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经济专业的就业方向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济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经济专业的就业方向

篇1

3、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方向与动态;

4、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护理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美容、制药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医疗/护理/卫生;

2、美容/保健;

3、制药/生物工程;

4、医疗设备/器械;

5、新能源;

6、互联网/电子商务;

7、教育/培训/院校;

8、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护士、护理、美容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护士;

2、护理;

3、美容师;

4、护士长;

5、美容师顾问;

6、美容师导师;

7、销售代表;

篇2

该专业主要学习力学、机械学、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运行、试验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机电设备系统及元件的研究、设计、开发,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与营销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电子技术、新能源、机械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2、新能源;

3、机械/设备/重工;

4、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5、汽车及零配件;

6、计算机软件;

7、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8、互联网/电子商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机械工程师、销售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机械工程师;

2、销售工程师;

3、结构工程师;

4、设备工程师;

5、售后工程师;

6、电子工程师;

7、质量工程师;

8、工艺工程师。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俗称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一种,也是最有前途的一种方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机械设计制造方法,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能承担各类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和开发工作。

篇3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2016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可能只多不少。大学生的就业春天不会来临,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势必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激增。内外经济增速趋缓。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向――银行

(一)银行招聘应届毕业生具备的基本素质总结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银行招聘时的专业选择还是比较广泛的。但与此同时,银行招聘应届毕业生也具有一些硬性的要求,以工商银行为例,它的招聘要求就包括:有良好的英语能力,比如要求通过CET-4、CET-6等。院校要求:国家统招统分的第二批本科及以上全日制高等院校。

可以说,银行的招聘要求还是相对宽松的,但是不可否认,银行招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隐性要求”,比如985、211高校毕业生优先考虑,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更受银行的欢迎,不过归根究底,本人的实力仍然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他的只能作为辅助参考。

(二)目前应届毕业生报考银行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主要从笔试、面试两大方面分析了目前应届生报考银行面临的难题。

关于银行的笔试,广大毕业生反映笔试通过的概率还是较高的,通过调查,银行的笔试多为机考,五大行的笔试难度较大,其他较小的商业银行笔试难度适中。广大考生首先是要加强考前练习,另一个是要合理安排做题顺序,将自己不擅长的题放到最后再做,尽量提高正确率。

银行的面试一直是最残酷的环节,特别是五大行,由于报考的人数太多,经常会发生10个人中只能通过1个人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有位在银行工作的前辈结合自己过去面试的成功经验给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就是着装打扮要得体大方,建议佩戴手表以把握时间。其次就是站姿和坐姿要得体,不可太过随意。再次就是谈吐要大方自信,面带微笑并且要与面试官进行眼神交流。最后就是尽量多多表现自己,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要勇敢地扮演一个leader的角色,同时也要注意与组员之间的关系,不可过于咄咄逼人。

三、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向――会计师事务所

(一)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人才学历的要求

通过调查可以得出,从事审计职业并不需要过高的学历,本科学历已经能够满足需求,可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时一个更需要经验、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职业。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对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只有具备较高水平的财务职业能力和经验才能做好审计。而想要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必须对CPA等职业资格有所了解。不仅如此,大多数事务所更青睐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才,这也体现出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知识密集、智力密集、服务特色鲜明。

(三)对软件操作能力的要求

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半数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看中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尤其是对审计助理,百分之七十的事务所要求应聘者具备熟练的办公软件操作能力。而审计人员都是从初级一步步过来的,因此,应届毕业生对基础办公软件,如excel,必须熟练掌握,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提高效率。

四、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向――公务员

(一)公务员招录单位用人需求――以审计署上海特派员办事处为例

审计署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总的来说,审计署上海特派办的招聘往往需要应届毕业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学习能力与钻研精神。有责任心。

(二)对应届毕业生的启发

公务员不同于一般社会职业,承担了多种社会角色,如社会发展、社会管理的责任;社会关怀、社会服务的义务。所以想要做一名合格或优秀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自我的完善也成了广大公务员的一门必修课。对于现今的应届毕业生而言,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需要努力做到:

勤学。学习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基础,学习能力也是众多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是公务员增强党性、转变作风、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务实。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求真务实,是对公务员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高度的执行力。公务员的执行力直接影响政府的行政水平和效率,进而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政府部门政令不畅通、办事拖拉、甚至不好好办事等各类执行不力问题,使得群众产生了各种抱怨和不满,政府部门的信任危机也因此凸显。

五、总结与展望

目前,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与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们给出了以下一些建议:邀请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培养计划的制订。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讲授部分专业课和选修课。高校应为合作企业提供优先选择毕业生的机会。校企合力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面对如今的严峻形势,财经类高校应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来制定培养方案、人才建设以及就业方向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现阶段教育体制改革的创新之处,特别是在指定人才方案时,高校应与企业共同参与讨论,深化合作力度。同时,学校还应该为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能培训、理论提升渠道,将众多毕业生送入优秀企业,实现企业长远发展要求,鼓励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长期合作培养出优秀的高技能新型人才,为企业谋取更大利益,走出一条高校与企业双赢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篇4

辽东学院地处鸭绿江畔,与朝鲜新义州毗邻。通过对丹东地区外贸公司的调查,丹东从事对韩、对朝贸易企业占全部贸易企业的2/3,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作为辽东学院的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韩朝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地方,突出特色,所培养人才要具备较强的从事外贸业务的实践能力以及所需要较好专业英语和初步朝鲜语应用能力。这种“三位一体”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反映了地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意愿,也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鲜明的地方行业特色,与其他院校同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了错位竞争。

一、实践教学研究的背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身特有的实践性和涉外性特征,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以及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实施与开展。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韩朝贸易方向)实践能力体系构建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人才实践能力体系设置为三大模块:双外语应用能力模块、专业实践能力模块、综合能力模块。“双外语”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具有较强的专业英语背景,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交流、谈判等,二是具备基本的朝鲜语听说能力,用朝鲜语完成一般的商务接待工作;实践能力是指适应外贸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应用能力,主要是具有较强的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能力,包括贸易实务的操作能力、各种单证的使用能力、市场营销及开拓能力等;综合能力是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观察国际市场形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是高层次的实践能力,它无法通过某门或几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而获得,只能通过各种知识技能的积累、综合、升华而逐步形成,需要在贸易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概括而提高。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韩朝贸易方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按照人才实践能力体系的要求,构建了较为完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下页图所示):

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整,强调国际贸易应用能力培养

1.实践教学环节完整,强调连续性和层次性。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利用课内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毕业实习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注重各实践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校内我们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针对性强的高效仿真国际贸易模拟实训中心。采取“学员操作为基础,教师指导为辅助,网络通讯为途径”的全方位开放实习模式,培养了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我们还与丹东太华电热材料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安排学生不定期到实际工作环境进行短期见习,感受实际业务的操作流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习专业的热情。

3.提高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国际经贸人才的主要从业资格证书是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等。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制定出获得相应专业资格证书的时间表,并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同时,获得必要的就业条件,提高就业能力。学生普遍反映,在获取这些证书的同时,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有所提高,为将来的就业提供了条件。

(二)语言实践教学体系创新适用,能有效提高“双外语”应用能力

1.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提高朝鲜语口语交流能力。(1)针对人才培养特色要求,合理设计实践课程及内容。除了开设基础朝鲜语外,设置了大量的实训课程,如听力、会话、口语交际等多种实训课程,并设置了朝鲜语实践学期,在实践学期中采取与外教面对面、演讲、竞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2)利用校内校外第二课堂,提高学生朝鲜语口语交流能力。一是在校内外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实训实习基地。校内的朝鲜――韩国文化苑集语言学习和体验韩朝文化功能为一体,利用各种先进的视听设备,为学生语言训练提供了良好环境;在校外建立了三个朝鲜语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需要,让学生实地感受朝鲜的风俗文化,锻炼交流能力。二是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建立了朝鲜语(韩国语)俱乐部。定期开展韩语角、影视时间、韩文写作大赛、韩语系列技能大赛(演讲、打字、情景会话)、 “疯狂韩语课堂”等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扩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2.创新教学方法,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熟练的英语运用能力。首先,创新英语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采访、辩论、短剧表演等,提高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其次,利用课外活动,创造语言训练环境。定期举办英语角,锻炼学生的英语沟通和应用能力;同时不定期举办英语讲座、演讲大赛等,采取多种渠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

四、打造“双师“型和中外融合的实践教学师资团队

1.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外贸企业,使专业教师打破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锻炼业务能力,提高授课的说服力,现我系有两名教师长期在外贸公司从事业务及管理,有四名教师有双师资格证书;同时不定期从社会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资深人员到校兼职授课或与老师座谈,形成一支熟悉社会需求、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2.充分利用韩朝学院资源优势,打造中、朝、韩融合的语言实践师资团队。一是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创造机会让教师到国内外进修深造,现有五位教师都已从韩国攻读完硕士学位;二是利用现有的韩国、朝鲜外教,开设大量的口语交际课程,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了解不同区域的语言使用技巧;三是利用我校留学生资源,开展课外交流活动,创造语言学习环境。

五、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篇5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背景下的河北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1412143)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应用技术型高校指的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以推动知识创新、传授、应用服务地方为宗旨的,其主要特征为应用性、地方性。特别是在我国正在推行应用技术型高校分类探索的背景下,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创业教育管理的框架设计更是缺乏深度认识,在学科建设、研究阐释、思想认识等方面也呈现出很多问题,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亟需对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创业教育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一 河北省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014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6.78万人,算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叠加,毕业生求职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一方面是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较为困难,一方面是许多企业找不到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现象虽然由多种因素造成,其中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河北省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也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另外,在引导高校转型的同时,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也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选择。因此,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基础上做好河北省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对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创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力推进的一项教育措施,河北高校不断探索已做出不小成绩,相对东部沿海省份,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较晚,且经验不足,尚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形式较为单一

河北省创业教育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开展创业教育最主要的形式有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创业者讲座、举办创业大赛等。学校创业教育举措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追求。随着大家对创业教育认识的逐步深入,创业教育也渐渐从学校素质教育的边缘走向中间位置,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目前河北省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数量少,种类仅仅停留在创业和就业指导方面,而实际意义上的创业教育课程较少(如创业管理等课程),而目前学生们对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期望很高,包括商业知识、创业心理、交流沟通、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

(二 )创业教育师资实践经验较少

各高校创业教育专业教师较少,多数学校都只有一两名专职教师,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专门教师,其创业教育工作由就业指导中心导师和各学院辅导员负责。

(三)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够系统

依据个体在创业过程中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将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做了分类,分为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素质和创业实务操作四类。可见,创业教育课程应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课程。就目前河北省地方高校开设创业教育的现状看来,创业教育缺乏系列课程,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的课程。整体上缺乏系统性。当前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从而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脱节,似乎创业只是某种技能或技巧的掌握而已。大部分地方高校所谓的创业教育实际上是脱离正常教学体系的创业指导或创业培训,只是学生可以选择的“第二课堂”或业余活动。

二 河北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各学校创业教育的开设目的主要集中在:继续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等方面。河北省高校探索创业教育模式时,没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模仿其他高校的创业模式,在学习先进经的基础上,应结合学校创业教育各方面因素,开展适合本校的创业教育,以应对新形势。

(一) 建立创业教育组织机构

健全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对与创业教育的组织、协调、开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美国拥有众多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我国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却残缺不全。从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多归属于学校行政部门,如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等部门,以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为主要创业教育形式。只有部分高校成立创业学院(虚拟学院)或创业园,负责组织、管理学校的创业教育,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仍处于摸索尝试阶段,经验不足。

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建立并不仅仅是高校的职责,同时也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国家应出台相应文件并给予适当的经济资助,支持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建立;社会也应承担一部分责任,企业、企业家等应该在有富余的情况下赞助学生创业项目,积极支持高等教育,支持高校学生自主创业。

(二)优化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第一课堂作为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应把创业教育的内容融合到第一课堂的教学中,而非仅仅以校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同时应加大第一课堂对创业教育知识传授的力度,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二课堂是学生开展创业相关活动的平台,高校应积极制造机会,多组织有关创业的课外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模拟大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挖掘创业潜能。

(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篇6

教育部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定义为: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熟悉物流管理相关法规,掌握系统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能够从事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多万人。在学科开设方面,自2001年北京物资学院正式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到2008年,全国254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54所大学开设了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从现行各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上看,在物流课程的开设上一般有《物流管理概论》、《仓储管理学》、《运输学》、《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设计技术》、《国际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英语》等理论课程或类似课程,但在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重课堂理论教育而轻实践操作能力培训。由于场地、资金、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一些高等院校缺乏物流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学生只能从课堂上教师的讲述和通过观看实务视频、到企业参观等形式获取理论知识以外的物流实务知识。从效果上来看,学生对实务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差,不能够达到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

(2)灌输式教育多于启发式教育。教授的知识多而杂,但都是抽象的理论,即使是案例教学也是就案例讲案例,没有尽享扩展性讨论。所以学生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举一反三,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去解决。

(3)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符。人才培养目标没有能够结合社会实际人才需求出发,导致培养目标广泛而没有针对性。学生完成四年学业后感到什么都学了,但什么都不精,更不用说从事管理工作。而企业需要的是能快速上手的专业技能人才,尤其是从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管理、国际物流事务的人才。所以现在的毕业生虽然工作容易找到,但大多数都是从搬运岗位干起。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落到实处,对于高校来讲,要利用好已有的实验室资源,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来可为当地企业输送合适的人才,服务当地经济,二来提高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使学生拥有专业技能,在就业方面增强优势。

2 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设计

柳州是广西及西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全市工业涵盖30多个行业,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产业,制药、化工、造纸、制糖、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并存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企业,如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工集团、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柳州又是大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湘桂、焦柳、黔桂等铁路干线从柳州通过,向南可通过越南直达东盟各国,也可在防城港实现海陆多式联运,并且拥有国家一级口岸,水路可通过柳江深入广西中、北部广大腹地甚至湖南、贵州等地。随着柳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的需求与日俱增,柳州大型的物流企业现有五菱物流、桂中海迅、瑞泽物

流、中铁物流园等。柳州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柳州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对柳州高校来说,针对柳州产业结构进行教学体系设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一条好的途径。柳州以汽车、机械产业为龙头,这些行业的物流运作涉及到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及废弃物物流。所以柳州高校的物流管理教学体系设计应紧扣这一流程,使学生熟悉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和其中具体的物流操作和细节,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流管理学科要求以扎实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所以公共课程的设计要包括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管理学原理、会计学、法律等。专业课程的设计要体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特点,要有一些工科基础课,使学生了解车间现场的车、磨、刨、铣、钻等工艺,使学生能看懂零部件三视图,在学生进入汽车、机械企业就业时,就能很好地理解生产物流,容易上手,并且在做采购业务时,能看懂零部件设计图,理解规格、精度要求,不会出现纰漏。另外在专业课的设计上,要体现汽车、机械产业链的特点,要有从采购到废弃物处理一系列的课程。实践课程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以企业真实业务为依据,最大程度模拟现实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如表1所示)。

3 实践课程解读

3.1 金工实习

通过车、磨、刨、铣、钻、焊接等工位的机床操作,以及参观企业的装配线,熟悉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现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物流的含义,做好生产工位的JIT配送。

3.2 物流信息技术认知

包括条码操作能力训练、射频读写器操作、电子标签拣货系统训练、POS机操作、EDI操作、GPS和GIS操作能力训练、WMS仓库管理软件操作、海关报关报检软件操作。

条码操作能力训练:根据EAN编码原则编制条码,通过条码打印机打印条码,将条码贴在相应货架上,利用条码扫描仪扫描条码。

射频读写器操作:粘贴电子标签,利用手持式RFID读写器或固定式RFID读写器采集信息。

电子标签拣货系统训练:学生先在控制计算机加载本批次订单,按下启始按键之确认键,前往其启始通道区进行拣货,拣货完成时,蜂鸣器响起,则再查看下一通道指示器上所显示的信息,直到电子标签LED屏显示拣货完成,方可离开。

EDI操作:熟练进行EDI报文的收发。

GPS和GIS操作能力训练:熟练进行车辆监控(地图定位、绘图、距离测量、地名查询、面积测量)、车辆调度、载货管理、统计查询、网上查询。

WMS仓库管理软件操作: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在库管理、预警管理、实时仓库监控、结算管理等。

海关报关报检软件操作:进行出口业务报关、转关、清关、报检、财务、查询等。

3.3 供应链综合实验

构建一条汽车供应链,学生分角色扮演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制造商、销售商、物流公司,完成销售商下订单、汽车制造商查询整车成品数量、计算需要生产的整车数量,计算各个汽车零部件的需求量、查询库存零部件数量、制定出汽车零部件需求计划、向零部件供应商发送订单、供应商备货、第三方物流接货和入库、按生产计划排序拣货、配送至生产工位、汽车装配、产品检验、第三方物流向销售商发货、销售商客户管理一整套供应链操作业务。

3.4 第三方物流运作综合实验

包括入库流程、在库保管流程和出库流程、整车运输流程。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操作,尽可能真实地模拟汽车产业链中第三方物流的日常运作(如表2所示)。

3.5 物流建模与仿真

篇7

1.从文秘人才市场看文秘人才培养方向

当前文秘专业培养方向与当前社会环境不相符的问题。当前文秘教育的培养方向还是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文员或管理等工作偏向于理论的或学术型的,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深入,文秘专业毕业生大部分选择进入企业就业,所以当前文秘专业的培养方向应顺应经济的社会的变化,把秘书岗位由行政秘书向企业秘书转化,办学方向面向民营企业,突出企业特色,真正落实解决当前文秘人才培养方向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从文秘人才市场看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

过去大部分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针对性,结果专业口径越来越窄,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也给毕业生就业和转岗带来一定的困难。当前文秘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去向是中小民营企业,这类企业规模小,文秘的分工不可能太细,据调查这类企业很经常要求文秘人员既能当文员,还能兼管财务、统计方面的工作或也能涉及外贸、商务方面的工作,总得说要求文秘人员是个杂家多面手,能一专多能。所以当前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应用性为主旨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以实用、够用为主,增设选修课程,开设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经济法等企业特色的课程;突出现代文秘特色,设置外语交际口语、商务英语、英文录入、秘书英语写作、汽车驾驶技术等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要求的课程。

从文秘人才市场看文秘专业教学方式

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更是素质教育,从总体上看传统文秘专业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技能培养的倾向。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文秘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文秘专业的教学应把实践技能训练放在突出地位,以培养过硬的实务能力为主线,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校本资源,利用学校的办公设备,如传真机、复印机、摄像机、投影机等设置进行操作训练。再者重视第二课堂,比如定期组织学生到挂钩单位进行实习、锻炼,让学生参与本校或有关单位接待、会场布置、宣传、庆典等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文秘工作经验,强化业务知识,提前完成由学生向文秘人员的角色转换。

篇8

1.专业就业率偏低我国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人数相比较于欧美发达国家十分少,同时我国拥有更多的为劳动与社会保障设立的工作岗位,但是违反常理的是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上却并没有优势,同时出现了专业就业率低的现象。当我们仔细研究各大高校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定位时发现,各大高校尽管为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生设定了多元化的就业选择,但是不论是名牌重点大学,还是普通院校在实际教学与培养中,更加倾向于让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生参与到国家公务机关的工作当中,学生在选择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时也就形成了思维定式,认为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为国家公务机关的的工作人员。这样现象的产生严重阻碍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顺利就业。名牌重点大学与普通院校的学生在专业水平的差距是必须要承认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这两类学生的就业选择应当差异化,以尽可能地减少这些学生的直接竞争,但是现实是,不论是重点名牌大学的学生还是普通院校的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与自身位时都希望让自己成为一名公务员。这个现象并不直接制约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就业,但是考虑到我国每年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提供的国家机关工作岗位十分有限的事实,这也就不难解释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生就业率不高的现象了。由于对自我定位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根深蒂固,我国出现了许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不找工作,一心考公务员,一考就是几年的现象。让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更加严峻的事实是几年前我国大学生扩招,各大院校都加大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生源的招生,缺少相关实际调研,盲目招生。

2.专业认可度较差我国从1998年开始设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但是从目前的社会反映上看,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认同度并不高。当然,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整个专业的职业规划上并没有明确的指向,导致学生在选择这些专业时并没有认真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选择;其次,在社会上,政府与企业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了解十分不足,很多毕业学生在找工作时反应企业与政府在招聘时很少招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学生在就业时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应。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一直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实际提供给这些学生的工作岗位又十分有限。这两方面的因素造成了社会上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认可度较差。

3.就业方向不明确根据对各大院校的公共信息进行分析,各个大学对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学生专业方向定位并不相同,大致呈现出以下几种培养选择。第一种是以经济学为主要培养方向,这类大学在培养时偏重劳动经济学方向;第二种是以社会学为主要培养方向,在校期间主要研究包括社会保障学以及劳动法规等课程;第三种以公共管理为主要培养方向的,这类高校重视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学生组织,协调,领导能力上的培养;第四种主要以工科为主的培养方向,这类培养方向的高校比较少。

4.自身素质不完善当然,专业的培养是一方面,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学生在自身素质上的培养,这里所指的素质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既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学生在沟通,合作,领导,组织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校学生能够高质量地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相关知识,同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工作的实践中去,对于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帮助的。

5.课程体系结构不完善,缺乏系统性由于我国劳动社会保障专业从国外引入,在我国发展时间短,不少专业的课程设置不成体系,难以使学生在4年学习后形成完整的学科专业知识链。课程内容简单和结构不合理、体现创新能力的课程偏少等问题,这样不利于拓宽学生视野,这既不能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特点入手,找准教学的方向,抓好教学的质量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门讲求应用,讲究实用的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就业方向应该找准定位,同时又不应该固步自封,学校老师应当积极地予以相关的辅导,让学生打破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只能通过考公务员实现自身价值的旧观念,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就业观。

2.明确专业就业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发展要适应不断增长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该专业的定位应该在培养应用型的社会服务型管理人才上。除了培养少数专业方向的学术型人才外,更要大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型社会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于企业和基层的服务岗位。专业的培养定向应当体现学生的就业能力强,进入工作岗位后上手操作快,站稳岗位牢和发展后劲足。

篇9

一、财务专业的大学生就业趋向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通过资料调查显示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就业的时候,认为即使是考研同样是面临就业困难的压力,认为还是提前参加工作这样可以积累经验,针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来讲他们觉得工作经验更为重要。只有一小部分大学生选择了继续考研,认为学历更重要。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类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方向:(一)进入国企或是外企,因为这两个企业效益比较好。在进入国企或是外企的毕业大学生中,大多都是专业知识学得很好的学生,他们喜欢那种忙碌的生活。(二)进入财务事务所,在这些毕业的大学生中,他们都是专业知识掌握的很熟练,而且能够适应经常出差、加班的生活。(三)或是选择了当公务员,当一名优秀的公务员是很多学生从小的梦想。(四)或是当一名高校的教师,因为高校教师假期长,而且还是带薪休假的,同时还能享受特别稳定的福利待遇。

二、财务类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根据国家有关资料的最新统计,在2008年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很不好、不理想。尤其是在最近的几年中,高校的毕业生特别的多,就业压力很大,就业市场在岗位需求上的现象比较趋紧。在网上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和预测报告中,竟然用“就业寒流”来形容高校的毕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另外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具体显示在以下几点:(一)根据地域范围不同,各个区域之间的需求不一样也不平衡。当今,因为我国的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不一样也不平衡,所以,在毕业生就业的各地区范围上出现了不同,存在着城市多农村少的特点。(二)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增多。由于一些地区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培训班或是开设了财务管理技校,造成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逐渐增多。(三)在薪酬上逐渐降低。通过对财务管理类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希望自己的月薪更高一些,正是因为这些毕业大学生的期望值月新高,从而导致许多大学生有业不就的现象的形成。(四)社会的选材要求提高。当今,财务管理专业类的大学生毕业生增多,在就业竞争上很激烈。而用人企业在需求上,对于毕业生整体素质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五)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每年的毕业生都特别的多,所以,大学生再就业上很困难,就业压力很大,就业竞争就更为激烈。

三、职业规划的几个方向

(一)外企或大型企业高级财务人员。财务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那么若是以财务视为选择职业导向的话,在选择就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外企或是大型企业的高级财务人员。因为财务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企业的核心层,这些人对于企业的经营运作非常的了解,而且有时还会给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这些建多时都是用在企业的经营投资建设上。根据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这类企业需要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一般都是高层领导。但是,高层领导职位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讲,对他们的要求会更高一些,要求要有大、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经验,资质大多都是在会计师以上。针对刚毕业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讲,从毕业的那一天一直到参加工作来说,就要努力的朝着这个方向走。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大学生不要以为在参加工作之后,有几年的工作经验就认为以后再换工作会更容易、觉得好找工作,其实,靠会做凭证、会报税等这些比较低层次的会计基础在财务领域来讲是不够的。我们要从财务管理的领域范围出发,要做到全面的提升,同时也要注意语言表达能力和外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大学生来讲,要全面的提升自身的整体综合素质,为自己将来的财务管理职业生涯有个更高层次的提升。(二)专业财务公司。专业的财务公司是一个专门吸收财务管理人员的一个就业领域。专业的财务公司简单地说也是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在这里学习可以让学者快速的成长,通过对学者的培训和制定的一些管理机制,可以让学者学到很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的管理观念,审计从业经历也会为将来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独特的视角。但是,在专业的财务公司工作必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经常加班或是出差是常有的事,正因如此,所以,许多人未能把它视为一生的职业导向。专业的财务公司更适合高层的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就业大学生,高层管理者主要是体现管理能力,而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就业大学生来讲,主要是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经验以及锻炼。所以说,这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大学生并准备在财务管理方面发展的人员来讲,首先到专业的财务公司也就是会计师事务所先锻炼一段时间,积累到足够的经验之后在开始去其他的企业发展。(三)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企业运营的发展中资本运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到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就业,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待遇丰厚。

四、结束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市场就业竞争甚是激烈,所以说,作为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将来不论就业在哪个方向的财务管理工作,都要抱着积极地工作心态,争取做一个专业的资深人士。

参考文献:

篇10

目前,经济学专业大多以宽口径为主,兼顾窄口径方向的发展。宽口径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来选择课程以及就业的方向。在宽口径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的科研侧重点,一方面开设理论经济学课程如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史等,相对抽象,往往偏冷门;同时也适当开设应用经济学课程像国际贸易、金融、财政、投资等,与实践结合更为紧密。

不同高校其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把握宽和窄的度的差异。报考宽口径经济学专业,入学后先打基础,培养通才。宽口径经济学专业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继续读硕攻博,如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尤其是理论经济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并不很强调处理社会关系之类的能力,希望以后做研究工作的考生可以考虑选择这些学校。至于窄口径经济学专业,培养目的明确,专才更有优势。有些高校直接将某些经济学方向直接从经济学专业中细分出来,将经济学专业和金融、财税等专业都分设于众多学院,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设置有经济学院、财政税务学院、金融学院等。如果报考窄口径的经济学专业,学生在学校学到什么知识,将来进入什么行业的目的性会相对明确,毕业后能迅速地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就业率高,质量喜多忧少

经济学是个非常实用的专业,每年的高考分数线相对其他文科类专业都偏高,尤其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且这个专业也是通往高薪职位的一道“龙门”。

经济学的就业都是相通的,一般只有侧重,并没有严格的限定。经济学就业面还是很广的,如金融业(银行、证券为核心)、咨询行业、媒体、公司企业、政府、高校。根据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最新三年公布的全国高校本专科专业就业报告,全国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经济学所有专业就业率均超过90%。

天时、地利、人和

1.学校性质:选择综合性高校还是专业性大学

综合性大学专业种类较多,资源结构比较完善,有利于同学们多元化发展。不足之处在于如考不上财经类专业,但服从专业调剂的话,可能会被分到不想学的非经济学类专业。而对于专业性财经大学,由于专业底蕴厚实,如果遭遇调剂也仍然属于自己喜欢的经济学类专业,不足之处在于学校氛围相对综合性院校较为单一。

综合性大学以中国人民大学为龙头,其他比较有名的院校诸如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大都视经济学类专业为他们的重点专业。同时,各省市也均有综合类院校,虽然这些学校的经济学专业在招收录取时并没有细化,但专业方向侧重点仍然存在细微差异,如:辽宁大学以政治经济学方向为优势,山东大学的制度经济学方向发展较好,暨南大学的金融学方向更为突出,兰州大学的区域经济学方向更有特点。

专业性财经院校中,中央财经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是所有财经类院校中的领跑者,占据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地理优势,实力不容小觑。同样,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大学虽“地利”不足,地处中西部,但在“天时”上仍占一定优势,享受国家政策方面的倾斜也较多。至于省属的财经院校,如南京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以及江西财经大学等,由合并各种财经干部培养机构发展而来,历史渊源相对无从夸耀,但地域性较强。这些省属财经院校学科实力难于和前面这些高校抗衡,影响力只在本省和邻近省份。

2.地缘因素:选择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的高校

地理位置对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出路较为重要。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可以吸纳更多的经济类人才,而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对基础人才和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更多。

长三角经济区域,如上海、北京、天津,以及珠三角经济区域,如广州、厦门等地的高校,均比中西部高校拥有更加优越的地缘优势,更容易把握到经济发展的脉搏和最前沿的发展。而对于中西部的高校,虽然其教学理念紧随东部高校的步伐,但相对滞后。中西部高校的培养主要是服务于其所在地区的经济,其毕业生对工资、福利、晋升等诉求相对较低,当地的银行、企业以及政府单位对本地生源也较为青睐。因而,中西部高校可以成为同学们今后有意向就近家乡就业的不错选择。

3.个人兴趣:专业,学校,还是兴趣

虽然国内经济学专业划为文科大类,数理知识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国外对经济学专业的基础工具――数学却具有很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内一些领先高校,尤其是东部地区高校的经济专业对经济数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如在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往往双修数学和经济学。因而,逻辑思维强的理科生报考重点高校尤其还是名校的经济学往往具有相对的优势。而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这些地区的综合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其经济学专业虽然也都开设了经济数学相关课程,但课程完成的要求却较低,因而适合一些数学功底比较差的文科类学生。

报考一个专业,不仅仅在于该专业的诱惑性,同时还应考虑到自身的兴趣所在,然后根据各高校的经济学专业特色来进行选择:

篇11

很多学校的法学专业不分方向招生,在培养方面也比较注重宏观。法学专业四年本科时间,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说话的条理性,树立社会责任感。在理论层面,学生需要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和系统法律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在技术层面,律师实务、司法鉴定、法医等技术也要求有所了解与掌握。

必修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

就业方向:因为没有进行专业分流,重视学生法律基础知识的培养,所以就业范围比较广。随着就业门槛的提高与近年来法律硕士的大规模扩招,许多同学选择攻读法学硕士或者法律硕士,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如果你还想继续充电,读研是最好的选择。此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公检法机关、公司企业、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都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岗位,可从事律师、法官、法律顾问、法务专员等相关工作。当然,如果你性格外向,热爱媒体工作,也可以选择与法律相关的媒体工作,如去法制日报社。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就是法律硕士。

推荐院校:开设法学专业的王牌院校有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如果你对冲击这些名校有所顾虑,西北政法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小贴士:如果不爱做学术,研究法理学等理论型专业,那么司法考试是你在法学领域从业的通行证。这个被称为“国内最难考的考试”其实对于认真学习的本专业学生并非高不可攀。对法学跃跃欲试的你,不要因为外界的舆论对自己向往的专业望而却步哦!

法学(卫生法方向)

时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当前医患纠纷愈演愈烈,卫生系统中专业的法律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此外,该专业对国家医事法律的健全,有着推动作用。因而有规范化教育背景的,既懂医学又知法律的人才的作用日益凸显,卫生法专业也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卫生法学是医学与法学交叉的前沿学科,学生既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知识,对医学领域有所了解,又要系统学习法律知识,能从法律层面解决卫生系统存在的问题。因而,该专业的可替代性较弱,一旦学有所成且对口就业,前景十分看好。

必修课程:

在法学部分,需要修的课程有宪法学、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中国法制史、国际经济法、行政法、知识产权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在医学部分,需要修的课程有基础医学、病原学概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概论、护理学概论、药学概论、公共卫生学导论、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专业特色课程:卫生法学、医事法学、医事仲裁与诉讼、药事法学、卫生监督学、医疗纠纷法律实务、外国卫生法学等。

就业方向:除了司法部门、法律服务机构、行政机关,还可以去医院医务科做专兼职法律顾问,去卫生系统如卫生局政策法规处等,在与医疗卫生活动相关的执法监督和医疗事故鉴定、医疗纠纷调解等司法工作中有突出优势。

推荐院校:很多医科大学都开设有这个专业,在法学专业下招生,如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也有一些医科大学在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中开设卫生法相关方向,授予管理学学位,如重庆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事法律方向)、南京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与法学方向)。

小贴士:不得不承认,很多报考医学院的学生最初都希望学习医学专业,因为成绩原因不得不调剂到法学等文科专业,也因此造成医科大学法学招生难、专业差的误解。事实上,当前法学毕业生众多,而真正能将法学知识运用到医学领域的人并不多,在医事法上术业有专攻地去学习与研究,就业自然不是难事。另外,很多名校招收卫生法、医事法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如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项目的卫生法方向,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医事法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报考这些热门高校的人数必然众多,而如果你本科就是学习卫生法方向,那么备考自然更加容易,成功率更高。

法学(国际法方向)

国际法是作为国际法律关系主体的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制定和实施的法律,这个方向的法学专业主要学习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军事法等内容。在大学四年里,你需要学习国际法基础理论、原理与法律方法,能够运用国际法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所以,这个方向的学生可以算是复合型实用人才。

随着国际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高校专业设置也越来越国际化,现在一些院校的法学专业的本科向国际法方向倾斜。虽然在专业目录上没有体现出来,但通过课程介绍你可以有所了解,所以,如果你有志于学习该专业,就要多关注那些以外交等专业为强势专业的院校。

必修课程:理学、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组织法、国际人权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诊所式法律教育、法律英语等。

推荐院校:这一领域内比较好的院校有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

就业方向:国际法方向的学生外语要求更高,从事涉外方向的法律工作较多。可在政府机关、司法部门、对外经贸、涉外律师、投资、金融、证券、保险、海事等法律相关部门工作。此外,大型外企的法务专员也更倾向于要这一专业的学生。

小贴士:带“国际”二字的专业一般听起来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专业,所以更多的付出自不用说。这个专业对英语有极高要求,甚至很多专业课采用双语授课,所以填报此专业时需要同学们注意,部分院校会对英语单科有所要求。

法学(经济法方向)

很多年来,高考生对经管类专业追逐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经管类高校成为报考的大热门。一些学校往往也开设法学专业,且都和经济密切相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方向的录取分数水涨船高。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有坚实的法学基础知识,特别要掌握国际经济法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掌握国际经济贸易基础理论知识与实务,并能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国内外法律问题能力的法律人才。

必修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外国合同法等。

篇12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对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的对象则是经济与贸易两者之间的关系。市场的高度开放,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成为当前的热门专业之一,下面进行具体分析。1.面对WTO。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位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之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市场更是面临着空前良好的发展局面,国际贸易的年增长量逐年攀升。加入WTO,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使得我国各个产业以及贸易体系得到更新,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外资并购节奏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成为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十多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量逐年攀升。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企业被批准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贸易涵盖面逐年扩张。基于此,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人才,不单单需要掌握国际外贸的理论专业性的知识,还需要对国际贸易谈判规章当中的各项基础法律流程、营销技术以及基本的产品专业知识进行明确。在WTO的环境下,国际经济与贸易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相关人才,当然也关系到整个国际贸易市场的完整性。2.专业导航。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研究对象,并不单单局限于国内的高校应届生,还包括联合办学的高级人才。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交流,教育体系也逐渐走向开放,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我国经济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会遇到较多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专业的冷热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相关人才,一直是当前的热点。这种人才,能够精通外语、国际贸易规则等,是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关键。3.专业培养。针对当前高校开展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实际情况,已经有上百所学校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专业的角度要求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一般理论以及实务基础。当然,在一些高校的专业改革当中,已经增加不同类别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使得该专业的学习更具特色。不但能够增强该专业类别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够提供实践能力,真正发挥出价值特色,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而使得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以及专业的适应性要求,发挥出就业适应能力与价值。该专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文理兼收、兼容并蓄。对个人的训练更加全面,既考验逻辑思维的训练,又形象地诠释整体思维的训练价值,经济类学生思维十分活跃,能够实现更积极的参与交流,就业前景广阔,职业发展前景良好。虽然在专业导航层面,涉及到的因素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学生,但依旧需要对这一专业内容具备自身的摸索与探索,增加实用性。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发展前景

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发展前景已经十分广阔,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该专业的重视度以及人才需求逐渐提升,成为一种全新的热门职业,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下面针对就业方向以及就业方式进行具体阐述。1.就业方向分布较广。国际经济与贸易属于国家重点学科,复旦大学公布的资料显示,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银行、外贸公司以及期货公司等,同时也涉及到政府经济部门。而当前针对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人民大学也已经给出相对乐观的回答。即该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涉及到银行、证券、保险、进出口公司以及外贸机构等。同时,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广泛,包括国内企业以及跨国企业等等,使得职业发展前景良好,能够推动该专业的持续发展。2.就业方式差异。就业方式差异方面的分析,主要是从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直接就业包括政府机关、科研单位、教学单位、外贸公司等直接的单位进行就业,强化职业技能。当前现有的沿海城市当中,国际贸易的发展环境良好,对国际贸易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国家放宽企业的进出口权之后,许多中小企业具有外贸自营权。而间接就业方面,主要是国际贸易的相关人才考取研究生或者出国继续深造。经济类专业的考研形式特别严峻,就业形式与其他专业类别相比较而言,能够发挥出就业价值。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培养探究,需要站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视角下进行探索,深入探究内在的发展价值。当然,想要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培养,可在内部条件与外在条件的基础之上,发挥出优势。第一,内部条件方面。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应该调整良好的就业心理,在思想上转变,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这一方面,大学生应该多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更多的接触社会并融入到社会环境当中。同时,制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增强大学生的个人竞争能力,为自身营造良好的就业机会。第二,外在条件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在近年来十分良好,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在逐渐的减弱。基于此,针对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总体态势分析,世界经济已经被拉动。中国外贸以及金融也都已经呈现出复苏的发展趋势。同时,与当前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签订培养订单,实现人才的定向培养与构建。通过这样的方式,站在战略高度建立企业合理的人才结构,制定中长期人才的需求计划。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良好发展的今天,活跃度、发展状态良好,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广大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应该认知到社会形势,清晰地找准自身定位,积极抓住就业机会,才能够将所学的专业性知识反馈给社会,回报社会。

作者:王卓 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国晖,吴易风.国际贸易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4(04):118-136.

篇13

目前,经济学专业大多以宽口径为主,兼顾窄口径方向的发展。宽口径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来选择课程以及就业的方向。在宽口径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的科研侧重点,一方面开设理论经济学课程如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史等,相对抽象,往往偏冷门;同时也适当开设应用经济学课程,像国际贸易、金融、财政、投资等,与实践结合更为紧密。

不同高校其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把握宽和窄的度的差异。报考宽口径经济学专业,入学后先打基础,培养通才。宽口径经济学专业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继续读硕攻博,如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尤其是理论经济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并不很强调处理社会关系之类的能力,希望以后做研究工作的考生可以考虑选择这些学校。至于窄口径经济学专业,培养目的明确,专才更有优势。有些高校直接将某些经济学方向直接从经济学专业中细分出来,将经济学专业和金融、财税等专业都分设于众多学院,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设置有经济学院、财政税务学院、金融学院等。如果报考窄口径的经济学专业,学生在学校学到什么知识、将来进入什么行业的目的性会相对明确,毕业后能迅速地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就业前景:就业率高,质量喜多忧少

经济学是个非常实用的专业,每年的高考分数线相对其他文科类专业都偏高,尤其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且这个专业也是通往高薪职位的一道“龙门”。

经济学的就业都是相通的,一般只有侧重,并没有严格的限定。经济学就业面还是很广的,如金融业(银行、证券为核心)、咨询行业、媒体、公司企业、政府、高校。根据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最新三年公布的全国高校本专科专业就业报告,全国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经济学所有专业就业率均超过90%。

高校选择:天时、地利、人和

1.学校性质:选择综合性高校还是专业性大学

综合性大学专业种类较多,资源结构比较完善,有利于同学们多元化发展。不足之处在于如考不上财经类专业,专业服从可能分到不想学的非经济学类专业。而对于专业性财经大学,由于专业底蕴厚实,如果遭遇调剂也仍然属于自己喜欢的经济学类专业,不足之处在于学校氛围相对综性型院校较为单一。

综合性大学以中国人民大学为龙头,其他比较有名的院校诸如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大都视经济学专业为他们的重点专业。同时,各省市也均有综合类院校,虽然这些学校的经济学专业在招生录取时并没有细化,但专业方向侧重点仍然存在细微差异,如:辽宁大学以政治经济学方向为优势,山东大学的制度经济学方向发展较好,暨南大学的金融学方向更为突出,以及兰州大学的区域经济学方向更有特点。

专业性财经院校中,中央财经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是所有财经类院校中的领跑者,占据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地理优势,实力不容小觑。同样,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大学虽“地利”不足,地处中西部,但在“天时”上仍占一定优势,享受国家政策方面的倾斜也较多。至于省属的财经院校,如南京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以及江西财经大学等,由合并各种财经干部培训机构发展而来,历史渊源相对无从夸耀,但地域性较强。这些省属财经院校学科实力难于和前面这些高校抗衡,影响力只在本省和邻近省份。

2.地缘因素:选择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的高校

地理位置对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出路较为重要。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可以吸纳更多的经济类人才,而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对基础人才和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更多。

长三角经济区域,如上海、北京、天津,以及珠三角经济区域,如广州、厦门等地的高校,均比中西部高校拥有更加优越的地缘优势,更容易把握到经济发展的脉搏和最前沿的发展。而对于中西部的高校,虽然其教学理念紧随东部高校的步伐,但相对滞后。中西部高校的培养主要是服务于其所在地区的经济,其毕业生对工资、福利、晋升等诉求相对较低,当地的银行、企业以及政府单位对本地生源也较为青睐。因此,中西部高校可以成为同学们今后有意向就近家乡就业的不错选择。

3.个人兴趣:专业,学校,还是兴趣

虽然国内经济学专业划为文科大类,数理知识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在国外对经济学专业的基础工具――数学却具有很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内一些领先高校,尤其是东部地区高校的经济专业对经济数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如在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往往双修数学和经济学。因而,逻辑思维强的理科生报考重点高校尤其还是名校的经济学往往具有相对的优势。而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这些地区的综合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其经济学专业虽然也都开设了经济数学相关课程,但课程完成的要求却较低,因而适合一些数学功底比较差的文科类学生。

报考一个专业,不仅仅在于该专业的诱惑性,同时应考虑到自身的兴趣所在,然后根据各高校的经济学专业特色来进行选择: