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教师角色和教学观念要适时的、合理的做出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学生往往都是被动的接收知识。新课改的标准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教学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中心去服务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吸取知识。老师要从以往的领导者转变为服务者放下过去的权威以积极饱满的精神面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学习。在新课改的教育模式下,老师不仅是一个服务者更是一个引导者,老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体会学生的想法,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也就更容易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活动与学习中去。当好一个服务者可不容易,教师们在开展课堂活动时不仅要备学生,备教材,还要备教法教具。不仅仅如此,教师应当充分去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制定出游针对性、科学性的教案。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想要什么,缺什么,并同时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学生在这样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就能更主动更积极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转变角色不仅是要成为学生的服务者和引导者,还要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小伙伴从而和学生一起思考、讨论。
2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有针对性的转变
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也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并不充分全面。因此,教师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兴趣爱好以及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从而全方位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热情一旦被激发出来之后,他们就会主动的向学习中的未知领域发起进攻。因此,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下不仅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还能够和伙伴们相互帮助发现问题同时解决问题。新课改的教学中心是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备课、教材处理以及叫许过程中要重视是否有忽略学生发展问题。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改的宗旨,因此万万不可忽略学生主体性。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方法或者采用一些手段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3不可忽视作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在新课标的作文要求中,主要强调了写作必须要具有真情实感。自古代起就有“文以载道”之说,因此不可否认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联系的重要性。新课标在关于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前言中就投提到过语文和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之间的联系,不仅如此,在之后的内容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阐述。作文在语文教学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学写作文如学做人,教写作文就是教做人。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教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把社会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教育、记法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等教育内容贯穿到学生的作品中去。
4开展第二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教学实践和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们举办关于语文类的诗书朗诵会、读书活动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节假日或者课余时间组建文学社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魅力的无处不在。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讲座、辩论会等等活动来让学生增加见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开展写作专栏,专门刊登一些优秀的作文,从而更大程度调动学生写作热情。在这样一个洋溢着青春文字的氛围中,学生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现代教育和技术要科学的结合
在关于语文的新课标中有要求语文课程必须要是开放的并充满活力的,同时它应该面向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方向,科学将跨学科学习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学生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觉感受。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可以发展新的思维,理解更深层次的含义。多媒体教学方式因其独特的幻灯片展示等等效果,学生能够更真实的感受到教材内容,更能深刻的体会到教材索要传达的内容。这样一来,语文教学课堂就会更生动哼融洽。综合以上内容来说,教师们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法。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收获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良好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长身体的最佳时期。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情感方面较为懵懂,情感较为敏感,心灵也较为脆弱。此时,教师不应该以高高在上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而应真心真切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如众多表演艺术家一样,他们在上台之前总是反复提醒自己“我爱我的观众,我爱我的观众。”怀着这样的心态,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仅让观众看得认真,而且让表演家表演得格外用心。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本身,还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时,应当用心、细心地进行批改。今日事今日毕,教师在收到学生作业时,应该及时批改,最好能附上相关的意见建议,尤其是在进行作文批改的时候,作文是一项相对较为困难的部分,教师应当认真审视学生的每一份作文,并作出相关的批示,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在认真对待自己所写的作文,这样学生也会更加用心地对待布置的每一项作业。
语文教师是一个相对较为人文气息的职业。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语文这一学科的独有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更能有效的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二、转变观念 提升质量
在传统观念中,教材是教育的全部,教师如果能将教材讲好,那就是好的教师。但其实教师才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有著名学者表明,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应该仅为教育教学实践的一部分,而教师的能力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有效性。例如:教材如果真的编排得十分合理,让两类不同的教师来教学,一类是知识广博的教师,一类的知识贫瘠的教师,教授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同。而如果教材编排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也让这两类教师来教学,可能效果则是,好的教师能有好的效果,知识贫瘠的教师怎么也无法企及。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学生只能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不能反对教师的观点。这样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失去正确的判断能力,失去了人文教育的意义。当然不能否定教师在教师岗位上是始终兢兢业业的,是十分认真的。但是,却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便是传统教育观念的弊端所在。
传统教学观念中,将教师放在了教育教学的中心,忽略了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学习中没有一种冲劲,没有激情。例如:在教学中,教师根据现有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大多仅仅是进行单方面的一言堂,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大多失去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仅仅是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教学理念,这样不仅不能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作用,而且丧失了学生进行学习创新的良好机会。因此,在新课改中,教师应该改变这样的教学观念,让学生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在学习中主动学习知识,对学习充满激情,进一步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积极得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加强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方面的了解,坚决地从学生为根本进行教育教学,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真正地落实新课改教学理念。
三、完善评价 提升自信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采取单一的评价模式,仅仅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凡是与成绩无关的内容都是无用的,不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样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整体发展,束缚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从而进一步地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无法体会学习的快乐。
因此,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改变这一现状,形成多方面综合的评价体系,在考试内容上应当注重其实用性,拒绝偏题怪题的出现。同时引进其他的评价体系,从多方面来评价学生,保护学生的尊严以及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挖掘学生的优点。例如: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教师评价的三方评价体系,全方位的反映学生的实际表现。
在学生的心中,教师的评价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教师评价应当以积极态度为主,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的时候,教师不应该仅仅是注重学生的作文的缺陷,相反的应当表扬学生的长处优点,鼓励学生积极发扬优点,改善缺点。
综上所述,新课改中的初中语文教学应当彻底地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教育教学应当由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师应当从学生最根本的需求出发,寻找学生学习的动力,尊重学生,真心地关怀学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地落实新课改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全面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标,知道确定的目标依据和实现的措施。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明白学生需要的是什么。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从而实现需要上的一致,认识上的一致和感情上的共鸣。
二、分清角色,创建新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如今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接受信息广,老一套的教学早已不适应了。因此,我们就要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在允许学生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训练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赏识教育,多一些鼓励和表扬
高中的学生正处在一个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个时期是人格的健全期,也是个叛逆期,面对批评容易产生叛逆心理。此时,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听到一些带有鼓励性和表扬性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正是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方面地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学生在你的鼓励下就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敢于去挑战。学生的自信心有了,那问题还愁解决吗?
四、多方探究,激发兴趣
篇4
一、面对课改必须更新观念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能够教育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种种新问题的挑战。
二、面对课改必须创新教案
既然教案是备课的结果,写教案是教师整理教学思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方法,那么,不同的备课过程,理应产生不同的教案。所以,不同的课型、不同教师的教案理应有所不同,不能作统一要求。从详略的角度来说,理应从教学实际考虑,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以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为例,单元中教读课文是带动学生学习其他课文的,为了全面反映教学过程,还是写详案为好;自读课文,重点是启发学生自学,促进学生思考,这类课文就可以写简案。以不同的教师为例,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同,教案的详略也应有所不同。老手(不是“老教师”)的教学思想大体上已有条理和系统,但事物在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具体到某些细节仍需做调整和整理,这样写写简案未尝不可;新手(不是“新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思想的条理化、系统化不明朗,需要加强整理,再者新手改进教法、总结经验也要以教案作依据,所以写详案好处很多。所以,新手和老手的教案可以有不同的个性。
语文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不同个性的学生,需要有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就要进行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就要写出不同个性的语文教案。学生的个性化,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也就决定了语文教案的个性化。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更趋于社会化、人文化、网络化。语文教学要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思想情感;内容来源更从过去单一的课本向图书馆、网络化方向发展,教师备课不再是课本加参考,而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进入网络。所以新课标下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更趋于复杂,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必然也必须写出不同风格的教案。语文教师要写教案,要写具有不同风格的教案。
三、面对课改必须找准教学切入点
一个好的切入点,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研究愿望。如何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呢?
(1)从文眼入手,抓住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抓住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将“不宁静”三字作为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探讨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2)从文章线索入手,紧扣线索来设置问题。如教学《项链》时,可紧扣“项链”来发问:为什么会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不丢不赔会怎样?小说结尾会怎样发展?这样,学生就会紧紧围绕线索来思考,绕过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说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可围绕小说的故事情节及叙事艺术方面展开,体现由易到难p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授前必须让学生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文体知识。
(3)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的小说教学总是遵循着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课堂教学也必然是按照“开端――发展――――结局”的模式展开,教师授课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学生听课时也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敷衍应付,自然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篇5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正视现状,和专业结合
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实现“三化”,突出专业性。“人文化”,通过语文教学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工具化”,通过语文教学,加强“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为专业学习和人际交往服务,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专业化”,结合专业差异,在语文教学中有目的地迁移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职业化”训练,突出专业性,有意识地加强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培养,“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我们应把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2.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利用课堂教学,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加强写作训练。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日常应用文和公文的写作。
3.应培养快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也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三、教学方法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因材施教是重点。在新课改视野下,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值得借鉴和选用的方法。行为导向教学又称实践导向教学,是一种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
其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模拟教学,即以人为创造某种与社会交往仿真的情境作为实践教学场所或组织形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实训基地或人造情境的模拟实践中,学习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二是案例教学,即借助某个具体情境或特殊问题的描述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学生通过对特殊情境或问题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发现或抓住问题,并结合个人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手段,从而诱发其创造潜能,并培养其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三是项目教学,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提高职业认知水平和职业能力。学生通过一个个相对完整独立的项目实施过程,学习和掌握每一环节的基本知识,并逐步培养出实施该项目所需的各种关键能力。四是角色扮演,即通过对某个社会情境中的角色扮演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角色扮演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强化相关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行为导向教学在应用时要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具体情况而定,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独立的、单一的,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式。
四、教育技术运用要科学巧妙,丰富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特征就在于形象性和情感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语言、动作来诱发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效果却经常不好。因为很多课文历史悠久,学生受年龄、时代、生活阅历的局限,凭已有文学修养很难深刻理解历史上曾有的生活或情感。如果在课堂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一些利用多媒体电脑制作的图文并茂的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进行新课的学习时,在导入中,枯燥的讲解,或者是煽情的演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五、教学评价应多元化,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篇6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资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以此为标准来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现代教学中要树立新型教育观,转变师生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生是被动的听者。课堂就犹如教师的舞台,唱着独角戏,学生则是观众,单向的传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低下,这与新课改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贯彻新课改的思想,作为现代教师应转变传统的错误观念,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本属于他们的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通过开展课堂活动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由探讨,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对问题的不同见解,最后总结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思维活跃,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发散了思维,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也在学生的探讨中提高,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较低,思维被严重的束缚。对于知识只是一味的记忆,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现代教师应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他们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可进行质疑性的提问。
教学活动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使教学的内容更易于学生掌握,最好的方式是通过他们自己参与教学过程获得。而课堂活动则是最好的实施办法。高中新课程计划在实施中强调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强调加强对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大量增加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课堂学习活动,并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从课堂活动入手,加强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知识,提高认识事物能力,发挥创造才能的舞台。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创造宽松的教学气氛
在传统观念下,教师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严师,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只要求学生尊重老师,所谓师道尊严,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割裂了师生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学生只有被动的服从,缺乏必要的沟通。教学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机会,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给学生东西。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都是教学的结果。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
篇7
二、以乐求和
教学中,精神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那么如何以乐求和呢?就是要学生在游戏、唱歌、阅读、交流中学到知识。如:阅读得越多可从中感受古今中外的文质之美,才能真实地感受语文本身埋藏的语言财富,课堂中的交流就是要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三、课堂教师中的讨论
课堂中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反馈、合作、交流、竞争。作为老师首先要创设学生群体的教学问题,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满堂灌,导致学困生在课堂上冷落,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存在。课堂上几十个头脑在思索各有各的见解。我们教师必须具有随机应变的诱导功夫,想方设法去创造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加强启发调控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调控是从控制论的观点出发,讨论教学过程的一个课题,通过反馈实现有目的的活动控制。在这一个过程中,师生起协同作用。我们教师启发得好,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发展出发,正是叶圣陶所说的“教亦多术,运用在于人”。
五、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的良好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所以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不但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们“会学”。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由过去的学习传统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消极被动的接受式学习状况。教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把学习变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和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各种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新旧知识迁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例如:学生自编儿歌,分析字型,记住字型,理解意思,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自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学会利用时间,计划学习,从多媒体获取知识的本领,提高学习效率;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动手操作,围绕本节课的中心思想,分析,解决问题。能做到“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并对问题的学后反思;经常诱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激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技能发挥语文特色。
篇8
学习的积极性是学好任何课程的前提,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差,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因为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如果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增强,就愿意主动去学,反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重视在新课改下注重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出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自身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因人制宜、因时、因地科学恰当地构建一些渗透着积极教育目的的充满和谐、生动活泼、蕴含智慧、充满学习情趣的人际交流情境、活动交流情境、生活交流情境等语文教学情境,从而使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如临其境,借以来激发起小学生主动进行语言交流的欲望,让小学生在这个特定的、温馨的教学环境中乐于交流,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
2.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养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较差,教学思想观念更新速度慢,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因为没有正确掌握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重点,导致其无法对小学生开展语文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难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注重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养,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经常开展各种针对性的教学培训工作和专家学者讲座以便更好地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更新语文教育理念。一切从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小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为根本,将教学重点放在小学生语文积极性的培养上,并重点传授小学生终身学习必需的语文知识与技能,使小学生们从小形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和盲目训练为自觉的日常语文学习行为,这样方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录音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小学语文教师口头表述所不能够完美表达出来的语文教学内容,从而加大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课堂容量,进而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有利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手段,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教师口头传授和文字表述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有利于打破封闭式的常规语文教学状态,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和鲜明的形象有利于加深小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形成积极思维,进而从本质上提高小学生对语文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实际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开展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生活即教育”大语文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地开拓小学生的学科视野,有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4.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观念创新,就要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语文新课改,这样才可以在本质上提高教学效率,并且使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伴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过去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讲解教学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创新与发展教学方法就必须要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使得小学生能够对小学语文知识进行更深层次和多方面理解,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唱歌、表演、绘画、小组讨论以及做游戏等等形式来使得孩子能够在学习诗句的过程中,对文章中道理进行理解,更为重要的就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激情。
5.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展高质量备课
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重视提升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外,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备好课,做好开展小学语文课堂之前以及小学语文课堂之后的工作。教师实施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进行高质量的备课工作,一般情况下,备课都要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备课课程的标准以及备教材这两个基本环节来实施,每一个课程标准都能够从本质上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增加对小学语文教材深度、广度、语文教材体系以及语文教材知识层次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备教材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找到小学语文教材与各个单元、每个语文知识重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结构体系以及语文教材编写意图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选择一些时事,或者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找一些小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6.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理念,我们要将新课改运用于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方能开创小学语文教学新局面,从而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一、语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教学体系中,教师所处的角色,直接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教育手段的选择。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自己定位成一个教导者,所以对待学生主要以严厉为主,注重自己权威性的培养,教学手段也多是以知识输出为主,接受学生质疑的较少。但是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输知识就够了,更需要启迪学生的思想。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能只是严厉的教导者,更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要做学生的朋友和帮手,共同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
(一)从严厉的教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生长在现代社会的学生,个性色彩十分突出,叛逆性也很强,传统的教师权威性减弱,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传授知识的权威者,还需要一位思想的开发者和引导者。如果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依然只是严厉的教导者,只负责知识的输出,那么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最后只会适得其反,甚至连基本的知识输出都做不到。所以,新课改下,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地位,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去学,把更多的主动权下放到学生的手中,改传统的知识输出为输出与引导相结合。调节课堂氛围,培养出一个宽容的、友善的课堂气氛,以便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成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良性竞争的舞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从讲台上的权威转变为讲台下的朋友。教师的权威,不应该由职业和年龄来树立,这样学生不是因为认可你,所以接受你的知识,而是因为畏惧你,才不得已接受你的教导,这样的教师是走不进学生心里的。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相互尊重、相互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受了来自外部的诸多压力,需要一个可以信任和倾诉的对象,教师作为长者,理应承担起这一角色。在倾听学生心声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和学生的交流,这样才会慢慢地走进学生的心理,学生才会逐渐认可你。
二、突出学生的主动性
语文课目的最终效果要回归学生本身,取得了何种程度的效果,都需要在学生身上去检验,但这种效果不可能立即强烈地表现出来,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想要获取更高效率的学习效果,就需要改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学习获取知识。
(一)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育的本质在于开发智慧,培养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单纯地依靠教师教学是很难实现的,需要学生去主动地探索,因而要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学生主动地学,才能及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妥善解决。在突出学生主动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能记住基础的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在新课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强调了学生对语文的整体感觉,需要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养成一种语文意识,是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新要求。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尝试教学新方法。老旧的教学模式,是教与学的单向的模式,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应该是融预、教、学、问于一体的双向的教学。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加以预习,然后在教的环节中既可以是教师来教,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尝试去做分享式教学。学的过程是丰富多样的,它可以融进问的内涵,既可以是单人发问,也可以是小组讨论。
三、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他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学生只是处于一种从属的被动地位,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主要是通过教与学来实现的。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教”可以说是沟通两者交流烦人少数手段之一。但是,不同的时代对师生关系的要求也不同,老一套的师生关系明显不符合当下的课堂需求,现在的时代是一个追求个性、彰显平等的时代。在新课改的推行之下,教学环节里的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他们也开始了寻求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机会。
新课改之下的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按是一种平等友爱、和谐共进的朋友关系。这种平等的教与学的关系,并不需要学生拥有和教师一样丰富的知识储备,而是强调学生能够站在和老师对等的地位上共同探讨问题,对老师教学过程中存在质疑的地方也可以大胆的提出来,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一起进步。教师也不再需要通过地位和年龄来树立自己的威望,而是可以通过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凭借业务能力和人格魅力来使学生折服。这正是新课改所强调的,也是保证语文教学新课改能够长久推动下去的基础。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的发展,在语言上、思维上能得到长足的进步。积极处理好教师、学生等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才能做好新课标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工作,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永年县第七中学牛晓炜.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搞好语文教学[N].学知报,2010-06-29,A03.
[2] 张丽仙.简析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10.
篇10
一、高中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中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面对新的知识缺少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会积极地探究问题,而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很少给予学生主动讨论探究的机会,基本上采用灌输的上课方式,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欠缺,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比如:预习,复习,课后小结,尚未养成。
2、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冲突。
目前一些优秀的教学理论在语文课堂上得不到很好的应用,教师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合适的教学理论强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被学生接受。所以,传统语文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故此,新课改必然会在这方面作出相应的改善。3、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用不合理。目前的新课改尚在探索的阶段,很多教师没有将新课改的标准把握好,理解透。对新课改理念的不清楚,使得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完全走形,表面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也很积极,但是实际上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本质上并没有提高。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1)改变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
①传统的教学思路是狭隘的,新课改下,教师应当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思路,改变以往的沉闷的语文课堂,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使得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逐步提升。②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沉闷的复杂的语言,注意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出身临其境的情境,若语文课堂上仅有枯燥的考试重点,便会降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③语文教学的目的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就语文考试的题目来看,近年来的语文考核题目将重点放在主观题的考察上,也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无法适应这样的考试形式的,故此,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2)改变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形式。
增加课堂导入的方式。语文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每一节课的课堂导入上都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导入的形式,但是导入的形式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只有这样,课堂导入才能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也会使得学生对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高中语文教学语言的创新
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的时候注意使用的语言,对于语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有时由于过于枯燥致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分散注意力,易产生疲惫的感觉,这时,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课堂的沉闷,比如使用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维,使用寓言、历史故事等增加知识的灵活性,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时还使得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
篇11
自主、合作、探究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三大基本理念。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新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良好,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与合作、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改研究的主要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所以在小学语文改革方面主要从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运用着手。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摒弃以往只看重文化知识的思想,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和观念,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灵活,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这门课程中学到更多。
一、语文教师要善于转变角色和教学观念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放下权威,积极组织、引导学生思考,大胆展开想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教师不但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
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其核心就是把过去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自主地学习,帮助他们自主地建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促进他们不断向新的知识领域发起挑战。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创建一种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并通过阅读、思考,让全班懂得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全班一齐思考,一齐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些好的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能看懂的教师就不要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就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三、发挥作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新课标在写作教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自古就有“文以载道”之说,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即对语文课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在以后各部分中都有相关阐述。作文也是小学生表露自己思想和个性的窗口。俗话说“文如其人”,教学生作文,同时也是教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在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在训练学生作文技能的同时,都可以把世界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热爱劳动的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内容贯穿、渗透进去。
四、开展第二语文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仅仅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语文知识,帮助学生组建魅力阅读、写作文苑等兴趣小组,让他们充分利用大课间和假日时间,积极开展课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通过讨论、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活动,提高其写作能力,再将其文章在刊物上发表。写得特别好的可推荐给指定刊物。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在校刊上发表,尤其是在权威的刊物上发表,那成功的喜悦自不必说,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写作热情。在这样的天地里,学生们可以放飞自己、充满想象、愉快合作,既收获学识又锻炼能力,在探究学习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注重现代教育与技术的结合
语文新课标曾清晰地表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流、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为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思维,带来了新能量。学生也可以在媒体播放中理解深一层含义,因为电脑、幻灯片的运用,可让学生身临其境,身处其中进行体会。学生在学习描述景色的文章中更能领悟到其中的精妙,从而拓宽了教学的思路,使语文教学更生动、更快乐。
总之,语文教师必须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实质,提出具有符合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并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篇12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会对以后语文教学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它在整个母语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近年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挑战。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降临,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面临这一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的重点问题。
一、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因材施教
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以“赏识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叫以通过对谈心或课堂表扬的形式让其尽快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二是以自身为榜样。对于名学生,尤其是 名小学生来说,教师是其心目中最敬佩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向其性格和行为习惯,囚此,教师应该为人师表。
2、要注重实效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些教师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分小组讨论这种形式。其实这种形式看似非常热闹,实则并小能真止地起到讨论的作用。往往是小组中学习成绩突出者在思考,而其他学生则允当了观众,久而久之,这些同学就更不愿意去思考了。
3、优化教法,激发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堂课可以将情境教学、探究教学、目标教学、互动教学、合作研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创新教育思想优化组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并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习成为学生的种强烈的内心需求,一种持久的参与意识,最后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参与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释放。
二、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小学质量
1、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
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当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了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计划,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采莲》一文时,在课前我偷偷地把教室做了简单的布置:在黑板和教室墙四周挂上了荷花和荷叶,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课一开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了课文的插图。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让学生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都在认真地看着图片,听着音乐。在此基础上,我说:“同学们,你们看见过美丽的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你有过乘着小船穿梭于荷花中的想法吗?那感觉一定特别美。让我们一起好好地读一读《采莲》这篇诗歌吧。希望同学们通过图画和音乐的辅助可以在课文中找出这样的感觉。 ”为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味,我借助多媒体演示“微风吹来,荷花、莲子充盈摇摆的情景”,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闻到了荷花的香气,触摸到了荷叶和小船。在教学的时候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这样的学习机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思维。而合作学习,要努力做到有目的的合作,有实效的合作。给学生明确的问题,合作过程要有思考、有议论、有交流、有补充完善,力求使每一名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合作意识都得到提高,达到合作双赢、合作共赢之目的。英国大艺术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兑换后我还是一个苹果;而你一种思想,我一种思想,交流兑换后,我就拥有两种思想。 ”这也说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所在。在实际教学中切忌合作学习走过场,要真正体现它的价值。从客观的角度讲,我们的班容量很大,课堂上,不可能给每一名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合作学习就弥补了这个缺憾,给每一名学生搭建了听、说、读、议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中深入研究问题、探讨问题,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大家看到的是学生两眼放光,小脸发红,小手频频举起的学习情景,而课堂教学也充满活力,充满激情。
3、发挥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以往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以教师的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 学生作为课堂的附属只有听的权利,而没有发言的权利,这种教师单方面的教学使得学生倍感压抑, 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 新课程改革提倡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积极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乐学的氛围, 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与选择权,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敢于挑战教材与教师, 勇于发表个人独特见解, 从而彻底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的 “一言堂”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多言堂”的转变。
结语
总之,新课改的春风已经吹遍了学校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希望广大教师更新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让我们的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素质教育要培养全面的人才,让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只有这样,通过运用新的方法,坚持不懈,一份耕耘,一定会有一份收获,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静.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12)
[2]乔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分析[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21)
篇13
时代在进步,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世纪教育对培养优质人才而提出的要求,新课改在此背景下展开,倡导新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改的精神与实质是要打造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师生共同进步、良好交流沟通、具有和谐师生关系等的教学模式,主张通过互动与交流以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模式,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初中语文教学是衔接高中与小学的枢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基础教育中占得地位相当重要,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来说作用不言自明。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或者策略,即能够起到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带有明显的灌输性,与新课改要求的精神和教学理念格格不入。新课改的实质要求在教学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为他们自我实现创造条件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是非的裁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尊重教育的规律,也是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以学生为主体,也不能够忽视教师的作用,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那么有效的教学课堂就应该要具备高效的组织、引导能力,如果缺乏有效的组织,那么课堂气氛、课堂记录无从保证,教学质量更加无从谈起。因此,教师的引导、组织也是不可或缺的,有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搞清楚主体与主导关系。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同样教学也在受着影响,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有着很多传统教学不具备的功能和作用。多媒体能够快速展示广泛的信息,具备“说”、“动”的鲜活功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多年了,但是运用的效果不太如意,这是运用方式和尺度没有把握好,不是单单的几张幻灯片、或者几个flash就可以见成效的,而应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参与其中,融入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内涵。如果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准备几张图片、音频资料、动态画面,再加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参与其中,声情并茂,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利用较高的积极性以完成不易懂的教学内容。
(三)引入绩效评价机制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有一项是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绩效评价,以评估员工的工作能力,这样既可以评估企业的运作情况,又可以对员工的工作状况进行摸底,起到激励与鼓励作用。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教师的教学成效,也可以引入教学绩效评价,以充分探测教学效果,对于较好的教学方式可以推广或者延续,而对于不太理想的教学方式就可以进行改进,或者剔除。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同时,一堂语文课,其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教师对教学进程的调控是否得当?对这些方面能否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价,不仅直接决定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语文教学标准的落实,还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环境
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环境是达到高效的教学质量的保证,积极互动的语文教学少不了优化的教学环境。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努力构建开放型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在全新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更具思维活力。这种教学环境更多的是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人文环境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语文课堂常常忽略了语文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忽略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价值。许多富有优美意境、鲜活思想的文字被支解为机械释词、标准化答题。标准的模式不仅限制了教师的思维,更让学生形成了某些懒惰意识,造成不能说、不敢说及不会说的尴尬局面。营造互动、积极沟通的人文教学环境,能够使得学生和老师在交流中思维得到开放,得到激发。
(五)适当开展课外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这种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以固定教室为阵地的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语文的教学要求,适当开展课外活动,把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走向校园、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课堂上打造学生的理论素养,在课外锻造学生的实践,做到课内与课外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形成相互提高的教学模式。它在以下三个方面推动着语文教学的发展:一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三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