效执行。

只有当业务部门的业务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指标、决策相结合时,业务系统的协同作用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相反,如果业务系统仅仅是为了解决自身的效率问题而偏离或者忽视的与企业战略相结合,这种被孤立的系统作用将会变得有限。当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思想从关注具体业务转向关注整体战略时,战略的落实和保障就必须纳入管理信息化的范围之中,企业的制度、流程、组织、计划、预算、风险、内控是企业战略与业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管理信息化这些无形的客体就可以显化,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形之手。以企业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例,就可以很好说明这一点,如下图1:

图1 企业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虽然目前战略管理信息化仍面临众多挑战。从关注操作应用转为关注经营发展和战略规划,需要有很深的经营和管理理论做支撑,并非是一般的技术人员能够解决的。加之从数据为王转为管理体系的构架,无论是技术实现还是业务展示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研发的技术储备是否充分将会影响到最终的应用效果。所以,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也要适时调整思路,要深刻了解战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不是简单的工具选择,而是管理模式的真正融合。

(二)加强信息化企业管理的整合应用

实现整合应用就要基于企业整体的业务模式,构建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预算管理以及全面绩效管理是整合应用的着眼点。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在推行战略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流程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预算管理和全面绩效管理。同时,将这些信息化管理整合,以更好地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

实现信息化企业管理的整合应用,可以通过企业资源的计算机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以ERP为主导的企业信息系统。通过建设以ERP为主导的企业信息系统,实现对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预算管理以及全面绩效管理的整合应用。

五、结语

信息化是每一个企业必需面对和迎接的必然趋势,谁优先掌握了信息化技术,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相关对策,鉴于笔者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文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望在今后的工作研究中不断加强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建.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J]. 科技与企业,2013(10):70.

篇4

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的这些新趋势大多数均与信息技术有关,这表明了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它将把人力资源管理引入一个全新的ellR时代。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

1、以客户为导向

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法,提倡把企业全体员工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顾客,思考这些顾客有什么样的需求以及怎样来满足这些需求。

2、通过业务外包、结构重组和流程改造来改善人力资源职能的有效性

借助其他领域的有效工具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思路的创新。

3、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主要被设计用来帮助管理人员解决决策中遇到的问题,如信息不全、数据缺乏等,专家系统则可为决策者或者一般员工提供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工作建议。

4、应用软件技术

如人员招募甄选软件、人员规划软件、绩效管理软件、培训与职业开发软件、薪资与福利管理软件等。

5、平衡记分卡

能够使管理者从财务绩效、内部运营、学习创新和满足客户需求等几个角度全面审视公司绩效的战略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综合了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所需要的大多数特征,包括以客户为中心、改善质量、强调团队工作、缩短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时间以及着眼于未来的管理等等。它不同于传统的企业绩效衡量办法,它强调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和竞争要求选择若干关键性衡量指标。

6、自助服务

人力资源部门在一些传统的行政事务方面如人事记录、提供福利服务等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因此赋予员工控制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和职能的能力。自助服务有利于使人力资源部门在员工心目中的印象由成本中心向利润和价值创造中心转变,并与员工心里契约的变化(希望自己能够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承担起更大责任)相吻合。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的这些新趋势大多数均与信息技术有关,这表明了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它将把人力资源管理引入一个全新的eHR时代。

二、eHR的内涵

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eHR)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是从“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运用先进的软件与高速的硬件,再与处于管理中心的人融为一体的基于Internet的全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运用信息化平台整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运用集中式的数据仓库、信息自动化处理、员工自助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网络,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便捷化、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员工服务模式、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的目的。

eHR是新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网络技术的成熟与运用是其基础。eHR既是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也是运用这套系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把分散的人力资源信息进行集中储存与管理,并与企业其他管理系统相集成。

2、通过互联网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与无纸化。

3、企业成员运用系统进行自助服务,使普通员工、直线经理、企业高层都参与HR活动,最终达到全面人力资源管理。

4、充分利用外界资源,使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能够获得专业的外包或帮助,人才网站、人才市场、咨询公司、猎头公司、培训机构、人事机构等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都可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

三、eHR的发展与演进历程

eHR是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为基础的,几十年间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它从最初的单一功能软件发展成为如今的复杂系统。我们可以把eHR的发展进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1、薪资计算系统时代

2、人事管理系统时代

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时代

4、eHR管理时代

虽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在中国己有超过十年的发展历程,但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整个大环境的观念和管理相对滞后,因而可以说中国的eHR尚处于行业无标准、产品不规范、厂商太混杂、企业未领会eHR软件真正价值的幼年时期。

四、eHR的优势

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eHR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影良大,如薪酬的发放就要先获得并整理绩效情况,以此计算薪资、福利、公积金、所得税及其他扣款等等。如果这些工作完全依赖手工完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不堪重负的。eHR则可将集中的数据库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信息全面联系起来,可减少信息处理中的大量重复性劳动和手工劳动。员工的可通过系统自助获取考勤、考评、薪资、培训记录等信息和在线申请休假、报销等工作,显著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2、降低管理成本

eHR带来的管理成本的减少效果也是显著的,例如Dell公司2000年上半年通过因特网处理了300万美元人力资源管理操作业务,Cisco公司通过电子化学习系统一年节省了2400万美元培训成本。

3、信息充分,沟通及时

每位员工都可使用自己的帐号和密码访问系统相应模块,获得相应的信息和资料:同时还可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等传递给主管、企业领导、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其他同事,实现方便而低成本地沟通。

4、有利于留住人才,降低人员流动率

eHR可根据各种基础数据给出分析和报表,帮助管理者分析员工流动的真正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流动率。系统还可通过人、职的自动匹配,使企业的内部选拔招聘更公平合理,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忠诚度。

5、提高企业决策水平

eHR系统包含了全面的人事信息、方便的生成各类分析报表,这为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 eHR对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将非常复杂,传统管理方式显得难以应付,eHR则能为企业特别是大中形企业提供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相比于传统管理方式,eHR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转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

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包括员工招聘、人员培训、薪酬福利、绩效考评、激励、沟通、职业生涯规划、离职退休等大量事务性工作,这些事务占据了HR管理者大量时间,手工操作不汉效率低,且容易出错。eHR能为员工提供自助服务平台,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系统。员工可以通过网络自行修改个人信息,查询薪资情况,提交各种申请;管理者可通过网络查询所需的人员信息和统计报表,批复申请,在线交流等等。通过事务性工作的自动化处理,人力资源部门有可能摆脱繁杂的行政作业,转而把把目光投向竞争策略的制订和为决策部门提供管理咨询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成本高,效率低,信息、共享差,人才引进、开发和使用缺乏统一规划,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若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能够促进公司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和岗位部门的重新设计,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能够通过引入人力资源状况分析系统,实时掌握公司人力资源结构、分布和余缺情况,直接为人员的选聘提供依据,进一步拓宽人才的引入渠道,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能够根据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确定人才培训和开发的方向和思路,从而确保公司的人才培训和开发工作服务于公司的战略目标;能够改善公司的薪酬体系和激励系统,特别是对骨干人才的激励,充分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有效地防止骨干人才的流失;能够让公司高层管理者迅速、准确地获得有关人员管理的信息,明了公司的人员状况、人才需求标准,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能够让员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方便地获得有关自己的考勤、薪资、培训记录等信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透明化程度。

3、使企业实现全面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可能

eHR从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利用internet技术为HR管理搭建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在满足部门业务管理需求的基础上,还能将HR管理生态链上不同的角色联系起来,企业各级管理者及普通员工都参与到HR的管理活动中来,使得eHR成为企业实现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纽带。

4、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

篇5

一、传统财务软件面临的挑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与计算机技术相对落后的管理环境下诞生的传统财务软件,由于当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限制,目的主要是替代手工会计核算,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部分财务软件,仍然是这种较低水平的“甩账式”财务软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企业管理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管理”时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期的“混合管理”时代后,从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全面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新管理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信息反馈能力,能够及时对企业内外部信息做出反应。如何整合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将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internet/in tranet正在迅速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一个新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时代对企业的竞争环境、商业环境、商业规则、交易方式、经营管理模式都将带来巨大变革,电子商务将越来越成为企业重要的生存方式和经营方式。在新管理时代和网络时代面前,传统财务软件的缺陷日益明显。

二、网络财务的概念及其优势与局限

为了适应新管理时代和网络时展的要求,国内会计理论界、会计实务界以及会计软件开发商都做出了积极反应,相继提出了“网络财务”的概念,一些会计软件开发商也开始研制和推出了网络财务软件。网络财务是指基于网络技术,能够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整合使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不仅具备传统财务软件的基本功能,而且还能够支持远程联网处理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支持电子商务和网上理财服务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网络财务是财务软件发展历程上的重要突破,它与传统财务软件相比,既具有相对的优势,也有明显的局限。

(一)网络财务的优势

1、支持远程处理方式与提供集中管理服务。在in ternet/intranet网络环境下,企业与供应链间的物理距离都变成鼠标距离,千山万水也在举手之间,利用网络财务构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既可实现企业的事务远程联网处理,如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询/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也可采用在线管理与集中管理模式,消除物理距离与时间差概念,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高效快速地收集业务数据,为整合企业财务资源,有效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效率,促使企业实现决策科学化和业务智能化,并且可以保持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一致性。

2、支持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与动态会计核算方式。在网络时代,企业对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性要求更高,网络财务软件能从根本上促进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实现企业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同以及企业与供应链间的协同。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进行,网络财务便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大大丰富了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企业主管和财务主管能够基于网络财务软件提供的动态会计信息,及时做出反应,并部署经营活动和做出财务安排,使财务数据更具有决策意义。

3、支持网上理财服务与提供网络化财会工作方式。网上理财服务是网络财务衍生出来的一种信息服务,也是网络财务应具备的一项重要功能,它以专营网站方式,在网上为其用户提供专业的财务应用服务,而并不一定要求其用户购买软件,而是直接从网上获得授权和账号。正好能够为那些缺乏会计主体特性或生存期短的虚拟企业或不愿意购买财务软件的小型企业提供数字化的财务会计服务,引导企业的运作形态和方式的变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增强竞争能力。同时,网络财务改变了财务管理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带来了财会工作介质的改变,财务数据从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电算化初期的磁盘数据发展到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因此在财会工作上必须能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网络化方式。4、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时代,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的重要经营方式和生存方式。网络财务作为企业在电子商务条件下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工具,将能够提供从财务上整合实现电子商务的各项功能。即完成网上的销售、订购、采购、付款、会计处理以及交易资料的记录、传递、认证、汇总与作业管理,实现企业与供应链间信息的交流和产销的整合。而电子商务涵盖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为各种交易和事项的认定、计量、披露等会计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而最终实现网上的商业贸易活动。

(二)网络财务的局限

1、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指导。财务软件作为企业管理软件的一个重要组成,应该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传统的财务软件基本上都是核算型财务软件,处理规范,流程单一,一直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财务软件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一个纯技术的系统,其灵魂应当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只是实现手段和保证。在这一点上,网络财务未能跳出传统财务软件的框架,未从企业信息系统的角度来重新定位财务软件。

2、缺乏科学的管理与决策支持的内容。从纵向看,企业信息系统可以分为数据处理系统(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三个层次。传统的财务软件主要是模拟手工业务流程,核算结果有待于进一步加工分析,只能属于dps层次。而新管理时代的企业财务系统不仅要能提供核算型财务信息,更要求能提供丰富的战略性财务信息,提高企业财务部门的服务水准。这就要求财务软件要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由dps层次向mis、dss层次发展。近年来一些软件公司也相继推出了“管理型”、“决策支持型”财务软件,但它们仅仅是在核算型软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财务比率的计算,或存货的进销存管理,或领导查询模块等等,与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决策支持相距甚远。而网络财务的概念同样也未包含管理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内容,基本上仍停留在核算型财务系统的框架之中。

3、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与调控的功能。从横向看,企业信息系统可以划分为物资供应、生产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等子系统。而这些子系统一般都是企业内部各部门根据其特定的需求而开发的封闭型系统,相互之间信息交流较为困难。而管理时代的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要求最大限度地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和共享。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必须要融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统一、开放的企业信息系统,为了适应这一需求,网络财务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但它只从企业财务部门要求出发,面向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应用,由其承担整个企业信息化应用的重任,调控生产、销售、质量控制等其它子系统,显然难以胜任。

4、缺乏可靠的数据及其传输的安全保障。网络财务与传统财务软件同样面临数据的安全问题,而且更为突出。首先,网络财务所依托的internet/intranet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有利于搭截侦听、口令字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这是技术上容易引起安全问题的重大特点。其次,网络财务全面支持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涉及到许多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等,也是很容易受到不法攻击的地方。再次,网络财务的分布式操作使得网络攻击可以从多个地方进行;而对于企业内部使用者来讲,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也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向外流失。另外,推行网络财务后,财务和业务实现了协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企业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管理监控,一旦网络系统瘫痪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

三、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财务软件的全新发展

财务软件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应当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从企业整体出发来定位财务软件的发展方向。在纵向上,它应不再局限于提供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信息,而要向mis、dss层次发展,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为完备的信息支持。在横向上,它应当和企业内部其它子系统融合在一起,成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部分。这种“融合”并不是各个子系统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立足于整个企业的信息需求,统一规划和实施,必要时应根据新系统的要求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和组织结构重组,以适应新管理时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erp系统是财务软件纵向和横向发展的必然结果。

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全新的企业管理系统,体现了当代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是在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更高层次的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erp与mrpii相比,更注重与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等组件的开发配合,强调的是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竞争策略,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现代管理的有力工具,也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经营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网络和客户等。通过对供需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来加速企业的信息流程,提高企业反应速度,改善管理者决策质量。同时将企业内部划分为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物资供应、生产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等,在先进信息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各子系统之间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和无缝集成。在信息技术方面,erp系统采用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最新成就。所以说,erp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又是一种融合了企业最佳实践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工具。

erp中的财务系统是集成的、面向管理和决策的财务系统,它已经实现了从对财务信息的事后反映到对财务管理和决策的实时支持、从封闭的单一财务管理到集成的全面企业管理的转变。这些转变主要体现在:

1、它充分集成了企业内部的各模块,实现了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的无缝集成,有利于企业各项经营业务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地反馈,真正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化,实现了企业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的高度统一,以便于顺利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2、它融合了国际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更有利于企业管理与正确决策。目前比较成熟且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国际品牌有德国的sap、美国的oracle、j.d.edward、ssa等公司,而国内主要是用友、金蝶、新中大等品牌erp软件。

3、提供了更全面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业务操作层(基层)、管理层(中层)和战略决策层(高层)提供全方位服务。它除了提供传统的财务报表以外,还能提供多种管理性报表和查询功能,并提供易于使用的财务建模和分析模块,使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在线数据分析处理工具(olap),对财务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建模分析,获取客观真实、便于比较分析的信息,以利于正确决策。

4、提供了可靠的安全机制。首先建立科学严格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制度上保证erp系统的安全运行。如建立软件开发和维护控制、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系统操作、文档资料、?系统环境等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一整套制度,其次,在技术上对整个erp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目前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一般有安全网关(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隧道技术(vpn)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系统中加以应用。

可以说,erp系统代表了国际上管理软件发展的潮流,财务软件发展并融入erp系统已是大势所趋。而网络财务软件,应当被看成是企业管理软件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由单一的财务管理向全面企业管理发展历程上的一个中间环节。当前,我国一些主要财务软件开发商为适应时展的趋势,从传统单一的财务软件向erp系统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短期内要在我国全面推广实施erp系统是不现实的,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网络财务软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在战略上,应紧跟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学习先进经验,开拓宽广思路,把握正确方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易平网络财务:优化财务管理效能中华财会网2003.06.25

2、网络财务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论我国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中华财会网2003.11.11

3、吴全erp———企业资源链条的再造《企业经营与管理》2002.08

篇6

一、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低

企业现有的信息数据中心通常采用专用模式建设和部署,即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一对一配置,因此新应用的推出意味着服务器、存储等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和投入;另外,部署基础设施必须按应用的峰值标准采购来避免性能不足,造成在大部分时间系统运行中相当一部分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导致资源浪费;开发、测试等环境的额外搭建也进一步导致了资源的利用率低下。

(二)信息化带来的维护费用加大

再有,企业信息化带来的IT管理和维护工作日益繁重,导致运营费用的开销大幅攀升。据悉,累计的运营成本通常相当于采购成本的3倍以上。大量繁琐、复杂的维护工作严重占用了整体IT 资金和IT人员的时间,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阻碍技术创新进程的同时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良性发展。信息化发展的滞后又将降低企业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改善电子商务动态能力以获得竞争优势:知识学习的整合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市场环境变幻莫测、产品生命周期急剧缩短、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企业纷纷大规模推行着电子商务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战略的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企业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不断增多的不连续性战略,这些因素使竞争环境表现出“超竞争”的特征,企业要想在这种高度动态变化的电子商务竞争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企业动态能力的建造,动态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加强员工培训的步伐。公司通过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系统培训,要在公司内部营造学习、钻研技能的良好氛围,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做到优胜劣汰。只有这样,电子商务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此外,人员培训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对人力资源的大量投资。

三、电子商务系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知识管理

要保持竞争优势,电子商务企业仅仅满足于当前的信息系统做支持是不够的。因此,电子商务企业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大力开展知识管理,以获得发展优势。

知识管理是建立在信息管理基础之上的,是对知识的获取、选择、保存、更新、应用、创新等流程管理,是将组织内的各种知识与相关的人员、资产、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透过知识的共享、转化、扩散等方式,管理和提升组织内部知识以增加组织资产的过程,目的是使组织的知识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创新。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达的结构化知识,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数据库等方式学习,比较容易获取、理解和交流。隐性知识是知识体系中高度个人化的、难以言传的那一部分知识,由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隐性知识植根于个体行为本身,植根于个体受制的环境之中,其传播成本较高,传播范围也较小。显性知识易于编码,能够用符号形式或语言来沟通和交流,隐性知识很容易在不经意的日常生活中流失,具有个人化、情境化的特点,难以形式化,难于交流传播和评价管理。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为电子商务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可以使用一些共享软件来实现知识管理,建立一个知识库,方便员工的使用。知识库可以包括电子商务公司经营历程中的重大决策;公司经营典型案例;电子商务公司内部调研工作成果;公司设施设备的原始采购资料、维修资料;交易客户的信息档案;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等。另外,常有一些公司的重要关键设备设施、客户资源在员工流动过程中处于瘫痪状态,而建立公司内部的知识库能够获得、保存此类资源,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适于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学习型组织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这样一种文化,即能让员工有自觉学习和完善自己的想法和动力,是十分必要的。学习是员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敬佩,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员工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通过知识共享体系,公司各个层面、各个级别员工都会受益于知识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人员的素质,强化人员的服务技能,加强信息和知识的集成,使其产生新的知识。除此之外还要针对组织和员工个人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保证知识的推进管理过程。同时还要建立奖励机制。在一个具有业务利益竞争的环境下,每一个人都有保守自身“业务秘密”的本能行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让员工无所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让大家共享,一方面,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另一方面,要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不仅要和员工的业绩挂钩,同时也要和员工在知识共享中的表现结合起来。公司可以借鉴阿里巴巴公司的技术方法,引入成熟经验。在一定规模基础上的品牌电子商务公司,应该把自身积累的经验、技术以有偿方式进行授予,提高电子商务公司的管理水平。

其中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组织规模小,各管理层级之间管理幅度较小,员工横向接触较频繁,使得员工之间、群体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和知识在公司中进行传递、共享、集成方面受到的组织结构限制较少,减少信息失真的情况,从而容易促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充分流动,同时这种扁平化组织拥有知识流动速度快、传递路径短的优势,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对客户需求的响应及时。公司由于组织结构较为扁平,决策重心靠近客户终端,使得其对于客户需求的灵活性、综合性提出一站式服务要求,使得电子商务企业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并且由此设计的客户问题解决方案更为贴切。

四、结束语

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企业获得知识的途径较多,较隐蔽。知识管理在实践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组织结构改革、网络安全保障系统的建立、管理绩效的评价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谢斌斌,林涛.电子商务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1,5.

篇7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02

信息化革命,是21世纪以来,最重要的革命,信息化让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企业在这场变革中,也享受着变革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利润。利用信息技术等基础技术,实现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让企业的行政管理,可以通过一个平台,进行集中管理,减少管理层的分层,减少了管理的过程,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且行政企业信息化发展是一个趋势,是目前企业改革所必须选择的一种方式,因此,本文对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1 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单机用户,也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受到国外市场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冲击,也选择使用单台计算机作为办公用品,虽然其可以加快办公速度,但在当时主要是以打字和整理文件为主,工作效率是很低的,因此,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选择使用单机模式。第二个阶段,实现了局域网的管理,也就是企业在内部实现了资源共享的模式,这可以加快企业内部文件的传输、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因此,很多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时,开始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这是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雏形。第三个阶段,是企业开始使用广域网,也就是把企业的局域网加入到广域网,然后利用C/S软件以及B/S软件,形成混合结构,实现企业广域网的建设,让不同企业之间可以进行邮件的传输,实现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第四个阶段,就是现阶段的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实现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智能化管理和发展。同时,也是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模型以及未来发展的模型和趋势。因此,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且势不可挡。

2 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2.1 信息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

我国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目前正处于信息管理专项知识管理的模式,这是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所产生的变化结果。最初的行政管理是利用数据管理,实现对数据的分析,然后管理企业;而后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信息的管理,这样可以在经济市场发展中,针对信息的变化,找到企业发展的方向。而后期,信息管理变为知识管理,这是一个递进关系,也是一个管理层次升高的关系,同时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是简单的代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是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不断前进和发展时,产生的演变,是逐渐的,技术发展积累形成的。所以,信息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是现阶段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2.2 信息化管理是一种集中管理模式

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是实现信息管理集中管理的一种形式,这是因为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凭借信息技术,实现了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质改变,让企业的信息系统不断升级,且把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利用信息管理实现,并且形成一个管理系统,加快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了企业系统自动化管理平台的开发和利用,这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是十分的重要的。而借助行政管理信息化,更新企业管理手段,让管理理念付诸于实际行动,这可以保证企业行政管理不仅效率更高,而且更加人性化,同时也具有公司管理理念的支持,能够加快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因此,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集中管理。

2.3 信息化管理采用计算机进行存储

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利用计算机,可以储存相关的管理数据和行政数据,对企业战略和决策的判断,起到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企业的办公场所,使用的是办公室网络,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和目标,加快了办公室之间的数据传输,同时也可以把相关数据,直接储存到计算机中,而工作人员可以依据存储工具,实现办公目标,加快办公的效率。因此,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利用计算机储存数据,并利用数据分析完成相关工作。

2.4 信息化管理的管理层次减少,实现“精简”

企业的组织和构成是比较复杂的,但通过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发现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层次有效的减少了,实现了“精简”管理的目标,这可以让更多的资源来发展和完成公司其他的项目和任务,可以让企业高效运转起来,企业的人员可以更集中精神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这有助于企业调整结构,让企业在面临风险时,具有更高的抵抗能力,而且企业的所有人员,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都是基于计算机网络进行工作的,也都是信息化管理的对象,有效的实现了行政信息化用于实际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因此,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利用计算机实现管理层次减少,实现“精简”。

2.5 信息化加强部门之间合作,打破信息壁垒

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任务是不同的,但企业的部门却不能被分割开来,每一部分都是为了完成企业的任务而在不断运转的,所以,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如果不畅通,就会导致任务完成的更加困难。因此,在出现行政管理信息化后,其有效打破了不同部门之间的障碍和隔阂,打破了信息交流困难的现状,打破了信息壁垒,有效实现了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促进了企业项目快速完成,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项目投资成本。因此,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也是企业管理模式改变的趋势和要求,也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全部门合作、减少单兵作战模式的改变。因此,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打破信息壁垒,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加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3 结 语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构成和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是通过四个阶段来完成的,进入21世纪后,企业的行政管理信息化飞速发展,促使了企业全面实现信息化发展,促进了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快速发展,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所以,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对企业发展十分重要,而发展趋势主要是集中化管理、信息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强企业不同部门之间合作的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1]付欣欣.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2).

[2]李升朝,张萌.论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信息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电子测试,2013(5).

[3]徐文海.广东公安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篇8

1企业状况

中国石油行业经过数次改革,于1998年,重组创立了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1999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发起设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在纽约及香港上市。公司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油气炼化产品销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石油贸易等多个业务领域,成长为一个上下游一体化、产销一体化的综合性石油公司[3]。

2我国石油企业财务信息化现状

石油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经济管理模式必须跟随国际企业的步伐,财务报告及信息的公布必须达到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我国石油企业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20世纪末期,我国石油企业建立起石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当时石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从FMIS3.0开始转变到FMIS5.0财务系统,在FMIS3.0财务系统中主要是依靠人为的操作,FMIS5.0财务系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不仅增加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还拉低了会计处理效率,会计工作人员在开展财务会计的工作中要面对大量的交易业务,其工作密度十分大。FMIS5.0财务系统的出现不仅改革了这种缺陷,还使会计工作得到有效的规范。FMIS5.0财务系统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对账证的核对及财务报表的核对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我国石油企业在2000年至2005年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构架,实现财务预算管理的模式,不管是在会计管理制度上还信息流程上均具有巨大的革新,为石油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我国石油财务会计系统从单机版到网络版的发展,即FMIS6.0,至2007年的FMIS7.0财务会计系统的出现。在这两年内,我国石油财务实现了地区公司到总部的一级会计核算。我国石油财务会计的改革,简化了财务会计工作的流程,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

3我国石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在现阶段,石油财务会计信息化已是一种指导会计工作的重要理论,结合当前我国石油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以宏观的角度分析我国石油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其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全面综合石油会计信息化。石油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将会联系起各类信息化的分支学,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在当前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视角下,财务会计将会形成全面的学科体系。财务会计信息化作为当前各个领域的一种独特理论,其建设目标将更加符合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从而形成会计工作理念的综合体。在会计信息的未来发展中将会全面汲及项目投资、成本、企业收支及企业经济分配等方面,并将这些方面全面纳入公司的预算管理中,并且能够有效配合集团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其二,财务会计信息化将会综合各类会计信息的发展,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将会汲及其性质相近的所有象,并将其发展体系划分为多种学类,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来看,财务会话信息化相对复杂且包含的信息及领域十分广泛。在这种视角下,石油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将有效整合各种分类的会计信息化,并全面形成综合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其三,石油会计信息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将会对各个领域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研究,如管理会计信息化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之间的比较研究,而会计信息化的综合的实现,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化的质量。因此,在当前会计信息化发展模式看,会计信息化将会朝着更加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走入新层次。石油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其财务工作的定位应服务于集团公司的改革标准。本文从石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旨在促进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宁.浅谈财务会计信息的局限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2(14).

篇9

Key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trend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一体化、工业现代化、分工全球化,世界知名企业、跨国企业凭借着强大的品牌以及资金、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不断地大范围地占领着中国市场份额,从而使中国企业生存环境日渐恶化,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未来的中国企业管理发展趋势到底是什么,从而能够使中国企业保持有效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一、扩大资本规模

1企业间不断联合管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之间在设计与研发、生产、营销等各环节出现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形成一种为了达到战略目的而结成的新的合作形式——企业联盟,以此实现产品创新、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及风险分散的管理目标。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企业间的这种合作将会变得范围更广、合作更加密切等。表现在企业管理中,有两个特点:利用兼并、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将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从而组建集团,由集团统一进行管理;组织结构形式多样化,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等,企业也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促进企业效率的提升。

2实体与虚拟结合管理

现代企业的经营领域已由单一的商品经营拓展到了资本经营,资本经营成为了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方向。在网络技术的运用中,电子商务等新兴主体逐渐兴起,出现了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相互交融。企业的管理也不断地从实体经济管理向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管理相结合。

3企业管理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中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迅速转移以互联网的发展、通讯成本的降低,使得企业间跨国合作成为一种趋势。一方面外国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本土市场与中国公司展开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下,中国企业为了在自己的领域里增强竞争力,不得不去海外寻找新的市场与利润来源,增加利润来源。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将跨国管理也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向。

二、企业管理战略化趋势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日趋复杂,社会环境变幻莫测,组织与环境的联系日益紧密,管理所涉及到的因素日益增多、日趋复杂,组织(尤其是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组织能否制定和实现正确的战略构想,关系到组织的兴亡。企业要适应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对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战略规划,要在彻底了解和准确把握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出最佳的企业战略。企业如果没有科学的战略目标、长远打算,只顾眼前和一时的成就,便不可能持续发展,更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企业唯有运筹帷幄,深谋远虑,才能战略制胜,不断壮大发展。企业有了清晰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思路,才会健康稳定地发展;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后,要设计合适的组织形式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现代组织设计包括结构本身设计和运行制度设计两个方面:结构本身设计包括职能设计、框架设计和协调设计等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结构本身设计要回答组织设置哪些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以及相互协调配合的关系问题;运行制度设计包括规范化设计、人员设计和激励设计等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运行制度设计要在制度上保证组织正常有序运转。这涉及到人和事两个方面,对事情而言,主要是流程问题,也就是什么事情如何办的问题;对于人而言,主要是约束和激励问题。

三、管理的信息化趋势

企业要发展,必然要有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作为支撑。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企业管理信息化作为我国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信息化的总体进程。虽然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但就实践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水平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也必将成为我国企业管理发展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四、分权管理的趋势

伴随着工业现代化,未来中国企业的规模将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将在不断延伸,技术革新和顾客需求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未来中国企业的内、外部信息量也将成倍增长。上述情况会导致高层企管人员不可能进行最为准确地、最为迅捷的决策,与之适应,未来的中国企业会更加注重分权管理。

1进一步授权

充分授权是建立在企业对员工的信任的基础上。未来的中国企业的充分授权应该涵盖事、权、责三位一体的同时授予,换而言之,就所赋予相应的权利和所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是同等的,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值得笔者强调的是充分授权不等于放任自流,而应该做到收放自如,有所放、有所收、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未来中国企业高管来说,如何对权利进行调控、如何更加有效、高效的驾驭企业中层领导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2产生分权化的组织结构

充分授权、合理分权的结果就是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分权化的组织结构。客观而言,事业部制的初期分权和战略事业单位制的产生,都是分权化管理浪潮席卷的结果。这就要求未来中国企业的高管能够因地制宜地依据企业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变革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实现决策重心下移到适当的层次,让高层管理者有更多精力和时间控制和把握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

总之,面临新经济环境的挑战,我们要分析、明确并把握企业管理发展趋势,把国外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与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模式,努力进行管理创新,提高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篇10

一、前言

建筑业已经成为当前支撑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在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通常比设计中遇到的更为复杂,工程的大多资金也更消耗在施工当中。当前计算机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水平依然比较低,因而建筑施工的信息化发展程度或多或少决定了整个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在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建筑施工的准确性得到了明显提高,企业内部信息也能够方便共享,方便了信息交流,也增强了建筑施工决策的科学性。本文便详细分析了建筑施工信息化的形成、特征和发展趋势。

二、我国建筑施工信息化的形成

建筑施工信息化,是指以建筑业的信息化为总目标,在施工过程的各个部门及阶段普遍运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以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的过程。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且水平相对落后,但是随着相关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和认可信息技术,使其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例如:通过招投标管理软件来快速准确计算工程量和制定招投标报价,通过各种专业软件来统一编制标书和进行施工图纸设计;借助计算机软件来组织和管理建筑工程施工流程,以提高建筑施工效率与性价比;借助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来进行施工造价和质量管理,以及日常信息维护等。

三、建筑施工信息化的特征

1、信息收集自动化

在信息收集方面,利用IC卡和传感技术来自动采集与录入相关信息。比如:使用传感设备现场采集设备运行状况、混凝土温度、构件变形等数据,用IC卡采集现场工作人员的个人信息。利用电子设备记录需要人工收集的信息,为各部门工作人员提供电脑图形用户界面,从而方便录入和整理必要信息。同时,应用CAD技术来录入、细化和修改施工图纸类的图形信息。

2、信息存储电子化

在信息的存储方面,利用光盘与磁介质技术来海量存储各类信息。建筑施工信息数量大且种类多,使用电子媒体可以在较少费用成本下获得较大的存储能力,并且比纸质存储更方便。通常情况下,1.2GB容量的硬盘能够存储40万页A4纸所能存储的文本信息,其价格却只有几十元,而且其存储成本随着电子技术发展而不断降低。项目完工之后,可以用一张光盘或若干磁盘保存该项目的完整施工信息,以便存档备用。

3、信息交换网络化

在信息交换方面,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工程施工各部门之间信息的高效传递与共享。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信息传递,施工过程中的信息交换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施工中的信息交换频繁且数量较多,网络化的信息交换使得这些繁琐的问题迎刃而解。

4、信息检索工具化

在信息检索方面,利用数据库技术能够提供高效的检索工具,从而方便了信息的检索和广泛利用。统一的工期信息使得生产计划、预算、材料供应、统计部门可以分别从自身需求出发进行检索,而数据库种类与规模的不断增加,使施工人员及时掌握施工项目信息和检索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技术资料及管理规定,从而得到全面的信息支持。

5、信息利用科学化

在信息利用方面,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自动深加工相关基础信息,从而产生比较优化的支持决策的有效信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广泛使用可提供工期、成本和质量分析的软件工具,进行计划工期与实际工期的分析比较,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下一阶段生产任务的安排,从而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并分析原因,及时进行成本汇总和找出节支及浪费所发生的环节。

四、建筑施工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1、全面数字化趋势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信息化程度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及发展。如今,全面数字化与网络化趋势早已渗入了建筑施工的财政管理、资源配置、人员利用和日常安排等各个方面。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抢占商机,充分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不断引进先进的信息设备和高新技术,为建设全面数字化的施工信息系统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同时,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非常重视数字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软件条件。

2、网络与电子商务的普及

网络与电子商务的普及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互联网给予了建筑施工更便捷的信息数据支撑,也为建筑项目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处理和存储途径。同时,内外部网络的有效利用方便了建筑施工信息数据的交流和共享,并通过建立网络数据库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检索途径。网络与电子商务的可操作性强,而且复制、存档非常便捷,其优势在建筑施工企业合作和重组中明显的表现了出来。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模倚重于“人”的主观地位,人才的流失可能会引起企业不能正常运行。而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强化了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整个信息系统的存档工作非常完善,可以在没有当事人参与的情况下确保企业的高效运转,也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处理和运用信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从而降低了人的主观重要性。此外,网络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减少了企业出门洽谈业务的经费,有效节约了企业成本。

3、信息利用的科学化趋势

建筑施工中的工期信息通常可以分为生产计划、预算和材料供应这几个方面。在建筑施工人员的检索使用过程中,数据库种类和规模在不断增加,使得施工人员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和熟悉施工项目自身的信息,还能够检索到与自身工作相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和管理规定,从而获得全面的信息支持。

4、市场导向性趋势

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适应纷繁复杂和变化多端的市场竞争,往往会依照中标项目的水准进行市场价格数据库的完善,根据市场主材、周转材消耗水平和人工机械成本建立市场定额库,进而进行企业内部定额数据库的修正,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企业的技术资料储备,从而建立起同时基于市场价格和企业内部定额的投标报价分析决策系统。同时,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不同的交易规则、标的、业主、对手之间形成特定市场条件,分析不同市场环境对投标人及其投标技术与价格的影响程度,分析价格变化因素和对比企业成本价格获得工程结算利润的变动规律,再依照竞标对手的出价范围和结合几率分析来判断与修正报价。

五、结语

建筑施工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增强了建筑施工的资源整合和建设管理,方便了建筑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业务往来。如今我国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能否正确把握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关系到建筑施工的生产效益与发展前景。所以,搞好建筑施工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地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11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设,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并且也是现代化发展必然途径。我国在现代化发展建设过程中,企业需要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借助信息技术,有效对企业统计模式进行转变,促进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及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内优势

1.精确统计数据

统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最为忌讳的问题就是统计数据出现错误。统计工作在开展中,统计数据在出现错误情况之后,所造成的后果不仅仅体现在数据上面,在统计后去上面尤为突出,是数据决策主要依据。由此可知,统计数据在出现错误之后,所造成的损失将o法预计。但是由于企业传统统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统计方式十分简单,数字质量方面会存在不同程度问题,数据精确性也就得不到有效保证。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内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统计数据出现错误情况,客观对统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

2.丰富统计内容

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时间较短,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十分低下,在数据采集上面主要采取手工模式,所采集到的数据得不到有效整合,出现信息漏洞情况。传统统计工作是通过信息汇总模式,逐渐减少统计信息数量,无法直观对统计结果进行了解。与此同时,数据在进行整合过程中,由于数据数量较多,传统统计工作存在较大弊端。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内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统计工作所存在的弊端。信息技术能够解决信息汇总过程中存在的流失问题,充分发挥出不同数据在统计工作内作用,同时统计工作效率及质量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三、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

1.统计工作自身发展必然趋势

社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都是从低级到高级进行转变。现阶段,我国社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逐渐推动社会信息化发展建设,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领域发展必然趋势。对于统计工作来说,统计工作方式在信息化建设之后,受到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挑战。企业统计工作开展基础要求就是数据更新及时及精确,同时保证统计数据更新关联。企业管理人员在制定决策过程中,需要借助企业发展数据,陈旧数据和偏差数据无法满足企业管理人员在决策制定上实际要求。与此之外,统计工作在开展中,需要有效提升统计工作决策时效性。统计数据在丧失时效性特征之后,即便统计数据具有任何价值也就变成历史数据,统计数据价值丧失。企业现代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必须具有快速及精确特点,同时按照市场实际发展趋势,提高统计信息精确性,但是统计人员数量十分有限。怎样解决统计工作所存在的矛盾,对信息技术要求越加严苛,必须在统计工作内全面推广。

2.信息技术与统计工作互相结合的客观要求

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内应用,已经成为统计工作发展必然趋势,但是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内应用,并不仅仅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形成了一个完善系统体系。统计工作在信息化建设之后,统计工作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以信息化建设作为切入点,配备高水准统计人员,保证统计工作顺利开展。所以,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对统计信息资源合理划分,也能够推动统计工作规划化建设,在统计工作发展内具有重要意义。

四、企业技术信息统计措施

1.构建统计信息网站

统计信息网站作为统计数据采集及媒介,在统计工作内具有重要作用。统计网站建设制定,直接决定了统计信息网站是否可以充分利用所采集到的统计新,推动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与此同时,构建统计信息网站之后,与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趋势相吻合,为企业统计工作自动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条件。

2.做好数据建设

统计工作想要开展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必须构建数据库。统计数据库在构建过程中,主要构建四种类别数据库,分别为统计元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库、工作库。与此之外,数据库在信息上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3.培训信息技术

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属于系统性工程,难以在短时间内落实。企业统计工作包含企业社会发展建设各个阶段,想要保证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质量,需要拥有大量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统计方面人员,统计信息化在建筑过程中具有高素质统计人才,在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想要提升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水平,需要全面提升企业统计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养,定期为统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出高水准统计人才。企业统计只有在进行人才培养之后,保证统计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吻合。

五、结论

企业统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对提升统计工作质量具有显著效用,同时也能够对企业传统统计工作模式进行转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开展内作用,保证统计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一致。简而言之,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篇12

一、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辨析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会计行业中使用时间长,为会计行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会计信息化正是基于会计电算化的软、硬件设施、技术条件、专业人才等前提下才能展开。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产生,在具体使用和对会计行业的促进作用上有着众多区别。会计电算化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对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手工完成较为困难或者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进行计算机层面的计算解决,主要是针对会计工作中的单个任务,操作环境也多为封闭操作,不与网络信息交互。会计信息化阶段时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为解决会计问题,而是与企业各部门实现会计信息共享,提升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合理决策,实现企业良性发展,这个过程需要大量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重点强调其在信息间的共享。会计电算化是会计部门内部解决工作问题的一种方法和途径。主要用途是优化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在企业中使用时涉及部门少,对公司其他部门工作产生影响小。而会计信息化是基于会计信息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职能除了优化会计工作,还包括向企业内其他部门及决策层提供会计信息,促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在会计电算化使用中数据处理结果、财务报告等数据材料主要为会计部门内部使用或者提供企业决策层,但是在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网络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企业的财务共享程度,促进企业进行信息管理。

二、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要性

1.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更高阶段

会计电算化针对会计工作中人员手工难以完成或者无法完成的工作进行处理,是一种机械计算的模式,主要目的是解决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难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但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信息,并不能促进企业整体信息管理的良性进步。会计信息化是基于会计电算化软、硬件设施、技术条件、专业人才等,加入网络互联和网络共享技术实现的深层次计算机信息财务工作,会计信息化不仅满足了会计电算化对会计行业效率提高的作用,还能在会计信息共享过程中,提高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提高会计信息对于企业决策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更全面的实现,企业管理必须借助于有效的信息实现信息化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渡,更体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2.会计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质量

会计信息化促进了会计信息在企业间各部门的共享程度,也提高了决策层使用会计信息的效率,在有效的监督下,可以实现企业财务质量的提高,促进企业对其财务的控制能力,从而推动企业的资源有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会计电算化下会计部门单纯从事会计数据计算,账务记录、审核,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部门工作效率更高,企业财务管理可控程度增加,更有利于开展会计审计,实现对企业财务质量的监督和提高。

3.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财务质量对于企业能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会计工作决定企业的财务质量,随着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会计信息对于企业决策的重要性也在日益提高。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会计行业也必须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企业面对会计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如果仍坚持会计电算化,将会导致企业财务质量在激烈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影响企业效益,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质量优化、企业管理意义重大,成为企业会计工作优化的必然选择。

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

1.会计信息化观念的强化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会计信息化的实现需要大量计算机信息软、硬件的支持和相关技术人员的支持,而这些条件的实现都需要企业管理者的的决策和资金技术支持。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以及对企业效益增加的重要性,提高会计信息化的效率,不局限于模仿,真正实现对会计信息化的信息的利用。

2.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经过20年国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国家对会计专业人才计算机技术的培养有一定的重视。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国家、企业以及会计人员自身三方面努力寻求自身素质的提高机会。首先,在国家层面要重视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培养,会计人员考核增加会计信息化相关知识的考核,提高会计人员信息化程度。另外,企业要注重内部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培养多层次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会计人员要明确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的必然趋势,注意会计知识与信息化知识的良好结合。

3.完善企业整体信息化系统

完善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结构,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化有效发挥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指导作用。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化需要结合企业整体信息化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构建企业整体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把握信息时代下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加强会计信息化与企业整体信息化的管理的联系,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增加。

四、总结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下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的信息化必然促进企业财务质量的提高,加速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收益。

参考文献:

[1]盛国杰.浅论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开发研究,2009(S1).

篇13

一、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经济一体化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处于自身经济发展利益的需要,通过缔结贸易条款的方式,与其它国家进行经济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随着各个国家经济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展,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的经济贸易的联系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强。在这一发展节奏的促进下,经济一体化逐渐上升为一种发展中的重要趋势而对参与市场竞争中的各个主体,无论是从管理的理念,还是从管理的方式上等诸多的层面都产生了比较显著地影响。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经济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重要分支,在未来促进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更广泛的经济贸易交流与合作,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多级化发展的重要呈现。

(二)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当中,经济一体化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征。

1.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从本质上来看,经济一体化的一个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特征是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经济一体化参与发展的各个企业中,其经济发展的程度与发展的水平都会相关的行业中的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联系。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自身的调节机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会在市场参与主体的不合理的经营而产生一定的市场波动。这种波动会在经济一体化发展体系的影响下,不断地上升为一个较大范围的市场波动,最终波及相关的国家,严重的话会演变为一种世界性的危机。

2.企业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独立是指企业在参与市场运营的过程当中,可以在经营模式的选择及运营项目及策略的调整过程当中,不断的探究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方式与方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企业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并不是意味着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完全按照自己的发展意图与策略来实施。相反的,企业在制定重要的发展战略及相关的市场规划调整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运营规律以及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中所面对的周遭发展环境及发展趋势的变化与影响。只有在把握趋势的同时,聚焦企业发展中所要保持的自身发展的独立性。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其所产生的市场合力才会更加的凸显。

3.发展性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存在的诸多物质都处在一个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当中。同样,经济一体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所展现出来的发展特征,也将更加的趋于明显。一方面,经济一体化所影响的范围将会不断的增加。另一方面,在影响广度不断拓展的同时,在影响的深度上也将会不断的深入与具体。例如,经济一体化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其中包括财务管理的模式。经济一体化还会对企业的管理理念及体系以及相关的企业文化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的方面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二、经济一体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来临,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正面发展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企业管理模式将趋于标准化。企业在发展中面对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会不断地从自身的运营角度出发,不断地探究更大范围市场的开拓。其中就包括不同企业之间的并购与合作。为了更好地促进彼此企业的发展,企业在管理模式的趋同化上将会不断地进行提升。在这一发展动作的影响下,企业在管理模式层面将会不断呈现出财务管理模式不断趋于标准化的发展态势。其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效能将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的推动下,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效能上提出符合企业财务发展需要的要求。例如,在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与职业素质上,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上,都会不断追求效能的提升。在全球互联的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带动下,企业从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升级的角度来进行管理效能的提升将会是很多企业今后发展与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方向。最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水平将不断提升。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发展层面的竞争。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企业在管理模式层面的提升,特别是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层面的不断创新将会是企业在经济一体化发展大环境下的一种生存与发展的本能。换句话来讲,企业面临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所面临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将是带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发展路径。

(二)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在不断的发展中,都会呈现出两面的发展趋势。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企业而言所构成的不利影响也是比较突出的。首先,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特色将被淡化。在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下,管理的标准化将会是企业在不断的面对市场化发展挑战中的一个必然的选择。但是,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层面存在着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企业的管理特色。例如,我国的国有企业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当中,其财务管理模式的特色已经趋于形成。如果趋于财务管理模式的标准化其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特色优势将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其次,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风险系数加大。市场的运营在客观程度上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会不断的提升。一旦,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中,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企业所要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这种外部竞争环境的不断激化,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进一步进行了压缩。基于此,企业在今后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升级中,所需要面对的市场压力也会不断的提升。最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受限性。这一点与企业在经济管理模式中所面临的标准化的统一问题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内在一致性。因为标准的统一,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发展的外在束缚就会比较多。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层面所面对的发展性的外在束缚将会不断的增多。

三、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确立企业财务组织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在推进财务管理的提升和演进中,应该尝试从自身行业的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市场的发展走向,将自己的内部需求与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匹配。这种匹配可以在一定水平上避免由于机制和模式的不适应而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正常水平和职能的发挥。同时,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应该在借鉴相关的科学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相关制度进行逐一的完善。当然,这一完善并不是直接的抄袭现有的别的企业制度,而是应该在借鉴和参考的基础上,将这一制度和企业自身所在的行业发展环境以及企业发展的诸多实际情况来进行对应的调整。这种调整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是将企业的内部诉求和相应的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契合。在这个过程当中,把企业财务管理的组织模式与企业的财务信息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进行有效的匹配。

(二)确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特性分析

信息披露是将相关的信息通过某种公共媒体来进行,从而为相关的信息关联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是企业或者是公司,其在日常的管理及运营的过程当中,通过必要的信息公开手段,来将其在财务管理领域中的相关报表信息提供给使用者。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基本上包括了企业在最近的一段运营周期内,一般是以季度为时间计算单位,确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尽可能多地将其对整个市场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到一个历史的最高水平。基于这种原则设立的会计信息披露的重大模式,也能从最大限度上保护好各个市场利益主体的基本责任。其中,披露信息的真实性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及底线,如果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着数据造假等问题,将会给企业及相关机构组织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在其整个财务工作中,一个不可以容忍的现象就是企业财务相关数据的造假。这种在会计数据层面的造假,所造成的不利的影响,不仅仅会波及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还会对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产生非常恶劣的效果。所以,无论是从行政法规上,还是行业监管领域,各个相关的部门都将打击财务数据造假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进行对待。

(三)完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类型选择

在科学合理的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的运行指导下,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凝聚力也会得到更大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总之,作为企业运走框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效果的好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运营的市场效果及发展步伐。在宝地集团众多的管理体系框架中,基于优化预算管理角色在市场的运作中正在不断的得到彰显。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开始探讨预算管理与企业市场发展的契合度,如何借助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型,来实现企业市场运营效能的提升。由于市场供需情况的变化和波动,经济发展的数据指标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和态势。

(四)完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独创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任何一个工作效率或者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从业人员的重视程度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一方面,领导层面,应该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在部门设置、人才储备及管理等方面,不断地提升对绩效管理效率提升的认识,同时,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借鉴行业其它企业的发展经验,不断地聚焦对策。另一方面,作为政策的执行者,企业的绩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本着高度负责、求实创新的精神,在遵循从业基本准则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做好绩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从而为绩效管理的效率提升提供一个扎实的数据支持。在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一些在制度层面的不足和缺陷,尤其在会计监管领域存在的诸多不足和缺陷已经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随着企业自身市场运营规模不断向外拓展的当下,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制度及标准上的中西之间的差异,已经严重得影响和制约了企业更深层面和更广范围的发展。只有不断强化制度层面的发展性与先进性,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才会规避由于制度上的缺陷而导致的发展层面的不足。

(五)升级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互联网时代,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或者说是优势就是办公的网络化与自动化。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中,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经由这一办公设备与系统来提升反映财务绩效变化发展的水平。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传统的纸质的数据信息的采集及整理工作在工作时间上可以大大地缩减。具体来说,在传统的管理报表的制作与编制过程当中,需要严格遵循行业的书写规范与条例,遵循统一的标准与范式。但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则要呈现出了比较大的灵活空间。因此,在今后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的运营过程当中,应该从科学发展的角度,不断地细化会计标准的设计,进一步夯实会计的发展基础。基于此,从国际标准的发展需求出发,探究其今后的改革与实施的新路径是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四、结语

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趋势的到来,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提升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在分享经济一体化基本内涵的同时,探究其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以及今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与提升策略。

作者:朱超杰 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明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异同分析[J].消费导刊,2013(10).

[2]杨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2(08)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