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icu常用的护理知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icu常用的护理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icu常用的护理知识

篇1

讨 论

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首次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操作者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技术上不够熟练,或患者不配合,从而造成穿刺过深,针头穿透血管壁,使血管破裂导致失败。对策: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配合。血管要平直,弹性好,进针速度宜慢,且应直接刺入血管,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时速度不易过快,用力勿猛,以防留置套管针随针芯一起滑出血管外[1]。

套管针脱落及局部渗漏原因:穿刺后敷贴固定不牢,尤其是全麻患者或是昏迷患者经常出现烦躁的情况,致使患者将针自行拔出。另外血管弹性不好,以及一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导致的血管受刺激而使套管针脱落以致出现局部渗漏。对策:穿刺成功后用特有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局部保持干燥,应多巡视观察。推注化疗药物时速度一定要缓慢,若局部肿胀应立即拔掉套管针,重新更换穿刺部位。

套管折叠原因:发生折叠处常为套管与皮肤接触处,因患者活动肢体,或敷贴固定不平整,导致套管折叠。对策:穿刺部位避开大关节,告知患者减少留置侧肢体活动量,固定敷贴时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展平确保与皮肤贴紧。

套管针阻塞原因:输液后以及采血后,未及时推注肝素稀释液造成血液凝固而堵塞血管。另外,抗凝液的量不足,推注速度过快,也会导至血液回流至套管末端,凝固堵塞血管。对策:用生理盐水100 ml加低分子肝素钠12 500U肝素液封管。在使用过程中每次接管时要注意,必须认真检查肝素帽有无松动和异常,若延长管内有回血,色鲜红并远端渐淡为肝素化的血液,可直接接输液管进行输液,若回血色暗,无稀释状,应慎重,切勿强行推注[2]。庞溯槟等[3]研究结果提示,输入高浓度或刺激性药物后应静滴生理盐水20 ml左右,再行肝素盐水2~5 ml封管,对降低静脉炎,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有着重要的意义。

静脉炎原因:可因局部细菌污染(敷料潮湿)机械性刺激(留置针所造成的)和化学性刺激(药物和高渗液体)等因素引起。对策: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严格执行留置针常规留置时间。临床上常用的七叶皂苷钠因对黏膜和肌肉组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注射部位局部疼痛肿胀经热敷可使症状消失。

总之,静脉留置针技术日臻完善,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其使用技术并做好观察及护理,以有利于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篇2

1.1 学科现状 急危重症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并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1]。由于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往往同时存在多器官、多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掌握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通晓各种急危重症的治疗与护理方法,熟悉各种急危重症监护技术的操作,掌握多种现代化监测和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能迅速准确的发现患者的主要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抢救患者生命。而社会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和人才的紧缺为本学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怎样抓住机遇,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高素质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就成为当前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1.2 教学现状 急危重症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新兴学科,在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急危重症护理人才方面承担了极为重要的任务,但目前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上还存在着诸多不如人意之处。

1.2.1 课时紧、内容多、难度大 虽然急危重症护理学正日益受到护理教学机构的重视,也被列为护理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或专业限选课)之一。但总的来讲,课时数偏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却极其广泛,包括院前急救、急诊科和ICU工作、常用急救技术和监护技术、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内外妇儿学科中各种常见的急危重症的救护等,且部分内容抽象,在讲解和理解上都存在很大难度。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整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和即将学习的各学科相关知识,优化教学内容,避免重复教学,提高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是在课程建设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1.2.2 教材实用性不强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护理专业各层次目前使用的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材大多参考医疗专业急救医学教材为蓝本编写, 内容多、难度大,因此必然存在一些偏医轻护、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罗红艳通过对国内现有不同版本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材分析比较后也指出,在开展岗位调研基础上,编写立体化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材非常必要[3]。当前急需适合护理专业学生使用的,能够充分体现出本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具有职业特点、适应临床需求的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材。

1.2.3 教学与临床脱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技能很强的学科[4],一些学者指出目前存在护理教学脱离临床的现状[5]。必须明确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的目的均应围绕临床,培养实用型、高素质急危重症护理人才。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急救技术,熟悉常用急救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医院急诊科及ICU病房的设置与布局、工作流程,同时在实验和实践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但是多而全的内容,使教学的针对性不强, 教学重点的专业性不够突出,不少知识在急危重症临床护理工作中用得极少或根本用不上,而一些临床常用的知识和技能又未能得到深入和强化。另外教师本身素质,一些老教师不注重知识更新、教学方法单一,年轻教师教学及临床经验不足,也是造成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重要因素。

1.2.4 学生跨学科知识的联系脱节 由于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联系其他学科所学知识,如健康评估、内外妇儿、病理生理、药理、护理学基础等等。很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一些学生对其他学科已学知识一问三不知,如在讲到心电监护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回忆不起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又如在讨论ICU中常用的重要的监测项目血气分析时,学生又对在病理生理、外科护理等学科中学过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等知识的记忆所剩无几。还有一些学生的各学科知识成碎片状,彼此无法衔接,这与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平时学习不主动,不求甚解,考试前死记硬背,过后很快遗忘有关。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还使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难以顺利实施。同时也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埋下隐患。

2 应对策略

2.1 结合临床需要,调整教学内容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必须结合临床需要,以“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对现行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进行课程建设时第一步就是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根据培养目标对那些较深、较难的理论部分可删繁就简,压缩一些对医生来讲是必须的, 对护士来说并不重要的内容,如呼吸机的各种模式;删除一些近年来临床已很少应用,而教材中却占大量篇幅的内容,如漂浮导管应用;删减那些与管理层、决策层密切相关的政策性、法规性、模式性的内容,如院前急救的组织体系等。在修订大纲时可邀请内外妇儿及其他基础学科的教师共同讨论,删减各学科之间重复的内容。同时修改实验大纲,使实验项目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彻底改变教学内容繁冗,导致必要知识点缺乏足够时间讲解的现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力优化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2.2 从现有教材中挑选更合理的教材 在教学和实践中摸索,积累经验,编写内容更新、实用性更强的教材。

2.3 及时了解本学科在临床上的新进展以及临床对从业者的要求 (1)加强学校与各大医院的交流,充分利用附属医院的资源。可首先邀请医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高级护理人员,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提出对课程建设的合理化建议,并可以定期开展讲座、见习带教的形式参与课程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聘请他们承担一部分的课堂教学任务。(2)在教学设置上,改变以往先课堂教学,再下临床见习的模式。提前安排学生去医院急诊科和ICU进行集中见习,让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之前先初步了解急诊科和ICU的工作性质,亲身体验急诊科和ICU的工作流程,实地感受急诊科和ICU的工作氛围,通过亲身经历,学生对即将开始的课堂学习更期待、更主动、更富有建设性。近两年在学生下临床进行毕业实习前,我们还设计开设了临床仿真训练,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现有的场地、仪器设备[6]。同时也借鉴孙雪洁等人的教学经验,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案例式教学引入实验课中[7]。如设置一例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组织学生从院前急救到医院急诊科抢救再到ICU病房的救治和监护,在实验室中对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最核心的三大救护进行了实战性演习,意在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组织配合能力、紧急应变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即将开始的临床实习。(3)鼓励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到临床一线参加短期实践,进修学习,及时补充新知识,也希望能在职称评定及各项经济待遇上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通过以上“教与学”、“学与用”的联系,切切实实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4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整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和即将学习的各学科相关知识 (1)完全依赖学生自己复习以往所学的各科知识以及自学课堂上没有讲授的内容,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策划和参与。教师指定复习内容,内容不宜多,但针对性要强,要求学生课前复习与下一堂课相关的其他学科已学知识,方法可以是问题式的,编写学习指导,也可通过网络课堂作答。如在上急性中毒之前,先让学生复习生理学中关于胆碱能神经的功能、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特点;药理学中抗胆碱类药物、镇静催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护理学基础中的洗胃操作及注意事项等。教师督促学生复习,检查复习情况,把复习指标量化并按比例纳入考核总分。如果学生复习到位,教师授课的重点是放在课堂组织上,而不必再把大量课堂时间用在复习这些相关学科的老知识点上,这样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2)将传统的单向授课改为互动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美国教育界指出护理教育的重点应当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自学的能力,评论知识和护理文化的能力[8]。以往有学者通过实践证明类似改革的成功之处[9]。而笔者也认为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个案设计,以增进学生对各学科、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衔接,并灵活地用于急危重症护理的学习中。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设计特殊个案,如“妊娠后期孕妇遭遇车祸至颅脑外伤”,根据个案找出与之相关的各学科的知识点,再尝试制定具体的抢救护理计划。要进行这种学习方法的探索,是有很大难度的,其前提条件是学生对各学科的知识积累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这只能先在少数求知欲较强,各科学习成绩相对比较好的学生中小范围地试用。总之,课程建设不是一个一二年就能完成的项目,而是要根据临床发展不断摸索完善的长期任务,说到底还是这句老话,我们课程建设的目的最终只有一个,就是为临床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急危重症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建宁,许虹,汪国建,等.急危重症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中华护理教育,2009,6(7):303-304.

2 郑金辉,祁传琦,高新红.国内外工科高职教材的比较研究.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3):6-7.

3 罗红艳.不同版本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材比较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1):142-143.

4 宋洁,张淑香,杜静.急救护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护理学杂志,2006,21(15):12-13.

5 邢世波,柳兴华,李明霞.护理教学避免脱离临床实践方法的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09,27(6):67-70.

6 范亚峰,王晓蕾,倪国华,等.危重症监护技术训练实验(训)课程构建探讨.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2009,24(4):74-76.

篇3

急危重症护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救护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医院乃至一个地区急诊医疗救护水平的重要标志。2007年国家卫生部下发了《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针对重症监护室护士,从基本理论到专业技术的培训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国内已有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将《急危重症护理学》或《急救护理学》列为主干课程或必修课程。由于《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与临床实际联系紧密,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课程,护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必须掌握多种急危重症救护技术,因此,实训课在本课程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教学角色。现将我校《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课的教学现状和改革方法作一探讨。 实训课教学的现状1.实训课与理论课比例不合理我校《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课为32学时,实训课为4学时,实训课与理论课比例仅为1∶8,实训课所占比例显然偏低。护生需在4个学时内掌握数项常用临床操作技能,学习任务繁重,然而,实训学时不足,护生往往尚未熟练掌握相关的临床操作技能,课程就已结束。上海、大连等城市的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已将急救护理学的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由1∶3增加到2∶3[1,2]。

2.教学内容偏少受学时数过少的限制,目前实训课仅开设了徒手心肺复苏、简易球囊辅助呼吸、除颤术、气管插管术、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的使用等临床操作技能项目,其他常用的急救技能如吸痰、吸氧、洗胃术、紧急静脉输液、微量泵及注射泵的使用、气道开放及管理等项目均未能开展实训。实训课教学内容偏少,而实际临床工作对我校护生所要求掌握的临床操作技能较多,供需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3.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有限随着我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生数量剧增与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匮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数门课程共用实训室的前提下,任课教师需多方协调使用实训室的时间,不同课程的教学设备需反复搬运及布置,教学人员也因此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由于教学场地条件限制,无法建设模拟重症监护室(ICU),大量用于模拟教学的医疗设备、仪器等教学资源也无法配置。

4.教学方法单一当前,我校的实训课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为教师作示范性教学后学生再分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从旁指导或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国内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在实训课中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角色扮演、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综合性情境模拟实训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3,4],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师资力量有待加强由于招生规模扩大迅速,我校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教学任务繁重,工作负荷大,任课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到医院进行阶段性临床实践的机会减少,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与实际临床工作需求无法同步,必然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教学改革与探索结合我校《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课的现状及不足,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质量优良的医学类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本课程实训课的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增加实训课学时数,调整实训课与理论课学时比例作为一门应用性及实践性强的学科,理论讲授应该与实训课充分结合,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理论。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对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始终是衡量其护理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要使我校护生熟练掌握临床常用的急危重症护理操作技能,并使之转化为有利于护生就业的巨大优势。当前我校《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仅为1∶8,无法达到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育标准及要求。为丰富急危重症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实训内容,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来掌握相应技能,实训课学时应合理增加,实训课与理论课比例应达到1∶3以上。否则,实训内容过少,护理操作技能薄弱,必将成为影响本课程教学效果、制约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一块短板。

2.丰富实训课程内容依照2007年卫生部下发的《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要求,可增设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护理、深静脉置管的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微量泵及注射泵的使用、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等临床操作技能。如果我校学生在校期间已熟练掌握部分常用操作技能,对其尽快进入临床工作角色、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无疑是相当有益的,也会使我校学生在当前的高就业压力环境中更具竞争力。

3.扩展教学场地及增加教学资源配置应积极建设模拟重症监护病房(ICU),依照医院的ICU来配备部分常用仪器设备如呼吸机、中心供氧及负压吸引系统、心电监护系统、除颤仪、输液设备等。通过在模拟ICU中进行各项操作技能的仿真教学,使在校学生对ICU的环境设置、工作流程、ICU常用设备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获得初步认知,在仿真的教学环境下对模拟病人进行各项急救技能操作的综合演练,使学生在反复的仿真训练过程中强化了各项操作技能,将来在临床实际工作当中就能做到熟能生巧、临危不乱。

4.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总称[5]。实训课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其思维方式,使学生的急救反应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操作技能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综合提升。如开展综合性情境模拟实训,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单项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设计某种急救场景,让学生集体参与到急救活动当中,需运用的急救技术涵盖心肺复苏、电除颤、心电监护、紧急静脉输液、吸氧、吸痰等多项操作技能。还可通过运用多媒体或音像资料,阶段性地组织学生开展急救技能竞赛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技能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良好目的。

5.增设重症监护病房见习及实习环节在校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在实训课中熟练掌握了多种常用临床操作技能后,可安排其到医院ICU进行见习,由ICU工作人员带教,使学生对ICU的工作环境、设备仪器、工作要求及注意事项进一步加深认识。在临床实习期间,建议在完成其他临床科室的轮转学习后增加ICU实习环节。由于ICU的收治对象是各科的急危重症患者,通过对各科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学生可以将各临床科室的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有利于培养他们全科护理的观念及能力。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要重视教学人才梯队的建设,青年教师要有计划地、阶段性地参与继续教育,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参与临床实践,扎实提高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水平;高年资教师要注重知识更新,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会议与交流,关注学科的动态发展,同时,指导青年教师以利于他们的快速成长。此外,还可从医药卫生单位引进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卫技人员补充到老师队伍中来,或聘请学术造诣较高的专家作为外聘教师,从而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样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利之道。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宗旨。只有重视实训课程的建设,真正把理论指导实践这一原则贯彻到教学活动当中,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承翎,海莉,王泰蓉,等. 急救护理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护士,2010(6):100101.

[2]孙雪洁,张迎霞,付靖,等. 急救护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6631664.

[3]黄伟.《急救护理学》常用非传统教学方法探析[J].中医药导报,2009,15(6):119120.

篇4

1.1 广东省人民医院在综合ICU护生带教中推行首问负责制,科室首位接护生咨询的护士作为首问负责人,当场回答,不能及时给予答复者,指导寻求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进行解答;每批护生实习结束前,征求意见并及时反馈。研究显示,这样的带教方式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提高了科室的整体带教水平和护生的满意度。

1.2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ICU应用医护合作带教法,在实习的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和医生共同带教,制定重症医学护理教学理论目标和技能目标,注重护生理论联系实际,采取“问题为基础、病例为中心”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每周由实习小组长召集一次病例讨论会,带教老师参加,就临床工作和教学方面进行双向评价。经研究发现,医护合作带教法优化了师资队伍,提高了教学水平,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了能力培养,双向评价,教学相长。

1.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将PDCA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循环引入ICU带教管理工作中。具体做法:设一名总带教,下属多个带教老师,实习生由带教老师指导实践,实习过程遵循PDCA循环原则,以动态、向上的循环为特点,环环相扣。通过这种带教方式,带教老师的自身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1.4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ICU采用读书笔记的方法进行带教,要求进入ICU的护生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临床实习心得体会,及时做笔记,碰到疑难病种提醒护生回去查阅相关资料,并做好病情观察重点和主要护理措施的记录。带教老师2~3天批改一次护生的笔记,针对护生笔记以及平时实习时遇到的问题,由带教老师结合ICU常用的护理知识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精心示范。经过实践证明,读书笔记不但督促了护生多学习、多思考,同时也增加了带教老师与护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促进了带教老师不断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了临床护理的教学质量。

1.5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ICU应用阶段性目标教学法,根据护生在ICU的实习计划,将整个临床实习分为了解评估、熟悉练习、强化提高及考核评价4个阶段进行。这样的带教方法更加明确了护生学习目标,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护生对危重患者的整体观察和抢救应急能力,同时规范化管理,加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提高了带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

2 制约ICU护生带教的因素

2.1 护生在ICU实习时间短 短护生参加ICU实习是临床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医院安排护生在ICU实习时间为2~3周 ,大家都知道ICU是一个病情复杂、集中高精尖的生命监测仪器和设备,3周的时间对于护生来说太短,尤其是在教材中没有专门的重症监护课程,这样给我们的护理带教工作增加了难度。

2.2 带教与工作的矛盾 ICU作为一个封闭的环境,没有家属的陪护,仅有护理人员,患者的所有事项都要由护士来管理,一个护士看护1~3名重症患者,这样的工作量是大家不可想象的,从患者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到病情观察记录,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ICU护士的眼睛、耳朵和手都是不停地运转,这样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致使带教老师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来顾及护生。

2.3 ICU护生学习的盲目性 ICU收治病种繁多,患者病情危重,需要护生必须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在ICU,护生需要掌握的操作比较多,如心肺复苏、呼吸机的使用、各种微量注射泵的使用、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心电监护操作、吸痰技术等,要求护生短时间内熟悉并掌握这些操作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护生惧怕操作,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无所适从。

2.4 ICU护生的心理压力大 危重患者较多的ICU工作,应急性较大,重点是患者的综合护理及各种护理技术的应用,会增加护生的压力,病人病情的严重性形成一种压抑的气氛,同样会护生造成很大压力,不熟悉操作过程,不明确物品的陈列,对工作本身和学习目标感到紧张,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均使护生出现各种心理压力,影响护生的临床实习。

3 对 策

3.1 增加护生在ICU实习时间并将ICU作为护生的最后实习科室 笔者认为护生在ICU的实习时间应该延长为6周比较适宜,护生到ICU后需要时间去适应熟悉环境,熟悉基本护理流程,熟悉各种抢救仪器以及抢救技术,掌握危重患者的监护要点。若是6周的时间,带教老师就可以充分安排好护生的实习计划,因材施教,护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圆满完成ICU的实习。另外,ICU是集危重、抢救、大手术患者于一体并对其进行集中监护的治疗场所,病房集中了医院最危重的患者,他们随时需要抢救,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此,尽可能安排护生先去大外科、内科轮转,结束后再到ICU实习,这样护生基本熟悉了各种疾病的护理常规,也熟悉了护理技术规范,可以更充分地学习危重患者的各种监护技术。

3.2 提高带教老师素质,加强业务学习 作为ICU护士,必须有敏捷的反应、敏锐的观察力并且具备评判性思维,把患者第一手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医护默契配合,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保证患者得到最优质的护理;还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术;要不断学习,平时多参加医院及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有利条件,多读书,读好书,保持平和乐观的精神状态,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工作中多种角色的压力,加强工作责任心,为护生树立良好的角色榜样。

3.3 制定合理的实习方案 每批护生到ICU后由总带教老师进行环境介绍,发给护生已制定好的“ICU实习计划”,让每位护生详细了解在ICU实习过程需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护士长统一排班,将护生安排到各带教小组,带教老师结合实纲,合理安排实习计划,根据护生学习进度,注重培养护生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带教老师应鼓励护生提问题,经常询问其感受,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3.4 搭建与护生沟通的平台并给予护生心理支持 在面对各方面压力的情况下,始终调整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鼓励护生倾吐,并加以疏导,以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提高心理素质。定期组织护生以聊天等形式,耐心解答护生在ICU实习中最关心关注的问题。多方面了解、关心护生,鼓励护生及时、实时对临床带教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经常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多思考、多反思,做护生的良师益友。带教老师及时了解、关注护生的身心健康,对消极的心态及时提醒、指导,因材施教,缩短护生对ICU的适应过程,建立稳定的心理状态,便于带教计划的落实,从而提高了护生的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华,谢银均,陈文玉,等.首问负责制在综合ICU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8);32-33.

[2] 蒋仕银,李素玲.医护合作带教法在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73-75.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我院外科ICU工作的50名护士进行调查。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匿名调查的形式发放,要求填写时独立回答。问卷内容包括ICU护士的一般资料、CVP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个方面。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是否接受过CVP培训及培训性质;CVP相关知识共考核8项内容。CVP相关知识满分100分,以60分以上计为及格,80分以上计为优秀。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 CVP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采用t或者SNK-q检验。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女44人,男6人,年龄(26.86±3.10)岁;学历:大专16人,本科34人;职称:护士18人,护师24人,主管护师8人;工作年限:1年以内(含1年)7人,1~5年(含5年)25人,5年以上18人;参加过CVP培训42人,未参加者8人;在参加过CVP培训的人中,参加过省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并获得资格认证者7人,未获得者43人。

2.2 CVP相关知识得分情况

2.2.1 CVP相关知识得分基本情况 平均得分(76.86±12.96)分,最低分48分,最高分98分;及格率为90%,优秀率为64%; ICU护士对CVP的定义、正常值、临床价值掌握程度较高;而对"行机械通气时测量CVP的注意事项"回答正确率最低(见表1)。

2.2.2培训程度与CVP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关系 接受过CVP培训的护士CVP相关知识得分高于未接受过者(P

2.2.3学历与CVP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关系 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4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对CVP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 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及以上CVP相关知识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3.1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提高ICU护士对CVP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尤其是规范的专科护士培训 由表1知,ICU护士对CVP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一,临床工作中应对掌握程度较低的CVP影响因素、CVP数值异常的原因及意义进行重点培训。ICU护士对开放式CVP测量的操作要点、密闭式持续监测CVP的操作要点掌握程度偏低,可能与调查表本身对操作考核的局限性有关,临床工作中对这方面考核应尽量以实际操作为标准。表2的结果提示了对ICU护士进行CVP相关知识培训的重要性以及ICU专科护士培训具有更明显的培训效果(这可能与专科护士培训的规范化、不断强化和考核有关)。对未能参与专科护士培训的护士,医院或科室在组织专科培训的同时,应加大培训后考核的力度,不断强化[2]。

3.2根据不同的职称和工作年限对ICU护士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 表3和表4的结果提示中心静脉压知识培训应考虑职称、工作年限的差异,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而不必过多考虑学历因素。工作小于1年(含1年)得分最低的,临床上护士长可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频率及力度。而在多人合作工作时,应交由低年资护士独立完成,并参与指导和评价[3]。

3.3 加强机械通气对CVP影响的研究和学习 随着危重病医学的发展,监测CVP在危重患者中有重要作用,而不同的通气模式及通气参数的设置对CVP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ICU护士在利用CVP值估计血容量是否充足时应全面考虑机械通气对CVP值的影响[4]。表1显示,在CVP相关知识的8个测量项目结果中,护士对"行机械通气时测量CVP的注意事项"回答正确率最低。因此应加强机械通气对CVP 的影响研究和学习。

参考文献:

[1]石丽.实用心胸血管外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21-122.

篇6

【关键词】  icu护士; 工作压力; 应对措施

工作压力是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与个体承担能力不平衡引起的身心压力状态,它会导致工作疲惫感,表现为体力、情绪和精神上的疲倦感[1]。压力过大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可以导致心身疾病,严重影响工作质量[2]。据国外学者报道,近年来出现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能与劳累和长时间心理紧张,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3]。该病发病率为75~267/10万,而护士中发病率约为1088/10万[4]。我国学者也纷纷报道,国内护士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发生率较高[5]。李小妹[6]等研究显示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溃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可见护士压力问题越来越突出,令人瞩目。

1icu护士压力源常用评估工具

(1)目前在国内被广泛使用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是由李小妹和刘彦君[6]参照国外最常用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美国护理心理学家grey-toft与anersen的护理压力表和英国护理学家wheeler与riding的护理压力表),根据中国国情重新设计并请教泰国、美国及中国的护理专家修订而成。该量表由5个分量表共35个条目组成,分为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和资源、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等5个方面。(2)英国学者baily 1980年对1800名icu护士进行开放式调查后制定了icu护士压力源量表。国内该量表由曾淑贤和李小妹[7]翻译,并邀请了5位心理学及护理学专家重新评定后修改制定,由7个分量表共44条项目组成,分别包括:病房管理、人际关系、患者护理、知识和技能、工作和环境、生活事件及晋升和奖励等7个方面。(3)护士工作问卷(mbi)是maslach在对耗竭综合征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专门用于测量职业耗竭程度的[8]问卷,由彭美慈翻译,包括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等3个方面。这些量表信度较高,且经过多次使用,能较好地测量出临床护士的压力源。(4)鉴于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者在进行压力源研究时常涉及心理状况的评估。常用的临床心理问题诊断技术的评定工具有: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t)、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等,也有采用自制的相关量表和问卷。

2icu护士主要压力源

icu护士的工作压力,是他们从事的护理活动及与其生存状况相关的事件或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及相应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说,当icu护士觉得外界对自己的需求超过自身能力或难以满足时,压力就会产生。由此可见,构成其工作压力的要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产生压力的外界环境和事件,二是个体对外界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即icu护士与职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2.1特殊的工作环境icu与其他科室人员和外界社会接触较少,收治的都是危重患者,时常要经受面对濒死患者的不良刺激,并且必须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另外,icu环境中的噪声污染,如各种医疗仪器运转的声音、报警声,病人的声等等,均可引起护士紧张、焦虑和烦躁。

2.2高强度的工作要求icu的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对icu护士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要求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应变操作能力,以便能够迅速、高效地参与病人抢救治疗工作。如此看来,一方面长时间的体力消耗和精神紧张,使得他们身心疲惫,另一方面,对自身业务素质能力的不满足和高期望也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2.3icu护士工作量大如今的护理模式,使护士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目前,我国的icu护士还处于严重缺编的状态,床护比例倒置[9],导致护士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加上频繁的倒班、夜班等对护士的生理及心理都有不良影响。另外,由于大多数医院辅助支持系统不健全,护理人员承担了大量的非护理工作范畴更加剧了护理人员资源不足[10,11]。

2.4知识缺乏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icu各种精密医疗仪器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不断学习的进取心,此外,icu收治的多为跨专科患者,也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广博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为此,icu护士往往存在对自身的不满足及过高的期望,由此逐步产生忧虑心理,加重心理压力[9]。

2.5护士的个人价值与现实冲突根据所阅文献表明,icu护士工作繁琐辛苦、责任重、风险大,加之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有些人对护理工作存在误解和偏见,护士自身的职业价值得不到体现,从而产生情绪低落、身心疲惫等不良心理反应[12]。另外,随着护士学历的普遍提高,工作量及性质并未随之改变,晋升、继续深造的机会少,护士自我价值的内心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也造成压力。

2.6复杂的人际关系 由于监护室的特殊性质,不允许家属陪护,甚至连探视都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这些可导致患者家属强烈的心理反应,常常引发护患冲突[2]。rout[13]研究认为icu护士在工作环境、患者需要和面对冲突方面比其他医护人员压力要高。其次,缺乏管理者的支持和医生的不满意都会使护士感到不被接纳,减低了归属感,出现心理压力[14,15]。

3应对

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人类的需要归纳为两大类(即基本需要和发展需要)及五个层次,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类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健康状况呈正相关,当所有的需要被满足后,个体就达到最佳状态[16]。工作压力主要由于个体对外部环境或事件或者自身的不满足而形成,因此,如果能够充分运用马斯洛理论,满足其基本需要,使对icu护士工作负面影响较大的压力能够得到有效缓解,或在一定程度上变压力为动力,不仅对他们的身心有益,还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护理质量。

3.1满足基本需要

3.1.1生理需要如休息、睡眠(1)加强icu工作人员的噪声管理意识,从icu的建筑、布局、日常管理等方面重视减轻噪声污染对医护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2)改善护士休息室、就餐室环境,完善各种休息生活设施,保证护士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休息。实行弹性排班制,建立休班需求本,护士提前1周登记,护士长根据护士需求并结合科室工作量,合理安排班次[17]。尤其是下夜班或长时间工作后对休息和食物的需求可能更迫切,如果此时管理者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有充分的关切之心和举动,对护士的心理有积极促进作用。

3.1.2安全需要安全含有生理上的安全感与心理上的安全感两层意思。前者指个体需要减轻或消除生理和生活的威胁,如避免学习、工作失败的威胁。后者指避免发生恐惧、焦虑及忧虑等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如稳定的职业,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等[16]。

3.1.2.1改善icu工作环境 合理布局抢救室,制定周密的抢救程序,定点、定位置、定数量、定人管理抢救药品及仪器,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缓解护士的紧张情绪。

3.1.2.2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提高专业素质 能力的提升是舒缓压力、维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18]。icu护士在监护室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应加强业务训练,熟悉最新现代技术,使自己面对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突发变故能够应付自如,做到临危不乱,胸有成竹,进而承担救护危重患者的重要职责,减缓由于自己能力和知识的缺乏所引起的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惧感。icu护士个人知识的积累是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2]。

3.1.2.3加强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icu护士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护患冲突,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的矛盾。这时对自身的心理调适可以缓解一时的压力,若要希望长久地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工作,需要自己去积极的适应环境,改造自己。

boyle[19]认为,icu护士之间的交流及医护、护士与领导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技巧非常重要。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增加同事之间的交流,使彼此之间获得尊重,减少个人工作压力,有助于工作时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

3.1.3爱与归属的需要护士长及时掌握本科护理人员的心理、身体、家庭状况,采取灵活的排班方式,使护士感到领导的关心和尊重,有利于平衡心态、恢复体力和培养对工作的热爱[9]。护士的压力感受与家人的支持也密切相关,所以,应充分发挥家庭系统的支持作用,当护士面临困境,感到紧张、恐惧、忧伤、愤怒时,应主动向家人朋友求助和倾诉,以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家庭成员之间也应多沟通,并可定期组织“家庭联谊会”等活动,增强家庭成员的应对能力和支持力度[20]。

3.1.4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拥有自尊,使自己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其二是被他人尊重,得到他人的认同与重视[16]。

“认知因素是应激过程的关键性中间变量”,减轻icu护士工作压力首先须从积极认知应对做起。换句话说,护士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积极地评价,切实认识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职业无贵贱”, 视自己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对护士工作持有世俗偏见的人是少数的,护士要维护并增强自身的职业自尊感,用真诚地交流消除他人对护士职业的误解。

充分利用媒体,加强对护理工作的正面宣传,提高整个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和理解[21]。同时,管理者的支持尊重也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22,23]。建立激励、关怀性的管理方式。国内外研究表明,领导的管理方式对降低员工职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高要求、低关怀的领导方式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但离职率和抱怨程度也会很高;而高关怀、高要求的领导方式则具有双重激励作用,既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又可以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减少职业压力的产生[24]。

3.2发展需要 护士希望提高地位,实现自我价值,是符合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使人感到最大的快乐,曾等[25]调查显示,护士将继续教育排在自我需求的首位。护士希望通过继续学习深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仅对病人的护理有益,也有助于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长此以往对提高护士地位、树立良好形象等都是有益的,建议管理者加强icu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不定期安排护士出外学习、培训,支持和鼓励护士接受继续教育,学习多方面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使其更好地、更有信心地承担其工作内容,实现患者康复需要与护士自身心理需要的同步满足[20]。

3.3其他措施

3.3.1提高自我身心素质,放松心情在工作压力较大的icu,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提高应对的强度。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腰背肌、颈部肌的锻炼,可防止职业疾病的发生;即使是工作中也要做到劳逸结合,缓解长时间看监护仪屏幕造成的视力疲劳;注意饮食的调配,保证全面营养。

马斯洛的研究发现,世界上真正完善的人是不存在的,绝大多数的人都存在着人格的某些弱点,都有完善人格、挖掘潜能的任务。个体有可能通过不断努力,克服人格弱点,达到理性、情感和人类本能协调成一个整体的人格境界[26]。拥有此人格境界的人很少被他人的评价所左右,他们在心理上是自主的,所以对心理压力有免疫力。同时,他们可以将疾病、挫折、冲突等体验化弊为利,转化成积极的体验。因此,icu护理人员要有意识地培养健全的人格,人格完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要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除耐心、细心外,还要有信心,信赖自己的肌体和心理能力。

培养轻松、有益于健康的业余爱好;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如听音乐、游泳、郊游等;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技巧;注意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培养幽默感和多样化的生活情趣,提高心理耐受力,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9]。

3.3.2专业指导调适护士心理开设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课程,建立有效的疏通机制。管理者要帮助icu护士进行心理沟通、语言沟通和技巧训练,诱导护理人员通过移情作用体验患者和家属的情感、心理及对护理人员的期待,以增进理解,改善护患关系,避免冲突,减少应激源。科室或医院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大家的参与的积极性,适当放松,便于以良好的心情投入工作。

3.3.3公平合理地提高福利待遇 亚当斯公平理论[27]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化比较和历史比较,即每个人都把个人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同他人的这一比率相比较;若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意,从而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否则就会感到不公平、不合理,从而影响工作情绪,甚至采取过激行为。因此,医院管理者应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增加其工作满意度,减轻其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icu的工作特点和性质决定了icu护士的工作压力特点,了解压力及其为护理人员带来的负面影响后,就要从正面积极引导、调整,根据各医院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观察应对效果,不断发展完善应对策略,使icu护士正确对待各种压力,建立最佳的心身状态,更好地生活和工作。目前,我国对护士压力的研究只侧重于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应激过程中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更多地研究如何系统的管理护士压力,设想在医院领导地支持下,护理部直接参与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如本文结合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归纳的应对策略,将会促使这些压力对策中支持措施被更有效地施行。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

2李晓琳,拜兰.重症监护室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2):49.

3侯继玲,李小英.护士易患慢性疲劳综合征.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7):301.

4j ason l a.am j nurs.1988,98(5):16b.

5逄冰洁,张曼玲,江志君.护理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35.

6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7曾淑贤,李小妹.icu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相关性的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5,5(10):5-7.

8杨欣颖,孙玉梅.急诊护士耗竭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07,7(1):35-37.

9曹岚,唐春炫,蒋冬梅.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3b):33-34.

10郭燕红.合理配置护理人力保障护理工作质量.中国护理管理,2003,3(1):44-45.

11余晓芳,高瑞华.护士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6):67.

12张丹.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4,4(7):12-14.

13rout u. job stress among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nurses in primary care in england. psychol rep,1999,85(3):981.

14戴琴,冯正直,谢刚敏.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88-490.

15vahey d c, aiken l h,sloane d m, et al. nurse burnout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med care,2004,42(2 suppl):1157-1166.

16吴瑛,韩丽沙.护理学导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0-32.

17冯凤,孙蓓.护士长管理干预对降低icu护士工作压力的效果评价.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915-916.

18温贤秀,涂小平.支持系统的构建对急诊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四川医学,2003,24(10):1096.

19boyle d k, kochinda c. enhancing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 of nurse and physician leadership in two intensive care units.j nurs adm,2004,34(2):60-70.

20朱忠琴,王君俏.icu护士工作压力及其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8a):44.

21hoban v.how to manage stress.nurse times,2004,100(2):64-65.

22邓若云,袁宏.托管制形势下医院护理人员压力源分析与应对.现代护理,2007,13(6):532.

23董丽芳,刘春文,赵世华.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人格特征相关性分析.护理研究,2006,20(26):2371-2372.

24陆昌勤.工作倦怠感研究及展望.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3).

篇7

2确定教学目标

与护生互动,共同制定带教计划,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带教目标并制定标准。让护生了解ICU的相关概念,收治病人的原则,工作制度和管理方法,熟悉各班次工作程序;掌握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输液泵等仪器的操作程序;掌握心肺复苏术和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方法;基本掌握血液动力学监测方法;掌握内,外科常见危重疾病的护理要点;掌握ICU常用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制定教学计划

3.1熟悉病房环境

详细介绍病房的布局(治疗室、配制室、仓库以及病房病床的布局);然后介绍各种物品及急救药物的放置;并介绍各班职责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等,使护生对实习环境有全面的了解,让其尽快了解并熟悉ICU的工作性质,融入ICU的工作氛围。

3.2根据对护生的初步评估,了解护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可通过以下问题初步了解。

护生的年龄学历;护生已轮转的科室;护生对护理的基本理解;护生基本的家庭状态;护生最想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护生与病人基本交流和态度初步了解护生的性格;通过提问ICU基本知识理论了解护生的理论基础。

3.3按照护生存在的问题排出首优问题,次要问题,根据存在问题给出相应措施。

3.3.1对自己从事的专业不热爱从事护理职业的社会认可程度较低传统观念对护理人员缺乏理解和尊重,认为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医生是关键、决定因素,而护理人员从事的是简单、机械的执行医嘱。包括病人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使护生产生不平衡心理,认为护理工作无出路、没奔头,被人瞧不起,挫伤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对于这种护生就算有再好的带教计划和带教措施也无济于事。作为带教老师,要用事实让护生了解护理行业的服务理念和存在的社会意义。善于表扬这样的护生、激励护生、引发其内心的进取心,注意发现其身上的优点,给予真诚的肯定。让其在实习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对护理工作产生兴趣。

3.3.2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容忍力和耐力较差,经不起挫折和批评。表现对在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上刻意的不听安排。因此,在日常带教中对于护生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应客观分析原因,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批评方式;同时要给予正确的示教。在实际带教中以引导护生的正确行为方式为重点,适当地忽略其不当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更易于培养其正确的行为。善于倾听护生的意见,对护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应以真诚、理解和霭的态度去对待。尊重护生的个性需要,给护生提供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的机会。同时,带教老师还应成为护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和朋友,正确指导护生掌握获得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

3.3.3理论与临床实践较差基础文化知识较薄弱,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在工作中多数护生不能将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临床相关基础理论和专科知识掌握不全面。ICU繁多的设备,护理操作,开展的许多专科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使护生望而生畏。对这样的护生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4实施教学计划

4.1第一周帮助护生适应ICU环境,了解ICU的文化和特点。带教老师与护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获取护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了解护生的年龄学历,已轮转的科室,护生对护理的基本理解,护生基本的家庭和生活状态,通过观察护生与病人基本交流和态度初步了解护生的性格;通过提问ICU基本知识理论了解护生的理论基础。根据所了解的内容满足护生的心理需求,与护生共同制定学习方案,告知护生ICU的教学目标。

4.2每天学几点,把ICU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二十至二十五个小点,每天掌握一二点。下面以吸痰为例:2010-8-24安排护生下班后从教材中了解吸痰的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2010-8-25示教吸痰的标准操作,让护生评价整个操作的优缺点,由带教者说明其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可取之处。再由护生动手练习吸痰的标准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带教者放手不放眼,及时指出护生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鼓励和纠正。在临床操作中应该给护生足够多的机会练习所学的内容。2010-8-30经过反复练习,可由护生再次总结吸痰的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表达出操作练习后对吸痰的不同理解。以这样的一个学习方案,应用于其它知识点的学习。每周一次小讲课,每周一次给护生机会提出对带教老师的的希望和要求,在科内组织一次护理查房,书写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在出科前进行一次综全性的理论和操作考核。

5带教计划实施效果总结

5.1在整个带教过程中运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和自我实现。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激起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心的强大动力,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与老师配合,努力完成实习任务。

5.2在知识传授中把学生和带教老师放在同等的地位,创造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激发护生的创新能力,但是通过带教老师的指导减少其创新的盲目性。

5.3在带教过程中运用了理论的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让护生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根本上认识一项操作和所学理论知识的本质,在临床上能更好的灵活运用。

5.4建立在一带一的基础上,运用了整分合的原理。整体把握护生的状况,分步解决护生存在的问题,综合性的考核护生在ICU完成的学习目标。

5.5护生在与带教老师的不断互动和沟通中陪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避免护生产生畏惧心理,使其自由的展现所能,完成临床实习。

5.6每天以作业方式安排护生掌握理论知识,在第二天中教会在临床中应用的方法。能给护生一定的压力,陪养护生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篇8

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本院ICU运用危重症医学理论、现代化监测与治疗仪器,在封闭式管理经验(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及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生理功能监测、高级生命支持、防止并发症、促进和加快患者的康复及运用循证医学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基础上,系统地搜寻、评估和应用当前研究的医学方法,并推广到临床实践中。规范试验与实践以及评价指标,在管理者面临的实践中变革,在实践中寻找问题,评价其项目结果并作出研究结论,弥补了理论和实践的空缺,实现了目标管理。

1 ICU护理质量与管理方法

引入ISO 9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建立管理与技术“二合一”。在ICU护理质量及服务创新态势中,加强人文关怀,并更新服务理念,使护理人员既知法守法,又能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维护医院和ICU自身的合法权益,将风险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包括对专业基础技能培训、各种急救、专科危重病患者的监测及护理评估能力、各种仪器的使用及管理、常用抢救药物的掌握、沟通技能等)。现代ICU科学管理特别强调权限性管理,并需要一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熟悉业务、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主力军,“ICU护理质量”是医院有效开展医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向管理要质量”是医院发展的一贯追求。

1.1 护理管理到位

规章制度落实到位,首先进行患者评估,督促检查以层次管理,工作中有弹性排班,连续监测和记录行动中的关键效应的全过程,并通过协作、变革、实践、反思的动态循环来发展专业理论,提高护理质量[1]。

1.2 目标管理系统的建立原则

组织管理制度健全。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提高护士的知识培训,改革文件书写形式,加强多学科合作,规范、不断修改及对护理终末质量进行动态监测[2]。明确职责实施有效的营养管理、营养支持,保护危重患者的细胞和脏器功能。在积极的动态循环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主动、客观地分析评价如,ICU患者由于病情复杂且危重,其心理方面有许多特殊反应,首先应做好恰当的心理评定,其次分析引起每个患者心理反应的主要因素,从而选择适宜的对策[3]。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促进护理事业快速发展,明确大家应担负的责任,随着我国法制建设不断推进,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要求大家运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建立一套营养护理会诊、营养护理监测、营养护理查房、评估营养护理程序导向,贯穿整个护理程序。对危重患者,制定科学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案,并组织学习、交流营养护理培训及质量检查标准化,使ICU管理工作全面实施。

2 讨论

ICU采用封闭式管理和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即在没有陪护的监督下,能够自律、一丝不苟、忠于职守、救死扶伤与现代护理实践观、价值观并用。运用科学知识,不断总结和开拓进取,培养清晰敏锐的思维、细致的观察能力、应急应变能力、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佳的护理方案,对清醒患者讲解重症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要求护士能在沟通中获得信息,有预见性地发现问题,及时地安排与家属会面,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配合治疗。现代护理要求护士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追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好地为ICU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在ICU护理风险管理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法制的逐渐完善,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拓宽了管理者的思路。全科护理人员拥有扎实、全面的专业基础及周边相关知识,并将其加以拓展,对本院护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4]。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笔者应用循证护理降低了ICU护理风险,带动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带动了护理理念、护理技术和护理人员职业行为的重大变革。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践等,建立文件化、系统化、科学化、法制法建设,激励创新护理管理机制,促进护理管理工作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白书忠.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53-155.

[2]单小红.二级医院综合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0):94.

篇9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护理模式也由原来“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进而达到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1]。为了促进ICU病人的早日康复,提高ICU病人的护理质量,健康教育也因此被人们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科护士自2006年至今,针对ICU患者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1针对ICU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1.1ICU患者健康教育形式的特殊性:ICU患者情危重..集体教育和板报等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受到限止的.只能对病人单个的进行健康教育.ICU患者常用的健康教育形式有如下几种[2]。

1.1.1口头讲解: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针对患者的病情,讲解疾病的过程、症状、处理,使用各种监测仪器的目的、注意事项,术后的指导,恢复期的锻炼等。

1.1.2提问问答:重视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鼓励病人提出问题,由护士予以解答。对于不能进行语言交流的患者,如气管插管、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等病人,神志清楚,通过患者的表情、手势判断他们所要表达的意图,或在纸或手上写简单 的文字进行交流。

1.1.3示教模仿:对于清醒病人.可以由护士进行示范演示.指导病人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如咳嗽、排痰、翻身、术后早期床上功能训练等。

1.1.4文字图册阅读:采取健康教育小册子、宣传卡片、图文像册等书面形式,将教育内容交给患者自己阅读,护士给予必要的解释。

1.2对ICU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属健康教育效果的对策[3]。

1.2.1掌握交流与沟通技巧: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家属接受教育的内容。进行交流与沟通前,应对家属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护理计划,并注意选择恰 当的交流时机和地点。

1.2.2实施有效健康教育的途径

1.2.3健康教育宣教卡:给ICU家属分发宣教卡是一种节省人力和时间,同时又具有显著效果的健康教育方法,值得推广和借鉴。

1.2.4培训专科护士:Wesson[4]认为可以通过发展I C U专科护士,专门派出人员为家属提供患者信息,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并为其提供一些指导,为家属在患者初入ICU及转出ICU时遇到的一些心理和情绪上的障碍起到有效预防和帮助效果。

2讨论在实施过程中,得出几点关于有效促进健康教育的建议

2.1护士方面:ICU护士轮班勤,没有专门做健康教育的护士.这也给ICU病人的健康教育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ICU的每一位护士都要重视健康教育.人人有进行健康教育的意识.并认真做好健康教育.以保证患者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1.1首先思想观念应与时俱进,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使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2.1.2加强业务学习,扩大护士自身的知识面。ICU内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广泛,涉及学科多, 要求ICU护士要具备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业务学习,知识讲谈、外出培训、继续教育、 订阅科技报刊等形式,以满足日益广泛的健康教育的需求。

2.1.3选择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把握教育时机,健康教育的渠道包括交谈、咨询、讲座、示范操作、个别指导、读书、看录像等形式。

2.2医院方面:张隆群等[5]强调,应为ICU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健康教育障碍,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2.3政府方面: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在继续教育与护士职责中,明确规定了护士教育能力培训的目标和称职标准。我国在实施上尚没有与护士的职称、学历和继续教育要求相吻合[6]。健康教育事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政策的不完善在所难免,随着健康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也会逐步走向正规化。

3结论

健康教育事业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几十年,其作用和重要性也在逐渐被人们认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完善,ICU的护理内容已从单一的技术转化到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内的综合,治疗已不仅是为了保全生命,而且要使因手术所致身体和心理创伤减少到最小限度,在对I CU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较系统的康复指导,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术后康复的速度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虽然仍有一部分问题还没得到解决,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很快会得到解决。总之,ICU病人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仍然需要政府、医院及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江素娟. ICU病人的健康教育 [J]. 家庭护士, 2008, 6(2) : 456-457

[2]刘红敏, 刘艳萍. ICU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与指导 [J]. 中原医刊, 2003, 30(11) : 61-63

[3]韩文军, 胡敏, 郭成莉. ICU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06, 21(12) : 78-80

篇10

结论:循证护理运用到压疮预防护理中效果明显,使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

关键词:循证护理 压疮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03-02

压疮(pressure 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ICU患者有长期卧床、意识不清、循环障碍、营养不良等特点,易发生压疮。如何避免压疮发生是ICU的一个护理难点。而循证护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协助患者将痛苦减到最低。为了研究循证护理对预防ICU患者压疮的实际意义,本文选取了我科共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ICU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80例患者,给予循证护理预防压疮,另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未给予循证护理的ICU患者80例。160例患者中,脑血管意外及脑外伤昏迷者98例(61.25%),创伤性休克21例(13.13%),多脏器功能衰竭18例(11.25%),各种大手术后13例(8.13%),四肢瘫痪10例(6.2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循证护理方法。

1.2.1 正确评估。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Norton评分法,当患者积分≤14分时,提示易患压疮;Braden评分法,分值越少,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经评估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可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

1.2.2 心理护理。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年老或脊髓损伤、肢体瘫痪等生活不能自理者,往往因病程迁延而感到痛苦,易产生焦虑、悲观、绝望等消极自卑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采取各种沟通技巧和病人进行沟通,耐心安慰积极疏导,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1.2.3 健康教育。通过对家属讲解压疮的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护理知识,使他们也学会和掌握预防压疮的技能,积极参与压疮的预防和护理[2]。

1.2.4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床铺应保持平整清洁,干燥,且厚薄适度,对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者,应及时擦洗干净,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使用时不可硬拉硬塞[3]。

1.2.5 解除压迫。是预防褥疮的首要措施。30°侧卧更换法可有效缓解骨突部位压力,提高预防压疮的效果。半卧位或坐位时间每次缩短至30min内。

1.2.6 改善营养。对长期卧床、恶病质、病重者,应注意加强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必要时给予补液、输血及静脉输注高营养物质,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

1.2.7 局部治疗。压疮的治疗以采取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措施。目前认为在无菌条件下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的愈合,保持压疮创面湿润,有利于肉芽生长和上皮移行而加速愈合[4]。

1.3 统计学方法。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在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后,压疮发生率2.1%、并发症的发生率5.1%及家属满意度97.6%,均较对比组压疮发生6.4%、并发症的发生率8.7%及家属满意度77.2%,差异显著(P

3 结论

循证护理实施中,必须是专业机能良好以及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细心,全面准确认真的结合现阶段的研究证据以及患者的自身特点制定出最符合患者的身体、心理、意愿等各方面条件的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本文的总结,给予ICU患者正规全程的循证护理,不仅提高了ICU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真正提高了基础护理的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减少了住院时间及患者的经济负担[5]。同时,护理人员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及实践能力。

总之,循证护理应用于ICU患者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工作中,可以减少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促进患者压疮的转归,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爱菊,刘炜.老年住院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69-70

[2] 王好,陈伟菊,周佩如,等.压疮管理流程的建立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7,7(2):47-48

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科ICU自2009年01月――2010年01月共收治患者401人,其中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22人,感染率为5.37%,未发生一例MDRO的暴发事件。

1.2方法: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ICU内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标本送往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把每天确诊的MDRO菌株情况通告ICU及院感科,ICU院感负责人第一时间内调整护理措施,同时院感科根据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定MDRO是否属于院内感染,及时指导ICU预防护理工作。

2结果

2.1MDRO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道16例、泌尿道4例、血液2例

2.2MDRO感染种类及比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ER)6例、 耐碳青霉稀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CR―AB) 2例、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2例 。

3原因讨论

3.1由于入住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各种引流管路多,多有深静脉置管,同时免疫功能低下,治疗操作多等特点,致使其成为院内MDRO感染的高发科室。

3.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首位,可能是由于空气净化消毒不达标,患者多为开放式气道,有的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3]有关。

3.3ICU几乎不是患者治疗的原科室,入住ICU时患者使用的抗生素可能已经不是一种两种,入住ICU后医生的工作重心放在了治疗原发病灶或给予生命上的设备支持,同时为了争取抢救时间缩短治疗期,不能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同时个别医生未能及时采集标本送检进行细菌培养或微生物室提供的药敏报告后未能及时调整抗生素。

3.4ICU内医护及相关人员的院感知识淡薄,对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观念重视不足,手卫生的依从性差,护理员工作不规范,消毒隔离工作有漏洞等原因。

4干预措施

MDRO均属于条件致病菌,我科根据这一特点调整护理工作重心,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意识,改变护理观念,把隔离病原菌,防止其传播,预防交叉感染,控制暴发作为工作重点。强调在ICU内发生病原菌传播主要原因不是在于患者,而是在于医务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在于对医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严格管理。

4.1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

4.1.1加强医护人员的管理:加大医护人员对院感知识的培训力度,掌握MDRO感染相关知识,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观念和技能及消毒隔离措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插管,减少置管天数。重视预防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改变ICU内粗放式管理为细节上质控,从而切断MDRO通过医务人员传播的途径

4.1.2加强护理员的管理:重视对护理员的院感知识指导和工作的监督,指导他们消毒液的配制方法,无菌区、半无菌区、污染区内工作要求,医用垃圾生活垃圾的正确处理方法。监督他们清洁工作是否做到一桌一巾一手套,毛巾是否做到清洁消毒,地面消毒液拖地等,坚决杜绝一副手套一条毛巾一擦到底的现象。

4.1.3加强探视人员的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入ICU必须更换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更换专用鞋。确诊MDRO感染患者,只允许一名家属探视,并强调家属不允许与患者有任何接触,做好床边隔离。家属出入ICU时必须经过双手的速干手消毒剂的处理

4.1.4加强对MDRO感染患者的管理:对MDRO感染患者尽早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隔离室不足时可考虑将同一种病原菌感染患者安置在一起,把感染隔离标签粘贴于门边及处置车明显处,所有物品专人专用不出隔离室;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按照先非感染者,后感染者的原则,有条件时,最好设立专人护理,以减少交叉感染机会。监测层流净化效果,做好MDRO感染患者隔离间的空气和物品表面消毒。对医疗废物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处理,防止MDRO通过废物传播和扩散。

4.2重视手卫生的干预:由于ICU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危重患者多,医护人员往往忽略对手卫生的要求。同时,由于洗手设备的不充足或不便捷,也往往增加了ICU内MDRO感染的危险。故增强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是杜绝MDRO传播暴发的重要环节。首先根据卫生部下发的手卫生要求,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重视程度。在每个洗手池上方粘贴“六部法”洗手示意图,每辆处置车悬挂速干手消毒剂,在每位患者床头摆放速干手消毒剂,同时改善洗手设施为感应性水龙头,配合一次性纸巾、风干机、护手霜等,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同时教育工作人员改变只重视自身防护,轻视交叉感染的错误意识。纠正一副手套戴到底的错误行为,尤其在交接班或查房的环节上,一副手套接触全科患者或一副手套摸遍全科每个角落的错误现象。要求做到接触每位患者均要更换手套、接触感染与非感染区要更换手套,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者处理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后均要更换手套,摘手套后进行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提高医护人员洗手效果,是控制医院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制度,提高基本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力,是预防医院感染和暴发的关键[4]。

4.3配合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优化抗菌药物应用策略,树立使用抗生素之前先采集病原学标本。加强根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遵循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计划的进行轮换使用。研究显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浪费医疗资源,还能导致菌群失调,使细菌耐药率增加,同时也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5]。在临床输注上,护士应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注意抗菌药物的后效作用(PAE),严格掌握执行给药时间。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和药物使用后的反应及抗生素的配伍禁忌,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的感染发生率。

4.4制定完善的MDRO感染监测制度,认真落实防范措施:根据院感科对MDRO制定的监测方案要求。每月定期对ICU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呼吸器具及常用消毒液等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部位的标本,加强病人MDRO感染的监测。一经发现有MDRO感染事件立即由微生物室上报院感染科及ICU相关负责人。按规定填写MDRO感染病例报告表,并在科室内做好交接班,提高警惕性,把好第一关[6],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隔离、及早防范,同时科内的所有治疗护理操作均提倡使用一次性物品,防止在消毒灭菌环节上出现问题。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加强消毒管理,及时有效的落实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有效的手卫生管理,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ICU内MDRO的交叉感染及暴发,从而保障患者及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袁咏梅, 顾平, 丁晓萍.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426-1428.

[2]Kollef MH.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s a research laboratory :

developing st rategies to preven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J].Surg Infect.2006 Apr;7(2):85299.

[3]李毅萍, 张景利, 刘典浪, 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18 (8):1079- 1080.

篇12

我院ICU护士的工作量大、倒班频繁,加上患者病情多变、设备复杂,使得她们的工作压力比普通病房更大、风险更高,护士的个人愿望不能得到良好的实现,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1]。为了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我科对护士应用“人本”原理,实施人性化管理。研究每个护士的需求特点,为各类护理人员创造了适宜于个人自我才能发挥的良好工作环境,使她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潜力。现将我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提高护士长的自身素质,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

1.1 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护理工作范围广,量大而复杂,是一个集精湛的技术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一体的服务行业。在护理实践中要处处以患者为中心,始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谨慎处置,在很大程度上靠良好的职业道德来约束。护士长只有具备优秀的品格才会对下属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成为大家可以模仿的榜样,使人产生敬重感。同时,护士长应从医院的社会职责出发,为医院和患者双方负责,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为广大患者谋利益,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为护士当好表率。

1.2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护士长作为护理队伍的领头人,更应该是理论和操作上的良师,即在业务上技高一筹,能答疑解难,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在自己所服务的区域内成为专家,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成为真正的学科带头人。护士长应首先学习和掌握新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特别是ICU新的急救技术和急救仪器的使用。在组织抢救时护士长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形象和精湛娴熟的操作技术,必定会给护士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这样才能在护士姐妹中形成核心,使大家产生敬佩感,赢得护士们的信赖和配合。

1.3 良好的管理技巧

护士长要做好病区管理、实现组织目标,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以及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等,发挥良好的管理艺术,努力开发自身的组织分析、协调能力,加强人际沟通,提高管理技巧[2]。平时要学习医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等边缘学科的知识,掌握各类人员的心理特点,并在临床实践中学会运用。学习人际关系和交流技巧的有关书籍,掌握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及有效沟通的原则,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2 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减少护理人员产生不良反应的有效保证。护士愉快的心情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所以,护士长应重视环境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要努力营造轻松的工作环境;尽量改善不合理布局,美化工作区域,优化工作流程;要详细制定科室卫生清洁制度,并将科室内所有物品摆放整齐,将护理单元布置的温馨、协调、规范,创造一种人性化的流畅空间和亲切整洁的环境。

2.2 注重护士业务素质的提高

ICU内患者的病情危急、复杂多变,常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病变和损害,他们随时可能突发心脏骤停,因此,对护士的素质要求较高。平时要加强护士的业务训练,每周请有经验的医生与护士进行授课,学颤仪及监护仪的使用、呼吸机呼吸模式与参数的设置、气管插管与深静脉切开技术的配合等常用的抢救与治疗技术。同时,采用床边示教、护理业务查房等方法,使护士们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减轻她们面对ICU内危重病人、先进复杂设备,以及多种抢救手段的压力。

2.3 善于授权,做好人员管理

我们尝试让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主动参与到管理决策中来,让普通护士分担护士长的部分工作,增加压力以促进成长。如由文字水平较好的护士负责病历的质控;心思细密的护士负责基础护理的质控;专科业务水平较高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与讲课等。实践证明, 护士长的适当授权,知人善任的管理方法,大大激发了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她们的管理能力。当护士受到护理管理者的尊重和理解,她们更愿意努力工作,更愿意多奉献,这不仅减轻了护士长的工作压力,也更好地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增长才干。

2.4 弹性排班,提高工作满意度

护士长要站在护士的角度,维护她们的利益。为了使护士们能够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科室根据每位护士的实际情况采取弹性排班。即护士在每周五排班前将下周的特殊事由和班次要求书写于护士班次需求本,护士长根据她们登记事由的重要程度和班次需求,在保证护理工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给予最大限度的照顾。其次,护士长又根据她们的特点、能力、需求,合理安排工作和班次,做到优化组合,使人员的资历、能力与其所担任的工作职务相适应,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3 体会

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机制,护士长与护士之间建立起了理解支持、和谐友爱的关系,同时增加了护士对护士长的信任感,在科室中营造了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和温馨氛围。从而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使护士更好的对病人实施了人性化护理,ICU 呈现出一派生机,护理管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理差错与纠纷明显下降,无护理事故发生,病员满意率达98%以上,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13

2谵妄的评估工具

目前临床上评估谵妄的标准是美国精神协会1994年制定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四版(DSM-IV)[23]。而这一标准对症状的判断和分析需要具有精神科方面的专业知识,普通临床护士很难进行专业的评估。而且,此标准对于病史和检查的收集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利于临床护士的常规评估[23]。Gaudreau等[24]于2005年在DSM-IV的基础上制定了护士用的护士谵妄筛查量表(Nu-DESC)。此量表从定向力障碍、不适当的行为、不恰当的交流、幻觉和精神运动性迟缓5个方面进行评估,操作方便,花费时间较短,适用于普通病房。另外,ElyEW等[25]于2000年制出适用于对ICU患者进行评估的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CAM-ICU评估内容有4个方面,包括:①意识状态的急性改变或反复波动;②注意缺损;③思维紊乱;④意识清晰度的改变。阳性判断:①和②存在,加上③或④,即为阳性,表示存在谵妄。CAM-ICU具有评估准确、使用方便、快速等特点,现已成为ICU医生和护士最常用的谵妄评估工具,并被认为是诊断ICU谵妄的“金标准”[26]。

3谵妄的临床特征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谵妄往往是在术后1~2d内,但有时也会在出院时出现[20]。病情经常在1d内有很大的波动,并迅速向不良方向发展[6]。有研究发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发谵妄前会出现定向力异常、情绪不稳定、长期记忆有很大差异等前驱症状,然后出现烦躁不安、思维混乱、幻听、幻觉现象,同时伴有明显的睡眠障碍等大脑皮层兴奋症状。

4术后谵妄导致的结局

随着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概率的上升,人们越来越关注术后谵妄,并进行大量的研究。首先,术后谵妄会引发坠床、拔管、自伤等意外,从而导致一系列安全问题,对患者造成伤害,以致康复延迟[16]。其次,谵妄患者可能会因为意识混乱出现狂躁现象,无法保持髋部骨折术后要求的,导致骨折再移位;内固定松动、断裂;假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27,28]。这样既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家属的经济负担,还会增加手术风险、治疗和护理难度[27]。另外,术后谵妄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压疮、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升高。总之,术后谵妄会导致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患者住院周期相对延长以及医疗费用增加,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压力及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13]。

5谵妄的预防

5.1术前预防措施

5.1.1正确评估谵妄的危险因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时,护士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接触和交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掌握其个体特征,了解其疾病史。有异常现象及时汇报医师,协助医生共同对症处理,尽量减少导致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

5.1.2纠正诱发术后谵妄的相关因素根据评估的结果,护士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患者的基础疾病。控制血压、血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改善低氧血症;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少精神类药物的应用;减少术后并发谵妄的风险因素。加强术前宣教。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手术方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相关疾病知识、术前注意事项、手术方式、预后以及术后摆放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身体和心理承受力。护士应对此加强重视,多与患者交谈缓解焦虑情绪;针对性的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邀请处于康复期的同病种患者亲身示范、讲解;鼓励家属和朋友探视安慰;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尽量消除因心理因素导致的术后谵妄发生[16]。

5.2术后预防措施

5.2.1护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患肢需呈外展中立位,以防止假体脱位或骨折再移位。如患者因不适、烦躁而过度活动患肢时,护士要表示理解,给予安慰,并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帮助患者采取相对舒适的;避免患者由于舒适感下降引起谵妄。同时,向患者再次说明正确摆放的重要性,使患者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加其术后自我管理的依从性。

5.2.2正确镇痛护士仔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适宜的疼痛管理措施。若患者应用连续性的镇痛泵,护士必须经常对老年患者管理泵的能力进行评估[22],并对镇痛的效果和患者的反应进行检测,防止患者因疼痛或镇痛剂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谵妄。

5.2.3合理安排治疗与护理保持病室安静,治疗和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减少仪器的声光刺激,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加强生活护理,做好口腔、皮肤、会阴及各种导管的护理,最大限度地让患者保持身体的舒适,防止术后谵妄的发生。

6术后谵妄护理

6.1提高护理人员对谵妄的认识水平早期发现和管理谵妄可以降低谵妄的严重性并且能缩短住院时间,加强护士术后谵妄知识的培训势在必行,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谵妄相关知识及谵妄评价工具的学习,提升对早期术后谵妄的识别能力。另外,在老年患者进行髋部手术后,医务人员必须及时发现患者的行为改变、认知变化等谵妄的前驱症状,做到仔细观察,早诊断,早期治疗。

6.2谵妄护理患者一旦出现谵妄,如需要使用镇静剂,护士需严密检测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免过量而抑制呼吸。一旦患者出现谵妄症状,护士应加强病房巡视,必要时专人守护,协助患者保持髋部的正确,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止管道滑脱,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防止自伤、坠床、髋关节脱位等意外的发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