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简述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简述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简述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篇1

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

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两再一新促生产)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两传选新促文化)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简述美育的主要任务和意义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发现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修养。

美育在全面发展中起动力的作用,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美育能够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6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课程内容的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的指导性文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

(2)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知识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一级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因此人们通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7

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知识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一级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8

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学科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9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的的规律

学生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

学习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智力)的基础

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品德的提高是知识学习的基础

两者有机结合

10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通过观察或描述对所学知识建立清晰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

贯彻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教学

(4)防止直观教学的不当和滥用

11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贯彻要求:1)加强学生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地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地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12

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要求:

1)教学要有系统性

2紧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教学

3)按照学生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教学

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13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4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的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15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16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

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17简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做斗争的能力

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18简述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

时间: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合理分配时间

方法: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记忆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

次数:数量要适当,不宜过多;适当过度学习,过度学习50%

19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

(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0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③对于知识的理解由学生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

(2)建构主义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3)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的情境性。

21

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情境、控水平、妥奖惩、善归因)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需要励志,自我归因)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3

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4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学习策略分为三类:

(1)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25简述最近发展区含义及启示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的启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26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27

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2)道德情感: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3)道德意志: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为: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

28

促进品德形成良好方法

(说服榜样群体奖惩价值)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5)价值辨析

29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30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

(讲正‘正面教育’道‘因势导利’)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1

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的贯彻要求

严要有度

严要有方

严要有恒

尊重学生人格个性,充分信任学生

32依靠积极与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贯彻要求

(一分为二的转变认识)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学生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33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组核成发)

(1)组建阶段:具体标表现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靠教师组织

(2)核心形成:这个阶段班级会涌现一批积极分子,出现核心人物

(3)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4)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班级会形成平等、和谐、上进的氛围,学生个性发展

34班集体形成标志

(健全班风是组织目标)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35

个别教育工作

(恒心才能发光)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36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看别人,看自己,多练习,多反思)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37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全、民、多、现、身)

教育的终身化(包括各年龄段的各种教育)

教育的全民化(必须面向所有人,人人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的民主化(对等计划、特权化、专制化的否定,强调平等)

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

教育的现代化(现代科技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并由此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38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教育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3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

40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三有一训练,控制很全面)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④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41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1)社会依据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②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③受文化传统制约。

④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2)人的依据

学制的建立,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确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都要考虑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他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水平。

(3)学制本身的依据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4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义务要延长)

(2)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职业要综合)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大众要高等)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终身要构建)

43简述教育过程的结构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44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优点

用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缺点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不利于因材施教

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45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要深入准确的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要有针对性,适应学生的特点

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备课的内容

要充分和周密考虑教学设计诸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并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

46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

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47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学习材料的性质

实际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的程度

实际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实际的方法

时间因素

情绪和动机

48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

记得有意性加强

意义识记成为主要技术手段

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49简述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b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a保护好奇心b解除个体对回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e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a发散思维训练b推测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d头脑风暴训练

5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2)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51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52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53

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54

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55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

(2)在复杂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3)在简单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56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心向与定势。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57简述前运算阶段的特点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

2

7

,此阶段的特征有:

(1)“万物有灵论”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没有守恒概念;

(5)做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58

简述榜样示范法的贯彻要求

篇2

Yang QiongLiLin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 in front of the technique the health education the influence which the complication occurs after the cerebral angiography technique. Methods:January,2009 - February,2010 the good cerebral angiography technique 64 example patient,stochastically divides into the study team and the control group,40 examples carry on in front of the technique for the study team the health education,24 examples carry on general nursing for the control group,has the technique after two groups the complication situation. Results:The study team patients carry on the surgery the compliance,cooperative,after enhances the technique to nurse the quality greatly,after its technique the complication has the obvious reduction. Conclusion::In front of the technique the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complication prevention has the vit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after the cerebral angiography technique.

Keywords:The cerebral angiographyHealth educationClinical ob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R5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069-01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2月共有64例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术,年龄15-75岁,男,34例,女,30例,短暂性脑缺血48例,脑梗塞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其中重症者6例,根据住院号,按数字表随机分类,40例为研究组进行术前健康教育,24例为对照组按一般常规护理进行,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护理的自觉性差,术后并发症发生多。

2 健康教育

2.1 病区内设有脑血管造影专用宣传栏,用文字、彩图形式简述科室脑血管造影实施情况,技术力量,负责医师简介等。病房内挂有健康教育宣传册,内置脑血管造影术前,术后相关健康教育处方,让患者对脑血管造影术有初步的认识,减少陌生感。

2.2 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入院健康教育宣教,护士热情对待,耐心细致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师,护士长,科主任,疾病诊断,检查项目,治疗情况,护理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与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主动告知相关疾病信息与心理需求。

2.3 脑血管造影医师术前组织患者及家属进行视频教育,影像学幻灯的播放,让患者及家属通过视频了解何谓脑血管造影术,手术的全过程,如何进行麻醉,如何将导管经股动脉插入,如何注射造影剂等。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脑血管造影的目的是了解动脉的开通程度,解剖形态、有无移位、闭塞、有无异常血管以及自颈部至颅内的血流情况[1]。使患者消除陌生,恐惧不安的心理。

2.4 实例介绍:已实施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说出自身的感受,术中、术后护理情况及配合情况,并相互交流经验,使其坚定信心。

2.5 术前健康教育。①术前由责任护士做好术前指导,解释有关手术、麻醉情况。常规备皮,清洁皮肤,剔去穿刺部位毛发,范围为双侧股动脉周围30MM以上,并备用盐袋,毛巾2条。由于多数患者对介入手术了解不多,因此做好耐心细心的解释工作,向患者说明手术只要进行轻度镇静、局部麻醉后,将导管经股动脉插入,导向主动脉弓,注射造影剂后可使主动脉弓及各大动脉的起源都显影(此时病人会感到一阵灼热不适感)。②保障患者充足睡眠,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解除患者紧张情绪,以最佳状态迎接介入手术。③了解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有严重出血倾向,了解患者对造影剂、麻醉剂的过敏史,并做好记录[2]。④协助患者完成凝血常规,出、凝时间及其他相关检查。⑤要求手术前一天进食减少,术前4h内禁食,6小时禁饮。

2.6 演示术后护理,做好健康教育。

①术后6h造影或12小时内穿刺点加压沙袋包扎,在此期间一般采取平卧位,穿刺下肢严格制动并不能翻身。6―12h后去除盐袋,查看包扎处松紧情况应可插入2-3指。②每小时观察记录穿刺点有无出血、青紫、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足部皮肤的色泽、温度[3],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③咳嗽、大小便时用手压迫穿刺点防止出血。④术前1天训练床上大小便,以免引起术后尿潴留。

3 结果

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比较

通过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比较,表明有明显差异性,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护理的自觉性差,术后并发症发生多。

4 结论

健康教育是促进人群健康的一门涉及生物医学、预防医学、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技术,是人们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4]。全脑血管造影术不仅是一种传统有效的检查,也是神经内科非常重要的一种诊疗检查[5]。大多数患者接收能力差,不易接受脑血管造影术,且术后并发症多。本文选择脑血管造影病人64例,其中40例病人进行术前健康教育,采取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健康教育的模式,进行主动、积极、系统地术前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脑血管造影术的相关知识,满足病人造影前的心理需求,知识需求,大大提高病人依从性,有效改善了心理功能,完善术前准备,为手术的实施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起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脑血管造影诊断学,第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P221

[2] 脑血管造影诊断学,第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19章.神经血管造影诊断学基本技术,P421

篇3

积极心理学最早出现在上世纪末,由美国的专家提出。积极心理学主要通过一些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方式,对人类的品质、道德与力量等积极方面展开研究。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将重心放在人类的心理疾病研究等方面,这种新型的心理学思潮更加注重积极的心理学问题,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积极心理学的重点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就个人而言,积极心理学重在研究个人的力量、能力、潜能和情感等积极品质;第二,就群体而言,积极心理学重在研究系统的积极组织性,例如交际礼貌和行为等方面;第三,就主观方面而言,积极心理学重在人类幸福感的研究,例如兴趣爱好、满意度、成就感等方面,强调用积极健康的心态看待问题,乐观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技工学校积极心理学的渗透措施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环境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成长极为重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的心理健康,同样的,人的心理健康又对周围的环境形成一定影响。对于技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技工学校应该以学生的积极品质教育为重点内容,以积极人格建设为发展目标,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指导理念,构建一个全面、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使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在这基础上。学校首先应该加强教职工的心理学知识培训,通过组织一批高素质的心理学教师,使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更加完善。在这一系统之下,学校应该重点加强学生积极心理体验与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和培养。学校的领导与老师要与国家教育部门积极配合,使社会、家庭、学校、班级环环相扣,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利用广播、海报、讲座等手段,定期或不定期地宣传积极心理的相关理论,扩大学生的教育面,通过营造积极的氛围,使积极心理学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2.扩大学生的参与。积极心理是一种人在具体环境中的感受,作为感受主体的人存在差异,积极心理的具体理解也会有差异。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很难真正了解老师所讲解的心理学知识,教育的意义就难以实现。在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模式下,应该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交接自我的身心发展状况。首先应该减少老师课堂讲授的时间,使课堂气氛不在严肃,同时,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注意与学生积极互动,多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进行鼓励与肯定,这也是将积极心理学融入教学中一种有效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校也可以成立相关的社团,学生通过自己的组织与参与,能够对自己进行一定的反思,同时还能对整个学校的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这种学生自我组织、自主参与的模式比老师的灌输式教育更有意义,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促进和评价,能够学习他人的长处,促进自己的进步,树立积极自信的健康心理。3.营造积极健康的班风。班集体是学生直接参与的环境,也是技工学校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环境,因此,形成积极健康的班风对学生的积极心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而言,班集体中的同学是成长学习的伙伴,学生之间的接触能够对身边的同学的行为形成重要的影响。要营造积极健康的班风,就要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友爱。班级的学生之间要具有包容性,学会接纳不同性格的同学,不能出现攀比歧视的现象。良好班风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形成积极的道德品质,也有利于整个学校学风的建设。4.拓宽积极心理学影响。当前,学校大多会成立心理咨询室,用来调节学生的困难与问题,但是,极少数的学生愿意主动参与进来,学校往往也把重心放在个别重大的案例上,没有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推广开来,使工作目的有效实现。因此,要想拓宽积极心理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就要首先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难题,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来,形成积极的思想品质。相对于高中的学习而言,技工学校的压力较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人际交往中来,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形成良好的积极品质。

三、结束语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技工学校应该高度重视。通过教育体系的健全,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落实,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作者:张淑洁 单位:广东汕尾市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屠鸣,李晓彧,魏春燕,邱建国,王媛.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59-63.

篇4

近几年,剖宫产率在近几年不断上升,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孕妇在无医学指征的情况下的恐惧心理,是要求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主要原因。现今大多国内孕妇都属于初产妇,孕妇的孕产期知识以及一些经验等都相当的缺乏,而产前教育正是弥补孕妇与孕妇家属所缺乏的知识,以此尽可能减少孕妇分娩过程中的痛苦,也是降低剖宫产人数的有效方式。对孕妇的实施产前教育必须是经验非常丰富的助产士,保证孕妇接收到具有说服力的产前教育。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为了相处孕妇的分娩恐惧心理,降低剖宫产率,特意开展产前教育,如下为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妇产科门诊检查产妇522例,选取的产妇年龄均为22-35岁,产妇局内足月产妇,均无剖宫产指征,522例产妇均无既往心理疾病,将212例自愿接受产前教育的产妇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为310例不接受产前教育的产妇。观察组212例产妇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3.5±2.5)岁,87例产妇为本科或者本科以上学历,53例产妇为专科学历,72例产妇为专科以下学历;对照组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3.0±2.7)岁,120例产妇为本科以上学历,78例产妇为中专学历,112例产妇为专科以下学历;两组产妇年龄,学历等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其中临产先兆、入院待产、整个分娩过程以及分娩方式是产妇接受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为产妇进行产前教育的过程中要让产妇掌握自然分娩过程中的一些技巧,让产妇清楚的了解自然分娩的好处,主要为产妇讲解如何正确的在分娩过程中减少分娩的痛苦,同时,产房中设备的作用也是产妇必须了解的,让产妇内心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加顺利的分娩,告知产妇如何在分娩过程中配合,以此提高顺产率。

妇产科可以为产妇播放分娩视频,让产妇能够更好的了解整个分娩过程,在产妇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助产士人员要仔细为产妇讲述在哪一过程中应该怎样调节护理,并且高职产妇在此过程中减轻痛苦的方法。为产妇仔细介绍产房的环境,保证孕妇能够清楚的了解产房的环境,以此产妇内心的陌生、恐惧心理也能够迅速的消除[1]。

对孕妇认知误区进行总结,对孕妇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孕妇的心态,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评价是产前教育的关键。例如一些孕妇在自行阅读书籍之后,能够了解条件呼吸能够减轻疼痛,但不能够正确的运用,此时助产士人员要及时为孕妇解说,避免无效气体交换情况出现,对产妇简述的语言要意简言赅,让产妇明白增加体能一样可以通过深呼吸满足,能够使产道迅速扩张,对胎儿也有良好的供养效果[2]。

1.3 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P

2 结 果

212例观察组产妇在接受产前教育之后,剖宫产23例,比例为10.8%,自然分娩189例,比例为89.2%,对照组为接受产前教育的产妇剖宫产64例,比例为20.6%,正常分娩产妇246例,比例为79.4%,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P

观察组接受产前教育的产妇第一产程平均时间为330.5min,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为35.7min,对照组为接受产前教育的产妇第一产程平均时间为420.4min,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为42.5min,观察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 论

产前教育实际是通过助产士的产前宣教,提高产妇的分娩知识以及减轻分娩痛苦的方法,产科的医护人员是健康教育的主导者,自身必须拥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对产妇进行产前教育可有效降低产妇的焦虑心理,产妇在接受到分娩知识之后,能够有效降低分娩过程中的痛苦。

产科对产妇进行科学有效的产前教育,能够使孕妇自身的分娩知识更加丰富,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也能够通过产前教育得到显著提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也能够更积极的配合,产妇产程因为科学合理的产前教育而明显缩短,产妇自然分娩率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因此,实施产前教育在产科领域中有着深远的意义,开展产前教育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分娩知识的需求,助产士要掌握交流技巧。在与孕妇交谈时,语言教育和师范教育相结合是最有效果的方法,言语重点突出,具体明了,交谈中使用礼貌性语言和正确的示范动作,增强教育效果,这样才能更好达到施行产前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5

1糖尿病简述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作用异常引起的,引发机体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以血糖异常增高为特征。糖尿病基本可分为四类:1型即胰岛素依赖型,2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3型即其他型或特异型和4型即妊娠糖尿病。1型多发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由于自身胰岛素缺乏,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以维系正常代谢活动。2型多发于中老年人,其自身胰岛素水平可能偏低、正常或偏高,多数是由于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抵抗IR)导致的。1、2型糖尿病合称为原发性糖尿病,其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系统缺陷、肥胖、环境等多因素有关,目前的研究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可占糖尿病发病人数的90%左右。3型、4型糖尿病较为特殊,且临床发病率低,本文不做详述,重点针对原发性糖尿病进行阐述。

糖尿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典型症状可概括为“三多一少”,“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是指“体重减少” [2]。另外由于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症,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感染、心脑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抑郁症等,可致使患者残疾(失明、截肢等)或死亡。

2糖尿病健康教育普及的意义

糖尿病的治疗重在长期坚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应坚持科学合理的治疗,主要包括:严格控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病情监测,合理用药;坚持适量运动和休息等,各方因素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主要是预防。像是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较常发生,此时需慎重用药,因为部分降压药物可直接或间接发生作用,影响胰岛素释放或是抑制血糖。及早的控制糖尿病,其视网膜病变可得到控制,肾脏的早期病变可逆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也可恢复正常[3]。可以说糖尿病并发症预防胜于治疗,治疗重在早治疗。

糖尿病带给患者的不仅是生理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痛苦,很多患者吃不好睡不好,总是担心自己的血糖升高或是害怕并发症。同时,糖尿病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小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这些情况发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绝大多数患者及未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对于糖尿病的了解不够,这才致使人们对于糖尿病及其治疗有着不同的错误认识,才会为其防治劳心伤神[4]。

这种现象深刻表明糖尿病健康教育没有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普及还需加大力度,要让广大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到怎样才是科学合理的治疗,应该怎么吃怎么做,让他们的心里“有底”,打消心理负担,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在所有疾病中糖尿病和生活方式的关系最大,对于那些尚未患有糖尿病的人群,特别是糖尿病高危人群,我们也应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到糖尿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着力控制糖尿病的发生率。

3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的应用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只有少数患者能够治愈或是发生急性并发症而死亡,绝大多数都必须终身服药。糖尿病的治疗不能盲从也不能着急,只有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才能让患者除每天服药外,享受和健康人一样的生活,但如果治疗不全面不合理发生并发症,甚至致残,患者及其家属都将苦不堪言,生活质量下降,寿命缩短。

糖尿病的治疗除了药物调节血糖外,更多的在于患者自身生活上的调整,调整饮食,作息时间,生活状态等等,而这些都是我们医护工作者无法去督促和控制的,所以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护理中就显得特别重要而且必要。

对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应对糖尿病治疗这一持久战,相信糖尿病是能够控制的但是必须长期坚持治疗[5]。其次,糖尿病健康教育要让患者们坚信在目前糖尿病没有所谓的特效药,不能盲目的相信虚假药物广告的夸大或是不实的宣传而受骗上当,蒙受更多的痛苦。再次,糖尿病健康教育要教会糖尿病患者对抗糖尿病的有效武器,积极配合治疗。糖尿病健康教育应让广大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教会患者如何控制饮食合理膳食,针对不同的症状和并发症应选择何种运动方式等等,让患者学会随时进行自我监测,记录自己的血糖尿糖水平,使用药物有关信息,日常和突发的症状等,建立自己的血糖监测日记,并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利用血糖监测日记所记录的完整信息,与医生讨论治疗方案和用药的调整情况。

另外,对于广大健康人群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因为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所以说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很多糖尿病患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而其一旦出现症状,其发病已经很长时间了。所以人人都应该了解糖尿病,定期检测血糖,特别是糖尿病高危人群要定期筛查糖尿病。

当前,我们普及糖尿病健康教育较之以往更为便利,方式也更加多样化:1)医护工作者和患者的咨询沟通;2)医院组织的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等活动;3)糖尿病患者之间以及糖尿病患者自发组成的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4)与社区、单位合作开展糖尿病健康咨询会以及糖尿病知识宣传展;5)打破地域限制,利用网络优势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和专家咨询。借由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展开,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更深入的了解到糖尿病的护理知识,更多的潜在糖尿病患者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可以预见今后,糖尿病健康教育将发展成为我国居民调整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指导,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文天泉主编 科学治疗糖尿病[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成都),2008

[2]刘宁宁 糖尿病基因与糖尿病防治[J]. 百科知识,2008(6)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50±7.5)岁。乳腺癌20例,肺癌15例,胃癌12例,恶性淋巴瘤8例,食道癌5例。学历:大专以上10例,高中12例,中学18例,小学15例,文盲5例。

1.2健康教育的方法 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有所不同,在置管的不同时期,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也是有所侧重,而且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不同,对PICC管认知程度不同,因此,针对患者,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解,利用文字、图片、观看录像等进行宣教,让新入院患者和在院已置管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针对患者的需求制定出其住院期间、化疗间歇期及病情稳定带PICC管出院期间的健康教育方案,开展连续的全程跟踪教育,及时提供正确的指导与护理。

1.2.1置管前的健康教育

1.2.1.1心理护理 护士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始终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提高患者置管的依从性及认知程度。

1.2.1.2签订PICC置管同意书 向患者简述留置PICC管的置管方法及过程。对患者提心的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导管异位、导管断裂等各种并发症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做详细解说,细致的为患者做好各项准备,让患者主动参与PICC置管过程中,在有医嘱和患者及家人充分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书面知情同意书[2]。

1.2.2置管后的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置管后24h内穿刺侧手臂减少活动,以防穿刺口过多的渗血。术后第2d鼓励患者术侧握拳活动和上肢湿热敷。穿刺后1w内,指导患者避免穿刺侧手臂剧烈活动,以免局部血管受PICC导管摩擦而导致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3]。同时指导患者自我观察,发现异常即报告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若置管后出现穿刺点红肿、疼痛及置管口有分泌物说明有感染或静脉炎发生,应及时予处理;若置管侧上臂出现肿胀,皮肤颜色和皮温有变化时,应予提高上肢,并调整弹力绷带松紧度;若颈部不适,输液不通畅,考虑PICC导管移位,应行X线定位并及时复位。

1.2.3患者日常生活中PICC管维护的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保持置管处局部清洁干燥,不能擅自撕下或损坏贴膜,根据情况及时更换敷贴。日常活动时,留置PICC侧肢体不能做引体向上动作及提举重物。淋浴时,需用保鲜膜缠绕3w,上下边缘用透明胶带贴紧,防止被水浸湿,淋浴完毕后,检查敷贴下有无浸水,如潮湿,立即请护士更换敷贴。置管期间禁止游泳、泡澡。置管期间穿着宽袖上衣,睡眠时将置管的肢体抬高,有利于血液回流。加强带管上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发生血栓。

1.2.4带管出院前的健康教育 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间带管出院,若维护不当,易引起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因此出院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必须在出院前确认患者掌握PICC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要求患者签字后方可带管出院,并建立随诊卡,记录患者穿刺时间、导管名称、导管留置体内长度、维护导管方法及注意事项,还包括医院联系电话,置管维护护士姓名。患者出院前发放随诊卡,嘱患者出院后每星期回医院行换膜、冲管、封管换肝素帽等维护,遇到问题及时与医院沟通,及时解决。

1.2.5院外发生意外的健康教育 PICC管的维护容易掌握,带管过程较为安全,偶有导管脱出和破损,最紧急的意外情况是断管。特别强调患者在家中发生断管,应保持冷静,立即停止手臂活动,拽住残端导管及时就医,防止导管移位进入体内。

1.3评价方法 对患者入院时进行健康教育前评估,包括对置管的必要性认识、置管后常见并发症、预防并发症的知识、日常生活护理知识、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法等方面的认知情况。入院后分别在患者准备进行PICC置管、置管后1w、带管出院前进行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在出院前用同一份问卷进行健康教育后评价,进行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的问卷调查,测试问卷满分100分,评分结果以80分为标准,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本组患者置管成功率100%,PICC置管时间(138±21)d。对60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认知合格率比较,包括对置管的必要性认识、置管后常见并发症、预防并发症的知识、日常生活护理知识、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方法等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讨论

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无痛性治疗途径,不仅减轻了患者重复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护外周血管,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护士工作量,减少了因穿刺技术带来的护理纠纷[4]。随着PICC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PICC质量管理模式也不断扩展。汪晖等[5]对PICC置管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模式,包括成立PICC治疗小组,制订相关文书,建立安全管理流程,实施质量监控,显著提升了PICC护理质量。优质的PICC置管和护理,可以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产生更安全有效的过程。

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力和依从性,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6]。通过以上对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维护当中的重要作用,健康教育贯穿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全过程,在不同的时期针对患者对健康知识需求方面的不同,有目的的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了患者对PICC的认知程度,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有效减少了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确保了导管的护理质量。同时,PICC质量评价还有待于需要建立PICC专业化组织,实施PICC专业化管理,以循证为依据开展PICC临床实践,构建PICC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实现全面质量改进,为患者更好的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许水莲.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43-44.

[2]谭莉萍.PICC规范管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8(26):1416-1417.

[3]袁云,王妙君,郑友贞,等.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10-11.

[4]张玉珍,苏迅,任兴华,等.完善出院健康教育对PICC长期置管患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33-34.

篇7

一、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理念关系

新兴的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产生了促进作用,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提供了积极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秉持积极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学观和成效观,主张通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积极的教育行动,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教师的“积极”表现在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情绪、方法和技术去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积极”表现在有内在的学习动机,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调节学习策略、规划学习时间,自己检查、总结、评价学习结果,并能采取补救措施。积极教育主张教师要尊重学生,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和发展学生的自学。教师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加强学生活动,增加学生自主机会,放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选择、学会判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二、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观层次上的积极情绪与体验研究,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重点是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将来;二是个人层次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幸福、希望、信心、快乐、满意等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积极人格特质研究已经涉及好奇、乐观、宽容、爱、毅力、感受力、创造力、天赋、灵性等范畴;三是群体层次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积极心理学重视积极团体和社会机构对于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组织系统的建立要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学推动了积极教育的发展,从而也对课程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下面从三个方面简述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明确与落实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是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人性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消除了消极心理学过于偏重问题的片面性,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使所有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生活幸福,这体现了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博爱和人性。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好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积极力量,不把人的优点仅当作是克服其缺点的工具,而是把培育社会成员的积极品质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本身的根本目标。这些理念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理解课程目标,也有利于目标的贯彻落实。受旧的医学心理学模式的影响,我们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消化和真正贯彻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在积极心理学这些积极的理念的作用下,这一过程的进程将会加速。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会使我们更新观念、开阔视野,用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努力促进学生知情意的统一,达到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1. 积极心理学升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引导学生积极心理意识的培养上未能紧跟时代步伐,而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升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因此,站在积极心理学的立场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更关注大学生的发展性目标,用积极的理念和思想优化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使大学生能积极适应社会,积极应对问题,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2.积极心理学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客观全面地看待积极与消极

积极思想和消极思想都有一定的优点,也有一定的不足。在对一些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不能过分强调积极、好处而忽视了它可能存在的潜在不足,也不能完全抹杀消极积极的功能。消极至少具有两种积极的功能:第一是保护功能。消极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个体具有的消极态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性态度。这种保护首先体现在对个体身心的保护上,消极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是为自己的心灵筑起了一道保护的围墙,使自己的心灵免受更多的伤害;其次消极态度的经常出现还能帮助个体绕开限制自己发展的种种障碍,如虚荣、轻率、过分紧张和急躁等。第二是提醒功能。消极也是一种善意提醒,提醒自己在心灵深处存在着需要疗伤的区域,提醒自己注意对自己幸福构成的威胁,提醒自己需要采取某些应对威胁的措施等,如古代老庄的顺其自然、清静无为的幸福观,认为合于道或自然,顺从人和物的天性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他们无力反击时代的黑暗,也不愿同流合污,只能在现实生活中采取消极的避世态度,转而在精神上追求自由,做到无为守弱、不争无欲,以达到逍遥自由的人生幸福境界。他们这种消极的幸福观念,对于我们调节心理状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际的关系仍有着一定的积极启发。

(三)对积极心理学的学习、消化与发展

积极心理学从产生至今十余年间,在心理学界、教育界等领域均产生了积极的深刻影响,但其自身在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纵深研究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同样,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也不是金科玉律,还存在着本土化的学习、消化与发展过程。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民族文化关于积极品格、幸福观等思想,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成长需要的积极教育理论和方法,如黄之晖等人在《〈道德经〉中的积极人格与美德》一文中就针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人格提出,这六种美德和二十四种人格中的一些品格早在几千年前就存在于中国文化和思想体系中了。文章仅以《道德经》为例,探讨了《道德经》中这些美德和人格理论。将这一新兴学科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联系起来,既满足了本土化的需要,也对这一学科的发展作了积极的探索。

三、积极心理学拓展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在传统心理学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过于单一,常常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区别于学校教育的其他工作,采取的途径与方法也不外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各种咨询、开设讲座等。而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存在巨大的潜能,都具有多种基本需要,都重视自我发展,这种人性观决定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必将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重视教师的发展和运用其积极心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其他工作的融合,努力烘托与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师生感受到满足、乐观与充满希望,充分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等。

项目说明:本课题名称为西部贫困地区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特殊性研究,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为10XGA710005

篇8

一、理论结合实际,关注社会、医疗问题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师要重视社会和医疗问题,并把这些实例纳入教程,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对过去那种空谈理论的革新,改变了以往坐而论道的局面,真正使医生能够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增强了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能力,使医学生能够解决医疗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理论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医学院校可以利用周末以及节假日的时间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深入到各个领域进行社会考察,职业体验以及勤工俭学等活动;另外,还可以到敬老院以及社会福利院等慈善部门参加义务劳动,体会社会生活的艰辛。当然,尤其要重视医德医风方面,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医德医风交流研讨会,不断更新学生的观念,共同进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纪念馆,如九・一八纪念馆、纪念馆等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在真实、惨烈的场景面前自然会激起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醒学生们勿忘国耻。除了这些惨烈的场面,学校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参观一下新科技的产生及发展,让学生们领略到祖国的发展进步,为祖国的强大、腾飞而欢欣鼓舞,激发学生们成为国家栋梁的决心。

仅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不够的,学生们还要深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各级医疗机构调查研究,对村民进行健康普及教育,实现人人了解健康知识。学生们深入基层,能够了解到基层医疗卫生状况,树立正确的三观,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切实缓解基层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情况。另外,医学生在基层能够了解最真实的社会,有利于他们培养医学人文关怀的情感,自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基层的医疗条件也同时提醒他们医学生的就业机会并不都在大都市,在基层医院一样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人民服务。

二、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教育不仅包括文化教育、素质教育,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医生对心理健康的要求极高,想要做医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此外,医生必须具备的素质还有承受挫折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些都将列入医学生培养的课程。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他们要解救的不仅是患者生理上的病症,更重要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障碍,所以,不能忽视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各医学院校应该重视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其纳入授课体系,针对学生的心理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指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学校应积极推广心理健康,为医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在校园内成立学生工作中心和心理咨询处,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在各个层面建立学生心理问题的防御机制,降低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几率。

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心理咨询,同时心理咨询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有效地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所以说,心理咨询是高校必备地基础设施之一,是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心理咨询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开设大学生心理咨询处,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定期进行专业讲座,使学生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在此基础上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改革临床医学教学内容,探索和寻找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帮助医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增强医学院校的知名度。

三、改革考核方式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考核模式仍然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在评价的过程中,考核分数为主要的评价依据,但是,人文素质教育注重的是思想教育,考核无法对其进行评估。因此,要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创新考核模式。因此,在考核的过程中采取了四六分的新制度,即将学生的专业素质考核总分数的60%记为总成绩,将日常的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纳入40%的考核成绩。有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采用的是开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因此,在设计试卷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将分值侧重于案例分析、简述等题型,侧重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开卷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学生无法从课本中寻找到标准的答案,只能自己归纳总结,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考察的难度。这种考核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使教育真正地落到了实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这将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院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并不是理论的简单教育,还需要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更多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实践。应当充分发挥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育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名称职的医生。

参考文献:

[1]王超.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02).

篇9

一、研究方法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简述

这次调查是采用个案访谈法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工作者通过和被调查者的面对面交谈和询问,了解被调查者关于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状况的具体看法和观点,通过询问、对质、澄清等专业方法挖掘个案的深入内在想法,以达到真实、客观的调查效果。

本次个案选取的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如下:

张某,女,20岁,现华北电力大学大三文科学生,家住农村,共青团员。

二、个案调查状况及简单分析

(一)关于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开展形式的个案调查

1、个案访谈分析

当被问及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开展形式时,被调查者谈到,“我们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由专业思政老师单方面进行课堂讲授,是以书本为基础进行主要思想政治知识的教授,不太涉及课外的社会实践和时政政治知识。”

可以看出,她对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认可程度并不太高。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传统。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并没有很好体现。再次,未能构建起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模式。

2、社工视角下的简单分析

一方面,社会工作以案主需求为工作方向,充分尊重案主自觉。这种以案主作为主体,充分尊重案主的个性和个别化的发展需求的思考理念,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外延上有很深的借鉴意义,它要求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意见和实际需求,以达到真正的实际效果。

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工作方法很强调的一点就是进行沟通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实现工作目标的实现和案主社会功能的提升。作为为国家未来的现代性人才灌输理念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能够把握住社工这一原则,并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一原则进行借鉴和实践,其意义重大。

(二)关于所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对响应机制的调查

1、个案访谈分析

根据调查者叙述,当代的大学生在高校中还是面临着许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和不适的,但被调查者在提及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时却表示,“在学校期间各个方面的压力虽然是比较大的,但我们学校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开展的还不够,不能及时得到专业人士的疏导与帮助。”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高校心理调节机制现状分析

针对大学生面临的这些新问题,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及其他特殊心理需求方面的教育还远远不够,学校的专业心理调适人员和调适机构组织设置仍不完善,相应的心理预警机制也还没有建立。

3、社工介入的简单分析

社会工作作为专业介入渠道的作用应该得到重视和进一步发挥,利用专业的个案、团体、社区工作方法和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将个人、群体、社会的因素和资源实现整合和优化利用,促使这一体制向更专业、更有效地方向建立和发展。

(1)首先要运用个案工作方法进行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以集中灌输为主,忽视教育对象之间个体差异的工作方式。其次是要运用小组工作方法。要借助成员之间的充分互动与经验分享来实现教化与改变目的。再次要将社区工作方法积极引进进来,以此来丰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

(2)专业人员队伍培训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关键。一是要坚持不断将优秀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选拔、聘任到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来,建设专业化社工队伍基础;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联合起来,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加强信息交流,互相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发展本校社工力量。将学校的社会工作学生也纳入这一体系,作为本校的学生,他们更能清楚直接的认识到问题所在,提出实际的中肯建议。

三、结语

通过本次的个案访谈调查,笔者认为被调查者对其所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认可度较高,但仍然指出目前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单一等不足,这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与探索的基础上,创建形式多样、主动灵活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来提升思政工作的内涵和效用已变的很有必要和可行。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片面向全面扩充,教育内容不应再局限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相关的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被重视起来;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的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由部门覆盖向社会覆盖渠道转化,以此建立和完善一种能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群体包括边缘人群、覆盖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由宏观向微观领域拓展,由关注形式向关注使用转变,由社会需求向个人需求发展。

参考文献

[1]童长英.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66-68.

[2]朱平,孔读云,姚本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与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56-57.

篇10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1年4月电话回访出院的先心病患儿80例,医嘱开出3~5种的出院带药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电话回访所有出院患儿家长,了解家长给患儿服药中存在哪些问题。调查结果发现,漏服率占13.04%,不准确率占28.26%,不及时率占54.34%,口服药剂量不准确是主要问题。对口服药剂量不准确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X【sup】2【/sup】检验。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存在问题

患者因素:电话回访显示患儿出院后药物有漏服、多服、少服、不按时服用等情况。原因分为先心病患儿术后口服药物种类较多;先心病患儿术后用药剂量较小,有的药物仅是零点几毫升,有的用药量仅是每片剂量的1/10~1/25,家长不好分;家长文化水平低,不会分,护士宣教时家长似乎明白,回家后分不清也不问。有分析表明,健康教育接受能力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及患者年龄的增长,教育效果较差与理解记忆力减退、接受能力差、信息来源不足有关【sup】[4]【/sup】。患儿出院后,体能、饮食、活动与正常儿童差不多,家长对出院用药不重视。家长忙于农活或外出打工将患儿交给爷爷、奶奶代管疏忽而漏服。

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经验不足、业务水平低,不能充分认识到药物计量不准确的危害;未能针对性进行指导;不善于发现潜在的护理风险,不能及时满足患儿家长的需求;健康教育宣教、出院指导不全面、与家长沟通不到位,只局限于形式;主观上重视不够,只注重语言上沟通,而忽视患儿家长接受程度。

护理管理因素:护士长只注重健康宣教做没做,而没有重视宣教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

预期目标:护理人员、家长充分认识出院带药的重要性;护理人员负责对出院带药的宣教,教会家长对药物小剂量的分法,要求出院口服药及时准确地服用。

措施:召开全科护理人员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每月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组织培训一次,学习内容包括各种沟通技巧、专业知识、评估方法、指导护士患儿出院时要与家长沟通,交代患儿病情、用药种类、名称、剂量、使用方法等,并告知家长用药后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对护理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使其认识到先心病术后口服药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耐心做好家长的宣教工作,使其理解并认识到出院带药及时、准确服用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护士准确地综合评估患儿家长对宣教的接受能力。自制先心病术后注意事项,出院带药指导表,出院后药物的用法、时间、剂量等制成表格,并在药盒上标明剂量、用法、用药时间。建立出院带口服药的流程,针对出院带口服药的每个环节和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点,重新制定工作流程。出院前一天向家长讲解先心病术后注意事项,将先心病术后注意事项表交给家长,让其仔细阅读。医生开医嘱出院带药,从药房取回药物后,在药盒上注明剂量、用法、时间,并在出院带药指导表上注明剂量、用法、时间、注意事项。护士将药物、出院带药指导表一同交给家长,认真向家长宣教出院带药的种类、剂量、用法、时间、注意事项,交代家长给患儿服药时认真查看,并提醒家长夜间的药物要按时服用,防止夜间漏服定闹钟提醒。对于几分之一的药物现场教家长分或用图形表示,用量特别小的药物在征求医生同意后教家长将药物溶解于温开水后按剂量服用。护士讲解后让家长复诵一遍,并让家长现场演示,确认无误后方可让其出院。出院后2天内要电话回访查看家长掌握用药情况。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在平时工作中应具有预见性思维,及时发现和指导用药不准确的隐患,制定防范流程。护士长随机电话抽查患儿出院口服药的服用情况,并征求患儿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征求家长对出院指导和药物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继续改进。

结 果

采用X【sup】2【/sup】检验对两组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改进前正确例数为25例,不正确例数为21例;改进后正确例数为32例,不正确例数为2例。改进后与改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出院用药的及时率和准确率:出院后用药对先心病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如果用药不及时、不准确,势必影响先心病的术后治疗效果。先心病患儿术后用药种类要多,剂量小,常常夜间0:00或2:00需要服药,即使护士反复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时间、注意事项等,患儿家长还是会记错,出现漏服、多服、少服、不及时服用等。运用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对出院带药的服用过程进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重视全员(护士和家长)参与全过程质量控制,强化工作责任心,提高护士业务素质,使全体护理人员及家长既是管理者,又是实践者,最大限度调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护理人员和家长自觉自愿共同为患儿的康复而努力。通过改进,确保了出院患儿口服药服用的及时率和准确率。

持续质量改进使先心病患儿出院带药工作更科学规范:护理质量管理经过了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关注质量督导的全过程,强调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定位更高标准,使护理管理质量处在一个良性循环轨道中,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的过程【sup】[5~6]【/sup】。先心病患儿出院口服药工作流程的改进,减少了患儿因漏服药、少服药、多服药、不及时服药而带来的不良后果。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sup】[7]【/sup】。

参考文献

1 赵铮民,王世英.简述医院质量管理新进展[J].中国医院,2003,7(1):29-32.

2 赵海浪,陈群.持续质量改进程序在母乳喂养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6.

3 王琳.护理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3,23(2):210-211.

4 田志菊.影响健康教育实施的患者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9,2(4):419.

篇11

一、简述大学生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和类型

由于家庭原因、自身因素和成长经历及环境的不同,在教育、经济等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生存状态与大学生主流相对脱节的群体称之为大学生弱势群体,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一、家庭原因;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恶化,甚至家庭解体,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对大学生造成深刻而严重的生活影响和心理影响。二、个人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大学生自身生理条件与正常人群发生负向偏离,或者有身体病变或残疾,会使大学生产生行为和心理的失调或障碍;另外,各种剧烈的竞争是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和疾病的重要诱因。三、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教育资源的地区分布更加不均衡,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形成不良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由于造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原因多种多样,各种原因相互交织并互相发生作用,很难割裂原因进行分类,根据其表现大致可分为经济困难型、人际交往不良型、心理脆弱型、竞争能力不佳型、适应能力差等几类,针对这几种类型,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管理教育对策

针对不同弱势群体表现出的特点以及其形成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针和对策做好管理、引导和教育,促使该群体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高度重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管理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目前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群体。近年来全国高校大学生中出现的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事件,绝大多数是这一类学生引起的。学校各部门需高度重视这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教育疏导、压力缓解和必要的扶助工作,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作用

学校应建立能调动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长效机制,解决辅导员队伍的生活保障、办公条件、职称晋升、进修培养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同时对辅导员队伍进行思想政治、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转移知识的培训,建设一支有能力、有干劲、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对于学生管理,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管理意义重大。辅导员心系学生、了解学生,才可能引导和协助弱势群体解决遇到的困难,化解矛盾,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提供保障。

(三)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

学生干部在弱势群体教育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与这些同学朝夕相处,对其情况最为了解。应选派和培养热心、能力强、关心他人的班干部,班干部要对弱势群体的同学做到心中有数,对他们的举动要特别留心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并将自己掌握的情况及时和辅导员或相关老师沟通。

(四)强化班级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

弱势群体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要渗透到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强化将弱势群体学生作为教育管理工作重点的意识,在工作各个环节和内容首先考虑到弱势群体学生的反应。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对于情况特殊、问题严重的学生,建立管理档案,并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方式进行帮助、辅导和教育。

(五)积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

指导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座谈会、报告会、才艺表演、经验交流会、体育活动、主题团日活动、郊游活动等,为弱势群体学生参与活动提供平台,使同学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消除人际障碍,满足弱势群体的归属需要和交往需要,形成活泼向上、携手成长的良好氛围,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完成其对自身的健康人格的塑造。

(六)做好助学保障工作

建立健全以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勤工助学、社会资助和师生互助等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深化勤工助学管理,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建立完善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制度和补助审批制度,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真正贫困又品学兼优的学生身上。

(七)健全心理健康辅导和帮助机制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辅导员和学生心理信息员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完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高校整体教育体系中,使学生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建立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防范和预警机制,有针对性地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监督、预警。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弱势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

(八)做好学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体现,更是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模式。一是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择业观的指导,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鼓励自主创业,让他们找准定位,养成正确的择业观。二是要加强信息服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用人信息的互动,形成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三是要加强市场调研,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评估,让学生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为就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及能力与资源准备。

三、结论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管理和教育对于高校的安全稳定和人才培养工作意义重大,高校应切实关注并从各方面做好弱势群体的各项管理教育工作。造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其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和支持,才能有效地保障大学生弱势群体健康成长为四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王文余,胡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2]胡伟国.新时期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工作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8(5).

[3]池沛,吴永慧.健康促进运动处方在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2011(14).

[4]胡秀英.和谐社会目标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思考. 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5]杨在华.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现状及对策分析. 教育与现代化,2007(2).

[6]杨建超,孟庆良.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弱势水平的测评模型及实证研究.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篇12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humanity;sports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267-02

1 人文教育发展的现状

作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成分之一,人文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竞争日渐激烈的社会的一个必要要求。人文教育是一个让我们如何能够在体育竞争的同时,更加优先于对方的一个有效办法发展办法。

在人文教育的新时期,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人文教育的中心是人的发展,以顺应人本性,尊严的发展为重心,提高人类潜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人文精神和体育的双重发展,反对有目的的教育,支持学生的自由发展,强调学生天性发展的重要性。

在近期我国的第八次教学改革中也对人文的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这不仅仅是我国教育界和社会进步的表现,也证明了人文在新形势的教育下所占的地位。

2 简述人文精神在体育方面的缺失情况

人文精神在体育方面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当代社会中体育课的存在一定问题,当我们用西方的教育方法反思我们自己现行的体育教育时,我们不难发现,当代社会上,对于学生体育方面的教育,确实缺少了对于人性的教育。大家都知道,我国的体育从一定角度来讲属于舶来品,很久以前,当西方人把体育带来中国的时候,有志青年便发现了体育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所带来的作用。

2.1 人文观念在体育课程中的缺少

在传统的知识观中,把知识看做人类认识的静态成果,知识存在于本体的外部,在这种观点下,体育便被归类为教材,失去了其本应存在的寓于其中的人性,课程的内容与特点都不对学生的胃口,其内容已经逐渐偏离社会主体,逐渐退出了学生的世界。

当代体育教育中对学生生命的不重视综上所述,体育方面的教育实质远离了生命,让同学们失去了在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感悟与理解。学生们本来是活泼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而当代体育的教育却忽略了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导致学生在生命方面的发展和张扬个性受到很大阻碍。从而导致了更加恶劣的结果,在生命方面的被压抑。

2.2 教师对教学实质认识不深刻

在教育的实质上,教师对课程的了解程度并不多,虽然学校里面的专家和学者越来越多,但是他们与教学并没有做到很好的联系。有的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教育概念是非常陌生的,并没有切实做到对于教育的真正认识。这样的教育,不会带给孩子们真正的成长,反而,让他们淡忘了该有的体育的样子,知识变成了单纯的传授知识,变成了单调而无趣的教学而已。

2.3 体育的教育与学生们的世界无交集

真正该存在的体育教育,应该是与学生们的世界做到很好的联系的,真正做到生活在体育的世界中,从而具体直观的理解和接触体育,并且掌握其相关知识。但是当代的对学生体育方面的教育却脱离了孩子们实际的生活。

2.4 学生们对于生活的动力在规范化的体育教育中已然缺失

由于当代体育教育的方式与特点,使得很是死板的体育教育削减了学生们本应拥有的活力与热情,把那些专业知识一遍又一遍的讲述出来,学生们很难再表现出激情,从而无法展示活力与热情。现代的体育教育,只是在少部分时间的内允许学生们进行户外的相关活动与锻炼,并且,其形式与内容也无法脱离死板与规矩。从上述方面来看,体育方面的教学与其方式真的需要改革和审视。

2.5 对于体育方面的教师对创新思想的缺少

在当代体育教育的大部分教师中,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少之又少,并且,由于内容及教学方式的限制,对于那些少数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并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使得学生们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基本都是老师带着学生做一些意义不大的活动,并且无法使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活力,所以教师们具有的创造性对于体育教育的成功方面是具有很大影响的。

3 人文精神在体育训练中的实际应用办法

3.1 人文中心,课程系统化

学校教导学生的不仅仅有知识,还有社会观,学习的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知识,也获得了老师所引导而得到的教育方法,不仅仅的关注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高层次的关注这个学生是否具有优秀的人文精神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指标。

揣摩学生们成长道路上对体育方面的接受程度,确实存在与生活脱节的体育,有很多表现方面,比如,我们对于学生的体育教育一直依据于大纲,显得很是死板,失去了它本应有的活力与乐趣,孩子们更不可能从里面体会到生命的快乐与追求。

还有,在当代教育的课堂上面,并没有做到很好的互动,学生们不能很好的发表自己的声音,老师们也不能与学生们培养深厚的感情,这样,使得学生们对生命的认识更加茫然。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把人文作为学习的基础,让课程存在完整的系统性,能够充分的体现学习的效率,体现人的价值。

3.2 内容选择具有丰富性

现代的体育课应该具有更高层次的内涵,而不仅仅是通过单一重复的训练去培训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习的内容更加的有趣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让课程不仅仅是单一的培训,增加更多种类,更加丰富的训练内容,例如武术竞技、田径跳远、体操锻炼,甚至游泳的训练都是能够增加课堂内容丰富性的办法。

长此以往,竞技运动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体育教材,并且其不存在层次性,但是相反,规范性特别强,那么,教材中内容方面的缺点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理解接受,事实上,这应该是对学生传授规范的技术,在大纲中,主要规定了每名学生的相关掌握知识的内容,这样使得学生们在较短时间上面掌握难度很大的项目,这样导致了学生们,一方面不能体会到体育内在的欢乐,另一方面,学生们又无法真正的提高技术能力。侧向推铅球、排球垫球、蹲踞式起跑、前滚翻,分腿腾跃、下手发球、这些相关知识的教材,在经过中学和小学方面的教学,到了大学,依然存在在学生之间,但是,对于这些已经陈旧了的教材,学生们并没有做到内心的理解。

让训练真正做到满足学生的所有兴趣爱好,挖掘学生的更多潜力。各教学单位也可以通过对自身所教授学生的水平能力、生活阅历、兴趣爱好、和学校所拥有的硬件条件对学生开设建立不同的科目。

3.3 促进学生的健康教育建设

身体是一个人生活、努力、奋斗的根本。没有身体的保障,所有的都将难以实现。

健康促进一词最早见于加拿大政府的报告中,从此,全世界各国开始对此进行了高度的重视,在学校的“健康促进”中,要在生理上能够帮助引导学生自身建立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水平,能够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在心理上促进学生的主动性的培养,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沉稳有序的寻找解决办法;在社会上,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有效的提高学生社会生存

能力。

3.4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教师只关心学生的成绩,他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尽可能的得到更多的分数,提高学生的技能,而并不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学校用有限的时间不可能让学生学会无限的知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否学会自主学习,获取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运用有限的知识去获取更多的已经成为了一个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也就是不依靠外界的系统,通过已经有的能力去获取更多的自我教育方法。

只有让一个学生领会到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可以看出,主动的掌握已有的认知结构,并有机的获取外来的结构已经成为了一个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

3.5 学校体育课程和活动体育课程的一致性

这两门课程是体育训练中的两大主要课程。仅仅在书本中获取体育知识,而不去实际应用操作,体育往往就没了意义;只是一味的疯玩而不注重科学的指导教育,也会造成一些偏颇。这两者可以说对于体育的教学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仅仅依靠每周那少得可怜的体育课,而不进行其他的锻炼,学生的体育健康教育水平一定是难以提高的。

现代的体育课程,应该能够把课外的体育活动时间纳入课程的整个体系中,增加体育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由的参与选择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让体育课程和活动体育充分的结合。

4 结束语

从上文可以发现,在知识经济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主流视野的今天,人们对于体育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这个人文化的时代中,以体育为依托主体,做好人文教育的发展,把现实和精神有机的整合,用一个完整的个体,寄托自己的生命情怀,提升能力,建立更好的课堂操作体系,在体育课上把人文精神逐渐渗透,让体魄更加强劲,精神更加文明,让师生能够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平.美国学校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13

药物是人们用来治疗、预防、诊断疾病的外源性物质。药物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杀灭病源微生物、诊断和预防疾病;(2)调节机体生理机能;(3)补充机体所需的物质,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但是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单一用药的比例很少,很多情况下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因此合理的药物联合应用在治疗疾病,减少毒副作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联用的目的在于提高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及防止对某些抗菌素药物产生耐药性。

2.合理用药的概念

合理用药的概念主要涵盖4个方面的要素[1]。即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所谓安全性不是指药物毒副作用最小或无不良反应这类绝对概念,而强调的是让用药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而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即风险/效果比尽量达到最小。这是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直接体现对患者和公众切身利益的保护。有效性是指在人们用药时,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必须有效,否则失去用药的意义。但是药物的有效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和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靶点的不同具有密切的关系。经济性也是合理用药的一项主要元素。主要是指获得单位用药所投入的成本应尽可能低。对于适当性,涵盖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用药的对象要适当、所用的药物要适当、给药的时间、剂量及途径要适当。

3.合理用药的目的和意义

对药物使用力求得当,趋利避害,才是合理用药的目的所在;合理利用医药资源,充分发辉药物的最大效能;充分发辉药物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若以两周的时间计算,每10个人中有7人最少在服用一种药物。而在这些被服用的药物中,大约有50 %属非恰当应用,这些错误可能出现在药物处方、配送、销售或药物服用的各个环节。不合理用药不仅导致巨大的资源浪费,更损害民众健康,而人口老龄化和近期的全球金融危机使这些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推行合理用药的理念,做到合理有效的用药不仅关乎人民健康,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4.目前不合理用药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到处可见,轻者不良反应增加,重者酿成医疗事故和药源性疾病,浪费医疗资源,对个人及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4.1选用药物不适当

由于我国非处方( OTC) 药品的推行,大部分患者自行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选药不当的情况。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滥用抗菌素的问题。(1)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热、不管是什么病原体感染,患者喜欢选用广谱抗菌素,容易造成二重感染;(2)不正确的抗生素联合应用,例如杀菌药与抑菌药的混用等;(3)非细菌感染滥用抗生素药;(4)不按疗程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耐药的发生;(5)频繁更换抗生素。这样以来大众都把抗生素作为治疗疾病的万能药,滥用抗生素非常严重。其次,滥用解热镇痛药的现象也很常见。由于解热镇痛药种类繁多,很多人不辨别感冒的起因、病状随意使用。如感康、三九感冒灵冲剂、新康泰克、泰诺等都是针对感冒的不同症状而研发生产,因此我们用感冒药也要按辩证施治的原则,对症用药。还有些患者多种解热镇痛药联合使用,毒副作用明显增加。另外,滥用激素类药物现象值得重视。很多种情况下,为了做到“效果好”,在患者高热、过敏、甚至增肥时等等情况下给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而这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容易形成依赖、撤药困难,副作用增加。

4.2用药的方法不科学

用药剂量不足、用药过量或疗程过长的现象也比比皆是。比如,使用抗菌素即要短时间达到峰浓度,又要保持一定时间的有效血浓度,因此建议把一天用量分两次使用,并严格计

算使用剂量。对于治疗指数低的药物要严格控制剂量( 如地高辛) 。对于看似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如维生素E、鱼肝油等也不能长期使用。

4.3认为新药、贵重药疗效一定好

最后,因单纯追求新药、广告药、进口药、贵重药的现象也是越来越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药品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认为价格越高疗效就越好,但一味追求药品档次是片面的,是不科学的。特别是一些广告药、贵重药价格昂贵,但绝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很多是在传统药物的基础上经医药研究人员重新组方,改进剂型,改变给药途径,重新高档包装后就变成了新药、贵重药,其药理作用都基本一样。

4.4不合理的联合应用

药物的配伍不仅和疗效有关,还和药物的代谢有关。同一途径代谢的药物可能相互竞争受体而导致药效降低,有些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作用增强、还有些药物联合应用增加毒副作用,等等。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不合理的药物联合应用的情况发生。如作用机制一样的药物联合应用、作用机制完全相反的药物联合应用等等。

5. 合理用药的对策

要做到合理用药,使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都能达到共识,才能促进现实生活中药物的合理的应用。合理用药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包括合理的药品联用、合理的服用药物以及合理的停药等若干过程。主要包括医患双方共同遵守的原则和共识。

对用医师或药师来讲,要做到如下几点[2]:

处方药物名称是否正确。因为很多种药物都有不同的商品名和别名,因此在处方时要仔细核对,避免出错。

药物的配伍是否有禁忌。一张处方中常常含有2种或2种以上药物,因此这时药师要考虑药物间是否有相互作用,对于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结果告知患者。

药物的用法要合适。临床医师或药师要熟练掌握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以确定用药剂量及给药间隔是否合适。

要了解药物的安全性。药师应熟练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安全性,特别是治疗窗窄、治疗量和中毒量相近的药物,及时提醒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确定最佳给药途径。药物应该如何应用,是口服还是肌注或是静脉应用等等要正确掌握。对于药物的服用时间也应该掌握,合适服药效果最好,不仅自己清楚,还要正确地告诉患者。

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药师应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知道如何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后如何处理,一些重要内容一定让患者牢记。

熟悉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药师应了解食物、饮料或运动对所处方药物是否有影响并告知患者。药师在进行用药教育前应对患者的过敏史(包括药物、食物)和家族过敏史进行询问,以便正确指导。

特殊患者的用药注意事项要熟悉。对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药师应熟悉药物的体内处置过程,清楚肝、肾功能不全时的药物选用和剂量调整,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

药师应告诉患者药品正确的储存与保管方法,特别是注射剂和生物制品等。

药师应告诉患者药品效期的识别方法, 并告知过期药品应及时处理,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临床合理用药不仅关注医师及药物的一方,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患者合理地去服用药物。因此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正确评估患者及其用药问题,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时首先要对其健康状况、治疗情况进行了解,以及其身体和精神上能否保持合理用药的能力。了解患者对正在使用药物的知情程度及用药目的、方法及对治疗的期望。及时发现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用药问题和可能影响治疗的不确定因素。保持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药师直接与患者及其家属甚至公众交流,解答其用药疑问,介绍药物和疾病的相关知识,提供用药咨询,减少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通过直接收集与患者用药相关的信息,直接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

6.结语

对患者合理用药的科普知识的宣传和用药教育,与患者共同防范才能够使各个环节达到合理用药[3]。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的教育,拓展了药学服务,沟通了药患关系,改善患者的用药习惯,提高患者用药能力及依从性, 增进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改善患者对药师的印象,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